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

2022-09-11

标本溶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如抽血时负压过大、水浴箱中温度偏高或离心分离血清时速率过高等造成红细胞破坏, 胞内物质进入血清, 使血清呈红色而出现的一种现象。由于红细胞内成分进入血清, 势必会对某些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1], 有关溶血对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已有报道, 但对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策略尚未见报道。

1 溶血产生的原因

结合工作实际, 笔者认为, 引起溶血产生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 采血过程操作不当:操作者抽血时将止血带扎得过紧, 瘀血时间过长, 抽血时负压过大;采血过程中因抽血时未擦干消毒液, 抽血不顺, 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从血肿处采血, 血液注入真空管过快或产生气泡;直接从输液处放血;血加入抗凝管后剧烈振荡混匀等原因致标本溶血; (2) 检验过程操作不当:水浴箱中温度偏高;标本离心时速率过快;离心管和套管底部有硬物使红细胞过度挤压产生溶血; (3) 医疗器械质量不过关:标本试管质量不合格;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采血针质量差或密封不好等原因均可造成标本发生溶血现象。

2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溶血使血细胞的一些组分释放进入血清或血浆, 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失去准确性, 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溶血后检验结果增高幅度非常明显的有血清TBIL (血清总胆红素) 、DBIL (直接胆红素) 、TP (总蛋白) 、ALB (清蛋白) 、AS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LDH (乳酸脱氢酶) 、UA (尿酸) , 分析原因为红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酶如LDH、AST等, 且含量较高, 红细胞破坏后, 含量较高的这些酶释放到血清中, 势必引起血清中这些酶的浓度增高;红细胞大量破坏而释放大量血红蛋白中的球蛋白可造成TP、ALB测定值增高;同时血红素为红色有色物质, 这种红色对比色分析产生正干扰, 虽可用标本空白或两点比色法等得以部分消除, 但由于其增加了光的吸收, 对一些波长相近的终点比色试验还是造成一定的正干扰;血红素中的正铁离子可被测定试剂中的一些氧化剂如亚硝酸钠氧化成高铁血红素成为黄褐色, 对两点法造成一定的正干扰。

溶血后检验结果有增高的有血清CHO (总胆固醇) 和TG (甘油三酯) , 可能与红细胞内含有一些低浓度的脂蛋白、胆固醇脂等有关。

溶血后检验结果明显降低的有血清GLU (血糖) , 推测原因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 (1) 红细胞成份溶解到血清中, 引起血清容积增加, 造成血清中GLU浓度相对下降; (2) 红细胞中的一些成份溶解到血清中干扰GLU试验的反应, 如抑制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或与其中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等。

溶血前后检验结果无明显变化的有BUN (尿素氮) 、Cr (肌酐) 、ALT (丙氨酸转氨酶) 、GGT (谷氨酰转移酶) 等, 其原因可能为: (1) 溶血引起的稀释作用等负干扰和血红蛋白增加吸光度等正干扰相互抵消; (2) 这些生化检验项目受溶血影响不大[2]。

3 标本溶血预防对策

通过对标本溶血产生的常见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 应从如下方面预防, 尽量避免溶血对检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3.1 强化医务人员业务培训

部分溶血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检验工作人员和护理人员对业务知识不精通或在工作中不用心所致, 因此, 强化上述人员的业务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对相关医务人员特别是经常执行操作的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使他们认识到操作不当导致的检验结果不准确, 不仅会误导临床医生的诊断及治疗, 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等, 也会给医院救治水平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要通过业务培训, 规范操作规程, 明确责任, 提高岗位责任意识[3], 最大限度地减少溶血发生。

3.2 严把器械产品质量关口

当前医疗器械市场比较混乱, 质量不过关的器械产品时有发生。器械使用单位要积极协调军、地质量管理部门, 加大对器械产品引进质量关口, 确保不发生质量问题, 对质量差、出现问题的器械产品要坚决销毁, 不能继续使用, 同时要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协调制止质量不过关产品的再流通。

摘要:标本溶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如抽血时负压过大、水浴箱中温度偏高或离心分离血清时速率过高等造成红细胞破坏, 胞内物质进入血清, 使血清呈红色而出现的一种现象, 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本文就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策进行一番探讨。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影响,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敏蒲, 彦武, 阚玫.不同溶血度下20项生化试验结果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1997, 18 (5) :273~274.

[2] 李桂云.标本溶血对15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6, 3 (4) :164~165.

[3] 任玺华, 陈为民, 安建新.标本采集前准备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7, 24 (6) :581.

上一篇:春运期间铁路客运站进出站口安全组织策略浅析下一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