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小微企业

2024-05-11

集群小微企业(精选七篇)

集群小微企业 篇1

1、成立时间短、先天发育不良

小微企业通常是被园区的优惠政策“招商”进入的, 有些小微企业为了享受这些优惠政策抢滩登陆, 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成为“早产儿”, 三分之一以上的园区小微企业资本金是通过民间借贷等形式筹集的, 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验资并颁发营业执照后陆续出逃;大部分生产设备是租借或使用的二手淘汰设备, 所从事生产的员工不少是招募来的临时工, 缺少专门的技术与技能培训。

2、市场不稳定, 盲目扩张

据调查, 这类小微企业有相当一部分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或者缺少高质量、高科技水平的“拳头产品”, 并不是靠产品的质量打开销路, 而是乐于借助人脉关系打入当地的大中型企业, 充当他们的“卫星企业”或“配套车间”, 因此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式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 所依托的“母体”企业一旦有市场上的风吹草动, 这些小微企业的生产就会发生大的波动, 生产时常处于时忙时松状态, 甚至出现阶段性停产, 销售收入极不稳定。

3、资金供应奇缺, 资金链紧

由于这些小微企业存在着先天“发育不良”、市场的不稳定以及生产的不确定, 导致该类企业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积极支持, 但这些小微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存在着更大的投资冲动, 妄图通过规模扩张来迈进金融机构的大门, 取得金融支持。但由于金融支持缺位, 导致这些小微企业先向亲友集资, 逐步再过渡到民间借贷, 一旦出现货款拖欠或欠薪等紧急事件时, 常铤而走险转向高利借贷。所以这些小微企业, 看似生意兴隆实则“命悬一线”;看似蓬勃发展, 实则“苟延残喘”。

作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系统,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责无旁贷, 因为这些小微企业在吸纳社会富余劳动力, 缩小城乡差别, 提高城乡生产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怎么把党和国家的有关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到实处, 随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改革转型的重要课题, 结合多年的信用社信贷管理实践, 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补充“养分”强身健体

鉴于这些小微企业存在的先天发育不良等问题, 建议有关部门从关心小微企业健康成长、关心产业园区小微企业集群有序发展的角度出发, 在财税政策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该免税的免税, 该拨款的拨款, 严格控制上规模高攀比, 让他们有三至五年的缓冲期来消化和解决自有资金不足、工人技术水平有限、缺乏主导产品等问题, 通过这种自我积累和调整达到强身健体、自我加强的目标

2、引入担保, 凝聚合力

对这些产业园区的小微企业而言, 它们面临的最大问题首先是资金问题, 其次才是市场问题。是资金问题使它们朝不保夕, 过着饥渴难耐、如履薄冰的生活, 特别是民间借贷资金不仅融资成本高, 而且社会背景复杂。由于这些小微企业成规模性的“扎堆”在同一园区, 它们所支付的租金和水电费、物业费等均成为园区所有者的重要收入来源, 也就是说园区所有者也同样存在着发展小微企业的动因, 一般情况下, 园区所有者往往是当地的“有钱人”或大中型企业, 那么不妨设计一条融资“关系链”:一是由园区企业或园区所有者直接提供担保;二是引入农村信用社认可的民营担保公司提供联带责任保证, 由园区企业或园区所有者向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 这样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融资链条”,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小微企业担保难的问题, 同时这些因取得担保而得到稳定发展的小微企业又为担保公司和所在园区提供了活力和财力。

3、创新产品, 改进服务

纵观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 除了融资和担保问题以外还有市场问题, 这些小微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 除了少数因种种原因自我淘汰或被动淘汰的以外, 其余小微企业都能得到规模的扩张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员工的技能也会进一步提高, 随着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 往往一些政策支持和政治荣誉随之而来, 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在这种形式下农村信用社当务之急是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 是积极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经验和做法, 或者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做法实现产品创新, 在产品种类上着力解决品种单一、利率固定、担保僵化的历史弊端, 在充分研究园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开发手续简便、安全有效, 小微企业能普遍接受的保证方式, 如仓单质押、库存产品监管、应收账款质押及保兑仓的模式, 也可采取追加小微企业股东或关系人个人资产担保的形式, 对业绩特别突出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诚实守信的小微企业也可采取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支持, 如果园区内出现一批规模实力相当, 经营管理稳健的同类产品小微企业, 也可采取企业互保等形式解决融资问题。

(2) 是积极改进服务方式。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经验缺乏, 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 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的实际, 农村信用社应在两方面进行改进: (1) 柜台服务人员要加强对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政策辅导与技能培训, 在开立银行账户、贷款卡年检、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等方面做好宣传和帮助, 通过丰富他们的金融知识实现银企之间良好的结算互动, 最大限度的减少双方的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 提高双方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2)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人员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要改变“坐门等客”的服务方式, 组成专门的外勤队伍, 积极深入到这些园区的车间或市场, 现场调研和研究这些小微企业存在的各方面困难, 有针对性的提出信贷对策, 帮助小微企业主改进经营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与所供货的上下游客户的互信, 提升核心竞争力。

集群小微企业 篇2

2016年,小微企业有哪些关于免税的政策?小微企业免税政策汇总具体是指什么?一起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的“2016年小微企业免税政策汇总解答”,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2016年小微企业免税政策汇总解答

1.什么是小微企业?

答: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小型、微型企业具体标准请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规定。

2.小范围纳税人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免征增值税,销售额是否填写零?

答:据实填写销售额,销售额合计不超过2万元的,申报表保存时会提示“合计销售额小于起征点,是否输入减征额”这时您点击确定后,减征额会自动生成,这时应纳税额就自动生成零。

3.小范围纳税人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免征增值税,如果前期向税务局代开专用fa票,税款已经预缴了,销售方fa票也已经认证了,无法退回,还可以申请退税吗?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49号)规定,增值税小范围纳税人中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按季纳税6万元)的,当期因代开增值税专用fa票(含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fa票)和普通fa票已经缴纳的税款,在fa票全部联次追回后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因此,贵公司要收回全部fa票联次后,方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税,否则无法申请退税。

4.哪些纳税人可以适用财税[2013]52号文规定的免税优惠政策?

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3]52号)规定,对增值税小范围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 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第二十八条规定:“条例第十一条所称小范围纳税人的标准为:

(一)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本条第一款所称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

因此,符合上述文件规定的小范围纳税人可适用财税[2013]52号文件规定的免税优惠政策。

5.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需要备案吗?

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3]52号)规定,为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自2013年8月1日起,对增值税小范围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因此,小范围纳税人只要符合上述文件规定范围,可以免征增值税,暂无需备案就可以享受此优惠。

6.符合财税[2013]52号文免税的小范围企业申报表如何填写?

答:增值税应税项目的销售额包括小范围纳税人申请代开专用fa票的不含税销售额,纳税人填写申报表“应征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后,如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需要在“本期应纳税额减征额”处填入免征的税额。同时,在文件实行后,纳税人有到税务机关申请代开fa票,当期未退还的,填入“应征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和“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fa票不含税销售额”对应栏次;当期已退还的,填入“免税销售额”对应栏次。

7.小范围企业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申报表如何填写?

答:据实填写销售额,销售额合计不超过2万元的,申报表保存时会提示“合计销售额小于起征点,是否输入减征额?”这时点击“确定”后,不需要输入减征额。

8.小微企业月销售额低于2万元免征增值税,其中月销售额是指每月平均销售额吗?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49号)规定,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是指月销售额或营业额在2万元以下(含2万元),月销售额或营业额超过2万元的,应全额计算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因此,月销售额指的是每月实际发生的销售额。

9.自2013年8月1日起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是否适用一般纳税人?

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知》(财税[2013]52号)规定,对增值税小范围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 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营业税。因此,自2013年8月1日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只适用增值税小范围纳税人,不适用一般纳税人。

10.增值税小范围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实行差额征税的小范围纳税人,计算销售额,是按照差额扣除前还是差额扣除后的销售额进行确认?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49号),比照一般纳税人销售额标准含免税销售额、出口销售额的规定,暂免征收增值税的小微企业月销售2万元以下的标准应为差额扣除之前的销售额。因此,实行差额征税的小范围纳税人应按照差额扣除前的销售额进行确认。

营改增后,小微企业免税政策你理解对了吗?

自今年5月1日营改增全面推行以来,之前关于营业税的种种税收优惠都以“平移”的方式保持了延续。

比如随军家属、就业失业登记人员、退役士兵、转业干部、高校毕业生等进行创业,都可以到国税局申请备案,继续享受减免优惠。

再比如员工制的家政服务类公司、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及教育机构等,只要符合规定,还是继续免税。

至于创业者最关系的“小微”企业,维持了以前的扶持力度

适用期限

2016年5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适用条件

需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注意:享受免征增值税的小微企业,包含企业、非企业性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如果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则不能享受下述优惠政策。

优惠政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的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分别核算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销售额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的销售额。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销售服务、无形资产的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的,自2016年5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可分别享受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政策。

政策解读

从上述规定看,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要足额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政策,应做好不同业务的核算工作。

也就是说,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分别核算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销售额,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的销售额。

例子一XX公司为按季度申报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6年第三季度销售货物收入为8.5万元,提供建筑劳务收入9万元。

那么,根据23号公告的规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季销售额不超过9万元的,销售建筑劳务不超过9万元的,可分别享受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优惠政策。

小微金融推动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篇3

一、小微金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近年来多家银行陆续提出向小微金融转型,并在小微金融领域开展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从前期实践经验以及未来形势预判上看,当前正处于银行业发展小微金融的黄金(1318.70, 1.70, 0.13%)时期。

小微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小微企业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有益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质量不断提升。2013年,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4%,创造全国GDP的65%,提供了全国城镇就业岗位的85%,上缴利税占60%。小微企业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带来了强劲的乘数效应和社会效益。银行肩负着调节社会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必须对这一重要力量积极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小微企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从政策面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昭示,每一轮改革热潮都会促发创业热潮,也会有一批优秀小微企业脱颖而出;随着新三十六条、小微企业发展二十九条、银十条、国九条,以及财税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各项具体政策的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越来越多。从经济面看,新型城镇化推进、新兴产业崛起、居民收入提升等,都将推动多元化、多层次市场需求的形成,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从技术层面看,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电商平台的兴起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小微企业延伸市场触角、降低经营成本提供了渠道平台。

银行业向小微金融积极转型。长期以来,在风险把控、规模依赖等本能驱动下,银行习惯于围绕大客户开展业务。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大企业对银行融资的依赖度逐步降低,存贷款定价吸引力减弱,银行依靠服务少数大客户赚取丰厚利润的日子一去不返。而小微企业正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金融需求增加迅猛,对银行依存度相对较高,风险相对分散,对银行业持续稳健发展更为有利。银行业向小微金融转型,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政府、监管三令五申引导,而是逐步成为银行内在的战略诉求。

二、小微金融尚有战略壁垒须突破

尽管小微金融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小微企业的一些固有特点,使得银行按照经济原则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融资服务方面,面临不少现实的壁垒。

壁垒之一:风险防范。小微企业经营信息透明度较低、财务报表规范性较差、对抗外部经济波动能力较弱、有效担保和抵押不足,这都使得小微贷款较大型龙头企业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的风险更高,银行甄别符合条件客户的难度较大。如果风险防范不到位,小微金融甚至会“未入蓝海、已陷泥沼”。

壁垒之二:成本控制。尽管小微贷款的风险定价较高,但由于金额小、期限短、派生业务少,单笔小微贷款和单个小微客户给银行带来的绝对收益并不多。在传统信贷模式下,一笔小微贷款与大企业贷款所花费的精力相差无几,甚至对相关业务人员的尽职程度、综合能力等要求更高,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如何控制成本是银行持续发展小微金融必须攻克的难题。

壁垒之三:资源配置。近年来银行业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贷款额度受控、存贷比刚性约束,而大部分小微企业贷款多、存款少,且融资需求“短、频、急”,对银行的资金摆布是一个重大考验!如何发展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如何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效益,这些问题都亟待破解。

三、小微金融战略路在脚下

所谓战略,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就是用来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全局性谋略、方案和对策。银行选择小微金融的战略之路,必须明确战略定位,制定战略方针,找准战略抓手,夯实战略支撑。

一是要明确差异化的战略定位

越是在满腔热情投向小微金融的时候,银行越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避免一拥而上“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小微金融市场容量巨大,客观上为银行业差异化拓展业务提供广阔空间。各家银行可根据自身的业务专长、区域摆布、风险偏好、收益诉求等实际情况,对小微客群进一步细分和深挖,选择适合自身的目标客户、展业模式等,发挥各自在供应链融资、现金管理平台、专业市场渠道、信用卡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切入点和定位。通过各家银行的错位发展,让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小微客户都能享受到银行服务,真正朝普惠金融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制定清晰可行的战略方针

发展小微金融首要就是做好小微信贷业务,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突破口。这并不意味着简单放低小微客户的准入门槛或提高信用额度,而是要求银行在客户选择、风险把控、运营操作等多方面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丰富技术手段,减少与小微客户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让符合条件的小微客户都能较为便捷地获得资金支持。在提供授信的基础上,小微金融要做到“三个延伸”:从单一信贷业务向公私兼容的综合金融服务延伸。加大资金结算、贸易金融、企业理财等对公业务的渗透,同时考虑到小微企业主个人与企业财务需求往往相互融合,积极挖掘面向小微企业主个人及其家庭的财富管理服务,面向企业员工的代发薪、信用卡等业务,通过增加客户对银行的综合回报降低融资成本。从单个客户拓展向客户群批量开发延伸。针对商圈、产业链、商会的小微客户群经营模式和金融需求的共性特点,对特定的小微客户群体开发标准化产品,以集群融资的规模经济效应来分摊作业成本。从单个时点的需求响应向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延伸。在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给予相应的金融支持,如对创业初期的企业给予抵质押门槛低、用款灵活的信贷支持;对成长期的企业提高授信额度,配套现金管理服务等;对于成熟壮大的企业进行综合性的企业融资规划,帮助客户通过股权交易、上市等进行融资。即使企业经营发生困难,也要结合其“换业不换人”、“转地不转行”的特点保持一定联系,在客户“东山再起”时给予相应支持。

三是找准简便易行的战略抓手

小微金融在我国银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长期服务大客户为主的业务模式和惯性思维要向小微金融转型,必须依托易于推广复制的业务模式,最好是有一批内部叫好、外部叫座的产品,既减少战略落地的阻力,也使得小微金融尽快产生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家银行开展小微金融的具体战术和主要抓手各不相同,优秀的案例层出不穷。广发银行2013年针对个体工商户推出“生意人卡”,一张卡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以“一次审批、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按天计息”为特色,受到广大小微客户的热烈追捧,推出市场仅八个月贷款发放量就超过200亿元。

四是建立高效灵敏的战略支撑体系

流程化的运营手段。依托数据平台,对业务流程中的标准化环节进行集中批量处理,节约宝贵的人力资源,并减少人工干预,达到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广发银行去年将全行个人贷款集中上线审批,单笔审批速度提升了近五倍,在全年小微贷款笔数增长了四倍的情况下,基本实现“审批不过夜”

前瞻性的风险管理。系统审批效率虽高,但往往基于历史经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判断,对市场反应有一定的滞后性,银行必须加强前瞻性分析,保持审批和管理的精准度。针对小微客户数量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可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预判经济、行业变化趋势和细分客户的发展特征,不断优化风险管理参数,降低审批差错率,未雨绸缪进行风险预警。

扶持性的激励机制。小微金融作为新兴业务,银行可给予倾斜性支持,如对小微业务人员的业务量评估有别于大企业业务人员,适度提高小微业务的不良容忍度,落实监管导向给予风险资产权重优惠,倾斜信贷资源分配等。2013年,广发银行继续设置专项信贷额度,小微贷款增幅高于全行整体贷款增幅10个百分点。在小微贷款达到一定规模后,则应提高对负债自我补充能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等方面的约束要求,引导小微金融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立体化的服务渠道。一方面,做强传统物理网点阵地。广发银行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超过120个小企业金融中心,专营小微金融,未来还会将更多网点转型为小微金融特色机构,对客户提供面对面的贴身服务。另一方面,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工具获取、了解、筛选客户,并与电商等外部机构开展合作,将小微金融目标群体扩大到网络商户,可将网络交易流水作为授信依据。此外,部分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探索网络借贷平台等金融服务新模式。

集群小微企业 篇4

1.1 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近期国务院又连续出台包括财政、金融、税收等惠及小微企业的积极政策,各商业银行均把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纳入战略视野,作为促进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优化信贷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战略选择,小微企业金融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量化运作是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的关键。小微企业因其本身风险高、成本大,传统"一对一"的单一客户处理模式效率低。为促进小微企业业务快速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急需转变以往的营销及业务运作模式,由传统模式转化为批量化模式,整合外部资源,培育合作方,实现规模化、规范化、流程化和可复制化, 从而提高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金融领域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效率。

1.2 方向

(1)资金源头市场。 财政局、集团结算中心、上市公司、垄断企业、大型商场超市、汽车厂商、学校、医院等,资金源头型客户具备较大的资金占用能力,可充分利用供应链开展批量营销。

(2)中介类市场。 物流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各类集群市场、专业交易市场等服务行业,聚集大量小客户资源,属于渠道类客户。

(3)媒介渠道。 发改委、工商局、工信局、畜牧局、林业局、人民银行、银监局、各种园区管理委员会及各种协会、商会等,可以集中批量由这些渠道推荐。

(4)现有存量结算客户。 支行对公结算账户及个人卡客户, 如果资金往来频繁,结算量大,深入进行排查,了解客户种类,是否存在资金需求, 这部分结算客户有可能成为我行的小微客户群体。

1.3 方法

(1)连锁式营销,具体指通过客户介绍客户。

(2)同缘人群拓展客户。 利用现有客户关系网,逐步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网。

(3)召开产品推介会或业务洽谈会,通过政府部门或协会, 商会组织推介。

(4)供应链营销:了解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需求,采购时需要: 降低支付、延缓流出;销售时需要:加快销售资金回笼;支持销售体系建设;提高销售业绩。

(5)交叉营销:努力实现交叉营销,最大限度保留客户。

2小企业集群分类及有效细分原则

(1) 小企业集群分类原则: 主要是可比性原则与可能性原则,即可衡量、足量、可接近、差异、行动可能原则。

(2)小企业集群分类的市场细分。 小企业集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金融行业内,我们作如下区别:①一圈两链,商圈、 供应链和销售链结构市场。 ②一区两会,工业园区、各类商会和协会。 ③一优两新,优质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文化及网络产业。④显性市场和隐性市场。显性市场是指园区、批发市场等,隐性市场是指供应链、销售链等客户群体。

3小微企业集群开发的方案设计及调查报告

小微企业依据商圈、供应链、销售链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批量营销,营销方案的内容设计及调查报告的撰写,关键在于细分市场,表1 罗列了12 项内容,调查报告也要紧密围绕这些内容来充实。

4小微企业集群开发的金融风险控制

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能力以及市场客观因素, 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针对小微企业,金融要重贷轻管,宽进严管;注重财务信息,注重实际现金流;强担保要求,弱担保或信用贷款;以贷引存,以存定贷;简单满足信贷需求,综合解决金融服务;要简化推广结算工具,主动创新控制措施,要综合考虑利差收益与综合收益,把单户审批与集群批量审批相结合;营销客户与营销渠道相结合。

4.1 小微企业风险管理理念

(1) 第一还款来源和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是授信决策的主要依据。

(2)重视企业的经营状况,特别是现金流状况。

(3)摒弃当铺观念,不能看企业有抵押物就为其贷款。

(4)高频率的访问客户,随时掌握客户情况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交叉营销。

(5)实际控制人的资信决定了申请人的资信。

(6)小微企业实际控制人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仅仅具有象征意义, 真正有意义的是详细掌握实际控制人的财产清单及其法律状态。

(7)小微企业与交易对手和交易对象的资质和交易记录,可以反映其真实经营状况。

(8)与企业的财务报表相比 ,非财务信息更有价值 。

(9)高成本融资的出现实小微企业出现风险的征兆 。

(10)企业贷款额度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需要,而不仅仅是根据抵押物价值的高低来确定。

(11)贷款额度的控制要综合考虑申请人、申请人的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企业等。

另外还有如果企业贷款被挪用, 往往会导致不良资产的产生;要认真分析第三方担保、第三方提供抵押的动机和原因;支持主业突出的小微企业比支持业务多元化的小微企业风险要小得多等21 个操守理念。

4.2 风险控制技术:贷前、贷后调查技术

4.2.1 交叉检验法

交叉检验是通过不同途径确认信息正确性的一种方法。 贷款调查报告交叉检验技术就是在贷款调查前、 调查中和调查报告制作和贷后检查管理过程中,通过不同信息来源途径、同一信息来源途径的勾稽关系,对客户信息进行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确定的过程。 交叉检验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所有信贷业务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4.2.2 现金流测评法

“现金流测评”是商业银行掌握客户经营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现金流变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其实际还款能力以及信誉程度。在同业中,包商银行、泰隆银行等就十分注重企业 “现金流”分析,还结合各自银行状况自行开发了“现金流测评法”。

摘要:小微企业因其规模小、户数多、集中等因素,需要掌握批量营销的方法,又因其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对称等,需要掌握一定的风险控制技术。本文站在银行的角度,介绍了小微企业批量营销的意义、方向、方法、分类、方案设计及风险控制理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集群小微企业 篇5

针对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管理不规范、可抵押物少等融资瓶颈,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加快了业务创新步伐,一改过去零敲碎打、逐户评估的单一贷款模式,通过“一集群一方案、一户一策”的量身订制,集群式服务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再创历史新高,全行16个州市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均突破亿元大关。

截至4月末,工行云南省分行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39.68亿元,同比多投放19.09亿元。其中,昆明、临沧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超过10亿元;曲靖、保山、丽江、昭通、普洱等5家分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超过5亿元。

集群小微企业 篇6

国外产业集群成功的典型例子举不胜举, 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的硅谷地区, 它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有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地区, 还有就是印度计算机软件园区班加罗尔产业集群区, 英国的剑桥高校区, 还有就是我国的台湾地区的新竹科技园区也是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3], 我国大陆地区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也形成了很多有名的产业集群区, 比如1996年广东省江门市的摩托车产业集群区, 2002年以电动车产业起步的山东省沂南县形成的轻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区, 山西省的煤炭产业集群区, 还有2008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开始在新疆重点发展煤炭、电力、煤制天然气及其相关上下游等四大产业, 逐步在新疆形成了以“中电投”为核心的全力打造电力、煤化工的产业集群区。

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这是因为首先产业集群能提高银行的收益, 众多的小微企业可以联合起来以一个群体的形式向银行贷款, 这样贷款数目就会比较大, 银行也愿意向这样的企业集团贷款[4];其次, 产业集群也会降低银行的信贷业务成本, 当企业是单个的企业时, 银行无法对小微企业进行全面的调查, 一旦形成企业集团, 集团的影响力就会加大, 银行的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促使银行必然把目光投在有潜力的小微企业, 而且银行对这些小微企业都相对熟悉了, 双方的信息相对透明化, 省去了银行的搜寻成本和监督成本, 从而不仅减少了银行信贷业务的交易成本, 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程度;最后, 产业集群也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这是因为众多的相关联的小微企业聚在一起, 相互之间非常熟悉, 很多是同学、朋友或是上下游企业的关系, 彼此之间可以救急或是业主之间赊账、延缓支付等等, 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方式, 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5]。

尽管发展产业集群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有很多的好处, 但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我国目前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观念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 主要表现在集群内的各个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不太和谐、中介服务组织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企业之间所形成的产业链关联不够紧密等等[6],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方面来改进:

第一, 必须加强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中介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 我国目前的产业集群普遍存在着企业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的现象, 不但缺乏分工反而大部分的小微企业全部生产相似或相同的产品, 彼此之间只知道竞争产品价格或生产成本而没有达到产业集群中理论中所要求的合作, 这样的企业生产效率无法达到真正的提高, 不能建立起产业集群所要求的空间网络, 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 因此, 现在的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一定要摒弃以前的不良竞争, 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 进行专业化的分工, 同时, 应该加大科研力量的投入, 优化产品的升级[7]。

第二, 整合产业链, 我国现在的产业集群内产品结构单一, 整体产业的关联度不高, 无法形成在集群内以某种产品为核心的上中下游企业的产业链, 因而很难达到范围经济, 这样的产业集群也无法达到长久的发展。

第三, 完善商业银行等大型的金融服务机构以满足集群内小微企业融资的需求, 在这里, 政府就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首先得政府出面建立各种盈利的或是非盈利性的组织, 这些组织就要对小微企业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或是信用状况来进行一个信用评级, 以方便银行通过中介组织对企业的评级来对企业进行投资贷款等;其次还需要政府在地方、乡镇等设立一些小的金融机构, 如农村信用社、乡镇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 并对这些机构实行一些补贴, 鼓励其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来进行贷款, 从而满足一些乡镇企业的融资需求。

第四, 需要地方政府对集群内的一些企业进行金融支持, 为了地方性企业的发展, 地方政府应该对集群内的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进行金融支持, 比如说可以用地方的财政资金作为企业的创新基金来鼓励企业的创新, 政府不可以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企业发展基金等等来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进行金融支持。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正越来越突出,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现状下利用产业集群理论对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进行分析, 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利用产业集群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几点建议, 对小微企业以后的融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群理论,小微企业,产业链

参考文献

[1]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2 (6) .

[2]陈万铭.转轨时期信贷风险的新特征及其防范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 2004 (2) .

[3]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4]汤继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基于政府的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 2007.

[5]茅铭晨.政府管制理论研究综述[J].管理世界, 2007 (02) .

[6]姜风旭.我国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 2011.

集群小微企业 篇7

(一)问卷基本结构

本文力图研究集群下小微企业利他关系在对其绩效的影响,并引入变量“组织认同”分析其在利他行为对企业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问卷量表的设计由问卷的理论构思与目的、问卷格式、问卷项目的语句和问卷用语四个部分组成。

(二)数据收集与统计描述

1.数据收集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于2014年12月份开始正式发放问卷,调研的总体为集群下的小微企业。选取哈尔滨曼哈顿商厦、大世界商城等小微企业为蓝本。为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质量,本研究严格控制企业样本、问卷填写者以及发放渠道,最大限度排除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本问卷采取问卷发放和网络发放两种方式,还通过银行发放问卷,所获取的数据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代表性。一共发出了150份问卷,回收问卷106份,回收率为70.6%。

2.样本描述

本研究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将从企业经营类型、是否参加过行业组织对106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

统计结果:利他行为、企业绩效、组织认同最小值统计量均为1,最大值统计量均为5。利他行为均值位于2.98—4.73,企业绩效均值位于3.18—3.71,组织认同均值位于2.61—3.67;利他行为、企业绩效、峰度偏度均小于0,符合要求成正态分布。

二、信效度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信效度分析

1.组织认同信效度分析

通过SPSS21.0对收集问卷数据进行组织认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 转轴法 - 最大变异法)可得到如表1所示的检测结果。第一次探索因子中sig.<0.05达到检验标准并呈现最佳状态,检验结果表明每个变量和变量因子之间存在共同因子,存在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抽取因子总方差和31.412%有必要将干扰因子删除,删除OI3,经过7次主成分分析法 & 转轴法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到KMO值0.796显著性SIG<0.05这个分析结果达到了极佳的状态。检验结果表明,每个变量和每个变量之间存在公共因子,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方差和达到51.642%,表明在删除干扰题项OI3,OI4,OI5,OI7,OI8,OI9,OI 10,量表达到建度效度稳定的情况,如表1所示之组织认同、企业绩效、利他行为的KMO和Bartlett检验。

通过SPSS21.0对收集数据进行组织认同信度分析,最终得到如表1所示的检验结果,组织认同量表中4个题项(OI1、OI2、OI6、OI11) 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0.752,所有题项值<0.752,故表中题项保留。

2.企业绩效信效度分析

通过SPSS21.0对收集问卷数据进行企业绩效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 转轴法 - 最大变异法) 可得到如表1所示的检测结果。第一次探索因子中sig.<0.05达到检验标准并呈现最佳状态,检验结果表明每个变量和变量因子之间存在共同因子,存在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如表1企业绩效KMO和Bartlett检验所示。抽取因子总方差和36.654%有必要将干扰因子删除,删除BP7,经过4次主成分分析法 & 转轴法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到KMO值0.788显著性SIG<0.05这个分析结果达到了极佳的状态,检验结果表明每个变量和每个变量之间存在公共因子,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方差和达到51.2%,表明在删除干扰题项BP1,BP5,BP7,BP8量表达到建度效度稳定的情况。

通过SPSS21.0对收集数据进行组织认同信度分析,最终得到如表1所示的检验结果。组织认同量表中4个题项(BP2、BP3、BP4、BP6)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0.725,所有题项值<0.725,故表中题项保留。

3.利他行为信效度分析

通过SPSS21.0对收集问卷数据进行组织认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 & 转轴法 - 最大变异法)可得到如表1所示的检测结果。第一次探索因子中sig.<0.05达到检验标准并呈现最佳状态,检验结果表明每个变量和变量因子之间存在共同因子,存在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如表1利他行为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所示,抽取因子总方差和33.953%有必要将干扰因子删除,删除OI3,经过2次主成分分析法 & 转轴法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到KMO值0.859显著性SIG<0.05这个分析结果达到了极佳的状态。检验结果表明每个变量和每个变量之间存在公共因子,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方差和达到51.194%,表明在删除干扰题项AR3 AR6,量表达到建度效度稳定的情况。

通过SPSS21.0对收集数据进行组织认同信度分析,最终得到如表1所示的检验结果。组织认同量表中5个题项(AR1,AR2,AR4,AR7,AR7,AR8,AR9)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0.824,所有题项值<0.824,故表中题项保留。

(二)利他行为对企业绩效关系验证

为了验证利他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关系,即假设H1成立,本节以利他行为(AR)因变量、企业绩效(BP)为观测变量,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来进行检验,整个检验过程在Amos21.0和SPSS21.0中完成。在Amos21.0中,模型运行的结果汇整成表2和图1。

模拟适配度表(表2)显示,0<CMIN/DF=1.801<3,RMSEA=0.079<0.08,IFI、TLI和CFI接近0.9。虽然GFI=0.887,没有达到0.9的严谨要求,但达到了0.8的宽松要求,AGFI=0.773,接近0.8的宽松要求可见,模型的适配度可以接受。又如图1所示AR到BP的路。径系数为0.81,且达到P为0.01的显著水平,因此接受H1假设,证明利他行为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影响。

(三)组织认同与利他行为、企业绩效关系验证

为了验证利他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关系,即假设H2、H3成立,本节以利他行为(AR)因变量、企业绩效(BP)为观测变量,加入中介变量组织认同(OI)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来进行检验,试图验证组织认同与利他行为和企业绩效的关系。整个检验过程在Amos21.0和SPSS21.0中完成。在Amos21.0中,模型运行的结果汇整成表3和图2。

模拟适配度表(即表2)显示,0<CMIN/DF=1.826<3,RMSEA=0.079<0.08,IFI、TLI和CFI虽然没有达到0.9的严谨要求,但都达到了0.8的宽松要求。GFI=0.878,接近0.9的严谨要求;AGFI=0.773,没有达到0.8的严谨要求,但接近0.8。配适度指标都基本达到了宽松的要求,表明模型的配适度基本可以接受。

又如图2所示,OI到AR的路径系数为0.83,OI到BP的路径系数为0.82显著,在概率为99%的情况下,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关系显著。因此,接受H2,H3假设,利他行为对组织认同有正向影响;组织认同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四)中介作用的假设检验与分析

检验中介变量的传统做法可总结为:假设1因变量到观测变量关系显著;假设2中介变量到因变量关系显著;假设3中介变量到观测变量关系显著;如果假设4加入中介变量后,因变量到观测变量的路径系数减少,则中介变量是部分中介作用,如果加入中介变量后,路径系数不发生改变,则中介变量是完全中介作用。

本文为了检验组织认同在利他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即假设4将根据检验中介变量的新方法步骤进行参数估计,以企业绩效为观测变量、利他行为为(AR)为因变量、组织认同(OI)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Amos21.0运行得到变量间的参数估计结果。初始模型运行后得到表3和图3的汇整结果。

如模拟适配度表(3.4)显示,0<CMIN/DF=1.756<3,RMSEA=0.075<0.08,IFI、TLI和CFI都接近0.9。虽然GFI=0.845,没有达到0.9的严谨要求,但达到了0.8的宽松要求;AGFI=0.781,接近了0.8的宽松要求。可见,模型的适配度可以接受。再看图3路径系数结果,利他行为AR到组织认同OI路径为0.83,且达到了0.01的显著性要求,即a显著;组织认同OI到企业绩效BP的路径为0.89也达到了0.01的显著性要求。

比较图2和图3可以发现,加入中介变量前AR到BP的路径系数为0.81,加入中介变量OI后AR到BP的路径系数降为0.59,且路径系数均显著,因此组织认同作为中介变量是部分中介作用。

三、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1.利他行为在组织认同的影响下,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小微企业由于成本低、规模小等原因处于竞争中的弱势地位。现代小微企业可以参考这种经营模式加强合作意识,提高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一些企业可以运用“利他行为”与其他企业合作,扩大经营范围,从而提高绩效。小微企业间可加强联系,加强对所在组织群体的认同感,强化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使员工对所在组织产生更强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小微企业间可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加强协同合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高绩效地共同发展。

2.外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集群下小微企业的规范控制。哈尔滨曼哈顿商圈应加强构建非正式组织,加强小微企业对其非正式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集群环境下的小微企业能够加强协同合作,发挥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摘要:运用心理契约相关理论,引用“组织认同”为中介变量,提出了集群环境下企业间基于利他行为对经营绩效影响关系的模型。从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产业链视角,以“哈尔滨曼哈顿商圈”为集群小微企业切入点,通过大样本实证检验分析,以调查问卷以及形成量表的形式,分析集群下小微企业的利他行为与其经营绩效的关系,并运用“共生理论”分析其形成机理。

上一篇:复合景观下一篇:绿色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