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技术

2024-05-26

保育技术(精选十篇)

保育技术 篇1

1.1猪舍准备工作

对于保育猪生活的地方—保育舍,必须要严格实施全进全出的制度,并且还要对其进行仔细的消毒处理。同时,在保育猪进入猪舍之前,还需做好以下事项:将保育舍清洗干净;拆开保育舍内所有栏板、饲料槽,并且还要彻底的冲洗整个舍内的天花板、墙壁、窗户、地面、料槽、水管等设备;将下水道污水排放掉,并冲洗干净;采用2%火碱进行仔细的清洗与消毒。除此之外,对于保育舍的温度,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还要做好栏板、料槽的组装工作。对于保育舍内温度的控制,通常需要保持在保育猪刚转进来最适宜的温度,即为28~30℃的温度范围内,之后才可准备进猪。

1.2保育猪饲养的关键技术

1.2.1对转栏与分群进行合理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对于保育猪的转栏与分群处理,应当在傍晚的时间段内进行,这样可以使得仔猪的情绪更加稳定,从而确保仔猪的安全与健康。在进行仔猪分群处理之前,必须要将同窝、体重与健康状况良好的仔猪放在一起饲养,以此来隔离出那些体弱或不正常的仔猪,并且还要对其喂食丰厚的饲料,进而有效的控制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1.2.2对保育猪的饮水进行适宜的管理通常情况下,保育猪每天都需要饮食一定量的水,如果没有充足的饮水量,或者是没有质量良好的饮用水,仔猪的采食量就会随之降低,进而对仔猪的食物消化与吸收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在仔猪饲养过程中,应该在猪舍中适当的安装一些自动的饮水装置,这样就能够保证保育猪每天都能够饮用到干净的饮用水。

1.3合理控制猪舍温度

当仔猪断奶之后,就要将其转入保育舍中进行饲养,此时需要保证保育舍的温度保持在28~30℃的范围内,之后还要按照每周1~2℃的调节速度,逐渐降低保育舍内的温度。当温度调节至22~25℃之后,就可停止降温,以确保保育舍的温度适宜保育猪的生长需要。

1.4有效管理猪舍的通风换气

在寒冷的天气里,需要对保育舍进行一定的保温处理,一般需要确保门窗关闭的严密性,这样一来,保育舍内就会出现诸多有害气体,导致空气当中病菌迅速增加,对仔猪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的威胁。基于此种情况,在保育猪饲养过程中,需要在中午太阳充足时,适当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处理,这样一来,就能够在确保猪舍内温度适宜的同时,获得最佳的通风换气效果。

1.5设置合理的圈养密度

一般情况下,一头保育猪需要占据0.5 m2的空间,这就要求在保护猪饲养过程中,必须要设置合理的圈养密度。如果圈养密度过小,则空气的质量就会下降,仔猪的生存空间也会变小,这样一来,就容易发生互咬、相互争抢的现象,进而导致一些意外事故发生。因此,在保育猪饲养过程中,必须要对圈养的密度进行合理的设置[1]。

1.6实施有效的保健管理

1.6.1采用酸化剂实施保育猪的保健处理酸碱度在保育猪消化与营养吸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哺乳时期,乳酸菌所产生的乳酸能够维持仔猪胃内的酸碱度,所以,有害细菌通常无法在胃肠中生存繁殖。但是在仔猪断奶之后,乳酸菌数量将会逐渐减少,而想要分泌盐酸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仔猪肠胃内就很难具备一定的酸碱度水平,这样就需要在断奶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给仔猪喂食一定量的有机酸,以确保其健康生长。

1.6.2采用酶制剂实施保育猪的保健处理通常情况下,仔猪的消化系统还没有获得充分的发育,因此,需让其适当的食用一些外源性酶,可有效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促使仔猪充分的吸收营养物质,减少消化不良和腹泻问题的发生。

2保育猪饲养中的疾病防控措施

在保育猪饲养过程中,胃肠道与呼吸道疾病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一般情况下,刚转入保育期的仔猪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而在转入保育舍25~30 d之后,也容易出现咳嗽的情况。基于此,可在保育期过渡的阶段,向保育猪的饲料中按照每吨饲料(饮水加药剂量减半)诺氟沙星300 g或硫酸新霉素400 g的比例进行添加,以此来有效预防因换料而导致的腹泻情况的发生。

此外,如果保育猪开食过晚、断奶之后采食的饲料过多,或者突然更换保育猪的饲料等情况,都有可能会导致仔猪下痢。而要想有效避免断奶仔猪腹泻问题的发生,就需要通过科学的饲养,不采用药物的方式来对上述激发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以提升保育猪饲养的经济效益[2]。

3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保证保育猪的健康生长,就必须要应用适宜的保育猪饲养技术,并且还要对有可能激发保育猪饲养中疾病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以提升保育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保育猪养殖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栾海宏.浅析仔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4,10(03):88-89.

养猪场仔猪保育综合保健六大技术 篇2

仔猪保育是哺乳仔猪由断奶顺利过渡到补料的重要饲养阶段,搞好仔猪保育是提高生猪育成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因此,规模养仔猪保育是哺乳仔猪由断奶顺利过渡到补料的重要饲养阶段,搞好仔猪保育是提高生猪育成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因此,规模养猪场推广应用仔猪保育综合保健技术则显得的尤为重要。笔者在长期的基层技术承包过程中,对于仔猪保育技术进行了多次有益探索,也总结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规模养猪场在配备保温产房、育仔舍、产仔床、保育栏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在生产实践中,从仔猪断奶转入到保育栏的饲养阶段,可采取仔猪保育综合保健技术。

1、原栏留养,同窝保育

哺乳仔猪18~20日龄时,随着母猪泌乳量和乳汁质量的下降,就应当及时断奶并转入保育阶段。断奶时,应首先把母猪赶下产仔床,将仔猪原栏留养1~2天,以减少转栏时的离母、寂寞和环境应激。断奶仔猪转入保育栏后,最好同窝仔猪转入同一保育栏,不要合群补栏,以防仔猪大欺小、强欺弱和互相追咬等现象的发生。

2、及时补料,搞好保健

哺乳仔猪10日龄时即可开食诱饲,以激活胃内胶源蛋白和各种酶剂,增加胃内容积。断奶仔猪转入保育栏(高床仔猪保育栏)3~5天后,利用仔猪进入旺食的时机,在保育阶段,及时加入肠肽金1号(主要成分寡聚糖、芽孢杆菌),采取少喂勤添的饲喂方式,少吃多餐,日喂7~5次,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到日喂5~3次,既要防止保育仔猪过食性腹泻,又要预防饥饿性拉痢。为适应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最好采用湿拌料的给料方式,湿拌料采取预先拌湿,待时发酵的办法,既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增强适口性,还可以减少饲料浪费。同时供给仔猪电解质,白糖、维生素C或抗生素等饮水制剂,促使仔猪健康生长发育。实践证明:采用肠肽金1号的保育仔猪,抗应激能力显著增强,仔猪腹泻几率可减少80%~90%以上。

3、强化程序免疫,搞好预防驱虫

仔猪转入保育栏后的第2~3天(即仔猪21~23日龄时)给仔猪肌注猪瘟疫苗,然后于26~28日龄时,肌注猪巴氏杆菌、猪丹毒二联疫苗,35日龄时肌注仔猪副伤寒疫苗。注射疫苗时应选择晴朗的天气,且在食后2h进行,在注射疫苗期间应供给仔猪电解质+维生素C+白糖水溶液,以免仔猪发生注射应激和疫苗反应。与此同时要适时搞好定期预防性驱虫和去势工作。

4、调节猪舍温度,保持通风良好

仔猪转入保育栏后,仔猪卧场要铺设一定范围的垫板,防止仔猪就栏随卧,引起腹泻和咳喘等疫病。猪舍温度应保持在25℃以上,随着日龄的增长,适时调节猪舍温度,每周减少2~3℃。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冬季要搞好防寒保温。同时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给保育仔猪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生活环境。

5、坚持科学管理,搞好仔猪调教

仔猪转入保育栏后,也是仔猪从半寄生生活转入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吃喝拉撒均无定律。因此,饲养管理人员从仔猪转栏伊始,就要精心调教仔猪,使仔猪吃喝拉撒养成“四定位”的生活规律,为搞好仔猪防寒保暖,在猪栏卧场上面,安装一只150~250W的红外线灯泡,提高猪舍温度,保证仔猪安全越冬。此外,冬季采用夜间轰猪,让仔猪自由活动,也是增强仔猪体能的好办法。这样一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能使仔猪养成良好生活规律,又能加快仔猪生长发育。

6、搞好环境消毒,控制疫病发生

仔猪转入保育栏前,对保育舍、保育栏,采用熏蒸和喷洒等消毒方法。对于保育舍的粪污、饲具、保育栏及垫板等物体进行强化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并经1~3天通风清舍,清除异味。再将仔猪转入保育栏。对于面积较大、保育栏设置较多的保育舍可根据情况,采用双效季胺盐、腆类等异味较小的消毒药进行刷试消毒,在以后的保育过程中,每周消毒1~2次。消毒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药,交替使用。同时饲养人员要随时观察猪群体况,注意疫情监测,及时控制疫情。

采取上述技术措施,保育仔猪经40~45天保育饲养后,保育阶段成活率可达95%以上,头均体重可达15~20kg。此时即可转入育肥阶段。

相关问题:

什么是仔猪保育率?

仔猪保育期的成活率简称保育率。保育期就是仔猪断奶到8周龄大之间这段时间过了就是育成期之前是哺乳期。

怎么管护,仔猪的成活高呢?

护栏合适。产房设计要合理,尽量安装护仔栏架,同时设置仔猪保育补饲间,使母子分开睡觉,防止母猪压死仔猪。对于体大、笨重、反应迟钝的母猪以及护仔性不强的杂交猪所产的仔猪更需加倍管护。

精致保育制度,促保育工作科学化 篇3

一、制订保育岗位的职责制度,明确保育老师的工作职责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具有履行自己社会角色的灵活性,保育老师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她既不是“清洁工”,也不是“保姆”,而是履行教育职责的、维持教育秩序的劳动者。由此,管理保育老师并不仅仅停留于保育工作的具体事务中,而是帮助保育老师明白自己每个行动之后的教育功能和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此,在管理具体行动中,我园拓展保育老师明确自己职责的多层次内涵,首先保育老师要明确自己劳动的内容;其二,保育老师要明确所承担的劳动内容的功能;其三,明确自己劳动内容中应该负有的责任和达到的标准。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明确自己保育劳动的内容,即能确保保育老师能够明白自己在何时何地做什么事情。为此,幼儿园制定了《保育老师岗位职责》,这些制度明确了保育老师应该履行的职业工作内容。明确了保育劳动的功能即引导保育老师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劳动,只有保育老师明白了保育劳动的意义价值,她才能够主动遵守保育劳动规则。例如带领保育老师观看生活科教片,理解被子要勤晒的原理是太阳能够有效杀灭感冒病菌、过敏螨虫等。很直观地与保育老师认真地算一笔账,一位幼儿感冒之后家庭的损失、幼儿园管理的损失以及幼儿成长的烦恼,这样保育老师就能够从保健原理和工作的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明白自己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制订保育工作的操作细则,规范保育老师的工作程序

保育老师的所有工作是在行动中完成的,有时承载着“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意义。例如保育老师所摆放的区角玩具和家具,这样的空间有可能帮助幼儿成为空间的主人,也可能成为束缚幼儿的工具。因为保育老师的教育理念不具有预先被教育性,所以她们不具有自觉的教育理念,由此,需要管理者从结果到理念逆向地建立理想教育生活。本园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三个程序细化保育管理。首先由保健医生与后勤园长以教育理念为指导细化保育老师操作程序,然后运用练习法使得保育老师能够自动执行这些规范秩序,最后在实际情景中,管理者根据保育老师的具体工作,通过培训、相互观摩等方式让保育老师体验保育意义。例如有些保育老师认为擦桌子只要用84消毒液消毒一下就可以了,至于用多少没关系。精细化管理制度建立之后,首先由个别保育操作能手和保健医生通过实验法配制消毒液的比例,使得消毒液比例配备达到恰到好处之后,把这个比例和步骤写入保育操作制度中,那么保育员的“勤劳”就变成了“科学规范”、有实效的“勤劳”。

三、制订保育技能的培训制度,由被动规范为主动创造

所有的制度不是为“束缚”管理对象,而是为促进管理对象自发性地发展。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在技能的熟练与熟悉过程中,保育老师才能够自觉地反思自己操作技能的价值。由此,幼儿园建立保育老师技能培训制度。每学期安排了“保健老师做讲座、骨干教师引领示范、理论考核、操作技能比赛”等培训课堂,建立“定时定点定事”的培训制度。保育老师参与这些园本培训课程,不仅学以致用,同时在培训活动中展示其技能风采,获得自信,实现自我价值。按照不同的执行主体分为以下培训制度。保健医生执行健康保健培训制度,如:保育老师一日工作流程、常用物品的消毒、常见病的症状及预防、幼儿急症的处理、幼儿心理健康知识、体弱儿的管理、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等;保育园长开展保育教师操作技能培训,通过比赛、展示等生动的培训形式开展餐前消毒、午餐管理、叠被子、擦窗户、幼儿早操、半日活动组织、折纸、泥塑、搭积木、自制教玩具、讲故事等技能培训活动。评委由园长室成员、保健医生、小中大各年级组组长组成,比赛均量化评分,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保育老师因为技能的增强而建立了职业能动感,他们内心不再把自己的职业看作助手、影子、保姆这样从属地位中,而是成为能够真切地具有了执行教育的能动能力,从而成为有些教育时空段的执行主体。如开学初进行保育老师早操比赛后,我园幼儿早操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清晨全园教师、幼儿、保育老师都在操场认真做操,以往保育老师手捧手站在旁边看的现象消失了,而是与教师履行着同样的示范职责,在幼儿的锻炼时间内同锻炼。我园每周四下午3点半到4点半教师集体学习,这个时间段由每班的保育老师组织幼儿活动。通过培训保育老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班级教学计划制定周四下午活动内容,不仅会组织幼儿开展生活游戏如穿衣服、系鞋带,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生活技能,而且还能生动地给幼儿讲故事、组织幼儿绘画,制作手工等游戏活动。每周四下午的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高了,保育老师的信心增强了,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建立理性的职业关系

保育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解析 篇4

1 保育猪饲养管理准备工作

1.1 保育猪舍设备技术要求

若要养好保育猪,则应严格处理猪舍中的设备,其应具备保温和防暑效果,且便于喂食与清扫粪便,猪舍中应尽可能保持干燥与清洁,从而为保育猪提供良好的外部生长环境。

1.2 猪舍应严格消毒

应尽可能保持猪舍干净,采用高压对猪舍中的设备进行严格清洁,比如食槽、卧床、墙壁、地面等;采用火碱喷射饲养保育猪应用的设备,亦或是器具与栏舍,这样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若所有设施设备均是干燥的,应采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水喷洒空栏舍,1 d后采用火碱对其进行消毒,并将其空置7 d,以便确保保育猪饲养工作安全运作[1]。

2 饲养管理保育猪主要技术

2.1 加强转栏、分群处理合理性

往往是傍晚进行保育猪的转栏和分群,以确保仔猪情绪更为稳定,这样仔猪才能安全健康地生长。分群时应将同窝和体质量、健康情况良好的仔猪放于一块饲养,从而尽可能隔离体质情况不好的仔猪,要给仔猪丰富的饲料,尽可能控制疾病传播。为更好地饲养弱小而健康的仔猪,应采取寄养方式,可将其放于体积相同且未断奶的仔猪中进行饲养,可延迟断奶时间。同时合理调教仔猪,让仔猪形成良好的习惯,使得仔猪可以合理区分睡的区域及吃食区域,于规定的排泄区域排泄,尽可能保持猪舍干净卫生。如图1所示为保育猪转栏分群简视图。

2.2 加强饮水管理科学性

保育猪每天都应饮用一定量的水,若保育猪缺乏水分,则仔猪采食量会随之降低,仔猪食物消化与吸收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应于猪舍中装设自动饮水设备,保证保育猪每天都能够饮用到干净的水。

2.3 加强猪舍环境管理有效性

仔猪断奶后会转进保育舍中,而保育舍应保持一定的温度,将其温度严格控制于28~30℃,且之后每过7 d调低1~2℃,慢慢降低温度,调节至22~25℃时即可停止降温[2]。若是寒冷天气,应对猪舍施做好保温处理。门窗关闭时猪舍中会产生有害气体,此时空气中病菌会快速增加,从而威胁仔猪的健康。饲养保育猪时,应于中午太阳充足时打开门窗,做好换气处理,确保猪舍中具备适当的温度,此时通风换气效果会随之提升。此外,圈养密度应科学合理,一只保育猪所占空间为0.5 m2。若密度过小,空气质量会随之降低,仔猪生存空间亦会变小,极易产生互相撕咬和争抢的问题,从而极易引发诸多事故,这也说明饲养保育猪应具备合理适宜的圈养密度。

2.4 加强保健管理适宜性

应采用适当的酸化剂展开保健处理,酸碱度与保育猪消化、营养吸收等问题息息相关,哺乳中的乳酸菌会产生乳酸,从而有效维持仔猪胃中的酸碱度,这时有害细菌很难在肠胃中生存或繁殖。仔猪断奶后的乳酸菌会随之降低,且分泌盐酸需要时间,这时仔猪肠胃中的酸碱度并不平衡,应于断奶后一定时间内确保仔猪身体内具备相应的有机酸。同时,使用适当的酶制剂展开保健处理,往往仔猪消化系统均是未发育齐全的,这时就应提供适宜的外源性酶给仔猪,从而有效提高饲料营养价值,让仔猪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以便降低仔猪消化不良情况,且更好地防治仔猪腹泻。

2.5 加强药物保健全面性

保育仔猪自身发育程度局限性较大,环境变化对其影响较大,这时生产阶段则是养猪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饲养人员加强饲养管理时应给予仔猪全面的药物保健。仔猪保健应全面分析其实际生理机能,从而合理改善仔猪的生理机能,通常仔猪体温调节能力不强,且其消化机能更不健全,其免疫系统更是未完善。这时应创造温暖的环境,从而以思粮补充其间存在的不足之处,且免疫力提升应基于保健来加强。保育仔猪健康管理亦十分重要,严格保证仔猪猪舍环境舒适,并每天注射2针,且拌料2次,其中强调的是仔猪断奶时,每只仔猪肌注胞噻呋或者长效土霉素,转进保育舍后再肌注头胞噻呋或者长效土霉素,从而更好地预防仔猪断奶应激、掉膘、腹泻和关节肿大等问题;拌料应是转入保育舍后第7天,给每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与中药,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仔猪安全度过断奶应激,从而降低腹泻或喘气等疾病;而第2次拌料则是于保育后期下高床的7 d,其每吨饲料中应加入氟苯尼考与中药,从而实现保健效果,尽可能预防仔猪转入育肥舍后产生的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才能有效切断猪群产生十三周龄墙或者十八周龄墙,这样才能真正切断潜伏性病原菌生存链。

3 结语

饲养保育猪应具备良好的管理关键技术,以便有效加强仔猪的胃肠功能,提高仔猪的环境适应力。尽管我国保育猪饲养管理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该文简述了保育猪饲养管理准备工作,探讨了饲养管理保育猪主要技术,为提升保育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水平提供依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保育猪饲养管理,且该部分亦是生猪养猪时最关键的阶段。因此,应掌握保育猪的具体饲养管理技术,促进生猪养殖水平得以提升。基于此,探讨保育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并提出实用性应用措施,为提升保育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保育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水清,丁烨,陈维圆.保育猪相关的疫病防治分析[J].畜禽业,201(53):18.

保育技术 篇5

有时也在家看一些有关幼儿课程的视频、清洁用具挂放整齐。

四。让家长正确了解幼儿保育方面的内容,幼儿就有了这么大的变化;盥洗室地面洁净干燥;并做好家长工作。

为了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玩具洁净无尘土, 所以我们也在这方面加强对幼儿的要求;厕所坚持每次上完后冲洗墩地,无事不请假,把保育工作做得更好,不断进步,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起探讨一些现实中的棘手问题,知识等等:他们已能正确使用自己的小毛巾,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细心,主动听

取保健医生的意见,也是做好一位保育员的前提;引导知道玩累了休息?当然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能有秩的上下楼以及玩各种大,我的工作不仅是搞卫生,对得起孩子家长的期望。服从领导的分配;每天下班后清洗毛巾,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时间准确,把每天的都当作卫生大检查来对待,那就是要“勤”,心中装着孩子们,注意和家长沟通:自己洗手,比如,上课插嘴的现象还较多,和配合两位老师教学工作,并向家长提供一些正确的保育方式信息,开学的第一天,努力做到和各位老师和谐相处,积极认真的参加保育员及其他的各种学习,时时的要老师提醒等,及时为幼儿穿,也努力学习午睡前后的自我服务仅供参考,与同事相处融洽。但是。我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生活、手脚勤快,做到经常消毒,幼儿基本都乐于来园了,不断进步,平时在遇到园部和班级有什么额外任务、有快乐。

二,他们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

篇二,告诉幼儿该怎样做,到学期末、洗手后用毛巾擦手等。接送孩子时和家长聊上几句,让幼儿在集体中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仔细观察有不适的幼儿全天的情况:

在这个学期里;活动室地面洁净干燥,也要做好,饭前便后要洗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带的还是小班、画框无尘土。但有些幼儿还是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会不断进步、水杯内无事物残留,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对于我个人,经常凉晒。做好晨间各项准备工作,对待关心每一个孩子,热心工作

“爱”是无私的、无污物;为幼儿擦汗。在工作中,听见的是一声声哀怜 “ 我要妈妈 "、勤晒棉被等等、学习情况,更好改进。配合好教师耐心的照顾每一名幼儿,减少污染没采用任何酸性物刷地,为老师准备好教具;盥洗室地面坚持每2—3周一次大的清刷,还要在

家园共建方面,还有一些孩子仍旧比较挑食;每一位幼儿在老师的安抚和陪同下养成了安静午睡的习惯;幼儿被褥叠放整齐;厕所保持无异味;严格执行一日卫生消毒、学具和布置好场地等等。午睡时,并且尽力把它完成,但是,为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用餐 时 还能做到不讲话,一定要家长的配合。

三,本人非常注重教室的通风,使自己成为德育,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学习他们的长处和经验,要经常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和保育水平;墩地用的墩布严禁分开使用,今天这件事我做的对不对“等等、离园的工作、无积水:孩子们的常规还不尽人意、脱衣服。我知道自己在工作中也存在着样那样的缺点、无积水。班上出现问题,常常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学期岁末到了,做到每天消毒不少于三次,在工作中遇到有问题时,努力完成自己分管的保教任务;听到家长暖人心的话:",搞好教室内外卫生,这群孩子第一次正式地接触幼儿

园和老师。把卫生工作做好的同时;经常与保健医生交流,除了手脚要勤快利落外,我会及时完成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知识还有很多,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平时;每天清洗水杯,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断的加强,现在幼儿基本都能在幼儿园独立地生活和学习了,做好自己的保教工作

社会在发展,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细心照顾幼儿的生活,有辛酸。平时在遇到什么不懂得地方也会请教主副班老师,为毛巾消毒,自从我担任了小班的保育员以来:只要自己多学习,及时与家长沟通,利用各种时机进行了常规教育。要把好的方面坚持住、经常反思

虽然我是保育员岗位上的.通过这一学期的教育和帮助:小班保育员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主要担任小班的保育员工作,对保育员教师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墙饰整洁,每次学习都认真的做好

避世小镇 保育田园 篇6

1. 偏隅客厅的书柜堆满文学巨著。

2. 浸在鹅蛋形的浴缸里与小鸭泡浴。

3. 睡房高脚床铺上拼贴着碎花寝具。

4. 后花园种满香气四溢的玫瑰花。

5. Lewis每晚都会为客人预备晚餐,每一道都吃得阿斋心满意足。

6. 缀满蜡烛的小厅气氛特别浪漫。

7. 主楼地下一般是住客用膳的餐厅。

8. 甜点是蛋白杂莓柠檬酪,酸甜相衬,为晚餐划上完美句号。

9. 为平衡晚餐的口感,嫩得不用咀嚼的羊肉配上现采的烤野菜。

10. 晚餐吃的红菜头香草渍三文鱼很花工夫,单是腌渍也要两天。

Red Feather Inn

地址:42 Main Street, Hadspen, Tasmania 7290

电话:+61-03-6393 6506

房价: The Attic 二人一室¥1,400、Library Suite 二人一室¥1,960、

To Market To Market cooking class 每位/¥923

交通:从Launceston 市区出发,车程约20分钟

网址:www.redfeatherinn.com.au

保育技术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在山东省平度市张戈庄村进行。选用棚龄13年的蔬菜种植大棚进行试验, 长44 m, 宽9.5 m, 面积420 m2。供试土壤为砂浆黑土, 土壤基本性质:碱解氮185.6 mg/kg, 速效磷209.0 mg/kg, 速效钾540.6 mg/kg, 有机质17.3 g/kg, p H值7.0。种植黄瓜, 双垄, 共37沟。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 分别为施用有机肥33 t/hm2、复合肥 (16-16-16) 1 200 kg/hm2, 田闲期间施用粉碎花生壳9 000kg/hm2、3.2%阿维菌素1 m L/m2, 将肥料、花生壳、阿维菌素均匀撒于地面, 将土壤深翻25 cm左右, 但不加石灰氮, 不覆膜 (4沟, 8行) (A) ;施用有机肥33 t/hm2、复合肥 (16-16-16) 1 200 kg/hm2, 田闲期间施用粉碎花生壳9 000 kg/hm2、50%石灰氮颗粒剂1 200 kg/hm2、3.2%阿维菌素1 m L/m2, 将肥料、花生壳、石灰氮、阿维菌素均匀撒施与地面, 将土壤翻耕25 cm左右, 按南北方向起垄, 垄高10 cm, 按东西方向覆盖塑料薄膜, 灌水后, 封闭大棚, 闷棚15 d后, 揭摸通风3 d后翻耕土壤 (30沟, 60行) (B) ;以只施用有机肥33 t/hm2及复合肥 (16-16-16) 1 200 kg/hm2, 田闲期间不作处理作对照 (3沟, 6行) (CK) 。设3次重复。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指标

取土壤样品时, 用0~20 cm土钻, 按梅花形布点采集表层土壤, 每个重复取6钻土壤, 每个处理3次重复, 共9份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后风干, 研磨过筛。根际土壤带回实验室, 测定根际线虫数。测定指标:土壤包括p 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微量元素 (铁、锰、铜、锌) ;根际土壤包括测定线虫数量[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石灰氮-花生壳对土壤p H值及主要养分的影响

对土壤p H值的影响处理间差异较大。第1季种植完成后, CK显著低于处理A与处理B (P<0.05) , 处理A低于处理B。第2季种植前CK与处理A高于处理B, 并且变化较大, 处理B变化平缓并且p H值有所下降。种植过程中处理A与处理B的p H值先下降再上升, 变化剧烈, 处理B缓慢变化, 并连续上升。

第1季种植完成后有机质处于相似水平。第2季种植前有机质含量处理B高于处理A与CK, 并呈显著性差异, 处理A高于CK, 差异不显著。

第1季种植完成后, 各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并无太大差异 (P>0.05) 。在第2季种植过程中, 种植前施用大量基肥培肥土壤, 使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 由于3个处理施肥量相同, 各处理中土壤速效磷均处于相同的高水平。第2季种植结束后, 各处理速效磷水平下降, 且CK>处理A>处理B (P>0.05) , 与第1季种植完成后含量及趋势相似。

第1季种植完成后, 土壤速效钾含量处理B高于处理A。第2季种植前, 各处理速效钾含量均增大, 其中处理B变化最剧烈, 并且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处理B>处理A>CK。种植过程中, 处理A速效钾含量最低, 处理B速效钾含量变化最快。种植完成后, 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处理B>处理A>CK, 差异不显著 (P>0.05) 。

各处理间碱解氮含量在各个时期差异并不大。

2.2 石灰氮-花生壳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土壤中中微量元素含量如表1所示, 交换钙含量在各时期中均为CK高于其他处理, 除第1季末外, 其他呈显著性差异。有效硼在大致各时期中均无太大差异, 在第2季种植前处理B有效硼含量显著高于处理A与CK。各处理土壤中交换镁、有效硫、铁、铜、锌在各时期中均无明显差异, 较为平衡。在各时期中, 在第2季种植前各处理的所有中微量元素 (有效硼除外) 达到最大值, 随时间逐渐减小 (被作物吸收利用) , 降低速率无太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田闲期施用石灰氮-花生壳或单施花生壳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无影响。

2.3 石灰氮-花生壳对根际土壤线虫数量的影响

根际土壤中每1 kg鲜土中线虫的数量, 在第1季种植完成时, CK土壤中线虫数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 高于其他处理将近10倍。在第2季种植过程中, 根际土壤中线虫数量处理A与处理B均低于CK, 并且处理A略高于处理B。种植完成时, 规律与种植过程中相同。第2季种植完成后各处理的线虫数量均低于第1季, 以CK最显著。

注: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2.4 石灰氮-花生壳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对设施黄瓜产量的影响, 第1季与第2季规律相同, 均为处理B高于处理A并显著高于CK。第2季处理B产量最高, 产量可达296.07 t/hm2, 与CK相比提高产量40%, 第1季处理B增产53%。处理B相较于处理A也增产较高。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在田闲期应用石灰氮-花生壳高温闷棚技术有助于修复设施退化土壤, 土壤理化性状均得到改良[7,8,9,10], 能有效防止根结线虫及其他土传病害, 能显著提高土壤p H值, 对防治土壤酸化有巨大作用, 并可提高作物产量[11,12], 能提高黄瓜产量40%~50%。

摘要:为分析研究石灰氮-花生壳高温闷棚技术对土壤理化性质、p H值、根际线虫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进行了石灰氮-花生壳土壤保育修复技术研究, 结果表明, 在田闲期应用石灰氮-花生壳高温闷棚技术有助于修复设施退化土壤, 土壤理化性状均得到改良, 能有效防治根结线虫及其他土传病害, 能显著提高土壤p H值, 对防止土壤酸化有巨大作用, 并可提高作物产量, 应用于黄瓜可提高产量40%50%。

关键词:石灰氮,花生壳,土壤,保育,修复

参考文献

[1]陈印军, 方琳娜, 杨俊彦.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 (4) :1-5.

[2]邵慧, 钱忠龙.复垦地土壤修复与培肥地力[J].上海农业科技, 2005 (3) :118-119.

[3]陈海凤, 莫良玉, 范稚莲.有机酸对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的修复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 2009 (3) :141-143.

[4]王震宇, 徐振华, 郑浩, 等.花生壳生物炭对中国北方典型果园酸化土壤改性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8) :86-91.

[5]钱翌, 褚兴飞.核桃壳和花生壳在铅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11) :246-249.

[6]李清芳, 马成仓, 周秀杰, 等.煤矿塌陷区不同复垦方法及年限的土壤修复效果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6 (1) :49-51.

[7]韩张雄, 王龙山, 郭巨权, 等.土壤修复过程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综述[J].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2 (2) :271-278.

[8]杨勇, 何艳明, 栾景丽, 等.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10) :92-98.

[9]骆永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化学进展, 2009 (Z1) :558-565.

[10]周启星, 滕涌, 林大松.污染土壤修复基准值推导和确立的原则与方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 (2) :205-214.

[11]马超, 刘光全, 赵林, 等.表面活性剂在油污土壤修复中的应用[J].污染防治技术, 2013 (5) :55-59.

仔猪保育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篇8

建立仔猪保育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 在仔猪断奶前, 严格消毒, 清理好保育猪舍, 安装好饮水器及料槽等, 维修好门窗、猪栏、地面、疏通污水沟等, 环境彻底清扫干净, 用高压水枪冲洗几次, 然后再用菌毒敌或过氧乙酸等消毒剂进行反复消毒3次, 每天1次, 空舍3天后进猪。

2 加强仔猪管理及分群调教

仔猪进入保育舍时, 按性别、大小、强弱分群, 日龄不要相差太大, 控制在5d以内。能按原窝转群更好, 有利于稳定仔猪的情绪, 可降低应激反应, 避免恃强凌弱, 避免造成伤害。饲养密度要适应, 以圈栏20~25头, 在夏天数量要少, 寒冷冬季数量适当增加些, 以便仔猪相互取暖, 要保证每头仔猪有0.6~0.8m2的活动空间, 对仔猪的调教主要是训练定点排便, 采食和睡卧的“三点定位”管理。有利于保持圈内干燥卫生。要严格观察仔猪生活状况, 避免仔猪咬尾和咬耳等恶癖的发生。

3 促进仔猪期消化功能

要及时供给仔猪断奶料, 并在断奶饲料中添加酸化剂, 益生素和低聚木糖以促进胃肠功能消化, 防止仔猪拉稀。在饲料更换要有10d左右的适应期, 每天按10%的比率减少乳猪料, 增加断奶料。

仔猪保育前期, 可采用多餐少食的方法, 每天饲喂5~6次, 每次以七八成饱为宜, 经15~21d后逐渐减少次数, 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由仔猪对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仔猪缺少容易饮尿液或污水, 易引起消化道感染, 因此, 一定要注意保育期仔猪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

4 加强习性管理及防止应激

在保育期仔猪免疫力低下, 保育期应激反应因素较多, 因此, 仔猪对应激的反应比较强烈。为了加强控制应激情况, 要尽量保持原有仔猪群体不变, 便于仔猪产生依赖感。必须混群时, 要拆多不拆少。拆强不拆弱, 稳定仔猪防止应激情绪。保育舍周围要保持环境安静, 避免突然出现响声。调教仔猪的生活习惯性, 要耐心逐步实施进行, 不要抽打及惊吓仔猪, 遇到天气突变时, 应及时做好防范措施。

5 严格疫病控制及免疫技术措施

在保育期仔猪生长发育迅速, 而且食欲旺盛, 内脏器官负担过重, 主动免疫系统难以无法同步发展, 因此, 断奶后母源抗体急剧下降, 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差, 容易发生仔猪期多种疾病。控制疾病的主要措施是加强饲养技术管理, 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疫情特点, 及时接种疫苗, 需要重点预防的传染病, 主要有 (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喘气病、仔猪副伤寒、链球菌病) 等。

摘要:在保育期仔猪对环境和饲养管理技术是比较严格的, 加强仔猪保育期各个阶段主要环节的管理, 确保仔猪成活率, 增加养猪经济效益。

保育期仔猪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篇9

1 保育猪的生理特点

保育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仍不完善,生理变化快,对饲料的营养及原料组成十分敏感,因此,在选择饲料时应选用营养浓度、消化率高的饲料,促使仔猪快速生长,降低营养性腹泻发生的几率。

2 保育猪的营养需求

保育猪的增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量的供给,仔猪的日增重随能量摄入的增加而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也将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仔猪对蛋白质的需要也与饲料的能量水平有关,因此能量应作为断奶仔猪的优先级考虑,而不应该过分强调蛋白质的功能。

保育猪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变化大,各个阶段生理特点不一样,营养需求也不一样,为了充分发挥各阶段的生长潜能,日粮仍需高营养浓度、高适口性、高消化率,消化能13.79~14.21 MJ/kɡ,粗蛋白18.5%~19.0%,能蛋比在178~180之间适宜,赖氨酸1.22%以上,赖能比在3.6(ɡ/Mkcal)左右;在原料的选用上,可降低或取消乳制品和血浆蛋白的含量,增加豆粕等常规原料的用量;保育仔猪后期,仔猪消化系统已日趋完善,消化能力较强,营养需求可以根据猪场实际情况有所下降,饲料应用上可以逐步跟小猪料进行切换。

3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3.1 适时断奶

断奶的时间为28~35日龄。

3.2 断奶方法

在断奶前的3 d,减少给母猪的喂料量,使其泌乳量减少,增加仔猪饲料的用量,减少仔猪对母乳的依赖性,增加仔猪对饲料的依赖性,白天让仔猪与母猪分离,同时供给足够的优质饲料,晚上母子团聚,让仔猪吮食母乳,即过渡性断奶,减少断奶的应激。断奶的当天给料量要控制,采用少食多餐(1 d 4~6餐),大多数仔猪在断奶的当天,只食用少量的饲料,有的则根本不吃饲料,这时供给充足的清洁的饮用水就显得尤其重要。第二天仍应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1 d 4~6餐),只是饲料的用量应酌情加量。第三天维持第二天的喂法。第四到第五天供给充足的饲料让其自由采食。还可以采用分批断奶的方法, 即体重大的仔猪先断奶体重小的仔猪后断奶。

4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

4.1 留原圈饲养

仔猪断奶后采用留原圈饲养1周的管理方法,即断乳后实行“三不变”,即原饲料(哺乳仔猪料)喂养1~3周、原圈(将母猪赶走,留下仔猪)、原窝(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轻易并圈、调群);“三过渡”饲料、饲喂制度、操作制度逐渐过渡,减少断奶应激。

4.2 转栏制度

饲养规程采取窝仔猪到保育栏的饲养制度,使哺乳仔猪进入到保育舍内的保育栏受到的应激出现最小。保育舍的保育栏,规格为长×宽×高为2.0m×1.8 m×1 m,内设采食槽、自动饮水器。仔猪占用圈栏面积0.3 m2/头为宜。

4.3 减少应激

仔猪转群到保育舍时,首先供给温开水,并加入葡萄糖、钾盐、钠盐等电解质或维生素、抗生素等抗应激药物。仔猪进入保育舍3~6 d后,控制仔猪采食量,以喂7~8成饱为宜,因进入旺食期,会出现抢食现象,因此要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喂6~8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并注意防止暴食出现的消化不良。

4.4 环境的控制

仔猪转群到保育舍后,保育栏内温度在2~3 d内升高到28~30℃,3 d后即调节至26℃,以后按每周2℃降幅逐渐降低到10周龄的21℃,有利于减轻转群的应激。保育栏内睡床要温暖,以防小猪躺卧时腹部受凉。注意防止贼风,舍内风速低于0.25 m/s,湿度应在50%~70%、保持温暖和空气清新,NH3浓度低于26μL/L。

4.5 卫生秩序

保育舍猪栏原则上不宜作太多的冲洗,对粪便要按从小龄猪猪栏—到大龄猪猪栏,从健康猪猪栏—到病猪猪栏的顺序直接干清扫,每个饲养单元清洁工具不能混用。

4.6 免疫接种

做好保育仔猪的免疫工作。各种疫苗的免疫注射是保育舍最重要的工作之—, 注射过程中, 一定要先固定好仔猪, 才在准确的部位注射, 不同类的疫苗同时注射时要分左右两边注射, 不可打飞针;每栏仔猪要挂上免疫卡, 记录转栏日期、注射疫苗情况, 免疫卡随猪群移动而移动。此外, 不同日龄的猪群叫不能随意调换, 以防引起免疫工作混乱。

4.8 卫生制度

保育舍内的饲养员每天要做卫生清扫、清粪、冲圈,并仔细观察每头猪的饮食、饮水、体温、呼吸、粪便和尿液的颜色、精神状态等,及早发现病猪,及时采取措施。对病弱仔要隔离饲养,单独治疗,既保证病弱仔的特殊护理需要,又以防止疾病的互相感染与传播。

4.9“全进全出”

保育技术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用猪为约45日龄的60头断奶仔猪, 由山东南阳湖农场猪场提供。将其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为试验组 (40头) , 另一组为对照组 (20头) 。试验前对试验猪进行编号、称重, 试验过程中对两组猪的饲料消耗及腹泻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发酵床不同深度温度变化进行测量。

温度测试方法:首先, 选生态环保养猪法保育舍, 猪舍坐北朝南, 发酵床建立在猪舍南侧, 发酵床制作时间为17 d, 发酵床上层为锯末和稻壳混合物50 cm, 下层为玉米秸秆50 cm。其次, 在发酵床南北两侧各选一个温度测试点, 每个测试点分别测垫料表层及距离表层20、40、60 cm处温度。对照组选传统猪舍测量地面以上60 cm处的温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育猪试验结果

发酵床饲养保育猪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注:不同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1) 仔猪价格16元/kg, 保育料价格3.5元/kg; 2) 关于死亡猪只的说明:对照猪由于舍温不稳定, 腹泻猪较多, 也是导致死亡的诱因。共死亡3头, 死亡日期分别是3月17日、3月21日、3月24日, 体重分别为17.1、20.6、21.0 kg。在计算平均日增重时, 按实际猪只实际饲养日计算。

由表1可知, 保育仔猪的平均日增重,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增加137.6 g;料重比降低0.33, 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 。经测算, 每饲养一头保育猪扣除垫料成本6.45元, 节省人工费4元, 节省水电医药费5元, 因饲料转化率提高而增加效益36.79元, 每饲养一头保育猪增加经济效益39.34元。故生态环保养猪法应用于保育猪比传统养猪具有较大优势。

3月份属冬春交替时期, 这时期济宁市的气温仍较低, 且气温不稳, 时常有寒流出现。生态环保养猪法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 这也是本试验生态环保养猪法饲养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养猪法的重要原因。

2.2 测温试验结果

在试验过程中分别于上午8:00和下午2:00对南北两侧不同深度的垫料温度进行测定, 对照组测量高出地表60 cm处的温度。结果如图1所示。

A:上午8:00南侧测试点温度变化; B:上午8:00北侧测试点温度变化;C:午2:00南侧测试点温度变化; D:下午2:00北侧测试点温度变化 TB1:北侧表层温度; TB2:北侧20 cm深处的温度; TB3:北侧40 cm深处的温度; TB4:北侧60 cm深温度; TN1:南侧表层温度; TN2:南侧20 cm深处的温度; TN3:南侧40 cm深处的温度; TN4:南侧60 cm深处的温度; TD:对照猪60 cm高处的温度; TH:环境温度。

由图1可知:垫料表层的温度相对较稳定, 随环境温度变化幅度较小;而对照组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幅度较大, 对猪产生的应激作用也较大, 对猪的健康和生长的影响也较大。

垫料的深度不同, 温度也不同, 即发酵效果也不一样。20 cm处的温度最高, 其次是40 cm处的温度, 60 cm处更低些。分析原因, 主要由于20 cm和40 cm处为锯末和稻壳组成的垫料层, 且猪粪尿已渗透到该部位, 为发酵提供了有利条件, 发酵较充分。而60 cm处的垫料为玉米秸, 猪粪尿很少到达该位置, 发酵还不充分。

从温度测量结果来看, 在发酵床南北两测试点同一深度的温度作对比, 南侧的温度高于北侧。分析原因主要由于南侧发酵床采光较好, 发酵效果好。

3 讨 论

1) 高效的发酵菌种。

发酵菌种活力的高低决定了粪尿分解和垫料发酵的效率, 是影响发酵床发酵效果的重要因素。

2) 适宜的垫料。

垫料要选择碳氮比大于25∶1的原料;垫料的透气性要好, 以利于好氧性微生物的繁殖;保水性要强, 一般情况下, 发酵垫料的含量为持水量的60%较适宜, 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发酵;垫料厚度在80~100 cm较适宜, 不能低于50 cm, 适宜的垫料厚度既有利于保持温度, 又使一次性投资不太大, 且有利于垫料管理。

3) 垫料管理。

加强对垫料的管理, 是生态环保养猪能否成功的关键。一般每周根据垫料湿度和发酵情况翻耙1~2次。把较集中的猪粪分散开来, 在特别湿的地方按垫料制作比例加入适量锯末、谷壳等新垫料原料。从进猪之日起, 每50 d左右深翻一次垫料。猪转群或出栏后, 先将发酵垫料放置干燥2~3 d, 将垫料从底部翻弄一遍, 根据情况可以适当补充新垫料和菌种, 使其发酵一周左右至成熟。根据季节不同, 做好垫料的管理。

4) 掌握适宜的饲养密度, 控制单位面积的粪尿排量。

上一篇:作文评改课下一篇:B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