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改课

2024-05-26

作文评改课(精选十篇)

作文评改课 篇1

关键词:多元化评改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创新

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 在各种层次的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都是较大的, 而作为语文考试结构中占分数最高的作文, 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大部分教师对于语文作文教学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份见解, 但是在语文作文评改方式上, 大多是千篇一律的, 都是以教师评改, 学生被动接受为主, 这一评改模式不仅较为单一, 同时也因为方式较为单一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笔者从事语文教育事业多年, 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得出结论, 想要将语文作文评改制度落实到实处, 给学生带来实质上的收益, 就必须让评改多元化。

一、旧式评改方式所存在的弊端

曹宗祺教授这样说:阅读教学确实需要讨论文本的思想情感内容, 不过这种讨论应该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 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 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 来探索文本的意蕴。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初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都会采取一种教师布置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 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并进行讲解, 这样的一套教学模式。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 所以我国学校中普遍采取大班型的教育模式, 一个班级基本都会有五十余名学生, 如此庞大的学生量就造成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时会浪费掉许多时间, 而且还不能保质保量的将每一名学生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批改。

这种教学模式是大部分学校一直在采用的, 同时这也是一种十分浪费教师时间的教育方式。长时间的按照一套模式进行作业修改, 学生也会对教师的批注产生审美疲劳, 所以说, 这是一种劳神伤心, 又事倍功半的教育方式, 是不可取代, 需要改进。

二、多样化评改方式的优势

(一) 节省教师的个人时间

多样化的评改方式可以分为很多种, 其中一种就是化整为零批改式, 既将班级学生这一整体划分为若干个小群体, 并选出组长负责小群体的作业审查工作。这样化整为零就可以直接跳过教师批改几十份作业的尴尬局面, 从而让教师节省下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如何提升作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 提升学生对作文的学习兴趣

作文本身就是对文章作者心理状态以及对事物看法的一种书面体现, 所以在作文教学当中, 除却教授学生一些修辞手法等写作要领之外, 教师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身份, 将自己与学生摆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交流, 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让小组内部人员自行评点组员的文章, 初中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学生争强好胜的心十分强烈, 通过组内点评, 选出一篇最为优秀的文章, 之后所有组的最优秀文章再进行全班内的整体评比, 不仅满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 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对于那一颗争强好胜的心, 成功激起学生学习作文的欲望, 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三、多样化评改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一) 教师从书面文字上进行多样化评改

目前语文评改手段之所以收效甚微, 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千篇一律的修改方式。这种修改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 并且长期一样的评语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并不重视他的作文成绩,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导致不认真学习, 作文成绩下滑。想要改善这一情况, 教师必须要做到多样化批改, 既在批改学生作业时,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 作文完成质量高低写出专业评语, 优秀的文章要予以表扬, 差强人意的文章要及时指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不要以简单的分数来评判学生的文章。

(二) 讲评方式多样化

每一次的作文在批改后都要当堂进行一次讲评, 在讲评方面一定要做到多样化。首先针对整体写作情况进行一次评价, 指出学生群体整体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针对优秀的文章进行集体表扬, 并具体指出相应个体, 将这部分学生文章中优秀的地方拿出来进行讲解, 做以普及, 让学生学习。最后对于文章完成较差的同学也要进行针对性的批评, 将这部分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 教师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让学生自行进行解答, 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三) 进行互动式评改

语文教学总体上是比较枯燥的, 不符合初中生的性格。所以在进行作文评改时就要力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找出一部分作文有问题学生的文稿, 在课堂上朗读出来, 之后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法进行点评, 在点评之后教师再从最为完美的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改正, 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又可以让学生理解从教师角度讲如何去看待文章, 并且学生可以在心中做一个对比, 找出自己思想中所存在的不足。活跃的课堂氛围才是初中生最为喜欢的, 所以通过点评文章这一互动环节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是一种可行之策。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旧式作文教育课堂已经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 所以就需要我们教育教育工作者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式, 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笔者认为, 多样化评改方式在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非常适用, 完全可以满足新课标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一个可行之策。

参考文献

[1]吴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改革作文评改方式, 以自主模式全面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成效-对当前初中作文评改教学的反思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0) .

[2]袁晓悦.向轻负高效之路行进-有关作文评改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09) .

《观察日记》作文评改课 篇2

1、知识和能力:

让学生领悟语言形象生动的原因,同时认识句子中的几种常见的问题,切实提高自己创作和自我修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从学生作文中提炼训练点,优劣对照,使训练可感、可知。(2)多种方式赏识学生,弱化习作难度,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3)肯定学生习作,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创意的表达及评价。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用“心”观察、说话和写话的意识,增强感受生活的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

(2)尝试与他人分享研究习作的乐趣,传递习作的快乐。

2学情分析评论(0)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作文刚刚起步,既有好奇心,又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了一些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事物的反应很敏感,易自信,易自卑。所以这阶段非常需要老师小心呵护他们对习作的热情。在习作的指导上,一二三年级,偏重于语言的积累,四年级,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这时候,借助“评改课”,利用他们自己的习作资源,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促进学生对一些共性的特点达到理性认识,进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很有必要。

3重点难点评论(0)

提升自信,提高欣赏、修改习作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交代目的,唤醒期待评论(0)

自从上星期你们交上了《观察日记》,就不断有同学问我:“老师,判完了吗?”你的期待说明了你对这篇作文的用心。一篇作文,只要用心,不管精致还是粗糙,都是你辛勤耕耘的结果,都是可喜的收获。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收获的喜悦,来品评一下还带着我们自己体温的这份收成吧 ——(学生齐读课题)一双“慧”眼看世界。

我们将用这双“慧眼”,去寻找那些让我们心动的、带给我们美妙享受的精彩词句,名为“欣赏”;同时,用这双“慧眼”,去搜寻文章中那些让我们不舒服的、可能有问题的内容,名为“挑刺”。

“欣赏”和“挑刺”,你们想先做哪件事? 美好的东西,我们总是想先睹为快。

活动2【活动】

一、欣赏:分享快乐,探索奥秘评论(0)

(一)“形象”力:

1、出示句子:开始,蛐蛐们像一个个绝顶大将军,快速地冲向对方。(胡福永)学生抢读。

你认为哪儿写得好?

学生归纳:比喻句用得好。“大将军”一下子就让人想到了雄赳赳、气昂昂的姿态;动词“冲”用得好,打斗的场面更生动更形象地刻画了出来。

(4)教师小结:一个比喻句,一个“冲”字,形象地写出了蛐蛐的威风凛凛,同时把小作者紧张的心情也表现了出来。这是语言的“形象”性。

2、出示句子:它俩一见对方,便气冲冲地挥起大刀,准备战斗。(程俊清)(1)学生抢读。(2)你喜欢什么?

(3)学生归纳:“挥”,有气势,很威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凶神恶煞的样子。

(4)教师小结:拟人的手法,童话般的语言——只有充满情趣的作者才能写出这样充满情趣的文字——这是语言的“形象性”(板书)(5)生齐读“形象性”。

(二)“幽默”感:

过渡:下面这两句话出自两个文静的小姑娘之手,她们秀外而慧中。

1、出示句子:妈妈告诉我,它叫射水鱼,吃的东西比人还多呢!看来,它还是个大肚汉呢!(1)猜,是谁写的?请小作者(齐子瑜)自己读。(2)语言哪里好?

(3)学生归纳:她把射水鱼的饭量跟人相比,很有趣;感叹号,表现了作者吃惊的心情;“大肚汉”的说法,很幽默。

(4)教师小结:做人要幽默,做文也要幽默,这是一种能力,热爱生活的能力,叫“幽默感”。它藏在内心,不关长相。

2、出示句子:我把一块糖放在蜗牛的面前,它好像没动心。我又把一片菜叶放在它的鼻子下,它靠在菜叶上,好像在睡觉。过了一会,我把它拿了下来,菜叶上居然有一个大洞。原来,不知不觉中,它已经饱餐一顿!

(1)猜,是谁写的?请小作者(赵艳慧)自己读。(2)你喜欢里边什么内容?

(3)学生归纳:作者的观察很认真,还能通过感受进一步写具体。(4)教师小结:有了这些感受,观察就不仅是具体,而且是生动好玩了!让你的文字变得好玩、变得能让人“笑”起来,就是能力——这叫“幽默感”(板书)。(5)学生齐读“幽默感”

(三)“思考”力:

1、过渡:教师背诵刘林曦的句子:“咦,姥姥家的篱笆门上怎么罩着一顶绿色的大帐篷呢?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厚层丝瓜叶子呀!” 出示句子。

(1)学生讨论好在哪里:把“一厚层丝瓜叶子”比喻成“绿色的大帐篷”,形象地表现了叶子的“厚”和“多”;设问句反映了作者的心理变化;一问一答,句子很有起伏。

(2)教师小结:“咦、呢、呀”这几个语气词,反映了思考的过程,用词简洁明快,表达干脆利落。这证明了一种思考力。

2、出示句子:啊,吓了我一跳!一只螳螂和一只蚂蚱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树下,是要开联欢会吗?

不是,是要演武打片了。(丁金宝)(1)学生抢读。(2)你喜欢哪些文字?

(3)学生归纳:“联欢会”“武打片”都上阵了!想象真好玩!。

(4)教师小结:是“真上阵”了嘛?这是他根据观察进行的推测,进行的思考。这思考使文章有了深度,这种能力叫“思考力”(板书)。

(四)教师小结:一篇优秀的文章,总会有一些让目光流连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具有一些特征,比如——(学生齐读)形象性、幽默感、思考力。

活动3【活动】

二、挑刺:查找缺憾,精准表达评论(0)第一关:语言诊所

过渡:同学们,还记得当代作家肖复兴吗——《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他曾在著作中教导我们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会剔除作文里的沙子。下面我们就来给下面的文字捡捡沙、挑挑刺。

(一)“重复”病

1、出示: 中午,我从地里捉了一只蛐蛐,在回家的路上又看见一只蛐蛐。

学生自由读,讨论:重复,可以去掉最后的“蛐蛐”。

2、出示:一只螳螂挥起大刀向另一只螳螂斩去。不料,那只螳螂巧妙地闪开了,给这只螳螂杀个措手不及。(1)指学生读。

(2)说说什么感觉(像绕口令)。问题怎么解决?(3)同位讨论:

A保留第一个“蛐蛐”,其它去掉;

B给螳螂起名:按大小起名,或按颜色,比如“小青”、“小灰”。(4)总结:“重复”病(板书)

(二)“我想(心想)”病

出示:“它们应该不会打架吧?”我想。我就把它们放在一个盒子里。

(1)引导分析:乍一看,这句没有毛病。比如好些胖子,在没有胖到一定程度时不叫病,但是如果瘦一些肯定很健美。这个句子就不够健美。里边的哪个词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句意?(2)学生归纳:把“我想”去掉,同时把引号也去掉。(3)学生试读。

(4)继续引导:为什么一二年级时课文中也经常用“我想”作提示语,现在却要去了呢?(5)师生讨论小结:一二年级时理解力差,怕不明白;现在能够理解了,去掉了“我想”句子更干净,更能流畅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6)总结板书:“我想(心想)”病。

(三)“在„„的时候”病:

出示:在我刚想走的时候,又有一只螳螂飞奔而来。(1)师生讨论:把“在„„的时候”去掉。(2)出示去掉之后的句子,进行比较读。(3)总结板书:“当„„的时候”病。第二关:文章医院 出示病例:

我把蛐蛐和蚂蚱放进了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第二天一早,我一看小盒子,竟然就剩了一只蛐蛐了。难道是蛐蛐把蚂蚱吃了?我又抓了一只蚂蚱,我又观察了一下,果然是蛐蛐把蚂蚱给吃了。

(一)讨论修改。

1、指读这段话。

2、小组合作,讨论后把结果归归类。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1)病句:

A句意不通:“我一看小盒子,竟然就剩了一只蛐蛐了。”

修改意见:句子后半部分缺少主语,“竟然”前边要加上“里面”。

B两处重复:“难道是蛐蛐把蚂蚱吃了?我又捉了一只蚂蚱,我又观察了一下,果然是蛐蛐把蚂蚱给吃了。” 修改意见:“我又”重复,去掉后边一个;“蛐蛐把蚂蚱吃了”重复,去掉后一处。

(2)内容空洞:“蛐蛐”怎样把“蚂蚱”吃的?这是文章的重点,是需要详写的内容,可惜跳过去了。

修改意见:可以添上下面几个内容:

A“蛐蛐”怎样把“蚂蚱”捉住的?“蚂蚱”怎样挣扎的?

B小“蛐蛐”怎样把大“蚂蚱”吃掉的?吃的顺序、吃的动作要写清楚。

4、教师小结:只有用心,观察才会细致;只有用心,文章才会充满情趣。(板书:心)

(二)沙里淘金。

1、引导:如果我是作者,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可能就要对这篇文章望而却步了。让他放弃这篇文章,甚至失掉写作的信心,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怎么办?其实,如果仔细找,还是能找到闪光点的。请把它挑出来为作者鼓鼓劲。

2、学生发言。

活动4【讲授】概括所学,强化印象评论(0)

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学生齐读“形象性、幽默感、思考力。”),如果说这些特点是繁茂的枝叶的话,那么是因为文章的作者有一颗对事物敏感的“爱心”——“根深”才能“叶茂”。一个有爱心的人,才会创作出爱意融融的文字;同时,有了这颗敏感的“爱心”,你的眼睛才能称得上——“慧眼”。让我们记住:用——(齐读课题)一双“慧”眼看世界。

活动5【活动】欣赏段落,放松心情评论(0)

一天晚上,我看见一只大螳螂在玉米堆上慢悠悠地散步,还没等把它捉拿归案,我就看到另一只大螳螂挥舞着“大刀”狂奔而来。不用说它也是来找茬的。不过前一只螳螂也不认为自己是胆小鬼,它不甘示弱地拿着“斩月双刀”迎了过去。一场激烈的战斗就要开始了。(刘林曦)活动6【作业】课下交流,共享快乐评论(0)

1、学习欣赏、修改自己的作文。

2、同学之间互相交换、品评作文。

新课标下作文评改方法初探 篇3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自己评改作文,互相评改作文,通过交流沟通以分享感受和见解”。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修改和讲评的环节。

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已初步形成了“三步讲评法”和“集体评讲法”的讲评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三步讲评法

所谓“三步讲评法”即融互评、学生自评、教师点评为一体的讲评模式。

第一步:培养兴趣,积极互评。

作文讲评应当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参与。具体方法是每个学生都人手一篇(同学的)作文,按老师的提示和老师平时批改的方式去批改。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尽可能多地找出错别字和病句,并要求修正。然后细读,再从头至尾就选材是否合理、立意是否准确、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优美、表达是否流畅等进行旁批,并能写出激励性评语或建议性的评语。教师此时巡回指导,主要是与学生共同探讨修改中遇到的各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的批改。这一环节主要培养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集思广益不轻易下结论的习惯。最后粗看,既检查批改的情况,又酝酿评语,间接性地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写评语时,通常采用这样的格式:“我觉得你的作文……”其中既要有肯定,又要提出建议,并打上分数,同时还要签上批改者的姓名。

第二步:主动自评,不断提高。

叶圣陶说:“改的优先权属于作者本人。”从课外调查了解看出,几乎所有的学生写完作文之后,都难以做到多次重读自己的作文,主动修改就更谈不上了。但在他们又很在乎别人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总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因此我们将那些互评了的作文再发给学生本人,让学生本人再品读自己的作品,品味、思考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正确的、合理的评价要重新审视,对不太合理的地方则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使学生本人对作品又进行了一次检查和修改,学生在重审自我习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认识。这也是学生之间的一次真切的无声的合作、交流与探究。最后自己也作个评语,评同学改得怎样,评自己的作文如何,然后写出“互评分”和“自评分”。这样下来,让所有的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第三步:出示范例,教师点评。

在前两步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再选择几篇不同风格的习作进行评析。或对照比较,或归纳总结,或赏析评改,不拘形式,目的是教给学生评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师点评完,将评改优秀的习作进行展示,供大家欣赏。学生也可以根据同伴的评改,自己的评改,老师的点评,对习作进行第二次创作,然后上交于教师,定出评语。

自这种评改方法推广以来,既让学生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方法和技巧,又使学生有机会欣赏别人的作品,在阅读、品析、鉴赏别人习作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师生在人格对等前提下进行多次思想碰撞,使学生在一种相互信赖、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心智的启迪和潜能的激发。

二、集体讲评法

这种评改方式强调师生互动。教师要首先选择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展示,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鼓励学生人人动手修改。教师随机指导学生如何评改,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然后分组汇总,将代表性的评改展示,进行集体讨论评议。评议时让学生将自己修改好的范文大声朗读给同学们听,让师生在朗读中感受语句是否流畅,是否文气贯通,意思完整。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因为好的语言听起来有声声入耳、句句铿锵的舒服感,给人以音乐的旋律美和节奏美。在学生读和听的过程中,就可以判断出修改效果。然后就同一个问题、同一个片段,进行对比分析,评谁修改的作文好,好在哪里,使所有的同学都得到教育,受到启发。在评改过程中对于学生修改精彩之处,教师要采取各种形式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外,老师关注学生习作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个评改过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阅读、思考、感悟、整理信息等各种方法,是否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再创作的过程中,是否能够与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是否对写作充满了兴趣和信心……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对自己的作文再做修改。

通过这样的评改方式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地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美,使文章生动感人。在这样的讲评中,老师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讲评模式。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恰当地加以小结,集批改讲评于一体,讲评中有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改活动,与他们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感受。学生在互相点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中,思维活跃了,敢于讨论了,作文水平、修改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它的缺陷,有时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中往往看不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也不能理解别人对自己作文的讲评、指导。这样很可能会抑制个别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新课标下的作文评改策略 篇4

一、目标性策略

作文教学的无序操作, 是导致学生作文水平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文训练应当有序推进。每一次习作都必须有明确而集中的教学要求, 那么, 在评改时就应该突出教学重点, 有针对性地评改。如, 将“把事情写具体”作为教学目标, 那么, 在批改过程中, 就要在“内容具体”上斟酌损益。而对于语言上要求则适当放低, 以体现习作的重点要求。又如, 作文要“注意前后照应”, 以此作为习作要求, 那么就必须在文章结构上衡量优劣得失。而对于字词、标点则不求全责备。不能要求学生的作文完美无缺, 既要构思精巧, 又要立意深远;既要内容新颖, 又要行文流畅。目标过多, 学生无所适从;目标过高, 学生高不可攀。因此, 目标集中, 学生不仅容易接受, 而且容易成功。这样, 似乎有所失, 其实得益非浅。所以, 要正确处理得失关系, 让学生在失得关系中获得支撑点, 在系统训练中看到生长点, 在单项训练中优化整合点。

二、自主性策略

自主性策略, 即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与阅历,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评自改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路的方法, 对习作的优劣得失对比评阅, 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是非成败, 从而形成感性认识。在积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又产生新的灵感。从而, 让学生在自阅自评自改中, 对照要求, 找出差距, 弥补不足。或作局部调整, 或作部分增删, 或作重新构思, 如, 写《妈妈关心我的一件事》。要求学生把一件事写具体。但在习作中, 有写二件事的, 有写老师关心自己的, 还有的写奶奶关心自己的, 显然都不符合习作要求。还有的叙事简单, 不能体现“具体”, 内容空泛, 同样不符合要求。在自阅自译中, 有些同学虽发现了习作中的问题, 但又不能自改, 怎么办?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要用暗示手段和“空白”艺术。如将到关键处故意卡位, 留出空白, 让学生去想象, 去补充, 去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整体中调整、在局部中增删。因此, 自主性评改, 教师指导是前提, 学生自主是关键, 尝试成功是目标。

三、互动性策略

互动性策略, 即在评改过程中, 突出老师与学生双边活动, 注重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这样, 由原来的师生背对背评改, 转变为面对面的指导, 由原来重结果转变为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在具体操作中, 分为小组活动, 由个人朗读自己的习作, 然后由小组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如, 写出《冬天来了》。同学们从动物、植物乃至人们的生活变化, 写出冬天已经来临的种种迹象, 有的说, 我看到大雁排着大大的“人”字, 有时变换成长长的“一”字横空而过, 还不时地发出“喳”的叫声, 我预感到冬天来了。有的说, 我看到树叶变黄了, 随着飒飒的西风, 飘零在水面, 飘零在山谷, 飘零在平沙旷野。我感到冬天来了。有的说, 我看到小朋友们身上衣服多起来了, 有的还穿上了棉衣, 戴上了风雪帽, 我感到冬天真的来了……学生间的互动, 起到了以一棵树摇动了另一棵树, 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一种智慧去点燃另一种智慧的交感效应。或者由老师对学生作文提出修改性意见, 让学生自己去修改, 修改后再由老师和学生一起评阅, 形成共识。师生间的双边活动, 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又沟通了师生间的感情, 学生由怕作文为爱作文,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进取。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心理体验, 也缩短了作文评改中的反馈时间。

四、解剖性策略

解剖性策略, 主要以解剖“麻雀”的方法, 根据课堂作文训练的目标, 突出主次, 举一而反三。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应用, 教师可将问题作文制成课件, 供集体评改。在指出不足的同时, 指出作文的闪光点。老师要蹲下身子看学生, 居高临下看作文。在教学活动中, 既要突出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切忌“一言堂”。教师还要从童心童趣出发, 以儿童的心理感知世界, 以儿童的语言书写语言。否则, 将会出现学生作文“成人化”的弊端。如, 写《可喜的变化》。有些老师则引导学生以成人化的目光看世界, 从工业、农业乃至科技的变化, 突出祖国面貌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此, 当然无可非议。但是, 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 因此, 这种成人化的构思远离学生的实际。其实, 学生只要从个人或者家庭的变化, 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便可认为是一篇好文章。可见, 在解剖“麻雀”时, 突破口要小, 角度要新。

五、赏识性策略

赏识性策略, 即要求我们用赏识的眼光, 用激励的方法, 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有些虽然称不上“闪光”, 但一经老师点评, 平庸中见新奇, 清丽中见多彩。如, 写《中秋赏月》。有的从“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想到远离自己的爷爷奶奶, 有的从明月当空, 想到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有的从“中秋佳节倍思亲”, 想到在外地打工的父亲和母亲……如果我们老师稍一点拨, 文章立意就更豁然开朗。如, 不仅由明月想到嫦娥奔月的民间故事, 还联想到“神六”的上天;由中秋思亲, 不仅想到在外地打工的父母, 还进一步联想到台湾海峡彼岸的台湾同胞;从“低头思故乡”, 不仅联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 还进一步联想到养老院里的老爷爷、老奶奶。这一点评, 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渠道, 而且深化了文章中心。从而, 使学生的作文增加了内容上的观赏点, 情感上的兴奋点, 思想上的闪光点。

作文评改课教学设计 篇5

学习修改习作的基本知识;提高描写动物的习作能力;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培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学习修改字、词、句的基本方法;培养抓住动物特点并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能力。

培养抓住动物特点写具体的习作能力。

一、课前谈话激趣

各位同学,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谁愿意用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来赞美一下“马”?……谢谢大家对我的赞美,哦!不对,应该谢谢同学们对“马”的赞美。

我跟各位同学今天才认识,可是大家对我实在太好了。同学们听说何老师要来和大家一起上作文课,每位同学前几天都把自己喜欢的“动物”送给了我。你们说,是不是对我很好啊?……但是,我是有喜有忧啊。我高兴,是因为有的同学把健康可爱的“动物”送给我;我忧虑,是因为有的同学把生病了的“动物”送给我。没安好心吧?——我说的生病了的“动物”是指什么啊?真聪明!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些有毛病的作文改一改,让每位同学送给我的礼物都更加完美。大家愿意吗?

二、为自己的习作改个好题目

1、我把同学们的文章编了个“目录”,请看大屏幕:了解一下每个人都送了一件什么“礼物”给我。大家一边看一边想,看了这个“目录”,你最想读哪一篇习作?并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题目。

三、围绕“具体描写特点”进行修改

1、明确习作的要求

请大家翻到语文书的78页,我们再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抽读第二段:这次习作有哪些要求?……一是选材要求:自己喜欢的动物,注意“喜欢”。二是习作要求: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注意“具体”“特点”;表达真情实感,注意“真”“实”。三是修改要求:交流,提出修改意见;自己修改。

2、回顾名家名段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形象,翻书63页最后一个自然段,朗读:这一段抓住了白鹅的什么特点来写?怎样把“步态傲慢”写具体的?。可见,要写好一种动物,我们就要抓住它的特点,而且更重要的是把特点写具体。当然,写具体的方法很多,老舍的《猫》《母鸡》等课文就可以认真学习。

3、感悟同学习作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话写“乖乖”的什么特点?写具体了吗?

乖乖——作者:蔡远航

“乖乖”撒起娇来特别乖。当你跟它玩耍时,它也许会跳起来,用两只前爪搭在你的腿上,似乎要你抱抱,或者用身子蹭你的腿,跟你来个“依依不舍”;要不,就趁你蹲下来时突然跳起来,舔你一下,以表示它对你的亲热。那时候,它的样子真的很可爱。

下面我们请丁聪同学为大家读他的习作片段。同学们,你们认为他写了“豆豆”的什么特点?写具体了吗?

豆——作者:丁

我走进房间,看见“豆豆”躺在篮子里,身上什么也没盖。于是,我把它的被子拿起来轻轻给它盖上。

4、修改同学习作

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写了小狗的哪些特点?写具体了吗?

我家的小狗——某同学

“非洲人”全身很黑,到我家的第一天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非洲人”的嗅觉非常灵敏,它还特别注意窝里的清洁,不愿在自己窝里留下一点脏东西。我家的小狗真是人见人爱阿!

分组讨论:全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把外表“黑”、嗅觉灵敏、爱清洁三个特点讲具体。

分组汇报

例:修改稿——黑

“非洲人”全身黑得特别纯正,到我家的第一天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条小狗从头到尾没有一根杂毛,黑亮黑亮的,像抹足了油似的。所以,我们一家人一致同意叫它“非洲人”。

总结修改感受

四、练习

文章不但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我们知道,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大家有信心把自己的文章该得更完美码?教师推荐修改符号:删

学生练习修改。

六、展示修改成果,教师相机点评。

说说自己的修改体会:你把哪一处改具体了?你是怎么想的?

七、同桌交流互改,写“读后感言”。

给同学习作提出一个突出的优点,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抽读两则“读后感言”。

作文评改课 篇6

引导学生从标题、选材、开头、正文、结尾几个方面,依次完成对作文初稿的修改和点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曹雪芹写就《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贾岛苦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一字“推敲”,留下一段文坛佳话。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文章不厌百回改,字斟句酌出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分析学生在本次习作中总体的优缺点

1.优点

(1)选材广。

有同学、邻居、朋友、兄弟、姐妹……

(2)人物特点类型多。

爱好特长:足球能手、游泳健将、跑步高手、爱读书……

脾气性格:胆小、与世无争、怪、幽默、勇敢、善解人意、叛逆……

精神品质:诚实、勤奋、乐于助人、懂事、责任感强……

行为习惯:懒惰、爱笑、话多、呆萌、搞笑、好吃、马虎、多动……

(3)写法具体。

能以事写人,在故事中反映人物性格。

(4)表达有趣。

语言生活化,有童趣。

2.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见表1。

(三)分步指导作文评改

1.指导修改习作题目

题为文之眼,题好一半文。

(1)出示两组命题,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拟题的方法,见表2。

(2)学生自主修改题目后讲评。

学生自主修改完题目以后,老师选择展示部分学生修改前后的题目,引导全体学生对比题目的前后变化,师生一起评点。

2.指导修改习作的开头

(1)出示两组文章开头,通过比较,品评优劣。

【第一组】

①这位同学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每一节课都能看到他“战斗”的身影。他的名字我们已渐渐淡忘,他已经成为全班同学眼中的“站神”。

②我们班新来了一位“狂人”,他叫邓睿敏。他为什么狂呢?听我细细讲来……

③《思想者》是一尊十分著名的雕像,在生活中我也见过一个“思想者”,只不过,他是活生生的人。

【第二组】

①在我的身边有许多的朋友,但我最喜欢的朋友是***。

②她有许多优点,我最喜欢她的优点是爱读书。

③人的一生就像一支蜡烛,朋友如同蜡烛里的芯,只有那条芯才能点燃那支蜡烛,好比一把钥匙一把锁,一支蜡烛一条芯……

(2)通过比较,归纳文章开头的一般规律。

有开篇点题式、倒叙设置悬念式、引用式、问题导入式、联想式等。

(3)学生自主修改自己文章的开头;然后集体读修改前后的开头,师生一起评点。

3.指导学生修改正文(人物事例),见表3。

(1)以两篇作文为例;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典型事例,将人物特点写具体。

(2)学生修改;老师巡视、指导。

4.指导学生修改结尾

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

(1)比较两组结尾。

【第一组】

①操场上又开始了一场追逐战。咦?我为什么要说“又”啊?

②“叮铃铃”的铃声又响了,他的座位还是空空的。哎,你是怕谁和你争抢“迟到大王”这个名号吗?

③这次,他终于“败”在英语老师的手里了,可这只是一时,结果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二组】

①这就是我的小伙伴——某某某。

②这就是她,一个幽默的小伙伴。

(2)讨论结尾方法。

①意犹未尽,留下回味和遐想的余地。

②意味深长,引人思考。

(3)自主修改结尾,读修改前后的结尾,师生点评。

【总评】

一、以子之文,发子之思。李老师在仔细研读学生作文的基础上,分别“整理”出学生习作中的精彩和不足之处。学生的初稿,就是教材。“心中有人,手上有文”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以子之文,发子之思”的效果。

二、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李老师分别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事件、结尾”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目标明确,问题集中,针对性强,易于攻克难关。

三、互动点拨,找出规律。精彩与不足对比鲜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赏析、讨论、修改,老师适时点拨,总结出通俗易懂的规律,使学生的思考更有深度,影响也更深远,这样的评讲高效、智慧。

(责编 白聪敏)

让作文评改课鲜活灵动起来 篇7

一、个人改, 初润色

在学生打完草稿后, 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修改。从题目到结束, 把自己的作文读两遍, 边读边思边改。鲁迅先生说过, “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因此为了让学生写出好作文, 要鼓励他们放心大胆地改。在第一遍朗读时注意纠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第二遍朗读时要修改用词不当的地方和不通顺的句子。两遍下来后, 自认为没什么问题了, 就把作文交给本组的组长。

二、小组改, 再添彩

学生对别人的文章往往反应敏感, 能从多方面发现问题。这一阶段, 教师要根据作文训练要求提出评改要求, 在由五至六人组成的评改小组内, 用“四步评改法”评改作文。

1. 组内听读。

小组长指定一位非小组成员向本组内学生朗读写好的文章, 要注意节奏, 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其他成员要集中精力, 耐心专注地倾听, 从字词的准确与否、修辞是否得当、写了什么内容、讲了几层意思等方面都要加以注意, 也可以边听边记录。刚开始训练时, 学生不能一次性听懂太多的内容, 所以, 在听读过程中要做到分步进行, 循序渐进, 可以读一段停一会儿, 给听者留出思索的时间。

2. 评论交流。

首先让笔者谈谈自己的构思过程, 再由其他成员明确提出自己的意见。被评的同学及其他听评人要谈谈对提议者的看法是否恰当, 对有歧义的意见可以小组讨论是否采用, 如得当还要共同探讨归纳有针对性的修改方案, 对症下药。凡共同认可的修改意见在相关作文后要有所记录, 提意见者作相应签名。由于提出了签名的要求, 同学们都会前思后想提得特别认真。这样, 学生既放开了手脚, 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增强了责任感。

3. 品析感悟。

对于学生习作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 学生们可以在听读过程中简单记录, 评论交流后, 对于本组内的所有文章中的佳句进行赏析, 赏析的过程不仅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书面再改。

“文章修改一次就会好一次”, 在学生完成交流、明确了自己文章的缺点和不足、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后,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 从文章的主题、结构, 以至字、词、句、标点。当然, 这次改要根据小组评论中的意见修改, 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水平高的学生, 可以在完成自己的作文后帮较差的学生修改, 再把改好的文章念给本组的成员听, 让学生在朗读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享受自己的成果,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上四步的实施, 把学生变为了作文评讲的主体, 由原来的被动地听转变为主动地评, 成为评讲的主人,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训练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增强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全班评, 做记录

在完成以上任务后, 每组推荐一篇优秀作品, 由老师投影, 全班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互评。再次评的重点应放在内容上, 先看作文的立意是不是新颖妥当, 再看内容是否具体, 详略是否得当, 条理是否清楚。教师引导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精彩之处同样加以圈点, 用红笔把表扬的话清楚地写在评语里, 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成功。班内公认的优秀作品可以在“优秀习作栏”中展出, 也可以由教师积累下来一期期装订成册, 供学生传阅。学生会为自己的作文被展览而踊跃写作, 且兴趣越来越高。作文评改课后, 要求学生把经验教训总结在积累本中, 摘抄别人的好词好句, 为下次作文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打好基础。

作文评改课 篇8

1生成性教学

“生成”主要是相对于“预成”而言 (罗祖兵, 2006) , 其意思是“变成某物”, 它强调事物发展变化过程本身。若用生成性思维审视教学, 教学将呈现出另一幅图景 (相对于预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学形态) , 因为“在生成论的视野中, 一切都在生成, 都处于永恒的变化过程之中, 不再存在一个预定的本质” (邹广文, 2003) 。

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美丽的图景出现后, 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 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因生成而精彩。

2 生成性教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

生成性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四组关系, 现笔者以一节高三的作文评改课为例具体呈现。

(1) 生成性教学要综合学生兴趣与教学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兴趣要有效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对于作文的评讲课兴趣不浓, 然而写作能力的提高恰是作文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因此,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让学生能够感兴趣与认同。

本课开始时, 笔者利用幻灯片展示教学主题On English writing, 学生对此没有特别的感觉;接着笔者投影一篇来自学生平常的习作, 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给分, 学生们纷纷叫嚷着给分, 笔者在黑板上呈现各组发言代表给的分, 最后得出均分, 判此文为16.5分 (满分30分) , 也就是说同学们认为这是一篇不合格的文章。

问及原因, 学生再次纷纷给出自己的想法, 如:语言不丰富、文章不连贯等。其实, 学生心中已经有一定的评判“标准”, 此时, 笔者呈现高考阅卷的原则与各档次对文章的要求。学生们都很认真, 而且大声朗读第四条评分原则: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此时, 笔者才真正抛出本堂课的主题:关注文章语言——如何修改文章以提升文章层次。 (Polishing can help make a difference.)

(2) 生成性教学要综合针对性引导与开放性展示

生成性的柔性预设要想达到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要结合针对性的引导与开放性的展示。

譬如, 在本课中, 教师呈现文章, 让学生进行评价, 接着讨论如何修改文章, 以及在讨论中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如, 修改文章时多使用形容词与副词、被动语态及名词性从句等等。此外, 在接下来的分组修改文章过程中以及评价学生学习行为时也可以给出针对性的指导, 从而让课堂一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在给出足够多的语言修改建议后,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修改环节,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开放性展示。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他们可以更加自主, 其展示直接决定他们集体的努力成果, 这一点也无疑激励了学生, 强化了学习动机。

在此过程中, 文章被分成九句话共三组, 学生被分为三大组。第一轮, 各组分别对第一至三句话进行商量修改, 给足时间, 然后请每组发言人到黑板前呈现修改成果, 每人只有一次发言机会。因此, 每组发言人的推选也是一种策略, 因为发言人的语言功底与书写情况直接影响后期文章的整体效果。如此, 三轮下来, 学生依次将九句话的修改版呈现于黑板。

期间, 教师巡回于各组间, 给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如:这样修改有利于表达文章的主旨吗?这个词语的使用能很好地给读者呈现出白云山的美丽与魅力吗?组里的代表的书写大小与美观程度直接决定了三轮结束时文章的整体效果等。

同时, 笔者观察到几个现象: (1) 学生慢慢热闹起来, 参与度几乎达到百分之百。有人讨论, 有人听, 有人不同意, 有人记录, 有人要呈现成果。 (2) 学生们组内虽无明确分工, 但并不无序。基础好的同学, 想法多些, 但他呈现成果的机会只有一次, 所以他们要修改语言, 要观察组内同学观点, 要调配书写较好的同学去呈现成果。基础弱的同学虽然有时在语言修改上起不到作用, 却可以期待结果并帮助呈现文字于黑板。 (3) 学生们谨慎修改每句话。一组内只有三次机会修改三句话, 每一次的修改直接直观地呈现于黑板, 所以他们也极力保证修改的质量与效果。

至此, 三轮下来, 每个大组都完成了三句话的修改与呈现。此时, 学生们还可以有一点时间自我评定修改的成果, 组员可以自行前去修改, 以保证文章整体质量。

(3) 生成性教学要综合过程性赏识评价与成果性效果评价

生成性教学中过程性的赏识评价是课堂深层生成的“助推器”。师生间相互赏识, 能给学生以自信, 学生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的和无法预测的。课堂上更多、更精彩的生成将随时产生。评价要理性, 忌乱鼓励、瞎表扬。

此课过程中, 教师赏识性评价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修改中, 向大组推荐教师看到的较好的组员修改意见;肯定各家修改意见并提出中肯意见; (2) 呈现中, 表扬美观的书写, 强调书写的重要意义;及时欣赏好的修改意见, 如高级句型、高级语法、连接词等; (3) 自评中, 肯定最后的修改对文章整体提升的意义。

最后, 就是成果性效果评价了。学生集体对九句修改过的语句进行打分评价。评价仍是分三次, 第一至三句一组 (三大组的劳动成果) , 第四至六句一组, 第七至九句一组, 三组分数的均分则为此文的最后得分。每组的三句话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评分时应避免盲目打高分。当然, 这一点教师也可以很好地监控。

如此, 该文最后得分为23.3分 (23+21+26) /3=23.3, 较之最初的分数16.5分, 足足提升了6.8分, 从评分标准的第三档 (适当, 13~18分, 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中等水平, 提升到第四档 (好, 19~24, 分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中上水平。虽然, 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渗入了部分教师的修改意见与同学打分时的情感因素, 但整堂课下来,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深深体会到了笔者设计此课的初衷:关注文章语言——如何修改文章以提升文章层次。

3 结语

生成性教学过程讲求科学与智慧, 把握好三组关系:学生兴趣与教学目标;针对性引导与开放性展示;过程性赏识评价与成果性效果评价。切实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证明, 生成性教学确实可以促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高中英语作文讲评课的课堂实效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的预设性教学可以帮助教学达到一定的效果。笔者运用生成性教学于高三英语作文评改课, 把握生成性教学中三组关系 (学生兴趣与教学目标、针对性引导与开放性展示、过程性赏识评价与成果性效果评价) , 以此课为例探究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新模式, 从而提高写作教学实效。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高中英语,作文评改课

参考文献

[1]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8) :47-53

作文评改课 篇9

1.制定评改标准。只有科学的制定评改标准,学生在评改中才能够有规可循,有的放矢,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具体直观,便于操作,不要笼统抽象。②要循序渐进,不要求全责备。③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要好高骛远。④要突出写作训练重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初一第一学期,只要求修改力所能及的内容,它主要有:

A.首先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及书写格式的错误。

B.字数、体裁是否合符要求,是否离题,富有个性。

C.材料是否有较大的价值,是否充分或堆砌。

D.内容是否有不积极甚至不健康的地方。

E.思路脉络、段落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照应。

F.用词不当、句子欠通和累赘的。

G.修辞上的明显毛病,如比喻、夸张的滥用。

在初一第二学期,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有一些增加和调整,从深度和广度要求学生修改:

基本功方面:卷面是否美观、字迹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

题材方面:来自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符合生活的真实;借鉴名著、古今故事、名人名事等,有想象、联想和艺术加工,典型,有代表性;有真情实感,以情动人。

立意方面:扣住话题或题目突出主旨、立意新、立意高。

布局方面: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语言方面:准确,能完整表情达意;形象,能再现人物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耐人寻味、再现意境;富有文采,善用修辞,句式灵活,意蕴深刻。

创新方面:题材新鲜,构思精巧,形式新颖,别出心裁。

2.教师浏览作文。每次作文收上来,教师先简单翻看一下,了解全班的写作概况,一次评分,并选择好、中、差不同档次的几篇作文,进行修改评讲,为学生的评该作出示范。

3.集体评议作文。可分两步:教师事先选出有代表性的一二篇不同层次的作文,让学生先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记。通过朗读,为学生进行互评互改做准备。即对学生朗读的作文,听者在听记的基础上依据评改标准进行口头评价。这样既培养锻炼了学生听说,记忆,思考,辨析,评判,鉴赏等诸多能力,也为下一步“学生相互评改”起了“仙人指路”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训练,教师一不能放任自流,二不能越俎代庖,要耐心的及时启发,诱导,点拔,评价,扶着走稳后再逐渐放手。

4.学生互改互评。一般是分组批改。即把学生若干小组。分组原则是按学生平时作文能力和水平高低搭配,每个小组不超过四人,教师指定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任组长,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轮流批改小组成员的习作。具体步骤是:小组内每个学生先朗读自己的习作,接着大家传阅,对每个的习作大家都必须谈自己的看法,既要指出好的方面,更要指出不足;既可以向作者发问,也可以评论作文本身。最后由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以及本次互批互改的重点及要求,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成总评,并打上经小组讨论评定的分数。还有一种是同桌互改。在评改者反复阅读、修改的基础上,将修改的作文及评分反馈给本人互相交流,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这一步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作文批改符号认真撰写评语,互相尊重,互帮互学,是作文批改教学难点。不过,有“标准”依靠,“口评”引路,教师指导“学生互改互评”会柳暗花明的。

5.学生自改作文。就是对已经互改过的作文,学生自己再次对照修改。叶圣陶先生说“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因为“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一步,要求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长处是什么,不足在哪里,如何发扬,怎样改正。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要与互改同学在讨论,最终达到共识。对于错误太多的作文,学生一定要重写一遍或写出作文后记。只有这样,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自改的方式很多:可以根据同学评语修改,可以参考别人的习作或名篇仿写,也可以展开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社会现实,深入发掘。

在学生互评互改、自改过程中,属于思想的高度问题、生活的深度问题、情感的蕴蓄问题、表达的技巧问题等,要靠平日的工夫,远非一次修改可求,不宜作为修改的目标。

6.教师检查评价。此步主要是教师抽查学生互改自改的情况,表扬优点,指出不足,提出要求,教师定位评价是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对学生作文及评改作具体细致的了解,客观地评价学生,其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内容如下:

素材积累方面: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写作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广闻博览,做好笔记摘抄;勤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积累材料,善于归纳整理。

遣词造句方面:表达意思,正确完整;词语搭配,准确无误;运用修辞,形象传神;再现细节,方式多样。

审题立意方面:领会文题,掌握技巧;审题迅速,明确中心;写作提纲,熟练拟定;立意深刻,力求创新。

布局谋篇方面:围绕中心,选材典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言之有物;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修改加工方面:自觉修改,习惯良好;自改作文,独立完成;主动互改,取长补短;掌握方法,经常修改。

作文评改课 篇10

一.对话式评改的基本理念

《对话作文在智慧中前行》一文曾谈到:“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 关注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过程, 更注重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 引导学生与读者对话过程中, 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 提升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对话作文更侧重于引导学生与自己的阅读对象进行对话, 也就是一种心中有读者的作文。

与曹老师的作文指导教学一样, 笔者也采用了这种“心中有读者”的对话式批改方法。在对话式评改过程中, 我们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1. 平等的理念, 自由真实的表达, 第二人称的写法。

与传统作文评改不同, 对话式作文评改更加重视作文的内容与情感, 也就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研究表明, 在英、美等国家的作文评改中, 教师更致力于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思想, “至于技巧问题, 比如书法、标点、语法等等, 则不宜操之过急。”“日本国语教师认为:文章并非无情物, 指导学生作文应该着重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来, 评改作文也要着眼于和学生感情上的交流。因此评语应该注重对学生内心感情的理解, 而不是作冷峻的评价。”

传统作文评改时, 主体总是以“小作者”开头, 或者是站在一个客观冷静的立场上, 对文章的遣词造句或是文章立意进行品评。而对话式作文评改的一大特点就是第二人称的写法, 写评语时, 学生想象自己面对的就是文章的作者, 以“你”称呼, 平等交流, 仿佛是与老友相见、执手而谈, 在那份放松、亲切的心态下, 心里话必然如流水汩汩而出。评论者将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并以自己真实的感受给予回应;而作者收到这样恳切的书信或者是听到贴心的谈话, 又可以再次对答。这样的互动式评价, 让孩子写话、写真话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2. 互动的方式, 你来我往的现场感。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中, 作者写完作文后, 往老师那里一交, 就好像完成了自己的一项使命, 从此作文的评改与自己再无关系。而对话式作文评改与之不同, 它最大的特点是, 作者也参与到评论中来。在评论者对作文进行点评、批改之后, 我们还安排了一个环节就是“作者有话说”。作者对评论者的点评进行二次答复, 哪些是自己创作过程中的困惑, 哪些是自己创造过程中的火花。在你来我往的对话、回复中, 创作的热情因得到关注的喜悦而被再次点燃。同时, 这一场答辩, 还是学生思维训练的好机会。

学生都爱写纸条、传纸条, 其实, 这你来我往的对话式作文批改, 何尝不是传纸条的一种呢?开发的都是孩子想要交流的天性罢了!

3.欣赏的态度, 尊重与赞扬的笔调。

写作是一种交流的方式,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自我和与人沟通。对话式作文评改, 正是顺应了写作的天性, 因此, 在评改时, 我们采用相对宽松、自由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比写作更重要的是, 背后的“人”。因此, 我们在引导学生评改时, 强调一个词语———“设身处地”, 或者说是“感同身受”。对话式作文评改十分注重评论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我们重视的是:作文背后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信息?这种信息, 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因此, 真实、自然、个性、创新, 就成为对话式作文评论的重要标准。举一个例子来说, 我曾经让孩子们每天坚持写日记, 并不在乎字数的多少、结构的好坏, 而把真实放在首位。有个孩子开始很抗拒写日记, 后来他的日记里有一篇这样写:“我讨厌写作文, 因为我觉得它说得都是假话。”我给他的评语是这样的:“你现在说的就是真话, 所以这篇作文, 恭喜你得到了优双星。”且不论这个孩子表达信息的能力如何, 但是, 因为他的这份真实而给予最真诚的欣赏, 这种评论的态度, 本身对孩子写作就是一种鼓励。

二.对话式评改的操作方式

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立体化、生态化的写作评改氛围, 因此无论是师生、生生还是与家长之间的互动, 都是对话式评改的实践对象。根据传播方式的不同, 在教学实践中, 主要有以下几种对话式评改方式:

1.与传统的纸质作文教学相匹配, 对话式评改又细分为“书信体评改”与“评议会式评改”。

首先, “书信体评改”就是在传统的作文本上, 由学生对作文进行评议。学生在落笔成文时, 也就是写作时, 就要做好“心中有读者”的准备, 这样写出的作文对评论者来说, 就好似一封来信。而评论者执起手中的笔, 写出的将是一封洋溢着情感与智慧的回信, 而非冷冰冰的“判决书”。这里以书信体称呼, 并非一定要按照严格的书写格式给作文评论, 而是取其亲切、私密、平等的对话方式, 这样一来, 评论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就被拉近, 又一次实现了“写作就是表达、写作就是交流”的作文目标。

其次, 对于表达能力较为欠缺的学生来说, 我们会组织一次“评议会式评改”。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面批”。但与传统面批不同的是, “评议会式评改”仍然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教师组织几个表达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和被选出的作者围坐在一起, 共同讨论这篇文章如何修改。可以先由作者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以及在写作中遇到的困惑, 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言, 贡献集体的智慧帮助他完成修改。

2. 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借助学校“书香校园网”这一网络平台, 我们创建了自己的班级博客。这是一种更为便捷的对话式作文评改渠道。作者发布文章后, 班级同学、老师、家长都可以对该文章进行评价与修改。在一次次跟帖回帖中,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同时, 评论的过程, 也是再次书写的过程。

“书香校园网”还有自己的衍生产品, 如学校的《HMTY》校报等, 学生借助书香网的平台, 不但可以得到众多的关注, 还可以在线投稿, 写作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

3. 与自己班级特色相协调, 创建可漂流的“班级日志”。具体操作如下:班级分为四大组, 每一组每天由一位同学负责记录班级日志, 主要是班级的活动呀、快乐的游戏呀、同学间的趣事呀等等, 可以写日记, 也可以画漫画。这位同学完成以后, 就由本组的同学进行传阅, 在传阅过程中, 读者进行“跟帖回复”。可以画一朵小花点个“赞”, 也可以写一到两句简单的话, 重要的是评议的过程, 实现了交流、鼓励了创作。

三.对话式作文评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这是一个重视个性表达的时代, 在神采飞扬的创作激情中, 作文教学也越来越呼唤个性的评改、真诚的回应、专业的指导。在对话式作文评改操作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如, 如何根据学段的不同, 进行评改的指导?三年级作为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 可以实现简单的对话, 但缺少辩论思维的精彩。如何对之进行引导?还有, 评改标准应该与习作标准是相辅相成的, 是否中年段应该减少一些习作的要求, 以便于学生更真诚、自由、自然表达?

再如, “对话式作文评改”的标准之一是“评等不评分”, 也即不给出精细的分数, 而是采用几颗星这样的等级评价方式, 这一点却与考试的评分标准有所冲突;又如, 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习作中, 强调的是个性、自由、表达, 但考场作文所要看的却是字数、卷面、谋篇与布局、文采与立意。这样的矛盾该如何协调?

总之, 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评改方式的改革, 还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途, “对话式作文评改”只是其中一小步的探索。但我们却对它充满信心。困惑与迷茫时, 不妨再次捧读《亲爱的汉修先生》, 这是一本简单的书籍, 却蕴含着极不简单的内容与情感。它教人写作, 更教人成长。因为它所传达的, 正是写作的本质———对话与交流。

摘要:对话, 本身就是一种作文评改的方式。对话式作文评改, 以尊重、欣赏为基本态度, 以第二人称的对话体为基本方式, 强调作为评论者的学生与作文作者之间的平等、互动的反馈, 旨在建立一个立体化、生态化的读写评议环境。“书信体评改”、“评议会式评改”、书香网、班级日志等, 都是对话式作文评改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运用的具体操作方式, 对学生的习作起到激励作用。

关键词:对话式作文评改,第二人称,平等,互动,欣赏,激励

参考文献

[1] .《国外小学作文评价一瞥》, 武宏钧。

[2] .《“人”才是作文的意义所在》, 芮琼。

上一篇:毕纳1号下一篇:保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