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企业

2024-06-25

新型企业(精选十篇)

新型企业 篇1

1. 虚拟企业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 虚拟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基于不同的环境, 或者是不同的角度、侧重点、适用范围等对虚拟企业做出了千差万别的认识与界定。通过分析这众多的定义, 我们可以将它们大致分为两类:即狭义的虚拟企业与广义的虚拟企业。

所谓“狭义”的虚拟企业实际上是从技术角度定义虚拟企业, 比较强调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工具的运用;另外, 在组织特征方面比较理想化, 强调一种完全松散、平等的组织形态。“广义”的虚拟企业可以理解成为内容上的虚拟企业, 这种定义强调企业间的合作与外部资源的整合, 强调市场反应速度和联盟的动态性, 而不强调必须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工具。比较两种定义, “广义”的虚拟企业有助于从实质上去认识虚拟企业, 并有利于人们把握虚拟企业的核心内容形成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然而, “狭义”的虚拟企业更具现实意义, 毕竟信息网络技术推动并极大促进了虚拟企业的形成, 它的存在与发展保证了虚拟企业的真正实现和优势的实际体现。

综合上述两种定义, 本文对虚拟企业做出了这样的界定:虚拟企业是为迎合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 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诸种核心能力的动态联合体。这一定义不仅能够反映虚拟企业的本质特征——核心能力的整合与联盟的动态性, 而且突出了虚拟企业运作的技术基础和网络经济这一经济技术背景。

2. 虚拟企业的性质

虚拟企业的根本性质在于其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 突破传统企业组织的有形界限, 强调通过对企业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迎合某一快速出现的市场机遇。具体体现如下:

(1) 虚拟企业是为了迎合某一特定的市场机遇而连接在一起的企业联合体。市场机会是虚拟企业形成的基础, 面对特定的市场机会, 通过企业核心能力的互补性联合, 形成抓住市场机会所需的竞争优势则是组织虚拟企业的目的。

(2) 虚拟企业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一种无确定边界的网络组织。虚拟企业一般没有地理上的边界, 拥有不同核心能力的企业以某种方式形成一个网络, 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进行沟通。只有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企业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网络使降低的交易成本大于企业合作的管理费用, 于是虚拟企业才能成为主流的企业形态。

(3) 虚拟企业对市场信息反应灵敏。一方面, 虚拟企业打破传统企业制造、管理、车间、工厂的边界。对传统企业组织内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各项功能广泛融合, 包容了市场需求、创新设计、技术工艺, 把触角深入到市场各个角落。另一方面, 在虚拟企业中, 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组织中层级式工作方式, 工作人员多为高知识人才, 他们将工作方法和标准程序的集成有机地融入人与经营、技术集成中。从而使得信息的纵向传递距离缩短, 市场与环境信息及决策中心反馈更加迅速, 实现企业敏捷制造。

(4) 虚拟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更加突出。在虚拟企业中, 由于网络技术的充分运用, 分散的信息处理导致组织决策权力下放, 频繁的横向信息交流导致组织结构扁平化。同时, 由于虚拟企业的员工大都是知识型员工, 一般具有特殊技能, 其显著特征是蔑视权威、忠诚于自己的事业。所有这些与传统企业的差异都减少组织中的官僚气氛。

(5) 虚拟企业是一种动态联合体

虚拟企业组织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虚拟企业是一个“市场机会驱动型”

组织, 它的组成到解散完全取决于市场机会的存在与消失。当市场机会出现时, 虚拟企业开始组建、形成并运作;当市场机会消失时, 虚拟企业便告解体。

二、虚拟企业的特点

1. 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状化

虚拟企业的结构是扁平化、网络化的, 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从而提高了企业运作的效率。

2. 功能虚拟性

虽然企业内部有独立的财务、生产、销售等部门, 但由于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 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它的核心优势, 而该企业其他的功能则被虚拟化, 由外部最好的企业来承担。

3. 以网络为主要渠道的各部门并行运作

虚拟企业是以网络为基础的。这种特殊动态联盟要求必须建立覆盖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及顾客的信息网络。尽管企业成员的活动在空间上是分散的, 但在时间上是确实并行的, 这样就形成以网络为主要渠道的各部门并行运作模式。

4. 合作的契约性

由于虚拟企业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法人实体构成, 因此它必须有自己的内部约束机制, 从而各个内部的企业必须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签订协议, 来界定各合作伙伴的利益关系。

5. 组织的时效性

虚拟企业是随着市场机遇的出现而产生, 并随着市场机遇消失而解散, 因此它只在市场机遇的生命周期里存在。当虚拟企业解散后, 各成员企业仍然可以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6. 成员企业的优势互补及资源优化配置

虚拟企业是在各成员企业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产生的经济组织, 在每一个价值链上, 各成员企业只用专注于自己最拿手的、最具有竞争力的业务。这样一来, 整条价值链上都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三、虚拟企业的产生条件

虚拟企业产生的背景是全球经济和和信息网络的建立、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在这种形势下, 企业间竞争和联合并存,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更有效地利用全球的资源, 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各企业有意或无意都在寻求一种资源最佳配置方式—虚拟企业, 其产生的条件如下:

1. 共同的市场机会

在市场机会面前, 所有企业是平等的, 而在共同的市场机会中各企业都在极力寻求一种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构成虚拟企业的思想基础是共有的市场发展机会。当几个公司同时看好市场需求的某一产品或项目时, 它们立意要从事该产品或项目, 这种共有的观点便是各企业共同连接在一起创建虚拟企业的主导思想。

2. 市场竞争有序, 无垄断出现

若在市场中发生垄断现象而形成一个垄断市场, 就不可能有共同的市场机会, 也就没有虚拟企业的出现。而市场竞争有序是指市场竞争符合竞争本身特有规律, 在市场中没有垄断现象出现。

3. 全球资源共享和企业资源共补

面对共同的市场机会, 开发共同的产品或项目, 各企业都在极力寻求一种以最大有效利用资源或最少成本的方式来完成产品或项目工作。当各企业纷纷接受资源的共享或互补时, 资源的互补地位就越来越重要, 资源互补性的巨大潜力奠定了虚拟企业形成的经济基础。它包括:资本的互补、人才优势的互补、管理的互补、市场营销的互补、技术的互补。

4. 利益共享

各公司在资源上即资本、人才、技术及管理上所具备的互补条件, 吸引着有这类要求的公司相互联系, 改变以往单兵作战的方式, 迫切形成一种组合, 集中优势迅速进入市场, 取得更大的收益。共同的利益使得竞争多元单位在共同的目标下得以组合, 形成虚拟企业。

四、虚拟企业的实现模式

虚拟企业的实现模式可归纳为3种:

1. 一主多从型

主要是复杂产品的生产, “核”仅从事产品的装配。例如飞机的生产, 大量的飞机零部件是由成百上千个分散在不同地点的企业供应的, 由总装厂装配成最终产品。采用一主多从型的虚拟企业模式, “核”的生产系统能很方便推行JIT、OPT和全面质量管理, 可以促使实现高效率的供应链, 为主机厂和配套厂都带来经济效益。美国的波音公司便是一个一主多从型的虚拟企业。

2. 专有技术和品牌型

在设计、开发和制造新产品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某些专有技术和特种设备, 例如新型材料的研究、复杂过程的仿真、超精密加工等;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 可以凭借品牌获得市场和顾客。这种掌握专有技术和品牌的小公司是知识型和智力型的, 他们虽然不具有大型生产设备和能力, 但却掌握着关键的技术和品牌, 往往成为虚拟企业的“核”。日本的任天堂、美国的耐克公司便是很好的例子。

3. 动态联盟型

随着经营机遇、经营过程和合作伙伴、经营目标和核心资源、产品供应链以及风险和利益等关系的变化, 虚拟企业的“核”可能发生变化, “核”地位是动态的, 谁能最先抓往市场机遇、并对整个产品的概念和关键技术有所创新, 谁就可能优先获得领导权。当然, “核”可以是相对稳定的, 也可以是交错的, 即就某种产品而言, 本企业是盟主, 而在另一产品的制造过程中, 则是配角, 是“盟友”。动态联盟的成败关键在于如何构成满足顾客需求的联合生产过程的运行机制, 使生产要素有效地组合, 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

五、虚拟企业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虚拟企业强调在合作中形成竞争优势, 它的建立要以企业信息化、市场法制化和结构扁平化为前提。这种要求对于我国目前实施企业虚拟化的条件还有欠缺, 但是, 这种依靠信息技术加强合作, 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充分组合和利用现有资源, 提高竞争力的经营思想, 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企业要重视利用外部优势

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经营所需用的全部资源, 这是我们必须明白的一个事实。近年来的企业改革和重组中, 不少企业仍然没有跳出“大而全, 小而全”的圈子, 试图把企业搞大搞全, 做到“万事不求人”, 这种做法还宥于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 不利于建立健康的市场经营济体制。当前企业一方面应利用自身的有限资源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另一方面应利用信息网络寻找外部优势, 借助虚拟企业形式, 使其为我所用, 形成合作竞争优势。

2. 树立合作竞争观念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 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也日益全球化, 市场竞争无国界和无企业界限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每个企业的实力都是有限的, 无法担保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靠合作来弥补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 从而增强实力, 因此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3. 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

要实现企业之间优势资源的共享和协同运作, 没有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是不可能的。企业信息化也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没有信息, 就没有应变能力, 就没有市场, 企业也就没有生命力。

4. 企业规模不是越大越好

规模大虽然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下, 企业规模增大, 就容易扩大机构建设和增加管理费用, 从而加大成本, 而且会使敏捷性变差, 造成企业跟踪和调整的速度难以跟上市场变化速度, 错过市场机会。

5. 把“鸡蛋放在最安全的篮子里”

为避免风险, 传统的做法是多元化经营, 这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具体体现。但这样做是有条件的, 如果片面应用, 不但不能分散风险, 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风险。事实上, 每个企业的经营资源是有限的, 按合作竞争的观点, 每个企业应该集中使用自己的优势资源, 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优势, 即编织一个“最安全的篮子”。但许多事实表明, 我国的企业不是多元化经营做得不够, 而是缺少自己的专长。如何构造并经营好自己的专长, 是当前我国企业应该考虑的战略重点。

虚拟企业是为了适应市场挑战和实现企业长远利益最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聚合在一起的紧密合作的企业业群。虚拟企业无疑将成为21世纪最有竞争力的企业运行模式, 现在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中国的许多企业也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虚拟企业中, 中国的许多企业已经成为外国企业的“盟友”和“合作者”, 但能成为“核”的寥寥无几。培育中国虚拟企业的“核”已是当务之急。过分追求企业的兼并, 扩大企业规模既不适合中国国情, 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企业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企业的敏捷性、柔性等适应当代市场要求的企业核心能力上。

参考文献

[1]陈建长:对虚拟企业若干问题的认识.粮食科技与经济, 2004 (6) :21~22

[2]邹 艳:虚拟企业的财务管理研究[学位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7

打造新型快餐企业 篇2

一、创办思想

创办新型快餐企业的主导思想是,以小博大,以菜品特色为对比,以白领阶层为对象,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客户回访为手段,以人文感化为忠旨,创造有鲜明的企业文化,有精致的快餐产品,有快速准确的配送物流,有上乘服务水准的新型快餐企业。

二、创办前提

创办新型快餐企业的前提是,根据鞍山餐饮业的市场情况调研显示:餐饮业中发展最快的是快餐业;而快餐业发展最快的是特色快餐;特色快餐发展前景最好的是洋快餐。而创办洋快餐则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有很大的投资风险,因此对于经济基础较弱者可望而不可及。而普通的大众快餐,市场上比比皆是,则无前途可言。因此本人创办新型快餐企业的思想是:

1、打出吉之岛(暂用名)日式快餐品牌,借壳上市(借日式快餐大型连锁公司的品牌上市)。以此来填补洋快餐市场配送的空白点,以白领阶层消费群体为客户。(暂不以店铺形式来经营,待快餐品牌、操作经验、市场运作、客户建立都成熟后再开店经营)。

2、创办日式快餐配餐中心。以人力资源投资为主,以货币投资为辅助,资金投入少,风险系数低,成功概率大。具体创办说明如下:

(1)以人力资源投资为主。就是快餐配送中心采取股份制合作方式,股东由3人组成。先期的工作大家一起来做,不作详细分工,待运营正常后再招聘人员并进行工作分工。)股东不计薪水,以分红为主。

(2)以货币投资为辅。每人投资8000元作为创业基金(可分期投入),创业基金的三分之一(8000元)用于房屋租金(小型民宅即可),电话安装和基础设施如冰柜、案板、厨房用具、包装用品等的投资(暂时不含办理手续费用),初起运营的宣传费和广告费,其余作为经营流动资金。

(3)低风险、大机遇。由于是以人力资源投资为主,减少了人员工资的风险,运营初期人员工资风险为零。而且由于项目的投资很小,故而投资的风险也相应很小,反而由于产出比例和市场运作空间大,给经营快餐配送带来了巨大商机。以香肉套饭为例:销售价为12元,每份盒饭的利润空间在7—8元之间,而成本在5—6元之间,这样就给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利润空间。同样也给

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

(4)经营效益分析。以每天销售50盒香肉套饭为例进行分析:日销售额为50盒*12元=600元,每盒饭成本4元*50盒=200元,(房屋租金每月300元,每天10元含在盒饭成本中,忽略不计。)包装费成本1。2元*50盒=60元,(电动自行车送餐暂不计算费用),初期市场宣传费及基础投入资金暂不计算费用。每天毛利:600元-200元-60元=340元(占销售额的57%),毛利每月按30天计算,340元*30天=10200元。初起运作时每天的销售量有可能达不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随着宣传的不断深入和加大,客户量的不断增加,销售量也会不断地增长。

三、经营思路

1、创造新型快餐配送的品牌(富吉岛、吉之岛或千吉岛、千百合)。

2、创造新型快餐配送模式(定时配送,上门服务,电话订餐)。

3、创造新型快餐包装形式(采用高档、精致、具有日本民俗风格的专用配餐食盒,内装方便盒做盛器,方便盒要符合日式快餐的特点。方便盒留给顾客,为顾客摆完餐后将食盒式收回。)

4、创造新型快餐服务模式(客户回执单登记并签字、信息反馈、生日祝贺、送餐时轻声敲门三声,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屋。进屋后先鞠躬,然后向顾客做自我介绍,我是XX配餐中心XX号的服务员,“很高兴为您服务!”为顾客介绍订餐品名,这是您定的XX套餐,然后为顾客摆餐,摆餐结束后,鞠躬后说“祝您用餐愉快!”将门带好后,方可离开。)

5、配送人员必须统一着装,而且服装要有特点,别具一格,给人以新鲜、明快的感觉,过目不忘(当条件成熟后,配备带有公司标识的送餐车,雇用司机和专业的送餐人员)。

6、定期进行客户回访,增进与客户间的友谊,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保证客源和回头率。(生日卡、节日卡、短信息祝福发送、联谊会等各种形式)。

7、接待员、服务员必须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并及时做好售后服务和处理好顾客的投诉,以顾客满意为原则,时刻保持良好的公司形象。

8、我们给顾客留下的不仅是满意的产品,而且还要给顾客留下难忘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而且随着消费者口碑的传媒,使我们的客户群不断地扩大,从而使我们的销售量不断增长。

四、公司运作

1、公司股东。公司股东由3名自然人组成,每个股东出资8000元人民币,全体股东选举一名股东为企业负责人管理企业,其他股东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企业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由股东大会讨论通过后再实施。

2、经营场地。企业经营场地由公司股东共同选址后租赁。租赁地点要离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方便送餐。租赁价格要相对较低,降低资金投入成本。

3、菜系定位。菜系从日式和韩国菜品中选拔20几个精品菜,作为公司的主打品牌。而且价格定位要合理,即要符合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又要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菜品要色、香、味具全,好看又好吃,能诱发出人的食欲。

4、餐具包装。餐具采用保温食盒和方便盒双重包装。食盒盒采用木材加保温材料制作后喷漆,并采用日本民俗的、企业标识和名称图案。方便盒按照米饭、菜、汤、沙拉、小菜、水果等配餐分别打包。

5、交通通讯。送餐暂时采用自行车,通讯需安装固电话机一部。便于联系和订餐。并在产品宣传单和广告片上注明订餐电话。

6、工装样式。工装样式采用日本和服和日式餐饮服装加以改良,后厨采用深色和服加以改良。(可参照千禾拉面、割烹清水、富士亭或上网查询)

7、公司标识。由各位股东提方案讨论确定后再设计。

8、市场宣传。先期的市场宣传由人工来进行宣传,可先印刷10000张宣传单由人工进行发放。发放地点:各写字楼、各大公司、公共企事业单位、个体公司、个体门点、大专院校、高档住宅区、亲朋好友等,时间为一个月。在公司开业前10天,上15天的电视广告。

9、人员聘用。在公司开业一个月前开始招聘,厨师二名。其它工作由公司人员合作配合完成。

新型企业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

面对变化的市场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赢得胜利,必须要面对市场、面对用户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没有一个被企业全体成员所共有的、正确的、积极的、创新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所导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很难向令人满意的方向发展的。也就是说,企业技术创新这个“硬件”需要创新型的企业文化这个“软件”来支撑。创新型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创新的源泉。

一、企业文化与创新型企业文化

“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猛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论、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这是知名管理学专家威廉·大内在其名著《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应对日本的挑战》中对企业文化所作的定义。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的“个性”,它蕴含在企业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着企业及其成员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可持续性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全球化对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严峻的课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永远的胜利,企业必须具有持续的变革、创新的能力。而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则是来源于其创新型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管理人员注重创新、鼓励创新,普通员工积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已经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自发的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已成为了企业成员的行为习惯,并表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而日本丰田公司的成功正是来源于永续的变革和创新,来源于其长期以来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部、不易察觉的丰田创新型企业文化。柴田昌治先生和金田秀治先生所著的《Toyota式最强的经营》一书为我们揭示了丰田保持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成功的的秘密。

二、丰田创新型企业文化

日本东京大学的藤本先生对丰田生产方式有着这样的评论:丰田生产方式到底强在那里?初级者的回答是库存的减少;中级者说是存在一种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性和产品品质的强制机制;而高级者则认为丰田生产方式的强大在于暴露问题并在反复不断地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因为没有问题而不安,所有员工拼命寻找问题,就好像处于问题解决中毒的状态。这段话向我们指出了我们已熟知的丰田生产方式的实质,丰田生产方式已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改善方式,其本质是一种企业革新的方式。而我们所熟知的准时生产制、看板管理、目视管理等只是丰田企业革新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所创造、使用的一些表面化的工具、方法和技术。丰田创新型企业文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明日的准备”是丰田员工行动的价值判断标准。丰田公司所追求的已不仅仅是为了“保持不败”而进行的作业的改善,而是为了“赢得胜利”而进行的非常规性的活动,是企业革新,系统创新;已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企业“今日的业绩”,而且是为了企业“明日的准备”。在丰田生产方式中,“工作”被定义为“作业”+“改善”,从而要求员工自主创新,提倡员工向高目标挑战,鼓励成功但容忍失败,并以此作为员工的评价标准,并逐渐形成了一种被企业全员所接受的价值观。

2. 崇尚行动——“首先,干起来”是丰田智慧的源泉。丰田鼓励员工去干、去试、去体验,在尝试中学习。丰田认为人的智慧是无尽的,人的智慧一定能够出现,但通常只有在最困难、最紧急的时候才会突然闪现。因此,在企业的非常规的创新活动中,丰田鼓励员工首先去干干看、去试试看,在尝试中、在混乱中突发灵感,解决问题,实现创新。我们可以看到,丰田之所以可以无休止的改进,正是由于采用了看板方式和自働化等一系列组织管理方法和技术,使生产中的不正常问题表面化,从而促使员工首先行动起来,在混乱和不经意之间闪现智慧,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不正常问题表面化”也是丰田企业文化的特色之一。创造和改革性人才也在问题表面化的不断的改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

3. 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思考能力,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丰田之所以会如此强大,和它的无形资产的经营—提高员工的思考能力有关。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生存,只有靠人的智慧,人是创造财富的财富。丰田公司还有一句全员皆知的口号:丰田既要造车,也要造就人。因此,重视人才培养、注重培养企业员工“自己思考”的习惯是丰田企业文化的独有的特色。丰田提倡员工“自主管理”,在工作中给与员工充分的自由度,鼓励员工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丰田生产方式的参与者们又被称之为“科学者集团”。另外,丰田重视经营型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在丰田管理人员的内部已形成了以下规范:时刻不忘思考企业如何才能取胜;工作由自己创造;和同伴一起工作;反复思考,制定方案。另外,工作轮换也是丰田公司培养人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

4. “伙伴集团”和“自主研究会”(简称自主研)——注重全方位、多途径的无拘束的非正式的沟通。“伙伴集团”是丰田内部自然形成的,并得到企业的认可的非正式的群众性网络组织,它使得来自不同部门的志同道合、趣味相投的员工自然而然地经常聚在一块,交流信息和思想。它以各种形式存在着,集团成员间的沟通方式极其随意。这种“伙伴集团”在丰田的创新活动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野耐一先生把这种企业内部以“伙伴集团”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不同部门间的绝妙联系方式比喻为田径比赛中的“接力棒的交接”,而接力棒的交接技术的好坏决定比赛的胜负。而丰田各个层次的“自主研”则起到了丰田人才培养“孵化器”的作用,它是一种员工为解决“非常规问题”而自愿参加的学习会。“自主研”为丰田员工提供一个能轻松进行正式话题交流的场所,它是丰田员工自发讨论问题、参与改善的场所。通过参加“自主研”的活动,和同事一起思考、一起交谈、共同提案,使丰田的员工养成了自我思考的习惯,涌现出了一大批变革性的领导人才。并且使不易被外界察觉的丰田特有的思考方法在不知不觉之间生成、共有、进化。

5. 丰田员工的七个习惯。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丰田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养成的七个习惯:(1)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2)仔细思考问题出在哪,遇到问题反复问五个为什么。(3)工作中保持激励和提案的习惯。(4)提出如何取得胜利的计策的习惯。(5)在网络组织中工作,工作双方保持一种商量的姿态的习惯。(6)彻底的现场、现物主义,一切以事实为基础的习惯。(7)养成“首先干起来的习惯”。

总而言之,丰田创新性企业文化的特点在于“非正式组织所进行的非常规性的自主地持续改善活动”和企业的“明日的准备”的经营理念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企业文化。

一、丰田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启示

1. 寻求创造型的领导。在丰田的成功中离不开丰田喜一郎社长的提出的挑战性的口号:“三年追上美国”,离不开大野耐一的资质、胆量和个人的人格魅力。对任何一位领导,创造力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财富。具有创造力的领导者积极探求新的问题,尤其是能成功地迎接新的挑战。而这些挑战所需要的应对策略是无法在传统的惯例性解决方法中寻找得到的。它们常常高瞻远瞩,并能通过他们的创造才能来激发别人。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如丰田一样,中国企业也应树立起“明日的准备”这一行动的价值判断标准。认识到企业的明天是由今天来创造的,鼓励员工自主创新,而不应只以目标管理和成果主义作为行动评价标准。

3. 注重人才的育成。所有的组织都应积极营造激发创造才能的氛围,积极对员工进行创造性训练,鼓励创造性思维。实行战略性轮换,有助于员工从多个角度理解企业的业务,使企业内的知识更容易传播,更容易付诸于实践。另外,在扩展员工的知识的同时,通过员工对问题的共同认识,而自发地进行持续的改善。引导员工的自发的组织学习,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培养员工全员的经营意识,自我思考的意识。

4. 支持全方位、多途径的沟通。无拘无束的沟通使员工能自由地获取信息,在给员工提供了更多的行动和学习机会的同时,还培养了员工的集体意识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支持、指导各种企业内部的非正式的组织的活动,这种组织在知识创新中将担当核心角色,它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共享环境,使他们能够相互交流,不断对话,促进反思。同时团队成员通过对话和讨论激发新的观念,将各自的信息储存在一起,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最后将不同的见解统一起来,形成新的集体智慧。

5. 在企业中培养立即着手解决问题,以行动为导向的习惯。只有在干的同时,企业员工的智慧才能最有效地发挥。

参考文献:

1.柴田昌治,金田秀治先生.Toyota式最强的经营.日本经济新闻社,2001.

2.托马斯·彼得斯等.追求卓越.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3.彼得·F·德鲁克等.知识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1999.

4.T·普罗克特.管理创新精要.中信出版社,2003.

5.李桂荣.创新型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企业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篇4

1 人才标准的新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 一些企业对人才要求有了新的标准, 如:良好的个人素质、和谐的团队精神、活跃的创意思维、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年轻心态。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两个素质:第一, 迅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比掌握较多已有的知识更为重要;第二, 更重要的是能否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创新。这就是说, 我们不能用过去的标准, 以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或者以专业经验多少来评价人才。所谓“创新人才”, 应该是不仅掌握知识较多, 而且善于学习新知识, 并善于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新的人才。

除了这些要点之外, 从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中还可以发现, 创新人才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事业心、进取心、责任感、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当代创新活动主要表现为集体性, 需要协作精神, 与人相处的能力格外重要;同时创新人才的特征也体现为独立思考、敢于冒险、敢于怀疑和具有挑战精神等等, 即企业家们最看重的“潜力”。这表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 更是一种人格特征, 反映的是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

2 企业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有的人认为, 对于传统产业特别是垄断性行业而言, 创新人才的需求不像新兴行业那么迫切, 然而, 此类行业同样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该行业一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无论是在生产一线还是窗口部门, 光靠现有的运营模式将是很难适应的, 其结果必然是逐渐被淘汰, 所以, 同样需要在管理、制度、运营方面进行创新, 不言而喻, 这些方面的创新都要通过创新型人才去实现, 因此, 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确立创新人才全面人才观

必须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是分层次的, 创新人才也绝非同一规格。这就是说, 创新人才既包括高级人才, 也包括一般人才, 他们具有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共同特征, 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上显现出不同的规格特点。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社会, 而不是学历社会, 学历并不等同于能力。创新人才需要接受系统的教育, 但接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创新人才;反过来讲, 一些学历不高但经过自学而具备了很高的创新能力, 也能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典范。

2.2 多方位的培训

课堂授课方式是一般最常用的方法, 但绝不是惟一的方法。而且, 课堂培训以理论知识灌输居多, 对于文化基础知识较弱的人员来说, 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 应该是在实际工作中, 抓住要点, 进行针对性强的教育和培训, 甚至可以将现实工作中的难题放到培训活动中来, 让被培训人员进行现场解决, 从中发现创新方法和人才。

2.3 将培训工作做到实处

在我国的企业中, 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树立起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不要总是流于形式, 应该转变意识观念, 认认真真地开展培训工作, 同时要做好培训的效果评估工作, 而不是“虎头蛇尾”, 并且要做到培训工作与企业规划的有机结合, 使培训工作有助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做好长远规划, 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很多企业之所以忽略甚至放弃培训这个环节,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金的瓶颈, 也可以说他们不愿在这方面投入太多的费用。但实际上, 我们要学会“从长计议”, 强化对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投资。

2.4 建立和发展完善的培训教学体系

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针对性, 使培训内容与受训者要求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技巧协调一致。通过教育培训管理系统监控培训, 对培训进行正规而又定期的评估和反馈, 使其成为促进高质量培训的有力手段。不同的教育与培训机构之间、企业与培训机构之间要学会交流培训发展的信息知识和经验, 根据企业现状, 争取资本的优化, 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要能够做到共享专门的技能和设备, 开展联合, 共同努力来增强资源基础。

2.5 为创新型人才搭建施展的舞台

创新能力要通过“事”来体现和检验的, 创新人才只有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去“做”, 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 而且, 创新难免犯错, 不要夸大其所犯错误的负面影响, 能在“犯错”中学到培训中学不到的经验教训, 也是有所得。

总而言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事”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新, 人与事的结合处在动态的矛盾之中。总的趋势是各种职位对工作人员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要求都在迅速提高。“蓝领工人”的比例不断下降, “白领工人”的比例不断上升。今天还是很称职的员工, 如不坚持学习, 明年就有可能落伍。人与事的不协调是绝对的, 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之一就是创新人员的培训。即通过必要的培训手段, 使其更新观念、增长知识和能力, 重新适应职位的要求;从利益方面来讲, 企业培训着眼于提高员工的素质, 而人正是一个企业最根本、最主要的竞争优势。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 现代企业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而创新型人才将是一个企业腾飞的源动力。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人才标准, 进一步更新观念, 确立面向未来的人才观, 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建造创新型企业(共) 篇5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二00九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在此,首先我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全体干部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各类先进劳模表示由衷的祝贺!

今天的大会是企业表彰、奖励一批在2009年上半年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人员的鼓舞大会;是宏扬******人诚信、勤劳、艰苦创业精神的团结大会。同时也是企业大力宣传先进劳模业绩,突出榜样影响力量,更进一步推动管理提升,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管理举措。

二00九年是******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注定会成为******发展里程中具有重要转折意义一年。虽然,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虽然我们承受着巨大的考验和压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干部员工团结一致、振作精神、鼓舞斗志,努力拼搏,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和转变步伐,我们就能顺利渡过难关,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为此,我们全体******人

一、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是上帝的观念。要把提升产品质量作为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切入点。要始终念念不忘产品质量的持续升级,让每名******人充分理解和认识到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就是每个人的饭碗。首先,要全方位地加强干部职工的质量责任意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和提高。要把追求高质量转化为一种个人信念,把制造低劣视为耻辱。其次,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各项工作与质量控制流程,通过完善的生产、管理、监查体系,把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再次,要加快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生产设施的技改工作力度,为质量的稳步提高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最后,要站在******“诚信”理念的高度上,1

在确保质量和交期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套快速、高效的客户服务体系。加强事前与客户的沟通、确认,加强事中对客户需求的持续、快速改进,加强事后对客户的细致跟踪和妥善反馈,努力将******公司、易斯达公司打造成在同行业、在同类产品当中,具有一流产品质量,一流服务水平,一流信用等级的优秀企业。

二、要不断提升******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升******人形象,不断提升******的企业形象。

以管理创造效益是******的核心观念之一。始终念念不忘管理的不断升级,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近几年,******的整体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管理无止境,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一点点的进步和提高。为此各单位、各部门一是要加强自主学习,广泛吸收和借鉴外部先进的管理经验并融为己用。二是要认真分析,全面自查,查漏补缺,堵塞管理漏洞,推动企业管理向更高的“精细化”、“简单化”层次迈进。同时我们的各级管理团队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人形象,提升企业形象。目前我们的职工队伍中,尤其是管理团队当中,存在着个别素质水平极低人员,在生产经营当中,不学习不充电,不会分解计划,不能合理安排生产,误工费时,效率低下。在管理职工当中不讲“人本”、“人性”管理,沟通不透彻,工作不透明,方法粗暴野蛮,群众反映极差。在个人发展当中,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摆不正利益心态,伙同社会上个别不正当人员损公肥私,侵害企业利益。这些都与******的“诚信”理念,“以人为本”理念格格不入,背道而驰。为此一是要深化“诚信”企业理念,加强学习教育;二是要完善管理体系,并辅以全面的监督手段,不给个别人员提供谋私机会,对害群之马要坚决予以肃除,从

而全面推动企业形象升级。

三、要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使每位员工充分认识到:他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担当者,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要尽最大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积极培育一批零事故工厂,零事故车间,零事故班组。要注意环境卫生,减少污染,减少排放,在现有条件下,努力使产品质量达到环保标准。

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策略 篇6

关键词:校企合作 企业新型学徒制 订单培养 一体化教学

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自2008年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与各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联合开展订单培养以来,通过深化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一体化”教学,形成了以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为核心的具有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的教学组织体系,对企业新型学徒制设计与实施具有指导性作用。下面就具体实施中的一些重点以及做法进行分析,供借鉴。

一、企业新型学徒制类型与实施条件

1.企业新型学徒制内涵及“三要素”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企业对新招录员工(或订单培养人员)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实现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培养目标的整体化学习,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

企业新型学徒制三要素是“岗位”“学员”“师傅”。学徒制是一种立足于岗位工作开展的师带徒式的培养方式,这就需要明确专业中包含哪些岗位,这些岗位有哪些典型任务、工作过程,应具备哪些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课程围绕岗位,支撑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师傅既来源于企业,也来源于学校教师,这就要求担任师傅的教师必须具有行业经历和生产经验。学员就是新员工或订单学生在学习阶段向职业人角色的转换,学习是能力培养也是学徒的过程。“岗位”“学员”和“师傅”这三个要素贯彻了学徒制的全过程,也是职业教育改革贯彻的核心——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评价、师资建设、教学环境建设等都是围绕这三个要素展开的。

2.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类型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以企业为主体,面向的是企业新招用员工和新转岗职工,主要培养企业青年技能人才,称之为“学徒培训工”。按照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合作方式,可分为订单培养和短期培训两种类型。订单培养也称为定制培养、工学一体,是企业将新招录员工或订单招生送入职业院校,按照订单培养计划进行前期学制培养;短期培训是指企业将新招录员工或转岗员工送入职业院校进行专项(岗位)理论、技术培养。例如: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在城市轨道类专业、铁道类专业实行订单培养,是指为合作企业(各城市地铁公司、铁路局)进行的定制培养,学生是经合作企业审查录取的准员工。

3.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环境与条件

实施理念是职业行动导向——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与职业发展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本位。实施环境是学习环境与职业环境对接,学习场所也是工作场所、生产场所;学习内容是工作所需技能,与岗位对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实施条件是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或联合办学。校企合作的前提条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建设是以岗位为单位,以岗位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目标,构建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由规划课程、校本课程、企业课程组成。师资建设是现代学徒制中的师资必须具有教学能力和担任师傅的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以“双师型”为起点(基础)向“多师型”能力发展——集“讲师”“技师”“师傅”“职业指导师”“心理辅导师”“信息化师”“研究师”“企业培训师”为一体。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

企业新型学徒制口诀:

新型学徒制,牢记三要素。

企业是主体,学校来参与。

学校与企业,文化相对接。

工学相结合,课程按岗设。

课堂与职场,教学一体化。

能力与素养,捆绑一起抓。

教师与师傅,多师队伍壮。

管理企业化,学员素质强。

进程双元性,协议来保证。

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是“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一体化教学”。企业新型学徒制教学组织是“一体化”教学——项目化设计与实施,任务为中心,贯彻工作过程系统化。

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与各个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合作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培养,短期培训),实施过程明显具有双元特性,分为学校培养和企业培养两个阶段,通过《订单培养协议》或《短期培养协议》进行明确和规范,强化或突出企业、学校的“双主体”作用。

1.学校培养

学校培养阶段,按照“一体化”教学实施,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模式确立。按照“职业行动导向”理念,以及人才培养过程及教学环节,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三环一鉴”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环为课堂一体化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以课程形成进行的一体化教学采用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第二环为校内综合训练,是在各个单课程的一体化教学结束后进行的以岗位为单位的综合训练,包括多岗位之间的联动训练;一鉴是指职业资格认证或职业技能鉴定,获得与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为就业创造条件。

(2)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课堂教学是“三环一鉴”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狭义上的“一体化”教学是指“理实一体化”,很容易被误解为是只在专业课程上实施。广义上的“一体化”教学是以岗位标准为依据的“知识、能力、素养”的一体化(能力本位+素质本位),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整体化的学习。

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能力本位“塔式1234”:1个核心为能力培养,2个关键是任务驱动、问题引导,3维目标是知识、能力、职业素养,4个环节是预习导学、任务处理、交流评价、检测反馈。

(3)“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是项目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核心是“‘任务教学+项目思想”。课堂教学组织,按照“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的翻转课堂实施。

翻转课堂口诀:

翻转课堂非口号,两个要点要记牢。

教转向学是首要,能力本位是目标。

即时反馈是引导,反馈教学不可少。

课前学习愈充分,课堂任务处理好。

线上线下配合好,混合学习效率高。

“任务” 教学过程,贯彻工作过程系统化——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任务”教学过程或流程如下。

出示“任务”,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便于学生整理与“任务”相关的资讯(信息) ;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白“任务”的组成、处理要求、过程与方法以及涉及的知识和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及“任务”处理树立导航,便于学生制定任务处理的计划和决策;教师指导学生处理“任务”(实施计划与决策),使学生明白“怎么做”,体验“任务”处理的过程,体验知识、技术(技能)的应用与迁移过程;对完成的“任务”进行交流和评价(过程性评价或过程激励,个人、小组、教师),使学生清楚“任务”完成(检查)的质量、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运用、行为养成;通过交流,进行“任务”处理评价(过程评价),评价元素要能够反映工作过程系统化中的有关环节,包括方案制定(制订计划)、工艺规范、过程与方法、任务质量、职业素养、工作效率(成本核算);归纳,形成本“任务”学习成果,形成本“任务”处理的最佳路径,形成本“任务”的知识和经验体系。

校内实训包括课程实训和岗位实训。课程实训属于课堂一体化教学部分,课程实训内容:安全与规章教育、企业文化与职业行为教育、项目化技能训练;岗位实训是指学生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或就业前,进行以岗位为单位的综合训练,包括岗位之间的联动训练。

实训口诀:

进场地,列队行。

防护品,须备齐。

守场规,S管理。

操作前,查设备。

任务单,器材清。

熟工艺,定程序。

操作中,遵规程。

角色间,协调行。

岗位间,配行动。

任务毕,洁环境。

理器具,交接清。

多元考核包括以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为核心,加大过程考核、缩小终结性考核(二者比例7:3、6:4或5:5);实行学分制度,建立多把“尺子”衡量、多元评价体系,实行综合素质成长报告,扬长避短。

(4)班级企业化管理。班级企业化管理的目标是达到班级文化企业化、思想意识员工化、日常行为职业化、专业训练标准化、身体素质适应化,培养学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班级企业化管理口诀:

企业文化进班级,校企文化相对接。

班规班徽与班歌,团队文化是灵魂。

职业角色来设置,模拟工资是考核。

团队组合与搭配,竞聘制度不可违。

理念行为企业化,能力素养要达标。

企业管理要搞好,班级考核不可少。

指导方案要规范,创建活动要配套。

班级企业管理要素包括引入企业文化,落实学校文化;模拟职业岗位,实行绩效考核。

实施策略或思路是渗透模拟公司或模拟工厂项目管理的思想,班级内部设置、班干部设置按照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或职业岗位设置,采取模拟职业角色竞争聘任制度,参照企业管理制度及考核晋升。学校制定了《班级企业化管理实施方案》,加强对班级企业化管理指导和考核。

团队(班组)文化建设:团队文化建设包括了团队名称、团队队徽(标志)、管理制度、团队精神、团队作风、团队愿景、团队口号等,团队文化建设要符合班级企业化管理及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符合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开展团队文化设计大赛,促进团队文化建设及班级企业化管理。

2.企业培养

企业培养阶段,实行顶岗——岗位锻炼,采用《岗位指导书》。岗位指导书(或岗位实习手册)内容构成有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安全生产教育、典型岗位职责、岗位典型任务及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岗位(典型任务)工作过程及考核。学员在企业进行岗位锻炼(顶岗实习),由企业按照岗位工作要求进行考核。

试论构建新型地勘企业文化 篇7

1 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

1) 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 不仅表现在它与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的相互关系上, 更表现在它与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上。我国社会建设的目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这样美好的社会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 更需要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没有和谐的文化, 那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法建成。

2) 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础。首先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根本途径。当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推进, 人们思想的多样性、差异性、选择性、独立性也在加大, 共同的理想受到空前的挑战,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面临许多许多新问题。只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才能有效防治思想道德素质的滑坡。由此可见,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其次, 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而且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因为教育科学文化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条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努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可以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更好的条件。

3) 文化建设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这是因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我们知道, 文化不仅为生产力提供智利支持、思想保证、精神动力, 而且直接与经济融合形成新的生产力和产业群, 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需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因为要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公民, 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些要求正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与主要内容, 因此,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不把重点放在文化建设上, 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文化创新与发展来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最广大人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要求重视文化建设, 重视文化建设, 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广大政工干部要从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认识文化建设, 把自觉加强文化建设作为落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2 构建新型地勘企业文化

地勘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尖兵, 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其企业文化也有着其特殊性, 属地化以来, 面临新的形势, 新的要求, 地勘行业要结合自身特点, 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 积极构建新型地勘企业文化, 才能对地勘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地勘企业文化建设与地质传统文化。企业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新的世纪, 培育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分。因此, 构建新型地勘企业文化, 离不开我国地质工作的历史传统文化, 我们要从地质工作光荣的历史中寻找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特别要继承和发扬“三光荣”精神, 并在新的环境下予以继承、发扬和创新。要融入当代的市场经济意识, 敢于突破原有模式, 积极创新地勘企业新文化, 使其符合地勘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形成地勘业特有的、醇厚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底蕴, 从而构建适合地勘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新模式, 为地勘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 构建新型地勘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树无根不活, 企业无文化而不立。在深化地勘改革发展的进程中, 构建新型地勘企业文化, 是一项凝聚人心、激励广大地质职工团结奋斗的基础性工作, 对于增强队伍凝聚力, 加快地勘业大发展具有坚实的保障作用。

1) 构建新型地勘企业文化是新世纪的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的大门已经敞开, 尽管各地区的企业性质、基础、现状和所处的环境都各不相同, 但是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困境以及寻求出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都是一致的, 那就是要创建新世纪的企业文化。因此, 我们要从营造健康的地勘企业文化入手, 从培育高尚的企业精神起步, 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着力, 把地勘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2) 构建新型地勘企业文化是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实践证明, 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和精神支柱的企业、没有凝聚力和希望的企业。地勘企业的文化建设事关兴衰荣辱, 当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我们地勘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 都提出了新要求。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并不在物质、金钱和利益, 而在于全体员工共同的目标感、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所以, 企业文化较量的实体是企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而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又来自于比较完善的企业用人机制和良好的企业用人环境。因此, 要通过构建新型地勘企业文化, 创造和谐稳定的和优良健康的企业氛围与环境, 确保地勘企业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

4 积极构建新型地勘企业文化的思路

在新的世纪, 随着地勘经济不断发展和深入, 地勘企业要牢牢把握“十七大”精神, 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积极构建新型的地勘企业文化理念, 创新特色地勘文化, 展现新地质人风貌。

1) 构建新型的地勘企业文化, 要以提高地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 实践“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千方百计让地勘企业主动走向市场, 促进企业职工更新观念, 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引导企业以追求价值为导向;强化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价值观念、服务意识、劳动态度、法制观念等, 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业务素质, 促进职工身心健康, 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个人的优秀潜能, 提高地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 增强地勘企业的经济实力, 提升地勘企业的社会品牌效益, 使地勘企业的发展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2) 构建新型的地勘企业文化, 要以培育地勘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 实践“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方面要坚持开展“立足本职、艰苦奋斗、建功立业”活动, 树立具有地勘业自身特色的优秀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 着力培养和激发职工的企业主人翁精神, 激励职工顽强拼搏奋发进取, 把远大理想转化为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的行动, 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创一流工作业绩, 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 激发职工的创造力, 职工与企业共生存、同忧患, 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另一方面还要培育和加强良好的地勘企业文化环境建设, 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 改善职工文化教育设施以及娱乐休息环境, 活跃职工业余文化娱乐生活, 建树良好的地勘企业社会形象, 提高职工的社会地位荣誉感, 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推动地勘企业的健康发展。

3) 构建新型的地勘企业文化, 要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地勘企业发展目标 (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为根本, 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培育适应市场要求的经营理念, 制定出自身切实可行的、职工认可的企业中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 同时还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体系、管理规章, 以及职工所能企盼到的企业的和自身的经济效益远景蓝图, 促动职工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实现自身根本利益, 争创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

4) 构建新型的地勘企业文化, 要以提高地勘职工自身综合素质为关键。企业文化是一种氛围, 它的精神层和物质层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职工, 企业通过充实这种精神层和物质层,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企业的责任感。因此企业文化的实质, 是以人为中心, 以文化引导为手段, 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重视人、理解人、培养人和塑造人, 要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一方面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作为企业文化灵魂的企业精神和企业道德, 主要是职工在长期的劳动工作实践中创造、发展、提炼而形成的。另一方面人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客体。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而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又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人、为了职工。所以地勘企业要通过各种途径, 大力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世纪, 适应地勘企业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 这是构建新型地勘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5) 构建新型的地勘企业文化, 要以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为保证。抓好企业文化是企业党组织和企业领导人的职责所在。企业党组织不仅仅有搞好生产经营的保证监督职能, 而且对于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有义不容辞的职责。地勘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 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前瞻性, 敢于创新, 勇于创新, 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改革、发展, 不断冲破旧体制的束缚, 提出具有时代性的先进文化建设方向, 制定出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 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调研, 认真搞好企业文化交流, 并将其列为每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 把地勘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才能对地勘企业的战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创新型企业成长模式研究 篇8

一、创新型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1. 创新型企业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创新型企业,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创新型企业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造的习惯。这些创新型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来创新, 即把一大群人组织起来使“变革”成为“规范”。美国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对创新成功的企业的调查发现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1) 企业家具有创新倾向; (2) 与顾客有密切联系; (3) 具有自主权和企业家精神; (4) 重视人在开发企业生产率潜力中的作用; (5) 创新的传递依靠价值驱动; (6) 紧密结合自己所了解的业务; (7) 组织形式简单, 职工有创新倾向; (8)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组织特征。

国内学者管建成、王军霞提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为创新型企业, 可以从两条思路出发: (1) 考察组织的核心能力是否创新能力 (2) 考察组织对创新制度的执行情况、创新的投入和创新的产出等指标是否处于较高水平。他们还进一步从组织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角度建立了测度组织创新程度的定量指标。

科技部、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启动之初, 即开展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指标研究。研究指出我国的创新型企业主要是指在研发经费、专利发明、新产品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与组织管理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

综上所述, 拥有一个明确的创新战略, 浓厚的创新氛围以及有自己关于创新的动态过程的目标、方向和衡量标准都是创新型组织的重要特征。上述观念对创新型组织的判断标准主要集中在组织行为、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系统、全面创新的思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 但创新型企业理论在创新管理研究中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对于创新型企业的研究重要局限于管理学和创新管理理论本身的范畴, 大多仍是思想性、理念性的研究。

2. 创新型企业所具有的特点

对于创新型企业, 最基本的特征是指在制度、管理、知识、技术、文化等方面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具有本行业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能够对市场环境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持续创新是其本质特征。目前, 我国对创新型企业没有制定统一明确的判定标准, 综合国内有关方面研究, 我们认为创新型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五个基本特点:

(1) 企业内部实现研究与开发的制度化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主导产品拥有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 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 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 积极主参与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2) 能通过不断的持续的创新, 获得持续性的收益。在同类企业中, 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较高, 有健全的研发机构或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领先的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重视科技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

(3) 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在行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带动性或带动潜力。注重自主品牌的管理和创新, 通过竞争发展, 形成了企业独特的品牌, 并在市场中享有相当知名度。创新或生产的产品应隶属于国家、省、市科技部门颁发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范围内, 也就是说其产品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密集度。

(4) 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企业近三年连续盈利, 整体财务状况良好, 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呈稳定上升势头。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5) 具有创新发展战略和文化。重视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创新努力营造企业的创新文化, 把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创新作为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模式

根据学者对我国企业的研究, 我国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模式包括制度创新型、技术创新型、管理创新型、混合创新创新型等四种成长模式。如图2.1。

1. 制度创新型成长模式

所谓制度创新就是改变原有的企业制度, 塑造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新的微观基础, 建立起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创新意味着对原有企业制度的否定, 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制度创新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创新和公司治理结构创新。本质上是权利和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制度创新方式的基本路径是:资本原始积累—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制度创新—企业其他创新一现代企业制度一企业成长。其特点是启动产权改革, 以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吸引社会资本, 带动企业内部其他方面的变革, 从而进入企业成长的新阶段。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企业的改革也不断的加大, 这时涌现出了一些比较典型的制度创新型企业。我们以联想企业为例,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联想前身) 正式注册, 性质为全民所有制。从理论上讲, 预算外收入也是国家的钱, 但支配权并不在中央政府手中, 而在不同层次的政府机构手中。从财产权、经营和福利保障的角度看, 计算所和新技术发展公司之间的界限都是模糊不清的。1987年和北京市海淀区供销合作社订了联营协议, 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计算机技术公司。这个联营在财产权问题上却有重大的含义。首先是法人财产权的机一部延伸, 增加了新企业的独立性。其次是登记企业的性质变为全民和集体, 在当时的财务管理规则下, 增加了企业会计处理上的灵活性。1998年, 该公司更名为联想集团 (控股) 公司, 成为香港联想的最大股东。联想集团 (控股) 公司和北京联想 (有限) 公司之间, 加上了一个香港联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不仅仅是在整体双层财产权结构上又增加了一个层次, 而是利用香港上市公司的规划, 来规避政府机构之间财产关系变动对联想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这种制度创新通过国有企业的再投资, 形成“法人”财产权, 是国有企业的财产权出现双层结构, 仍然保持企业财产和体制的统一性。“法人”投资者在政府机构和营运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隔离层。联想企业就是通过“整体双层结构”这种制度创新为其在后来的高速发展赢得了时间。

2. 技术创新型成长模式

技术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引入。所谓新的生产方式, 具体是指企业中的从投入品到产出品的整个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或称突变。这种突变与在循环流转的轨道中年复一年地同质流动或小步骤的调整不同。它既包括原材料、能源, 设备、产品等硬件创新, 也包括工艺程序设计、操作方法改进等软件创新。技术创新成长方式, 是指企业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先导, 建立自主技术能力、改变企业技术特征,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建设, 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制度和管理变革的企业成长方式。这种成长方式的基本路径是:资本原始积累—技术创新一制度和管理创新一现代企业制度一成长空间的拓展。其特点是首先集中投资于新技术开发, 以新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或节省成本, 再以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开拓市场, 提高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然后以此为基础推动企业品牌建设, 改进企业管理方式, 促进企业制度变迁, 带动企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这种方式通常依靠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 通过自主研发、模仿创新、外部引进、合作等手段, 进行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工艺流程再造等活动。其中, 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生产技术, 突破, 攻克技术难关, 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 完成技术的商品化、市场化获得利润, 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

格力电器就是推行技术创新型成长模式的成功典范。格力电器企业通过形成技术创新, 抢占制高点的核心能力;确定专业化的技术创新战略;以新满足市场, 创造新需求等策略使得该企业在6年时间里, 由一个年产2万台窗式空调的小厂迅速崛起, 1997年生产各式空调118万套, 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3. 管理创新型成长模式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环境下, 把新的管理要素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的创新活动。它通过对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和各项职能在质和量做出新的变化或组合, 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程式管理, 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新的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管理创新一般可以从环境、资源、市场、流程等几个方面着手。

管理创新成长方式强调打破企业的传统管理, 引进职业经理人, 改革内部管理体系, 以此为契机推动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并在进行内部管理体系变革的同时, 也为企业的产权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供管理支持。这种成长方式的基本路径是:资本原始积累—管理创新—制度和技术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成长。其特点是集中于管理投资, 以引进职业经理人充实企业的管理队伍为前提, 冲击企业原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和规范化管理, 推动产权结构调整、内部管理体系变革, 为企业制度变革和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持, 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我们以上海通用公司为例:在上海通用汽车3年的发展历程中, 柔性化管理也已经成为上海通用的一道亮丽风景。目前, 中国几乎所有的汽车工厂都是采用一个车型、一个平台、一条流水线、一个厂房的制造方式。唯有上海通用是另类, 上海通用最多可以一条线上共线生产四种不同平台的车型。这种生产方式就是“柔性化”生产方式, 它在国内汽车企业里是绝无仅有的。上海通用, 以柔性化生产线为基础, 严格而规范的采购系统, 科学而严密的物流配送系统, 以市场为导向高度柔性化的精益生产系统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共同构成了其柔性化生产管理的支撑体系, 使上海通用汽车成为GM (通用公司) 全球范围内柔性最强的生产厂家, 形成了企业柔性化管理的经典范例。

4. 混合创新型成长模式

混合创新型成长道路的选择并不是那么明显地以技术特征、或者产权特征、或者管理特征的变更为出发点, 而是以这三方面特征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某种程度的混合为起点, 如首先变革技术特征和产权特征、或产权特征和管理特征、或技术特征和管理特征、或三方面特征同时改变。这在我国的家族式企业中比较常见。家族式企业要真正将家族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有机融合在一起,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就必须全面变革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文化特征, 而经济特征和文化特征, 以及经济特征的技术、产权和管理三方面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它们在企业成长变革过程中是联动的关系, 改革其中一方面, 另一方面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企业的技术、制度和管理创新具有组合联动的效应。混合型成长方式的特点在于, 企业同时投资于技术、制度和管理的某两个或三个的组合, 从而有效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使企业迅速步入成长的快车道。我国的希望集团、万向集团、太太药业等的成长道路, 可以说都是混合型成长方式的典型例证。

三、结论及研究意义

创新型企业正处于新经济时代, 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 我国的企业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 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不仅要坚持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同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尽量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而且要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的获得只能依靠本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因此建设创新型企业, 特别是“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是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的法宝。企业的创新模式随着技术本身的快速变化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并且变得更有效率、更灵活和更迅速。同时, 创新模式的复杂性也随着涉及因素的增多而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成功的创新模式要求管理和组织上的柔性。

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等全新的经济特征不断在企业竞争环境中显现, 企业模式的发展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而对创新型企业模式的探讨是企业模式发展的指向标, 具有前瞻性。在创新经济的环境下, 研究创新型企业模式的特征和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持续的助推作用, 相信在企业模式的不断发展的历程中, 创新型企业模式将是最为市场青睐的企业模式之一。

摘要:随着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等全新的经济特征不断在企业竞争环境中显现, 企业模式的发展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而对创新型企业模式的探讨是企业模式发展的指向标, 具有前瞻性。在企业模式的不断发展的历程中, 创新型企业模式将是最为市场青睐的企业模式之一。从创新型企业的界定及其特征来看, 创新型企业主要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混合创新四种成长模式。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成长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管理创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49-50

[2]侯光明, 邹锐, 李存金.民营企业创新型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2003 (5) :44-47

[3]刘耀, 金恩焘.企业模式的发展及创新型企业模式述评[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3)

[4]吴照云, 黎军民.我国现阶段民营中小企业成长可选择的模式[J].经济管理, 2005 (17) :41-44

[5]孙福全, 陈宝明, 张华胜.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6)

[6]侯先荣.企业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8-30

[7]陈留平, 汪永飞.试论创新型企业[J].工业审计与会计, 2007 (4) :17

关于新型企业网的探讨 篇9

Intranet基于TCP/IP协议和Web技术规范, 它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内部网, 通过简单的游览器界面, 不当今流行的因特网, 用户只需要在感兴趣的文字和图形上单击一下, 它使用标准的Interne七协议, 可访问到内部及外部各种不同的信息和资源。功能强大, 安全性好, 更吸引人的是, 通过浏览器界可以方便地集成各类已有系统, 保证了数据在各种平台上的一致性。是开放、分布、动态的双向多媒体信息交流环境, 形成了企业日常办公和业务流程的主要信息管理结构, 是对现有网络平台, 并通过WWW服务器和防火墙建立与外部厂商、代理商及客户的联系。应用技术和信息资源的重组与集成。

因特网始于1969年, 其蓬勃发展导致企业网的应运而生, 提供的服务种类繁多, 其发展势头之猛, 应用范围之广, 其开放系统策略深受企业的欢迎, 因特网育着无限的商机,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和用户。对于企业网来说, 因特网是浩瀚无比的知识和信息宝库, 企业网其实是因特网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简单地说, 企业网是采用TCP//IP协议, 并运行符合因特网标准的、遵循因特网等规范的网络应用程序。

企业网这个名词最早在1995年提出,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其中, 信息型企业网脱胎于互联网, 但与互联网相比, 信息型企业网实施主体为中小型企业为主, 而且信息型I企业网主要不是用来构建广域网, 而是用来构建局域网。但需要清楚的是, 这时候的企业网并不一定要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使企业网成为一个独立概念;事务处理型因特网出现在1996年年初。从应用角度看, 事务处理型企业网的主要特征就是建立数据驱动的动态Web站点。从实现动态Web站点的技术来说, 主要特征就是Web+Database。客户需要查询公司内部的信息, .有许多信息是需要动态更新的, 而公司内部的重要信息都存放在数据库中, 在浏览器一端提出了采用交互式Web页面, 而连接数据库服务器的Web服务器实现动态的页面。企业应用型因特网出现在1996年下半年, 企业网主要特点是采用的是一种全新而简单的技术, 信息检索变得更加便利、用户界面友好、统一和易用。大多数是免费的, 即使收费也很低廉。

在硬件上承袭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结构, 其基本的硬件结构包括通过软件技术的改造, 使原来的局域网的通信协议转变为TCP//IP协议, 适合于那些规模较小或内部各单位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企业使用;是以企业内部的多个局域网为基础, 再利用因特网技术而构成企业内部网, 适合于那些规模较大, 或内部各单位地理位置又很分散, 而且己经构造好了自己的广域网的企业使用;是以企业局域网通过直接与因特网连接, 再利用虚拟专用网技术而构造企业网。利用虚拟专用技术可以使自己的企业内部网又与因特网相对独立, 便于安全管理。

在软件结构中, 企业网以简单取胜, 是以万维网技术为基础的, 使各类应用和数据库以统一的界面在网络上应用, 以浏览器/服务器方式实现统一友好界面和多媒体传输。用户端的应用简洁, 程序的维护、更新被简化。客户机服务器的进一步深化, 使各类应用和数据库以统一的界面在网络上应用, 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二、中小企业构建企业网

企业建立企业网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网是企业信息系统最基础的平台, 是企业上档次、上规模的最佳解决方案, 而且是行业的标准。企业网是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 解决了传统MIS应用中所不可避免的缺陷, 投资回报率高达1000%以上, 它的建设具有普遍性, 实现了大范围的协作。企业适应信息时代激烈竞争的必然。

Intranet的基本技术。TCP/IP协议簇是70年代中期由美国国防部建立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 采用TCP//IP协议簇的网络也称为IP网络。既可用于广域, 又可用于局域网, 以RFC文档的形式发布。用的IP地址可分为授权的IP地址和非授权的IP地址, IP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为了记忆方便, 可以把IP地址与我们熟悉的名称相对照, 即域名系统, 它是当前网络成熟的技术, 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具有直观含义的名字来代替以数字方式。

路由器是企业网中非常重要的网络设备, 我们也可以把企业网叫做基于路由器的网络, 路由器的作用起到路径选择和隔离广播风暴的作用, 以便于子网管理和安全控制。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 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举足轻重, 企业的运作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小型企业在追求高效的管理与沟通方法, 过组建计算机网络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发展跨地区、跨国业务, 促进客户服务, 促进个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发展,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企业网利用Web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MIS系统。我们可以从企业网规划设计、技术分析和实施维护等角度构建企业网。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 不仅要注重硬件的投入, 还要将软件摆在重要位置, 了解企业计算机应用的定位方向, 将整个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统一为一个整体, 必须由企业领导出面来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使企业网成为易于使用、构建和扩展的系统。有必要开展有组织的培训, 以利于企业网的有效使用, 提高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企业网建设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网络平台的构建, 它又包括网络硬件平台的搭建, 必须以TCP/IP协议为基础;应用平台的选择, 应该建立消息平台;应用系统的开发, 必须考虑到企业网环境, 必须花时间来完善、更新。尽量采用Web技术和三层开发技术, 数据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财富, 企业的信息时刻在变化更新, 避免因服务器损坏而丢失数据。在企业中应用最多的是管理信息系统, 必须要有灾难后重建应用的能力。

三、企业MIS向企业网转变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为企业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客/户机/服务器模式R管理信息系统曾经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流的方式, 规范了企业的管理, 减轻了人的负担。但随着浏览器//服务器的出现, 大大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办公效率,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被设计成两层模式, 随着应用系统的大型化以及用户对系统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 使这种结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程序开发量大、系统维护困难、客户机负载过重, 成本增加并且系统的安全难以保障。

随着Internet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新兴的体系结构3/S应运而生, 它是三层体系结构下, 在这种系统中, 用户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 其三层结构是表示层、功能层、数据层。表示层又称为Web浏览器, 位于客户端;功能层是具有应用程序扩展功能的Web服务器;数据层:数据库服务器, 实现对数据库查询、修改、更新。客户机的压力大大减轻了, 把事务处理逻辑部分分给了功能服务器, 是应用系统体系结构的深刻变革。

B/S体系结构的优势在于开放的标准, 较低的开发和维护成本。使用简单, 界面友好。客户端消肿, 系统灵活, 保障系统的安全性。保证了其应用的通用性和跨平台性, 维护和升级工作都在服务器端进行, 浏览器易于使用、界面友好, 充分发挥了服务器的强大作用, 三部分模块各自相对独立, 有效地防止用户的非法入侵, 它把应用系统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现代企业要求新一代的M路系统能够成为企业内部信息充分交流的载体, 企业网的出现是对传统MIS的继承与挑战。现代企业要求人成为主体, 对信息处理表示方式和相关技术进行了变革。对整个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应是轻松和愉快的, 可以方便地集成其他己有的系统, 真正地提高办公效率, 与外部信息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服务质量创造了条件。

传统MIS的不足原因主要有只能按开发时确定的思路和流程处理信息, 信息内容的流向基本是由下向上单向流动, 信息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 在不同程度上模拟手工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 对于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的信息需求远远不够, 而企业网技术在信息处理和交换上具有很强灵活性, 鉴于以上原因, 企业网迅速得到普及应用。

建立企业信息网络Intranet。企业信息化是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将社会各种相关因素融入信息网络, 企业信息网络是社会信息网络重要成份, 形成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必须引入新的技术和机制进行变革, 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建设新一代企业MIS, 即新的信息系统环境, 即社会信息化进程, 即企业信息网络。

我们可以构筑一个基础、三个平台。所谓一个基础, 就是企业网络, 所谓三个平台, 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事务处理平台、办公应用平台。其中, 在事务处理平台在保留传统MIS的基础功能, 还要进行内部业务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事务处理;办公应用平台主要是消息管理, 它主要的任务是直接与使用者联系的界面;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处理来自内部的各种信息, 通过防火墙.将可以公开的信息对外部WAN的用户发布。

四、关于企业网中安全

威胁企业Intranet安全的因素, 构成其安全隐患的要素主要有网络结构因素。网络基本拓扑结构主要是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企业,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 采取合适的拓扑结构, 实现异构网络之间的通信, 因此要布置适合更高的网络开放要求的结构:

网络协议因素。在建造互联网时, 要保护原有的网络基础设施, 当然还要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 网络技术对网络协议的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 但兼容性为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地域因素。企业网如果要施行了跨城际、由于地理位置错综复杂, 通信线路质量参差不齐, 给网络黑带来了可乘之机;用户因素。企业网不断扩大, 使得企业必须注意信息的保密性;主机因素。建立企业网使原来的局域网、单机互联, 但只要有某种操作系统安全漏洞就会威胁到整个网络的安全。因此, 人们寻找一种技术能够有效来保护企业网。

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进行企业网络防护。防火墙技术利用网络作拓扑结构和服务类型上的隔离以此增强网络安全, 其防范对象是来自被保护网块外部的对网络安全的威胁, 实现防火墙技术包括网络级防火墙、应用级网关、电路级网关和规则检查防火墙, 综合采用适当技术在被保护网络。具体使用哪一种或是否混合使用, 要对网络的服务功能和拓扑结构仔细分析, 要看具体需要。

网络级防火墙。它基于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应用或协议, 把判断的信息同规则表进行比较, 网络级防火墙简洁、速度快、费用低, 防火墙能够判断是否允许建立特定的连接;应用级网关能够检查进出的数据包, 常用的应用级防火墙已有了相应的代理服务器, 应用级网关能够理解应用层上的协议, 应用级网关有较好的访问控制, 但使用, 时工作量大, 效率不如网络级防火墙;电路级网关用来监控受信任的客户或服务器与不受信任的主机间的TCP握手信息, 电路级网关与其他的应用级网关结合在一起;规则检查防火墙结合了包过滤防火墙、电路一级网关和应用级网关的特点。依靠某种算法来识别进出的应用层数据, 不需要你去修改客户端的程序, 比应用级代理在过滤数据包上更有效。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包括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被屏蔽子网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涉及到堡垒主机, 数据包过滤容许堡垒主机开放可允许的连接, 一个好的防火墙系统应具有所有的数据传输都必须通过防火墙, 只有被授权的合法数据才能通过防火墙, 防火墙本身不受各种攻击的影响, 采用最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 人机界面良好, 用户配置使用方便。实现防火墙的主要技术有:数据包过滤, 应用网关和代理服务等。

为了保护企业的信息机密, 必须在企业网内制定统一的安全策略, Intranet安全需求包括出入站点的控制、身份验证、资源访问控制系统的授权, 数据加密。企业网安全控制的实现方法主要有分组过滤、应用级网关、代理服务器、访问控制系统和数据加密。当然要实现企业网安全还需要有其他技术和非技术因素的考虑, 我们必须要在企业网中制定网络法规, 加强企业中的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等。

参考文献

[1].林风等.动态网站设计捷径——ASP[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2].库超.基于Intranet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999.

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篇10

生存和发展是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这一主题进一步深化为“可持续发展”,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在根本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我们把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导向, 从技术、组织、制度和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创新为战略支持, 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企业称为创新型企业。与传统企业比较, 创新型企业有着显著的特点:

(一)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创新

传统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其竞争的核心在于控制成本, 提高劳动效率。在新经济形式下, 企业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在这种战略导向下, 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不断地创新, 这种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技术上, 还体现在组织、制度和管理等各个方面。

(二) 自主知识产权成为核心技术

传统企业竞争的重点在于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生产,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型企业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与科技含量。这得益于创新型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从而使得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优于同行业。

(三) 企业盈利能力稳步提高

由于整体技术水平优于同行业以及不断地创新, 创新型企业的盈利状况拥有稳定并不断趋于上升的趋势。

(四) 技术和管理人员比重较高

在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型企业的价值体现在把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在自动化、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 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重在逐渐加大, 相对的, 企业从事体力劳动人员的比重在逐渐下降。

(五) 无形资产比重较大

创新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树立自己的品牌效应、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适时进行制度更新等, 这些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 同时这些创新行为最终都将体现在专利、专有技术或企业的商誉等无形资产上, 从而导致创新型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相对较大。

鉴于创新型企业的特点, 传统绩效评价方法很难正确的反映其绩效水平。为提高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水平, 有必要为其建立一套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传统绩效评价方法从性质上讲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其中定性分析方法无论是在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存在可比性的问题, 所以一般都作为绩效评价的辅助方法, 一般均以定量分析方法作为主流的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法又可以分为单一指标法和综合评价法, 单一指标一般采用总资产收益率、经济附加值或净资产收益率等和净利润有关的指标, 这些指标虽然综合性强, 但是无法反应企业绩效的全貌;综合评价法虽然能够全面反应企业绩效, 但是始终存在两个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 一是不同指标的取舍, 二是各个指标的权重。由于研究篇幅所限, 本文只探讨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相关问题。

一、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的原则

反映创新型企业绩效的指标很多, 为了正确、客观的评价创新型企业的绩效,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全面系统性

绩效评价体系首先应该全面, 要涵盖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及其结果, 要长短期相结合, 流动性与非流动性相结合,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其次要注重系统性, 虽然一个企业的成功最终是由效益指标定性的, 但是这种结果是由企业从技术、生产、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企业的工作就是一个系统工作, 缺一不可。

(二) 科学重点性

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既要能够突出财务性, 又要能够体现企业的创新能力;绩效评价方法的确定既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又要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从而体现科学合理性。同时, 评价指标的评价重点不同, 应选取能综合反映企业各种能力的指标。

(三) 可量化性

财务指标都是可以量化的, 非财务指标有一些是无法量化的, 在选取指标时应避免选取, 或者选择功能相近的替代指标。对一些无法替代的非财务指标也可以进入绩效分析体系, 在定性分析时修正量化结果。

二、影响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的因素

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的结果取决于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绩效评价体系中指标的选取科学与否是决定评价结果的关键, 而评价指标的选取又取决于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总体来说, 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评价目的

目的不同则侧重点不同, 一般来讲企业绩效评价都是以财务绩效为主的, 但是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仅仅是财务指标是不够的, 只有加入相关的非财务指标, 例如评价企业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等才能全面反映创新型企业的绩效评价。

(二) 评价方法

现有的主要财务评价方法包括沃尔评分法、综合评分法、z模型法等, 各有优缺点。利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必然不同。对于创新型企业应根据其独有的特点选取适用的方法。

(三) 经济环境

进行绩效评价时要结合经济环境的变化, 尤其在分析创新型企业发展能力时, 随着宏观经济的的变化, 如经济滞胀时企业增长率会受到影响, 其它如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等经济因素也存在着影响。

(四) 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创新型企业的绩效有不同的期望:如投资者期望得到投资回报, 政府则更看重创新能力等等, 那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就取决于利益相关者期望的博弈, 最终在一定时期达成妥协, 形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系统反映创新型企业的特点, 遵循全面系统性、科学重点性和可量化原则, 充分考虑绩效评价时的影响因素。因此, 本文把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 其中一级指标包括3个;二级指标分别与一级指标对应, 共有9个方面;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进一步说明, 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减。具体指标的设计如下表:

摘要: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 有创新能力的、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创新型企业的绩效得到科学、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对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既而规范了指标选取的原则, 最终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一研究路径, 从而解决了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这一命题。

上一篇:泰国高等教育下一篇:台湾政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