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企业管理理念

2022-08-05

第一篇:创新型企业管理理念

创新企业管理理念

创新企业管理理念打造企业优秀文化

上海城建建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城建建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7年,成立伊始便以创新力和执行力作为企业发展的两大法宝,经过10年快速稳健的发展,现已成为专业从事国内外建筑施工总承包、房地产投资开发、建筑规划设计的跨地区经营的大型建设企业集团。集团长期以来致力于建设产业的系统化、专业化发展,通过人才、管理和资本的有效整合,突出主业、多元经营、系统发展,向综合性、大型化、专业化、高效益的集团公司发展。

目前,上海城建实业集团的发展以服务于建设为原则,形成了特级总承包、甲级建筑设计和房产投资综合开发的产业发展链,并且依托技术创新、机制转换和战略合作;以“钢筋混凝土迭合系统研发中心”建设为契机,推动产业结构完善,实现建筑产业化的发展;以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为主导,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推动企业的战略实施,强化企业的执行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开展“公众讲学”——打造知识员工

上海城建实业集团在创业之初就把“学习进步、自我提高”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认为: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经历着平稳而深刻的变化,市场在变,产品在变,要求在变,对手在变,雇员也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要生存发展,就得跟上时代变革的脚步。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使集团保持着年轻的生命力,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为此,集团重视员工教育培训,营造“公众讲学”氛围,建立员工交流平台——城建论坛,努力打造知识员工。2004年至今,集团开展了大大小小逾百场的讲学,不分资历不分年龄,每个员工都是讲学的主角,讲学内容涉及企业相关的方方面面,如怎样制定深基坑的技术方案、怎样实施建筑结构抗震分析、怎样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等等。讲学,为老员工更新知识、总结经验、点拨引导青年提供了机会;讲学,也为新员工提升素质、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搭设了平台。新老员

工的互补,新旧血液的交融,使企业在良性循环中得到提升,“学习进步,自我提高”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讲学并不停留在理论探讨上,而是能马上运用于实践工作中去。汇银金融商务中心二期是集团的一个在建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5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8.6万平方米,为框筒结构群体工程,地下2层,地上13-18层,施工难点是近10米的深基坑和大面积开挖的基坑支护,而且该项目又是上海长风生态商务区的标志建筑之一,十分受人瞩目。为此,集团技术部在讲学中探讨和论证的深基坑技术方案,马上得到了实战运用,并取得了圆满的结果。

探索“集成创新”——寻求整体发展

上海城建实业集团是一个集房地产投资开发、建筑施工总承包和建筑规划设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如何使当前的经营理念更符合未来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如何使现有的企业资源优势在未来整体发展中发挥新的作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集团领导重点思考的内容。“以集成引领创新,通过集成创新进一步完善整合机制,在战略、资源、能力、组织上实现集成,带动整体快速发展。”这就是集团迈起的探索之路。

施工、房产和设计在工作机制中相互独立,且分中有合,集团通过战略集成,高度统一各板块的资源、服务、人才、管理、文化等建设,集中优势力量,推动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开展。房产投资开发方面,以“成熟、稳健、长期”的经营理念,以施工和设计辅助房产的开发。五年来,他们关注客户的真实需要,注重细节,积累了开发中、高档商品房的丰富经验,完成了多个项目的筹建和开发;建筑施工总承包方面,本着“管理出效益”的经营方针,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经营理念,以房产和设计辅助建筑施工,经过不懈的奋斗和长期的发展,打造出了一支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卓越能力的管理团队,并成功完成了一系列难度大和知名度高的工程项目;建筑规划设计方面,以新颖的理念、良好的沟通和优质的服务为工作原则,以施工和房产辅助建筑设计,根据社会发展对设计水平的高标准和设计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高要求,组建了一支以博士、硕士为设计主力,业内资深专家为顾问,各专业配套齐全的设计团队,承接业务遍及全国各地,作品涉及超高层写字楼、医院、学校及住宅等建筑类型。

集成员工智慧,激励员工进步,这是“集成创新”的另一种措施。集团确立“比较领先和每天进步百分之一”的企业发展进步观。提出:企业,在不能取得行业整体领先的情况下,要做到在某些方面“比较领先”;员工,要做到“每天进步百分之一”。作为一家拥有特级资质的大型建设集团,集团一直致力于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经过不断地探索,集团发现“钢筋混凝土迭合系统”具有建筑品质高、节约建材、人工,减少扬尘、噪音,减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等优势,为此,几次组织由建筑、房产、设计公司的技术骨干与高级管理人员赴德、日考察该系统,并拟建立混凝土迭合板研发中心,以规范化节能高效的产业技术来推动集团建立新的成长点,以达到在行业发展中的“比较领先”。

推行“早礼制度”——建设项目文化,

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早礼”活动,这是上海城建实业集团领导考察日本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以后,推行的一项新型项目管理制度。其目的旨在:建设工地项目文化,实施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加强管理、操作双方沟通,振奋全体人员精神面貌。位于嘉定区马陆镇中心区域的弘基诚建休闲广场工程是集团实施“早礼制度”的首个项目部。早上开工前,项目部全体人员统一着装,整齐列队在施工现场的广场空地,点报人数后,“早礼”主持人——项目部主管代表向大家道早安,随后就当天的施工内容、安全环境、工作质量、工地文明进行作业交底,整个早礼过程大约15分钟,早礼完毕,施工人员依次进入向各自的岗位。“早礼”活动,成为当地施工现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改变了以往作业人员上岗拖沓、懒散,工作要求不清,安全意识不强等现象;规范了工地、班组安全文明标准化管理;振奋了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的精神面貌;增强了工程建设的执行力和项目部整体的凝聚力。该工程现被嘉定区建委推荐为“综合创优观摩工程”,业内不少兄弟企业慕名上门学习参观。

创新企业管理理念,打造企业优秀文化。上海城建建设实业集团以各种方式将优秀的企业文化灌输到日常工作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们化无形的文化概念到有形的工作中去,以优秀新型的产品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努力成长为优秀的文化企业人。

第二篇:论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最基本的载体。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管理是一个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大型企业,通用电气、杜邦、宝洁等公司的成功究竟得益于什么?卓越的产品?杰出的员工?优秀的领导者?是的,这些都不错,但如果你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司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管理创新。

但什么是管理创新呢?管理创新为何如此重要?其他公司如何才能成为管理创新者?管理专家加里〃哈默尔对上述三个问题做了详尽细致的研究。 所谓管理创新,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管理工作的方式,是一种显著地改变面向顾客的组织形式并最终推进组织目标的手段。简言之,即管理创新将改变管理者做事的方式,并增进组织的绩效。

一、强调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利润中心

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企业做强做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原来我们的企业内部管理一直是成本中心,为了减少企业管理在成本中的费用,企业管理只是简单地控制企业按部就班地进行生产。现在则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作为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洞察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精耕细作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方面将越来越重要。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的生产、运作、销售成本,实际也为企业创造了利润。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

管理模式,需要通过从规划、操作、控制、核算、再到分析的一系列步骤来完成。首先,需要精细化的企业规划。所谓精细化规划是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企业的规划包含2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了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而制定的实现计划。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企业的规划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的规划必须围绕企业的经营目的来进行,离开了企业的经营目的,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的盲目性,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现代企业的规划,都应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

1民主的方式来进行,要尽量避免个人盲目决策现象的发生。一旦企业规划得到确

定,企业员工自上而下都应该坚决执行,共同维护企业规划的权威性。每一企业

的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让企业的基础运作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

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其次,要求精细化的程序监控。企业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

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作

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管理者要清楚认识本企

业经营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与财务有关的企业经营活动都要记账、核算。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通过现代

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在一个功能

复杂的管理体系中,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控制程序,后果将是十分可怕的。有了

一个全面的监控体系,企业的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发现、纠正实际经营行为和活动

中的各种偏差,从而调整企业的规划和管理方案,尽可能使企业的运转呈现良性

化。

最后,需要精细化的分析。这是研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但也是

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一个问题。精细化分析是推动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点。优秀的现代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与企业善于扬长

避短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管理者为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使企业适应组织

内外变化,通过科学的方法而主动地去发现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对其进

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以改善提案的方式向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

提出,从而为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及可行性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

和进步。精细化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职能中承上启下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既属于

前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又属于后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初一个环节,通过

精细化分析,可以促使企业的管理在不断循环的运行中得到提高。

精细化管理的深化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企业不仅要不断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

推进工作,还要不断地利用精细化优势来将自己做强做大,不断地运用精细化的

分析和规划来修正自己的经营方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企业只有进

行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赚到可

以赚到的每一分钱,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管理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

活动过程。企业对人的管理分为内部“人”的管理和外部“人”的管理。传统的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控制,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员工,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而从当今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来看,这种单纯的控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在对企业内部“人”的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已经是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指在管理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管理过程。对企业而言,人才管理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流动,而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并在做到人尽其才的同时,通过工作、薪资、福利等“硬”措施和增强归属感、提供业务培训机会等“软”措施来培养人、留住人,满足员工物质、心理与感情的需求。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出人才,管理者从控制员工转为指导、激励员工,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使得企业员工能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不断去发展企业,开拓市场。对企业外部“人”的管理主要是指对客户的管理。对客户的管理现在愈来愈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构成,现代成功企业对客户管理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方针。企业对消费者所采取的策略,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无论是对企业内部“人”还是对外部“人”的管理,尊重“人”的尊严,实施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得好,企业就会迅猛发展;管理得不好,企业将会遭受致命打击。

三、企业竞争的协作化——由对手转向同盟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强化竞争管理。过去企业竞争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力求做到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实现规模扩张,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一般而言,实现扩张,有三种基本途径:一是不借助于外力的独资扩张。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这条路已越走越窄。 二是兼并或收购。这种方法虽盛行至今,但缺陷是所涉及各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较大的风险。对兼并或收购方来说,一旦成交,则意味着要负担起被兼并或收购方的全责,在许多情况下,这已经成为一种包袱;而对被兼并或收购方来说,则需要适应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大企业兼并者的组织文化使得被兼并的小企业难以适应。第三种就是建立战略合作同盟。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要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其他公司携手,培育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经济群体,其共同目标就是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新价值。

当然,产业的协作化也不是一定安全无风险的,比如由产业协作集群外部的力量所引致的风险,和由产业协作集群内部产生出来的风险。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有足够的智慧和准备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构造开放性协作集群网络结构,正确处理产业协作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企业管理的创新化——扬弃传统吸收先进

管理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对企业行为起规范作用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可以鼓励企业成员不断地试验或革新、冒险,从而使得企业有机会在新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管理方法,一旦这种尝试取得成效,便可以促进企业在更高的基础上进步。随着改革开放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企业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即必须在管理理念上除旧布新,对传统理念进行扬弃,对外来先进经验进行吸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近年来,管理理念的创新带动了管理方法和方式的更新,出现新的管理结合点:一是务实管理与务虚管理相结合。企业的务实管理主要是有形管理,注重企业发展与经营战略、企业体制、技术构成、成本效益等硬件方面。但仅注重硬件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务虚的管理,即注重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人才培养等软件方面。二是层次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传统的分层等级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已经显现出管理链长、管理者意图难以及时下达以及限制中间层次的创造性等弊端,应被现场管理取代。三是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除关键性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外,更倾向于下放更多的权限,以利分散组织结构,更灵活地运作市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扬弃,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吸收,企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发展“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的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残酷而又真实的生存法则。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使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符合外界客观发展的规律性,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外界客观环境条件的支持,时刻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思路推动企业的发展。管理创新的魔力在于它不仅能够增进组织的绩效,还会给公司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基于管理创新的优势难以模仿,对于许多企业高管来说,采用一种突破性的商业模式,比丢弃他们固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习惯要容易得

多。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丰田公司凭借管理创新赢得的产业竞争优势,这种优势迄今已经持续了20多年

美国汽车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学习丰田生产体系(TPS),它们先后研究了丰田的零库存、工厂自动化、与供应商的关系、准时系统(JIT)等等,但是似乎直到最近几年才弄明白丰田的真正优势在其基本的管理理念上,即丰田认为一线员工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他们的一双手 (这是亨利〃福特的观点),他们相信如果向一线员工提供足够的工具和培训,他们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也会是创新者和变革家。

因此,管理者需要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加以反思。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于它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但是现状却是,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流程无助于这种适应能力的改进和提升,它们的革新行动往往滞后于环境变化的周期,往往是面临危机才痛下决心着手深层变革。背后的原因是目前企业的现状基本上是“21世纪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流程、20世纪中期的管理流程和19世纪的管理原则”的三位一体,大多数企业和管理者仍然在奉行100年前顺应机器大工业的管理需求而发明的“现代”管理原则,这些以科层制为核心的管理原则已经明显滞后于现商业环境,现在数字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需要一个全新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来应对。

为了提升适应能力,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把创新作为一种系统性的能力,让组织的每一名成员都成为创新者?如何创造一种能够激发人们尽情发挥自己潜能的环境和氛围?也就是说,为了打造核心竞争力,企业首先应当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核心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够在上面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迄今为止,21世纪的管理与20世纪的管理之间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别。这里正隐藏着机遇。你可以坐等竞争对手摸索出下一个重大管理创新,然后把你逐出竞争游戏,你也可以主动出击,现在就抢先做一个管理创新者。在这个充满管理新挑战的世界里,你需要比你之前所有的管理先锋们更具有创造性,更不受传统束缚。

第三篇:顶尖企业的创新理念

頂尖企業的創新理念

當今時代,知識經濟與全球一體化進程加快,建立高科技企業已經成爲新世紀競爭與發展的重要戰略。企業高科技發展、技術創新是不竭之力。研究世界高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發展,我們清楚地看到,世界頂尖企業六大理念正産生著巨大的影響力,值得我們的企業在實施高科技戰略與發展中借鑒。

企業技術創新的緊迫性,在於增強“危機感”

創新是知識經濟的本質,技術創新則是企業高科技發展的生命。一位美國企業家認爲,“危機”可以促使企業技術創新,經營者不僅自身要具有“危機感”,還要不斷增強全員危機意識,知識創新就在其中。

當今企業,能否保持快速的技術創新,已成爲決勝於市場的關鍵。因此,像微軟這樣的世界巨無霸企業,不僅深刻認識到其中的道理,而且挖空心思運用增強“危機感”來激發技術創新,形成創新共識,以保持微軟産品與技術在國際市場上的領先地位。事實上,技術創新是目的,而製造“危機”則是一種管理手段。置於死地而後生。惟有時刻保持“危機感”,才能爲企業技術創新營造一種特有的氛圍,從而不斷煥發出企業全體員工的創新活力。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源泉在於啟動“人才”

我國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精闢地論述,海爾集團追求的“第一産品”是企業人才,而銷售出去的家電等則是“第二産品”。的確,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源泉在於擁有與啟動人才,這是高科技發展必須強化而不可動搖的理念。

美國企業根據知識經濟對技術創新的要求,突出“人才激勵管理”,把開發和啟動人才放到了至關重要的位置。美國摩托羅拉公司每年用於人才培訓的開支高達10億美元,通用電氣公司投入4億美元用於員工通過“6西格瑪”培訓計劃。

爲適應知識經濟競爭,加速高科技發展,世界頂尖企業紛紛建立了企業內部人才激勵機制。首先,在企業管理層中,普遍設立了“知識主管”或“智力資本主管”職位,以快速收集、處理、保存大量技術與知識,加強科技人才管理與使用。其次,實施人才開發計劃。其中包括“終身教育”、人才破格任用、廣泛網羅科技人才等制度與措施,以利提高人才水平,數量增加,脫穎而出。第三,改進分配與獎勵制度,以更加傾向人才效益發揮。美國從事高新技術産業的員工報酬比一般企業高出73%,科技人才收入更豐。通用公司每年挑出200多名科技突出貢獻者,每人另外獎給2.5萬美元公司股票,以激勵技術創新。由於啟動人才,大大推進了高新技術發展。在美國經濟增長中,高新科技産業占

生産率增長總要素的80%以上。由此可見,企業高科技發展的第一要素是人才,這是技術創新的“總閘門”。

企業技術創新的目標,取向在於增值“知本”

對於企業技術創新,不少企業往往將其目標定位在創新産品及市場價值上。然而,世界頂尖企業則將其取向在“知本”即知識資本增值上。

“知本”與“資本”增值有著本質的不同,“知本”是獲取“資本”永久的創造力。世界頂尖企業認爲,“知本”是企業技術創新、增加財富的最根本來源,惟有知識在運用中不被消耗,可以通過人的不斷創新而不斷增值,並成爲共用資源。

德國經濟學家戴夫·烏爾裏克把知識資本簡化爲數學公式:“知識資本=能力×熱情(責任感)”。這一理論認爲,能力強、熱情低的企業擁有天賦,但沒有完成其任務的工作人員;熱情高、能力低的企業擁有缺乏教育,但很快能完成任務的工作人員。能力值或熱情值低都會導致總的知識資本值明顯下降,這兩種情況都是危險的。頂尖企業的做法正是將高科技發展戰略目標鎖定在技術創新人才及其創新能力、激發創新“熱情”等無形資産的擁有上,以最大限度地獲取新技術知識創新和適應新技術及不斷開拓和佔有市場的主導能力。

企業技術創新的運行,核心在於創新“靈魂”

傳統的企業技術創新觀念是創新産品、創新科技等。然而,頂尖企業家們在知識經濟中對技術創新運行核心有著新的理念,這就是將創新機制、創新精神視爲更爲重要的企業創新靈魂。

企業靠産品,産品靠科技,産品與科技均靠科技人員的不斷創新。惟有創新機制和創新精神,才能發揮出創新的靈魂作用。海信集團追求機制創新,形成巨大吸引力,近年中有1000多名復旦、北大等名牌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進入企業,引來200名碩士、40多名博士加盟,每年推出100多個新産品。這些頂尖企業抓住了創新機制與創新精神的“靈魂”,使人才如魚得水,事業與企業共同迅速發展。在視創新爲當代企業生命中,我們更應儘快轉變企業技術創新理念,把握“創新靈魂”,這才抓住了企業技術創新運行的核心。

企業技術創新的市場,之根在於提升“文化”

企業技術創新的出發點與歸宿,說到底在市場。世界頂尖企業認爲,技術創新的市場之根是“文化”。經濟學家預言,21世紀的中國將是科技的中國;21世紀的中國企業將是文化的企業。科技與文化,如同天平的兩端,同等重要地擺在世人面前。我國

一位企業家說,科技與文化的交融,不斷提升高科技企業及産品中的文化內涵,是立於市場不敗之地的保證。

我國“五糧液酒”是近十年中市場上迅速崛起的知名品牌,“五糧液酒”開創市場靠什麽?文化是“帆”,科技是“舟”,技術與文化交融創新,釀出了舉世品牌。多年來,五糧液堅持走技術創新不斷提升酒文化的創新之路,將文化內涵運用科技手段貫注於産品之中,採用傳統和現代的科技方法,不斷創新産品,創新質量,設計與構思出各種精品、珍品、禮品包裝,以內在質量與外觀質量的完善結合,不斷實現技術創新與市場創新的飛躍。

我們應重視企業文化的培養,重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運用,從不同的文化習俗、傳統以及價值觀著眼,挖掘文化對技術創新的貢獻,推動技術創新,從而搶佔市場高峰,主導市場。企業技術創新的競爭,利器在於不斷“超越”

最近,有家新聞媒體訪談多位知名企業家,他們對市場競爭的共同認識,就是市場在於“超越”,技術創新成爲市場競爭利器的關鍵也在於“超越”。這一創新理念,是高科技企業發展的法寶。近幾年,我國海信集團根據競爭態勢,制定了首先立足於企業“做強”的戰略,認爲強企業必然變大,大企業不一定就強。他們始終抓住技術創新這一競爭利器,不斷“超越”市場、“超越”自

我,進行創新突破。海信建立一整套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從産業發展方向,技術升級與重大技術引進到重點産品開發和研製等,都進行專家認證,使技術創新更具嚴肅性、科學性和有效性。“超越”創新,先做強、再做大企業,使海信從當初9000萬元資産迅速擴展到現有22億元資産,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在技術創新中“超越”,必須超越自己、超越同行、超越同類産品,超越眼前市場。惟有超越創新思維,樹立全新的技術創新理念,才能適應當今經濟全球化、資訊網路化和知識經濟化時代的要求,啟動企業,啟動市場,推進企業高科技發展。

第四篇:企业营销理念的创新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使得企业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在以往经验上积累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技术都将受到巨大挑战。无论是市场的领导者还是新加入者,在全新的网络市场上都处于同一起点,每个竞争者都有同等的机会,因此,无论过去多么辉煌,无论过去默默无闻,每一家企业都必须在营销理念、营销方式、营销策略、营销手段上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

一、营销理念创新:不断追求顾客价值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营销理念注定只能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核心需求,往往是不相同的,因而,营销理念的内涵也应随之变化。目前,国内消费者已经完成了由“产品购买者”向“需求满足者”的历史转变,到信息时代,消费者又由“需求满足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变,构筑信息时代的营销理念,自然应该以这一转变为基本的出发点。

传统营销管理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厂商理论,即企业利润最大化,实际的决策过程是市场调研——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反向营销控制这样一个单向的链;没有把顾客整合到整个营销决策过程中去,它是将厂商利润凌驾于满足消费者之上。传统经济体系中的消费者,只能以购买企业生产的产品的方式,来实现需求的满足,尽管这一产品是经过厂家市场调查后开发的,但并不是对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的设计,因而消费者的这种满足,只是一种约束条件下的满足。

在信息时代,消费者掌握选择的主动权。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以低廉的费用,与网络空间中的任何一个企业进行双向、全面的信息沟通。这是传统经济体系所无法涉及的。消费者不是在企业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中作出取舍,恰洽相反,企业应该生产经营什么产品,是以消费者的选择为取舍。消费者有足够的便利条件,将他们对人生、世界的认知,情绪与情感的体验,以及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融入对产品、购买行为以及消费方式的选择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消费者不是在购买产品,甚至也不只是纯粹的谋求需求的满足。在一个允许充分展现自我的时代,消费者已经把购买视为体现自己的价值准则、实现价值追求的重要途径。因而面对信息时代的“价值追求者”,笼统意义上的满足需求,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立足于顾客价值这一中心,帮助他们实现其价值追求,企业才能有效地迎合顾客千差万别的需求,最终求得企业自身的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即时互动的特点使顾客参与到营销管理的全过程成为可能,这就迫使企业必须真正贯彻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的现代营销思想,将顾客整合到营销过程中来。为此,企业就必须将顾客的需求和利益最大化放到同等的位置,以追求顾客价值实现为出发点,形成信息时代企业营销的整合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通过企业和顾客的不断交流,清楚地了解每个顾客的个性化4C(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顾客的费用,顾客购买的方便性,顾客与企业的沟通勘)需求后,在这个基础上作出相应的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决策。

二、营销方式创新:关系营销的倔起

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一种被称为关系营销的概念正逐渐称为营销新热点。根据瑞典营销学者的观点,所谓关系营销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建立、维护和巩固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成熟交换及履行承诺为主要方式,使企业的营销目标在与各方的协调关系中得到实现。关系营销理论是建立在系统论的基础之上,系统论的观点是: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对于每个系统来说,它必定从属于一个更高级的系统,即与一定的环境发生联系。一方面,系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要适应环境;另一方面,系统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反映性,能反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仅就单个企业而言,中间商、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及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了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企业不但要适应外部环境,而且还应不断地改善外部环境。根据这一理论,关系营销将营销视为一种关系、网络相互动行为,并由此导出结论:驱动市场的不

仅是竞争,更是合作。

合作意味着所有团体都要积极地承担责任并使关系和网络发挥功能。在此理念下,营销市场上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营销和销售部的努力,而更需要整个组织的紧密结合,以及与外部相关机构所建立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关系营销中,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乃至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都通过无往不至的网络和企业紧密相联,这种格局模糊了企业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限,使企业能更好地溶入自己为之服务的社会中。在前信息时代,人们给予竞争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合作。因为就一个企业而言,可供运用的资源有限,活动的市场空间有限,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只能进行有限的信息沟通,能够为各企业分享的利益也是有限的。前信息时代缺乏充分分享资源、信息和利益的机制。撇开超经济力量的影响,企业不得不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竞争因素,以谋取相对有利的市场地位。攻击性广告、竞争性定位、对消费者的信息封锁,诸如此类的竞争行为,都源于此。

而在信息时代,网络的无限空间充分突出了合作的重大意义。网络使得任何企业可以在全球开展业务活动,但任何企业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这一交易功能的。如果没有高效的物流通道,不充分借助企业外部的力量和资源,企业不可能将产品直接送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消费者手中,交易也就根本无法实现。信息时代,一个企业通常只执行具优势的职能,非优势的职能则交由其它企业负责。既然企业只执行优势的职能,非优势的职能由别的企业负责,那么企业就必须通过外部合作的方式,拥有为自己所需要的全部职能,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对各项职能的有效整合。

信息时代的关系营销还体现在企业内部之间的合作以及与外部各有关机构的合作上。传统的企业营销各环节原先由不同部门和人员负责,这种分工固然能减少重复劳动带来的资源浪费,但同时增加了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协调成本。对大型企业而言,这种成本是十分高昂的。然而,网络使分工和合作得以有效结合,可以将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与生产——价格变动——销售——服务融为一体,营销各职能、营销和其它部门之间能保持持久的合作,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营销的功能。

三、营销策略创新:4P新整合

1.产品策略: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满足

传统营销中,企业在通过市场调查后,便根据统计结果中出现频数最高的需求特征来设计、生产产品,最终将产品通过广泛的销售渠道推向各个细分市场。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企业无法了解也无法满足顾客的独特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传统消费者的需求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没有形成或意识到自身的个性需求。然而在信息时代,企业所面对的消费者与传统的处于被动商品接受者地位的消费者有本质的区别,他们要求自己在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要求供应商提供给他们个性化的商品,要求企业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来设计、生产产品。由于网络使得消费者不仅可以接受信息,而且可以发出信息,形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充分的双向信息交流,从而使生产者可以为消费者“度身定做”。

2.价格策略:消费者接受为底线

在前信息时代,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广泛存在于传统商品市场中,人们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及人们对信息了解十分有限,一般仅从有限的媒体中获得商品信息或自己进行实地搜寻。如果搜寻是没有成本的,消费者会不断地搜寻直到他们发现最便宜的价格为止,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信息沟通有障碍时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消费者的搜寻是有成本的,其搜寻行为也是有限制的,这就使得同一商品的不同价格策略得以存在。在信息时代,由于网络突破了传统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时效性、地域范围和容量上的局限,基本解决了传统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间存在的非对称信息问题,消费者可以在网络上漫游、搜寻,直到最佳价格显示出来,并据此作出理智的购买决策。因此,多样化的价格策略在网络上难以实施,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大大增强。因此,要求企业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

3.渠道策略:方便顾客的购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外出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迫切要求快捷方便的购物方式和服务。在这样一个交互性的信息时代,企业怎样才能抓住和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很简单的一个方法是为他们提供方便使他们保持忠实,而最方便的购物莫过于网上购物了。无庸置疑,网络交易的产生对于企业现有渠道结构将是一大挑战。互联网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将商品直接展示在顾客面前,回答顾客疑问,并接受顾客订单。这种直接互动与超越时空的网络购物,无疑是营销渠道上的革命。每个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它形成能够重复购买的忠实顾客群体的能力,顾客往往是因为他们感兴趣而回头,而不愿去尝试培养另外一个供应商。

4.促销策略:强调双方的沟通

传统大众传媒的促销方式如人员推销、广告等,其信息流动是单向的,且流动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有关物理媒介的空间移动速度,在信息发送与反馈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时滞”。网络的实时性则为企业与顾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沟通方式,几乎所有传统的促销方式都能在网上找到实现的方式。在网络上提供与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服务消费者,不但可增加产品的价值,同时也可提升企业形象。网络促销除了将企业产品的性能、特点、品质以及顾客服务内容充分加以显示外,更重要的是能以人性化与顾客导向的方式,针对个别需求作出一对一的促销服务。所有这些活动和目的在于加强企业与消费者的深入沟通。

四、营销手段创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传统的营销手段莫过于在信息媒体上进行大量的广告轰炸,或配之以名人效应、上门推销等加强手段,并依赖于层层严密的分销渠道,来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力。这些方式,无论是从企业成本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消费者满意度出发,都存在多种多样的缺陷,而且,它的营销成本在今天看来已成为无法负荷的奢侈。在未来,人员营销、市场调查、广告促销、经销代理等传统营销手法,将与网络营销结合并充分运用网上的各项资源,形成以最低成本投入,获得最大市场销售量的新兴营销模式。

网络营销目前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是因为它具有传统营销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这个优势在于能够将产品说明、促销、顾客意见调查、广告、公共关系、顾客服务……等各项营销活动通过的文字、声音、图片及视汛等手段有机整合在一起,进行一对一的沟通,真正达到整合营销所追求的综合效果。正因为网络营销具备诸多的优点,它一出现便对传统营销方式构成了强大的冲击。每一个希望自身业务持续发展的企业都必须重新审视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广告宣传、销售策略、合同签订、货物发运、付款方式到售后服务,并考虑将营销战略的重点转移到互联网上。

当然传统的企业营销手段不可能完全被新兴营销手段所替代。而且任何一种创新性营销,都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发展期,才能找到真正的市场威力,广播、电视是如此,网络营销也是如此。因此,企业在涉足网络营销时,更重要的是改革现有营销方式,使之能发挥传统与现代的综合优势。

第五篇:企业管理创新,要有科技理念

***房地产集团***

【摘要】本文是以国家对房地产猛烈打压和持续调控下,市场多数人对2012年房价持必跌态度,一部分企业将会在这次竞争中淘汰的背景下, 房地产和建筑企业的管理创新,就应像苹果、三星和诺基亚、微软等企业一样,汲取经验,学习引领市场的成功之处。企业和员工只有具备了科技的理念,时刻与市场保持一致,甚至引导主流,才能掌握发展方向和企业的命运。这一理念就像计算机和网络一样,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开放性,它的提出非常有创新而且贴切,必能指导企业的管理提升和工作创新。

【关键词】 管理创新科技理念工作创新

多数企业每到年底总结时,往往是提出管理规划,主张革旧布新。可各企业体制和模式基本不变,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房地产或建筑这个行业与目前的IT和手机通讯行业在管理经济学上不同之处,可以说一个是粗放型,一个是精细型。某种程度上苹果CEO乔布斯改变了世界,苹果操作系统的引入让所有原来手机企业岌岌可危,每天都在痛苦的挣扎。房地产与科技行业共同之处是不能生存就要死掉,不创新就不能进步,不进步则就是落后。所以,无论搞房地产还是搞建筑,在思想上创新要有科技理念,像苹果、三星与其他手机系统一样只有生产引导市场的主流产品,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在房地产和建筑知名企业里都有很多典型的成功管理案例,但也应有不少失败的实证,像不少公司提出过无纸化办公,目标管理、风险金管理、定额工资、制度建设、客户满意工程、ISO9001„„等等,像海尔、肯德基、联想等的创新,并成功管理出成果的与以上管理相比我认为他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不仅仅是工业化的生产流水线与纯手工产品之间的差距,否则德国、瑞士手工产品怎么都成为艺术品和奢侈品呢。有很多在管理和创新的推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总是不了了之。我认为缺少的是一种工作思想,是一种工作思想理念,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以科技理念的管理在计算机工作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计算机象征着系统性、先进性、开放性,有指令就有结果,它的运行是靠硬件和软件兼容配合,计算机上网到手机上网这一速度是惊人的转变,为什么?在于它们系统的架构。不适应市场,不创新和改变,诺基亚、摩托罗拉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就会骤减,昔日的辉煌已是明日黄花。科技不创新就要落后,科技不是发展的需要就要死掉。所以要像计算机一样只要系统是开放的,系统每日更新到最新的版本,才不会落后于市场。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生活中已经不可缺少。他的功能性和智能型非常显见:有指令就有结果,遇到问题就会发出警告,操作员或工程师就要不断进行调试、兼容、优化,计算机才能顺利工作。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管理中的纠结,我们往往是敷衍、推卸、躲避、怠工等等。如果我们借鉴“计算机”的思想进行管理,有问题及时反馈,有问题及时解决、有问题积极面对,再继续工作肯定会很顺溜、很快乐、很轻松。

计算机工作时,只要有输出就会有结果。我们工作时,有时候有指令不一定有输出结果,不及时监督某些员工可能忘到九霄云外。这就是对命令的执行问题,为何有些企业要学习军事化管理、学习西点文化,为何企业“赢在执行”,我认为要学习计算机的执行性,不要辩称它是机器,具备了计算机

执行的这一理念足矣。

计算机需要硬件和软件进行工作,而且需要良好的兼容性才能保证工作顺畅。即便出现一些问题,只要对硬性和软件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完善,这台计算机仍然保持非常健康和安全的状态。每一个大的企业集团和各分公司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企业实体基础,这已经是非常过硬的硬件了,但硬件再好也要靠软件的运行的结果来表现。企业是靠所有的员工来表现企业的文化的,所以员工的行为和工作成效必须和企业文化像协调和适应,无论在哪方面出现问题,整体就不可能完成任务。不怕出问题,就怕没人解决问题,更怕没人总结和完善问题。严重时,肯定还会在同样的地方出现死机,特别是像一些全国性的知名企业担负着特别重大的社会责任。若掩盖和回避问题,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员工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这样的企业系统和员工表现不免让人感觉遗憾。优秀的企业在遇到问题,解决和处理问题时肯定会调试的和完善的非常迅速。因为他们知道解决矛盾就是在提高管理能力,就是在完善企业系统,这样才能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计算机在解决硬件和软件问题时,主要调试和解决技术编程的矛盾问题。换言之,就是解决计算机的执行命令和指令的交换和传输,而网络速度快慢需要解决网页上传和下载的架构,否则智能手机与计算机相同的架构不会比它上网速度还快,发展更迅猛,体验更流畅。企业管理创新需要解决的是管理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就是流程和制度,同计算机的架构和执行命令代码是相通的。

企业平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搞流程和制度,有时候搞完了很让人费解,让制度和流程在一边睡大觉,甚至没人再提一个字。认真分析原因大概如下:

一、思想问题。管理人员就没有用制度和流程这一技术来管理工作的思路。都是水来土屯,兵来将挡,习惯的是应急处理问题,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或是悠闲的跟神仙似的。今天出现的问题,在同样的岗位管理3年,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问题、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个企业的老员工没有把成功的经验和处理问题方法记录下来,形成固定的模式或流程,是企业很大的损失,同时也加大了企业人才流失的风险。之所以计算机发展到今天成就了无数优秀企业,现代化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它的便捷成为管理人员非常高效的管理工具,这一工具的核心,就是工程师在不断的完善和设计它的内部技术流程,开发系统环境,使命令得以顺利执行,使科技蓝图得以实现。所以“赢在执行”的企业,员工要有计算机工作管理的理念,不断创新、不断地开发、编制和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

二、技术问题。对管理人员来说,出现问题应该高兴,因为开始出现问题比后期出现问题更应该庆幸。但我们在解决困难和推动发展时,出现问题时多数都是消极等待,坐等帮助,当然很多同志是因为太了解企业文化,反而成为绊脚石。如果像电脑工程师处理程序那样,通过改写程序、完善编制使硬件和软件更好的兼容,技术和管理人员通过完善流程和制度来完善自己应做的工作,谁都相信员工的工作能力、企业的综合实力和企业的长久发展肯定会日新月异,企业才能保证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系统架构,不会出现被“病毒”感染,系统瘫痪、死机等让人抓狂的悲剧。

综上,企业管理创新,员工要有科技理念,就应有“计算机”的工作思想,不论是开发、建筑、物业还是保温工程、门窗生产,管理者既是使用者

也是开发者和研究者,只有细化流程、完善编程、调试系统兼容,发挥企业硬件和软件优势,有命令就应有完美的输出结果,这既是工作目标也是基本标准。不断完善和更新,超出用户的想象,带给用户快乐,这种创新它不是一种管理方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更准确的说是一种科技管理理念。这样的企业老板高兴,员工轻松,管理者快乐。

上一篇:创新创业基地协议书下一篇:城乡规划局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