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报告

2024-06-21

关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报告(精选7篇)

篇1:关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报告

##苏木关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报告

旗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办公室:

为确保完成《**旗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实施方案》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我苏木把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作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事关全苏木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农牧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完善运行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于6月21日,我苏木召开全苏木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动员暨启动大会。会上苏木领导与各嘎查负责人签订了《##苏木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规定在7月底之前完成农牧民个人参合金收缴工作。

二是我苏木分管领导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办公室全体人员,于6月22至6月28日利用为期6天的时间,按照旗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办公室的要求,就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指导思想、参加合作医疗农牧民的权利和义务、补偿办法及补偿标准等进行了深入宣传。

三是在深入宣传的基础上,从6月20日至7月20日期间,我苏木派出8个服务队,深入到辖区33个牧业社、985户农牧户中,全面开展了收缴农牧民个人参合金、登记注册、发放合作医疗证、签订农牧民合约等工作。现全苏木共有2950名参合农牧民受益,参合率达85.6%。

四是自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开展以来,苏木、嘎查层层成立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使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得到健康、稳步发展,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二OO五年八月三十日

主题词:合作医疗 工作 报告

##苏木党政综合办公室 2005年8月30日印发

篇2:关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报告

工 作 回 顾

我旗合作医疗工作经过一年半运转以来,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广大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合作医疗的实施逐步遏止了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广大农牧民群众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在起步晚、经验不足的不利条件下,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扎实工作,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基本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领导重视

2007年初及年底,两次召开了全旗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会议,旗几大班子领导亲自到会并讲话。

(二)健全组织机构

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合作医疗工作,健全阿旗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与监督委员会,明确了各苏木乡镇、天山办事处合管办的工作职责,各部门相互配合,加强协作。

2007年参合农牧民达230742人,户籍参合率88.78℅,实有人数参合率95.2℅,参合农牧民每人每年缴纳10元钱,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元(其中中央20元,自治区10元,市5元、旗5元),基金总额达1153万元。2008年参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农牧民238630人,户籍参合率达到96.2%,比去年增加了 7888人,参合率提高了7.42个百分点。个人参合缴费10元,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0元(其中中央40元,自治区20元,市10元、旗10元),基金总额达2147万元。

旗合管办加强了《阿旗合作医疗》报的出版质量,报纸发放到全旗245个行政村和相关各部门。办报主要以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和群众对合作医疗关心的热点话题为重点,及时对读者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答疑解惑,定期公示全旗每月住院患者补偿,最大限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强化保障措施

一所筹集的资金由旗财政局在指定的银行开设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做到管钱不见帐,管帐不管钱,花钱不见钱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合作医疗资金不被贪污挪用,全部用于农牧民看病就医上。

二是积极和财政部门协商,考虑旗内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实际困难,在学习先进地区的资金拨付程序基础上,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按去年同期住院补偿发生额结合今年一季度发生额,对旗内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款实行预拨,这样既简便了手续又加快了报销速度,同时杜绝了对住院患者补偿款不及时兑现的现象。

三是旗合作医疗办加强稽查检查力度,协助旗合管会制定《阿旗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关于违反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政策的处理规定(试行)》、《阿鲁科尔沁旗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每月实地到旗内各定点医疗机构检查合作医疗相关,走访住院患者,严格按照上级规定:苏木乡镇医疗机构参合住院患者医药费不报销金额不超过总额的10%、旗级不超过20%的要求,维护参合住院患者的利益。

四是完善举报投诉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维护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基金安全与合理使用,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合管办人员、参合农牧民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使违规行为在处理过程中有据可行。在定点医院和旗乡两级合管办设立投诉箱并用固定图版公布举报投诉内容,公布举报电话,实行举报有奖制度,举报属实的按规定发放奖金。定期抽查,做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

(三)规范报销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一、现在我们对住院患者补偿全部网上申报、网上上传,网上审核等程序,避免了人工计算的失误,同时农牧民患者不必再复印相关证件,证件只要扫描上传即可,极大地减轻了农牧民负担,缩短了报销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为减少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对合作医疗基金造成的压力,在实施过程中不定期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参合人住院治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用好合作医疗基金。

(四)完善工作流程,创优质高效服务

旗合作医疗办公室迁址到原镇郊派出所办公,工作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建立了合作医疗办公室一站式服务大厅。该单位进一步改进工作流程,完善报销程序,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了登记、住院、转诊、报销审批一整套流水线式、封闭化的工作链条,极大地减轻了农牧民负担,缩短了报销时间,简化了报销手续,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他们确立了“方便、诚信、优质、快捷”的工作理念,提出了“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满意在群众”的工作宗旨,推行人性化、规范化、制度化服务,整体工作有了很大改进。进一步改进工作流程,完善报销程序,加大执法力度。服务就是确立 “方便、诚信、优质、快捷”的工作理念,提出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满意在群众”的工作宗旨,推行人性化、规范化、制度化服务。为方便参合农牧民群众,合管办实行了首问负责制,即来合管办办事的人员只要说清事由,余下的事由专人负责办理。为了方便边远的农牧民咨询,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设立了咨询台和监督电话,安排业务强的能掌握蒙、汉两种语言的工作人员接听,确保了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够快捷准确地答复。根据我旗合作医疗的实际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临床用药需要,旗合管办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50种临床常用药物,总数达到550种,满足患者的需求。

目前自治区预拨488.4万元(结算07年补助26.8万元,08年自治区财政预拨补助资金461.6万元),旗级政府补助资金已经全部到位,计238.63万元,个人筹资238.63万元,共计到位资金965.66万元。截至6月25日,我旗合作医疗总计补偿金额达890.1万元,补偿总人次7.4万人次。其中:住院补偿人数9634人次,补偿金额831.5万元。(其中:旗内住院人次9634,补偿金额534.1万元;旗外住院721人次,补偿金额297.4万元;)家庭门诊已有6.5万人次获得补偿,补偿金额58.5万元。全旗平均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为45.57%,极大的减轻了农牧民的医疗负担。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宣传的力度尚有差距,存在广度不足,深度不够的问题。尽管各级政府对全旗农牧民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但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宣传力度还不够广、不够深。一些地区对合作医疗政策把握不准,相关知识理解程度不够。

(二)部分苏木乡镇合管办2007家庭账户台帐还没有建完并结转,2008家庭台帐大部分还没有登记本年发生额。

(三)合作医疗系统门诊录入缓慢,个别苏木乡镇合管办工作人员存在工作推诿拖沓,对各定点医疗机构吃拿卡要,严重影响了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报销的进度,破坏了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报销的积极性,给广大参合农牧民门诊医药费报销带来诸多的不便。

(四)个别嘎查村卫生室歪曲误导门诊报销规定,违规操作,给家庭门诊报销工作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

(五)各苏木乡镇合管办和各定点医疗机构都未能及时对在本辖区和在本医院经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公示,未按合作医疗制定的基本工作程序开展工作。

(六)个别医院对参合患者存在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现象,既加大了广大农牧民的负担,也影响了广大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七)个别患者家庭困难,支付就医费用比较困难。一些生活极为困难的农牧民,生病后,无力负担前期治疗费用,而补偿费又不允许先期垫付,这样就使特困户虽然参加了合作医疗,但患病也无法及时就治。还有医药费花销过大的贫困患者,虽然合作医疗报一部分,但还是无力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那部分医药费用。

(八)个别医疗机构存在挂名住院,违规报销等情况。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加大宣传引导和政策调节力度。

各级政府和经办机构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工作,将这一惠民政策深化宣传,扩大新农合在农牧民中的影响,提高农牧民参合热情。宣传要针对农牧民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教育农牧民通过互助共济的方式解决医疗保障问题,讲清参加合作医疗的意义、参合农牧民的权利、合作医疗的报销方法和保护参合农牧民权益的监管制度,消除群众的种种疑虑,动员和引导广大农牧民积极参加合作医疗。既要注重集中宣传,又要注重经常性宣传,既要注重政策宣传,又要注重以点带面宣传,实现宣传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提高农牧民对合作医疗政策理解、掌握。深入民心宣传做到“电视有图象、广播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路上有宣传车、街上有横幅、墙上有标语、乡(镇)有宣传栏、村(组)有公示牌、户户有公开信”,让农牧民真正理解、掌握、接受合作医疗。加大合作医疗的政策调节力度,通过比较和引导,使参合农牧民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情况和合作医疗的基本保障作用深入了解、理性对待,酌情选择不同级别的定点医院。

(二)完善帐目管理

完备2007年家庭账户台帐登记及结转,完整登记2008年家庭账户进账金额及发生额并及时结转余额。

(三)规范门诊系统录入

各定点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门诊报销实行按时申报制度,每月的1-10日向当地合管办申报本医疗机构的门诊报销金额,11日至月底苏木乡镇合管办系统录入门诊报销数据,次月1-5日向旗合管办报送家庭账户基金拨款申请表,完备签字手续,分管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附相关报销分户明细,旗合管办汇总系统录入门诊报销,核对各苏木乡镇拨款申请表金额无误后报旗财政局。苏木乡镇合管办接到门诊报销汇款单3个工作日(节假日顺延)内及时足额把门诊报销款兑现给垫付的各个定点医疗机构。不及时兑现从考核中扣相应的分数,并全旗通报批评,对违反财经制度的按规定严惩。

(四)进一步规范嘎查村卫生室门诊报销程序

门诊报销坚持参合农牧民自愿报销原则,本没发生药费可结转下使用,仍在各参合人员的家庭账户内,属于参合户自有门诊报销基金。家庭账户基金家庭成员可以捆绑使用,但不能抵顶下个人的参合缴费。对于歪曲误导参合户门诊报销的卫生室一经调查核实,取消该卫生室的门诊报销资格,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五)规范公示制度

各苏木乡镇、天山办事处合管办,旗内各定点医疗机构每月25日打印出合作医疗系统汇总公示表,及时在本辖区和本医疗机构进行公示,每月公示一次(最晚30日),最大限度的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每不公示一次,从考核中扣相应的分数,作为苏木乡镇党委政府合作医疗考核的依据。

(六)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经常性的督查工作,始终把加强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增长,作为推行新农合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及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要有效开展农村医疗机构及其服务行为的外部监管,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基本诊疗和药品目录以及收费项目和价格,严格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采取医药费用清单制,加强结算审核和补偿报销情况公示,有效监管收费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将基金补偿的经济调节手段、行政管理手段、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强化医疗服务监管,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参合农牧民的医疗负担。对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同时,要加大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我旗整体医疗服务水平,重点增强苏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使大多数住院病人留在旗内,提高参合农牧民的补偿水平。

(七)随着各级投入的增加,适当提高报销比例 2008年,我旗从补偿范围、政策、比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整,旗政府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牧民每人财政补助由原来的5元提高到10元。这在全市的旗本级财政补助里面已是最高的。旗委政府也旨在通过这种方式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为提高补偿标准使之更趋完善,更具人性化,使合作医疗基金的每一分钱都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用,新农合推出五项新举措:

一是合理调整补偿比例。年初在精确测算今年各项补偿情况和结合各级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对2008年合作医疗补偿比例做了适当的调整,参合农牧民在苏木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由原来的100元/次降至50元/次,旗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由原来的200元/次降至100元/次。大病补偿封顶线由2007年的16000元跨越性的提高到25000元。正常分娩补偿由原来的100元/人提高至200元/人;结核病人补偿由原来的400元/人/年提高至500元/人/年,全部免费治疗。调整后的比例更趋合理,最大限度的解决了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与今年相比各段的补偿比例平均提高了十个百分点,如:旗级3000元以内补偿由原来40%提高到50%;旗外由原来的20%提高到40%。减少报销分段,由原来的四个段减为三个段,合理配臵了报销比例,为了让广大参合住院患者得到更大的实惠,经旗人民政府批准自2008年6月20日起,提高乡、旗、旗外各分段补偿比例均提高5%,封顶线由原来的2.5万元提高到3.5万元,起付线等其它政策都不变。具体调整见下表: 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的住院补偿标准

分 段(元)乡镇卫生院 旗级医疗机构 旗外医疗机构 起付线—3000元 55% 50% 40% 3001元—10000元 60% 55% 45% 10000元以上 65% 60% 55% 2008年6月20日起执行的住院补偿标准

分 段(元)乡镇卫生院 旗级医疗机构 旗外医疗机构 起付线—3000元 60% 55% 45% 3001元—10000元 65% 60% 50% 10000元以上 70% 65% 60%

二、最大限度照顾弱势群体,加大对特困户的救助,让他们看得起病。

(八)加大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使之逐步走上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工作,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作为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使此项工程更加深入人心,顺应民意。才能使我旗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发展。

阿鲁科尔沁旗新型农村牧区

篇3:关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报告

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对新农合的筹资标准不断提高。但由于公立医院改革步伐缓慢, 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加大了新农合基金的运行风险, 冲淡了各级政府不断提高的筹资带来的社会效益, 使新农合难以达到降低参合农牧民大病就医经济负担的目标, 农牧民的受益程度远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此, 加强医疗费用控制已经成为新农合管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严峻问题。

一、新农合医疗费用持续增长的现状

1. 新农合医疗总费用增长过快

新农合基金有限, 医疗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将增加新农合基金运行的风险系数。从近七年呼伦贝尔市新农合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可以看出, 由于参合农牧民不能理性利用定点医疗机构有效提供服务, 过度追求医疗服务质量, 定点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开大处方、滥检查等原因, 造成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呼伦贝尔市新农合患者医疗总费用呈逐年大幅度增长趋势, 如图1所示。

2. 筹资水平增长幅度不能满足农牧民对医疗的服务需求

我国实行的新农合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低水平、广覆盖”。从2006年开始,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了投入, 但总体水平并不高。2006年呼伦贝尔市新农合市级筹集到的资金为3355. 56万元, 医疗总费用为5120万元; 2013年, 筹资总额虽然增加到25 884. 86万元, 但医疗总费用却高达40 813. 13万元, 筹资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医疗总费用的增长幅度, 各级政府和参合农牧民共同筹集的新农合基金被过快增长的医疗费用所抵消, 严重影响了参合农牧民的受益水平, 具体如图2所示。

3. 医疗费用负担增长过快

随着新农合的进一步发展, 参合农牧民住院需求在大量释放, 患者在各级定点医院住院人数逐年增多, 目前仍有上升的趋势。在公立医院财政补偿体制改革路径不明确的情况下, 现行财政补偿政策促使公立医院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 定点医疗机构利用医疗服务信息的不对称性, 出现诱导患者服务需求, 过度提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医疗机构过多使用高档检查仪器和设备, 开大处方药品。在效益分配机制的诱惑下, 临床医生多开检查项目、让病人反复检查及开大处方的问题不可避免, 不合理检查的直接表现是检查结果阴性率居高不下。另外, 不合理收费或乱收费、特殊材料费用等也是次均住院费用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抵消了政府每年提高筹资水平增加的资金。次均住院费用越高, 住院费用的平均补偿率越低, 补偿后农牧民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并没有明显减少, 新农合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农牧民, 变成了定点医疗机构。呼伦贝尔市近七年新农合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增长趋势如图3、表1所示:

4. 住院基金支出比例上升

住院基金支出是新农合基金支出的重要部分, 控制住院基金支出对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具有关键性作用。通过对2007 - 2013年新农合住院基金支出情况进行分析发现, 呼伦贝尔市新农合近七年住院基金总支出共增长近11倍, 平均年递增1. 7倍。次均费用的增长造成合作医疗基金的过度支出, 不仅增加了农牧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而且降低了合作医疗基金的社会效益。

二、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分析

1. 客观方面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 1) 由于人口控制政策长期效应的显现, 老龄人口迅速增长, 人口老龄化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老年人口常发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消耗的医疗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重增大。

(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 加上呼伦贝尔市特有的牧区、林区产业结构特点和气候寒冷因素, 使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肝炎、肿瘤、精神疾病等发病率上升, 导致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长, 医疗费用上升。

( 3) 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一次性卫生材料的普及, 以及其他消费品价格的上扬, 拉动医疗费用总量的增长。

2. 主观方面

主要是由于体制性的原因造成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 形成一系列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的费用上涨。

( 1) 随着医疗成本的升高和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不完善, 医院派生出不规范的医疗行为。一是医院从自身生存、发展出发, 走入开大处方、不合理滥用高档抗生素和贵重药品、大量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外药品、重复检查、不合理使用高新技术设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误区, 造成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这种不合理提供医疗服务的现象导致合作医疗基金的低效使用, 造成资源浪费。二是医院的入不敷出, 促使医院内部层层包干经济指标, 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把医院的经济收入与医务人员个人利益挂钩, 在利益的驱动下, 医务人员会利用医疗服务信息的不对称性诱导患者需求、过度提供医疗服务, 从而推动医疗费用大幅度上升。三是由于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以及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错误, 重“业务收入”, 轻患者治愈水平, 出现了向患者分解收费、重复收费、巧立名目乱收费、利用职权开“搭车”药、收药品回扣及串换药品等现象, 造成医疗费用的不正常上升。

( 2) 由于监管稽核不到位, 加上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缺失, 造成对参合农牧民补偿不合理, 损害了新农合基金的公共利益。主要体现在:参合患者住院后医生顺从其不合理需求, 如改写病历、虚挂住院病人、造假病历; 医务人员不认真检验参合证, 随意登记诊治或为冒名就医者提供方便;把《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外的药品、不予报销的医用耗材及治疗项目等纳入补助范围; 串换药品报销, 把《目录》外的用药在清单中改成可报药品; 将不属于新农合补偿范围内的诊治项目通过弄虚作假后报销等等。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取私造假病历、假发票、虚开发票等手段骗取新农合基金。这些问题导致了新农合基金的流失, 损害了其他参合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损害了政府监管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定点医疗机构费用控制的原则

1. 新农合政策管理与医疗行为管理相结合

通过贯彻国家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方针政策,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上, 重点是监管合作医疗基金的合理使用, 确保参合农牧民的合法利益, 保障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新农合管理机构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从各个环节介入, 采取与定点医疗机构签署合同约束的办法, 促进定点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为。新农合政策管理与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行政管理相结合是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有效举措。

2. 制度管理、机制激励和法律约束相结合

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控制要采用制度管理、机制激励和法律约束相结合来统筹实施。在制度管理方面, 主要的手段是从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入手, 加大基本用药目录、诊疗规范及日常的检查、监督及管理力度; 机制激励是引进竞争机制, 采取择优选择定点医疗机构, 允许病人在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中自由选择, 形成定点医疗机构之间互相竞争的态势, 提高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法律约束是严格依照新农合管理办法的规定, 通过合同的方式使医疗服务机构、患者的行为得以规范。

3. 日常信息化管理与现场稽查相结合

建立完善的新农合医疗管理信息系统,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新农合医疗服务进行及时的监管。由于新农合对定点医疗机构有效管理的复杂性, 在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同时, 还要加强现场稽查, 对合作医疗服务进行有效监督, 确保新农合政策得以全面贯彻落实, 合作医疗服务行为不断规范。

4. 专门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新农合经办机构作为新农合的专门管理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作用, 但还是不能完全代替政府的行政管理。因此卫生、财政、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督检查。通过监管, 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增强费用控制意识, 加强机构内部管理, 规范服务行为, 提高服务质量。

四、定点医疗机构费用控制的建议

1. 对医疗机构实行严格的定点制度

新农合管理机构要派出专门人员, 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 对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实行资格认定和审查制度。对已经取得服务资格认定的定点医疗机构, 如在检查中一经发现违规行为, 要坚决取消其定点资格。通过建立健全定点医疗机构进出机制, 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合理竞争,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费用水平。

2. 加快支付方式改革

加快支付方式改革已经成为目前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 做好定点医疗机构引导、监管工作, 通过建立医疗机构信用等级制度, 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自我约束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其次, 建立医疗费用监督系统, 以及时查询、了解各定点医疗机构分项医疗费用、药费比例、平均住院日等有关指标, 对于不合理的医疗费用, 通过提醒、警示以及拒付的方式, 达到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目的。

3. 探索适合地区实际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目前, 对医疗机构费用的支付方式正从后付式向预付制、从按服务项目付费向按病种定额支付的方向发展。各种支付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没有一种支付方式是完美的。因此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办法, 要密切结合实际, 综合采取几种不同的基本支付方式, 最大可能地消除其负面效应, 发挥其优点, 才是最佳方法。目前, 各地比较广泛实行的是按服务项目付费, 即后付费制度。这种制度难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因此, 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的综合支付方式, 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2013年, 呼伦贝尔市在住院支付方式上实行按病种付费和平均住院费制度, 医疗费用同期相比下降了20% , 对控制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起到了较明显的效果。

4. 加强审核监督, 对医疗行为实行考评制度

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核监督是控制费用的重要环节。2013年, 呼伦贝尔市出台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系统地规范了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参合人员的行为。如: 对定点医疗机构采取病例医嘱的抽查核对、大额费用重点稽查、网上审核、现场审核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审核力度。同时结合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审核, 很好地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有效控制了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5. 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体现医生的技术劳务价值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制定和修订必须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 提高技术劳务价值在医疗服务价格中所占比重, 将技术培养费纳入成本核算。要注重提高手术费、诊疗费、护理费、普通挂号费、专家费等能够反映医务人员劳动量和技术水平的医疗服务价格, 通过提高医疗技术的劳务价格, 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以体现, 从而扭转在当前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不合理情况下的医务人员价值观取向。

6. 规范诊疗行为, 促进合理用药、合理诊疗

篇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不断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自2003年试点以来,成效显著,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本文通过调查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对新农合实施过程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性发展。

一、调查分析

(一)村庄概况

济源市是河南省新农村合作医疗第一批试点,自03年起就推行新农合政策,参合率以每年平均7个百分点的幅度递增,在河南省省率先实现了农业人口的全覆盖。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位于坡头镇内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全村1300多人,共分为14个大队。村子整体经济水平较低,村民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贫富差距较大,而且大队里的财产很少。全村有300多人外出打工,单纯靠务农维持生活的较少。全村参合率高达99%以上,群众支持率较高。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本次调查以南省济源市坡头镇大庄村为例,探究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施行现状,希望通过对河南省济源市大庄村的深入走访,获取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当地实施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当地政府及医疗机构对新农合的统筹情况,切实反映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根据所获得的资料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建议,促进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提高。

(三)调研对象及方法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大庄村村民、村卫生所医生、村支书、坡头镇卫生院新农合办公室负责人,并参照了济源市卫生局、坡头镇卫生院的有关信息。我们所用的调研方法有:深度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焦点小组等方法。

二、资料分析

(一)新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落实情况

08年新农合进行了改革,个人交费由10元增至20元,国家、当地财政补贴由20元增至40元,报销上限由2万元增至3万元。这些改革政策在坡头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在访谈过程中,大庄村村民基本上都知道08年改革的内容,对改革后相关政策的变动也有一定了解。农民从08年以来都改为交纳20元,并且年末到卫生所看病划价金额由8元增至16元。

但是改革中存在村民只了解改革后村民交费、在村卫生所划价金额的变动,对于国家、地方财政要缴纳费用、报销比例的变动并不了解的情况。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对新农合的政策宣传的力度较小,镇新农合办公室只对住院病人发放传单,村卫生所只负责收费;农民看到身边人确实受益,知道新农合是惠民政策,就响应参合,而自身对国家政策改革不主动了解。

个案A

大庄村村民,张金芬、王玉芬

张金芬和王玉芬是大庄村5队的两名妇女。王玉芬是一位农民,53岁,夫妻两人以种田为生,家庭经济水平中等;张金芬是一位73岁的老人,患白内障和高血压多年,常年用药,家境较差,常常因为经济问题而舍不得用药。

当我们问大庄村实行了几次医疗变革,每次变革的内容是什么时,她们回答:“04年以前没有医疗报销,花多少钱都要自己拿。04年到08年是每人交10元,村里补贴2元,国家、镇上交多少不清楚,能报销40%—60%。现在每人交20元,其他交多少不清楚,不知道报销比例怎么调整的。”

当我们问如果今年如果没有报销,交的20元钱能够挪用到明年累积使用时,她们回答:“一般20元钱到年底要花,去医疗队拿药可以抵20元钱。不知道来年能不能重复使用,因为人总会生点病,所以都去医疗队买点常用药。”

当我们问去镇级以上医院报销的程序时,她们回答:“去镇级以上的医院报销,把证件直接交给住院的医院就行。报销超过1000元的要拿到市里批准,10元钱的时候是300元以上的允许报,现在交20元报销的最低标准是多少还不清楚。”

我们发现她们只了解自己日常能用到的相关政策,而对新农合改革缺乏全面认识时,问她们“对新农合改革后的新政策不太了解,不去卫生所询问一下吗?”她们笑笑,回答:“村里的人都不问,国家政策已经颁布了,政府不会贪污这点钱,农民比较厚道。”

而当被问到对新农合政策满意不满意时,她们回答:“国家政策没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不报也这样,报了更好些。国家的政策咋样都是会好一些的。”

(二)高参合率的背后:村民的态度与存在的问题

参合率的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在新农合政策刚开始实施时,大庄村的参合率并不太高。很多农民看到刚出台的政策,都持观望态度。随着新农合的逐步开展,很多参合农民从中受益,这些受惠实例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新农合是一个惠民政策,积极参合,09年大庄村的参合率高达99%以上。

但是在高参合率的背后,仍然有少数没有参加新农合的人。据我们了解,不参合的人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觉得自身身体条件好,不会生大病,不愿参合;当我们问镇医院新农合办公室值班人员“为什么有少数人不参加新农合”时,值班人员回答:“可能年轻人觉得自己在身体好,很少得大病,不需要。”一种是极为贫困的孤寡老人,实在没有能力支付20元的费用,而无法参合。在与大庄村14队的村民刘新道、刘开亮访谈过程中,当我们问他们大庄村的参合率如何时,他们回答:“99%以上的人都参加新农合了。大庄村14队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杨西平,因为家里穷交不上钱所以没入。”

(三)各方对信息的掌握不一致、不全面

在访谈过程中,许多大庄村村民所说的报销内容中的费用与新农合办公室人员的回答不一致。对于报销手续是否繁杂,不仅村民内部的回答不一致,而且导致报销麻烦的原因,村民与新农合办公室负责人的解释也不统一。

村民原芬在接受采访时说:“报销最低限度是300元钱,检查费、医药费都不报销,住院费可以报销,报销比率是50%左右,不低。”但是当我们就报销哪些项目这一问题询问镇医院新农合值班人员时,她的回答与村民给出的答案不同:“医药费、检查费、手术费都能报销;急救费、车费、一次性用品的费用——比如注射器——等费用不能报销。”而镇医院新农合办公室的负责人李友芬的答案是:“住院费、检查费、治疗药物费用都能报销。新特药、试用药不报销。不在报销范围内的药要与病人签订协议。”

至于报销手续是否繁杂这一问题,村民原芬反映说:“一般是将手续交上去,一个月左右才能拿到钱。有熟人能快一点。办理出院手续,然后交上费用条,一二十天才能结算。”而当我们问村卫生所医生报销程序是否麻烦时,村卫生所医生回答:“去省级医院的手续必须直接拿回来到本市或本县报销,交到镇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去市里领取报销费用;去济源市的医院,手续直接给大夫,就能够报销。”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医疗机构、政府部门宣传力度不够。据新农合办公室值班人员说,镇医院只给来住院的人发宣传单,不会派专人去各村宣传;村民自身也不主动了解新农合政策,而是盲目跟从国家政策,糊涂参合。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住院报销“封顶线”、“分级按比例报销”、“有些药品不能报销”等设置,村民并不清楚。即使是卫生所的医生,对新农合也缺乏主动了解的态度。当被问及新农合政策还需要哪些改善的时候,卫生所医生回答说:“国家很重视新农合改革,这都是国家制定的政策,我们不懂,配合就行了。”

(四)部分村民对新农合的报销政策不太满意

虽然大部分村民对于新农合政策都持支持态度,但是部分村民对新农合政策仍有一些意见。村民对新农合的报销政策意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报销的起付线较高,能报销的钱太少;二,报销的上限相对于高昂的手术费而言,对家庭的帮助太小;三,新农合报销多为事后补救而不是事前预防。

村民李友芬反映:“新农合报销的不够。乡、县一级的都给报销,但是钱太少。自己得了肾结石,花了100多,因为没住院不给报销。只有住院、生大病才能报销,但是医疗花费主要在平常看病,这部分钱却很难报销,而且报销的起付线高能报销的钱少,并且在村医疗队看病不能报销。”

有的村民认为,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报销只能是在手术完成后,交上手术费用等相关材料才能报销,却没能解决有的家庭手术前没有钱交纳手术费、无法及时进行治疗的问题。而且由于新农合规定了报销上限2万元,(08年改革后上限改为3万元),对于手术费高昂的家庭来说,报销的钱相对帮助较小。

个案B

村民张春来,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自家开一个小面粉店,生活拮据,是贫困户,领政府补助金。妻子患脑出血,为了给妻子做手术家里四处借债,但是还是没有及时筹够手术费,妻子第一次脑出血后没能在病情较轻的时候进行治疗,导致第二次脑出血,不仅手术费用增长了数倍,而且由于病情加重、手术不及时,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妻子如今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也因为四处借债,成了特困户。

张春来在回忆给妻子治病的曲折经历时,情绪仍然很激动。他说:“新农合报销只能在妻子做完手术后报销,却不能在动手术前解决没钱付手术费的问题。况且新农合报销上限两万元,而住院及维持到现在已经花费将近二十万,报销的那些钱对于这么大的支出,帮助并不大。新农合报销这么迟,等给了钱了,自家也成了特困户了,妻子的病还耽误了。”他一再向我们提议:“新农合应该能提前报销才行。”

三、思考及建议

(一)科学有效地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使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尽可能多地受益。

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适当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准确地测量农民疾病的风险,适当提前报销相应费用,以免出现没钱支付手术费无法看病的现象,让补助金真正能解参合农民的燃眉之急。落实“大病二次补助”政策,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应给予适当补助。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大的实际,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对农村救助对象应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在宣传方式上注意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走村进户把道理讲清;把政策宣传与服务指导相结合,从而增强农民自觉参合的主动性。医疗机构要与村委会加强合作,通过举办新农合知识普及讲座等方式,让农民清楚明白新农合政策内容,保障村民能有效地运用政策为自身服务,引导农民加强对新农合运作过程的监督。

(三)加强各部门协调,形成合力。

“新农合”工作应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健全组织,明确职责,由卫生、财政、农业、食品药监、物价、民政等部门齐抓共管。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各部门要协调共进,互相配合,如卫生部门做好新农合的医疗服务;民政部门负责特困户、五保户农民的参合资金交纳等,从而在各部门之间形成一个高效的工作机构。

篇5:关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报告

尊敬的李洪民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对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2003年9月,太康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试点县,项城市为第二批。目前我市已有六个县市(太康县、项城市、淮阳县、鹿邑县、沈丘县、扶沟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六县市总人口69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14.29万人;共有县乡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4873个。2007年参加新农合522.07万人,参合率84.98%。按照每名参合农民中央补助20元、省10元、市4元、县6元、个人10元的标准共筹集新农合基金26272.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0587.2万元;省补助5398.7万元;市补助1732.4万元;县市补助3310.4万元,农民个人筹资5220.7万元)。截止2007年11月底,补偿人数183.3312万人次,农民共享受合作医疗补助16651.11万元。其中,享受住院补助30.2235万人次,补助13142.15万元;达到1万元补助封顶线的523人。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新农合已基本形成良性运行态势,发展比较平稳,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镇,重病不出县”,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践证明,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是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

二、运行特点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省新农合试点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新农合工作作为为群众要办的实事之一,列入政府重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也及时通过了追加财政预算的方案;自开展新农合试点工作以来,一是领导重视,全力支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深入调研,多次入村进户,了解和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各级各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始终把实施新农合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全力以赴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切实发挥了政府的组织、引导、支持作用。二是完善制度,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按照中央、省有关政策规定和具体实施细则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深入基层,认真做好宣传和基线调查工作,建立了规范的管理模式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在省新农合办每季度督导一次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又建立了随机抽查暗访制和专家指导制,定期进行督察指导,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三是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扎实推动工作开展。为借鉴外地经验,避免少走弯路,市政府先后组织试点县市200多人次,分14批到江苏、湖北、山西和河南信阳、洛阳、安阳、焦作等地学习外地经验,积极探索出了符合我市实际的新农合工作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此项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六县市分别成立了新农合工作领导组、合管办、监督委员会、督导检查组,县市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领导组组长,明确职责,制定严格的监督措施,确保这项利国惠民的好政策得到落实,健康运行。市卫生局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各个县市的新农合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为增强经办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各级政府在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先后组织各试点县市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新农合专题培训数十次,参加人员达600余人,大大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目前,我市新农合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职责分工明确,便民措施得力,工作运行平稳。

(三)宣传得力,方法灵活,农民参合热情高涨

为把新农合这一惠民政策宣传到位,深入人心,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都要在宣传政策上狠下功夫,做到家喻户晓。一是印制宣传单和下发《致农民朋友一封信》;二是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三是制订宣传标语,村村都有固定标语、宣传横幅,县乡都张贴宣传标语;四是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集中时间专题宣传;五是在农民就诊本上印上宣传口号、就诊须知、便民措施及报销办法等;六是让得到医疗补助的参合农民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宣传大病保障的优越性。由于方法灵活,宣传到位,农民参合热情高涨。2007年六县市参合率突破80%,个别县市的参合率达90%以上。

(四)强化管理,注重监督,新农合运行规范

各试点县市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制定了新农合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并严格落实“六条禁令”,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管好、用好基金,采取各种手段确保基金安全。一是“三权分离”(使用权、管理权、审批权)锁定基金支出关。基金支出实行“两盖章、一签字”(县合管办、县财政局盖章、县长签字),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二是坚持认真落实督导检查制度。在省新农合办每季度督导一次的基础上,市卫生局也经常督查并定期通报。县合管办对定点医疗机构、农民报销情况每月坚持一次定期或不定期检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设立投诉电话,安装举报箱,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几年来,先后查处违规违纪案件53起,处理46人;三是实行三级公示制度。对补助达封顶线的病人,每月在县电视台进行公示;以乡镇为单位对享受大额补助的病人在全乡镇范围内每月公示一次;以行政村为单位对享受大额补助的病人在村卫生所每月公示一次;四是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县乡两级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参合农民的所有信息统一上网、一目了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便于监管,保证了新农合的规范运行。

(五)简化程序,规范服务,竭力方便参合农民

在参合农民就医方面采取简化程序、规范服务的措施,为农民就医提供方便。一是实行“一卡通”。参合农民在全县范围内可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保证了农民自主就医的权利。二是落实“五公开、一公示”制度。即方案、政策公开,用药目录公开,药品价格公开,医疗项目价格公开,结算程序公开,门诊及住院医疗费用公开;公示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三是制订便民措施。太康县坚持大额报销送款上门,补助达200元以上的,由乡镇合管办送款到户,对部分报销数额较大的,县领导亲自送款到户。四是实施医疗救助。市政府下发了农村医疗救助试点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体系,对参合的特困户、五保户由民政部门拿出10元给予救助。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六县市共救助特困户、五保户19万人,救助资金240万元。通过以上便民惠民措施,较好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达到了政府树形象、农民得实惠、乡村医疗机构得发展的良好社会效果。

三、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差距较大。个别地方对新农合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新农合制度是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新农合推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研究解决。部分群众对新农合制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参与的热情,行动上有等待观望现象。

二是管理经费不能保障。《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豫卫基妇[2004]17号)明文规定“经办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要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严禁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我市六个试点县市的经办机构人员和工作经费除项城外均未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只能靠要一点花一点,经费无保障,工作难开展。

三是人员编制尚未落实。目前,六个试点县市(除项城外)均没有统一的新农合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有的县人口在100万以上,管理人员却只有20-30人,难以承担新农合的监管重任,工作处于应付状态。甚至个别乡镇卫生院,在本院内抽调监管人员,自己管自己,监管形同虚设。

四是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在新农合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乡镇卫生院业务知识老化,技术水平落后。从执业资格上看,乡镇卫生院具备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仅占11%,而村卫生室具备医师资格的更是寥寥无几,这与新农合承担的繁重医疗任务要求很不相适应。

五是医疗设备落后陈旧。我市虽实施了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国债卫生院建设项目,但仍有一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和基本医疗设备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需要。而一些村级卫生室更是设施简单、装备落后,很难承担新农合所赋予的职责和任务。六是服务管理有待加强。经检查,目前个别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只顾经济利益,乱开药、乱检查、乱住院,多收费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小病大治,医疗费用攀升,加重了农民负担,也扭曲了新农合惠民政策的初衷。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努力解决,也恳请各位领导及时帮助协调,争取尽快予以解决。

四、今后工作重点

(一)拓宽渠道,深入宣传,提高农村群众参合积极性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把参合办法、参合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认真研究,科学筹划,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出台新农合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的指导意见,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宏观把握发展方向,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新的个人筹资模式,降低筹资成本;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从法治的角度加以规范。

(三)结合实际,积极协调,解决好新农合管理机构的困难和问题

要结合全市的实际情况,制订统一编制和人员标准,健全机构、落实经费。把素质高、懂业务、能负责、善管理的骨干力量充实到合管办,按照《豫卫基妇[2004]17号》文件规定拨付足额经费,改善办公条件,以适应新农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新农合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和经费保障。

(四)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促进三级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

新农合制度实施的好坏与否,规范化建设是关键。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上加以规范。二是要加强硬件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医疗设备条件;积极争取上级信息网络建设专项资金,逐步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宽带的衔接,实现“网上新农合”。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从大专以上毕业生中考选,把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其次要实行市县乡医院协作制度,向基层倾斜卫生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再次要通过组织基层医务人员轮训、进修等方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四是要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为新农合健康有序的开展夯实基础。

(五)注重监督,透明运作,提高对新农合的监督管理水平 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能,切实履行职责,定期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保证制度公开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六)提高认识,强化服务,推进新农合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二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计生指导和残疾康复卫生服务,逐步开展慢性病动态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等服务;三是建立推广小病受惠机制,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四是逐步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建设,分阶段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机构和功能建设,真正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篇6:关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报告

2008-07-01 08:20:09| 分类: 卫生相关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项代表最广大农民利益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将会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大病更难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在市、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内部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关于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各项标准,努力为广大参保农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

务。

一、建立健全了合作医疗管理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县卫生局的安排,我院及时成立了合作医疗办公室,由院长具体负责,办公室由二名同志组成,职能明确,职责落实,以保证合作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有序进行。建立健全了我院的合作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有关的财务人员进行了合作医疗有关政策规定的学习和宣传,使有关人员能够正确理解执行上级各项决议、文件、合作医疗实施办法以及其它相关规定,能够随时积极配合合作医疗机构的检查。

二、严格执行入院、出院标准及有关规定

我院将“合作医疗住院病种住院目录”印发至各临床科室,要求各位临床医师严格按照住院收治标准收治病人,对于病种目录之外又确需住院治疗的病人,应及时通知院合作医疗办公室按照规定办理报批手续。这一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首诊医师负责制,各科室及各临床医师决不允许推诿危重病病人。加入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后,我们严格按照规定,决不会将不符合住院条件的参保人收入住院,不得冒名住院或挂名住院。同时也决不能对参保人分解住院或对不应该出院的病人诱导、强制出院,根据病情需要,病人确需转诊时,应按照相关条件,填写转诊书,手续完备,严格控制转诊率在2%以下。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努力确保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在95%以上,并控制因同一疾病二次住院在15天以上。

三、药品、特殊诊疗、服务设施的管理

严格执行合作医疗的药品、诊疗项目以及服务设施使用范围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物价部门的物价政策,确保向参保人员提供的药品中无假药、劣药;对于报销范围内的同类药品有若干选择时,在质量标准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疗效好、价格低的品种。门诊病人取药时按照急性疾病3天量,慢性疾病7天量的原则给药。严格掌握各类特殊诊疗及药品使用的适应症和指征,决不诱导或强制病人接受特殊项目或使用自费药品。实际使用的诊疗项目或药品应与记录相符,决不能将合作医疗支付范围外的项目变通记录为全额支付的项目。出院带药应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医疗费用与结算

严格执行河南省物价部门颁布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按标准收费,并按有关结算规定进行结算。决不超范围、变通、重复、分解收费。各类收费项目的记录应与实际相符,保存原始单据以备复查和检查。凡自费项目需单独收费,并做好特殊标记。及时准确填写各类医疗费用结算的合作医疗统计表。

五、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优质服务

成为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后,我们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为参保人员提供物有所值的服务,确保让病人满意,同时力争将医疗纠纷和医疗投诉降到最低限度。为确保广大参保人员的利益,我们绝不将合作医疗参保人员的人均住院日和人均床日费指标分解到各科室,不得缩短人均住院日,减少床日费用而克扣病人,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按照医疗护理基本操作规程和规范进行医疗活动,避免严重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六、相关医疗文书管理规范

篇7:关于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工作的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10-06-29 18:38:14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政协活动小组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而开展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旗委旗政府的统一领导部署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我镇初步确立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为切实巩固这一制度,进一步探索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政协小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和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现状与成效

****是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后,由原****三镇合一的大镇,共有村(居)委会**个,常住人口**人。其中农业户数**户,人口**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乡镇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个,乡村医生74人。截止今年4月底,全镇共完成参合人口**人,参合率达%。

主要工作成效:(一)、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从实践“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统筹城乡发展重大战略出发,根据旗政府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主管镇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各村(居)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镇政府把实施进度和成效列入各村(居)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年终兑现奖惩。

(二)、精心实施。2006年2月23日,镇政府召开了全镇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村群众参加。镇里又抽调58名干部深入到29个村中,会同村干部逐家逐户进行宣传动员。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等宣传形式,极大的调动农民参合积极性,确保筹资工作圆满完成和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规范管理。为配合旗合算办工作,镇政府也相应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各村(居)委员设立了联络

员,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章制度,规范镇定点医院的管理,简化结报审核手续,实施服务承诺制,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加强基金管理,在财政所设立收支专门帐户,严格审核,杜绝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补偿支出,定期通报并接受上级财政、审计部门和群众的监督。

(四)、新型合作医疗主要变化。从调查情况看:一是减轻了农民看病就医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截止2006年6月末,****共为位患病农民补偿医疗费用元,其中门诊补人,兑付元;住院补人,兑付元;有人获得4千元以上补偿,最高的一位是**村***,医疗费用元,补偿了元。二是提高了农村产妇入院分娩率,据调查,目前以上的产妇都到医疗分娩,确保了母子平安;三是增强了农民自我保健意识。过去不少农民因家境困难,往往“大病拖、小病挨、到死才往医院抬”,看一次病往往万不得已。四是促进了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目前,****的三个定点医院都能够积极改善软硬件环境,强化制度建设,公开药品价格,加强医疗管理,千方百计提高医院接诊水平和能力。通过改善服务、降低成本,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都有大幅度上升,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了新的提高。

二、新型合作医疗面临的新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保障工程,实施之初,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民参保积极性有待提高。由于在推行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尚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农民对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缺乏经验体会,与老的制度相模糊,对长期实施信心不足,导致部分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动自愿参加的不多。(二)审核结算流程仍显复杂,便民服务尚

上一篇: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尴尬问题下一篇:广告文案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