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探究论文

2022-04-22

摘要: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的活动,即可用于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管理机制有效性和充分性的审查,又能对会计、财务信息的合理、合法与完整性进行审查,对企业内部管理以及企业财政业务的质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能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结构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保证企业经济高效、健康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探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探究论文 篇1:

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

【摘 要】 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是指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下属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体制,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层级设置,上述两个维度组合起来,形成四种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分级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垂直管理/分散办公体制、垂直管理/集中办公体制。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形成有理性思考和锚定两种路径,形成路径不同是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多样化的重要原因。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效果体现在独立性、权威性和资源整合三个维度,根据这三个维度,垂直管理是效果最好的体制。

【关键词】 内部审计组织体制; 独立性; 权威性; 审计资源整合; 垂直管理体制

一、引言

内部审计体制涉及领导体制和组织体制,前者是指内部审计隶属关系,后者是指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本文关注组织体制。对于任何一个大型组织来说,由于存在多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链,将内部审计置于这个链条的何种层级、哪些层级,这是内部审计制度建构的重要问题,不同的选择会影响内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权威性,并影响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资源整合,最终会决定内部审计制度的效率和效果。

现有文献将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分为垂直管理体制、分级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认为垂直管理型组织体制是最好的体制。然而,关于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形成路径及效果,尚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本文拟提出这个理论框架。

二、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主要分析了内部审计不同组织体制的利弊,并达成了一些共识,认为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主要类型有垂直管理体制、分级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虽然各种体制都有利弊,但垂直管理型组织体制是最好的體制。

关于垂直管理体制,多数文献持赞成态度。尚翠杰[1]介绍了农行内部审计体制优化的过程,其方向是以总行审计局为管理中心、总行派驻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审计机构为审计主体的管理体制。刘燕[2]介绍了浦发银行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首席审计官负责制,总行设立首席审计官,首席审计官下设四个专业审计条线和一个审计质量控制条线,在分行设立直属首席审计官领导的审计特派办。袁敏[3]介绍了兴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在总行一级设立审计部,在几个大城市设立五个审计分部,并向总行审计部报告工作。这一内部审计体制,使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超脱于经营管理层,保证了独立性与权威性。刘成等[4]介绍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制改革,认为通过改革,都建立了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减少了审计管理层次,加大了总行直接管理的力度。尹维[5]认为,分级管理走向集中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体制的趋势,在我国集中管理的趋势也日渐明显,在实践中形成了三种集中管理模式:派驻制,由上级单位委派审计人员到下属各企业代为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派审办,由上级单位按区域或业务设置审计办公室,对管辖内各下属企业代行内部审计工作;审计中心,单独核算单位,接受委托,对内部单位进行审计,实行审计收费。尹维等[6]考察德国、荷兰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体制,发现内部审计大多采用集中式管控模式。也有一些文献分析了垂直管理体制的缺陷,傅茂松[7]认为,垂直管理体制内部审计组织体系面临着三大约束:一是管理和成本约束,二是组织架构约束,三是权力配置约束。

关于分级管理体制,现有文献主要持批评态度。尹维[5]认为,分级管理内部审计体制与集团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显得不匹配,主要体现在:机构设置使审计工作难以做到以独立、全局的视角看待问题;人员缺乏不符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要求;审计覆盖率低形成监管的空白;审计成果利用的软性化导致审计价值的低估;审计职务的安排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王玉兰[8]指出,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基本形成了由企业审计(母公司审计)、子公司审计,甚至到子子公司审计的多级审计体系,遗憾的是普遍缺乏内部审计独立性。为此,应将由国有企业监事会委派改由国家审计机关委派,实现内部审计机构独立。

关于双重管理体制的利弊,有不同的观点。石玉冰[9]认为,企业集团的审计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集中模式,即集团公司设立审计机构而子公司不再设立;另一种是分级式的网络模式。在集团总部设置内部审计总协调机构,在各子公司总经理领导下设立审计部。在网络模式下,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同时接受本级委托方和上级内部审计组织的双重领导,这样做有利于将整个集团的内部审计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发挥整体效应,有利于各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田中山等[10]认为,双重领导会形成上级公司“管事”、下级公司“管人”的脱节局面,审计工作独立性大打折扣。高强等[11]认为,双重管理模式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优点表现在:比较客观全面,有利于提高审计派驻办所在公司的审计积极性,有利于审计派驻办为所在公司服务,有利于母公司及审计派驻办所在公司的负责人增强责任意识。双重管理模式的缺点表现在:因为审计派驻办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用等都由所在地公司负责,因此,在执行审计任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容易产生倾向性;由于审计人员受到双重领导的制约,当领导的意见不一致时,审计人员无法取舍,其独立性会受到一定影响;在同级别部门中,由于管理归所在地公司负责,相关部门对其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其在审计的过程中不能毫无顾忌,权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上述文献综述显示,现有文献对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类型及各种体制的利弊都有一定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认知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然而,关于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形成路径及效果,尚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本文拟致力于这个理论框架。

三、理论框架

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是指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从现实来看,组织体制呈现多样化的状态,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不少的组织在进行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改革,这说明,这些组织对现行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效果不满意,那么,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效果究竟是什么?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基础性问题,本文的理论框架主要是探究这些问题(图1)。对于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多样化的原因,有两种分析思路,一是将内部审计组织体制作为依存变量,分析引致其变化的解释变量,寻找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规律;二是分析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形成路径,多种形成路径也会导致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多样化。相对来说,前者需要搞清楚影响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主要因素,后者则不需要。就内部审计目标的发展水准和研究状况来说,后者更具有可行性。

(一)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概念及类型

对于大型组织来说,其内部就有多个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内部审计应该设置在哪些层级?如果多个层级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是大型组织在构建内部审计制度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所以,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是指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两个维度,第一,对于总部的内部审计机构来说,与其领导体制没有关系,但是,对于下属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来说,这事实上就是其领导体制,即下属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归上级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领导,还是归本单位的管理层来领导,所以,对于这些单位来说,领导体制与组织体制合二为一了。第二,内部审计组织体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即使下属单位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所有的内部审计机构都归总部领导,内部审计组织还有个层级设计问题,是按组织层级来设计内部审计层级,还是内部审计组织层级小于委托代理层级,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案。

对于上述两个维度的不同选择,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就出现了多种类型,归纳起来,其基本类型如表1所示。

垂直管理/分散办公组织体制下,各下属领导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总部统一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是,总部的这个内部审计机构并不是都在总部办公,而是有一部分作为派出机构,设置在总部所在地之外,并对该区域行使审计职能。

垂直管理/集中办公组织体制下,各下属单位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总部统一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并且所有的内部审计人员都集中在总部所在地,对于非总部所在地的内部单位,只是在审计时派出审计组,并不在这些区域设置派出机构。

分级管理组织体制是按内部组织层级分别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向本组织层级领导负责,上一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对下一层级的内部机构没有直接领导权。

双重管理组织体制同样是按内部组织层级分别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是,每一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两个领导,一是本组织层级的领导,二是上一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

一些文献分析了内部审计不同组织体制的利弊,基本结论是,各种组织体制都各有利弊,但是,相对而言,垂直管理组织体制(包括分散公办和集中公办)是最优体制。从现实来看,大型组织内部审计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展[3-6]。

(二)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形成路径——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多样化的原因

既然垂直管理组织体制是最好的体制,为什么现实生活中的内部审计组织体制会多样化呢?笔者认为,内部审计组织形成的多种路径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形成路径主要有理性思考路径和锚定路径两类,这两类不同的路径,是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多样化的重要原因。

理性思考路径是指在选择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时,首先考虑影响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效果的各相关因素,分析这些相关因素对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于多种可能的内部审计组织体制进行权衡;最终选择目前环境下最适宜的审计组织体制。例如,一些大型组织原来的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是分级管理,后来发现,这种组织体制的效果并不好,总部之外的各层级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都有欠缺;同时,不同层级之间的内部审计资源难以整合,甚至出现内部审计资源短缺与闲置并存。为了解决分级管理组织体制的上述问题,一些单位调整了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将分级管理体制改为垂直管理体制。这种组织体制的调整,无疑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所以,属于理性思考路径。

锚定是指决策者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通常利用某个参照点或锚(Anchor)来降低模糊性,然后再通过一定的调整做出最后的决策。其逻辑过程是,首先选择一个参照點或锚,然后以参照点或锚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在最终结果中,锚定作用大于调整作用[12],简单地说,锚定就是对他人的模仿,模仿中也打算做些改变,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模仿起主导作用。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形成的锚定路径是按锚定方式来选择内部审计组织体制。这个路径的逻辑步骤是,首先选择一个单位的内部审计组织体制作为参照点,一般来说,这个参照单位会与本单位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例如,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同一性质等,都可能成为参照单位的选择标准;在此基础上,考虑本单位的新信息对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影响,这里的新信息就是本单位与参照单位不同,并且对内部审计组织体制还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决策者需要找到这些因素,并分析清楚这些因素对内部组织体制的影响。如果确实找到了这些因素,并且分析清楚了这些因素对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影响,则最终选择的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可能不同于参照单位的内部审计组织体制。但是,一般来说,选择锚定路径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没有把握,也就是决策者并没有搞清楚影响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因素,所以,对于本单位的新信息——也就是影响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额外因素,可能难以确认,即使找到一些本单位与参照单位的差异,也难以确定这些差异对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影响。最终的结果是,本单位的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基本模仿参照单位。锚定路径选择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是否适宜,其关键因素是参照单位的选择,如果选择不合适,则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可能也不合适。

由于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形成路径包括理性思考路径和锚定路径,所以,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呈现多样化。

(三)内部审计不同组织体制的效果——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对独立性、权威性和资源整合的影响

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多样化,不同组织体制的效果如何衡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和资源整合三个维度来衡量。独立性虽然表现为多个方面,但是,最重要的方面是独立于审计客体,审计工作不受审计客体的影响。在分级管理体制下,各层级的内部审计归属本组织层级领导,这种情形下,对本组织层级的领导就不具有独立性;在双重管理体制下,某一层级的内部审计还要接受上级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这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但是,本组织层级的领导同样对内部审计具有领导权,所以,这种独立性是有限的;在垂直管理体制下,内部审计独立于所有内部单位的领导层,独立性最强。也许有人会认为,在分级管理体制和双重管理体制下,每个层级的内部审计对于它所拟审计的客体来说,还是具有独立性的,事实确实如此。但是,在这两种组织体制下,每个组织层级的领导都由上级审计机构来审计,本层级的内部审计对本层级的领导不具有独立性,而在垂直管理体制下,所有的内部审计对所有的内部单位领导都具有独立性,所以,从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整体,在垂直管理体制下,其独立性是提升了。

权威性是指各管理层级对内部审计结论和建议的重视程度,也就是管理层根据内部审计发现或建议而采取行动的动力和压力。一般来说,理性人对于上级意见的重视程度会高于对下级意见的重视程度。在分级管理体制下,各级内部审计组织提出的结论和建议,对于其所在的管理层级来说,是下级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管理层不一定重视;在双重管理体制下,审计结论和建议已经含有一定程度的上级意味,但是,毕竟本管理层级对内部审计机构还具有领导权,所以,这种重视程度还会有所折扣;在垂直管理体制下,内部审计机构的结论和建议,对于各内部单位来说,都上级的结论和建议,各管理层级的重视程度会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组织体制。

内部审计资源整合是指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资源能否统一协调地使用,例如,各层级的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能否协调统一、各层级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否融通地使用等。在分级管理体制下,各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是各自围绕本单位的组织目标来开展工作,审计资源整合较为困难;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由于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对下级内部审计机构在业务上具有一定的领导权,审计资源整合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本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具有更大的领导权,所以,这种审计资源整合也是有限的;在垂直管理体制下,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统一安排、内部审计人员统一任用,所以,审计资源整合可能性最大。

以上分析的不同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效果,归纳起来如表2所示。总体来说,垂直管理体制是效果最好的体制①。

四、例证分析

本文在厘清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概念和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形成路径及不同组织体制的效果,基本结论是,在多种组织体制中,垂直管理体制是效果最好的体制。下面,来看看现实世界中的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是否符合本文的理论预期,以一定程度上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较多,不少的商业银行还成为上市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其内部审计组织體制也得到了优化,表3是主要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组织体制。

表3的资料显示,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垂直管理体制。事实上,我国不少中央企业的内部审计也实行垂直管理体制。例如,中国联通、中国烟草实行垂直管理/派驻制,中国石油实行垂直管理/审计中心制[5],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也要求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体制要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13]。上述事例表明,垂直管理体制是我国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发展方向,这与本文的理论预期相一致。

五、结论和启示

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是内部审计制度建构的重要问题,不同的选择会影响内部审计主体的独立性、权威性,并影响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资源整合,最终会决定内部审计制度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在进一步厘清内部审计领导体制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关于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形成路径及效果的理论框架,并用这个理论框架来分析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若干例证。

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是指不同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两个维度,第一,下属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归上级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领导,还是归本单位的管理层来领导;第二,内部审计组织层级设计问题。上述两个维度组合起来,形成四种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分级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垂直管理/分散办公体制、垂直管理/集中办公体制。垂直管理/分散办公组织体制下,所有内部审计机构由总部统一设置,并在非总部所有地设立派驻或分支机构;垂直管理/集中办公组织体制下,所有内部审计机构由总部统一设置,并且不设立派驻或分支机构;分级管理组织体制是按内部组织层级分别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向本组织层级领导负责;双重管理组织体制同样是按内部组织层级分别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每一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同时向本组织层级的领导及上一层级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

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形成路径主要有理性思考路径和锚定路径两类,理性思考路径是指在选择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时,基于理性分析之后做出选择;锚定路径是按锚定方式来选择内部审计组织体制,也就是参照他人的内部审计组织体制来确定本单位的体制。上述两种路径也是内部审计组织体制多样化的重要原因。

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效果体现在独立性、权威性和资源整合三个维度,根据这三个维度,垂直管理是效果最好的体制。

从现实来看,垂直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我国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体制的发展方向,这与本文的理论预期相一致。

本文的研究启示我们,选择内部审计组织体制要慎重,不恰当的组织体制可能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及资源整合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内部审计的效率效果。从理论逻辑及现实发展来看,垂直管理体制效果是最好的。然而,这只是从独立性、权威性和资源整合三个维度来衡量的体制效果,如果从另外的维度来考虑,未必是这样的结论。所以,决策者首先要考虑是否还存在其他的重要维度,如果存在,则可能得出不同的选择。但是,就选择方式来说,是基于不同体制的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 尚翠杰.对加快推进农行内部审计体制改革的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9):40-42.

[2] 刘燕.2005—2007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更新观念 创新方法 完善机制 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价值[J].中国内部审计,2009(4):32-33.

[3] 袁敏.2005—2007内部审计先进单位——走有兴业特色的内部审计之路[J].中国内部审计,2009(3):30-31.

[4] 刘成,许莉,屈耀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组织架构比较[J].中国内部审计,2011(10):24-27.

[5] 尹维.构建基于集团化思路的内部审计体制——以A集团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2(8):44-47.

[6] 尹维,张彦军.德系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实证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3(9):48-56.

[7] 傅茂松.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改革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42-45.

[8] 王玉兰.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研究——公司治理与国家治理视角[J].管理现代化,2013(2):68-70.

[9] 石玉冰.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7):208-209.

[10] 田中山,赵冬梅.ERP环境下石油销售企业内部审计体制建设[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28-31.

[11] 高强,张旭丽,王春芝.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优劣分析及完善建议——以HL公司为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4(3):41-45.

[12] CHAPMAN G B, JOHNSON E J. Incorporating the Irrelevant: Anchors in Judgments of Belief and Value[M]//The Psaychology of Intuitve Judgement:Heuristics and Bias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13] 孟建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 努力推动中央企业管理再上新台阶[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5):2-6.

作者:张竹林 郑石桥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探究论文 篇2: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探究

摘要: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的活动,即可用于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管理机制有效性和充分性的审查,又能对会计、财务信息的合理、合法与完整性进行审查,对企业内部管理以及企业财政业务的质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能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结构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保证企业经济高效、健康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很多问题,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较差、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内部审计机构定位不准确等各种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经济效益的提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本文对当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策略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是相对的,是指由本企业或本单位的独立审计机构和工作人员对本企业和本单位的财政收支以及经济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的活动,是企业内部对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特征,担任内部审计工作的主题是从事审计工作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是独立的个体,审计对象包括单位内部的会计信息、财政收支情况以及经济信息,审计的工作方式是收集资料、搜查证据,审计的最终结果是提交审计报告。内审审计报告只限在企业或单位内部流通,在社会上不起公证作用。内部审计活动的重要特征是独立性,要保证内部审计人员与接受审计的部门在经济利益上的相互独立。本文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一、我国内部审计现状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密不可分,自从八十年代以来,国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作为一项重要的企业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因其在企业管理和企业运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逐渐从最初的国家审计中分化出来,在实践中成长为一项独立的活动。就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现状看来,我国的内部审计机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曾是国家审计的延伸部分,具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中,常常坚持对上不对下的做法,影响到了审计报告的内容含量和呈递情况;内部审计机构作为高层财务人员设置的机构,独立性较差,工作内容通常被局限在财务审计上;内部审计机构职能范围不明确,按行政功能划分,内部审计机构隶是纪检监察部门的隶属机构,而纪检的职能主体在于党,检查的职能主体在于政府,内部审计机构既隶属于党,又隶属于政府,在实际履职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党政不分的尴尬局面。而就内部审计人员的现状来看,高水平高能力的人才依旧欠缺,内部审计人员的总体专业素质仍旧有待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欠缺完善的系统规划,多方面原因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较为低下,此外,人员不稳定也是影响内部审计向纵深处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当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较差,不能发挥其正常职能

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之一在于,内部审计工作要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能够保证内部审计的合理运行,有利于立足于实际的客观的审计过程的展开,有利于在审计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体现科学性和严谨性,有利于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而就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看来,内部审计工作仍不能完全的保持独立。组织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直接制约着内部审计的发展。通常而言,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部门大多由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高层构成,就部门机构设置的普遍规律看来,主管部门的地位越高,对机构本身的约束监督反馈的作用也就能越充分的实现,相应的,机构的独立性就越强。而目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部门主要是总会计师以及主管财务的高层,在内部审计组织的地位尚显得一般,故而内部审计自然因不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致使独立性很难得到保证。而且在现代的公司企业经济组织形式中,形形色色的利益关系极容易导致内部审计活动无法顺利进行,甚至成为摆设,这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而言,是高质量完成任务的一大阻碍。

另一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规模庞大,在企业总数中占比高达九成以上,囿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资金实力难以到位的天然劣势,中小企业内部很少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实力,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都不是由专业人才担任,而是通过兼任的方式由财务人员来顶替,形成了自己的员工审计自己的企业这种尴尬局面,考虑到在实际的工作中必然会参杂各种利益关系的纠葛,甚至人情立场的现实因素,此类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结果极有可能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独立性得不到保障,这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企业中职能的正常发挥。

2、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

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差也是当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首先由于中小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要来源是任职于企业中的财务人员,且是通过兼任的方式,缺乏完善的制度规划,很难构成兼具水平与效率的审计小组,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提升机会。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审计人员都只是具备最起码的财务知识,而在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方面则显薄弱。根据国际通行的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来看,无论在专业内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在包括法律、管理、计算机等专业外的技能熟练度上看来,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均很难达标。

其次,一部分企业管理者由于对企业内部审核的具体作用和功能不甚了解,所以在企业内部审核的人员配比的问题上并没有予以太多的重视。在很多的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是由一些或工作能力较弱、或自身原因较复杂的人来担任,这些人的学习能力往往不强,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和办事能力也较为低下,因此往往会造成内部审核机构形同虚设的现象。除此之外,对内部审计功能理解不正确也导致企业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要求不甚严格,以为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在于防止财务工作出现差错,因此常常直接指定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的工作,这就造成了内部审计机职能的实现构缺乏相应的人才保障,知识结构单薄,专业技能欠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的发挥。

最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道德素质也普遍较差。财务舞弊、数据造假、谎报瞒报等现象频发,层出不穷的丑闻反映出了现代社会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道德素质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滑坡。内部审计有着其自身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底线,从业人员必须要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和应具有的道德素质,方才能提升内部审计从业人员队伍的总体素质。

3、内部审计机构定位不一

我国企业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通常由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兼任,担任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财务人员因为在工资收入上的问题,必然会与企业有着不可分割的经济利益,这就使得在实际的内部审计过程中,会因为经济利益的干扰而必然会出现很多有悖于客观实际的现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更是难以实现。而问题出现的根源在于领导内部审计机构的主体为企业内的总会计师或者财务部门高层,其地位相较由董事会领导或者总经理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更低,这就直接制约了内部审计部门监督反馈作用的发挥。而且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又是由财务部门产生,出现了内部人管理内部事的情况。

三、解决我国内部审计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1、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依照机构组织管理理论所描述的规律,在机构组成地位上,构成主体地位越高的机构,在履行自身职能的过程中所受到的理论阻力越小,管理意见和管理措施的传达越容易,其职责效能的发挥越有力越有效,其自身的独立性也就越强。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首先负责领导内部审计机构的主体在组织上的地位就要得到提高,以此来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运行的监督、管控、反馈作用的发挥程度,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供保障;其次要根据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发展规模、盈利情况等各方面信息,合理的构建内部审计机构。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解决我国内部审计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可从如下两方面入手加以提升:

首先要重新调整内部审计任职人员的配比,提升内部审计专业人员所占的比例,通过提高薪资水平和提高入职门槛的综合运用,将更多数量的专业内部审计人员纳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当中,同时降低兼任人员的比重。

其次要加强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再学习,通过企业内部组织的培训或与其他机构开展的交流合作,使内部审计人员有机会更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与此同时应在考核方式上下大工夫,考核结果与薪资挂钩,通过激励的方式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学习的热情。

3、积极进行技术探讨,推动内部审计技术的创新

借助审计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举行内部审计高素质人才研讨会,依照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并且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推陈出新,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结合,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向结合,在理论的层面上完成观念与技术的革新,创新内部审计操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创新内部审计技巧办法,以新思维应对新变化,在交流中实现技术的进步,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提出来的新挑战。(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雷英 吴建友 孙红.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3(11).

[2]徐晶 胡少华.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提高盈余质量吗?[J].财经问题研究,2015(03).

[3]严文永.关于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5(09).

作者:姚博文 李佳钰

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探究论文 篇3:

浅谈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高校规模日益扩大,这对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高校进行自我约束监督机制的重要构成环节,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之下,高校要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就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模式的创新,为内部审计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环境。本文从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着手,探究新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创新途径

随着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为高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高校规模日益扩大,这就对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高校管理的过程当中,内部审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办学以及科研经费的增加,也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高校的正常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渐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虽然随着高校规模的日益扩大,逐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也有了一个较为初步的认识,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具体落实的过程当中,仅仅是为了应对监管部门的检查而设置相应的审计部门,并没有树立起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度认知,单纯的任务内部审计的注重点只是财务管理环节,高校管理层并没有遵守的必要。同时,我国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并不完善,虽然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但并没有将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要求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就导致高校内部审计不能够与国家审计以及民间审计放在同一位置上,致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得不到有效的重视,使得审计工作出现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象,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2.缺乏独立性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属于一项独立、客观的活动,在具体实施中,需要通过客观公正的检查以及评价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在这一过程当中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内审独立性主要可以表现在:其一,组织上独立性,即设置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其二,精神上独立性,即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时刻保持客观公正,正确地进行审计工作。然而,从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来看,内部审计部门和高校的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基本上处于平行的状况,并不具备独立性,甚至有部分高校为了节约经济成本,存在着大幅度削减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现象,出现了财务与内审部门融合办公的情况,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并不具备独立性,影响审计人员公正客观的进行工作,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无法发挥,长此以往,就会致使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下降,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人员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按照我国的有关审计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在运作的过程当中,需要配置审计师、会计师、工程师以及律师等众多的专业人才。但是,就当今我国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绝大多数的内部审计人员通常都是从财务管理或者其他类型的行业转业而来,虽然这部分人员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经验,也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基础,但是,由于其综合性的业务能力不足,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能够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仅仅只能够从账面以及凭证等方面进行显性问题的查找,不能够全面的把握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缺乏从深层方面查找问题的能力,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影响。同时,由于高校的大部分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参与正规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不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进行知识的更新,缺乏对现行的新审计制度的了解,综合素质不高,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造成了相应阻碍。

二、新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途径

1.提高内部审计意识,完善内部审计法规

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高校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内审工作的质量和从事审计工作人员的意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高校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意识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得每一位内部审计人员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得高校管理层也逐步树立内部审计的意识,将内部审计工作的精髓得到充分落实。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还需要根据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内部审计法规进行完善,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最终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

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落实的过程当中,独立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作为内审工作的灵魂所在,能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检验、监督、见证以及咨询等相应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的独立性。这就要求在进行内部审计之时首要的任务需要确保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不能够出现与其他职能机构进行合并的现象,并且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由高校的主要领导负责,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需要保持客观公正,树立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不能够受到其他部门或者人员的制约,充分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甚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之下,高校需要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做到定期的轮换,不能够让人员长期负责特定的内审工作,防止出现利用熟悉关系逃避内审的现象,只有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才能够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确保高校各项工作的稳步进行。

3.促进人员素质的提升

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当中,内审人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高校要想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就需要积极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在进行人员招聘的过程当中,需要按照相应的审计规范进行,加强对招聘人员的资格审查,确保人员的专业性;另一方面,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愈加的复杂,审计工作的业务类型也愈加的多样,内部审计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会计或者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对经济、法律以及信息等方面的知识研究,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以便于能够更好的应对高校内审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开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旧存在着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缺乏独立性以及人员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问题。因此,高校要想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就需要深入做好内部分析工作,采取提高内部审计意识,完善内部审计法规、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以及提升人员素质等措施改善当前内审工作的困境,为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波.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新财经(理论版),2011,(4):292.

[2]杨建科.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172-174.

[3]王亚丽.浅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化[J].改革与开放,2010,(8):129-130.

[4]欧阳瑞聪.高校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以高职院校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6,8.

[5]刘富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如何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工作[J].经济师,2014,(2):106-107.

作者:杨飞

上一篇: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风险论文下一篇: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中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