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氯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第四章第二节氯范文

第四章 第二节 卤族元素

第二节

卤族元素

Ⅰ.学习重点:

1.掌握卤族元素性质变化的规律 2.了解可逆反应的涵义 3.掌握卤离子的检验方法

4.了解卤化银的性质、用途及碘与人体健康的有关知识

Ⅱ.学习难点:

卤族元素的性质比较及变化规律

Ⅲ.训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卤族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C.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 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2.砹(At)是卤素中核电荷数最多的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下列性质错误的是( ) A.砹为有色固体 B.HAt很稳定

C.AgAt不溶于水 D.砹单质熔沸点比碘单质熔沸点高 3.按元素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下列各项递变逐渐减弱或减小的是( ) A.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B.卤素阴离子的半径 C.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 D.卤化氢的稳定性 4.不能将溴水、碘水中的溴、碘萃取出来的溶剂是( ) A.四氯化碳 B.直馏汽油 C.酒精 D.苯

5.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能与许多非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相应卤化物,能与水反应等。其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IBr+H2O HBr+HIO 下列关于IBr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IBr是一种有色物质

B.在许多反应中IBr是强氧化剂

C.在IBr与水的反应中,它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IO 6.能用加热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括号内的杂质的是( ) A.KClO3(MnO2) B.Na2CO3(NaHCO3) C.NaCl(KCl) D.KI(I2)

7.在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一种卤素离子,往甲中加淀粉和氯水,则溶液变蓝色,再往丙中加淀粉和氯水,无明显现象。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 ---A.Br、I、Cl B.Cl、I、Br

--- ---C.I、Br、Cl D.Br、Cl、I

8.向含有NaBr、KI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然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固体,最后得到的物质是( )

A.KCl B.NaCl和KCl C.NaCl和KBr D.NaCl、KCl和I2 9.鉴别NaCl、NaBr、NaI三种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碘水、淀粉溶液 B.溴水、汽油

C.氯水、四氯化碳 D.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10.下列方法可用于制备卤化氢气体的是( ) A.NaCl与浓HNO3加热热制备HCl B.CaF2与浓H2SO4加热制备HF C.NaBr与浓H3PO4加热制备HBr D.NaI与浓H2SO4加热制备HI 11.取相同体积的KI、Na2S、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的Cl2,当反应恰好完成时,消耗Cl2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条件下),则KI、Na2S、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1:1:2 B.2:1:3 C.6:3:2 D.3:2:1 12.氟化氢水溶液叫氢氟酸,它应贮存在( )

A.玻璃瓶中 B.铅容器中 C.瓷瓶中 D.塑料瓶中

---13.某溶液中Cl、Br、I三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2:3,通入一定量的Cl2,当反应完

-成后,该比值变为3:2:1,则反应的Cl2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2 B.1:3 C.1:4 D.1:6 14.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盐酸、NaOH、Na2CO

3、Na2SO4 B.盐酸、AgNO

3、NaOH、NaNO3 C.NaOH、MgSO

4、Na2CO

3、NaHSO4

D.BaCl

2、Na2SO

4、CaCl

2、Ca(NO3)2

15.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

----+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 3I2+3H2O。

-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汾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16.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信,鲁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中的内容,使用的化学试剂是( )

A.碘化钾 B.碘酒 C.溴水 D.碘化钾淀粉溶液

17.向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完全反应时为止,结果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恰好等于反应前原碘化钾溶液的质量。则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72.3% B.50% C.38.3% D.38% 18.在3Cl2+6KOH KClO3+5KCl+3H2O的反应中,当有mg的Cl2被氧化时,被还原的Cl2有( )

A.6m/35.5mol B.5m/71mol C.3mg D.5mg 19.向含有20.6g NaBr溶液中通入Cl2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6.15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Br全部转化为NaCl B.50%的Br离子被氧化

-C.Br未被氧化 D.16.15g固体由NaCl和NaBr组成

2+20.已知Fe与Cl2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现将过量的Cl2通入FeBr2溶液中,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Fe+4Br+3Cl2 2Fe+6Cl+2Br2 2+-

3+

-B.2Fe+2Br+2Cl2 2Fe+4Cl+Br2 2+-

3+

-C.2Fe+Cl2 2Fe+2Cl 2+

3+

-D.2Br+Cl2 Br2+2Cl -

-

二、填空题

21.现有以下几种溶液①NaCl②FeCl2③MgBr2④KI⑤NH4F等 (1)能跟氯水混合而共存的是 (2)有跟溴水混合而共存的是 (3)能跟碘水混合而共存的是 (4)能跟硝酸混合而共存的是

22.久置的盛KMnO4溶液的滴瓶,瓶壁上沾有的褐色物质是 ,除去的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3.在金属卤化物中,能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用于制作照相感光底片的物质是 。

24.盛有溴水的试管里加入过量镁粉,充分振荡、过滤,将滤液分装于A、B、C三支试管:

(1)A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现象是

(2)B试管中加入氯水和CCl4,振荡,现象是 (3)C试管中加NaOH溶液,现象是 25.A、B、C、D、E、F六种物质间的关系如下:

(1)A+KOH B+C+H2O (2)D △ C+E (3)D+C+H2SO4催化剂A+F+H2O 已知A和E是单质,常温下是气体,F是硫酸盐。写出六种物质化学式:A B C D E F 。 26.根据右图的实验,填空和回答问题:

(1)烧瓶中所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B)的烧杯中冷水所起的作用是 装置(C)的烧杯中冷水所起的作用是 (2)进行此实验时,烧瓶内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璃管口要相互靠紧,这是因为

(3)装置(C)的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试简述其原因 。

三、计算题

27.将一定量氯气通入250ml KBr溶液中,反应后将固体蒸干,测知所得固体中含溴元+-素10g,且K与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求:

(1)通入氯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2)原溴化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8.293K时,在0.5L饱和Cu(I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I和稀硫酸的混合液,充分反应后生成CuI,K2SO4和H2O,反应方程式为:

2Cu(IO3)2+24KI+12H2SO4 2CuI↓+13I2+12K2SO4+12H2O 过滤除去CuI沉淀后,在溶液中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再用0.11mol/L Na0S2O3溶液滴定,已知滴定过程的反应是:

2Na2S2O3+I2 2NaI+Na2S4O6 当用去117mL Na2S2O3溶液时,溶液的蓝色恰好褪去。求在293K时,Cu(IO3)2的溶解

3度为多少g?(设293K时,饱和Cu(IO3)2溶液的密度为1g/cm)

参考答案

一、1.AC 2.B 3.AD 4.C 5.C 6.BD 7.C 8.B 9.CD 10.BC 11.C 12.BD 13.B 14.BC 15.B 16.B 17.A 18.BD 19.BD 20.A

二、21.(1)①⑤

(2)①③⑤

(3)①③④⑤

(4)①

22.MnO2 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24.AgI AgBr 24.(1)生成淡黄色沉淀 (2)分层,下层橙红色 (3)生成白色沉淀 25.Cl2 KClO KCl KClO3 O2 K2SO4 26.(1)NaBr+H2SO4(浓)

△ NaHSO4+HBr↑ MnO2+4HBr △ MnBr2+Br2↑+2H2O,冷凝,吸收未冷凝的气体

(2)溴蒸气会腐蚀橡皮管 (3)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液体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了倒吸。

三、27.(1)1.4L (2)1.0mol/L 28. 0.124g

第二篇:第四章第二节 广播稿教案

教学目的:

1、具体了解广播稿的概念、特点及其写作要求与方法

2、掌握广播稿的格式及写法

3、能够撰写广播稿 教学重点:

广播稿的格式及写法 教学难点:

广播稿的格式及写法

教学方法:讲授理解、练习操作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广播稿的文体基础知识

1、广播稿的概念

广播稿不是指一种体裁的名称,而是指广播媒体中经常使用的各种新闻类文体的统称。它主要包括广播中播出的消息、通讯、专访、录音报道等。下面对专访、录音报道作简要的介绍:

专访。它是指作者对事先选定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题访问的一种报道体裁。它包括消息、通讯、专访、录音报道等。

录音报道。这是运用新闻事件的实况录音或者新闻人物的谈话录音所作的报道形式。录音报道是最能发挥广播特点的报道形式,它集音响效果与文字描述为一体,反映丰富多彩的新闻事实。与其他广播报道的体裁相比,录音报道具有更强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2、广播稿的特点

总体而言,无论哪一种广播稿体裁都具有三种特点: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1 可听性强。其中可听性强是广播稿最基本的特点。所谓可听性强,主要指广播稿的内容能吸引听众,所表述的语言能使听众一听就懂。

3、例文导读

挤 “ 水分 ”

河南焦作电台 孔祥明 田金军

冬至晚上8点,焦作市委二楼会议室灯火通明,开了两天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还在进行着。两天来,各县市区轮着汇报了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和明年的打算,现在发言的是沁阳市政府的一名主要领导。( 注:沁阳市属焦作下辖的县级市 ) 【 录音 】( 汇报人 ):“ 元月至 11 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我们的数字是两个数字。一个是上报数,一个是实际数,平常就是这样统计掌握的。”【 止 】

原来,在审核沁阳市的材料时,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国内生产总值同去年上报数相比,下降了 31%;同去年实际数相比,增长了 9%。听到这儿,市长秦玉海皱起了眉头:

【 录音 】“ 这个概念就是去年你们有 40% 的水分。去年 40%是无效的。40% 是无效数字 !”【 止 】

秦市长四十出头,原任黑龙江省鹤岗市市长,今年 2 月调来后,大部分时间在下边搞调查研究。

【 录音 】 ( 秦玉海 ): “ 我看对待数据问题,我们采取这样一个态度,我们执行 《 统计法 》, 依法统计。多年来由于统计不规范形成的不合理因素,今年在统计当中要把它剔除,剔除过程中有可能和以前相比出现负增长,这个我们也要勇于承受。我看不要搞两个数字,去年的数字和今年相比,如果是下降了,就是下降了。不要搞两个数字。”

( 汇报人 ):“ 中,回去我们再核实一下。元月至 11 月份我们沁阳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完成 27.5 亿元,同比增长 9%,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 9 616 万元,同比增长了 28.7%„„”

2 ( 秦玉海 ):“ 你这个数据严重违背经济规律。9% 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拉动不了 28%的财政收入增长。这个数字你可要算好,你可不要 ‘ 拍脑袋 ’。”【 止 】

这时,市委书记刘其文插了话:

【 录音 】 “ 如果你财政数字是真实的,你国内生产总值算得不准确:要么是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是正确的,你财政还有水分,还是虚的。”

( 汇报人 ):“ 我们再算算账,数字 „„ 不好玩转。” ( 会场上有人发出了笑声 ) ( 刘其文 ):“ 什么 !”

( 汇报人改口 ):“ 算账 „„ 是统计部门算的 „„”

( 刘其文 ): “ 说这个话是要挨批评的。数字不好玩,谁叫你玩数字了 ? 你实事求是统计嘛 !有多少是多少嘛 !”【 止 】

会场沉静下来。书记的话语气很重,在场的人都感到了震撼。

汇报人擦了把汗,又谈起了明年的经济指标。与会领导对这些数据一一做了详细的质询,指出一些指标过高,而另一些指标却显得保守,关键问题是没做到实事求是。

听完汇报,刘书记恳切地告诫大家:

【 录音 】 “ 我们讲实事求是,是为了发展得更好:我们讲加快发展,是要求在实事求是上的加快发展。不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数字上做游戏,早晚是要倒霉的。只要我们尽到最大的努力,我们是八就是八,是十就是十,我们得坦坦荡荡啊 „„”【 止 】

( 河南焦作人民广播电台 1999 年 12 月 23 日首播。) ①

简析这是一篇以录音报道为制作形式的广播稿。这篇录音报道最主要的特点是,运用典型音响升华主题,大量采用现场录音,以人物对话来展现事实,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焦作市主要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坚决制止上报数字弄虚作假行为的鲜明态度和一身正气。

二、广播稿的写作方法 篇幅要短小精悍

广播稿的篇幅要比报刊上的新闻报道短小。要使篇幅短下来,首先是主题要集中,其次是选材要精当,组材要详略得当。

结构要严谨而清晰

为了增强可听性,广播稿一般不采用网状形、纵横交叉式等复杂的结构方式,大多采用时间顺序结构或逻辑结构。具体要求有三点:一是主线单一,一篇稿件只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来写:二是构思新颖,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三是层次分明,上下连贯,过渡自然,前后照应,使听众听完全文后对主要内容已了然于胸。

语言表达必须通俗易懂、明白通畅

广播稿的语言应通俗化、口语化,力求做到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明白流畅,使人一听就懂,绝不产生误解。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不用或尽量少用文言词或半文半白的词句:不用同音不同义的词:在交代人名、地名、单位名时,应用名词直接点明,尽量少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少用长句和多重复句。

例文导读

运动之歌

风对我耳语:“运动是我这样的轻盈岁月!”艳阳下的歌,朝阳的金色洗亮了跑道, 青春的旋律谱成了这首歌, 充满激情的心是这首歌的音符, 花季的少年火热的心, 永远的真诚不变的心, 你的身影是跑道上的风景, 矫健的步伐迈出你的自信,听,我们都在为你喝彩,‘加油’,不能表达我们的激动。胜利的橄榄枝,黎明前黑暗的苍穹繁星点点,普罗米修斯将体育的圣火点燃,随着一道霞光,运动的火焰升腾在奥林匹亚山。今日的健儿们,英姿勃发、志存高远,精神饱满的将目光凝聚在终点线。 努力吧,拼搏吧,奋斗吧,女神将献上胜利的橄榄枝编成的花环。

简析这是一个运动会的广播稿。广播稿的写法和新闻的写法基本一致,只不过广播稿更短小精悍,一般要求用口语、尽量少用书面语,要和平常说话一样明白,尽量用一些

4 语音响亮、不拗口、优美形象、易记易懂的词句,防止同音相混现象,尽量用双音节词。广播稿尽量用结构简单、通畅易懂的短句,不用带特殊用法和含义的标点符号。

广播稿是指在广播等媒体中使用的新闻稿件的统称,包括消息、通讯、专访、录音报道、特写、述评等。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可听性强的特点。专访是指对事先选定的采访对象进行专题访问的一种新闻体裁。录音报道是运用新闻事件的实况录音或者新闻人物的谈话录音所作的报道形式,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广播稿的写法和新闻的写法基本一致,但广播稿篇幅更短小精悍,主题更集中,选材更精当,组材更详略得当,语言更通俗、口语化。结构一般采用单线式,要求构思新颖、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练习

1 .广播稿主要包括广播中播出的 、 、 、 等。 2 .专访包括 、 、 等。

3 .录音报道是最能发挥广播特点的报道形式,它集和为一体,反映 丰富的新闻事实。与其他广播报道的体裁相比,它具有更强的 、 。

4 .广播稿具有三种特点: 、 、 。其中 是广播稿的最基本特点。

5 .广播稿一般不采用 、 等复杂的结构形式,大多采用 结构或 结构。广播稿的语言应 、 。

请根据学校或班级中的好人好事 ,写一篇广播稿。

第三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教案]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 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 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 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 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地壳运动的内容及地壳物质循环内容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一)褶皱山:

1、岩层受力:强大的挤压作用

2、岩层形态:塑性变形、波状弯曲

3、褶皱类型:背斜、向斜 (1)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依据:

(2)背斜可成山亦可成谷,向斜可成谷亦可成山:(画图分析原因)

(3)实际应用:打隧道、找天然气、找地下水

4、褶皱山的规模:几十米到几千千米 [活动]:

5、岩石圈板块构造:

1 (1)板块的名称与位置: (2)板块的组成:

(3)板块边界的类型与形态: ①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②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一)褶皱山: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褶皱山的内容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二)断块山:

1、岩层受力:强大压力或张力并超过岩层承受力

2、位移方向:

(1)水平(为主):错断原有地貌 (2)垂直(为主):地垒、地堑

3、断块山的规模:几十米到几千米

[活动]:

(三)火山:

1、形成过程:岩浆受巨大压力,喷出地表

2、岩浆运动的两种形态:

2 (1)沿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 (2)沿中央喷出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

3、火山结构:

(1)火山口:火山口湖(封闭好) (2)火山锥:上坡陡、下坡缓

4、火山的规模:大的高四千米到五千米,小的不到一百米

5、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1)消极:带来灾难

(2)积极:形成丰富的地热、温泉、肥沃土壤等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的方式:为了降低成本和难度,山区应以公路为主,铁路次之

2、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一般山区的交通线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影响交通线路的走向:为了安全和降低施工难度,山区的交通线多迂回前进呈“之”字型

4、山区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原则:

(1)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2)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二)断块山:

(三)火山: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四课第二节--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

淇县高级中学教学导学案

年级高二 学科组 政治

课题:世界的物质性 主备教师:高燕华 审核组长:高燕华 审核主任:韩培银 温馨寄语:成功的终点在于经历挫折而锐气不减,经历磨难面坚持不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以及规律的含义。 (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2.能力目标

锻炼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学习重难点】

理解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 【自主学习】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物质的______ _和_________。

2.运动是______的运动,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________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是____ 、 _________和________。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________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_ ___ __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因此,静止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__________的同时,也肯定________的存在。物质世界是_______ 与_________的统一。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 _____的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__ ______,也不能___ ____。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____ ____,而不能___________。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学习内容】

1.阐述运动的含义以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班级 学生姓名 Page 1 of 4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淇县高级中学教学导学案

年级高二 学科组 政治

课题:世界的物质性 主备教师:高燕华 审核组长:高燕华 审核主任:韩培银 温馨寄语:成功的终点在于经历挫折而锐气不减,经历磨难面坚持不懈!

2.课堂探究(P32):(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有运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3.静止的含义是什么?运动和静止有怎样的关系?

4.什么是规律?如何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5.课堂探究(P34):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

班级 学生姓名 Page 2 of 4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淇县高级中学教学导学案

年级高二 学科组 政治

课题:世界的物质性 主备教师:高燕华 审核组长:高燕华 审核主任:韩培银 温馨寄语:成功的终点在于经历挫折而锐气不减,经历磨难面坚持不懈!

【学习小结】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又是运动的,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运动又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和静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但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并且能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巩固学习 学习测评】

一、选择题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 ) A.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总和 B.意识以外的所有变化 C.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D.自然界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 ( ) 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 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

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

3. “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之所以“求”不到“剑”,主要原因是他 ( ) 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 B.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有的运动,有的静止 C.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 D.不知道船、水、剑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月亮绕地球转动,水向低处流,苹果落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这些联系都不是规律本身。这是因为 ( )

①规律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于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 ②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联系 ③规律不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④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我国科学家利用转基因羊体细胞克隆了两头羔羊,还在国际上首次培育成功了一头带有人血清蛋白的转基因试管牛。这表明 ( )

A.自然界中的有些东西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B.新物种的产生依赖科技和人的意识

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培育出新的物种 D.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创造新物质

6.(2008江苏高考)“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班级 学生姓名 Page 3 of 4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淇县高级中学教学导学案

年级高二 学科组 政治

课题:世界的物质性 主备教师:高燕华 审核组长:高燕华 审核主任:韩培银 温馨寄语:成功的终点在于经历挫折而锐气不减,经历磨难面坚持不懈!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7.(2009江苏高考)“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8.(2009福建高考)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 )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9.(2007宁夏高考)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是: ( )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材料 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六万余同胞遇难,三十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对于这一自然灾害,人们无法完全避免。

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哲学道理?

班级 学生姓名 Page 4 of 4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五篇:第41讲:第四章:第二节:道路、桥梁与涵洞工程施工技术(二)

(二)路面施工

1.路面基层的施工

(1)砾料类基层施工。

(2)稳定土类基层施工。

1)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方法有路拌法和厂拌法。

对于二级或二级以下的一般公路,水泥稳定土可以采用路拌法施工。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稳定土基层,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

2.路面面层施工

(1)沥青路面面层施工。

沥青路面按施工方法分为层铺法、路拌法和厂拌法。

1)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过程包括四个方面:混合料的拌制、运输、摊铺和压实成型。

①沥青混合料拌制。

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能力相匹配,最好高于摊铺能力5%左右。

②运输。热拌沥青混合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到摊铺地点。运送路途中,为减少热量散失、防止雨淋或污染环境,应在混合料上覆盖篷布。混合料运送到摊铺地点的温度应符合相应规定。为防止沥青同车厢的黏结,车厢底板上应涂薄层掺水柴油(油和水比例为1:3)。运送到工地时,已经成团块、温度不符合要求或遭受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予废弃。

④压实及成型。

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

,压路机应从外侧向路中心碾压,应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2遍;

复压应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宜采用重型轮胎式压路机,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遍数应经试压确定,不宜少于4~6遍;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后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并要求压后无轨迹。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

2)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施工。

②当乳化沥青开始破乳,混合料由褐色变成黑色时,用12~15t压路机或10~12t钢筒式压路机复压。

3)沥青贯入式路面施工。根据沥青材料贯入深度的不同,贯入式路面可分为深贯人式(60~80mm)和浅贯入式(40~50mm)两种。

4)沥青表面处置施工。沥青表面处治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层铺法。按其浇洒沥青及撒铺矿料次数多少可分为单层式、双层式及三层式三种。

(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1)水泥混凝土路面小型机具施工。

2)水泥混凝土路面轨道摊铺机施工

3)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滑模式摊铺机是机械化施工中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一种方法。它具有现代化的自控高速生产能力,与轨道式摊铺机械施工不同,滑模式摊铺机不需要人工设置模板,其模板就安装在机器上。机器在运转中将摊铺路面的各道工序:铺料、振捣、挤压、熨平、设传力杆等一气呵成,机器经过之后,即形成一条规则成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可达到较高的路面平整度要求,特别是整段路的宏观平整度更是其他施工方式所无法达到的。

(三)筑路机械

1.土石方施工机械

平地机

三轮二轴式光轮压路机

轮胎压路机

振动压路机

羊足碾

振动平板夯实机

(1)平地机。可进行地面平整、挖沟、刮土、推土、松土、除雪等多种作业。根据车轮数目,有四轮与六轮两种。

(2)破碎筛分机械。

2.压实机械

压实机械可分为静力压路机、振动压路机和夯实机械三类。

(1)静力压路机。静力压路机又分为光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

1)光轮压路机。光轮压路机又称钢轮压路机,根据光轮压路机的整机质量,可分为轻型(6~8t)、中型(8~10t、10~12t)、重型(12—15t以上)。轻型压路机大多为二轮二轴式,适用于城市道路、简易公路路面压实和临时场地压实及公路养护工作等;中型压路机有二轮二轴式和三轮二轴式两种,前者大多用来压实、压平各种路面,后者大多用于压实路基、地基以及初压铺砌层;重型压路机大多为三轮二轴式,主要用于最终压实路基和其他基础层。

2)轮胎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用于压实工程设施基础,压平砾石、碎石、沥青混凝土路面。轮胎压路机具有可增减配重与改变轮胎充气压力的性能。轮胎对被压实材料既有一定的静负荷,又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故压实砂质土壤和黏性土壤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即压实时不破坏原有的黏度,使各层间有良好的结合性能。在压实碎石路面时,不会破坏碎石的棱角。由于前轮能够摆动,故压实较均匀,不会出现假象压实。

(2)振动压路机。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初压和终压适宜静压,在复压时可以使用振动碾压。新型压路机有轮胎驱动光轮式振动压路机和轮胎驱动凸块式振动压路机,适用于各种土质的碾压,压实厚度可达150cm。

(3)夯实机械。

适用于对黏性土壤和非黏性土壤进行夯实作业,夯实厚度可达到1~1.5m。

3.路面施工机械

(1)摊铺机。

(2)沥青洒布机。

【2009真题】下列关于道路施工中压实机械使用范围,叙述正确的是(

)。

A.轮胎压路机不适于砂质土壤和黏性土壤的压实

B.振动压路机适宜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复压

C.轻型光轮压路机可用于路基压实及公路养护

D.轮胎压路机适宜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初压

E.夯实机械不适于对黏性土夯实

【答案】BCD

【解析】A错误,轮胎对被压实材料既有一定的静负荷,又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故轮胎压路机压实砂质土壤和黏性土壤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即压实时不破坏原有的黏度,使各层间有良好的结合性能。E错误,夯实机械适用于对黏性土壤和非黏性土壤进行夯实作业,夯实厚度可达到1~1.5m。

【2010真题】关于沥青路面面层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为了加快施工速度,可在现场人工拌制

B.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初压应采用开启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

C.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施工时,混合料宜采用拌和厂机械拌制

D.沥青表面处治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层铺法

E.沥青表面处治施工中,碾压结束即可开放交通,但应控制车速和行驶路线

【答案】CDE

【解析】A错误,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B错误,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

,压路机应从外侧向路中心碾压,应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2遍。二、桥梁工程施工技术

上一篇:电商培训会总结范文下一篇:读书是一种姿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