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软件

2024-06-10

集群软件(精选八篇)

集群软件 篇1

(1) 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产业或产品生产中, 大量互相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在一定地域聚集, 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 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群体。

(2) 产业集群的特点和优势。

产业集群既克服了由于单个企业规模扩张而产生的企业管理内部组织交易成本过大、对市场反应刚性、官僚主义等规模不经济问题, 又降低了不确定性大、交易频率小等纯市场制度的缺陷引起的市场交易费用, 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克服市场失灵和内部组织失灵的一种制度性良方。

(3) 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和阶段。

从19世纪末马歇尔提出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的产业集群理论开始, 伴随产业集群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经济学者、经济地理学者、社会学者等对产业集群都做出了解释和研究。如工业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新产业区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等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根据产业集群成长动力的差异, 产业集群成长可划分为集群的初级形成 (发育期) 、加速成长和成熟三个阶段。从集群成长与演进阶段分析, 随着集群的成长, 在集群成长发育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的因素出现明显的更迭, 在产业集群的萌芽发育阶段, 主要是外部经济、区域分工等因素在起作用, 推动集群的初步形成与萌芽;随着集群的成长, 推进集群快速成长的动力因素逐渐为集群的外部经济、社会资本、比较优势所代替;产业集群由成长阶段进入成熟阶段, 最为重要的成长动力为集群网络、集群创新等因素。

2 大连软件外包产业集群的现状及目标

大连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和辽宁省“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龙头”城市, 信息产业总量占辽宁省的70%, 占东北三省的50%。软件业销售收入占全省的54%, 出口占全省的83%。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基地作为全市四大产业基地之一, 在大连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建设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6年大连GDP增长16.4%, 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44.1%, 已经超过工业增加值, 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开创了先河。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在大连市目前产业当中增长速度最快, 连续九年增速均达50%以上。目前, 大连服务外包业务, 已覆盖各个领域, 从最初的软件研发, 逐步扩展到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 在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IT咨询、IT教育与培训、BPO、数据处理等产品和服务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一些附加值高的外包业务如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等也落户大连。2006年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产值达145亿元, 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大连市长夏德仁在2007年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层论坛上明确提出, 要把大连建设成为全球软件服务外包的新领军城市。

3 促进大连软件外包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3.1 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努力为软件和服务外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1) 要形成支持建设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的政策环境。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兴产业, 需要政府大力引导和支持。尤其在当前国际竞争比较激烈的形势下, 更需要进一步的政策鼓励。因此,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努力为大连市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提供有力保障。信息产业局要会同有关部门, 制定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软件产品管理办法、软件业统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推动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在资金政策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的支持, 用于支持服务外包产业的载体及环境建设、共性公用平台打造及对市场推介、专项招商、国际资质认证、创新体系构建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的支持。

(2) 要改善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环境。

融资难的问题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要建立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多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注重完善以民间资本为主, 政府引导扶持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制, 鼓励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风险投资, 逐步建立服务外包产业风险投资体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服务外包企业的特殊性开创新的信贷方式, 支持有前景的服务外包项目。

(3) 要形成有利于加快人才培育和引进的环境。

软件产业是技术性很强的产业, 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要建立完善的、直接面向IT企业的人力资源生产体系, 针对高端信息管理、技术人才缺乏的现状, 加大对高端信息人才培养的政策扶持力度, 通过奖励基金的方式奖励引进高端师资, 鼓励企业与大学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 针对普通技能型人才, 要立足现有高中、中等技术专业学校的教育体系, 通过政策引导, 使其面向企业需求, 扩大普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 以解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中长期需求问题。要通过建立信息技术、管理人才实训基地、开展国际化IT人才培训工程, 解决信息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制定吸引服务外包高级人才集聚我市的政策措施, 在户籍管理、居住等工作生活方面给予最大便利。大连软件园建园之初就与东软集团合作成立国内第一个培养专业IT人才的高等院府——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 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也设立综合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中心, 配合政府多次组织全球人才巡回招聘会。如今这个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已具有产学研一体的特色。

(4) 要完善创业环境, 搞好产业基地建设。

围绕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 逐步完善软件园“官助民办”运行体制, 积极支持园区重要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旅顺南路腾飞软件园、东软国际软件园和旅顺北路的大连服务外包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 发挥体制优势, 完善服务功能, 快速壮大。吸引优势软件企业、优势项目和大量的资金、人才等资源向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聚集, 形成软件产业的产业集群。要比照世界知名软件基地的环境进行建设, 把它建成技术创新基地、产品开发基地、人才培训基地、企业孵化基地和产品的出口创汇基地。自2003年开始, 大连不惜重金打造软件产业带。大连软件产业带主要有两处, 其一是2003年开始规划、总投资150亿、位处旅顺南路的133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带。以软件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为主, 同时发展与之相关的信息服务业、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教育培训及科技研发型实业。按规划, 2010年该处将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产业生态长廊——中国“绿色硅谷”。其二为2007年6月奠基的90平方公里甘井子区大东沟服务外包基地, 该产业带的静态总投资为150亿元人民币, 是“大连服务外包基地”。

3.2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与实施, 实现产业升级

(1) 引导主导产业集结, 促进集群龙头企业的发育和壮大。

在产业组织建设上, 应大力促进集群内企业之间, 企业与机构之间信赖与合作关系的建立及集群内部龙头企业的形成。在企业关联度高的产业中, 龙头企业是集群发展的发动机, 大企业是促进企业分工的直接推动力。在大企业进入或形成后, 本地资源将本整合到产业链条中, 形成相互需求的合作网络, 提升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2) 培育集群成员产业分工, 优化产业梯度结构, 实现产业升级。

产业集群最常见的产业模式表现为:供应商——用户关系。集群成员企业应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和特色经营策略, 集中力量在某种产品或某道工艺上, 在特定的细分市场定位上营造自己的独特优势, 将这个点做深、做精、做强, 提高每个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 从根本上解决集群内部过度竞争和恶性仿冒等现象, 不断优化这个集群的产品结构。

(3) 促进集群内企业技术学习能力的提升, 完善集群信息交流渠道。

产业集群在发展初期, 自身信息收集、扩散功能较弱, 加之信息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因此地方政府应以地方产业总代表的身份与大学、研究机构以及集群外企业等建立信息交流渠道, 促进产学研合作。在集群内, 地方政府应出面建立行业协会, 召开洽谈会, 设立常设机构等实现信息的内外扩散。如要办好用好软交会的对接平台。每年引进一些外国企业到大连与国内企业进行对接, 寻找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这样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益。

(4) 要树立“软件外包与自主研发并重”的理念。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在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和外包业务的同时,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在软件开发和设计方面, 要围绕国家软件产业基地, 软件出口基地和国家软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建设, 大力推进工业控制系统、IC设计和以网络通信、数字家电、信息安全及汽车电子为重点领域的嵌入式软件的自主研发和应用, 开展软件企业自主研发创新企业试点。要在航运物流、工业控制、工业管理、移动通讯、中文编程等领域, 加快培育一批国内领先且具有世界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 形成优势产品群。要通过开展“联建联创”试点, 培养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软件示范企业。

(5) 要加强保护知识产权。

加快服务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申报认证体系建设, 并对认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保护, 逐步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服务外包企业行业协会和企业联盟, 构建行业自律公约制度、外包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外包企业诚信备案制度和行业诚信数据库, 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规范市场秩序, 完善个人信息安全法律条款, 严格履行合同、保守客户商业机密。设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 依法严惩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为。通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竞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9.

[2]蔡宁, 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J].中国工业经济, 2002, (7) .

NEC发布新版本高可用集群软件 篇2

首先,在可用性方面,增加了智能切换和新的监视功能,改善了最小资源切换和进程名监视两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其次,在虚拟化上,X3.1支持最新版本的KVM和VSPHERE 5;最后,新版本针对数据镜像进行了更新,用户能够通过集群软件去控制镜像网络带宽,减少对正常业务的影响。

对于智能切换功能,NEC(中国)平台软件开发本部销售支援G经理(日本职称)律戬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功能可以通过收集、分析集群中的服务器系统资源的使用状况,预防故障,并且自动判断最适合业务继续进行的服务器,从而实现智能化集群。

而新的监视功能则针对系统资源的监视。通过新增选件可以监测CPU,内存等资源的使用状态,通过这些状态来判定未来发展趋势,并对异常结果告警。

集群软件 篇3

TETRA系统是ETSI为了满足欧洲各国的专业部门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而设计制订的、采用统一标准的开放性系统,可以提供集群、非集群通讯,支持话音、电路数据、短信息、分组数据等业务的直接模式通信,同时还支持多种附加业务。该系统以其良好的开放性、增强的保密性以及较高的频谱资源利用率,在全球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些年,在我国也得到了普遍重视并取得了快速发展。

1 协议栈分析

如图1所示,TETRA数字集群空中接口协议自上而下可以分为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UMAC层位于逻辑链路控制层(LLC)和下媒体接入控制层(LMAC)之间,3者共同构成了协议栈的数据链路层,完成数据从网络层到物理层的映射。

根据标准描述,UMAC层协议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 随机接入管理和维护;② 无线信道资源管理;③ 时隙保留和授予;④ 信令组合与分解;⑤ 业务信道挪用;⑥ 逻辑信道复用;⑦ 二层地址管理;⑧ 功率控制。

2 总体设计

2.1 运行环境设计

UMAC软件的硬件环境选用了数字信号处理(DSP)/高级精简指令处理器(ARM)器件(TI公司OMAP L138),该器件内部包含1个TMS320C674x浮点DSP核心和1个ARM926EJ-S ARM处理器核心。

如图2所示,UMAC运行在ARM平台上,平台操作系统是Linux; LMAC运行在DSP上,DSP和ARM通过DSP-Link技术通信。

2.2 软件结构设计

如图3所示,将TETRA空中接口协议UMAC层软件进行如下划分。

程序模块用直角方框表示,模块及模块间存在互相调用关系和共享数据关系;数据块用圆角方框表示,存储了软件所处理的各种数据。UMAC软件各模块功能说明如下:

① 控制信令处理模块:负责与LLC层直接交互控制信令,完成控制信令的基本收发功能;

② 广播信令处理模块:负责接收处理来自LLC的广播信令,完成广播信令的基本收发功能;

③ 层管理模块:负责接收来自LLC的时隙配置信令,设定UMAC层各时隙的工作模式;

④ 媒体处理模块:负责媒体数据的发送处理和接收处理,完成媒体数据的基本收发功能;

⑤ 接入处理模块:负责处理MS的随机接入请求和时隙授予请求;

⑥ 用户数据单元(PDU)/业务数据单元(SDU)操作模块:负责下行信令的编码与组合及上行信令的解码与重建,负责生成或者解析处理UMAC层PDU;

⑦ 信道挪用模块:负责接收和发送采用挪用业务信道资源方式传送的控制信令;

⑧ MAC块创建组装模块:负责逻辑信道与物理信道的映射、下行MAC块的组装工作;

⑨ TMV数据发送接收模块:负责与LMAC交互媒体接入控制(MAC)数据块,完成MAC块的基本收发功能。

图中其他方块代表了上述模块需要处理的数据。

3 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按照上述软硬件设计,UMAC软件需要解决如下几个核心问题。

3.1 与LMAC软件通信

根据图2可知,UMAC软件位于ARM处理器的Linux操作系统中,LMAC固件位于DSP处理器中,设计要解决UMAC和LMAC的通信问题。

LMAC固件负责按照时隙定时进行空中接口数据的接收与发送。空中接口的定时操作非常严格,每个时隙长度为14.167 ms。UMAC需要在每个时隙组装好的MAC块发送到LMAC,Linux系统软件定时器无法实现如此高精度的定时,所以,需要LMAC固件来为UMAC软件提供时钟同步,设计同时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3.2 媒体数据传输方式

TETRA提供的最典型的业务是组呼与个呼,而UMAC负责将这些组呼和个呼的媒体数据发送到各个目标基站及录音服务器。因此,如何将媒体数据分发到多个目的地址和如何同时从多个源地址接收数据并区分出数据所属不同的信道是UMAC软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3 MAC块的组装

空中接口无线资源极其珍贵,每个时隙传输的数据量极为有限,每个时隙传输信令的最大长度仅为268 bit。有效地使用无线资源要求UMAC层软件高效地将各种数据组装进MAC块,这是UMAC软件需要解决的第3个问题。

4 关键技术

为解决上述UMAC软件的核心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4.1 DSPLINK技术

DSPLINK是TI基于DAVICI架构处理器的ARM与DSP通信机制。DSPLlNK提供了一套通用的API,从应用层抽象出ARM与DSP的物理连接特性,从而降低用户开发程序的复杂度。DSPLink提供了包括PROC、CHNL、MSGQ、POOL和NOTIFY等多种通信机制。

如图4所示,LMAC底层靠硬件电路提供时隙定时和超帧复位定时,UMAC层无需启动软件定时,而是通过DSPLINK的NOTIFY通信机制实现与LMAC的同步,软件定义了2个NOTIFY信号,分别为读指示信号和写指示信号。

由于ARM与DSP核位于同一芯片上,2个内核共用1片存储芯片,除了NOTIFY机制之外,UMA和LMAC可以直接使用共享内存通信,采用这种方式降低了系统设计的复杂度。

LMAC向UMAC发送数据时,首先将数据写入共享内存,然后通过读指示通知UMAC读数据,在指示消息中携带超帧号、复帧号、帧号和时隙号以保证UMAC和LMAC时隙同步。UMAC收到读指示之后,从共享内存读取进行数据。

同样,当LMAC从共享内存中读走一个时隙的数据之后,通过写指示消息通知LMAC写数据,在指示消息中携带超帧号、复帧号、帧号和时隙号以保证UMAC和LMAC时隙同步。UMAC收到写指示之后,将自己组织好的相应时隙的MAC块写入共享内存。

4.2 多播技术

整个TETRA系统中心与各基站及录音服务器采用IP网络架构,基站及录音服务器之间使用多播技术进行媒体数据的发送及接收。某个MS发起1个呼叫(组呼、个呼)时,交换中心会为该呼叫分配1个信道编号(C)、多播IP地址(A)、呼叫标签标(F)以及上下行属性(D)。

基站侧的UMAC软件收到携带多播地址的信道分配指令之后按照如下方法处理:

① 加入多播地址A以向该多播地址发送数据及从该多播地址接收数据;

② 将信道编号(C)、多播地址(A),呼叫标签(F)以及上下行属性(D)加入多播地址--信道ID映射表中;

③ UMAC从DSPLINK接口收到的某一个信道的媒体数据,查找映射表中D为上行属性的、C为该信道编号的A值和F值;为媒体数据添加RTP头和F信息,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多播地址A;

④ UMAC从IP网络收到多播数据之后,分离RTP头及F信息;查找映射表中D为下行属性的、F值相同的C值,表示该数据应该从信道C发送MS。

呼叫结束后,交换中心通知UMAC,UMAC退出多播树,并将映射表中的相关信息删除。

4.3 MAC块创建组装处理

如图5所示,MAC模块在下行方向负责将控制信令原语(TMA)、广播信令原语(TMB)、层管理信令原语(TMC)、媒体数据原语(TMD)接收到的数据及上层PDU、该层PDU组装入下行MAC块,以便通过LMAC原语(TMV)发送到LMAC。

每台BS支持4台收发信机,每个收发信机支持4时隙复用。因此每个UMAC协议栈最多支持16个时隙(TS0~TS15)的MAC块构建。UMAC根据当前时隙的信道配置信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组装进当前MAC块,这个过程被称为逻辑信道的复用。UMAC同时将尽可能多的数据装入MAC块,以便充分利用无线资源。

MAC块的组装采取在每个时隙的时间内对每个载波的4个时隙各轮流组装1次的策略。以1个载波为例描述MAC块的创建组装流程。将1个载波的4个时隙标志为:A、B、C、D。在UMAC将A时隙的MAC块发送给LMAC之后,并没有马上开始组装下一帧的A时隙数据,而是采用如下流程:

① 检查有无数据需要装入B时隙的MAC块,如果有则装入,由于B时隙数据紧跟即将发送,所以如果B的MAC块尚未装满,需要将该MAC块用空PDU填充,之后生成该时隙的AACH信息,并装入MAC块;② 检查有无数据需要装入C时隙的MAC块,如果有则装入;③ 检查有无数据需要装入D时隙的MAC块,如果有则装入;④ 由于A时隙的数据已经发送,所以需要重新初始化A时隙的MAC块,然后检查有无数据需要装入A时隙的MAC块,如果有则装入。

这一流程,每个时隙的MAC块在一帧时间(56.67 ms)之内具有4次组装机会,有利于提高MAC块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频繁的检查可以将下行的数据尽快装入MAC块,有效缩短了数据在UMAC缓存的时间,提高了UMAC层发送数据的效率。

5 软件测试结果分析

对UMAC层软件的测试,分为3个步骤完成,分别是的软件白盒测试、软件黑盒测试及BS系统集成测试。软件白盒测试,对每个函数编写测试用例,要求达到所有函数语句覆盖、核心处理函数判定/条件覆盖;软件黑盒测试,编写程序模拟上层的LLC协议软件以及下层的LMAC协议软件,通过Socket发送数据驱动UMAC软件的运行,要求为协议栈的每一个功能设计测试用例;集成测试是将BS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测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几个测试用例证明了上述几个UMAC软件的关键技术是正确的:

① MS开机,通过随机接入向MS发送注册请求,MS注册成功;② 某一BS下的MS发起个呼,呼叫建立、通话及释放未出现异常;③ 某一BS下的MS发起组呼并讲话,其他BS下的MS可以听到清晰的话音;④ MS连续发起100次呼叫,呼叫接通率100%,呼叫建立时间小于500 ms。

6 结束语

按照该设计方法实现的UMAC软件具有传输延时低、资源利用率高的优点,可以满足协议要求的功能和在基站部署的需要。在国外TETRA设备完全占领中国市场的今天,为国内TETRA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进,该软件必将跟随基站设备,广泛应用在铁路、民航和公安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ETSI EN 300 392-2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TETRA)Voice plus Data(V+D).Part 2:Air Interface(AI)[S].

[2]郑祖辉,陆锦华,丁锐,等.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72-342.

[3]罗明.基于IP的TETRA系统的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4]李延波.TETRA空中接口协议栈软件设计与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07.

[5]仲达帆.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上MAC层上行信道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6]宋政育,孙昕.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上MAC层协议栈的开发[J].移动通信,2009(12):35-39.

集群软件 篇4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院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数据库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其数据安全非常重要。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开放性以及应用环境的多样化,如自然灾害、服务器宕机、网络损害、操作失误、软件错误、病毒破坏、蓄意破坏等,都给应用系统的运行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轻则造成运行中断,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重则使数据库中的数据部分或全部丢失,损失会十分惨重。因此对服务器和磁盘阵列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利用VCS重新构建SAN结构新服务器和磁盘阵列

由于原信息系统设备已运行4年,加上医院工作量激增,数据快速增长,数据库表越来越大,系统运行速度明显下降。为了保证系统的运行,选择了目前的主流技术,即采用SAN结构[6]的双服务器(一台是新购的HP580G5四核服务器,一台仍是原IBM xSeries 365)和新购的Hpeva4400磁盘阵列柜(S盘:500G---HIS,T盘:300G--LIS)做HIS、LIS双机双实例VCS群集。

一般做双机互为热备方式是需要两台性能相仿的服务器。此次两台性能差别较大的服务器能否顺利的群集。另外,为尽可能减少停机时间以降低对医院业务的影响而迅速切换[5]到新的群集上,原X365b服务器能否不用再重新安装操作系统、HA、Sql等软件就可和新HP服务器做双机。如何充分发挥被替换下来的X365a服务器和M50磁盘阵列的资源。

经过分析,认为利用VCS优越的性能,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步骤大致如下:

(1)首先将HP580G5服务器与Hpeva4400、SAN光纤交换机、两台连核心交换机相连,安装操作系统。

(2)手动将原服务器群集中运行HIS的X365b,通过VCS切换至运行LIS的X365a上,这会使系统很慢,但我们选择在业务发生量很小的晚上,所以还是能保证医院信息系统业务仍继续正常工作。

(3)将X365b的HBA卡与M50磁盘阵列连接光纤线拔出后与SAN光纤交换机连接。

(4)安装StorageWorks Command View EVA,创建盘柜磁盘空间做Raid1,并通过Hp Command View EVA使HP580G5和X365b服务器建立联系。

集成步骤大致如下:

(1)在HP服务器上安装Veritas的HA双机容错系统软件。

(2)在HP580G5上用VCS对Hpeva4400划分S、T盘,安装SQL(HIS、LIS实例)及补丁。同时将M50磁盘阵列的HIS、LIS数据库做全备,约1h完成。

(3)通过VCS作一系列配置,完成群集并安全切换。

(4)安装信息系统应用文件拷贝至新盘柜的S和T盘。

(5)对THIS4数据库做完全还原。

(6)在原x365a和M50群集中,通过VCS的off_line,断开医院信息系统业务,然后立即进行数据库差异备份[7],并马上在新的集群中对数据库做差异还原,这样只需用几分钟的时间即可完成数据库的完整数据复制。

(7)利用VCS先将原来x365a和M50群集的2个虚拟服务器名[8]和对应IP进行修改,然后再将HP 580G5和x365b服务器上的2个虚拟主机名和对应IP修改成与原来x365a和M50群集完全一样。至此集成工作全部完成,全院信息系统业务立即运转起来,期间的完全停机时间不过5min。

经实际应用和手工来回切换,一切正常。可见,VCS的HA性能稳定安全,兼容性好,适应一些复杂环境应用。

2 利用VCS解决数据库逻辑错误引起的系统运行异常故障

利用VERITAS[1]的集群软件,即Veritas Cluster Server(简称VCS)[2],成功解决了我院数据库逻辑错误引起的系统运行异常故障问题。

我院的网络环境如下:

两台机架式IBM xSeries 365作系统应用主服务器,一台富士通M50作磁盘阵列,两台思科Catalyst 4506作核心交换机+光纤模块。另有一台机架式IBM xSeries336作主域服务器,一台台式IBM xSeries225作备域服务器并作异地备份数据库。

我院使用的是双机热备[3]、负载均衡方式,即利用VCS的VERITAS Storage Foundation HA的双机容错系统软件,将两台主服务器+磁盘阵列柜的模式构成双机热备份Cluster集群[4]工作方式。两台主机均为工作机,一台IBM xSeries 365(以下简称x365b)运行HIS,一台IBM xSeries365(以下简称x365a)运行LIS,均衡负载。在正常情况下,两台工作机均为信息系统提供支持,并互相监视对方的运行情况。当某一台主机出现异常时,不能支持信息系统正常运营,另一主机的HA双机容错系统软件能自动侦测到这些异常情况,会在十几秒内自动接管异常机的工作,继续主持信息的运营,从而保证信息系统能够不间断地运行,而达到不停机的功能。但正常运行主机的负载会有所增加,此时必须尽快将异常机修复以缩短正常机所接管的工作切换回被修复的异常机。

某日早晨,我院信息系统出现异常,病区护士站的“医嘱执行”执行失败。经初步排查,门诊挂号收费正常,病区的部分模块功能有故障,说明服务器和网络硬件基本正常。查数据库自带程序进行的备份作业发现有一个索引失败,查看作业内容和详细步骤,就是关于病区模块的部分索引在执行过程中因不明原因导致索引不能按时正常结束。立即将该作业停止,可是效果不明显,很多病区的医嘱还是不能执行。在SQL查询分析器中执行sp_who发现仍有很多死进程。后来门诊挂号、收费运行也开始慢了起来。查数据库事务日志[5]空间,发现异常的大,这有可能造成系统异常。于是在数据库中进行“日志收缩”,但不能缩小空间。因我院上午是医疗活动最繁忙的,故障不解决会极大地影响医疗秩序。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通过VCS的Cluster Manager,手动将目前运行HIS应用程序的主机x365b切换到另一台运行LIS的主服务器x365a上(十几秒即可完成)。然后将原x365b服务器关机,1min后再开机,进入Cluster Manager,再由x365a主服务器将HIS切回到x365b,再对数据库的“日志”进行收缩,空间变小成功。整个维修过程中几乎没有停止前台业务,全院信息系统随即恢复正常速度运行。

3 系统应用

从实际应用的效果看,双机容错[9]的确是计算机应用系统稳定、可靠、有效、持续运行的重要保证。但如果只有一个磁盘阵列,就存在单个故障点,一旦它发生故障,就会宕机,并有丢失数据的危险。即使有应急服务器,恢复备份的数据会花费相当的时间,而且难免要出现数据的丢失。一般来讲,应急服务器较主服务器性能要差很多,不可能将医院所有业务带动起来。我院的HIS、LIS是不同的虚拟主机名和对应IP,普通单台应急服务器就很难承担,运行LIS的检验科工作站会连不上LIS数据库。为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利用VCS特性,使装有VCS的原x365a和M50群集来承担应急服务,使用数据库自带的程序编程作业任务,一旦宕机,可手工改变虚拟IP地址和服务器名即可替代正式服务器运行,临时启用,保证系统业务不受影响。

随着医院对信息系统投入的增加,应考虑较为先进的磁盘阵列镜像备份,就是在SAN结构中再加入一台磁盘阵列,用VERITAS Storage Foundation HA的卷镜像功能实现两台磁盘阵列互联,做到数据的实时备份,保证数据完整恢复,没有丝毫的丢失;一旦宕机,可立即恢复接管功能,做到真正的双冗余,即“2+2”容灾系统[10],使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医疗活动不受影响。

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VCS集群软件重新构建SAN结构的新服务器、磁盘阵列的方法和实施步骤;利用VCS集群软件解决了数据库逻辑错误引起的系统运行异常故障,保证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HIS,LIS,VCS集群软件,服务器,磁盘阵列

参考文献

[1]黄卫平.Veritas存储解决方案在我院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3,24(7):32.

[2]王仕凡,等.PACS系统存储管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0):21-24.

[3]曹阳.计算机网络双机热备容错技术的典型应用[J].医学信息,2004,17(3):138.

[4]谢育波.计算机集群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6,3(8)51.

[5]贾代平,等.事务处理日志与数据的安全恢复[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3)95.

[6]林志刚.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存储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4(24)134.

[7]温艳春.SQL Server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的分析与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09,4(4)59.

[8]贺绍民.Oracle8i在Windows 2000服务器群集系统中的安装配置[J].中国无线电,2004,(2):16.

[9]于斌,等.高可用双机容错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9):1524.

集群软件 篇5

关键词:多架构集群,VNC软件,跨平台系统,远程教学,远程协助

引言

大庆物探研究院现有IBM、HP等四套PC集群计算机 (共计1350台服务器) 和80余套PC交互工作站, 分布在一个中心机房和五个终端室[1]。集群安装了Linux RH4.6、Linux RH5.3、Linux RH6.0、Windows XP、Windows7等不同平台的操作系统, 配置了Omega、Geocluster、Geoeast、Paradigm等各种应用软件, 还安装了存储、网络、自动带库等功能各异的管理软件。由于这些多架构集群和交互工作站物理位置分散、软件种类繁杂, 为系统维护和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仔细研究, 安装了VNC远程控制工具软件, 并成功应用到多架构集群中, 提高了系统维护效率。

本文着重阐述了VNC工具软件的安装、配置过程, 以及在多架构集群系统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一、VNC软件的原理及安装

1.1 VNC软件的工作原理。VNC (Virtual Network Computer) , 是虚拟网络计算机的缩写, 主要用于远程管理, 是一个强大的远程桌面共享工具, 能够让多个用户通过复杂的网络环境实时观看到远程的服务器桌面并进行操作[2].它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在VNC服务器端启动服务后, 通过网络将远程服务器端的屏幕图像展示在客户端本地, 使用者在VNC客户端输入密码后, 能以图形界面的形式远程访问或控制服务器端, 还可以实时观看服务器端的屏幕图像并与服务器端进行交互通讯。

1.2 VNC软件的安装。在Linux系统安装盘的/media/cdrecorder1/Red Hat/RPMS目录下, 查找VNC服务的安装文件:vnc-server-4.1.2-14.el5_3.1.i386.rpm, 执行以下命令安装VNC软件:

#rpm–ivh vnc-server-4.1.2-14.el5_3.1.i386.rpm

执行以下命令检查VNC软件的详细信息:

#rpm–qa|grep vnc

显示两行内容:vnc-server-4.1.2-14.el5, vnc-4.1.2-14.el5即证明VNC软件已安装成功[3]。

二、VNC软件服务器端的启动

2.1手动方式启动

(1) 启动命令。执行以下命令启动VNC软件服务器端的服务进程:

#vncserver:1

当第一次启动VNC服务进程时, 会提示设置服务密码, 该密码就是VNC客户端远程访问服务器端的登录密码。

(2) 编辑配置文件。设置密码后, 在用户主目录下的.vnc子目录中自动生成xstartup配置文件。以后每次启动VNC客户端时, 都会读取该文件中的配置信息[4]。

对于Linux RH6.0以下版本的操作系统, 默认启动的客户端界面不是图形化窗口。需要编辑xstartup配置文件, 将“twm&”修改成“gnome-session&”。重启VNC服务, 配置成为图形化桌面。

2.2自动方式启动。对于手动方式启动VNC服务进程, 当用户开启客户端窗口时, 无法调整窗口大小, 默认大小只有800x600。此外, 还不能将VNC服务设置成开机自启动的服务。因此, 通常采用自动方式启动VNC服务进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编辑配置文件

在Linux RH4.6操作系统平台, 编辑/etc/sysconfig/vncservers文件, 加入以下语句:

VNCSERVERS=”1:用户名”

VNCSERVERARGS[1]=”-geometry 1920x1600

第一行定义所开启VNC服务的用户名, 第二行定义开启窗口最大为1920x1600, 在此范围内可任意调整开启窗口的大小。

对于Linux RH5.3操作系统平台, 编辑/etc/sysconfig/vncservers文件, 在最后一行语句中:

VNCSERVERARGS[2]=”geometry 800x600–nolisten tcp–nohttpd–localhost”

删除“-nohttpd–localhost”, 否则VNC客户端将无法与服务器端连接。

(2) 启动VNC服务

执行以下命令启动VNC服务:

#service vncserver start

#chkconfig vncserver on

(3) 停止VNC服务

#service vncserver stop

三、VNC软件客户端的启动

3.1在Linux操作系统平台启动

(1) 命令行方式启动。在与VNC服务器端联网的任意终端上执行以下命令, 启动VNC客户端:

#vncviewer–geometry 1920x1600 159.10.160.204:1&

在弹出输入密码的窗口, 输入连接VNC服务的密码, 即出现IP地址为159.10.160.204的VNC服务器窗口。命令中“1920x1600”为开启窗口大小, 可进行调整, 若超过vncservers文件中所设置的最大值, 则以配置文件为准。

(2) 图形方式启动。点击用户主界面状态栏中:Applications→Accessories→VNC Viewer, 即可启动VNC软件客户端。

3.2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启动。在Windows平台的服务器上, 安装java程序:“jdk-8u31-windows-x64”。打开浏览器, 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159.10.160.204:5801, 连接成功后输入连接VNC服务的密码, 在浏览器中即可出现VNC服务器端的图形化桌面。

四、VNC软件在多架构集群中的应用

与Telnet、SSH等基于字符界面的远程控制相比, VCN软件可实现图形界面的远程控制, 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的远程操作平台。将VNC软件的这些功能, 应用到多架构集群中, 可实现远程教学、远程协助以及跨平台远程控制等各项功能。

4.1 VNC远程教学功能。随着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的不断更新, 如何能够清晰便捷的学习和应用软件, 已成为处理人员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由于处理人员多, 且分布在不同楼层的终端室工作, 以往一人演示, 多人围观的学习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通过VNC远程教学功能, 使每个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 都可以方便的观看到教学者的所有操作, 从而方便了软件的学习。

4.2 VNC远程协助功能。由于处理终端室分布在各个楼层, 解释机房和处理机房距离较远, 这为不同终端室 (机房) 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协助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而VNC的远程协助功能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在本地服务器, 执行以下命令启动VNC服务:

%x0vncserver–Password File=/当前用户主目录/.vnc/passwd

协助者启动VNC客户端, 输入密码, 便能开启远程协助窗口, 直接对服务器端的桌面进行实时的操作, 此时VNC开启的客户端效果如同QQ软件开启的远程协助一般, 但相比QQ软件, VNC软件的远程协助功能还能实现Linux系统的远程协助, 无需通过外部以太网, 在内部的局域网即可进行远程协助[5]。

这一功能的实现, 使用户群只要在多架构集群中工作, 便可以通过远程协助, 对所需的终端或服务器进行远距离协助, 协助者或者系统维护人员不必去被协助者的工作现场, 便能解决相应的问题。

4.3 VNC跨平台远程控制功能。在多架构集群中安装了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 不同的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安装在特定的操作系统平台上, 例如:自动带库管理软件、HP集群管理软件等, 都必须安装在中心机房特定网段的Windows平台的工作站上。利用VNC软件的跨平台远程控制功能, 在Windows系统上安装VNC软件后, 系统维护人员即可在终端室的Linux工作站上, 远程控制中心机房中Windows平台的管理软件, 对集群、存储、网络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管理与维护。如图1所示。

结语

由于多架构集群的操作系统种类繁多, 管理软件、应用软件安装环境各异, 物理位置分散, 给系统管理和维护增加了难度。通过对VNC远程工具软件的研究, 将远程教学、远程协助以及跨平台远程控制等各项功能应用于多架构集群中, 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软件和远程协助的方法, 也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保证了地震资料处理生产的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吴显凤.PC集群系统安全策略及实施[J].物探装备, 2013, 23 (05) :303.

[2]舒友村.基于VNC的应用程序共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3]陈虹.基于LINUX平台下的VNC远程控制实现方法[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3) :25-26.

[4]石庆东.跨平台远程控制工具VNC[J].科技信息, 2008, 30:397-398.

集群软件 篇6

(一) 产业集群概述。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迈克波特 (1997) 的理论,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 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 且在地理上集中, 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主要表现为三个特性:一是地理的集中性, 表现为有共性、互补性而相关联的企业在某一地理范围上的集中, 即企业与其材料供应商或服务提供商等相关机构的集群;二是产业的专业性, 表现为集群内的产业都具有高度的专业化;三是企业间的关联性, 表现为生产某种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各企业, 不仅横向相关, 且在自身纵向一体化发展后, 形成各自的产业链, 而这些产业链互相交错, 从而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产业网。集群内的企业关系密切, 联系紧密。

从产业集群的定义与特征来看,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集群现象较为普遍, 例如由北科建集团开发的专业化高端科技园区、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区与无锡中关村软件园等, 这些软件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都较为成功。

(二) 产业集群竞争力概述。波特 (1997) 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取决于需求状况、相关的支持产业、要素状况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者等六个相互关联的因素。蔡宁、杨旭 (2002) 参照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 指出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包括集群内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产业关联性、要素条件及需求条件四个基本决定因素, 以及环境和政府两个辅助因素, 认为这六个因素共同决定着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其中群内企业协作与竞争行为处于核心地位, 尤其是协作产生的协同效应, 对企业集群竞争力至关重要。另外, Pekka (2004) 强调可以从增强企业间协同作用、集群提高生产率和创新绩效、推动正的外部性和知识溢出、发挥正的专业化效应、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等五个方面的能力来理解产业集群竞争力。可见, 产业集群竞争力并不是对集群内企业各自的竞争力进行简单加总, 产业集群竞争力应该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溢出效应, 而这个溢出效应更多来自于集群内企业间的互相协作沟通, 合理整合资源信息, 选择最优发展路线。

二、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分析

目前, 我国软件产业的集群效应大多是体现在由于空间的临近性而节省运输成本, 交易便利, 但核心上的集群效应表现得不甚理想。核心的集群效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分工细化带来的高效率;二是多个相关企业高效整合资源, 共同创新;三是企业间不断衍生, 相关要素向该地区汇集, 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外部环境。一旦集群内的企业做到以上三点, 产业集群竞争力必将大幅提高, 更将带动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但现状是集群内的各企业基本上是凭借自己的主打产品在市场上竞争, 互相之间的合作沟通较少, 产业集群竞争力不高,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点。

(一) 软件产业的专业化分工不明确, 贪图扩大经营范围造成恶性竞争。软件业的门槛并不高, 所以软件产品重复开发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增大了企业的投入成本, 未能合理利用资源, 还可能使企业专业水准下降, 无法形成正的专业化效应, 影响盈利以及公司口碑, 更容易造成恶性竞争。企业在规模增大时, 会尝试扩大经营范围, 但这前提是规模足够大, 不会影响原有主营业务的研发投入, 而当前很多企业往往喜欢跟风开发新产品, 市场追捧某一方向, 就贸然开始尝试新方向, 经常顾此失彼, 削减了原本主营业务的投入资本, 使得主营业务专业水准降低而新业务运营效果也不理想, 不仅使得利润受损, 还会使公司的品牌名誉受损, 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软件产业, 在其他很多产业, 这种情况都是普遍的。这种贸然跟风的现象不仅会影响公司盈利情况, 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容易造成恶性竞争, 虽然这项新业务对于一个企业是未涉足的新领域, 但其实这一领域早已有企业涉足, 若该企业贸然进入, 市场反馈效果就会不理想, 但为了争夺客户, 便只能通过压价, 最终导致竞相压价这样的恶性竞争, 软件的利润空间被大幅挤压, 甚至导致开发商不能收回基本的开发和服务成本。另外, 越来越多的大型公司甚至是跨国公司都开始瞄准中低端市场, 中低端市场也不再只是中小软件企业的战场, 大企业具有雄厚的财力物力, 以及更加专业的科研水平, 当他们参与竞争, 中小企业的发展将会更加受到制约。

(二) 企业间缺乏联合协作意识, 各软件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多, 协作少。当前, 各软件企业之间的创新交互过程不多。虽然由于地理上的邻近, 信息传递速度远远超过孤立的单个企业, 但信息交流频率低, 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这种分散的状态将会极大阻碍软件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产业集群往往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发源地, 但是由于创新活动的复杂性, 尤其是对于软件产业这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单独的技术创新活动很难维持并发展, 往往需要多个相关企业及科研部门的共同参与, 创新才可能获得成功, 这一要求恰好为产业集群的网络特性所体现。传统企业集群中的投入产出关系已经不再适用, 企业之间应该既有多种形式的竞争, 又有多种形式的合作, 形成更加复杂的良性竞争合作关系。产业中的各个企业都有自己专长的某一个方面, 它们独立成为产业网络中的某一节点, 互相学习、研发合作, 以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为中心内容, 通过合作减少来自市场的不确定性, 以共同应对来自整个市场的冲击。但目前我国软件企业间缺乏这样相互扶持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 导致整体创新绩效不高。

三、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 钻研细分市场, 合理定位产品。软件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 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选择与领域相关的某一细分市场作为自身的战略重点, 将生产要素和资源向这一部分集中, 打造自己的王牌产品, 这将提高企业在用户中的评价, 且企业在专注于这一细分市场的同时, 可以提高自己公司的专业水准, 企业竞争力自然逐步提升, 并将带动整个集群的竞争力上升, 切忌盲目扩大经营范围。

(二) 加强企业协作, 整合资源。企业之间应该明确分工, 专业化经济应该成为企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企业之间结成网络化关系, 提高对信息和资源的利用效率。集群内企业间可以共享一些技术, 既能够使企业避免重复投资, 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降低产品开发成本, 还有助于集群内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扩散。尽管会存在专利的保护, 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活动, 才能具有持续的竞争力不断获得超额利润。在集群内部, 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与创新能力弱的企业共同利用知识的溢出、竞争和合作机制有效地进行生产创新活动。小米手机的预装应用软件在协作这一方面就表现出良好的模式, 它自带的手机清理软件是由猎豹清理大师提供的核心技术支持, 这免去了自己的研发投入, 节省了不必要的资源投入, 并且可以有更多精力投入自己的主营业务。

(三) 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形成配套发展。软件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在发展初期往往依赖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小软件企业的灵活机动性更高, 可以更快地迎合市场产品需求。这是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的最明显优势, 大企业可以将关联的中小企业纳入整体发展体系中, 可以将软件产品的基础部分外包给其配套中小企业, 核心部分则自行研发。这样可以节省产品研发成本, 也能使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竞争中得到稳定发展, 最终带动集群整体发展。

摘要:软件产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切入, 分析当前软件产业的竞争力, 以及产业集群中存在的问题, 旨在从产业集群角度找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软件产业,产业集群,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迈克·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2]蔡宁, 杨旭.协作行为对企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3

[3]Pekka Yl-Anttila.Industrial in Change-How to Stay Competitive in the Global Competition[R].The Search Institute of the Finnish Economy (ETLA) , Opening Seminar, 2004, 4

集群软件 篇7

1.1性能特征分析软件简介。PC集群性能特征分析软件, 针对运行在IBM PC集群上Omega和Geocluster等地震资料处理应用软件, 对节点的CPU、内存、网络、磁盘等关键部件进行实时监控, 自动生成能反映作业运行状态的特征文件, 可以实时显示地震作业运行时各个节点的资源利用情况, 定位应用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性能瓶颈, 及时、快速解决各种影响作业性能的问题, 辅助优化PC集群软、硬件系统, 从而提高PC集群系统整体运算效率[1]。

1.2性能特征分析软件主要功能。PC集群应用性能特征分析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2]: (1) 自动生成反映PC集群应用性能的特征文件; (2) 实时显示地震作业运行时各节点的CPU、内存、网络和磁盘等性能数据; (3) 模拟业务运行图, 追溯、重现和分析应用运行时异常节点的性能数据, 及时处理系统故障; (4) 在处理业务运行的各个阶段, 对CPU、内存、网络和I/O等各关键部件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集群系统资源配置; (5) 准确判断业务运行热点函数对各硬件部件的依赖程度, 快速定位系统性能瓶颈, 寻找应用优化的空间。

1.3 性能特征分析软件窗口功能菜单。PC集群应用性能特征分析软件的功能菜单包括主窗口菜单和子窗口菜单。其中, 主窗口菜单包括:文件 (File) 、风格 (Style) 、窗口 (Window) 、帮助 (Help) 等四个菜单;子窗口菜单包括:信息 (Info) 、图表 (Charts) 、编辑 (Edit) 、视图 (View) 、布局 (Layout) 、报表 (Report) 等六个菜单。

二、性能特征分析软件实践应用

在IBM PC集群的两组节点上, 同时运行两个Geo Cluster叠前时间偏移模块并行作业。在数据分发阶段, 两组作业对应的前端机节点通过网络执行数据发送操作, 数据体从前端机节点的磁盘传输到计算节点的内置磁盘上。数据分发后, 每个计算节点开始对内置磁盘上的数据进行偏移并行运算。只有全部并行节点各自的运算都同步完成后, 才能统一进行数据回收操作, 把运算结果通过网络传输到前端机节点。检查两组作业的运行时间发现, 第一组作业运行时间明显比第二组耗时长。

启动应用性能特征分析软件, 收集第一组作业运行的特征文件, 实时显示这个作业计算节点在各个时间段的运行情况, 以及对CPU、内存、网络、存储等系统资源的利用情况, 同时可对系统资源进行量化分析显示。发现第一组作业的一个运算节点出现异常, 分析资源消耗情况, 定位故障应该是内存资源不足。有一些作业死进程和窗口进程占用了大量内存资源, 作业使用到了SWAP资源, 并伴随有本地磁盘的写操作, 系统和SWAP分区交换数据等, 导致该节点CPU利用率下降, 运算效率降低, 其余计算节点资源闲置等待, 影响了作业整体运行效率。我们及时对异常节点进行了故障解决, 释放了充足了系统内存资源, 保证了并行作业的加速运行。

三、结论

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生产中, 会经常出现作业运行突然变慢等异常现象。通过PC集群应用性能特征分析软件, 可以随时对各组PC集群的实际处理作业状态进行监控和分析, 特别在个别节点运行异常时, 能够及时发现和定位故障, 以便立即采取相应解决方案, 如:清除无用的临时文件、关闭暂时不用的窗口、删除死进程或者排除节点故障等操作, 并尽快重新提交作业, 节省作业的运行时间。既能合理分配、调度系统资源, 又可以减少系统资源的浪费, 提高地震资料处理系统整体运算性能。

参考文献

[1]范文星.基于Django的网络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 2012 (S2) .

集群软件 篇8

关键词:数据库,集群AutoStart,播控系统

播出系统是电视台核心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障播出系统持续稳定运行是电视台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中播出系统中的数据库又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整个播出系统的相关业务, 包括节目采集入库, 节目单编辑, 节目素材迁移, 节目播出等都涉及到数据库的使用, 所以一旦数据库无法正常运行, 整个播出系统势必瘫痪。海阳电视台通过AutoStart集群软件将多台服务器连在一起创建了高可用性的数据库系统。我们使用SqlServer2008作为数据库系统, 并通过AutoStart软件实现数据库集群。AutoStart软件通过多台服务器实现集群功能, 当主数据库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用自动将服务切换到其他可用的服务器上, 切换时间短速度快, 不会影响到播出系统的工作, 从而提高了整个播出系统的安全性和高可用性。

1 AutoStart概述

AutoStart是一个基于Windows 2000/2003, Linux服务器的高可用性群集解决方案。该方案是将多台服务器联在一起, 组成一个高度透明的系统, 让最终用户能共享网络上的所有资源, 如数据或应用软件等。当其中任何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 另外的服务器便立即自动取代该故障机器的职责, 继续为用户提供服务。

2 海阳电视台AutoStart集群方案

海阳电视台的播出系统采用的是北京中科大洋公司的D3-Air播控系统, 系统配置两台戴尔R710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SQLServer 2008, 主服务器的名称为PDC, 备服务的名称为BDC, 两台服务器分别安装AutoStart5.4软件, 通过配置使两台服务器形成一个集群, 两台服务器通过心跳线连接用来侦测服务器的工作状态。正常情况下由PDC提供服务, 当PDC意外宕机或着需要停机维修的情况下BDC可用自动接管服务, 期间不需要人工干预。当切换完成后, 播控软件只需要重新连接数据库便可继续工作, 无需更改软件的设置。该方案的网络结构如下图1所示:

3 配置集群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要将两台服务创建集群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两台数据库主机的配置需要一致, 包括CPU、内存以及磁盘的分区类型和大小等;其次, 两台数据库主机的SQLSERVER数据盘大小以及文件类型、盘符需保持一致, 如果不一致会导致数据不同步;第三, 两台服务器都需要配置双网卡;

在主数据库服务器和镜像数据库服务器上分别安装SQL SERVER 2008 R2, 安装时必须将两台数据库主机的操作系统分区与数据分区分开, 在数据分区不能有任何系统文件, 包括系统的页面文件, 并且也不能将AutoStart安装在数据分区。安装好数据库后在两台服务器上分别创建好生产数据库, 然后将两台服务器停止SQL Server服务和SQL Server Agent服务, 并将上述两个服务设置为手动启动。采用AutoStart实现数据库镜像后, SQL数据库服务的启动将由AutoStart控制, 不再由操作系统控制, 所以要将服务设为手动启动。

4 AutoStart的安装与配置

AutoStart软件的安装需要按步骤进行, 首先在主数据库服务器上安装, 安装完成并重启后再安装备数据库服务器。安装过程这里不做详述,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AutoStart服务器要加入共同的域中才能创建集群。主备两台服务器配置的IP地址如下表所示:

主备服务器的AutoStart安装完成后要检查Nodes下面的主服务器和镜像服务器的IP配置是否和上表中的配置相同, 如果不相同要适当调整。Public的IP地址是对外提供服务的链接地址, Mirror的IP地址是两台服务直连网线所配置的地址是用来检测主机工作状态的。

节点配置完成后要添加虚拟IP地址, 虚拟IP地址是用来为软件提供链接服务的地址, 所有的播控系统里的软件都要链接到这个地址。这就是不需要修改软件的数据库设置集群就能够提供不间断服务的关键。

然后要在Services里面将数据库相关服务包括SqlServer, SqlServer Agent, Fulltext Search等服务添加上去, 并且要设置好各个服务的启动顺序, 确保服务能够正常启动。

经过各项配置之后就可以启动AutoStart集群, 在启动前要做一次SqlDataSouce数据同步以确保主数据库和镜像服务器上的数据是相同的。同步完成后就可以启动资源组, 这样整个集群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5 AutoStart集群部署完毕后的切换实验

AutoStart集群部署完成为验证配置的正确性, 要对集群进行切换验证。首先是测试通过软件手动切换服务器到镜像服务器中。打开AutoStart软件, 在界面上点击Relocate按钮, 选择切换到镜像服务器节点, 经过一段时间后在镜像服务器上查看所有的服务都已经切换到镜像服务器中运行, 手动切换成功。第二是模拟主服务器其因故宕机系统服务自动切换。通过将主服务器关机或者拔掉服务器的网线我们发现AutoStart自动侦测的主服务器的情况并把服务都切换到备服务器上去, 通过查看镜像服务器可以发现自动切换也是成功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集群软件】相关文章:

集群搭建05-17

应用集群05-27

产业集群06-13

市场集群06-26

分布集群06-26

集群课程07-04

产业集群研究05-01

集群化技术05-08

东莞产业集群05-21

奥运科技集群05-25

上一篇:会责任感下一篇:产后尿潴留的有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