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2024-06-08

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共8篇)

篇1: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市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大大突破了10%的界限,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业已成为如皋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人口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美好的愿望,标志着经济、文化、卫生和社会安定的水平。当然,我们也应当以辩证的观点全面看待这个问题,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1、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对老人的赡养比上升

人口年龄结构预测表明,1990年我市劳动年龄人口对老人赡养比为10%左右,2000年上升为15%左右,预计到2025年上升为30%左右,2050年上升为50%左右。如果再加上对幼年子女的抚养,劳动年龄人口的总抚养比将上升得更为迅速,2025年可能达到60%左右,2050年将达到75%以上。人口老龄化将使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日益沉重。

而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等等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2、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必然影响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

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过去老话都说“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如皋人说“七十才是小弟弟,八十九十多来西,人活一百不稀奇。”随着长寿之乡如皋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的日益增多,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比例很大,有的甚至出现五世同堂。加上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的代

际人口结构必将呈现“四二一”型和“八四二一”型。家庭“一子化”和“少孩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急需社会养老功能极大发挥,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据悉,如皋目前65岁的老人中,有60%与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这一比例在农村显得更高;而在老年妇女中,65岁至79岁的有70%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相比之下,8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男女则有80%与自己的子女同住一屋檐下,他们对子孙后代的经济依赖也就更强。

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老年人口的心理变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帮助。如皋的老龄工作起步较晚,基层服务网络相对薄弱,专业工作人员相对缺乏,老龄工作资源明显不足。城乡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较少,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老年人的参与率和收益率不高。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对于逐渐增加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养老的问题就更为突出。

3、人口老龄化将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明显增加,财政负担日益加重

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多少,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多少。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近几年来,由于完成“两个确保”的任务,各级普遍调整了财政预算结构,为确保“两金”发放,实行财政兜底,使各镇的财政负担十分沉重。

纵观目前我们如皋的养老方式:一是由政府承办的社会基本养老;二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三是以个人储蓄为主的自身养老。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人对社会养老的需求和意愿必将进一步扩张和强烈。事实上,年轻的一代也已缺乏为长辈提供各种养老资源的能力,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老年人口的超速增长,又进一步表明社会养老负担的日益加重和基金积累难度的更为加大,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增长产生强烈的掣肘作用和后续影响。

二、应对如皋人口老龄化应采取的对策探讨

既然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部分发达国家以及我国象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早在若干年前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的行列,因此我们也不必“谈虎色变”。正因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必然趋势,因此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必须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综合考虑,统筹协调,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全面谋划,及早部署。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应对如皋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

1、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

根据调查,按照人的生理演变,人的一生80%以上的医疗费用是发生在60岁以后,特别是用在临终前的治疗抢救费用。目前,如皋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仍然是“看病难”问题,主要因为经济拮据,无钱看病,大部分老年人有了病也只能“硬撑着”。据了解,老年人中享受“公费医疗”的大约只占全市老年人的三分之一左右。大部分老年人患病时,医疗费全部要自己拿或者一部分子女出,那些退休金少而又不能按时足额拿到手的老人显然是难以看病的,而农村老人则看病更难。

我们建议,首先必须要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与总人口相比,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及其家庭不致因为疾病导致个人及家庭经济危机。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对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开展面向老龄化社会的医疗保健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尤其对医疗保健需求的特殊性,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另一方面,要注意面向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保健常识、护理知识、紧急状况下的应急措施,提高人群对老年身心特点的认识和一般保健护理知识,努力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城镇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农村探索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方法,逐步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改善特困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其次要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有关研究和经验表明,疾病和伤残并不是老年期的必然产物,通过努力完全和可以把它们压缩到生命最后的最短时期内,即实现健康的老龄化。这是老年人及其家庭乃至老龄化社会的期望。在促进老龄人的全面健康对策中,要建立医院、家庭、社区和老年人个人组成的健康促进整体。特别要注意家庭小型化趋势下老年家庭看护照料的供需状况,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措施。在逐步妥善解决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同时,强调并重视老年人的文化养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使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有一定的发展,为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条件。

2、逐步建立和推行适合如皋城乡各自特点的社会养老制度

一是在农村各镇推行以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为辅的社会养老制度。根据调查表明,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80%以上的农民选择了“养老”问题。因此,推广实施社会基本养老在农村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未来我们如皋的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广大农村由于家庭规模逐步萎缩,子女数量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动态速度也在加快。由于农村老人数量极大,失地农民又日益增多,因此从主体来说,农村养老还是应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扶持为辅。但是,对于农村“三无”老人,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的,还是应当继续实行“五保”制度。对于因为模范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而形成的独子户、双女户,则应当继续推行计划生育养老保险。二是在如城和如皋港区积极推进新型社区养老制度,积极发挥社区养老功能。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家庭医疗保健、老人照料、日常护理等,还包括在社区兴办老年公寓、老年食堂、老年茶室、老年阅览室、老年棋牌室、老年歌咏室、老年病防治站、老年法律咨询服务站、以及可以开展各种活动的老年活动中心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如城和如皋港区应当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大事也不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是一项公益事业,要发挥社区帮老、助老功能,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但同时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实行合理收费,促进良性循环。一方面,开展邻里互助,组织低龄老人、健康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工作,动员社会各方义务为老人服务等等;另一方面,还有不少项目可以按“保本微利”原则提供“有偿服务”。这样既可以弥补街道、居委会的经费不足,又可以安置一批下岗职工就业。应当考虑以老年公寓为中心,在其周边建设为老人服务的医疗、娱乐、学习、健身的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白天把老人送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晚上接回家与子女团聚。这样既可以解决子女在白天工作无暇照料老人的困难,又可以满足老人与子女经常在一起的精神需求。

3、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人口老龄化呼唤老龄产业。所谓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老龄产业作为老年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城市或社区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程度。人们通常说的老年事业,更多的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来对待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老年事业中的政府负责供养“三无”老人等仍属于社会公益事业。还有一些为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消费需求的事业,则要转向从产业角度考虑生产、消费、就业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应该按市场规律办事。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发展老龄产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为经营者牟利。为此,政府从多方面创造条件支持老龄产业发展,包括给予政策扶持。如考虑到当前老年人口总体收入水平较低,对老年人生活服务市场政策中应采取低税或免税的优惠政策,使从事此类市场的经营者能有适当营利和拓展产业的空间。可见,经营老年产业,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如皋的老龄产业现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我们缺乏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医护和服务人员;缺乏足够的专门养老机构;缺乏上门服务的保健机构;而这些服务产业和专业岗位,将创造许多新的工作机会,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再看老年消费市场,老年服装、老年食品、老年药品、老年保健品、老年护理品以及其他各种老年商品都

还处于相对匮乏状态,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开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市场需求。如皋的“长寿食品”具有长久广阔的市场,应当努力做大做强,如皋的“银燕食品”也应当开发更多的“银发”食品,以开拓新的市场。(中共如皋市委党校课题组课题组 组长:蒋文祥 成员:沈薇、石海波 执笔:石海波)

篇2: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经济影响 对策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早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别于其发达国家。首先,我国老年人增速快,人口基数大。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加之随着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抚养孩子的经济成本加大,夫妻生育孩子的意愿下降,导致生育率也在下降。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发达,老年人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致使老年人口的增速加快。其次,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分布不平衡、城乡差异大。由于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的不平衡,其老龄化程度也不同,表现为:东南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要高于西部地区,城镇的老龄化要大于农村的老龄化。最后,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一致。按社会正常发展的趋势来看,人口老龄化伴随的是经济同步增长,但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处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这是一种典型的先富未老,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会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生产率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的和质量的劳动力支持,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适应,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导致适龄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劳动力供应不足,将丧失我国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从而在吸引外资方面不占优势,会减少我国的出口贸易。同时老龄化还伴随着劳动人口的高龄化,由于人的生理机能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年纪大了,体力下降,大脑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在衰退,虽然其技术熟练,但是与同年轻人相比缺乏进取心,思想保守,跟不上技术创新的步伐,从而会降低劳动的生产率,影响经济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制约产业的技术创新,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趋势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但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却制约了产业的技术创新。因为随着高龄劳动力的年龄不断增长,其生理机能在不断下降,伴随的是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衰退,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的速度放缓,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技术创新能力的下降。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开发、创新与推广,才能适应新兴行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高龄劳动力的这种状态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从而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人口老龄化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退出劳动者的行列,离退休职工将不断扩大,社会用于养老、医疗、退休及相应福利事业的资金投入会急剧增加,导致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同时,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导致现在一个家庭里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抚养一个小孩,家庭经济负担十分沉重,一旦家庭中某两个或三个老人生病,这对夫妇便无暇顾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年轻人口越来越少,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意味着越来越少的年轻人需要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是家庭的经济、养老负担进一步加重。

(四)人口老龄化将对提升内需带来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人的消费行为受年龄、心理和个人收入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增加,青少年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由于老年人的消费欲望低,加之收入水平的相对减少,老年人的人均消费额随衰老逐渐减少,对住宅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减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老年人消费具有特殊性,比如:老年人在吃的方面,由于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开始退化、脱落,因而老年人比较喜欢吃方便、质软的食品;在住、穿、用方面,老年人更讲究实用和经济实惠;在身体和精神方面,更需要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文化服务、锻炼身体的医疗器械服务等。老年人口的剧增和与之伴随的特殊消费,使得社会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急需出现一批专门为老年人生产消费品、为老年人服务的行业。

(五)人口老龄化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储蓄的影响

在养老金制度的推广下,一方面,由于有养老金、退休金、补贴津等的保障,老年人更倾向于当前的消费,减少个人的储蓄或不储蓄;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的收入较少,在养老和医疗上的花费使得老年人储蓄有限或者无力储蓄。因此,老年人的增加势必会导致个人储蓄的减少,同时还会导致企业在社会保障方面负担加重,从而减少企业储蓄,最终使整个社会的储蓄都减少,根据西方经济原理有储蓄等于投资,储蓄减少,必然会引起社会投资的减少,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三、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和完善现行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化储蓄为内需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老年保障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严重存在城乡不平等,表现为:城市保障金高,覆盖面低,农村保障金低,覆盖面窄。为此,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扩大社会养老医疗的覆盖面,实现城乡平等;建立一种基金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政府将收缴上来的养老保险金成立一个养老保险基金,聘请专业人士用该基金进行机构投资,使养老金增值,获取更多的资金为老年人服务。

二、建立新型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化政府养老为全民养老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未富先老”的特点,政府无法提供向发达国家那样全方面的适应老龄化的社会养老体系,而且家庭养老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要继续提倡家庭养老的模式。另一方面,发展社区、养老院为辅的养老模式,大力发展社区、养老院等的文化、教育、卫生功能,提供多元化的精神慰藉、兴趣化的学习交流、休闲式的生活,从而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服务。这种将家庭养老与其他方式养老结合而成的多元化养老模式课减轻政府、社会的养老压力。

三、适当调整劳动年龄范围,提高劳动力素质

人口老龄化伴随着我国适龄劳动力的数量减少,数量的减少削弱了我国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对于吸引外资不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劳动力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和预期寿命有所增加,因此,可适当延长劳动者的退休年龄,起到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现象。

四、充分利用老龄人才资源,发挥老年人余热

老龄人由于身体机能的原因,无法像青年人那样工作,但他们拥有自身独特的技能优势和经验优势,这种技能和经验是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中积累下来的,非青年劳动者所能立即掌握和替代的,是我国经济建设所必须的。因此,可充分挖掘、利用老龄人的这种资源,建立各种专家信息服务机构、技术信息咨询机构等,通过老龄人向青年劳动者提供技术、经验、信息等的方面的服务,既可提高老龄人的收入,增加其储蓄,又可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洪鸽 梁硕轩.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5)

[2]张桂莲 王永莲.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人口学刊,2010,(05)

[3]张媚U.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2010,(11)

[4]卢明名.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绥化学院学报,2008,(06)

[5]许寅.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市场论坛,2008,(05)

[6]陈景.浅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黑河学刊,2007,(02)

[7]于长永.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

篇3: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0年的73.5岁, 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当前我国的人口结构呈现三低态势, 即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而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相比,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二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据预测到2020年, 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三是人口老龄化出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 超前于经济发展, 呈现“未富先老”的特点, 表中显示了进入本世纪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结构与特点。

由上表可以看出, 我国老龄人数比重不断增加, 幼儿比重不断下降, 老年抚养比逐年递增, 劳动人口的增速正在不断放缓。放缓的劳动力增速不仅会加剧日后劳动参与者的抚养负担, 也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眼下, 宏观经济自2008年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跌破10%增长率以来, 正在十八大的精神指引下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过度, 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 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们又如何化解潜在的不利因素, 保持宏观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正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所在。

一、相关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以前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从结论看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比较悲观, 只是注意到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张本波 (2002) [1]详细地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养老模式、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良影响。王森 (2007) [2]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数量、储蓄和消费, 以及国民收入分配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刘文、唐绍欣 (2001) [3]、施峰 (2004) [4]、帅珍珍 (2011) [5]、洪洁琴、高鼎 (2012) [6]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并从人口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结构对地区结构的影响, 以及人口结构与地区结构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就人口老龄化对地区经济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胡鞍钢、刘生龙、马振国 (2012) 从索洛增长理论入手, 分析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均产生不利影响。刘穷志、何奇 (2012) 通过建立一个拓展的叠代模型, 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及实现均衡增长的财政政策。莫龙 (2011) 运用AECI指数法并借助人口模拟, 对1980年~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的强度、趋势和调控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和国际比较发现:本世纪上半叶我国将面临巨大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

另一种倾向可称之为理性学者, 他们在分析老龄化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的同时, 也注意到了人口老龄化改变我国的消费结构进而为老年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钱凯 (2010) 、陈鹏飞 (1997) 指出我国“未富先老”的特殊性, 迫切要求我们采取积极的对策,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将老龄化人口变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洪国栋、崔今是 (1998) 认为从现在到2050年是我国老龄化加速的时期,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发展经济, 同时要处理好消费和积累的关系以保持经济的良性运行。潘静静、程承坪 (2013) 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认为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苦涩阶段。一些发达国家也都出现过类似的阶段, 相应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多, 但囿于历史背景与国情的不同, 以及篇幅的考虑, 与本文探讨的主题无直接关系的国外成果不再赘述。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是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投入要素劳动力的来源, 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途径有劳动力供给、政府财政、储蓄和投资, 以及消费与产业结构等。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需要考察投入的劳动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这涉及到选择生产函数。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会降低劳动力的整体创新力度, 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 我们在考察劳动力数量的同时也必须考虑人力资本的影响。为体现这一点, 我们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稍作修改为同时包含劳动数量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的形式, 即:

其中, Y表示产出;A主要体现为技术水平的变化;L表示劳动的投入;K表示资本的投入;H表示人力资本的投入;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 g表示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下标t表示该变量为第t期的相关变量。 为方便数据处理, 上式两边取对数建立回归方程: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笔者对《中国统计年鉴2012》的数据进行了一定的整理, 得到了回归分析所需要使用的数据资料。其中产出采用的是1995年~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投入采用的是1995年~2011年的劳动人数;资本投入指标采用的是1995年~2011年的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力资本的数据采用1995年~2011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受教育年限采用学制加权平均计算: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识字或识字很少人数所占比重×1+小学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重×5+初中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重×8+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重×1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重×14。

对原始数据加工整理后, 运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如下:

R=0.998, R2=0.998, AdjustR2=0.997, F-statistic=1537.892, DW=1.565。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 回归系数通过了t检验, 方程整体也通过了F检验, 而且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 (Adjus-tR2=0.997) , 方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很强。这说明劳动人数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关系。回归结果表明:

(1) 劳动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分别为1.557、0.631、0.430, 其中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最高, 劳动投入每增加1%, 就可以使产出增加1.557%, 说明经济的发展将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日渐匮乏的劳动力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2) 资本投入产出弹性为0.631, 仅次于劳动力投入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表明目前处于老龄化的早期, 增加资本的投入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必须对现存的资本加以有效利用, 合理分配资本投入的结构, 提高资本投入的效率, 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人力资本的弹性为0.430,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 未来劳动力不断减少, 附带着使劳动参与者整体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表现为人力资本下降一个百分点时, 产出就会相应的减少0.430个百分点。

三、缓解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的对策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任何一个处在发展中的大国而言, 积极的态度与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是应对人口老龄化, 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和谐的一项重要内容。

1.适时调整人口政策, 控制老龄化的速度

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确实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 但政策的本身过于简单粗暴, 并没有考虑到人口结构的改变会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但还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初期, 劳动人口的短缺并不是太明显。一旦进入真正的老龄化阶段, 经济发展将严重受制于劳动人口不足的困厄。因此, 应在老龄化还没有真正到来前未雨绸缪, 尽快制定科学的人口政策, 调整人口的出生率, 保持一定的生育水平和人口基数, 通过控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来缓解老龄化到来时劳动力匮乏的问题。

2.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适当延长退休时间

老龄化的到来使很多技能和经验丰富的劳动者逐渐退出了生产领域, 造成了人力资本的流失。政府要重视劳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 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口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机会。通过提供一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工作机会来延长老年人真正退出生产市场的时间, 在减少社会养老负担的同时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 我国可以适当延长老年人的退休年龄。例如实行弹性的退休制度, 允许老年人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自由选择退休时间。目前我国提出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中把退休年龄逐步延长到65岁, 就是出于应对老龄化趋势加速的考虑。

3.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劳动力的竞争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庞大数量的人力资源, 这是我国经济得以快速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要保持中国经济继续平稳健康的增长, 首先要保证劳动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而在劳动力因人口老龄化无法保证数量的情况下, 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与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导致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的趋势下, 怎么强调这一点都不过分。所以, 加大教育投入, 积极投资并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无疑是维持经济平稳健康持续增长的重要措施。

4.大力发展生产, 及时调整资本积累政策

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相比,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表现出了“未富先老”的特殊性。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较高、技术创新处于前沿水平、社会福利制度成熟完善, 依靠生产率的提高驱动经济增长仍然可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福利和社会制度尚不健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 人口老龄化必然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艰难的阶段。因此, 我们必须要依靠经济的快速发展来缩小“未富先老”的缺口, 使经济增长水平在人口老龄化到来或严重之前得到尽量的提高, 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负向效应降到最低。这需要政府及早调整投资和资本积累的结构, 改变目前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格局, 形成以企业和个人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5.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人口老龄化使社会对老年产品需求增加, 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老年消费市场, 并由此刺激老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老龄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政府应致力于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 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 为老龄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大环境, 在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篇4: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影响

1.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控制人口数量是国家长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主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的重要任务之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更是对我国人口数量的控制工作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人口增速较大幅度减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日益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十分明显

第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老龄人口的数量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到很大的比重。根据专家预测,2030年左右,我国老人总数将超过2.5亿人,老龄化的趋势将会愈来愈明显。第二,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均,不同地区老龄化的趋势等都有明显地差别。总的来说,老龄化的趋势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大体一致,并自西向东呈阶梯式上升趋势,对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第三,老龄人口中高龄化的速度较快,80岁以上的老人自理能力较差,给子女以及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总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这已经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不利于各个行业的正常运转。

2.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面临更大的挑,增加了我国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压力。下面,笔者将从三个主要方面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进行简要地分析。

2.1对社会救助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老年人口的高龄化是人口老龄化最重要的表现之一。从年龄结构方面来说,高龄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更大。根据人口统计资料,2010年,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相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的比例已经上升到11%左右。与六、七十岁左右的老年人相比,高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明显下降,自理能力更是不行,他们需要更多的经济扶持、社会救助等,也对我国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养老保险的压力增大

近几年来,我国老年人口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养老保金采用的是现收现付的给付方式,历史积累较少,这给我国的养老保险的供给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压力,甚至出现了养老保险基金拖欠的现象。很多地区为了缓解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矛盾,私自将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挪用于统筹资金支付,影响了个人的利益,造成个人账户空转等现象的出现。

2.3社会保障需求较多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人口数量增多,老年人保障性支出不断增加,严重制约了社会扩大再生产。首先,老龄化的加快会增加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支出额度。其次,医疗保障费用支出增加,使得很多老龄人存在看病难的问题。再次,其他老年福利保障性支出也在增多,从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国家对经济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

除此之外,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加重了孩子的赡养负担,使得很多年轻人面临多重生活压力,生活条件相对艰辛。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为了积极应对当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国家必须采取各种积极有效地策略,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1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要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全面结合起来,逐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就当前来说,我国基础养老金主要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是由社会统筹支付的。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国家要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实行统筹结合的制度,进一步扩大基础养老金的覆盖范围。

3.2建立可持续性的保险金体系

要积极开拓多种投资渠道,从而促进我国保险体系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就政府方面来说,应该采用多种手段调整我国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结构,合理调整资金投入的多少,从而保证我国养老保险体系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同时,政府还要重视老龄人口的文化服务工作,完善各种老年服务设施,积极开展各种老年文化教育、老年活动等。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激活老年保障的资金体系。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充分发挥地方社会各级养老基金会的作用,引导民营资本以及国外资金等积极投入到我国老龄化保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立健全多元化的養老金投入机制,丰富资金来源渠道。另外,还要倡导个人储蓄养老的发展模式,鼓励具有相应条件的老年人积极参与到养老储蓄中,从而进一步减轻子女的赡养压力和经济压力等。

3.3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业

就我国来说,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等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高龄化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城市医疗制度也要加快改革,尽量向向老年人倾斜,为老龄人口提供更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要大力发展家庭病床,为老年人提供及时的医疗、保健以及康复治疗等服务。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保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感受等。

4.总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面临严峻的考验。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资金来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相信未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能得到更好地控制。

参考文献

[1]査奇芬,周星星.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江苏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统计,2011(12).

篇5: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一、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我国在过去20多年里,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所形成的劳动年龄人口相对丰富密切相关。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劳动力的供给形势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推算出,如果我国的生育率维持在1.8左右,那么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增长趋势还会维持10年左右的时间。从2011年到2016年期间将会达到高峰,其后将会转为负增长,但10亿以上规模的高峰平台将一直持续到2025年左右。因此,从劳动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间还会维持10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其规模会逐渐缩小。如果劳动年龄的人口增长停止后,我国很快就会面临劳动力的数量短缺问题。

(二)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

老年人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对象,事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关系民生和国民健康素质。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需求迅速膨胀。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比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的增加速度和GDP的增加速度。2002~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平均每4年翻一番。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的1.23%。预计到2020年将占到1.41%,2030年将达到3.06%。同期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2倍,医疗费用将增长5倍。2050年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将占GDP的8—9%。

(三)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远远大于城镇

目前和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和程度超过城镇,面临的压力也超过城镇,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镇,使农村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我国流动人口的80%以上来自农村,80%以上是劳动年龄人口,但这部分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又来到了城镇,凸显了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加大了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难度。

家庭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农村过快增长的老龄化问题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除比较完善的“五保”供养制度外,养老保险、低保、计划生育户奖励扶助、新型合作医疗等制度建设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难以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与城镇老年人形成巨大反差,这是当前社会不公的重要方面。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整建议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对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问题进行治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进而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经济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扩大就业基地、人口红利最大化

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因为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虽然现在已经经过了那场下岗的风潮,但其中的一些人可能仍旧处于失业之中,甚至还会有一些永久被劳动力市场所拒绝的劳动力年龄人口。他们或许因为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但这只是人口数量带来的经济负担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评估出的贡献率由1995年的83.1%降到了2013年的68.6%,并且因为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就业培训以及信息服务,一部分劳动者因此退出劳动力市场。这就意味着我们并没有充分的利用好人口红利,以至于劳动力的短缺都不容易解决失业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还存在自然下岗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见的结构性矛盾。因此,就业的扩大依赖于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政府效率和社会就业服务的提高。

(二)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

人力资本积累包括提高劳动者的教育水平以及健康状况。基本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之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形式。高效的教育系统也是一条连接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渠道。教育资源的再分配,学习领域的扩大以及教育,长期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所花费的时间关系到中国进修教育的发展。至于健康,我们应该识别并把握住提升对公共卫生质量重要的领域,包括青少年的健康,女性生殖健康,劳动者的健康以及工伤保险等方面。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升人力资本的形成效率。此外,我们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为人力资本提供正确的回报,并鼓励和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另外,市场应该配置准确的劳动补偿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转变养老金支付方式

篇6: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随着飞机使用时间的增长,中国民吭机队相当规模的`飞机的服役时间已接近或超过,根据FAA有关老龄飞机的概念,这些飞机正逐步成为老龄飞机.随着飞机老龄化,飞机结构与系统故障率提高,如飞机结构的疲劳裂纹数量增多,抗疲劳性能下降;腐蚀防护性能劣化,腐蚀损伤的程度及范围加重;飞机系统、机载设备老化,导线束老化或破损等,致使相应系统故障增加.

作 者:梁小丽 陈磊 作者单位:梁小丽(国航股份工程技术分公司)

陈磊(中国民航大学)

篇7: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生育率迅速下降,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空间内总和生育率从70年代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以下,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的问题仍然存在,人口总体素质偏低,结构失衡的问题还较为严重,部分人口生育愿望增强,特别是部分特殊群体违法生育现象严重、老龄化加剧、性别比失调、出生缺陷率居高不下、利益导向、社会养老和艾滋病等新形势下的人口问题成为困扰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新的难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地给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必须加强研究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新形势下新的人口问题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影响

(一)违法生育现象对农村群众产生心理冲击。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一直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主要目标。然而近年来,影响人口增长的生育意愿正在发生变化,除农村外,逐渐扩大的富裕阶层和高知群体生育的意愿显着增强,致使个别地区违法生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扩大趋势。如2008年1月6日长江商报报道:仅2007年一年,湖北省新清理违法生育人员93084人,清理出违法生育子女47945人,征收社会抚养费23081.8万元。查处了一批引发强烈反响的党员干部、名人、富人违法生育案件,仅党员干部就有1678人,其中受党纪处分1091人,政纪处分972人(开除公职395人),罢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7人。从全国范围看,类似情况绝非仅此一例。部分家庭虽然大多数并不愿多生,但不排除来自家庭、社会和未来生活的种种压力,一些人难免在思想上产生波动,这类违法现象,客观上必然会对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群众的心理造成冲击。

(二)老龄化加剧增加群众的心理负担。来自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从今年开始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万人至900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年均达到17%。到2050年进行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约占总人口30%以上,也就是说,三四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从我国现在情况看,中国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从成年型社会过渡到老龄化社会。从这一趋势分析,如果独生子女结婚选择的对象仍为独生子女,到第三代,将出现一个孩子面对六位老人的情况,这个孩子再结婚时,则可能面对12位老人。现在虽然生活质量提高了,物质生活上不需要孩子供养,但精神生活将面临很大困惑。因此,老龄化问题不仅是全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而且对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独生子女的影响更加突出,所带来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可能更重。

(三)政策差别给群众带来的心理落差。独生子女家庭的抗风险能力相对来说要低于多子家庭,往往因为是独生子,孩子必然寄托着父母老人的全部希望,一旦出现问题,家庭难以承受。从这个角度看,影响独生子女政策的不仅是养儿防老的传统生育观念,客观上也是一种恐惧压力下的生育激情在起作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社会发展和人口发展非常不平衡,具体的生育政策由各地自行规定。比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四川等省市实行的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有19个省规定在农村,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允许再生一个孩子;海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5省区的农村,实行的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在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允许生育两个以上的孩子。还有6个省规定,在农村,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而随着独生子女群体进入婚育期,对夫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规定允

许生育两个孩子。各地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上比较灵活,即使不违反政策也有可能生育再生一胎,从而降低家庭风险。另一方面相对更高的家庭风险,很容易使群众的心理产生落差,这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四)环境复杂给基层计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难度。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全国各地的环境和人口差异带来新的形势日趋复杂。如对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持不同看法的人增多,思想非常活跃,部分群体生育愿望显着增强,流动人口、富裕阶层违法生育现象日趋严重,违规进行性别鉴定带来的男女出生比例严重失衡,优生优育措施不力带来的出生缺陷居高不下以及文盲半文盲数量庞大和艾滋病患者增多等问题非常突出。国家虽然出台了《人口法》,但面对日益复杂的新形势,特别是对广大群众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加大,怎样保证群众能在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高度自觉,确保把基本国策落实好,是摆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新形势下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科学的指导思想为做好和解决新形势下的人口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国家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主要在基层,而各地基层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面对当前出现的生育意愿增强、违法生育、多生现象有所抬头,取消计划生育政策等不和谐观点,基层干部群众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要看到我国人口安全面临的风险依然存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总体上仍然处于紧张状态,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才能解决新形势下的人口问题。计划生育的工作重点在基层,必须严格执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现行生育政策上决不动摇。

(二)创新奖励及社会养老制度。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不仅是思想教育问题,还必须有系统配套的制度作为保证,但现行的计划生育奖励保障措施在许多方面已显得比较落后。如我省的独生子女的奖励从5元奖励费提高到6.5元,发放到14周岁,全部发放2184元,针对迅猛发展的经济社会来说,已完全失去了其应有的奖励意义。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职工的养老保障与其是否落实独生子女政策基本无关。这种制度与客观形势需要严重背离的状况亟待改变。一是在对待独生子女和实行计划生育家庭问题上,必须顺应形势变化,加大奖励力度,不仅从生活上给予奖励性补助,提高补助标准,而且要在升学、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制订相应的奖励办法,要让落实独生子女和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二是在对待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职工方面,要着重研究新对策,不能等将来已经进行入老龄化社会后再去补救。对此,要依照国情,把重点放在制度创新上,除为企事业退休干部职工提供必要的独生子女补助外,重点是建立组织关怀,为身边没有子女的老人建立家庭式人文环境,做到老有所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社会成为老人温馨的大家庭。三是要适当考虑对无子女家庭的补助问题,不论什么原因没有子女,客观上对国家控制人口数量做出贡献,且将来生活上面临的诸多问题是有子女家庭难以想象的,对这类家庭予以适当的补助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要义。四是要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目前由于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和普惠政策衔接不够,不少地方在制定普惠政策特别是城镇医保、新农保、新农合等方面往往是只讲人头,没能真正体现关注计生、优惠计生家庭的政策导向,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三)拓展计划生育工作领域。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但在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按照《决定》的要

求,未来我国在保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可见,基层的计划生育工作应当适时转移工作重点,做到“软”、“硬”兼顾,“软”的方面就是要根据基层的特点,拓展工作领域,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咨询、加强生殖健康指导、提供优生优育保障、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为家庭幸福创造条件,并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开展人口理论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推动计划生育工作向深度发展。“硬”的方面就是指落实政策方面,确保严格落实政策各项指标。

(四)加大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科技含量。计划生育工作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工作,在生殖健康、优生优育、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含量。尤其在国家医疗卫生水平显着提高,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情况下,人们对生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家庭安全、养老保障的期望更加强烈。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一方面要靠政策保障,另一方面要发挥科技的作用。按照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在十一五期间利用各地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好为基层育龄群众服务。发达地区设施先进、技术水平高,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建立计划生育指导服务系统,并依托社会卫生部门,将计划生育科技服务送上门。同时,随着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人们在生育、生产、生活、健康、养老等方面将更多地依赖高技术的作用,如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精子卵子库等,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有所突破,不仅对提高人口素质、抵抗家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国家人口安全战略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的投向投量也需调整变化。一要保障控制人口数量的需要,稳定低生育水平。包括生殖健康服务保障、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二要保障提高人口素质的需要。包括提高群众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等;三要保障改善环境的需要。包括优化群众的居住环境、改善生态环境、配备设备器材,建立服务网络等;四要保障计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包括组织专职、兼职计划生育队伍培训,为基层计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大人口理论研究等。从目前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实际情况看,由于缺乏经费增长机制,经费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除一定的维持性经费外,其它经费没有稳定来源。为此,应把计划生育工作当作长期性战略任务,在经费投入上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保证计划生育经费与其它部门经费同步增长,切实全面提高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篇8:人口老龄化对如皋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上海市近年来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引起广泛关注。在探讨上海为什么能够持续不断地创造经济增长的时候, 很多人认为人口红利的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人口红利也因此和上海市经济持续增长联系在了一起。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市人口转变使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由于出生率降低, 老年人口增长缓慢, 劳动年龄人口大幅度增长, 人口结构呈现“中间大, 两头小”局面, 劳动力供给充足, 这个时期即为人口红利期。目前, 上海正处于人口红利期, 研究人口红利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如何能够延缓人口红利, 使人口结构优势保持较长的时期, 继续推动上海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人口红利 (Demographic gift) 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David E.Bloom等人在研究人口转变对东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时首次提出的, [1]他们明确提出了人口转变将产生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此后, David E.Bloom, David Canning和Jaypee Sevilla进一步明确了人口转变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总抚养人口增长速度更快, 社会人口年龄结构随之改变, 从而带来了人口红利 (Demographic Dividend) 。[2]蔡昉、王德文认为在人口转变阶段, 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一般大于总人口增长, 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劳动供应, 形成人口红利。[3]蔡昉将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快、比重高、最富有生产性的人口结构优势称为第一次人口红利, 而将随着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人力资本的供给成为第二次人口红利。[4]作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老年人力资源也应该受到重视。[5]尽管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人口红利的看法不同, 但都认同人口红利的实质是人力资本积累再加上人力资源开发, 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黄金人口年龄结构所创造出来的人口低负担机遇, 而且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

三、上海市人口结构现状及人口红利贡献分析

结合上海市2001-2011年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上海社会总抚养负担低于40%, 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达到30.25%, 即上海市人均GDP增长中的40%是因人口年龄结构优势获得的。红利对上海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

1、上海市人口结构现状分析

上海市人口结构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前的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转变为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 逐渐向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过度的过程。在1982年, 上海市人口出生率达到一个高峰18.51‰, 而也是从这一年开始, 人口死亡率一直保持平稳趋势。1982年左右出生的这一代人经过15年后成为市内劳动力, 到2013年, 这一代人步入青年, 他们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流人群, 成为人口红利的最有力见证。海市社会总抚养负担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2011年上海市社会总抚养负担只有19.27%, 达到全国城市最低水平。

2、上海市人口红利对GDP贡献量分析

由经济理论可知, 人均GDP受人口结构的影响, 当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增加时, 人均GDP也会随着增加。用模型来表示:

单位:亿元, %

其中, GDP=国内生产总值, L=15-64劳动年龄人口数, T=总人口数, t表示年份, 和分别表示标准15-64人口数和总人口数。GDPt为人口红利因素的t年中的实际GDP, 而GDPt3为不含有人口红利因素影响的t年的理论GDP。

根据公式 (3) 、 (4) 计算结果如表1。

说明: (1) 此处实际GDP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数据库及《上海统计年鉴》。 (2) 此处实际人口比例以常住人口为基准计算。 (3) 此处标准人口比例为世界平均水平计算, 数据选自《世界银行》。

上海市劳动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且人口红利因素对GDP的贡献量从1995年开始一直为正向力量, 随着总抚养负担的持续下降, 2011年的人口红利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30.08%。因此, 人口红利因素对GDP贡献量与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均持续增加。

四、模型构建与分析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层面上是不同的, 但最终还是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本的累积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这里运用教育事业投入和社会保障及就业投入为衡量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量, 一方面, 教育事业的投入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市人力资本的发展, 另一方面, 就业保障投入可以提高就业率, 增加有效劳动量。本文运用Eviews建立模型来研究教育、社保及就业对人口红利贡献量的影响。

说明: (1) 此处的所有数据来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2》。 (2) 1995-2006年社会保障及就业数据修改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政策性补贴支出的总和。

LNDDC、LNEDU、LNSS分别表示上海市人口红利贡献量、教育事业投入、社会保障及就业投入的对数化, DLNDDC、DLNEDU、DLNSS分别为其二阶差分。以上海市人口红利贡献量为应变量, 教育事业投入、社会保障及就业投入为自变量, 进行单方程回归估计。

1、ADF单位根检验

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LNDDC、LNEDU、LNSS的平稳性, 发现时间序列LNDD、LNEDU、LNSS经过二阶差分变为平稳时间序列。

2、回归方程

图2为散点图, 人口红利贡献量与教育事业投入、社会保障及就业投入都呈正向变动且呈线性变化。

可以通过散点模拟这三者间的数学模型:

注:LNDDC、LNEDU、LNSS分别代表人口红利贡献量、教育事业投入、社会保障及就业投入, C (1) 、C (2) 代表回归系数。

模型样本回归方程:LNDDC=4.6119+0.6704LNEDU+0.1868LNSS

3、预测

在Eviews分析模型基础上, 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法预测2012-2020年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图3所示, 上海处于人口红利期, 并将持续到2020年。带来这种人口红利的主要因素是80后人群的发展。现在的主要劳动人口数量绝大多数来源于80年代的新生儿, 到2020年, 这批人群积累了一定的人力资本、储蓄财富等, 这些都使得人口红利对经济这种的贡献大增。

五、充分发挥人口红利效应的方法和途径

虽然上海市一直以来处于人口红利最为丰富的时期, 但是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引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人口红利, 保持上海市经济可持续增长活力, 我们必须针对教育和社会保障及就业提出相关政策。

1、提高劳动者素质, 增加人力资本累计

上海市的长期发展仅仅依靠丰沛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是不行的, 必须劝告的素质。1995-2011年, 教育事业投入由57亿元增长到549亿, 大量教育投入使得人力资本累计得到提升, 个人创造的生产价值也在不断提升。

2、提升就业率, 促进就业

1995-2011年, 上海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7%上升到4.2%。上海市有充足的劳动力, 但只有充分利用才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口红利。加大就业力度, 获得充足的劳动年龄人口, 一方面通过吸引外来务工者增长劳动年龄人口, 另一方面加大就业保障来提升就业率, 把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调动出来, 可以延缓人口红利。

另外还要加强养老保障制度, 建立可持续的人口保障体系, 用以应对老龄化的到来。

六、结论

本文在人口红利理论基础上, 对上海市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上海市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人口红利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其中教育事业投入和社会保障及就业投入对人口红利贡献量增长有显著作用。但是伴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 我们终将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时, 人力资本的供给、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等问题。处理不好, 人口红利有可能会变为严峻的人口压力, 制约经济的发展。

摘要:1995年-2011年, 上海市人口转变使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上海市正处于人口红利时期, 且属于人口暴利阶段。根据最新的统计资料, 同时利用上海市教育事业投入、社会保障及就业投入等因素对人口红利贡献量的作用来分析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人力资本及就业保障的投入能极大程度的开发潜在人口红利, 并通过直线回归分析法预测2012年-2020年人口红利的贡献, 并在此基础上对上, 针对海市人口红利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上海,人口红利,经济增长,预测,对策

参考文献

[1]David E.Bloom, Jeffrey G.Williamson.Demographic Transi tions and Economic Miracles in Emerging Asia.Cambridge.M.A.NBER.1997:62-68.

[2]Bloom D.E, David Canning, Jaypee Servilla.The Demographic Dividend: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opulation Change.Arlington:RAND Institution[Z].2002.

[3]蔡昉、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 1999, (10) :104-110.

[4]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 2010, (4) :4-12.

上一篇:描写美丽的家乡大连作文下一篇:典型电子整机与电子产品营销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