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造型

2024-06-15

理论造型(精选七篇)

理论造型 篇1

(一)素描的背景

在早期,素描是一种基础表现法,依附于其他的美术形态之上。最早的素描表现形式——线条、图案、符号, 是原始人在动物的骨片石板陶器等物体上留下的。

(二)素描的发展现状

素描现在已作为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开设的一门绘画基础课程,素描深度研究也被放在造型基础课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达到从基础教学到设计教学转变的目的。

二、素描造型设计的研究方法

(一)二维体现画面感

二维也就是属于平面空间。在创作中,画面中物体的立体感只能利用二维平面中虚构出来的三维假象来体现。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大、小、虚、实、明、暗关系在二维平面空间中的表现来制造物体的现象、体积和空间的假象,从而加强物体的真实感。

(二)三维体现立体感

素描造型设计中的三维立体感是以二维平面为基础的,是一种虚拟的视错原理。绘画空间的平面体验与现实中的真实体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绘画中的立体感只是通过视觉错觉虚拟出来的,例如,对比关系、透视原理等的运用。

对比关系是指素描造型设计中通过大、小、黑、白、灰的强烈区分来体现物体的真实感。空间的透视原理是体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表现方法则是利用视错原理在二维平面上虚构出三维的空间感。

另外,物体的虚实关系也是我们分清前后、主次关系的表现。虚实的对比关系是画面更好地表现真实感的重要手段。

三、素描造型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构图

在确定画面构图时,我们必须选定构图的方法,例如,中心构图。要安排好主体物和其他物体的大小、比例、位置关系。画面做到既完整又要透气。主体物不能太大, 应保证视觉效果的舒适感。整体关系要明确。

(二)形

大体的构图出来之后,应考虑物体的形状特征,进行细节的刻画,造型要精准,不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否则会破坏画面效果,例如,石膏头像,它的立体感特别强, 只要有点问题就显得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在绘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物体的形状,加强自己对造型的把握能力。

(三)立方体意识

物体的形状与画面自身存在的状态,我们都应该注意不能画成平面的,要具有立方体意识,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四)黑白灰控制

在绘画中,画面物体效果不能简单,因为它能够体现整个画面的完整与否,应延续黑白灰的主色调,以精准的造型、完美的细节,营造出物体的体积感觉,强调画面的空间关系。

(五)画面整体效果以及深入刻画的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句话时常出现在耳边,即细节决定成功。绘画也是同样的,少了细节的刻画,整幅作品就称不上完美之作。所以,我们在绘画时应反复观赏自己的画,没有感觉的时候,可远距离地观看画面效果,做到精益求精。

(六)表现手法

笔者认为在现代绘画上应该摆脱一切手法和技法, 还有概念,完全地把自己的原始情感激发出来,无控制地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出来。

四、素描造型设计的总结

抽象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很深奥,它可以将一个物体的某部分放大,还可以将部分进行切割,构造另一种视觉效果。在素描的造型设计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想去塑造一个空间,塑造一种效果,这样的抽象画视觉效果会更好。总之,素描是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启发于生活的,我们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

摘要:素描是艺术的一种表现,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素描。在素描造型设计中要注意二维平面空间与三维立体空间的结合,加强画面的整体效果,注重细节刻画。

理论造型 篇2

在高校学生管理活动中,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积极的建设性的行为增加,消极的破坏性的行为减少乃至消除。研究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旨在研究如何巩固和发展在校大学生的积极行为,改造和转变学生的消极行为,达到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最终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面对 90后的在校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消极行为的多样化,深入研究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势必对高校学生管理和学生的自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概述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是研究为达到预期目的,通过巩固和发展人的积极行为,转变和消除人的消极行为,达到变消极为积极的激励理论。根据实现人的行为改造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理论: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 B.F 斯金纳于1938年在《有机体的行为》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只要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刺激就可以达到改造行为的目的。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 1958 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内在意识指导和推动着人的行为,通过改变人的思想认识,可以达到改变人的行为目的。挫折理论。挫折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外部环境刺激与内部的思想认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改变外部环境刺激和改变内部思想认识相结合,才能达到改变人的行为,变消极行为为积极行为的目的。

雕塑造型与三维动画造型的比较研究 篇3

关键词:雕塑造型 三维动画造型 技术性 艺术性 文化性一、引言

雕塑艺术在远古人类制作陶器时期就已萌芽,而三维动画造型艺术的产生不过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一个是长时间发展和被充分研究的艺术类型,一个是依附于现代高新技术的新生事物。二者又同属三维空间造型艺术。它们之间有何异同,将它们之间创作的异同因素加以比较,能否给艺术创作人员带来有益的启示,这是本文产生的原因。

三维动画造型设计是一个艺术、技术、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相辅相成的过程,在创作者自身文化修养、审美修养的基础上,创作者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创作出适合动画影片背景设定的造型。这种造型还要有利于用来生成动画,有利于构建角色性格和烘托影片气氛。而影响雕塑创作的同样包括技术性因素、艺术性因素以及文化性因素,技术性因素包括制作工艺、使用工具、材料等;艺术性因素包括设计师三维空间形体的感受与塑造能力、对色彩、材质的选择等;文化性因素则决定了创作选题、创作灵感的来源。下面就对它们的这三个因素加以比较。

二、雕塑造型与三维动画造型比较

1.二者技术性因素的比较

三维动画造型技术相对于雕塑造型技术上来说,一定程度上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维动画技术是新技术的集中体现。它代表了动画艺术形式的发展,一方面它继承了平面动画技术,另一方面,它也是立体造型、雕塑艺术的创作理念、创作经验的新发展。每一帧的三维动画造型,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雕塑的场景。由此看来,三维动画技术是二维动画技术向空间上的延伸,也是三维空间艺术(雕塑)向时间维度上的延伸。雕塑与三维动画造型是密不可分的。

从雕塑创作与三维动画造型二者技术表现能力来说。雕塑与三维动画造型二者皆可表现现实中存在的对象,亦可表现超现实的对象。其中,三维动画造型在表现超现实对象上走的更远。因为雕塑在创作中尚不能摆脱现实中自然科学规律的约束,比如,力学问题。而三维动画造型则可无视或者轻易修改这些规律。因为三维动画造型存在于一个虚拟的数字世界。在这里修改参数只需输入数据就可办到。相较于雕塑创作所处的现实世界,三维动画造型呈现出更大的自由性和和与现实世界的脱离性。材料因素限制了两种造型艺术存在与流通的空间与方式方法。雕塑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门类,其存在不依附于任何现代高科技。它的创作只需要较为原始的材料如泥、石头等。限制雕塑存在的也只有环境、材料等物质因素。三维动画造型存在于数字世界里,三维动画对象可轻易复制、传播,给三位艺术的流通带来极大的便宜性。另一面,它也限制了三维动画作品只可依附于数字技术及其附属物而存在。数字技术给了三维动画造型一定自由,同时也限制它存在的空间。

对于雕塑造型创作和三维动画造型来说,掌握其创作的技术都不会太困难。雕塑艺术创作技术的掌握建立在创作者经过较为系统的美术训练基础上。而三维动画造型对于这方面的要求没有雕塑造型那么高,但是三维动画造型需要创作者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技术。当然,掌握了技术并不意味着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只有将技术性、艺术性、文化性统一于作品中,作品才是优秀的。

2.二者艺术性因素的比较

对于雕塑造型与三维动画造型来说,其艺术性因素相近或相似的部分分析如下。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三维动画造型的审美也是对传统艺术审美的延续。这里面就包括了雕塑的审美。相较于绘画的审美而言,雕塑的空间形态、材质、色彩的审美与三维空间造型审美有更多的相似性。这两者都需要创作者有良好的三维空间意识,经过结构素描、人体解剖、透视学等三维空间绘画的训练,才能具备创作出三维作品的能力。

三维动画造型包含了建立模型、赋予材质、色彩等步骤,而这些步骤与雕塑也是非常相似的,雕塑中也需要通过选用材料,累积材料成型等创作步骤。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欣赏作品、修改作品,雕塑与三维动画造型有共同之处。

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人们根据自身审美经验来对雕塑造型或者三维动画造型解读,其解读经验的来源是共同的,指向现实世界。审美遵循的审美原则也是相同的。比如协调、透视等法则。

雕塑造型与三维动画造型艺术性因素中差异性较大的部分如下:

三维动画造型的简练与雕塑造型的“写实”。虽然同属三维造型,因其材料不同、技术不同、表现内容不同、使用场合的不同,二者造型风格上的还是有些区别。一般来说,三维动画造型都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提炼与归纳。原有的复杂的结构被整理,留下主要特征,呈现出卡通化的造型风格。这当然与塑造三维动画造型使用的技术平台有关系。对于三维软件来说 ,过多的细节会因为产生了过大的数据量致使动画制作变得非常缓慢,不仅意味着增加成倍的工作量,降低动画影片的制作效率。这也是导致动画项目失败的原因之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动画造型都会对细节进行归纳,聪明的动画造型师们也会考虑一些其他的方法来增加细节,比如说使用贴图的方式,既能在保持一个比较小数据量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细节表现。

从欣赏的侧重点来说,二者是有所区别的。由于雕塑艺术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具备体量感的实物,这使得人们对它的欣赏是有些时候是从体量上去衡量的,这是一种静态的美。人们欣赏雕塑三维空间的形态、占据的体量、构成的线型、面、体等构成形式上。而电脑三维艺术只能在二维的投影或是显示屏幕上去观察,其最后还是落脚在二维上,因此,人们欣赏他的角度多是从奇幻、优美等现实生活难以表达的角度去进行欣赏。

尽管艺术性因素上有些区别,雕塑对于形态及其表现力的关注是动画造型需要吸收、借鉴的。

3.二者文化性因素的比较

雕塑造型与三维动画造型都不是创作者任意妄为来进行的。艺术作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能被一些人接受和喜爱。而要获得接受、喜爱,则必须遵循共同的文化哲学、道德标准等。当然人们对雕塑和三维动画造型关注的点是不一样的。而这也是得二者在文化性因素上有所差异。下面对相似性与相异性展开分析。endprint

文化主题的定位存在相通性。雕塑在制作之前必须考虑其定位,其内涵、理念、表现主题的选择都是需要经过论证的。这决定了雕塑的主题能否获得人们的接受。也就是说,需要表现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动画影片同样需要向人们传达正确的观念。那些暴力、血腥、色情、违背伦理价值观念的作品会遭到人们的唾弃。在这一点上,雕塑造型与三维动画造型是有共同点的。雕塑艺术始终关注现实性的问题:政治、宗教、生命、环境等等,和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雕塑的主题常常是严肃的、沉重的。而三维动画关注的主题却往往是和现实背离的,它有带着人们脱离现实,通往虚幻的美好世界的倾向,往往显得轻松、诙谐。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探索,雕塑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体系。雕塑造型中的注重体量、空间和各种各样的形式语言。而三维动画造型也有自身的文化风格。由于在全世界范围存在较大的影响力,欧美动画、日本动画、中国学派动画都具有特定的文化风格,这些文化风格包含了特定的造型语言。例如,美国动画中的英雄常常具有健美的倒三角形的上半身、矫健的肌肉、夸张、生动的表情,非常适合动画表演。而日本文化下的动画造型多修长、挺拔、清秀俊美。

三、雕塑造型对三维动画造型的影响

由于高新技术是动画的基本属性之一,而高新的数字技术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凭空创造一切,这就使得动画电影能传播比传统媒介更广泛的内容。由于动画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得它在传播形式上相对传统媒介更为生动与直观,传播效果也更为突出。掌握技术并不意味着能创作出优秀的雕塑造型,也不能意味着能创作出优秀的三维动画造型。对于创作者掌握的技术因素来说。雕塑作为一门古老的纯艺术,其制作技术的掌握需要创作者经过较为系统的美术训练,对于人的生存、生活、政治等方面有深切的体会与思考,才可能创作出好的雕塑作品。这就注定它是相对“小众”的,带有“曲高和寡”的特点。而三维动画造型是借助于电脑操作平台及特定的软件,它对创作者有一定美术素养的要求,对于文化底蕴方面的要求也不是太高。大部分人经过一段时间训练都可以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三维动画的受众也遍及男女老少,是相对大众的艺术作品。

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其技术都是基础,艺术与文化才是灵魂,只有研究艺术形式演变中的发展与融合,学会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发展、突破,而不是狭隘的标榜先进技术,才是成为优秀三维动画造型师的正道。雕塑造型中对于造型语义的重视,值得三维动画造型借鉴。从上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到,雕塑创作与三维动画创作有异有同,而其中,对于三维动画角色设计、场景设计中三维空间思维能力、塑造能力、材质、色彩的感受能力、形体的塑造技法、以及文化性等方面有非常相同的地方,可以说,三维动画角色设计、场景设计是雕塑艺术在非物质空间的一个延伸。因此,三维动画造型师不应只重视电脑操作技能,也应体现对造型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这样才成能成为一流的三维动画设计师。

参考文献:

[1]何力平.为雕塑凿七个孔[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薛峰,洪达未,李化.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色剂[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英】汤姆·福赖恩.人体雕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俞雷.浅论传统木偶的造型艺术对我国电脑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的艺术价值[J].科技经济市场,2010(4).

[5]肖伟. 论三维空间造型能力的培养——以卡通雕塑创作为例[J].艺术教育,2011(8).

论创造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篇4

一.创造是人类的本质

马克思指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 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因为有意识活动, 特别是意识中的情感、想象、意志、理性等心理活动富有能动性, 所以, 人不仅能反映事物, 而且能够能动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其目的来改造自然界, 使之满足人的需要, 实现人的目的。这种实践就是创造性实践, 就是一种自由的劳动。马克思认为, “激情、热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化的本质力量”。人类在对象化的实践过程中, 不断地在人化的自然物和产品中直观到自身的本质力量, 这样人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和发展, 人就能把自己内在的需要变为自觉的愿望、目的、理想和追求, 并通过意志进行实践, 以求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目的, 使外在物很好地为人类的需要服务, 这就形成了人类实践的创造性品格。由此可见, 创造是人类特有的本质。

二.人人都蕴藏着创造潜能

人人都蕴藏着创造潜能, 这是人类的本质所决定的。

创造源于好奇, 好奇容易发现并提出问题, 有问题就萌发了探索的欲望。幼儿就有创造性的萌芽。他们俨然是个小科学家, 似乎在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小学生有明显的创造性表现。他们的想象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意想象发展了, 想象的目的性、概括性、逻辑性都有发展;想象的创造性有了较大提高, 独创性的特色日益发展。

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展着创造性。例如,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能发展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在物理和化学的学习中, 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 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 尝试去揭示和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 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大学时代即人们的青年时期, 是人类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创造性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 处于创造心理觉醒时期, 对创造充满渴望和憧憬; (2) 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受传统习惯束缚较少, 敢想敢做, 不会被权威、名人吓倒; (3) 创新意识强, 思维活跃, 灵感丰富, 富有创造性; (4) 在创造中以崭露头角, 孕育着更大的创造性。

成年人是一个人创造力的收获季节。据丹尼斯研究100位寿命在70-79岁和56位80-89岁的科学家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的情况看, 对科学家而言, 创造力在中年期达到高峰。上述情况说明, 每一个人, 无论幼年、青年、成年和老人, 在任何年龄阶段都是具有创造潜能或者说具有创造能力的。

需要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需要就会推动人类去创造, 向自然索取人类所需要的一切。人的需要通过意识的反应, 形成一种自觉, 凝聚为目的要求, 制定出计划方案, 然后驱使主体去进行创造性实践。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需要, 所以人人都会萌发创造的欲望和动机, 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不断产生和发展的, 一种需要满足了, 新的需要又会萌生出来。所以, 人类的创造性实践是永无止境的。

三.创造力的发展在于教育

世界各国的教育研究者根据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时代需要, 对于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其中主要的成果有:威廉斯创造与情致的教学模式、吉尔福特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帕尼斯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泰勒发现多元才能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陈龙安“爱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 还有我国的温寒江的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开展创造性教育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首先, 要构建有利于创造性教育开展的学校环境。这主要包括校长的教育指导思想、学校管理的理念、环境布置、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创造性教学的研究、班级民主和谐气氛的形成等。创造性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创造性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创造性地思考并解决问题, 还应教育学生创造性地生活、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创造性地对待和构建人际关系以及自身创新人格、创新行为的培养等。

其次, 要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创造型的教师善于吸取最新教育科学成果, 并能积极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能够有独特见解, 能够发现并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于教学中, 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自由活泼。这种教师具有创造性的教育观、合理的知识结构、鲜明的个性特征、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有了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才会有广泛的创造性教育教学的实践。

第三, 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 只有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认知, 主动吸取人类积累的丰富文化遗产, 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促进自己的发展。创造性学习倡导学会学习, 重视学习策略。学习者必须懂得学什么, 为什么学, 何时学, 何处学, 怎样学等问题。学生要学会学习, 就应当学会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环境, 寻找独特的方法, 善于捕捉机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四, 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实践能力方面。创造性教育也就是整合型教育, 强调受教育者不仅要建构科学的知识结构、建科学的智力结构,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个性特点。创造性教育能够使学生人性的整体性得到完美地发展, 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最高程度的发展。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最高本质力量的体现, 是创新机制的内核, 是创新实践的决定性因素。创造者只有具有创新能力, 才能创造出原创性的新理论和新成果。创造者只有具有创新能力, 才能使事物有中生新。创造者只有具有创新能力, 才能推动新事物向着日益强大的方向发展。创造者只有具有创新能力, 才能推动新生事物强中生美。创造出来的新事物, 如果在强大的过程中, 不断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那么, 这个新事物就会越来越完美, 使全人类受益, 使社会向更文明的方向发展。例如, 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是以微电子技术和数字化为特征的全自动化方式, 深化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使生产经营方式向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深化和发展, 使人们的生产更轻松, 效率更高,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切和舒服。这就是强中生美。因此,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创造性课堂教学的最根本的任务。

第五,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完美的发展。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是创造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创造性人格的研究表明, 创造性人才一般都有着鲜明的个性, 喜好独立性;良好而独特的个性是创造性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科学实践证明, 从来的科学家发明家都是具有鲜明独特个性的人, 也是人性得到完美发展的人。创造性教育就是应当注重发现并努力培养青年学生的鲜明独特的个性, 自由地发展他们的个性, 这是创造性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摘要:创造理论认为, 创造是人类的本质, 人人都能创造。创造性教育就是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我们应当努力实践这种创造性教育。要构建有利于创造性教育开展的学校环境, 要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要把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实践能力方面, 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完美的发展。

关键词:人类的本质,人人能创造,创造潜能,创造性教育

参考文献

[1]董远骞.中国教学论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232-233.

[2]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88.

[3]章韶华.需要--创造——马克思主义人类观纲要[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289.

[4]赵承福、陈泽河.创造教育研究新进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7-8.

理论造型 篇5

喷雾发胶:抹上去湿亮、干后变硬,定型效果显著

发蜡:好定型却不僵硬,重点是可重复造型且好清洗

第一步

起床时蓬头垢面,这时候冲个澡是最好的,不但可以立即醒神,再接下来整理头发也方便许多,如果来不及或是没有早起冲澡的习惯,喷壶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步

将头发充分湿润后,用手顺着要梳理的方向做松拨的动作,一方面让原本因为睡觉久压变形的头发恢复,另一方面可以让头发顺着你想要的方向走,梳理起来事半功倍。

第三步

下一个步骤便是开始定型的第一步,拿起吹风机,顺着要梳理的方向吹整,利用热风作基础定型。

第四步

基础定型完成后,该尖尾梳上场了!尖尾梳有两个功用,先是用来将头发侧分,分出适合自己头形的比例与线条,大部分男性的中短发长最适合这样分线型的油头,尤其当两侧发长不够时,侧分的做法还能让短发更伏贴。

第五步

该是造型品上场的时候了。使用造型品的原则是少量多次,尤其是第一次尝试油头时,千万不要求快而抹得过多,分次慢慢加上直到觉得达到效果及伏贴为止。而尖尾梳的另一个功用,则是它的齿距能完美地梳出线条感。

理论造型 篇6

陶器和瓷器都是通过人的创造性劳动,把泥土经过成型、干燥、烧制变成陶瓷的过程。回顾陶瓷的发展和流变的过程,离不开民间制陶人从原始的泥条盘筑器皿到使用陶轮进行拉坯造型,再到用矿物颜料描绘生活中的鱼、水、蛙等图案,将地方乡土习俗与自身创造精神相融,以单纯、简朴、健康的形态和实用功能紧密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创造了民间陶瓷的历史。正是这些潜在的地方习俗因素,也使得粤东客家民间陶瓷造型和岭南民间陶瓷造型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分析比较粤东客家地区主要产瓷区—梅州大埔民间陶瓷造型和岭南著名陶都—佛山石湾民间陶瓷造型的艺术特点,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特殊的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影响着生活在故土故地的客家民间艺人与岭南民间艺人的思想、生活习俗,引领着他们传递出不同的礼俗风貌,利用泥土的可塑性,伸出认识材料性能的微妙触觉,就地取材,通过不同创造性劳动,用不同的陶瓷语言,把泥土变成了属于他们骄傲的陶和瓷的独特,反映着民众的意趣和心声,创造着不同的民间陶瓷造型,它们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反映着本土文化足迹的陶瓷艺术形式。两地民间陶瓷的再发展应在保持本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共同再创民间陶瓷造型的新形象、新辉煌。

1 迁徙的历史对梅州大埔民间陶瓷的影响

1.1 迁徙过程中移民带来的陶瓷技艺促进了大埔民间陶瓷发展

客家是岭南地区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是一个经历了五次大迁徙历史的客家民系。客家人又以梅州为聚集地,他们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因为迁徙的原因,客家人搬迁到一个地方,难以常久安居,经常会受到异族侵扰,又被迫要搬迁到另一个地方。面对战争、瘟疫、饥饿等恶劣环境,客家人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我们知道,浙、闽、赣三省和潮州的陶瓷业历来十分发达,所以,南迁的移民带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包括有很多陶瓷工匠带来的陶瓷技艺。尤其是元末明初以及明末清初,长江流域人民和闽赣客家人南迁到梅州大埔,他们利用粤东梅州大埔一带蕴藏着的丰富瓷土,挖地建窑。在当时交通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当地只产柴草而不产煤,在烧柴草的基础上,创造着客家人的制陶历史。移民带来的陶瓷技艺为大埔后来成为粤东重要陶瓷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生计,每家每户都会饲养家禽、家畜。在迁徙过程中,活禽不便携带,于是,将其宰杀,盐包放入陶罐中,以便贮存、携带。传说客家人的盐鸡就是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运用智慧制作,并闻名于世的菜肴。客家人的擂茶、泡菜坛子、客家娘酒、“二次葬”等诸多习俗中都利用陶罐保护、储存物品。客家人擂茶时用的是特制的陶钵。“二次葬”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丧葬习俗。由于,客家人的祖先经历了多次的迁徙的生活,每转移一处地方,都要把已故亲人的骸骨带上,装入陶瓮,盖上盖,一起迁到新居地,再选地安葬或建坟场,不让亲人的骸骨遗落他乡。对于形成风俗的客家先民来说,祖先是保佑氏族的神秘力量。其丧葬的目的不单是为了悼念过去,更是寄托希望,为了祈求祖先保佑后代生存发展、兴旺发达,为了教育子孙孝顺父母和老人,不忘祖先恩德。

以上等等这些客家人的习俗跟客家人长期迁徙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迁徙的历史使客家人更多样、更深层次地体验了生产、生活的艰辛,受到了更多的锤炼。尤其是迁徙过程中移民带来的陶瓷技艺与地方资源促进了大埔民间陶瓷的形成与发展。

1.2 大埔民间陶瓷造型的特点反映了客家人的劳动生活和客家人的务实、简约、实用的思想

梅州大埔自商代起就开始生产陶器,在宋、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民间陶瓷窑场。不同时期、不同窑场的陶器器形存在着一些差异,窑场的地理条件和所掌握的技术水平是决定性的因素。仅大埔县有三十多个古窑场,如高坡青碗窑,陶溪上窑、下窑,湖寮碗窑有趣的是大埔许多窑场都是和地名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碗窑(村)、青碗窑(村)、窑山(村)、陶溪窑(村)等。在陶瓷艺术中,定窑、汝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的区别也是以地域名称表达的,他们凸显了其地域陶瓷文化特色,从大埔的这些地名就不难看到这里的陶瓷渊源并感受到这里的陶瓷文化,它们共同见证了大埔陶瓷民间生产的兴旺发达。

客家民间陶瓷艺人的文化思想比较正统,这种思想体现在民间陶瓷造型上。为了顺应自然环境与需求,大埔民间陶瓷造型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实用器皿为主,常见一些实用的简单造型,那些碗、盘、瓶、缸等都是生活常用品,便于液体物质的盛装与倾注,似乎更单调、更简朴、更少装饰,但同样体现着窑工的智慧,又溶入了强烈的客家文化的地域个性,同时还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因为,客家人在山地之间辛勤的劳动中利用空闲的时间,从实际生活的需要出发,以实用为第一性,烧造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各种器皿。这些既是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普遍器物,又是特殊场合的特殊道具,无不透出窑工们惊人的创造力。如造型的厚重使陶瓷物品具备了结实的质地,耐用不易破损,体现着良好地好拿、握、抓、端等感受。一些水壶和油壶造型看来似乎笨拙,如一般壶没有硬棱角,且对称有两个小耳,他们是村妇们挑茶、送饭时用来穿以绳索、挂扁担时带来方便而备的。泡菜时采用腹部体积较大、口沿外有一向上翻沿的坛子。当坛内装有泡菜时,盖上碗形盖后,在口沿内加水,为了使泡菜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腌制,便于泡菜的发酵与加工。还有客家人在酿娘酒时常常将娘酒装在半米高的陶罐里可以长期保存。一些陶罐坯胎上不经意留下的手抓痕,釉表上呈现的垂泪痕,壶、罐类器皿足底留下的刮削痕等等,这些实用的器物,本着务实的思想,追求吉祥、圆满、和谐、美观的内涵本质,又注意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形体之间既有对比又有协调,这些美丽的造型,吉祥的寓意,传递客家人一种坚韧不拔和勇敢勤劳的性格,反映的是客家人的劳动生活、体现出客家人那种份拙朴之美。

2 岭南文化背景下的佛山石湾民间陶瓷造型的浪漫、浑厚、生动传神的艺术感染力。

(1)地域文化为不同行业提供滋养的养分,不同的陶瓷艺术特色标志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丰富的岭南文化背景下,岭南佛山石湾陶瓷得到大规模的发展,移民带来中原的陶瓷技艺也促进了岭南佛山石湾陶瓷的进步,但不是主要原因,丰富的原材料是岭南佛山石湾陶瓷发展的前提,岭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水陆交通的发展,带来商业与贸易的兴旺,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和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极大地刺激了佛山石湾陶瓷的发展,更突出的是佛山石湾技艺的积累与改革,其是加工成型的技艺发展,有自己的典型式样与独特的装饰纹样,从而,创造了佛山石湾民间陶瓷造型风格多样的灿烂文化,并形成独特的陶塑艺术体系,也以此优于其他地区。

(2)观岭南文化背景下的佛山石湾民间陶瓷造型品类,最具有特色的是造型上更多地追求人物、动物的立体形象的塑造及场物、道具等的搭配,以粗犷与细腻、雄伟与清秀、繁复、豪放与刚劲、生动与形象等生活味浓郁气势感染着人们。人物或动物形象主要不在描绘对象形体比例的准确无误,而在其神情、性格的塑造,把神与形统一起来,获得传神写照的妙处。尤其是人物的衣纹造型,有的在服从人物结构的前提下以粗犷手法塑造大片的衣纹,再配合人物的性格,对衣纹进行硫密、刚柔、浅、聚散的刻画,烘托人物的思想情感。造型方法有贴塑、捏塑、捺塑和刀塑等。贴塑是在作品塑造出基本躯体之后进行贴塑,如古装戏曲人物,多用贴塑手法以泥板粘塑其完整的人物造型,富有装饰性和明朗的体面,有远视效果,石湾瓦脊人物就是运用这种手法塑造的。捏塑以泥条为主,手捏塑造形象,较少实用雕琢工具,它苍劲豪放,气韵生动;捺塑介乎贴、捏塑之间,在造型基体完成的表面,用手捺制各种装饰纹样,有自然生动的艺术效果;刀塑,以刀为主要工具,进行造型,讲求刀锋笔气,其特点是以刀进行雕塑可以细致地刻画物体形象,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刀塑是民间艺人实用最多的一种传统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加以熟练的技巧,或省略,或变形,或创造,极为随意、画面朴实、亲切、生动,产生真挚动人的心境。所以,制作出的作品明显地表达着技巧的熟练。取材多于民间生活小景,或表现一种生活情趣,或带有鲜明的世俗情调和民俗意味,那些人物、动物、植物、昆虫、瓦脊公仔等表现出来的立体的线条间的流动,面部表情的传神、动态的栩栩如生使人视觉感官得到享受,体现了现实和浪漫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创造了石湾陶瓷艺术的浑厚苍劲的艺术感染力。

3 无论是追求陶瓷造型装饰的平面还是立体效果,他们共同消解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传统之界

陶瓷造型装饰的表现手法有青花瓷装饰、新彩装饰、粉彩装饰、雕塑彩绘等。大埔青花瓷是我国青花瓷两大产地之一,带有地域生活习俗的特点。客家人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了生计,作出了种种努力。在一系列宗教信仰、节令庆典、婚丧寿诞等民俗活动中,围绕这一主题,积淀形成了一系列谐音成语、寓意纹样、意象图式等民俗事象,这一主线也贯穿在大埔民间陶瓷造型装饰艺术上。他们将巨大的自然力看成天意、神灵而敬奉之,把凶禽猛兽尊崇为自己民族部落的保护神。在造型装饰内容上崇尚喜庆和吉祥,画的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人们一看得就懂的题材,一些纹饰也是取材于为广大人民所熟悉,反映了勤劳的民间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和对美的追求,体现坚定乐观、积极向上的审美理想。2010年12月28,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大埔“中国青花瓷之乡”美誉,这美誉的背后,其朴实的造型与平面化装饰效果无疑充当了无言的“说客”作用,使这个拥有800多年陶瓷生产历史的青花瓷产区终于实至名归问鼎“中国青花瓷之乡”。佛山石湾民间陶瓷造型的雕塑彩绘,是人们追求美满生活理想的心灵折射,那些被附着于人物形像、动物形象的惟妙惟肖的立体塑造,向人们叙述的是有“东方明珠”之美誉的“石湾公仔”的生动传神的技艺。这些追求陶瓷造型装饰的平面或立体效果的风格和手法,作为一种文化身份的叙述方式,传递出不同的礼俗风貌,创造着不同的陶和瓷的独特民间陶瓷造型,共同消解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传统之界。

在今天,这种古朴,直率而又充满人情味的地方陶瓷造型,不仅因为具有特殊的实用功能而无法取代,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追寻,返朴归真的审美心理的发展,更需重视、保护、研究和发扬。如今,我们应该做的是对粤东客家梅州大埔民间陶瓷造型和岭南佛山石湾民间陶瓷造型的进行发掘、整理并加以利用,使其在新时期以新面貌继续发扬下去。下篇将重点对此展开研究。只要做到了既保持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时尚感,且不断创新发展,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土壤下的地域文化陶瓷就会像美国的牛仔服一样风靡世界,受到人们的青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美化生活,为生活带来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2]李辉柄.广东古瓷窑址调查.考古,1979年第5期

[3]刘孟涵.石湾公仔.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

[4]黄志伟.石湾陶艺与传统美学.雕塑.2002第4期

[5]石湾艺术陶器编委会.石湾艺术陶器.岭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读者造型坊 篇7

你的脸型属于椭圆形,轮廓柔和,皮肤偏向小麦色,整体感觉很亲切,因此造型重点在于服装色彩的选择和发型变化。因为你的肤色偏冷,所以适合蓝、紫以及淡粉等冷色调的服饰,应尽量避免橙色、黄色、米色。在服装搭配上要避免上下身色彩反差太大,遵循色调统一原则选择相同、相近的色系进行浓淡的搭配和调节。服装款式风格可以个性化一些,这样会显得比较活泼。发型方面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做的更利落、时髦一些,微烫、有层次感的翻翘效果就很不错。应注意保持头顶发量的蓬松,刘海要能遮住额头,这样才能弥补脸型的不足。

刘新娜(湖南)

从照片上不好对你的色彩做具体的判断,所以建议你分别尝试一下大红和橘色服装的效果,做个对比(最好请你的朋友做参谋,不要一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而从服装款式上来说,你比较适合简洁的休闲装,可以帅气一些,但不能太过男性化。发型可以选择凌乱的中长碎发或者略带翻翘的短发,注意保持头顶的蓬松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你的两道眉毛间的距离较远,需要修眉。化妆时建议不要使用眼影,要注意睫毛和眼线的修饰,尤其是上眼皮后半部分的眼线应该画粗。

杨淑美(云南)

从来信中可以看出,你对自己的形象风格还没有准确的把握。你的身材属于直线型,肤色偏白,建议你向自然偏优雅的方向来打扮自己。服装色彩上可以多尝试橙色、橘色、奶黄色等女性化一些的暖色系列;款式应追求简单不过时的原则,休闲装、洒脱一些的职业装都可以,但不宜选择太过复杂的款式,比如花边、蝴蝶结等装饰应该越少越好,生活中不妨多参考一下影星徐静蕾的打扮风格,或者多选择像艾格这种风格的品牌服饰。

刘云燕(湛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理论造型】相关文章:

造型材料06-28

包装造型05-06

造型05-11

平面造型05-11

实体造型05-30

栽培造型06-01

形象造型06-10

色彩造型06-13

造型规律06-16

美学造型06-24

上一篇:怎样写好话题作文下一篇:文化科技企业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