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2024-04-18

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共9篇)

篇1: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深化医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行动,是维护13亿中国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建设、扩大内需的重大发展工程。3年来,深化医改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为持续深入推进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医改取得的成就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离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力度,打好医改攻坚战,继续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

一、中国医改的主要特点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颁布后,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重点推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改革。目前,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阶段性预期目标基本实现。3年来,我们从实际出发,正在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

第一,坚持“三个基本”。在改革中,中央提出了坚持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这“三个基本”是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式解决办法的核心。许多改革创新举措和实践都源于这“三个基本”。例如,按照基本理念的要求,政府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是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载体,应该是公益性的,而不是营利性的。必须增加政府投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

第二,坚持从基本入手、从基层改起。医改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只有找到突破口,才能顺利推进。深化医改把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基本和非基本,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履行好“保基本”,非基本医疗主要交给社会去办,政府对医疗市场进行必要的监管和调节。改革选择从基本入手,从最薄弱的环节改起,把大量的资金、财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尽快从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从而激发对医改的拥护、支持和信心。

第三,坚持把增加投入与建新机制结合起来。深化医改必然伴随大量的投入,但是,如果增加的投入没有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不仅不能促进改革,还很有可能固化旧有的利益格局,为下一步改革增加阻力。因此,我们强调增加投入必须和新机制的建设结合起来,用投入促改革、建机制。随着新机制的逐步建立,广大医务人员真切感受到条件的改善和待遇的提高,从而更加支持、拥护改革。同时,新机制也为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四,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整体设计。中国医改只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我们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中央确定改革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框架后,鼓励各地进行试点、探索,取得成功经验再总结、提炼,上升为国家政策,然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保证了改革的整体方案符合中国实际,符合人民利益,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

第五,坚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新医改的强大推力首先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 1

领导。为推进改革,国务院成立了由20个部委组成的医改领导小组,李克强副总理亲自担任组长,领导全国的医改工作。各地相应成立医改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立医改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改革任务,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这种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为全国医改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有效的组织保证,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二、中国医改的主要成效

3年医改起步稳健、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民生改善的最大亮点,国际社会也给予积极评价。特别是基层医改实现重大突破,建成了一个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重新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取得了“四提高、一降低”的显著成效,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基本药物价格明显降低。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扩大了社会共识和信心,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人民群众得到了明显实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到2011年底,基本医保已覆盖全国13亿人口,参保率超过了95%。政府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补助标准逐年提高,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大幅提升;同时积极探索大病救助办法,切实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积极为城乡居民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在保持原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变的基础上,3年期间中央又专门安排300多亿元预防保健资金,开展了10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升全民族健康素质,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基层机构普遍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结束了几十年基层“以药补医”的历史,基本药物价格全国平均比改革前下降了30%,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看病负担。在公立医院广泛开展便民惠民措施,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

二是有力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改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了长效性多渠道补偿机制,运行和发展费用有了保障,解除了医疗机构的后顾之忧,医务人员的职业价值得到体现,事业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同时,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以及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新机制的建立,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待遇普遍提高,关键岗位、业务骨干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效率也明显提高。三是推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3年医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中央政府安排630多亿元重点支持了3.3万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大力推进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貌焕然一新,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是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3年医改,中央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带动了各地对医疗卫生行业的大规模投入,从而为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3年医改明显提升了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正在有效地释放出大量的消费需求,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这次医改把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基本和非基本,正确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社会资本投入医疗服务业,进而推动医疗服务业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是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基层医改让老百姓直接享受到改革的好处。在偏僻农村,一些老年人因免

费体检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少陷入困境的大病患者因为新医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基层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社区居民把基层医务人员比作贴心人。新医改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持续深化改革,打好医改攻坚战

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改革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与起步阶段相比,深化医改具备了更多有利条件,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化,改革的基础更加扎实,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改革的组织保障更加健全,改革的社会环境更加有利。“十二五”期间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关键时期。今年初国务院颁布出台了“十二五”医改规划,对未来4年医改目标和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深化改革跨入了新阶段,要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要突出抓好三方面重点改革。

第一,要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是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以多种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为辅助,以大病救助为兜底的全民医保体系。前3年改革我们基本建成了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今后要全面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要继续提高政府对基本医保的补助标准,巩固扩大覆盖人群,继续提高政策范围内医保报销的比例,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要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和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积极发展各类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从制度上进一步筑牢、织密社会安全网。

第二,要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全面推动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机构发展建设支出、化债资金、绩效工资实施资金、村医补助等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完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完善长效性、多渠道的补偿机制,完善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等。要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细化在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同时要继续推进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培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筑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

第三,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是服务人民的医院,必须切实承担公益性责任,促进人人平等地获得医疗服务。公立医院改革主要做好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篇文章。今后4年要把县医院作为改革的重点,2015年要基本完成县医院阶段性的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办医,力争到2015年社会办医占整个医疗卫生的比例达到20%左右。

同时,还要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大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改革力度,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发挥好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服务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医药卫生监管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等。

医改是一项惠及全民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医改道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坚信中国的医改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篇2: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今后10年是我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显现。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分析新形势,明确新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新时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强卫生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的健康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是重要的国计民生问题,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卫生人才是我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16%,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居第三位,仅次于教学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卫生系统是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领域,加强卫生人才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实现医改目标、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量大幅增加,服务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关键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因此,在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中,必须把人才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二、卫生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卫生人才具有知识和技术密集、培养周期长、实践性强、风险高等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人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卫生人

才队伍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还不相适应:一是总量仍然不足。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目前美国为2.7人,而我国仅为1.79人;全球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平均为2.8人,一些发达国家为8.1人,我国仅为1.52人。二是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基层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偏低。三是分布尚不合理。卫生人才存在城乡、地区分布不合理的现象。2010年,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60人,农村为3.04人;东部地区为5.23人,西部地区为3.76人。四是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如何吸引和稳定基层卫生人才还需要认真探索研究。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对卫生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一是健康成为群众最重要、最迫切的需求,卫生工作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卫生人才队伍要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我国正面临疾病谱的重大转变,传统传染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污染、职业危害、食品与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问题进一步凸显。这就要求卫生人才队伍既要做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又要攻坚克难、有效应对各种复杂问题。三是卫生领域的科技支撑作用日益明显,生命医学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一批实用型人才,也要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

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三、坚持新时期卫生人才工作优先发展

卫生系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把人才强卫作为卫生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突出重点,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强基层”的核心内容,是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的重要途径。一要合理扩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规模。从当前急需来看,要着力实施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各类面向基层的卫生人才培养项目。从长远发展来看,要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向个人和家庭提供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服务,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控制卫生费用过快上涨。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要达到462万人,其中全科医师达到30万人以上。二要着力提高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要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作用,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良好的服务质量是关键。2009年医改启动以来,我们在对农村卫生人员投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提高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培训统筹,注重培训效果,着力提高基层卫生人才的业务素质。同时,要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建立良好的业务协作和运行机制。三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卫生人才的政策保障。要通过完善编制、加强管理、形成合理机制等政策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好地服务基层。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文件已颁布并实施,多数地区已经制定了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这为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合理配置人员提供了政策依据。要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绩效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完善激励措施,全面落实绩效工资,保障基层医务人员的合理收入水平,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

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根据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一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核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编制,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在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配备专门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加强对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探索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卫生应急骨干人才培养,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形成一支平急结合、反应迅速的卫生应急队伍。积极探索建立等级卫生监督员制度,推进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上述措施,力争到2020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达到118万人。二要大力加强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医护比为1:0.85,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要逐步改变医护比倒置的现状,加强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培养,保障护士权益和待遇。加强药师规范化培训,完善药师岗位培训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推进药师队伍建设。大力加强精神卫生、儿科医师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和培训,合理扩大医学教育规模,加强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三要大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要结合科技重大专项和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的实施,建设好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国际化、高水平医药卫生人才。继续认真组织实施“千人计划”,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创业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完善“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医大师”等选拔机制,选拔一批高层次卫生人才。

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人才发展,环境是根本,制度是核心。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卫生人才工作的根本着力点,遵循卫生人才规律,科学培养人才,合理评价人才,用好用活人才。一要建立健全符合规律、适应需求的培养开发机制。卫生人才的培养开发,要遵循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从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综合设计。在院校医学教育阶段,要建立和完善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根据需求动态调控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规模;在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要加快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优化全科医师知识结构、夯实专科医师基础,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继续医学教育阶段,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各类卫生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80%。二要建立健全突出能力、注重实践的评价发现机制。评价机制既要发现人才,又要引导人才钻研技术、提高技能、改善服务。目前医药卫生领域,尤其是临床专业的人才评价办法存在过分倚重论文的倾向。要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工作特性和能力要求,建立健全卫生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对从事科研工作的,要强化创新能力,鼓励潜心研究;对从事临床工作的,要淡化论文要求,注重实践能力。同时,要拓宽评价渠道,改进评价方式,建立更加注重实际贡献的基

层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三要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灵活高效的流动配置机制。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使卫生人才向基层、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积极探索医师多点执业,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探索建立县乡人才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加强县域人才统筹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完善医药卫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和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的医药卫生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四要建立健全体现业绩、激发活力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使医务人员收入与工作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挂钩。保障医务人员待遇,充分体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精神。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建立多层次医药卫生人才激励制度。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宣传卫生人才典型,营造人才强卫的浓厚氛围。

篇3: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1 科研创新团队的成立与发展

第一届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由笔者从自己授课的两个专业中挑选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 模仿研究生组会的形式, 要求团队成员每人精读一篇科研文献, 每周选取一个晚上进行科研文献精读报告会。我们最初的目的是使团队成员通过自行去图书馆查阅文献来熟悉科研文献的查阅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锻炼团队成员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一年的实践, 团队成员选用的文献由中文转变成了以高水平英文文献为主, 团队成员也有所增加, 吸纳了一部分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随着选用文献水平的提高, 成员在报告会上的讨论和交流变得越来越热烈。于是, 我们引导学生通过文献的启发及小组讨论, 将合适的讨论结果转化为实际的科研项目, 参加省级及国家级创新科技训练竞赛。团队成立两年来, 组织学术报告会40余场、大型文献精读竞赛2场, 累计达150余小时, 为团队成员打开了科研之门, 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进行实验的创新模式, 使学校的学术氛围浓厚了许多。

2 科研创新团队的实践成果

2.1 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学生在阅读科研文献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语言和理解上的双重困难, 这种困难往往是到了研究生阶段才会面对的。困难的提前出现, 首先磨炼了学生的意志, 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若想读懂文献必须查阅更多的文献以及书籍资料。而面对大量全新的知识, 若想在短时间内掌握核心内容, 势必需要积极思考,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文献的精读以及与团队成员的讨论, 梳理出文献作者的科研思路, 并得到启发, 形成自己的科研思路,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

在一次文献报告会上, 一位大二的学生选择的文献是中药抗抑郁的药理学研究。在其完成报告后, 笔者发现此类药理实验所用仪器设备比较简单, 实验成本也很低,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抑郁症现在较为普遍, 是很热门的研究方向。于是启发这位学生从中药抗抑郁研究入手, 申报科研课题。这位学生后来组建了研究小组, 小组成员均为团队成员, 通过对近200篇相关文献的查阅, 形成了4个研究思路, 其中通过中药与西药联用改善西药单独使用带来胃动力下降导致的药效减弱的想法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被一致认可。而后该小组的成员又进一步查阅了大量药理学相关文献,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了完整的实验方案, 并因此获得了省级创新项目资助, 目前该项目正在运行中。

2.2 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创新科研团队活动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大量英文文献的阅读, 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团队成员几乎全部顺利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每位团队成员轮流进行文献报告, 从PPT的构思、制作到登台讲解, 结合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不断改进, 提升了他们PPT软件的制作、使用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未来就业时会更有优势。更重要的是, 团队经过两年的发展, 基本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不再像最初阶段需要依靠教师管理, 提升了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3 科研创新团队取得的成绩

科研创新团队成立两年来, 在实践中前进,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2013年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 科研团队成员获得辽宁省二等奖两项;在2013年辽宁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 团队成员获得校级资助项目3项;在2014年辽宁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 团队成员获得省级甲类资助项目2项及省级乙类资助项目3项。我们可以从获得资助的项目数量和层次上明显看到团队的成长, 而这些项目从构思创意到具体的标书书写, 均由团队成员独立完成, 指导教师只起到了引导作用, 使得学生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 科研创新团队与海文考研进行了深度合作, 不仅解决了经费问题, 使日常运行经费得到了保障, 还可以拿出一定的经费资助有科研想法但尚未获得项目资助的学生, 帮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 实现他们的梦想。

3 科研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

科研创新团队成立两年来既有成绩, 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纯学术性的活动很难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 受众面一直较小, 如何通过举办一些形式更为生动活泼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是团队以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 团队指导教师仅为笔者一人, 而在团队活动中讲解的文献内容涉及整个中医药领域, 对于其中的很多内容笔者并不擅长, 如果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知名教授参与到团队活动中, 必然可以极大地增强活动效果, 使团队成员获得更多的知识。

4 结语

大学要以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 这固然是像清华大学这样的一流名校应该承担的历史和社会责任, 也同样是所有大学应该追求并努力奋斗的目标。通过积极推行优秀学生培养模式, 可以因材施教, 帮助更多成绩突出的学生在学业上更进一步, 使他们未来的道路更加宽广。而在培养和锻炼优秀学生的同时, 我们也期望可以起到“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作用, 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讲学习、讲学术、讲科研, 以身边的学生为榜样, 树立远大的理想, 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尚仁成, 阮东, 熊家炯.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简介[J].物理, 2006 (5) :398-401.

篇4: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社会主义中发展了社会主义,在发展社会主义中更有力地坚持了社会主义,以坚定的信念自觉地传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科学地总结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怎么坚持”社会主义所做探索的成果,对于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更好地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怎么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42—02

在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历程中,邓小平多次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到现在六十年来的切身体验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十几亿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对世界是个灾难,是把历史拉向后退,要倒退好多年。”但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坚持”。为此,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怎么坚持”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地探索,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怎么坚持”社会主义这一重要思想,使之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科学地总结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怎么坚持”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对于我们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更好地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此,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近60年的实践以及《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中得出了雄辩的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毫不放松地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

在中国的大地上,要牢固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强调说:“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但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坚持”。在这方面,邓小平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而“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否则,党的领导既不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为此,他特别强调:“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对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作了最明确和具体的概括。强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今,拥有88年历史、60年执政经历、七千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拓展了巩固执政地位、确保长期执政的新路径:在“民主”、“两个务必”等的基础上,添加了“改革开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确保自己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关于社会主义质的规定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科学内涵的认识与把握,为我们真正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这是“怎么坚持”社会主义问题的关键。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社会主义观念与模式提出质疑,进一步提出了“优越性社会主义观”,认为如果社会主义没有优越性,就“站不住脚”。“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并进而根据优越性的要求,给社会主义以新的定义和规定。他明确指出:“我们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并且认为“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 因而这就从优越性的角度解释什么叫社会主义,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把优越性等同于社会主义。

胡锦涛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主义就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和共建共享的社会;并且把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持市场经济,才能较快地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从而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由此得以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在“优越性社会主义观”的基础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崭新的命题。以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为基础,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不断深入改革和建设,20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7年,党的十七大根据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的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结果,使社会主义成为新型的市场社会主义。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前主席不破哲三说:“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没有形成既有模式的道路。这样的政策转变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决断。”这智慧和勇气来源于“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应当也完全可能比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运转得更好。”

五、全面地开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时代

邓小平认为,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广大农村,在亿万农民中坚持社会主义。为此,邓小平从改革初期,就十分重视我国的三农问题,把农村承包责任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把农民群众作为改革这场“中国第二次革命”的主力军,十分重视农村改革者们的“发明”与经验。对于解决三农问题,邓小平的基本思路是用改革的途径去解决三农问题。邓小平曾经多次强调说:“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思路。我们搞改革开放的路子是走对了。”邓小平在给农村改革高度评价的基础上指出:即使改革也会出现风险,有曲折,“但我们必须走改革这条路,有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不能停滞,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又一个崭新时代。

六、辨证地解析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坚持社会主义,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牢牢把握的一个正确方向。这是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一个基本结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者和领导者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所一贯强调和坚持的。

“从改革开放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使我国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对“怎么坚持”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有这么一个特点:实践发展与理论突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尤其是农村大地上的改革开放。我们坚信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篇5: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一、以实践活动为主载体, 注重心领神会

德育工作应当做到“以人为本”, 即把学生的自信、自立和自强作为德育工作的最初理想和最终诉求。作为高等医学院校, 应当把“以人为本”作为德育工作的指导, 根据当代青年的思想状况、特征, 以实践活动作为主载体, 将德育工作的开展潜移默化地用活动表达出来, 使科学的理论外化于学生的行为, 促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 心领神会, 做到德育内容的内化。

首先, 定期开展主题日活动。结合教育部要求和学校实际, 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例如清明节可以到烈士陵园扫墓, 在“九一八”抗战纪念日可以邀请当地部队军官来学校组织操练演示、一日军训, 还可以组织学术讲座, 组织学生观赏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在教师节、护士节等节日组织征文比赛等, 以集中教育方式, 依托丰富活动载体, 凝心聚力, 对学生开展常规性主题活动。

其次, 开展青年大学生礼仪教育。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和年龄特征等原因, 自然的带有对传统的抵触心理和叛逆思想, 久而久之“礼仪”成为青年学生忽视的重要教育内容。所谓“名不正, 言不顺, 事难成”, 大学, 尤其是医学院校, 特别有责任规范学生的言行, 教育学生“吃好饭, 读好书, 做好人”。应当在学校范围内, 举办年度的大型活动, 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先进班级、五星宿舍、节约餐桌等活动。

其三, 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为依托, 坚持每年定期举办别出心裁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通过这些活动, 让学生的大学生活丰富起来, 更重要的是有所展示, 实现价值, 获得成果, 陶冶情操, 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其四, 提倡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引导、指导学生参加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申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赛事, 通过赛事, 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其五, 大力推广“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暑假、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 到福利院做义工、义务献血等社会卫生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其六, 进行主题教育活动。针对社会上重点关注的特殊学生事件, 通过主题班会、讲座报告、交流讨论等形式在班级展开自立自强等主题教育活动, 使学生在了解事件真相的同时, 能够树立良好的三观, 学习身边榜样, 获得前行的力量, 更好地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自我学习氛围, 是医学生德育教育知识学习的最高殿堂;大学教育强调人的能力和素质培养, 是医学生新的德育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学教育开发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 是医学生德育教育人文情怀的升华。所以, 必须充分把握大学教育所提供的大好时机, 从而奠定德育教育的坚实理论基础。[4]

二、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 重视课堂渗透

当前的高校教育已经进入了全员教育的时代, 应当看到, 学科教育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 也具备着强大的德育功能。要善于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挖掘德育资源, 开展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形成大德育教育的格局来保证医德教育的全渗透。

1. 学科教学———努力挖掘德育资源。

人们常说:“医者父母心”, 这就是对医生不仅有技术的要求, 首要的是一种仁心的期望。因此医学教育从来都是伴随着德育教育的, 两者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医学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内容应是互为渗透、相互补充的, 德育教育应与学科内容相适应, 与专业学科的自身特点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其采用脱离教学内容之外的说教进行德育教育, 不如充分挖掘医学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道德因素, 将德育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自然交织, 潜移默化, 水到渠成, 引起学生内心的体验,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和理解德育内容,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专业精神, 实现人文知识的内化和道德情操的升华。例如在学习临床诊断的相关内容时, 就需要向学生们强调:充分与患者沟通,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尊重患者, 保护患者隐私;临床操作时注意观察患者状态, 避免刺激过大。这些都在点滴中透露出对患者的关怀, 体现了医者的高尚道德情操, 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专业课上的德育教育。[2]另外, 学生辅导员也应与专业教师一同, 在就业指导、形势政策课教学以及安排学生活动时, 时刻谨记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例如, 组织家乡特色交流活动, 在活动中, 让学生更爱家乡, 更爱国家, 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端正学生的三观, 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看待问题, 激励学生建设家乡的热情。

2. 课程设置———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这是由当代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方面, 当代学生具有所有时代青年的一贯特点, 喜好新鲜事物, 精力旺盛, 创新能力强;另一方面, 当代青年学生生活在娱乐形式丰富的环境中, 乐于并且善于利用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 对于这样的教育模式也是喜闻乐见。因此, 要重构以往的德育课程模式, 变单一枯燥为多元丰富。一是可以确立课程主题,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变课程为活动, 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 可以举办名家讲坛, 可以观看影视作品。二是尽量多的创新活动载体, 一方面尽量多的利用传统教育形式与新的科技相结合, 使老办法发挥新功能;另一方面, 深入研究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 结合新媒体技术, 创新活动载体。三是开设校外课堂, 重视德育教育的实践转化环节。一方面, 加强见习和实习期间的德育培养。临床见习和实习是医学生服务患者的开始, 在这一时期, 应鼓励学生多向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带教老师学习, 感受到医生特有的严谨作风和踏实态度。另一方面, 以“心手相牵”志愿者团队为载体, 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三、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 注重自我完善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智育重在自学, 德育重在自治。”德育教育的自治就是以社会、时代对我们新一代医学生人才素质所提出的要求为奋斗目标, 激励自我成才的心理动力机制。[2]

1. 以学生自我管理为终极目标, 实现民主。

当代青年学生渴求民主却不理解何为民主, 往往对现行制度持批判态度, 但是要亲自实行管理, 却是左支右绌, 无从入手。高校德育教育就要引导学生从接受管理变为自我管理, 实现自我服务, 从而达到民主的实现。可以在德育课程中适当适时加入管理学课程, 组织学生针对活动或者班级大事召开民主会议, 从班级干部的推选、班级事务的实施多方面, 都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2. 以班风的确定启发学生心智, 实现自信。

班风代表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 可以说是班级的灵魂, 是凝聚力。一个班级是一个大集体,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班风的设立可以启发学生的心智, 引导学生增强凝聚力, 班风建设得好, 学生会更加自爱、自信、自强。

3. 以生涯设计引导学生的行为, 实现自立。

在入学初期, 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引导学生开展生涯规划, 给自己订立大学目标和短期的人生目标, 并督促学生按照制定的目标认真执行, 实现学生的自立。

四、以优化的德育环境为依托, 注重濡染熏陶

1. 营造良好氛围———潜移默化。

用全员育人的理念, 在学校内形成大德育氛围, 学生从入学初的专业教育到专业学习, 再到大学期间的所有学习生活都沉浸在德育的氛围中, 自然而然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 是由外化到内化的过程, 这种成长的效果, 不易被改变, 自然也是最为有效的。

2. 树立模范典型———言传身教。

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接触最多的人, 也是学生的行为模仿对象, 是阳光的典范还是错误的引导, 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甚至直接关乎德育本身的生死存亡。要搭建平台, 投入资源, 完善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的体制机制建设, 使辅导员树立良好的形象, 从而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是在新医改大环境下对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的时代需求, 它赋予了高校新的使命, 德育教育成功与否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 也必然影响着高校的发展, 必然影响着医改的实际效果。高校作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 必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以此完成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培养人才的重大职责。

摘要:新医改的实施愈发彰显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应把握新医改的人本特点, 深入探索与实践与之相适应的医学生德育教育模式。

关键词:新医改,医学生,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尹记远, 李秋心, 和清.新医改视角下的医学生医德教育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 11 (1) :27-29.

[2]周进, 陈绍坤.当代医学生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3) :478-479.

[3]郭冬梅.新时期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12) :74-75.

篇6: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新医改;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创新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病院的思想政治事情在其各项的事情中也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新形势下医院在内容、观念、医疗人员思想政治、队伍素质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因此医院必须在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以创新求发展,本文也针对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创新做了进一步的讨论与研究,细心专研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纪律,摸索新的方式,创造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新视野。

一、新医改情形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声称,完善城乡居民医保根基,全面实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轨制,加快健全医疗卫生轨制的根基。增强全科大夫轨制扶植,下调虚高药价,公平公开医疗办事的价钱,实行透明制,从而使得医疗职员的素质得以进步,做好并完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在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人员的思想政治的实践与创新工作。必须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提高医疗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思想政治,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一定要坚持不移地推进医改,大力加强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二、新医改条件下各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情况

我过于2009年3月17日正式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并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建立健全笼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根基,为人民大众供给平安、有用、便利、价廉的医疗卫生办事理念。

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证制度全面笼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开端成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提高了医疗卫生办事水平,减轻了居民就诊费用负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有效切实地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残酷现实。制定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国情与当地政府公共卫生问题和经济发展水平,适当地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大力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强化医疗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同时也要深入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了解与掌握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医疗卫生措施,做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于医疗卫生服务相结合。

三、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革新

1.结合新医改方案的实行,逐步提高医疗人员的素质

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与实行,付与了基层病院思想政治工作以时代特征,并提出了新的请求,从而也体现了新医改布景下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新形势下的医改是符合国情的,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大局的。虽在其改革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必须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去解决思想问题,针对医疗人员的贪污腐败、不负责任行为必须予以惩治;对于工作内容不明确、服务态度不佳的医疗人员,要针对其在工作中的行为做好思想上的指导。监督医疗人员的日常工作与服务态度,指导其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宣传与鼓励,针对优秀职工要予以表扬,提要医疗人员素质,发展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促进医改的完善实施。

2.革新宣传意识与办事能力,促进医疗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长与发展

日新月异,跟着新医改的实行,基层大众在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已得到了有效地缓解与办理。但仍需做好宣传与服务意识,医院全体人员参与其中,坚持领导班中心组学习、考核和交流制度,发挥主人翁精神。同时培养典型和发展优秀人才相结合,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医疗人员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宏扬职业精力与忘我奉献的精神,通过演讲汇报等形式发展医疗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培育诚信务实、无私奉献的高素质医疗职员。

总结:从以上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必须注重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以岗位创先争优为立足点,明确自身职责,理解、支持、参与改革。按照新医改的实行方案,从实际出发,落实基层人民群众,肯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使命与方法,创新办事水平与宣传意识,鼓励医疗人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服务态度,积极探索医疗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培养勤于思考、尽力朝上进步、无私奉献的高素质医疗工作人员。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医改,实行惠民政策,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更好地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完善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打造健康中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李广生.医学研究与论文写作[J].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乡状,陈璞.未来的医疗科技[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7:求是优秀文章-中国医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会议分为“慢病的医疗服务体系:重组与变革”与“慢病的医疗保险支付体系:探索与创新”两大议题, 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金春林常务副主任主持会议。

就慢病的医疗服务体系这一议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吴毅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尔真教授, 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张华副秘书长分别作了题为“慢病的康复医疗工作研究”, “慢病的急诊救治服务研究”和“慢病与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以高血压为例”的专题报告。镇江市卫生局林枫局长, 上海市儿童医院于广军院长和杭州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局徐玮副局长就慢病的医疗保险支付体系分别作了“慢病的医疗保险支付经验分享”, “慢病管理与按绩效支付”和“医保大数据:宝贵而脆弱的资源”主题报告。

篇8:创新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纵观当前有关创新作文的种种论述,总觉得有点意犹未尽之感,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创新作文的关键应该是把握好以下几点:

理解一个基本概念:即真正理解什么是创新作文。

把握两个辨证关系:即创新教育思想与创新作文之间的关系,传统作文与创新作文之间的关系。

力争三个方面创新:即在命题方式、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的创新。

突破三个方面的禁区:即时间禁区、空间禁区、爱情禁区。

首先我们要真正懂得什么是创新作文。创新作文是在创新教育思想指导下,在传统作文基础上产生的,命题方式、思想内容或表现方式有所创新的作文。

创新教育思想是创新作文的灵魂与核心。创新作文又是创新教育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是一种表里关系。创新作文就是在作文中运用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念或创新的手法写出富有创新意识的文章。

创新作文是在继承传统作文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只有创新而无继承这种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继承而没有创新,传统作文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真正的创新作文是传统作文的提高与升华,而不是所谓的离经叛道、分道扬镳。创新作文是相对于传统作文的一种创新,创新作文是对传统作文的一种扬弃,一次质的飞跃。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传统作文中只要能表现出某种创新的意识或创新手法,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它视之为创新作文。

创新作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创新的特点:即命题方式、思想内容、表现手法。

命题方式上创新。创新作文首先可以在命题方式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命题方式上创新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有利于开拓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综合感受能力、多种知觉能力。如听一段经典音乐、看一幅世界名画写下自己的感想。又如拿一只有一个小虫眼的苹果放在大家面前,请同学就此写一篇文章。还如在一个玻璃杯里倒满了一杯水,远看没什么异样近看会发现杯底有少许沉淀。还有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

2.有利于丰富与提高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归纳类比能力。如试比较2002年度北京、江苏、上海三地高考文科状元学习心得。试分析近十年菜蓝子变化,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如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人们褒贬不一,你是怎么认识的?谈谈亲情、友情、爱情……

3.有利于丰富与提高同学们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此类命题方式的特点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一个字为题目的作文,如乱、一、静、杂,由人们吃果子狸传染上“非典”所想起的,试从今年街上流行语“帅呆了”“酷毙了”谈起……

此三类命题方式首先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作欲望与冲动,指出了通往创新之路的方向与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是最“喜新厌旧”的,我们只有不断地给他们注入新的活力,他们的创新欲望与冲动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的创新作文才能真正成为培养与发展他们创新思想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思想内容上创新。所谓思想内容上创新,即命题方式上没有什么创新,而只是在写作训练上偏重于丰富与提高同学们思维的前瞻性、广延性、逆向性,并以此为缺口进一步拓宽同学们创新思维之路。

其一,前瞻性:例如从德国人IT软件搞不过印度人所想起,由人们把草原上的狼杀光所引起的灾难所想到的,香港明星张国荣自杀给人们的启示……

其二,广延性:从一口痰罚两百元谈起,生命之水,科技现代化与民族文化……

其三,逆向性:如奋斗就一定能改变人的命运吗?农夫与蛇的故事新编,良药为什么一定要苦口才有利于病,三人行必有我师吗?

这一组命题主要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训练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想。此三类作文有利于开拓文章思想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有利于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寻找创新思想、创新意识。

最后还要谈谈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关于这一点,近几年来的高考已有明确的导向。除了文体不限而外,其实许多文学名家的表现手法都可以拿来借鉴,用以开拓创新作文的思路与方法。如舒婷的朦胧诗、约瑟夫·海勒的黑色幽默、卡夫卡的荒诞派小说、鲁迅的象征主义小说……这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有待于有识之士前去占领、开发。

如果拿创新作文比作爬山的话,那么命题方式上创新只是为人们指出一条登山之路,而思想内容上创新则是训练登山者的体能与技巧,那么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则是教会你使用各种登山工具。

最后谈谈突破写作禁区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突破时间禁区,中学生的写作,虽然不是纯文学创作,但还是有思接千载、贯穿古今的特点。当代中学生,青春年少,正处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我们不应该设置过多的时间禁区。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既可以新编古代的寓言、神话,也可以撰写当代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还可以写光怪陆离的科幻小说。只有这样我们的莘莘学子才能神游古今,感慨世间沧桑。

其次我们也不应当设置过多的空间禁区,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视野开阔一点,不要局限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他们的视角应当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仅是题材突破的问题,而且还有思想认识提高的问题。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不但要“知”,而且还要“行”,这样我们的莘莘学子才能如虎添翼,才能左右逢源、视通万里、阅尽人间春色!

最后我们还可以打破爱情禁区。中学生作文写爱情似乎有点离经叛道,然而问题关键不在于能不能写,而在于怎么写。只要我们能从善意的愿望出发,既要肯定他们有美好情感的一面,也要正确引导、及时疏导他们走出爱情的误区、盲区。

创新作文是如今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是传统作文发展的一种必然。我们热切地呼唤着更多的志士仁人来关注创新作文的健康发展,我们殷切地期盼着有更多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的优秀作品早日问世。

篇9: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实践证明,青工创新创效活动是推动公司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引导青年员工加强学习、锐意创新,在公司改革发展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重要途径。

对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再思考

创新创效活动的开展,需要公司各级团组织不断地创新手段和载体,以有效的方式吸引青工的参与,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推动创新创效活动深入开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广西电网公司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原来的做法是由员工自发填写申报表,按班组、管理所、工会小组、公司工会的环节上报,整个过程繁琐并且整个过程不可见、不透明,活动成效和影响范围不明显。2004年5月,公司团委决定优化整合这项活动,由团委负责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暨青工“五小”活动,并定位为一项群众性、青年全员参与的创新创效活动。

几年来,广西电网公司团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团组织覆盖面大的优势,大胆地对活动形式进行了创新,通过对形式和流程的重新组合与改变,争取了公司领导以及生技部、安监部、营销部、工会等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评审、奖励、成果转换等方面获得了技术和资金支持,使得青工“五小”活动较之以前发生了质变,成为了具有广西电网特色的青工创新创效活动品牌。2011年10月,公司召开了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现场推进会暨青工“五小”成果表彰会,会上向全公司青年发出了《激扬青春活力勇担创新责任争做创新尖兵》的倡议书,号召公司广大团员青年勇立时代潮头,不负青春使命,争当建功立业的先锋,立足本职岗位,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服务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等中心工作中做出实绩。

该项活动为青年展示智慧和才华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深得广大青年员工的欢迎,一批凝聚着青年智慧的合理化建议纷至沓来,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项目成果也层出不穷,呈现出火热的青工创新创效局面。通过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实践,为公司开展争创“十大杰出青年”和“青年岗位能手”、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青字号”活动注入新的内容,为公司各级团组织凝聚、引导广大青年员工为实现公司“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做法与效果

为了规范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程序,公司团委制定了《广西电网公司青工创新创效活动实施办法》,明确了申报、立项、资料、实施、跟踪、评审、验证、奖励等一整套流程,加强了活动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运用网络资源提高实施效率。公司团委利用青年网、青年工作QQ群、手机短信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青工小建议”收集系统,可以通过青年网、QQ群按流程完成申报、提交、收集等程序,再由公司团委汇总,协调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评审。青年们可以通过青年网站、或QQ群交流查阅实施安排情况、实施进度及评审意见等信息。把“青工小建议活动”开展在网络上,具有创新性、网络性、直观性、实用性的特点。

流程化管理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公司团委充分利用与青年联系密切的组织优势,从合理化建议、“五小”成果的收集、实施跟踪、成果验证到成果评审发布、奖励等,统一由团委负责协调实施。提交的合理化建议或成果经过本单位专项业务部门审定和公司测评组测评确定采纳后,即可列入公司青工“五小”成果项目实施名单,并获得表彰和奖励。“五小”成果的后续推广交由生产技术部门落实相关单位实施,并经现场验证后,根据成效还可以获得项目化运作的机会,取得专项经费。

做好成果的发布和推广。公司团委每年集中举办青工“五小”成果评比活动、现场召开青工创新创效成果发布会,及时把获奖的合理化建议实施成果,小革新、小设计成果推荐给业务部门,通过“青工五小成果巡展”活动推广到公司所属各单位,影响和激励广大青年员工。评比活动、发布会现场、巡展活动做到实物与图文、视频结合,增强直观感。此外还精心挑选各单位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做法和特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精美的展览板,在公司显著的地方进行展示。

立足岗位促进青年成长。将青工创新创效作为岗位创新创效切入点,积极开展青年技能比赛、技能比武、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岗位成才和企业效益“双提升”。鼓励青年员工结合本职岗位积极开展技能提升活动,涌现了“每天学一招”、“啄木鸟”行动等活动载体,从团组织行为升华为企业行为,得到了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2010年度青技赛状元韦英由衷地说:“公司团委针对一线员工,搞这样的活动很好,很受青年职工欢迎,青技赛不但给了我们一个展现风采的机会,更提供了一条磨练、提升专业技能的全新渠道,让大家分外珍惜。”

用“身边的榜样”影响激励青年。培养青工创新创效的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公司团委陆续开展了三届“十大杰出青年”、“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并把青年创新创效成果作为评审的重要条件之一,每次活动都能掀起阵阵热潮,充分挖掘了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勇于创新、作出贡献突出的青年,树立了一批青工创新创效群体形象,涌现出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位,广西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5位,他们都是在本职工作岗位上通过个人或者带动青年集体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中脱颖而出,取得卓越成就的青年员工。

青工创新创效活动成效显著。“小成果有大用处”。这是青年们在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中最大的感受。比如调度运行班组青年申报的《新负荷统计软件的研制》项目,采用新设计的软件后,调度员完成负荷统计工作的时间由原来平均用时21分28秒缩短至平均用时2分03秒。电气试验班青年利用智能手机开发的《电气试验计算查询软件包》项目,在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上安装了电气试验计算查询软件包之后,工作中就可以在进行电气试验及故障抢修时,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方便快捷地对试验测试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和判断,提高了检修工作的效率。还有检修班组青年利用一般的开关操作杆和水管加工制作的自制工具,进行拆装真空断路器的储能弹簧只需要10分钟,而传统的方法需要1个小时左右,而且成本只需20元,比厂家3 000元一套的配套工具更灵活实用。2011年,仅广西送变电公司的青工创新创效成果就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产生的经济效益达700余万元。这些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涉及变电站运行信息分析、设备检修、土建施工、电站调试、机械制造、智能手机应用等多个专业领域,在工艺革新、提高效率、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了公司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nlc202309010817

推进青工创新创效活动的新思路

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是实现青年成长成才、强化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团委如何在推进青工创新创效活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结合公司实际,我们逐渐清晰了“四个着眼”的工作思路。

要着眼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围绕中心工作发挥作用。归根结底,青年是承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实力量,团组织在服务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找准价值定位,要从公司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入手,组织青年开展创新创效活动,成立“青工创新创效攻关小组”进行攻关。围绕公司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不断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创新能力,在促进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中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生力军作用。

要着眼于人才队伍建设,服务青年人才成长。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目的就是要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出效益,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储备能量、储备动力。我们要加快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充分调动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使更多的青年参与创新创效活动,形成良好氛围。继续推行青工创新创效项目负责制,公司团委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及有关业务部门的支持,给青年人压担子、配课题,争取做到“青年有项目,项目有青年”,让青年在创新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迅速成长为岗位上能够独当一面的青年技术骨干。

要着眼于优化活动环境,健全创新创效活动长效机制。要做好青年创新创效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以创新出成果,以成果树品牌,以品牌促发展。还要协助青年做好成果专利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建立和完善奖励和晋升的制度,探索开展好创新创效活动的规律,变阶段性活动为长效性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制度保障,确保创新创效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按照“现场所需,青年可为,过程可控,目标清晰”的思路,通过严格选题立项、落实青年负责制、强化过程帮扶、公正评审和注重跟踪推广等形式扎实开展工作,更贴近一线、贴近生产,增强了团组织融入生产经营能力的特色,为公司生产经营的安全稳定运行,降本增效的深入推进发挥生力军、后备军的作用。

要着眼于加强引导青年,培养青工创新创效活动领头人。以服务青年、培养先进为导向,通过项目带动和争取政策,引导和组织有创新理想和能力的青年员工,领办或主持推行创新创效项目。鼓励以倡议者、发明人的名字来冠名青工创新创效项目、工作方法和技术成果,大力营造“尊重劳动、鼓励创新、激励青年”的良好氛围,促进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增强青年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拓展青工发展的空间。

总之,我们要为青工创新创效活动搭建舞台、提供载体,设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青工提供创新创效成果的展示和转化模式,使更多的青年人才和优秀成果通过创新创效活动得到及时发现和使用。促进青工对本职岗位的工作进行积极思考,提高青工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今后,青工创新创效活动将在扩大参与面,进一步服务青年、助推青年创新型人才成长,建立活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使其真正成为青年工作的一个品牌,培养出更多的青年创新人才、推出更多的高水平创新成果。

(责任编辑:罗志荣)

上一篇:方舱医院休舱后,医护人员去哪了?下一篇:安全事故处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