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生化检验

2024-06-26

常规生化检验(精选十篇)

常规生化检验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 该次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45例住院患者, 男性26例, 女性19例, 年龄35~85岁, 平均 (59.4±6.2) 岁, 病程2个月~20年, 平均 (10.3±2.4) 年, I型10例, II型35例;对照组45例健康体检者, 男性24例, 女性21例, 年龄35~85岁, 平均 (59.4±6.2) 岁, 病程3个月~18年, 平均 (9.7±3.4) 年, I型9例, II型36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次采取常规检验, 取患者5 m L尿液, 在尿液分析仪内 (H-100尿分析仪) 进行检测。

1.2.2 研究组

该次采取生化检验。在患者空腹的状态下, 取静脉血3 m L, 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立-7100) 进行检测, 主要是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糖耐量空腹血糖、果糖胺含量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检验结果, 并进行统计分析, 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1.4 检验有效率评定

检验结果和诊断结果一致, 则为检验有效, 反之, 检验结果和诊断结果不一致, 为无效。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计数资料组间率[n (%) ]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经不同的检验方式检验后, 研究组检验有效率为97.78%, 对照组为68.89%,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属于慢性代谢基础性疾病, 该疾病无特效药, 患者一旦患病, 需终身治疗, 病程长, 并发症多, 临床治疗均是通过降糖药维持患者血糖水平, 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不能理想的控制患者血糖, 对患者心、眼、肾等系统均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损害, 甚至死亡[4]。早期诊断糖尿病, 早期治疗, 对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以往,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常规检验, 即尿液检测, 虽然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但是其检出率不高, 且操作比较复杂, 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随着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 生化检验越来越普及, 该方法操作简单, 且检验速度快, 用于诊断糖尿病价值高[5]。

该研究中, 研究组采取生化检验后, 其有效44例, 检验有效率为97.78%, 对照组经常规尿液检验后, 其有效31例, 检验有效率为68.89%,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与霍美英[6]的研究中, 观察组80例患者采取生化检验, 其有效78例, 其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采取尿液检验, 其有效50例, 有效率为62.5%的结果一致。均说明, 糖尿病采取生化检验, 其价值更高, 显著优于常规检验方法。生化检验可减少操作步骤, 检出率高, 不过临床检验时需要注意, 生化检验其结果可能会出现异常, 需要临床医生结合患者并且做出诊断, 以免发生误诊, 随着生化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 患者接受度更高, 该方法已慢慢取代了常规检验方式。

在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时, 其检验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指标。 (1) 高血糖症:当患者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7.0 mmol/L时, 说明患者为高血糖症, 患者一般出现高血糖症, 其机体内水分就会降低, 血浆渗透压就会增高, 主要体现在多饮、口渴等症状, 体内的胰岛素含量就会降低, 葡萄糖无法吸收利用, 进而出现体重降低等正在, 高血糖症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 (2) 低血糖症。当患者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在2.8 mmol/L以下, 说明患者为低血糖症, 患者主要表现为饥饿、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视力模糊等,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低血糖症, 会对患者脑部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危及生命[7]。 (3) 糖耐量。该指标使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患者糖耐量一旦降低, 说明患者很可能会发展为糖尿病, 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糖尿病的患病率很高。糖耐量低减使糖尿病的易感人群, 如果改变平时不良生活习惯, 加强运动等可以降低发展至糖尿病的几率。 (4) 糖化血红蛋白。该指标有利于指导患者调整血糖, 还可判断患者糖尿病处于哪种阶段, 该指标也可以用于区别妊娠期糖尿病及应激性血糖增高。 (5) 果糖胺。该指标可用于评价患者糖尿病控制情况, 适用于血糖波动比较大的患者, 也有利于了解患者平均血糖水平[8]。

综上所述,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诊断, 采取生化检验的有效率较高, 且可以早期诊断, 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其优势显著优于常规检验,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45例住院患者, 采取生化检验;而对照组45名健康体检者, 采取常规检验, 比较两组检验有效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经生化检验后, 其有效44例, 检验有效率为97.78%, 对照组经常规尿液检验后, 其有效31例, 检验有效率为68.89%, 两组的检验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484, P<0.05) , 此结果说明, 糖尿病采取生化检验, 其价值更高。结论 临床上, 对于糖尿病的诊断, 采取生化检验的有效率较高, 且可以早期诊断, 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其优势显著优于常规检验,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常规检验,生化检验,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洪兰.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 :81.

[2]王景莲.分析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 (10) :61-62.

[3]丁建娥.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0) :4701-4702.

[4]徐艳凤.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比较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 (4) :36-37.

[5]周婷.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 (8) :251-252.

[6]霍美英.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对比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 (3) :1-3.

[7]孙占江.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J].医学信息, 2016, 29 (2) :210.

常规生化检验 篇2

【关键词】临床效果;分级检验方法;血脂生化检验

【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45-02

为进行有效合理的项目实验,为临床疾病诊疗及预后提供最实用,最有效最经济的检验方法,医学研究人员提出了分级检验方法。分级检验方法在生化检验尤其是血脂生化检验中诊断的准确度以及灵敏度均相当高,是目前为止血脂生化检验中首选的检验方法[1] 。现就相关检验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选取400例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分级检验(观察组)和传统的拉网式检验(对照组)各200例。其中男、女分别有270、130例,平均年龄为(48.1±2.3)岁。对两组血液标本TC、TG、HDL-C、载脂蛋白AI、LDL-C和载脂蛋白B进行检测,分析数据。

1.2检验方法

分别采用分级检验和传统的拉网式检验进行检验,其中分级检验共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检验,以及检验的项目主要包括TC、TG、HDL-C;二级检验项目包括LDL-C和载脂蛋白AI,分别归于以及检验项目下;三级检验项目包括载脂蛋白B,归于LDL-C下。其阈值参照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提出的标准,其中TG的阈值在0-1.7mmol/L,而TC的阈值在0-5.2mmol/L;当TG大于或者等于1.7mmol/L或者TC大预定于5.2mmol/L时则进行LDL-C大于等于3.4mmol/L时则进行三级项目的检验载脂蛋白B检验;当上一级项目的检测值正好位于阈值之内时则要下一项项目的检测。

1.3统计学处理[2]

研究分析过程中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用了SPSSI9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和技术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房检验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标本中TC、TG、HDL-C的检验结果不存在差异,而载脂蛋白AI和B以及LDL-C三项的阳性率采用分级检验的观察组较采用传统的拉网式检验的对照组高,两组患者的标本检验结果存在差异,(具体见表1)。

3.结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尤其是高血脂等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经过近几年的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证实了分级检验的检验方法不仅检验的阳性率提高了,而且可以节省了大量的临床检验费用,减轻了患者的检验、诊断和治疗的成本[2] 。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障碍或者转运异常而导致血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脂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目前所发现的血浆中的脂质主要是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或者高、低或者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等几种。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检查费用,缩短检测时间们还可以快速有效地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做到了再短时间内采用最节约的费用进行快速有效的疾病诊断。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发现采用分级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的观察组的TC、TG和HDL-C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4.8%、59.1%和14.1%和采用传统拉网式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的对照组的24.9%、59.1%和14.1%,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中的载脂蛋白AI和B以及LDL-C三项的阳性率分别为4.6%、39.6%和75.2%比对照组患者对应检测的阳性率0.9%、18.9%和51.9%分别提高了5.1、21.和1.4倍,为临床实践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高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诉,在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疾病检验的阳性率和诊断的准确率,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检查费用,是一项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实践中的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1] 戴晓波,黄小燕等.分级检验方法学的简历及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 学与临床.2013.10(7):878-879

常规生化检验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2015年7-9月在别院进行常规体检的30名健康人为观察对象, 常规采集血液标本。其中女性与男性血液标本分别为13份、17份;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 (35.41±10.24) 岁;所有体检者肝、肾功能正常, 排除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空腹状态时抽取静脉血, 并将其分成2组, 经常规处理的为未溶血组, 经人为溶血处理的为溶血组。对2组血液标本的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检测, 所使用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化指标包含甘油三酯 (TG) 、总胆红素 (TBIL) 、谷丙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白蛋白 (ALB) 、直接胆红素 (DBIL) 、谷氨酰转肽酶 (GT) 、总胆固醇 (TC) 、总蛋白 (TP) 、乳酸脱氢酶 (LDH) 、肌酸激酶 (CK)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碱性磷酸酶 (ALP) 、钙 (Ca) 、谷氨酸 (GLU) 。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描述, 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 行χ2检验, 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未溶血组TBIL、ALT、AST、ALB、DBIL、GT、TC、TP、LDH、CK、ALP水平显著低于溶血组 (P<0.05) , GLU显著高于溶血组 (P<0.05) , 2组TG、BUN、Ca、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检验结果准确性在诊疗中起着关键作用, 多数诊疗决定取决于检验结果[3]。生化指标属于检验科常规检查项目, 其准确性与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试管不洁、质控工作不完善、采血不当等, 均可产生标本溶血现象, 且标本溶血是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原因[4,5]。明确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对于提高生化指标检验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6]。

本文结果显示:未溶血组TBIL、ALT、AST、ALB、DBIL、GT、TC、TP、LDH、CK、ALP水平显著低于溶血组, GLU显著高于溶血组, 而TG、BUN、Ca、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样本溶血对多数生化指标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应根据实际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其影响因素如下: (1) 红细胞中酶含量较多, 当其遭到破坏后, 大量酶释放到血清中, 从而增加血清中酶的浓度。此外红细胞被破坏后, 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 其中所含有的球蛋白可促使TP、ALB等水平升高。 (2) 标本溶血后会产生特殊的红色, 而血红素属于红色物质, 从而影响对比色分析结果。由于增加对光的吸收, 即使采用空白比色法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干扰。 (3) 部分标本溶血后, 检验结果明显升高, 推测与红细胞中含有的脂蛋白或胆固醇酯浓度过低有关。 (4) 溶血后GLU水平降低, 推测原因为血清中溶解大量红细胞成分, 造成容积量增加, 降低了GLU浓度。此外与红细胞中含有干扰成分有关。 (5) 溶血与未溶血指标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推测与溶血的稀释作用有关, 血红蛋白增加吸光度为正干扰, 而溶血引起的稀释作用为负干扰, 二者互相抵消, 则生化指标水平变化不明显。此外也可能是试验受溶血影响较小。

标本溶血可造成检验结果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 因而在进行检验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正确方式采集血液标本, 保持试管清洁, 避免标本出现溶血现象。如遇到溶血, 应重新抽血。此外抽象人员应提高技能, 减少患者痛苦。也可通过改进方法, 克服光度比色等措施的弊端, 减少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从而提高检验准确率。检验科在检验结果的报告上应注明标本是否溶血, 为医生诊疗提供参照。

综上所述, 标本溶血对多项生化指标水平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因而在检验时应规范检验流程, 采取血液标本时实施无菌操作, 避免出现溶血, 从而提高检验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杨振东, 姚文思.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6) :4-5.

[2]谢跃, 刘一亚.标本溶血对18项常规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影响〔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5, 36 (1) :33-35.

[3]孟焱.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17) :122-123.

[4]曾琼.56例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10) :65-66.

[5]刘晓光, 尤忠孝, 张俊平, 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 29 (S1) :131.

血液临床生化检验标本的分析 篇4

【关键词】血液检验;标本分析;误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73-01

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到医院就诊并化验血液检查的人数越来越多,根据化验结果诊断医师能够有着直观的了解。这就要求血液化验过程无误,化验人员严格操作,化验仪器性能及清洁度达标。本文介绍了血液临床化验的采集、保存方法,对误差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案。

1 血液标本正规采集和保存方法

1.1采集方法

有抽血化验必要的患者,除急诊外,原则上要求空腹12小时进行抽血。并应该注意其臨床用药(包括输液)的控制。一般早晨空腹采血,有些项目需特殊要求,如儿茶酚胺,试验前48h禁食茶、水果、咖啡特别是茄子、香蕉等,抽血前静卧1小时;饮酒后血中乳酸、尿酸盐、乙醛、乙酸盐等增加,会引起血脂及某些血清酶结果升高,甚至出现血清浑浊,影响整个检验结果。特别,吸烟时烟草中所含有的烟碱直接影响到血氧饱和度,导致人体内物质代谢功能改变,使检测结果异常。采血前注意不要过激运动,剧烈的体育运动使血管内外的体液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大量汗水的挥发,以及激素含量的变化(如肾上腺激素类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致使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血中丙酮酸、乳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增高,碳酸氢根减少。因此,一般应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采血,采血前宜休息。

1.2保存方法

正常情况下,血液标本采集后,首先应及时对标本进行检测,如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送检,应保存在4℃条件下,保证各项指标不发生变化。在检验科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最熟知的是的是血浆钾离子会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血糖会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对其他生化检测项目的变化了解较少,对血液标本保存的错误,往往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有试验显示,全血标本在室温下存放,血小板随时间延长逐步增高,在4小时后与即刻检测有显著性差异,而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随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于2--5天开始与即刻检测有显著性差异。血小板离开机体内环境后,由于渗透压、温度、抗凝剂及试管壁等影响,形态结构快速发生改变。随着保存时间延长,一些标本出现巨大血小板和血小板聚集,还有一些血小板破坏,最终引起血小板总数减小。同时,所有生化标本都应置4℃保留1周。保留患者标本以备检查是国际惯例,也是实验室对标本负责的具体表现,以便在临床医生或患者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异议时可随时复查。

2 血液检测标本误差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2.1误差原因分析

误差原因来自多方面。首先,由于患者和医务人员没有做到及时沟通,患者在采血前对相关注意点不了解,医务人员也没有讲解到位,导致患者因自身因素对血液检验效果造成影响。其次,在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不重视、不细心,不能很好的了解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对患者临床分析报告的重要性,因此对患者资料张冠李戴的现象频繁发生,导致在血液检验和标本送检的时候患者信息和标本不相符,出现差异。另外,在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过关,对采血时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如医务人员应该了解采血部位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影响,比如在抽血时患者用力攥拳,可引起肌肉组织代谢活跃,加速钾从细胞内溢出速度从而使血液浓度升高。对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导致医务人员采血定位的不准确,医务人员进针的不熟练或患者配合度不高,也会使血流受阻,出现凝血、溶血现象。医务人员使用抗凝管的手法不正确,血液采集前一些具体的措施没有做好,采血部位没有熟悉掌握,相关的注意事项也没有顾及,在采血时不规范操作,都容易导致抽血时间过长或过短,对抽血量的把握不准确,标本量过多或过少,随意性较大,血液检验也难免出现误差。再次,在标本送检时,标本出现剧烈的震荡,容易产生溶血;没有及时送检,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或者选用的真空管有问题,会造成凝血现象。最后,在对标本进行检验时,血液没有凝固就进行检验或者标本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没有及时检验,血液的浓度等都会产生变化,难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2.2提高标本准确性的对策

采集过后,应该注意标本的保存环节。因此,医院护理部和检验科应该联合建立健全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和质量控制体系,护理部应严格遵循检验科采集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流程和采集操作,并对相应的采集流程进行相应的操作。检验科则应当充分起到监督作用,还应当把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信息及时的反馈给护理部,由医院的护理部切实的将质量控制实施,只有将护理部和检验科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根本上实现质量控制,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增强对护士检验知识的培训,使护士根据质量标准及要求来进行操作,事先控制可能出现的质量误差。培训的形式与内容应当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而定聘请专业人员对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知识进行全面的讲解。医者应该具有医德和仁心,每一名医务人员都应该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假使医务工作者能够自觉的遵守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就能有力避免差错的产生。医院的护理部应当经常性的组织技术操作考核及技术操作培训,以提高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强化护理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结语:

生化检验血液标本的来源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和保证,标本的采集好坏是影响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因素,标本采集后如不能及时送检,合适的保存条件也对血液的生化检验结果起着重要作用。临床检验人员应足够重视对血液生化检脸过程中对准确性有影响的因素,严把质量关,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最可靠准确的依据,及时作出最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闰丽杰.临床血液标本的准备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田.中外健康文摘影像检验,2008,5(6):192一193.

[2] 陈红萍.血液标本的采集直接影响化验结果[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

常规生化检验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本采自来本院作健康体检者160例, 男92例, 女68例, 年龄28~54岁, 平均年龄 (38.7±7.4) 岁, 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道疾病, 排除心、肝、肾异常者。所有患者取空腹静脉血6m L, 分别注入2支一次性干燥负压试管中, 每支试管注入3m L血液标本, 待血液标本凝固后以3000r/min (RCF=1800g) 离心5min, 分离出血清, 肉眼确认不存在溶血后作为试验组。另一支置于-70℃冰箱中冷冻, 通过冷冻时间不同, 造成不同程度溶血。根据血红蛋白浓度分为轻度溶血 (Hb 0.3~3.0g/L) , 重度溶血 (Hb>3.0g/L) 。

1.2 检测仪器与方法

检测仪使用日本东芝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采用上海科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套试剂, 严格按照各检测项目的测试参数、设置程序的要求设置, 测定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 (ALT) 、葡萄糖 (GLU) 、肌酐 (Cr) 、乳酸脱氢酶 (LDH) 、碱性磷酸酶 (ALP) 、谷草转氨酶 (AST) 、尿素氮 (BUN) 、总胆管醇 (CHOL) 、三酰甘油 (TG) 、血尿酸 (UA) 等指标, 每份标本共进行6次测定, 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溶血标本ALT、LDH、AST、CHOL显著高于无溶血标本。溶血标本GLU、ALP显著低于无溶血标本,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溶血标本Cr、BUN、TG、UA与无溶血标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组无溶血标本及溶血标本生化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论

溶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破坏, 红细胞内物质进入血清而使血清成红色的一种现象。临床检验中溶血现象较为常见, 多由抽血不顺利或运送标本时剧烈震荡或分离血清离心速度过快引起, 对部分临床生化检测项目有影响[3]。

注:*表示与无溶血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溶血标本ALT、LDH、AST、CHOL显著高于无溶血标本, GLU、ALP显著低于无溶血标本, 溶血标本C r、B U N、T G、U A与无溶血标本无差异, 考虑可能的原因为: (1) 溶血标本细胞内浓度含量高的酶类、血红蛋白、离子等顺浓度差溢出, 使测定值显著高于正常标本。容后后细胞内浓度低的脂蛋白、钠等标本稀释了血浆标本, 使得测定值显著降低。 (2) 有色物质感染吸收光谱。如血红蛋白颜色影响实验最佳波长的选择, 导致吸光度及散光度有较大误差, 尤其对采用终点法测定结果影响大。 (3) 血细胞组分对化学反应的干扰。采用偶氮反应原理检测血清总胆红素, 血红蛋白可竞争性抑制胆红素与重氮试剂的结合, 使检测结果低于真实值[4]。

鉴于溶血可导致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偏差, 应采取如下处理方法减少溶血标本对试验的干扰: (1) 通过方法学克服或减少溶血的干扰, 如通过设置样品空白或使用双波长比色, 改变使用试剂类型避免溶血干扰等。 (2) 临床医护人员采血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保证采血器具的清洁、干净, 血液采集后及时分离血清, 勿长时间放置血液标本。 (3) 有溶血标本出现时, 主动联系临床医师, 排除体内溶血, 酌情重新采集标本或于检测报告上注明溶血程度, 以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

综上所述, 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普及应用, 标本溶血与否已经成为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在检验工作中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溶血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黄四爽, 熊娟.溶血标本对部分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12) :1496-1498.

[2]朱正林, 李玉华, 张宝成, 等.溶血对部分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J].武警医学, 2010, 21 (1) :73-75.

[3]谢小文.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学, 2012, 19 (4) :90-92.

常规生化检验 篇6

1 实验准备

1.1 按照实验室制定的SOP文件对2台仪器进行每日、每周、每月维护保养, 每日质控结果必须在控, 出现失控时应重新测定。

1.2 按NCCLLS EP9-A2 文件进行2台仪器测定值之间的精密度、分析范围及离群值检查判断.。用高、低质控品分别在2台仪器上做精密度实验, 结果用Microsoft Excel203计算相关性统计分析并给出线性回归方程Y=bX+a, 用相关系数 (r) 作粗略估计, 如:>0.975或r2>0.95, 直线回归统计的斜率和截距可靠, 如r<0.975则说明实验方法的精密度较差, 直线回归统计的斜率和截距不可靠, 需改善方法后重新试验。

2 材料和方法

2.1 标本

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当天GLu, BuN, Cr, Ur高、中、低浓度血清。分析物浓度应尽可能分布在医学决定水平范围内均匀分布, 当日完成, 避免储存标本。如果从一个患者得不到所需的样本量, 可以将两个 (但不能多于两个) 病史相同, 被测物浓度也大致相近的患者标本混合使用。

2.2 仪器

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越华ys-2000Ⅱ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2.3 试剂

迈瑞BS-400专用的GLu、BuN、Cr、Ur试剂盒

2.4 校准及质控品

校准品:迈瑞BS-400试剂盒配;质控物:中生高、低质控血清。

3 实验数据采集

3.1

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当天血清, 至少选取8个分别为高、中、低的标本, 随机与当天待检样本同等条件下进行测定。每台仪器各比对项目每天平行测定2次, 第一次与第二次次序颠倒, 2 h内完成, 取均值为比对结果, 连续测试5 d。实验过程中每次用高、低质控品对实验数据进行监控。

3.2

实验数据处理用Microsoft Excel203计算相关性统计分析并给出线性回归方程Y=bX+a, 其中越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实验仪器 (Y) , BS-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比对仪器 (x) , 计算实验方法 (Y) 与比较方法 (X) 之间的系统误差 (SE) 。

3.3

2台仪器偏差估计和可接受判断将各个项目给定的医学决定水平浓度代入回归方程, 以CLIA’88对室间评估的允许误差为判断依据, 由仪器间比较评估的系统误差 (SE) 不大于允许误差的1/2为临床可接受水平。即2台仪器间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4 结果与讨论

4.1

2台仪器的相关性 (表1) 表明4种常用急诊项目均有良好的相关性, 可以用它们去估计两台仪器同时使用所带来的系统误差。

4.2

各项目不同医学决定水平测定结果的偏差 2台仪器估计的系统偏差及1/2 Ea见 (表2) 。通过对实验仪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及所用到的器材反复校正, 除GLu低值超出可接受范围外, 其他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实验表明, 2台仪器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关键词:全自动生化,半自动生化,比对

参考文献

[1]罗浮阳, 张劫, 孙兵, 王昔昔, 徐志哗2台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6种血清酶测定结果可比性评价, 临床检验杂志2007, 25 (4) .

[2]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临床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 年2 月-2014 年5 月行肾脏生化检验的患者360 例,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80 例。纳入标准: (1) 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2) 检验前未服用影响肾功能药物的患者; (3) 资料完善的患者。观察组中男101 例, 女79 例, 年龄23~70 岁, 平均 (43.2±5.9) 岁;对照组中男93 例, 女87 例, 年龄26~68 岁, 平均 (45.2±4.3)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检验方式, 检验的生化指标有胱抑素含量、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水平。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行分级检验, 检验的肾脏生化指标有尿素氮、胱抑素C、血肌酐等, 采取分级检验的方式对生化指标进行分级, 其中, 一级检验指标是胱抑素C, 二级检验指标是血肌酐和尿素氮。在具体检验过程中, 同一标本的测定处理采取常规拉网式测定, 如果有漏诊情况, 则应当通过分级检验方式来处理。在初次检验完成后, 还需要在1 个月后复查所有检验指标, 来避免检验误差问题, 保障检验准确性。此外, 为减少检验操作, 需要设计相应的指标分级检验阀值, 一级检验指标胱抑素C的正常范围是0~1.40 mg/L, 在超出此范围后, 方需要对下一级指标进行检验, 也就是检验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来作为第一级检验的有效补充。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检验结束后, 对尿素氮、胱抑素C、血肌酐等指标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胱抑素C (Cys C) 阳性检出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血尿素氮 (BUN) 、血肌酐的阳性检出率上, 观察组均相对于对照组要高,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肾脏生化检验在肾脏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内生肌酐清除率 (Cor) 、血肌酐 (Scr) 、胱抑素C (Cys C) 、血尿素氮 (BUN) 等指标的检验, 从而对肾脏病变进行有效判断, 为医师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3]。传统的拉网式检查作为一种常用的检查方式, 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操作程序较为繁琐、费用较高等[4]。分级检验在仪器上对检测项目进行顺序设置, 通过对具有高灵敏度的项目进行检测, 存在异常状况时, 再对灵敏度不高但是准确率高的项目进行检测, 通过逐级递进的检测方式, 能够有效减少检验项目, 降低检测费用, 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胱抑素C (Cys C) 阳性检出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是在血尿素氮 (BUN) 的阳性检出率与血肌酐的阳性检出率上, 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高,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肾小球滤过率是肾脏的重要功能指标, 是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尿液量多少, 影响肾小球率过滤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肾小球本身的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以及滤过面积大小等[5]。在肾脏发生病变时, 肾小球会发生滤过膜通透性变小, 滤过面积减少, 导致率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肾脏本身的排废功能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引起肌酐霉素的大量堆积。因此, 在判断肾脏病变时, 可以将滤过膜通透性、滤过面积作为重要衡量指标[6]。

肌酐是肾小球排除的主要物质之一,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肾脏功能的情况, 是一种肌肉代谢作用产生的物质, 在正常情况下, 人体肌酐的产生量是每20 g肌肉代谢产生1 mg[7]。在临床上, 肌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之分, 其中, 内源性肌酐就是指人体自身肌肉代谢产生的, 在一定时期内, 其产生量是相对稳定的;外源性肌酐是在食用肉类食物过程中代谢产生的, 其产生量与肉类食用量有关。对于肌肉代谢产生的肌酐, 肾小球有不易重复吸收、分泌量少等特点, 由于人体代谢产生的肌酐数值相对稳定, 在临床检验中, 可以将其作为肾小球过滤率检验的重要指标。在本次研究中, 分级检验的肌酐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拉网式检验方式, 说明分级检验方式对肌酐有相对较高的灵敏性。在实行分级检验中, 应加强对检验程序规范性管理, 要求检验者依据检验规则进行检验, 以充分保证检验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血尿氮素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主要产物。健康人体汇总, 氨基酸脱氧基是NH3与CO2形成的基础, 两者能够在人体内部相互作用进而产生尿素, 以此作为最主要的尿素排泄通道, 肾脏在肾小球的过滤尿素环节中, 对于尿素的吸收量最大[8]。但是, 由于肾小管尿流速度快, 对其重复吸收率较低, 因此能够实现最大限度清除尿素的目的。患者由于受到缺水、肾缺血、高蛋白饮食、高分解代谢状态以及血容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血尿氮素提升。因此, 在临床上通常通过联合应用血肌酐、血尿素氮行肾小球滤过率的检查与判断。

胱抑素C (Cys C) 作为一种低分子量非糖基化碱性蛋白质, 具有很小的分子量, 其中包括120 个氨基酸。人体核细胞是胱抑素C形成的重要基础, 具有较小的变异性, 在生产速率上保持较高的稳定度, 无法有效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中[8]。但是, 其能够被曲小管重复吸收, 也能够被肾小球自由滤过。因此, 胱抑素C在临床实践中, 通常作为内源性肾小球滤过率反映的标志物, 在实际检测中效果明显。同时, 依据相关的医学研究证明, 患者自身肾小球滤过功能发生损伤之后, 可以将胱抑素C的浓度作为相关的判断指标, 效果也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 在肾脏生化检查中采用分级检测法, 可以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 从而有效的避免误诊与漏诊, 为医生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 采用分级检验方式, 也进一步降低了检验费用, 应进一步加以推广与实践。

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肾脏生化检查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180例。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胱抑素C (Cys C) 阳性检出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血尿素氮 (BUN) 、血肌酐的阳性检出率上, 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肾脏生化检查中, 采用分级检测法, 可以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 从而有效避免了误诊与漏诊, 为医生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应进一步加以推广与实践。

关键词:肾脏生化检验,分级检验,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廖春盛, 戴小波, 魏涛, 等.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6) :720-722.

[2]王庆华, 孙艳争, 何玉英, 等.口服盐酸特比萘芬对猫血液及肾脏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 2011, 47 (9) :74-76.

[3]张红芬.肾脏生化分级检验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3) :395-396.

[4]Rodrigues L M R, Oliveira L Z D, Pinhal M A D S, et al.Expression of heparanase isoforms in intervertebral disc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pfirrmann grading system for disc degeneration[J].Spine, 2013, 38 (13) :1112-1118.

[5]宋超, 杨自军, 张菲菲, 等.高钼对小尾寒羊肾脏蛋白含量和代谢酶活性及微核率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 2015, 35 (1) :130-134.

[6]王淑君, 许仕超, 陶静莉, 等.单纯轻度尿检异常患者的临床和肾脏病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23) :71-73.

[7]张燕飞.经皮肾穿刺活检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4) :14-15.

生化检验的分析前质控 篇8

1 协助、指导临床医生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申请单的开出

目前, 检验项目层出不穷, 我们应该主动采取多种方法, 向临床医生介绍新项目的特点、临床意义以及与已有项目的区别, 协助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更好、更准、更快、更经济的检测项目。按照ISO15189的要求, 协助、指导临床医生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已经成为检验人员的职责之一。另外, 申请单要求病人资料填写的完整性, 临床诊断对与判断检测的符合性起着重要作用, 有助与我们发现潜在的影响因素, 有些检测项目本身就需要临床提供正确的数据, 如血气分析中病人有无吸氧及吸氧的浓度, 以及病人体温等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2 病人的准备

为了使检验结果有效的应用到临床, 检验及护理、临床医生应了解标本采集前影响结果的非病理因素, 这点非常重要。很多检验项目因病人准备不当, 导致结果毫无意义, 甚至导致误诊, 误治。

2.1 饮食对标本采集的影响

多数生化检验采血前应禁食12h, 因脂肪被吸收后可能形成脂血而造成脂血干扰影响很多的测试, 一顿标准餐会使TG升高50%, ALT、TC升高10~15%, TPO及GLU等项目也升高。医生在开出申请单时应嘱咐病人空腹还有这几天的饮食注意事项, 而护士在采血时也应询问饮食情况再进行采集标本。由于医生及护理人员这块难以控制, 检验人员有义务经常向临床及护理人员宣传这方面知识以及它的重要性[2]。

2.2 药物对标本采集的影响

多数药物对生化项目均有一定影响。如先锋类药物会影响肌酐的测定, 甲状腺类制剂会影响血糖及胆固醇的测定, 而应用广泛的VC在血液中或尿液中如果浓度高的话将会影响很多氧化还原性反应如血糖、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很多测试。所以在采集标本时应注意病人用药情况, 实在需要采集的应尽量避开血药浓度高峰期。

2.3 病人情绪、精神状态、身体姿势的准备

要求病人处于平静、休息状态因为激动、兴奋、恐惧、运动后会使ALT、AST、CK、GLU、K+等项目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3 标本采集

标本的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对标本质量影响的因素包括: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采集与收集标本的容器、标本量以及抗凝剂的应用等。

3.1 采血时间最具代表性的时间, 原则上应晨起空腹采集标本, 这对

检测的干扰最小, 另外有些时效性强的项目则特殊对待如急性心肌梗死测定肌钙蛋白于发病4~6h采集较好, 阳性检出率得到提高。

3.2 止血带的使用

应正确使用, 扎带时间不宜过长, 应在有回血后即松开, 否则会应局部血液浓缩而使K+等部分项目升高。

3.3 采血时应避免标本的溶血

显性或隐性的溶血对检测结果影响非常大, 很多项目的影响是成10倍以上的如AST、K+、LDH等。采血不顺利、操作不规范、质量差的真空试管均会造成溶血, 如溶血标本送检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排除病理性的溶血外一般要求重新采集[3]。

4 标本的传送

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 负责标本采集和运送的人员应熟练掌握,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传送, 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实验室。并注意标本的隔离、传送过程中避免剧烈晃动。

5 标本的验收

检验人员在接受标本时, 要严格检查标本是否合格, 对不合格的标本拒收, 并说明原因。

6 标本的处理、储存

检验人员收到标本后, 要立即分离、检测, 尽量减少存放时间, 有些检测项目对检测时间有严格要求, 血钾、血糖等。不能立即检测的标本要严格按要求分离、储存。

总之, 分析前质量保证是医院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 即从医生申请→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送达实验室→实验室预处理, 是一个涉及面广、牵涉人多、易被人们忽视、需要多部门协助共同来完成, 分析前质控也是检验科工作的重点, 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 必须认真对待,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参考文献

[1]从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 27 (8) :483-487.

[2]胡南.146份生化检验分析前期的差错标本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 23 (5) :61-63.

生化检验结果异常原因的有关分析 篇9

[关键词] 影响因素;生化检验;结果异常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67-01

作为实验室检验的一部分,生物化学检验以其重要的临床作用深受各个医院的重视。为了提高时下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性,有必要结合生化检验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临床诊断。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包括标本分析前、标本分析中及标本分析后三个阶段。在日常工作中,临床检验人员较重视分析中及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对于分析前的质控和管理工作做的相对薄弱。这就给临床诊疗活动带来了隐患。笔者对我院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影响因素和与之相对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生化检验设备选用日产京都BIOLIS24I型全自动分析仪。

1.2 研究方法 对我院同一位患者的两次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对比分析。患者采用KCI、10%葡萄糖进行输液,样本采集方法选用采用异侧采血或同侧采血方法;自采血时间不能等同与检测的等候时间;将正常标本和混浊标本以及溶血标本分别进行检验。

2 结 果

2.1 标本混浊影响 浑浊标本:Tn 44mg/dl;Tn 2.2mg/dl l。经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如果标本处于浑浊状态,则可以增高肌钙蛋白对光的吸收程度,从而导致生化检验结果与正常值偏离几十倍左右。

2.2 标本溶血影响正常标本 LDH 176 U/L,AST 97 U/L,CK 11 U/L,K+ 5 mmol/L。溶血标本:LDH 985 U/L,AST 288 U/L,CK 152 U/L,K+ 9 mmoL/L。结果表明,溶血标本和正常标本相比,溶血标本的溶血、黄疸和脂血比较严重,会对PHOS的结果和CO2指标(即>50或出现负值)造成异常影响。

2.3 采血后候查时间和温度不恰当影响。在对患者取血后30min内对样本进行检测:PaCO24.7-6.0kPa,pH值7.4-7.5,SaO211-13kPa。对患者取血后60min后对样本进行检测:PaCO27.8-10.0kPa。pH值7.3-7.4,SaO27-10kPa。因此可知,采血到检测开始的等待时间长短与检验质量成反比,等待时间越长,越会加大实际情况与血气分析结果间的差异。

2.4 输液影响输液侧采血 K+21mmol/L,GLU37mmol/L。异侧采血:GLU10mmol/L,K+5mmol/L。结果表明,在加入输液成分后,对生化指标会造成异常影响,特别是针对K+、cl-、Na+和血糖的升高,输液对病人的血糖和血钾指标影响较大。

3 讨 论

现对上述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异常影响原因进行分析:

3.1 检验前分析因护士工作不够细致,导致出现对正在进行输液的患者输液管侧进行标本抽取,致使标本混杂了药物,从而使患者的化验结果出现严重偏差,最终导致报告出现错误,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了误导,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如,从病人注射KCI、葡萄糖一侧进行对病人血样的抽取,得到的血钾和血糖指标就会伴随出现假性增高。另外,在血样采集完成后,因各种原因没有及时送检,延长等待时间、检验前在室温环境下放置都会对血气分析的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在对标本进行采集时,其操作过程不规范也常常会引起标本检验指标的异常,比如说,溶血是目前临床生化检验中常见的干扰因素,此外,采血器皿或容器的无菌条件不好,采血针头过小,抽血力度过大或长时间使用止血带等情况均可以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导致标本检验指标发生异常。日常饮食习惯及作息时间也会影响检测结果。喜食高蛋白,高嘌呤食物者易导致尿酸、血尿素氮水平升高;高脂肪饮食可升高心肌酶谱,肝酶谱,从而影响临床诊断;长期饮酒患者,体内谷氨酰转移酶也会相应升高;长期吸烟者,血液内一氧化碳及血红蛋白含量会有所升高。此外含有咖啡因的药物也会使血糖儿茶酚胺升高。

3.2 检测中分析在生化检验进行时,仪器转台是否稳定,校准品和生化试剂的稳定性和质量都会对生化检验质量的结果造成影响。原则上,样品标本一旦采集应立刻送检,避免时间过长,使得部分酶活性下降,葡萄糖、碳酸氢根等测定结果下降。一般情况下,采血样本一般采用血浆,但测定与凝血或纤溶有关的酶时除外;应用抗凝剂时,应注意其可能对酶活性的影响,必要时可选用影响作用最小的肝素。

4 结 论

短时间内出现的差异性生化检验结果,会对临床医生的诊断造成一定的干扰。针对患者短时间内生化检验的结果表现出较大的不同,继而会对临床医生的诊斷结果造成干扰。所以通过分析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异常原因,对影响因素控制重要性和如何规范采送患者样本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检验人员要第一时间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讨论异常检测结果出现的原因。而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质量,非常重要。标本的好坏与否决定于生物学、采血方式、标本运输、贮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的影响。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应该完善各项制度,按规范化、系统化要求严格控制好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为提高检验质量提供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 敬芝.临床常见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84.

[2] 爱华,刘建玲.现代生化检验结果异常原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4B):1085.

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患者56例, 平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的患者只接受一般的临床生化检验, 实验组的患者接受严格质量控制的生化检验过程, 从样品的采集, 运送、处理、检测系统的质量管理都按标准严格质量控制。

1.2 实验方法

1.2.1 患者的准备

检测的样品来自患者, 因此患者的准备至关重要, 患者的状态、空腹与否、体位、样本标本的采集时间、运动、特别是药物等都会影响检验的结果, 所以需要严格控制, 对照组的患者口头嘱咐患者空腹来采集样本, 实验组的患者发放细致的说明书并由医护人员督促其做好取样前的准备。

1.2.2 标本采集和处理

对照组的患者直接进行标本的采集, 无需进行前处理和检测, 实验组的患者先检测其血糖、血压等, 确保患者是在晨起空腹的状态下采集样本的, 还应使患者处于平静的状态, 减少采样前剧烈运动带来的影响, 标准化患者采血时的体位, 目前我们采血时多选用坐位或卧位, 一般正常人直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少12%左右[2]。在取血时, 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避免血氧含量p H值下降、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乳酸、甘油三酯升高。当需要反复用止血带时, 应选用另一侧, 止血时间过长或止血带压力过大均会影响检验结果。在取样检测时, 溶血和脂血是影响检测的主要原因, 其中溶血的影响最常见也最大, 所以当发现患者发生体内溶血时, 需要放弃检测, 重新采集样品。

1.2.3 样本的运送和处理

采集完血液样本后, 应及时的处理和检测, 样品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清的各种成分发生变化, 普通样本室温放置30~45min后应分离开血清样本, 所以放置时间不得超过3h。如果放置过久, 因为血细胞还在继续进行新陈代谢, 使得空气中的氧分压高于动脉血, 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1.2.4 样品的检测

用来检测生化样品的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必须符合检测的要求, 检测时还涉及到的试剂、矫正的标准品等这些检测系统都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为保证检测结果符合质量要求, 必须对用来分析样品的检测系统做评价, 确定它的精确度、分析的灵敏度和可能的分析干扰, 得到一个稳定状态的误差水平, 这样再检测实际样本时, 在用标准样品进行比照, 如果总误差维持稳定误差水平上, 我们就认为此时检测的样品结果可靠。除了仪器的状态是稳定的还要保证生化检测试剂的安全可靠, 目前生化检测试剂多为商品的试剂盒, 种类也很多, 同一检测项目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 而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又不一定相同, 这样就会存在很大差异, 我们尽量选取符合卫生部临床检验诊断试剂盒标准的, 稳定性高、线性范围宽, 正反对照结果明显、且重现性高的, 并且一个项目都采用同一种分析发法, 保证结果的统一性。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内数据采用t检验, 组间数据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检测结果, 利用公式计算发现对照组中结果显著异常或与临床不符的为13例, 实验组中利用公式计算发现结果显著异常的为1例, 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准确率要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此外比较样品的时效性、检测的重现性、误差值都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的时效性更强, 重现更好, 误差值也更小, 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实验室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 所有的临床实验室都应建立一套完整而标准的操作流程作为指导规范, 通过我们的探究也发现严格的质量控制与一般的操作相比具有更加可信的结果。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患者的准备, 患者在检测取样前的饮食因素、运动因素、药物因素都很大程度地影响着最后的样品检验结果, 从而影响医生的判断。许多生化检测项目都需要空腹12 h后才能采血化验[3], 否则不能说明真实的情况, 如果空腹时间不长, 会使TC结果变高, 而复查后结果又可能正常, 所以常常会造成误判, 再有采血前3 d若有高脂肪的饮食, 会造成血清肝功酶学指标以及血脂等假性升高, 空腹太久又会导致血清蛋白、血糖等假性下降, 这些都影响正常的检验结果, 所以患者需要有详细的说明。运动会使得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升高[4], 影响检测的准确, 此外强烈运动会产生血管溶血, 严重时可能需要重新取样。许多患者如果提前未被告知可能会在检测前服用药物, 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某些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都会干扰血清中的正常成分的含量, 为此, 医护人员也需要特别叮嘱病人在采血前多长时间内停止用药, 以免产生假阳性的升高或降低。

该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的准确率, 高于对照组 (P<0.05) , 其样品时效性, 检测率的现性, 误差值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5) 。

此外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也都需要严格进行, 在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建立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 将每一项质量控制都用详细严格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来规范, 建立检验结果核对制和岗位责任制, 规定具体的仪器操作和维护记录, 明确试剂的标准化配置等这些具体的方方面面, 那么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 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以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临床医生进行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患者56例, 平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的患者只接受一般的临床生化检验, 实验组的患者接受严格质量控制的生化检验过程, 从样品的采集, 运送、处理、检测系统的质量管理都按标准严格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大小, 确定质量控制对于临床生化检验的意义。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接受严格质量控制的生化检验过程得到的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完整性更强、正确度更高、也更加及时, 两组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应用科学严格的质量控制, 保证医护、患者、检验三个环节一体, 密切配合, 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完整性、正确性和时效性, 为临床医生进行疾病的治疗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李顺君, 杨明清.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8, 18 (3) :44.

[2]Ferard G, Lessinger JM, Kanno T, et al.Validation of an enzyme cali-brator an IFCC guideline[J].Clinical Biochemistry, 2003 (31) :495.

[3]李燕平.重视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质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 (2) :219.

上一篇:Web应用程序设计下一篇:大学生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