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则

2024-06-17

三大原则(精选九篇)

三大原则 篇1

一、目的性原则

学生解题能力只能通过习题的教学训练而得以实现。那么习题设计的目的性应凸显, 否则, 习题教学就会呈现随意性原则, 与教学实际严重脱节等的现象。

如, 学习“简单的逻辑连结词”时, 考查下列命题:2是8的约数或4是8的约数;8是2的倍数且8是4的倍数;2.14不是整数。问, 这些命题各有什么特点?那么, 这个简单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连接词“或”“并”“非”的含义, 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或”“并”“非”有效地表达相关的数学内容。另外, 这个习题的设计是数学实例, 以实例展开数学教学, 可以避免抽象的讨论。

二、针对性原则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靠平时的一节节数学课上教师精心设计的既有目的性又有针对性的习题, 通过对这些习题的分析和解题技巧的点拨, 走出大量练习和习题的做法, 使学生在精选的例题和习题中逐渐领悟数学概念、定理, 形成技能和能力。

练习和习题的针对性原则首先要针对所学内容, 否则, 针对性没法体现。如, 学习“简单的逻辑连接词”时, 学生了解了真命题、假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或”“并”“非”的用法后, 设计例题:写出p:2是偶数, q:2是质数的命题构成的“p或q””p且q”以及“非q”形式的命题, 并判断其真假。这道例题针对性强, 针对本章所学的内容和这节课的重点, 并且例题的设计目的性也明确, 例题把习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集于一身, 针对性的练习的设计和训练,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有效凸显了习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特点。

三、启发性原则

数学例题的选取应该坚持启发性原则, 使学生通过教师对例题的讲解, 从例题中受到启发, 得到启示, 通过做习题, 从习题的解决中, 找到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 也找到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如, 学习“立体几何初步”的“空间几何体”时, 待学生了解了复杂的几何体是由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如柱、锥、台、球组合而成的, 并且理解了画立体几何应该注意的事项:看得见的画实线、看不见的画虚线等基础知识外, 然后举例给学生画立体几何图形, 使学生学会画立体几何图形的方法, 并掌握其技巧。如, 画一个四棱台。教师的经典的点拨至关重要。 (1) 画出底面———一个四边形; (2) 画侧楞———从四边形的每一个定点画平行且相等的线段; (3) 画出底面———依次连接这些点。

这个立体的选择, 不仅具备了启发性原则, 还凸显了示范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这样, 使学生通过画四棱柱, 掌握棱台的基本作图方法, 进一步感受棱台、棱柱、棱锥等的作图方法, 并在画图中体会到空间图形中的虚线是表示被遮挡住的部分。

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坚持以上几个原则很重要, 可以促进和提高习题课的教学质量, 设计目的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习题和例题, 并有效地使目的性和针对性相、启发性相结合, 选择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实际、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等的习题, 使学生在精心设计的例题、习题的解决中, 找到做题的感觉, 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也在做题中, 逐渐掌握“数学的理”, 从中受到启发, 学得愉快, 促使高效数学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投资理财三大原则 篇2

第一,尽早投资原则

为何要尽早投资呢?金钱的价值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通货膨胀、国家政策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着金钱价值的变化,现在拥有的价值可能会越来越少,所以投资者应该尽早投资原则,自身要明确现阶段自身的追求,如买车买房买保险等。保险是一种保值的商业投资行为,能够使价值最大化。而房产也是一种保值的投资,也是自身生活的需要。现今房价高升,若是按照一般人的薪酬,没有好的投资理财方式,不合理地管理好自身财富,使自己的财富增值,是很难买到房子的。

第二,量入为出原则

量入为出就是合理的投资。投资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分配自己的资金,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能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的投资中,若是发生意外便不能保障自身的正常生活,量入为出主要就是投资要先详细分析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然后再制定未来使用资金的计划,预留一部分资金保证正常的生活,再将剩余资金按照恰当的比例分配到不同用途中,并确定投资的方式和策略,同时切忌盲目跟从他人的做法。

第三,长期投资原则

投资理财是一辈子的事情,投资者必须记住这一原则,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投资是贯穿人的一生。因此,投资者要注重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投机。投资者若是操作不当还会造成自身资产的亏损,而进行长期投资则可以降低这种风险,自身可获的利润便会越大。

遵循三大原则 篇3

原则1

饮食“四足”“四低”

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的各种器官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尤其是消化吸收和代谢功能下降,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营养与健康。为适应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可按“四足、四低”原则安排日常膳食。

“四足”原则

①足量蛋白质 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导致蛋白质利用率降低,又由于肝、肾功能降低,蛋白质摄入量过多会加重肝、肾负担。所以,蛋白质的摄取必须质优量少, 以每天1-1.2克/千克体重为宜,且应选择生物利用率高的优质蛋白质。鱼、禽,蛋、瘦肉和奶类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②足量膳食纤维 老年人肠胃功能下降,容易便秘,因此,需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每天应摄入膳食纤维20-25克。蔬菜、水果和粗、杂粮等都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

③足量维生素 老年人由于食量减少,容易造成维生素D、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摄入不足。老年人应多摄入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补充剂,保证摄入足量维生素。

④足量矿物质 老年人对钙、铁等矿物质吸收利用率下降,加之食量减少,容易造成矿物质摄入不足。老年人应多摄入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必要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矿物质补充剂,保证摄入足量矿物质。

“四低”原则

①低能量 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减少,基础代谢降低,通常60-70岁老年人的能量摄入量较中年人减少10%,70-80岁减少20%,80岁以上减少30%。一般以每日7524-8360千焦(1800-2000千卡)为宜。

②低脂肪 老年人体内胆汁酸减少,脂肪酶活性降低,脂肪消化功能下降。膳食中脂肪摄入量不宜过多,以占总能量的20%-25%为宜。另外,胆固醇摄入量也应有所限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老年人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每人海日200毫克。

③低糖 老年人胰岛素分泌减少,对葡萄糖的耐量减退,易发生糖尿病。所以,老年人应尽量减少蔗糖等低分子糖的摄入。每天摄入的外加糖量≤10%,即每天不超过50克。

④低钠盐 我国居民传统膳食偏咸,平均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达13.9克。老年人的肾功能衰退,而钠盐摄入过多易引发高血压。老年人需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指南,成年人每天摄入钠不超过2000毫克,即不超过5克盐。

原则2

用药“四要”“四戒”

“四要”原则

①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老年人的内脏器官逐渐老化,对药物的反应明显不同于中年人和青年人。因此,老年人不要随意到药店买药,特别是不要购买以前不曾用过的药物,即使非处方药也是如此。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②要适当减少用药种类 老年人机体各个器官功能、生理功能发生变化,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降低,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因此,老年人的用药量不仅要小,两次给药的间隔时间也应适当延长。建议遵守医嘱用药,方可避免药物蓄积中毒。

③要提防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有研究显示:41-50岁的患者中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占11.8%,而70岁以上的患者中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率增至26%。说明老年人用药更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应当引起老年人的重视。

④要增强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据调查,老年人不遵照医嘱服药者达60%。产生原因可能与对药物了解不够,或记忆力减退,造成漏服有关。建议老年人在服药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嘱,坚持用药。

“四戒”原则

①戒用药贪全 药物进入人体后需要经过肝代谢、肾排泄,老年人若服用药物过多,无疑会给肝脏或肾脏增加负担。特别是在尚未搞清楚药物性质之前,重复使用某类药品,相当于同一种药品剂量加倍。这样的做法不仅不科学,而且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是很危险的。

②戒擅自用药 老年人在缺乏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毫无根据地擅自用药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会使原来的治疗受到不良干扰,使已得到一定控制的病情再度出现不稳定的变化,不仅增加医生治疗上的难度,还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③戒照搬他人 患有同样疾病的老年人聚在一起交流感受,可以互相借鉴保健经验和治疗体会,这本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但切不可听到别人说某种药物效果不错,便买来用在自己身上。虽然老年人患的是同样疾病,但由于每个人的基础情况不一样,医生在选择药物时是有一定差异的。

④戒擅自停药 大多数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是不能自愈的,需要终身服药。有些老年人不愿意服药,甚至在开始治疗后也总想停下来。一方面是因为有些老年人不愿正视疾病,不愿服药,还有些老年人则是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其实,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多数药物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

原则3

健身“四宜”“四忌”

“四宜”原则

①宜在开始锻炼前进行体检 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骨质疏松等,对锻炼活动都有一定的禁忌。老年人在体育锻炼前通过体检,并听取医生的建议,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伤害。

②宜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不同年龄的人群有不同的锻炼目的,老年人锻炼的目的是延缓衰老,维持体能,丰富业余生活。想通过锻炼大幅度提高体能水平、返老还童是违反科学规律的。

③宜选择正确的方法 老年人应选择速率均匀、动作缓慢而强度不大的活动,如各种拳操、慢跑、散步,社区健身场所的上肢牵引器、扭腰器、健身鹅卵石路等,不能盲目模仿,也不能不服老。

④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老年人在锻炼中,一定要掌握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的锻炼原则,在基本适应前一种锻炼方法以后,再逐步增加另一种锻炼方法,逐渐加大活动量。

“四忌”原则

①忌大重量负重练习 老年人肌肉已经开始萎缩,韧带弹性减弱,关节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进行大重量负重练习,容易发生骨折、骨裂,损伤关节、肌肉和韧带。

②忌屏气锻炼 老年人的呼吸肌力量减弱,肺泡弹性降低。屏气锻炼易导致胸内压增高,心脏收缩时阻力增加,从而使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同时,老年人在锻炼中屏气,有可能导致肺泡破裂,形成局限的肺气肿。屏气也容易引起大脑短时缺血缺氧,诱发一过性意识丧失,导致摔伤发生。

③忌快速率锻炼 老年人的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血液阻力增大,心脏负担加重。如果老年人快速率运动,耗氧量增加,可导致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对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而言,这些因素很容易诱发意外。

④忌参加对抗和竞赛活动 老年人也有获胜心理,参加比较激烈的竞赛和对抗活动时,很容易引起神经剧烈兴奋。但在生理上,老年人往往会感觉力不从心,甚至体力难支,进而引发意外。

三大原则 篇4

一、“实”———内容真实、课堂充实、注重实效、立足实际

1. 内容真实

它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观点正确、科学。将正确的知识教给学生, 这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政治课中有一些概念、理论、观点、探究、难题, 一些教师———其中既有年轻教师, 也不乏中老年教师, 或因为专业基础不够扎实, 或因为不注重新知识的学习, 或因为敬业精神不够, 时不时闹出一些笑话, 出现教学失误。如在《政治生活》教学中不了解“质询权”, 随意解释, 认为单个人大代表可以随时质询;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否定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把握不够, 经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在《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学中有一些教师法律基础极为缺乏, 经常出现表述上的不严密, 课本上的不少案例分析不了, 等等。这些情况对课堂教学来说是致命的, 对学生成长来讲是有害的。广大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 提高素养, 杜绝此类事情发生。二是论据真实、可靠。真实、可靠的数据、事例等论据, 说服力强, 学生信赖, 教学效果好,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相反, 虚假的数据、事例等论据, 学生不喜欢, 效果适得其反。

2. 课堂充实

有位哲人说过,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 一点也不容浪费”。对于学生来讲, 课堂的45分钟尤为重要。然而,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却经常出现课堂不饱满、不充实的状况, 或表现为课堂干巴巴、只讲主干知识, 或表现为经常重复、没有多少有效信息, 或表现为时间利用不充分、20分钟就把内容讲完了, 等等。要使课堂充实, 必须做到三点:第一, 充分备课。把握和挖掘课本的内容, 搜集和准备充足的材料。第二, 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实在少的框节可以适当合并、调整, 不能机械地按照课本的框节上课, 也不能死板地按照教参的指导来进行。第三, 扎实基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科教学能力。

3. 注重实效

实效就是实际的效果。现在的有效教学理论、高效课堂构建都包含这个意思。它要求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达成, 着重看学生一节课有什么进步和收获。有的教师课堂教学很虚、很绚, 但学生的实际收获没多少, 效果较差, 这在一些公开课中比较多见。这种情况违背了注重实效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需要引起重视和纠正。

4. 立足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政治课教学也要立足实际, 从实际出发。这要求做到三个方面:一是立足学生实际。学生实际包括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听课状态、学习能力等。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才能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立足教师实际, 体现教学特色。教师实际包括专业特长、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只有着眼于教学内容, 立足于自身实际, 才能形成教学特色, 打造魅力课堂。三是立足课堂实际, 实现动态生成。课堂实际包括学生表现、教师发挥、突发事件、时间把握等。政治课教学中, 教师只有立足课堂实际, 才能实现科学预设基础上的动态生成。

二、“精”———内容精炼、语言精美、板书精巧、分析精辟、训练精当

1. 内容精炼

政治课教学不仅要内容真实, 还要内容精炼。它同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观点精炼。一堂政治课有大小观点若干, 教师要分清主次、有针对有选择有条理地讲给学生听, 而不能面面俱到, 也不能没选择、无重点、片面地过度拓展。有些老教师对新教材理解不够, “旧教材情结太浓”, 总是结合旧教材讲新教材, 做一些不必要的拓展, 导致该讲的内容讲不完、讲不到位, 还说时间不够, 新教材不好, 其实主要是自己的原因。二是事例精选。为了说明和论证一个观点, 往往需要选用一定的事例。事例一定要精选, 选择最好的, 这一点年轻教师尤其要注意。

2. 语言精美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思想表达的直接体现, 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手段, 是师生对话的基本工具, 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 提升用语水平, 使用精美的语言, 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精美的语言一般需要具备这些特征:科学严谨, 具有准确性;简明概括, 具有精炼性;鲜明形象, 具有生动性;智慧深刻, 具有启发性;幽默诙谐, 具有感染性;通顺流畅, 具有美感性。

3. 板书精巧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加强记忆, 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强调、提示、启发等作用,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现代意义上的板书可以分为传统的粉笔板书和电子板书即课件。不管是哪一种, 都要求精巧。精巧的板书, 源于对课标、教材的深刻理解, 源于教学理念的先进正确, 源于教学思路的清晰新颖。精巧的板书应做到:突出重点, 条理清晰;形象直观, 结构优美;逻辑严密, 富有创意;有机结合, 避免重复;根据情境, 适时板书。

4. 分析精辟

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需要教师予以点拨指导、详尽分析。教师的分析一定要精辟。精辟的分析能起到一种“点化”的效果, 使学生顿悟, 从而产生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精辟的分析能使学生逐渐掌握技能和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精辟的分析能使学生得到启迪, 在思维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实现精辟分析要做到:单刀直入, 切忌绕来绕去;言简意赅, 切忌纷繁冗杂;点中要害, 切忌主次不分;深入浅出, 切忌抽象晦涩;循序渐进, 切忌违背规律;条理清晰, 切忌思路混杂;析出精彩, 切忌平庸无奇。

5. 训练精当

课堂训练是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运用、提升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是教学信息和效果反馈的关键环节, 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课堂训练要精当, 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精编精选练习, 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在编选练习上, 教师要注意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 做到有根据;要注意考虑学生差异, 做到有梯度。二是适时适量适度训练, 提高训练的有效性。从时间上讲, 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合适的训练, 不能太早, 也不能过晚。从数量上讲, 不要过多, 也不能太少。从难度上讲, 不能太难, 也不应过于简单。三是精心精当讲评, 提高训练的实效性。讲评练习要做到抓住核心问题, 做到有的放矢;突出主体地位, 实现学生发展;尝试变式训练,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活”———教材活用、方法灵活、思维活泼、氛围活跃

1. 教材活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任何一部教材, 不管编排得怎么好, 理念多么先进, 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一个地方、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每一次的教学。因此, 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活用教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体现:一是调整先后顺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认知特点以及教学方法的需要等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二是整合相关知识。政治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 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 而且易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三是删减次要信息。作为教材, 难免有一些在教学设计中无关紧要甚至没用的信息, 要大胆地删减。四是更新陈旧素材。政治课有着鲜明的时代性, 要求与时俱进, 而教材中有的素材难免陈旧, 跟不上时势, 要对其进行更新、替换。五是增补崭新的内容。时代不断发展, 社会不断进步, 很多新的事情不断发生, 有不少是鲜活的、典型的、优秀的教学材料, 要将之增加进来。六是借鉴旧教材。现在广泛使用的是新教材, 但旧教材中的精彩分析、经典案例等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使用。

2. 方法灵活

这里的方法指的是教学方法, 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从教师教的角度讲, 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内容、有差异的学生、特定的教学场景等, 应因材施教, 灵活采用适合的、多样的教法, 有时需要多种教法的有机结合, 也要学会适时调整和改变原先预设的教法, 绝对不能固守一种教法。从学生学的角度讲, 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根据问题、目标等的不同, 灵活多样地选择学习方法。新课程特别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要注意灵活运用。在这里还要强调,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辩证统一的, 政治课教学中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 思维活泼

政治课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思维碰撞的过程, 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是其关键和核心。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会思考、有思想的人, 课本是编者思想的重要载体, 政治课本身又很具有思想性。因此, 政治课教学应呈现出思维活泼的特点, 包括教师的思维活泼和学生的思维活泼, 具体应注意把握五个方面:要积累素材, 奠定活泼思维基础;要更新理念, 指导思维活泼的实现;要巧设问题, 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要活用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思维活力;要关注动态生成, “智”造思维碰撞之花。

4. 氛围活跃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 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愉悦的艺术。”而这种愉悦, 就体现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放松身心, 激发创造力, 促进全面发展, 也能使教师处在美的享受中, 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当然, 这种氛围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达成。要打造氛围活跃的政治课堂, 可以尝试从这些方面着手:创设合理情境, 制造活跃机会;突出主体地位, 鼓励积极参与;强调师生平等, 营造对话环境;深入了解学生, 寻找兴奋之处;巧用幽默语言, 润滑课堂气氛;用好教学机智, 活跃课堂氛围。在此还要特别指出, 氛围活跃不等于混乱、无序, 而是在师生有序参与、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和谐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三大原则 篇5

课堂管理应当有正确而明晰的目标,它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最终指向教学目标。为了有效地贯彻目标原则,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运用恰当的方式,使全体同学明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都能明确共同努力和前进的方向。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能起积极的导向作用。并且,目标使学生成为积极的管理参与者,对于发挥学生自觉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课堂管理者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衡量依据。有的教师忽视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片面追求课堂管理的表面现象,如过分强调安静的气氛、一律的坐姿、划一的行动等等,而当这些管理要求脱离了教学目标之后,却可能成为窒息学生学习积极性、抑制思维的不良影响因素。实际上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主动激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各种内外“冲突”,比如分歧、争论等,或适度允许一些“出格”行为表现的存在,不仅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成功进行,而且会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只有在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才能避免课堂管理的形式主义,创造出真正优化的课堂管理。

2、激励原则。

就是在课堂管理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热情。贯彻激励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创造有利学生思维、有利教学顺利进行的民主空气,而不应把学生课堂上的紧张与畏惧看作管理能力强的表现。

激励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质询和讨论,让学生思维流程的浪花不断跳跃激荡;那种把课堂管理看成是教师一统天下,不让学生的思维越雷池半步的做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当然,贯彻激励原则并不排除严格要求和必要的批评。有说服力的批评其实也是对学生的激励。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强化课堂管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堂学习。

3、反馈原则。

运用信息反馈原理,对课堂管理进行主动而自觉的调节和修正,是反馈原则的基本思想。

课堂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只有建立在班级学生思想、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备课过程中,认真调查教育对象的具体状况,分析研究必要的管理对策。我们发现在一般的备课过程中,对课堂管理的设计是普遍忽视的,致使作为必须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管理缺乏明确的意识导向,从而在管理环节上出现问题时措手不及,甚而影响教学进程或削弱教学效果。

预算管控的三大原则 篇6

对预算的管理与控制有三大原则:

原则一:战略在哪里,钱就花在哪里。

战略就是企业的经营重点、发展方向、企业的未来。企业今年的重点项目是什么、重点产品是什么、重点开发的区域是哪里,企业的钱就应该花在哪里。如果企业不分主次轻重,乱花钱,重点开发北京却把钱花在其他的城市;如果重点开发A产品却把钱花在了B产品、C产品上,不仅丢失了重点,B、C产品也会得不偿失。

原则二:确定“一对一”的赢利关系。

不管老公司如何赚钱,只要你去投资新的公司,你一定要做预算,你的战略就是“一对一”的关系。新公司的预算花多少钱跟老公司赚多少钱没有任何的关系,如果新公司的预算花完了都还不能独立,那就说明新公司不行,就必须立刻下马。否则,一旦你拿老公司赚的钱去养活新公司,那只会不断地抽取老公司的“血”,越抽越空,最后两面受伤,导致整个公司出现隐患,甚至轰然倒下。

所以你在投资一个新项目、一家新公司的时候除了要建立“一对一”的关系,做好预算计划,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以赢利为目标和结果。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最好的预算计划。任何一项投资,它都是以赢利为目的、为结果的,如果投资不能盈利,那你去做慈善家好了,慈善家才是不求任何回报的。

原则三:机制第一,权利第二;认真第一,胆量第二。

很多国内的企业家,觉得自己是老总,我说投资500万元就500万元了,财务还搞什么预算、投入分析,没那么麻烦,把钱拿过来就是,反正亏了也是我的钱;还有一些企业家经常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有今天不就靠当时胆子大吗?这是逞一时的英雄豪气。而现代的企业管理理念告诉我们:机制第一,权利第二;认真第一,胆量第二。

三大原则 篇7

一、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

集中统一、归口管理是指卫生人事档案应集中统一管理, 其他部门或个人不得拒绝归档或私自保存职工人事档案。随着卫生人事管理体制变革的推进、人才流动速度的加剧, 一方面, 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 传统卫生人事档案工作所承担的诸如职称评定、转正定级、婚育证明等社会功能逐步被分解、弱化, 被专业机构和专业登记制度所取代, 致使卫生人事档案弃档现象激增;另一方面, 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因人事上的关系而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客观要求各单位通过彼此间的合作促进人事档案工作的开展。因此, 聘用制下卫生人事档案管理的“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原则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档随人走, 人档统一”管理模式, 而且随着“弃档”现象日益严峻, “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原则的建立显得尤为紧迫。

借鉴国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聘用制下卫生人事档案管理要在坚持“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下, 尝试进行一些新的探索。首先便是先行建立区域性的卫生人事档案中心, 统一掌握区域内卫生人才的总量、专业结构、分布情况, 制定科学的培养、引进、使用规划, 制定人才的宏观调控政策, 以建立卫生人事档案中心为试点, 对卫生人事档案进行系统管理和控制, 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各卫生单位的人事档案由该地区的卫生人事档案中心归口管理, 人事档案在各级卫生人事档案中心之间流动、转递, 各卫生单位按期把要归档的人事档案材料按规定移交各级卫生人事档案中心, 由人事档案中心统一归档, 并由各级卫生人事档案中心提供人事信息和人事材料凭证。区域性卫生人事档案中心的建立, 将有利于维护人事档案信息的完整与安全, 符合新时代卫生人事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管理要求, 即信息资源要进行有效的整合与配置, 进而进行系统化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 方便社会的利用。

二、价值性与适用性统一的原则

聘用制下卫生人事档案工作应体现价值性和适用性的统一。价值性原则是卫生人事档案工作发展的基础, 是指卫生人事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应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信息, 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卫生人事档案记载的是卫生专业人才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能全面、完整地反映卫生人事人才的综合面貌, 其价值有两个方面涵义:一是凭证价值, 如有关人员身份、党团组织关系、学历、经历、职称、政审情况等情况;二是参考价值, 如有关人员能力、性格、工作作风、工作实绩、诚信表现等情况。

为体现卫生人事档案的价值性, 卫生人事档案收集的内容要围绕社会卫生人才需求进行, 体现出人才特点, 为卫生单位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严格考核、科学管理,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应适当扩充卫生人事档案的内容, 着重收集业绩档案和诚信档案, 及时补充符合卫生人事档案收集范围的材料。建立灵活的收集机制, 坚持个别收集与全面收集相结合、坚持平时收集与集中收集相结合, 做好日常卫生人事档案的收集工作;坚持正常收集与特殊收集相结合, 对一些特殊、典型、重要的材料要加大收集力度, 确保卫生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同时, 与人事部门配合, 积极将一些外单位调入而人事档案不齐全的人员档案及时补齐。

适用性原则是指卫生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不能脱离卫生人事工作发展的实际, 必须以卫生整体档案建设规划为基础, 立足于各个卫生信息资源建设平台, 成为卫生系统整体发展规划的一部分, 并根据现实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聘用制下卫生人事档案工作适用性表现为:卫生人事档案工作应立足卫生人事工作实际, 在国家人事档案政策和档案学理论的指导下, 建立健全卫生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督机制, 确保卫生人事档案在形成、归档与补充过程中的完整、真实, 确保卫生人事档案的科学安全管理, 推进卫生人事档案新的管理方式的应用, 并做好卫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

三、合理利用卫生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原则

三大原则 篇8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是大陆法系的传统, 最先是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的, 他认为:“公法涉及罗马帝国的政体, 私法涉及私人利益。”[1]公私法的划分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之所以得到大力宣扬, 缘于它迎合了资产阶级革命革命的需要, 即资产阶级革命强调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野, 强调公民独立、自由、民主、平等。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私权行使的三大基本原则 (简称民法三大原则, 即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 更是被普遍认可和宣扬, 市民社会就像从桎梏中解脱出来一样, 空前繁荣发展, 与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国家并行发展, 公法与私法泾渭分明, 因此, 当时在整体上还没有互动。公私法互动关系的产生起始于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个人主义的盛行和经济的无序竞争就像一匹脱了缰绳的野马四处狂奔, 垄断集团和巨型企业与消费者阶层、广大平民力量对比悬殊, 前者又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 使作为弱势者的后者与前者的平等权形同虚设, 在自由市场经济规则下, 公共利益和弱势者的权益因此受到践踏, 这甚至威胁到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此时, 市场失灵已经凸显, 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已经显现, 国家不得不加以干涉;同时, 社会生产生活关系复杂化, 比如, 作为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联系纽带的社会组织的出现, 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开始存在大量的交叉领域, 两者不再泾渭分明, 于是公法与私法的互动关系开始产生, 也就是从“私法公法化”开始。

二、“私法公法化”的典例:近代资本主义民法三大原则的修正

如上所述, 近代资本主义民法三大原则确立并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 资本主义国家对自由主义的修正亦即“私法公法化”, 在一定程度上讲, 是从民法三大原则修正开始的。从这三大原则的演变, 我们可以对公私法的互动关系加以认识。

(一) 对作为财产所有权绝对原则的修正。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 所有权同其他一系列人权一样是“天赋的、神圣的、绝对的”, 正如《法国民法典》第544条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根据法律授予的权力, 所有权拥有者可以对财产作几乎任何方式的处分, 政府几乎无权干涉。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由于环境、资源、交通、人口、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压力, 特别是当要进行机场建设、埋设管道、铺设轨道等需要征用征收公民的财产时, 遇到了“财产所有权绝对”的障碍, 政府的建设无法开展, 突破这种理念和法律制度上的限制的课题已经摆在政府的面前。政府不再安分于“守夜人”的角色, 而是积极通过包括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来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从而对财产所有权的使用进行一定的限制, 为此, 各国法律都做了规定。正如伯尔曼所说:“在所有西方国家, 包括房屋在内的社团的、商业的和工业的财产, 正日益受行政法的调整, 而个人所有者如未经政府的许可, 则几乎不能种植一棵树或扩建他的厨房。”[2]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也以判例的形式对为了“公共利益”的征收私人财产的行为予以支持, 并对“公共利益”的概念做了扩充的解释。[3]

(二) 对契约自由原则的修正。契约自由原则, 是私权自治原则的核心内容, 前者在我国可称为“合同自由”, 后者可称为“自愿原则”, 四者均着眼于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对当事人自由意志的保护。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 私权自治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极端的地步, 由于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性以及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 并且众多契约行为共同作用的社会效果不会自动往良性发展, 为了兼顾社会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利益, 特别是对一些市场垄断的和危害国家和公益的契约行为, 资本主义国家主动进行了限制, 契约自由不再是一种比较放任的状态, 而是受到了政府的有限约束。资本主义国家对“契约自由”的干涉主要采取的做法有:采取签订“集体契约”, 也就是国家出面, 强制工会组织与雇主协会签订“集体契约” (集体合同) , 集体契约中具有最低工资保障条款、劳动保护、休息制度、妇女特殊保护等, 与个体签订的劳动合同不同的是, 所有参加工会的员工都要受集体合同的保护和约束。此外, 还实行“定式契约”, 即国家介入, 使作为强势的一方的煤气、电力、运输、水务等可以影响国计民生的企业与作为弱势一方的用户签订更为体现公平的合同, 以免因垄断企业的强势造成公民享有的平等权和自由权流于形式, 造成实际上的不平等和不自由。

(三) 对过错原则的修正。过错责任, 即行为人因为过错给他人造成损害的, 应负赔偿责任。强调承担责任的前提是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属于过错, 包括故意和过失。《法国民法典》第1382、1383条规定了任何人因自己的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 负赔偿责任。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的兴起以及生产方式的多样化, 社会生产生活的复杂化, “没有过错不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已经走到了它的临界点。环境污染事故、工业生产事故、航空器和核能的采用引起的事故等大量新型侵权行为纠纷出现, 使过错原则, 这一先前确立的相对简单的原则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 对于受害人的保护显得很无力, 于是, “严格责任” (又称无过错责任) 的归责原则逐渐通过司法实践被确立和普遍认可, 对这类新型侵权行为就直接适用无过错原则, 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遏制日益严重的这些事故的发生、加强了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无过错责任, 指的是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 法律规定承担责任的, 要承担责任。在英美法系, 无过错责任原则, 开始是通过国家公权行为的干预而逐步确立, 最终通过判例成为了民法上的归责原则。

总之, 对公法和私法的互动关系应有一个客观深入的认识, 正确把握法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顺势而为, 以完善法律服务功能。

摘要: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始于古罗马, 而公法与私法的互动则始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的二十世纪初, 其互动关系的典例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对民法三大原则 (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 的修正。

关键词:公法,私法,互动,民法三大原则

参考文献

[1][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阶梯》, 张企泰译, 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第5-6页。

[2][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贺卫方等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第49页。

食疗de三大基本原则 篇9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原则,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在辨证施膳时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秋季万物收敛、燥气袭人,宜吃些滋润性质的食品;冬季天寒地冻、万物伏藏,此时最宜吃些温热御寒之品。

中医认为,临床病证不外虚证、实证、寒证、热证。如神疲气短,倦怠懒言,舌质淡,脉虚无力等为虚证;形体壮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苍老,脉实有力等为实证;怕冷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等为寒证;口渴喜冷,身热出汗,舌红苔黄,脉数等为热证。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全面膳食

全面膳食是现代营养学一个基本的观点,在中医食疗学中也早有类似认识,如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曾经明确提出膳食配伍的原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所谓全面膳食,就是要求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间的合理搭配。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纤维素七大类物质。这几大类营养素分别存在于不同种类的食物中,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采用平衡膳食,全面膳食。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指每天进食宜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进食的量,一是指进食的时间。

【定量】 饮食定量,主要强调饮食要有限度,保持不饱不饥,尤其是不暴饮暴食。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主要靠肠胃的功能正常,若饮食过量,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加重胃肠负担,使食物不能及时消化,进一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产生一系列疾病。相反,进食过少,则脾胃气血化生乏源,人体生命活动缺乏物质基础,日久会导致营养不良以及相应病变的发生。因此,饮食有节,食量有度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定时】 我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即早、中、晚三餐。这与饮食在胃中停留和传递的时间有关。食物进入胃中,一般素食4小时,肉食约6小时,然后由胃经十二指肠进入小肠。按照相对固定的时间,有规律地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协调配合,肠胃虚实交替,有张有弛,食物则可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若不分时间,随意进食,会致肠胃消化的正常规律被打破,胃肠虚实无度,久之可发生脾胃病变。

上一篇:医学出版下一篇:服务性广播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