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学习心得体会

2024-06-12

三大学习心得体会(共12篇)

篇1:三大学习心得体会

三大监控学习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才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刚参加工作,对比较专业化的知识比较朦胧。一个多月前曾有幸到古县参加了“三大监控”的培训,我以前没接触过这种知识,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看到了最新型的传感器,认识到传感器的种类,用处以及悬挂方式和位置。对我现在煤矿监控维检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我感谢公司能给我这个机会。

建设煤矿井上下视频监控系统。在正常生产的煤矿安装井上下生产视频监控和税控产量监控系统,实时监控井下生产、出入井安全管理和保障煤炭税费的征收。

煤矿瓦斯的监测与检查是煤矿安全生产、防止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煤矿瓦斯的监测与检查,可以掌握瓦斯动态变化,才能合理通风,及时发现瓦斯超限或积聚,通过加强通风措施消除瓦斯积聚,通过断电、报警等措施避免瓦斯、机电事故的发生。

在学校曾接触过监控之类的知识,但是非常的朦胧。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让我从根本上把矿井安全监控和一般的工业监控区分开来,其主要体现在电气防爆、传送距离远、网络结构采用树形结构、监控对象变化缓慢、电网电压波动适应能

力强、抗干扰能力强、抗故障能力强。

矿井监控系统是煤炭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对此都十分重视,研制、生产和推广使用了环境安全、轨道运输、胶带运输、提升运输、供电、排水,矿山压力、火灾、水灾、煤与瓦斯突出、大型机电设备健康状况等监控系统,提高了生产率和设备的利用率,增强了矿山安全。我作为一名井下监控维检员,必须每天检查井下各安全监控系统线路、甲烷传感器是否校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各类传感器安装位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使用便携式官学甲烷检测仪测定值与甲烷传感器显示值进行对照;将对照记录和检查结果报监控室。巡检工作每十天进行一次,对所有工作面的甲烷传感器的报警值、断电值进行测试、校准;对瓦斯电闭锁、风电闭锁及故障电闭锁进行测试、检修。并打印井下巡检后各工作面瓦斯传感器的超限记录及相关报表。

通过这次学习,不但使我们学习到了许多非常实用的知识和道理,而且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为我们能够从老同志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搭建了平台。帮助我们明确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诸葛亮曾经说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本钱,我们应该以这次培训为契机认真学、努力学。一是要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把住大方向,抓住关节点,才能保证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到“出自污泥而不染”。二是要学习怎样做事,要借鉴一切最新的科学成果,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通过学习这些新的知识理论,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为今后更好地做事储备了知识。

通过这次培训,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认识到了“三大监控”对于煤矿的重要性,知道了做为宜名维检员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监控系统是领导的眼睛,那维检员就是这双眼睛的视网膜。同样的重要,同样的吧可缺少。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以“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的心态充分发挥出做为维检员的职责,给我们矿工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让我们的领导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对井下的安全生产动态有个全面的了解。

篇2:三大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三大整顿”专项学习,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1、党性修养方面。

作为党员干部,我能够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此次“三大整顿”活动,自身在思想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党性修养方面更是不断加强。但是在政治理论学习上还不够深入,主动性不强,往往是浮在表面,缺少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加之受到社会上错误观念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信念上有所动摇、精神上有所缺“钙”,归根结底是自己没有把锤炼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追求。

2、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

多年来,我一直能够做到自重、自省、自警,遵章守纪,主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自觉逐月交纳党费,具有较强的党性意识。特别是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党章党规党纪,自己的崇规、守规、执规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但在政治敏锐性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存在着片面思想,认为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就行了,对目前国内外形势复杂性和严峻性的认识上不足,对社会上一些错误的政治言论主动预防意识不高,存在麻痹思想。

3、作风方面。

作风建设是从严治党的试金石,在这方面群众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认同感,通过学习,自己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上不断增强,但认真反思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有经验”的思想误区,工作中凭经验时候多,思路还需拓宽,全局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加之工作中性子急,压力大的时候会产生了一些急躁情绪,影响了工作效果。

4、担当作为方面。

篇3:自主学习的三大特征

目前最普遍的观点有:一是各国研究者均从各自的理论立场出发,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自主学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二是西方学者 (Zimmerman) 在综合各派的观点基础上提出, 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 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较全面、较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框架, 对自主学习的实质做了深入说明。三是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 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对学习的各方面或者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做出调节和控制, 它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

从已有理论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尝试着归纳出自主学习的如下特征, 作为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一、自主学习的对象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过程为监控对象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从最初学习目标设置、策略选择以及学习过程中调节、控制和补救, 直到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省, 都是由学生自主选择和决定。而元认知监控是指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 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 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而自觉地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包括:制定计划、实际控制、检查结果, 采取补救措施等具体环节。因而在实际的培养活动中, 我们应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监控策略及能力的训练。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 需要一个从他主到自主的发展过程。即从最初完全依赖教师、父母的指导, 逐渐过渡到自己独立的思考学习同时获得能力的过程。另外, 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上一次学习任务结束时的自我评价, 将反映在下一次任务最初对学习目标的设置、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中;上一次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与体验将作为下一次任务中学习策略选择、周围环境资源控制的依据之一。因此, 自主学习的培养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教育工作者耐心细致的帮助与引导。

三、自主学习需要学生一定情感的投入, 并能以意志控制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自主学习并不排斥他人的帮助, 相反能有效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业求助应是自主学习的一个评价标准。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 学生自己决定是否求助以及如何求助, 因而无形之中便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另外, 学习过程常会遇到困难与挫折, 学习越深入, 困难越多、越大, 而最初的学习动机的动力作用开始减弱时, 便需要学生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克服这些困难, 继续学习。这也提示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不光要训练学生对策略、方法的调控, 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恒心等非认知因素的训练。

篇4:学习地理的三大法宝

1.学习地理,兴趣为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朴实的语言总是蕴含着实实在在的道理。从十岁看第一本地图册、第一幅地图开始,我对地理的热爱和兴趣就此开始,因为地理带给我的是另一个世界:领略异域风光,感受多彩文化习俗,通过地理学习体会到别样的快乐,使其对地理充满浓厚兴趣,让我在学习地理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正式上的第一节地理课是在初一,那年14岁,每星期只有两节地理课。上课之前,总是很期待地理老师早点到来;在上地理课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恨不得时间永远停留在地理课上;上完地理课舍不得让老师走,就像喝了一杯茶,慢慢回味那种味道。因为接触地理比较早,所以学习初中地理丝毫没有难度,非常轻松。怎样培养对地理的兴趣?第一步很重要,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通过地理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我们更好地生活,所以才会热爱它,对它感兴趣。如通过对影子的观察判别方向,通过对地震的学习掌握科学的逃生方法等。

2.脑中有图,心中不慌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必备的技能之一。总对地图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特别喜欢从地图中读取信息,感觉就像在玩藏宝游戏:山脉的走向、经纬度、河流的形态、流经的地形区、矿产资源等,一一把信息牢记心中,然后在脑海中演绎一遍,把地理事物加以整合。以长江为例,从上游的沱沱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流经我国第一阶梯,接着湍急的金沙江穿过横断山区,经过长江第一拐——虎跳峡,大渡河在钒钛铁矿很丰富的攀枝花与其汇合,进入第二阶梯——四川盆地,流到宜宾开始称为长江,在重庆与嘉陵江汇合,流经三峡穿过巫山进入第三阶梯后到达宜昌,这是长江上游。继续经过九曲回肠的荆江段,到达两湖平原、汉江在武汉汇入长江,巨大的洞庭湖调蓄着长江的水位,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注入长江,汇合处湖口就是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下游地形低平,流经皖江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形后在上海注入东海。全长6 300多千米,流经11个省市。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心中逐渐就会形成一张地图,所以在做区域地理时,一眼就可以确定该地的位置,从而为做题铺平道路。这就是脑中有图,心中不慌,不管习题如何变化,抓住要害,一击必杀。

3.留心身边,学以致用

生活处处皆学问,地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平时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中不断提升,这种提升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如巴蜀地区人民喜欢吃麻辣食物,火锅闻名全国,那么川人喜欢吃麻辣食物与四川盆地的气候有很大关系。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湿润多雨,晴天较少,因而人体汗液散发较少,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人们通过吃火锅,在热情浓烈的氛围中既品尝了美味食物,又使人体汗液散发出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形成独具特色的火锅文化。再如,2013年初我国北方出现的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工厂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产生颗粒物,而城市垂直方向上的逆温,使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同时干旱地区比较容易产生霾。

综上所述,培养兴趣是学好地理的第一步,熟识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学以致用是学好地理的必经之路。希望每一位同学在学习地理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畅游地理知识的海洋。▲

篇5:三大一提升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三大一提升”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联系工作实际,不断在工作中学习,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教学能力,重点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以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为宗旨,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效能、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为目标,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深化与创新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强自身修养,转变工作作风,做政治坚定、业务精湛、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教师,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工作中要树立敬业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和谐意识,要有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遇到困难不畏退缩、不惧怕。对待自己工作和生活,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处处注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时刻做到政治上合格、业务上突出、作风上过硬;二是要立足本位,扎实工作,不断把“三大一提升”活动引向深入。

1、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营造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更新学习观念、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

2、改进作风,加强服务,提高教学效率。积极推进“三大一提升”活动的深入开展。

3、工作尽职尽责,在工作中要抓重点、抓检查、抓督促,要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制定好和阶段性工作计划,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回避不退缩,要扬长避短,再接再厉,发扬持续奋斗的精神,三是要以大局意识为重,对上级的决策和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对领导交办的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准确、有效,按时、按质、按量,不折不扣去完成。四是要克服庸懒散,树立良好的形象。实际工作中,不能仅仅是“过得去”,而必须是“过得硬”,做到讲实话、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工作的落实上去。总之,只有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不断提升自己的自身修养,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新时期的各项工作。

本次“三大一提升”活动,不是一时的,而是经常的,要处处学习,时时反思,刻刻提升,边学习边反思,切实在增强“四个意识”,提升政治站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提供支持。

篇6:三大学习心得体会

弘扬工匠精神要不断“攀高峰”。在质量面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个要求对于工匠爱岗敬业、永攀高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历史长河,中华民族有丰厚的滋养工匠精神的文化资源。据有关专家研究,工匠精神始于传统手工业,从古代到F代,我国工匠精神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以注重简约朴素、切磋琢磨为特征的孕育阶段,以崇尚以德为先、德艺兼修为特征的产生阶段,以主张心传体知、师徒相承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以提倡开放包容、勇于创新为特征的传承阶段,这四个阶段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展现了我国工匠精神产生与发展的脉络。韩非子《五蠹》记载了最早造房子的有巢氏、最早钻燧取火的燧人氏,或许这是最早的关于工匠的记录。中国自古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庄子》中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奇巧人王叔远、《卖油翁》中“但手熟尔”,等等,无不是对精益求精的诠释。从鲁班、黄道婆到詹天佑再到大国工匠,从四大发明到“李约瑟之问”,其中都蕴含着工匠精神的丰厚历史传承,同时也需要有对历史的深度反思。放在人类(世界)的参照系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工匠史,工匠是人类文明的先行者。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一直到信息时代,人类文明的嬗变历史和发展脉络,都是与制造器物的工匠紧密相关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工具的使用是人脱离动物界的第一步,劳动使人真正成为人,并且推动人类文明不断演进。”在人类文明大格局中,今天的中国和明天的中国将坚定地告诉世界,中国为什么能、为什么行,工匠精神一定能大力弘扬。

弘扬工匠精神要做实“主人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就要有大的样子。政党是这样,大国工匠也要有大的样子,大省工匠也要有大的样子。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有主人翁精神,有主力军姿态,有主角的担当,体现为更多人有更多的“妙手”“绝活”“高招”,体现为有更多更优更好的招牌、品牌、名牌。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唐一军曾经就弘扬工匠精神强调,要大力弘扬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大力弘扬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大力弘扬守正创新的卓越品格,大力弘扬尊重劳动的时代风尚。要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线,质量就是竞争力”的意识,让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成为一种品质、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以一流的质量打造一流的产业、一流的产品,打造更多的“辽宁品牌”。要加大对优秀产业工人的宣传力度,唱响“看我的”、叫响“跟我上”,使工匠精神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风向标”,汇聚起全面振兴、重振雄风的强大正能量,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7:三大学习心得体会

2017年5月22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兰州开幕。这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甘肃的奋斗历。聆听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给人的一个突出感受,是内容更实、更近、更新。

报告指出:指尖触摸过去5年画卷,那是一条极不平凡的路,过去五年,甘肃来之不易的成绩,离不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凝聚着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也为我们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进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五年,是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重要阶段。全省党员代表们一致表示要凝心聚力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有效转化政策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开辟转型升级、富民兴陇的新境界。

五年前,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中,字里行间奔涌着改革奋进的决心和勇气,传递出真抓实干的坚韧精神,深深地拨动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弦。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转型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定、更加有力。从省委、省政府到各级党委政府,每一项“富民兴陇”的政策举措都掷地有声。

举全省之力打响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相继实施,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在加快。截至2016年底,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1.9万人,12个片区县可申请国家脱贫摘帽验收、5个插花县可申请省级脱贫摘帽验收,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33.2%降至9.3%。

通过大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我省连续3年超额完成投资计划,省列重大项目投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项目的经济效应进一步放大,更为重要的是,一大批高新项目和服务业项目相继落地,不但有效推动了全省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后劲增强,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启动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村长期繁荣和农民持续增收。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特别是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提前或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通过强化创新驱动,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前所未有地竞相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这五年,陇原人民思富求变的愿望更强烈,创新发展的决心更坚定,奋力赶超的氛围更浓厚。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并有效应对黄金发展期、机遇叠加期和奋力跨越期,努力带领全省人民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不忘初心,凝心聚力,在陇原儿女的共同奋进下,幸福美好新甘肃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篇8:学习能力形成的三大环节

一预习性地介入

预习能够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和大体结构。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出新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通过阅读分析,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要求,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预习,学生就会对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自己在课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前预习,就可以“领先”课堂一步,“抓住听课的主动权”,[1]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吸取”。在上课中,对于预习中重要的问题,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听讲,这样就可以使得听讲的目标更加明确、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可以着重注意教师的讲课思路,学习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分析比较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学生就容易达到一种“松弛有道”的学习境界,提高自己有效利用时间的能力,提高了课堂听讲的效果和效率。可以说,预习是学生自主地、主动地获取知识的重要的、有效的方法。现在我们大力提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引导学生做好预习活动,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1]

预习不能是简单的浏览,而是要认真地阅读材料,要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学贵在思考”。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重要的概念要反复思考。“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3]预习过程,既应有其外在的表现,如他的注意力、反应能力等的表现,更应有其内在的思维过程,不能一味地进行“形象、类比”的模糊处理而忽视思维的过程。一位哲人说过,思维把盲目的、冲动的行为变为智慧的行为。我们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和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问仔细阅读教材,让学生善于在阅读中分析、归纳、总结。

二动态化地参与

学习信息需要学生“自身”的感知。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用双手去操作、用语言去表达、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脑子去思考。学生自己去操作、表达、观察、聆听、思考,就会更好、更全面地掌握知识,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这种动态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独特个性,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和差距,有利于产生教育的信息。这个动态的过程意味着学生投入了更多、更有效的学习精力和学习时间。这个过程,表面上看费时费力,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造等所必需经历的过程。它对于参与者会有不可估量的、长效的丰厚回报。教学的本质在于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多层次的交流,尽量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感知过程和心理历程。“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4]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的发挥。教学过程,一方面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引发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能动地感知和接受教师传递的教育信息。不通过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单纯地告知知识、规律,不利于刺激大脑的思维,更不利于知识的理解、记忆、巩固和应用。通过这样一个互动过程,教学双方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等的改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既不能只顾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发挥,也不能单纯地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而轻视自己的主导作用,两个方面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上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善于学习、积极思考。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及时做好学习的总结和记录。

在学习组织形式上,学生不仅要重视个人的自主学习,也要重视相互间的交流讨论活动。“动贵在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建立适应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就会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师要引导同学之间形成多向的交叉交流,引导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会让他们共同地提升对问题全面、深刻的认识,也会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式组织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比赛等,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学生的智慧之光互动,让学生在动态的交往活动中得到更有效的学习。

三反思性地总结

学生的成长公式应是“学习积累+反思=成长”。学生在学习积累的基础上,要不断反思自己学习的知识和学习行为,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构建,这样就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技巧,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加速自己的素质成长过程。复习总结过程就是一个使知识和思维网络化、系统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综合能力的升华过程。学生在总结复习时可选择基础性的、经典性的材料作为基础,从中理清知识的结构和知识的内涵,这样就能纲举目张,以简驭繁,遇到类似问题时也就能够触类旁通。在反思总结中,学习者要对典型题目进行认真思考,反复钻研,总结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这样就能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就能在学习中游刃有余。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反思思维习惯的培养。教师也应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也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促进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系统地对待总结反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样往往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在复习总结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规律,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的构建,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思贵在融通。”在复习总结过程中,学生要多角度地思维所学的知识;对学习材料要“博观约取”,[1]查缺补漏,系统全面;对新旧知识要联想归纳,融会贯通。这种反思过程,就象一面镜子,就可以及时地让自己判断自己的学习状况,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反思总结的过程是自身发展的加速过程。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总结所学的知识,注重“学生自己”的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理清知识的内容和结构的过程,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构建的过程,加速学生成长的优化过程。

我们现在正在推行着生本教育,教育也趋向“回归生命自调节的教育。”[6]良好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调适、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我们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终生的发展能力。但我们也要看到,学习能力的形成也需要一个逐渐的构建过程,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逐渐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2][5]刘烨.人大学生成功学习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110, 250, 138.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21.

[4]彭兴顺.做卓越的教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102.

篇9:高三英语学习三大误区

【关键词】听;读;做;写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30-01

新学期即将开始,高三生们在英语学习上面临一个方法转变的问题,不应该继续将高一高二时的一些旧习惯带入最后阶段,而应该澄清误区,用最有效的复习方法迎接最后一年的学习和复习。

误区一:英语复习就是大量做题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往往意味着大量做题目。事实上,单纯做题目不能替代英语复习。真正的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语言输入指的是听和读。听既指课内的听,更指课外的听。《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课外视听量有具体规定。课外听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做“听力理解”,即做高考题型的听力。高三学生可以从收音机和电视收听简单的新闻,也可以在网上听。另外一个很好的资源是“一纲多本”下的不同的教材录音。比如,学习“新世纪”英语的学生可以尝试听“牛津”英语的课本录音。

读,指的是阅读。阅读量越大,阅读者的语感越强。在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所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材料不是越难越好,应该与读者的英语水平相当。第二,要注意阅读材料的长度。一般来说,所选材料在300词左右为最佳。第三,要注意所选材料所涉及的主题内容。有些学生习惯读故事类文章,而对论述类文章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可能会排斥科普类的文章。有经验的老师会鼓励学生多阅读题材远离学生知识范围的文章。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短文阅读涉及到的题材很广,如有关“拍卖”、“纳米技术”、“特许经营权”等,往往是高三学生所不太熟悉的。第四,要注意充分应用所读文章。读文章并不只是完成短文后的选择题,要充分挖掘文本,利用文本,复习、巩固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在阅读中,要充分运用上下文去猜测生词,要学会归纳文章的大意,要有意识地去理解细节,要在字里行间理解特定的单词和词组,要培养辨别“事实”和“意见”。

误区二:语法重于泰山

高三学生往往会花大量时间去复习语法,做语法题目,甚至到了高三下学期还在语法上做大量停留。语法固然重要,但不是一切。高考试卷中直接考语法的是16道单项选择题,占卷面分10%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说,平时花在语法上的时间应该是英语学习时间的10%左右,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听力(30分,占高考卷面分20%)、阅读(50分,占高考卷面分1/3)和写话(45分,占高考卷面分约1/3)。另外,语法复习中往往也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单纯地大量做选择题。语法复习首先要建立对于语法的概念。就词法而言,要弄清词性,要了解构词法。就句法而言,要搞清楚句子基本结构,要了解基本句式,要搞清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区别,要清楚复合句的基本大类和细项,并熟悉其基本特点。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做典型性题目来巩固对概念的理解。一般来说,动词和复合句在高考语法测试中所占比例较高,应给与更多重视,同时,不能忽视诸如代词、介词等较小的语法项目。

语法练习不要选太难的题目。高考不考偏、怪、难题,主要考察考生对语法概念的理解,并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法知识。在语法复习中,高三学生要善于在阅读中捕捉语法点,培养语法意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高考直接考查语法不多,但整张试卷都离不开扎实的语法功底。阅读理解离不开语法,特别是长句的理解,更是须要运用语法知识来梳理句子结构。汉译英对语法的要求更到,要求考生所写句子语法准确。因此,扎实的语法基本功和语法运用能力远远高于做语法选择题。

误区三:写作就是“汉译英”

篇10:三大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条例明确提出,六种情形人员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其中包括配偶已移居国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外的。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当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防止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工作实绩。

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三大亮点,让人欣喜。

第一,语言精炼,引领官员干练之风。《条例》中的条款,语言精炼,清晰,让人一看就明,一学就懂,不含糊,不模糊,字字铿锵,句句响亮,这种文风必然引领官员干练之风。一方面是语言本身有启迪作用,一方面是精神有熏陶作用。比如,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体现了公平公正贤能第一,文字虽少,含义深刻,鼓舞人心。

第二,正气洋溢,激发官员向上之风。仔细推敲文字,认真研究句子,一股浩然正气洋溢字里行间,给人的感觉,就是你认真工作,你努力拼搏,你工作有效,你得到到群众爱戴,你就必然能够得到提升,这是一种正气引领,这是一种正气激励。干风带动民风,干风形成的关键是提拔之风正气昂扬。比如,破格提拔的特别优秀干部,应当德才素质突出、群众公认度高,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关键时刻或者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住考验、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在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基础差的地区或者单位工作实绩突出等。这个条件就是激励正气,激励工作,激励成绩,激励德才。

第三,语气坚决,激发官员廉洁之风。看条例文字,尤其是对一些群众不满的现象,非常坚决,有震慑力,有约束力,有坚决力,给人惊醒,让人震惊。比如禁列为考察对象群众公认度不高的。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中有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下等次的。有跑官、拉票行为的。配偶已移居国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外的。语气坚决,一个禁字,解决问题。这是对干部的一个很好提醒,也是对群众期盼的一个响亮回答。

篇11:高一数学三大学习策略

高一数学三大学习策略

策略一、明确预习的动力源泉

预习意义基本有三点:1.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有利于知识系统化;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策略二、预习的基本步骤:“读、划、写、查”

1.“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

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图形、例题、习题等逐条阅读。例如,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②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③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④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

2.“划”——即划层次、划重点

将一节内容划分成几个层次,分别标出序号。对每层中重点用“★”,对重点字、词下面加“。”,对疑难问题旁边加“?”,对各层次间关系用“=”表示等等,划时要有重点,切勿面面俱到,符号太多。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书眉或书边

(1)写段意:每一段在书边上写出段意;(2)写小结:一要概括本书内容,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与从属关系;(3)例题:在书边说明各主要步骤的依据,在题后空白处用符号或几个字,写出本例特点,体现编者选例意图;(4)变式:对优秀生要求对例题条件、结论变化,由特殊向一般转倾,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发展。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合上书本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大意,哪些内容已看懂,哪些内容模糊,哪些内容不懂,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②对照自学辅导或老师课前拟订的自学提纲,揭露知识的内涵,挖掘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的联系。简要地用语言能加以表达;③根据课本的练习,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策略三、预习的关键是处理几个关系

1.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预习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高中阶段有八-九门课,门门都预习不可能,可选择1-2门薄弱学科进行试点,有一定经验后再全面展开。

2.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是听课高效的准备,听课能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以巩固需学知识,千万不可认为预习已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其他事,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影响学习效果,总之要使预习在听课中发挥最大效益,否则失去预习的作用。

高一数学的六大学习方法

1.用心感受数学,欣赏数学,掌握数学思想。有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是用最小的空间集中了最大的理想。

2.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概念多并且较抽象,学起来“味道”同以往很不一样,解题方法通常就来自概念本身。学习概念时,仅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义是不够的,还须理解其隐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并掌握各种等价的表达方式。例如,为什么函数y=f(x)与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而y=f(x)与x=f-1(y)却有相同的图象;又如,为什么当f(x-1)=f(1-x)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而y=f(x-1)与y=f(1-x)的图象却关于直线x=1对称,不透彻理解一个图象的对称性与两个图象的对称关系的区别,两者很容易混淆。

3.对数学学习应抱着二个词——“严谨,创新”,所谓严谨,就是在平时训练的时候,不能一丝马虎,是对就是对,错了就一定要承认,要找原因,要改正,万不可以抱着“好像是对的”的心态,蒙混过关。至于创新呢,要求就高一点了,要求在你会解决此问题的情况下,你还会不会用另一种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这就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平时,我们看到一些人,做题时从不用常规方法,总爱自己创造一些方法以“偏方”解题,虽然有时候也能让他撞上一些好的方法,但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你首先必须学会用常规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你才能创新,你的创新才有意义,而那些总是片面“追求”新方法的人,他们的思维有如空中楼阁,必然是昙花一现。当然我们要有创新意识,但是,创新是有条件的,必须有扎实的基础,因此我想劝一下那些基础不牢,而平时总爱用“偏方”的同学们,该是清醒一下的时候了,千万不要继续钻那可怜的牛角尖啊!

4.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5.多听、多作、多想、多问:此“四多”乃培养数学能力的要诀,“听”就是在“学”,作是“练习”(作课本上的习题或其它问题),也就是把您所学的,应用到解决问题上。“听”与“作”难免会碰到疑难,那就要靠“想”的功夫去打通它,假如还想不通,解不来就要“问”——问同学、问老师或参考书,务必将疑难解决为止。这就是所谓的学问:既学又问。

6.要有毅力、要有恒心:基本上要有一个认识:数学能力乃是长期努力累积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达到的。您可能花一天或一个晚上的功夫把某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第二天考背诵时对答如流而获高分,也有可能花了一两个礼拜的时间拼命学数学,但到头来数学可能还考不好,这时候您可不能气馁,也不必为花掉的时间惋惜,因为种什么“因”必能得什么“果”,只要继续努力,持之有恒,最后必能证明您的努力没有白费!

高中数学基本数学思想

1.转化与化归思想:

是把那些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化归到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这种化归应是等价转化,即要求转化过程中的前因后果应是充分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转化后所得结果仍为原题的结果.高中数学中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在已有知识和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化归的过程.因此,化归思想在数学中无处不在.化归思想在解题教学中的的运用可概括为:化未知为已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达到知识迁移使问题获得解决.但若化归不当也可能使问题的解决陷入困境.例证

2.逻辑划分思想(即分类与整合思想):

是当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在局部上有不同点而又不便化归为单一本质属性的问题解决时,而根据其不同点选择适当的划分标准分类求解,并综合得出答案的一种基本数学思想.但要注意按划分标准所分各类间应满足互相排斥,不重复,不遗漏,最简洁的要求.在解题教学中常用的划分标准有:按定义划分;按公式或定理的适用范围划分;按运算法则的适用条件范围划分;按函数性质划分;按图形的位置和形状的变化划分;按结论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划分等.需说明的是:有些问题既可用分类思想求解又可运用化归思想或数形结合思想等将其转化到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去考虑,而避免分类求解.运用分类思想的关键是寻找引起分类的原因和找准划分标准.例证

3.函数与方程思想(即联系思想或运动变化的思想):

就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其数量特征,建立函数关系式,利用函数或方程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4.数形结合思想:

将数学问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表现为一定的几何图形的性质(或位置关系);或者把几何图形的性质(或位置关系)抽象为适当的数量关系,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实现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从而使隐蔽的条件明朗化,是化难为易,探索解题思维途径的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5.整体思想:

篇12:三大学习心得体会

学生上课听课一是要获取知识,二是要学会老师的思维方法,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上的 45 分钟如何利用,大有学问,利用得好,45 分钟里可以加进 5 分钟、10 分钟。相反,如果用得不好,45 分钟里就得减去 5 分钟、10 分钟。

听课的三大要诀

情绪状态准备

知识上的准备

预习和复习

二、听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年级的增加,孩子所学知识量也将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孩子更多地进行理解、联系与思考,这就需要提前预习,通过预习可以发现新课中的难点,等老师讲到时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节课的基本内容,快速跟上老师的思路,并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预习困惑

预习重要是重要,可作业都做不完,时间那么紧,哪有时间预习?

很多同学不会预习,不知道如何预习?预习的过程就是单纯看一下概念、例题,最后感觉没啥效果。

解决方法

1、对于听课效果好的科目,少预习或不预习;对于听课效果差的科目,多预习。

2、单科课程的预习时间控制在 8-15 分钟,主要是把握整体知识内容,记录或记住对于个人的难点和课程重点,方便听课时在此处集中注意力。

3、实在没有时间预习,可以在一门课开始前的课间花 2 分钟快速浏览,从而快速进入听课状态。

4、老师讲课结束后,不要急着看书做作业,而应闭上双目,放松后仰头,把刚才听课的重要内容再像放电影一样回味一遍,把老师讲课的内容真正印在脑海中。

三、怎样提高听课的效率

有了好的预习做基础,只能保证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效的地方,便于孩子更好地当堂消化知识。然而有些孩子上课拼命记笔记、抄板书,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没有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课堂上的内容,自然得不偿失。

记笔记的窍门

宁可笔记记不全,也要先听老师讲课的内容。

课本上讲述很详细的内容,不再做详细的笔记。

不抄老师的板书,而是重点记老师的分析思路与解题方法。

四、听课后如何复习

上一篇:绿化管理方案下一篇:共青团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