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新型工业化的调研报告

2024-06-30

关于对新型工业化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关于对新型工业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2009年4月22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基本现状

无工不富,没有工业振兴,就没有经济发展。生存无保障、发展无基础。经济增长的速度,快在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好在工业,差也在工业。吉木乃县一产上水资源有限,制约了农牧业发展;三产上口岸地缘优势还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二产上突出表现在无上规模的骨干企业。2007年产煤5.9万吨、发电2400万度、水泥5.4万吨,去年产煤

5.7万吨、水泥3万吨,全县工业企业完成税收仅有55万元,不到税收总额的4%。喀尔交两厂一矿,属国家五小关停企业,煤矿由于生产许可证已过期,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从2月至今处于停产状态,1季度仅供献产值36.44万元,同比下降57%。火电厂由于去年已注销,没有注册新的经济实体,1季度仅有一小部分产值。水泥厂产量6735.04吨,同比增长25.5%。目前,我们与兄弟县(市)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工业上。以2008年为例,全地区完成工业增-1-

加值41亿元,其中,富蕴县21.86亿元、哈巴河县12.2亿元、青河县1.1亿元,而我们仅完成1490万元,占地区总额的0.36%。三次产业比重为38∶20∶42,农业仍占有很大比重,工业所占比例远远小于一产与三产。1—3月完成工业增加值304.65万元,同比下降9.6%,仍处于最原始的工业化初期阶段。

虽然全县工业经济基础薄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发展的希望、就不能发展新型工业化。特别是当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4月19日,阿勒泰地区、广汇股份、TBM公司三方成功签订了《广汇股份在吉木乃县投资建设液化天然气(LNG)工厂合作协议》,广汇股份在吉木乃县设立“新疆吉木乃广汇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一座年处理5-8亿方的LNG工厂,所需原料气通过拟建跨境输气管道由哈国输入吉木乃县广汇LNG工厂就地加工转化。此项目落地,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吉木乃实际,预计将为吉木乃县增加工业产值20亿元,实现税收4860万元,可解决就业2000余人,口岸过货量预计新增近200万吨,并将持续投资建设多座LNG加注站、LNG车辆改装厂等辅助配套工程和改造加工企业。炼油项目实施后,每年产值达到60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跨国资源引进加工项目,需要我们做好人员、物资进出国境手续简化工作。

(二)油气开发方面。油气开发、有色金属地质勘探还处在初级阶段,距离勘探开发还有5-6年的时间,当前,我们还存在资源底数不清的问题。

(三)园区建设规划需要一个过程,调研不够,需要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详细划分出园区功能。

(四)经济口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思想解放不够,还是老思想旧框子,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政策(劳动、税收、土地)研究不深,工作效率不高。

(五)目前我们培育的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还没有站起来,广汇LNG项目见效还需要2-3年的时间。

三、采取措施

(一)全力以赴做好LNG项目跟踪服务。当前,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项目落地服务工作。重点是后勤保障、协助办理天然气管线和原油进出手续、协调海关和边检简化物资设备人员进出手续、做好相关产业规划(餐饮、运输)、协调商检检疫简化各相关手续、协调两国口岸相关部门给予人员和物资进出特殊政策等多个方面。经济口所有部门都围绕

LNG项目做好服务,安排专人盯紧这个项目,每日、每周开会,掌握项目进度,尽快促成项目申报、立项、建厂、投产。近期就启动产业规划、建设、招商工作。

(二)县域油气资源服务。加紧与中石油的联系,力促其尽快开展下一阶段的勘探开发工作。加强德翰集团商业风险勘探和地下水查找工作,协调好项目实施中涉及的草场等问题,待设备到位,立即勘探。加大地勘投入力度,矿山企业投入不少于300万元。加快塔斯特金矿整合开发,加紧招商工作。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市场开发秩序,加大对“圈而不探、探而不采、圈而缓探”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各探矿企业尽快开工。

(三)项目工作。全面做好新建、续建项目的开工准备工作,4月底前,完成所有项目的招投标,5月实现开工建设。尽快落实未到位3个项目的资金,确保按期开工。做好引水、风电、LNG等重点项目工作,加快引额工程、高效节水、阿克赛水库、界河治理、牧民定居、退牧还草、设施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外贸仓储物流及加工园区、口岸公路改造、校舍抗震加固、电力建设等29项重点前期项目推进进度。认真做好2008年完工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四)工业园区建设。加紧与自治区的对接,完成城北园

区规划的规划、设计、环评等资金的审批工作,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划分。

(五)喀尔交厂矿整合。5月完成煤矿安全隐患整改,加紧与自治区对接,完成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办理。对3号机组进行维修,尽快使火电厂恢复生产。尽快启动石材加工、进步口加工。结合6月水泥厂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的实际,申办延续生产手续。尽快完成喀尔交厂矿整合,扩大社会效益,解决职工就业和生活困难。

(六)风能开发。协助风能开发企业争取电网介入相关手续,力争年内有1-2家企业落户开工建设,最迟明年发电。

(七)工业化与生态化相结合。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国策,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把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切实遵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时,要大力鼓励发展绿色产业,严禁发展污染严重的产业,限制发展有污染的产业。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加大监管力度,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篇2:关于对新型工业化的调研报告

升入大学的我们对于所有的新生物都充满了好奇,当然随之即来的是我们对许多问题的思考,比如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思考,对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思考。今年暑假我们利用假期的时间对我的家乡——平遥县,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跟走访。

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只是工业化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因此,我们针对政府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跟下达的文件进行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在09年的时候平遥县发布了《平遥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且政府已经研究同意,进行了下发。以下是平遥县针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些具体实施。比如:

为了推进全县新型工业化建设,要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两个重点”、推进“三个协调”、实现“五大突破”。

1、坚持“一个主题”: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坚定不移地实施新型工业强县战略,激活全县上下重视工业、大上工业、上大工业的创业热情,走具有时代特征、阶段特点、平遥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县域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带动县域综合实力的提高。

2、突出“两个重点”:就是要紧紧抓住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两个重点,增加工业投入,新上工业企业,淘汰落后产业;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工业经济规模扩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

3、推进“三个协调”:就是要推进规模经济、集群经济、园区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工业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推进工业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实现“五大突破”:就是要在工业总量做大、重点企业做强、产业链条做长、项目落地做实、节能减排做好五个方面求突破。

再比如: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是:

1、合理规划布局,形成集群经济。按照资源分布和发展特点,形成以工业新区和煤化、峰岩两大循环园区为龙头带动的板块经济。

2、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转型提质。重点抓住全县极具发展潜力的6个产业,倾注精力全力推进,形成多产业支撑的发展格局。

3、加快国企改制,完善工业结构。

我们了解到山西平遥两大工业集团——峰岩煤焦集团有限公司和平遥煤化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平遥峰岩煤焦集团有限公司坐落于平遥古城的西南面。现拥有煤业、焦化、热电、供热、炭素、建材、木业、矿棉、精密铸造、水泥制品、生物化工、新型耐火材料、淀粉、煤炭发运站、高效农业园、生态植物园、酒店、房地产等27家子公司,资产总额40亿元,职工4500余人,是山西省政府确定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是平遥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公司始终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在自身不断发展积累的同时,积极为社会服务。几年来,公司解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地方的财政税收,为社会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公司的发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连年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公司将遵循诚实笃信、以诚待人的企业文化,积极进行技术管理创新,以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周到的服务回报用户,回报社会。

山西省平遥煤化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平遥第一煤矿,是一个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的粗放型国有企业。董事长郭兴银说,“企业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离不开‘转型发展,多元发展’的好思路”。公司集开采、洗煤、焦化、化工产品回收、发电、铁路发运、天然气专营于一体,是晋中市明星企业、山西省百强企业和省政府扶持发展的21户重点企业。此次奠基开工的180万吨重介选煤技改项目是该集团公司在2007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期间与山西国新能源集团公司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由全国唯一的在职选煤设计大师邓晓阳先生设计,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最科学的原煤预脱泥重介洗选和煤泥TBS压滤、浮选工艺,进口洗选设备全自动化控制,整个系统闭路循环,设计合理、技术先进、系统可靠、高效低耗、整体配套、管理方便、效益优先,具有技术的先进性、环保性。煤化集团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继续坚持以煤为基,做强煤炭产业,加快非煤产业发展,走集团化、多元化、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平遥煤化集团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安全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为主旋律,继续坚持走集团化、现代化、多元化、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继续坚持做大煤炭主业,壮大煤、焦、化、电、建材产业链,加快传统产业提升,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加快企业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管理创新的步伐,提升企业竞争力;继续实施低成本扩张和内涵型增长的发展战略,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坚持以转型发展为重点,积极稳步发展非煤产业,优先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快向新型产业迈进的步伐,真正实现由资源型企业为主向多元经济为主的强优企业转变,实现由煤炭企业为主向工业新型化企业的转变。

通过对两大集团更深入的调查,我们提出了一些为更好建设我县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首先企业是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的创造者,要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提升企业家地位的和谐氛围。政府要组织全县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家进行培训考察学习,扩大视野,开阔思维,提高企业家队伍驾驭市场的知识和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要健全行业自律组织,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发挥企业家协会和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畅通企业与一些单位沟通联系渠道,为企业家成长创造宽松环境。其次,有关部门要深入研究政策,为企业新上项目真好参谋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准入门槛,把新上工业项目和优化产业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有效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能源消耗低、有利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的重大项目,促进新投资项目专业化、传统产业特色化,按照工业发展“抓大不放小”的工作思路,要促进小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加大对鼓励类项目投资力度,严禁新建限制类项目,加快现有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升级,逐步减少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和高危产业的比重。

最后,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为工业发展助阵、为项目建设让路的思想观念,执法执纪部门和涉经部门要为重点产业发展大开绿灯,保驾护航,要在全县上下营造一种关心工业、支持项目、欢迎投资、谋求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对重点工业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实行封闭式管理,未经县工商企业领导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进入企业检查收费。严格执行省政府每月1—20日“宁静生产日”制度。行政职能部门对可以合并或联合进行的检查,同一部门内部实行合并检查,不同部门之间实行联合检查,不得分级、分次重复检查。所有涉及企业的收费要一律从低,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从而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全县工业经济的科学快速发展。

运城学院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小学教育

1203班

李晓波、梁娟华、冯晓丽、梁嫦娥

关于对平遥县如何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查报告

运城学院

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小学教育

1203班

篇3: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也是我国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 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金融危机更加凸显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就是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模式。

工业化与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 一般是指工业 (或者制造业、第二产业) 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的过程, 是一个经济结构不断变化、人均国民收入和包括农业在内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农业经济社会逐步向工业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可以这么说, 工业化过程, 是一个国家从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通常, 主要根据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 (或国民收入) 中的份额的大小或工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的份额大小来衡量工业化程度的深浅。工业的比重越大, 工业化的程度越深。但是随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 工业化程度的加深, 到了发达的工业化阶段, 情况就会有所变化, 除农业的比重会继续有所下降之外, 服务业的比重将不断上升, 而工业的比重将由上升转变为下降。

工业化道路是一国推进本国工业化的途径和办法的总称。具体来说,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 产业的选择, 即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的产业、产业结构的类型及各种不同产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确定和调整, 如发展的重点是选择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还是重工业、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是牺牲农业去发展工业, 还是工农业协调发展等。第二, 技术的选择, 是选择高新技术还是一般适用技术;是运用多使用劳动力的技术, 还是多使用资本的技术。第三, 资本来源的选择, 即通过什么方式或渠道筹集工业发展的资本, 也就是来源于农业剩余的转移、对外掠夺, 还是工业自身的积累、引进国外资本等。第四, 发动方式的选择, 即工业化进程是靠民间发动, 还是由政府推动。第五, 发展方式的选择, 即工业发展是依靠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 还是采用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第六, 实现机制的选择, 即工业化的任务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去实现, 还是由计划机制的作用来完成。第七, 城市化模式的选择, 即伴随工业化发展的是适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 还是过度城市化。

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表明, 工业化道路不是唯一的,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因不同的经济社会制度, 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资源禀赋、自然条件、比较优势的不同, 工业化道路也会不相同。因此各国及一国在不同阶段的工业化道路又具有很大的个性和差异性, 一国选择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应该由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和本国的具体国情共同决定, 不存在一条普适性的工业化道路。因此, 在当代中国, 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 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十六大报告中, 我们党立足中国现实国情, 放眼世界经济发展大势, 遵循工业化的一般规律, 反思人类已有的对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重大命题。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特征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并对新型工业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内涵极其丰富。科技含量高, 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 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特别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好, 就是要注重产品质量和适应市场变化, 提高资金投入产出率, 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生产成本;资源消耗低, 就是要大力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 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环境污染少, 就是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方式, 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 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 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就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条件, 提高经济竞争力, 并妥善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提高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不断增加就业。

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2010年7月29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 山西要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根本举措, 就是要实现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的发展战略, 并且从经济学角度和新型工业发展方向等六个层面对工业新型化进行了解释:从趋势上讲, 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粗放能耗型增长到集约节能型发展的工业化;从驱动上讲, 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工业化;从产业上讲, 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从形态上讲, 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工业化;从经济学角度讲, 是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快的工业化;从目标上讲, 是落后生产力得到淘汰, 先进生产力得到发展, 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工业化。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新型工业化道路, 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 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 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 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 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走经济建设新路子的根本指导方针。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比较, 与改革开放以前的情况比较, 与改革开放前段探索过程的情况比较,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之所以新, 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的工业化

这是新型工业化最重要的特征。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引起的工业经济社会向信息经济社会转变的过程。信息化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兴起, 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才开始加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信息化潮流还没有形成的时代就实现了工业化, 然后在发达的工业化基础上开始了信息化的进程。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 不存在如何实现信息化、怎样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关系的问题, 可以说走的是没有信息化的工业化道路, 或者说是先实现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的工业化道路。但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也是当今工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当年发达国家所走的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我们现在走不通了,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 必须同时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 也就是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 大多实行增长第一的战略, 走的是一条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尽管这些国家充分享受到了工业化的繁荣, 但也较早品尝到了增长第一战略下工业化的苦果。随着对西方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反思, 我国的发展观也逐渐发生变革,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从注重“物”到注重“人”的发展, 发展观源于资源环境问题, 但又超越资源环境问题, 是一个包含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以及人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求我们跨越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式工业化道路,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城乡互动的工业化

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实现城乡互动、统筹发展, 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也是我国工业化需要重点推进的内容。中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排斥城市化的道路, 存在严重的缺陷, 导致了城市化滞后。新型工业化道路纠正了过去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片面认识, 使人们认识到, 正确的工业化道路, 必须合理地处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努力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适度同步发展。

就业协同的工业化

工业化是技术进步与资本深化的产物, 同时也是对就业的挑战。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 考虑更多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往往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 甚至引起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剧烈的社会动荡。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就业压力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必须是一条工业化与就业协同带动的新路子。

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

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表现。工业化进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改变产业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我们要从推进工业化就是单纯搞工业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 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走出一条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路径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 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 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来说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加强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加强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 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目前, 我国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我国实现工业新型化的重要任务。要落实重点产业振兴计划, 大力推进技术改造, 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引发了生产方式变革, 推动了发展方式转变。智能化基础设施、协同化创新体系、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工业化的新优势。一是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 促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通过推动信息技术融入研发设计各个环节, 整合资源, 优化流程, 提高效率, 加快构建网络化、协同化的工业研发设计体系。二是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生产装备数字化。在原材料行业加快普及集散控制、制造执行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装备制造业生产设备的数控化和自动化, 推广精益生产等先进生产方式;加快轻工、纺织、医药等行业生产装备的数字化改造。三是推动信息化与经营管理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建立高效协同的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体系。发展和提升软件业, 积极培育发展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服务外包等业务。以信息化推进节能减排, 建立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新模式。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行业关键环节的集成应用, 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本质安全型的工业体系。

总之, 要利用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的时机, 推动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大幅提升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 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巨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 体现着科学技术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优势, 具有市场需求前景, 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特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 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态势, 关键是要跟上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潮流, 不断形成经济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20世纪40年代以后, 以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核技术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使人类逐步从电气时代进入到电子时代, 美国、日本、德国等依靠技术革命, 加快发展相关的新兴产业, 成为世界主要的经济强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 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不仅给世界生产力发展带来巨大推动, 而且也给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深刻影响,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 美国借此进一步增强了综合国力, 巩固了其超级大国的地位。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进入了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当前, 世界主要国家都在为未来经济发展作战略筹划, 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的战略重点, 试图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

因此, “十二五”规划《建议》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建议》强调, 要突破重点领域, 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 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 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 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 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

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劳动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人民生活, 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当今世界, 国际分工发生变化, 过去国与国之间的产业分工, 已经演变为产品生产制造链条的某一个生产过程之间的分工, 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研发、设计、采购、销售、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法律、财务等原来属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环节, 如今已可以外包。这些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环节都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我们看到的情况是, 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创造财富和分配财富的核心。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中, 发达国家转移的是附加值较低的环节, 是加工制造或简单重复的服务环节, 是需要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和大量使用人力资源的生产环节, 保留的是高附加值的环节, 是知识创造环节, 是品牌、研发设计、营销网络等环节, 建立的是全球供应链体系, 控制的是全球的生产过程。

因此, 我们要加快发展服务业, 把推动服务业的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 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 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 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和空间。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积极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的新领域, 发展新业态, 培育新热点, 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的经营模式。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程看,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 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反过来, 农业现代化若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或者忽视农业现代化, 就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陷入停滞, 造成“三化”都难以为继。

当前,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 农业的支撑保障任务日益艰巨。随着城市人口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客观上要求农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食物和原料。我国农村人口庞大, 在现代化过程中还要解决好农民问题, 包括农民转移就业、增收及农民市民化问题, 从而为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创造条件。同时也要看到,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 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 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因此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 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因此, 必须科学把握“三化”统筹推进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律,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 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力度, 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发展现代农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带动作用, 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的辐射作用, 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推进体制改革, 实现制度创新

篇4:关于延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一、合理布局工业区域结构

通过对现有行业和工业企业分析,针对目前企业布局分散的现状,根据全市各县区的区位、资源、环保、原有工业基础情况,建议继续按照“一线、五区、四基地”的思路调整布局工业区域结构。即沿210国道建设店头煤炭开发和煤化工、电力、建材工业区;交口河石油采炼工业区;子长煤炭开发电力、建材工业区;姚店综合性工业科技园区,以及以南部黄陵、洛川、富县为中心的精制粮油加工基地和果晶加工基地;以北部宝塔区、志丹、子长为中心的薯类、畜牧加工基地和豆类、蓄草加工基地,形成特色工业格局。

二、优化行业结构

巩固壮大现有支柱产业,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有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是我市实现工业化的骨干力量和基础,加人世贸组织后面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挤压,要在调整优化结构上重点考虑:

1、持续壮大石油工业。以延长油矿管理局和延炼实业集团公司为龙头,以陕北油气资源为依托,加大勘探投入,稳步扩大开采,着力开发下游产品,加快聚丙稀、润滑油等项目建设,努力发展油气化工,实现建设陕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目标。

2、加快煤炭的综合开发利用。以生产适应环境质量要求的清洁燃料为重点,运用新科技大力开发有烟煤、无烟煤燃烧技术和煤炭深加工技术,扩大煤焦油生产规模,探索水煤气、水煤浆生产新路子,提高现有洗煤厂的质量和生产规模,积极开拓市场,不断增加出省、出口销售,走采掘、运销、加工一体化经营的路子。

3、稳步发展卷烟工业。以适应市场变化,搞好产品结构调整,加大品牌开发的投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推进种植、打烤和一条龙生产,带动包装、彩印、种植、复烤等企业发展。

4、加快电力工业发展。以煤转电、气转电为发展方向,加快黄陵相柳、上翟庄坑口电站建设和姚店天然气发电厂建设,搞好子长电厂和店头电厂的扩能改造,增加装机容量,实现热电联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变电力输入区为电力输出区。

5、改造壮大机电行业。以市汽车联营公司、石油机械厂、变压器股份公司、永丽达稀土电机公司为依托,加快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发展石油开发所需的各种新技术产品,把改造与改组相结合,搞好产业整合,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配套工业的竞争力。

6、培育特色食品和制药工业。甘泉豆腐干、美水酒、吴旗香醋、宜川花椒油、黄龙鹿茸加工和常泰药业公司等重点产品和企业进行帮助和扶持,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水平,建成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形成工业经济的骨干和亮点。

三、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按照“抓大要强,放小要活”的原则,一是要扶持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由于大企业、大集团是经济发展的“龙头”,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培育和发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应对大市场竞争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要通过联合、兼并、资本经营、破产收购等方式,搞好资产重组、整合产业,发展多元投资主体。要在整顿石油市场秩序、理顺石油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规范组建石化集团。通过产业整合,加快推动机电集团、石油机械集团、酒业集团、建材集团、果业集团和薯业集团的建设,在技改项目安排、资金投放、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以重点扶持,尽快把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二是要促进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市占大多数,是延安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基础,也是新龙头企业诞生的摇篮。中小企业为大企业的发展提供配套或半成品,也为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在解决就业压力、公平竞争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在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同时,市上要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法规,健全中小企业成长机制和退出机制,采取股份制、租赁、合作、出售、兼并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小企业,推进中小企业走民营化的路子。要把放小与扶小结合起来,对小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通过资本融合、技术提升、管理创新,让一批企业成长为专业化生产的“小巨大”,形成大中小并举、齐头发展的格局。

四、调整所有制结构

优化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加快国有经济从一般性竞争领域的退出。对没有前途、长期停产的毛纺厂、二毛、富化等企业要加大破产力度,促进尽快退出市场,让出发展空间。对需要继续保留的国有企业要实行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小企业可一次退出国有序列,实行国有民营。要加强对非国有经济的引导,尤其要加快非国有工业经济发展。延安市非国有经济在1998年至2001年,五年间增长了126%,但是第二产业的比重在非国有经济中相对较少,仅占到9.1%,而且有影响和带动力的企业不多。要促进非公有经济发展,必须以产业政策为导向,组建非国有经济发展局,聘请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在政策扶持、项目推荐、技术引进,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上为非公有经济发展提供援助,弓I导上规模、高起点发展;支持和鼓励非国有经济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经营者职业化和管理现代化;建立创业资助体系,从贴息、贷款担保等方面对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给以大力支持,使其成为我市经济发展和安置就业的有益补充。

五、调整产品结构

传统产业在我市工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目前许多企业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陈旧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这是延安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要大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采取产学研联合的形式开发质量好、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是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以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为依托,围绕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内引外联搞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吸收和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高起点地同外资企业、省内外优势企业合作嫁接,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高产品档次。要改变目前没有振动力、影响度和吸引力的政策、机制,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投资、税收、信贷、价格等方面相关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调动和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努力,形成一批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形成规模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延安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六、加强农、林、牧基础建设

延安在畜牧业、林业、药业方面有着比较优势,烟草、食品、制药等与农林牧密切关联。通过引进资本、技术和管理,实现农林牧基地产业化,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促进相关工业稳定持续发展,带动农业的产业化进程。畜牧业要在抓好吴旗、志丹羊子养殖基地建设的同时,在洛川、黄陵、宜川、黄龙建设瘦肉猪和肉牛、养鸡基地,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料。果品业要在搞好洛川、黄陵优质苹果基地建设中,积极引进推广果晶加工良种,大力发展宜川酥梨、花椒、延川红枣、志丹山杏等干果基地,改良薯类品种形成基地,稳定种植面积,为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提供原料。药业要加快百万亩酸枣基地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适生药材种植,为药品工业提供原料。形成市场连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七、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加强对市场研究分析,要求企业把发展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依靠技术进步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克服上项目的盲目性,防止在同一区域内发生雷同产业和雷同产品的重复建设。重复建设的后果是工业得不到发展,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新的包袱,还可能形成恶性竞争,劳民伤财。要加强工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调控手段,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把所有工业企业纳入一个渠道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对新上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按规定程序办理手续,综合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加强宏观调控监督,对破坏资源、污染环境没有市场份额和发展潜力的项目,坚决制止,提高投资效用。

八、加快人才培训

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根本。要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做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一是加强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继续搞好现有厂长经理的工商管理培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并有计划地选择文化素质高、有培养前途的年轻经营者到大专院校深造,选就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职业企业家。二是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加快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其科技水平,造就一支高中级技术骨干队伍。三是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对现有操作工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定期培训和以师带徒的方式,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关键岗位的操作工做到持证上岗,造就一支能打硬仗的实用技术骨干队伍。四是改革用人制度。按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广揽人才,形成管理者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要制定吸引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帮助企业解决引进人才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对各类人才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事业上支持,调动他们的创业积极性,并防止专业技术人员大量转行和优秀管理者弃企从政,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九、优化经济环境

篇5:关于对新型工业化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发展绿色食品,是促进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比较优势和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对打造慈利东线旅游精品,实施“旅游带动、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最近,我们组织调查组深入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就我县绿色食品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所到之处,既有收获成绩的喜悦,也有对存在问题的担忧,还有对怎样发展的思考,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现就推动我县绿色食品新型工业化进程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意见》和2010年元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食品产业的意见”,确立了“旅游带动、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在全县28个重点乡镇大力发展辣椒、油菜、茶叶、红薯、葛根、山泉水、畜禽、大米、杜仲、水产等绿色食品,取得了初步成效。至2009年 底,全县共发展辣椒、油菜、茶叶、红薯、葛根、杜仲等基地59万亩,全县初具规模的绿色食品企业发展到40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全年实现增加值6.48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6%,联结生产基地60万亩,带动农户20多万户。

2、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初具规模

全县初步建成了辣椒、油菜、茶叶、红薯、葛根、山泉水、杜仲等绿色食品的原料基地,全县有洞溪七姊妹辣椒基地6万亩、优质“双低”油菜基地10万亩、高山云雾王茶叶基地4万亩、优质高产红薯种植基地20万亩、葛根基地1万亩、杜仲种植基地18万亩;另有江垭米鱼、零溪蜂蜜、高峰蘑菇、溪口月饼、杨柳铺麦酱、零阳米粉等特色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已成为我县绿色食品产业化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绿色食品加工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在推进绿色食品新型工业化进程过程中,通过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各生产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条件,完善生产工艺,初步形成了辣椒加工、油脂加工、茶叶、葛根粉、红薯粉丝、米粉、山泉水、月饼等八大加工系列,加工水平不断提高。洞溪七姊妹辣椒有限公司生产的“七姊妹”辣椒成为湖南最畅销产品,其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张家界金秋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有三个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包装设计获得国家专利保护。岩泊渡食品厂研发的杜仲粉丝也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张家界华通粮油开发有 限公司生产的纯压榨菜籽油2009年被定为中央储备油生产基地。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重质碳酸钙,在张家界恒亮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获准投产。这些企业大部分都与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以各种形式开展技术合作,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4、绿色食品的品牌开始唱响

近年来,通过积极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慈利县的绿色食品品牌已开始唱响。到2009年底,全县有1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个商标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张家界金秋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葛粉系列产品获得了湖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岩泊渡食品厂生产的“岩泊渡”牌红薯粉丝,在湖南省农博会上获得“优质产品奖”。

二、存在的问题

1、生产企业规模小,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县有200多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他们分散生产,分散经营,很难发挥规模优势,也不能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他们虽有发展,但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不长。远远达不到形成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有的行业有龙头企业,但基地建设滞后,产品加工的原料不能保证,如葛根粉行业,基地建设面积大量减少,原材料难以满足企业加工需要。有的行业基地发展起来了,但缺乏加工的龙头企业,如 我县的杜仲以前有25万余亩,号称“杜仲之乡”,但由于没有龙头加工企业带动,种植效益不理想,杜仲削毁严重,面积锐减,到目前为止,全县杜仲面积仅存18万亩左右。

2、生产水平低,质量无保证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缺乏统一布局,统一品种,统一耕作技术,统一收获加工。企业、基地、农户各自为营,不能从源头上真正保证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在基地建设中大多数农户凭经验和作物长势施肥,很少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由于技术和标准不统一,导致农作物品质也不一样。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企业规模较小,环境、设备、工艺、技术检测及人员都不符合市场准入的要求,从而导致质量难以控制,品质无法保证。

3、品牌意识淡薄,推介力度不大

一是品牌意识淡薄。我县大多数的农户和涉农企业缺乏品牌意识,看不到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性。二是产品的包装较差。包装设计简单,档次低,没有体现绿色理念,不利于打造和扩展产品的品牌。三是产品推介力度不大。许多食品加工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品牌经营较差,更没有突出张家界市旅游产品这块“金”字招牌的绿色特征,产品知名度不高,美誉度较低,很难走出慈利面向全国。

4、市场准入制度执行不到位,小作坊大量存在

据调查,全县十几个绿色食品行业,200多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不到40家,其中茶叶、粉丝、油 脂、糕点等大部分企业都是以小作坊形式存在,他们不仅不具备基本的生产条件,而且经常采取低质低价、劣质高价抢占市场,破坏获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致使绿色食品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绿色食品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5、政府支持机制不健全,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第一,转换支持机制不健全。从普通农产品向绿色食品转换过程中,农户的生产经营成本会显著增加,但目前转换的农户得不到相应补贴或补贴太少,导致农户从事绿色食品生产的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

第二,取证支持机制不健全。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既包含了生产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生产条件信息,又涵盖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向消费者传达着“安全、优质、营养”的质量承诺。目前,有些市县已对开展生产许可和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和农户给予了取证支持,而我县几乎没有给予取证企业的资金支持,导致有的企业因资金困难而放弃取证,致使无证生产的小作坊大量存在,绿色食品难以健康发展。

第三,市场秩序比较混乱。食品质量良莠不齐,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常有发生。大量无证产品、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导致优质(绿色)食品产销脱节,优质不优价。如我县岩泊渡生产红薯粉丝的企业和个体农户近百余家,少数农户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鱼目混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损害了品牌形象。

三、推进绿色食品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路和建议 我县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较好,“十二五”期间,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检测制度化,管理规范化,产品绿色化,经营一体化”的要求,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认真抓好生产许可和绿色食品认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拓宽市场,着力打造名优品牌,开发富有慈利特色的绿色食品,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一)、优化布局,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

一是确立和发挥区域优势,壮大绿色食品。根据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环境因素,优化资源配臵,把绿色食品生产向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产业基础强、环境质量佳的优势产区集中。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向集约化、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到2015年,全县绿色食品产值达6.8亿元。

辣椒:以洞溪乡为核心,连片带动五个乡镇规划建设若干个辣椒生产基地;于2015年将辣椒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产量达到20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并完成洞溪辣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申报工作。

油菜:以通津铺镇为轴心,连片带动10个乡镇3万农户种植“双低”油菜,到2015年发展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年收获油菜籽1.8万吨,通过加工生产,实现产值1.1亿元。

茶叶:结合退耕还林工程,以山坡地为主,在三合口、象 市、庄塔三个山区乡镇适度扩大茶树栽种面积,到2015年全县茶园发展到10万亩,年采茶叶77万公斤,实现产值1.05亿元。

红薯:加快岩泊渡、零溪、宜冲桥乡等5个乡镇,进行红薯新品种的改良引进,扩大种植面积,到2015年全县红薯栽种面积增加到30万亩,结合杜仲粉丝开发,实现产值0.5亿元。

其它产业:近年来,我县涌现了许多新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开发项目,如零阳米粉、华仪畜牧业养殖加工、溪口华强月饼、五雷山泉饮用水、江垭米鱼、高峰蘑菇、苗市山鸡蛋、零溪蜂蜜等,这些已形成规模和正在建设开发的项目,到2015年,可实现综合产值2.15亿元。

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也是绿色食品发展的主导力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能按绿色食品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能共同打造和维护自己的绿色品牌。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创造条件新建高起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有加工才有产业,加工兴则产业活。我县尚处在工业化初期,绿色食品加工相对滞后,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臵资源,积极发展一批高起点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林果业方面可新建一个柑桔加工企业;目前,全县柑桔年产量近13万吨,加工的潜力不容忽视。

三是政府应大力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采取“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农户”、“订单农业” 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扶持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在优势产区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加强基地与农户,基地与市场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四是积极引导实力强、管理先进、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或者合作社进行联合、兼并,依托现有品牌和核心企业力量,整合资源,壮大产业。

(二)加快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绿色食品是今后农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标准化、规范化是绿色食品的前提。

一是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引导农户改变小生产的随意习惯,按照企业化的操作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

二是加强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检测、分级、包装和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对基地农户实施“六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监测、统一销售为核心内容的标准化管理。引导更多的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并争创湖南名牌与中国名牌。

三是加强技术服务。切实解决好农业科技人员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问题。对现有科技人员强化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科技素质;推进农口事业单位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向产业化一线流动,为龙头企业配备科技人员,并与产业基地挂钩,创办各类示范点、示范区,扩大辐射面,努力提高农业 产业化的科技含量。

(三)着力推进产品认证进程。

绿色食品以“合法”身份进入市场必须经取得生产许可证和绿色食品认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加快绿色食品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应把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工作规划,实施倾斜政策。以促进企业提高质量水平,打造知名品牌,积极组织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产销对接,逐步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认证标志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一体化经营体系。促进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共同发展。县政府对绿色食品认证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和农户搞好绿色食品认证。力争到2015年全县绿色食品认证60个以上。

(四)加大市场准入力度,整合食品资源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整合不同的食品资源,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一是加大市场准入力度,禁止无证(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从事食品生产销售活动;二是要严厉打击无证生产销售行为,禁止无证产品流入市场;三是要整合食品资源,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并取得市场准入资格,对整合食品资源,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技术改造,办理市场准入资格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力争在2015年前完成小作坊的资源整合工作,使全县获得生产许可资格的绿色食品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我县绿色食品企业的知名度。一是要加大绿色食品的宣传经费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制作宣传光盘、宣传册、专刊、专题片以及在县公众信息网站上建立“绿色食品”栏目等方式,向国内外广泛宣传我县发展绿色食品的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同时,在进出口主要高速路和县域主要路口,江垭温泉、万福温泉、五雷山、大峡谷等旅游景点布臵绿色食品宣传广告,使上级领导和外来客人非常直接地感受我县绿色食品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促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实施绿色食品产销对接工程,重点在芙蓉超市、家和美超市、紫霞超市、慈利宾馆、万福温泉、江垭温泉、农家乐进行产销对接,增加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可度。三是塑造外部形象,美化产品包装,在产品名称、标志、包装设计上,突出绿色生态理念,既要传达绿色信息,又要传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低碳经济信息。

(六)、创新机制,加速推进我县绿色食品新型工业化进程。

绿色食品新型工业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要通过建立并创新长效扶持机制,促进绿色食品的成长和发展。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要制定绿色食品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明确目的与职责,并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问题。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县政府要通过财政补贴、以奖代投、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提供担保、绿色通道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食品生产经营领域,要从资金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对绿色食品生产许可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从事 绿色食品生产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三要加强市场监管,推行市场准入。加强对生产企业的指导和监控,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组织生产,实行严格的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对绿色食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所有进入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等各类食品都必须出具产地证明、生产许可证及相关检验机构的检验报告,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创建绿色田园、绿色车间,为生产绿色食品创造良好环境。总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人们吃上安全放心的绿色食品,是各级政府履行监管职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发展绿色食品是解决食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对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加速推进我县绿色食品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是实施“旅游带动、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促进农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创收的重要途径。

篇6:关于对新型工业化的调研报告

一、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市工业园区发展起步于1990年,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标志着我市工业园区(开发区)建设的起点跨入国家级水平。2001年市政府启动区旗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使全市工业园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要求,对我市36个开发区(园区)进行了调整和整顿。目前,国家已经认定和公告保留的国家级工业园区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有: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内蒙古包头九原工业园区,内蒙古包头石拐工业园区和内蒙古包头兴胜经济开发区。还有部分园区正在报批认定过程中。各旗县区立足自身产业实际,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在调整中也积极规范了一些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工业园区,比如:昆区依托小包钢破产重组规划建设的包头市不锈钢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青山区围绕一机集团、北方重工等龙头企业,开发建设了包头装备制造业项目区等。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五”期间的发展、整顿和提高,列入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五个工业园区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加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对全市工业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2006年末,工业园区累计入区企业达902户,投资总额483.48亿元,销售收入579.7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1.2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5%,园区工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管理委员会建制为副地级,编制为200人。位于市区南部,现共管理3片地区:一是规划区,面积15.53平方公里;二是希望工业园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三是万水泉镇,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近几年,稀土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紧紧围绕稀土及其深加工、装备制造、铝铜及深加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大力构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壮大经济实力。2006年开发区引进南京联强集团投资20亿元的特种精密板带等15个项目,投资额达33.44亿元,建成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90亿元。2006年,按在地的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22.7亿元,同比增长35.0%;工业增加值40.5亿元,同比增长23.0%;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17.5亿元,同比增长33.9%;实现利税14.1亿元,同比增长111.3%;2006年,财政收入13.38亿元,支出6.19亿元。

包头铝业生态工业园区于2002年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立,其管理委员会建制为副县级,编制13人。位于东河区东部,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2005年通过国土资源部对园区规划用地的审核,核定园区面积为2000公顷,园区四至范围为“东至毛其来村,南到黄河二道坝,西至河北村,北至丹拉高速公路”。2006年,成立了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园区开发公司,进一步加快了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步伐。先后完成了核心区2.35公里东西主干道工程,开工建设了包铝三期南北道路和园区污水处理厂,完善了园区供暖配套设施。加速推进11OKV变电站建设,并已开始为园区供电。2006年,园区成功引进了凯普松电子科技(包头)有限公司等6户铝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延伸了铝产业链,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18亿元。截止2006年底,园区累计投资97亿元。园区共有企业35家,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工业增加值19.36亿元,上缴税金2.7亿元。

内蒙古包头九原工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规划面积为14.63平方公里,于2006年正式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园区位于包头市九原区哈业胡同镇境内l1O国道753公里处,东起稀土高科,南临包钢尾矿库,西至南绕城公路,北接丹拉高速公路。园区管理结构的副县级建制正在报批中。目前已累计投资1亿元,初步具备了“七通一平”的投资环境。主要基础设施有:17公里长的园区道路,7公里长的铁路专用线,占地600亩的货场和110KV变电站一座,投资258万元的电缆沟工程,同时计划兴建日供水能力达3万吨的供水工程,日处理5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并为企业免费接入宽带,提供各项通讯服务。钢铁、稀土是园区两大主导产业,钢铁产业产值占园区全部产业的50%,稀土产业产值占开发区全部产业的30%。2006年底,园区共有企业92家,实现销售收入41.85亿元,工业增加值1.22亿元。

内蒙古包头石拐工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5月,其管理委员会建制为正科级,编制为7人。园区分两个区域:一园区位于石拐区杨窑沟内,二园区位于福永居后坝村。2006年7月,石拐工业园区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并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正式成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经国土资源部核准园区总体规划面积233公顷,已开发面积184公顷。近几年来,园区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多元,建设了11OKV、220KV变电站2座,总容量达70万千伏安;铺设园区公路5.7公里,供水管网4.5公里,实现了“七通一平”。目前,工业园区先后引进47户企业,拥有8000KVA以上的矿热炉58台。通过近两年的整合、重组,现有企业30户,电力总负荷达到46万千伏安,具备了年生产硅铁、硅锰、工业硅等产品30万吨、电石15万吨、粗铜3万吨、金属镁0.5万吨的生产能力。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工业增加值12亿元,完成税金0.7亿元。

内蒙古包头兴胜经济开发区筹建于2001年6月,2006年经国土资源部、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开发区。其管理结构的副县级建制正在报批中。开发区位于110国道南侧724—726公里处,总规划面积232.44公顷。开发区机构由管委会和开发有限公司组成。截至2006年底,开发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建成三横三纵水泥路面,并与210国道、110国道及建设路相连。通过中心动力站实现了集中供气和供暖,全面实现了“七通一平”。兴胜经济开发区以生物制药业、现代制造业、机械加工业、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2006年,兴胜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1.3倍,实现工业增加值7.7亿元,同比增长1.3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37.3%,完成税收0.8亿元,同比增长92.3%。

包头不锈钢产业基地于2005年11月经昆区政府批准成立,规划范围为:东至昆都仑河、西至包钢厂前路,南至团结大街、北至包白铁路,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华业特钢2300亩土地为核心区,资金投入1000万元。主要是绿化、美化、亮化、道路硬化等基础建设。包头不锈钢产业园区是以华业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利用包钢、二冶的存量资产进行优化整合,拓展不锈钢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现引入华业公司年产60万吨不锈钢项目、华禹铬业公司年产3万吨铬铁项目、华灵公司年产lO万吨不锈钢冷轧中宽带项目、华盛公司年产12万吨不锈钢流体管材项目、二冶昕隆钢材市场项目、包头北方创业钢结构有限公司项目。2006年底,园区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创利税3亿元。

包头装备制造业项目区总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位于包头市青山区厂前路以北、建华路以西、丹拉高速公路以南、民族东路以东。具体包括三部分:一是已建成区,二是规划区,三是核心区。自2004年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近1亿元用于项目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核心区已征用的1400亩土地实现了“七通一平”。主导产业重点是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重型装备和专用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体系。以一机集团、北方重工集团为主,共有涉及北方奔驰公司、北方创业公司、北方实业公司、一机集团综企路通弹簧公司、一机林峰特铸厂、一机大地石油机械公司、北方创业专用汽车公司、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北方铸钢公司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60余户入驻,全年可实现总产值近120亿元。核心区项目进展情况:目前,项目核心区共有7家企业入驻,总占地面积400余亩,总投资额达3.71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12.1亿元,年税收达到1.5亿元。这7家企业中,已竣工投入使用的有1家,为包头市冠工贸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阿特拉斯工程机械项目,其余6家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07年上半年将全部投产。规划区项目进展情况:以汽车整车制造、风力发电设备为主导产业,目前,在谈项目有晶牛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的微晶研发基地项目,其项目选址已初步确定。

土右旗新型工业园区其管理委员会建制为正科级。现有正科级领导2人,副科级领导4人,工作人员11人。内设3 个职能股室,下设2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园区位于国家物资储备局137处铁路专用线以东、美岱桥村以西、110国道以南、京包铁路以北,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2.7公里,分为近期规划18平方公里,中期规划3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50平方公里;按功能区分为:电力能源循环经济区、冶化工业区、农牧业产业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综合服务区。园区内现有工业企业26个,已建成旺旺食品、明旺乳业、天喔食品、生技铜业、海亮塑胶管材、低温煤焦油分类提纯项目;在建项目有:山晟煤焦、山晟煤气掺烧煤矸石2×5万千瓦发电机组工程、玉米深加工、铜治炼、多晶硅循环经济、华电土右电厂一期2×60万千瓦发电机组工程;即将兴建的有:京科新材。园区内已初步形成了冶金、化工、食品、煤矿、农畜产品深加工、电力、制药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固定资产累计完成12亿元,园区基本实现“四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通迅、土地平整)。2006年,园区企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44万元,工业销售收入2.48亿元,企业利润746.46万元,工业企业税金1900万元,就业人数达2500人。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园区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是报批难。受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从严从紧的影响,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的审批还没有解冻。二是入园项目不够大。如多数入园项目规模小,投资力度不大,产业关联度小、链条不够长,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不够明显。三是技术改造力度不大。个别园区内的有些企业仍然延用陈旧设备和落后的生产工艺组织生产,生产效率较低,产品结构单

一、质量难以保证。

(二)园区内科技创新型产业较少,高层次管理人才匮乏

一是优势项目少。多数入园项目技术附加值小,产品性价比较低。二是研发能力较低。多数入园项目在核心技术的开发研究上投入不足。三是人才较少。多数入园项目具有一流管理水平的高层管理者不多,现有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不能满足园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工业园区规范化水平还不够高

一是特色不鲜明。一些重点园区尚未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低水平竞争、争抢项目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定位不明确。园区建设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相适应;园区建设的规划定位、区位指向与城市规划功能布局相脱节。三是集约化程度低。一些高耗能低效益项目的引进,不但与园区现有产业集群和总体规划背道而弛,而且也没有经过环保评价。

上一篇:公务员必背资料下一篇:国旗下讲话稿八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