意义与重要性

2024-05-30

意义与重要性(精选十篇)

意义与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检验,临床,沟通

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服务, 一个检验医学工作者, 没有同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1]。随着医学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临床医学对检验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大量的全自动仪器和设备的引进, 开展的检验项目越来越多, 检验质量也越来越高。这也要求检验科加强与临床沟通, 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水平。检验质量是检验科的生命, 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关系整个科室乃至整个医院的声誉, 更重要的关系到患者疾病的转归, 甚至生命的安危。临床实验室管理将检验全过程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阶段[2]。

1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 强化分析前的质量管理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份不合格的标本, 就算再先进的仪器和试剂, 水平再高的检验人员, 做出的结果仅是反映这份标本的值, 不能反映患者当时的真实情况。研究表明, 分析前的检验差错约占总差错的62%, 常见标本的采集, 如抽血部位不当, 抽血量比例不正确, 溶血标本对某些测定影响较大, 特别是钾离子和一些酶类, 同时抽血压脉带压得太久也会导致钾离子升高, 在患者同一侧输液胳膊上采血也常发生在新来护士身上。这要求检验科加强与医护人员沟通, 共同制定抽血制度, 减低分析前的质量误差。

2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医生的沟通提高检验报告的质量

沟通能共同解决难题, 提升诊断水平。平时常听到临床医生在抱怨检验结果不准确, 当临床医师向检验结果提出的质疑时, 一方面要求检验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核实检验结果, 另一方面应做出耐心的解释, 并准确及时解答临床医师提出的与检验相关的专业咨询, 临床医生应熟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正确分析检验结果, 此外还应熟悉生理、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3], 例如, 摄入动物内脏、海鲜、豆类等含嘌呤高的食物会引起尿酸的升高。选择抽血时间对提高检出率也很重要, 细菌血培养应在抗菌素使用前抽血;疟原虫应选择适宜采血时间来提高检出率, 恶性疟原虫选择在发作开始时, 间日疟、三日疟选择在发作后数小时到10余小时采血为宜;微丝蚴有夜现周期性, 在诊断丝虫病, 检查微丝蚴时采血时间应以晚上9时到次晨2时为宜等等。

3 认真实施检验科危急值制度, 让临床医生得到及时的检验信息, 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所谓检验“危急值”, 就是当这种试验结果出现时, 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此时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或有效的改善, 否则, 有可能出现不良后果, 因为这是一个危及生命的试验结果, 所以把这种试验数值称为“危急值”。当检验过程中出现危急值时, 检验人员应该马上核对有必要时进行复查, 在确保检验方法、试剂、操作无异常时应立即通知临床, 让医生及时作出判断, 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 抓住最佳抢救机会, 及时挽救患者生命[4]。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不仅加强了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也增强了检验人员的责任心, 更重要的是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4 加强与临床沟通, 减少不必要的误诊

在平时检验工作常遇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 最常见的患者无出血史无肝病史, 血常规示血小板减少, 除了重视直方图也要重视与临床医生沟通, 有必要改用枸橼酸钠抗凝重测, 以排除该患者是否为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某些检验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检验过程中遇到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时碰到极少数肝病患者和胆红素升高的新生儿的血糖是极低甚至检不出结果, 改用干化学法测定结果在正常范围, 这可能是某种药物或胆红素或本身物质干扰。所以在检验中发现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时, 多与临床沟通找出根源, 排除干扰因素, 减少不必要的误诊。

5 检验科人员应该经常到临床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

检验科不是一个独立的科室, 与临床科是息息相关的, 深入临床可以多掌握一些临床知识, 提高分析判断检验结果的能力, 通过沟通和交流认真听取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结果可靠性评价及对检验科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同时对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工作改进、技术提高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检验最终的目的是为临床服务, 检验科在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前应与临床沟通, 让临床了解该项目的临床意义,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发挥该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不但可以促进标本的正确采

简论医院文化的传承、充实及体现

沈思 (1)

【摘要】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特定行为特征和内在涵养, 起到优化医患关系、展现医院形象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一家医疗机构为案例, 顺其发展脉络, 探究医院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传承和充实, 以及医院文化在医院运行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传承;充实

一位精诚大医的至高境界, 是“妙手仁心”, 能够用扎实的技术解除患者的病痛, 就称得上“妙手”;能够用无限的爱心来抚慰病患, 消除他们的心理顾虑, 就体现了他的“仁心”。一家医院便如同一位医者, 其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气质, 是能够为病患所深切感受的, 这也是该院的灵魂所在。

一所好的医院应当汇集“妙手”和“仁心”这两项优秀品质。显而易见, “妙手”属于技术领域, 在这里暂不展开讨论;而“仁心”则属于文化领域, 是医院员工受到周围环境的不断影响、同化进而固化于内的共同价值观。现谨以笔者所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 简要论述医院文化的传承、充实和在具体实施中所起的作用和结果。

该医院的文化由最初的“广仁”二字演化为“宽广仁爱, 精勤亲近”的医院精神。文中多运用了文字阐述和数据对比等手法来铺叙。引入了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 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念。该理念包括MI (理念识别) 、BI (行为识别) 、VI (视觉识别) 三个子系统, 论文在分析继承发展之后的医院文化时, 分别结合了这几个子系统, 用具体事例来论证观点。

1医院文化的积累和继承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家具有八十七年历史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现拥有床位1200张, 员工1600余名, 在医院久远的发展历程中, 凝聚了其所独有的文化特色, 先来探究一下发展脉络中的文化渊源。

明代嘉庆年间, 一叶姓家族在人杰地灵的江南古城昆山,

(1)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00通讯作者:沈思

集, 减少分析前的误差, 提高检验报告的质量, 减少不必要的误诊, 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而且可以从临床上获得反馈信息, 进一步综合评价检验的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 更有效发挥检验科的作用[5], 有利于检验医学的发展, 更好服务于临床, 服务于患者。

建造了一座名为茧园的私家园圃。后拆为三, 叶氏族人割其半而修之, 故称“半茧园”, 其后, “半茧园”就成了医院的一个文化品牌。

1925年, 在这个粉墙黛瓦、曲径通幽的园林里, 由地方红十字会发起, 组建了一所名为“广仁”的医院。经过战火的洗礼, 解放之后, 这里“蝶化”成如今的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一诞生, 便被冠以“广仁”之名,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医院文化气息。如果说“广”是一种海纳百川、治病救人的胸襟, 那么“仁”呢?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来看, 孔子曰仁, 孟子曰义。仁, 即是爱人, 即是人道, 就是使人都好起来, 其源自血缘亲情之爱, 然而并不是就此为止, 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由爱自己的父母进而推广到爱别人的父母, 由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爱别人的子女, 是一种大而化之、充塞寰宇的爱。

这样的“广”、“仁”之心当然是医院所需要的, 因为医院所面对的群体是特殊的, 是需要帮助的患者。正是有了这份仁心作为支撑,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 广仁医院不但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 还开展了戒大烟、灭钉螺等振兴民族体质的工作。

2医院文化的充实和实施

文化的烙印是深刻的, 历史发展到今天, 一院已经完全是一所现代化的医院, 可是, “广仁”的古训不但被铭记传承了下来, 而且被赋予了崭新的内涵, 充实和演绎成了“宽广仁爱, 精勤亲近”的医院精神。

那么, 医院是如何为病患和内部员工服务的呢?在这里, 要提及一个概念-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战略, 即

参考文献

[1]谢志贤.重视专业组长工作, 促进检验科学发展[J].江西医学检验, 2005, 23 (6) :592.

[2]丛玉隆.临床实验室管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118.

[3]丛玉隆.加强检验科与临床交流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结合[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 (1) :3-4.

[4]寇丽筠.临床实验室工作中危急的应用[J].实验与临床, 2003, 2 (1) :32.

企业预算管理编制与控制重要意义 篇2

企业预算管理编制与控制重要意义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内涵与特征(一)预算管理的内涵。预算管理是企业利用价值和价值形式在科学的市场预测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规划、控制与协调。预算本身属于计划的范畴,但预算管理不等于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不单纯是财务会计或某个特定职能部门的管理,而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是在市场背景下企业内部的管理.是计划与市场两种机制在企业层面上结合的体系。(二)预算管理的特征。预算管理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第一,综合性。在西方,一些管理上较为先进的企业已经在削弱企业内部职能的界限,使之能相互融合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综合协调,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第二,战略性。战略问题要分析动态环境,包括国际、国内环境,政治、经济、金融、法律、自然环境等,预算管理也要将市场和企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预算不仅仅是某个时点的预算,而是一个滚动式的概念,是持续不断的。预算必须考虑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同时期的预算管理各不相同,特别是对目前国内企业资产重组、合并、兼并、股份制等改革实践,在做预算时必须将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否则,预算必然失真,缺乏可行性。第三,机制性。预算本身是个机制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程序,需要立项、编制、审批、执行、监督、考评等,机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预算风险。从预算本身的管理角度看,它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一种机制。第四,市场性。预算本身是模仿市场的,因此预算管理以效益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

二、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意义(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分散的多元化投资者群体,企业也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企业投资者不仅关注企业当前的经营成果,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企业文化;不仅关注企业当前实现的利润.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小仅关注企业的利润总额,而且关注企业利润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者对企业的规划控制,当然也要从经营结果(利润)预算扩大到经营过程(业务和资金)预算,并进而延伸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预算。因此,推行预算管理是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产权制度变革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二)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

界定馆藏珍贵档案的必要性与意义 篇3

关键词:馆藏 珍贵档案 档案管理 鉴定

界定馆藏珍贵档案,即明确什么是珍贵档案,并依据所确定的原则和标准,对档案馆藏卷帙浩繁的档案进行鉴别和判断。馆藏珍贵档案的界定工作不是孤立的,它与档案工作的其他方面,以及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与作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本文以此为题,结合区县综合档案馆工作实际,着重对界定馆藏珍贵档案的必要性与意义进行分析。

一、界定馆藏珍贵档案的必要性

1.界定馆藏珍贵档案属档案鉴定范畴,对档案管理各环节都有直接影响

档案鉴定作为档案工作中的一项专门业务,已逐步成为贯穿档案工作始终的重要工作。界定馆藏珍贵档案,就是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鉴别和判断哪些档案是馆藏中的珍贵档案,这是对档案价值的鉴定,属档案鉴定范畴。

随着社会发展,馆藏档案数量急剧增加。档案是党和国家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但具体到每个案卷、每件档案,其价值却不等同。相对于馆藏一般档案而言,馆藏珍贵档案是馆藏档案中的珍品、精品,它更能体现档案馆藏的核心、特色与品位,不仅具有档案所共有的凭证和情报价值,还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文化等价值。如果“玉石不分”,不对馆藏档案的价值及其珍贵程度进行全面而清晰的把握,就不利于对馆藏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管理,不利于分期开放、充分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和提供利用服务,更难以满足社会对馆藏珍贵档案的文化利用等需求。因而鉴别和判断馆藏档案的价值,尤其是对馆藏珍贵档案进行界定,是十分必要的,这与优化馆藏,馆藏档案实体管理,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和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等多方面各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和直接影响。

2.界定馆藏珍贵档案是实践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基础

1999年新修订的《档案法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了“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概念,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永久保管档案分一、二、三级管理”,并要“根据档案的不同等级,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管理。”

由于档案人员对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理解及其鉴定档案价值的能力与水平有差异,进馆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定会有一定偏差,随着时间推移,馆藏中有些永久保管档案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对馆藏永久保管档案的价值进行再次鉴定,依据档案价值及其珍贵程度,更加合理地配置档案管理资源,区别管理不同价值等级的档案,给予珍贵档案特别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新的管理理念逐渐得到更多档案人员的认同,一些档案馆相继建立了特藏库、珍藏室,最大限度的改善珍贵档案的保管环境和保护条件,使其得到科学管理和有效开发。由于目前尚未出台档案分级的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也未有权威性的鉴定标准可供参照,哪些档案更加珍贵,更应给予特别的保护,如何对馆藏档案的价值及其珍贵程度进行划分等,还需要积极探索。由此看来,界定馆藏珍贵档案是实践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可作为档案分级管理的有益尝试。

3.界定馆藏珍贵档案是对重点档案进行抢救保护的需要

1990年颁布的《档案法实施办法》就要求“对重点和珍贵档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2010年“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的提出,更使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得到高度重视。

馆藏珍贵档案是重点档案中的重点。在现有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下,馆藏珍贵历史档案散布在不同全宗、不同案卷中,如未加标记或未建立相应的检索工具等,即便出现了字迹褪色、扩散,纸张发黄变脆、卷曲破裂等问题,也难以得到优先的抢救与开发利用,必然给珍贵档案的长久保存埋下隐患。而建立相应的档案检索工具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保护和抢救珍贵档案的前提,就是要科学地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再有,清代及以前形成的档案一直是档案馆抢救和保护重点,判断档案是否珍贵及其珍贵程度,除了时间因素外,还应综合考虑档案的内容、来源、其他形式特征,以及社会利用需求、档案的完整程度、稀缺性等多种因素,如不全面地对馆藏档案的珍贵程度进行再评估,馆藏中其他重点档案,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对党和国家及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等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珍贵档案,就难以得到特别的保护,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寿命及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界定馆藏珍贵档案也是对重点档案进行抢救保护的需要。

4.界定馆藏珍贵档案是服务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届六中全会都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档案与文化的关系历来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的局面,就与档案“王官失守,散如百家”,及“士”利用档案,扩大了文化传播,有直接关系。再如两汉时期的著名史书《史记》和《汉书》等,都有明显利用档案的痕迹,都是充分利用档案编纂而成。档案是历史的凝聚,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它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历史文化的积累,是历史文化传承的手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如挪威档案学家列维·米克伦在《从职业到专业: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特征》中所说,“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信息,而且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反映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反映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没有档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毋庸置疑,档案在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历史见证的作用是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为集档案重要性和特殊性于一体的珍贵档案更是如此,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更有益于服务新时期的文化建设,界定馆藏珍贵档案也是服务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界定馆藏珍贵档案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档案鉴定理论,充实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内容

档案鉴定包括对档案真伪和档案价值的鉴定。档案价值鉴定是档案鉴定的核心,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对档案自身特点和社会对档案的客观利用需求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档案这一客体对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主体的有用性及有用程度,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档案价值鉴定的基本内容为“制定鉴定档案价值的有关标准,包括单行规定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等;具体判定档案材料的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挑出本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满的档案,按规定进行销毁或作相应的处理。”可见,现行的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主要是制定档案保管期限表并依此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提高保存档案质量,销毁不需保存和保管期满的档案,在档案馆的实际工作中还包括对档案开放与否进行划控。而依据现有的档案鉴定原则、标准以及实践经验,很难科学合理的划定馆藏珍贵档案及馆藏永久保管档案的重要级别。要对馆藏珍贵档案进行界定,就要综合评价预测档案的信息内容及其载体价值,包括档案的凭证和情报作用、档案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文学艺术价值、思想教育价值、文物价值、欣赏价值、相对价值等。通过馆藏珍贵档案的界定实践,体现全面的档案价值鉴定成果,有助于在现有的档案鉴定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针对档案价值的评价体系,这既有利于丰富档案鉴定理论,又有利于充实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内容。

2.有助于造就和培育档案价值鉴定专家队伍

对馆藏珍贵档案进行鉴定,要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分析社会实践主体和主体本身的需要,用全面、历史、发展、效益的观点,判定档案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档案珍贵与否及珍贵程度。这项工作不仅要求档案鉴定人员有更高的政治水平,强烈的事业心、历史使命感,思想敏锐,观察分析能力强,有超前意识,还要精通档案专业,有更加广博的学识。就目前而言,档案形成单位的档案人员仍有很大比例兼职,人员更换比较频繁,其专业水平和鉴定能力很难承担起鉴定和评估档案价值的重任。档案馆的档案人员就档案的价值鉴定工作也同样存在畏难情绪,馆藏档案数量浩大,档案内容涉及各个领域,难以以各领域专家的高度准确预测和评价出档案对未来的有用性和有用程度,更难以对档案是否珍贵及珍贵程度进行鉴定。即便如此,相对而言,档案馆的档案鉴定人员在判定档案价值方面也更具权威。档案馆的鉴定人员更了解馆藏,更熟知档案价值实现的规律性,其专业知识及档案敏感度,有利于对档案的价值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判定。用文物鉴定专家的话说,鉴定多了,积累的经验多了,鉴定就能更加准确。所以说对馆藏珍贵档案的界定实践,有助于造就和培育档案价值鉴定专家队伍。

3.有助于优化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

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没有结构优化、内容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提供利用便是无源之水。要优化馆藏结构,丰富馆藏内容,就要改变馆藏面临的“文书档案多、经科档案少,部门档案多、专门档案少,一般档案多、地方特色档案少”的局面;就要尽可能把体现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科技、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档案吸纳进馆;就要注重加强档案馆地方“名人、名著、名产、名品”和“民俗”等档案内容的建设,以独具地方特色的档案馆藏结构,推进“多领域、大综合”档案馆服务格局的形成。档案馆除了要接收列入进馆范围的档案形成单位的档案,还要积极收集、征集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档案,以及由于种种原因散落在民间、散失在一定区域外的珍贵档案,如反映自然灾害及引发后果的珍贵档案、资料等。档案馆接收、征集档案的重点和方向不是盲目的无选择的,应是建立在一定的档案价值鉴定基础之上,而界定馆藏珍贵档案的原则与标准自然可以作为参照,引导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以及重大事件、重大活动、著名人物的判定、建档等,从而促进改善、优化馆藏结构,丰富馆藏档案内容。

4.有利于促进档案实体管理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如前文所述,界定馆藏珍贵档案是实践馆藏档案分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档案分级管理的有益尝试,可为实施馆藏档案的分级管理积累经验,并促使档案人员对界定馆藏珍贵档案的原则、标准与方法,是否打破全宗原则保管档案实体,档案实体分级别管理的模式与方法,珍贵档案的保管、保护措施等进行研究。同时,通过界定馆藏珍贵档案,也使得档案人员有机会再次全面、深入的熟悉馆藏资源,有计划的开展馆藏档案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及时抢救、转移档案的能力等。因而,界定馆藏珍贵档案对促进馆藏档案实体管理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5.有利于优化整合和深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界定馆藏珍贵档案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对珍贵档案的利用需求,馆藏珍贵档案若不被很好的利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不仅要求档案部门做好婚姻、招工、房产等涉民档案的提供利用服务,还应最大限度的以高品质的档案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弘扬民族文化,丰富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馆藏珍贵档案的界定实践,可使珍贵档案从馆藏海量档案中显现出来,进而有利于深入挖掘和优化整合馆藏档案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档案编研,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创造文化品牌,使公众直接接触和感受史地文化及其丰富内涵,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感、依赖感、信任感、地区归属感、融入感;档案馆亦可依此制作馆藏珍贵档案展览,或通过报刊、电影电视、网络媒体、讲座、论坛等形式,展现馆藏特色,宣传档案及档案工作,提高档案馆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加深公众对档案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认识,从而提升档案魅力,扩大档案文化的影响力,实现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具有独特的历史性、直观性、原始性及“文治教化”作用,馆藏珍贵档案是档案宣传教育的重要材料,更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发挥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而且,通过界定馆藏珍贵档案,深入挖掘馆藏档案信息资源,还有利于为学术研究、影视、文艺创作等创造条件,进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其他门类和形式的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所以界定馆藏珍贵档案对优化整合和深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具有积极意义与深远影响。

6.有利于带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凭证性等属性特征就决定了其对于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档案是历史的记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明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几乎都可以在档案中得以再现。馆藏珍贵档案的界定实践及其对档案工作的积极影响,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人群主动记录、收集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形成的档案,深入发掘、宣传、弘扬区域历史文化、时代精神及各项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以史为鉴,从而带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例如,根据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档案部门适时开放馆藏珍贵档案,以馆藏生动详实的模范人物、重要事件、教育成就、科技成果等档案为素材,编写书籍,制作展览,创作文献专题片等,不仅可增加精神文化产品的真实性、可信性、权威性,还可为推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建设营造更加浓烈的舆论氛围,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等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综合上述分析,界定馆藏珍贵档案反映了档案工作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必然,鉴于界定馆藏珍贵档案的必要性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应将馆藏珍贵档案的界定工作作为档案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课题和重要业务工作,并借此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2]邓绍兴,陈智为.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3]李学兴,高萍,侯宪华.充分发挥档案作用,为先进文化服务[J].兰台世界,2005(5)

[4]http://www.hudong.com/wiki/%E7%B2%BE%E7%A5%9E%E6%96%87%E6%98%8E,互动百科

意义与重要性 篇4

关键词: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科学意义

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步创建了多种类型的文化,而文物作为储存和传承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文化价值以及科学研究价值。但是在当前我国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相对忽视,导致文物自身受损现象时有发生,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文化研究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加强对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意义

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科之间存在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一件文物要想得到良好的传承,并在实践研究中对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进行充分的挖掘,就应该从文物的一出土开始就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实施综合性的保护工作,为后期研究者对文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具体来说,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就是充分利用自然和科学方面的理论对文物出土后可能对文物产生危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各项技术手段对文物施加一定的保护措施,以期能够维护文物的原本面貌,并尽可能的延长其存在的年限。但是当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误区,大多数工作人员只重视研究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和在实验室中对已经出现一定损坏的文物进行修复,而对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保护工作则相对忽视,对文物保护全面性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考古现场的大量文物在发掘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造成文物损坏,极大增加了后期研究和修复工作的难度,对文物本身所蕴含文化的传承也造成了相应的不良影响。

从对当前我国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除了在较为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会派遣一定的专业文物保护和修复人员对考古现场发掘工作加以指挥外,其他一般性的考古发掘主要依靠临时技术工人从事发掘工作,这些工人一般缺乏专业的文物保护知识,文物保护意识也相对较差,即使发掘单位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教育和指导,在发掘过程中也会导致一些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信息遗漏,甚至造成文物损坏,对文物保护工作产生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考古发掘现场要想彻底改变当前文物保护工作效果差的情况,还应该注意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发掘现场进行监督,并指导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在提升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水平的同时,也推进我国文化保护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科学意义上进行分析,对考古发掘现场的文物进行合理保护,必须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不仅对文物发掘工作加以指导,还保证整个考古发掘工作的系统性,并随时准备对意外损伤的文物进行修复,促使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为我国文物研究工作的开展以及古代社会文化研究创造条件。同时,考古人员在考古发掘现场第一线对文物发掘工作加以指导,还能够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和文物信息,为后期相关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由此可见,唯有加强对考古发掘过程中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才能够促使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保存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为我国考古学研究、历史研究以及古代文化研究工作的良好开展创造条件。

二、对考古发掘现场文物加以保护的科学方法

(一)对出土文物埋葬环境进行充分的考察

一般来说,在考古发掘中所指的文物埋葬环境基本包含墓葬所处地区的相关地质环境以及墓葬的具体埋葬方式和埋葬情况以及墓葬损坏情况等。文物在长时间埋葬于墓葬中的过程中,由于会长时间遭受到墓葬环境的侵蚀,导致一些文物在墓葬中会发生一定的腐蚀变化,此时只有对文物进行及时的保护,才能够避免文物的损毁。

例如,在墓葬中金属文物受到墓葬环境的影响一般相对较大,微生物和有机质等都会对金属文物造成电化学腐蚀影响。因此考古人员需要对文物的埋葬环境进行充分分析,调查金属文物出现腐蚀的影响因素,为后期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充足的数据。

(二)对文物的出土情况进行综合调查

文物在墓葬中长时间受到墓葬环境的影响一般会发生一定的腐变,其基本物理性能和结构强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此时如果不重视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就极有可能在发掘过程中造成文物出现二次损坏,甚至出现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考古人员还应该重视对文物的出土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结合文物的具体特点选择合理的出土方式,避免有机文物直接暴露到大气中出现持续性腐蚀,甚至完全损毁。

例如,当漆木器器物在长期间的埋葬过程中基本结构出现一定的变化,结构遭受严重的槽朽时,如果贸然出土就会导致漆木器器物的外部漆皮发生严重的变形,甚至扭曲成为碎片,也可能受到结构失衡的影响出现坍塌的情况。基于此,要想真正保护文物,考古人员在考古发掘现场就应该注意对文物的出土情况进行综合的调查,在合理分析文物特点和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出土方式,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合理开展创造条件。

(三)注意现场抢救工作的开展

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还包含现场抢救方面的内容,文物现场抢救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对文物历史和艺术内涵进行发现和认识,并最终加以保存的过程,受到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一般来说在考古发掘现场,现场抢救工作的内容基本包含以下方面:其一,对文物的基本出土档案进行合理记录和保存,为后期文物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也为文物文化研究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保障。只有在考古发掘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够保证资料的专业性,提升后期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其二,对文物的基本埋葬环境进行取样,并对取样样品进行科学的检测,为后期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的深化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其三,结合考古发掘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和抢救措施,将能够对文物造成严重损害的相关因素消除,创造良好的发掘环境。其四,使用科学的包装和运输技术,将文物从现场运送到实验室中。

参考文献

[1]李洪飞.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突变对出土文物的破坏及应急保护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4(05).

[2]祝延峰.新时期古墓保护策略研究——从山东春秋古墓遗址发掘谈起[J].丝绸之路,2012(18).

意义与重要性 篇5

牙科诊所的各种口腔器械种类繁多,例如:牙科手机、洁牙器械、检查器械、印模托盘,牙膏模型、义齿、牙片、注射器、注射针头、拔牙器械、充填器械、牙周外科器械、各种牙钻等,均应在可靠消息的消毒后使用。

牙科诊所的消毒工作是牙科诊所预防感染、防止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著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牙科诊所消毒方法逐渐丰富,消毒水平迅速提高,消毒工作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口腔诊疗器械等均应按规定作垫底消毒,不使用未经垫底消毒的物品,牙科、探针、棉花、纱布、器械盘、拔牙钳等不易生锈的耐热器械可用高压蒸气消毒,凡是可以采用基于热处理过程的灭菌方法的口腔器械,不要采用消毒或“冷灭菌”方法。口镜、牙钻、电机手机、洁牙器等可用尔马林气体消毒,玻璃制品、口镜、探针等可用专用清洗消毒设备消毒。

二、口腔器械的灭菌与消毒的意义

关于牙科诊所细菌和病毒污染的情况,口腔医师和病人之间相互传染,发生疾病的文献报告也不少。牙科诊所不注意口腔诊闻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是引起交叉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

1、控制感染传染

牙科诊所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牙科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体内的微生物能以多种形式排出体外并污染牙科诊所周围环境,牙科诊所存在著各种各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例如:示经消毒处理的和消毒处理不彻底的口腔器械,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著的血液、唾液,带有病毒的气雾,牙结石粉尘,咳嗽飞沫的污染,如不及时将其杀灭,都可成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在牙科诊所中的传染介。可能是导致牙科诊所感染的发生,对其他病人、陪护人员甚至牙科医护人员均造成危害。例如:辽宁省发现在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就是因为他在非洲工作期间进行口腔治疗,拔牙时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2、促进病人就诊

长期以来,传统型牙科诊所委不重视灭菌消毒工作,在这方面留下了不容忽视的漏洞。很多病人不敢到牙科诊所就诊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担心口腔器械的污染和消毒问题,这不仅需要牙科诊所认真地做好器械的消毒工作,还需要牙科诊所向病人做必要的宣传,例如:联体式牙科综合医疗所使用的供水系统是两套供水系统,不存在漱口水被污染的问题。病人所使用的全部口腔器械都要经过严格消毒和如何消毒必要时可以带病人参观消毒间和消毒设施,要让病人充分了解和认识到牙科诊所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本著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要让病人打消就诊的一切顾虑。这不仅是诊室清洁程度的表现,也是员工严谨工作作风的表现。在病人被带进治疗室时,工作台面上应很整洁,有条理。用过的器具在清洁和消毒前应被正确地储藏,以免很容易被看见。时刻保持牙科诊所整洁舒适是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责任。

3、提高医疗质量

预防牙科诊所交叉感染,不仅是口腔医师和其它员工的劳动卫生问题,不从灭菌与消毒的观点进行管理,牙科诊所就可能成为病人传染医师、病人传染病人、医师传染病人的场所。目前,人们越来越感到口腔诊疗过程是传染感染的一个重要途经,需要采取适当措施来改善控制。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意义与重要性 篇6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手术室护理 体会

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容量减少、组织氧合血液灌流不足、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病情发展迅速,可危及生命。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创伤呈现出动能巨大、多发伤发生率高、伤情复杂、患者生理功能耗竭严重等特点[1],提高了外科治疗的难度,而创伤性休克的发病率在多发伤患者中50%[2],发生率高,危害大。急救医学的发展使得该类患者进入医院得到救治的机会大大增加,而对于处于休克状态的严重创伤患者,只有当休克得到初步纠正、病情相对稳定后才能接受手术治疗,因此,手术室的护理对于挽救该类患者生命、减少伤残至关重要。2012年1~8月收治创伤性休克患者57例,手术室配合急救和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龄6~54岁,平均37.6±8.1岁。创伤的主要原因包括:高空坠落伤9例,交通事故伤31例,锐器伤8例,砸伤9例。受伤主要部位:颅脑损伤14例,心、胸部损伤17例,腹部损伤15例,多发骨折伤8例,多部位混合伤3例。患者入院均呈休克状态,造成休克原因判断为呼吸道梗阻致休克23例、出血性创伤性休克28例、其他原因6例。

急救护理:①接诊:日常准备好抢救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4~28℃,配备强心药、扩张和收缩血管药以及扩容药等[3],抢救药品并经常检查维护,确保安全有效。配备各种监测仪器。患者进入手术间,首先检查其面色、意识、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皮温等情况,了解其主要创伤,迅速评估伤情,并使用监护仪对患者的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以及其他生命体征进行监护。针对患者不同伤情,选择合适的体位: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头抬高15°~30°体位,能够减轻颅内出血,同时双下肢抬高20°~30°,有利于血液回流;腹部脏器破裂者宜取头低位,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骨折患者体位摆放时动作需轻柔,避免加重损伤。可剪除患者衣物以便观察和操作,但要注意保暖,以防低体温发生进而加重休克。②止血: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存在大出血,迅速找出出血原因并控制出血是纠正休克的一个关键。对于有条件的开放性骨折活动出血,给予有效的加压包扎以及夹板固定能够控制出血;皮肤撕裂伤和开放性损伤可以给予压迫止血;内出血的患者可以通过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发冷等判断,从腹腔抽出不凝血可以确诊,此種情况应积极补充血容量并准备急诊手术。③呼吸道管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改善患者缺氧状况的基础。患者入手术室,应首先检查口腔、鼻咽部有无血液及分泌物,并及时清除,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功能较好的患者可给予面罩或鼻导管持续供氧,氧浓度控制在40%~50%,流量4~6L/分,如缺氧状况得以改善则可改为间断供氧;严重的呼吸困难患者需给予气管切开插管以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尽快建立呼吸通道;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需给予心肺复苏抢救。患者在手术室的整个救治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并给予有效的支持。本组观察中,发现有11例患者初始有较好的自主呼吸,逐渐转弱,趋于停止,立刻配合医师给予气管切开插管以及呼吸机辅助呼吸,使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提示了呼吸监测的重要性。④建立静脉补液通道:建立静脉通道有利于给患者补充血容量,以及接受药物治疗。穿刺部位可根据患者伤情选择:颅脑和胸部损伤患者宜选择下肢大隐静脉,腹部和下肢创伤患者则可以选择头静脉、颈静脉以及中心静脉等。可以适当的提高补液速度,以便迅速纠正血容量不足以及组织缺血缺氧的状况,必要时可以建立两条以上补液通路。补液的选择以“先晶后胶,先盐后糖”为原则,可以选择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等晶体溶液,或者血浆、706代血浆、白蛋白等胶体溶液。由于晶体溶液和人工胶体溶液较容易获得,且用于休克复苏时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故早期液体复苏时可作为首选[4],必要时辅以输血治疗。补液速度早期可给予2000~3000ml/小时,以维持有效血液循环。补液过程中需监测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等指标,据此调整给液速度,以防发生急性肺水肿和心衰。血管活性药物仅考虑给予补充足够量的液体后仍存在低血压的患者。⑤监测生命体征:对于创伤性休克的患者,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定时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并报告医师。补液期间,重视患者尿量的监测,要求每小时记录1次,并结合补液量,判断患者休克状态变化。

手术中的护理配合: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了解不同部位损伤引起创伤性休克的手术过程,以便在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熟练进行吸痰、静脉穿刺、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操作,并能够熟练使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液回收机、血气分析仪等监护抢救仪器,这有助于节省时间,挽救患者生命。同时,要求参与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当遇到术中出血量大、难以止血以及血压骤降、心跳骤停等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清醒,忙而不乱,迅速做出反应并配合医生给予护理支持。对于存在腹腔活动性出血等失血性休克患者,如有自体输血条件,应做好自体血液回收。合理的自体输血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缓解血源紧张问题,而且能够减少异体输血带来的输血反应以及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增加了安全性。对于术前神智清醒的患者,还应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使患者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应对手术。手术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如实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护送患者回病房时,还应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结 果

57例患者经过术前有效护理,均稳定度过了手术期。术后平均住院13.6±4.4天,51例患者痊愈或病情得到控制,6例死亡,死亡率10.5%,死亡原因包括: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肺部感染2例,心跳骤停1例。

讨 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组织创伤后分解产生毒性物质,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循环系统,致使多系统功能障碍,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且由于创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涉及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普外科、骨外科等许多专科疾病,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巧,才能够配合医师完成术前和术中护理。总之,有效的手术室护理能够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加强业务学习和操作锻炼,并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协助医师治疗,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32.

2 金鸿宾.创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4.

3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24.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篇7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意义

班级文化应该是班级所有成员共同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他是一种个性文化, 代表着班级的形象, 体现班级的生命。一个班级的建设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 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 比如说班级的制度建设、班级理念建设、班级学风建设等等。而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中最容易被大家所遗忘的恰好是班级文化建设。但是, 文化建设却在班级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

一、班级文化建设往往被大家所忽视

高校中的班级文化建设往往在大家的观念之中是无足轻重的, 并不会引起大家的足够的重视。大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是基于以下的几点原因:

1、建设时间过长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性是工作,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 更不是在段时间之内就可以收到应有的成效。在当今大家过分追求效率, 追求短时间的回报的时代, 大家甚至认为班级文化建设是属于不值得一做的事情, 根本不值得投入过多的时间与精力。

2、建设方法不明

班级的文化建设在实际的操作的时候的确是有其盲目地方之所在。班级文化建设并不是像其他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相对于其他的建设, 确实班级的文化建设在操作的时候缺乏指导与实施的参考。甚是有一部分的人认为文化建设是一件很虚的事情, 根本就没有办法可言。确实建设方法不明是阻碍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的因素。

3、建设指导不够

班级文化建设在实际的操作的过程中间缺乏老师的指导, 对于班级的文化建设而言, 需要有相关的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而班级的负责老师却限于精力与时间因素, 疲于对班级文化建设予以相依的指导, 这部分的老师更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班级的制度管理与安全工作上来!而对于班级的学生自身而言却又难以单独完成文化建设的工作。最终导致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搁置, 停止不前。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整个班级以及班级内的每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且长远的意义与价值。

1、班级的核心

对于这个班级而言,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与核心。一个班级真正的团结与壮大的根源不在于多么完备的管理制度, 还是多么优秀的班级负责人。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班级的文化。班级文化是整个班级向前发展的风帆, 是前行当中的不竭的动力。即便当班级遇到重大问题或者面临考验的时候, 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则是其最好的稳定剂, 可以帮助这个团体克服困难。

2、同学的依靠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班级内的学生而言则是可以让其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对于班上的每个学生而言是班级的向心力所在, 同学们可以通过班级的文化体会到班级的温暖。可以体会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应有的价值。对于学生而言, 班级文化就相当于其对于班级的认同之所在。

3、学校的基石

班级的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也是极具意义和价值的。学校文化自然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而学校的文化建设不能仅仅是依靠学校领导的简单的口号, 或者是依靠行政力量的强行的推动。相比之下, 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细小的细胞, 建立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的学校文化建设显的会更为稳定, 更有意义和价值。并且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在真正的落实的时候也可以真正的结合到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得到贯彻和执行。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的操作

对于高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虽然是有诸多的问题与挑战, 但是还是应当看到其所具有的实际的价值与意义。在实际的工作与建设中间还是应当积极推动。

1、观念上要重视

一定要在班级的建设中充分的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坚持在实际的工作中间把班级文化建设摆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观念上摈弃与原先的可有可无的观念。在实际的工作中认真的贯彻与执行。思想上的重视是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 如果一个班级的建设者与领导者不给于相应程度的重视也难以真正的把这项工作做好。

2、方法上坚持多样的原则

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上应当坚持多样的思想, 没有必要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模式或者途径。班级的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班级活动达到。甚至是在每一次的班团会的过程中间不断的总结、归纳、建立班级文化。在以上的班级常规的活动中间不断的增加班级的文化建设的内涵。除了以上的常规性的活动中间以外, 在其他的活动中间也可以有所体现。

3、教师加强相应的指导

对于班级的老师而言,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自然而然的应当起到积极的引导的作用, 带动班上的学生积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对于班级内的学生而言, 班主任老师有较为丰富的实际的经验, 有着较为成熟的思想认识, 对于诸多的问题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进行思考。确实可以给予理论上与实际上的帮助。面对班级文化建设, 仅仅依靠学生的力量是有限的, 老师的力量是可以给予指导, 帮助学生处理在建设中的实际的问题与困难。

4、班级内学生的责任意识

班级的文化建设也同样是每个同学的责任, 班上的学生应当树立积极的主人翁的意识, 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上也自然应当积极的有所体现, 为班级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班级的文化真正的成为一个适合班上学生的、有存在价值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应强化文化价值观念教育, 激发学生主体深层次需求, 使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眼前与长远的相互关系, 真正理性地满足自身需求, 从而引导班级文化向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的固然会出现诸多的问题与困难, 但是我们还是应当看到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将班级文化建设视作是班级建设的核心来抓, 采用正确的方法, 促进班级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审.对班级文化的三重反思[J].青年教师, 2012 (2) .[1]王维审.对班级文化的三重反思[J].青年教师, 2012 (2) .

营销礼仪的重要意义与发展趋势探析 篇8

关键词:营销礼仪,意义,发展趋势

营销礼仪是指营销人员在营销活动中, 用以维护企业和个人形象, 并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营销礼仪的产生和兴盛既是营销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礼仪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营销礼仪无论是对于营销行业还是对于礼仪学科来说, 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1 营销礼仪的重要意义

1.1 营销礼仪的产生标志着现代礼仪的成熟

营销礼仪的产生标志着现代礼仪的成熟。在此之前, 现代礼仪根据适用对象、范围来划分, 大致可以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和国际礼仪等几个大类。营销礼仪属于商务礼仪的分支, 是商务礼仪在营销活动中的具体运用。营销礼仪在商务礼仪的体系中加以独立区分, 不仅说明了现代礼仪的体系有了更完善的结构, 显示了人们对现代礼仪的认同度和践行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也意味着现代礼仪的发展有了新方面, 将得以更细致化的发展。

1.2 营销礼仪彰显了现代礼仪的经济价值

现代礼仪作为现代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 用以增强道德修养, 提升个人素养, 调节自身行为, 改善人际交往, 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我国古代礼仪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文化价值毋庸置疑。

现代礼仪的经济价值是凭借营销礼仪得以彰显。营销礼仪不仅仅是营销人员的个体行为, 更是营销企业的企业行为, 是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达成营销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 营销礼仪可以直接带给企业经济效益, 充分体现了现代礼仪的经济价值。

1.3 营销礼仪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必要条件

营销礼仪的运用, 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升营销人员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更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专业稳重的外在形象, 得体大方的仪态举止, 彬彬有礼的待人处世, 既可以在从事销售活动和维护客户关系塑造营销人员自身的形象, 又可以从营销人员的个体行为中折射企业文化和企业导向, 从而在客户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公众口碑。

1.4 营销礼仪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营销礼仪是一种营销沟通的实用艺术和交际手段, 是企业竞争的附加值, 是提升销售质量的润滑剂。营销礼仪不仅具有现代礼仪的情感沟通功能, 更注重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 讲求策划创意和传播效应, 注重在营销活动中利用大众传媒来沟通企业与公众的关系。所以营销礼仪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2 营销礼仪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对营销礼仪的实用性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和个人忽视营销礼仪对于营销活动的积极作用, 认为礼仪是流于形式的繁文缛节, 是对于营销人员不必要的束缚, 非但起不到促进销售的作用, 还使营销人员曲高和寡, 成了营销交际中的一堵墙, 阻碍了营销人员和顾客的沟通。或者认为营销礼仪可有可无, 对于整个销售过程毫无影响。这样的错误观点来源于对营销礼仪不了解, 对于营销礼仪的实用性认识不足。

2.2 对营销礼仪的道德性认识不足

很多企业和个人在学习和运用营销礼仪时, 片面重视营销礼仪对于塑造企业和个人形象、促进人际关系、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实用性, 而容易忽视营销礼仪的道德性。

道德底蕴和礼仪规范是礼仪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区别, 但也紧密联系, 缺少道德底蕴的礼仪规范是毫无意义的形式主义。在运用营销礼仪时也同样要正确认识其道德性, 要将道德调控和营销礼仪技巧兼修并用, 以确保营销礼仪技巧真正地、持久地发挥其作用。

2.3 对营销礼仪的体系性认识不足

有些企业和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营销礼仪的重要性, 却认为营销礼仪是营销活动和礼仪规范的简单相加。持有这样观点的企业和个人, 虽然同样会在营销活动中使用礼仪,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礼仪对营销活动的润滑作用。但是较之真正的结合经销环节和市场环境加以转化调适的自成体系的营销礼仪来说, 并没有将其作用完全发挥。

以上现象, 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和营销人员对营销礼仪的价值和内涵没有正确的认识, 另一部分原因在于营销礼仪自身发展的不足。营销礼仪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在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功能不全、定位不明之处。如不能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不仅有碍于营销礼仪的运用, 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营销礼仪学科的发展。

3 营销礼仪的发展趋势

营销礼仪既具备一般礼仪的共性, 又具有其特点, 因此在推进营销礼仪学科发展时要遵循礼仪学科发展的共性原则, 更要凸显营销礼仪的独特功能。营销礼仪的发展趋势应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3.1 营销礼仪将与营销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关联更为密切

道德和礼仪是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任何内容都具有某种形式, 任何形式也表现着某种内容。一方面是内容决定形式, 另一方面是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从根本上调控其营销行为, 指导营销人员在实施其营销行为时能坚持把握正确的方向和原则。对于企业和个人的长足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 营销礼仪要得以健康发展, 必须与营销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密切关联, 在具体的礼仪行为和礼仪规范中务必遵循职业道德的调控和指导。

3.2 营销礼仪将与营销人员职业技能训练结合的更为紧密

营销礼仪的运用场合是营销人员的营销活动之中所涉及的礼仪知识和技能, 是通过礼仪主体的营销行为加以呈现。因此, 营销礼仪不同于一般礼仪, 它与营销活动紧密契合, 不可分割。营销礼仪要得以快速发展, 必须加强与营销人员职业技能训练结合的紧密度, 使其在营销人员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加以体现并强化。这样对于综合培养营销人员的礼仪规范能力、应变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3 营销礼仪的习得方法将更多样化、全面化

目前营销礼仪的习得方法主要是通过企业对于营销人员上岗前的入职培训, 或者营销人员自行通过书籍、影视等多种途径加以学习。

入职前的营销礼仪培训较为有效, 有较强的针对性, 主要是围绕营销人员的实际本职工作展开, 能从一定程度上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 并能结合企业实际, 激发营销人员学习的积极性。然而不足之处在于, 入职培训一般时间较短、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较为密集, 不便于消化掌握。而且相对于其他技能而言, 营销礼仪不仅强调操作技巧, 更强调其道德内涵和道德调控。如果习得所花费的时间不足, 极易将营销礼仪形式化, 使学员重技能轻内涵, 走入流于形式的误区。

至于营销人员自行习得, 从一定程度上能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有其优势, 但是也存在极为明显的不足之处。各种书籍、影视良莠不齐, 兼修杂学也不利于消化掌握。且不能很好地与企业和岗位的实际相结合。

鉴于营销礼仪的学科特性, 其习得方法应该多样化、全面化, 以确保礼仪规则与道德内涵相结合, 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礼仪原则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首先, 应该加强高等院校高级营销人才培养期间的礼仪教育。高校课堂教育方式的优势在于时间较长, 便于营销礼仪道德内涵的培养。课堂教学也便于营销礼仪体系性的建立与理论层面的掌握。其缺点在于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无法及时与实践相结合, 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效果减弱。

其次, 应该强化入职前营销礼仪培训环节。确保在大学期间已经建立的营销礼仪知识基础和职业道德内涵的基础上开展礼仪技能训练, 联系岗位要求, 切实做好营销礼仪培训。

最后, 应该加强礼仪培训考核和建立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营销礼仪既是营销人员的基本职业修养, 又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职业技能, 企业应该定期进行礼仪培训并进行相对应的考核, 不断更新知识, 强化技能。将营销礼仪写入公司的规章制度之中, 要求相关人员严格遵守。

参考文献

[1]刘小清.现代营销礼仪[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10.

[2]宋莉萍.礼仪与沟通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伟.浅析营销中的商务礼仪[J].现代商业, 2009, (33) .

意义与重要性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训练

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的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 以获取言语能力的活动,它是阅读教学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资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从而形成系统、科学、特色、高效的朗读教学呢?本文将从朗读的意义入手,对朗读训练的方法进行讨论。

一、朗读的重要意义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语言文字和情感内涵的理解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朗诵多了对文章内涵的解读有益。的确,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语言文字和情感内涵的理解,读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的过程、感悟的过程,多读几遍,学生就逐渐能体会到文章的炼字和用词,能体会到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背诵

日本著名记忆术研究家高木重朗曾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我也有体验,朗读出来更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从而加快记忆。”的确,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将文章的字词句大声读出来,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朗读第二遍,就会在头脑中加深一遍印象,因此很容易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一些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的古典诗词,朗读更是有益于背诵与记忆。

二、如何开展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意义重大。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朗读教学呢?

(一)注重范读的作用

一方面,范读的读音比较准确,有利于纠正学生的发音,另一方面,范读有声有色,有情感,富有表现力,可以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范读的作用,加强自身范读的准确性与情感性,或者利用范读的声像资料,使学生通过听范读材料而更为深刻地感悟文章思想。例如,《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这首词以学生的年龄和阅历来说很难理解,学生也很难读出感情。为此,教师将古典优雅的古筝音乐作为朗读背景,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范读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感受到了诗词中的优美意境。

(二)以多种形式加强朗读训练

传统教学中,朗读训练一般是早读过程中进行,或者是课堂上利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读课文,读过之后立即开展下一项教学。这种朗读训练形式比较单一、枯燥,难以激起爱动、爱玩、爱新鲜的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效果十分一般。为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更新朗读训练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朗读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在早读课上引导学生以个体读、小组读、齐读的方式相结合来朗读,可以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引读、轮读、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朗读等,也可以在课外开展朗读比赛、小小播音员、诗歌朗诵会、背诗比赛等,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中激起朗读的兴趣。比如,在一次期中考试之后,教师就布置了准备诗歌朗诵会活动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多朗读、背诵所学课文,在期末考试之前举办诗歌朗诵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本学期学过的课文,并且请班主任、语文教师作为评委,为学生打出合理的分数,然后在期末的成绩评定中将朗诵会的成绩一并发给家长。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为了期末的诗歌朗诵会能取得好成绩,在平时的早读课上都加强了朗读训练,朗读的水平大大提高了。

(三)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朗读并非只有照着课文念那么简单,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小学生年龄小,语文知识比较贫瘠,因此在朗读技巧方面势必存在欠缺。为此,教师应该凭借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与朗读经验来指导学生,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传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感受课文内容,学生了解到作者或悲伤、激动,或敬佩、同情的情感后,使他们想用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朗读的浓厚兴趣,但仅凭这些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来一味停留在模仿水平上是不够的,重要的还应是指导学生朗读,逐步交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即理解句子里的声音高低变化和轻重快慢,朗读的速度和语调,停顿的地方和时间,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语句,要采取相应的手段,要有不同的读法。比如,小学语文《仰望布达拉》的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在朗读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没有注意这句话的语气与语速。教师在学生朗读完之后特意将这句话拿了出来。“谁能为大家单独朗读一下这一句话?”先后有两三个学生朗读,都没有令教师满意。教师便引导学生:“作者看到布达拉宫以后是什么样的感情?”“惊讶、崇拜。”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那么怎样体现惊讶和崇拜呢?语气应该怎样?”“急速,强调。”“非常好,那么再朗读一遍试试看。”学生很快便读出了惊讶、崇拜的感情。

三、结语

意义与重要性 篇10

关键词:土地主题,赛珍珠,中国农村题材小说,生命主题,重要性

一、引言

赛珍珠的文学作品中, 无一例外都对中国土地文化和中国人的土地情怀进行了深入阐述, 让土地从生活资料, 深化为人们的价值理念综合。同时, 这也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农民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平台。所谓农村题材小说, 实际上是一种现实基础上的艺术作品升华, 同时也是创作者结合对客观物象的深化了解, 并赋予其相应的价值内涵和情感内容, 从而所构造的一种创作性形象。可以说, 整部文学作品中被创作者赋予了客观物象充实的情感内涵。

二、赛珍珠中国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土地主题”

实际上, 世界上有许多作家创作了有关“土地”和“农民”的文学作品, 无论是中国本土作家, 还是以赛珍珠等为代表的外国作家, 在阐述“土地主题”时, 所有作家都想尽量贴近事实来阐述这一主题的内涵和价值观念。因此, 创作这一类文学作品, 就不得不充分融入对“土地”和“农民”的描述, 通过将有关人们生活的理解、情感、故事融入到土地之中, 实现对乡土的最贴切描述。

无一例外的是, 在赛珍珠中国农村题材小说中, 都将描述的重点和关键放在了土地主题上, 也就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阐述上, 其从传统中国开始描述, 讲解了中国大地上各种民俗民风, 阐述了最真实、最客观的乡村文化。通过对其阅读, 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泥土气息。在赛珍珠的乡土文学作品中, 所使用的素材, 并非自身回忆, 而是通过系统搜集、体系化整理所形成的内容, 因此, 小说充满真实、可信力。

最后, 在其部分文学作品中, 也对乡土主题进行了升级和深化。其在描述农民辛勤耕作的同时, 也对社会环境变化下农民意识觉醒进行了描写, 使得整个文学作品充满了社会意义, 这是其文学作品中对中国农民时代精神的再造、深化和升华, 实现了从“土地主题”到“生命主题”的深化发展。

三、从“土地主题”到“生命主题”谈其重要性与意义

通过深入阅读, 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乡土题材的文学家中所拥有的乡土情结与赛珍珠的情怀之间有相同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 但从根本上看, 双方都是从土地主题这一元素出发的, 唯一不同的是, 赛珍珠的意识理念中, 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还有西方文化的元素, 因此, 其对土地主题的认知更有深度, 也更能跳出问题看问题。

正如知名文学家刘西渭在评论中国乡土作家时所说:在中国人看来, 土地是生活的根本, 很多人将土地看作自己的保姆和终结。无论其什么身份出身, 无论他在什么生活环境中成长, 都有着不同一般的乡土情结。这其中实际上就指出了多数中国人的普遍认知, 也就是, 无论自己在外多么努力、奋斗, 其最终都渴望有一个精神归宿,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乡土之恋, 这不仅是他们的思想认知, 更是自己的理想情怀。将土地升华为一种情怀、一种思想, 就是实现“生命主题”价值的过程, 因此, 土地主题是其基础和关键。

赛珍珠在描述土地主题的基础上, 为我们研究生命主题提供了系统化理论, 这是我们深化发展对土地主题认知的前提。赛珍珠从较高的高度来创造这一系列作品, 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多元文化的价值、内涵, 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对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有了直观了解。可以说, 赛珍珠平等、公正的文化观念, 正是中西方文明深度融合的重要表现。赛珍珠以土地来命名自身的文学作品, 就是从深处来触摸中国传统文化。土地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本, 更是深化土地主题背后“生命主题”价值和意义的关键。所以, 对研究赛珍珠中国农村题材小说的“生命主题”来说, “土地主题”是认知前提。

四、结语

在我国, 无论贵族, 还是平民, 都与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经过几千年的发酵, 土地中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土地”情怀, 成为一种文化烙印和符号。在中国人生活意识中, 土地是生活之本, 也是人们生活无法缺失的要素。赛珍珠的文学作品中, 多以土地主题作为基础, 来研究和剖析其中的文化情感。因此, 只有深入了解“土地主题”, 才能正确理解“生命主题”的内涵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林顺红.赛珍珠文化相对主义思想溯源[J].文教资料, 2013, (4) :11-18.

[2]刘智勇.乡土中国现代性的民族想象[J].理论界, 2014, (7) :33-35.

上一篇:证券下一篇:中国民歌的钢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