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梦

2024-06-16

中国教育梦(精选8篇)

篇1:中国教育梦

教育梦 中国梦 中国心

龙场镇熊寨小学罗仕军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有的孩子读了一些文学书籍后,就梦想长大后当一名作家;有的在看了警察和坏人斗争的电影后,或许会想当一名人民警察;还有的孩子进了校园后,看到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给活泼欢快的小朋友上课的情景,也会幻想如果长大了我也像老师那样,那该多么的光荣和伟大。小时候的我就是那些孩子当中的一个,梦想成为一名教师。说到为什么想当教师,不得不让我想起了小学时的两位老师,时至今日,我仍然忘不了他们和蔼可亲的样子。一个是年轻的女老师,陈老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当她讲课文时,她那亲切的笑容,循循善诱的语言仿佛吸铁石似的深深地吸引了我,凡是她布置的语文作业,我都高高兴兴地做好。在她的引导下,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学习,也懂得了什么叫“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的道理!另一位是我三年级时的数学老师,和陈老师一样,他也是一位亲切温和的人。他从来不会当众批评责骂学生,有的只是耐心的教导和启发,班上很多同学都喜欢听他的课,因为在上课之余他还会时不时给我们讲一些神话故事,爱听故事这是小孩子们都喜欢的事情,是那些故事教会了我们机智、勇敢和坚强。到了上高中的时候,我的这个梦想变得更加的强烈和坚定了。随着不断地学习和光阴的流逝,我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后来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领悟到了: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着,人类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所以那时的我也曾梦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办个学校,它要有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要让孩子们在这个乐园里快乐地成长,要能激发每一

个孩子的潜能,德、智、体、美、劳都应当有所发展,做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社会人。当他们学业有成时,他们也能够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也能怀有范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坦荡胸怀,和顾老先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忱。“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不知道是在哪年的春节晚会听了这首歌,从此它就在我的心里扎了根。是的,一首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曾经让无数中国人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它也在继续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向上,不断前进。现在作为人民教师的我终于体会到了梦想对于个人的意义。没有梦想的人生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我也曾在梦里迷茫过,找不到方向,好似农民没有梦想,等于放弃收获;家庭没有梦想,等于放弃富裕;国家没有梦想,等于放弃疆域;教育没有梦想,等于放弃未来。回想这些年风风雨雨的人生历程,我发现原来这些年一直在努力追求的人生梦,或者确切地说是我的教育梦不仅仅是某个人和某些人的梦想,其实它竟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梦——中国梦。

教育是什么?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认为:“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内在的法则。”“教育是向往忠诚的,纯洁的自由生活,教育是让全人类获得幸福。”教育是幸福,教育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一个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发展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过程。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面的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

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是的,在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总书记醍醐灌顶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可见,当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梦渐渐清晰可见,最终成为现实时,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不远了。

我的中国心,我的教育梦,我们的中国梦,让我们再次高唱一曲:“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篇2:中国教育梦

扬起“教育梦”的风帆

-------仁和区小学教育调研报告

仁和区东风小学

薛高华

一、小学教育现状

二、目前出现的问题

1、城区和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

2、教学和德育发展不均衡

3、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

4、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

5、家校互动教育发展不均衡

6、学校特色发展不均衡

7、学校管理团队水平

8、三、发展的措施和应对策略

决定指出了全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措施: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不动摇,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并随着财力增长进一步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比例。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的教育。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三是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房地产开发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制度,通过新建公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给予补贴等方式,扩大公益性学前教育资源。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探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启动教师“县管校用”改革,推进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持续开展“百村支教”、城乡学校对口帮扶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五是深化中考制度改革,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六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扶持和发展民办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七是发展壮大职业教育,试行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深化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八是健全教育资助体系,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前教育儿童和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构建“政府宏观管教育、学校自主办教育、社会监督评教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九是强化教育督导,完善督政、督学和监测评估制度,实施市、县级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

一、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仁和区属于城郊地区,教育发展十分不均衡,相当部分基础教育资源分布在在偏远的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其着力点和着眼点就是发展农村教育工作,可以从几方面来开展:

1、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争取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办学条件的完善如:多媒体教育教学设备;教师办公条件;教学环境建设;教育资源共享等。

2、加强对农村师资力量的培养。首先在配备师资时,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其次,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长期在偏远和民族地区的教师。再次,加大对农村教师的研修力度和强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争取在农村学校培养一批名校长、名教师。

3、促进农村学校和城区优质学校的协同发展。建立薄弱学校和优质资源学校携同发展的共同体,全方位合作,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涉及教育管理、党群团建设、教学科研、教师交流、德育活动、后勤建设等各方面,达到齐头并进,力争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让农村孩子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与城市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4、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教育均衡发展。打破以前单一化模式,创建更加开放的教育管理体系,建立教育均衡发展制度,采取师资力量全区域化,每位教师不再固定于某所学校,区教育局可以根据工作情况,按需调配师资,合理运用教育资源,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全区教育水平和谐、均衡发展。

二、提升城区基础教育的品牌竞争力。

城区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是我区的教育优质资源,继续加强城区基础教育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不但可以更好的树立仁和区教育形象,同时将城区优质资源做大做强后,建立教育品牌,采取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这时的优质资源就像一个动力十足的源泉,向农村或薄弱学校输送更优秀的教育人才,携同全区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同时可以留住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建设小康社会夯实人才基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优质人才资源。提升城区基础教育的品牌竞争力,不仅是为仁和区教育输送人才,同时可以提升仁和区的城市形象,推动我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和谐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农村小学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一步一步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最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及教

师队伍建设。自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村教育就已经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了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其中更加重要的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是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等等。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得农村小学教育远远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能够完全适合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乏而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程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这已经成为约束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的统筹规划、整体调控以及有效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遗缺和具体协调、措施引导上的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现今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2.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甚至是贫乏。3.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充分,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短缺。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整个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所存在问题比较突出。4.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不平衡现象表现非常明显。尽管在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的纷纷重视,而且也得到省、市、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

国家的各级政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究竟是怎样的?教育资源建设如何能够弥合和跨越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深深鸿沟?这些问题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开展到现在以来一直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难题问题。教育教学资源能否真正的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它的效益,也仅仅只有在现实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必须要明确看到,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长期规划建设并不是最终目的,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只有真正实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且能够有效地去促进农村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才能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为此,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规划应该必须应该以实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且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所以,应当充分的重视这些资源使用者的需求,根据使用

者的需求开发和规划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并且反复实践,不断完美完善,才能精益求精。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诸多地方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以解决儿童集中就读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质量管理,大力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的教育吸引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现在的农村小学的教学规模萎缩症结。解决这个问题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是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校际间教师相互流动学习和培训为突破口,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慢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平衡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这样才可以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五是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宣传,大力宣扬农村教育所作出的新成绩,宣传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有益的教师或者学生,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事迹得以宣扬,品德受到歌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的目的。六是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

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三、师资力量薄弱

1.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法落后。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的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在大多数情况下

情况下,学校缺哪一科教师,就安排新分配来的教师教哪一科。村级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性没有选择权,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不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的提高。教师如果适应这个新的专业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实实在在的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实际文化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汲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村级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充分,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也处在中下,教师队伍并不稳定。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工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就工作环境而言,社会各种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的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非常贫瘠状态。待遇低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质量。虽然我校自2003年开始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当中,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年龄结构完全畸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村的教育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的步伐。在农村小学中,真正的大中专毕业生屈指可数,即使来到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根本就不愿根植于农村,而是把农村学校作为积累经验的场所和跳板,最终还是进入县城。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村级教育现状就可想而知了。在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每人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全部在教室中进行,并且只要是上课时间就不能离开教室。学生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下来都只接受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教师工作量也非常大,就教学效果而言,效率很低,效果也差。而且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根本就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一人多职的,即便是有了专业老师,因为教师队伍的严重短缺,也变成了一人多职。专业教师不足既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四、留守儿童问题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当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切实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

篇3:中国梦教育梦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的梦, 是民族振兴的梦, 更是人民幸福的梦。曾经, 无数先辈为之奉献了青春和热血, 今天, 这个梦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 中国梦就是教育梦, 就是“有梦想, 有机会, 有奋斗”, 有更广阔的舞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同时, 拥抱中国梦也意味着担起教育者的使命, 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教育兴, 国家兴。实现中国梦, 教育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 这为未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指明了发展道路, 也对河南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河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而让机遇落地, 实现中原崛起, 就要尽快让丰富的人口资源变成人才资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强调, 实现中原崛起, 必须推动可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而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很重要的一条, 就是必须把人才作为基础和保障。因此, 河南必须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 特别是加快高等教育发展, 让教育成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首先, 推进内涵发展,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在今年年初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中,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河南高校的一些学科排名都比较靠前, 凸显了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这些是河南高校近年坚持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效果的一种显现。

办学特色是高校发展的竞争力, 形成办学特色才能凸显优势, 而学科特色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所以, 学科建设是大学建设的龙头, 在大学办学水平中处于核心地位, 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标志性意义。在未来发展中, 河南高校要进一步上层次、上水平, 就要“坚持强化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 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科、专业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吻合度和优化度上, 着力解决目前还部分存在的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覆盖不够、对接不优的问题”, 同时, 要“在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形成特色, 在全省高等教育大格局中找准定位”。

2012年, 郑州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学校, 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中医学院等7所院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可以说, 河南高校正处于提升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发展的最佳机遇期。因此, 要抓住机遇, 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师资建设, 凝练办学特色, 推进内涵发展, 让我们的教育强省梦成为现实。

其次, 推进教育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根本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在于高校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 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高校要转变过去“轻教学、重科研”以及“轻育人、重学科”的观念, 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等科学观念。同时, 高校要以“厚基础、宽领域、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博大胸怀。

除了推进教育改革, 高校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营造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软环境。特别是在教学上, 要以学生为主体, 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当然, 高校要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 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积极探索在科学研究中培养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再次, 推进协同创新, 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有调查结果显示, 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70%~80%, 而我国仅为31.6%。因此, 作为科技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能力, 坚定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之路。

相对来说, 河南高校在科研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科研成果转化率方面与高等教育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我省去年实施了高校协同创新计划, 积极破解学校发展与社会需要脱节、产学研结合不紧的机制瓶颈问题, 从而建立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推动高校和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共同构建开放、高效、集聚的协同创新体系, 提升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目前, 我省高校正积极探索协同创新路径, 努力建立适应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创新机制与体制, 全力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篇4:中国梦,教育梦,教师梦

【摘要】在中国农村特定的背景下,采用问卷调查研究农村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分析调查结果并对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对提升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 初中教师 职业幸福感

【分类号】G635.1

一、概念界定

檀传宝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也称教育幸福。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味构成教师的幸福感。陈艳华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

基于以上对幸福感的理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则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职业理想能够自由实现、潜能得以发挥、自身和谐发展得以实现,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李郭保的农村初中教师幸福感调查问卷,向农村初中老师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5份。其衡阳市蒸湘区发放了80份调查问卷,回收68份,回收率85.%;珠晖区发放了7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64份,回收率91.4%;雁峰区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51份,回收率85%;石鼓区发放了9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82份调查问卷,回收率91.1%。旨在了解影响教师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希望从教师中得到好的建议。

三、农村初中教师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农村初中教师中男女比例存在差异,有效问卷回收中,男教师95人,女教师170人。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时,发现农村初中男女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及各维度幸福感并无明显差异。

2.农村初中不同学历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调查问卷中显示,农村初中教师中高中、中专学历占7%,大专学历占72%,本科学历占21%。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学历上的差异。发现在领导管理方面的幸福感差方面中专学历的明显最高,其次是在收入福利方面本科以上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其余无显著差异。

3.农村初中不同年龄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在农村初中教师中年龄层次结构分布不均,据问卷反馈信息显示,年青教师较少,教师队伍老龄化比较严重。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年龄上的差异中,社会支持方面差异30岁以下和51岁以上尤为显著,领导管理方面差异41岁以上的老师较为明显。

4.农村初中不同职称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从问卷上来看,农村中学二级、一级与高级职称的配比还比较合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职称上的差异时,发现初中老师的职业幸福感都没有明显差异。

5.农村初中任教不同科目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在初中开设的课程有英语,语文,数学(主课);政治,地理,历史(文综);物理,化学,生物(理综);体育。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任教科目上的差异时,只有在收入待遇方面教非中考科目老师高于教中考科目老师。

6.农村初中任教不同年级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在分发问卷时,考虑其任教的年级主不同。300份问卷中,担任初中一年级教学工作的老师88位,二年级89位,三年级88位。采用独立樣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任教科目上的差异时,结果为无明显差别。

7.农村初中不同职务的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维度幸福感在不同职务老师上的差异。发现领导在职务认同方面的幸福感明显高于普通老师,学生支持以及领导管理方面领导都略高于普通老师。

四、提升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建议

1.减轻教师压力

领导、家长、学生、考试等,都会给初中老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教育出现任何问题,矛头便会自动指向老师,让老师承受巨大压力。工作压力大、机械繁琐,这是农村初中教师教师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各级教学部门应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评比与检查,让教师专注于教学活动。

2.提高教师薪酬福利

调查显示,收入福利、社会地位低以及要求高是农村教师幸福感缺失因素选择中比例最高的,也是幸福感各维度中得分最低的两个因素。在福利收入上,教师幸福感取决于两个比较,一个是个人劳动和报酬纵向的、历史的比较;二是个人报酬和劳动在当时社会中的比较。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对教师要求高,但是教师实际劳动报酬和社会地位较低,这种比较和反差最终必然会导致幸福感的缺失和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下降。因此,各级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努力提高教师的增加福利、工作报酬,并维护教师的声誉和职业尊严。

3.提升教师地位

学生不尊重教师,看轻教师,经常给教师出难题。这让很多教师不得不把有限精力分散在处理各种学生事故上;家长和教师在教育目标、方式上不合,家长不理解,粗蛮对待教师,教师必然会感到委屈,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所以各级教育部门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尊师重道,向家长解释相关教育理念,让家长理解老师的教育方式。

4.建立良好社会支持系统

农村初中教师的实际社会地位较低,在经济、声望、权益等方面的比较中均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期待一直太高、要求太多,教师根本无法达到被期望的状态。社会媒体应多宣传农村初中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和先进事迹,培养社会对教师的信任感。同时,让家长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参与制定教育目的、教学内容,让他们了解教育和个人发展的复杂性,对教师有更多的理解,减少误会,从而更多地关心教师的教学工作,减少对教师的苛责,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 2.

[2]陈艳华.谈教师的幸福[T].济南大学学报,2003, 13 .

[3]赵汀阳.论可能生活——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篇5:中国梦,教育梦

教育梦应该是最斑斓绚丽的。因为,在她的梦想里,有酸甜苦辣,有桃李芬芳,有成功后的喜悦,有困惑下的生发。更重要的是,她的梦里还有很多梦,航天梦、海航梦、科学梦、军人梦、绘画梦、体坛梦……

教育梦就像一艘超级巨轮,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扬帆远航。教育梦就像母亲的摇篮,孕育了多少人的梦想。教育梦还是梦的海洋,梦的天空,任你在其中自由徜徉与翱翔。

教育梦的美也正在这里,像七彩阳光一样绚美,像鹅卵石一样斑斓,像鲜花一样烂漫。如何实现教育梦,让教育梦更美,便是教育者最大的梦想。

我的教育梦想也是如此。乍看,或许有空玄的感觉,甚至于石破天惊了。可是,细细想来,这正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具有的,只有如此,你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航向才不会偏离。

寻梦有时很辛苦!却总是伴着甜蜜!

面对如此美丽的教育梦,如此多的梦想。我们教育者首先考虑的是因人施教。不要再机械地灌输,不要再武断地呵斥,不要再一味地重文化轻特长,不要再轻言放弃那些所谓的差生。因为,他们都有梦想,他们都在向着梦想进发。有所区别的是进发的路上,艰难的程度不同,成效的显现方式不同,成功的时间有一些差异,仅此而已。

实现教育梦里面的所有梦想,至关重要的是让他们更加自主,让他们成为自主的人。这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引领学生走向自主,便是走向成功的那片高地。只有自主了,才能有清晰的自我。只有自主了,才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只有自主了,才能走上锻炼与充实自己的高速路。

自主是实现梦想的内驱力,缺少了自主,梦想便虚无缥缈起来。教育者要学会适时放手,不要紧紧地攥着学子的手,攥的越紧丢失的越多,如同手里抓沙一样。把自主给他们,它是开启梦想之门的金色的钥匙。

教育梦既不是海市蜃楼,也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是水中月、镜中花。每一个教育者的梦想,一定能够成就更美的教育梦。

中国梦,我的梦

我的梦,教育梦

篇6:教育梦助推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习总书记的谈话看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基层学校,应担起相应的责任,要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重要的是切实做好各阶段的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教育梦”助推“中国梦”。

首先,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基础教育作为国家的普及性教育,它牵涉到社会的每一个家庭,它办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形象好与坏,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与否,是“中国梦”实现的“人民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要引导广大师生,实现“育才梦”、“成才梦”助推“教育梦”。

对于教师而言,中国梦就是“育才梦”。教师要切实肩负起育人使命,坚持师德为先、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坚持教学为要、落实一岗双责,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充分感

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教师为我好,自觉实现自己的“成才梦”。让教师体验桃李满天下的职业幸福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幸福感。

第三,认清当前教育形势,认真做好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实现教育梦助推中国梦。

作为基层学校的管理者,要有清醒的头脑,要认清当前教育的严峻形势:维护稳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等,要发挥教师尤其是学校各部门的智慧力量,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学生在学校安安全全的学习、生活,是学生实现“成长梦”的最基本的保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敏感话题,是牵涉到千家万户家庭幸福的大事。目前全国部分地区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对校园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校舍安全、乘车安全、人生安全等等,都是学校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学校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做好排查整改、防范监控工作;要引导广大教师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关心、关注学生的安全;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懂得一些最基本的安全防范方法。总之,要天天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生生有安全。

2、要切实处理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各阶段中心工作的关系。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永恒不变的要求。如何处理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各阶段中心工作的关系,需要我们各位学校教育管理者认真思考,多想办法,关键是要做到学校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只有处理好了二者的关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成才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最基本的一个目标——人民幸福,才能使个人、民族与国家的梦想三位一体,相得益彰。

篇7:征文《中国梦中原梦教育梦》

单位:郑州市第103中学 姓名:曹红钢

联系电话:***

邮箱:chg8839qq@.com

中国梦 中原梦 教育梦

郑州市第一〇三中学 曹红钢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和圆满闭幕,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炎黄子孙描绘了美丽的“中国梦”。在这样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每一个党员,在实际工作中,都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领会实质,把握内涵,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的“中原梦”,为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带好头,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好务,为实现我们教育人的“教育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及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点燃了每个炎黄子孙的中国梦。人们热情的期待和美丽的梦想,正汇聚着我们中华民族腾飞的正能量。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实现中国梦,是我党以及全国人民的又一次长征,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心声,是中华巨龙在当今世界发出的最强音,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和不懈追求。

实现中国梦,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精神,我们要具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要拥有团结奋进、勇于担当的精神。只要我们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率领下,矢志不渝的向着既定目标迈进,我们的梦想就一定会变为现实。

中原梦

河南,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众人皆知,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目前,河南在中华崛起的大战略背景下,承担着中原崛起的重任,这是历史赋予河南的神圣使命。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发挥积极的作用。

河南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务院把“三农”问题列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夯实农业基础,保证粮食生产,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发展。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给河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我们有目共睹:河南连续十年粮食总产量不断攀上新高峰,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医疗和养老问题逐步有了保障并不断完善。

中原崛起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有中原人民修建红旗渠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卢展工书记归纳的河南人优秀的“三平”品质,有勤劳、善良、坚忍、豁达的中原人民。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原崛起的梦想不是梦,它是中原人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

教育梦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它使我们有了立身之本,安命之所。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才能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才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会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是教育人必须具有的精神品质。“教育兴国”“科技兴国”是我们教育人最大的梦想。作为人类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教师扮演着启迪当代,开拓未来的重要角色。我们只有把自我教育当作终身的追求,把敬业、爱岗、爱生当作一生恪守的准则,用爱心、耐心、恒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教育理想的实现才是有可能的。从客观实际出发,顺应时代的需要,教育必须坚持以生为本。我们教育人面对的是一群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子,仍然采用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育人的需求,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勇于改革的精神,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育管理上不断创新,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篇8:中国梦需要教育梦

对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说,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拼搏梦、奋斗梦、兴国梦、强大梦、繁荣梦、昌盛梦、幸福梦!而要实现中国梦, 最重要的是发展教育、振兴教育。

我们注意到, 在全国政协组别会议上, 孟安明委员问袁贵仁部长, 现在国家有中国梦, 那中国的教育梦是什么?袁部长略作思考, 然后动情地勾画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袁部长解释说, 有教无类就是不分宗教, 不分民族, 不分性别, 不分地域, 不分老幼, 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因材施教就是不同的学生, 有不同的兴趣特长, 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 接受不同的教育。也就是说, 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终身学习就是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 哪怕你是博士毕业, 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 学到老, 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今的教育就是着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建设学习型社会, 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人人成才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 最终实现梦想, 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然而, 要实现教育梦, 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走很长一段路。

有教无类是公平教育的一个梦想。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一要端正办学思想, 教育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服务, 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服务。二要公平提供教育机会, 均衡提供教育资源, 真正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要求落在实处。三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教育好“英才生”, 又要教育好“学困生”, 还要引导好“问题生”。

因材施教是高效教育的一个梦想。早在两千多年前, 《学记》中就有“今之教者, 呻其占毕, 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 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 其求之也佛”的记述。那个时期先人们不能做到“教人尽其材”, 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做到了吗?回答是“还没有”。可见, 因材施教是一种目标、一种诉求、一种梦想。要实现这样一个梦想, 需要细心、耐心、恒心。就拿转化“学困生”来说, 学生情况千差万别, 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改进教育教学的效果, 是个挺困难、挺复杂、挺费周章的事情, 但要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梦想,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要实现终身教育, 必须提倡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一个人的发展之需, 也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之需。可以这样认为, 当一个人的学习力丧失了, 他的发展力也就停止了。一个国家的学习力丧失了, 这个国家的发展力也就消亡了。其实, 终身学习对国家有益, 对自身也有益处。学习不仅能够改进一个人的职业素养, 还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记得多年前一个英语教授到英国的一所大学去访问, 他吃惊地看到这个学校把我们熟知的“Live and learn.” (活到老, 学到老。) 变成了“Learn and live.”并且作为学校的校训。教授问校长为何这样改, 校长解释说, “活到老, 学到老”改为“学到老, 活得好”不是更有积极意义吗?

人人成才是理想教育的一个梦想。中国是人口大国, 人口不等于人力。要把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大国还需要教育做出努力, 这是一种理想, 也是一种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 需要切实把社会普遍指责和诟病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理想的、符合育人规律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现代教育理念, 为学生搭建成才的阶梯, 设置成才的平台, 铺就成才的大道, 让学生快乐、健康、幸福地成长和发展。为了绘就这张理想的蓝图, 学校、家庭、社会要统一思想, 齐心协力, 尊重个性, 鼓励创新, 营造一个“人人成才”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氛围, 只有这样, 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才会人才济济, 才会兴旺发达。

上一篇:环保的倡议书下一篇:2016年上半年医院健康教育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