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邀请语文化差异

2024-06-28

东西方邀请语文化差异(精选6篇)

篇1:东西方邀请语文化差异

从 委婉语与 禁忌语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摘要: 委婉语与 禁忌语是人们使用语言的重要形式,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委婉语与 禁忌语随着文明的发展,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东西方 委婉语与 禁忌语的对比研究,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在宗教、等级观念以及礼仪方面的差异,便于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

关键词: 委婉语;禁忌语;东西方文化差异

Abstract:Euphemisms and taboos are important forms in language use, and playimportant role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culture, it precipitates a large amount of cultural factors.In orderto understand differen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countries, this paper provides you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religion,hierarchy concepts and ceremony and propriety through the usage ofeuphemisms and taboos in west and east countries.Key words: euphemisms, taboo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就反映了社会生活,随着历史的进步的发展,语言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由于宗教、迷信、礼仪以及科技不发达的原因,某些语言就被禁止使用,同是也就出现了用另外的语言来替代这种语言的现象,于是就出现了 委婉语与 禁忌语。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中都存在着 委婉语与 禁忌语,如果我们掌握了他们,就能够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

一、婉语与 禁忌语的起源与发展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发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说好听的话,古希腊人在祭祀时,都得讲吉利话,即使用 委婉语。理由是人们用 委婉语称呼神,可以起到安抚他们得作用,可以避开他们得注意。古代人对大自然的力量的不解以及科技的不发达以至于拜神弄鬼,便是 委婉语与宗教的起源。

古希腊文化后来传到欧美各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语言的变化发展,委婉语的内容及范围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敏感话题禁忌的话题都采用含蓄、迂回、曲折、委婉的语言来表达,人们用不那么令人讨厌的词语,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那些涉及到人们隐私的话语。委婉语涉及的范围也随之变广,不仅涉及到鬼神、人的生老病死、性等方面,而且还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战争等各个领域。因此,委婉语的使用,满足了人们交际的需求,同时也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礼仪、社会制度以及民族文化传统。

禁忌语(Taboos)发源于波利尼亚汤加语,意思是“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情”,也可以被写作tabu或者是tapu。18世纪,英国水手JamesCook第一个注意到了汤加语中 禁忌语的习俗,然后把这个单词带到了英语中,根据牛津高阶英汉汉英双解词典,Taboo一词意义为 “(incertain culture)ban or prohibition on something that is regarded forreligious or other reasons as not to be done, touched,used”.由此看来,禁忌语主要使用在宗教或者是由于某些原因而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场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禁忌语的数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减少而是增多了。因此,了解 禁忌语和 委婉语在交际中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西方 委婉语和 禁忌语的应用及对比 不同的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模式,既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一个民族语言的应用就反映了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模式。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在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浸润下,形成了一个以社会、群体为中心的民族,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而英美等其他西方民族则以人为本,逐渐形成以自身为中心的社会。在中国,很多人都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打招呼时都会问:“你吃了饭没有?”“你到哪里去?”在交谈中,人们都迫切的想知道对方的一切,包括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由此来表现对人的关心;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这些问题恰恰是禁忌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私事,与谈话人无关。而且还会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下面我就中西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委婉语与 禁忌语场合来做一些分析比较,以此说明中西方在文化上面的一些差异。

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疾病及死亡也就成了 委婉语与 禁忌语使用的场合。生育,由于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牵涉到了性爱这一话题,因此怀孕也就成了禁忌的话题,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与表达方式。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也习惯用 委婉语来代替怀孕这样的词语。例如:在文学作品及生活中,人们很少用像“pregnancy”这样的词语,而是用了诸如:awkward(行动不便)、eating for two(吃两个人的饭)、have one on theway(有人要来)等词语来表达。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一生中有几件喜事:洞房花烛夜、喜得贵子及金榜题名时。所以把生育看作是一件喜事。于是关于生育得 委婉语也就有:“有喜了,有了”之类的说法。以至于有些人骂人家不生育的是“不下蛋的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中“不下蛋”“无后”也就成了不能生育的 委婉语了。老龄的问题,在中西方也有不同的看法:在西方,人们是不愿意被人说老的,因为西方老就意味着“无用”或者是“死亡”,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因此谁也不愿意说自己老,也不愿意谈老。因此,询问别人的年龄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是不礼貌的,人家会告诉你“It is asecret”。也就有很多关于老人的 委婉语。如:senior people, third age, seasoned man,adult等。然而在中国,情况是恰恰相反的,由于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中国人大多数人都能尊敬老人,老人也享有特权,老人不怕老。而且中国的老人多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来帮助年轻人,因此,“老”在中国就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如:老师、老板、老师傅、老张、老总等等。这些词对老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年龄内涵,只是借“老”来表明说话人的敬意。关于死亡,中国也有很多说法,但总的说来可以分成两种:一种认为死亡是“喜事”,在中国,人们认为年龄大的人的死亡是“寿终正寝”是一件喜事,因此西方人怎么也闹不明白的“红白喜事”也就有了根据。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有:“仙游、仙去、登仙、羽化、驾鹤归西、仙驭西驰、圆寂”等与神仙有关的词语来代替死亡这一悲痛事件。还有一类死亡是“悲伤的事情”,这一类的词语多用于年龄较小、或者是青年的死亡。像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就有:“夭折、短命”等。在西方,死亡也同样是禁忌,西方的关于死亡的 委婉语来自于宗教、航海、戏剧、赌博等方面。如:pass away(逝世)、tocross over(进入来世)、to go to one’s long home(入墓),last round up(送终)等。

关于性爱的词语,不管在东西方都是禁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性爱是有罪的,特别是信奉基督教的人,根据《圣经》,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人类,因此,性爱也被认为是有罪的,因此人们在公众场合是不会轻言性的。与性有关的语言也就成了 禁忌语,从而引发了很多关于性的 委婉语。如:make love, art of pleasure, to approach, do it, act of love等等。和西方相比,中国人就要含蓄得多,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使人堕落和身心败坏的东西。性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和礼教的束缚,人们更是“谈性色变”,也就出现了关于性的一些 委婉语:闺房之事、房事、男女之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来代替。即使只是与性有关的事物,人们也仍然用 委婉语来表示。如女性的第二性征:女人的乳房、月经等,再日常话语中也成了一个禁忌的话题。人们谈到乳房、乳罩时,就有人用“胸罩、眼镜、胸衣、内衣”来代替。说到月经,人们会用“例假、月事、来事儿、不舒服、倒霉、大姨妈来了”等来代替。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和 委婉语与 禁忌语差异

中国是一个文化博大精深,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的东方古国之一,是东方国家的代表之一,与西方国家有某些相通之处,可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委婉语与 禁忌语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一种现象,然而他们的使用却表现了一些差异,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教的差异

从 委婉语与 禁忌语的用法上的差异,我们不难看出,英美等西方国家,主要信奉的是基督教,有很多 委婉语与 禁忌语都来源于基督教的《圣经》,以性爱和死亡为例,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类是“罪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而繁衍的后代,部分基督教徒,特别是清教徒,是不准言性的。因此,关于性的词语也就成了 禁忌语,也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性爱方面的 委婉语,如:前面所说的makelove等等。对关于死亡的词语而言,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所以只有人死后,灵魂才能得到拯救,于是就有了“goto meet one’s maker, be with thegod”等等。而中国教派众多,有佛教、道教等。佛教自唐朝时传入中国,佛教宣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涅槃寂静”因此,关于汉语中关于死亡的 委婉语就有了“成佛、圆寂、坐化”等等;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主要发源于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大多数的宗教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的是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所以汉语中有关死亡的 委婉语就有了“仙逝、得道、成仙、羽化、归道山”等等。

(二)等级观念的差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邦,深受儒家文化和封建宗法制的浸润,因此中华民族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十分重视礼仪;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深深的反映了等级观念。以名字的称呼为例,在汉文化中,君主、长辈的名讳是一个禁忌,作为臣子或者是晚辈的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必须代之以亲戚关系或者是诸如陛下、万岁爷的称呼。在给新生儿命名的时候,是必须要避开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讳的,就连看到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字,也只能念成其他的词语,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名叫贾敏,每当林黛玉读到和“敏”字时,就把念作“秘”,或者是写到“敏”字时,都会添减两笔,这就是缘于父母的名讳在中国是 禁忌语。再有,关于死亡,君主的死亡,称为“驾崩”,而“驾崩”这一词语是万万不能用于其他成员的,只能用于君主的死亡;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崇尚自由、平等。关于名字方面的 禁忌语 委婉语也就没有那么森严。以一个家族的命名为例,在英语中,一个新生儿的名字中可能包含了几代人的姓名。中华民族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地位低下。以君主的称呼为例,在古代中国,由于君主的名讳是 禁忌语,君主或者是皇帝就被称为“万岁、万岁爷”,而皇后或者是妃子以及所有的公主,即使是君主的母亲,都只能被称为“千岁”.而在西方,这些方面的差异可能就要小一些.(三)对于礼仪的不同体现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文明国家,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更是注重谦让,认为谦让是对他人的尊敬.如:古人在称呼自己时通常会称自己为“鄙人”,而尊称别人为“阁下,师傅”等。通常在问别人的姓名的时候会说:“您贵姓?”。还会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等等,在谈到自己的儿子时会说:“犬子”,而别人的儿子则是“令公子”等等。在称呼别人的妻子时会说:“尊夫人”等等。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人崇尚的时实事求是,大方自信。通常不会特意的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下面一则笑话则反映了中西方在对于谦让的不同理解。会中文的外国人:你的女儿真漂亮。中国人:哪里,哪里?外国人:鼻子、眼睛和嘴。这则笑话实际反映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民族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差异,谦让礼貌的运用也不尽相同。

委婉语与 禁忌语是东西方语言所共同拥有的文化现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重要的意义。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传统、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等级观念等造成了 委婉语和 禁忌语在使用上的不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要遵守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以及社会习俗,才会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以免引起交际失误。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2]范家才,英语修辞欣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3]冯翠华,英语修辞格,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4]胡金,从中英 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4月。[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6]李桂媛,英汉 禁忌语及 委婉语探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5月。[7]李海燕,从汉英死亡 委婉语看民族文化异同,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6月。[8]徐莉娜,跨文化交际中的 委婉语解读策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9月。

篇2:东西方邀请语文化差异

由于宗教、政治、文化交往方面的原因,某些语言被禁止使用,同时也就出现了用另外的语言来替代这种语言的现象,于是就出现了委婉语与禁忌语。比如,委婉语(Euphemism)-词发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说好听的话,古希腊人在祭祀时,都得讲吉利话,即使用委婉语。理由是人们用委婉语称呼神,可以起到安抚他们的作用,可以避开他们的注意。而禁忌语(Taboos)发源于波利尼亚汤加语,意思是“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情”,也可以被写作tabu或者是tapu。禁忌语主要使用在宗教或者是由于某些原因而不能直接说出来的场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禁忌语的数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减少而是增多了。因此,了解禁忌语和委婉语在交际中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东西方委婉语和禁忌语的应用及对比

作为东方语言文化代表的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在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浸润下,形成了一个以社会、群体为中心的民族,人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而英美等其他西方民族则以人为本,逐渐形成以自身为中心的社会。在中国,很多人都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打招呼时都会问:“你吃了饭没有? ‘你到哪里去?”在当代社会的交谈中,人们都迫切地想知道对方的一切,包括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由此来表现对人的关心;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这些问题恰恰是禁忌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私事,与谈话人无关,而且还会认为你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比如,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但是,由于人们对疾病以及死亡的恐惧,疾病及死亡也就成了委婉语与禁忌语使用的场合。生育,由于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牵涉到了性爱这一话题,因此怀孕也就成了禁忌的话题,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与表达方式。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人们也习惯用委婉语来代替怀孕这样的词语。例如:在文学作品及生活中,人们很少用像“pregnancy”这样的词语,而是用了诸如:awkward(行动不便)、eating for two(吃两个人的饭)、have one on the way(~人要来)等词语来表达。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的一生中有几件喜事:洞房花烛夜、喜得贵子及金榜题名时。所以把生育看作是一件喜事。于是关于生育的委婉语也就有:“有喜了、有了”之类的说法。以至于有些人骂不生育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就成了不能生育的委婉语了。老龄的问题,在中西方也有不同的看法。在西方,人们是不愿意被人说老的,因为西方“老”就意味着“无用”或者是“死亡”,得不到别人的尊敬。因此谁也不愿意说自己老,也不愿意谈老。因此,询问别人的年龄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是不礼貌的,人家会告诉你“It is a secret”。也就有很多关于老人的委婉语。如:senior people,third age,seasoned man,adult等。

然而在中国,情况是恰恰相反的,由于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中国人大多数都能尊敬老人,老人也享有特权,老人不怕老。而且中国的老人多能以自身丰富的阅历来帮助年轻人,因此,“老”在中国就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如:老师、老板、老师傅、老张、老总等等。这些词对老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年龄内涵,只是借“老”来表明说话人的敬意。关于死亡.中国也有很多说法,但总的说来可以分成两种:一种认为死亡是“喜事”,在中国,人们认为年龄大的人的死亡是“寿终正寝”,是一件喜事,因此西方人怎么也闹不明白的“红自喜事”也就有了,根据。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有:“仙游、仙去、登仙、羽化、驾鹤归西、仙驭西驰、圆寂”等与神仙有关的词语来代替死亡这一悲痛事件。还有一类死亡是“悲伤的事情”,这一类的词语多用于年龄较小或者是青年的死亡。像这类关于死亡的说法就有“夭折、短命”等。在西方,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来自于宗教、航海、戏剧、赌博等方面,如:pass away(逝世),to cross over(进入来世),to go to one’s long home(入墓),last round up(送终)等。关于性爱的词语,不管在东西方都是禁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性爱是有罪的,是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人类,因此人们在公众场合是不会轻言性的。与性有关的语言也就成了禁忌语,从而引发了很多关于性的委婉语。如:make love,art of pleasure,to approach,do it,act of love等等。和西方相比,中国人就要含蓄得多,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使人堕落和身心败坏的东西,性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和礼教的束缚,人们更是“谈性色变”,也就出现了关于性的一些委婉语:闺房之事、房事、男女之事、云雨之事、那种事等来代替。即使只是与性有关的事物,人们也仍然用委婉语来表示,如女性的第二性征也成了一个禁忌的话题。人们谈到乳房、乳罩时,就有人用“胸罩、眼镜、胸衣、内衣”来代替;说到月经,人们会用“例假、月事、来事儿、不舒服、倒霉、大姨妈来了”等来代替。

二、委婉语与禁忌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委婉语与禁忌语是东西方文化共同的一种现象,然而他们的使用却出现了一些差异,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宗教差异

从委婉语与禁忌语的用法上的差异,我们不难看出,英美等西方国家,主要信奉的是基督教,有很多委婉语与禁忌语都来源于基督教的《圣经》,以性爱和死亡为例。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类是“罪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而繁衍的后代,部分基督教徒,特别是清教徒,是不准言性的。因此,关于性的词语也就成了禁忌语,也就出现了很多关于性爱方面的委婉语,如:前面所说的make love等等。对关于死亡的词语而言,由于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所以只有人死后,灵魂才能得到拯救,于是就有了“go to meet one’s maker,be with the god”等等。

而中国教派众多,有佛教、道教等。佛教自唐朝时传人中国,佛教宣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因此,汉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成佛、圆寂、坐化”等等。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主要发源于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大多数的宗教敦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追求的是得道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所以汉语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就有了“仙逝、得道、成仙、羽化、归道山”等等。(二)等级观念差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礼仪之邦,深受儒家文化和封建宗法制的浸润,因此中华民族十分重视长幼尊卑,十分重视礼仪;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深深地反映了等级观念。以名字的称呼为例,在汉文化中,君主、长辈的名讳是一个禁忌,作为臣子或者是晚辈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必须代之以亲戚关系或者是诸如陛下、万岁爷的称呼。在给新生儿命名的时候,是必须要避开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讳的,就连看到长辈或者是君主的名字,也只能念成其他的词语,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母亲名叫贾敏,每当林黛玉读到“敏”字时,就念作“秘”,或者是写到“敏”字时,都会添减两笔,这就是缘于父母的名讳在中国是禁忌语。再有,关于死亡,君主的死亡,称为“驾崩”,而“驾崩”这一词语是万万不能用于其他成员的,只能用于君主的死亡。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人们崇尚自由、平等。关于名字方面的禁忌语委婉语也就没有那么森严。以一个家族的命名为例,在英语中,一个新生儿的名字中可能包含了几代人的姓名。

中华民族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地位低下。以君主的称呼为例,在古代中国,由于君主的名讳是禁忌语,君主或者皇帝就被称为“万岁、万岁爷”,而皇后或者妃子以及所有的公主,即使是君主的母亲,都只能被称为“千岁”。而在西方,这些方面的差异可能就要小一些。(三)对于礼仪的不同体现

篇3:从习语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汉英两种语言都在大量的习语。当外国人来到中国时, 对诸如“临时抱佛脚”、“塞翁失马”、“卧薪尝胆”、“闻鸡起舞”、“茶壶里煮饺子”、“开门红”、“背黑锅”等中国习语时, 往往迷惑不解。而对英语习语, 如“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 “the kiss of death”等等对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正因为如此, 能将汉语中很多的习惯说法用比较地道的英语表达出来对初学翻译的人来说是不那么容易的, 即使对专门研究汉语习语英译的专家来说, 也不能完全有把握译得出所有习语的那种韵味。但如果对这些习语的文化有所了解, 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 从学习英汉习语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是学好英语的重要一步, 也是提高学习英语兴趣的一个方面, 可以学到很多汉英两种语言中很多地道的说法。通常来说, 对于习语的翻译, 我们常用的方法为直译, 意译, 直译结合意译, 节译 (省去并列重复的部分) , 套译 (借用英语中的同义习语) 以及注释法。下面我们就针对一些习语的翻译来探讨一下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岁月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的反映和表现, 受民族心理状态的支配。民族风俗丰富多彩, 构成了习语丰富的底蕴, 是习语赖以滋生并获得顽强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许多习语出自民族风俗, 例如:什么红白喜事, 讨媳妇, 死了人, 大办其酒席, 实在大可不必。如译为:“When people wear"red or white, the practice of giving lavish feasts can well be dispensed with”.这种译法英语读者可能会接受不了, 因为“红白喜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风俗习惯, 与西方国家习惯大不相同。西方人结婚新娘子大都要穿白色婚纱, 而参加葬礼时, 人们都要穿黑色丧服。所以, 在翻译中, 我们还需对原句中的“红白喜事’作一定解释, 即“讨媳妇, 死了人”, 我们可用注释法译成“when people wear red or white, that is at weddings or funerals, the practice of giving lavish feasts can well be dispensed with”。这样才能使英语读者理解。再如:汉语习语“小菜一碟”和英语习语“a piece, of cake”都表示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但在习语中两个民族对同一思想的表达采用的形式完全不同, 这与两国的饮食习惯有关系。蛋糕是英国饮食文化中常见的一种食品, 英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 所以他们就用“a piece of cake”表示一件容易做的事情。而小菜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重要地位, 吃一碟小菜对中国人来说易如反掌, 因此我们常用“小菜一碟”来形容一件事情很容易。正是由于这种饮食风俗习惯的不同, 汉英习语在表达同一种源于饮食文化的意义时, 采用完全不同的形式。

二、制度文化差异

英汉习语所反映的中西制度文化上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 由于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的具体自然环境不同, 并受不同宗教及历史的影响。

2.1在人生观、宇宙观、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天人合一, 天人合德”的有机整体论的观点。中国哲学中最主要的两大系统儒家和道家都把论证“天人合一”的理论作为他们的目标, 并用这种关系去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 构成了中国文化强调天人和谐, 对立统一, 顺乎自然, 顺应自然的特征。汉语成语、习语、谚语中出现了许多对立统一, 相互依存, 相辅相成的例子。如“乐极生悲” (extreme joy begets sorrow) ;否极泰来 (when misfortune reaches its limit, good fortune is at hand) 等。由于英国是个岛国, 它地处海滨, 由近海的各岛屿组成, 形成了最早的求变、好动、好奇的外倾性商业城市文化。这种文化注重思辨理性, 认为思辨理性的东西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强调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对立。注重空间的扩展与向外征服, 形成了征服自然, 驱使天地的文化观。如:steal a march on (先发制人) ;stand on one’s feet (自立自主) 。

2.2地理环境差异

中国是个内陆国家, 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 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也产生了许多与农耕有关的习语, 如:五谷丰登 (abundant harvest of all food crops) , 瓜熟蒂落 (things will be easily settled when conditions are OK) , 良莠不齐 (the good and bad are intermingled) , 揠苗助长 (try to help the shootsgrowbypullingthemupward-spoil things by excessive enthusiasm) , 根深蒂固 (be deeply rooted) , 沧海桑田 (time brings a great change to the worlds) ,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it takes ten years for a tree to grow to its full height, but a hundred for qualified personnel to mature-it takes long years to cultivate people) 等等。

2.3对动物, 颜色等赋予不同的寓意

先以动物为例, 就能看出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中国人视老虎为百兽之一, 而英国则将lion视为国家的象征, 是勇猛、权威的象征。如:lion in the path/way:难点;拦路虎, lion’s share:最大和最好的部分;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 (虎头蛇尾) 。而当我们翻译这样一句汉语习语:“山中无老虎, 猴子称霸王”, 我们就可以用套译 (借用英语中的同义习语) 译成“When the cat’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 而这个句子中就没有出现“tiger”, 看来老虎的地位在英国就没有在中国这么高了。再例如:龙 (dragon) 就是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典型。“龙”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图腾的形象。它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吉祥的象征, 它象征着权力、财富、前途, 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 象征着一种蒸蒸日上的精神。它在中国古代传说中, 是一种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帝王时代, 龙是皇帝的象征。华夏子孙又视自己为“龙的传人”。汉语中有大量关于龙的成语, 诸如“龙凤呈祥” (the union of a dragon anda phoenix foretells good fortune---symbol of harmony and good fortune) 、“龙腾虎跃” (like dragons rising and tigers leaping---scene of hustling and bustling activity) 、“望子成龙” (expect one’s son win success in the world) 、“龙飞凤舞” (like dragons flying and phoenixes dancing—lively and vigorous) 等。我们用“腾飞的巨龙”来形容我们的国家。然而在西方中dragon是一种狰狞的怪兽, 是恶魔的化身、邪恶的代表。《圣经》中撤旦就被称为dragon。在国外报刊中对专门打人、可恶至极的警察也称之为“dragon”, 尤指管女孩且爱干涉女孩自由的凶恶母夜叉, 如:She is a real dragon, 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 (她是个母夜叉, 最好离她远点。) 若在英语阅读中见到“the old dragon”时, 应理解为“魔鬼、恶魔”, 而不应说成是“年迈的龙”。英汉两种语言中由习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动物的文化意义不同之处还有很多, 如:在中国的传说中被称为“夜猫子”的猫头鹰就被当作是邪恶的象征。尤其在北方简直就是一种凶兆, 和吉祥全然无缘。但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 (像猫头鹰一样聪明) 这样的说法, 表明西方人把owl象征“狡猾、机警、聪明”。又如, 熊在中国人和西方人头脑中产生的联想意义更是大相径庭。中国人一谈到与“熊”有关的词汇就会想起“窝囊、没本事”等文化内涵, 如“瞧他那个熊样儿~真熊”等贬义词。而在英语口语中bear则用来形容有“特殊才能的人”, 如:He is a bear at mathematics. (他是个数学天才。) 另外我们在翻译“胆小如鼠”、“健壮如牛”时, 通常会说成“as timid as a rabbit”“as strong as a horse”由此可见,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得动物的象征意义有所不同。

三、心理文化差异

3.1宗教方面

宗教方面的差异是心理文化差异的典型。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 表现出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在西方大多数国家中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中国则以佛教、道教、儒教为主。因此“God”和“佛”已千百年来在各民族中根深蒂固, 深深影响着本民族语言, 它们都运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在西方许多国家, 特别是在英美国家, 有God knows (天知道) , God bless you (上帝保佑) , act of God (不可抗力) ,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sthem—selves (天助者天助) ,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而《圣经》被基督教奉为经典, 它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企求与理想。因此, 大量的习语出自《圣经》, 如:“Job’s patience” (极为耐心) 、“Judas kiss” (犹大之吻, 口蜜腹剑) 、“as wise as Solomon” (智慧超群) 等。由此可见, 《圣经》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巨大。而在中国,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佛教传人中国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 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因此汉语随之出现一些来自佛教或与佛教有关的习语, 如:“借花献佛” (borrow something to make a gift of it) “临时抱佛脚” (make effort at the last moment) “顶礼膜拜” (fall down in adoration;show great respect to)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when virtue rises one foot, evil rises ten) 等等。

3.2历史典故

英汉习语中, 有一些习语的来源有历史原因, 也有的是出自寓言、神话、传说等。比如在中国古代由于长年战争, 因此许多习语出自国家间的征战, 如“破釜沉舟” (burn one’s burns) , “纸上谈兵” (be an armchair strategist---engage in idle theorizing) , 英语中的“the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 长一智) ,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危险人物, 貌善心毒的人) ;Sour Grapes (把得不到的东西, 说成是不好的, 聊以自慰) 等则是出自《伊索寓言》的习语。神秘的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丰富了英语习语, 成为英语语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Pandora’s box” (潘朵拉的盒子) 意为“灾难、麻烦的根源”;“the sword of Damocles”比作“即将临关的危险”;“Aladdin’s lamp”比喻能满足人一切愿望的东西, “Achilles’Heel”意思为唯一的致命弱点等等。汉语中也有源于古代神话的习语, 如“夸父逐日” (be ignorant of one’s own limits and do something beyond one’s ability) “开天辟地”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ld) ;“精卫填海” (trying to fill up the sea with pebbles---dogged determination to achieve one’s purpose)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the wolf has awinning game when the shepherds quarrel) 。习语是与各国文化相联系的。如果忽视了这种联系, 只从字面意义上就很难理解语言的内涵。

四、从英汉习语认识中西文化差异的意义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 文化差异, 特别是习语上的差异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只注重语言知识本身的学习是不全面的。因此,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必须认真学习每一种语言现象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而习语就是文化内涵的精髓, 只有弄清习语的真实内涵, 才不会在交流中产生误解,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在翻译这些习语时, 无论是英译汉, 还是汉译英, 都应该努力做到还“诙谐”以“诙谐”, 还“深刻”以“深刻”, 还“韵味”以“韵味”, 总之, 还“习语”以“习语”。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从英汉习语中, 讲解文化背景知识, 并仔细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时教师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交流, 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习语所蕴含的文化成分的理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感度, 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4]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到异化》[J].中国翻译2002.

[5]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6]汪福祥《.汉译英中的习语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7.

[7]尹富林, 阮玉慧《.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M].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篇4:东西方邀请语文化差异

【关键词】东西方语言 文化差异 交际语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29-01

语言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综合体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所形成的语言和语言的表达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和语言的差异,应该从思维方式、词义的理解和结构来进行分析。

1.思维方式不同

每个国家的环境背景、生活习惯、地域观念的不同,造成思维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具体体现在语言表达中。例如火车这个词,在英文中叫做“railway train”,这个其中包括了“rail”、“way”、“train”这三个单词,“rail”代表的是铁轨,而“way”主要是指途径、道路的意思,“train”按照西方的习惯可以翻译为连接的车厢或者是一系列的,这表明在英文中对“railway train”的理解是铁轨上的交通工具。而在汉语中火车这一词,主要是解释为采用蒸汽或者关于火,更加注重本身的材质和特性。这就说明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着不同的语言表达,这种思维模式在语言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所形成不同的语言表达体系,以及对事物不同的解释方式[1]。在语言表达中,猫这个词可以形容动物,也可以形容人,不同的用法有着不同的表达含义,汉语中常常会说夜猫子、小馋猫,这些都是中国对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的不同,而在国外对猫的理解只是单方面的动物或者是定义为某种商标;还有中国文化的象征-龙,在中国龙是一种民族象征,代表着权威和正义,中国古代统治者把自己称作真龙天子,在百姓中都希望自己家人能够飞龙在天,望子成龙,这都是中国文化中美好的词语和对生活的寄托。在国外对龙的理解是“dragon”一般都是指邪恶的恶魔,通常用作贬义词,而且在英语词典中很少出现与龙有关的名词。除了我们能够想象的动物名词,对于一些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名词如牛,我们可以用来形容人壮硕,而西方只是单单的指帮助人们进行农业活动的助手,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语言的表达和语言的解释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2.词义的理解和结构不同

东西方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生成特定的词语,而这种词语在另外的语言中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不能直接从字面意思上进行翻译,如中国的成语,囫囵吞枣在西方中的翻译则是“Read hastily and without thinking”改变了整个词义的理解和结构。还有中国的二十四節气,如惊蛰、雨水和清明,被翻译成Waking of Insects、Rain Water和Pure and Brightness。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翻译成“Spring Equinox, Summer Solstice, Autumnal Equinox,Winter Solstice”[2]。这些翻译如果不进行更多的补充说明的话,那么西方国家根本不知道这些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有可能还会认为这是中国词语中的病句,在西方国家没有像中国这样具体的天气变化的单词,一般只是宽泛的指代,如下雨就是rain water,然后根据气象的不同加上不同的形容词,进行描述[3]。在中国医学中,对于病症的解释和现象可以分为多种,上火、体寒、气虚、阴阳不调,这些都是表现我国身体状况的名词,而在英语中对人体的病症主要是病症的综合体现,如Cowboy、Hippie等这些词翻译成中文就会觉得非常的不合适,直接的翻译就是放牧的儿童或者是牛仔。这种语言的词义理解和结构的不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在日常生活中交际语的变化不同。

3.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文化差异会造成东西方的语言差异的不同,最直观的体现在交际语中。根据东西方文化的分析主要还是东西方思维方式不同和词义的理解和结构不同,在英语文化背景下, 表现最明显的是对第一人称单词的应用,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大写,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自主意识,在中国的交际语中常常会很少用到感谢词,中国对感谢的情感通常用自身的行动表达的比较多,而西方则常常把感谢词挂在嘴边,这同样也是东西方思想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差异效果,分析中结合当地的发展背景和民族意识、生活观念,体现了文化差异和东西方语言在交际语中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李晶.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 16(09):25-29.

[2]张宏宇,杨宏丽.从语言与文化关系多角度探析英语习语的特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6(09):16-19.

[3]张洁茹.东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禁忌语[J].宁夏社会科学,2012,05(12):32-36.

作者简介:

篇5: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

委婉语作为人类交流语言的组成部分,是世界各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同时委婉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委婉语,它们既有同又有异.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揭示出揭示了这一语言现象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对委婉语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铺平道路.

作 者:陈彦彦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刊 名:安徽文学(评论研究)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语言 委婉语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篇6:结婚邀请语

结婚邀请语2 谨于公历***年*月*日假座*****酒家*楼*厅举行婚礼,下午*时恭候*时入席,***,***敬备薄酌恭候光临。结婚邀请语3 日盼夜盼,结婚盼到。告别单身,不再烦恼。从今后,二人世界共同创造,小小家庭夫妻同欢笑。为了祝贺新的开始,特准备美酒佳肴,请各位亲朋好友做个见证。一定要到哟!结婚邀请语4 您好,本人XXX兹定于2009年1月1日中午11点与XXX举行结婚典礼,地点北京饭店二层XXX厅,诚挚希望您携家人参加,谢谢您的祝福。结婚邀请语5 枝头鸟儿成双对,花间蝴蝶对对飞,郎才女貌佳偶成,良辰吉日天作美。小儿成婚在即,愿阁下于*年*月*日来此府邸,特摆宴席,望大驾光临,必当恭候。结婚邀请语6 女士们,先生们,本人于某月某日将举行离别单身仪式,在这神圣的时刻,恭请大家出席,为我见证!结婚邀请语7 ***你好,你的朋友在**月**日进入婚姻的店堂,特邀请你做见证。结婚邀请语8 嘿,****月***日**时来参加XX和XX的婚宴,千万记得准时到哦,地址还记得吧,就在XXXXXXX,诚挚邀请您见证 结婚邀请语9 脱离光棍,走向成熟;摆脱孤独,面对未来;抛弃单身,迈向殿堂。新婚之际,请你共同见证这“奇迹的时刻”,愿你前来蓬荜生辉。结婚祝福语 结婚邀请语10 兹定于何时何分(星期几)在何地为某某与某某举行结婚典礼,敬备喜筵,恭请阁下光临,某某敬邀 结婚邀请语11 喜结良缘乐无比,佳期已定娶娇妻,特邀好友来相聚,送来美好祝福语,把酒言欢多甜蜜,快乐幸福添喜气,婚礼之上有你在,吉祥如意跟着来。婚期请你要牢记,酒席之上我敬你!

结婚邀请语12 结婚的感觉真好!在世界上最美的一刻,莫过于和我心爱的人牵着彼此的手,决定编织一段甜蜜的温馨生活。好日子到了,请您第一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婚礼,见证并和我们一起享受美妙的爱情,一起徜徉在幸福的小河!结婚邀请语13 可爱的同学们,本人将于X月X日举行告别单身仪式,在这神圣的时刻,恭请大家出席,为我见证!结婚邀请语14 贴喜字,放鞭炮,我的婚期已来到;花儿美,月色好,洞房花烛度良宵;饮美酒,品佳肴,我的挚友不能少;发短信,来相邀,请你到时务必到!结婚邀请语15 我们俩谨订于**年**月**日假座**饭店**厅举行婚宴 谨请光临*** 谨订*** : 结婚邀请语16 兹定于何时何分(星期几)在何地为某某与某某举行结婚典礼,敬备喜筵,恭请阁下光临,某某敬邀 结婚邀请语17 亲爱的同学们,本人xxx将于x月X日举行结婚典礼,在xxxx酒店,中午xx时间开席!一定要来哦!(*^__^*)" 结婚邀请语18 喜唰唰,短信发,好日子,已定下,盼你来,贵人达,结婚日,邀请您,望亲临,先感谢,再致意,喜日子,结连理,没有你,不成席,你出席,有大礼。嘻嘻,我要结婚啦,欢迎你来哦!

结婚邀请语19 亲爱的姐妹们,X月X日是我的大日子,届时请于早上XX点到达我家,共商玩兄弟大计!结婚邀请语20 举案齐眉心中想,白头偕老我所愿,执子之手永不变,誓言今朝终实现,百年好合盼祝愿,今邀好友来捧场,一定赏光勿迟到,好酒好菜管到饱,欢乐开心婚姻好。结婚邀请语21 非常感激各位兄弟姊妹的鼎力相助,我们的婚礼因你们增色不少!X月X日晚于XX慰劳各位劳苦功高的兄弟姊妹,届时请准时出席!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学案下一篇:签证延期、居留许可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