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梦的实践探索

2024-04-18

中国教育梦的实践探索(精选6篇)

篇1:中国教育梦的实践探索

中国梦的内涵、实质、实践路径以及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其中“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我坚持原原本本地学,全面系统地学、融会贯通地学,努力把零散的感性理解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真正在深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下面我就对中国梦的学习谈点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之后,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他又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全面阐述了“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等问题。在将近25 分钟的时间里,9 次提及“中国梦”,引起了全社会强烈而热切的反响,使得“中国梦”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时代最强音。

一、中国梦”的提出意义(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

1.“中国梦”用目标来凝聚人心、动员人民、组织队伍.党的十八大举世瞩目,十分成功。党代会后的任务是,怎么把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精神力量。这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精心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党代会是党的事,是 8000 多万党员的事,而党代会讨论的又是全国人民的事,这里就有一个怎么样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的要求统一起来的问题。这不仅有一个党怎么样反映人民诉求的问题,还有一个怎么样把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行动的问题。党的七大闭幕时,毛泽东在致词时对于怎么样贯彻好党代会精神,讲了两点意见:一点是,“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第二点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 ”。他重点讲的是第二点,为了把党代会的精神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 “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 ” 的共识,毛泽东讲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用自己的模范行动 去 “感动”群众这个“上帝”。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攻坚克难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面临着的最大历史考验。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难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完成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就需要凝心聚力。

那如何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当代中国,用什么思想最能赢得人心、取得共识?

梦,就是理想,就是追求的目标,用目标来凝聚人心、动员人民、组织队伍,带领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我们的理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为我们确定了 “新民主主义”的奋斗目标,我们就用这样的目标来凝聚力量、动员人民、组织队伍。总书记在十八大后不失时机地 “中国梦”其重大意义,就是用“中国梦”在党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直通的桥梁。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也是这样一个用以凝聚人心、动员人民和组织队伍的奋斗目标。

2.中国梦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整个中华民族最广泛的共识

中国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的根本价值追求,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必将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整个中华民族最广泛的共识,有力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会见连战时指出: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让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早日成真。

二、“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本质、时代要求

1.“中国梦”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内涵和历史要求。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法在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上和以往的理论体系是高度一致的,实质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较而言,中国梦的提法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我去省里培训,专家是这么说的)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等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从那时开始,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始终不渝地追求的民族复兴之梦。中国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反映了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内部涌动着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进步思潮的要求,凝结着近代以来中国历代志士仁人的理想、当代中国的追求和未来中国的走向,是连接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民族复兴之梦。如果从1840 年鸦片战争算起,到2050 年我们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的圆梦之路长达200 多年。第一个100 年,是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之梦。第二个100 年,是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之梦。总书记引用了毛泽东的“雄关漫道真如铁”(,下句是而今迈步从头越)、李贺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下句是直挂云帆济沧海)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了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这一重要战略思想,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2.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对中国梦时代命题的深刻解读,既充满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又洋溢着豪迈的中国自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换言之,就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中国梦。“中国梦”是共产党人提出的,但不是为了共产党人自己,而是造福于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总书记指出: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中国梦的最大特点是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把国家、民族与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我们经常说大河无水小河干,阐明了是命运的共同体逻辑。事实上,“中国梦”不仅是整个国家的富强之梦,而且是同国人的住房梦、就业梦、社会保障梦、生活环境优美梦等个人愿望直接 3 相联系的,是中国人的总体追求与每个人的个体追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憧憬和企盼。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在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家富强是前提,民族振兴是保障,人民幸福是根本,这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落脚点是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的深厚源泉是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是人民。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实现中国梦,就人民而言,是实现人民幸福。把实现人民的梦作为根本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的高度统一。

另外一句话是小河有水大河满。换个角度说,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了蓬勃生长的空间;每个人向着梦想的不断努力,又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3.中国梦的时代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国梦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遥遥无期的梦想,而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

按照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和十六大关于“紧紧抓住 21 世纪头 20 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决策,今天,我们要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并最终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最伟大的中国梦”,就是要完成两大历史使命 —— 到建党 100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基本实现工业化;到建国 100年的时候,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我们圆梦,就是要圆这 “两个一百年之梦。

现在离完成 “ 第一个一百年 ” 的历史使命,只有5年时间了。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的:“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 4 史责任倍加清醒。”为此,十八大发出 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伟大号召。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幸福指数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是幸福感的量化,是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做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党的十八大在强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给中国梦涂上了浓重的幸福底色。从文明形态看,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演进。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坚定不移实现这样的中国梦,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从价值追求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是国家、民族、社会、个人的多维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并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高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道路决定命运。毛泽东同志曾经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倒骑毛驴的张果老永远到不了蓬莱仙境”因为他虽然面朝东方,毛驴却向西而行,道路错了,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过了近百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曲折探索,才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回望历史,既令人荡 5 气回肠,也让人感慨万分。一路走来,中国的上空并非阳光雨露,也有风雪阴霾。我们既遭遇了“两个凡是”思想的藩篱,也遭遇了“姓资姓社”问题的纠结;既承受了苏联东欧剧变引发的冲击,也承受了国内政治**带来的震荡;既精力了巨大自然灾害的考验,也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我们能够化危为机,是因为我们是中国坚守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来之不易,有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实践,有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持续的探索,对近代以来,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历史当中中华民族为了的这种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有对5000多年来我们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中国道路”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很广泛的现实基础。

这条复兴之路筚路蓝缕的伟大历程,让我们深切体会何谓“来之不易”,何谓“弥足珍贵”,何谓“倍加珍惜”,何谓“始终坚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伟大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因此,中国梦的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形象生动地、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对“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梦是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成果,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短期内,它将指导我们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实践,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从长期看,它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向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全面提出并阐释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理 6 论问题。对于世界而言,中国梦有利于促进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世界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先说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层面,而是需要提升到国家发展命运的层面来认识。2014年2月24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从历史上看,任何常态的社会都需要某种核心价值观的支撑。清王朝之前,虽然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核心价值观没有变。西方国家也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近现代西方迅速发展,发展的标志是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之前发生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解决了西方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当前,大家认为国与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什么是综合国力? 克莱因的综合国力方程式 PP=(C+E+M)×(S+W)C国家领土和人口 E经济实力 M军事力量---传统国力 S国家意志 W人民意志---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对于综合国力是倍增关系。

在国际竞争中,三流的国家输出的是产品,二流的国家输出的技术,一流的国家输出的价值观。(美国对外文化输出靠的是“三片”:好莱坞大片、电脑芯片、肯德基薯片)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当代西方核心价值观:自由、民主、人权。党的十八大首次在党的报告中使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并进行了三个层面十二个价值的概括,是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在社会主义价值认识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的集中概括(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集中概括(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集中概括,是公民政治、职业和社会交往道德的集中体现(个人层 7 面价值准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共同富裕的核心价值目标,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有什么联系呢?

中国梦以内涵的一致性、表述的生动性、实践的亲民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彰显魅力。1.内涵的一致性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来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完全一致的。

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滋养源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在第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次集体学习时说:“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表述的生动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出来不易,能真正为群众所掌握并成为价值追求更不易,为此就需要借助于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生动语言。而中国梦正是这样一种形象表达,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确立了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昭示了党和国家的美好前景,也使得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更真切地为群众所感悟所领会所接受。自从习近平阐述中国梦以来,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类的梦系列语言广泛流行起来,足以显示出中国梦的强大魅力和巨大感染力。

3.实践的亲民性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的发展目标,社会的价值追求,要想得到实现,就必须与每一个人挂起钩,让大家都来关心,视之为圭臬,奉之为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中国梦正是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亲和力的价值引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并颁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价值支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中国梦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精神引领和民意基础。我们在走向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有很多很多的这样的困难,但是我们具有一种正向的价值引领,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政治改革,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生态,我们的社会,社会治理,有了正向的这种价值引领。一句话,我们有了正向的社会价值引领,我们的民族复兴才能够实现。

五、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实干兴邦

“ 中国梦” 既然是连接中国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追求,造福于国家、民族、人民的崇高追求,实现 “中国梦”必定要遵循客观的历史辩证法,处理好改革开放进程中理想与实干的辩证关系。

梦,是理想,但理想不仅不是空想,还要避免空想,这就要实干。“中国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理想,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实干,才能变为生活中的现实。“中国梦”的理想与实干之间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国梦”作为我们的理想,是合“理”之想,而“理”是以“实”为基础的,“实” 是实际,也是实践,从实际出发之“理”、来自实践之“理 ”、应用于实践之“理”、自觉接受实践检验之“理”,才是我们所要之“理 ”,才能成为我们的理想之“理”。“中国梦”作为我们的理想,是合理之“想”,而 “想”不仅是“干” 的愿望和原动力,更要靠 “干” 变为现实。“ 理”与“实”、“想” 与“干”的这种辩证关系,构成的就是理想与实干的辩证逻辑。

总书记在提出“中国梦”的同时,首先提出的告诫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砭为 “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明末顾炎武谈到这段历史时把这个教训概括为“清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必须是第一位的,不能脱离实际,脱 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其次是“干”,要求我们通过行动将梦想照进现实,所以我们的成功来自于实干。党的十八大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十八大报告给中国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描绘的美好蓝图催人奋进。“美丽中国”、“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具体目标的提出给未来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实现这些目标,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上,要避免它们成为单纯的口号。成就我们的中国梦,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行动,唯有实干才能兴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种自信力来自于我们坚定地正确道路,也来自于我们永不停滞的实干脚步。在未来的征途中,不容我们任何懈怠,也不容任何满足,需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踏实苦干的实干精神。总书记强调实干精神,是对领导干部的勉励,更是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只要我们继续发挥实干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以上是我对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学习后的一些认识。下面我结合本职工作就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谈点工作思考。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十八大报告中以两个百年目标为阶段性标志的中国梦还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个百年目标对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意义在于,这个目标实现距今已不足十年时间,而这十年恰逢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关键期。在这十年之内,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将完成学业,步入职业,组建家庭,踏入社会,将在这十年之内集中面临几乎所有重大的人生课题,也将步入三十而立这个精力最为充沛、行动效率最高、创造力最强的人生高峰期,这十年间将是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将是大学生学业、事业等人生发展的黄金巅峰期。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巅峰将幸运而又必然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高潮重合叠加。当代大学生将是实现民族复兴第一个百年目标责无旁贷的中坚力量,也毫无疑问地将是在人生最丰美时期享有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硕果的幸运儿。第二个百年目标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意义在于,这个宏伟目标将实现于40 年之内的本世纪中叶,40 年的历程,恰是当代大学生人生 10 职业、事业生涯的一个基本完整过程,这个过程再次与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过程同步。这也同样意味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将无可例外地贴上与第二个百年目标同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刺阶段合拍的历史标记。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中国梦、科学构筑中 国梦、不懈追逐中国梦,并且将这三个方面分别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 想信念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找到个人梦和中国梦的结合点,将中国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机融合,让大学生真切感受、积极参与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在逐梦之旅中受教育、长才干,成为国之栋梁。

一、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读懂中国梦。

读懂中国梦是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首要内容,是将中国梦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要引导学生读懂中国梦的爱国之魂和世界眼光,通过爱国情操的陶冶,增强学生实践中国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梦必须拥有世界眼光。对于个人来说梦想髙度影响着 生命价值的实现程度和人生事业的发展髙度。对一个国家来说,梦想的高度决定着国运的兴衰。当前,我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做法。可以推出微型党课、微型恳谈、微型论坛、微型宣讲、晒晒微心愿等微型系列工作载体,也可以以“学子梦·中华情”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党日、团日活动,教育学生不忘历史、展望未来,积极发挥青年学子的正能量,为早日实现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构筑中国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理想信念容易呈现功利化、世俗化、脆弱化的倾向,因而尤其要注意挖掘和凝聚精神的力量。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成就了中国人的独立梦,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推动了中国人的自强梦,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丰富了中国人的社会梦,载人航天精神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 „在全民族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更需要将各领域、各层面的精神力量汇聚成滋养中国梦的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让中国精神成为全国各族人 11 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凝聚中国力量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国学经典的传承上,大陆相较台湾而言,是重视不够的。走进台北市中心的诚品书店,儿童、少年席地而坐,津津有味的阅读着繁体竖排版的书籍。当前国内发生众多的毒牛奶等悲惨事件,源于传统的优秀品德缺失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能改变的主题。可以推出大学生卓越训练营“弘扬传统文化,筑梦卓越未来”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卓越训练营学生定期聚齐诵读《论语》、《大学》等经典,静心学习,陶冶身心。通过经典诵读,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了优秀传统文化所传达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道义,引导青年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著作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外还可以挖掘源远流长的浙江文脉和丽水文脉中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创设载体,如建设刘伯温文化休憩园等,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和丽水精神,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使得学生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深化实践能力教育,引导大学生追逐中国梦

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实践梦想中的主体地位, 积极发挥创造性 , 磨栃意志品质为实现梦想而不断锻炼和提升实践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教育中找到自己的路。引导学生读懂中国梦、构筑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梦与自己的关系。在崇高社会理想的指导下选择崇髙的生活理想,并且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引导学生在体验教育中寻找到自己实现梦想的道路,是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重要路径。通过体验触发思考,总结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理想,找到实现理想途径,并坚定实现理想的决心。体验教育首先是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是一种直接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中国梦的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触动心灵,引发主观世界的思考。学生可以直接体验到实践梦想的艰辛,感受到实践梦想的快乐,通过尝试失败、感受成功,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逐梦之旅。

结合梦想主题,创新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形式,组织大学生参加军事演练、举办技能竞赛、拓展社会公益活动、深入实施志愿者行动、广泛展国际交流项目、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启动“青春中国梦”成长计划,通过志愿服务帮助孩子们圆梦; 12 组织学生宣讲团,到社区、学校、企业,围绕法治中国、富强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主题开展中国梦宣讲活动。

体验教育还包括典型教育。典型教育是一种间接体验。每年度开展优秀典型的评比、表彰活动,树立典型、宣传典型,也可以采用年轻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出“我的中国梦”微故事,通过“寻访典型,挖掘故事;深度追访,再现故事;梦想展望,延续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典型的力量,推动大学生逐渐明晰和形成自己追逐理想的路线图,引导学生将自己梦想的实现融入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去,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谱写人生的绚丽篇章。

开展中国梦教育要重点把握的两点:

一要找到中国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结合点,避免中国梦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空中楼阁”。中国梦是国家大梦和国民小梦的结合。“宏大叙事”的国家梦可以演绎出许多“具体而微”的个人梦。在大学生那里,中国梦就是“学业梦”、“职场梦”、“发展梦”、“成才梦”等跟大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梦想。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必须找到中国梦与学生成长成才的“个人梦”的结合点,将这些结合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点,遵循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大学生在中国梦的视域下,通过实现和发展自己的梦,推动国家梦的实现。譬如,在书院开展“中国梦”系列墙绘,呈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梦、科技梦、航天梦、国防梦等,并且将文明出行、光盘行动、安全用电、清洁环保等身边的小事都融入了中国梦,将“中国梦”与大学生的日常文明行为相结合,凸显了“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的主题,让同学们对“中国梦”有了更新的理解,同时也明白了如何将“中国梦”践行在每时每刻。

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对人们远大理想信念的确立造成了冲击,一些大学生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呈现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功利化、心理素质脆弱化等,这造成了一些大学生的梦想“短视”,甚至沦为无梦一族。开展中国梦教育,要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到个人前途与国家 命运休戚相关,认识到自身的努力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鼓励大学生早立志、立大志,使“中国梦”内化成为“我的梦”,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把个人力量融入集体力量,为实现远大志向和共同理想不懈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梦。除了激励大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我们还应该为大学生的圆梦创 13 造条件、提供支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中期反馈,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提髙大学生设计与践行梦想的能力,同时还每年举行一次道德与法制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社会规范教育,让大学生掌握“入世”与 “立世”的 规则。

二要将中国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机融合一起。正如前面所说的,中国梦所描绘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一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美好愿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美好愿景的光辉大道,在大道上奔走,我们需要实干精神,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夺取最后的胜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的凝聚人心的“助推器”。

另一方面,中国梦是精神理想和物质追求的统一。中国梦是有形的,到2020年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人民安居乐业,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梦也是无形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幸福指数提升了,社会正能量多了,人际关系更和谐了,积极性与创造性更好发挥了,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素质更高了。中国梦既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指标, 也包含着无形的精神诉求,物质追求与精神理想缺一不可。这些无形的精神诉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高度一致的。因此,要将中国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机融合一起,避免两套教育各行其道,引起学生反感,导致教育效果欠佳。另外,明确中国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可以以此为旨归,架构我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框架,学生处和团委对校内各类活动、竞赛进行梳理,推特立优删重废庸。

篇2:中国教育梦的实践探索

学号:20121676姓名:胡叶班级:12级金融4班

摘要: 在屯溪市某生活区内对居民展开调研,了解小区居民的生活、工作情况、倾听他们对于当下生活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憧憬;由于小区内的居民工作都较为繁忙,很少有时间能够陪家里的老人进行身体锻炼,于是我决定早上陪同小区内的老人进行晨练,与老人聊天,使他们能够有一个愉悦的心情,真正的融入老人们的生活圈,了解老人对现在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对现在的生活的期望;利用空余时间到老人家,帮助老人清洁房屋,打扫卫生,思考老人平时最希望得到怎样的关心和照顾,与老人一起谈谈现在热议的话题——中国梦,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关键词:十八大精神、实践、中国梦、社区、志愿者、服务

一、实践目标

本次实践主要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激励广大大学生坚定理想、奋发学习、开拓创新,引导广大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二、实践内容

1、在屯溪市某生活区内对居民展开调研,了解小区居民的生活、工作情况、倾听他们对于当下生活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憧憬;

2.由于小区内的居民工作都较为繁忙,很少有时间能够陪家里的老人进行身体锻炼,于是我决定早上陪同小区内的老人进行晨练,与老人聊天,使他们能够有一个愉悦的心情,真正的融入老人们的生活圈,了解老人对现在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对现在的生活的期望;

3.利用空余时间到老人家,帮助老人清洁房屋,打扫卫生,思考老人平时最希望得到怎样的关心和照顾,与老人一起谈谈现在热议的话题——中国梦,他们的梦想是什么;

4.帮助门卫清洁小区卫生,由于小区内的树木很多,帮助门卫打理树枝并同门卫聊聊自家的生活情况,聊聊在他们眼里生活在小区里的人们是怎样的,对于现在的生活状况希望有怎样的改变,以及对于当下的生活感受。

三、实践成果:

1.实践中问题的分析:

在对居民的调研中,我主要对于自己生活状况、自身的幸福感、在2013年的民生话题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如:房价、就业、公共设施、教育、医疗保障等)。在其中发现老年人对于医疗保障和公共设施比较关心,而成年人对于就业压力、房价和教育的问题比较关心。这个结果也很符合现在中国的现状,由于老年人退休无需工作,他们关心的便是现在的医疗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而大部分成年人就业压力大,对今后在哪里买房和买怎样的房子几乎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难题。

2、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a)构建和谐社会

陪同小区内的老人晨练,与老人聊天,帮助老人收拾房屋,这种具有志愿性的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身善良、正义的品质,帮助孤寡老人更可以树立和谐理念,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如今大力提倡的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宽容谦和,便可以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b)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对于具有较好工作的人做了调查,而且还兼顾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在帮助门卫清理小区内的树枝时同他们一起聊生活,发现对于如今热议的话题——中国梦,他们也是有所关注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仅仅只是希望工资能够再上涨一点,在医疗保障方面能够多些补助,对于其他并没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中国梦”要实现的话,那么国家一定要具有一个良好、坚实的经济基础,若经济长期搞不上去,人民群众得不到实惠,社会便不会和谐;经济搞上去了,但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群众不满意,社会也不会和谐;人民群众生活幸福、心情舒畅,才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c)关注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人民群众盼望国泰民安,过上富足祥和的生活;盼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自身权利和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盼望完善公共服务,生活便利,安定有序;盼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由多方面要素构成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解决民生问题,需要从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入手,从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多方面加以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改善提高。特别要关注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坚持把人民群众是否拥护、是否受益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尤其要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中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减少矛盾的发生。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迫切问题,制定具体措施,逐项研究,逐个加以解决,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

四、实践的领会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有许多不同的感受,现在我还是只是大一的学生,对我来说,我只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而对于就业压力,房价,医疗保障等民生问题,我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本次通过对不同年龄层次和生活在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做了调研,并通过与他们的聊天、谈话中体会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所追求的事物相差是很大的。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觉得现在正是应该享受的时候,希望这个社会能够有较好的公共设施、好的医疗保障、自己的子女能够孝顺,追求的是一种安静和谐的生活;对于成年人来说,由于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大,而自身的要求也较高,所以有很大的就业压力,据调查,就算是拥有较高薪水的人员,表示自身的就业压力也很大,幸福指数普遍偏低,对他们来说,房价和还贷是他们生活中的难题,就算有较高的薪水,但是还是很难在当地买起一个心仪的房子;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来说,他们对于房子、车子并没有什么奢望,只希望工资和医疗保险方面能够增加点补助,对于生活质量并无较高追求。

篇3:邓小平对中国梦的探索与历史经验

1. 奋斗目标

邓小平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明确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此基础之上明确了奋斗目标, 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邓小平对此目标进行了阐释。“富强”是指经济上的奋斗目标, 对于国家来说要实现经济的发展, 改变过去一穷二白的面貌, 对人民来说就是要提高生活水平与质量、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我们不要资本主义, 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 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1]231“民主”是政治上奋斗目标。邓小平把发展民主看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他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168“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1]322“文明”是指文化上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重要思想, 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 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 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367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共同构成了邓小平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战略家的眼光为中国的发展做了长远的谋划与布局。1979年12月, 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 谈到了四个现代化的问题。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 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 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 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 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 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 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 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1]237在提出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设想后, 邓小平进一步思考了20世纪内的奋斗目标, 把20世纪的最后20年作为目标实现的时间节点, 第一个10年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个10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设想“两步走”战略的基础上, 进一步设想要再用50年的时间, 使人民生活在小康基础之上进一步向前发展, 生活水平再上个台阶, 实现富裕,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至此“三步走”发展战略初步形成, 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可。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 三个阶段, 三个目标, 凝聚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智慧, 展现了共产党人和人民的梦想与追求。“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具体化, 为实现中国梦勾画出具体的发展蓝图, 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3. 依靠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 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如何现实这一宏伟的奋斗目标, 邓小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信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实现中国梦要依靠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艰苦努力与奋斗。为此, 必须紧紧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 通过每个人脚踏实地的奋斗与付出, 形成巨大的合力, 最终促成中国梦的实现。

二、邓小平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经验

1. 敢闯敢为、敢为天下先的实践精神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走出一条不同于苏联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摆在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面前。在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情况下, 邓小平既没有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中寻找答案, 也没有从头脑中寻找答案, 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在实践中寻求答案。一场影响深刻、久远的革命, 在邓小平敢闯敢为、敢为天下先的巨人勇气中拉开了序幕。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邓小平敢闯敢为、敢为天下先实践精神的最初成果。农村的改革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中国人改革的热情与信心。城市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地相继展开。1979年, 在提出兴办经济特区时, 争议比较大。邓小平坚持先干起来, 大力提倡“摸着石头过河”, 在改革中学会改革, 在建设中学会建设。邓小平在强调敢闯敢为、敢为天下先的同时, 也强调在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他指出:“我们的方针是, 胆子要大, 步子要稳, 走一步, 看一步。我们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不会动摇的, 一直要干下去, 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总结经验。”[2]113沿海的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邓小平敢闯敢为、敢为天下先的实践成果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敢闯敢为、敢为天下先的实践精神极大地改变和更新了人们思想观念, 促使改革创新精神和文化的形成, 这些都成为我们追逐梦想道路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 梦想可以实现的重要法宝。

2. 把实事求是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提倡敢闯敢为、敢为天下先的实践精神, 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的方法。但敢闯敢为的过程并不是盲目、主观、随意的, 而是构建在符合客观实际基础上的, 这是邓小平在一次次试验中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邓小平一生都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他的思想、实践都是务实的、求真的。邓小平指出:“我们开会, 作报告, 作决议, 以及做任何工作, 都为的是解决问题。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是否善于总结经验, 针对客观现实, 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切从实际出发。”[1]113邓小平之所以能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所提出的思想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立足国情、把握国情, “成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依据’, 也成了追逐‘中国梦’的‘总依据’。”[3]邓小平强调:“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 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 耕地少。”[1]163基于此, 他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 通过30多年的实践已证明这一构想是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要求的, 是一种科学的、务实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在强调实事求是的同时, 也突出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人们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绝对对立起来, 把二者看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邓小平打破这一僵化思维模式, 抓住了二者之间具有的同一性特征, 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373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实现中国梦的全过程, 成为中国梦最终得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证。

3.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中国梦实现的终极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邓小平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他始终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的一切政策和工作的标准, 也是党一切行动的价值取向。在任何情况下, 都必须坚持党的宗旨, 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经济上, 邓小平强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他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就要是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逐步摆脱贫穷, 使国家富裕起来, 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在政治上, 邓小平突出强调人民所应该享有的民主权利。他指出:“政治上, 充分发扬人民民主, 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 享有各项公民权利。”[1]322在文化上, 邓小平强调在提高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 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他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208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各方面权益, 以此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中国梦的积极性、主动性, 形成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强大力量。

4. 把解决矛盾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

世界是由矛盾所构成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邓小平把正确认识和解决矛盾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始终。他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 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1]邓小平抓住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具体体制和结构存在的弊端, 特别是我国僵化的经济体制已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这一矛盾, 提出改革的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存在许多矛盾, 如何在众多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 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邓小平运用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 抓住了我国生产力落后,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这一主要矛盾, 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提出一系列发展目标。邓小平认识到这些目标最终能否实现, 主要依靠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国内的一切有利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内部具体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这些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条件。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2]265因此, 在改革初期就确立了对内搞活的政策。邓小平强调内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在对当今世界发展形势和中国国情做具体分析后, 提出对外开放的政策, 充分利用国外的一切有利条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邓小平运用哲学理论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利用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论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5. 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基石

总结过去历史经验教训, 面对时代发展要求,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地认识到, 经济发展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发展生产力, 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邓小平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他曾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 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2]116邓小平以理性的态度, 重新审视和思考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373把生产力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认识论中, 突破了过去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停留在外在特征层面的弊端,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化。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 使人们认清了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是一个动态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脚踏实地地实践、艰苦努力地奋斗, 最终才能使美好的中国梦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篇4:探索融入中国梦的船舶文化建设

关键词:船舶文化;中国梦;探索

党的十八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愿景。怎样实现中国梦,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改革创新,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

作为国有企业的船舶,船舶文化建设是对国家社会主流文化思想的具体化和延伸,是引导和规范船员价值观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船舶风气,提升船舶形象,创建品牌的重要途径。由于船舶文化具有控制团队行为,整合人力资源的功能,具有导向、调节、激励、规范、凝聚和榜样等作用,如何结合船舶实际情况,将中国梦与船舶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船舶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促进船舶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内强素质外树品牌,更好地为企业创效益,更好的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国家梦的实现做贡献。本文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浅谈将中国梦融入船舶文化建设的一些探索。

一、坚定理想,增强船舶凝聚力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船舶就有了努力方向,前进就有了强大动力。中国梦,顺应了历史发展大势,顺应了时代进步潮流,顺应了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落实到我们船舶,共同理想就是安全高效生产,力争单船综合效益国内行业领先。实现安全高效是船舶的选择、是每位船员的选择,是实现船舶价值和每位船员个人价值的康庄大道、必由之路,也是公司对我们提出的最根本要求。每一名船员都应坚定安全高效生产的理想信念,因为大家不仅是一名船员,更是身后每个家庭的顶梁柱,来到船舶工作,都背负着家人的殷殷期盼,只有我们坚定安全高效的生产信念,把每一个工作细节落到实处,利用好每一分钟,不贪功省力,时刻提醒自己按操作规程办事,不做与安全高效相背的事情,我们才能完成我们的生产目标。同时船舶还以SMS文件体系为标准,进一步落实和完美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设备操作规程,结合船舶文化规范和约束,指导管理和控制,杜绝随意性和主观性。落实岗位责任制,各机械设备由相应岗位专人管理,由“粗放”向“精细”管理模式转变,确保机械设备保持最佳状态。针对新船、新设备和新的人员组合情况,让来自不同船舶的人员坚定信念,统一思想,认清方向,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这是船舶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我们也一直将此作为船舶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改革创新,树立精神旗帜

刘云山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把中国梦概括为改革创新的精神旗帜,通过“中国梦”的提出让我们的社会意识到我们现实的不尽人意和未来的美好,给我们一种改变现实的动力和勇气,这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梦”的提出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我们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员力,是宣言书。对于船舶来讲,改革创新一样重要,但更加艰难。船舶是半军事化管理的队伍,船舶领导拥有绝对的权威,同时他们不希望下属来质疑或挑战现有的规则。但是我们知道现实并不完美,甚至有些现有的管理方法和传统技艺会影响船舶施工的高效性和安全性。所以在船舶文化建设时,我们着重将中国梦的改革创新内涵,作为我们船舶的精神旗帜。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变革、快速发展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只有加快创新创造步伐,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船舶的年轻人比较多,他们是船舶的新生细胞,最富探索精神,最具创新活力,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在工作中,我们为他们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更多尝试新鲜事物。对于船舶的管理体系,我们更多的去倾听大家的意见,在原有基础上做出更人性化,更合理的改变。对于他们在工作中总结的新方法新技巧,我们给与奖励和推广。对于这些改变,我们发现船员们开始更加认同自己的角色,工作士气更加昂扬。于是我们更加坚定了要树立改革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树立超越前人、超越自己的勇气,树立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意志,在不断求索中积累经验、取得突破。

三、团结实干,矢志艰苦奋斗

不管是寻梦也好,追梦也罢,归根到底要圆梦,要让梦想变成现实,就要总书记讲的一句话,实干兴邦。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条件怎么变化,艰苦奋斗的传统永远不会过时。船上的人都有梦想、有机会,但也有考验、有挑战。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人生起点,都要依靠辛勤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要有实干精神,脚踏实地做工作,聚精会神干事业,努力创造一流业绩。敢于吃苦,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船上的工作从来就不缺少苦吃。要不怕挫折、不畏困难,顺境不骄、逆境不馁,让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成为我船最厚重的底色。同时船舶注重培育团队精神,致力建设一支目标一致,行动合拍,安全高效的团队,营造团结友爱,和谐共处,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接船以来,做到分工不分家,不分部门、工种,脏活累活抢着干,团结协助,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越在困难面前越显强盛的战斗力。在船舶现在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如更换施工钢丝,打螺丝,清洗海水冷却过滤器等工作中,船员都能自觉放弃休息时间,主动投入到工作中去,使船舶团队精神在急、难、险、重工作中尽显现。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也是我们不断努力去创建的船舶文化的方向。

四、以人为本,船员船舶共发展

马克思说过,人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他的利益有关,所以人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天经地义,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最深层次的动力。“中国梦”归根到底也是人民追求的梦。人民的梦具体来讲就是民生梦、尊严梦、成功梦。营造懂感恩、知畏惧、受尊重,享受工作、享受生活的思想氛围,让大家在船上工作和生活过得快乐舒服,感觉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是船舶的工作重点。针对船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船上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开展“职工之家”活动,营造和引导船舶就是我的家的理念,不仅是老船员还是新船员,甚至是短期借调来船的船员,通过“传、帮、带”和船员对工作细节的影响,使大家对船有对家的感觉。充分利用船舶的书籍资料建成职工“书屋”,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创造条件配置锻炼身体器材。船舶还购买了一部卡拉OK机,让大家工作之余,尽量放松自己,感到生活快乐舒服。靠码头检修时我们还尽可能组织与外单位举行各类球赛,丰富大家的生活,安排大家下地会餐等各种娱乐活动。坚持召开伙食团会议,接受大家合理化的建议,加强伙食监督,提高伙食质量,令船员更加满意。工作中,我们给大家足够的自由空间,我们坚信大家用自己的智慧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我们想让每一位船员都知道 “综合效益国内行业领先船舶”的名号,是他们的智慧和努力来打造的,船舶的成功是他们的成功。我们还坚持以人为本,在船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船员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全力打造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通过“每月一课”、转岗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船员的学习热情,为船员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进一步完善局域网及互联网络,为长年累月在船上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船员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学习途径。通过引导和鼓励,船员们学习热情高涨,并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多次依靠自身力量成功解决了故障难题。同时我们还有计划的安排船员按时休假接受培训,不断取得进步,让大家看到并得到升迁的机会。

五、结语

船舶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在开展船舶文化建设的时候,需要积极创新,不断摸索,将船舶文化建设与船舶管理、安全工作、施工生产、设备保养等各方面相结合,并向更深层次延伸和发展,赋与船舶文化建设更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不断的学习吸收最先进的思想,充实船舶文化。同时也要竭尽全力不断的为船员的生活着想,让大家在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提供舒适安心的工作环境,真正让大家感觉船就是我的家,这是自己的船,让大家觉得在这样文化氛围下的船舶工作有价值,有尊严。

参考文献:

[1]阿伯拉肖夫,这是你的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

[2]冷溶,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人民日报,2013.04.26

[3]石仲泉,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北京日报,2013.05.20

篇5:投身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罗容海

2013-4-13 7:13:10来源: 《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3日 01 版)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梦想。

每个时代都有梦,而伟大的中国梦则历史地属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经历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经过了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今天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承载和实现梦想的唯一路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需要我们56个民族、13亿人凝聚在一起共同奋斗的伟大实践。

伟大的实践是努力奋斗的实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展现了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个人梦想上的高度一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归根到底也必须依靠人民的奋斗来实现。我们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勤劳奋斗传统,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上,只有勤劳奋斗才能踏入梦想之门。当此伟大的时代,我们要怀有“此时不搏何时搏”的精神,力戒空谈、真抓实干,实现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梦想。

伟大的实践是团结互助的实践。个人的努力奋斗是成就梦想的基石,但是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梦想,还需要团结和互助的力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如果没有团结和共同的整体观和大局观,个人奋斗便容易处于杂乱无章和相互消耗的状态,不利于共同梦想的实现。而唯有意识到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里相互合作的队员,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方能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需要志存高远,实践却需要小心谨慎,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虚假。对于现实中的问题,我们要一个一个地

去正视、克服和解决。我们要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篇6:中国教育梦的实践探索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近代以来,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在新中国的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创新。在最近的芦山抗震救灾中,大批青年临危不惧、顽强拼搏,广大青年心系灾区、无私奉献,为抗震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第一,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广大青年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对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二,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要坚持学以致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第三,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

第四,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当前,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要勇于创业、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第五,广大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总之,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上一篇:安全日志下一篇:论包装设计课程的情景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