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水平

2024-06-22

新型工业化水平(精选十篇)

新型工业化水平 篇1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我国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构建新型工业化水平判定模型, 对目标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 (阶段) 进行评价, 将有助于我们认识该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状况和特点, 从而有助于该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的制定。

目前关于新型工业化水平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 简单的有综合指数法、功效评分法;复杂的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因为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多变量、高阶次、多回路的非线形复杂时变巨系统, 影响一个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因素错综复杂, 其中, 可能有些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比较清楚, 但大部分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不十分明确, 因此在进行评价时, 只能选取有限的主要指标来进行分析, 具有“灰色”信息的特点。据此, 笔者认为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新型工业化水平判定模型是比较合适的。

二、基于灰色系统的新型工业化水平判定模型构建

灰色系统理论是邓聚龙教授于1 9 8 2年正式提出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可以定量分析两个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灰色关联分析的本质是数据序列曲线间的几何形状的分析比较, 认为几何形状越相似, 则发展态势就越接近, 关联程度也越大, 反之则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新型工业化水平, 可按如下过程构建新型工业化水平的评价模型。

设共有m (m>1) 个实际参评地区, 并根据判别新型工业化阶段的具体标准指标数值, 建立3个分别代表初级、中级、高级新型工业化水平的虚拟参评地区, 这三个虚拟地区序号下标分别为m+1, m+2, m+3;i为所有参评地区 (包括虚拟地区) 的序号, 我们定义i∈θ1={1, 2, …, m, m+1, m+2, m+3}。

再设评价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指标共有n (n>1) 个, k为评价指标序号, 定义评价指标序号下标集合为θ2={1, 2, …, n};那么, νik为第i (i∈θ1) 个地区的第k (∈θ2) 个指标属性的评价值。

1. 建立原始评价矩阵V

对于一个由m+3个参评地区, n个评价指标的系统, 建立下面的原始评价矩阵V:

2. 确定参考序列V0

根据式 (1) 取每个指标的最佳值νik=Optimum (νik) , i∈θ1, k∈θ2组成参考序列V0={v01, v02, …, v0n}…………式 (2)

3. 建立规格化评价增广矩阵X

首先, 把参考序列V0和原始评价值矩阵V组成评价增广矩阵

其次, 为了使各指标之间可以比较, 需要对式 (3) 中各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和规格化处理, 规格化公式如下:

利用 (4) 对 (3) 进行规格化处理之后, 得到规格化评价增广矩阵X:

4. 计算关联系数

把规格化后的序列X0={X0 1, X0 2, …, X0 n}作为参考序列, Xi={Xi1, Xi2, …Xin}, i∈θ1作为比较序列, 计算关联系数

其中:

:比较序列Xi与参考序列X0第k个指标属性上的绝对差值;

:比较序列Xi与参考序列X0的各属性绝对差值的最小值;

:比较序列Xi与参考序列X0的各属性绝对差值的最大值;

P为分辨系数, 0≤P≤1.0, 一般采用P=0.05。 随P的增大而增大, P越大, 分辨率就越高。

从而可得到下面关联系数矩阵:

式中 为第i个参评地区在第k项指标属性上与参考序列的关联系数。

5. 计算单层次的关联度向量PT’

式 (7) 中, 关联系数 反映同一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在各评价指标的关联程度, 显然, 这样的信息过于分散, 也不便于比较。为了从整体上表述比较序列Xi对参考序列X0的关联程度, 定义关联度X0 i如下:

由于各指标对于系统的重要程度不一样, 所以关联度的计算采取权重乘以关联系数。每层的指标根据专家法得到该层中某一指标集 ({T1, T2, …, Tp}) 相对于某个上层母指标 (T’) 的权重为:WT’= (w1, w2, …, wp) , , p为该层指标的个数。则上层母指标 (T’) 的关联度向量计算公式为:

这样就得到了各个参评地区在上层母指标T’上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向量。

6. 计算系统根关联度向量Rroot

对于一个由k层组成的多层评价系统, 根关联度向量Rroot的计算方法如下:

利用式 (9) 将第k层各指标的关联系数进行加权合成, 分别得到它们所属的上一层即k-1层各指标的关联度;然后再把这一层得到的各指标的关联度作为原始数据, 继续利用式 (9) 进行加权合成得到第k-2层各指标的关联度, 依次类推, 直到求出最高层指标的关联度向量Rroot为止。

7. 各参评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排序分析

依据根关联度向量Rr o o t中各分量的大小进行排序, 关联度的大小顺序即为各参评地区新型工业化程度的比较序列, 同时, 由于判别新型工业化水平的3个标准指标序列也参与了排序,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排序, 判断出哪些地区达到了某一级新型工业化标准, 哪些地区还没有达到这一级新型工业化标准, 从而就可以推断出某地区所处的新型工业化水平或阶段。

参考文献

[1]周绍森:论中国中部崛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2]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0

[3]胡大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评价企业竞争力[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1)

[4]刘东勋:河南工业化水平评价及应采取的工业化战略[J].企业活力, 2004, (7)

新型工业化水平 篇2

[关键词] 吉林省 新型工业化 评估 发展战略

一、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1.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出发,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则,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信息化程度、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利用等方面选择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

2.评价方法

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数大小,运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综合值。目标值及权重值见表1。加权平均的具体公式如下:

Si=(p/m),q当指标为正指标时;Si=(m/p),q当指标为逆指标时;其中Si是每个指标得分,p为指标实际值,m为评价标准值,q为权数。约束条件是0≤p/m(或m/p)≤1,总得分公式:S=∑Si。

我们采用吉林省2005年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吉林省新型工业化综合发展指数。为便于比较分析,我们同时计算了同期东北地区的黑、辽两省以及全国平均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指数(表2)。

表2东北三省与全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综合指数比较

数据来源:《2006吉林统计年鉴》、《2006黑龙江统计年鉴》、《2006辽宁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年鉴》

从表2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吉林省不仅比同处东北地区的黑龙江(59.38)和辽宁省(59.96)低,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90)。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信息化程度、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利用大多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中下水平,发展水平不高。

二、吉林省新型工业化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1.经济实力不强

2005年吉林省国内生产总值为36140.9亿元,仅列全国的第18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350元,位于全国的第13位。政府运营成本的本省自给率仅 70.7%。总体发展规模和水平均处全国中下游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低必然带来经济增长的粗放;同时,也导致财政资金的积累少,影响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和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2.信息化发展滞后

吉林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2003年,信息产业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57%,距离新型工业化目标值的8%还有很大的距离。

3.可持续发展能力低

吉林省经济发展走的基本上是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工业化的路子,即依靠利用低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粗放经营维持经济增长。由统计数据看,工业污染排放等指标远远超过了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值。虽然生态省建设的指导思想早已经提出,但投入还远远不足,环境恶化较为严重。

三、吉林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

1.发展循环经济,积极鼓励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环保型产业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环保型经济,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改变了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用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相适应。吉林要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经济效益。

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城市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加快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推进信息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以及信息服务的快捷化、社会化,积极拓展硬件开发和制造、软件设计和应用、网络建设和推广三大领域,加快发展光电子、计算机及软件、通信网络、数字音视频等产业,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为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3.发展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目前,机械、冶金、轻纺、建材、建筑等传统产业在吉林工业总产值中仍占据较大比重,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和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这部分传统产业的技术生产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较大差距,许多高新技术装备的设计生产仍然依赖进口。因此,吉林要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促使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加速吉林的工业化进程。

4.培养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设新型产业基地

吉林省工業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聚集形成了制造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和食品、医药、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并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吉林省应立足于现有支柱、优势产业基础,以扩大内需为主,以国内市场为主,围绕做大做强加工制造业,加快建设汽车产业基地、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基地和光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五大新型产业基地,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构造具有吉林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5.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就业机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一方面,发展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要发展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促进非国有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制定优惠政策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鼓励农民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民的收入,转移农村人口,扩大就业。

6.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推进

工业化在现代化中居于核心地位,但工业化离不开城市化,同步推进的城市化为工业化提供日益扩大的市场,还通过其聚集效应使工业生产率大大提高。提高长春、吉林两个特大城市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以此为基础,加快形成中部聚集区。尽快扩大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加速产业聚集和人口集聚,增强辐射功能,构建承上启下、带动周边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赵国鸿: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吴亚燕:建立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江苏统计, 2003(4):45-46

新型工业化水平 篇3

关键词:DEA,新型工业化,相对有效性,评价

引言

自新型工业化提出以来, 已有学者涉及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的研究, 它是建立新型工业化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的基础。但关于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价的研究还鲜有学者涉及。近年来, 随着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简称DEA) 理论的不断深入, 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应用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DEA现已成为研究处理复杂系统时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分析工具。应用DEA对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可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1 DEA模型简介

DEA是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以“相对效率评价”概念为基础, 依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评价对象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它利用数学规划方法建立DEA模型, 利用有效样本数据, 计算比较决策单元 (DMU) 之间的相对效率, 从而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DEA具有多种模型形式, 本文主要利用评价规模及技术有效的C2 R模型[1]。

设有n个DMU, 每个决策单元DMU; (j=1, 2…n) 都有m种类型的输入和s种类型的输出, 分别用输入向量xj和输出向量yj表示。

其中, xij=DMUj对第i种输入的投入量, xij>0;yrj=DMUj对第r种输出的产出量, yrj>0;

vi=对第i种输入的度量 (或称权) ;u r=对第r种输出的度量 (或称权) ;

i=1, 2, …m, r=1, 2, …s, j=1, 2, …n。则, 评价第j 0决策单元 (下标用0表示) 的C2 R模型为

若线性规划模型 (1) 存在最优解ω0, μ0满足ω0>0, μ0>0, 并且最优目标值效率评价指数V p=μ0Ty 0=1, 则称决策单元DMUj0为DEA有效。

2 基于DEA方法的地区新型工业化评价思路

把某一地区新型工业化系统 (简称NIS) 视为DEA中的一个决策单元, 它具有特定的输入和输出, 在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中, 努力实现系统的新型工业化 (简称NI) 水平目标。本文利用DEA方法, 依据每一个决策单元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情况, 评价其NI水平。

第一步, 确定评价目的。

把人员投入、设备投入等因素作为输入, 把收益等因素作为输出, NIS的DEA“相对有效性”即可用来衡量NI水平。

第二步, 选择决策单元。

在NI水平评价中, 如果进行多地区的横向比较, 可以选取同一年份不同地区作为决策单元;如果进行某地区的纵向比较, 可以选取不同的年份或时间段作为决策单元。

第三步, 建立输入输出指标体系。

在NI水平的DEA评价中, 理论上系统的输入包括人员投入、设备投入、资金投入、信息投入等, 输出包括收益产出等。

第四步, 选择DEA模型。

DEA模型形式多样, 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背景和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模型。本文主要选择了评价规模及技术有效的C2 R模型。

第五步, DEA评价分析。

此步骤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对DEA模型进行求解以及对求解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第六步, 调整输入输出指标体系。

当初步结果不够满意时, 需要调整输入输出指标体系, 重新求解。通过反复调整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多种DEA评价分析, 对比多种结果, 来观察指标对DMU有效性的影响, 从而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

第七步, 得出DEA评价结论。

根据求解出来的各DMU的DEA有效性、各DMU的相对规模收益情况、各DMU的相对有效性与各输入 (输出) 指标间的关系等信息, 并结合实际问题背景, 就可以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制定科学的战略和策略[2]。

3 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3]

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还属于探索阶段, 定义的指标是基于理论化的可操作, 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 有些数据还难以统计, 为此, 在实际应用中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输入输出。

本文选取的输入变量共为七组 (分别用I1, I2, I3, I4, I5, I6, I7, 表示) :1) 主体投入=资金结构+人力资源结构;2) 人员投入=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数+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R&D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3) 设备投入=产业平均设备水平结构+技术创新设备占总设备的比重;4) 资金投入=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人均教育支出;5) 政策投入=用于工业化的财政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6) 信息投入=信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7) 资源环境投入=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源消耗量。

输出变量全部转化为发展指数, 共四组 (分别用O 1, O 2, O 3, O 4, 表示) :1) 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总资产贡献率;2) 科技进步率+新产品产值率;3) 企业信息化水平;4)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4 基于DEA方法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价实例

本文以江西省新型工业化水平的纵向评价及全国部分省 (直辖市) 的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横向评价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前述的7组输入变量和4组输出变量为评价指标, 查找相关数据, 计算出相应的结果。这里输入输出指标都使用了综合后的值, 所有数据使用前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4.1 对江西省新型工业化水平的纵向评价

数据来源:相应年份的江西省统计年鉴及华通数据中心[4]。

对输入输出进行不同的组合, 得到不同的方案。表1给出了部分方案及其DEA评价结果 (DEA有效性系数) , 并给出这些方案下的各年份的平均有效性系数。计算结果是使用优化软件Lingo编程计算而得。

评价结果分析:

1) 总体分析

相对2001~2011年的数据而言, 2011年在各方案下, 全部为DEA有效。按新型工业化DEA的“相对有效性”即可用来衡量新型工业化水平, 那么2011年的江西新型工业化水平是相对最高的。从平均有效系数来看, 10年来总体上来说是基本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年以后, 江西的新型工业化水平是越来越高, 这与江西近年来实施的以工业化发展为主体的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2) 分析对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影响

比较方案1与方案2, 方案2在缺省指标I 7的情况下, 有效性系数有所变动, 在前两年变动微小, 随着年份的推后, 有效性系数变动加大。说明随着年份的向后推移, 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指标I 7对新型工业化水平影响越大。即随着工业化基础加强, 工业化水平提升, 环境资源对新型工业化的影响力度加大, 体现出了新型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比较方案1与方案3, 方案3在缺省指标I 6的情况下, 整体上有效性系数变动较大, 且基本上是下降的变动。说明指标I 6对DEA有效的作用重大, 体现出了新型工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内涵。

比较方案1与方案4, 方案4在缺省指标I 1的情况下, 有效性系数整体降低幅度较大。说明指标I 1严重制约DEA有效性系数的增长, 体现出了新型工业化的主体投入的重要性。

4.2 对全国部分省 (直辖市) 的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横向评价

数据来源: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华通数据中心[5]。

决策单元:选取10个东西中部等区域具有代表性的省份 (直辖市) 作为决策单元。

注:把全国平均水平作为一个DMU加入模型中, 得到全国平均水平的最优值为0.622 5

由表2可得出DEA评价结论如下:

1) 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相当于其它欠发达地区为DEA有效, 说明该三个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

2) 内蒙古的有效性系数最底, 并且与其它省份差距较大, 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也很大;

3) 江西、云南、四川、新疆的有效性系数偏底, 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3 综合结论

综合上述评价结果分析, 结合结果数据, 可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 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起到倍增和催化作用, 对新型工业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地作用, 建议江西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 必须高度认识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2) 资源环境因素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越发影响制约着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有效性系数, 建议江西随着工业的崛起, 江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资源而又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3) 主体投入严重影响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有效, 建议江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充分重视解决工业化投入不足的制约;

4) 江西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虽然在提高, 而且近年来提高的速度也非常快, 但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要有很多差距;

5) 我国能达到新型工业化水平DEA相对有效的省份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地区, 大部分省份的DEA相对有效性系数比较偏低, 同时新型工业化水平不平衡, 从而导致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平均DEA相对有效性系数不高。

参考文献

[1]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 (DEA)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曾珍香, 顾培亮, 张闽.DEA方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 (8) :115-117.

[3]陈森良, 汤健, 吴琛琛.新型工业化统计指标体系设计[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 (3) :11-12.

[4]江西省统计局.江西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1.

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 篇4

周云杰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副总裁

与信息化融合的工业化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认为体验经济时代有两个转变,一个是从大规模的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变,过去消费者是相同的需求,可以大批量生产以后卖给消费者。现在是一个消费者个性化时代,但个性化与小批量生产的成本发生矛盾,所以一定要实现大规模定制。在这里,工业化重要的是解决智能化、标准化与模块化的问题,这是方向。另一个转变是企业的转型。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产生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从大型企业向平台型企业转变。平台型企业首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不是边界封闭的企业;第二它是以用户资源为核心的,并不是以设备、自动化程度或交易为主体,而是以用户数据和用户资源为主体。它是一个大数据系统,这才是核心;第三是有很多平台系统对社会是免费的,在免费平台上吸附着很多资源,资源本身又能创造很大的价值,所以工业化是一个系统的工业化,而不是一个单体的工业化。第四是平台企业本身,它一定是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的,只有实现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平台才能越建越大。

邵峰晶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政协副主席

依法管理势在必行

信息产业是一个高科技的领域,但技术问题并不难解决,我们有庞大的信息科技队伍,同时也可以向国外借鉴。但是,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法制的轨道,否则就会南辕北辙,酿成祸患。我们是一个法制化的国家,我认为,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制定《信息安全法》。

过去,我国遵循了发展优先的方针,坚持自由传播为原则、限制传播为例外的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原则,这对于促进加快发展和应付人权保护国际压力有积极作用。在目前阶段,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华南虎、厦门PX、绿坝、胡兵替身、南京高价烟等事件虽有其正面效应,但是,网络谣言、网上欺诈、手机黄祸、人肉搜索的名誉侵权、知识产权侵权等形成蔓延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公愤,侵害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触及了公民道德底线,妨碍了人民对国体、政体的信任,动摇了国家统治秩序和社会发展秩序的根基。近期,房叔、房哥等事件发生后,一些城市出台规范性文件,以强力措施不准以身份证查询有关房产信息,社会反响很大,激起了人民对信息依法管理的强烈愿望。

综上所述,舆论和信息依法管理势在必行,《信息安全法》应尽快立法。

新型工业化水平 篇5

党中央在2002年11月的十六大、2007年10月的十七大和2012年11月的十八大上都分别提出和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本文利用新型工业化水平指标体系对此进行研究,体系包含8项一级指标和37项二级指标。 首先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将二级指标压缩, 计算出因子得分作为因变量,37项二级指标作为自变量, 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SVM)。 该模型是研究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的一种全新方法, 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SVM模型效果更好。

二、支持向量机理论基础及模型构建

支持向量机理是一种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思想的机器学习方法, 限制最小化样本误差的同时, 最小化结构风险。 SVM不仅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准确度,而且没有数据的维数限制。 SVM模型为小样本问题提出, 并最终转化为二次规划问题,在理论上能够得到全局最优解。 与神经网络不同的是,SVM的拓扑结构由支持向量决定, 避免了传统神经网络需要反复试验的问题。 支持向量机理论通过非线性映射, 把原始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中,寻找误差最小的超平面。 如下式:

设含有l个训练样本的训练集为{(xi,yi),i=1,2,… l},其中 ,xi(xi∈Rd)是第i个训练样本的输入向量 ,y是输出值。

非线性映射函数用 Ф(x)表示,在高维空间下建立的线性回归函数为:

定义线性不敏感损失函数为:

其中,f(x)为回归函数返回的预测值;y则为对应的真实值。

用 ξi,ξ*i表示松弛变量,我们以函数形式表达寻找w和b的过程,则该过程可表示为:

上式中C越大表示对训练误差的惩罚越大,是惩罚因子。 ε 越小表示回归函数的误差越小,ε 规定了回归函数的误差要求。 我们引入拉格朗日函数来计算公式3中的线性规划问题,并将其转换为对偶形式如下:

上式中K(xi,xj)=Φ(xi)Φ(xj) 是核函数 , 在本文中我们采取RBF核函数,即:

将公式4得到的最优解记为 α=[α1,α2,…αl],α= [α*1,α*2,…α*l],,用Nnsv是支持向量的个数。

则有:

再根据公式1,可以将回归函数化简整理为:

能够使(αi-α*i) 不为0的只是部分向量,所以只有部分向量对于SVM模型有效,所以运算量大幅度降低。 而对于如何选择惩罚因子c和参数g, 则可以先在网络上寻优,得到粗略结果后再运用基因算法进行精细选择。 在基因算法中, 先在c和g的范围中随机生成一组解(称为子代),适应度值为SVM训练集的绝对误差的相反数。 当适应度值越大,说明对应的c和g越具有竞争力。经过一定代数下的各种群遗传, 交叉,变异及繁衍,得到最优的c和g,作为我们SVM模型的参数。 此方法比一般事先设定c和g训练结果更准确, 避免了人为主观性。

三、实证分析

1、SVM模型实证结果

首先,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把全国和30个省市自治区的37项指标进行降维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根据方差最大化原理进行因子旋转后,共得到8个公共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5%,说明提取8个因子能够很好地解释原始变量的信息。 我们把37项指标(见表1)作为自变量, 把因子得分作为因变量,将随机抽 取10个省市自 治区作为 训练集, 其余的省市自治区作为测试集,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

运用SVM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训练集的 均方误差 (Mean Square Error MSE) 达到8.9102e -05,R2达到99.998% 。 测试集的MSE达到0.0098614,R2达到0.97823,显示模型的训练效果令人满意 ,拓展性和容错性较好,详见图1和图2。

SVM回归模型综合评价结果排序如表2。

2、SVM与BP神经网络的对比分析

BP网络是经典的神经网络的一种,在非线性数据结构上有强大的拟合能力,通过设置神经元层数和神经元个数,以及不断调节神经元层数的阈值和神经元之间的权重,达到网络的有效训练。 BP神经网络已广泛应用在模式识别、 数据预测等多个方面。 以下结果是基于一层五个的神经元网络进行拟合的结果,发现BP神经网络模型远逊于SVM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 其中训练集的MSE是0.036824, R2仅为87.066%, 而测试集的MSE是0.018412,R2只达到90.402%,如图3和图4:

综上所述, 根据SVM回归模型可以更有效预测出全国和30个省市自治区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得分, 通过对比得分能确切 知道各省 市自治区的排名。 SVM可靠的非 线性预测 能力表现 出很好的 拟合结果,训练好的网络可 以直接运 用于新型 工业化水 平的计算,具有很好的推广型和参考性。

四、结论

30个省市自 治区在科技进步, 经济效益和人力资源三项指标方面都没有突出优势。 北京市在信息化方面遥遥领先,其余省份都远远落后于该市, 生态环保方面只有广 东省最为 靠前, 上海在社会发展方面居于首位。 我们国家在科技进步、经济效益和人力资源方面非常欠缺, 具有宽广的提升空间。 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只注重工 业化进程 的速度,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建设任务重中之重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生态环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哪怕以牺牲工业化进程,牺牲GDP为代价。

北京市在各项指标中几乎都处于领头羊的位置但是生态环保方面欠佳,上海更为严重。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典型代表的两大中心城市在生态环保方面令人堪忧。广东和北京、 上海两大直辖市比起来,各项指标都在它们之后,唯有在生态环保方面超过北京和上海。

工业化进程居中的河南,江西,湖南,安徽,信息化方面在全国居于倒数的位置。 信息化水平较差的吉林、重庆、 河北、四川、湖北、黑龙江、广西、山东、安徽、湖南、 江西和河南,它们的工业化进程并不是很慢,有的甚至比较靠前,比如山东、重庆、湖北三省。 这些地区要充分发挥我国新型工业化中“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方针,加快两者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

新型工业化水平 篇6

一、 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学者在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围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内涵要求,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定量分析。在评价体系的理论探讨上,任才方[1]和陈元江[2]提出在设置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反映工业化进程,又要反映工业化进程的增长质量;易磊在分别界定区域新型工业化进程和质量评价体系基础上,提出经济发展、信息化水平、科技进步、产业结构、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绿色制造、人力资源利用、全球化水平九个一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3]。在大区域尺度研究上,游达明、陈国藩构建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三者协调统一的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综合指数法对中部地区在2005—2008年新型工业化水平和进程进行纵向对比分析[4];杨建仁、刘卫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法,从工业化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科技水平、效益水平、集约化水平、生态保护水平、人力资本利用水平七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中部六省在2005—2008年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做实证分析,并与全国水平做比较排序[5]。陈国宏、李克军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信息化程度、工业化程度、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评价了福建省的新型工业化水平[6];叶祥凤等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工业化发展阶段、结构变动、科技化水平、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源利用情况和信息化水平五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7]。

综观目前研究现状,对单个省份新型工业化的实证分析较多,对全国省域层面实证比较研究偏少;且已有成果的评价体系中,存在将工业化做广义理解进行综合测度的倾向,即把新型工业化等同于经济社会发展,难以体现作为产业部门发展的工业化转型特征,淡化了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差别;另外,已有的指标体系在衡量新型工业化精髓——“两个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上显得针对性欠缺,停留于初级指标的罗列,缺乏对复合指标的应用。

二、 评价体系构建

1. 指标选择。

本文立足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要求,突出作为产业部门的工业化发展特征,充分体现新型工业化的精髓——“两个融合”,从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科技含量指标、经济效益指标、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指标、人力资源优势发挥指标六个方面19项具体指标构建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价体系,综合测度不同区域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为提高不同工业规模区域的可比性,评价体系弱化总量指标均采用均量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

2. 定量方法。

在确定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后,需要科学地赋予各项评价指标权重,赋权方法则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二者中选择。客观赋权法所依据的赋权原始信息来源于客观环境,它根据各指标的联系程度或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来决定指标的权重。客观赋权法有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复相关系数法等,本文采用熵值法。在信息论中,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大;反之,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小,信息熵越大,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小,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小。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是[8]:

(1)建立原始指标数据矩阵:有m个区域,n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ij为i区域第j项指标的指标值。

(2)数据标准化处理:正向指标采用极大值标准化xij′=xij/xmax;逆向指标采用极小值标准化xij′=xmin/xij。

(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其中k=1/lnm,。

(4)评价指标j的权重wj:wj=(1-ej)/Σ(1-ej),则i区域的评价值:。

三、 实证分析

本文以中国大陆的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做实证分析,因西藏部分指标数据缺失故未包含在内。考虑指标选择的系统性及可获得性,评价体系中的19个指标数据为2009年截面数据,取自《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中国信息年鉴(2010)》和《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资料(2010)》,部分数据作者进行了整理,其中二三产业就业对工业总产值的弹性取2005—2009年的区间弹性。

1. 总体水平。

计算结果显示,省域层面在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上北京最高,得分0.811,上海为0.512、湖南为0.381、广东为0.367位居其后,河南得分最低为0.224。从总体得分可以看出,各省在新型工业化水平上差距并不明显,北京和上海得分优势明显,其他省份差距相对较小。对比各省新型工业化水平与工业规模,可以看出新型工业化水平与工业规模之间并不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将各省数据绘制成散点图进行线性拟合,二者相关系数平方和为0.001 2,如图2所示,即工业大省的新型工业化水平不一定高,工业规模较小的省份其新型工业化水平未必就低。如北京工业规模居全国第23位,但其指数最高;河南工业规模居全国第5位,但其指数居于末位,甚至低于西部省份。各省工业规模及新型工业化水平得分排序如图1所示。

分区域来看,按照中国大陆四大板块区域的划分,东部10省(市)新型工业化水平平均得分为0.363,内部排序为:京、沪、粤、琼、津、浙、苏、鲁、闽、冀;中部6省平均分为0.274,内部排序为:湘、皖、鄂、晋、赣、豫;东北3省平均分为0.259,内部排序为:黑、吉、辽;西部11省(区、市)平均分为0.257,内部排序为:渝、陕、贵、青、宁、滇、新、川、蒙、桂、甘。可见除东部地区外,其他三大板块新型工业化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96分。

2. 分项得分。

从分项得分来看,省域在大项得分上呈现出差异性,依据标准差来衡量各大项指标内部差异,由大到小排序分别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标准差为0.058)>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标准差为0.033)>科技含量(标准差为0.032)>人力资源优势发挥(标准差为0.015)>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标准差为0.010)>经济效益(标准差为0.005)。可见,体现新型工业化精髓的“两个融合”指标在省域间差异最大,经济效益指标省域间差异最小。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上,北京、上海得分较高,表明该区域现代制造业在工业结构中占有较大份额,对服务业的需求空间相应较大,使得这些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获得较快发展,与制造业的融合进程快于其他省份,而浙江、河南、福建得分较低;在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上,北京、上海、广东得分较高,表明该区域都重视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引领作用,积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改造提升工业部门的质量与效率,河南、内蒙古、河北得分较低;在科技含量指标上,湖南、广东、上海得分较高,体现了该区域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在重视创新中R&D投入、科教智力资源与本区域工业发展紧密结合、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工业发展优势的现实,新疆、内蒙、海南得分较低;在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上,北京、云南、浙江得分较高,表明该区域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能发挥各自的劳动力充裕优势,各省在工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就业岗位增加比例,内蒙、陕西、广西得分较低;在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上,广东、天津、宁夏得分较高,而湖北、四川、河南工业结构的重型化特征决定了工业化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得分较低;在经济效益指标上,黑龙江、海南、新疆得分较高,宁夏、甘肃、山西得分较低。各省分项得分如图3所示。

3. 各省(区、市)不足。

从各省(区、市)在新型工业化水平上的不足来看,河北、内蒙古、河南等省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方面有待强化,需要立足现有工业基础,适时通过信息化的牵引来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加快迈进信息化阶段。浙江、河南、福建等省的制约因素表现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上,需要加快工业结构升级,提高现代制造业在工业部门中的份额,在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同时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变。新疆、内蒙古、海南等省(区)在工业化发展上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内蒙古、陕西、广西等省(区)在人力资源优势发挥指标上处于相对劣势,需要在今后工业化推进过程中,更加关注工业增长与就业岗位增加保持协调关系,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来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同步发展。湖北、四川、河南等省需要科学处理工业化推进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立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区域环境容量额度内的行业部门,推广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宁夏、甘肃、山西等省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来促进新型工业化水平提升。

四、 结论与讨论

1.尽管自2002年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近十年时间,之后相继提出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型社会”、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一系列命题,但对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而言,工业化仍然是大多数省份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艰巨任务。只是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对工业化的要求也有别于先前的发展模式,即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理念来推进区域的工业化进程。因此,对照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要求,科学、准确、客观地评价一个区域在新型工业化上的发展水平,是正确制定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前提。鉴于已有对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中,存在对作为产业部门的工业化做广义理解进行综合测度的倾向,并且指标体系在衡量新型工业化精髓——“两个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上显得针对性欠缺等一些问题,本文构建了省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旨在科学评判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差距,以期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对策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2.文中所采用的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单元的新型工业化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并不明显。北京、上海、湖南综合得分最高,其他省(区)得分差距较小,辽宁、内蒙、广西、甘肃、河南等省得分居于末位。以工业增加值作为各省工业规模的衡量指标,将工业规模与新型工业化水平做相关分析发现:新型工业化水平与工业规模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即工业大省的新型工业化水平不一定高,工业规模较小的省份其新型工业化水平未必就低。四大板块中,只有东部地区整体新型工业化水平高于全国,而中部、东北、西部均低于全国水平,且区域得分递减。

3.构成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各项得分在省域间的差异性不尽相同,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两项指标内部差距最大,表明“两个融合”作为新型工业化的精髓与核心,正是形成各省新型工业化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而经济效益指标得分的内部差距最小,各省得分相近。

4.对区域新型工业化水平的评价涉及指标的选取、权重的设置、数据的获得等方面,本文力图设计体现新型工业化精髓的综合评价体系,但囿于统计资料的口径限制、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因素,评价体系在衡量的全面性上有待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中国大陆各省(区、市)做的实证分析依据2009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定量测度,对各省(区、市)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演变特征及今后发展趋势还有待于今后做拓展研究。

摘要:新型工业化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紧扣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要求,设计涵盖其要义的省域综合评价体系,并以中国大陆的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西藏因部分指标缺失未包括在内)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省域间新型工业化水平差异并不显著,北京、上海、湖南得分较高,东部地区得分整体高于全国水平,而中部、东北、西部得分低于全国水平。省域间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两项得分上的差异性较大,也是对各省新型工业化水平贡献最大的因素。针对分项指标中各省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以提高其新型工业化水平。

关键词:制造业与服务业,工业化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任才方,王晓辉.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探索[J].中国统计,2003,(5).

[2]陈元江.工业化进程统计测度与质量分析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5,(6).

[3]易磊.区域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4).

[4]游达明,陈国藩.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证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0,(5).

[5]杨建仁,刘卫东.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新型工业化水平综合评价——以中部六省为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1).

[6]陈国宏,李克军.福建省新型工业化基础评价与比较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7]叶祥凤,廖功磊,宾勇.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0,(2).

新型工业化水平 篇7

关键词:湖南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联动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的两个轮子,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工业化要以城市化为发展动力,城市化则是靠工业化为基本支撑。二者不协调,就会产生矛盾,制约现代化发展。联动发展就是要使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得到同步发展。

1. 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湖南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275.1亿元,是2005年的2.85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90.29亿元,是2005年的3.84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9.5%,比2005年提高5.9%,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1%,比2005年提高18.9%。2006-201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7%,比“十五”时期的年均增速快6.1%;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3%,比“十五”时期快2.3%。工业结构稳步调整。2010年已形成机械、食品、石化、有色、轻工、建材、冶金等7个产值过千亿元的行业。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占规模工业比重进一步提升,而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20 10年规模工业高加工度工业实现增加值1 8 8 5.0 0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2%;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71.39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6%。工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3590户,过10亿元企业134户,过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2户,华菱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600亿元,中联重科、三一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500亿元。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多元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规模工业非公有制企业由2005年的6699家增加到2009年的12307家,实现增加值3403.89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工业“两型化”发展积极推进。2006-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了4.38%、7.99%、11.84%和13.69%,2009年全省每公顷工业用地实现工业增加值445.60万元,是2007年的1.43倍。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日渐深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等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中普遍使用,制造执行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等自动化控制技术大量应用于生产流程控制,大中型工业企业已大多采用ERP、供应链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在工业生产经营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铺开。

2. 湖南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一般用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通过分析这一指标,可以把湖南城市化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2.1 缓慢起步阶段(1977年以前)。

新中国成立前,湖南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城市化率相应较低。1949年,湖南城市化率仅为7.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4%。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的城市化是通过国家工业发展战略逐步推进的,但由于湖南不是国家工业布局的重点地区,全省城市化步伐依然较慢。1977年湖南城市化率为10.9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57%,与全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近30年里,湖南城市化率仅提高了3.08%,年均提高0.11%,低于同期全国年均提高0.26%的水平。

2.2 稳定发展阶段(1978年至1999年)。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湖南城市化稳定较快发展,从1978年到1999年,湖南城镇人口增加1162.79万人,城市化率提高15.41%,年均提高0.7%,但仍落后于全国年均提高0.78%的水平。

2.3 加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

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南城市化在工业化的有力推动下步伐明显加快,在2000年城市化率达到29.75%后,近几年以年均1.76%的速度加快提高,快于全国年均提高1.27%的平均水平。2010年湖南城市化率达43.3%,与全国的差距缩小到4.2%。

3. 湖南新型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的特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可持续发展, 因此,新型工业化离不开高水平的产业发展。然而,从总体来看,湖南的产业发展水平并不高,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有效推进。

3.2 资源、环境的制约。

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是湖南自然资源的基本省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湖南资源短缺的危机已初步凸显,并且由于对资源的利用方式比较粗放,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已影响了湖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作用将日益突出。

3.3 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引擎”,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从湖南的实际来看,突出地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全民信息意识薄弱等问题,这将势必制约新型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4. 湖南新型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不顺。

多年来,政府将这项全局性的重要工作降为建设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建设系统设置五花八门,体制不顺,难以形成合力,严重影响城市化建设。经过前几年较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全省许多城市变大了,但管理水平跟不上,许多城市现在是几级政府、众多部门抓管理,但一到具体事务,特别是一出现矛盾和问题,就很难找到事权主体、责任主体。

4.2 普遍缺乏个性特色。

全省各地对城市的建设,偏重于道路交通和房屋建设,追逐于“摊大”、“求全”。城市发展理念滞后,导致不论是地级市还是县级市,以及重要的乡镇,无论在城市建设、城市包装,还是在城市色彩、城市文化上普遍缺乏个性,缺乏魅力。

4.3 政策支持与配套不到位。

城乡户籍分割的问题长期存在,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土地征用制度亟待改革与完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机制任重道远,行政区域管理改革滞后等等。

5. 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对策建议

5.1 强化工业化创新驱动力。

一是营造“发展只有靠创新”的社会氛围。必须建立严格管理的市场,法制严明、竞争公平的社会,才能引导和“逼迫”经济主体自觉走创新之路。二是强化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创新投入、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支持创新主体能力建设,提升创新主体积极性。建立和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风险投资。改进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积极实行需求激励。三是抓好一批重点创新工程的突破。力争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以及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领域,推动一批重点技术攻关,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并实现转化,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5.2 不懈夯实发展基础。

硬件方面,加强能源、资源等基础性产业发展,提高保障能力。加强立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推进,发展“两型”园区和生态园区,打造高水准的产业承载平台。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软件方面,一是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化进程,建设决策民主、管理科学、服务高效、廉洁威重的政府。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要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使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衔接,更大范围普及职业教育,提高技术工人比重,尤其要重视提高农民工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6. 推进湖南新型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领导,推进湖南新型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湖南的新型城市化,要在加强领导、发挥政府的作用方面,在加强规划、科学引导方面,在完善政策、综合配套方面,实现协调发展。

6.2 遵循规律,推进湖南新型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市化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的城市发展,它追求的是城市人口、经济、环境、资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遵循着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规律。

6.3 改革创新,推进湖南新型城市化的科学跨越发展。

科学跨越发展,就是要立足于以“两型”促进“两新”,以“两新”带动“两型”。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湖南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布局全省新型城市化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一个市州也不能四面出击,同时做许多事情,加强区域协作很必要,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7. 促进湖南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7.1 坚持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道路。

新型工业化已从传统工业化进程中企业对企业的竞争发展到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特征。城市要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促进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分化出新兴产业,以经济繁荣来实现其规模的扩张,促进其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逐渐合理提升为高一层次的城市。根据湖南省的优势产业专业门类,集中优势企业确定相关专业领域的产业集群,做强做大,成为城市的名片,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带动新型城市化建设,又反助力新型工业化的加快成长,提升市场竞争力。

7.2 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发展道路。

根据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居民宜居和普遍就业的要求,城市规模不应盲目追求向特大型城市发展,而应采取城乡一体化模式,形成城乡统筹兼顾功能的区域性城市化发展。

7.3 坚持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并举建设与发展道路。

新型城市化要提高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既包括高技术、新知识的信息咨询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也包括劳动力密集的生活性服务行业。要重点发展商业连锁、物流配送、社区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运输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体育产业、农业服务业等等。强化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新型工业化再发展的需要,更是城市居民创造就业普及和安居乐业的需要,这将使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出现实实在在的联动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罗波阳, 罗黎平.促进湖南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J].研究参考, 2008, (55)

[2]周少华.湖南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J].湖湘论坛, 2008, (4)

新型工业化征稿内容 篇8

包括但不限于:

1.信息通信与电力电子工业研究 (电机工程、测控自动化、电子及通信技术、电力工业、管控一体化等)

2.装备制造业研究 (机械、汽车工业、民用船舶工业)

3.新能源、新材料及其工业研究

回顾历史沉淀, 我们传承精华;

前瞻时代潮流, 我们锐意进取。

如果你是作者与读者:杂志将秉承以读者需求为导向, 建立作者与读者来信、答疑解惑、不同见解争鸣等渠道, 期待您的投稿与对文章进行评论, 我们将对优秀的评论给予激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我们的期许。

如果你是专家:《新型工业化》杂志社正在优化编委会、审稿团队结构, 期待优秀的两化融合、智能工业科研工作者加入本刊审稿专家、青年审稿人才队伍以及编委会, 共同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伟大事业的发展。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目前, 杂志汇聚了一定的智能工业方面的专家, 对论文进行评审与指导。

如果你是企业家:《新型工业化》杂志将是您品牌价值真诚的实现者与开拓者, 期待成为您的战略合作伙伴。

《新型工业化》杂志社编辑部

咨询热线:-5 36327〇7;536327〇8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振兴老工业基地 篇9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 信息化 人力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一系列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始终未能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地区经济出现衰退,调整和改造的任务迫在眉睫。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中央政府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作为当务之急,适时推出了“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振兴”的战略决策,从而吹响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因此,如何抓住时代赋予的有利契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迅猛发展的潮流,顺利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亟待研究的紧迫课题。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指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现代工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为了实现工业化目标,需要走工业化道路。人们通常称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所走的路子,为传统工业化道路。目前世界已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有70多个。

目前,主要工业化国家的总人口大概是7亿多,占世界人口的11%;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共60多个,占世界人口的不足20%。这些国家实现工业化一共花了200多年的时间。而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也就是说,中国工业化就是要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使全世界工业化人口增加一倍多,这必然对全世界工业化进程产生巨大影响,使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能源问题表现得更为严峻。其他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确实曾经走过一段以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为代价来推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但当时工业化人口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份额很小。中国人口太多了,如果中国也走那条路恐怕整个世界的资源、环境、生态体系都支撑不住。

基于这样的现实以及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概念。按照十六大精神,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对我国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相对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二是相对我国近百年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近20年的工业化道路而言。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有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实现工业化;二是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务推向未来;三是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走早期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老路子;四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尽力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不是片面强调机械化和生产率进而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绝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以牺牲就业为代价来实现工业化。我们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源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二、对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点思考

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特色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社会对信息产品比如电脑、手机等有非常大的需求,我们当然不能忽视这方面迅速增长的社会需求,否则就会失去一个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2)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也就是通过信息化推动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政务、商务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用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没有信息化的推动,制造业就不会有竞争力。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方面要有量的增长,还要有质的提高,信息化在这里面就起到一个很关键的或者叫先导性的作用。我们要实现产品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市场需求和生产供给信息化、决策信息化、社会管理信息化来提高我国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一直说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不利,很多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靠知识取得的收入在整个收入中占的份额很小。现在看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改变目前这种状况的契机。

随着技术扩散过程的加快,一般的技术很快就可以被其他企业掌握。这时,管理、营销环节就显得更加重要。信息技术可以使市场信息迅速传达到企业,使企业的采购、设计、生产、销售部门充分沟通,减少中间环节、缩短生产周期,压缩库存,节约大量成本,并且能够把消费者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反馈给设计、计划、生产、采购部门,使企业能够很快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所以,只有采用信息化手段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具有充分的竞争优势。

过去我们主要凭经济规模的叠加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提出信息化的概念也就意味着我国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或者说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个上台阶的问题。

信息化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从制造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主要有两类制造业:一个是加工制造业,一个是装备制造业。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线是加工制造业的最重要的特点。在工业化发展过程当中,加工制造业最基本的竞争方式就是成本价格的竞争。技术达到一定水平,质量达到一定标准,如果产品之间没有差异,价格竞争的最后结果就是没有利润。沿海一些发达地区,比如上海、广东,一些加工制造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他们发现尽管占有的市场越来越大,但企业利润越来越薄,甚至处于盈亏的临界点上。发达国家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往后就进入差异化竞争过程。装备制造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成本价格的竞争,而是性能、质量、营销、品牌等等各方面差异的竞争,只有这些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利润,中国现在工业化发展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一些企业已经发现加工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希望向装备制造业升级。十六大报告提出产业升级问题,实际上也涉及到制造业本身的发展。现在制造业正处于一个由以加工制造业为主逐步向装备制造业转变的发展过程中。下一阶段,中国工业应该向装备制造业方面发展,否则中国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要利用信息化提高工业化效率。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很小,而传统产业则仍然依靠粗放式增长方式,这是导致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面临经济继续改革的艰巨任务,用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具有独特的作用。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解决好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么一个问题,即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同时促进充分就业。发达国家在推进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失业,而我们现在即使不进行产业的信息化改革,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在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中,资本和产品可以在全球自由流动,劳动力却不可以。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主要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几亿农业人口的非农业化问题。工业化的含义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造业高速发展,二是农业人口要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现在,中国工业产值加上第三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6%,按这个产值计算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化了。但如果按照劳动力结构来算,农业劳动力还占非常大的比重,这表明我们离实现工业化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按照通行的理论观点,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依据主要有两大类指标,一是总量指标,一是结构性指标。从总量上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以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的产量也相当可观。但从劳动力就业结构看,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仍然在第一产业,工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物质消费和劳动力生产率等同发达国家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工业化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十六大报告提到,必须解决好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解决不好,中国工业化就会面临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两条腿”走路,努力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平衡发展。

现在经济学界对中国现在是应该优先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争议。有的经济学家提出中国应该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因为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能提高各阶层的收入,另一方面也能切实消除贫困。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对他们来说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从国家的角度来说,也充分利用了我国的比较优势。然而单靠一条腿不能实现工业化。竞争力有两种,廉价劳动力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但这个优势跟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比,人家的竞争优势是扩大利润的优势,笔者暂且叫它升值竞争力,我们的竞争力是贬值竞争力,靠不断降低收入、减少自己的利润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另外,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求弹性很小,供给弹性非常大。鞋、袜子、运动装整个世界的需求量就这么多,我一年买五套西服够了吧,生活必需品就有这个特点,不管你收入增长多少,需求是相对固定的。供给弹性大就是谁都可以生产,门槛非常的低,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家都先从这个干起,最后大家只能降价,增产不增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竞争,我们以后面临的来自别国的竞争压力会更大,就是中国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要把很多产品的价格压到了成本价之下。片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受到世界市场容量的限制。所以为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还要有第二条腿,我们应该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施行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提高人们普遍的文化素质,促使产业结构的升级,用现代化装备来武装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张是由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支撑的。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合理处理好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不是以拼资源、拼能源、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为代价,而是处处要考虑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提倡循环使用,回收再用,重复利用,采用新技术特别是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绿色化程度,等等。

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老工业基地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优先发展重工业,以钢铁、机械、石化等产业为支柱的重化工业路线。这种重型经济结构对推动工业化进程起了积极作用,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产业结构失调,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等因素造成了诸多不适应消费需要和市场竞争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快,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装备技术水平低,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发展的后劲不足;传统资源逐步枯竭,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大多数矿山企业面临关闭破产,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国有企业机制不活、经营效率与效益低下,大批富余人员下岗失业,劳动力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是改革还没有到位、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发生根本转变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摈弃粗放经营的观念和模式,树立高效率、生态型工业化的理念,采用集约化的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目前我国的老工业基地普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在向工业化后期过渡。这一过程,按照工业化演进的一般规律,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必须经历由轻纺工业为主向重化工业为主转变,由原材料工业为中心向高加工度化工业为中心转变,由传统产业为主向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进初级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解决老工业基地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国际产业转移方式由过去周期性产品与技术的梯次转移,转变为最新技术、最新产品的快速横向转移。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工业化的内涵,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种大趋势警示我们,如果继续沿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低效率的传统粗放发展模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最新科技成果,加快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步伐,提高企业和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把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注入传统产业,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进而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化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资产重组、结构调整、转换机制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退出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购买,使国有企业股份化、市场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和生态效益型经济。积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群体,致力提升产业关联度,拉长产业链,加快主导产业的“前伸后延”,实现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

[2]刘希宋:老工业基地产业调整与改造的几点战略思考.学术交流,2004年1月

[3]衣保中:面向21世纪的东北经济[J].长白学刊,2000,(4)

[4]胡春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J].管理世界,1999,(5)

[5]林凌: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J].改革,2000,(5)

新型工业化征稿内容 篇10

包括但不限于:

1 . 信息通信与电力电子工业研究(电机工程、测控自动化、电子及通信技术、电力工业、管控一体化等)

2 . 装备制造业研究(机械、汽车工业、民用船舶工业)

3 . 新能源、新材料及其工业研究

回顾历史沉淀,我们传承精华;

前瞻时代潮流,我们锐意进取。

如果你是作者与读者:杂志将秉承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建立作者与读者来信.答疑解惑、不同 见解争鸣等渠道,期待您的投稿与对文章进行评论,我们将对优秀的评论给予激励。百家争鸣、百 花齐放是我们的期许。

如果你是专家:《新型工业化》杂志社正在优化编委会、审稿团队结构,期待优秀的两化融合、 智能工业科研工作者加入本刊审稿专家、青年审稿人才队伍以及编委会,共同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 伟大事业的发展。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目前,杂志汇聚了一定的智能工业方面的专家,对论文 进行评审与指导。

如果你是企业家:《新型工业化》杂志将是您品牌价值真诚的实现者与开拓者,期待成为您的 战略合作伙伴。

咨询热线:〇1〇-536327〇7 ; 536327〇8

上一篇:美国公路下一篇:模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