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利用

2024-06-13

直接利用(精选十篇)

直接利用 篇1

一、上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

上海在1981年吸收了改革开放后的首批外商直接投资, 截至2007年底, 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6500家, 累计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48753个, 合同金额1294.04亿美元, 实际利用金额达746.83亿美元。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了上海经济的重要增长源, 深刻地影响着上海的现在和未来。

二、FDI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一) 积极方面

1. FDI在资金供给上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

FDI不仅弥补了发展资金的不足, 而且带动了上海资本的形成。在1997年后, 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上海出口的主要力量。2007年20家外企进出口额总计789.63亿美元, 占全市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的四成。对总需求的刺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 FDI对上海技术进步的影响。

引进FDI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就管理技术而言, 通过外商在本地设立企业, 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在上海得到了扩散。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 本土企业通过技术转移效应获得了好处。与此同时, 不同的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 使得他们为了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都争相提高自身技术, 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外商投资带来的先进制度要素引起上海自上而下诱导性的制度变迁, 从而加速了上海城市化进程, 促进了国有体制的改革。

3. FDI促进了上海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促进了上海产业结构的转换, 产业结构的发展又会带动新的外商投资增长, 促使进一步的经济增长。

4. FDI对上海的人力资源开发也有很大贡献。

外商在沪投资创办企业可以直接增加就业规模, 尤其在劳动密集型生产项目中。2007年上海909.08万就业人群中, 在外资企业工作人员外123.78万, 占就业人员的7.34%。产业关联的带动使得外资企业的前后相关联产业的规模扩大, 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而缓解了上海的就业压力。

(二) 消极方面

1.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挤占大量市场份额, 有可能形成市场垄断。

因为跨国公司利益目标与东道国经济发展目标存在着对立。进入上海的外资企业, 尤其是跨国公司, 多数有自己的“垄断优势”, 如专利、营销渠道、规模经济、管理经验和品牌等。部分外资企业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把原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纳入旗下, 随着业务的扩展, 可能把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形成的高度垄断格局移植到上海。

2. 引进外资项目层次低。

集中反映在技术层次、产业投资上。FDI虽然带来了需要的先进技术, 但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商手中, 转移过来的只不过是已进入“成本竞争”阶段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相对先进的技术, 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三、对策建议

1.完善环境, 为外商投资提供更为优越的外部条件, 提高其运作质量与效率, 带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投资的软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与提高。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保持吸引外商投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完善服务环境, 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 树立为外企服务的思想观念, 完善服务体系, 依法加强管理。

2.明确重点, 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挖掘潜力, 突破体制机制的制约。同时要解放思想, 创新吸收外资的方式, 建立新型的利用外资考核评价体系。

3.对外商直接投资加以引导和调节, 在控制第二产业外资规模的同时, 提高第三产业的FDI存量和比例。提升城市能级, 增强综合竞争力。

4.继续加大措施吸引跨国公司选择或者加大在上海投资, 并使上海逐步成为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生产制造基地、地区总部和研发机构的集聚地。

5.勇于制度创新, 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 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同长三角地区的分工与协作, 培养和增强城市群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6.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市民素质, 加大开放性, 进一步取消人才流动限制, 鼓励国内外优秀的人才在上海就业, 继续采取有力措施保持和加强上海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于涛, 巫强, 康艳.FDI对上海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 第28卷第4期, 2008年7月

[2].陈晓玲, 陈蓉.广东、上海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 2002 (7)

[3].裘文进, 王思政.上海FDI现状及对策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 2005 (3)

利用邮箱直接投简历 篇2

我们要知道简历无回复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简历不行,企业在这方面也是有一些问题的。

出了问题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句话没错但是不要一味地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有些求职者发现投出的个人简历没回复就认为是自己有问题。他们从来不会去思考是不是企业在某些地方出了问题?有时候你的简历是不错的但是企业没有看到,你还以为简历哪里有问题于是对其进行修改,结果改多了反而令其质量下降。

第一,企业的邮箱设置不对,因为害怕垃圾邮件的骚扰而仅仅设置接收白名单发送的邮件。而你的邮箱没有进入白名单所以被企业邮箱自动拒绝接收,这样企业当然看不到你的简历邮件还怎么做回复了?本文信息来源于www.YJSJL.ORG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

第二,不管是在招聘网站上投简历还是利用邮箱直接投简历,因为这些都是依赖于互联网的,而互联网的稳定性可是不确定的,有的时候互联网会出现问题,有时候招聘网站会出现问题,邮箱也会出现问题。结果就是显示投递简历成功但是企业没有收到,这种情况也是没办法避免的,除非你制定一种二次投递简历的`原则,就是在第一次投简历后没反应,其后三五天时再投简历试试,如果第二次还是没反应那就不用再投了。

第三,企业根本不会查看简历的,因为这类企业可谓是居心叵测,他们故意利用招聘来骗人点击,也就是利用招聘给自己做做宣传来增加人气度。所以我们得知道以上几种情况而不要遇到失败就完全怪自己,要知道成功是个人和环境共同塑造而成的。

直接利用 篇3

解决方案:通过iTools直接管理照片流

利用最新版本的iTools,可以直接管理iCloud照片流的内容,无论iPhone是否处于3G或WiFi模式都可以。将iPhone与计算机连接,成功之后打开iTools,在左侧窗格选择iPhone设备,依次选择“照片管理”,在右侧窗格切换到“照片流”选项卡,或者在右侧窗格的设备首页直接点击“照片流”按钮,此时会提示使用Apple ID进行登录,稍后即可顺利查看照片流的照片,右击可以实现删除、重命名、分享等操作(如图1)。

至于向iCloud上传照片,那就更简单了。单击右侧窗格最左侧的“导入”按钮,按照提示选择需要上传的照片,确认之后即可上传(如图2)。这样,即使照片流的内容被误删除,也不用担心什么了,随时通过iTools上传就可以了。

苏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篇4

然而, 苏州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 苏州外向型经济又无法避免地出现很多问题, 随着外资的大规模投入, 苏州外商直接投资不平衡以及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日益凸现出来, 使得研究外商投资企业在苏州的发展也就成了必然和必需。

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大

2009年, 苏州市外商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在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已经达到1408个, 实际到账注册外资合计为82.2653亿美元。其中, 投资总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28个, 实际到账注册外资总额合计53.57亿美元。由图1比较分析可得:从2006—2009年苏州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不断增长, 连续四年超过江苏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30%, 使得苏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大的特征日益明显。

数据来源:根据江苏省商务厅 (2005—2009年) 对外贸易经济年报整理而得。

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相对集中

近年来, 受经济全球化和苏州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的影响, 来苏州投资的外商日益增多, 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是, 从表1分析可得, 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主要以亚洲地区为主。2006—2008年, 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的外资逐年增加, 从2006年的14.0%到2008年的26.8%, 虽然2009年来自香港的外资呈现下降趋势, 但是仍然保持着主流的趋势。台湾、日本和韩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从2006年的4.8%、11.1%、4.2%下降到2008年的2.4%、6.1%、2.7%, 2009年下降的趋势有所缓和, 与2008年相比呈现平稳发展的状态。维尔京群岛作为在苏州的主要投资地区, 2006—2007年投资所占比例都是第一, 2008—2009年略微有些下降, 但仍位于第二。其投资比例居高不下是因为此岛当地税收非常低, 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在该岛上注册公司, 然后再投资于苏州。开曼群岛和萨摩亚也是借鉴维尔京群岛, 在近年来也有较多投资者在那注册, 再到苏州投资。东盟和欧盟的投资从2006年起也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 截至2009年, 东盟和欧盟在苏州实际利用外资中所占比例为8.1%和9.0%, 分别位于第五和第三位。由此可见, 投资于苏州的外资企业来源相对集中, 主要来自于亚洲地区。

数据来源:根据苏州市商务局有关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整理所得。

三、外资投向地区分布较为集中

外商投资企业在苏州的空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市区, 例如:园区、吴中区、新区等, 其他县市中昆山市、吴江市也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由表2分析可知, 2006—2009年, 市区外商投资项目和实际利用外资比例在逐年下降, 但是仍然占主要地位。所占比例分别为46.5%、46.1%、43.0%、41.2%。其次是昆山市, 2006—2009年之间所占的外资比例呈缓慢的上升趋势, 所占比例分别为19.2%、19.2%、19.7%、20.2%。吴江市最近几年引进外资数额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从2006年的9.1%上升至2009年的10.6%。由此可见, 外商在苏州的投资区域分布较为集中, 以苏州市区为重, 集聚了将近一半的外商投资额。

数据来源:苏州市商务局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统计数据整理所得。

四、投资产业集中于第二产业

进入苏州的外商投资产业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如图2分析可得, 2005—2009年, 外商在产业上的投资结构逐渐有所优化。2005年投资的三次产业比例为0.14:93.47:6.39, 到了2009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0.2:79.2:20.6, 第二产业的投资减少了, 第三产业的投资有所增加。不过, 外商投资的绝对主导产业仍然是第二产业, 这也是不容否定的。

数据来源:根据苏州市 (2005—2009年) 对外贸易经济年报整理而得。

在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的三产业中, 行业的集中化趋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由表3分析可得, 外资企业主要是在机械、电子通讯、电气器材、化工、建材、冶金、造纸及制品、纺织服装、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10个行业中投资, 前八位都是属于第二产业, 后两位是属于第三产业。这些行业是外资历年投资的热门行业, 尤其是电子通讯、机械和化工这三个行业, 更是受外商青睐。由此可见, 外商在苏州的投资还是倾向于先进制造业。后两个行业中, 房地产行业是最近几年比较热门的行业, 投向第三产业的外资, 绝大部分都是投向房地产业。而且该趋势逐年明显, 到2009年房地产业的投资已经占到实际利用外商总投资额的11.2%, 超过了历年排行第三的化工, 与电子通讯和机械位列前三。综合上述分析, 尽管外资企业在苏州的投资结构有了一些优化, 但投资仍然倾向于第二产业中的先进制造业。

作为世界制造业生产中心的苏州地区, 目前主要还是以生产制造、加工组装为主, 其产业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外生性制造业, 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 急需转型升级。大力吸引外商投资, 已经成为苏州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重要措施, 对于苏州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 较大规模的外资投入, 又不可避免地给苏州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必然成为苏州经济发展探索中不可逾越的过程。

类表 (按行业) 金额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苏州市 (2005—2009年) 对外贸易经济年报整理而得。

参考文献

[1]梅鹏远.苏州工业园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1) :30.

[2]夏海力, 廖瑛.苏州市外商投资R&D中心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4) :27.

[3]吴雷.苏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效应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 009 (22) :38-39.

[4]张晔.“苏州模式”的反思及区域发展道路的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 2005 (5) :35-41.

直接利用 篇5

办理机构: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处)

办理地址: 人民大道200号 联系电话: 23111111转 办理时限:

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必要时可

1、延长10个工作日。

委托咨询评估、征求公众意见和进行专家评议等所

2、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申办对象资格:

本市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外商购并境 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增资等各类外商投资项目

申报材料:

1、项目申请报告,3份原件

中外投资各方的企业注册证(营业执照)、商务登记证及经审计的最新企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

2、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开户银行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各3份复印件

投资意向书,购并项目的公司董事会决议,3份,3、复印件

4、银行出具的融资意向书,3份,复印件

5、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3份,复印件

6、房地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3份,复印件 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37、份,复印件

以国有资产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资的,有主管部门出

8、具的确认文件,3份,复印件

9、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审批条件: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1、《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本市有关规定

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行业规划和

2、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要求

3、符合公共利益和国家反垄断的有关规定

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

4、要求以及节能审查政策的要求

5、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工艺标准的要求

6、符合国家资本项目管理、外债管理的有关规定

办理程序:

对本市权限内按规定需由市发展改革委核准并需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项目,根据本市关于外商投资

企业设立并联审批的规定,项目申请人向市商务委提交申请材料,由市商务委转交市发展改革委核准;其他不列入并联审批范围、需由市发展改革委核准或初审转报的外商投资项目,项目申请人向市发展改革委提交申请材料,其中属于国家核准权限的项目,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中央管理企业可直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申请材料,并将项目申请报告抄送市发展改革委。

市发展改革委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后,对需要征求本市行业主管部门意见的,应当向本市行业主管部门征求意见,本市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征求意见函及相关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市发展改

革委提出书面意见。对需要进行评估论证的重点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评估论证

市发展改革委在规定时限内对予以核准或转报的外商投资项目出具核准或初审转报文件,对不予核准 或转报的项目,应当以书面决定通知项目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办理依据: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1、号)

《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

2、革委员2004年令第22号)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国家

3、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007年令第5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

4、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1169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

5、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外资[2008]1773号)《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

6、法(试行)》(沪府发[2008]6号)

《上海市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沪府

7、发〔2008〕33号)

《上海市企业设立并联审批实施办法(试行)〉》

8、(沪府办发〔2009〕43号)

《关于本市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企业审批有关事项

9、的通知》(沪发改外资[2009]051号)

备 注:

项目核准机关出具的核准文件有效期为2年。有效

1、期届满30日之前,项目申请人可申请延期1年 经项目核准机关核准的外商投资项目出现建设地点发生变化,投资方或者股权发生变化,主要建设内

直接利用 篇6

外商直接投资(FDl)对于提高受资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一般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产生于大多数出口导向型跨国公司,它们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中占相当大’的份额。另外,跨国公司通过与当地企业建立后向关联,当地企业因此而成为间接出口商。间接影响源于当地企业设法模仿出口导向型跨国公司的生产沉程和技术,雇佣它们培训过的员工而产生的外部溢出效应。无论是初级产品、服务产品还是制成品,跨国公司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许多国家来说,由于自然资源可获得性是发展中国家的惟一比较优势,初级产品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流产品。跨国公司不但能够促进发展中初级产品的出口,还可以帮助它们将初级产品向具有更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移动。对于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在当今国际贸易中不具活力,但以资源密集型为基础的新型产业正在不断出现。跨国公司在这些产业中通过参与其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有助于使传统的资源密集型行业逐渐演变成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来说,服务业逐渐成为出口导向型行业,而且增长潜力巨大,跨国公司对服务业的投资不断增强。

FDI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构成中作用最为显著的是制造业,这种作用各国表现不一。在发达国家,外资企业的份额在整个制造业的出口比重差异较大,有的比重{艮低,有的比重却很高。在发展中国家,外资企业所占份额超过了1/3。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中国家外资企业出口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二。我国入世后,面临的FDI的发展趋势

我国入世后,一些对吸引外资的相关承诺是最长在5年内需要兑现的,所以在这几年内,受这些承诺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化。

首先,外资流入会有较大幅度增加。我国加入WT0后将开放四个新的投资领域,而这些领域在全球范围内也刚起步。目前外资在我国这些领域中的投资很少或几乎没有,而且所需要的投入也很多,因此对外资的吸引力极大。由于我国承诺给予工业品完全贸易权和分销权,在汽车、电子、化学行业的“市场寻求型”外商投资会有较大的调整,对于一般性销售和贸易型外商直接投资也会较大幅度增加。另外,我国投资环境的大大改善,使我们拥有了吸引外资的优势,外资在进行区位选择时,更倾向于对我国投资。

其次,已进入的外商直接投资会作相应调整。现有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大都是属于“市场寻求型”投资。“入世”后,我国取;肖或大幅度削减现在的关税,这样产品直接出口会替代一部分外商直接投资;而对于一些投资规模不大的中小型外资企业来讲,可能由于竞争力有限而退出竞争,这种退出会导致外商直接投资数额减少。但也会存在另一种情况:已经进入中国的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将会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现有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以便在祈的强强竞争环境下争取更加主动的地位;想来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则会在充分考察中国吸引外资的现状后,做出大举进攻、角逐中国市场的决策。因此,这种调整会使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扩张,而且这种扩张应该是主流。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欧、美等发达国家及日本的外资流入会较大,而港奥台投资可能会呈下降趋势。

第三,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虽然我国利用外资有明确的产业导向,但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方向有时并不完全一致。跨国公司选择在华投资有其自己的目标。

三.利用FDI提高企业竞争力应采取的策略

加入WT0后,涌入的外资越来越多,这对我国加强现代化建设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为了保扩投资国的积极性和提高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

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由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构成。法律是投资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对外资进入是一个重要的约束,也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投资方面已同50多个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同30多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律框架基本设定,但还存在着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投资环境完善方面,应切实加强完善法律投资环境。完善的投资环境,对于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和提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都有益处。

要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不断促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优化。要根据发展形势和需要及时调整和公布我国产业发展目录,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还要注意与国家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比如货币政策、环保政策、西部开发战略以及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等等。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应鼓励他们来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这样可以逐步改变过去利用外资过程中出现的企业规模小、技术层次低的现象。同时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在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前提下,应对外资实行择优利用的方针,注重引入外资的结构、质量、效益。应该建立起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的政策调节机制。

要鼓励跨国公司转让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对能够提供关键技术的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减税和利息补贴支持;运用加速折旧、适当降低所得税等措施鼓励外资企业使用更复杂的技术,或提升在我国所从事的技术研发;对提供新产品、新工艺的外资项目优先提供政府采购合同。同时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以低于市场价格提供土地、建筑、电讯、运输、电力等基础设施;免征资本品、设备、原材料等的进口税;为开发新技术或提高质量控制的培训提供服务帮助。

为与跨国公司抗衡,组建企业集团不失为明智之举,应“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这种强强联合的形式可将多种优势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可以集中国内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各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人才优势。也可尝试建立战略联盟。所谓战略联盟,是指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围绕某一战略目标建立取长补短、优势叠加的合作关系。具体形式有:联合研究、联合开发、联合营销和互授特许权等。通过这种方式,使竞争对手之间化干戈为玉帛,共同前进,使双方市场竞争力均得到提高。我国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可以采取国内企业之间,也可以采取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形式。

加强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以提供廉价基s出设施和营销技术咨询服务等措施,激励跨国公司与内资企业建立分包商或供应商的关系,以实现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的人员培训和技术转让;运用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办企业;在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奖励计划,对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项目实行重奖;建立政府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职业技术培训体系,主要任务是为制造业提供工程、技术和技能的再教育;鼓励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建立企业出资、为企业科研服务的技术开发机构。

珠海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 篇7

珠海于1979年建市, 在1980年被国家批准为经济特区, 从此昔日的小渔村走上了腾飞之路。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 珠海已初步建设成了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2007年珠海国内生产总值达330.3亿元人民币, 全市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74.59亿元, 消费品零售总额115.2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00元,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00元。珠海先后被国家授予园林式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示范区, 98年7月, 由于珠海整个城市环境全面改善、生态优美、规划科学、经济发展迅速而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的发展本身是个奇迹。珠海建立特区后, 建设资金由原来依赖国家财政拨给改为主要依靠自筹解决, 利用外资就成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 珠海创办特区以来, 按照中央关于“特区多种经济并存, 以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为主, 特区的发展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 特区的产品以出口为主”的指示, 坚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大力引进外资, 走上了经济发展之途。珠海的成功是吸引资金的范例, 毫无疑问, 外商直接投资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珠海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改革开放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它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珠海市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 珠海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吸收利用外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起步阶段 (1979-1984) 。1979年7月, 中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同年国务院批准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并在深圳、珠海试办经济特区, 在经济特区内实行一些特殊优惠政策, 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并大力兴办外商投资企业。

第二阶段, 逐步发展阶段 (1985-1991) 。国家进一步放宽了吸收外商投资的政策, 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的一项长期政策。1984-1985年, 国务院把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分别列为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海市也是利用了这一契机大量引进外资, 逐渐形成了独具珠海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个时期, 珠海利用外资积极实施“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鼓励外销的出口导向政策。在外资的引进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合理引导外资投向, 提出了“调结构、上水平、重质量、求效益”的方针, 把利用外资与珠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阶段, 高速增长阶段 (1992-1996) 。即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利用外资的一些模糊认识得到澄清, 确立了“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广东制定了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追赶“亚洲四小龙”的战略规划, 掀起了利用外资的新高潮, 利用外资工作进入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珠海市积极地配合省政府的统一规划, 积极开展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工作。主要表现:一是政策引导上从过去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逐步转向“两让两得” (即“让市场、让股权、得资金、得效益”) 的开放型政策, 在引进资金、硬件的同时, 更注重引进技术和软件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二是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

第四阶段, 平稳发展和结构调整阶段 (1997年至今) 。1998年珠海市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7.01亿美元的, 随后虽然出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对广东省的利用外资情况有所影响, 其他地区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均有所下滑, 但是在1999年和2000年, 珠海市实际利用外资额仍旧保持年均增长八千万美元的水平。在此期间, 珠海市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协议利用外资的高增长时期进入调整期, 合同外资额有所减少, 1999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合同外资额下滑至“九五”期间的最低点, 仅3.3亿美元, 2000年国家和省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 有效地抑制了协议利用外资下滑的势头, 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合同外资额5.9亿美元。至今为止, 实际利用FDI持续上升, 由1999年的3.3亿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2亿美元。其增长速度远高于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

二、珠海市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现状

1. 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规模及方式

(1) 投资来源

从珠海市建市以来, 世界各地到珠海投资兴办“三资”企业的达到35个国家和地区, 外资来源呈多元化格局。其中香港、澳门、台湾、日本、新加坡、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德国、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美国、萨摩亚14个国家和地区等, 已成为珠海的外商投资主要来源国和地区, 其投资总额占全市外资来源的90%以上。香港是珠海市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的重中之重, 投资总额48.74亿美元, 占外商总投资额的42.45%, 保持第一投资地区的地位。

近几年来, 随着珠海市利用外资政策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 来粤投资的国家地区不断增多。来自维尔京群岛、美国、日本投资增势强劲, 投资比重逐年上升, 由1985年的6.9%上升到2004年的23.6%。来自英属维尔京群岛、萨摩亚、开曼群岛、毛里求斯等自由港的外资数额和比重很大, 仅2006年来自这些自由港的外资总额已经达到19698万美元, 同比增长了156.69%, 占全市本年度实际利用外资比重的23.90%。而历年累计的数据表明, 来自各自由港的外资总额已经高达98061万美元, 占珠海市利用外资总额的13%左右。从历年统计数字来看, 珠海市外商直接投资数量仍将维持上升的状态。

(2) 投资规模

在珠海市外商直接投资的构成中, 投资的5744个项目的平均规模为187.7万美元。其中, 平均规模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排列, 投资规模超过平均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为摩纳哥、毛里求斯、日本、巴哈马、俄罗斯、古巴、开曼群岛、新加坡、荷兰、英国、巴拿马、葡萄牙、维尔京群岛、香港、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士这18个国家。东南亚各国、非洲及北欧国家对珠海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较小, 低于平均水平。另外, 在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中, 金额大的投资又主要集中在电子、机器设备、社会服务等行业。如日本佳能有限公司投资金额16988万美元;珠海市经济特区飞利浦家庭电器有限公司投资736万美元。

从表4.2看, 珠海市协议利用外资总额为50.28亿美元, 平均规模为597.89万美元。可见, 外商在珠海市的投资规模是比较大的。实际利用外资方面, 珠海市从1994年到1998年初在高速增长时期, 从2000年开始明显下降, 维持在100万美元的平均水平左右。说明珠海市在利用外资及吸引外资方面, 工作成效有所下降。

(3) 投资方式

外商在广东直接投资, 主要有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三种形式。从表4.3可以看出, 独资或控股经营的方式是FDI进入广东市场的最常见方式, 其投资项目数占41.27%, 协议投资金额占41.50%。这说明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 开放程度的加大, 外商不再过多担心投资风险, 更倾向于以独资或控股方式进行投资。

2. 投资的行业分布

从总体上看, 珠海市外资企业的行业分布正处于优化阶段, 制造业仍然是外资企业投资的主要领域, 电力生产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 (物流) 业的外资企业数目也呈增长趋势。

从2004年至2006年的情况看, 外商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虽然近两年比重有所下降, 但总体数量还是占绝对优势。2004年外资企业投资制造业的数额高达15亿美元, 占投资总额的85.16, 到2006年这一比重下降到63.51%。与此相对的是, 电力生产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 (物流) 业外资企业的投资份额呈上升趋势, 截至2006年底, 占全市实际外商投资的比重分别上升了6.67、1.9、3.16个百分点。因而, 外资企业通过有形商品销售的转让定价避税问题开始向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销售的综合转让定价避税问题转换, 使转让定价避税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但就目前情况看, 珠海市外资企业投资总额中仍然有63.83%在制造业中, 所以, 目前研究珠海市外资企业转让定价避税问题的重点仍是制造业。

参考文献

[1]尚玉芳、齐慧卿:《直接利用外资的理论和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3年7月

[2]席酉民、葛京、杨莉、李武:《跨国企业集团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9月

[3]马杰、王杰、李淑霞:《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学》, 黑: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2年7月

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篇8

从2004年起, 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经逐步走出长达近10年的低迷、徘徊困局, 进入到新一轮的增长期。2009年广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10.35亿美元 (1) , 同比增长6.6%, 连续6年实现增长。然而, 要实现广西利用FDI的稳健发展, 必须牢牢把握好广西利用FDI的新机遇, 正确面对挑战, 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机遇

1. 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

2010年, 中国—东盟自贸区已经如期建成, 广西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东盟国家到广西投资, 可以利用广西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 积累在中国投资的经验, 并且以广西为跳板将产品打入广阔的中国市场。2004—2009年, 东盟国家在广西的投资项目数达125个, 实际投资额达40347万美元。2004—2009年6年间, 东盟国家在广西的实际投资额平均占广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10.12% (2) 。东盟成员国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已经成为广西利用FDI的重要来源国。东盟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利用广西为生产基地, 投资于广西具有优势的有色金属、汽车、食品、石化、冶金、机械、电力等支柱产业和林浆纸一体化、医药、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 这样既能够在广西和中国日益扩大的市场中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又能够辐射到东盟国家, 取得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2.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经过30多年的建设, 这些地区积聚了一定的经济实力, 具备了承接高层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条件, 急需“腾笼换鸟”, 将原有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等正在失去优势的产业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也具备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条件。2007年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第44号公告, 实行新的加工贸易政策。新政策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实行了差别待遇, 对东部地区收紧了政策, 而对包括广西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则实行了倾斜照顾。广西毗邻广东, 两广语言和生活习惯相近, 广东多年来一直是广西剩余劳动力输出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两广同是泛珠三角合作、泛北部湾合作等区域合作的成员, 经贸交往频繁。广西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伴随着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一批外商投资企业也将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这对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难得的机遇。

3. 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实施。

2008年国务院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2006—2020)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所辖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地级市利用FDI的表现突出, 四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从2007年的32683万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46837万美元 (3) , 年均增幅接近20%。2009年底国务院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把广西14个地级市划分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 即“两区一带”。随着经济区域的合理划分, 广西的产业布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各经济区域得以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整合的步伐将加快, 有利于促进广西利用FDI水平的提升。

二、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面临的挑战

1. 国家政策调整。

产业导向方面, 2007年国家重新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虽然这次修订对西部省区实行了倾斜照顾, 但广西吸收FDI仍然受到一定的冲击。在新目录中, 广西较有优势的有色金属锡、锑、电解铝、锌的冶炼和加工, 生物液体燃料生产被列为限制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目录;锡、锑等有色金属的开采、近海水产品的捕捞, 珍贵中药材的加工等被列为禁止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目录。税收方面, 2008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 取消了多年以来外资企业在税收上的优惠, 外资企业的实际税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 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外商的投资变得更加慎重。人力资源方面, 2008年1月新的《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资企业的用人成本, 广西具有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受到一定的冲击, 一些外商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2. 跨国公司的投资趋势发生变化。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投资趋势出现几个重要的变化。一是投资领域已经由传统的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移, 投资的结构表现出了高级化的特征。二是投资方式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转移。三是投资的项目由单个项目向整个产业链的转移。四是投资的动机更着重于获取与其所有权有势相关的知识资产和战略性资产。跨国公司投资的新趋势对产业的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产业的配套服务能力、人才智力资源的充裕度、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等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传统优势, 如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惠的政策、有利的区位优势等要素对吸引跨国公司未来投资的作用将降低。而对吸收跨国公司未来投资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级要素, 如产业结构、配套服务、人才智力资源等, 广西都相对落后, 这将成为广西未来利用FDI的制约因素。

3. 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

广西利用FDI的国内竞争压力主要来自邻省云南。云南地处我国西南, 与东盟国家中的缅甸、老挝、越南接壤, 澜沧江—湄公河连接云南省与东盟的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个国家, 地理优势明显。从资源和产业条件上看, 云南的水能、矿产资源丰富, 烟草、生物资源开发、化工、有色金属、电力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广西与云南双方的比较优势都集中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部分优势产业相同。从外资来源地上看, 我国香港是双方利用FDI的最主要来源地。这些相似或相同, 使广西与云南在利用FDI方面的竞争成为可能。

广西利用FDI的境外威胁主要来自越南。越南是东盟成员国, 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具有优势。越南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后, 政治稳定, 经济发展迅速。越南重视利用外资工作, 制订了许多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 外商直接投资额迅速上升。2005年越南实际利用FDI仅33亿美元, 到2008年已达115亿美元, 增长了248.28%。越南对于市场导向型、资源导向型和追求优惠政策导向型的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综合越南具有的各种优势, 越南对广西利用东盟各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外资构成一定的威胁。

三、广西利用FDI的对策

1. 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方法。

广西利用FDI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要抓住新一轮利用FDI的机遇, 必须有一套富有效率的工作方法。因此,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针对不同国家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 提高招商的实际效果。二是改进招商模式, 重点发展链式招商、代理招商和网络招商等多种模式。链式招商是通过构筑产业链, 实现单个项目的引进转变为整个产业链的引进, 可以优先选择广西具有一定基础的制糖、汽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为试点进行探索。代理招商, 则是将招商工作委托给专业机构进行, 通过专业机构专业化的工作提高招商效果。网络招商则是通过互联网的强大功能, 提高广西的招商宣传效果。三是鼓励多种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 重点发展跨国并购和BOT项目。柳州是广西的工业重镇, 工矿企业较为集中, 可以柳州为试点城市鼓励资金和技术实力强的外商参与经营困难的国有厂矿企业的并购重组, 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总结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来宾法资电厂BOT项目成功运作的经验, 大力发展BOT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四是利用好区域合作、港澳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平台, 加大对我国港澳台和东盟国家的招商工作, 从地缘优势上取得利用FDI的突破。

2. 改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包括投资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广西投资的软硬环境与发达省份存在较大的差距, 必须加以改善。软环境方面一是加强法制建设, 不断完善利用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 保障外商的合法权益, 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是保持稳定的政策环境。加强政策连续性和透明度, 减少政策的频繁变动, 增强外商投资的信心。三是简化办事程序, 提高服务水平。广西商务厅的统计数据显示, 从2004到2009年, 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资金到位率不到50%。要改变这种“重签约, 轻落实”的现象, 必须重视项目签约后的服务和配套工作, 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加快市场环境的建设, 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硬环境方面, 一是全面加快广西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的建设, 形成立体的交通网络, 打造更为方便、快捷的出省、出海、出边通道。二是加强信息合作, 对内加强与泛珠三角合作、西部大开发各省的信息合作, 实现信息共享。对外进一步完善国际信息交流平台, 构建中国—东盟信息高地。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改善城乡面貌, 创建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大教育投入, 实施人才战略。

人才匮乏是制约广西利用FDI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广西应通过“培养+引进+共享”的方式来增加人才供给。“培养”包括两种途径, 一是增加教育投入,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依托支柱产业的发展, 培养一批服务支柱专业, 具有较高水平的人才。二是加强在职人员培训, 鼓励在职人员进修深造, 全面提高在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引进”主要是指采用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等方式, 引进一批符合广西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共享”是指加强广西与国内、国外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合作, 利用泛北部湾合作、泛珠三角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多个平台, 加强人才的交流与互动, 通过项目合作、人员交流等形式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4. 合理引导外资流向, 加强技术创新, 优化产业布局。

广西利用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 从2004到2008年, 68%的外资投向了第二产业, 特别是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广西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呈现较明显的低级化。广西应积极引导外资投向第二产业中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项目, 加强第三产业中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保险等行业的开放。重视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资工作, 提高七大支柱产业和四个特色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海洋生物、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利用FDI的水平, 实现利用FDI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同时, 重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两区一带”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整合广西14个地级市的产业优势, 充分发挥已有的41个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吸引FDI的载体功能, 完善产业配套服务, 有效延长产业链, 打造利用FDI的产业聚集优势。

注释:

(1) (2) (3) 广西商务厅数据

摘要:近年来, 广西遇到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新机遇。同时, 广西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广西利用FDI的新机遇, 指出了广西面临的压力, 并就如何把握好机遇, 积极应对挑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FDI) ,机遇,挑战

参考文献

[1].何军, 石静.西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FDI) 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论坛) , 2004年4月

[2].史美霖.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新趋势及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 2006年4月

[3].李颖.中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及战略思考[J].特区经济, 2007年1月

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况研究 篇9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投资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 吉林省经济水平总体上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十几年, 以开放促发展, 以投资促增长, 经济突飞猛进。2007年起, 由于我国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 吉林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空前发展。吉林省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8.85亿美元, 比2006年同期增长16.3%, 达历史新高。2008年后,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国内外企业投资幅度缩水, 进程放缓, 但仍然保持增长。结果表明, 大力引进外资对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 促进吉林省经济的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缓解就业压力、吸纳培育高级管理人才、推行先进管理经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外商直接投资对吉林省的影响

1. 1 促进经济增长

近几年, 吉林省引进与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促进了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1984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 ( GDP) 174.39亿元, 2011年达到10530.71亿元, 是1984年的60倍还多。①外商直接投资的大规模进入, 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吉林省改革开放的步伐, 加速了吉林省国际化的进程, 并推动了吉林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快主要得益于一些外资大项目陆续到资, 对实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比较突出的包括中粮生化能源有限公司、锦湖轮胎有限公司、吉林康乃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

1. 2 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获得了迅速发展, 从外贸增长的来源看, 主要是依靠外商投资企业来推动。就吉林省本身, 外商投资企业对吉林省进口贸易的影响作用也十分明显。外商投资企业不仅本身带动了吉林省商品的出口, 还间接带动了本地企业出口额。2001—2007年, 三资企业实现进出口额占该省进出口总额比重平均47%左右, 在2004年超过50%。2011年全年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20.47亿美元, 增长30. 9% 。②全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达14. 81亿美元。

1. 3 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从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现状中可以看出, 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明显集中于第二产业。仅2012年上半年, 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0.43亿美元, 占全省比重的4.1%, 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9.35亿美元, 占全省的比重为90.4%, 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0.56亿美元, 占全省比重的5.4%, 同比下降2. 7% 。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加速了政府对第一产业的投资, 刺激了居民对第二、第三产业的消费, 有效提升了第一产业在整体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促进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2 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历史演变

2. 1 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2. 1. 1 从投资方式分析投资现状

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数量最多, 达到一半以上, 占54%; 中外合资企业占39%, 中外合作企业占7%。吉林省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是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据吉林省统计局统计, 2010年吉林省外商投资企业数达到4309户, 比2009年同期增加100多户, 总投资额223亿美元, 注册资本123亿美元。

2. 1. 2 从行业分布分析投资现状

1997—2011年, 15年间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约为83.5亿美元。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食品加工业、制造业等五大行业, 实际吸收比重合计高达94.22%, 其中第二产业由于其投资少见效快, 比重高达86%, 其他行业比重仅为5.78%。

2. 1. 3 从投资来源地分布分析投资现状

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包括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韩国、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几个少数国家或地区。从地理位置来看, 吉林省与东北亚地区的国家联系比较密切, 由此可见, 吉林省吸收外资来源的范围仍然很有限。

2. 2 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

2. 2. 1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目前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状态, 近10年来, 我省外商投资额翻了近4倍, 促使了吉林省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长。期间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由千禧年11.23亿美元增加至2008年57.17亿美元, 增长了4倍。

2. 2. 2 投资来源地较为集中

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包括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韩国、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几个少数国家或地区。从地理位置来看, 吉林省与东北亚地区的国家联系比较密切。2009年投资额度超过3000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多于以往各年, 共有9个, 依次为荷兰、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日本、美国、英国、开曼群岛、澳大利亚。2009年, 这9个国家和地区对吉林省的直接投资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7.3%。

2. 2. 3 投资的产业相对稳定

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以制造业为主, 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的累计比重达到77.5%。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行业内外商直接投资额的1/4左右; 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的投资比重逐年上升。

2. 2. 4 投资方式发生转变

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早期吉林省倾向于中外合资企业, 之后逐渐转变为独资企业或并购。截至2009年年末, 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外商直接独资占54% , 合资企业占38. 6% 。

3 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 1 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3. 1. 1 投资总量不大

吉林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截至2012年年末达到11. 4亿美元, 但只占全国总额的1. 3% , 同GDP占全国2. 4% 的经济总量很不相称。投资总量不大, 基数小无法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 带动作用弱。

3. 1. 2 外资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少

2008年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科研经费达到64453. 6万元, 占当年利润总额的4. 5% 。虽然我省科研费用近几年呈增加趋势, 但科研活动支出不稳定, 浮动较大。主要原因是由于我省外资企业规模小, 缺少科研研发机构, 没有稳定的研发中心。另外我省对外资企业的科研活动投入量不足, 科技创新推动力有限。

3. 1. 3 外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优势逐渐减小

外商直接投资能有效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省内科研活动投入不足的限制, 劳动生产率的优势将逐年减小。1998年, 我省外资企业的人均年劳动生产率是当时内资企业的6.5倍。截至2007年差距已缩小到2.7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外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优势越来越小。

3. 1. 4 投资体现多方面不均衡性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极不均衡, 主要集中在长吉图。这三个地区外商投资累计企业数达全省总量的88%, 成为吉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主导。截至2009年, 这三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占全省65%, 其他地区不到全部的35%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极不均衡, 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投资额占全部投资额77.5%, 尤其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投资额, 占了制造业的近30%。

3. 2 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

3. 2. 1 转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观念

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水平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社会文化是对外商直接投资者有着重大影响的因素, 一般包括语言、民族、宗教、风俗、传统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教育水平、人口素质等诸多方面, 这些构成了投资软环境的一个基本方面, 尤其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受某种文化的熏陶和教化, 思想、语言、行为无不有着某种文化深刻的烙印。观念的落后是吸收外资最大的制约因素。由于计划经济积淀深厚, 优秀的项目和人才还未成长, 当务之急就是要树立和强化适合时代潮流的价值观念, 各行业各部门要有全球化的眼光, 在制定发展战略和对策时要把吉林省放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思考, 强化两个市场和两个资源意识, 要有竞争意识, 认识市场本质之一就是竞争, 在国内外环境不断变幻的情况下要与时俱进, 打造个人、集体、单位和区域的竞争力, 充分参与到全球化经济中来。

3. 2. 2 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区位投向引导

要继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 通过引进外资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引导外资投向, 改善优化投资结构。从吉林省看, 汽车、石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而医药、食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优势产业, 引导外资向这些产业投资有助于解决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外资向目前外资投资区较少的地区进行投资, 以全方位利用吉林省的地理经济优势,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积新.吉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8 (5) .

[2]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02 (4) .

[3]杨红, 冯超.吉林省吸收外商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白学刊, 2010 (4) .

山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篇10

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外商直接投资又是反应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十一五”规划的完美收官, 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的顺利召开, 使得山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增加, 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山西省引进外资的重要来源, 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但与中部其他兄弟省比起来,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山西省利用FDI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山西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经过了起步 (1985-1991) 、快速增长 (1992-1995) 、稳步发展 (1996-2000) 、调整 (2001-2005) 和快速增长 (2006至今) 五个发展阶段, 外商投资额逐年增加, 截止到2011年, 山西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20.7亿美元, 增长37.3%, 但在中部六省中处于末位, 与临近的河南省比较, 2011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100.82亿美元, 相差甚远。

(一) 山西省FDI区域分布

山西省全省划分为11个地级市, 利用FDI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 根据历年山西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可以看出, 太原作为省会城市, 除2001年外, 其他都位居全省首位, 其次大同、临汾吸引外资情况呈比较稳定的态势, 而其他城市吸引外资呈现大幅度波动趋势。

(二) 山西省FDI产业结构分布

山西作为全国的重要能源基地, 利用外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 但是最近几年有下降趋势, 第一、三产业则逐年提高。2000年FDI在第二产业的比重高达78%, 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为0%、22%, 到2011年,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到50.5%, 而第一、三产业则分别上升为9.2%和40.3%。从中可以看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山西省利用外资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单纯弥补资金不足, 而是利用独具的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来换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三) 山西省FDI来源分布

改革开放初期, 山西省吸引外资来源主要集中于港、澳、台三个地区, 而且一直都是最大的来源地, 其中香港作为最大的投资来源地, 2010年外资实际到位项目高达53个,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5929万美元, 都居山西利用外资国别或地区首位, 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 山西省利用FDI的国别和地区来源日趋多元化。

三、山西省利用FDI中存在的问题

(一) 吸引外资规模小、利用效率低

山西作为内陆省份, 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不仅远落于东部省份, 而且在中部六省中也处于末尾。由于省内经济技术比较落后, 招商引资项目基础薄弱, 引资项目和服务政策不配套, 投资环境不好, 竞争力较弱, 导致许多跨国公司不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及时采用也会严加管理, 造成山西本地产业被挤出, 严重影响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吸收。

(二) 利用外资产业分布不均衡

山西生利用FDI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制造业, 而对于农业和第三产业投入比重则很小, 而在区域分布上也呈现明显的不均衡, 各区域未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无视本地经济的功能和吸收能力, 盲目的吸引外资, 区域间经济优势不能互补, 造成了地区经济差异较大。

(三) FDI资金来源地单一

山西省吸引外资主要以港澳台为主体, 而发达国家投资比重很小, 尤其是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投入比重很少, 列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仅有30家跨国公司投入, 而相邻的河南已经超过了90家。单一的结构格局, 显示出山西省外资来源狭窄, 因此容易受到区域经济波动的影响, 进而造成引资规模不稳定的企业投资效益大幅度波动, 而且容易产生对少数国家和地区的依赖性。

四、提升山西省利用FDI的几点政策建议

(一) 改善投资环境, 抓好重点区域发展

为扩大山西省对外引资力度, 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引资环境。对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给予国家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各市、地区还可根据当地发展情况在允许的氛围内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 降低外资企业进入门槛, 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企业出入境手续, 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

(二) 全面开放产业领域投资

山西省要全面开放投资领域, 改善原有产业投资格局, 不仅要引导外资企业对工业制造业的投资, 更要吸引外资进入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城市公用事业建设等领域。农业方面, 要加大外资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加快对农业的深度开发, 提高农业水平;工业领域方面, 把优势产业作为引资重点, 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开发, 把引进外资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 突出引进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项目.

(三) 加大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首先应继续加强与港澳台的经济技术合作, 香港作为亚太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多年来一直是内地最大的投资来源, CEPA实施后为香港的服务业进入内地放宽了限制, 降低了门槛, 掀起了内地省份赴港招商引资的热潮, 许多省都组织大规模代表团赴港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

参考文献

[1]王文峰.FDI理论综述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 (1)

[2]杨建全.FDI在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局限性及应用策略.现代经济, 2006 (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直接利用】相关文章: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5-29

直接分析05-05

直接作业05-11

直接交易05-17

直接执行05-25

直接成本06-01

直接方法06-03

直接原因06-17

直接表白话语04-13

直接招聘干部05-01

上一篇:肿瘤疼痛护理下一篇:中国历史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