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论文

2022-04-26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则必须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实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精神成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论文 篇1: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两种形态

摘 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呈现出两种形态,即实践探索的成果和理论探索的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两次飞跃,其产生的重大成果从实践层面看,就是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条正确道路;从理论层面看,就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科学理论。无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和党的文献的概括看,还是从“十七大”的理论创新看,都说明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与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统一中,才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做出科学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建理论

收稿日期: 2007-09-12

基金项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3AKS001)

作者简介: 阎树群(1957—),男,陕西礼泉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有关党的文献和学术著作中,往往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称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如党的“十七大”就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论断。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必须明确,这里所说的“成果”是特指理论成果,而不是泛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成果。如果由此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等同于理论成果,那是一种误解。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呈现出两种形态:实践探索的成果和理论探索的成果。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理论探索的成果,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还包括我们党的实践创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党的文献的概括和“十七大”的理论创新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析,以期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有所助益。

从实质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与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每一大的阶段必然要经历从理论到实践和从实践到理论两个飞跃,产生实践探索的成果和理论探索的成果这样两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于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崭新命题,是一个通俗性的简洁表述。其学理性表述和思想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如毛泽东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1]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此作了更精致的表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由此可见,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因此,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成果,才能科学地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里的“化”就包含着具有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化”: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二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前者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要指导中国实践,就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探寻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否则,离开中国特点谈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而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没有任何实际用处的。后者说的是在对中国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做出新的理论创造,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前者说的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后者说的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前者体现了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后者体现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其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两种实质性含义,毛泽东在延安时期都讲到了。在最初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时,毛泽东的确强调的是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在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毛泽东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3]。这里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就是在《毛泽东选集》正式出版时,为避免发生误解而由最初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语改动而来的。可见,当时毛泽东所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指的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但是到了1941年9月,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讲话中已经讲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之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层含义,这就是他在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同时,提出了“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命题。他说:“我们反对主观主义,是为着提高理论,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4]1942年3月,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层含义讲全了。他说:“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5]在这里,“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新的东西”,表达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层实质性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两层实质性含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双重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过程。这既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层含义和预期目标即应用马克思主义以指导中国的实践,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层含义和预期目标即在对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理论创造,体现了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还在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前一年,1937年7月在《实践论》这篇哲学名著中,为了从认识论上清算割裂理论和实践辩证统一关系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剖析长期拒绝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教条主义的严重错误,毛泽东提出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的观点,第一个飞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二个飞跃是由理性认识能动地到革命实践,即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他特别强调第二个飞跃意义更加重大,这不仅因为理论是否正确必须经由实践加以检验,而且因为获得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变革世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不例外地遵循着认识发展的辩证规律,也要经历这样两个飞跃。不过具体的次序有所变化,由于毛泽东讲的是认识的来源和理论的运用,因此形成了实践——认识——实践的公式;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的是理论的运用和理论的发展,因此呈现出认识——实践——认识的状态,两者在本质上是完全同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飞跃及其成果,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引下,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在实践中探寻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二个飞跃及其成果,就是科学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富经验,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前者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践探索的成果,后者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理论探索的成果。这两种形态的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中,每一次飞跃都包含着上述两个飞跃,产生了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重大成果:第一次飞跃的成果是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是找到了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两种形态,“道路”和“理论”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两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从成果的层次看,“道路”是实践层面的具体模式,“理论”是理性层面的思想体系;从形成的过程看,先有“道路”,后有“理论”;从两者的辩证联系看,在对“道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理论”,有了科学理论就能够更清晰地把握发展道路。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具体内容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用实践探索的成果和理论探索的成果这样两个层面进行明确概括并加以区分。同时由于理论成果是最高层次的成果,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简化的办法用“成果”这一概念来指代“理论成果”。这都是可以的。但是从理论的严密性与成果的层次性和全面性着眼,我们必须同时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呈现出两种形态,必须深入研究这两种形态的成果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实践中的作用。

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进行概括的历史轨迹中,也十分清楚地表明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先后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这样两项基本成果。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进程。但在党的初创时期,由于革命经验和理论准备都相对不足,因此就全党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总体上处在自发的状态。真正自觉地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延安时期的事情。这不仅体现在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号召,而且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大成果,这就是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这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正如毛泽东1938年11月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所明确指出的:“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6]党的“七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写进党章。党章的总纲中不仅写上了“毛泽东思想”,而且在阐述中国革命的特点时使用了“革命道路”的概念。刘少奇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论党》中谈到毛泽东的贡献时将“思想”与“道路”并提,指出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并为灾难深重的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指出了达到彻底解放的唯一正确的完整的明确的道路——毛泽东道路”[7]319。不过,当时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这一重大变革的评价上还没有使用诸如“历史性飞跃”这样的概念,也没有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表述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毛泽东思想”这样两个层面。从刘少奇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具体论述看,当时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主要理解为毛泽东思想,正如刘少奇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所作的,也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便产生了中国的共产主义——毛泽东思想”[7]335。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概念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继找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之后,又找到了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在对这一重大成果进行定位时,党的“十三大”在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科学判断,飞跃的成果首先也是从实践探索的成果进行概括的。“十三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8]在这里,党中央将两次飞跃的标志和成果概括为找到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一条是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那么这里为什么没有用思想理论来概括两次飞跃的标志和成果呢?这是因为第一次飞跃已经产生了系统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而第二次飞跃在当时体现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在总结改革开放14年来的基本经验时,肯定了“十三大”这一提法,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9]7。值得注意的是,“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概括,使之形成科学体系,因此“十四大”在对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概括上虽然沿用了“十三大”的提法,但同时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9]13。这已经很明确地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看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只是还没有用“第二次飞跃”这样的语言来概括它。党的“十五大”再次肯定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论断,但是与“十三大”不同,这次是从理论成果的角度和层次来概括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10]

综上所述,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先后进行过两次概括,一次概括的是我们党的实践探索的成果,一次概括的是我们党的理论探索的成果。归结起来看,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性飞跃”的标志和产生的重大成果,它既包括实践探索的成果,也包括理论探索的成果。前者表现为找到了两条道路即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建设道路,后者表现为形成了两大理论即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党的“十七大”的理论创新中,更加明确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提,这就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探索成果和理论探索成果这样两个重大成果。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就是集中了我们党改革开放近3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全部成果,采取“一总两分”的概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伟大旗帜、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旗帜,是引领我们胜利前进的指路明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道路,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新的概括,就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两种形态凸显出来、明晰起来。

从科学内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统一的旗帜。“十七大”不仅第一次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新概念,而且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科学内涵,“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可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二者又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概念中的两个具体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实践探索的新成果,是对应于社会主义而言的,是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11]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新成果,是对应于马克思主义而言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1]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

从改革开放的历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新时期不断引领我们胜利前进的旗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尽管历届党代会阐述的理论侧重点有所不同,对旗帜的具体表述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也就是说,新时期我们党始终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统一的旗帜。自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这就意味着我们党举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十三大”的主题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十四大”的主题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六大”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可见,党的“十二大”以来,历届党代会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着一面统一的旗帜,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所不同的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具体含义的理解上各有侧重。“十二大”、“十三大”侧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高度评价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十四大”、“十五大”、 “十六大”侧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任务;“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十六大”强调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在此基础上,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的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行整合,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把这个理论体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的实践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样的科学整合,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了新的完整的内涵,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同时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统一的旗帜囊括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取得的全部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在旗帜问题上的一脉相承。

总之,党的“十七大”在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完整概括和科学表述的同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这既总括了我们党新时期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全部成果,同时又说明了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与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统一中,才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做出科学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

[ 参 考 文 献 ]

[1]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1.

[2]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6.

[3] 毛泽东.论新阶段[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4] 毛泽东.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4.

[5]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8.

[6]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42.

[7] 刘少奇.论党[M]∥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8] 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M]∥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

[9]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M]∥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0]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

[1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蒋万胜]

On the Forms of Marxist Achievements in Chinesization

YAN Shuqu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Economics,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Shaanxi)

作者:阎树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论文 篇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探析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则必须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实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精神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精神 理论 实践 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理论。作为一种外来理论和总的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现成的答案,不可能直接解决中国面临的所有具体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依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精神成果等多种形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践探索的成果。沿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中国社会走向繁荣富强。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世纪中期,众多革命先驱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团结各族人民,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果实,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辟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局面。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秉承“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行。十六大召开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观,深化改革开放,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其中有两大理论成果分别产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分别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者主要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其他战略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具体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建设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南,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新时期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它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成果包括被赋予崭新内容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铸就的,是对优秀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并凝练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之中的,即精神形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被赋予崭新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又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不同的阶段所铸就的新的精神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被赋予崭新的内容。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了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理想崇高、信念坚定、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服务群众依靠群众、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铸就了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上下一致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社会主义建设精神,这些精神对于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人共同培育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精神。我们党和国家、人民正是依靠这些精神力量,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精神成果。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理论成果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践探索的成果。从两大成果形成的过程看,先有“道路”,后有“理论”,从两者的辩证联系看,在对“道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理论”,有了科学理论就能够更清晰地把握发展道路。毛泽东非常重视总结经验,他说:“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果丰富和发展的科学指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完善。也就是说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指导中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正如江泽民所说“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邓小平在1980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不是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上述革命精神参加革命到现在吗?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吗?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了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理想崇高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铸就了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社会主义建设精神,这些精神对于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培育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伟大工程,需要持久的动力支撑。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正是依靠这些精神力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凭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形成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本文受陕西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ZXSZ10-08)

作者:王贞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论文 篇3:

近十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研究综述

摘 要: 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两大理论成果”、“三大理论成果”、“四大理论成果”三方面,这些有益的探讨对新时期进一步深化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2000-2009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究和理清在这种结合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必然前提,也是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基础。对此,近年来,学术界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本文拟对近十年(2000—2009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梳理和评析,以便进一步深化研究、推进实践。

一、两大理论成果

持两大理论成果观点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两个方面,但对于两方面具体内容的划分,学者们看法不一。

观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早在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以党的十五大报告为指导,从2000年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学术界普遍认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80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1-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锻造出毛泽东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党又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锻造出邓小平理论。[8-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核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这两大理论成果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中国气派,都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马克思主义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观点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指导,2007年党的十七大后,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概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呈现出两种形态,即实践探索的成果和理论探索的成果,实践层面的成果指的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条正确道路,理论层面的成果指的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科学理论。以理论联系实践为原则,从实践与理论的角度,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0]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的伟大历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11]有学者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和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在党的代表大会文件中还是第一次,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的准确描述。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大以来形成的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都被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之内。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的实际相结合,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对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的集中探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飞跃的实现,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可以概括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12]

观点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就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七大之后,还有学者认为,按照理论内容及其主题来划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原因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围绕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开展活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两条道路,创立了两大理论体系。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理论成果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其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时也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怎样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其关键词是革命。第二次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其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历史任务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其关键词是发展。”[13]

二、三大理论成果

持三大理论成果观点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党的十六大至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随着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以来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除一部分学者仍然坚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外,有一部分学者则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第三大理论成果。

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高度、新层次、新境界,产生出新成果。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阶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14]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发展的开放性,不仅使它在发展中具有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保持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在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形成的两大理论成果,[15]在全球化态势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中,对时代特征和国内环境发展变化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带领全党在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中,不断回答和解决时代性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即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境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中形成了这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理论成果。[16-19]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发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所谓两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这三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它们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具有相同的实现主体和特点,但它们在不同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结论,依据不同的生存境遇,解决了不同的时代课题。[21]这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一代又一代地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阶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推向前进。[22]

三、四大理论成果

持四大理论成果观点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自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出更全面、更深刻的阐述后,学术界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按照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来划分,可分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四大理论成果,这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先后产生的四大理论成果。这四大理论成果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科学性,给我们以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23-24]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中学者们的差异性看法,并非是随意简单的更改,而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更深层次的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同时,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发展现实来看,在当今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余曙光.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2000,(2).

[2][9]罗喜江,林春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VOL22,(4).

[3]周新辉,赵金鹏.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1),(总95).

[4]张贤华,韩裕庆.两次飞跃共性探讨.广西社会科学,2002,(2),(总86).

[5]谢相勋.马克思主义与“与时俱进”.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2,VOL18,(8).

[6]冯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之比较研究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6,VOL19,(2).

[7]韩梅.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两面伟大旗帜.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总41).

[8]陈利民.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之所在——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的体会.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9,VOL17,(3).

[10]阎树群.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两种形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VOL37,(2).

[11]何腊生.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的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09,(6).

[12]涂小雨.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5,VOL25,(3).

[13][24]张兴亮,叶宝娟,付小清.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安徽文学,2009,(4).

[14]安贞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VOL23,(2).

[15]余品华.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总97).

[16]刘秀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3,(2),(总79).

[17]万春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再认识.理论学习,2003,(4).

[18]周振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篇章——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河北学刊,2004.7,VOL24,(4).

[19]纪德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理论创新的实践意义.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9.

[20]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6).

[21]刘淑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之比较.理论探讨,2007,(5),(总138).

[22]肖浩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三大成果.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VOL9,(4).

[23]尚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的特点、经验及启示.法制与社会,2009.8,(中).

作者:谭晓玲

上一篇:诚信原则保护知识产权论文下一篇:加强高校电子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