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出版

2024-05-17

农村出版(精选十篇)

农村出版 篇1

一、数字出版物在农村发行的必要性

(一) 数字出版物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武器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三农”问题是关键, 在“三农”问题中, 农民是影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其文化水平偏低, 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当务之急就是要提升农民的文化和技术水平, 而这离不开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出版物。数字出版作为当今出版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在整个出版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因此,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与数字出版物在农村的发行有着必然的联系。[1]

(二) 农村是数字出版物发行的潜在市场

众所周知, 市场中人的数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市场细分的时代, 中国9亿农民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市场数据。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推动下, 农民在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生态农业的时代发展要求下, 必须不断学习, 而学习所带来的庞大的市场需求, 将是出版企业的巨大商机。此外, 在农业人口城镇化的进程中, 农民的人口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这又给出版企业创造了更多有利的商机, 也利于数字出版产品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三) 数字出版物在农村发行的优势

数字出版物图文并茂, 具有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 其信息海量,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且成本低。数字出版物因其借助图、文、声、像等传递信息, 从而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更为形象、生动、有趣。对于农民而言, 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 这种直观的方式让信息更容易被接收和理解。此外, 数字出版物由于其借助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的传播, 出版物在农村交通不便的问题在数字出版物发行上毫无影响。[2]

二、数字出版物在农村的使用现状

众所周知, 近几年来, 数字出版业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 《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 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为3387.7亿元, 与2013年相比, 增长了33.36%。同时, 作为数字出版物使用的必备载体和终端的互联网、电脑和手机已被我国广大农民 (至少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 所熟悉和接受。相关调查显示, 手机在农民中的使用率已达到70.1%。近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此《报告》显示, 截至2014年12月, 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 占我国网民数量的27.5%, 且47.9%的农村网民对互联网具有较强或非常强烈的依赖心理。虽然目前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 农民很少使用数字出版物, 但是, 互联网在农村的使用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这为数字出版物在农村的使用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近几年来, 随着数字出版业的发展, 国家对现有的60多万个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建设和升级已取得良好的成效。到2013年6月止, 作为我国农家书屋数字化创新模式的“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已在全国安装实施了11020个, 遍及全国14个省 (区、市) 。[3]我们相信, 在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下, 在互联网和电脑、手机被广大农民广泛使用以及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的推动下, 数字出版物在农村的发行指日可待。

三、数字出版物在农村发行的策略研究

(一) 选择符合农民需要的数字出版物进行发行

首先, 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 在我国规模化生产的政策指引下,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直接实践者, 要想通过规模化生产发家致富, 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因此, 凡有利于农业科技生产的信息一定会受到新一代农民的青睐, 凡具有实用性、技术性、有利于农民致富的数字出版物将是在农村发行的首选。

其次,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 电脑在农民信息获取途径中的比例逐渐提高”①, 同时, 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农村网民不断增长, 《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 到2014年12月止, 农村网民网络视频的用户为1.09亿, 网络游戏用户达9637万, 比2013年提升了16.8%, 而且, 这些农村网民网络游戏使用率高达54%, 比2013年增长了7.3%。与此同时, 农村网民中也不乏一些文字爱好者, 网络文学用户为7261万人, 比2013年增长了9.7%。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新媒体时代,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很大, 青睐网络产品, 且娱乐化倾向明显。同时, 农民对网络产品多以“视听”的方式接收信息, 这与数字出版物的特点很吻合。

总之, 对于数字出版物的企业来讲, 迎合农民对出版物实用性和娱乐化的特点, 并在传播上采用“视听”的方式, 会让农民乐于接收。

(二) 以政府为龙头, 免费使用开启“沙漠”变“绿洲”的征程

从马云阿里巴巴的成功中, 我们清楚地知道, 马云经历了让消费者不相信电子商务, 到热衷于电子商务, 并让电子商务走入每个百姓生活, 成为改变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利器的过程。最初的淘宝卖家都是免费使用淘宝平台, 如今在淘宝上要想成为卖家则是有条件的。同样, 如今的农村市场, 对于数字出版物而言, 就是一片有着巨大商机的“沙漠”, 如何让“沙漠”变“绿洲”, 只要我们开启了广大农民对数字出版物的需求, 让他们认识到数字出版物给他们带来的利益, 那“绿洲”的形成是迟早的事。而且, 在数字出版物的免费使用上, 东部一些省份已找到了可行的方法。比如, 浙江省丽水市在以“政府主导, 企业参与”的建设模式和免费共享的服务模式下, 于2008年建立全国首家全市免费共享的市级网络图书馆, 并在馆中建立了“中国农业知识仓库”“农业实用新技术知识库”“农业视频库”“丽水市农业专家知识系统”等专门针对农民需求的网络数据库。特别是“丽水市农业专家知识系统”, 对花卉苗木、食用菌、笋竹、蔬菜、水产、中药材、水干果、畜禽、茶叶等九大农业支柱产业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和整理, 对各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特性、环境要求、品种选择、科学栽培、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采收、贮藏与加工等各方面, 分门别类地进行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技术指导。让当地的农民朋友可以通过导航和检索系统, 方便、灵活地找到自己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信息内容, 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先进的种养技术, 满足其在生产发展中的信息需求。[4]

同时, 我们相信, 政府的龙头作用主要是给企业做示范, 引导其找到市场与消费者之间有效联系的桥梁, 只要这种桥梁建立起来, 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三) 让手机移动终端开启数字出版物在农村发行的突破口

手机作为当今时代人手必备的联络工具, 在科技发展和互联网的推动下, 智能手机已成为青年农民娱乐和学习的工具, 信息接收的终端。如今的智能手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电脑, 如查阅资料、阅读信息、看视频、听音乐等。从现在年轻人对手机的依赖现象中, 我们可以肯定手机必将成为数字出版物发行的一个有效工具。如可以将一些对农民实用的资料或者视频、音频设计成可以在手机上使用的出版物;也可以在纸质图书上通过二维码或网址的链接, 实现纸质图书向数字读物的转化;还可以借助数字化农家书屋, 让农民方便、快捷地将所需要的信息延伸到手机终端上, 从而满足农民随时随地的信息阅读需求。总之, 手机阅读服务的方式拥有很广阔的前景, 手机作为数字出版物发行的终端必须很好地加以利用。

(四) 将数字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的发行渠道融合

数字出版物的产生, 一方面给传统出版物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另一方面数字出版物的发行也需要与传统出版物合作。以往传统出版物在农村的发行中, 已探索出了一些可行的渠道, 数字出版物应与其合作, 寻求互补和共赢。如在浙江省, 农村出版物发行的“小连锁”书店到2015年已发展到约400家, 基本上覆盖了浙江省的中心乡镇, 可以说, 其发行网点较完整, 也培育出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图书消费市场, 对于这种已经开启了消费需求的农村市场, 数字出版物的发行就可以与传统出版物的发行相结合, 让纸质图书与数字出版物互相补充, 共同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

(五) 充分发挥村委会在数字出版物发行中的领导作用

要做好数字出版物在农村的发行, 村委会的作用很重要。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教育和服务的基层群众组织, 既负责领导本村农民的生产和建设, 又负责本村的公共事务, 传达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并落实, 且向上反馈民意。数字出版物在农村的发行是一项关系到农村文化建设和提升农民素质的大事, 因此, 村委会的作用很重要。在现在的新农村, 村委会每周都要通过远程视频学习, 而这本身就是数字出版方式的运用。因此, 数字出版企业可以先让村委会的成员在免费使用其产品的过程中对其产品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并将产品给农民带来的好处进行展示, 只有让村委会成员认可了其产品, 那么, 该企业的数字出版物在当地的发行也就有了良好的保证。

总之, 新媒体时代, 数字出版物在农村的发行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也是数字出版物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 对于数字出版企业来讲, 探究数字出版物在农村的发行是非常必要的, 不仅在内容选题上要从农民的需求出发, 而且在发行的方式、途径等方面都要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数字出版物在农村地区发行的道路来。

摘要: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出版业的发展与变革。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如何让数字出版物在广大农村地区发行, 这既是一个促进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关系到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此主要结合数字出版物在农村发行的必要性和在农村的使用现状, 重点分析数字出版物在农村发行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出版物,农村,发行策略

参考文献

[1]邵玩玩, 梁春芳.建立我国农村数字出版服务系统的有效途径[J].编辑之友, 2008 (5) :18.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数字出版基础 (2015年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16-22.

[3]白羽.农家书屋数字化助推农村文化建设[N].新华书目报, 2014-07-03.

自费出版图书出版代理合同 篇2

甲方(著作权人): 地址: 联系人: 邮编: 电话: E-mail:

作品名称: 署名:

字(行)数:

字(行)插图:

甲乙双方就上述作品的出版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方委托乙方全权代理甲方作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简体字版出版事宜。第二条 甲方的作品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

(三)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煽动民族分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

(五)泄露国家机密;

(六)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危害社会公德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七)侮辱或者诽谤他人;

(八)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三条 甲方如侵犯他人著作权,甲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给乙方造成的损 失,乙方可以终止合同。

第四条甲方的作品如含有侵犯他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人身权力的,甲方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乙方可以终止合同。第五条 甲方应于 年 月 日前将上述作品的“齐、清、定”稿件交予乙方。第六条 乙方负责对书稿进行质量检查,如发现书稿有政治问题或不健康内容,以及其他问题,应在接到书稿的 1 个月内将书稿退还乙方,本合同失效。第七条 乙方在签订本合同并收到出版费用 1 个月内,完成编辑加工、送出版社三 审、封面设计和版式设计等工作。

第八条 乙方在领取出版社准印手续后,2 个月内完成出版任务,将样书交送甲方。

乙方:墨客自费出版工作室 地址: 联系人: 邮编: 100083 电话:

E-mail:moke_publish@sina.com 第九条 本书共 万字、印张,甲方要求印刷 册。由 出版社出版。第十条 乙方向甲方收取代理出版费用,经营额在 2 万以内的每书收取 1000 元,在 2 万元以上的收取经营额的百分之十。

第十一条 合同签订后,甲方需支付出版管理费 元,制作印刷费用 元,代理费 元,共计元。出版费用打入乙方帐户后,乙方启动出版程序。

第十二条 本书装帧印刷标准:封面 克铜板纸,正文 克 纸,黑白 / 彩色印刷,平装 / 精装。

第十三条 甲方向乙方免费提供 5 本样书。

第十四条 甲方同时委托乙方代理该作品在全世界出版中文繁体字的版权,代理网络出版、电子出版、连载、选编、声像、影视的版权。并收取甲方上述权利收入的百分之十作为代理费用。

第十五条 双方因合同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将争 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六条 本合同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年**月**日

出版业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谈 篇3

“读书益民”工程已经列入市政府折子工程。计划从2005年起连续5年,筹集政府资金2000万元,为全市边远山区农村、农村中小学、来京务工人员聚集地捐建1000所“益民书屋”,初步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书屋网络系统。市委宣传部每年拨款250万元、市财政每年拨款150万元支持“读书益民”工程。

到目前为止,共建成“益民书屋”221个,其中“农村书屋”121个,共配送图书4000余种30万册,音像制品2500种3000余套,电视机DVD机221套,每个书屋的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配备一台电视机、一台DVD播放机、近600个品种1000多册图书及音像制品。今年,市局将继续加快“益民书屋”建设进度,力争完成不少于300个“益民书屋”的建设,其中“农村书屋”不少于240个。

贵州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六种主导型管理模式

2005年,贵州省局在贵阳市和遵义县开展“农家书屋”试点,坚持走“政府扶持、社会参与、村民自理”的管理路子。

目前,10个试点单位,主要有六种主导型管理模式:一是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民较为富裕的,书屋管理员由村委会聘任人员担任的行政主导型模式;二是农业产业化结构基础较好,由蔬菜、花卉协会支撑的协会主导型模式;三是由镇图书馆具体协调带动书屋管理型模式;四是由村级共青团、妇联组织扶持管理的社团扶持管理型模式;五是由农民自我管理的农民自主型管理模式;六是由乡村志愿者无偿管理的志愿者管理模式。

中国农业出版社:一手开发选题一手开拓市场

编辑沉下去,选题抓上来。2003年以来,中国农业出版社每年都要组织上百批次、300多人次的调查研究。经过调研,及时全面地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策划出了一大批受读者欢迎、为市场所需的图书。

发行业务向基层拓展。两年多来,中国农业出版社发行人员跑了20个省70多个地市,召开小型图书订货会或座谈会40多次,有400多个县店的上千人参加。这种流动的“小片会”,形式灵活,场面热烈,既交流了情况,互通了信息,又密切了关系,增进了感情,成为近两年发货码洋每年增加7000多万元的重要拉动力量。

送书下乡培养潜在读者群。他们积极响应中央和主管部门的号召,坚持参加各种形式的送书下乡活动,并成为一项常规工作。近几年,农业社每年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农业院校、“农民书屋”等捐赠、配送图书2000万元左右。

金盾出版社:注重社会效益拓宽发行渠道

该社从社领导到编辑室主任、编辑,以及发行人员,经常到农村读者和基层书店中了解图书的需求情况,分析并策划农民需要的图书选题。据统计,每年有 90%的选题是从基层调查研究中得来的。对那些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图书选题,会依据现实情况打破常规申报并尽快组织书稿,及时将图书送到农民手中。像今年出版的20多种蔬菜、水果林木、畜禽和粮食作物等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系列图书,选题都是在调查研究中被发现和策划完成的。对于西部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特别需要的图书,明知会赔钱,但考虑当地农民急需,他们仍坚持组织撰写和出版。

为解决农民买书难的问题,金盾社从2001年起,办起了“金盾图书读者俱乐部”,专门为买书难的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只要购买金盾社的图书,便成为俱乐部的会员,享受折扣优惠。社里还免费邮寄新书书目供农民选购,目前会员已达70多万人,每年仅通过邮购的图书就达几百万元码洋,效果相当好。

邵阳市新华书店:发展农村文化小超市

农村出版 篇4

由于经济、文化的限制, 我国农村儿童从小就阅读匮乏, 导致他们不会读、不想读, 也没有书读。我们经常说:世界上四个儿童中, 就有一个中国儿童。我们也经常强调:在三个中国儿童中, 就有两个农村儿童。对于中国儿童来说, 农村儿童绝对是一个不能漠视的群体。从儿童阅读推广的角度来说, 农村儿童的阅读这一大块薄弱了, 就很难说中国的儿童阅读推广取得了全面的进展。

那么, 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出版社, 究竟如何在这方面发力呢?

一、多出版农村题材的儿童作品

当前儿童图书的内容上, 农村题材的极少。目前风行儿童图书市场的图书有的是引进的悬疑科幻类, 有的是反映城市少年儿童的校园生活类, 有的是表现武侠精神的卡通动漫类, 而反映广大农村儿童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的图书非常少。可见当前农村儿童的生活还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找不到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图书, 这也是农村儿童对阅读兴趣不浓的原因之一。

农村题材的儿童作品稀缺, 究其原因, 那些出生于农村的作家大多数进入了城市, 渐渐远离了农村的生活;那些出生于城市的年纪较大些的作家, 已不像过去那样或多或少的深入农村 (下放劳动、支农、挂职、体验生活等) 。另外,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 农村儿童从小受到的文学熏陶特别是儿童文学熏陶很有限。他们中很难产生儿童文学作家, 更不用说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了。

各界关注并推进农村儿童阅读, 其实就是从源头上培育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

以农村为题材, 可以描写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状态, 可以体察进城农民工子弟的尴尬社会身份, 还可以展示乡间田野之中的农家童趣……但这都需要丰富而真切的农村生活经验, 才不会停留在自以为是的、简单的想象。

除了推进农村儿童阅读, 出版社要创造各种机会, 在平常的出版活动中多培育这样的作家。如定期向社会征集农村题材的儿童作品。遇到农村题材来搞, 只要有一点出版的可能, 就耐心地引导、鼓励作者修改, 多给他们机会。出版史上有不少因为出版社编辑的辛勤培育而点石成金的例子。而这可能就是一名优秀作家发展的起点。

出版社也可以联合文联和作协等单位, 充分利用国家的“三农政策”, 通过举办以农村题材创作为主题的讲座、培训班, 以及下基层辅导等形式, 促进提高创作水平, 培育新人新作。出版社甚至可以参与扶持作家, 让他们以支教、考察等方式到农村定期或不定期居住, 使他们融入农村, 真切体察农村儿童的生活状况, 深入农村儿童的精神世界, 从而写出贴近农村儿童实际的作品。

二、引导农村儿童阅读

近些年, 我国一些阅读推广机构相当活跃, 如红泥巴读书俱乐部、“萤火虫”读书会、“亲近母语”研究院、新阅读研究所、“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等。它们是一支支务实的力量, 为推动阅读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这些机构中, 我们惊喜地看到, 出版社已经在深入参与阅读推广。“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 就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出版社之一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于2007年组织和发起的, 旨在通过阅读推广, 培养儿童“纯正的口味”——懂得甄别和品味好书, 从而让好书不寂寞, 优化儿童图书市场的结构。这彰显了一个文化企业自觉的社会担当。

但是, 这些阅读推广机构基本上面向城市, 很少面向农村。而从真正意义上说, 对于阅读匮乏的农村儿童, 他们更需要这样的推广。

1. 出版社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农村儿童阅读。

出版社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农村儿童阅读。比如, 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 邀请作家到农村学校做讲座, 与儿童做阅读、写作等方面的交流。农村儿童对作家往往感到神秘, 怀有敬畏。作家的现身说法, 本身就是最好的榜样。这种做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版社还可以到农村儿童中, 举办各种各样的推广活动, 比如为优质的童书做导读, 同时介绍阅读方法, 让他们知道读什么, 怎样读。但要注意, 出版社到农村儿童中做阅读推广活动, 应尽量避免商业味道:作家进校讲座不一定要结合签售, 为童书做导读不一定要推销自己的图书。让播撒的阅读种子安静地生根、发芽……

2. 制定农村儿童的阅读推荐书目和农村弱势儿童的个性书目。

各个阅读推广机构在活动中编制了不少阅读推荐书目, 它们按照年龄段, 遴选了弘扬爱、自信、尊重、友谊等优秀品质的国内外优秀作品, 既有世界视野, 更有中国特征, 帮助儿童从童书蓝海中遴选适合自己的图书, 是儿童阅读的好帮手。

但是, 这些书目的年龄分层也基本是针对城市儿童的。至于农村儿童, 是按照城市儿童年龄分层延迟半个或一个年龄段, 还是二至三个年龄段?不同区域的农村, 延迟的年龄段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专业的指导。另外, 农村一些情况特殊的儿童, 比如单亲、孤儿或自身残障等等, 无论生活上, 还是精神上, 他们都孤苦无靠。他们更需要阅读, 从阅读中汲取力量, 获得“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 (朱永新) 。针对这些弱势儿童, 如何制定出个性书目?这更需要专业的指导。

为农村儿童制定阅读推荐书目, 为农村弱势儿童制定个性书目, 这对于阅读推广机构都不是难事, 只要对农村儿童和农村弱势儿童给予持续的足够的关注。出版社应多呼吁这样的需求, 让分散的阅读推广力量聚集起来, 把文化关怀的目光投向农村。

三、充分考虑农村儿童的购买水平, 图书定价低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儿童图书越来越讲究包装, 呈现出高档、精装、成套和系列的特点。百科和绘本基本是几十元一本, 成套系列图书则动辄上百元。这些包装高档的图书往往让农村儿童买不起。

针对市场需求, 儿童图书出版讲究包装无可厚非, 但在出版的同时, 也要照顾到农村儿童的需求。出版社在确定儿童图书定价时, 可以实行精装、平装双重做法。做成平装书时, 还可以分为面向城市的和面向农村的。面向农村的可以从用纸、开本、色版、插图、字号等方面做文章。比如, 在不影响阅读的前提下, 适当降低用纸克数, 尽量避免异型开本, 使用单色或双色, 等等, 从而使定价降低。

但要充分考虑农村读者的感受, 不可在面向农村的图书中标上“农村版”。农村读者在心理上是向往城市的, 他们就是要通过阅读来与城市接轨。专门标出来的“农村版”往往会让他们产生压抑感和逆反心理。

四、将营销做细, 拓宽农村儿童图书的发行渠道

当前, 农村儿童很难买到儿童图书。居住地离县城远是一个原因。但是, 不少县城新华书店里, 除了教辅材料, 几乎找不到多少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可见出版社的营销能力相对薄弱、发行渠道不畅。

前面提到的邀请作家到农村学校做讲座, 以及为优质的童书做导读等阅读推广活动, 其实就是出版社品牌营销的最佳方式。到农村做阅读推广, 是为了激发农村儿童对图书的“食欲”并培养“纯正的口味”。当然, 这需要耐心与坚持。一旦农村儿童有了良好的“食欲”, 只要出版社出版的是真正优质的图书, 他们自然而然首先会成为自己的读者。

要做好农村儿童家长的工作。农村儿童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 把孩子的课外阅读视为浪费时间, 因为与考试无关。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与支持, 那么农村儿童图书的发行渠道是很难拓展的。

对于居住地点相对分散的地区, 可以多利用农民和农村儿童常去的处所, 比如在乡镇学校附近或村小卖部设立销售站, 甚至可以在赶集点设立流动销售点。

对于农村儿童十分喜爱的读物, 还可以加强推介, 争取进入政府统一采购的农家书屋书目中。已经建设的农家书屋中, 儿童图书深受农村儿童的欢迎, 儿童图书也是农家书屋所有图书中借阅量较大、借阅次数较多的图书门类之一, 可以建议有关部门把儿童图书在农家书屋中的比例再提高一点。

推进农村儿童阅读, 这是一个庞大而艰难的课题, 不能单纯依靠阅读推广机构和出版社的力量, 需要政府的进一步主导, 公益组织的充分参与。相信随着政府的推动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从公益角度切入农村儿童阅读推广的组织会逐渐增加。

让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农村儿童阅读, 让阅读散发泥土的芬芳, 让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一道, 构筑我们民族的强大未来!

参考文献

[1]、周百平.谁来做9亿农民的出版人?中国图书商报, 2003.4.18.

[2]、黄瑛.儿童文学:期待为农村少年儿童“言说”.电影评介, 2007 (9) .

[3]、张贺.少儿阅读:黄金时代的喜与忧.人民日报, 2010.5.21.

《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 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电子出版物出版活动的管理,促进电子出版业的健康发展与繁荣,根据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等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后封装存储到磁、光、电等记录介质上,通过内置在计算机、智能终端、电子阅读设备、电子显示设备、数字音/视频播放设备、电子游戏机、导航仪以及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上读取使用,能够表达思想、普及知识、积累文化的大众传播媒体。

电子出版物的载体形态包括只读光盘(CD—ROM、DVD—ROM、HD—DVD ROM、BD—ROM等)、一次写入式光盘(CD—R、DVD—R、HDDVD—R和BD—R等)、可擦写光盘(CD—RW、DVD—RW、HDDVD—RW和BD—RW等)、磁光盘(MO)、软磁盘(FD)、硬磁盘(HD)、集成电路卡(SD卡、CF卡等)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

电子出版物的产品形式分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和连续型电子出版物两类。具体形式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辞典、电子地图、电子游戏、电子数据库以及电子期刊等。

第三条电子出版物不得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二款禁止的内容。

第四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全国电子出版物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电子出版物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对电子出版物出版活动实行许可制度。依法设立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领取《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依法设立的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领取《电子出版物制作许可证》。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活动。

电子出版物制作应由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制作,电子出版物出版应由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出版。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从事电子出版物制作经营活动,无需再申请取得《电子出版物制作许可证》。

第二章出版单位设立

第六条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二)有符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主办及主管单位;

(三)有确定的电子出版物出版业务范围;

(四)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应有5人以上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

(五)有相适应的注册资金及国有资本证明;

(六)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设备和工作场所;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除依照前款所列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关于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

第七条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经其主管单位同意后,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

第八条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按要求填写的《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申请表》;

(二)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的有关资质证明材料;

(三)出版单位章程;

(四)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及本规定第六条要求的有关人员的资格证明和身份证明;

(五)可行性论证报告;

(六)注册资本数额、来源及性质证明;

(七)工作场所使用证明。

第九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自受理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主办单位;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条设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应当自收到批准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领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持《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依法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自登记之日起满180日未从事出版活动的,由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注销登记,收回《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并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发生前款所列情形的,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可以向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延期。

第十二条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者主管单位、业务范围、资本结构,合并或者分立,设立分支机构,须依照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变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应当经其主管、主办单位同意,向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后,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变更刊期,须经主管单位同意后,由主办单位报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须将有关变更登记事项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

第十三条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中止出版活动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说明理由和期限;出版单位中止出版活动不得超过180日。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终止出版活动的,由主办单位提出申请并经主管单位同意后,向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由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

第十四条连续型电子出版物是电子出版物的主要产品形式。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应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获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领取《电子出版物出版许可证》。

本规定所称连续型电子出版物,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册或者年、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电子出版物。

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是指依照本规定第六、七、八、九、十条经批准办理审批和履行登记手续的出版单位。法人单位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且不再设立法人出版单位的,其设立的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编辑部视为连续型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按照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进行管理。

第三章出版管理

第十五条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保障电子出版物的内容符合有关法规、规章规定。

第十六条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于每年12月10日前将下一年度的出版计划报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核同意后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

第十七条电子出版物出版实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重大选题,应当经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重大选题电子出版物未在出版前报备案的,不得出版。

第十八条出版电子出版物,必须按规定使用电子出版物专用书号(中国标准书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等出版物标识。不得使用电子出版物专用书号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同一内容,不同产品形式包括尺寸(容量)、装帧、载体以及不同数据格式的电子出版物,应当分别使用不同的标识。

第十九条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转让、出租、出售本单位的名称、电子出版物专用书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第二十条电子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和出版行业的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

出版电子出版物,应在电子出版物载体的印刷标识面或其装帧的显着位置载明电子出版物制作、出版单位的名称、地址,电子出版物专用书号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及条码,著作权人名称以及出版日期等其他有关事项。在电子出版物的首页或版权记录页等显着位置应显示电子出版物专用标识。

第二十一条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申请引进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应在引进前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行内容审查,审查批准后方可引进。

第二十二条申请引进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电子出版物名称、内容简介、授权方名称、授权方基本情况介绍等;

(二)电子出版物样品;

(三)内容审查需要的其他材料;

(四)申请单位所在地省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著作权合同登记证明文件。

申请引进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电子游戏出版物,应当提交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第二十三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自受理引进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电子出版物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不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引进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应在电子出版物的首页和版权记录页以及电子出版物载体的印刷标识面或其装帧的显着位置载明引进出版批准文号和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证号。

第二十五条出版单位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电子出版物,向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电子出版物专用书号和复制委托书。

第二十六条出版单位申请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电子出版物,应提交申请书及本版出版物、拟出版电子出版物样品。

申请书应当载明配合本版出版物出版的电子出版物的名称、本版出版物的名称,制作单位、主要内容、出版时间、复制数量和载体形式等内容。

第二十七条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当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免费送交电子出版物样品。

第二十八条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条件。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的社长、总编辑须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岗位培训,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才能上岗。

第二十九条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应遵守国家统计规定,依法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送统计资料。

第四章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设立及管理

第三十条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对从事电子出版物制作的单位实行许可管理。

本规定所称电子出版物制作,是指通过创作、加工、设计等方式,提供用于出版、复制、发行的电子出版物节目源的经营活动。

第三十一条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的名称、章程;

(二)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从事电子出版物制作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5人;

(三)有适应经营活动的注册资金;

(四)有必要的技术设备和经营场所;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审批设立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条件外,还应符合本地区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总量、布局和结构的规划。

第三十二条申请设立电子出版物制作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单位基本情况,业务范围等;

(二)工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从业人员证明材料;

农村出版 篇6

[关键词]嘉兴 农村小连锁 公共文化服务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构建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与服务的热点。而浙江嘉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走在了全国前列。无论是独具特色的“嘉兴模式”,还是新华书店的“农村小连锁”工程建设,嘉兴不断地挖掘文化内涵,努力缩小城乡居民在文化享受和文化消费上的差距,将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从城市延伸到农村,让农村人民也真正得到优质均衡的文化服务,真正享受到“人文生态城”建设理念带来的丰硕果实。为了进一步推进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工程建设,构建农村出版物发行体系,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出版物发行市场的管理与发展模式,用正版健康的图书占领农村出版物发行市场;进一步解决农民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推动嘉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要统筹考虑如何整合各类资源,如何创新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如何调动农民群众对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变文化需求为文化自觉。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农村小连锁”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嘉兴 “农村小连锁”工程建设的背景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方式及传统的阅读习惯。我们一边享受着速度带来的现代化生活,一边不断遭受着网络、数字出版发行对传统出版发行业带来的冲击,不断倒闭的实体书店、不断被淘汰的依赖传统出版发行的个体便民小书店、不断萎缩的农村出版物发行市场等,出版物市场亟须健康有序发展并规范。2004年,嘉兴市新华书店将市本级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经营模式的农村所有图书发行网点撤销,跨出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第一步。这样就使国有图书发行主渠道在农村图书发行市场缺位,且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因此,如何针对嘉兴当地实际情况,扩大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培育和发展农村出版物发行市场,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农村出版物发行模式就迫在眉睫。“农村小连锁”工程建设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小连锁即省新华书店集团总部在实现对全省各市、县新华书店连锁经营的基础上,市、县新华书店再吸收个体经营者为主的社会资本加盟,形成第二层连锁。经过7年多的实践与发展,全市小连锁店已达58家,实现五县(市)两区的全覆盖,初步形成了以行政推动为基础,以国有发行企业为支撑,以乡镇民营书店(经营户)为主体的农村出版物发行格局。

二、“农村小连锁”工程建设价值解读

1.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嘉兴地处长三角,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历来就是鱼米之乡,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是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农民对文化的渴求比较强烈,购买能力也相对较强。因此,把嘉兴作为“小连锁”工程建设的试点城市(嘉兴是发源地。2009年8月,在嘉兴召开了全省推广现场会;2010年10月在嘉兴召开了全国推广现场会)极具战略眼光。小连锁立足嘉兴本土文化,力求满足当地村民的个性化读书需求,依托新华书店统一的计算机平台和配送系统,建立以中心镇为重点,合理布局,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且嘉兴实行两条腿走路,把“小连锁”店与农家书屋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它们实现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对小连锁网点加强管理、服务和引导,在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小连锁网点加强公益性出版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做好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服务农业经济科学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等优秀出版物的宣传发行工作,力所能及地开展倡导阅读等文化活动,培养引导农民阅读习惯,积极培育农村出版市场。真正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读到、买到正版书,真正地享受到普遍均等的服务。小连锁真正做到了立足农村,贴近农民,增强辐射,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2.品牌管理,合作共赢

小连锁是农民身边的文化生活平台,是最容易集聚人气、打动人心、最具亲和力的文化生活平台,是农民通往知识殿堂的信息桥梁。由于它的服务圈不大,所有的服务需求都是基本可梳理、可预知的,因此工作相对容易筹划,也容易达到目的。小连锁采用首先统一新华书店店招或店标,再统一计算机信息平台和统一采购、配送、退货、结算的业务模式。依托新华书店先进的网络平台、海量的备货品种、发达的物流配送,以加盟连锁经营的方式,使农村小连锁真正“连”在一起,实现可管、可控、可调,且对日常管理规范、经营业绩突出的加盟店授予“浙江省新华书店‘小连锁’示范店”称号。对经营业绩较为突出的加盟店,在年终酌情予以奖励。省政府有省长专项基金扶持小连锁,集团公司也给予小连锁店电脑、宽带、店招装修等费用扶持,为全省小连锁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培训。真正实现了品牌管理,做到了用最小的投入拓展最大的流通空间。而小连锁经营者享受的加盟政策是“库存我来兜底,卖掉利润归你”,从根本上解决了图书库存的风险点。经营者只要针对所在地区人们的阅读习惯量身定做经营方案,安心经营小连锁即可,真正做到了零风险。新华书店发挥自身的科技、货源、管理、品牌等优势,免除了自建自营网点的投入和风险,而加盟者则发挥熟悉地利、人员等优势,免除了库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之间真正找到了各方利益的结合点、平衡点,真正做到了“双赢”。

3.大力宣传,文化传承

小连锁的开设,大大延伸了服务范围,满足了农村读者的文化需求。首先,新华书店也注意到农村地域广、分布比较分散的现实,不断与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沟通,汇报宣传小连锁对当地文化建设的作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争取和利用公共财政和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对小连锁的扶持,从而给予小连锁补助、减免、奖励等政策支持,大大激励了经营者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它还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吸纳多方社会力量联手经营,使之聚点成线,连线成网。在乡镇,以收购原有的供销系统场地、接收员工为主,重振农村图书市场;在城市,动员下岗职工加盟,让他们在创业中重新实现人生价值;在新兴社区,与企业结盟,让书香进社区……最后,新华书店还专门加强了市场营销支持力度,派人每隔几天就到各家“小连锁”走走看看,帮助解决经营管理问题,尤其是帮忙策划一些送书到学校的活动,包括制定备选书目、制作宣传册、搭台卖书等。真正使优质正版的图书走进校园,走进农村,真正织起了一张农村文化服务大网,搭起了农民通往知识殿堂的信息桥梁,充分调动了村民的阅读积极性,培养了一批读书人、爱书人和买书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文化传承作用。

nlc202309032251

三、“农村小连锁”的现实状况

农村小连锁模式顺应了市场发展需求,走出了一条低成本、无风险的双赢路子,打造了一个健康、诚信、繁荣的出版发行市场,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可靠、方便、实惠的出版物消费环境,真正满足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全民阅读工程、新农村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虽然小连锁取得了如此多的成绩,但是在不断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困难重重。

1.网点的科学选择及合理规划问题

小连锁网点的设立必须全面系统地考虑各个社区或村落的人口密度、经济条件、社会氛围、文化需求、农民状况等要素,深入调研各地农村的现状及差异,针对当前各地农村的现状和不同情况设立小连锁,以保证发展投入产出效益相当甚至更大。目前,小连锁网点的选择,不能下放到村上,只能在乡镇一级选出有一定辐射能力和购买力、数量布局又较合理的网点群。由于农村图书经营与城市图书经营相比利润低,农村图书“小连锁”网点的选择必须慎之又慎。目前,对加盟连锁网点的盈利点、经营状况、经营人员的确定、管理方式、后续培训及素质、实体卖场建设的最佳模式等都没有出台明确的规定,因而出台全面合理的规划势在必行。

2.监督考核问题

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就能正本清源。因此,小连锁的建设同样要加强监督考核。如何建立指导督查机制;如何建立确实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如何对加盟店的违规行为进行制度上的约束及监督;如何考核经营者的宣传推广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些难题。因此,如何在小连锁建设中抓好考核监督,统筹谋划有效的保障机制是其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3.资源的整合与集聚问题

当前,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算少,但是实际效益却没有凸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条块分割机制严重,导致各个行政部门各行其是,没有统一规划,分散投入,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最大限度整合并优化现有资源。如何加强小连锁与图书馆乡镇分馆、乡镇文化中心等各行政机构对文化投入的整合;如何让他们既要按照各自特色发挥功能,又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和捆绑,真正发挥农村文化资源的集群效应,这是一个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因此,如何让这种“政府推动、市场运行、群众得益”的“小连锁”工程长期为基层群众服务,让他们在轰轰烈烈的公共文化建设大潮中发挥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农村小连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我国公共事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主要是由政府推动的,作为公共事业服务体系的小连锁工程,要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就必须要有社会制度的保障,且小连锁工程分布在农村的各个地区,区域规模、人口密度、学生人数、社会发展差异极大。因此,只有把小连锁工程纳入政府政策支持的体系里,才能在政策上、法律上、经费投入及业务规范上都采用统一的事务来管理,充分享受当地服务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小连锁发展的软环境。只有从根本上提供制度保障,小连锁工程才能发展壮大,才能建立起良性运行机制,才能真正缩小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2.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加强保障

要通过不同方式加强对农村“小连锁”的网点管理,大的环境仍有待进一步规范,市场监管需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小连锁在建设过程中,对加盟者条件、素质及后续培训等都要有充分的把握,确保加强小连锁建设中各个环节畅通。同时要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加强网络监控、产品调配、经营行为的监管力度,从而不断引导和规范民营发行渠道,用正版、优秀的出版物占领农村出版物市场,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从而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到优秀、高品质的服务。因此,国家必须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方式,创新公共财政支出在基层的管理模式,加大农民与对口专业人员的参与度,让农民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考评的主体,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形成内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3.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增强功能

当前农村的资源不算少,有农家书屋、乡镇图书馆等各类资源,在小连锁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合理整合它们提供的相关资源。这样不但有利于拓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农村的服务功能,还有利于增强其发展活力与服务能力。要通过将地域内的各级资源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资源群,充分实现这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建共享,各级部门相互合作、共同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由孤岛到共享、信息服务由单一到联动的转变,确保所有群众都能够方便地利用各种服务,从而使小连锁更具生存条件,更具生命力。真正使小连锁工程建成能满足和适应农民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场所,从而使行政性文化服务投入形成实在的社会效益。

4.以用户为中心,增强辐射

因为小连锁扎根于农村,是农民最亲密的伙伴,因此小连锁也最容易了解当地的复杂情况,最能接近农民群众,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也最能顺应当地的多样性、复杂性、异质性。因此,小连锁在延伸服务范围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传承文化的社会责任,增强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在方便大家买书、读书的同时,也要加强优秀读物等的宣传,积极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的热潮。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曾说道:“一本好书是人类灵魂的最纯洁的基础……书的价值不在于可以分离出来的事项,而在于它在我们自己心灵里激起的共鸣。书可以在我们心里撞击出成千上万的东西……”因此,我们应当利用用户的良好体验,宣传自己愉快的经历与感受,使大家都乐意参与到“小连锁”建设过程中,从而使爱买书读书的人越来越多,真正实现“滚雪球效应”,使小连锁真正成为村里的知识传播中转站,真正成为文化惠民的载体。

总之,小连锁的建设要“乘风借势”,“乘风”一是乘建设“公共文化”之风,二是乘农村城市化之风;“借势”一是借经济发展之大势,二是借文化需求之大势。同时,必须不断夯实服务基础,通过优质服务不断强化小连锁的吸引力、辐射力,让其成为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能力的加油站、充电器,更好地推进基层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1]钟桂松.有活力 管得住 可持续—浙江推进农村出版物发行小连锁的探索与实践[J].今日浙江,2010(21):56-57.

[2]王效良.基层图书馆的农村服务工作[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11):115,231.

[3]浙江大力推广书店农村小连锁模式.[EB/OL].[2010-11-15].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0-11/15/content_968428.htm.

[4]周猛.浙江新华小连锁解农村阅读之“结”[EB/OL].[2012-01-12]. http://www.douban.com/note/195253961/.

[5]应丽斋,耿俪洳.新华书店小连锁: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J].今日浙江,2011(05):56-57.

[6]张红玫.浙江新华实行农村小连锁[N].中国图书商报,2007-06-26(2) .

[7]王子舟.图书馆如何对基层农民实施知识援助[J].图书与情报,2008(6):33-39.

[8]方允璋.农家书屋实用手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0(4):201.

[9]王子舟.民间力量建设图书馆的政策与模式[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5):12-13.

浅谈新型出版业态——数字出版 篇7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数字出版包括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原创作品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等,涉及出版所有环节。也就是包括出版过程数字化、出版行为数字化、产品功能数字化、产品形式数字化等全新的出版观念。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流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出版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当快,很快形成了当前的网络图书、网络地图、网络期刊、网络游戏、网络教育、手机出版等新业态。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常常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网络、MP3、DVD、电子书、通过手机下载彩信、彩铃、图片图书、以用新兴的电子书包等,这些数字出版的产物在丰富了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也悄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因而数字出版是一个大有希望的产业。

数学出版一出现,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大众的格外青睐向传统出版业发起了挑战,以锐不可挡的气势抢占着传统出版业的地盘,并不断开疆扩土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2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影响

数字出版以出色的快速查询、海量的存储、低廉的成本、方便的编辑以及更加环保等特点,一时间风光无限。甚至对此说法还有人宣称:未来的出版产业将不再是纸和墨的时代,传统出版已经遭到无可匹敌的对手。

数字出版,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消费结构和认知倾向,特别是互联网出版已经形成强大的发展势头,所有这些变化都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甚至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由此可见,结合互联网新技术的数字出版,对传统的纸质出版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数字经济时代正在来临,任何IT企业都不可能仅仅靠硬件和软件生存,他们都将进入内容生产、集成和提供,谷歌、微软、亚马逊、百度、北大方正、以及现在势头正旺的汉王电子书等都是例证。因此,基于市场经济信息技术的数学出版必将成为传统出版的掘墓者。

3 数字出版业与传统出版业的竞争

一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谁经济实力强,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经济实力的大小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上,以及企业是否具有长久的巨大的效益空间。

二是控制力竞争。信息时代内容为王,谁掌握了内容,谁就是胜者。但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内容为王有了更深层的含义,谁的内容资源具有更强大的集约整合能力,谁才有更大的市场控制力,谁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之王。

三是平台之争。平台之争即品牌之争。信息产业的竞争规律30%甚至更少的企业将拥70%以上的市场资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不断地残酷的竞争之后,在互联网环境下形成强有力的网络平台,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并成为互联网出版市场的主导者。

四是人才竞争。互联网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关键是人才,目前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懂技术或懂管理的人才很少,而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人才则少之又少,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新兴数字出版企业与传统出版单位之间的竞争差距。

4 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业的共同发展

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传统出版业在与时俱进的同时,还应该发扬自己的优点,保持强大的竞争力,走独特的发展之路,从而搭建起与数学出版共存共赢的新局面。面对数字出版的进入,传统出版业经历了初期的恐慌之后,现在已经能够正确看待自身的特点,并取长补短学习数字出版的优点。传统出版业应该放下自己老大的架子,摒弃以往那种居高临下模式,进而可以真正的走进受众,积极引导并使受众由被动传播变为主动参与,努力让自己的传播方式人性化的同时,又具有互动性。

还要让每个员工看到数字出版产生的效益。并且要想真正完成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出版者应具备一定的基本储备,其中主要包括:数字内容资源储备、数字内容信息作者储备、复合型数字内容编辑人才储备、复合型数字技术人才储备、数字内容信息复合出版技术储备、数字产品服务技术储备、数字产品消费群体的储备、数字内容信息传播运营模式的储备,数字产品营销渠道的储备等。

市场效益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速度互为因果,彼此制约。如何打破这个怪圈是出版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并且重要的是要强身健体,打造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按照读者需要的方式,提供给读者需要的信息内容,实现真正的互动传播。

出版社如果能强化自身的内容优势,把最核心的内容及时提供给受众,使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重要的价值,而不是在网络上费时费力的搜索。这些都是传统出版业的优势而数字新媒体所不具备的,也是传统出版业赢得受众的因素。

在强化了内容优势,发挥了自身的权威性,传统出版业还是有其生存空间的。重视数字出版,吸收新技术,兼容并蓄,走自己的路,这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充分利用好对方优势完成自身的革新,将会取得双赢获得更大的发展。

新闻出版业置身于当代高新科技迅速发展、国际经济结构急速调整的变革时期,伴随着资本的多元扩张和资源的重新整合,各种新型业态由雏型趋向成型,由萌发趋向发展,缘此带动了产业资本构成和市场竞争形态的不断调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统出版业更要争取主动、抓住机会,充分发挥品牌和资源优势,提升在新技术新传播领域的竞争实力,达到新旧出版业态相互融合促进,共存共赢的发展目标。

摘要:所谓数字出版,简单来说,就是符合法律法规的数字内容的出版和发行,涉及的组织有:新闻出版署、出版社和内容销售商;但在实际情况中,它是一个包含了作者(内容生产者)、出版社(内容出版者)、数字内容加工平台(技术支持商)、阅读器(手持阅读设备提供商)图书馆和网上书店(内容销售商)、读者(内容消费者)等相关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而数字出版又是新型出版业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手机出版与传统出版 篇8

一、什么是3G

3G指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主要是把网上冲浪、视频浏览、实时视频等网络业务和无线通讯相结合, 人们拿着手机, 就可以处理很多以前必须使用计算机才可以处理的事务。3G的无线接口有三个, 分别是W-CD-MA、CDMA2000和TD-SCDMA。目前在中国, 3G发展迅速, 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许多传统出版商已经开始将目标瞄准电子出版物市场, 开展数字出版业务, 借用3G网络作为载体进行手机出版。在从传统出版向手机出版过渡的时候, 出版商不应该只看到移动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更应当注重在出版过程中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促进。

二、什么是手机出版

手机出版, 顾名思义就是将文学作品或者图片、视频等, 经过数字化编辑加工成数字出版物, 以手机作为传播载体, 所制作出的数字化出版物可以进行广泛地传播和下载。在中国, 手机出版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出版形式也十分丰富, 不仅有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被制作成了携带更方便的电子书, 手机游戏、手机音乐等的发展也风生水起。

三、手机出版的特点

(一) 方便阅读, 传播快速

3G网络以快闻名, 而手机阅读是以移动3G网络为传播载体, 这就使得手机出版物在传播速度方面有着传统出版物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并且, 手机出版物可以面向全球所有使用3G网络的人群, 发行数量十分庞大, 传播速度十分迅速。除此之外, 手机出版物有别于传统出版物的特点还在于其携带和阅读更加方便。传统出版物动辄几百页甚至上千页的内容, 转化为手机出版物后只是一个小小的文件。同时, 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十分繁忙, 许多人没有大块的时间进行阅读, 但是只要你带着手机, 就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手机进行阅读, 十分方便。

(二) 减少成本, 节约资源

传统出版物从印刷到装订再到运输, 所花费的成本十分巨大, 而手机出版物则只需要通过手机这一终端进行传播和发行, 大大减少了从制作到销售的成本。并且, 传统出版物必不可少的出版原料是纸张, 这就需要大量的使用木材, 而手机出版物可以大大减少木材使用量, 既节约了资源, 又保护了环境。

(三) 互动性强, 贴近读者

传统出版物从出版到发行, 读者看见的只是出版物上冷冰冰的内容, 形式十分单一。而手机出版物和读者的关系则成网状分布, 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和出版物产生联系和互动, 从而使出版物更加的贴近读者, 而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出版社也能够更好地接收到读者的意见和反馈, 从而使自身不断的进步。

(四) 修改自由, 扩展性强

手机出版物由于以3G网络为载体, 不需要任何的纸张作为传播媒介, 当出版物需要修改的时候只需动动鼠标就可以了, 修改起来十分方便和自由, 有着传统出版物无法企及的超强扩展性。

四、手机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

虽然手机出版物使用方便, 优点繁多, 但是, 手机出版物仍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出版物的位置。手机出版物是传统出版物和3G移动网络的结合, 在出版内容及其销售方式上要实现交融和结合。

手机出版物的资源来自于传统出版物, 传统出版物的出版商将出版物的核心内容进行数字化, 出售给运营商, 然后由运营商在网络上销售给终端客户从而获利。这样的互补模式让传统出版商和网络运营商联系紧密, 两者之间相依相存互利互惠。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 其实手机出版和传统出版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手机出版的资源依赖于传统出版, 传统出版的地位处在整个出版行业链的上游, 手机用户通过技术平台, 可以直接下载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内容。

结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3G技术的不断普及, 手机出版物在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传统出版行业在数字化出版浪潮的冲击下, 不应当萎靡不振, 缺乏信心。传统出版行业不应该把手机出版看做敌人, 因为手机出版的发展是数字时代的产物,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出版机构应该合理利用自身的优势及资源, 与电信行业寻求合作, 积极进入手机出版领域, 把手机出版物的兴起看作是一个机遇, 抓住机遇, 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匡文波, 手机媒体概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郝振省主编, 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R],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9年

[3]张永红, 电信增值业务营销[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年

[4]罗紫初, 出版业资本营运中的若干问题[J], 出版发行研究, 2002 (12)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 篇9

关键词:数字出版,传统出版,冲击

0 引言

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为人们的阅读方式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途径, 这就给数字出版带来了机遇, 这同时也就当今的阅读方式进行了改变, 浅阅读方式已经成为当今我国阅读模式的主要形式, 是阅读时代发展的主要潮流。人们在浅阅读时代里追求的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 读者对内容的阅读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不需要从内容的里层对其意思和意义进行挖掘思考, 这个对纸媒阅读版式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从而就对传统出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出版要适应时代的潮流, 确保在多媒体阅读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对其语言进行分析研究, 在此基础对其进行创新。

1 数字出版的出现

1.1 数字出版的必然原因

数字出版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快餐式阅读, 跳跃性阅读, 尤其是在这种快节奏的时代下, 这种阅读方式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对于数字出版下的资料并不存在读不懂的现象, 对人们读后是否有深刻的印象也不做严格要求, 在这个时代里, 没有什么内容是不可以数字出版的。从著名的中外名著到微博腾讯新闻, 没有任何一种阅读材料是拒绝以数字的形式出版的。数字出版的兴起给人们带了了新兴的阅读方式, 并且这种阅读方式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一辈阅读模式的主导潮流, 能够为忙碌的年轻一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信息量。数字出版通过对二进制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利用数字化手段将出版内容进行编辑和处理, 或者将人类文明转变为数字化的形式, 使得的人们能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了解人类文明, 也能够很好的进行阅读。加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它要求人们要掌握越来越多的信息量, 人们在忙碌的工作时间之后, 并没有剩下那么多的精力与时间来细心地一本书进行品味, 大部分工作的人们也不可能仍再像学生时期那样, 捧着一本自认为的好书, 心情平静的花上几天甚至是一个月的时间来对其进行慢慢地品味, 提取书中的精华来为自己所用, 是自己的文化和精神面貌得到提升和改善。所以, 数字出版的来临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1.2 数字出版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手机功能的日益多样化, 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上网, 获取各式各样的网络资源信息, 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阅读方式, 在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上, 也不再进行约束,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 , 人类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和手机按键, 海量的阅读资源都会马上呈现在读者面前。数字出版就满足了人们这样一种需求, 数字出版给人们带来的是跳跃性阅读, 快餐式阅读, 人们不需要和传统的书本文章阅读那样, 逐章阅读, 否则就会造成阅读脱节, 不知道文章所以然[1]。新生的媒体阅读资源被我国年轻一代广泛的运用这就使得数字出版快速发展, 据调查统计结果了解, 我国目前的传统出版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

2 当前形势下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

2.1 传统出版比数字出版缺乏“悦读”因素

当前形势下, 人们对阅读的追求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是一种“悦读”。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信息网络媒体相比较, 传统出版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时间的滞后以及缺乏一定的“悦读性”, 例如, 报纸在对发生的事件报道上存在报道时间比这些新兴媒体报道时间更晚, 今天报道的内容都是昨日电视网络上就已经报道过的旧闻, 报纸只是用平白朴素的语言对昨天的新闻进行报道, 缺乏现场感染力, 导致其语言不具有直观性。然而, 数字出版的兴起, 刚刚满足人们大众的阅读需求, 电视传媒等纷纷向数字化的发展方向转型, 大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例如, 微博是数字化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 微博上的作者所发表的微博内容都是一些精简短小能够直接打动人类内心情感的短小语录, 广泛受到读者们的欢迎, 这就是数字出版的一种体现, 对传统出版的冲击很大。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 打破了传统出版载体纸张的垄断地位, 又加之传统出版缺乏“悦读”因素, 使得数字出版在经济市场的地位更加明显。

2.2 数字出版比传统出版更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传统出版是一种纸质性出版, 其风格的形成主要依靠其版式语言的组织, 出版版式语言的字体大小、间距、分栏破栏的形式、图片幅度大小以及标题的格式等都对出版物的语言风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传统出版的语言风格是出版物的生命之源, 也是出版物的个性所在[2]。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使我国传统出版受到巨大的冲击, 传统出版下的出版物越来与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为传统出版下的出版物内容容易受到版式的限制, 做不到像数字出版那样的多层次, 如果传统出版为了迎合数字化时代下, 社会大众的阅读需求, 过度地追求多层次就容易导致传统出版物内容支离破碎, 也会影响读者对阅读的兴趣。

3 传统出版应对数字出版冲击的对策

3.1 提高传统出版下出版物语言的创新能力, 满足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传统出版物语言的创新能够提高出版物在数字化时代和多媒体竞争下的竞争力, 使传统出版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始终能够立于不败之地[3]。然而, 数字化时代追求一种跳跃式的阅读需求, 传统出版并不像数字出版样, 不能够很好地控制其阅读的“跳跃率”, 容易导致图文与逻辑文字叙事比例发展不协调, 影响读者的阅读心理需要, 从而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阅读需求。因此, 提高出版物的品质和增加出版物的特色, 图片和文字的跳跃能够增强出版物的跳跃率, 有效规范化地对图文进行合理使用, 能够满足数字化时代读者跳跃性阅读需求, 使传播的信息更具有时尚感、年轻感和稳重感, 从而保证传统出版在新形势下的社会地位, 也能凸显出版物的精英与大众多种气质, 能够在数字化时代竞争中名列前位。

3.2 明确读者需求, 强化版式语言阅读感染力

能够读者的需求进行定位, 并以此为中心点来对传统出版进行改良创新, 是传统出版行业能够长久发展的生命之源。虽然传统出版的发展不可能能够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 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一观点, 将传统出版物的语言从大众化转化为分众化, 并通过这种差异性特点来呈现出版物语言的个性化发展, 使得传统出版在数字化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一席之地, 在这个专业领域做大、做强, 将人无我有的内容、品牌资源合理利用。然而, 数字出版是一种依赖于现代化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 这也在一方面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 通过利用媒体和先进的通讯技术, 在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 有利于读者对各种信息进行迅速地扫描阅读, 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这种优势对于传统出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劣势, 因此, 传统出版需要更好的明确读者需求, 由于数字出版主要讲究的是一个快捷便利的阅读, 所有传统出版可以通过强化版式语言的阅读感染力, 来更加吸引读者的要求, 从而快速发展。

4 结论

总之, 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带来了很大冲击, 但是也给传统出版带来了机遇, 传统出版通过对数字出版优势的了解, 可以更好的将其优势融入自身, 使得传统出版更好的立足于经济市场。

参考文献

[1]唐晓丹, 肖叶飞.三网融合时代数字出版业态的转型与升级[J].新闻界, 2013, 45 (4) :18-19.

[2]齐福斌.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J].印刷世界, 2012, 23 (1) :11-12.

农村出版 篇10

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的战略方向、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主要目标,并细化了推动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责任任务和保障措施。

意见指出:鼓励开发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开放式、综合性、多功能集成的流通信息平台;支持出版传媒集团实施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有声阅读、电子书、电子书包、数字报、精品学术期刊数据库等;鼓励和引导企业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创新机制。

此外,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了“鼓励和支持转企改制到位的新闻出版单位自愿加入各类出版传媒集团”,鼓励出版传媒市场在资本市场兼并重组,鼓励新闻出版领域的跨媒体运作。

对于如何兼并重组,意见进一步给出了对象。鼓励出版传媒集团通过整合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业务和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等资源,实现多媒体、全产业链发展,支持出版传媒集团通过异地设立分支机构、连锁经营,与同类企业进行产品、项目和资本合作等方式,实现跨地区经营,支持出版传媒集团与广播电视、电信等行业的大型企业开展合作。

做大做强出版传媒集团路径中,也有进一步向非公有文化企业开放的信号。

意见指出:要引导和规范国有出版传媒集团与非公有文化企业开展产品合作、项目合作、资本合作;允许国有出版传媒集团引进具备资质的非公有文化企业作为国有出版传媒集团的一个部门参与出版活动;允许出版传媒集团控股或参股成长性较好的非公有文化企业;实现跨所有制发展;支持出版传媒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推荐研发高新技术的出版传媒企业到创业板上市。

上一篇:游戏教学活化英语课堂下一篇: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