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逻辑

2024-06-26

方法逻辑(精选十篇)

方法逻辑 篇1

本文针对以可逆逻辑表达式组给定的可逆逻辑电路,通过智能分析绘制出其可逆逻辑电路图,进而根据其输入状态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图形化显示,并对其真值表可逆性进行判断,针对不可逆的真值表进行可逆化构造。以上算法通过C语言实现,并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例来对结果进行验证。

1 可逆逻辑电路图及波形图图示化方法

1.1 可逆逻辑电路图构造

可逆逻辑门的表示方法是以异或运算为基础,可逆逻辑函数采用“积之异或和”(ESOP)表达式取代“积之和”(SOP)表达式,所以可逆逻辑电路的构造采用ESOP表达式(组)进行可逆逻辑门的级联[5]。利用MCMT门即可实现可逆逻辑电路图的构造[6],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输入变量数设置控制位集合;

步骤2添加一位辅助位作为目标位,并初始化到0状态;

步骤3依次为每个积项(AND项)添加一个MC-MT门,这个MCMT门的控制端作用于该积项中的各个变量;

步骤4每个MCMT门的控制位作用于目标位,作为最后的输出。

例如单输出AND/XOR函数,构建基于MCMT门可逆逻辑电路图如图1所示。

其中,“●”和“○”表示控制端;“●”表示当该控制位的值为真时才对目标位起作用;“○”表示当该控制位的值为假时才对目标位起作用;表示受控端。

1.2 电路仿真及真值表可逆化构造

因可逆逻辑电路的逻辑函数[7]是以“积之异或和”(ESOP)表达式给出的,所以针对给定的可逆逻辑电路表达式组,在对其仿真之前要先获取其的全部输入状态,然后根据其给定的具体表达式进行相应的逻辑运算,即可仿真出其全部输出状态。

三输入-三输出的逻辑电路表达式组为

此电路表达式的输入状态分别为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将8个状态代入表达式中,进行相应的逻辑运算得到该三输入三输出表达式的真值表。输出状态中有4个同时为000,这就违背了可逆逻辑电路输入与输出相映射的原则[8]。因此,要对该逻辑函数的真值表进行可逆化构造[9],构造的基本原则是添加辅助位,其中,c为输入辅助位;g为输出辅助位,输入添至前端,输出添至后端。构造后的真值表如表1所示。

2 编程实现与结果验证

上文阐述了针对给定的可逆逻辑表达式组,绘制其可逆逻辑电路、仿真以及对非可逆真值表可逆化构造的详细步骤,以下将用C语言实现上述功能,以更形象的方式表现可逆逻辑组合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并分析可逆逻辑电路的功能与需求。

2.1 可逆逻辑电路图构造

步骤1表达式输入。可逆逻辑电路的表达式为“积之异或和”(ESOP)形式,输入表达式时无法直接输入,故采用键盘上的“*”键替代,并用A、B、C、D等字母代替各输入(其中大写字母代表输入为真,小写字母代表输入为假),上文中三输入三输出函数即可表示为

步骤2表达式读入与检测。将步骤1中的表达式在txt文件中输入,如图2所示。由程序来访问该txt文件,程序依次读入3个表达式,得出输入和输出的个数,并将输入中相应的“A”、“B”、“C”、“D”等字母转化为对应的ASCII码存入数组中待用。根据输入和输出的个数确定控制线和目标线的个数。

步骤3绘制区域划分。根据屏幕的分辨率划分绘制区域,并根据输入输出数的多少决定可逆逻辑网络中每一个乘积项之间的距离;

步骤4控制线绘制。根据输入个数绘制输入控制线,并根据输入输出的个数确定控制线下方辅助线的个数,在控制线及辅助线的左端标注字母进行区分,控制线的左端标注字母从“A”开始依次类推,辅助线左端全部置“0”;

步骤5控制点绘制。从逻辑函数中的“F1”开始绘制控制点,其中大写字母表示输入为真,在相应位置绘制实心圆,小写字母表示输入为假,在相应位置绘制空心圆,绘制的具体位置根据每个字母的ASCII码与“A”的ASCII差值决定。

步骤6目标位绘制。根据“F1”、“F2”、“F3”3个表达式中“*”符号的个数,在该表达式对应的辅助线上绘制异或圆,异或圆的半径要大于控制点的半径以便区分。

此时所有步骤完成,点击程序运行按键开始执行,绘制出的可逆逻辑电路如图3所示。

2.2 电路仿真及可逆化真值表构造

识别表达式后根据表达式中输入的个数生成输入状态,如有3个状态则输入状态为000~111,有4个输入则输入状态为0000~1111,依此类推。然后根据输入状态进行相应的逻辑运算生成输出状态:计算出单独每个积项的值之后,再根据异或运算的规则运算出该输出的状态。根据输入输出状态绘制的仿真波形图,如图4所示。

下面将对该仿真结果的可逆性进行检测:将输出状态由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存放于数组,然后对数组中数字检测是否有相同数字,并将该相同数字的二进制输出。该例中检测出有3个相同的“0”,输出其二进制“000”,其对应的真值表不可逆,需为其添加辅助位进行可逆化构造。判断相同输出的个数,并根据相同的个数决定添加辅助位的个数,其中输入辅助位添加至输入前端,输出辅助位添加至输出后端[10],本例具体添加情况详见表1。最后将可逆构造后的真值表输出至txt文件中,如图5所示。

其中,“i”、“o”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经过可逆化构造后输入和输出实现了相互映射。

3 结束语

介绍了可逆逻辑电路,进而阐述识别输入的可逆逻辑表达式组生成可逆逻辑电路的具体步骤,以及通过仿真生成波形图并加以图示化的详细过程,判断生成真值表的可逆性,对于不可逆真值表进行可逆化构造。通过C语言实现上述算法,并用具体实例验证,实现了由逻辑表达式到逻辑电路、波形图、真值表之间的转化,这些研究为分析、理解和优化可逆逻辑电路提供了帮助。

摘要:针对以逻辑表达式给定的可逆逻辑电路进行分析,并绘制出其可逆逻辑电路图,仿真出波形图,并将由仿真结果得到的真值表进行可逆化构造。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将相关结果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现,这在可逆逻辑电路的研究中具有创新性。

关键词:可逆逻辑电路,逻辑电路图,仿真波形图,可逆真值表

参考文献

[1]Nielsen M,Chuang I.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Bennett C H.Logical reversibility of computation[J].IBM Journal of Research&Development,1973,17(6):525-532.

[3]Shende V V,Prasad A K,Markov I L,et al.Synthesis of reversible logic circuit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Aided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s,2003,22(6):710-722.

[4]Fu Youfan,Chao Zhao,Qian Qile.The research on matrix transformation of 2-level quantum logic gates[C].Lanzhou:International Computer Conference on Wavelet Active Media Technology&Information Processing,2013,9(3):231-234.

[5]管致锦.可逆逻辑综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Maslov D,Dueck G W.Reversible cascades with minimal garbage[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Aided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s,2004,23(11):1497-1509.

[7]Sleator T,Weinfurter H.Realizable universal quantum logic gates[J].Physical Review Letters,1995,74(20):4087-4090.

[8]Rosenblum A.The quantum mechanical computer[M].MA,USA:Information Dynamics,Springer US,1991.

[9]Gupta P,Agrawal A,Jha N K.An algorithm for synthesis of reversible logic circuit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Aided Desig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ystems,2006,25(11):2317-2330.

逻辑思维锻炼方法 篇2

说话有逻辑的人,不见得一定要时刻话都很多反应很快。说话有逻辑和反应速度并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如果你自己是一个反应速度不太快的人,也不要因此觉得自己就没法有逻辑地表达。

另外善于聆听,也能够让你有很多机会去观察他人讲话的逻辑,并且去尝试模仿。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列出对方表达的主要意思,按顺序排列,甚至可以尝试在表述完之后把听到的东西总结陈述出来。

♥拓宽关注的广度

说话缺少逻辑的人,往往注意力非常狭窄。听一段话,读一篇文章,经常只注意到某一句话,某一个词,并且在回应的时候也只是死抠这些细节。

说话要有逻辑,你需要学会拓宽自己的注意力广度,在时间和逻辑的维度上都能够广泛专注前后所有的内容,而不只是此时此刻听到的内容。

♥练习练习再练习

没有人天生就善于有逻辑地表达。善于不善于,看的主要是经验积累。

一个很少说话的人即使很有逻辑,也未必能表达的很清楚。

讲透学科逻辑,渗透物理方法 篇3

一、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1. 让学习从问题的源点开始

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光的传播》一节中的观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让学生利用逻辑联想这一观点暗示了什么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这一已学过的观点,产生如下疑问:“光在不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还是直线传播吗?该如何传播呢?”这样通过复习旧知识,产生新问题,让学生的学习从问题的源点开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2. 通过有趣的现象产生问题

课堂中在引入光的折射一现象时,教师先在一个碗中放一个硬币,让学生站在某处观察,恰好看不到硬币,慢慢倒入水后,学生再从相同的角度观察,发现碗里藏着一枚硬币。由这一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3. 通过问题培育质疑精神

在探究光折射的特点时,先让学生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然后让学生画出光路图。为了描述这一现象引入入射角、折射角等概念后,抛出问题:在图1中,为什么入射角是i,为什么入射角不是?琢呢?如果我们规定?琢为入射角,?茁为折射角,那么在作光路图时不用引入法线岂不是更简单呢?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后思考:是否存在有折射时没有反射的现象,还是折射和反射必定同时存在?

通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触及物理最本质的东西,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育了学生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正如古人所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意识与质疑能力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长远发展不可或缺,对国家、民族的科技创新更是十分重要。

二、渗透物理研究的方法

《光的折射》这一节课可以让学生体验物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物理上对物理现象的研究方法一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首先观察现象,然后用语言(文字语言、数学语言)描述现象,在描述现象过程中引入一些物理名词如物理量、物理概念等,最后再进一步定性或者定量地探究物理现象的规律,并抽象出一般的规律。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先展示光折射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然后让学生画出光路图。为了描述这一物理现象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定义,引入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界面等有关名词,并在光路图上标出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界面等,通过实验观察结合光路图总结出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总结该规律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光的反射现象的规律,类比光的反射现象规律来进行。最后,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中又会怎样?反过来从水中或者玻璃中射入空气中又会怎样?通过该环节的实验与思考,把上述总结的规律拓展到更一般的情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光线都会反生偏折,会产生折射现象。最后得到“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结论。

三、讲透物理内在逻辑

物理教学中只有讲透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及其内在逻辑,学生才能理解物理学的本质,才能印象深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光的折射》一节课中,教师应该要特别注意讲清楚以下两点。

1. 折射角为什么是i,不是?琢呢?

为什么要把入射角规定为是i,而不是?琢,体现了物理学上追求简洁美的思想。把折射角定义为i,在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更进一步的研究中,折射定律的表述为:(1)折射光线在入射面内。(2)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若光从介质1斜射入介质2,用n1、n2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用n21表示介质2相对介质1的折射率,则==n21。如果把入射角规定为?琢,折射角规定为?茁,折射定律的公式为=n21,作光路图时不需要引入法线看似简单了,但是其折射定律的表述就显得很复杂,不符合物理上追求简洁美的思想,也不利于我们进一步学习折射现象的规律。折射定律的表达式虽然在初中教学和考试都不作要求,但是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可以让学生明白物理现象背后的来龙去脉,明白现象、规律背后的逻辑本质,才能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2. 折射和反射同时存在吗?

有不发生折射的反射吗?有不反射的折射现象呢?实际上光的反射与折射是一起发生,物理前辈在研究的时候并没有把光的折射和反射分开来研究,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只不过是为了方便后人学习,人为地把这两个现象分割开来。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使学习体现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程序,为了研究光现象(整体)——分为反射和折射(部分)——折射和反射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这可以让学生对光现象、对物理有更高的认知。

四、简单介绍“最小作用量原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简单介绍物理学上的“最小作用量原理”。首先,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就是作用时间最短的例子,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沿直线传播是光从A点传播到B点的最快的方式。其次,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要经过两种不同的介质,比如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如图2所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比在水中略快。如果光还是简单沿直线传播则会用较少的时间通过空气,但是会用较长的时间以较慢的速度通过玻璃。这样的时间不会是最短的,光似乎“知道”自己该从哪儿通过,它会根据最小作用量原理选择自己的路径。介绍该原理的目的不在于学生是否掌握,而是让学生了解折射背后更一般的物理原理。

五、首尾呼应,学以致用

在物理教学中,不少教师通过实验、生活实例等来引入新课,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当新课结束时却没有对开篇的实验、生活实例做出回应。这就没有很好地发挥实验的功能,也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应该要注意首尾呼应,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应该要回头看,利用新知识解释引入新课时的实验现象及生活实例,这样整堂课的质量会得到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会得到升华。以《光的折射》一节课为例,在引入新课时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应该利用光折射的规律来解释这一现象。如图3所示,当碗里加水后,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升高的虚像,所以人能看到碗底硬币。如果碗中没有加水,人眼睛看到是和反向延长线在碗的侧壁上的区域,所以看不到碗底的硬币。

逻辑故障的类别及其解决方法 篇4

一些有关网络连接数据参数的重要进程或端口经常受系统或病毒影响而意外关闭。比如, 路由器的SNMP进程意外关闭, 这时网络管理系统将不能从路由器中采集到任何数据, 因此网络管理系统失去了对该路由器的控制, 或者线路中断, 没有流量。

排查方法:用Ping线路近端的端口看是否能Ping通, Ping不通时检查该端口是否处于down的状态, 若是说明该端口已经关闭, 因而导致故障。这时只需重新启动该端口, 就可以恢复线路的连通。

二、主机逻辑故障

主机逻辑故障造成的网络故障率是较高的, 通常包括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当、网卡设备有冲突、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主机网络协议或服务安装不当和主机安全性故障等。

(一) 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当。

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当, 包括网卡驱动未安装或安装了错误的驱动出现不兼容, 都会导致网卡无法正常工作。排查方法:在设备管理器窗口中, 检查网卡选项, 看驱动安装是否正常, 若网卡型号前出现“!”或“×”, 表明此时网卡无法正常工作。解决方法很简单, 只要找到正确的驱动程序重新安装即可。

(二) 网卡设备有冲突。

网卡设备与主机其他设备冲突, 会导致网卡无法工作。排查方法:磁盘大多附有测试和设置网卡参数的程序, 分别查验网卡设置的接头类型, IRQ, I/O端口地址等参数。若有冲突, 只要重新设置 (有些必须调整跳线) , 或者更换网卡插槽, 让主机认为是新设备重新分配系统资源参数, 一般都能使网络恢复正常。

(三) 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

这是常见的主机逻辑故障, 比如, 主机配置的IP地址与其他主机冲突, 或IP地址根本不在网络范围内, 都将导致该主机不能连通。排查方法:查看网络邻居属性中的连接属性窗口, 查看TCP/IP选项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参数, 然后进行修复。

(四) 主机安全性故障。

通常包括主机资源被盗、主机被黑客控制、主机系统不稳定等。排查方法:主机资源被盗, 主机没有控制其finger, RPC, rlogin等服务。攻击者可以通过这些进程的正常服务或漏洞攻击该主机, 甚至得到管理员权限, 进而对磁盘所有内容进行任意复制或修改权限。还需注意的是, 不要轻易共享本机硬盘, 因为这可能导致恶意攻击者非法利用该主机的资源。

(五) 网络配置故障。

网络配置故障是由网络中各项配置不当而产生的故障。它是一种较复杂的现象, 不但要检查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各项配置, 还要根据出现的错误信息和现象查出原因。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在“网上邻居”中看不到其他计算机或只能看到部分计算机, 无法找到指定的计算机等现象。故障诊断:检查网络中每个域、每台计算机的名称是否唯一;检查网络中的计算机名是否和域名或工作组名重复, 使用TCP/IP时, 检查分配给网络适配器的IP地址有无重复。确认所使用的协议与网络上其他计算机使用的协议相同, 否则, 将看不到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在配置和使用TCP/IP协议时的主要问题是IP地址、子网掩码和路由。

逻辑思维训练方法 篇5

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下就能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不过,总体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激发一个人的思维动机,理清一个人的思维脉络,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几个方面逐步做起。

人的思维是有动机的,当你有某方面的动机时,你的思维才会得到开发和运用。因此,激发思维的动机,以产生行为活动的内动力,是培养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所以,对于每一个问题,我们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发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实际上,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就在于要使思维脉络清晰化,思维脉络的重点理清了,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会发生一些转折,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思维在遇到障碍点时,就意味着你应学会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思维转过来,并以此为契机促进思维发展。比如,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解决过的问题。那么在这个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通过这些思维方法的运用,我们逻辑思维能力通常都会有较大的突破。

比如,当我们在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就会通过分析、综合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并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因此,当我们在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差别,但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类比、归纳、演绎,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不但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多极化的思维方法,从而就能够有效地促进思维的发展,克服思维定势。此外,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通过思维引导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就可以帮助自己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培养自己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析检察机关预防调查的逻辑和方法 篇6

预防调查是指检察机关依照规定的程序,通过特定的方法,查找被调查单位或行业的职务犯罪隐患,筛选出滋生隐患的主要原因,并建议被调查单位改进管理的过程。预防调查是检察机关发现、识别职务犯罪隐患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检察预防工作专业化的突破口。作为一个探求未知的过程,预防调查必须要有科学的逻辑和方法来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

一、预防调查的逻辑

防范职务犯罪,一般来说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思想教育(教育预防),第二道防线是制度约束(制度预防),第三道防线是查处并纠正违法违纪行为(惩治预防)。科学完善的惩防体系,是指三道防线的综合体。通过这三道防线的共同作用,将职务犯罪风险降低到现实条件所能实现的最低水平,这便是科学的惩防体系。

笔者以为,在预防调查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逻辑。第一,被调查对象发生了职务犯罪案件,不可直接推导出它存在值得防范的职务犯罪风险。首先,该职务犯罪案件,既可能是值得防范的职务犯罪隐患所致,也可能是惩防腐败体系正常的漏洞所致,还可能反映了第三道防线的积极作用。其次,有了职务犯罪案件,并不必然表明滋生职务犯罪的因素就在发案单位内部。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外部因素也可能是发案原因。如贿赂犯罪的诱因就非常复杂,绝非是仅仅通过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就可以实现有效遏制的目的。第二,被调查对象发生职务犯罪案件,不可直接推导出它的内控制度存在值得防范的职务犯罪风险。防范和遏制职务犯罪不能仅仅依靠制度约束,思想教育和查处违法违纪行为都是防范和遏制职务犯罪的必要手段,且任何单一手段都不可能单独实现杜绝职务犯罪的目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可能是其中第一道防线不牢固,也可能是其中第二道、第三道防线都不牢固。第三,被调查对象没有发生职务犯罪案件,不可直接推导出该单位不存在值得防范的职务犯罪风险。短期内没有发生职务犯罪案件,不能充分证明它的惩防体系健全性。惩防体系是否健全,要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怎样,要通过详细地调查后才能得出结论。

从宏观角度看,防范和遏制职务犯罪的三道防线中,制度预防为主,教育预防和惩治预防为辅。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恒定的规律。在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行业,因为特殊的单位文化,也可能使教育预防占主导地位,而制度预防则退居次要地位。因此,预防调查的逻辑不是去发现被调查对象某个防范措施是否存在缺陷,而是去发现被调查对象内部惩防体系作用效果的大小。通过调查,如果发现职务犯罪风险过了正常的限度,就要在惩防体系内查找导致高风险的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二、预防调查的方法

预防调查是社会调查的一种形式,与其他社会调查没有本质区别。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看,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调查应当综合运用以下两类方法。

第一,客观测量法。就是通过调取被调查对象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去测量惩防体系存在职务犯罪风险的大小。客观测量法需要调查的事实主要有:职务犯罪的发案数、发案环节,违法违纪数、违纪环节;申诉数、控告数;违法违纪人员的身份、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等。通过分析较长一段时间内客观事实和数据,可以发现职务犯罪的一些规律,如发案的态势,关键环节等等。客观测量法的优点是客观性,没有掺入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主观倾向。但是客观测量法也有缺点,那就是客观数据有时并非随机分布,这样统计分析的前提就会引起争议。如一个专项行动必然会导致某个行业的职务犯罪数量上升,但这不能说这个行业的发案率就真的比其他行业高。

第二,主观测量法。主观测量法是指收集相关人群对被调查惩防体系的主观感受的过程。即通过调取合理范围内的样本人群,收集他们对惩防体系的意见和建议来测量惩防体系中职务犯罪风险的大小。样本人群提出的观点当然都是他们的主观感受,都是从个人较为局限的经验出发提出对整个行业或单位惩防体系的感受和建议,因而都是主观的。但如果样本人群足够大且具有代表性,则大量的局部主观感受也可以反映出客观性的规律。主观测量法有多种形式,如面向社会特定或不特定人群的问卷调查、座谈会、个案分析等等。主观测量法的优点是排除了案件范围分布的选择性,吸收了较大范围内人群的主观感受,反而进一步增强了客观性。但是主观测量法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是问卷设计要求非常苛刻,否则将难以实现调查目的;二是检察机关开展社会调查有时会引起被调查对象心理上的非正常反应,使得其真实意图反映不出来,导致调查结果不真实。

这两类方法的运用都应当服务于一个目的,即测量被调查对象的惩防体系中职务犯罪风险的大小,并且找出滋生风险的环节和部位。以上仅仅是对两种调查方法的宏观分析,如何具体运用这两种方法以及判断风险大小的适用什么样的标准,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三、对当前预防调查逻辑和方法的反思

我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部门自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十六年来各级检察机关都曾开展了大量的预防调查,形成了涉及众多领域的预防调查报告,积极推动了我国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笔者通过研判其中一些报告,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预防调查的逻辑上和方法上。

第一,在调查方法上,重客观测量、轻主观测量。不少预防调查报告系对检察机关所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分析,如对领域、环节、身份、年龄等客观因子的分析,但是缺乏对惩防体系成效的主观测量。客观测量法是检察机关最擅长的方法,但这种缺乏主观测量结果的预防调查报告基本等同于犯罪分析报告,调查结论的说服力不够。

第二,在预防调查范围上,重单位内部因素,轻社会外部因素。滋生职务犯罪的因素非常复杂,既有单位内部管理的因素,也有外部社会的因素,还有个人因素等等。现在不少预防调查过分注重对单位内部管理缺陷的梳理和分析,对社会因素的分析研究远远不够。作为职务犯罪的主要类型,贿赂犯罪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很难说单位内部管理就是主因。

第三,在預防调查方向上,重视制度预防调查,轻视教育、惩戒预防的调查。惩防体系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发挥作用,一个单位内部惩防体系健全与否要看整体效果,而不能仅看其中某一道防线的效果。有些个性鲜明的管理者可能主要依靠个人魅力,也就是教育的力量来实现对单位的有效管理。这样如果仅仅从制度预防的角度去调查,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同样,有些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也可能系查处工作不足、不规范等原因诱发。对这些问题,我们都缺乏应有的注意和研究。

中学化学实验的逻辑方法 篇7

逻辑推理方法是基本的科学方法,适用于科学的各个领域。逻辑推理也适用于化学实验。中学化学实验中的逻辑方法就是依据中学化学的已有知识,借助逻辑推理方法进行探究性设计和实验。进行合乎逻辑的探究性实验设计有利于化学新知识的产生、新概念建立和理解、科学方法的学习、科学能力的提高。

下面就案例进行说明。

1. 实验室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初中化学用双氧水或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催化,通过简单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这两个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在新老教材中,引出催化剂、催化作用两个概念都显得突然和欠缺逻辑性,缺少说服力,学生心存疑虑,学生心理始终处于愤悱状态而得不到满足。

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方法有两种:(1)定性定量分析实验推理方法。把反应后的反应物进行分离提纯,称量MnO2质量,鉴定并称量KCl、H2O,进行推理说明,然后引出催化作用、催化剂两个概念。这是很多教学参考资料介绍的常用的探究性实验方法,我在这里权且称之为定性定量分析实验推理方法。这种方法优点是以实验为依据,加之逻辑推理,有很强的说服力,科学合理,在教学中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这种方法也有时间长、操作复杂、课堂教学受到限制等缺点,这种方法可作为学生课外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进行。(2)实验逻辑推理方法。以二氧化锰催化分解双氧水为例说明。取A试管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再加入适量双氧水,剧烈反应,收集检验生成的气体,证明是氧气。反应完毕后少静置一会儿,用吸管吸出上层清液放入B试管内,再往A试管里加入双氧水,则出现跟原来一样的反应现象,收集检验生成的气体仍然是氧气。说明A试管里加入的二氧化锰性质没有变化;再往B试管内加入二氧化锰,则没有发生变化,即无氧气放出,说明B试管内的清液已不是双氧水了,即原来A试管加入的双氧水发生变化生成了氧气,生成的清液按组成推理应该是水。整个实验的结果经过逻辑推理,显然是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性质和质量都没有变化,起催化双氧水分解的作用,为催化剂。同样的逻辑推理方法可以运用到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此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逻辑推理有力,结果合乎道理。能达到很好地课堂教学效果。

2. 加热分解氯化铵实验逻辑推理方法

现用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一章氮和氮的化合物里,有以氯化铵为例说明铵盐受热分解的演示实验。实验的内容是: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可以看到,加热后不久,在试管上端的试管内壁上有白色固体附着。教材接着说是由于受热时,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冷却时,NH3和HCl又重新结合,生成NH4Cl。

反应式:NH4Cl=NH3↑+HCl↑

NH3+HCl=NH4Cl

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很鲜明,结论也是一定的,但没有严密充分的说服力。这时的高二学生都知道升华概念。依据上述的实验现象,学生很自然地有三种假设:(1)是教材上所述;(2) NH4Cl受热升华,在试管上端的试管内壁上有白色NH4Cl固体附着;(3) NH4Cl受热分解,生成一种新的白色固体附着在试管上端的内壁上。

要对该实验进行逻辑推理设计,首先要检验生成物,假设生产物是NH4Cl,则取出该生产物少许配成溶液,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加入AgNO3溶液和少许稀硝酸,有白色AgCl沉淀,则证明有Cl-存在;在另一份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并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色,说明该反应有NH3放出,说明配成的溶液中有NH4+存在。结论是NH4Cl受热后在试管上端的试管内壁上的白色固体仍是NH4Cl。这样的结论可以排除上述假设的第三种:NH4Cl受热分解,生成一种新的白色固体附着在试管上端的内壁上。

那么,试管底部的NH4Cl晶体受热转移到试管的上部,要么是第一种假设正确,要么是第二种假设正确。若是第一种假设正确,则可以在试管内检验到NH3。因此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加热时,在试管口放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结果是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有NH3存在(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由于NH3扩散能力比HCl大,因此可以在试管口检验到NH3),推理说明第一种假设成立。

该实验的逻辑性设计与实验不但可以解决教师课堂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而且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求异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碳酸分解反应实验

初中化学有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碳酸分解反应的简单演示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教师可以改为具有逻辑性的探究性实验,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随堂探究性实验。

用醋酸溶液及稀盐酸溶液点滴干燥蓝色石蕊试纸,试纸变红,说明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性质。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是酸。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试管的水中,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二氧化碳水溶液,试纸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水溶液,具有酸的性质,该酸是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的,即应该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酸,该酸按组成推理应该是碳酸。

对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煮沸,然后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水溶液,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煮沸后,碳酸消失了。把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推理的结果是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摘要:作者通过中学化学实验的逻辑性设计案例, 尝试在中学化学实验中运用逻辑推理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

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存储方法 篇8

本体作为特定领域知识的形式化规范说明和层次化描述, 提供对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 很好地解决了语义层次上Web信息的共享与交换以及知识的机器可处理问题, 但随着语义网络中本体资源的增加, 本体的规模越来越大, 结构越来越复杂, 此时, 本体的存储管理效率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 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本体存储和查询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多种存取策略;但是, 众多存取策略在本体共享、查询效率、本体演化和维护方面存在不足, 特别是对于大规模的本体, 存储和查询的效率都比较低, 维护代价较大, 不能满足本体共享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从语义完整性需求角度出发, 以描述逻辑作为本体描述语言基础, 提出了一种本体存储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本体存储的方法。

2、本体存储概念

本体存储是本体研究中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 是本体开发者依据一定的理论、方法和标准, 对本体结构、相关概念、属性和关系, 以及本体公理和断言等进行合理有效的存储, 使得建立的本体知识能完好的保存, 并通过一定的本体查询方法把本体知识应用到实际需要中。目前主要有四种本体存取方法: (1) 用文本文档存储本体, 不对本体进行任何处理。 (2) 构建专门的本体数据库, 用来存储和还原本体数据。 (3) 利用面向对象数据库来存储本体数据。 (4) 利用关系数据库来存储本体。

3、描述逻辑与本体

描述逻辑是一种基于对象的知识表示的形式化, 它是一阶谓词逻辑的一个可判定的子集, 具有明确的语义和推理问题的可判定性。一个描述逻辑系统包含四个组成部分:表示概念和关系的构造算子;TBox包含断言;ABox实例断言;TBox和ABox上的推理机制。一个描述逻辑系统的表示能力和推理能力取决于对以上几个要素的选择以及不同的假设。

描述逻辑中有两个基本元素, 即概念和关系。概念解释为一个领域的子集;关系则表示在领域中个体之间所具有的相互关系, 是在领域集合上的一种二元关系。

在一定领域中, 一个知识库K=由两个部分组成:TBox和ABox。其中, TBox是一个关于概念和关系的蕴含断言的有限集合, 也称为术语公理的集合, 蕴含断言的一般形式为C⊆D, 其中C和D都是概念。ABox是有关个体的实例断言的有限集合, 其形式有概念断言C (a) 和关系断言R (a, b) , 其中C是一个概念, R为一个原始关系, a, b为两个个体的名字。

描述逻辑依据提供的构造算子, 在简单的概念和关系的基础上构造出大量复杂的概念和关系。最常见的构造算子有:并 (∪) , 交 (∩) , 非 (﹁) , 存在量词 (∃) , 全称量词 (∀) , 约束算子“≥”和“≤”, 由这些构造算子所组成的描述逻辑具有严格的语法语义。

基于知识库的描述逻辑推理机制是描述逻辑所提供的非常重要的服务, 且细分为与TBox相关的基于概念的推理和与ABox相关的基于个体的推理。其推理问题主要包括:可满足性, 包含关系, 一致性检测和实例检测。

本体是概念模型的明确的规范说明, 用来描述某个领域甚至更广范围内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使得这些概念和关系在共享的范围内具有大家共同认可的、明确的、唯一的定义。通过本体的建立可提高异构系统和不同参与者之间的互操作性, 以促进知识共享与交换以及知识的机器可处理问题。本体描述现实世界的能力十分强大, 它既可以用来描述简单的事实, 又可以用来描述信念、假设、预测等抽象的概念;既可以描述静态的实体, 又可以描述与时间推移相关的概念, 如事件、活动、过程等。本体的表示有多种:有仅表示概念的简单表示, 有表示概念、属性的框架和语义网络表示, 还有能表达丰富语义的逻辑表示。目前本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语义Web、信息集成、智能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等领域。基于本体特征, 本文提出用描述逻辑对本体模型进行形式化定义。

定义1本体定义为一个四元组O=。其中, S表示构造算子集;CS表示概念、关系、属性和个体集;XS表示概念和关系的公理集;IS表示概念和关系的断言集。显然, 描述逻辑可作为形式化语言实现对领域本体模型的知识描述。

以构建一个物流本体Logistics Onto为例, 将其用如上四元组定义为

LogisticOnto=

其中, OInfoS是本体的构造算子集, 包含∪, ∩, ﹁, ∃, ∀, ≥, Т, ⊥等;OInfoCS是本体中概念、关系、属性以及个体集, 包含顾客Customer, 订单Order, 销售商Saler等;OInfoXS是本体公理集;OInfoIS是本体断言集。

4、本体存储方法

本体能够以一种显示、形式化的方式来表示数据的语义, 提供对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 促进知识的共享, 但随着本体资源的规模不断扩大, 如何使本体在保证自身语义完整性的条件下存储到数据库中, 就成为本体存储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使用关系数据库存储本体的思想

构建本体关系数据库, 使用二维关系表存储本体的思想非常直观:首先, 以描述逻辑作为本体标准语言的理论基础对本体进行形式化定义;然后, 使用Oracle 11 g构建关系数据库, 在构建关系数据库时创建类表、属性表和关系表来存储本体中的类、属性和关系, 并创建术语公理表和实例断言表用来存储本体公理集和本体断言集, 另外存储数据的断言和推理信息;最后, 利用Oracle 11 g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SQL语句对本体进行查询操作。

4.2 本体关系数据库的构建

4.2.1 TBox转换为E-R图

将本体存储到关系数据库中, 首先需要将本体模型转换为数据库概念模型, 本文使用P.P.S.Chen于1976年提出的实体-联系方法来表示概念模型。

例如:我们用T-Resource实体用来存储Tbox中所有资源:类, 属性和数据类型, 为Tbox中的每一个资源分配一个标识符resource_id, 资源名name, 类型type, 标签labels和注释comments, 其中resource_id作为T-Resource实体的码, 用来唯一标识本体中的资源。在本体中, 也可以使用URI, 统一资源标识符) 来唯一标识本体中的资源。

同时我们用Restriction Class实体用来存储Tbox中那些存在属性约束的描述, 这些描述常用于对属性取值的推理, 并通过onProperty与Property实体建立联系。我们用Axiom实体用来存储Tbox公理, Axiom的属性有axiom_id, asserted和inferred, axiom_id为实体的码。Tbox中的公理分为三种类型:C-Pos-Inclusion公理, C-Neg-Inclusion公理和P-Inclusion公理。C-Pos-Inclusion是一个包含符号 (⊆) 的左侧是n个类相交的形式, 右侧是一个类C或者∃P的包含公理;C-Neg-Inclusion是一个包含符号 (⊆) 右侧为⊥的包含公理;P-Inclusion是一个包含符号 (⊆) 的左侧右侧都是一个对象属性的包含公理。定义一个属性的定义域就是定义了一个C-Pos-Inclusion公理。

4.2.2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E-R图则是由实体型、实体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3个要素组成的。所以将E-R转换为关系模型实际上就是要将实体型、实体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 这种转换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1.每个正规实体映射成为一张表;

2.每个实体的属性映射为对应表中的一个字段;

3.实体型间的联系则有以下不同的情况:1、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2、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如果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 而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3、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 各实体的码组成关系的码或关系码的一部分。4、子类型和超类型的转换:每一个实体型都转换成为一张表, 超类型的主键是子类型的外键, 子类型的外键是自己的主键。

5、本体查询的实现

本体关系数据库构建完后, 就可以基于本体关系数据库表来检索和匹配本体中满足条件的数据。目前, 常用的本体查询语言有RDQL、SPARQL和OWL-QL, 但是在用这些本体查询语言查询物流ORDB时, 必须对语义推理扩展模块传递过来的查询请求进行查询重写, 这样将非常浪费时间。本文直接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提供的SELECT语句进行本体查询, 在数据更新时, 以TBox公理表中的蕴含定理作为依据, 通过一系列PL/SQL预存程序进行推理。这样不但大大减轻了用户的负担, 而且有利于提高数据独立性。

5.1 查询TBox

通过SQL语句查询TBox的类表、属性表和公理表来实现TBox的查询, 对于给定的类, 可以查询该类的超类, 子类和不相交类;对给定的属性可以查询该属性的超属性、子属性, 逆属性以及属性的定义域和值域。

假设一个用户想查询客户类的所有子类, 查询语句如下:

SELECT c2.name

FROM Class c1, C_pos_inclusion_right r, C_pos_inclusion_left l, Class c2

WHERE c1.name=‘Customer’AND

l.resource_id=c1.resource_id AND

r.axiom_id=l.axiom_id AND

r.nb_left_classes=1 AND

c2.resource_id=r.resource_id;

5.2 查询ABox

使用SQL语句查询Customer类的所有实例, 如下所示:

SELECT r.name

FROM Customer c, A-Resource r

WHERE r.resource_id=c.indiv_id;

由此可以看出, 本文中提出的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关系数据库在存储本体语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并且在查询时可以根据数据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推理查询, 提高了本体的查询速度。

6、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存储方法, 通过描述逻辑对本体模型进行形式化定义, 用关系数据库表来存储本体中的资源以及资源之间的关系, 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约束, 刻画出本体的等价和层次关系, 从而将本体中蕴含的语义信息尽可能完全地存储到关系数据库中。同时, 利用Oracle 11 g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高效的检索和匹配速度以及SQL语言的高度非过程化, 将查询和匹配本体转换成查询关系数据库, 从而弥补了本体数据存储查询效率低的缺陷。现今虽然相关的本体存储研究工作已经展开, 但如何更有效地实现本体存储的语义完整性和推理性, 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本体存储模式, 合理的存储大规模的本体, 支持高效的本体存储管理来更好地进行信息共享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http://protege.stanford.edu, 2002.

[2]杨青, 朱丽, 陈薇.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进化框架[J].计算机工程, 2010, 36 (13) :79-81.

法律逻辑学教学方法探析 篇9

由于法律逻辑学这门课程抽象程度高, 内容繁多, 公式复杂, 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常易感到难学、费解。因此, 如何教授好这门课,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我们每一位法律逻辑学任课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 笔者认为法律逻辑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改变原有的固定模式,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案例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中的一条根本原则, 它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起着根本的指导作用。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不但不能够实现学生对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还会导致学生对法律逻辑知识的科学性、真理性、实用性心存疑问。因此,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 适当的加入一些真实的案例不仅有助于教师把所要讲授的知识更加明白准确的传授给大家, 而且还能够利用案例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加专心致志, 把比较抽象、枯燥的知识逐条刻画在脑海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学理论与人们的日常思维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 任课教师应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案例, 通过分类、筛选、加工, 形成法律逻辑学教学的案例库。在案例的选取上应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选择, 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法律案例和最新发生的时效性非常强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 也可选择古典的传统的法律案例, 以此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互动教学

过于沉闷的学习环境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甚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该课的学习兴趣, 影响教学效果。所以, 法律逻辑学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动课堂的氛围,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该课的教与学中, 形成师生互动教学。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好习惯。所以, 任课教师应该加强课堂提问环节, 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解答, 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 做好对新知识的预习, 把握新课内容, 了解重难点。另外, 逻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 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课程中关于逻辑学的知识, 可以让同学们就某个原理性知识的应用, 举行课堂上或课下的分组讨论会。教师对学生整个讨论会的材料收集, 讨论结果, 问题分析等方面要作正确的点评, 强调正确的法律逻辑学的知识。这种分组讨论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全部参与到课程知识的学习中, 加深学生对所讨论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

法律逻辑学本身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工具性的边缘性学科, 所以, 在法律逻辑学的教学过程中, 利用声像教学和多媒体的方法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可以使刻板、生硬、抽象的逻辑学知识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具体、形象和鲜明, 使学生在多彩的视觉、听觉氛围中学习逻辑学知识、感受逻辑学的魅力,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 任课教师应该适时地安排案例视频, 通过引入现实中真实的事件, 帮助学生建立法律思考的逻辑, 系统地模仿和应用法律逻辑学的知识。实践证明, 声像教学资料比一般的理论讲解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够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视频教学应该安排在逻辑学理论讲授结束之后, 在与法律相关内容相结合的时候采用, 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把握。所以,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印象, 更能使学生较容易的理解逻辑学的相关知识, 对于今后的实践应用也多了几分把握。

四、习题教学

法律逻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内容繁多, 公式复杂, 对于课堂上大量的逻辑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除了讲授新知识以外, 还应特别关注如何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口头练习和上台练习的方法, 及时巩固学过的内容。在每个知识点讲授完之后, 计划一定的时间, 对教材中课后的相关习题和同学们一起在课堂上讨论完成, 或以抽问的方式请同学一个一个回答, 对于有争议的知识点及时解决。这不仅达到了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 而且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提高其注意力。另外, 在每一章内容讲授完后, 可以单独再出一套练习题, 这一套练习题的内容要涵盖本章节所有知识点, 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展示考试中可能见到的各种题型, 要求同学们独立完成。在教师批改完后, 再根据作业情况, 重点讲授出错及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多次练习, 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每一章的基本知识点, 还熟悉了每一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和不同题型, 保证了同学们对每一章知识的学习和把握。

法律逻辑学对于法律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讲授法律逻辑学的老师, 应本着为教学负责的精神, 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基础, 深入教学过程, 调整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雍琦, 法律适用中的逻辑[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57。

[2]郭哲, 《法律逻辑学》教学过程初探[J], 湘潭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5) 。

[3]董丽红, 法律逻辑学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5 (5) 。

浅谈辩论中的逻辑方法 篇10

关键词:辩论,逻辑方法,分析

辩论是一种对话与演讲相结合的口语表达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对话和演讲, 具有很强的论辩性。辩论不仅要求有议论双方, 而且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及确定的论题。辩论包括法庭辩论、外交辩论、公关辩论、贸洽辩论等多种形式, 不论哪一种形式, 都离不开逻辑思维。正确地运用辩论的逻辑方法, 对于增强论辩性、识别和驳斥诡辩都是非常重要的。

辩论方法实际上就是推理运用。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辩论的逻辑方法。

一、归谬法

这种方式就是反驳对方的论题, 即确定对方的论题为假。为达到这一目的, 首先假定它为真, 然后由它推出荒谬的结论, 最后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的规则, 确定它是假的。

例如:加拿大前外交官朗宁, 出生在中国, 是喝中国奶妈的奶长大的, 在竞选外交官的时候, 有人据此加以诘难, 说:“朗宁是喝中国奶妈的奶长大的, 他一定有中国人的血统!”朗宁反驳道:“如果这些人说得对, 那么他们一定有牛的血统, 因为大家知道, 他们是喝牛奶长大的!”朗宁的话字如千钧, 驳得对方哑口无言。

二、三段论法

三段论就是借助三段论进行辩论的方法。由于三段论是由一般前提推出个别的结论, 所以, 这种辩论是非常有力的, 结论往往可靠, 不容置疑。

如:有位美国参议员对逻辑学家贝尔克里说:“所有的共产党人都攻击我, 你攻击我, 所以你是共产党人。”贝尔克里反驳道:“你这个推论实在妙极了, 从逻辑上看, 它同下面的推论是一回事:所有的鹅都吃白菜, 参议员先生也吃白菜, 所以, 参议员先生是鹅。”

三段论中有一条规则:中项至少周延一次, 参议员所说的三段论中项都不周延, 是无效的推理。贝尔克里巧妙地运用同一手法, 故意违反规则, 使对方的错误夸大, 推出了参议员是鹅的结论, 使其荒谬性明显地暴露出来。

三、假言法

所谓假言法是指运用假言推理进行辩论的方法。假言推理是指前提至少有一个是假言判断, 并根据假言判断前后件之间的关系而推出结论的推论。例如:

在巴基斯坦影片《人世间》中, 有这样一个情节:女主人公拉基雅向她恶贯满盈的丈夫开枪, 她的丈夫被枪杀。从现象上看, 拉基雅是凶手无疑, 但大律师曼索尔在法庭上连续用了两个假言推理, 证明拉基雅并不是凶手。如果拉基雅是凶手, 那么她手枪中仅有的五发子弹, 至少有一发击中她丈夫的身体, 但通过现场勘查, 子弹都打在对面的墙壁上, 所以她不是凶手。如果拉基雅是凶手, 那么子弹一定是从正面打进她丈夫的身体的, 因为是面对面开的枪, 但经过法医检察, 子弹是从背面打进她丈夫身体的, 所以她不是凶手。事实上, 在拉基雅开枪的同时, 另一位与被害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人在背后开了致命的一枪, 他才是真正的凶手。

大律师曼索尔之所以避免了一起冤假错案, 他依靠的是法律的力量, 更是逻辑与智慧的力量, 假言法在这场辩论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二难法

二难法即在辩论中运用二难推理的方法。所谓二难推理就是由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一个二肢的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论辩的一方以对方的观点出发提出两种可能, 再由这两种可能引申出两种结论, 使对方不论选择其中哪一种, 结果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表面上似乎给对方留下最大的选择余地, 实际上却掌握了必要的主动权, 前方夹击对方, 使之无路可逃。

例如:某大企业因违章操作酿成一起重大事故, 在法庭上厂长振振有词, 认为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公诉人反驳道:如果你知道并支持违章酿成这起重大责任事故, 那么你应当负刑事责任, 如果你不知道违章酿成这起重大责任事故, 那么你也应当负刑事责任, 你或者知道或者不知道违章酿成这起重大责任事故, 总之你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一席话说得厂长哑口无言, 只能认罪伏法。这就是二难推理的魅力。

辩论的逻辑方法有很多, 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类比法、充足理由法、演绎法, 归纳法等等。总之, 逻辑推理是辩论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推理形式构成了不同的辩论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波著.逻辑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分布式直流电源下一篇:电路参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