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2024-06-11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精选6篇)

篇1: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德育综合实践课反思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帮著称于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渊远流长,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明礼诚信”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之一,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首次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它实际包含着“明礼”和“诚信”两个规范。理解和阐释“明礼诚信”,需要分别理解 “明礼”与“诚信”;还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认识,以便更好地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明礼”是人的行为外在表现,是讲究“礼仪”、“礼让”,主要包括重礼节和讲礼貌,简单的说就是讲文明,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包括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扰乱公共秩序。小朋友在这些生活细节中,养成懂礼节、讲礼貌的习惯,归根到底,是养成尊重他人、互相礼让的道德精神。“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诚”主要讲的是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是讲信用、信任,不欺诈,做到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讲信任。今天,在中小学生中进行这项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也是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使爱祖国、爱集体的思想更好地深入幼小心灵。

然而诚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缺少针对性、现实性,影响了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内容重复,重规范、轻学生的实际认知,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往往把理想的当作现实的,把主观想象的内容当作客观存在,把目标当起点,急功近利,简单地进行道德规范的灌输。另一方面,对教育对象的批判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诚信教育的内容基本上是以绝对真理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阻碍了学生的价值批判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贯彻精神,我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我的工作。

一、认知明理,促其行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以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为归宿。知是行为的先导,是产生行为的思想基础。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灌输,教给学生应具有良好品质,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生活上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讲礼仪、守规范的重要意义,识别和抵制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言行举止。养成讲文明、讲礼仪,守信用的自觉性。

抓住《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一主教材,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以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我们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依据。利用班会、晨会、中队活动逐条宣讲《规范》和《礼仪常规》让学生句句理解,时时对照,付之行动,并紧扣以“文明礼貌--做人的基本素养,诚实守信--为人的基本准则,学会关心--让世界充满人情味,学会合作--发挥1+1>2效应,学会竞争--21世纪的必备素养”为中心礼仪常规进行思想教育,联系生活实际中一些伦理道德行为问题进行辨析。通过学习、对照、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守规范、讲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和准则。它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文明的愉快情感,给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思想基础。

二、强化训练,开展活动

《规范》实施的过程的基础,是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过程,而习惯的形成又在于训练,它的特点是规定性和重复性,对学生礼貌用语、做事原则、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训练。树立典型示范,引导礼仪方向。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

1、名人示范。如我们联系思想品德教材中的 《讲究礼节》中的周公进行思想教育等。

2、教师示范。教师自己端正态度,树良好的师德形象,关心热爱学生。老师好的师德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熏陶着学生的思想品质。

3、学生示范。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训练、自我完善,促进良好公德行为习惯养成。

4、搞活班队活动阵地,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渗透。班队活动是学校进行传统美德礼仪教育的主阵地,使班队活动内容更充实,班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时机活动,活动对中学生来说是自由的、轻松的、愉快的。他们会大胆地、毫不顾虑地、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行为。班队活动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有效方式,在活动中我们把《小公民建设》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有机结合。例如开展一些“公共场所活动礼节训练”、“名人明礼诚信故事比赛”、“没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如何”主题班会,以及一些助老、助小、助残、助弱、扶贫等关心他人的小实践活动。

三、营造环境,优化氛围

优化教室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请使用礼貌用语”等宣传牌。整个教室范围比较整洁、清新、优美,好像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也更促进了良好公德的养成。

四、检查督导,全程渗透

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中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特别是一些平时行为习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老师要加强检查督导,强化学生的知情意识,尤其是强化学生平时诚信,完成作业和待人接物的言行一致,在班级常规活动中设监督员,开展“明礼诚信”行为训练活动,通过检查督促,使之自我完善,定期评选出“明礼诚信”小标兵,为同学树榜样。

最后家、校配合,双管齐下,同步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在家在校都要做到“明礼诚信”。

诚信教育引导个体追寻与践行德行的基点在于,关注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维护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道德创造的丰富性。这是诚信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为此,诚信教育要创造出有利于个体道德发展的合乎人性的环境,以宽容、健康、快乐、向善的精神开展诚信教育。

篇2: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此次班会课主要目的是为了实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自我为主题,以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为核心目标。

参加对象为初一.三班的全体学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

力,但表达时缺少目的性,更缺少组织性和纪律性。

活动重点结合学生升入中学后喜欢在不同场合,不失时机说话,严重影响

课上、课下秩序构思了以竞选班干为内容,完善自我为宗旨的竞选演讲,虽然

学生感兴趣的不是演讲,但他们不肯放弃的是自己热衷的竞选班干这件事,而

且让他们意识到如果想被大家认可,演讲竞选是必由之路。

班会课活动中的表现不难发现,他们曾煞费苦心地挖掘自身的优点和缺

点,竭尽其能势把自己展示给大家。活动达到了让他们了解自己、认识不足的目的,现场演讲又使他们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个正确的评估,意识到

自己的实际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做一个最好的你”题目的设计,旨在突出通过“完善自我”进而“完善集体”

这一主题,而班干是集体中的骨干力量,是同学们的典范,这一点又让更多的同学看到自身的言行还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以此为为同学们又确定了今后努

力的方向。

活动过程中,出乎意料同学们对自身都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正确评价

自己,摆正自己在班级的位置,一分为二的分析自己竞选中的优、劣势,很公

正、很认真地对待此次竞选。

参加班长竞选的董欣同学能以具体的事例赢得同学的认可,竞选学委的郭

伟超同学以优异的成绩立于不败之地,郭慧琪以咄咄逼人的气势挑战男生竞选

体委,赢得赞许。郝思瑶优美的舞姿、侯柄超动听的歌声更成为有利的雄辩。

课代表的竞选掀起了此起彼伏、激动人心的高潮。

此次活动从组织安排到正式进行,全体同学都很投入,关键是他们都有积

极向上的意识,都希望被老师肯定,更想成为集体的骄傲——虽然他们也知道

自己还需要完善。

不难看出他们在竞选词和演讲上都下了工夫,但必须面对的是班会课上正

式场合发言还真有点怯场,此时才发现平时只是废话太多,耽误了自己能力的提高,认识到以后说话要注意内容和场合了。更大的收获是自己感到值得张扬的优点长处太少、太少……….想当班长、组长,自己都得为自己投反对票,此

次次竞选悔之晚矣!心里默念:好在还有下次,接下来一定努力。

认识了不足的他们为自己提出了努力的方向。事实上这一年龄的孩子可塑

性是极强的,试者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真的也许回撬起一个地球。我更坚信

他们会努力。

班会课教会学生爱自己,教会学生爱他人,教会学生爱集体,健全了学生的人格,我能感觉到班会课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震动,相信这震动会成为他们

篇3: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有些甚至需要学生外出走访调查。 所以,这些内容对于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完成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可以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实践能力的强弱进行科学、 合理的分组学习,使得在同一个小组中,不同的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断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例如,在关于“ 保护环境,关爱我们的家园”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工, 比如, 一个小组对社区居民生活垃圾的相关信息进行走访调查, 另一个小组对城市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 其他小组对废弃污染、城市绿化情况等进行走访调查。 小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进行更加细化的分工, 然后共同汇总到组长那里, 组长进行整合资源之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总结小组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学习方式,不断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培养关心他人品质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实现教学任务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社会团体意识、公民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劳动的社会情感,逐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教学内容也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促进教学任务目标实现。 比如,关于水资源调查的教学内容中,对于水资源的浪费现象,教师就可以抓住此处对学生展开引导。 由于我们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水,而水资源却是有限的,针对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等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从多个层面上学会如何节约用水的对策和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为水资源的节约做出个人的力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时间,深度挖掘德育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社会公众意识、团队协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及社会责任感。

摘要: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逐渐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德育的渗透方法进行分析,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

篇4: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校地处盐城市闹市区,共有43个教学班级,近3000名师生员工。学校门前是一条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巷道,长约120米,宽不足5米。然而就在这狭窄的巷道两侧,却有二十多家小商店占道经营,使得门前的巷道拥挤不堪,学生行走举步维艰。特别是到了雨天,交通情况更为糟糕,学生进不得、退不出,险象环生,这严重影响了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我校师生的交通安全。由此,老师和同学们产生了解决该问题的想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向有关部门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议。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何不让他们试试!于是,我们决定让学生以“关注周边环境 探寻改善对策”为主题,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间及活动目标

1.活动时间。本活动约需4周时间,先由教师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再成立调查小组,活动过程中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

2.活动目标。开展“学校周边环境调查及改善对策”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身的价值感。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社会,初步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准备

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并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以方便学生完成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组成调查小组,了解学校周边环境,召开小组讨论会等。

四、活动过程

1.教师简述学校周边环境概况,激发学生开展该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学生自由组合,组成不同的调查小组。

3.各小组开展调查,教师参与其中的一些小组当参谋。调查内容大致如下:①了解学校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如卫生、绿化、交通、居民、商业区、无证摊点……)②采访当地的居委会干部,了解育红巷的历史。③采访城建部门,了解市政府关于我校周边建设的远景规划。④采访学校领导,了解学校发展的远景规划。⑤走访交通警察,了解有关交通管理法规。(如:商贩是否可以在此经营,摩托车、三轮车是否可以在此通行)⑥对小商贩所售食品进行采样,请市防疫站化验分析。

4.各个活动小组内部交流搜集到的各种信息,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成调查报告。

5.各个活动小组内部审议调查报告,并讨论、研究改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对策。

6.教师深入各调查小组,了解各小组的调查研究情况并对各小组的调查研究情况加以指导。

7.班级召开交流会,邀请当地居民、社区领导、学校领导参加。各活动小组宣读调查报告及改善对策。学校领导、社区领导讲话肯定同学们的成绩,并对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及改善对策进行具体的指导。

8.集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提交给学校、社区及有关政府部门。

9.各活动小组在老师、校领导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分头落实各自提出的改善对策。

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1.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育红巷交通状况的报道,投到当地报社,以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重视。(该报道已发表在《盐阜大众报》上)

2.为缓解学生行路难的问题,建议学校增开东大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东大门已开设并由学生自己管理)

3. 给市长写一封信,从而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已落实)

4.建议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活动,取缔无照经营的摊点。(工商、城管部门已经两次联合开展执法活动)

5.建议市质检、卫生部门对学校两侧所售的食品进行质量卫生检查。(已经两次建议)

6.建议学校向学生供应物美价廉的午餐。学生提出多种营养餐方案。(由于多种原因未能落实)

7.组成红领巾绿化护林小组。与当地居委会协商社区的绿化工作。(已落实)

8.向当地居民印发一份倡议书,建议广大居民重新使用菜篮子,尽量减少白色污染。(已落实,有一定效果)

9.设计校园发展的远景规划图。(学校部分采纳了建议)

10.因学校地处闹市区,交通拥挤,部分学生提出迁校的主张,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了可行性論证。

11.社区内开展一次以宣传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摄影展览。(已举办)

12.社区内开展一次宣传遵守交通法规的活动。(已开展)

13.建议学校设立红领巾“金点子”信箱,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建设学校及改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议。(已落实,已收到一些好的建议)

14.班级召开总结会议,表彰奖励活动积极的学生。

六、活动评析

篇5:综合实践活动课德育工作总结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于红霞)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感受到了作学生的德育工作十分必要,也从中总结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为了今后更好的作好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1、能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思想上能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以学校的德育计划为指导方向,注重他们的思想品质和养成教育的培养,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在发展,让学生真正在德育方面有新的起色。

2、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把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之中,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读书、做人的道理,摆脱狭隘学习的束缚,明确自身的人身价值,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从而努力塑造完善的人格,让学生时刻在健康且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3、遗憾的是由于班级学困生比较多,有些学生已经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思想上波动较大,他们表现出的状况是精神空虚,虚度年华,没有了对知识的渴求。实际上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但这些学生走向社会,他们不愿意从事一些必须的劳动,一旦生活受挫很容易走向极端,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做老师的深感责任的重大,我选择了与他们沟通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需要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

4、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经常与学生沟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树立信心,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经常开展“一帮一”的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篇6: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德育

尚 渗透兰小

总结 学

六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

德 育 渗 透 总 结

德育是始终是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为了在今后飞《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结合本学期的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 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道德之知本是一种实践之知,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中使道德教育和生活与实践紧密联系。克服道德教育中以普遍化、客体化的知识割断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的倾向,防止了德教育中唯知识化的弊端。● 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的,它面对的是具有整体性的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应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 让学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问题解决”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要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强调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引发学生真实的道德冲突,克服利用虚拟道德

教育情景进行道德教育的倾向。

● 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单一的学科知识系统的局限,要求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做事,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了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行为改善。

●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要求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善于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在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德育体验,强调大道理和小细节结合、强调感悟和践行结合。

上一篇:海尔的企业文化特点下一篇:班主任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