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营养现状

2024-06-10

我国营养现状(精选9篇)

篇1:我国营养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第一部分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

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2002年8-10月在北方地区,2002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2003年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03年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004年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

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别校正,各类地区校正后的患病率再用该地区的人口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推算全国的患病率。第二部分主要结果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

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详见表1,2)

篇2:我国营养现状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篇3:我国结核病营养治疗现状

1 营养不良对结核病的影响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在其治疗转归过程中, 如果患者营养状况好, 病灶可呈吸收、纤维化改变, 空洞可以闭合;如果患者营养状况不良, 尽管治疗过程中有足够敏感的药物杀死大量的结核菌, 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蛋白质修复组织, 因此也不能使病灶纤维化, 空洞缩小、闭合。足够的蛋白质为治疗过程中病灶修复奠定了物质基础, 而且, 蛋白质可以增加药物载体, 保证抗结核的血药浓度, 促进痰菌阴转[1]。

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营养不良一方面可使患者体内蛋白质水平低下, 病灶修复功能下降, 使病灶迁延不愈, 甚至扩散;另一方面营养不良可以损害机体免疫功能, 在细胞免疫方面使CD4+ 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下降, 在体液免疫方面影响抗体的亲和力, 使机体清除结核菌的能力明显下降;而且。营养不良造成的低蛋白血症, 使抗结核药物载体缺乏, 不能保证抗结核药物的有效浓度, 影响疗效[2]。

营养不良可导致肺功能的下降, 它们之间既是因果关系, 同时也存在相互影响和制约。营养不良引起肺功能障碍的机制, 可能主要是呼吸肌功能受损储备下降:营养不良时, 呼吸肌能量物质减少, 肌肉蛋白分解、消耗, 患者呼吸肌重量下降、厚度变薄、跨膈肌压减小、呼吸肌肌力、耐力下降, 易于疲劳。由此容易发生通气功能障碍, 导致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 两者形成恶性循环[3]。

2 结核病人的营养状况

孙斌等研究显示结核病人热能总摄入量尚未能达到平均供给量标准, 热能来源比例不适当, 蛋白质和脂肪供热比例过大, 而碳水化台物供热则相对过少, 钙、维生素A摄人缺乏, 过半数肺结核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4]。赖春林等调查复治病人低体重占94.7 %, 低蛋白血症有26.3 %, 低体重及低蛋白血症为21.1 %[5]。

3 结核病营养治疗的现状

营养支持治疗:在自由饮食的基础上加用西安立邦临床营养有限公司生产的即用即配型肠内营养制剂立适康匀浆。其热量构成为蛋白质17 %, 脂肪25 %, 碳水化物58 %, 富含优质蛋白。根据病人饮食情况每天冲调饮用100~200 ml。20 d后再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检测患者的ALB、LMP, 做痰结核菌培养等, 并与入院时的指标做比较。结果营养支持治疗组治疗20 d后有56 %病例痰菌培养转阴, 而一般治疗组有28 %病例痰菌培养转阴,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营养支持治疗组体质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加 (P<0.05) 。疗程结束后, 营养支持治疗组与一般治疗组比较体质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6]。

除标准饮食外, 每日静滴复方氨基酸500 ml及脂肪乳250 ml。疗程15 d。治疗结束后3 d复查。结果理想体重百分数、中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加 (P<0.01) 。疗程结束后, 营养支持治疗组与对照组理想体重百分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7]。

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与标准的营养支持治疗组及单用谷氨酰胺组相比, 能进一步提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的水平 (P<0.01) ;同时, 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进一步增加 (P<0.01) , CD3、CD4、CD8表达水平明显提高 (P<0.01) 。相反, 炎症反应的指标CPR有明显的下降[8]。

治疗组病例在强化期加用高能要素合剂80 g/天。结果提示:在强化治疗过程中, 给予高能营养素治疗, 治疗组在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为96.2 %, 而对照组为76.9 % (P<0.05) ;其次, 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在得到明显改善, X线胸片的病灶以及空洞也明显吸收和缩小 (P<0.03) ;第三, 治疗中1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痰菌也得到阴转;第四,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痰菌复阳率较低[9]。

糖-脂双能源部分肠外营养 (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 PPN) [10]。膳食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所含热卡分别占17 %、30 %和53 %;膳食供热量为每天 (26.1±1.4) Kcal/kg, 供氮量为每天0.18 g/kg, 膳食为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PPN组肠外供给非蛋白质热卡量为每天20 Kcal/kg, 其中葡萄糖与脂肪乳剂热卡比为60 %:40 %, 氮源用复方氨基酸, 剂量为每天0.5 g/kg, 对照组肠外每天供给100~200 Kcal/kg的葡萄糖液 (不等氮, 但等热卡) 。营养支持两周后, PPN组血清白蛋白 (PA) 、纤维结合蛋白 (Fn) 与铁蛋白 (Tf) 明显升高, 血清白蛋白 (ALB) 无显著改变, 对照组测定值均无明显变化, 证明糖-脂双能源PPN可提高腹部结核病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含脂肪乳剂的双能源节氮效应可减少机体蛋白质分解, 且脂肪乳剂输注后肝脏能量代谢提高, 充分为合成、再生活动供能, 有利于血清蛋白恢复。血清ALB半衰期为20 d。仅两周的营养支持不可能改善ALB水平;而PA、Fn与Tf半衰期分别为2 d、20 h及8 d, 对营养支持反应敏感。促进合成代谢及体脂储存。腹部结核病患者营养支持不仅使胃肠道得以休息, 减少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 而且可纠正负氮平衡, 增强抵抗力, 有利于控制感染。

各种营养素齐备的肠外营养支持[11]。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采用中心静脉途径予营养支持, 时间为7~10 d, 术后继续予营养支持, 5~7 d以后停用。术前总热能25~30 kcal/kg, 热氮比 (kcal:g) 125~150:1, 糖脂比6:4;术后总热能30~35 kcal/kg, 热氮比 (kcal:g) 100:1, 糖脂比6:4。非蛋白热卡由葡萄糖和脂肪提供, 氮源为7.65 %或12 %氨基酸。手术前后营养液中均常规补充水乐维他、维他利匹特、安达美、格利福斯等制剂。各种营养制剂按一定顺序混合加入3 L袋中静脉滴注, 时间持续16~20 h。能明显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 降低术后的代谢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促进伤口的愈合, 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采用中心静脉途径予营养支持。时间为术后第1~7天, 提供非蛋白热卡 (NPC) 25~30 kcaL/ (kg·d) , 其中50 %~60 %由葡萄糖供给, 40%~50%由脂肪乳供给;氮供给量为0.15~0.2 g/ (kg·d) , 选用7.65 %的氨基酸溶液;同时加用外源性胰岛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电解质, 配制成“全合一”溶液输注[12]。结核病患者除了术前慢性疾病的消耗、消化道功能障碍, 加上术中出血和渗出, 手术创伤还能使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 使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等三大物质的代谢处于分解亢进、合成减少状态, 表现为高分解、负氮平衡。术后早期分解代谢过程并不受外源补充营养物质的影响, 即使给予营养支持也不例外。但营养支持仍可促进合成代谢, 补充手术应激消耗, 促进营养状况向正氮平衡的方向移动。结核患者大中手术后早期即存在营养障碍, 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结核病大中手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 降低术后的代谢反应, 促进术后尽早康复。

每日通过静脉增加供氮, 每公斤体重0.2 g, 热量104.6 KJ/kg。氮源由氨基酸供给, 非蛋白质热量中60 %由葡萄糖提供, 40 %由脂肪乳剂提供。氨基酸制剂为8.5 %的乐凡命 (Novamin) , 脂肪乳剂为20 %、30 %的英脱利匹特 (Intmlipid) 。配人3 L袋, 经颈内静脉输入。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由于营养摄入不足, 同时术中血浆清蛋白随血液流失多, 术后分解代谢增强, 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 影响伤口愈合。通过静脉增加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供给, 能够有效维持患者的体重和血浆清蛋白浓度, 减少伤口渗出, 更快降低血沉, 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3]。

篇4:专家解读我国食物营养现状

享受美食应警惕“隐性饥饿”

农业部食物营养所副所长王东阳表示,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我国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食物摄入量不足,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素难以满足人体需求,生长迟缓、低体重、贫血等营养不良发病率仍然较高。

“另一方面,营养过剩问题突出。”王东阳说,据卫生部门监测统计,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6%,肥胖率12.0%;全国有2.6亿人口被确诊为慢性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9%。

“值得关注的是,在营养过剩的人群中还有‘营养不足’的问题,例如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要警惕这种‘隐性饥饿’。”王东阳说。

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需营养干预

“目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1.28亿人口,最低营养需求为每人每日2100千卡热量,与纲要推荐的目标值相比,该基准值偏低。”王东阳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指出,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9.9%,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2.1%,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生长迟缓率为20.3%。

“在居民贫血患病率方面,缺铁性贫血仍然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營养缺乏病。”马冠生说。2010年全国孕妇贫血率为16.9%,在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贫血问题依然严重。

篇5:中国营养师现状

据中医药大学调查显示,由于普通居民缺乏营养指导,营养失衡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吃得好却未吃出健康来,营养师这一新兴职业的“钱途”由此显现。据某人力资源公司调查,目前,营养师服务一个对象的收入平均在2000-3000元,如在保健品公司讲课,月薪可达数万。业内人士说,营养师做得越久收入越高,其收入水平与个人能力密切相关。而从未来趋势看,营养师的收入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随着我国首部《营养法》的即将出台,今后所有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社区、宾馆饭店、食品生产企业等单位都将强制配备专业营养师;同时规定直销、美容、体检机构等从业人员也必须持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按国家配备营养师比例,仅昆明市就需要10万名职业营养师。据成都市中医药大学公共营养师培训中心老师介绍,新兴职业营养师必将成为我市未来的黄金职业,既营养了别人又富裕了自己。同时,下半国家将提高营养师报考门槛,而现在报考不受相关限制。“我国要尽快制定《营养改善法》,百姓餐桌旁应出现专门指导膳食搭配的营养师。要让中国人吃得更健康。”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医附院整形医科主任医师汪春兰提出了这样一份议案。

“中国人都是用嘴巴吃饭,而不是用脑子吃饭。”日前,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万承奎教授在21世纪健康新概念讲座上指出中国现在需要140多万名高级公共营养师,同时呼吁有关部门进行全民的心理卫生扫盲运动。

万承奎指出,中国现在需要140多万名高级公共营养师来指导人们“吃什么、怎么吃和吃多少”,指导人们如何“吃”出健康,远离各种“富贵病”。他在讲座上介绍说,我国儿童肥胖率已经达到8.1%。根据我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2009年编写的“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9”,自1982年~2002年,我国7岁~17岁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率增加了3倍。其后几年则在此趋势上走得更快。肥胖不仅影响儿童少年的正常成长,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上述报告称,儿童少年肥胖不仅可以延续到成人期,而且导致成人慢性病的发生,而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放眼日本各个中小学,找不到一个小胖墩。”万承奎指出,中国儿童肥胖率一直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不会吃”。

日本是压力最大,竞争最激烈,高效率、快节奏的国家。1945年日本战败后,全国人均寿命45岁。到2005年,日本全国人均寿命82岁,排列世界第四。万承奎指出这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重视饮食。他介绍说,在日本几乎找不到胖子是因为日本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营养师指导。

日本现行的《营养师法》规定,超过700人进餐的餐厅、食堂,必须配备营养师。目前,日本总共拥有40万名专业营养师,大约330人中就有一名营养师。这些营养师广泛分布在医院、学校、宾馆、食堂、食品加工企业和政府部门,为人们提供营养指导。在美国,大约300人中也有一名营养师。中国首部《国民营养条例(草案)》也同样规定了,所有的幼儿园和学校,甚至包括社区都要配备专业营养师。然而事实却是我国的营养师是非常“珍稀”少见的。

万承奎同时指出,中国人早上马虎,中午对付,晚上大吃大喝的饮食习惯是百病之源。据悉,现在很多人包括中、小学生20%早上不吃早饭,70%吃不好的早饭,致使这些人群普遍存在脑饥饿。针对这种一天营养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他建议公众应该做到: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化子的晚餐,来彻底颠覆原来的不良饮食习惯。

汪春兰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营养知识的缺乏,一些人甚至不知道“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结果导致大量慢性病及亚健康人群的出现,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篇6:国外营养师的现状

在国外,营养师是健康队伍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他们出现在医院、保健机构、诊所、社区、学校、政府、食品和制药工业、餐饮企业、研究机构、健身中心、私人训练及咨询等各个不同的领域中。

诊所营养师:负责确诊病人的营养问题,列出保健计划,并监督饮食变化的有效性。通常他们在医院、社区健身中心或保健机构工作。在那里,他们解决体重控制、饮食营养、心脏病、癌症、儿童和老年人等方面的医疗保健需求。

餐饮服务管理:营养师加盟到餐饮服务管理行业中,使得不管是一日三餐还是零食小点都能够安全、卫生、成本经济地预备和配送。他们掌管餐饮服务的地点是医院、保健机构、学校、高等院校和商务场所。

营养咨询师:为个人、机构、商务组织和媒体提供有关营养、食疗和餐饮服务等方面的专家建议,他们经营的是自己的私人咨询业务。

保健营养师:他们在保健领域工作,了解大众的营养需求,确认社区中的营养问题,并发展营养教育项目和健康促进战略。通过在社会公共保健领域和社会服服务。务部门的工作,保健营养师们向其他公众部门、专家和公众提供讯息与咨询性。

社区健身中心营养师:这些营养师与社区和个人进行合作,目的在于提高其营养水平,抵御疾病,增进对饮食的关注以及提高个人对健康的控制能力。

教育领域中的营养师:在饮食学、护理学、医药、制药及配药、牙医学、食品生产和儿童保健等方面,他们对学生开设营养学、食品化学和餐饮服务管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在小学、中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医院都有所开设。

商务领域中的营养师:在商务背景下,营养师们协助各自的领导进行研究,帮助促进生产,对管理和市场提出专家性意见。在营养师们的帮助下,食品和制药公司、市场协会和餐饮服务供应商得以生产出更好的食品和营养产品并投放市场。

篇7:中小学生营养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卫辉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为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2011-2012学年卫辉市46 511名6~15岁小学、初中学生体检资料,根据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营养状况分析。结果 该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肥胖、超重检出率依次为7.17%、45.60%、6.60%、3.75%;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有城乡、性别差异,以农村男女学生为甚,其次为城区男生、城区女生,检出率以次为56.14%、55.28%、50.58%、45.07%。结论 卫辉市中小学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状况较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施进行干预。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是评价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间接指标[1]。为了解河南省卫辉市中小学生营养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卫辉市2011—2012学年各初级中学及小学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现报道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2011-2012学年卫辉市各所小学、初中学生的体检资料,删除年龄小于6岁,大于15岁的学生资料后,使用6~15岁10个年龄组共46 511人体检资料。

1.2 方法

学生体格检查严格按照《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2]、《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手册》规定要求,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1.3 评价标准 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中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分表[3],作为学生营养状况的评价标准(标准体重90%~110%为正常体重,低于90%为较低体重,低于80%为营养不良,高于11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1.4 统计分析 体检数据录入“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V7.0管理版”(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济南圣力科技公司联合研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

2.1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46 511名学生中共检出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者24 541人,检出率达52.76%,其中营养不良7.17%,较低体重占45.60%;检出超重和肥胖4 815人,检出率为10.35%,其中肥胖占6.60%,超重占3.75%;正常者仅为17 155人,仅占36.88%。

2.2中小学男女生营养状况比较 男生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53.95%(13 046/24 183),其中营养不良的检出率7.81%,较低体重检出率46.14%(11 158/24 183);女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51.48%(11 495/22 328),其中营养不良占6.47%(1 445/22 328),较低体重45.01%,男生均高于女生。男生超重、肥胖合并检出率为10.93%(2 643/2 4183),其中超重3.56%,肥胖7.37%;女生超重肥胖合并检出为9.59%(2 142/22 328),其中超重3.96%,肥胖5.77%,肥胖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见表1。

2.3城乡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城区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为48.01%(8 568/17 843),而农村学生为55.72%(15 973/28 668),农村学生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检出率要高于城市学生(X2=81.87 P<0.01);城区学生超重与肥胖合并检出率为14.96%(2 670/17 843),而农村学生为7.48%(2 145/28 668),其中城区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4.82%和10.14%,农村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09%、4.39%。城区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合并检出率及超重、肥胖均高于农村学生,见表2。

2.4中小学生按性别、年龄营养状况比较

除6、7、14年龄组外,男生肥胖均高于女生;女生在6、7、8、9、12年龄组营养不良高于男生,男生10、11、13、14、15年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男生、女生分别在13、12岁时正处青春旺盛期,此时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男生为19.06%,女生为17.79%,随后发生率有所下降。肥胖发生率男生在10、12岁最高,分别达到10.12%和10.58%,女生肥胖发生率在14岁最高达12.19%,见表

3、表4。

2.5中小学生性别、区域营养状况比较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较低体重合并检出率按性别、城区依次为农村男、农村女>城区男>城区女(依次为56.14%、55.28%>50.58%>45.07%, 农村男vs农村女: x2=1.96,p>0.05;农村男vs城区男:x2=70.74,p<0.01;农村女vs城区男: x2=217.33,p<0.01;城区男vs城区女: x2=53.94,p<0.01);肥胖、超重合并检出率按性别、区域依次为农村男肥、农村女肥,<城区男肥<城区女肥(依次为15.99%、13.77%<7.62%<7.33%,农村男肥vs农村女肥: x2=0.92,p>0.05;农村男肥vs城区男肥: x2=415.68,p<0.01;农村男肥vs城区女肥: x2=246.8,p<0.01;城区男肥vs城区女肥:x2=17.21,p<0.01)。见表5。3讨论

中小学生营养状态的评价,目前最新较科学的评价方法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卫生标准GB/T《中国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年龄身高筛查生长迟缓界值范围》、《中国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年龄BMI筛查消瘦界值范围》[4],评定营养不良(含发育迟缓、轻度消瘦、中重度消瘦三类);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指数值分类标准》[5],评定超重和肥胖。另外还有用身高别标准体重法评定营养状态,同样被国内刊物论文所采用,评定标准有多种版本,但多采用“95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和“全国生体质健康调研组的全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为判定依据,后者是目前教育系统所采用,且有最新版本,该版本是以2005年第五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基础上产生的最新标准,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评定学生营养状态所采用。现所采用的标准是后者,同时也推荐使用该标准。

该调查发现,卫辉市6~15岁在校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共存,以营养不良较为突出。营养不良检出率(7.17%)、低体重检出率(45.60%),均高于运用相同判定标准的广东潮洲、湖南长沙较发达地区的调查结果[6-7]低于欠发达广西百色地区调研结果[8];肥胖检出率为(6.60%),低于广东潮洲、湖南长沙的调查结果,超重为(3.37%)与两地相当,而超重与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广西百色的调查结果[8]。以上对比结果表明,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与学生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

篇8:我国营养现状

营养不良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肢体维度、握力以及肺活量等体质指标均低于正常学生,这些身体机能指标直接反映其心肺耐力以及肌肉力量较差[5]。营养不良青少年往往表现为体弱多病、抵抗力差而使其死亡风险概率上升,另外也会增加其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

造成青少年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包括:膳食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在农村贫穷地区,食物多以纤维以及糖类为主而蛋白质以及优质油脂的摄入严重不足;早中晚三餐比例不合理;不良饮食习惯是造成青少年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家长对膳食营养知识的匮乏也是造成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关键因素之一;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摄入普遍不足,从而造成机体部分酶、激素的活性降低从而造成身体发育迟缓、抵抗力低下;体育锻炼不足也是诱发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因素之一,而且二者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趋势,因此,加强体育锻炼也是预防营养不良的手段之一。

要防治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需要社会、国家、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当针对一些贫困山村以及特困家庭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使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学校和社区应当加强对学生和学生家长进行膳食营养学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另外,适当地补充营养品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也至关重要,主要可选择使用的有以下几类。

一、蛋白质类

蛋白质是组成骨骼肌的主要物质,通过适当的运动干预结合优质蛋白质的补充可以有效促进骨骼肌蛋白的合成代谢。优质蛋白质是指吸收效率高且含有全部人体必须氨基酸的蛋白质,如乳清蛋白。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乳清蛋白含有全部人体必需氨基酸,可以显著促进骨骼肌蛋白的合成代谢,促进骨骼肌纤维的增粗从而促进骨骼肌的增生,使青少年力量素质提升。另外,乳清蛋白中含有大量的谷胱甘肽,是机体维持免疫系统功能的决定因子,对于提升青少年免疫力也有很大帮助,在膳食中建议每天的补充量为1.2~1.8g/kg体重。

二、维生素无机盐类

无机盐以及维生素在机体含量甚微,但却是青少年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酶以及激素发挥生理活性的必需物质,通过补充维生素以及无机盐能够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利于青少年智力的增长。而适合儿童青少年食用的运动饮料有魔酥果蔬固体饮料,其含有丰富、全面的维生素以及无机盐,补充量每次1袋溶于300~350m l水中,搅拌均匀即可食用,或者可加入适量果汁、牛奶或酸奶,食用后即刻饮用300~500m l的水。如果存在缺铁性贫血可以服用康比特牌比特铁胶囊,优势补铁配方特别是EDTA铁钠最大特点是不被食物中的铁抑制剂夺去活性,还可以促进膳食中铁的吸收,可以有效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有效缓解贫血症状,食用时每日建议3次,每次1粒。

三、组织修复类

营养不良青少年的骨骼韧带强度往往低于正常青少年,易在体育活动中受到损伤,有研究表明补充骨胶原蛋白结合维生素C能够促进关节的建造,刺激软骨、肌腱以及韧带的修复再造。而骨胶原蛋白片便是针对青少年而设计促进软骨等弹性组织修复的有效营养品,食用方法为每次服用1~3片,每天2次于饭中或者饭后服用。

四、免疫调节类

免疫力低下与营养不良总是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往往会导致免疫力低下,而免疫力低下又会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低下而加重营养不良症状。因此,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利于缓解营养不良。

参考文献

[1]季成叶.中国乡村学生群体营养不良流行状况20年动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01):11-14.

[2]杨小君,许良,王丰效.我国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未来5年发展趋势预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10):1056-1060.

[3]Lifang Wu,Z.Y.,Shi-an Yin,Mei Zhu,Huiyu Gao.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lnutrition in children younger than5 years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1990 to 2010[J].Asia Pac J Clin Nutr,2015.24(4):665-73.

[4]Nan Zhang,Laia Bécares,Tarani Chandola.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of Double-Burden of Malnutrition among Rural Children:Evidence from China[J].PLo S One,2016.11(7):1-19.

篇9:我国农村居民营养现状与改善对策

我国农村居民营养现状:2004年10月12日国家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最近1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成分的“西化”倾向明显,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在我国农村已迅速上升,城乡差别已不明显,中、老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相近,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

膳食营养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或薄弱环节:①缺乏平衡膳食的营养科学概念,偏食和暴饮暴食现象比较普遍。②片面追求食品的色、香、味、形,从卫生和营养角度来评价都是不符合要求的,甚至对人是有害的。③饮食中过多使用人工食品添加剂。④食品的强化出现混乱现象:有些强化食品生产因缺乏营养科学指导而带来相反效果,如含蛋、奶的食品中强化赖氨酸,反而打乱了天然优质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平衡,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⑤膳食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摄入量增加过快,食物纤维摄入量偏低,不仅容易引起便秘症,同时会增加结肠癌、直肠癌和高血脂病的机会。增加过快的脂肪摄入量与超重、肥胖和慢性病的快速增长不无关系。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居民食鹽摄入量偏高,钠摄入量过多,容易诱发水肿和高血压等疾病。

农村居民营养改善对策

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应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各级政府与地方各部门的发展规划,以快速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豆类、奶类、禽类及水产类生产:据专家预测,我国近期内粮食供应将应依照消费变化与营养改善的需要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开发食物与营养资源。豆类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钙等无机盐及微量元素,而且可能对某些慢性病的预防起有利作用。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食品,其蛋白质具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消化率高达98%~100%;奶的钙含量特别高(125mg/100g),是人体钙的最好来源,我国儿童生长迟缓、佝偻病、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都很高,钙摄入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富含维生素B2和维生素A。因此提倡增加鲜奶及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对改善人群健康状况有重要意义。应鼓励人们调整动物性食品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发展含脂肪少的禽类及水产类生产和消费,少吃含脂肪高的猪肉类制品。

营养教育:《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中国营养学会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的中国人的膳食指导原则,针对我国居民的营养需要及膳食中存在的主要缺陷而制定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应广泛宣传。

农村居民营养改善措施

推动农村家庭菜园和果树的种植及小家禽家畜的养殖:这项措施需要多部门的协作,主要是政府在政策上引导和各技术部门的协助。如农业技术部门提供好的蔬菜和豆类等食物品种的种植和栽培技术,畜牧部门提供饲养家禽家畜的知识及优良品种和防病措施,商业部门要组织剩余产品的流通,使广大农村居民农靠自己的力量改善自己的营养状况。

调整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科学规划农村食物资源的生产,从营养角度优化食物生产及消费结构,采取的战略措施是以质补量。正确认识我国农村食物结构短中有长、长中有短的现状,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膳食结构,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素,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高能量、高脂肪、高钠”三高膳食的覆辙。

上一篇:塔吊设备买卖合同下一篇:置换贷款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