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

2024-06-27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精选十篇)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 篇1

一、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相关背景分析

1. 情境教学方法内涵分析

情境教学方法就是把情和境有机融合起来, “境”指的是教学环境, 既可以是由实物或者多媒体所组成的具体环境, 也可以指教学双方关系.而“情”指的是教学双方中人物间的思维互动以及情感交流.教学情境主要是为了实现一定教学目标, 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 通过制造与创设相关的具体场所, 例如教室环境等, 课文文境以及学生心境等, 来营造一种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场景或课堂气氛, 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水平.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是指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实际心理特点, 来创设各类包含数学知识以及思想的相关教学情境.因此, 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情境时, 要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将数学知识赋予到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 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氛围.

2. 情境教学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

首先, 教学情境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初中学生在思维和认识上具有直观性及形象化等特点.学习过程中, 总是喜欢和相关社会文化背景也就是“情境”联系起来, 在“情境”作用下, 通过生动直观的数学形象, 可以有效激发出中学生的联想思维, 唤起中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数学知识以及数学表象等, 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

其次, 通过将情境教学方法引入中学数学课堂, 有助于数学教师转变传统数学教学观念, 探索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情境教学方法既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以及教学媒体的选用, 还需要考虑创建有效情境问题.在这种基础上, 有助于数学教师探索学习新型教学技术, 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

二、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 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 要么过于简单, 要么过于冗杂.在实际情境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 经常存在将简单教学活动作为情境来运用的情况.例如, 将简单、挑战性不强的数学问题和应用题作为问题情境;将实际生活案例进行编制形成的应用题当作生活情境等.

另一种情况是, 将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过于繁琐和丰富, 表现为在设计教学情境时, 情节内容冗长, 导致教学内容中出现过多不相干信息, 从而冲淡了教学情境原有主题以及教学目标.从情境制作及运作的过程来看, 有的数学教师花费过多时间与精力在情境设计上, 反而导致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下降.

其次, 生活情境设计时, 存在过于虚构等现象.一些数学教师把数学相关知识点置于完全不符合具体生活实际情境中, 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数学仅仅出现于虚构生活实际中, 是一种编出来、没有用的学科.还有的数学教师, 完全照搬生活实例, 认为只有这样, 才可以将数学和生活成功联系起来.

三、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方法设计思路分析

1. 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设计分析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是学生进行情境学习的丰富来源, 将数学知识和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情境设计, 最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同时也最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与接受.

因此,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实施过程中, 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要从学生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 从而引导学生有效开展猜想、思考、推理以及交流等数学活动, 帮助学生养成利用数学思维进行生活观察以及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同时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方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数学教师应当站在引导者的立场上,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生活现象的观察, 并寻找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联系进行情境设计.

2. 探索型问题情境的设计分析

问题情境的设计, 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探讨, 并培养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实际情境教学工作中, 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出发, 设计合理的数学探索问题, 充分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通过对相关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分析归纳及整理等过程, 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被提出来、一个概念又是如何形成、一个结论应当怎样进行探索与猜测, 而这个结论又应当如何进行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3. 实验型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实验操作型的数学情境教学设计, 将数学思维当作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核心.通常会历经动作、形象以及抽象逻辑思维这三个发展阶段, 其中, 动作思维是最为基本和最为初级的思维方式, 有助于另外两种思维的发展.同时, 实验型情境教学设计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进行数学情境的制作与设计, 并通过对情境进行探讨分析和归纳总结, 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

初中数学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篇2

在中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先引导学生研究已有的知识,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的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

例3、在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首先,复习提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内容及图形(如图1),此时,则有AB∶BC=1∶1=DE∶EF;接着,将直线CF向下平移,得到若AB∶BC=1∶2时,其余条件不变,则DE∶EF=?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结论;然后继续平移BE和CF,使AB∶BC=m∶n时(m,n为实数),其余条件不变,则DE∶EF=?启发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形式,归纳结论。

利用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有时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例4、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笔者先讲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欧拉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一只苍蝇粘在在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络来确定事物的位置。”于是,我引入本节正题。

浅析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是

“教师耐心地讲,学生认真地听”占多数。在新课标的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学生认知能力及个性特征等方面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以课下的备课为依据,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为主体的主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引入新课程所说的话,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从课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心理特征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运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或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思考新问题。例如,在讲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时,先向学生展示一个问题:一个圆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根据它,你能制造出一个和原来的镜子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学生传统印象中数学的枯燥空洞感。

二、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增强课堂趣味性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就是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数学教学应在遵循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将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和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例如,在进行负数的学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负数有关的事物,比如:天气预报、电梯的楼层、银行存折上的支出等等。通过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三、将实践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情境教学不仅仅是将学生置身于一种情境中,而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同时还要培养“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将情感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应用来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贯彻实践性,而不是让学生简简单单的感受情境,应该让学生亲身去实践。例如,让学生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搜集数据,画统计图,写调查报告等,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创设情境是多样多种的,它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要将情境教学高效地进行应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通过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素养;通过将情境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艳明.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界,2011(16).

[2]罗继舟.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浅析[J].才智,2011(20).

初中数学的情境教学 篇4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有效性

美国教育学家萨其曼曾经说过:“所有的学习都是情境中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学情境现实存在的普遍性,也意味着数学过程就是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思考问题. 中学时期数学的学习是学生形成严谨数学思维的最佳时期,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在认识新知上能有连续性,而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着重于现实情境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呢?

1. 趣昧性情境的创立

学习内容的生动有趣,能够刺激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通过设立趣味性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在大脑里储存知识信息.

例如,在7年级教学有理数加法结合律时,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段篮球比赛录象,然后让学生看得分统计表,在整场比赛中姚明得27分,麦迪得32分,巴蒂得6分,然后让学生计算姚明、麦迪、巴蒂三人全场比赛总共得多少分?

学生会列出下列算式:

27 + 32 + 6 = 65.

32 + 6 + 27 = 65.

然后让学生想:这两个式子计算结果相同说明什么?

这样将问题蕴含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通过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

2. 生活式问题情境的创设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会将抽象性看做是脱离实际,逻辑性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广泛性让学生感到高深莫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有趣的数学现象,通过将现实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解决畏惧心理,用心体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

3. 悬念情境的创立

通过有关的心理学研究,证明问题情境和学习意向是紧密联系的. 通过巧妙设置悬念,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初中课程中, 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时,教师就可以巧妙的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问题1:x为实数,且x2= 4,求x的值.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很多同学都知道,x = ±2,x是4的平方根.

问题2:x为实数,且(x - 2)2= 4,求x的值.

同学们可以仿问题1得到x = 0或x = 4 .

问题3:x为实数,且x2- 2x - 3 = 0,求x的值.

能不能化为问题2的形式? 怎么化? 学生心中出现了悬念,让学生讨论,就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的求解方法了.

4. 开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

数学开放式的问题, 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更多的乐趣,也带来了与教师的更多交流与合作,在这一问题情境之中, 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素质教育普遍实施的今天,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数学中就更应该重视开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

例如,要计算如图中圆点的总数时,请你说出你的算法. 8个人打车去汽车站, 在距离汽车站20千米的地方一辆车出了故障,此时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发车了,在还剩下一辆小轿车的情况下,连司机在内限乘5人,以最高时速60千米的情况下,这8人都能赶上最后一班车吗? 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智慧的平台,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只要符合实际即可.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策略 篇5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整节课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联系实际生活、实验、数学故事、艺术、制造悬念等方法创设数学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情境创设

学习兴趣

课堂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新课标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回归现实生活、注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不断丰富教学情境的内涵,并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达到这些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实施探究教学。探究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使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结构主要有以下几步:① 教师设置学生探究的情境。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所要教学的知识。③师生交流探究的成果,构建新知识。实施探究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怎样设置探究的情境。这个问题不解决,探究教学就成为空中楼阁。情境创设由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也可以在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者课的结束时出现。由于学生个性和生活知识经验的不同,同样的情境作用于不同的学生得到的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应怎样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探索和尝试了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处处时时都有数学现象、数学规律、数学问题,常常包含着一些简单而明显易懂的数学知识、道理。数学是人们劳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如果我们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就能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思考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学生生活在一个被数学包围的世界里,耳闻目睹各式各样的图形,亲身体会着各式各样的数字,经常享受着数学知识给自己带来的方便。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而构建新知识需要有构建新知的基础。新的知识总是建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就像建造高楼大厦一样,墙要建在基石上,楼板要放在墙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都可以作为他们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的基础。

如学习轴对称时,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选用天安门到故宫的鸟瞰图引入,再举建筑倒影、立交桥、京剧脸谱、分子结构雕塑、风筝、日常用品等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对称现象的广泛性,同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样的图片,通过空间想象,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这些优美的图片深深吸引了学生,一下子提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一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二、从操作实验中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实验,应将数学实验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来设计。数学实验,目的是以实验为载体,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这个过程,从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学生是充满心理活动的有机个体,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奇、乐于动手动脑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创设实验探究情境。在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生在实验中大都表现非常活跃,通过实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讲授“垂直于弦的直径”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按教科书的要求,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做几次,并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把圆沿着直径对折总能重合,由此归纳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接下来,让学生在圆形纸片上,标出圆心,画一条弦,再画一条垂直于这弦的直径,把纸片沿直径对折,去引导学生进一步找寻图形中相等的线段、弧,从而在实验活动中逐步探索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获得了数学实验活动的经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教师创设活动情境时,应注意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给学 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和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三、从数学故事中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她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故事与典故。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学生也不例外。同时,在数学课堂上,针对性地引用和穿插些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等方式引入数学知识,要求故事短小精干,内容要健康,要有科学性,趣味性。用数学故事创设情境,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能够丰富课堂的知识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发挥故事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在上“统计初步”这一课时,我引用了《吝啬财主买火柴》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吝啬的财主。有一天,他叫儿子去买火柴,临走时还嘱咐儿子,火柴要每根都能点着的。不一会儿,儿子把火柴买回来交给他。财主问是否根根点得着,儿子大声回答说:“当然会了,因为我把每一根火柴都点过了!”通过这个故事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之后,马上提出问题:如果让你办这件事,你又怎么办?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

又如,勾股定理是初中阶段非常不好上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那么如何才能把这堂课上好呢?我通过了这样一则故事引出了课题: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相传在2500•年前的一天,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在宴席上,宾客们都在高谈阔论,尽情吃喝,只有毕达哥拉斯看着朋友家的地砖发呆。原来,朋友家的地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状的,黑白相间,非常美观。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觉得非常奇怪,很想过去问他。过了一会儿,毕达哥拉斯像是恍然大悟的样子,站了起来,大笑着跑回家去了。看着同学们充满着好奇,我紧接着问道:“你们知不知道毕达哥拉斯从地砖的图案上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

四、从艺术中创设情境 3 巧妙运用文字、音乐、图画、动画等多种形式,营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奇异的动画设计,在引人入胜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过程,通过音、形、声、像等多元信息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我在上“三视图”这节课时,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用多媒体投影庐山彩照。师生一起读苏东坡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美的山,多美的诗!我问:“苏东坡是怎么观察庐山的?”用它来引出课题,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探究位似的性质时,我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了一些立体艺术字。

学生很感兴趣,一直问是怎么写的,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引入课题。从艺术中创设情境,整合了社会生活情境和审美意识、人文意识、情感意识,学生在课堂上既享受到了优美的意境,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五、利用悬念创设情境

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悬念能够造成一种期待的心理。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持久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给学生巧设悬疑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使他们对知识产生一种急于知道的心理。学生带着这种心理上的期待去思考和探究问题,积极性和求知欲一定能加倍增强。例如,我在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节课时,我先问学生:你看过 或听说过埃及金字塔吗?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曾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他是怎样求出金字塔的高度的? 这样通过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总而言之,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无定法,教学情境的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在使用开发新教材的过程中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选择、设计、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标》(2007年修订版)

[2]《数学(七—九年级)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情境是一种信息载体,或者说,情境可以被视为人的认知活动的信息来源。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下面,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二)、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探究,对问题作出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初中数学中有一类月历、打折销售、希望工程、教育储蓄等带有实际应用性的问题,解答时常需要应用图形特性,根据月历本、利息税、等积变换等知识求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建立适当的几何模型,使问题顺利解决。

(四)、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探究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如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叠报纸探究乘方的知识:开始展示很大的报纸时许多同学都说能对折几十甚至上百次,可是在动手实践后却发现折叠到七次的时候已经非常困难,许多同学都是大惑不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终于发现:报纸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以等比级数增加,而其面积则相应地以同样比例减少。加上纸本身的拉力,把报纸对折第九次无疑比一次将512张报纸对折更要困难!

(五)、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

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著名的IT巨头中国联想的广告更是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数学的问题情境。

如学习了中点后,再学习角平分线的知识时,学生就可以展开类比和对比,联想出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等。

(六)、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

如学习过(ab)n=anbn以后,许多同学都错误地认为(a+b)n=an+bn,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a+b)n,然后让学生用具体数据进行代入求值,进行让学生发现原先自己的错误认识,从而产生出观念冲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

(七)、讲述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创设浅析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数学是理性思维较强的课程学习,在传统的教学影响下,数学学习仍旧停留在教师主导、学生听从的模式中。随着教学实践的改革深入发展,数学学习要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逻辑、创新、实践等能力培养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为此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的内容,从实际生活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目的,用生动具体的情境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做好备课环节,对课堂进行设计

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进行激发,单纯依靠课堂上的即兴调动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精心的课堂设计,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学习知识结构并不完善,因而在备课时就要将情境创设问题纳入课堂设计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有效分析,并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设计授课思路和步骤。为减少课堂教学的盲目性,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的思路按照课堂备课的方向进行,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准备“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用实际生活中购买物品的情境来对问题进行具体化的讲解,创设的情境可以用如下语言表示: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红需要买几个苹果才能比小明的苹果多4个?引导学生将其中的变量表达公式整理成不同的算式表达公式,这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来选取学习素材的情境创设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重在情境中渗透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情境创设是需要技巧的,这种技巧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层面就需要渗透悬念,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一般是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的,但也存在生活经验和基础认知无法顺利解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就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悬念疑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时,教师要使学生在思维中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概念,就需要学生观察实际的立体图形来深入感受,教师可以利用相机和不规则立体实物来进行学习,教师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对不规则物体照相,然后引导学生明确对不规则物体从不同的角度上照相获得的图像有何不同,从而将这种概念延伸到数学的立体图形中,使学生更加清楚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和底面的不同形状表现。教师和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做的就是捕捉信息并展开讨论与分析,通过对问题的层层深入论述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三、突出动手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数学学习的逻辑性较强,学生学习数学如果只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是无法真正学好数学的,也就是说,数学的学习更加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时,要将思考、实验、制作、观察等活动结合起来,突破“学生完全接受教师知识讲解”的局面,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分析、猜测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通过动手实践来加以验证。例如,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起“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这一课题学习,教师在要求学生制作包装盒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先将基本的模型以展开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就是以平面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对平面图形中展示的不同的长方形区域进行相对面、相邻面、同一线等的分析。可以在平面图形中相关的区域进行数字标记,然后再制作包装盒,在包装盒制作完成后,通过观察来检验自己的思维是否正确。这种用知识来为实践服务、用实践来对知识进行验证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做到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教材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

教材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只是一种学习范围的界定,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要求完全依照教材来进行,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是立足于教材,并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延伸。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来对教材重新组织和加工整理,形成更加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引进“等量代换”这个概念时,教师就不能够完全用教材上对这个概念的定义进行讲解,然后直接通过题海战术来加深理解,这种方式无疑是低效率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讲解,教师就可以引用“曹冲称象”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在大象过重无法称重的情况下,可以用与它重量相等又容易操作的物体进行代换,从故事入手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讲解,学生对于教材中的等量代换概念就可以更加轻易地理解,并且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初中数学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性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更高层次中开展数学学习的效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作为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纽带,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来使学生获得对新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手段充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关志强.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J].学周刊,2014(02).

[2]高泳.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0).

[3]宋玉静.浅谈如何设置数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1(33).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浅谈 篇7

1. 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评价不应只是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 同时又是对学生改进学习和完善自我进行导向.必须强调发挥数学学习评价的教育功能, 应更多地肯定进步、鼓励成功、鼓舞信心, 评价结果应更多地用于帮助师生改进数学的教与学, 引导师生正确把握目标、能动发展,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因而, 在平时的教学中, 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2. 加强对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研究, 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数学的应用不等同于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数学的应用在不同的层次上都应有所体现, 如数学作为一种思想, 数学作为一种语言, 数学作为一种思维, 数学作为一种策略等.因此, 在教科书编制和教学实施中, 都尽可能地展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即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 使学生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 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经历“使用各种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有意义学习过程, 以促进其形成对数学较为积极的态度, 形成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 拓展数学教学的空间

情境教学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 让学生投身实践, 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 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 拓展宽阔的数学教学的空间, 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 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例如, 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中, 可设计这样的课堂活动:每名学生剪两个三角形, 其中一个是等腰三角形, 另一个是非等腰三角形, 再引导学生把两种三角形各自任意两边叠在一起, 然后把活动过程中的结果写下来.通过这一活动, 同学们很快就发现只有把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叠在一起时,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能互相重合, 从而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活动中得到的性质加以证明.

浅谈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篇8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 又要服务于生活。由此可见,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概念、公式以及理论、推理等都是人们通过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总结和提炼而来, 而且人们总结这些数学知识就是为了将其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 数学同时用集抽象性、逻辑性和理论性于一身, 不仅使得学生感觉到学起来困难、枯燥乏味, 而且还让学生产生“数学知识脱离实践”的错觉。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得缩手缩脚, 而且对于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感到高深莫测、望而生畏。究其原因, 是因为教师没有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有效结合起来, 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一定重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之间的联系, 要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观象多加观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来创设情境, 让学生通过情境产生情感体验, 从而对数学的实用性有更加直观的感知。如在教学“数轴的概念”时,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创设如下教学情境:“今天温度上升了5℃, 明天会下降5℃, 同学们, 你能用数轴表示出这两天的温度变化吗?”之后, 教师接着将正负数的概念引入, 引导学生通过图式法来表示, 以此来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 从而引出“数轴”的概念。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和引入方式既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创设类比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概念, 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也只有将这些数学概念理解透彻、掌握到家, 才能够为数学推理和判断打下坚实基础, 也才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然而, 在当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师对于数学概念的教授和讲解过于生硬和空洞, 不能让学生有更为直观和形象的理解, 导致学生对于数学概念一知半解或者理解不透。为此, 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在数学概念教学方面下功夫。我们都知道, 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数学概念也是如此, 任何数学概念都有与之相关的邻近概念, 所以,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授具体的概念时, 要结合数学概念的特点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从学生已知的邻近概念出发, 为学生创设类比情境, 让学生通过探究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更好地理解新学的概念, 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数学理论的整体性与严密性。如在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类比情境:首先,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来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本性质, 之后引入分式, 让学生通过比较来总结分式的性质。通过这样的类比情境学习, 学生不仅复习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 而且对于新学的知识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讨论情境

初中生活力十足, 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 对感兴趣的问题有极强的探索欲望, 而且好胜心强, 总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夸奖。所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易错点和竞争性问题, 为学生创设讨论情境, 激发初中生的好胜心,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在具体的课堂活动中, 教师可以结合重难点和易错点来创设讨论情境, 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限时抢答, 并给予答对的小组以奖励, 这样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会全身心投入学习, 而且会认清易错点, 学会发现新问题, 促使教学活动有效顺利开展。

四、创设直观情境

新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增添了很多内容, 如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图片、数据等,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生活场景、图片、数据等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时,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几何画板技术将为轴对称翅膀的蝴蝶或者蜜蜂等图形展示出来, 给学生更为直观和形象的感受。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将抽象的轴对称概念具体化, 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和明白其含义。

总而言之, 在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实践中, 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结合教学需要创设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情境教学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还要通过情境与教学的结合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可见, 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教材具体内容为根据,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以及实际需要, 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教学情境, 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对所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对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进行浅谈。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数学,浅谈

参考文献

[1]黄艳明.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界, 2011 (16) .

[2]罗继舟.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浅析[J].才智, 2011 (20) .

[3]黄建华.例谈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J].考试周刊, 2011 (80) .

初中数学情境化教学刍议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能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用情境化教学法,去“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和“精神需要”,收到了相当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生活化情境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就像鱼与水的关系一样.可以说生活离不开数学.在这一点上,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有着精辟的分析,他说:“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他认为:数学过程 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我们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或者是例题、习题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教学中我经常创设生活化情境,以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时,我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共同分析题中的变量关系,引导学生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初中学生喜欢玩撬石头的游戏,于是我出了一道关于反比例函数的数学题,在已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要求懂得动力F和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并要求大家从实际运算中观察规律、画出图像.

这样一道题,既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又与物理力学紧密相连.可以说,这种生活化情境题抓住了学生的猎奇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点.题目一出,学生就纷纷议论起来.通过分析动力F和动力臂L之间的关系,将撬石头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反比例函数问题.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理论,通过几个具体数值的验证,观察规律,列表描点,作出了图 像,并从图像的变化趋势上解释规律.解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基础性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从生活情境中来的题目学生兴趣浓、专注度高,学习效果自然就理想.

生活化情境教学,有一个问题值得 重视,即凡是能够用生活化情境去解决的数学题目尽量不要从纯数学的角度去讲解.因为对于生活化情境,学生很容易接受,如果纯数学的题目,优等生可以接受,后进生相对来讲,兴趣会淡得多,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疑问式情境

作为教师,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共识:问题是思 维的起点,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好奇、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但是,也必须看到,如果只停 留在好奇、探 究的欲望 层面,不给学生以解决问题的机会,那也是白费工夫.让学生动起来,交流讨论,亮出观点才能知道对错,而疑问式情境教学恰恰为 学生提供 了这样的 机遇和平 台.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苏格拉底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教学中,我创设的 疑问式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力,也暴露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就为教师有的放矢地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如下.

展示故事: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 名的数学 家,相传在2500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种特性.然后提问:1.(教师展示图片后)现在,请你也观察一下,你能有什么发现吗?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3.你有新的结论吗?

设计这样的疑问式情境后,我没有直 接讲解,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决问题,最后得出了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三、活动式情境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探究 篇10

一、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现状分析

情境教学法以教学内容为指导,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可见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有的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过分重视,没有将情境教学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在一起,导致一味追求教学情境而违背了教学初衷,没有发挥作用.有的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盲目追求学生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频繁使用视频、图片、对话等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占用课堂教学宝贵的时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在情境教学的应用中,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情境教学的目的性缺失,进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学效果严重违背教学目的,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教师必须能够对情境教学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促使情境教学法的有效性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探究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初中数学教师如果想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能够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不难发现情境教学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情境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感是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能够将情境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在课堂中充分考虑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做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实现情境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正确认识情境教学的内涵

在特定情境下,知识所发挥的作用要能够得到体现.为了促使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为课堂教学服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能够对其内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心理基础的情境教学方法,对人的价值、创造性以及自我实现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据此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人的主观性有着很高的重视.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为了充分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就需要将情境呈现出来.关于数学情境教学的内容,可以有以下理解: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认知能力,采用情感调节的方式,对数学情境进行创设并优化,促使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主动性以及自主性得到提升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对情境教学的内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充分发挥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二)科学创设趋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需要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结合到一起,对实际生活中具有价值的事物进行挖掘.值得一提的是,教材本身肯定存在不足,参考书并非标准答案,因此教材只是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利用的一种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要能够加以充分利用,而不能盲目迷信教材.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能够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数学情境的设计要能够体现学生生活实际,趋于生活化,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与解决,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升.

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必须注重其合理性与科学性.在情境创设中,应与学习经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并对知识迁移予以重视,加强实际应用情境的创设.同时还要做好悬念与疑点的巧妙设置,激发学生求知欲.再者,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且可以与其他方面知识结合到一起,提高数学情境的趣味性.此外,应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情境教学创设质量与效果.

上一篇:资本结构分析下一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