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审计起源与独立性论文

2022-04-23

从2000年起,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所挂靠的政府机构实行脱钩改制,实行市场化运作。由于在脱钩改制之前的处于卖方市场优势,导致其在市场化运行方面乏经验。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激烈竞争。因此,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胜出,如何拓展业务量,实现从本土所到国际所的发展,这是摆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前的现实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民间审计起源与独立性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民间审计起源与独立性论文 篇1:

当代英国体育发展模式的转变

摘 要:英国体育发展模式在新工党“第三条道路”的影响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理念上,体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投资,用于培养积极公民,政府发展体育的策略转变为支持社会自治和强调与民间组织合作。实践方面,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以政府机构改革和支持民间组织发展为前提,其主要内容包括政策平等协商、组织协调配合、政府契约购买和鼓励志愿者服务。当代英国体育发展模式的转变是一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制度改革,其经验对中国体育改革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关 键 词:体育社会学;体育发展;发展模式;民间组织;英国

1996年,英国从亚特兰大奥运会回家时只带回了1枚金牌和一颗受伤的民族心。16年后,通过从国家彩票获得充裕的资金和如机器般精密的运作机构,英国奥运代表队已经焕然一新[1]。这种论述将英国体育重新崛起归结为资金和技术,但问题也可能是:仅仅依靠资金和技术,英国体育真的能够重新崛起吗?

更为深入地分析应该从英国体育发展的制度层面加以解释。1997年新工党上台执政,以“第三条道路”在英国全面推行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英国体育发展模式由此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英国政府将民间组织确定为实现英国体育现代化的重要合作伙伴,并与民间组织展开了全面的合作实践。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英国体育发展不仅摆脱了公平与效率两难的困境,还找到了一条从精英体育到大众体育重新引领世界的新路。

1 当代英国体育发展模式转变的原因

英国作为现代体育运动的起源地,其体育发展模式首先是由民间组织建立起来的。在19世纪,通过志愿体育俱乐部和成立全国性管理机构(以下简称NGB),形成了有组织的体育活动[2]。从1880—1930年,英国正式成立了67个NGB[3]。这些NGB起初树立起规则、精神和纪律,监督组织之间的竞争;随后开始培训国家队,关注教练员的培养;再后来行动于赞助和特定的主题。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为了应对由“经济大萧条”而引起的社会危机,政府开始干预体育发展。当时英国最大的体育民间组织CCPR,1937年被纳入政府管理。战争期间,政府通过CCPR将200万英镑用于体育设施建设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战后,随着英国成为福利国家,英国体育政策明确服务于全民体育。政府迅速修建运动和休闲公共场所,并优先为儿童、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提供运动和休闲的机会[4],然而政府干预体育发展的后果是公共财政支出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速度,政府标准化的服务引起了中产阶级普遍的不满。以至于后来有人评论:“这种为所有人提供运动和休闲机会政策的目标被证明是远远不会因为政府的干预而实现的。”[5]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保守党政府开始寻求公共部门活动私有化,将国家福利从政府中分离出来。国家福利的市场供给加速了私人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增长,也导致了社会公平的丧失。20世纪80年代早期发生在英格兰内陆城市的暴乱深刻地影响了当时英国的体育政策,为了应对社会动荡,政府将体育政策的重点转移到了缓解娱乐的不利因素和培育社区发展[6]。在这种背景下,社区体育计划由职业俱乐部建立起来,但职业俱乐部随后不断增加的商业行为混淆了这项计划的社区责任,最后职业俱乐部丧失了社区责任而只对股东负责[7]。

政府干预体育发展,在一定程度实现了体育机会的平等,但付出了降低效率的代价;通过市场来对体育机会再分配,虽然提高了效率,却牺牲了社会公平。因此,20世纪90年代保守党执政后期,兼顾公平和效率改革成为了广泛的社会共识。1997年,以布莱尔为首的新工党上台执政,以“第三条道路”作为施政纲领,在英国全面推行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第三条道路”强调建立强大的公民社会,认为公共服务供给不应该局限于国家或私人,还应当依靠社区、民间组织和家庭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在这种新的政治理性下,政府选择与民间组织合作成为实现英国体育发展现代化的一种战略,英国体育发展模式由此开始了一系列的转变。

2 当代英国体育发展模式理念的转变

2.1 从社会福利到社会投资

在福利国家中,体育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福利主要用来增进国家与公民之间的联系,应对公民可能出现的疾病风险。“第三条道路”的主要倡导者吉登斯[8]认为:“社会福利支出不能仅限于扶困济贫的消极作用,而应当成为一种积极的社会投资,用于开发国家的人力资源。”在新工党社会投资政策指引下,体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投资被用在了健康、教育、抑制犯罪、社会包容、社会凝聚和公民权利等领域。政府认为这些领域利益的获得可以简单明了地用体育参与率来阐述,提出每年要增加1%的体育参与率,到2020年实现全国70%的人口每周参加5×30 min适度的身体运动[9]。着眼于开发国家未来人力资源,培养儿童和青少年成为体育发展政策的优先目标,英国体育发展的理论模型也由传统体育发展连续体转变为积极框架[10]。相比传统连续体模型遵循体育能力从低到高的发展顺序,积极框架模型强调学习的作用,即以学校体育为基础,通过提供从社区体育到精英体育不同层次持续不断的培训机会,来使公民获得相应的体育能力,从而使公民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各个层次的体育活动中去。

体育发展成为社会投资的优势在于:第一,国家对体育发展的投入不再是单纯“输血”,还要积极“造血”。中央政府在体育运动上每1英镑的财政投入,将产生5英镑的税收[11]。第二,通过体育发展来增加国家的社会资本。在贫困地区的青少年足球项目中,每投入1英镑将会使当地社区通过减少青少年团伙暴力而产生7英镑的价值[12]。第三,通过体育发展减少国家在其它社会领域的投入。英国每年在控制国民肥胖问题上的直接花费为49亿英镑,如果肥胖不被有效控制,这一数字将会在2050年翻番[13]。总之,社会投资将体育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成分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2.2 从政府掌控到社会自治

政府管理体育的方式是随着政府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关系不断变化。公共服务国有化时期,由于政府奉行凯恩斯主义所主张的国家干预政策,导致了政府对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的直接管理;公共服务市场化时期,政府通过强制性竞标等手段将体育公共服务推向市场,保持着对体育公共服务市场的权威管制。新工党执政后,虽然延续了保守党市场化改革的部分政策,但与保守党不同的是政府并不寻求管理社会本身,而是通过支持个人与公共机构的自我管理来与政府的目标保持一致[14]。

尽管中央政府在体育发展中依然保持着主导地位,控制着议事日程和寻求相应影响其它组织的行为[15],但政府更主张通过支持社会自治来实现公共体育管理。政府实行社会自治的基本原则是权利与责任的对等。如果民间组织被证明既能实现政府的目标,又能很好地从最基础到最高水平去发展他们的运动项目,将获得更多的政府合同;如果民间组织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与政府签订的合同将被重新审查[16]。在管理方法上,政府通过运用审计、标杆学习、公共服务协议、目标设定、绩效评价和测量等一系列新的公共管理技术,来确保民间组织实现自我管理以及对它们的自我管理进行反思性监控。

2.3 从相互限制到伙伴合作

单一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使得公共服务各供给主体之间处于相互限制的状态,不能形成合力。公共服务国有化时期,政府直接成为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民间组织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以至于“在那一时期,民众都感觉不到文体休闲民间组织的存在”[17];公共服务市场化时期,公开市场招标使得政府和民间组织成为竞争对手,然而与私人组织相比,这两者都没有效率上的优势。在1988年中央政府将强制性竞标实施到地方运动与娱乐设施维护后的3个月,约77%的合同被私人企业获得[18]。

与保守党只强调市场竞争和服务质量不同的是,新工党倾向于通过政府、私人部门、民间组织和公民建立伙伴关系和战略同盟联合提供公共服务。除了继续发挥政府和私人部门的作用,新工党将注意力扩展到了社会这一层面上,把民间组织看作是政府与个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以及“关系紧密的家庭和受明智政府支持的公共机构”[19]。与政府采取亲民间组织政治立场一致的是,英国体育决策部门也意识到,“从地方俱乐部到NGB的民间组织,提供着大量非高水平表演的体育参与机会,也是一个所有水平体育运动关键性的提供平台”[9],将民间组织确定为实现英国体育发展现代化的一个关键部门,并与民间组织展开了全面的合作实践。

3 当代英国体育发展模式转变的实践

3.1 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整,塑造一个“有限”和“有效”的政府。20世纪90年代末期,英国政府对体育职能部门进行了一场以决策与执行分开为核心的机构改革,其具体措施是在文化、传媒和体育部(DCMS)中设立由高级公务员组成的政策司来负责体育相关政策的咨询和制定,将英国体育理事会(UK Sport)和英格兰体育理事会(Sport England)等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NDPB)确定为体育政策的执行机构。DCMS对执行机构实施合同管理、计划管理和政务公开;执行机构实行首席执行官负责制,在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和财务等方面具有极大自主权。

实施决策与执行分开对于政府转变职能与民间组织合作起到了重要的前提作用:第一,政府职能范围发生退缩。政府只负责于决策、调控和监督,具体管理和服务事务被推向了政府以外的社会部门,从而为民间组织进入体育公共服务领域提供了活动空间。第二,政府管理方式发生改变。通过将管理和服务外部化,政府管理由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为市场管理方式。第三,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决策机构只集中精力于政策制定,不负责具体事务;执行机构只集中精力于执行政策,不负责决策事务。这样既充分发挥了两者功能优势,又有效避免了双方职责不清。

3.2 支持民间组织发展

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不仅需要政府自身改革,还需要政府支持民间组织发展。1998年,英国政府与民间组织签订了《政府与志愿组织和社区组织关系框架协议》[19]。该文件明确指出,政府依法支持民间组织享有独立性,并在鼓励志愿者精神、支持和资助民间组织活动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双方签署这份文件的意义在于,不仅正式确立了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明确了双方合作的基本原则,还为政府支持民间组织发展提供了类似法律的依据。

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积极活动的民间组织部门,政府通过多项措施来支持民间组织发展。其一,法律支持。政府通过制定和修改《社区公司条例》、《慈善用途法》等多项法律扩大了民间组织的自主权,创立了社区公司和慈善公司两种全新的民间组织形式,明确了发展业余体育属于慈善事业。其二,政策支持。政府在内阁中设立第三部门办公室来全面负责协调所有对民间组织的政策,并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将社区体育项目从职业俱乐部中分离出来,转化为独立的民间组织。在2006年,社区足球项目被注册为慈善组织已经成为一种趋势[20]。其三,资金支持。增加对民间组织投资从始至终是新工党执政期间一个主要特征,政府资金占到了慈善组织全部收入的34.5%,成为民间组织的一项主要收入来源[21]。

3.3 政策平等协商(决策合作)

政策协商的目的是通过平等对话来促进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有效产生,从而使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得到满足。为了形成政策协商,英国政府公开承诺:在拟定任何与民间组织有关的政策、法律时,要向民间组织提出公开协商咨询的时间表;协商咨询时要充分考虑有关各方面意见[22]。虽然该承诺并没有形成正式的法律文件,但已经成为了具体指导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制定涉及体育公共政策时的工作指南。

体育政策的决策权还紧紧地抓在中央政府手中,政府设立了一个由DCMS和4大行政区体育部长组成的“体育内阁”负责体育发展的宏观政策,但民间组织作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已经广泛地参与到体育发展各个层次的政策协商中。CCPR(现更名为运动和娱乐联盟)作为英国运动与休闲业的行业协会在其中起到了一个关键的桥梁作用。该组织代表着全英320个体育民间组织和15 000家体育俱乐部,在与政府涉及体育的政策制定过程中,负责向政府表达民间组织最新的政策立场和意见,维护民间组织的合法权益和向民间组织进行政策解释,还通过在议会和政党会议的积极活动中,影响涉及体育发展的立法。通过政策平等协商,政府与民间组织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利益协调机制,加深了双方合作的互信和互利。

3.4 组织协调配合(管理合作)

由于政府与民间组织在内部结构、运行方式和资金来源等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双方在公共服务管理中各司其职和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功能优势互补。以英国社区体育系统[23]为例,DCMS和Sport England的主要职责是对全国社区体育发展进行指导和评估,投入政府财政和彩票资金;地方体育伙伴(CSP)作为整个社区体育组织系统实现每年增加1%体育参与率和社会利益的中枢机构,主要职责是对地方社区体育发展进行战略决策、部门协调、计划制定、绩效测量、市场营销和信息交流;由NGB、地方政府和学校体育伙伴等在地方社区的分支机构所构成的社区体育网络,主要职责是对地方社区体育倡议进行分类、识别和投资,增加体育参与的能力建设;由俱乐部、教练和志愿者所组成的基层主要职责是将当地社区的体育机会提供给当地居民。

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区体育管理中的协调配合,不仅保障了社区体育组织系统的有效运行,还实现了社区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资金提供上,绝大多数社区体育倡议得到了资助,这些资金地方政府承担了其中的多数,其余部分直接来源于中央政府和间接来源于民间组织[10]。在场地提供上,地方政府和教育机构为社区体育俱乐部提供了一半的运动场地,其中的73%是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社区体育俱乐部[24]。在技能提供上,社区体育俱乐部不仅为其成员提供服务,还通过CSP与社区内的中学、小学联系起来,为青少年参与更多的体育项目提供机会。

3.5 体育公共服务政府契约购买(服务合作)

毫无疑问,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要直接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其他部门来间接提供公共服务。2010年英国中央政府在运动和娱乐方面的花费为21亿英镑[25];地方政府每年花费在运动和休闲领域的资金约为19亿英镑[26]。这些政府财政和彩票资金有相当部分是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签定公共服务购买契约,由民间组织来代替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

政府契约购买表明英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发生了转变,政府成为资金提供者、执行机构成为绩效评估者和民间组织成为公共服务提供者。以DCMS、执行机构(UK Sport和Sport England)和NGB之间的服务合作为例,DCMS向执行机构投入资金并授权分配资金,执行机构根据DCMS的发展战略制定项目计划,NGB在项目计划申请成功后与执行机构签订项目合同。为了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执行机构会对NGB从资金发放到获得回报持续不断地进行评估,以此决定未来资金投入;为了保证资金分配的公平性,执行机构设立了公开基金项目,目的是使小型NGB更容易获得资助;为了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性,执行机构要求NGB定期公布财务审计报告,并接受政府和公众的审查。政府契约购买民间组织服务的优点在于,既通过市场机制避免了由政府直接提供导致的低效,又通过民间组织的志愿精神维护了社会公平,从而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兼顾。

3.6 鼓励志愿者服务(倡导合作)

一直以来,志愿者服务作为最有价值的社会资源对英国体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从最重大的体育赛事到最基层的社区体育活动,各种体育事件都离不开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从董事会成员,到教练员、管理者、资金募集者、监督者、运动伙伴和记分员等,各种体育组织都依赖于志愿者来开展活动。在英国,平均每个社区体育俱乐部有20个志愿者成员,只有1个是接受薪酬的成员[24]。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组织都充分认识到鼓励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倡导来弘扬志愿者精神、增加志愿者人数、增强志愿者服务技能。政府各个有关部门每年都通过与民间组织合作,推出各式各样的志愿者计划和行动,并予以公共财政支持。例如,为实现2005年伦敦申办奥运会时所提出的“激励新一代热爱运动”口号,英国政府与英国奥委会(民间组织)联合发起了一项针对青少年体育志愿者的倡导行动,计划招募、培训和提供发展机会给40 000名青少年体育志愿者,其目的是培养这些志愿者来组织和领导英国未来的大众体育。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联合倡导,体育志愿者占所有志愿者人数的22%,超过了任何其他领域[27]。同时志愿者服务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估计,英格兰体育志愿者行动的经济价值每年已经达到20亿英镑[25]。

4 对中国体育改革的启示

4.1 发展目标——提升体育参与的机会

中英两国体育发展模式的不同,其根本在于发展目标的不同。英国体育发展通过有计划地提高全民体育参与率,来实现提升健康与教育、减少犯罪、社会凝聚力、经济复兴、公众情绪、社区发展和青少年培养[9],以此来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国体育发展以举国体制为依托,通过竞技运动的跨越式发展,来实现政府利益。虽然不能否认这对于整个国家的民族意识整合和国家形象建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其背后是以牺牲民众的体育参与机会为代价。

体育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关于参与和提升参与的机会与利益[28]。没有参与机会就没有参与利益,利益提升是靠机会提升来实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目标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给予民众充分的体育参与机会。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体育发展所处的基本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和平崛起的新兴大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已基本达到小康。继续坚持以金牌作为衡量标准来发展体育,既不符合执政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也不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和娱乐需求。总而言之,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要实现中国体育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将以往唯奥运争光的 “金牌观”转变到提升全民体育参与机会的“幸福观”上来。

4.2 发展方式——转变政府职能

英国政府认为:“体育是一个强大的、经常使用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政府实现一些雄心勃勃的目标”[8],但这并没有成为英国政府干预体育发展的依据。相反的是,英国政府一方面通过决策与执行分开的机构改革,将行政管理职能转移给公共管理机构;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契约购买公共服务,将服务职能转移给民间组织。政府通过职能转移,强化决策和监督,建立了一个“有限”和“有效”的政府。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了中国的政府体育部门不能再回到计划经济年代所扮演的全能型角色。当前中国体育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在于社会化改革没有跟上市场化改革的脚步,导致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越位、错位和缺位”。因此,下一步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目前“政事不分,管办结合”现状。结合英国经验,我们认为政府转变职能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一是将运动管理中心这样“既是政府,又是社团”的机构独立化,使其成为具有独立人事权和财务权的政策执行机构;二是将中华体育总会、运动单项协会这样名义上的民间组织实体化,并将公共服务逐步转交这些民间组织;三是政府通过将政策目标包含于与执行机构、民间组织签订的合同内容中,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来进行导向管理,从而建立市场型的管理机制。

4.3 发展模式——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

英国政府选择与民间组织合作推动体育发展,不仅在于用来弥补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所造成公共服务供给沟壑,还在于民间组织通过公民个人或群体的技能、兴趣、信仰和价值观念为公众和社区发展所提供服务,而这种服务对于构建现代公民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尽管英国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不一定符合中国社会现实,但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还是为中国体育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选择。目前而言,要实现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组织自我管理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还取决于政府作出更多的努力。首先,政府要承认民间组织。在目前“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和分级管理”控制型民间组织管理模式下,体育民间组织很难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登记审批,但我们也看到在2011年底广州已经开放民间组织申请登记,相信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民间组织注册难题将成为历史。其次,政府要支持民间组织。政府不仅要在法律、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为民间组织提供支持,还要将“政府组织的民间组织”(GONGO)自主化,使其真正发挥社会主体作用。再次,政府要依靠民间组织。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合作不能只限于公共服务提供,还要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社会治理和政策协商上来。最后,政府要监管民间组织。目前政府对民间组织虽然在形式上严格控制,但现实中却放松监管。为了保障政府与民间组织能长期、稳定和健康地合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民间组织监管体系。

当代英国体育发展模式的转变,其本质是一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制度改革。通过这场以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为主题的制度改革,英国体育发展找到了一条摆脱困境、重新崛起的新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英国体育发展的成功与其坚守提升全民体育参与机会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由于中英两国基本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体育发展的传统和现状不同,决定了中国在借鉴英国体育发展模式时应有所选择。当前,阻碍中国体育改革的不只是制度创新的瓶颈,还有思想的局限。因此,未来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不仅需要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还需要决策者们更多的勇气和行动。

参考文献:

[1] Sonne P,Clegg J. The Return of the British Empire [N/O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http://online.wsj. com/

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4388004577533113248950468.

html#articleTabs%3Darticle,2012-07-18.

[2] Holt R. Sport and the British:A modern history[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4.

[3] Girginov V. Management of sports development[M]. Oxford:Elsevier/Butterworth-Heinenmann,2008:59.

[4] Green M. Changing policy priorities for sport in Eng-land:the emergence of elite sport development as a key policy concern[J]. Leisure Studies,2004,23(4):365–385.

[5] Green M. Governing under advanced liberalism: sport policy and the social investment state[J]. Policy Sciences,2007,40(1):55–71.

[6] Henry I P. The politics of leisure policy[M]. Ba-singstoke:Palgrave,2001:78.

[7] Brown A,Crabbe T,Mellor G. Football and its communities:final report[R]. London:The Football Foundation and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2006.

[8] Giddens A. The third way:the renewal of social democracy[M]. Cambridge:Polity Press,1998:117.

[9] Department for Culture,Media and Sport/Strategy Unit. Game Plan:A Strategy for Delivering Govern-ment’s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Objectives[R]. Lon-don:DCMS/Strategy Unit,2002.

[10] Hylton K,Bramham P. Sports development:policy,process and practive[M]. Abingdon:Routledge,2008:5-6.

[11] Sport and Recreation Alliance. Red card to red tape[R]. London: Sport and Recreation Alliance,2011.

[12] New Philanthropy Capital. Teenage kicks,the val-ue of sport in tackling youth crime[R]. London:Laureus Sport for Good Foundation,2011.

[13] The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formation centre. Statistics on obesity physical activity and diet England[R]. London:NHS,2011.

[14] Raco M,Imrie R. Governmentality and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urban policy[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00,32(12):2187-2204.

[15] Green M,Houlihan B. Governmentality,modernisation and the ‘disciplining’ of national sporting organizations:Athletics i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Kingdom[J].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2006,23(1):47–71.

[16] Department for Culture,Media and Sport. A sport-ing future for all[R]. London:DCMS,2000.

[17] 王建芹. 从自愿到自由——近代社团组织的发展演进[M]. 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18.

[18] 曹现强. 当代英国公共服务改革研究[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63,199.

[19] Home Office. Compact on rlation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voluntary and community sector in England[R]. London:Home Office,1998.

[20] Bingham T,Walters G.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within UK charities:community sport trusts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artnerships[DB/OL]. Sprin-gerLink,2012-03-09.

[21] Crittenden W F. Spinning straw into gold:the te-nuous strategy,funding,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linkage[J].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2000,29(1):164–182.

[22] 徐彤斌. 英国政府与民间组织:战略、政策与措施[G]//黄晓勇. 中国民间组织报告.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14.

[23] Sport England. Community sports networks guid-ance information[EB/OL]. http://www. sportenglend.

org/singlesystem reproduced by courtesy of Sport Eng-land,2007-03-22.

[24] Sport and Recreation Alliance. Spots club survey 2011[R]. London:Sport and Recreation Alliance,2011.

[25] Sport and Recreation Alliance. Sport in the UK:facts and figures[R]. London:Sport and Recreation Al-liance,2012.

[26] Sport England. The English Sport Council Grant in aid and national lottery distribution foud annual report accounts[R]. London:Sport England,2010.

[27] Office of the Third Sector. Helping out:a national survey of volunteering and charitable giving[R]. Lon-don:Cabinet Office,2007.

[28] Shilbury D,Kalliopi P S. Sport development. Sys-tems,policies and pathway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 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08,11(3):217-223.

作者:汤晓波

民间审计起源与独立性论文 篇2:

基于营销学视角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

从2000年起,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与所挂靠的政府机构实行脱钩改制,实行市场化运作。由于在脱钩改制之前的处于卖方市场优势,导致其在市场化运行方面乏经验。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激烈竞争。因此,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胜出,如何拓展业务量,实现从本土所到国际所的发展,这是摆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面前的现实问题。从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历程来看,运用市场化的运营策略是其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拟试图借鉴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将其运用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实际业务中,力求探寻适合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路径。

一、市场营销学与审计营销论起源

市场营销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而由于我国长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其被因素的实际较短,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我国的学者引入。由于各国的市场环境不同,各国研究组织和学者也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如美国市场营销协会认为:“市场营销是引导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或者用户所进行的一切企业活动”(1960年)。著名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业务活动:识别目前尚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的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它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1984年)。日本企业界认为:“在满足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整个企业活动就是营销。”虽然上述定义在表述内容上有着不同,但是其主旨含义包括:市场营销的基本动力是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和欲望;通过市场将潜在交换变为现实交换的活动。

审计营销的理论可行性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1977年,美国亚利桑那州最高法院宣布:“从 1908年存在的禁止法律服务行业做广告的禁令是对相关行业的不合理限制。”自此许多一直存在着的相关行业促销限制依次取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于1978年放松了审计组织做广告的限制,从此会计服务走上了市场化发展的道路。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民间审计组织数量的增加,审计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和其他市场一样,由于竞争的存在,会计和审计服务组织为了保证自身业绩的增长,需要通过一定的市场营销策略来保障自身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为了满足各类市场主要的需要以及在行业竞争获得优势地位,审计营销论的产生是必然的,这也是会计服务市场化发展的结果。

二、会计师事务所市场情况分析

(一)比较优势 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优势包括:(1)比较价格优势。就我国会计服务的市场收费现状来看,以四大为代表性的国际会计公司在审计收费方面明显高于我国本土事务所。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本土事务所在市场上相对于国际会计公司有着价格上的比较优势,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这一优势显得更为明显。(2)形成了特有客户群。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从恢复重建至今,期间虽然历经波折,但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了二十多年,培育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忠诚度的客户。其次,国际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相对于本土所而言要高出许多,这使得一部分客户在进行事务所转换时的成本过高。例如,将可能支付数倍审计费用和沟通衔接费用。基于上述原因,我国事务所积累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客户群体。

(二)相对劣势 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对劣势表现在:(1)规模普遍偏小。由于体制性因素限制,1980年以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张力受到压制。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后,会计师事务所数量激增,一度达到6000多家。1998年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管制措施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清理和整顿,部分专业实力和竞争力较差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复存在。此后会计师事务所又经历了一个发展时期,到2009年11月30日,大小事务所共7562家,从业注会15.5万人,平均每个事务所仅11.2人,可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普遍偏小。(2)服务相似性高,存在替代性竞争。由于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起步较晚,相当大一部分的注册会计师由于基础知识和业务事业的限制,使得其主要业务局限于上市公司报表审计和注册验资等传统审计领域,而对于管理咨询等非审计领域涉及甚少,这样的产品结构,必然导致会计服务市场上的同质化竞争,具体表现为本土事务所提供的服务相似性很大,缺乏特色业务,相互之间的替代性较大。

(三)机遇及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特别是资本市场建设的快速推进,导致对会计服务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这为我国本土事务所开展多元化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此外,随着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进入我国会计服务市场,有利于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会计理念,从而促进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成长。而另一方面,随着服务类市场的开放,会计服务市场上的竞争会日益激烈。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利用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全球化服务的比较优势,将直接参与到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竞争,对本土会计师事务所造成冲击。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会计市场的开发过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而如何更好的利用机遇和化解挑战,则需要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要加强在会计服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提升,还需要从发展策略上入手。因此,笔者认为将营销理念的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策略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三、市场营销在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中的应用

(一)解决方向性问题——确立发展战略 会计服务业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状况受到服务对象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战略中,需要遵循被服务者的相关特性,在充分分析其特质后,进行市场细分,从而能更加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形成有特色的专业领域服务是会计师事务所取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首选需要对目标客户进行选择性细分,按照一定的客户的一定特性进行归类和整理,在进行细分是可以参考消费者市场的标准如客户规模、产品的最终用途等;其次,按照差别化的要求并结合客户的特质对不同类别的客户群体进行专业化研究。从而为提升服务品质,科学确定市场战略定位奠定基础。在对客户市场进行战略定位的基础上,需要根据该细分市场的特质,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构建和整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体策略是在保持固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提供给目标市场的服务产品的结构、标准、内容等来提升服务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从我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现状而言,笔者建议在明确相应的市场定位后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践行改进和提升:一方面,对于诸如中瑞岳华、信永中和等国内大所,由于其人员素质高,业务部门较全,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可以在立足于传统审计业务的基础上,进行价值链延伸,转向和涉足管理咨询等非审计业务。另一方面,对于业务规模和人员规模比较小的事务所,需要立足于传统审计业务,并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改进服务质量,形成属于自身的业务特色,力求在某一领域,或者某一业务板块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解决效率问题——确定发展策略 在确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笔者从营销学中的4P模式出发,分别从四个维度来探讨具体的发展策略,即营销组合策略。(1)产品维度。就我国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构成来看,主要来源仍然是年终会计报表的审计业务,而管理咨询以及高端的会计服务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参考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构成来看,非审计业务收入已经超过了总收入的60%,这些业务包括:内部控制咨询、成本控制管理等。随着我国企业经济实力的提升,对管理咨询的需要不断增加,同时随着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逐步开发,国际性会计公司在这一市场展开了激励的竞争。因此,对于我国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优化自身的产品结构,增加非审计业务的比例,以适宜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应对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2)价格。价格因素作为营销中难以掌控的因素,对其确定是一个博弈的过程。首先,由于审计成本的存在,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具有一定的刚性,即需要在成本价格以上,否则按照低于成本价格提供审计服务,会严重损害工作质量,甚至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难以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职业谨慎性。而我国法律也规定,当新任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明显低于前任事务所或者其他事务所的报价时,其需要更为严格遵守执业准则和质量控制程序。结合国际惯例,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按照有效工作时间进行计费是比较符合要求的。根据财会、审计相关理论,审计时间的长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二是基础会计的核算质量,并且其相关性均为正。因此如果被审计单位需要减少审计费用,就必须注意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按照这样的思维逻辑,被审计单位会有改善管理的主动性,因此,这样的收费模式会增加客户的忠诚度,也会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稳定和可持续的收益。(3)渠道。根据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分销渠道的设计考虑三个通道:一是通过扩张来构建渠道,通过不断设立新的分支机构将其业务扩展至更宽广的范围。这类扩展是可以通过合并,兼并,联营等形式来完成的。二是利用人员的分流。通过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派往各地,在对子公司和分公司的业务审计的过程中在业务量较大的地区开办新的事务所网点。三是通过在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建立业务联系网络,通过交流来实现业务的拓展。(4)促销。审计市场是一个竞争市场,因此,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也有必要运用一定的方式来推销自己。但是在选择推销自己方式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比如,我国《注册会计师法》中有如下规定: “注册会计师应当维护职业形象,在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时,应当客观、真实、得体”、“注册会计师不得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因此, 事务所应充分运用公共关系进行宣传。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参与超越审计业务的活动来树造和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如开展审计学术研讨会议,慈善事业,社会调查,公益性的商业评估报告等。

(三)解决核心竞争力问题——打造品牌 根据菲利普·科特勒对品牌的理论研究,将品牌定义为特定的符号作为标记所承载的卖方向买方做出的一系列关于产品价值和服务的承诺,体现为对产品特点、利益和售后服务的描述。因而,品牌作为一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重要资源是可以实现竞争者无法模仿的,这不仅仅是组织的重要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更是可以成为控制市场和推广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最有利手段。结合我国事务所的现实情况,当前实施品牌策略应该在两个原则下进行:(1)定位品牌服务的区域。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了解自身提供审计服务的实际情况,即提供服务的覆盖区域,来确定自身的区域定位:市内、省内、区域内、国内还是国际,在确立了相应的定位后,便可以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定位管理。具体而言,大所可以利用众多的遍布各地的分支机构向更大的区域提供服务,中小规模的事务所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某一区域。按照这样的区别定位模式,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定位来合理实施市场战略。(2)类别品牌定位。 在审计服务类市场中,确立自己的服务专长便是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类别品牌定位的关键点。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会计师事务所不可能对每一类行业都能做到精通,因此,事务所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拥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在选定的领域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自己的独有品牌。按照目前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方向有三:一是税务筹划专家,二是上市公司审计专家,三是企业购并重组顾问。只有当市场参与者能将事务所品牌与某一具体类别的最佳选择自然相联系时,该会计事务所便成为这一领域的领跑者。一旦这样的类别确立,便会形成“先发”优势,依靠品牌的驱动力,其它所便很难与之竞争。

参考文献:

[1]王恒忠、王悦:《创建市场导向型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第2期。

(编辑 余俊娟)

作者:贾杏玲

民间审计起源与独立性论文 篇3:

论信息技术发展对审计行业的影响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总是会引起诸多行业的变革,审计行业也不例外。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因其防篡改性、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等特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审计行业的应用和探索。区块链1技术的应用在为审计工作大大提高审计效率、节省审计成本的同时,也使得审计行业面临着崭新的挑战与变革。文章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简要介绍以及从区块链技术对审计业务、审计行业格局和审计从业者能力要求的影响来深入分析思考审计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区块链 审计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作为具有经济监督作用的审计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审计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背景下,审计工作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对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待。

从目前来看,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审计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便捷。近来,区块链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审计行业,凭其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的独特优势,可以明显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二、初识区块链

(一)区块链的起源与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提出起源于2008年,一位化名为“中本聪”的学者于《比特币白皮书》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一种对等网络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区块链技术的迭代发展主要经历了区块链1.0、区块链2.0和区块链3.0。区块链1.0是指数字货币领域的创新,主要解决货币和支付手段的去中心化;区块链2.0主要是数字货币与智能合约的结合,对金融领域更加广泛的场景和流程进行了优化;区块链3.0正式链接移动终端,超越了货币和市场,为各种行业提供了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

(二)区块链的本质与特点

关于区块链的本质,从原理上看,区块链是交易各方信任机制建设的一个完美的数学解决方案。从理念上看,区块链是通过设计一个多方参与的博弈场来实现一种良性的竞争激励机制,从而达到“纳什均衡”的共识系统。从审计角度来看,区块链是一本建立在计算机程序基础上的公开透明的总账,是数字世界里一切价值物的大型网络记账簿。

区块链技术凭借着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的核心优势,使其具备以下特点:不可逆性(即防篡改性),信息一旦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保存,单个节点无法修改,除非能够控制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但即便修改也会留下痕迹;匿名性(即信任性),由于各个节点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算法,其数据交互无须互相公开身份而得到对方信任;去中心化,节点间交易只需要通过数字签名进行验证交易,无需第三方中介参与;公开透明性,区块链上任何一个节点都可通过公开接口查询除私有信息外的所有交易数据。

(三)区块链的应用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算法上的不断改进升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开发应用该技术,甚至出现去中心化自主社区和区块链国家。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有:房地产行业,将房屋资产数字化,可细分,可交易,价格由供需市场决定,而非价值中介;金融行业,区块链技术被银行业、证券业等金融机构逐渐应用,使得市场程序处理速度加快、成本更低且安全性更高。

三、区块链技术对审计行业的影响

近年来,为了提高我国审计行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雖然企业、社会以及政府相关部分对审计规则、制度不断完善,但偷漏税、数据造假、出具不实审计报告等现象依旧常常发生。针对上述问题,监管机构的“小修小补”的力度毕竟有限,要使审计业务的运行模式从本质上得以转变,恐怕还是需要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如今,区块链技术凭借其不可篡改性、匿名性、去中心化及公开透明等特性引起了审计行业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推动审计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一)对审计业务流程的影响

首先,由于区块链技术保证了交易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这将帮助审计工作实现了事中审计,而弱化了事后审计。区块链技术也为审计人员进行交易数据的追踪提高了便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区块数据来实现实时审计和远程审计,减少了大量低数量、高容量的人工审计流程的需要,避免了重复审计的可能,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加强了审计力度。

其次,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特性,使得对于交易数据真实性和审计公正性的民众监管真正得以落实,民众可以使用对应密钥来查询政府部门、上市公司等利益相关机构的交易数据和审计结果,这增加了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同时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

(二)对审计行业结构的影响

区块链的分布式账簿采用代码和分类账的形式记录信息,是由具有记账权的所有员工共同完成。因此,在审计关系人中作为第一关系人独立于委托人与被审计单位的第三方机构检查系统不再那么重要,被审计单位不再必要依靠社会审计来证实数据的可靠性,被审计方完全可以自身提供具有说服力的交易数据。换句话说,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交易数据可靠性的监督和证实不再依赖第三方审计,当然,第三方审计独立性不足的问题也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区块链技术很有可能促使具有内部审计功能加大、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业务萎缩特点的“自审计”行业格局的到来。

(三)对审计从业者能力要求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毋庸置疑,未来的审计工作是对电子信息数据的审计,因此行业发展对审计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合格的审计从业者不仅要熟练审计流程,更要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审计工作中大量重复、机械性工作被机器取代的同时,审计从业者跨专业学习能力、知识技能不断迭代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未来,审计从业者可能还需要涉猎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四、结论与建议

尽管区块链技术在审计上的应用已势在必行,但目前区块链技术还有许多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在此期间,既需要政府部门对区块链技术研发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也需要会计事务所等民间力量的积极探索。每一项技术的应用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和长远的眼光,目前我们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特殊时期,作为审计从业者来说,应当做好准备迎接新技术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思考探索新的职业定位,把握技术改革的浪潮,化挑战为机遇;作为审计机构而言,更加应该对技术变革的到来有足够的前瞻性,在保证技术研发不落后的前提下,提前调整盈利业务类型、转变商业模式;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应当清醒认识区块链技术的完善对于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对该技术应用研发给予资源、税收等政策扶持的同时,应保证技术监管、市场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及时跟进。

参考文献

[1]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2).

[2]钟玮,贾英姿.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展望[J].会计之友,2016(17).

[3]林小驰,胡叶倩雯.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综述[J].金融市场研究,2016(2).

[4]关莉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应用设想[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6).

[5]黎江,何京汉.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解读[J].金融电子化,2016(3):56-58.

作者简介:贠庆峰(1991-),男,汉族,甘肃天水人,兰州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研究生。

作者:贠庆峰

上一篇:学习策略教学小学英语论文下一篇: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