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活动案例

2024-04-12

德育实践活动案例(共8篇)

篇1:德育实践活动案例

汇口中小关于开展优秀德育实践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

中小、各完小:

现将《关于开展第二届安徽省中小学优秀德育实践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希望各校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总结德育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结合自身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和教育创新工作中有关德育素材,形成德育实践案例。案例内容要求真实具体(包括形成背景、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感情真挚,以小见大,润物无声。字数不得超过3000字。案例上报要求:中小上报6篇,各完小分别上报2篇。上报截止日期:2013年10月22日。届时中小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校上报案例进行公平、公正、公开评选,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作品,中小将向上推荐参评。

特此通知!

汇口镇中心小学

2013年9月25日

篇2:德育实践活动案例

——济军生产基地中学德育实践案例

我校是一所军队企业所办的子弟学校,地处东营市河口区孤岛镇,属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贫富差距大,不稳定因素多。学生有企业子弟,也有油田、地方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价值理念不尽相同,尤其是部分单亲家庭、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的孩子,因种种原因进入我校就读,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几年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加上学校管理不到位和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校园里学习风气越来越差,部分学生吸烟喝酒、谈恋爱、泡网吧、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和社会不良青少年接触密切,称兄道弟,学校周围常常有学生被打或被敲诈勒索,好学生纷纷转学,生源流失严重,学校盲目追求办学规模,问题学生逐渐增多,形成恶性循环,学校俨然成了“不良少年集中营”。

2005年5月31日,初三学生薛某某,在中考即将来临的时候开玩笑叫卖中考答案,临班的王某听到后,问薛某某多少钱一份,薛某某回答说:“卖也不卖给你这样的。”王某曾因家中天然气爆炸烧伤面部,因一句话感觉面子上挂不住,与薛某某发生了口角,要课外活动到宿舍中解决。薛某某知道王某要叫几个同学一起找他麻烦,事先准备了一把水果刀。结果在两人争执中,薛某某将刀子捅进了王某的胸膛。王某因失血过多死亡。

2006年6月1日,初三学生李某在餐厅与同班张某因分菜问题

发生口角,李某把张某叫到宿舍解决此事,张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水果刀捅向李某,导致李某脾破裂被摘除。

学校连续发生的两起校园恶性伤害案件,造成一死一伤的惨剧,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学校面临崩溃的边缘。2006年暑假,济军生产基地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领导班子一上任,首先着手解决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学校机制,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排查校园安全隐患,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坚持德育工作为先的原则,注重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断加强法制安全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构建校园安全体系。

针对学生行为习惯差,校园秩序乱的情况,学校从学生最基本的行为开始要求,要求学生“食不言,寝不语”。开展了学生行为习惯集中整治,从餐厅入手,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与住校生同吃同住,以身示范,树立榜样。开始老师和学生对学校这一做法都不认同,认为吃饭不让说话,对纠正学生严重的行为问题有点“隔靴搔痒”,不会起到什么作用。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大家惊喜的发现,学生就餐期间秩序井然,很多学生爱吃零食、浪费饭菜的行为也得到了有效的纠正。宿舍管理从严抓宿舍内务、卫生,进行军事化训练入手,强化学生规范意识,制订严格的统一检查标准,进行内务卫生量化评比,和班级常规检查挂钩,班主任、宿舍管理老师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抓宿舍休息秩序,有效杜绝了宿舍内脏、乱、差的现象。

借鉴这一成功经验,综治办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我校学生行为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量化管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出发点,有力纠正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以前在学校发生学生打架事件是最平常不过的一件事,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这么多人学习生活在一起,难免产生矛盾问题。学生认为解决矛盾争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打架,针对这一点,各班级开展了“如何相处”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指导他们通过合理途径解决矛盾。2007年至今,我校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基本消失,这表明学生间矛盾随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学校管理力度的加强,均得到了及时化解。

自2007年开始,学生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学校秩序明显好转,问题学生开始转化。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校园安全教育60天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以“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相互理解,珍爱友谊,构建和谐校园”、“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为主题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聘请市区法官和检察官到校讲座、开展行为规范月行为习惯评比、举行安全宣誓签字仪式、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用活动引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人的自我教育,根据这一理念,学校组织成立了学生会,探索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新途径。学生会成立

之后,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配合文明办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督导检查,在餐厅、宿舍、教学楼和校园内学生活动的地点和时间内设立检查督导点,根据学校相关管理规定检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督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会由学生层层选举产生,在团委指导下开展学生工作,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展示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高二学生李涛,进入高中后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对学校管理制度不满,认为学校管理过于严格。后来经过沟通,推荐他到学生会参与工作,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他认识到了行为养成的重要性,自身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

学生行为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大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必要的制度管理和规范外,还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行为的转化问题。为此,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及时发现个体学生的心理问题。

初二一班韩瑞华,经常情绪低落,而且还在违反纪律后感觉自己特别委屈,对同学和老师都表现出不信任,经常与他人发生争吵。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主动了解情况,原来她在九岁时父母离婚,对她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挫折感一直在影响她的成长。通过心理疏导,她的情绪明显好转,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走出了情绪低谷。

为了取得更有效的教育效果,学校还在2009年引进了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杰出青少年自我管理情商教育训练体系运作方案》,请课题组组长黄泰山老师亲自到校授课指导,对班主任进行全面培训,把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各班级通过大组会和小组会等活动,深入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学生每天坚持的《自我管理日记》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和自我转化,实现自我教育。

初一二班邵和,从一入学行为习惯就非常不好,在课堂上走神说话,不做作业,极度厌学;在宿舍不按时休息,经常影响他人,找上厕所、喝水等借口扰乱宿舍纪律。通过进行杰出青少年自我管理训练,他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宿舍纪律了,对学习也渐渐有了些兴趣。

初二二班王芮,平时学习比较突出,但是每到考试总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通过杰出青少年自我管理训练,她变得更加自信了,每次考查均能正常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另外,学校紧紧抓住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阵地,利用校园文化力量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学校编写了校歌,设计了校徽,确定了“发展是主题,知行是根本,质量是生命,特色是品牌”的办学理念,以及“博爱为基,育人为本”的校训、“团结、和谐、规范、创新”的校风,“民主、严谨、探索、奉献”的教风和“勤奋、自信、乐学、善思”的学风,校歌在东营市举办的校歌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学校特别重视“隐性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心灵,“让每一面墙会说话”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广播让校园有了动人的声音;宣传橱窗和壁画,让校园有了美丽的色彩;花草树木让校园有了自然的味道。学校还自办了校报《芦芽》,组织了学生记者团、文学社,成立了舞蹈队、乒乓球队、篮球队等各种学生团体组织,课外活动和团体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3:德育实践活动案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德育工作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 这就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政策支持。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 大部分家长为生计奔波, 没时间和孩子长时间待在一起, 疏于孩子的教育。受家庭、社会环境等影响, 学生整体素养不高, 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 我校通过开展“六走进” (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名人、走进名胜、走进基地、走进社区) 综合实践活动, 弥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人格和性格缺陷, 从而逐步认识人生的价值, 树立理想, 主动担当起社会的责任。

我县人杰地灵, 英才辈出, 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美籍华人著名宇航员王赣俊等名人都诞生在这里, 也素有淮剧之乡、杂技之乡、花炮之乡的美誉。我县还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县内土地肥沃, 沟壑纵横, 水资源十分丰富。神奇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九龙口、朦胧塔, 以及汉代墓群都是有名的风景名胜。改革开放以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经济建设迅速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现已成为全国石油机械制造业装备基地和绿色照明产业基地, 涌现出了森达、信得、鸿达、三益、豪迈、日月等一大批全国知名企业, 为“六走进”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 通过“六走进”活动, 充分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 风土人情, 以及家乡的名人、名胜、物产资源和支柱产业。

(2) 在“六走进”活动中, 了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产品的生产流程;了解农村有关农作物的栽培方式和生长过程, 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掌握有关运动项目的技巧和有关用具的制作方法;了解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生活的方式和方法。

2.能力目标

(1) 提高自主搜集信息、归纳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培养主动与人交往、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掌握生产劳动、物品制作、素质发展等各项技能。

3.情感目标

(1) 让学生在体验、感受家乡变化的同时, 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从而激发爱家乡、建家乡的美好愿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品质、生活品质、学习品质和吃苦精神, 不断弘扬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 联系活动的地点, 确定活动的时间。

(2) 察看活动的路线, 确定交通工具。

(3) 布置学生活动所需准备 (或收集) 的材料和有关物品及注意事项。

(4) 设置活动的形式或流程, 做好有关指导工作所必需的材料或物品。

2.学生准备

(1) 对所定活动项目有关资料的收集, 初步了解活动地点的有关情况。

(2) 分小组, 根据活动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 进行合理的小组人员分工。

(3) 根据活动要求和老师的布置准备必要的物品或工具等。

四、活动过程

1.学生的主要活动

(1) 收集资料。学生通过网络、书本或询问他人等方式, 做好“六走进”前期准备工作, 丰富自己的认识, 增强对活动的了解, 确保活动的成效。

(2) 采访调查。学生通过采访调查企业家、名人后代、工人、农民、教师等不同对象, 多角度去了解和感受家乡在不同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3) 劳动体验。学生通过步行、摘草莓、挖红薯、制作笔筒、烤羊肉串、野炊等不同形式的劳动体验, 感受劳动艰辛的同时分享劳动的乐趣。

(4) 参观考察。学生通过看专题片、图片展、听介绍、游名胜等参观考察活动, 让学生在看中学、听中悟、游中玩、玩中乐。

(5) 素质展示, 在走进活动中, 学生自编自演, 通过唱一唱、演一演、跳一跳、讲一讲等寓教于乐的形式, 不仅向社区居民宣传了科学家教、优生优育、文明守纪、构建和谐小区等知识, 更重要的是展示了自我全面发展的素质,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教师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明确“六走进”活动的目的, 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或方法, 实践报告的写法。

3.实施的建议

为保证“六走进”活动的效果, 建议以班级为单位, 分成若干小组, 并明确小级成员职责,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体验的同时, 通过不同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或感受, 使实践报告更加真实、完善。

五、活动评析

“六走进”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而且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1.在社会调查中增强责任

针对现在少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和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等问题, 我们积极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学生通过采访、咨询、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反馈等一系列工作, 不仅对有关问题和现象有了深刻的了解, 而且肩上也自觉地担当起了一份责任。一位学生在调查报告中写道:“我整天生活在父母身边, 享受着父母给我的无穷无尽的爱, 没想到在我的身边, 还有许多同伴的父母在他们最需要关爱的时候, 却远离他们为家庭生计而外出打工, 使他们成为‘留守儿童’。今后我一定要和他们交朋友, 玩游戏, 让我们一起手拉着手, 共享社会大家庭的爱。”

2.在实践体验中磨炼意志

针对独生子女怕吃苦, 不爱劳动, 缺少意志力的不良习惯, 我校每年都结合“踏青节”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能吃苦的意志品质。在“走进农村”的体验活动中, 学生要步行10多里路。行走途中, 许多学生要求休息, 我们教师就和他们一起唱革命歌曲, 背诵《长征》等诗句, 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学生的积极性和丰富的情感被调动起来, 在劳动中一个个不怕脏, 不怕苦, 即使流一身汗、沾一身泥也乐在其中。教师们欣喜地发现:有很多同学虽然身体素质不够强健, 但是舍不得放弃任何一次锻炼的机会, 还有一些平时在校表现散漫的学生也能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特别是一些不爱劳动的同学, 通过与农民伯伯、阿姨们的交流后, 对劳动有了正确的认识。“劳动是最光荣的, 劳动能带给人快乐。”在这里让他们得到了感受和体验。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走进农村虽然很苦、很累, 可是我坚持走到了目的地, 要知道平时我的书包是由年老体弱的奶奶替我背。我真为以前的我感到羞愧!”

3.在主题实践中接受教育

开展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教育, 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 从而产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为了缅怀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 我们组织部分学生赴淮安开展了一次“追寻伟人足迹, 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周恩来故居、纪念馆中一张张珍贵的照片, 一件件珍贵的物品,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的成长历程。站在周恩来铜像前, 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以总理为楷模, 勤奋学习, 报效祖国”的倡议。

4.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协作

建湖县是全国石油产品装备基地。一个石油产品的诞生必须经过几十道乃至几百道的工序, 是一个个产业工人相互协作、共同劳动所产生的智慧结晶。因此, 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开展“走进企业”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件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流程, 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而且让他们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参观了放心豆制品厂, 让我学到了从大豆变成豆制品的制作过程:选料→浸泡→清洗→磨浆→煮浆→细滤→制成豆制品。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每一位工人兢兢业业的工作, 一块块鲜嫩的豆腐是他们共同劳动的成果, 少了谁也不行。这也让我明白:我们必须学会与同学合作, 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共同探索, 共同进步, 共同成长。”

篇4: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校地处盐城市闹市区,共有43个教学班级,近3000名师生员工。学校门前是一条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巷道,长约120米,宽不足5米。然而就在这狭窄的巷道两侧,却有二十多家小商店占道经营,使得门前的巷道拥挤不堪,学生行走举步维艰。特别是到了雨天,交通情况更为糟糕,学生进不得、退不出,险象环生,这严重影响了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我校师生的交通安全。由此,老师和同学们产生了解决该问题的想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向有关部门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议。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何不让他们试试!于是,我们决定让学生以“关注周边环境 探寻改善对策”为主题,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间及活动目标

1.活动时间。本活动约需4周时间,先由教师提出本次活动的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再成立调查小组,活动过程中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

2.活动目标。开展“学校周边环境调查及改善对策”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观察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身的价值感。通过活动,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社会,初步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不断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准备

教师设计活动方案并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以方便学生完成本次实践活动;学生组成调查小组,了解学校周边环境,召开小组讨论会等。

四、活动过程

1.教师简述学校周边环境概况,激发学生开展该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小学六年级四班的学生自由组合,组成不同的调查小组。

3.各小组开展调查,教师参与其中的一些小组当参谋。调查内容大致如下:①了解学校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如卫生、绿化、交通、居民、商业区、无证摊点……)②采访当地的居委会干部,了解育红巷的历史。③采访城建部门,了解市政府关于我校周边建设的远景规划。④采访学校领导,了解学校发展的远景规划。⑤走访交通警察,了解有关交通管理法规。(如:商贩是否可以在此经营,摩托车、三轮车是否可以在此通行)⑥对小商贩所售食品进行采样,请市防疫站化验分析。

4.各个活动小组内部交流搜集到的各种信息,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成调查报告。

5.各个活动小组内部审议调查报告,并讨论、研究改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对策。

6.教师深入各调查小组,了解各小组的调查研究情况并对各小组的调查研究情况加以指导。

7.班级召开交流会,邀请当地居民、社区领导、学校领导参加。各活动小组宣读调查报告及改善对策。学校领导、社区领导讲话肯定同学们的成绩,并对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及改善对策进行具体的指导。

8.集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提交给学校、社区及有关政府部门。

9.各活动小组在老师、校领导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分头落实各自提出的改善对策。

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1.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育红巷交通状况的报道,投到当地报社,以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重视。(该报道已发表在《盐阜大众报》上)

2.为缓解学生行路难的问题,建议学校增开东大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东大门已开设并由学生自己管理)

3. 给市长写一封信,从而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已落实)

4.建议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活动,取缔无照经营的摊点。(工商、城管部门已经两次联合开展执法活动)

5.建议市质检、卫生部门对学校两侧所售的食品进行质量卫生检查。(已经两次建议)

6.建议学校向学生供应物美价廉的午餐。学生提出多种营养餐方案。(由于多种原因未能落实)

7.组成红领巾绿化护林小组。与当地居委会协商社区的绿化工作。(已落实)

8.向当地居民印发一份倡议书,建议广大居民重新使用菜篮子,尽量减少白色污染。(已落实,有一定效果)

9.设计校园发展的远景规划图。(学校部分采纳了建议)

10.因学校地处闹市区,交通拥挤,部分学生提出迁校的主张,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了可行性論证。

11.社区内开展一次以宣传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摄影展览。(已举办)

12.社区内开展一次宣传遵守交通法规的活动。(已开展)

13.建议学校设立红领巾“金点子”信箱,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建设学校及改善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议。(已落实,已收到一些好的建议)

14.班级召开总结会议,表彰奖励活动积极的学生。

六、活动评析

篇5:德育序列化活动案例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全面展开德育序列化教育。为使全体教师深刻理解德育序列化教育的含义,我校组织全体班主任认真学习聆听了鹿局长的《德育序列化解读》,之后每位教师书写了学习心得体会,就德育序列化实施的三大背景以及德育序列化体系的简单解读和对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意见作了交流。通过德育序列化教育,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进入新的局面,具体表现为:

(一)通过德育序列化教育,各班班主任的综合素养提高了,都

能较好的完成本班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二)通过德育序列化教育,在心理健康方面,厌学情绪的学生

少了、惧考心理的学生少了、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少了,而追求上进、心理健康的学生多了。

(三)通过德育序列化教育,在八大习惯养成方面,乱扔纸屑的少了、说脏话的少了、打架滋事的少了、积极参加学校组

织的各项活动多了。

篇6:德育实践活动案例

导言:

古人常用风来比喻审美教育,说它像风一样无影无踪,像风一样强劲有力、不可抗拒。你看,春风一吹,大地复苏、万物萌动,草木皆绿,百花争艳。审美教育的春风,从四面八方吹来,让人吸进肺腑、渗入血液,从而使人感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人品得到提高。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很重视美育对陶冶人性情的作用。他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损,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说过:“美育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营养,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可见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与教育家,都看到了审美教育具有一种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无影无踪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

案例背景

当前,学校审美教育还没有普遍地被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仍然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又因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基本上是在学校度过的,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世界观与审美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所以,学校教育尤其是审美教育任重而道远。我就有这方面的亲身经历……

有一名男生刚入校时,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同学们心中学习的榜样,是家长得以骄傲的好孩子。可是到了八年级他变了:学习成绩下降,经常和同学或老师发生冲突、顶撞,对同学有敌视的表现,对老师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更不屑于家长的教育。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去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逆反心理十分严重。

案例分析

男孩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同学、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男孩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甚至在老师面前还时不时地袒护孩子。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夫妻俩人的教育方式不协调和学校教育也常常不一致。

二是个别老师和同学不懂得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对于同处青春期的同学来说就更谈不上什么理解了。

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案例辅导实施

阶段一:寓教育于娱乐,让男孩在娱乐中受教育。男孩喜欢打篮球,在课余经常一个人出没在学校的篮球场上。由此,我实施了我的第一步计划--组织成立了我们班级的篮球队。男孩在大家的齐力推举下也欣然加入。在课下或体育课上我通常都亲力亲为,同他们一起制定并训练进攻战术。当有同学跑位错误或战术执行不到位我就会当场提出批评指正,这其中也包含他。为了练出成效,男孩每次都会默默的接受并改正。

阶段反思:这一阶段的实施指导思想是投其所好、寓教育于娱乐中。这一过程的教育方式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生动的、形象的、伴随着审美愉悦在进行的。它不似知识的灌溉、道德的说教、行政命令等,从外面强加于人,而是像和煦的春风一样吹拂着,让人自觉自愿的在娱乐中接受教育。

阶段二:潜移默化、因势利导,让男孩在集体中改变自己。作为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校运动会上,男孩用自己的汗水给班级争得了一枚100米的金牌。于是我顺理成章的任命男孩为篮球队的队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课上不再有与老师敌对的情绪,课下也能和同学们积极交流技战术,倾听同学们给出的改正的意见建议;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也有了很好的交流,能把班级活动或校园生活和他们分享。

阶段反思:这一阶段实施的指导思想是让男孩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对于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称它为“熏”,称它为“浸”。他说:“熏者也,如入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这其中让男孩担任篮球队长的决定起到了春风化雨般的作用,它所蕴含的客观真理在还没有能用明确的思维来表达的时候,外物的形与神已在男孩的头脑里产生了化学反应,故男孩后来的改变也就自然而然了。

阶段三:持久辅导,巩固成型,让男孩健康成长。男孩的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一次家长会上我设置了一个“交心”的环节。当听到其他同学家长的心声,听到自己父母的希望时,男孩和其他孩子一样声泪俱下的表达了对以前自己表现的自责。另一次是学校期中总结会上我将男孩的名单列入班级“进步之星”之列,当拿到“进步之星”奖状时,男孩表情喜悦中透着凝重。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成功的让一位迷途的羔羊找到了方向。

阶段反思:这一阶段的指导思想是让其“倾心赏美”“愉悦动情”。倾心赏美的过程就是乐于受教的过程,精神上的享受创造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而且也是思想、感情的陶冶。在这一过程中娱乐、休息,陶冶了性情、纯洁了心灵,又受到了教育,这也是人们乐于受教的原因所在。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男孩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更正,和家长的关系也得以改观。最大的一个变化是男孩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并改正,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同学、家长都欣然的看到先前那个“好学生”“好榜样”“好孩子”又回到了我们中间。

案例总结:

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审美教育实践的大课堂。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应该有审美的要求。男孩的教育案例的成功实施就是最好的例证。尤其是留守孩子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该由学校教育来弥补,故学校该成为当代“美育”教育的主战场。创造一个美育的大环境,美育的春风一定能劲吹校园。就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美育的春风吹绿校园。

篇7:德育实践活动案例

————转化学生个案分析(王卫)

本人有幸参与了陈经山老师主持的华东七省市教育学会系统“十一五”规划课题《淮河流域中小学德育实践模式与案例研究》的研究。淮河流域德育文化能够给我们提供多大研究纵横的舞台呢。在这一研究课题中本人比较关注淮河流域的英雄文化在中小学德育实践模式对学生的影响。从举鼎盖世的项羽、虎门抗英的关天培,到民风凶悍的老百姓。淮河流域的的确确不乏英雄,更不少英雄主义。这是德育实践模式研究好材料。

【案例1】 王汉卿,个性倔强,看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看似较一般同学来得成熟、深刻。但在初中人生观初步形成时期,较多地接触到社会上的阴暗面,并受类似校园小说的负面影响,逐渐滋生了对人生、对社会特别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情绪,认为它扼杀了有个性的人才。进入初二以来,因学习任务的加重,成绩不如人意,思想就越来越偏激。老师、家长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疏导在他眼里却都扭曲成了对他个性的压制,以至与学校、老师、家长的对立情绪愈演愈烈,上课似听非听,作业爱做不做。到初二下学期,甚至有了退学倾向了。

进入初二后,王汉卿的情绪一直不太稳定,想法偏执。老师、家长多次联手,耐心做工作,但始终收效甚微。今年第二学期开学不久,他内心更加压抑、焦虑、烦躁。在后来给我的信中写到:“慢慢地,这种感觉加剧了,以至于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学校、老师、家长身上,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受害者。上课时,我一个字也听不进;课后,虽然仍和以前一样与同学讲话、玩乐,但这时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这时的我在课间与同学玩乐已成为支撑我上学的主要动力。”就这样,迷迷糊糊的日子一直混到了3月2日。

后来本人,用淮河流域的英雄文化与他交流沟通,谈项羽的霸气,谈关天培的英勇,谈老家的同乡许连镳;也谈农村父母抚养他的不易。也许是孩子本身英雄潜质的影响,几次沟通之后孩子渐渐地变了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他?在他交来的思想认识中,我看到了他心灵的震动:“成绩退步后,我丝毫没有后悔。但淮河儿女的英雄辈出让他感到自惭,这些英雄的经历对我触动很大,我的思绪不再平静,心头升起了一丝暖意,我要有所作为。晚上一直睡不着觉,干脆坐起,将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想反复思量,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决心要改正。尤其在补作业的这几天里,悔恨的感觉从来没有减弱过,反而一天天地增强。趁着补作业的间隙,想着同学们在学校里认真听讲,老师们辛勤耕耘,而自己却在为自己造的孽买单。更重要的是,我舍本逐末,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最适宜学习的时刻,却做出了如此愚蠢、幼稚可笑的行为……至此我已深深忏悔,对于老师、家长,我无以回报,只有发奋努力,刻苦钻研,争取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尽管他是自己主动要求进步的,但我们担心他能坚持多久,会不会反复,所以一直密切关注着。果然,几个星期后,以前上课时一些老毛病开始复发。这时,我及时找他谈话,敲敲警钟;任课老师也都经常给他提个醒;同学们鼓励他、督促他。慢慢地,他的心定下来了,行为规范起来了,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期末考试中,竟然考到了班级第五名。

【感想】信息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影响、教育可能比书本知识、老师的说教来得更直接、更生动、更丰富。王某因受到社会上过多的不良影响而使自己的人生出现了偏差,但同样是淮河流域的英雄文化教育了他、纠正了他,令他回到了正常的人生轨道。因而,我们现时期的学校德育教育要建构基于历史、现实、社会的开放型活动德育模式,借鉴、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育思想,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社会,拓展 2 教育时空,以丰厚的地域文化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构筑校内外相互沟通、结合的“大教育”格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2】刘同学是我班中学习成绩较好的一个同学,入学成绩较好,排班内第六位,期末考试得502分,排班内第4位,平时喜欢问问题,并且一问到底,特别是有关竞赛方面的题目,喜欢看竞赛方面的书籍。

在课堂上,当所授内容是副科或其认为已掌握,则容易开思想小差说话,搞小动作,特别是自习课,搞小动作,说话现象更多,甚至在自习课上打游戏机。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太好,自我中心意识太强,纪律观念,集体观念都比较淡泊,贪小便宜,对值日工作不认真负责,却是应付了事。我从他的小学同学也了解到,他在小学时,学习成绩可以,但纪律太差,一次因为在自习课上大声说话,出位,搞小动作,我叫他到办公室谈话,他不去。私下还对同学说:“我学习成绩好,看你能把我怎样”,这是一种典型的一好摭百丑的思想,也是一种幼稚而又偏颇的思想,以为学习成绩好了,就是一个人才,就是一个好学生。看不到好的标准应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更没有作为学校的一分子就应遵守学校纪律的意识。因而认为老师对他的管教是有意为难他,认为侵犯了他的自由,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和集体,自私自利思想严重。

对于这种学生的违纪行为,单靠批评是收不到什么效果的。来到本班后,批评过两次,但收效也不大,没过几天又重犯了,后来,当我了解到过去的情况后,觉得应首先改变他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自负观念,才能使其正直改变他的行为。

一天晚自习课上,他用文曲星玩电子游戏,我从后面走到他的身旁,他仍浑然不觉,我没收了文曲星并把他叫到了辅导室,他一副莫然的神态站在那里,似乎对此已司空见惯,无非是一通臭骂。然而,我并没有骂他,我搬了一张椅子叫他坐下,他不情愿地坐下了,我就和他聊了起来,天南地北,问他是不是很喜欢玩电子游戏,从什么时候喜欢的,班上喜欢电子游戏的人多不多,他们都用什么时间去玩等等,也问他 3 学习情况,以及取得过什么成绩,问他现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理想和目标,聊着聊着我与他聊到了项羽,聊到了项羽最后悲惨下场,这都是项羽自负骄傲的结果。

最后我抓住他喜欢来问问题这一点说,你是来问问题最多的一个学生,给我的印象是,你是十分好学而要求上进的学生,因而我很喜欢你来问问题,对你也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但你的古怪行为与你好问这点又是如此的矛盾,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是项羽的骄傲的悲剧打动了他,致此,他流泪了,他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最后说了一句,我错了,从他哭着说出这句话时,我感到了他的心是诚恳的,我鼓励他说,知道自己错了,就应下决心改过来,改过来了,用功搞好学习,我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的一个佼佼者,本来你的成绩就不错,我坚信这点,知道了吗?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感想】 学生违犯了学校纪律,当然要批评教育,批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纠正其错误行为,使其上进,但看法不同,效果就会不一样,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学生都应该出于一种爱心,有了爱心,就会选择恰当的方式,使在批评中,学生感到的是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仅仅是指责,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易于错误行为的改正,由于惯性,虽然不一定批评教育一两次就能把其彻底改变,但是,只要出于爱护学生,相信学生一是为不断改进,不断进步的,李明同学后来虽然也还有些说话现象,但已越来越少了,电子游戏可以说再没有见过他玩了,学习也比过去勤奋多了。

【案例3】 2010年5月的一个上午,我在批阅学生周记时,先看到寒在周记中流露出一种极度的伤感,却不愿说出原因,这非同小可!紧接着我又翻阅了同宿舍的其他几位同学的周记,终于在一个同学的周记中了解到了一点情况:“老师,阿寒以为我们都不要她了,您要关心一下,劝劝他”。

对于这种情况,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个班有部分来自农村的孩子在校住宿,10个人一个宿舍,女孩子在一起,肯定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闹小 4 脾气。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寒那么难过,舍友那么着急。我必需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分析,还要妥善处理。认真思考许久,我做出如下处理思路:

第一步:分别找她的室友谈心,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找出同宿舍同学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二步: 再找寒谈心了解情况,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

第三步:利用得到的结论对班上的同学进行教育,同时避免对寒再度造成影响。事情是小菲因为让宏帮忙到水,寒不管,俩人闹别扭,小菲一急跑了出去,宿舍六个人都出去追她,剩下宏一个人,结果造成寒的误解。

【感想】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应重视的便是学生的人际交往,结合陈经山老师的《淮河流域中小学德育实践模式与案例研究》,我让孩子们去比较刘邦与项羽,他们都是江淮流域顶天立地的英雄,结果刘邦成就了大汉的霸业,西楚霸王的伟业胎死腹中。为什么,就是团结、就是宽容、就是爱心,众心齐泰山移。

平时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甚至溺爱。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因此,作为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学生的人际交往是其社会化和人格成熟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人格的健全发展以及今后成功地走向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建立同伴关系是学生们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过程,通过这次事件我发现,一些学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做为教师如果想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应了解学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 5 区或障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事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宿舍之内,我们该怎样做?》

寒的舍友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首先要善良和富有爱心,这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只有善良和富有爱心的人最终才会是真正幸福的,当你关爱他人时,你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快乐与动力。其次,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不欺凌弱者。不能只考虑自己,不能自私,更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再次,要学会宽容,要拥有宽广的胸襟,不能过于敏感,不要斤斤计较。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们不要在微小细节上老是影响情绪,分散精力,失去来学校学习的根本目标。最后,要学会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学会和睦相处,共同努力去营造一个温暖的小家,利用集体的温暖来让每个同学都能健康快乐地发展。

爱是春雷,能惊醒迷途的孩子;爱如夏雨,能沁入学生的心脾;爱是秋风,能拂去孩子心灵的尘垢;爱如冬日,能温暖学生的心灵。

只要用“心”执著地去爱那些学生,就能开垦出一片学子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就能为他们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就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只要以爱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以无私的爱心给他们阳光和雨露,他们就能健康成长。

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敲开学生们那扇禁闭的心扉之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篇8:德育实践活动案例

一、案例教学的独特之处

“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 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 以案例为基本素材, 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 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 从而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 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教育管理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重要教学形式。”以上是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张新平教授给案例教学的界定。从中, 笔者领会到采用案例教学的要素:其一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其二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某些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 其三提供特定的案例, 其四学生间、师生间对案例须作充分讨论。

案例教学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 跟其他的教学方法比较必定有其独特之处, 正如张新平教授《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一文提到, 案例教学具有三个重要特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一, 案例教学是讨论对话取向的而非灌输“独白”取向的。第二, 案例教学是集体合作取向的而非个体“单干”取向的。第三, 案例教学是批判反思取向的而非结论教条取向的。

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三个特点为我们的实践操作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首先, 在案例教学中, 对案例的讨论是不可或缺的, 并且,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为自己准确定位, 不能因为自己是“先学者”就强势地出现在讨论中, 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这种要求对于一个长期习惯于站在讲台上授课、跟学生比较少互动的老师来说, 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它需要教师真正从讲台上走下来, 走到学生当中, 聆听学生的声音, 参与学生的互动, 并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看法, 既不会使学生误以为老师的发言是讲答案, 从而压抑了学生以后发言的积极性, 又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发言是言之有理的, 并愿意、渴望跟老师沟通。

其次,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集体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德育课堂学习当中, 调动更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是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后, 学生手头上用到的教材确实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但如何吸引学生关注教材、用好教材, 让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新教材是一本“宝书”, 案例教学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更多的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并且要想在讨论中“有话说”, 学生必须了解案例本身以及跟案例有关的课内外知识, 同时, 在讨论过程中既表明自己的看法, 又要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 最后才能达成讨论的结果。可见, 采用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学会跟同学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大家要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 在这种氛围影响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 这也是笔者愿意尝试案例教学方法的极大动力。

再次, 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 讨论的结果不是唯一的, 是多元化的。在中职的德育教学中有不少内容需要学生结合社会实际、个人实际加以理解, 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 学生讨论的结果当然就不是唯一的。因此, 对于这种取向, 在笔者的德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证明是可以做到的, 如引导学生学习“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投资理财方案的选择”, 采用案例教学, 学生都能够有多种的合理的讨论结果。

二、案例教学在德育课堂的实践

基于对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特点的认识,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在德育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 教师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 通过多种途径编辑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的源头是案例, 案例选对了, 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案例。一是来源于教师教学参考书, 如果参考书的案例过于简单, 可以通过网络, 深入搜索参考书中提到的事例中的人与事, 不断丰富案例的内容, 让案例更加详细有趣。在《哲学与人生》有一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 教学参考资料有一篇文章《不要放弃希望》, 介绍美国短跑女运动员威尔玛·鲁道夫小时候的故事。文中提到威尔玛小时候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 经过了顽强的训练后, 成长为奥运会短跑冠军。这个故事很震撼人心, 但过于简略。笔者通过网络搜集了详尽的威尔玛成长的故事并编辑成一个“从拄拐杖走路到奥运短跑冠军”的案例。二是从当地的新闻媒体获得案例。关注本土的新闻报道也不失为发现案例的好途径, 并且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笔者留意媒体曾报道过一位本地的残疾人参加伦敦残奥会并获得金牌的新闻, 按图索骥搜集相关的视频、文本, 就编辑了一个“看我们的奥运冠军同乡”的案例。三是鼓励学生提供案例, 教师再加以整理。在当今互联网时代, 学生获得的资讯也不少, 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结合教学内容也可以编辑成案例。

(二) 精心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展示案例、提出围绕案例要讨论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总结发言。

在讨论之前, 先把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个讨论小组, 每个讨论组4到6名学生, 每个讨论组的成员轮流做组长, 每次案例讨论, 由组长做记录, 并在讨论结束后, 组长负责做讨论总结发言。

展示案例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文本的方式、图文并茂的方式、视频的方式、或者文本加上视频的方式等, 一般来说, 是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案例。

提出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的空间, 可以通过多种的路径回答。问题一方面要跟案例有关, 另一方面要跟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关, 让学生觉得案例中的问题是值得讨论的, 既不是太深奥的问题又不是弱智的问题, 在讨论时有话说。

小组讨论时学生可分别从自身角度剖析同一案例, 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则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 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 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对学生的不同观点, 不要急于表态, 但不能任由他们离题太远, 使讨论能按预先设计的问题进行。教师在课堂上来回走动, 逐组聆听学生的讨论, 不时给以赞许、鼓励。在讨论过程, 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 不用急于让学生做总结发言。

以下是一例具体的案例及其讨论的问题:

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这个模块中采用案例教学。所选案例为:“两份获奖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即两个不同专业的往届学生设计的规划书, 这两份规划书是中职“文明风采”竞赛中的获奖作品。首先给学生展示案例, 并把规划书印发给每位同学, 让他们细细研读。然后围绕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1) 直观上, 你觉得这两个规划书设计得怎样? (2) 规划书的结构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是不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说一说理由。 (3) 两个规划书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这部分有何异同? (4) 如果你来设计, 你设计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是怎样的?以上的四个问题涵盖了这一模块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问题 (1) 是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问题 (2) 是引导学生领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是设计书不可或缺的部分, 并要重视这部分的学习。问题 (3) 的讨论, 涉及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发展条件”等知识点, 而问题 (4) 就涉及到目标、措施设计的思路及具体的做法。通过以上案例的讨论, 把整个模块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并且使学生明白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对于自己在设计规划书的过程是有帮助的、有学以致用的体会。

小组讨论结束后, 每个小组分别做总结发言, 当小组总结完毕后, 不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提问题, 以答辩的形式深入讨论同学们感兴趣的关于案例的其他问题。

(三) 及时点评

课堂评价是案例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教师科学的点评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学生小组总结发言后, 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科学的全面的点评, 巩固讨论成果。点评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对学生讨论的结果点评;其二是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点评。通过对学生讨论结果的点评, 或者使学生更加清晰认识教材的知识脉络, 或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某些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 又或者引起学生对某些问题更深入的思考。而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的评价, 以表扬鼓励为主, 尤其是对于那些大胆发言、有独到见解、勇于克服发言障碍的学生应大力赞赏, 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 对一些不利于讨论的行为要巧妙地指正。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把学生身上的正能量发挥出来。

三、案例教学在德育课堂实践的反思

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在操作过程难免有不少不足之处。作为教师, 要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必须对案例教学的采用是否得当做及时的反思。

(一) 教师要善于发现跟所教内容有密切关联的案例

有时候, 发现一个案例好像是偶然之作, 事实上是以教师熟悉所教内容, 并且时时记挂所教内容为前提的, 如果欠缺这个前提, 再好的案例出现了, 那也只当是寻常事一桩, 不会把案例和所教内容灵机一动地联系起来。因此, 在目前适用于德育教学的经典案例有限的情况下,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心中装着所教的德育内容, 融会贯通, 整合跟德育内容相关的信息为案例教学所用。

(二) 讨论前要求学生熟悉案例

案例教学要想有实效, 一方面教师要准备好案例, 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在讨论前做相应准备。由于案例教学侧重于分析案例, 学生如想在讨论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必须在讨论前熟悉案例。学生如果在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往往会在案例讨论时陷入无所适从境地, 可能会无话可说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要想学生熟悉案例, 先要学生关注案例, 对案例感兴趣。因此, 在案例处理上要考虑:其一, 所选案例必须是与教学内容有关;其二, 所选案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 具有真实性;其三, 所选案例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其四, 展示案例时, 考虑加入一些直观元素, 如加入有趣的图案或者生动的视频。

(三) 懂得引领学生讨论案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以多问问学生“为什么这么说?”来不断地开拓学生思维。学生在讨论中每说出自己的观点, 一般都要求学生接着说明立论的依据。提出这样的要求, 一方面让学生之间有更深入、充分的沟通, 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 习惯于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至于学生对案例中的某些问题产生了疑惑, 不知如何解决时, 教师应由浅入深启发学生, 再由学生继续讨论加以解决。

(四) 教师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讨论发言

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 并非讨论结果的总结者。案例不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 案例是为学生创设一种讨论情景,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对案例的人和事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见解, 应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 以包容之心对待, 毕竟是学生独立思考所得, 只要是跟课本观点原则上不相违背, 就该让学生畅所欲言, 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

“教无定法”, 在中职德育课堂中采用案例教学, 旨在发挥其优势丰富德育教学手段, 提高德育教学实效。适当运用案例教学, 有助于养成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观照学习, 有助于学生领会课本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更加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 使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对于案例教学, 应敢于尝试, 及时反思、善于改进, 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学有所得,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教有所乐。

参考文献

[1]刘录护, 扈中平.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理念、案例与研究批判[J].教师教育研究, 2015, (3) .

[2]王青梅, 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3) .

[3]刘惠, 王安平.试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教学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11) .

[4]王继平.进一步增强德育课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13) .

[5]赖红梅.浅论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 (宏观教育研究) , 2008, (08) .

[6]夏正江.案例教学法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一项持续四年的行动研究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 2013, (07) .

[7]杨善铭, 吕艺琴.一种提高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新方法——座谈式德育[J].中等职业教育 (理论) , 2010, (02) .

上一篇:雷州文化下一篇:转开银行保函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