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养护

2024-06-07

建设养护(精选十篇)

建设养护 篇1

关键词:公路养护,道班,建设

0 引言

道班是公路养护部门最基本的养护作业组织机构,公路养护的日常工作都必须通过道班去具体实施。公路养护道班建设也是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及其整体水平的体现,因此,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道班的建设是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持续发展的需要。

1 公路养护道班的现状与特点

根据2007年5月海南省公路管理局《海南省省养公路道班房调查报告》及各市、县公路分局上报的道班房建设计划资料显示:至2007年末,海南省省养国、省、县道线路共254条5 750.464 km,现共有大、小养护道班438个,平均每班养护13.13 km。除被列为危险楼房的7栋楼房已全部改造完和16栋现质量状况较差的宿舍、厨房已加固维修外,尚有140栋现质量状况较差的宿舍、厨房。

分析全省公路养护道班现状,主要特点有:1)道班规模小,班址占地面积一般在3亩~5亩,房屋建筑面积小,人均约为10 m2~15 m2,标准低。2)班址位置分布偏僻,远离城镇,水电供应不保障;道班房建设年代久远,房屋陈旧,多数道班住房与厨房分离,日常生活不便。3)道班养护里程短,每班管养里程10 km左右,道班数量多。4)道班人员配置不合理,初、中、高级养护工人员结构组合比例不适,同时,偏远道班人数少,离城市较近或城市道班人数多。5)机械化程度低,金鹿拖拉机及一些陈旧机车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同时,养护作业沿袭传统的作业方式。

2 养护道班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对道班建设存在思想上的误区

在道班建设过程中,简单地将道班房建设理解为道班建设,其实,随着公路养护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公路养护道班建设的内涵已从过去单一的道班房建设,扩展为包括从庭院基础设施到道班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这三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2.2 对道班建设无规划或规划不当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或未作充分的研究,简单地按照固定的养护里程为单位进行道班建设,规划意识淡薄。道班建设未按中、长远期发展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因此,道班建设随意性较大,整体功能性和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保证。

2.3 道班建设尚无国家标准和省级规定

道班建设过程中,无建设标准依据参考与执行,比如:规划一个道班用地面积多大;房屋建筑面积或楼层结构如何确定;人均居住面积多少才为合理面积;国、省、县道公路是否采用同样的建设标准;人员数量、养护里程多少和如何组合更优化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均无据可依。

2.4 对道班庭院的养护管理不够重视

平时的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只注重路与桥的日常养护,而忽略了对道班庭院及破损设施的维修与养护,致使庭院平时脏、乱现象严重,道班危房数量多。

2.5 对道班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道班建设最现实的问题是建设资金问题。

2.6 道班养护机械的配置不足

近几年,道班养护机械虽然配置了一些,数量上有所增加,但仍有相当数量的老、旧车辆,机车既是养护工作用车又是乘载养护工人上路作业的交通工具,安全隐患较大;养护作业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多功能养护机车暂时没有。

2.7 道班养护职工人员组合不合理

技术技能工人结构比例不适,初或高级技术工人员往往集中在某些班,未按初、中、高级工呈正态分布比例结构组合。

2.8 缺乏经验交流及创新

多年来,道班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其他兄弟省市先进作法的交流欠缺,致使道班建设缺乏创新思路,道班建设无新亮点、新成果。

3 养护道班建设的措施

3.1 搞好养护道班建设的前期规划

公路养护主管部门在实施公路养护道班建设前,应综合考虑公路管养实际和满足道路多功能需要进行道班建设规模的设计与确定,拟订总体实施规划方案,结合不同规划点的征地、用地面积情况,确定建设规模的大小、养护里程、人员等,庭院布局宜规划成: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储备区三部分,总体规划面积建议控制在10亩~12亩。规模规划的确定不宜只凭管养里程长度作为依据,还应综合考虑行政区域划分、道路等级等因素。

3.2 加强道班文化建设

为职工的学习、娱乐和休息提供设施及场所,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

3.3 加强道班形象建设

通过道班外观的美观统一,道班环境的整洁大方及文明热情周到,努力打造公路品牌,成为一个重要窗口。

3.4 加强对道班养护职工的优化组合及养护技能的培训学习

近年来,我省公路不断新、改建,路面结构、类型较以前有很大的变化,公路养护工作内容和工序正在转型,养护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对养护工人的整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养护工人进行养护知识结构调整,加强对养护操作规程、养护技能更新教育,才能进一步培育成一支适应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专业队伍。配置道班统计员、财务员、机手等岗位人员时,一定要求其具有相关专业资格条件,同时要经过岗前培训并持证上岗。

3.5加大对道班建设资金投入

省局根据目前全省可采取从中、远期规划开始,整合利用部分道班资源,组建大道班,按轻重缓急原则,分步实施。资金的投入问题,采取“上级补一点,分局筹一点,道班干一点”的办法,重点实施以绿化、美化为前提的庭院建设。

3.6建章立制,促进道班建设规范化

尽快制定适合我省公路养护道班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研究制定出台道班建设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我省新形式下的道班建设的规范化。

4养护道班建设应注意的事项

1)省局应做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局应围绕着建设大道班的发展方向,创造积极条件,对所管辖的道班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整治。2)对那些将来可能会合并的道班,危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加固使用。此举既有利于资金的集中使用,又防止将来建设大道班,可能造成资产闲置。3)道班的选址,参考目前的公路状况、机械配备、人员等情况,从公路养护管理长远发展考虑,应选址近临城镇的地方,这样,道班能获得稳定的供水、供电,提供设备、器材的维护;便于职工子女上学、便于医疗救助;安全感强4)道班建设还应注意采取节能、环保措施。5)土地权属问题:道班建设用地必须先征后用,较宜随路新、改建时同时征地,并办理土地使用证。征地时避免征用:耕地和压矿土地;涉及两个或多个村庄的土地;规划中的旅游开发区和工、农业开发区土地。6)道班房屋及庭院规划设计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7)庭院绿化美观,道班的外观形象体现出美观、大方,突现公路行业主题。

5结语

公路养护道班建设,是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划建设好道班,为广大养护职工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造就一支能安居乐业、团结奉献的高效、新能养护职工队伍,为我省公路养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如何规划、建设好道班,是公路主管部门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待进一步的深思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刘玉忠.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9.

基层公路的建设及养护论文 篇2

早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和战略部署中.就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这一目标的重点就落实在解决农村的三农问题”上,农村公路在交通运输业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公路建设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方便农民群众出行的实际需求出发.它不仅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又有利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由于农村公路的使用极不规范以及项目分散涉及面广.基层和一线技术力量管理力量都比较薄弱.且在养护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资金投入也受到限制,乡镇的养护机构正值建立初期.养护管理部门的设置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对道路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阻碍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建立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积极筹集乡村道路养护资金,加强对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领导,加快农村交通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农村公路的建设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跟着发现农村公路建设遇到的问题迅速增加,其中尤为显著的是农村公路养护需求与养护能力之间的矛盾,根据目前农村公路建设的案例把我国的农村公路养护的主要问题进行分类。目前我国现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相关策略。

首先。我们需从运行机制的转变开始入手,多年来我国的公路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这种原则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机制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起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政治经济体也逐渐开始变化。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对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新型养护管理机制。其次.是建立一种有效地考核机制。多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重建设而轻养护,这对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起到消极影响.公路建设是前提养护管理是保障,建养并重的管理养护思想是这个机制的核心思想。为了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就需要制订专门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目标责任制.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范围.制订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再次.就是解决资金问题,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前提。统筹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公路正常养护,并且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养体系.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需求巨大,建立稳定的养护资金来源需要充分发挥地方、个人、地方企业的积极性筹集养护资金。

第四,就是解决农村养护的技术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支高效率的机械养护农村公路的养护队伍。一支强有力的养护工队伍,能根本上解决养护缺位的问题,逐步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最后要设置齐全的交通标志.提高交通服务设施.很多安全隐患都是由于交通标志缺乏引起的。对某些路段限速限载,培养全民保护道路的素质,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这些辅助设施能对公路正常运行起到很好保证.减轻养护的负担。

根据现阶段的研究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发展方向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以新理念、新机制、新办法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我国的公路养护管理逐步推向市场.最有效的是实行招投标,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工向自动化是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努力实现养护机械化,这样就能使公路养护更加经济合理。工程建设同时要注意节能环保化.建设要适应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政府监管,打造依法治路的新环境,我国工程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既要面向市场但又不能脱离政府监管,形成执法合力和依法治路的新环境,协调好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新农村公路管养模式,使我国交通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结语

我国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成后的养护管理问题是目前农村公路最突出的问题怎样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完善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缓解农村公路养护与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实现农村公路正常化、规范化养护.已成为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实现交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本文对当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相关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公路管理及养护体制已经成为目前一项重要任务。

草坪的建设与养护的方法 篇3

关键词:草坪;建设;养护

一、草坪的作用

(1)保护生态环境。草坪能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可以净化空气、吸附尘埃、防暑降温、减弱噪声,固化水土,保持生态平衡。草坪整体面积大,适应生存能力强,容易成活,绿化效果显著。(2)增加观赏效果。分布在小区、公园的草坪,起到连接人工景观区的作用,衬托树木、造型建筑和人工河,使各类绿地更加宽广,增加观赏的美感,使居民心情舒畅,缓解疲劳,促进身心健康。(3)美化生活环境。草坪是生活区自然景物的基调,成片绿色如茵的草坪在景观上起衬托和基调作用。草坪空间同水域空间、广场空间等相似,能开辟宽广的视线,引导视线,增加景深和层次,并能充分表现地形美。(4)草坪是经济美观的护坡、护岸材料,常用于人行道路边、人工河边和地下设施上面土层较薄的地方等,提高绿色覆盖率的重要绿地。

二、草坪的建设

(1)设计规划。规则式草坪的坡度设计在3-5﹪,自然式草坪的坡度可设计在5-15﹪,一般情况设计在5-10﹪,以利草坪的排水,保证它的正常生长和美观外貌。(2)清理场地。清除场地的建筑垃圾、树枝杂草等障碍物,并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移走原有的植物,为后续的施工做好准备。将大的土块打碎成细小的颗粒状的碎土,不应有大的砖头瓦块。(3)整理地形。将地面整理平滑,起伏自然。符合设计的标高要求。填充土壤松软的地方,填土的高度要比设计的高度适当高一些,防止土壤沉降。用细质土壤填充时,填土高度要高出大约15%左右,粗质土稍低些。填土后要在地形之上至少有15cm厚的覆土。(4)对土壤进行改良。对于保水性不高、缺乏养分、盐碱度过高的土壤可以通过加入改良物质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5)合理布局排水与灌溉系统。草坪多采用缓坡排水。对于地势过于平坦或者地下水位过高的草坪,应设置明沟排水或暗管排水。灌溉管网系统一般应在场地最后整平之前全部埋设完毕。(6)栽植时间。冷季型草坪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因此冷季型草坪的建植多选择早春和秋季。春播草坪浇水压力大,易受杂草危害,相比而言,秋季建植为最佳时间。暖季型草坪适宜生长温度为25-35℃,暖季型草坪的建植主要以夏季为主。草坪最好在生长季的中期种植,这样可以确保草坪成型,保持较好的景观。(7) 选种。选择优质的“草皮砖”是建造好草坪前提。根据生长环境选择适宜生长的“草皮砖”,覆盖率达75﹪以上,草苗生长健壮、整齐,杂草杂质少。(8)栽植。铺栽“草皮砖”通常采用密铺法。将成块带土的草皮连续密铺形成草坪,具有速度快、易管理等优点,常用于施工短,成型快的草坪作业。铺栽时,首先把草皮切割成方形草块,按设计标高拉线打桩,沿线铺草。其次“草皮砖”要错缝排列,相邻“草皮砖”之间留出一至二公分的间距。缝内填满细土,用木片拍实。最后用碾子滚压,喷水养护,一般

10d后形成草坪。

三、草坪的养护

(1)灌溉浇水。草坪养护浇水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重点浇足浇好返青水与封冻水。草坪宜用喷溉浇水,新栽植草坪应采用少量多次的浇水方式。尽量避开中午阳光曝晒时浇水,且适宜早晚进行。对于已建成的成熟草坪,浇水最主要的就是一次浇足浇透,避免只浇表土,湿透的土层至少应当到达

浅析路桥建设、养护及管理 篇4

关键词:路桥,建设,养护,管理

自古以来, 筑路修桥一直是行善积德的好事, 松江作为江南水乡的重镇, 路桥的修葺一直是关乎民生的大计。进入了改革开放以后, 若要富先筑路的道理为大家普遍接受, 松江能成为上海西南角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便捷的交通, 在今后, 松江经济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路桥的建设和发展。到目前为止, 该区的市政道路和公路建设也正朝着稳步、有序的方向发展, 道路网格化也初具规模, 东西向有泗陈公路、莘砖公路、沈砖公路、花辰公路、广富林路、文翔路、北松公路、叶新公路, 加上城区道路和沪杭高速、A15, 南北有九新公路、车新公路、车亭公路、沪松公路、辰塔公路和松卫公路 (在建中) 等, 这些道路网络已为松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现代城市发展对城市道路和公路的使用也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 现代道路已不仅停留在道路的通行能力的满足, 而更侧重于突出城市的面貌和环境改观的综合性功能, 为此我们在道路建设和管理中提出了“畅、绿、洁、美”的要求, 着重建立建设和管理并重的理念, 全面规划、科学设计、创新制度、专业管理, 将路桥建设和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路桥建设方面

1. 择优聘用项目负责人。

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作用。由于工程项目在施工生产活动的单件性, 一旦产生问题难以补救, 会造成不良后果。参与施工的人员不断在流动, 组织工作量很大;施工环境在露天作业, 工期长, 需要的资源广。整个施工活动涉及到复杂的经济关系、技术关系、法律关系、行政关系和人际关系等, 故施工项目管理中的组织协调工作最为艰难、复杂、多变, 这些都必须通过强化组织协调的办法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其强化的关键就是优选项目负责人, 选用德才兼备的项目负责人是施工企业搞好项目管理的重要条件和首要任务。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独立的指挥能力和决策能力, 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技术知识, 具有相当广度的专业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 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良好的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现场施工阅历, 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使之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必须的体力, 以适应施工艰苦环境的要求。

2. 提高施工管理中的科技含量和规范施工行为。

为了提高施工管理中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推行规范化施工, 必须力求提高管理队伍的科学技术水平。首先, 要加强施工质量自检人员的培训, 为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锻炼环境, 促其成才;改善施工质量自检队伍的知识结构,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其二, 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工程技术施工规范, 严格执行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程序, 加强质量管理中的开工申请报告、质量验收单、中间交工证书三个主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管理和跟踪质量监督, 扩大预先提示范围, 在每个施工环节中做到人员、时间、工作三到位。其三, 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做好交工验收的质量自检工作。工程完工后, 交工验收质量鉴定工作尤其重要, 作为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制定质量监督实施方案, 组织人员, 认真检查, 公正、合理、客观的评定施工质量情况, 按分项、分部、分单位, 对工程逐项认真评定, 提出质量鉴定意见, 处理好施工质量缺陷, 提请交工验收。

3. 加强机械化施工水平, 确保工程质量进一步提升。

施工机械的配备、选择、使用和维修要合理。正确选择施工项目机械就是保证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状态, 减少闲置和损坏, 提高使用效率及产出水平。配备机械时应综合考虑工作效率, 工作质量、使用费和维修费、能源耗损费、占用操作人员和辅助人员的数量、安全性、稳定性及操作难度和灵活性。合理组织机械设备施工, 加强维修管理, 实行人机固定, 坚持使用效益与个人利益挂钩, 培养机务队伍和特种机械维修人员。

4. 施工要出精品工程。

项目是展示企业形象最直接、最有代表性的窗口。从微观的角度说, 社会从项目了解企业, 企业从项目走向市场。社会各界、建设单位往往通过这个窗口看企业, 通过项目管理到位不到位, 施工人员精神状态高不高, 工程质量好不好, 工程进度快不快等各方面的情况来了解和评价企业。从宏观的角度讲, 每一个项目也是政府对外展示经济、文化、形象的窗口。

路桥建设的项目管理直接体现在工程施工和工地管理上。施工成本的控制, 科学管理的实施, 先进工艺、先进技术的运用, 经济效益的获取, 都必须通过创新管理来实现。在项目管理中要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施工规范, 力争做到项目上的一切行动要以“建精品、创名牌”、“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的标准要求为目标;要注重理解设计、科学组织, 立足实际, 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发展的道路, 树立精益求精的精品意识。

二、路桥管理方面

我们在公路网管理中一直强调“建管并举”, 说明养护管理和建设管理负有同等重要的责任, 现在松江区公路有236公里, 市政道路有180公里, 如何将这么多公路管理好、养护好, 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1. 坚持专业管理。

养护工作并不是道路建设的附属工程, 它是路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项技术性、理论性、知识性比较强的工作, 所以养护人员必须具有较高业务水平, 做出准确治理方案。这首先需要一支懂业务、懂技术、懂管理的职工队伍, 针对目前情况, 要达到这一点必须采取多种形式, 多种渠道来解决职工业务水平的提高。如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用人标准, 在符合标准的人员中优中选优, 竞争上岗, 对于在岗人员必须进行各自领域的专业培训。养护工作比较苦, 越是恶劣天气的时候, 越是工作的繁重阶段, 夏冒酷署, 冬顶严寒, 每天步行几公里是常有的事情, 养护事情繁多, 重复性大, 连续性强, 涉及面广, 必须培养造就一批即能当“指挥员”, 也能当“战斗员”, 即具有“一专多能”的人才。我们必须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 推广应用于公路养护工作。如路面冬季修补用冷铺混合料技术, 路面常温灌缝材料, 冬季融雪材料等。另一方面, 以往养护用人工, 运输靠四轮, 管理凭经验的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 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反应快速、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 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扩大养护面积, 提供工作效率。

2. 坚持数字化管理、网络管理、实时监控。

在今后公路的养护管理中, 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技术、网络化等新技术的应用, 与路面养护管理信息系统或路面质量评价系统一起来应用。将公路的各项要素与地理要素的空间属性联系起来, 既可以从地图上的路段、桥梁、涵洞等地理要素查询得到相应对象的数字、文档、图形、图象及视频、音频信息, 也可以由路段编号、桥梁编号等标识信息查询得到其空间方面的信息。对于公路养护管理中的检测结果及调查得到的路面病害等动态信息, 可运用可视化技术将数量庞大的数据拟合到地理要素上, 得到直观的复合地图, 一目了然地了解道路或桥梁的质量, 为技术和管理人员制定养护管理方案提供全面的参考。目前的设备及管理水平还未达到这样的高度, 但我们可以坚持数字化管理、网络管理、实时监控这样一个理念, 逐步完善我们的工作, 提升我们的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汇报 篇5

农村公路是推动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实施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础条件。为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扎实推进全县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了交通路网大提升、城乡交通一体化、安全运管全覆盖、养护管理常态化,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一、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主要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是争取项目资金多。共争取中省交通补助资金近9.9亿元,争取农村断头路项目72.4公里、安保设施项目138.6公里、重点乡镇联网路项目49.3公里。

二是建设投资力度大。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6.7亿元,县本级财政配套交通建设资金达14.6亿元,其中约3亿元用于通村水泥路建设。

三是公路建设里程长。共建设通村公路1013公里,改善县道220公里、乡道205公里,建设断头路72.4公里、联网路45.9公里,安装波形防护栏279.6公里。

四是道路管养机制新。明确了管理养护责任主体,制订了养护考核办法,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将公路管理养护一段、二段调整为财政核定收支、定额定项补助的事业单位。县财政将省、县、乡道公路日常管养补助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初步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乡村公路管养机制,实现了有人做事,有章办事,有钱干事。

五是人民群众受惠广。随着交通基础建设工程深入实施,把老百姓的“1号意见”变成了“1号工程”,人民群众在交通发展中更多地得益受惠。首先,通畅深度明显提高,新增236行政村通公路,实现100%行政建制村通达率实现100%,通畅率达90%。其次,通行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公路建设由“树状”路网提升为“网络型”路网,通村水泥路宽度由3.5米提升到4.5米,且安保、排水设施实现“三同时”,县域交通“毛细血管”微循环日益畅通,打造了九龙、乔家、石垭、中和、“111”产业大道等农村公路环线,有效缓解了出行难问题。第三,服务效益明显提升。农村公路不断延伸,既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区位优势也凸显出来,带动了全县产业迅速崛起。成功创建以九龙、朝阳、乔家、石垭为核心的复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打造了安佛蜜柚、益民西瓜、同兴柑桔、粽粑花椒、兴隆核桃、石垭珍稀林木等现代农业新亮点,大力推进朝阳乔家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普安县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初步形成了翠湖假日酒店—乔家生态园—石垭玉屏湖乡村旅游环线。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不断完善,同时为我县农村客运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发展农村片区客运6个,投放农村片区客运车辆176辆,让农民群众“出了家门上车门、下了车门进城门”,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二、工作举措

(一)健全机制强保障

一是上下联动明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交通运输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四大家”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分片联系责任区和乡镇。各乡镇和部门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县级领导分片区督导、县级部门对口帮扶、交通行业具体实施、涉及乡镇配合协调、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全县农村公路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审时度势作决策。先后出台了《岳池县“十二五”通村水泥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岳池县县乡道改造、整治工程实施意见》、《岳池县农村公路养护检查考核办法》等文件,对全县农村公路发展提供了规范的制度保障。

三是围绕目标严督查。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民生工程重要内容,并纳入全年目标任务考核,与各部门及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县人大、政协、督查办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督查通报,为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严格的纪律保障。

(二)升华理念转思路

一是发展理念质的飞跃。从“加快发展公路建设”到“公路围绕产业建”到“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实现了三次升华。

二是建设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了“修多不如修好、修好更要管好、整多不如改好”的思路。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建设为主向管养并重转变,由整治为主向改造为主转变。

三是发展重心全面调整。由“树状”路网向“网络”路网调整,由保障路通车通向提供安全、便捷出行环境调整,由解决群众出行难向帮助群众致富调整,由服务交通运输向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调整,着力推进县际公路提档升级、乡村公路联网闭环,村级公路深度拓展。

(三)科学布局促发展

一是围绕大交通布局。结合国省干线路网调整,完成广高路升级改造和仪华路大中修,建成广岳大道岳池段,协助完成渝巴广高速岳池段、兰渝铁路岳池过境段、渠江广安港罗渡作业区建设,外出通道更加畅通。

二是围绕大产业布局。把农村公路规划和建设的着力点定位于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始终服务于“工业强县”的“主引擎”和“农民增收”的 “主核心”,为全县产业发展强化基础,优化环境。随着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一个以县道为骨干、乡村道为基础的支干相连、紧贴农村群众需求,有效服务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的农村公路网初步形成。既助推了工业“一核两区“建设,又带动了农业”一体两翼“发展。

三是围绕大城市布局。结合“双60城市”战略目标,新建迎宾大道,黑化银城大道、滨河西路下段、滨河东路下段、安拱桥延伸段、工业园区路段基本形成,有力的助推了我县“城市东扩”及全市“同城化”战略实施,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四)积极争取促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解读。始终坚持把争取项目资金作为推动我县交通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紧盯国家和省厅、市局出台的利好政策,密切关注涉及交通建设、投资政策新变化,牢牢把握上级交通建设项目走向、资金投向。

二是突出重点领域。把争取重点放在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县乡道改善、农村公路扶贫攻坚、渡改桥、客运站、精准扶贫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民生领域,有的放矢,牢牢跟进。

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加强同省、市主管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各方面最大支持,力争上级项目早知晓、早了解、早获批。“十二五”期间,共争取中、省交通建设补助资金9.9亿元。

(五)加强监管保质量

一是创新制度规范行权。创新实施分权管理制度,交通工程建设的方案制定、监督管理、收方计量、交工验收分别由不同的班子成员负责,不同的股室办理,建立相互制约、彼此监督的管理机制。所有工程内业资料的审查、送签都落实专人专送,实施“一站式服务”,形成办理人没有签字权、签字人不与服务对象见面的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机构夯实基础。成立了岳池县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管理站,落实了编制、经费问题,引进了2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夯实了县级质量监管的机构、人员、技术基础,第一时间主动介入交通工程建设,实现建设项目全程监管。

三是突出重点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公开招标,采取抽签摇号方式确定农村公路建设的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制定落实了工程建设“七公开”制度和收方计量管理办法,每个交通建设项目的建设计划、补助政策、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监管、资金使用、工程验收等环节全面向社会公开,确保从建设计划到工程验收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法规、制度、合同执行,真正做到真实、公开、公正、廉洁。

四是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建立了“四级质量监督体系”,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业主第三方检测、市质监站行业检测四方面共同监管。落实了两名班子成员牵头负责,派驻了两名现场业主代表,实行“AB岗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有现场业主代表监督,做到“层层检测、层层合格”。在县乡道改善工程中,我们还邀请了沿线乡镇参与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健全的监督体系使交通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六)完善体制强管养

一是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出台了《岳池县政府关于加强省县乡村道公路管理养护的意见》 (岳府办发[]28号),建立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渠道。按“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原则,明确了路政大队、养护段、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管养职责。制定了《岳池县省县乡道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办法》(岳交领〔2012〕14号),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分路面、路基、桥涵、绿化、安全生产等七项指标,对全县县、乡、村道养护工作按季度、半年、全年的频率进行考核,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强化保障,规范资金。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村民投入和社会捐助为辅的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县财政按县道7000元/公里、乡道3500元/公里、村道1500元/公里的标准将县、乡、村道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按1000元/公里标准对村级公路大中修进行补助,每年投入940万元用于县、乡、村道养护。我局坚持“统筹安排、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优化养护整治方案,合理使用养护资金,严格把好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关键环节。资金拨付直接与考核结果挂钩,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灵活方式,转变手段。根据我县农村道路交通量、路面类型、地形特点等实际情况,建立“常态化巡查、定期清扫维护、专案修复”的周期性作业制度,实施“春季防毁、夏季补修、秋季巡查、冬季恢复”的针对性养护模式。乡镇交管办和村民委员会一并参与乡、村道的路政管理,将农村公路路政管理与养护生产相结合,切实维护好路产路权,保障了农村公路安全、完好、畅通。筹建机械化保养护中心1个,逐步实现养护手段由人工化向机械化转变,常规化向专业化转变。

四是严格考核,逗硬奖惩。按照《岳池县省县乡道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办法》,对县道管养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对乡道管养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村道管养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考核。结合养护资金标准,科学运用考核结果,对完成养护管理任务突出的给予奖励;对管理不到位、未完成年度列养任务的,按比例扣拨年度养护补助资金,并进行通报批评,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确保乡村公路管养工作落实到位。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低、畅通能力弱。“十二五”期间,交通部门修建的通村水泥路中,3.5米宽的有404公里,4.5米宽的有609公里。全县农村公路整体呈现上低等级公路比重大、技术标准不高等短板。

二是农村公路管养人员不足、手段落后。目前我县公路养护手段极其落后,仍然实行的是以扫帚、铁锹为主的人工清扫保洁传统模式。再加之近二十年来,县级公路养护人员基本是只出不进,大幅减少。据统计,自以来,两个养护段人员减少了170余人。目前的公路养护工作已经远远不适应新形势需要和上级要求。

三是群众养路护路意识淡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存在盲区。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农民群众养路、护路意识比较淡薄,在路面上堆放杂物、占道经营、打谷晒粮等现象随处可见。农村公路管理的责任主体在乡镇、村委会,但由于乡、村两级没有路政执法权,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还是空白,对沿路乱搭乱建、占道经营、损毁公路、超载车辆上路行驶等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制止。

四是外宣工作力度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随着群众出行需求、出行方式的改变和脱贫攻坚的深入实施,全县群众修路愿望日益强烈。但根据省、市相关政策,乡村公路建设在国家补助扶持的基础上,也需要群众自己出劳出资。特别是村与村之间的新建联网路和通组入户路,应由农口、住建等部门统筹实施。但由于宣传解释不到位,致使一些群众对政策、规定了解不透彻,造成对交通工作的不理解。

四、下步打算

“十三五”期间,我局将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总目标,把握省厅“农村公路三年攻坚”、“撤乡并村通达通畅”、“渡改公路桥”等专项工程机遇,以补齐贫困地区交通运输短板和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为主攻方向,以贫困地区、偏远地区为主战场,找短板、添措施、重实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为精准脱贫攻坚当好先行官。

一是做好全县“十三五”农村公路规划和争取工作。充分对接省交通运输厅“十三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吃透部省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及投资政策,结合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及财力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围绕县、乡、村三级公路建设、村道窄路加宽、渡改桥、客运站、招呼站等领域,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增添发展后劲。

二是切实抓好农村公路精准脱贫攻坚。以全县280个贫困村为重点,完善并实施《岳池交通精准扶贫规划》,积极筹备县城北部4A景区公路规划编制工作,全力推进农村公路精准脱贫攻坚。20,新建北部山区干果产业大道21公里,完成白庙瞿家店村4.5公里主干道提档升级和新建8.6公里通村水泥路任务,完成19个未通硬化路贫困村通村水泥路建设工作,提前实现全县100%行政建制村通硬化路的托底性目标,为全县贫困村摘帽工作夯实交通基础。

三是大力推进“四大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畅通工程、县乡道改善工程、村道完善工程、渡改桥工程。年,预计完成交通建设总投资10亿元。畅通工程方面,新建通村水泥路100公里;县乡道改善工程方面,主要对部分县乡道进行路面改造,建设规模60公里;村道完善工程方面,重点对早期建成的3.5米宽的村道加宽改造,完成窄道加宽40公里;渡改桥工程方面,力争消除年均渡运量超过5万人次的一类、二类江河渡口安全隐患,在2017年10月初完成红星渡改桥建设。

四是着力强化农村公路管养。建立县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政管理体系和县有养护段乡(镇)有交通管理站、村有养护队的公路养护体系。完善农村公路保养护管理考核制度,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常态化。积极推进预防性养护、绿色养护、机械化养护。建成机械化养护中心1座,改造道班房2座,购置路面清扫车2辆、洒水车2辆、波形防护栏修复矫正机1台。

五是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开展“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活动,打造100公里“四好农村路”示范公路和2个示范乡镇,力争在2017年将我县创建为全省第一批“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

建设养护 篇6

【关键词】沥青路面;集料料场;管理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用沥青材料、集料、矿粉以及其他外掺剂按要求比例混合、铺筑而成的单层或多层结构层。它有着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表面平整、坚实、无伸缩缝,行车平稳、舒适、噪声小,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在近年的国内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因此,沥青路面养护也成为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质量的因素很多,集料作为沥青混合料的骨架,其物理力学性能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如集料的磨耗、压碎、磨光等性能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而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优劣则直接关系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透水性、抗滑性和抗裂性等,集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贵州石料资源丰富,沥青路面养护用集料可开采原线石料加工而成,本文主要结合贵州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实际探讨沥青路面料场规划、料场建设与集料管理。

1.料场规划

在沥青路面养护中,首先应该根据公路穿越地区的石料资源分布状况与养护拌和站规划进行料场规划和选址。选址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1石料品质满足规范要求

石料磨光值、磨耗值、压碎值及石料软弱颗粒含量等技术指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技术规范的要求。石料储量满足养护工作需要。

1.2交通运输便利

料场最好选择在靠近养护拌和站,尽量缩短成品料的运输距离,并确保运输便道方便车辆出入,防止行车干扰。必要时进出口分开,使车辆分别出行,缩短不必要的运输等待时间,从而节省成品料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次要考虑远离村庄和农作物的种植区域,虽然采用的拌和设备都已达到国家环保要求的规定.但在生产过程中料场内装载机械和运输车辆的行驶或多或少都要产生污染,选址不当会因污染问题与当地群众产生纠纷,甚至会为此支付昂贵的赔偿费用。

1.3根据集料的需求量,考虑有足够的堆料面积,可满足各种规格集料的贮藏堆放。

1.4周密考虑生产及生活临时设施的布置,具有满足生产及生活需要的水电供应。

1.5考虑石山附近居民的分布情况,以保证石山开采爆破时不会产生意外影响,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料场选定后,需认真对料场进行科学、合理、细致的规划,绘制详细的规划图。料场应尽可能为集料加工、储料和行车运转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场地的利用率和有效性最大化,最大可能地满足生产需求。

2.料场建设

料场选址、规划完成后,即可按规划图开展料场建设。建设时应注意。

2.1场地硬化

硬化处理,可以防止行车打滑、沉陷,减少扬尘。对堆料区地基应进行适当硬化和防护处理,特别是堆放砂石料的场地,要用三合土整平压实,并要洒水养生以保证强度:面积不大且使用时间较长的场地,可以考虑用水泥混凝土硬化。不应只看到眼前利益不从长远考虑,料场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堆放砂石材料.结果砂石料被压进地基内几十厘米深,最后清理出来的废料多达数千方,浪费十分严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料场周围进行围护,这样一方面可以便于料场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粉尘污染扩散,杜绝村民和牲畜进入料场,减少经济纠纷和赔偿损失。

2.2料仓分隔

为了防止各种不同规格的集料混合堆放,必须在不同堆料区之间用混凝土浇筑或砖石砌筑lm高以上的分隔墙,并做好名称规格标识,这样避免了不同规格的碎石交叉堆放,保证成品料的质量。

2.3其他建设

应根据规划做好放排水措施,防止集料污染;及时接通水、电;做好生活区、临时试验室等建设。

3.料场管理

料场应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工、料、机以及安全进行科学管理,确保集料的质量。

3.1人员管理

料场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所以选择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管理、计量和收发人员来参与料场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允许的话,料场的负责人最好安排物资管理专业或参加过物资管理培训的人员具体负责管理。并在上场前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岗位责任和素质教育,使他们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认识岗位的重要性,熟悉作业程序,提高业务能力。除此之外,项目部还要对从事料场作业的人员加强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那些能力差、素质低、私欲严重的人员要果断调整。

3.2材料管理

应对生产的集料建立质量控制系统,有专人负责集料质量的检验工作。料场应建立简易的试验室,定期(一个工作班1次)抽检集料的级配、含泥量等,发现集料质量出现变化,应及时将信息反馈料场负责人,查找质量变化原因,采取调整补救措施,以保证集料质量的稳定。对加工好的产品,应有明确的标识。在汽车进场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携带泥土污染集料。

3.3设备管理

做好润滑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大部分机械设备的有形磨损都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润滑所导致的。为此,要错定相应的设备保养计划,尤其是要加强做好重点部位的润滑工作。对于振动筛等关键部位的轴承则要选用耐高温、振动的专用润滑脂,以保证机械性能的正常发挥。另外,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维修计划,做好预防性维修工作,尽量将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好定期检查保养,并根据其磨损程度,结合生产任务,合理安排更换时间,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除做好机械部分的检修保养工作外,还要对电器元件和用电设施做好“四防”(即防尘、防雷、防火和防潮)等保养工作,保持电器元件和用电设备经常清洁无污染。其次,要做好配件管理工作。拌和设备通常位于离城区较远的地方,配件的购买相对困难。为了保证设备出现故障时有充足的配件进行更换,必须保证一定的配件储备量。特别是对于筛网等易损件,其生产、发货周期一般都在一个月,通常都要求保证2套以上的库存配件。

3.4安全管理

电的安全管理。电具有不可见性的特点,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用电管理,确保用电安全。一定要做到:提高全员的安全用电意识,配备具有一定资质的电工;设立符合电力标准的配电房;场区内严禁使用裸露、老旧电线送变电;电路走向有序、高度合理、绝缘和固定可靠;变压器规格与用电器总功率,电线品质和规格相匹配并略有富余。依山傍水的料场,应考虑到山体、河堤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必要时清除工作的浮石等悬挂物。加固堤岸。料场要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严禁闲杂人员进入『雕i场地。作业人员进入场区,必须配戴安全帽等安全防护品,同时严禁作业人员酒后上岗作业。

养護料场与集料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繁锁的工作,只有增强责任意识,端正态度,加强管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集料。

【参考文献】

[1]张文婷.冷铺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溶剂用量的确定[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8-20.

[2]宋冰.浅谈改性沥青的技术应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55-57.

[3]豆仁国.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监理控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2.

高校校园绿化的建设与养护 篇7

1 高校校园绿化建设的特点

校园物质文明建设与高等学府的校园绿化建设, 不同于城市的绿化建设或广场建设, 它有其自己的特点。首先, 校园绿化建设要体现“雅”, 雅是知识的体现;其次, 校园要体现“静”, 静是保证学生吸收知识的必要条件;再次, 校园的建设小品、喷泉等景观要体现“动”, 动是一种活力, 在课余时间能使学生或教职工得以充分的休息、放松、解除疲劳, 心情愉悦。

2 校园绿化建设的实施

2.1 加强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要采取乔、灌、草结合。近几年, 建造草坪已成时尚, 大面积草坪显得既开阔, 又有通风感, 令人赏心悦目。但校园绿化中单一草坪面积不应占有过大比例, 否则会出现比重失调的问题。草坪不是不好, 而是应当避免单调化, 大面积单一铺设草坪, 把建筑物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不能形成空间的合理分隔组合, 一览无余。栽植乔、灌木, 一方面可以防风, 降噪, 能把大风分隔成小股气流并改变其方向, 减少冷热空气的对流和输送, 减少水份蒸发, 夏季还有降温作用;另一方面树叶不平且多绒毛, 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 吸附大量飘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由于林木的隔离作用, 可以阻碍城市的噪音入侵校园, 以保证学生安静学习的环境。乔、灌、草相结合, 要突出绿化艺术的特点, 要突出立体美化的效果, 遵循大自然的生长规律, 做到春、夏、秋3季有花盛开, 且花的颜色, 味道要搭配合适, 绿叶衬托, 草坪茂密, 生机盎然, 三者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 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使人观之愉悦, 闻之芳心。冬季北方地区多雪、校园被白雪覆盖, 树应有绿叶, 给人以生机, 更能体现莘莘学子傲寒霜不畏艰难的骨气。乔灌的栽植, 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生长规律, 有选择的栽植, 使校园五彩缤纷, 百花争艳, 绿树成荫。

2.2 加强景观建设

包括园林、小品、喷泉、假山、人工树林等, 它好比“画龙点睛”, 烘托出校园的整体效果, 景观建设可以让人们产生遐想, 可以让人们驻步观赏, 可以让学生们静心读书, 可以让人们拼搏向上, 它既是景观, 又是艺术作品, 展现在高校校园, 供广大师生员工在闲瑕之余得到艺术的熏陶。

2.3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高等学府本应是高度文明的天地, 然而, 近些年校园也出现一少部分文明素养很低的智能人, 针对这些人, 不能熟视无睹, 要提高管理水平, 分条、块进行管理, 建立和完善有关法规, 保证校园的高度文明, 保护校园绿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绿化建设要靠校园的文明建设作保障才能得以发展。近些年高校校园时有怪象发生, 例如, 折花枝、拔花卉、践踏草坪、随便扔纸屑、果皮, 更有甚者高空抛物 (垃圾和建筑垃圾) , 在校园蹬滑轮的, 卖小商品的, 下喷泉玩水的等等, 公共设施被破坏, 绿化建设被破坏……这种不道德的怪象发生, 实在使人痛心。要改变这种不良的现象, 就要有的放矢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

首先, 要自上而下地抓好学生和教职工的文明教育, 提高道德素质, 提高爱护环境, 保护绿化的意识, 增强爱护校园, 以校为家的责任心。学校是个家, 人人爱护它, 这也是学校中每一个师生职工的义务。高等院校是一个集合概念, 它体现着高度知识群体、高度文明群体的道德教育, 班级、学院要有人管, 科室、部门要有人管, 学校党政领导双重视, 上下形成网络教育体系。各学院的学生行为, 各部门的职工行为, 直接与领导责任挂钩。进行全面的文明、道德综合治理, 并保持和发展下去, 同时又是考察各级领导工作业绩的一个参考条件。因此, 校园绿化建设是学校的脸面, 是学校文明建设的反映, 是学校整体建设管理水平的体现, 大家应十分重视。

其次, 校园管理和职工家属精神文明教育管理, 是针对怪象发生的管理, 各部门要分清管理范围, 责任分清, 横向联系。该由谁管的必须管好, 该由谁承担的责任必须承担, 杜绝该管而不管, 不该管又强管的现象。校园管理要不断提高水平, 对那些违反文明、公德的现象, 要进行耐心的教育, 使行为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罚款不是目的, 罚款只是一种手段。如果行为人能有较高的思想认识, 并能带动一些人提高认识, 监督校园的不良行为的发生, 可以从轻或减免处罚。对个别屡教不改的行为人, 决不能心慈手软, 要按高校绿化有关规定条款进行处罚, 否则管理部门就是虚设, 就是失职。职工家属的精神文明教育, 职工要包干负责, 这种包干要与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 职工包干的范围包括有行为能力的人和无行为能力的人。建立健全和进一步完善高校校园管理有关规定, 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依法办事, 在校区学习、工作、生活的人们, 共同携手, 创建美好的高校文明环境。加强高校绿化管理的法制建设, 是现阶段的迫切要求, 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4 建立一支高效、专业的绿化队伍

校园绿化的养护, 是校园绿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绿化建设软件、硬件都投上去了, 如何进行绿化养护是专业性极强且是长期的, 持久的工作, 建立一支专业绿化队伍是必要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 越来越需要高层次的绿化建设与绿化管理。目前, 校园绿化队伍在播种、培植、嫁接、绿化工程等各方面, 要边工作, 边学习。既要做好本职工作, 又要不断的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做到吐故纳新, 不断更新知识, 以适应形式的需要, 适应社会的需要, 这样才能得以生存, 才能跻身于社会的竞争, 才能得以发展, 才能使校园树木长青, 花色鲜艳, 绿草茂密, 四季芬芳, 处处体现茁壮成长, 活泼向上的美丽景象。

校园绿化养护还包括另外2个因素:一是加强半机械化、机械化的建设, 原始做工已不适合现代形式需要, 例如, 喷灌设施, 浇水设备, 粉碎设备, 施工设备, 都应减少劳动, 减少劳动力,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良好的循环系统, 保证绿化养护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根据国家有关劳动定额, 结合高校校园绿化的特点, 合理建立和分派用工指标。目前, 个别院校由于不太重视校园绿化工作, 工作有超负荷运行现象, 这是不合适的。应当按国家有关劳动定额核定绿化用工指标, 在结合各自院校特点的基础上, 在总指标中增或减去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包括校园绿化建设情况, 改造情况, 维护、养护易难情况, 各种设施情况等。这个常数指标的极限应在正负35%范围内, 否则是难以达到预期管理目的的。

2.5 逐步实行专业化、网络化

打开校际间的阻隔, 经常相互交流, 研讨, 提高专业知识, 提高管理水平。取长补短, 互通有无, 相互支持, 节省资金, 减少学校投入, 为创造一流的花园式高校校园, 为高校全面迅速向前发展而做出贡献。

摘要:高校校园绿化建设问题是一个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认为, 高校校园的建设与养护主要来自于人为的因素和思想意识所决定的, 高校物质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都离不开高校校园绿化建设与养护, 并就此进行了较全面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高校校园绿化建设,校园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校园绿化养护

参考文献

[1]杨丽丰, 何宏谋, 梁志勇.西北内陆河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及节水效果分析[J].人民黄河, 2007 (11)

[2]许迪, 李益农.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体系及其研究的进展[J].水利学报, 2007 (5)

[3]王涛.再议绿地养护[J].中国园林2003 (2)

高校校园绿化的建设与养护 篇8

1 高校校园绿化建设的特点

校园物质文明建设与高等学府的校园绿化建设,不同于城市的绿化建设或广场建设,它有其自己的特点。首先,校园绿化建设要体现“雅”,雅是知识的体现;其次,校园要体现“静”,静是保证学生吸收知识的必要条件;再次,校园的建设小品、喷泉等景观要体现“动”,动是一种活力,在课余时间能使学生或教职工得以充分的休息、放松、解除疲劳,心情愉悦。

2 校园绿化建设的实施

2.1 加强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要采取乔、灌、草结合。近几年,建造草坪已成时尚,大面积草坪显得既开阔,又有通风感,令人赏心悦目。但校园绿化中单一草坪面积不应占有过大比例,否则会出现比重失调的问题。草坪不是不好,而是应当避免单调化,大面积单一铺设草坪,把建筑物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不能形成空间的合理分隔组合,一览无余。栽植乔、灌木,一方面可以防风,降噪,能把大风分隔成小股气流并改变其方向,减少冷热空气的对流和输送,减少水份蒸发,夏季还有降温作用;另一方面树叶不平且多绒毛,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由于林木的隔离作用,可以阻碍城市的噪音入侵校园,以保证学生安静学习的环境。乔、灌、草相结合,要突出绿化艺术的特点,要突出立体美化的效果,遵循大自然的生长规律,做到春、夏、秋3季有花盛开,且花的颜色,味道要搭配合适,绿叶衬托,草坪茂密,生机盎然,三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使人观之愉悦,闻之芳心。冬季北方地区多雪、校园被白雪覆盖,树应有绿叶,给人以生机,更能体现莘莘学子傲寒霜不畏艰难的骨气。乔灌的栽植,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生长规律,有选择的栽植,使校园五彩缤纷,百花争艳,绿树成荫。

2.2 加强景观建设

包括园林、小品、喷泉、假山、人工树林等,它好比“画龙点睛”,烘托出校园的整体效果,景观建设可以让人们产生遐想,可以让人们驻步观赏,可以让学生们静心读书,可以让人们拼搏向上,它既是景观,又是艺术作品,展现在高校校园,供广大师生员工在闲瑕之余得到艺术的熏陶。

2.3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高等学府本应是高度文明的天地,然而,近些年校园也出现一少部分文明素养很低的智能人,针对这些人,不能熟视无睹,要提高管理水平,分条、块进行管理,建立和完善有关法规,保证校园的高度文明,保护校园绿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绿化建设要靠校园的文明建设作保障才能得以发展。近些年高校校园时有怪象发生,例如,折花枝、拔花卉、践踏草坪、随便扔纸屑、果皮,更有甚者高空抛物(垃圾和建筑垃圾),在校园蹬滑轮的,卖小商品的,下喷泉玩水的等等,公共设施被破坏,绿化建设被破坏……这种不道德的怪象发生,实在使人痛心。要改变这种不良的现象,就要有的放矢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

首先,要自上而下地抓好学生和教职工的文明教育,提高道德素质,提高爱护环境,保护绿化的意识,增强爱护校园,以校为家的责任心。学校是个家,人人爱护它,这也是学校中每一个师生职工的义务。高等院校是一个集合概念,它体现着高度知识群体、高度文明群体的道德教育,班级、学院要有人管,科室、部门要有人管,学校党政领导双重视,上下形成网络教育体系。各学院的学生行为,各部门的职工行为,直接与领导责任挂钩。进行全面的文明、道德综合治理,并保持和发展下去,同时又是考察各级领导工作业绩的一个参考条件。因此,校园绿化建设是学校的脸面,是学校文明建设的反映,是学校整体建设管理水平的体现,大家应十分重视。

其次,校园管理和职工家属精神文明教育管理,是针对怪象发生的管理,各部门要分清管理范围,责任分清,横向联系。该由谁管的必须管好,该由谁承担的责任必须承担,杜绝该管而不管,不该管又强管的现象。校园管理要不断提高水平,对那些违反文明、公德的现象,要进行耐心的教育,使行为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罚款不是目的,罚款只是一种手段。如果行为人能有较高的思想认识,并能带动一些人提高认识,监督校园的不良行为的发生,可以从轻或减免处罚。对个别屡教不改的行为人,决不能心慈手软,要按高校绿化有关规定条款进行处罚,否则管理部门就是虚设,就是失职。职工家属的精神文明教育,职工要包干负责,这种包干要与职工的经济利益挂钩,职工包干的范围包括有行为能力的人和无行为能力的人。建立健全和进一步完善高校校园管理有关规定,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在校区学习、工作、生活的人们,共同携手,创建美好的高校文明环境。加强高校绿化管理的法制建设,是现阶段的迫切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4 建立一支高效、专业的绿化队伍

校园绿化的养护,是校园绿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绿化建设软件、硬件都投上去了,如何进行绿化养护是专业性极强且是长期的,持久的工作,建立一支专业绿化队伍是必要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需要高层次的绿化建设与绿化管理。目前,校园绿化队伍在播种、培植、嫁接、绿化工程等各方面,要边工作,边学习。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不断的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做到吐故纳新,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形式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样才能得以生存,才能跻身于社会的竞争,才能得以发展,才能使校园树木长青,花色鲜艳,绿草茂密,四季芬芳,处处体现茁壮成长,活泼向上的美丽景象。

校园绿化养护还包括另外2个因素:一是加强半机械化、机械化的建设,原始做工已不适合现代形式需要,例如,喷灌设施,浇水设备,粉碎设备,施工设备,都应减少劳动,减少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建立良好的循环系统,保证绿化养护工作顺利进行;二是根据国家有关劳动定额,结合高校校园绿化的特点,合理建立和分派用工指标。目前,个别院校由于不太重视校园绿化工作,工作有超负荷运行现象,这是不合适的。应当按国家有关劳动定额核定绿化用工指标,在结合各自院校特点的基础上,在总指标中增或减去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包括校园绿化建设情况,改造情况,维护、养护易难情况,各种设施情况等。这个常数指标的极限应在正负35%范围内,否则是难以达到预期管理目的的。

2.5 逐步实行专业化、网络化

打开校际间的阻隔,经常相互交流,研讨,提高专业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相互支持,节省资金,减少学校投入,为创造一流的花园式高校校园,为高校全面迅速向前发展而做出贡献。

摘要:高校校园绿化建设问题是一个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高校校园的建设与养护主要来自于人为的因素和思想意识所决定的,高校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离不开高校校园绿化建设与养护,并就此进行了较全面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高校校园绿化建设,校园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校园绿化养护

参考文献

[1]杨丽丰.何宏谋,梁志勇.西北内陆河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及节水效果分析[J].人民黄河,2007(11)

[2]许迪,李益农.精细地面灌溉技术体系及其研究的进展[J].水利学报,2007(5)

[3]王涛.再议绿地养护[J].中国园林2003(2)

小议路桥建设中养护及管理措施 篇9

一、公路桥梁施工建设中养护与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桥路管理和养护共存同一部门不合理。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 桥路的管理和养护被道路管理部门涵括在内, 这就造成了道路管理部门需要分心去做两个方面的事情, 因而会造成一些重要岗位的职能的缺失, 内部人员对道路管理和养护没有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进行道路管理和养护时虽然两者兼顾, 但两者却都不能做到位, 这也是我国目前道路管理部门体制僵化, 缺乏活力和动力的具体体现。这种情况一旦长久发生, 那么桥路的安全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2) 养护管理需要提高科学性, 以提高桥路安全管理效率。目前, 国内大多数的道路部门仍然采用手工的方式去对桥路进行护养, 但这种方式大大影响了桥路管理养护的效率, 同时也对桥路安全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而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工作方法虽然被引入国内, 但仍然处在试用期, 并没有一套真正能够普遍实施的路桥养护管理方案, 因而桥路安全管理有待提高。

3) 养护运行机制落后, 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模式。我国有一个十分陈旧的思想, 即“重建轻养”, 以这个思想观念对待桥路的养护问题是十分不正确的, 这也说明了我国对于桥路的养护管理等相关问题, 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知。且在法律制度上还没有完善关于养护问责的条例, 因而在出现养护事故时, 其责任往往追究不明确, 且缺乏必要的监督制度, 难以保证桥路的稳定发展。

4) 管理简单, 缺乏科学整合标准。我国对于养护管理的标准并不是统一的, 不同的桥路有着不同等级的养护站, 而不同的养护站也有着其各自的一套养护管理方案。在这种情况下, 桥路养护水平参差不齐, 这也就使得一些桥路养护后的路面较容易出现裂痕等情况, 从而使得桥路上会出现一些危险的情况。那些有着养护制度的单位, 在日常养护中也缺乏对养护费用的控制, 且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 因而我国目前的养护管理工作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 且对社会等因素也没有充分的考虑。

5) 养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养护管理人员在进行养护人员的分配时, 并没有认识到桥路养护的重要性, 因而在他们来看, 桥路养护只是一项并不十分重要的工作, 他们会将一些素质不高的人员安排到这些岗位上, 以减免很多不必要的开支。这个做法其实是十分不明智的, 因为桥路的养护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能因为一些私利就将民众的利益抛弃于不顾。

6) 养护器械数量不足。我国对于养护设备和器械的重视程度并不够, 因而在配备方面十分缺乏, 许多地区甚至都没有合适的桥路养护设备。有些地区虽然配备了先进的养护设备, 但他们所引进的设备并不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所符合, 因而这些资源也在无形中被浪费了, 还有一点是虽然有这些先进的设备, 但没有能够熟练操作这些设备的人才, 因而这些先进的机械设备并没能够得到合理的使用。

7) 内部建设不完善。我国现今的养护管理制度并没有对其进行实质性的规定, 因而国内大部分的相关部门都没有将桥路养护工作放到重点关注的位置上去, 因此在职能划分时会出现难以界定的情况。这也跟养护管理制度没能建设完善有关。

二、公路桥梁养护及管理的控制措施。

1) 各级交通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桥梁养护是为人民而养护, 因此要对桥梁养护管理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主管部门也要对其加强管理, 并使之进入一个有序、高效的管理序列。

2) 提高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加强对公路桥梁的养护能力, 管理部门应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养护人员的养护管理技术, 解决目前养护人员存在的缺乏桥梁养护管理知识与专业技术、养护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等缺点, 使他们能掌握一些桥梁检查、检查维修及加固等基本方法。交通管理部门还可成立一个专业的养管队伍, 培养掌握专业技术的骨干, 逐步采用专业的程序和方法来进行桥梁的养护工作。

3) 改造危桥, 全面提高桥梁质量。在桥梁建成竣工后, 要定期对桥梁进行检查工作, 若发现存在与《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桥梁技术评定标准不符合的情况, 应当立即进行修补、养护甚至停止使用。危桥对交通运行的危害最大, 如有不慎, 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危桥有四种情况, 一是桥梁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能达到平时交通安全通行要求;二是桥梁重要部件出现严重功能性病害, 并有继续扩展现象;三是桥梁关键部位的材料强度达到极限而出现部分钢筋断裂、砼压碎、压杆失稳变形等破损现象;四是桥梁承载能力比设计低25%以上。为了改造危桥, 避免桥梁事故的发生, 各级公路部门应严格把关, 对质量管理实行严格控制, 保证桥梁建设质量, 避免后顾之忧。

4) 建立健全完善的桥梁档案。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 为保证能随时为以后的桥梁维护工作提供资料支持, 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桥梁档案, 从桥梁竣工验收至桥梁的使用过程及维护均要求建设单位及管理单位及时提交完整的资料, 将桥梁的使用过程记录到档案内, 保证桥梁的使用安全和畅通。另外, 要定期对桥梁进行全面的检查, 以减少使用中出现故障的概率, 并将采集的桥梁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立档保存, 为日后桥梁的使用和养护工作作参考。

三、结束语

桥梁是道路通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交通运行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桥梁的安全使用和养护关系到道路运行的顺畅与否, 应放在重要的位置。我国桥梁众多, 分布范围很广, 但是桥梁的养护工作并不到位, 成为了当前养护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我国交通运输量日益增大的环境下, 随着车辆数目的急剧提高, 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的不断增加, 给我国桥梁建设的质量和养护工作的水平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 为了解决公路桥梁养管工作面临的压力, 各级公路部门应认真对待桥梁养护工作, 增大对桥梁养护工作的资源和人力投入, 养护人员不仅要提高对桥梁养护工作的认识, 还要掌握必备的桥梁养护管理技术, 深入研究桥梁养护技能, 保证桥梁在交通运输环节中的作用, 确保桥梁的使用安全, 保持交通的畅通, 为我国人民的正常出门贡献最大的力量。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迈入高速通道, 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态势也十分迅猛。但由于我国目前的车辆正在不断的增加, 且随着企业生产的扩大, 运输车也在朝着大型化、重型化发展, 因为车辆重量过大的问题, 我国的部分公路桥梁的构造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因此, 本文主要着眼于公路桥梁在养护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同时联系实际, 结合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以使得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稳定、专业。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与养护分析 篇10

1 农村公路建设应注意的事项

1.1 质量意识必须提上来。

要将质量管理当作工作重心, 加强对技术、质量方面的组织领导, 以此为基础强化资金监管力度, 保证建设任务可以按时保质完成, 要以示范工程为指引, 以点带面, 全面推动农村公路高水平建设。落实宣传动员工作, 将地方主管部门与群众的积极性挖掘出来, 层抓共管, 将质量意识从上到下贯彻落实。1.1.1把握建筑标准不放松, 认真做好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优化设计组织方案。1.1.2施工队伍严格化, 确保招标制度的严格规范, 推行施工准入考核机制, 防止那些没有资质或者规模与工程实际不切合的小企业进入。注意施工队伍的科学化管理, 防止出现工程的随意转包, 坚决避免出现一流队伍投标, 二流队伍建设, 三流队伍施工的弊端。1.1.3注意施工现场实时管理。须严格遵从设计上的要求, 依据施工规程施工, 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现象。注意全程的旁站式监理, 让工程质量能够始终处于严密的监管下。1.1.4落实工程责任制体系。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工程质量责任制体系, 签订细节化的质量责任书, 将质量责任推进到各个单位、各个环节, 以便防止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人的问题。

1.2 落实配套资金。

所需资金能否筹措到位, 是农村公路建设基本目标能否得到实现的核心要素, 为了使该要素得以顺利完成, 应当做到:1.2.1政府需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的重视程度, 尽早完善农村公路资金筹措政策。1.2.2将各级主管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投资积极性调动起来, 用实际行动筹措资金、落实资金配套工作。

1.2.3 将现有有利政策充分利用起来, 增加养路费的征收与利用率, 做到费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路、用之于路。

1.3 注意资金监管环节的把握。

农村公路建设所涉及到的资金数额巨大, 资金来源渠道众多, 注意把握资金监管是公路得以顺利建设完成的重要保障。1.3.1切实遵守资金管理标准方案, 依照项目形成专门帐户, 规范式管理资金划拨与使用全过程, 做到专款专用, 避免挤占与跑滴冒漏现象的出现。1.3.2形成双合同体系, 做到审计监督规范化, 形成有检察机关参与的交通设施建设防职务犯罪业务流程, 在根源上避免腐败问题。

2 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常态化机制

所谓三分靠建、七分靠养, 对农村公路而言, 养护工作的意义特别突出, 依照中央十二五规划, 农村公路不但要建好, 也要养好,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的系统化养护体系, 使之成为常态化机制是势所必然的。

2.1 明确养护责任。

对养护责任加以明确的主体是各县政府主管部门, 但是应当注意的是:不能将所有的养护责任全都推到县政府那里, 而是要将养护任务按照公路所在位置分至各村庄, 由乡镇领导负总责, 村干部具体负责, 做到层层责任落实, 把养护成绩当作干部考核目标标准之一, 按照成绩优劣分别予以奖惩。其次是县交通局要在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设立专门化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小组, 专门制定本县公路养护细部规划, 对相关工作给以技术性引导。第三要注意:农村公路沿线的单位部门直接受益于公路建设管理, 因此其有必要且有责任支持公路养护工作。各地方政府要将宣传做好, 使公路附近的有关单位、部门及农民参与到公路养护工作中来, 在整个公路沿线形成人人爱路护路的良好氛围。

2.2 增加资金养护来源。

一直以来, 养护资金不足都是影响农村公路正常管理养护的主要障碍, 如何破除养护资金不足的坚冰, 要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2.2.1 管理养护资金的来源方向。

首先, 公路部门所收养路费, 至少应有四分之三用作实际的公路养护工作, 各省级政府的交通部门在每年的养路费统筹安排工作中, 要将农村公路养护费资金标准确定至县、乡、村各级, 级级有具体数额规定。如我省地方性征收拖拉机、摩托车等项养路费, 需要将其全额都应用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上。其次, 应当在公路建设资金中, 留出一定比例的资金, 专门用作沿线公路的维修。第三, 要将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有关的第三产业充分发展起来, 增加资金来源。比如可以将公路广告使用、公路路段冠名、路边土地开发、公路路缘绿化等内容分包, 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第四, 用更为民主的手段让沿线厂矿企业筹集资金。第五, 在大中型城市的公路建设费用中挤出资金转向支持农村公路, 这对缩小城乡差距是有好处的。第六, 鼓励领导干部、本省商人的自愿捐助。2.2.2管理养护资金的监督管理。注意所筹集资金的监督管理, 避免出现截留、挪用与挤占问题。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资金需要由省一级政府主管部门按照养护规划实施综合化评定与统一安排。各级政府按照按照养护规划对本辖区农村公路进行养护, 并同时接受财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审计、核算, 以完全实现专款专用, 资金使用向社会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2.3 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资金成本。

2.3.1尽量安排当地农民进行养护工作, 一方面能够节约公路养护成本, 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当地农民经济效益。2.3.2培养养护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专门从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人员, 一般对公路知识了解并不充分, 在技术规范与养护技术上都欠缺培训, 这就要求加强相应的培训教育, 尤其是对于那些养护要求较严格的公路, 相关的养护人员必须通过业务素质培训。以防止出现前修后坏的问题。2.3.3加强针对养护的管理工作。应当持续增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专门负责农村公路监督管理的各级交通部门, 要积极履行行业主导任务, 把农村路网统一归入管理体系范畴, 可以定期由专业化技术人员进行养护者的指导, 并定期予以养护情况检查。

3 结论

完善当前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制度, 消除养护管理同建设间的矛盾, 对于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达到交通城乡一体会要求, 都是具有极其现实意义的, 各级主管部门应当把相关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从根本上保障农村交通路网的畅通无阻。

摘要:我国近些年来对农村公路建设所投入的资金与政策力度明显增加, 但是在建设与养护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主要探讨了农村公路建设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及如何形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的一些看法, 希望可以为弥补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不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建设,公路管理,公路养护

参考文献

[1]叶巧玲.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与管理体制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 (02) .[1]叶巧玲.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与管理体制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 (02) .

[2]周伟.农村公路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中外公路, 2007 (06) .[2]周伟.农村公路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中外公路, 2007 (06) .

[3]宋学文.农村公路研究现状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5 (03) .[3]宋学文.农村公路研究现状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5 (03) .

[4]王元庆.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重点与发展对策研究[J].公路, 2007 (12) .[4]王元庆.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重点与发展对策研究[J].公路, 2007 (12) .

上一篇:面板数据检验下一篇: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