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原因

2024-06-17

直接原因(精选六篇)

直接原因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省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 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非金融类) 达到1029亿美元, 连续三年保持世界前三。如果包括金融类直接投资,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成为净对外投资国。但是各个省份对外投资差别较大, 比如广东省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08.97亿美元, 而西藏自治区2014年的对外直接投资仅为0.04亿美元。

对外直接投资受经济规模影响较大, 仅从对外投资绝对份额上无法体现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绩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UNCTAD) 认为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应该消除经济规模的影响。提出用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来衡量国家整体对外投资的效果。该指数用一国对外投资流量占世界总对外投资流量的份额与该国GDP占世界总体GDP份额的比率来表示。反映了在控制母国经济规模之后一国对外投资的相对份额。借鉴UNCTAD对投资绩效的计算方法, 以一省对外投资流量占全国投资流量的份额与该省省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衡量该省的对外投资绩效。表1对我国各省份 (港澳台除外) 2012-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及投资流量进行了排名。

二、各省份投资差异原因

从表1可以看出, 河北、四川等地对外投资流量排名远低于对外投资绩效排名。海南、新疆等省份对外投资流量远低于对外投资绩效的排名。北京、天津等地的投资流量和对外投资绩效的排名基本相当。造成投资流量和投资绩效省份间差异较大的原因, 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投资经验差异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对于很多省份企业来说对外投资仍比较陌生。跨国经营因存在地域、文化、制度等差异, 与国内经营方法差别较大。在国内经营良好的企业跨国并购却失败的案例时有发生。目前, 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意识不强, 但东道国的市场情况往往预期有差异。个别区域还存在法律不健全、文化排他性等问题。企业如果不考虑收益和政治风险, 会导致投资绩效较差甚至亏损。东部沿海省份企业国际化步伐开展的较早, 在对外投资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这有利于提高投资的绩效。

(二) 企业集聚效应差异

企业集聚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近、规模相当的企业由于经济关系的互补而出现的“抱团”现象。企业集聚能够增加彼此抵抗风险的能力。随着国际投资环境的进一步自由, 企业跨国投资越来越普遍, 但也加剧了企业间竞争。充分发挥企业集聚效应的优势, 使企业群与企业国际化恰当结合将是提升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国各个省份对企业集聚效应优势的利用程度差别较大。浙商俱乐部等集群性组织的形成就大大降低了浙江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但是我国西部省份企业抱团效应在海外市场却不够明显。这或许是西藏、青海、新疆等省份企业投资绩效和投资流量排名都比较靠后的原因所在。

(三) 投资行业类型差异

不同行业的投资收益会有差别。资源、生产类投资相比金融类投资收益周期更长。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从初次投入到有效益产出往往需要好几年时间。投资流量和投资绩效都是年份数据, 无法体现收益周期较长类型的真正效果。研发类投资风险较大, 需求资金也较多。并且研发成果未必满足市场的追求动向。新疆、西藏、云南、四川等省份资源比较丰富, 在对外投资时对资源类投资就会相对减少。而浙江、广东、上海等地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企业海外并购中对资源的追求相对较多。

(四) 企业规模差异

大型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应对风险的能力高于中小企业。且投资收益较高的行业往往被大型企业垄断。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也低于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在遇到市场低迷或者自然灾害时, 往往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严重亏损甚至倒闭。许多省份的中小企业因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不愿走出国门。这就造成宁夏、海南等欠发达省份对外投资的基本为大中型企业。但是浙江、广东等经济较发达省份与国外交流较多, 对外投资数量中小企业多于大型企业。

总的来说, 我国各个省份的对外直接投资都在增长。但各省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以及对外投资绩效差别较大。同一省份的对外投资流量和对外投资绩效也不同。此现象可能是各省份企业的不同对外投资与经营经验、企业集聚效应、行业差异以及投资企业规模造成的。欠发达省份可以通过增加企业海外集聚、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等来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发达省份可以通过进一步丰富对外投资经验、扩大企业规模、规避投资较低行业等方式提高企业对外投资绩效。

摘要: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但是各个省份的投资绩效和投资流量排名差异较大。

关键词:投资绩效,投资流量

参考文献

[1]张伟如, 韩斌, 胡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 2012 (11) :54-56.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篇2

1、建议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医生也建议胆红素高的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注意观察,定期B超,肝功能等复查。

2、饮食忌油腻。少吃油腻胆固醇含量多的食物,如:肥肉、蛋黄、动物内脏、猪蹄等。

3、饮食宜清淡。宜吃豆类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E,有较好的抗氧化功用且易消化吸收。

4、忌饮酒,忌过多甜食。

5、饭后宜卧床休息1-2小时,保证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有利于肝细胞修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及原因分析 篇3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特点 原因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通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如下特点:在区域上,集中于非洲和亚洲地区;而在增速上,进入21世纪后增速明显变快,在金融危机后呈现出更快的增长,且中国对欧洲、北美以及拉美地区对外投资的增速超过了在其他地区的增速而且还在不断加快;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产业偏爱资源矿产产业;还有一点是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那么,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的这些特点其原因是什么呢?

二、基于内部化理论

在今年7月,奇瑞汽车宣布在巴西建立汽车生产厂房,总投资额达到四亿美元。奇瑞汽车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巴西距离中国遥远,运输成本非常高,时间长,市场反应太慢,而在巴西国产后不仅省了昂贵的运输费,而且也不用交关税,再加上零部件在当地生产,对成本影响很大,产品的竞争力将有很大的提升。”

看完这个新闻,我们引入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其主要观点为外部市场失效导致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太高,从而迫使企业实行市场内部化。此理论是由巴克莱提出的。其用于解释这样的现象:“跨国公司没有利用世界贸易的市场来实现国际分工,而通过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建立起企业内部化市场,用企业内部的行政关系来代替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以节约或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的。”

很显然,内部化给奇瑞产品竞争力提升带来了优势。巴西的汽车关税以及其他贸易壁垒使市场外部市场失效,交易成本过高;而奇瑞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在巴西当地建厂这种方式,回避了这些交易成本,同时还获得了快速市场信息回馈的收益,也消除了市场因为信息不通引起的交易性市场失效。我们进一步探求在什么情况下企业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这种方式:

我们用:C1 来表示产品国内生产成本;C2 表示國外生产成本;M来表示国内生产后用于出口的出口销售成本;A来表示由于市场内部化而增加的额外成本;D来表示技术授权条件下母公司技术垄断优势方面的损失。

出口方式的总成本=C1 + M ①

内部化(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总成本=C2 + A ②

技术授权方式的总成本=C2+D ③

①②③式中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不同,差额最大的就是最佳的国际生产方式。

其实上例中奇瑞汽车只是中国很多开始在欧洲、北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战略企业的一个缩影: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中国传统的出口贸易市场萎缩,同时这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产品设置了各种新增关税及贸易壁垒,出口销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越来越高;同时,中国企业在某些领域也具有了一定的技术优势,而技术垄断对企业竞争力有越来越重要。 因此中国企业,特别是技术型和有实力的企业越来越多的选择内部化也就是在欧美改变传统贸易方式而开始在欧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来进入欧美市场。

虽然在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为什么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在08年金融危机后增速加快,以及中国对欧洲、北美以及拉美地区对外投资的增速超过了在其他地区的增速而且还在不断加快的特点,但其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方面很难解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集中于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不能解释中国对外投资对于资源矿产偏好的特点以及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三、基于小规模技术理论

在小规模技术理论里,发展中国的企业在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竞争上有三方面的优势: 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劳动密集型小规模生产技术。2)国外民族产品的生产。 3)产品低价营销战略。

前面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中,呈现出集中于亚洲与非洲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这个特点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亚洲与非洲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有很大一部分是收入较低的国家;第二,产品在这些国家受欢迎要具备价格低廉的特点。而小规模技术理论正好解释了这个特点的两方面含义。 所以中国企业在进入这些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首先,中国企业因为规模较小、产品标准化程度也相对较低、针对市场的反应也更灵活,更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能够找到大型跨国企业留下的市场缝隙,而填补这些缝隙。其次,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市场对专业化生产的需求。前面在理论中也有提到,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相比,在科技产品上处于优势地位;然而在民族特色产品与手工产品的生产上,中国企业处于优势地位。第三,中国企业因为长期长于控制产品成本,能够承受产品低价薄利的营销状况。

四、结论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显现出的在区域上,集中于非洲和亚洲地区;而在增速上,进入 21 世纪后增速明显变快,在金融危机后呈现出更快的增长,且中国对欧洲、北美以及拉美地区对外投资的增速超过了在其他地区的增速而且还在不断加快。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原因:1、回避贸易壁垒及关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在金融危机后,一方面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贸易壁垒增加,出口的大环境恶化;另一方面国外的资产变得较以前廉价,这时候中国企业到国外直接投资能够获得更低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2、更快获取国外市场信息与技术。 无论是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或者收购境外企业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技术要素或者管理要素,有利于其进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同时,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对母国技术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在当地的企业也能更快收到市场的信息反馈,从而有利于企业竞争。

参考文献:

[1]王延宝.中国对外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32)

直接原因 篇4

一、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状况分析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渠道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国际多边机构提供的贷款或是赠款;二是双边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三是以合资、合作、独资企业为主要形式的所吸收的资金。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主要是通过国际多边机构如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提供的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来获得融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中国经济实力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贷款的风险性、资金使用的附加和约束条件增多等一系列因素, 使我国获得国外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日趋减少, 外商直接投资逐渐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杨伟认为“八五”以前我国农业利用外资以间接投资为主, 外商直接投资占的比例不到20%, “八五”期间外商投资已占到62.8%, “九五”开始更进一步增大, 1995年已占到95.6%, 近几年则几乎100%的农业外资都是直接投资。对此, 学界开始偏重于研究有关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问题。

然而从学者们的分析研究中不难看出, 尽管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但和中国利用外资直接投资总体状况或是和其他产业相比, 比例仍然很小, 与农业的重要地位极其不相称。即使将我国农、林、牧、渔与外商对采掘业的投资加在一起, 作为广义的第一产业, 其比重仍只有3%左右。我国利用FDI偏少已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而且我国农业利用FDI数量过小的状况一直没有根本改变。近几年来, 农业利用FDI的金额占协议额的比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和其他行业比较, 农业不仅是资金到位率最低, 而且也是唯一一个资金到位率不断下降的行业。从目前的状况看主要呈现出:FDI占利用外资主导地位, 规模比重偏小, 利用外资区域分布不均衡, 外资投资结构单一等特征。

二、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偏少原因分析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我国农业利用FDI的低迷状态, 不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 学者们就此探究其原因, 从经济学理论出发提出了许多解释, 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中国农业缺乏自然禀赋优势, 缺乏对外资的拉动。外商在选定农业为投资产业情况下, 对投资东道国的选择是以绝对优势为基准的, 然而中国土地资源稀缺, 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又造成很多无谓的资源流失;劳动力资源丰富, 但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更缺乏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人才。土地资源和劳动资源这两个自然禀赋的缺乏, 使我国农业在国际比较中处于绝对劣势, 外商不愿意将资本投向我国。王洛林也曾从比较优势角度提出中国人多地少, 禀赋不足使中国农业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就这一观点卢迈、于保平等, 就提出质疑, 认为中国农业在需要大量耕地的农产品生产方面没有比较优势, 但在需要精耕细作的农产品方面就未必没有比较优势, 可外资引入仍然很少。同样, 这种说法也无法解释中国已经存在7000多个外商农业投资项目这一事实。

2. 与非农业产业相比, 农业的比较利益小。农业的收益低于其他产业一直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 导致该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农产品价格相对偏低。闵树琴通过数据测算指出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价剪刀差有扩大之势, 这意味着农业与非农产业的收益差距在拉大, 结果就是使得作为一个理性人, 会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依从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能投资于收益较高的非农业产业。陈池波和谢升峰从行为学“人的行为是理性的”出发也提出, 受利益驱使的投资主体更青睐于将资金投放到利润较高的二、三产业, 资本的趋利性特点决定了农业对外商投资吸引力不足。葛永波、张文兵以搏弈论的原理对投资主体在农业与非农行业的投资博弈决策作了分析, 结论同样是微观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博弈行为, 资金流向主要在非农业, 这就形成了我国农业与非农行业的投资比例严重失调的原因所在。

3. 农业是一个最接近完全竞争的行业, 难以形成垄断优势。一些学者从垄断优势理论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机, 认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 难以形成寡占局面。根据理论阐述:企业之所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 通过将这种优势内部化赚取更多利润。农产品市场趋近于完全竞争市场, 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通常很低, 市场容量、潜力有限, 加之农业技术较强的地域性和适应性, 外商难以获得技术垄断优势, 而跨国公司即使拥有技术优势, 也难以形成不完全竞争或寡占局面。吕立才等提出了中国农业规模经济优势不明显, 即使能形成规模经济, 在农业技术有明显地域性情况下也难以构成外商所期望的垄断优势。而且农业是在户外进行的, 农业技术容易被模仿, 它的公共物品性质也不容易形成技术垄断优势。不过他们在做出以上结论时, 也指出农业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般情况而言, 在生产要素市场卖方垄断、农产品市场买方垄断情况下, 很难说农业是充分竞争的, 况且目前西方外商直接投资理论派别林立, 仍存在很大争议, 就此来看还有待深入探讨。

4. 中国农业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 农业生产企业化、产品化程度过低, 不利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几乎所有的学者在研究我国农业利用FDI偏少原因时都提到了该点。他们认为我国以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经营规模小、分散、组织化程度低, 外商在直接投资中和众多分散的农户打交道, 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高。尽管任何行业都存在交易成本, 但是较高的交易成本确实可能构成一种进入壁垒。而小规模的经营方式使建立在专业化和社会化分工基础上的企业化生产方式难以建立, 现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生产组织载体的缺乏, 必然造成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难以开展有效管理与运作。因此, 大大阻碍了外商对农业的直接投资。惟有程培罡独走辟径, 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也是采取家庭农场模式, 组织化程度相对低, 组织内部管理能力和跨国经营动机相对弱, 因此即使对外直接投资设立分支机构也无法实现内部化优势, 他从投资供给方面强调了外国农业本身的弊端对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推力。

关于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上观点, 也有其他许多不同的解释。比如说:余康和贾亚东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国环境对农业利用直接投资缺乏推动力;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缺乏对外资的宏观管理措施等。

三、结论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增长的制约因素很多,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 中国农业利用FDI前景并不乐观。但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偏少虽有其必然性, 只要政府思想上重视, 加强宏观调控, 制定相应的科学的配套政策措施, 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 我国农业吸收外资还是具有一定潜力的。

参考文献

[1].卢迈, 于保平, 赵燕.港商在内地农业投资的现状与前景[J].管理世界, 1999 (4)

[2].熊启泉, 邓家琼.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前景及农业开放的战略转变[J].中国农村经济, 2000 (12)

[3].程培罡.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的理论再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 2002 (11)

[4].李英明.我国农业利用FDI偏少的根源探析[J].经济纵横, 2003 (4)

[5].吕立才, 高玉荣, 黄祖辉.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问题, 2007 (1)

[6].余康, 贾亚东.中国农业利用FDI偏少:基于四维分析模型的原因分析[J].北方经贸, 2006 (8)

[7].王星.我国农业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 2005 (4)

[8].郝红梅.外商投资我国农业的现状和政策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 1998 (6)

[9].闵树琴.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实施障碍与对策[J].管理现代化, 1997 (3)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篇5

当有胆道阻塞、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时会导致直接胆红素升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吧,人体红细胞的寿命大致是120天左右,红细胞死亡会释放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要经过肝脏的代谢变成直接胆红素,还要经过胆道,最后经过肠道排出体外。

当有胆道疾病时就会使直接胆红素不能正常排放到体外而逆流入血,另还还有是因为肝脏受损,使肝功能下降,对胆红素的代谢异常,使血清中直接胆红素的值偏高。那么直接胆红素偏高症状有哪些呢?无论是哪种疾病引起的直接胆红素升高,都会出现黄疸的症状,病人表现为皮肤黄、巩膜黄、尿液黄。

直接原因 篇6

在解答历史试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有的试题给出的答案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有的试题给出的答案却是“苏格兰人民起义”。而一般资料中又说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是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苏格兰人民起义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到底哪种说法准确,弄不明白。我们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弄清直接原因和导火线的概念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直接原因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相对应,其特点是具有直接性、偶然性;时间上具有近期性。一般性的直接原因解法主要是分析其直接目的、与事件相关的直接程度而定。

例1英国向中国偷运鸦片的直接原因是

()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 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C.打开中国市场

D.西方工业化经济的驱动

[解析]本题中B项是臆断,应排除。c、D两项是根本原因,排除。故本题选A。

例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把革命火种播撤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 北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解析]“远征”是指长征,而长征主要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直接相关。故本题选D。

导火线是指使历史事件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以某种特定方式发生的偶然性突发事件。导火线也是“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直接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近期原因”,当然也是直接原因。导火线是直接原因的具体表现。一般导火线表现为“借口”、“突发性事件”、“自然灾害”等。

例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

()

A.“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B.英法要扩大中国的市场

c美俄以调停者的身份,极力唆使

D.清政府的腐败

[解析]本题B项是根本原因;D项是客观条件;c项是外因;只有A项是英法挑起战争的借口,也是偶然性突发事件,并且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方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属导火线。故本题选A。

例4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

()

A.明朝政府的黑暗统治

B.陕西发生自然灾害

C.高迎祥的斗争精神

D.土地兼并严重

[解析]本题的A项是明末农民战事爆发的根本原因。D. 项属于其黑暗统治的表现。c项明显与题不符。B项是自然灾害,是偶然性突发事件,并且对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方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属导火线。故本题选B。例5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C.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解析]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提出的正当要求被拒绝,这点燃了中国人民心中的反帝的怒火,也是突发性事件,并且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方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同时也是直接原因)。故本题选B。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直接原因】相关文章:

直接分析05-05

直接作业05-11

直接交易05-17

直接执行05-25

直接成本06-01

直接方法06-03

直接利用06-13

直接表白话语04-13

直接招聘干部05-01

直接发包流程06-18

上一篇:课堂管理服务器下一篇:玻璃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