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后记通用版

2024-06-24

教学后记通用版(精选12篇)

篇1:教学后记通用版

教学后记通用版

1.创设良好的环境,诱发思维的积极性。突出特点

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的播放,创设了情景,让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用学生的语言创造性思维得出的结论作小结,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运用信息技术认知事物的工具性,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学生通过上网到(海洋资源的相关网站)查找书本上所描写的海底动物的资料,这样不但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拓展了课外阅读学习,使课内知识得到延伸、扩展。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3.发挥网络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网络教室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学习空间,通过各种监控互动手段,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多向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快捷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传递学习信息,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

4.创设情境,说演结合,培养学生多项能力。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就采用学生分小组扮演动物作“自我介绍”,主要目的是练“说”,这种学习方式寓教于乐,不但引发学生说的欲望,培养说话能力。而且,它巧妙地寓复述训练于其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学生上台表演是激发学生读、说兴趣的引子,又是对学生练读、练说效果的检验。

5.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突出朗读,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在教学中采用品读、评读、诵读、角色读、表演读、竞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争先表现,能营造浓烈的阅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同时,强化朗读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海底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与作 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意识,能力与品质充分发展。

6.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7.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8.挖掘教材内在因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9.找、读、说、演相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10.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本节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出和谐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为思维训练提供良好的氛围。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不断促进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动画、影象、音乐、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它直观形象,为学生增加表象积累,为发展学生的观察、联想、想象能力提供了素材和着眼点。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就会得到了合理开发与训练。本节课中让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利用计算机生成的学习软件和信息资源库,通过人机交互把学习者和认知材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学生通过多媒体信息的演示、讲解、练习、检测和反馈评价的过程,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学习——总结——叙述——输入”这一过程,在分析,推理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训练。同时,学生利用丰富的资源,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这一过程中,学生经过仔细分析,可逐步了解事物的多面性,复杂性和事物之间的辨正关系。这样学生的辨证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自主、协作式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很大促进作用。

11.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面对校园网、互联网提供的大量教学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有机的筛选,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12.自学能力的加强

本节课中让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商讨、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13.写作能力,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迅速提高本节课中学生借助多媒体网络提供大量的表象材料,进行写作说话训练,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得轻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4.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

(1)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手脑并用等方式,给他们提供动手实验机会,提高动手实验能力。(2)心理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动机就是成就动机,当学生认为自己在数学方面有所突破,心情就很愉快。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一些愉快的、能充分展示学生潜在能力的情趣活动,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都成功的体会,学生就对数学领域的知识越来越有兴趣。

(3)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多角度思考、多层次推断、操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中,教师灵活地通过运用各种教法,巧妙地设置氛围,动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4)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当今社会的重大工程,都需要几个人来完成,而自小培养起来的合作能力,将会对未来的工作带来积极影响。整堂课学生都得到了充足的合作交流机会,让他们在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中去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15.在课堂教学中,拓展性延伸必须根据对课文的深刻领悟。我在重新设计案例时,就缩减了教学环节,保证了品读课文的时间,加强了对课文朗读的指导,从而让学生能更从容的在课文中深刻领悟到浓浓的亲情。然后再引申到课外,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自己生活细节中感受到的亲情和爱,从而培养他们珍惜亲情的意识和情感,并促使他们为建设亲情付诸行动。16.教学后记(现在就本周两天来的教学内容进行一个课堂反思,以便引导自己把握好新课改背景下自己音乐课堂的方向。这堂课是主要反思的一个课题。因为这堂课的教学途中,做了较大的改变。主要改变是在学习过程中,由本来的节奏说唱——初听歌曲——学唱,改变成为节奏说唱——创编合适的律动——师结合学生律动——生律动——感受情感,再次律动——说说为什么要分为两个套式来律动?——了解歌曲结构和律动的关系——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模唱。

17、在这学期的音乐课堂上的语言组织、课堂设问过于随意。语言组织一是说的快,二是逻辑性不强,前后不搭嘎!这是要在备课中呈现了。可能现在事情比较忙,不能像以前一样,上课之前的10分钟看看教案,现在有的时候都来不及拿教案,所以在这之前就要对教案很熟悉。所以只能在备课的时候细致一些。更不要认为现在是扩大班子成员,很忙,可以向其他老师一样不带备课本上课。时刻要提醒自己,必须回归“本质”,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这是最重要的!18.导入环节的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重要性;二是阻断学生与外界的思想联系,从而专心于音乐课堂。

最近越来越喜欢用标题音乐或歌曲直接来导入——简洁明了,并又时刻围绕着“音乐性”,但有一个敝处——并不能很好的阻断学生与外界的思想联系。只要选择的音乐没能调动学生好奇心理、设问过于笼统简单、课堂掌控稍稍一松懈,学生很快就会陷入教学的“初步失控”状态。

19在模仿风声的环节是本堂课的一个闪光点,学生都非常乐意模仿,从聆听和模仿过程中感受到了风声的强弱变化,从而掌握了>和<,并且印象深刻。

篇2:教学后记通用版

反思这堂课,我在教学时,能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经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xx的特点的。同时我也注意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了解xx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而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xx的特点则是本课的难点。在讲授说明方法时,我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让学生找出描述xx离地球具体有多远的句子,从里面找出数字“1.5亿公里,35和二十几年”来体会xx与地球的距离遥远。可是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让学生明白xx的“远”。我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找出他们熟悉的事例如:日夜不停地走要走3500年,坐飞机要飞二十几年。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原先1.5亿公里是那么的遥远。”我又趁机指导学生读读出“远”来,学生很快领悟到重读数字就能体现出xx与地球的距离遥远。

掌握了xx“远”这一特点后,“大”和“热”这两个特点的学习就相对简单了。可是“做比较”的说明方法学生还是不太理解,我感觉一节课渗透了这么多的说明方法的学习对初次接触说明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难度大了。做比较的方法能够由教师给学生讲一讲,或者捎带提一下,让学生有个初步的印象,以后再接触到这类说明方法时做详细指导,效果会更好的。

学习xx与人类关系密切资料时,我采用学生分组自学的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研读文本。这部分的学习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本事,并未进行拓展。打算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xx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xx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篇3:教学后记应记哪些方面

1. 记成功的做法。

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 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成功的临场发挥、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传神的体态、奇妙的方法、有益的启示以及精彩的教学设计和授课片断、恰如其分的媒体应用等等。成功的教学, 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 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去设计教学环节, 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 日积月累, 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

2. 记失败、失误之处。

任何人的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 即便教师再熟悉教材、学生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 如表达含混、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知识性的错误以及教案与实际脱节等。如果教师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后记中, 然后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 仔细查找根源, 寻求对策, 亡羊补牢,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并能对促进今后的教学, 进行科学研究积累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3. 记课堂灵感。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方法, 而在课堂实施教学中, 随着教学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 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 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 具有瞬时性, 有很高

■李国军

的参考性, 若不及时地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时有突发事件发生, 教师机智灵活地应对, 恰当地处理, 也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4. 记对新理论新经验的认识。

在运用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进行的各种小型的教学改革时, 改革的实效性、实用性如何, 是否适合本年级、本班级、本章节内容对某个知识点的处理, 主要优点有哪些, 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何, 有利于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等, 写下这些后记, 有助于对新理论、新思想的消化、吸收、应用, 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策略不断更新, 始终处在教学改革的前沿, 促使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5. 记同行之共识。

通过各种听课、说课、参观、教研等活动,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借鉴其他教师独到的教学方法, 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 还可以记下听、评课中值得商榷、批驳或质疑的观点和做法, 并引以为戒。或者请听课教师如实指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哪些符合学生实际, 哪些不受学生欢迎, 哪些学法指导到位, 哪些学法指导还是空中楼阁, 并做好记录, 作为今后发展和改进方向的依据。只有时常听记同行的意见, 才能做到博采众长, 集思广益, 对教学有所帮助。

6. 记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是初学者, 许多在教师看来是“易”的知识, 对学生来说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 抓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想办法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也就是突破了重点难点。如果教师从学生动手实践、自己探究、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记录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 包括对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重点难点是否已经掌握和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日积月累, 既丰富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这些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课后利用教学后记记录下来, 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7. 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意。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 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新奇的问题, 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给课堂增添异彩, 有时对问题的分析理解, 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 对教师来说, 这是教学相长的机会 (也就是说采撷学生思维的“火花”, 有助于开阔教学思路, 做到教学相长) 。在教学中, 教师应十分注意学生的“问题回答”, 教师对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的独特见解, 应给予鼓励, 并及时记录下来, 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8. 记再教设想。

教完一节课后, 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 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上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做到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篇4:《琵琶行》教学后记

一、抓住音乐描写,鉴赏诗歌艺术美

1.设置教学情境。课前播放《琵琶行协奏曲》,引导学生进入琵琶声乐的美妙情境中去。课堂播放《琵琶行》的琵琶配乐朗读,让学生体会主人公情感的跌宕腾挪。课后播放林海的《琵琶语》,让学生结合修辞描摹出《琵琶语》带给聆听者的具体感受,检测学生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品味描写技法。课文音乐描写分别用了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来表现无形的声音,把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融合起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感受视觉形象和听觉感受的高度统一。无论是珠落玉盘还是花底莺语,白居易都善于运用平常的事物调动读者的各种感官,使读者沉浸在琵琶女高超的弦乐弹奏中。

3.欣赏景物特征。文中琵琶女的弹奏共有三次,第二次是课文描写的重中之重,第一次和第三次略写。第一次描写中诗人以风物美来衬托离情别绪、贬谪失意,使人物活动的画面增添了怆然的色彩和悲凄的情调。第二次描写中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无声效果来表现听众的陶醉以致流连忘返反衬琵琶女演奏技艺的不凡。第三次描写中诗人先自述身世作为铺垫,以恶劣的居住环境配以良辰美景作为比照,流露出诗人困窘之境知音难觅的苦楚,从而为下文琵琶女激动的弹奏蓄势,为诗人的失声痛哭张本。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从景物特征的角度感受诗人和歌女的情感,鉴赏诗歌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

二、探究人物命运,感受诗歌形象美

1.联系时代背景。中唐时期是盛唐之后历经安史之乱的一个稳定期,诗歌内容更多了一层冷静的思考和对现实的理智判断。因此,无论是白居易的被贬江州还是琵琶女的沦落江湖,都能流露出封建社会中志士艺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郁结。归根结底,上流社会中并非唯才是举的选贤尺度和封建社会的文艺界内才艺并非唯一衡量歌女地位的准绳这一事实,都为人物形象的悲剧美涂上了浓重的色调。

2.结合人物生平。白居易年纪轻轻就中进士任校书郎,翰林学士,甚至出入禁廷,却因一次越职奏事外放江州成为九级小官,怎不令诗人心颤胆寒?诗人曲折的人生丰富了内心的情感体验,坎坷的道路又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琵琶女本为名噪京都的大艺人,却因年老色衰嫁与商人而独守空船。当她沦落江湖沉浸于对往事的回忆泄露出对境遇的不平之时,琵琶女这个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诗人和琵琶女的落魄自然令人回味无穷,惺惺相惜之意更无斧凿痕迹。

三、突出身份地位,赏析诗歌情感美

一个是文人骚客,一个是天涯歌女,他们二人为何会结下这段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谊呢?

1.品味诗人悲意。白居易月夜送别无人能解离别意,水上低沉抑郁的琵琶声,正中凄切伤怀之意,旋律清脆圆润勾起了诗人对京都生活的蓦然回首,而冷僻低湿的居住环境和山歌村笛的不堪入耳又加重了诗人的心酸苦涩,对命运不平的控诉与抗争。

2.领悟歌女凄情。琵琶女在第二次演奏的乐曲中,无不渗透着歌女于风寒月冷独守空船孤单凄凉的情怀,对年少时期众人追捧的回忆,因为嫁与商人没有感情生活而肝肠寸断从而陷入对命运深深的思索,以及由此倾诉出对命运的不平之感和愤懑之情。

3.感受知己共鸣。琵琶女第二次弹奏的乐曲旋律之变化同时符合歌女和诗人回首往事慨叹现实的感受变化,所以这段乐曲也是两位沦落人的共鸣曲。琵琶女以琴声为心声是以自己的身世为根本,白居易解读琵琶声也是以自己的遭遇为依据。他们内心情绪的起伏变化构成了琴声的抑扬高低,琴声的高低疾徐正是他们的情感外化。落魄失意者因为相似的命运以及由此生发的共同感受达成了情感上的默契而产生共鸣,结下了真挚的情谊,这正是诗歌情感美的纯粹性之所在。

因为琵琶曲,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相逢相识,一个感慨知遇之情,一个叹息同命相怜,正是一曲情谊不知数,高山流水为知音。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我特别强调知人论世,抓住本文的故事性,进而体会诗歌形象的悲剧美,从而鉴赏诗歌音乐描写的艺术美,进一步品味诗歌的情感美。但是在课堂预设和生成中,也出现了激活学生思维乃至调动积极性不够充分的现象。所以我深感以后的课堂教学还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有趣和语言的生动幽默,联系学生所想所感,循序渐进,层层诱导,争取做到课堂教学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篇5:教学后记通用

1、首先我觉得这节课从总体上是成功的。本课结构完整,贴近学生生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前学生围绕“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等主题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利用网络、社会调查等收集整理资料,探究问题根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制作成电子作品。课堂上学生评价同学作品、进行成果汇报、小组发问,学生之间的主动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到达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很好地完成了了教学目标。我觉得经过这次“安全自护我能行”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观察本事、分析本事、信心技术本事、语言表达本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跨越。

2、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我们应当在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的主体的同时,更应注意到教师仍然是教的主体,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忙者。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角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下教师是和学生一齐调查探究的实践者,是学生的指导者;课上教师是主持人,把一个个环节串连成线,是点拨者,帮忙学生把一个个重点、难点击破。尤其是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进取性,更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3、存在不足:这节课课堂容量较大,自护论坛上学生的讨论时间太少,在深化认识、加深理解,最终促使知识的内化方面有点没到位。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继续调整好知识与活动的关系,丰富教学内涵,最终促使知识的内化。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而不是纯粹为活动而活动。

2、继续加强学法的指导、优化教学过程与组织方式。尤其要加强对教学方式的研究,充分利用好课堂的40分钟。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可能每一节课课前都做调查、每一节课上课都作汇报,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短短的40分钟,将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充分调动,完成教学任务。

篇6:教学后记通用

许多教师在课堂管理上屡屡受挫,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搞清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汇集地,在古代没有课堂管理,因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态度很端正。都推崇“惟有读书高”的论调,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正是基于这样的学习态度,孔子的72学生,才会那么优秀,他们哪个又是管出来的呢?

应当说管理是今日教师的基本功。班额大,需要管;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境节严重,很多教师的管理是被迫的;但要分清的是教育教学是慢功,管理是急活,缺乏管理本事的教师在学校里是很痛苦的。当班主任教师最能锻炼教师的管理本事,教师如果没当过班主任,教学一般也会有困难。

谁都明白,没有适当的管理,就不能供给安静的学习环境。可是,如果教师讲课有艺术、能吸引学生的话,那课堂管理就会容易得多。一般情景下最优秀的教师不存在管理问题,他一开口,学生就会被吸引,那里就涉及到教师个人魅力的问题。

所以,好的管理有教育功能,好的教育教学也有管理功能。那怎样进行课堂管理,我想应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把管理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作为班主任管什么、不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谁来管,怎样个管法的确需要认真思考,有很多年轻教师不敢管是因为不会管。这时的我们需要涉猎关于班级管理的各类书籍,比如《马卡连柯全集》、《给教师的一百条提议》、《教育的艺术》,再如:《班主任之友》也是不错的。

(2)、要有大局意识。首先要关注班里大多数人,不要被个别学生牵着鼻子走,不要忘记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不影响他人不影响全班应点到为止速战速决,对于难缠的学生可先不理。

(3)、要遵循台上管理,台下教育的原则。如:批评时不能让全班陪绑,最典型案例是迟到。

(4)、遵循先管理,后教育的原则。这时教师要注意工作重点是暂时息事宁人,稳住局面,否则教师就可能陷进去。

(5)、对学生要有合理的期望。喜欢把学生管得服帖,这是一种机械论、景泰思维。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向管理不能要效益”,成长不是奉命完成的。认为不逼就不会成长,就不会思考,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和曲解,千万不要以为学生的优点都是“管”出来的。

(6)、合理分配精力。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来,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看他们在管理方面的精力占多大比重,过大,显然不行,因为教师不是官员,而是一个职业人员,越是忙于管理,离教师的本色越远。

篇7:关于教学后记(最终版)

重要性:

关于写好教学后记的重要性,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曾说:“为了尽快和出色地掌握教育的艺术,每一节课后,都应当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同时要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弄清原因是在备课时造成的,还是在上课时直接造成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善于分析自己劳动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这都说明,教学之后进行归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性:

真实性:教学后记记载的内容就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所发生的真实事件,真实感受,即使是教学的失误,也应如实记载,以便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前车之鉴,切忌应付式的,报喜不报忧的,任意夸大或缩小的虚假后记。

2、典型性:教学后记,应抓住教学活动中典型的、新颖的有价值的事件或现象进行记载。如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新颖独特的学习方法,以及优秀、困难、特异、学生的学习思维方法和过程。

3、普遍性:教学后记还应抓住学生普遍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在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都会出现的问题,找出它们的共性,发掘其差异,探究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减少大面积的教学失误,在平方根的教学中,新旧教材由于编排体系不同,编排顺序不同,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学生错误率明显大于旧教材,而解决的办法是充分结合新旧教材的长处,合理组织教学。

4、科学性:记录的事件,应站在教育学原理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去研究,防止个别代替整体,特殊代替一般,表象代替实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准确、科学的一手材料,并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从教材、教学、教师、教法、多角度去分析、去阐述、去发现问题所在。

5、整体性:在教学后记中,不仅应注意对学生个体,对某个知识点,某种教法,某个活动环节的记载,还应注意,知识的整个章节,学生的整个班级,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记载,要从其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进行反映,以保证问题现象的完整。

6、发展性:在教学后记中,特别是对学生学习,教学方法的反思感受、认识方面、应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认识其发生、发展的必然性,从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不同问题所呈现的表象出发,找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及解决的办法,做到防痪于未然。

7、全面性:教学后记,所记载的内容,应包括教学活动中的所有元素,包括教师、教材、教法、教学手段,学习环境,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因素的全面的反映。

8、时效性:撰写教学后记应注意随感随记,因为那时的感受是最深刻的,最直接的。若时间过去较久,则会造成感受的失真或丢失,无法找回,造成终身遗憾。

9、可读性:记载的文字应丰富、多采,形式生动,精炼,概括,这样的记述,日后,自己才愿意读,愿意看,更可为他人所用。记什么?

教学后记是教师执行课时计划后的及时总结,是课堂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体现,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的重要依据,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具体素材。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感到教学后记无内容可写,往往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有的甚至相互抄袭,随心所欲地写出几句,这些都是不严谨的表现。我认为教学后记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总结写教学后记。

一、记教材挖掘情况 通过教学,检查一下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教材中编者的意图是否摸清,是否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实质,教材内容层次有没有分清。

二、记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教学后记检查教学中有没有把教学目标贯穿课堂教学始终,首先要找准目标,这样可以克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接着看复习、讲解、练习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后检查是否完成教学目标。

三、记课堂结构是否合理 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看复习、导入、讲解、练习4大部分的设计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最优化,是否从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结构为依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四、记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教学过程中是否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要注意儿童心理发展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的过渡。在教学中是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观察、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五、记学法指导情况 教学过程中,不仅看知识的传授情况,而且要看是否教会学生学习,指导他们如何认识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克服思维定势,指导学生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和发展点,创造良好的学习方法。

六、记重难点是否突出 教学过程中,突出重难点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教学活动中诸多要素的核心要素,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七、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情况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过程。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是否发挥自己的才能,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启发引导,配合默契,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顺利地开展。

八、记教学问题的设计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是教师传授知识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途径,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后记,检查自己所设计的问题是否把握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是否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篇8:《道士塔》教学后记

下面就我曾上余秋雨《道士塔》所遇到的情形来谈谈以上提出的问题。

余秋雨的《道士塔》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大意很好把握,但文章很长,所以我在授课时只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自理思路、自寻答案:1、在处理敦煌文物的过程中,王道士都做了些什么?2、对于王道士,余秋雨是怎样评价的?(从课文中找原话)3、对于这样的王道士,你又是如何看待的?理由何在?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在赏读课文时很容易找到答案,也是按照我预想中进行的。可是在第三个问题上就出现了分歧。当然,大多数学生的基本意见是一致的,都认为余秋雨将主要矛头指向道士王圆箓是不公正的。但是在自由发言时有两位同学不由自主地辩论起来,甲同学认为殖民者最大的特点是侵略和贪心,为了得到这些宝物他们会不远万里、不择手段,如果得不到宁可毁掉也不会让他人得到,并举了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例来证明王道士的低价变卖实质上是保护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文物,所以他倒是做了一件好事;而乙同学则说当时敦煌莫高窟地处偏僻的大沙漠,如果王道士不发现这些宝物或者说如果他不抱着邀功请赏的念头将文物送给那些官员,也许这些宝物就不会落入一个外国人之手,也就不会引来大批的冒险家,所以祸根还是由王道士引起的,那么指责批评他也无可厚非。甲乙两方的辩论精彩地进行着,这时他们的辩论又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兴趣,一位同学也认为错不在王道士,但却反驳甲提出的侵略者会不远万里来敦煌的观点。很明显,讨论的指向出现偏差,这时我提醒大家我们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同时我也不失时机地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推出。正当我为这堂课可以圆满结束而高兴时,另一位同学语破天惊地冒出一句:祖先的文化在现实中真有那么重要吗?我们为什么不用他们留下的文化去换取更先进的文明?将这些文物放在博物馆也许能得到一丝赞叹,可如果把它们换成钱财去投资教育、进行科技研究不是更实在……

说实话,在备课过程中我的确没想到会出现这个环节,而且乍一听他说的也有道理,并且很有代表性,现在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疑问,比如像兵马俑,我们说它是文物,但有人认为那样一堆泥巴留着有什么用,研究它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此时,怎样对他的问题作出评价?肯定?抑或是模棱两可?还是……很明显,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祖先留下的遗产,我们后人是没有权利去变卖它的,更何况,如果卖掉这些文物,而研究历史时我们还得依靠外国,这岂不是一种悲哀?但这个问题我们此时不可能在课堂上花时间解决,我事先也没充分准备,所以我当时告诉学生可以在这周的练笔本上各抒己见,有可能我们还会举行一场辩论赛来探讨这个问题……

反思:虽然我当时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问题,但这堂课下来,我还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授课过程中,一个教师再怎么考虑全面都不可能想到四五十个学生可能会突然冒出的问题,面对学生突发性的提问,该怎么办?当学生思维出现误区时该怎么办?当学生转移问题时又该怎么办?而同时,一方面我们的课堂还必须承担着“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另一方面《国家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评价体系的改变,要从传统教学评价中过分偏重知识与技能,发展为一要评价知识与技能,二要评价过程与方法,三要评价情感与态度。尤其是要关注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合情、合理。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局面,教师该如何处理,既能让学生满意,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呢?……都说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可是面对这个常说常新的问题,面对学生那不可预估的大脑,教师又如何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备课到底应该备什么?什么才叫备课充分?……这些都成了我在那以后不断认识和考虑的问题。

篇9:教学后记通用版

师:同学们,“偷”是怎样的一种行为?

生:“偷”是不好的行为。

生:是犯法的行为。

生:偷东西被抓住了是要坐牢的。

师:那“小偷”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生:常常会穿黑色的衣服,不引人注目。

生:小偷经常是在晚上去偷东西的。

生:小偷偷东西时会很紧张,偷到东西了会赶快逃走。

……

师:诗中所描写的偷白莲的小娃娃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小偷一样吗?

生:不一样,他偷了东西还不赶快逃走,还慢慢划船走,一副悠闲的样子。

生:小偷偷了东西会很紧张,可小娃娃还一脸高兴样,一点也不紧张。

生:从图上可以看出,小娃娃偷采了白莲也不知道藏起来,还扔在船板上,人家一眼就可以看到。

生:小娃娃还采了张荷叶顶在头上,好象一点也不怕别人知道。

……

师:我们来猜想一下,小娃娃可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偷”采白莲的呢?

生:他有可能是去荷花池塘里玩,看到莲蓬可爱就随手采了。

生:图上的小船上有一个鱼篓,我想他可能是去抓鱼时看到莲蓬,就随手采了,根本没想到自己是在偷呢。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生:很可爱的。

生:他很顽皮。

生:天真活泼。

……

学生初读古诗时,一看到“偷”就觉得这是个“坏”孩子。与诗人所描绘的孩童形象不一样。结合学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再来读诗文,学生就能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中真切地感受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篇10:教学后记通用版

1.书中呈现的很多植物学生没有见过,如果课前让学生去搜集一些这样的植物,教学效果会更好。

2.学生对有些植物的地下部分分不清到底是根还是茎,需要通过一些图片资料帮助 学生理解,达到自己能辨别。

3.(一)叶子的蒸腾作用的实验做的不成功,主要在课上用的时间太少。3.(二)课上播放光合作用的影像资料,学生对光合作用理解的较好,而且学习的兴趣也 很高。

4.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实验,既提高了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

5.本课通过给学生播放视频短片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了话的构造,了解了花谢之后变成果实的过程,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掌握较好!6.学生对观察星空的兴趣很高,可是因为以前没有系统的对星空 进行观察,所以学习起来有点困难。当教师播放星空的影像资 料后,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7.现在还不到冬季,所以学习这一课也有困难,只能是教师通过影 像资料,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8.学生对木材的特点想不出研究的方法,需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学生意识到要合 理的使用木材,这一点很好。

9.学生能想出一些纸的实验的方法,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10.学生在前几课的基础上,已能想出好几种做陶瓷的特点的实验,以具备了一 定的实验能力。

11.大多数实验的方法,学生都能想出来,而且能自己设计实验。

12.学生不仅能自己设计实验,而且体验到了要限制使用塑料袋,培养 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13.学生自己设计不出实验,需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14.学生能自己设计出实验,但实验的效果不够好。15.学生自己设计出了实验,并且对本课理解的也较好。

16.教师通过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同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课的知 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很喜欢以活动为主的学习,很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充分响应了<纲要>精神.18.学生大部分能够搜集相关的资料,但是学生不会对资料进行整理概括。学生搜集的资料很杂很多,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搜集完资料后不去阅读,更不会去整理。

学生进行汇报时,我是让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汇报,目的是锻炼学生,督处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和交流。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个同学都进行汇报。似乎效率不高,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汇报采取组代表汇报和成员都汇报进行结合,争取锻炼大部分同学,进一步提高教学,学生学习的效率。

表述要精确。在教学中表述要精确,简短,不罗嗦。19.学生能根据既定任务完成教学目标,达到学会的目的。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学生的准备不充分。课前对学生的布置的准备不充分,没有落实到实处,象准备地球仪和我们周围的事物的资料及照片,多数学生没有准备。

篇11:家访后记[最终版]

——家访后记 徐李小学 王欢

家访作为老师和家长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孩子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家访老师和家长双方都能借此全面了解孩子在家里与学校的情况,这样会更有利孩子的成长。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样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上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从学校响应省教育厅的号召,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我也开始自己的家访之行。但对于人生地不熟的我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说不是班主任,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义不容辞。

10月11日晚上,我和班主任付老师进行了首次家访。我们一起访问了学校附近徐李村的2户学生家庭。家访中家长们都很客气,对于谈到自己的孩子的情况时,也都一一介绍,即使有缺点,都比较坦诚地和我们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本以为有了第一次经历,随后的家访就会更顺利。但在之后去离学校较远的村子时,路不熟悉,东穿西转,路程加长了,人也走累了。不过村子里的村民们还都是很热心的一一为我们介绍,指方向,三转四弯终于到了学生家里。家长水果茶水地热情招待我们,当我们离开要去另一家的时候,何紫琴的叔叔还主动承担了当“导游”,将我们领到了目的地。家长们的热情,更加让我们体会肩上的责任是多么重大。

在家访中我看到了不同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家庭教育的差异,我深深感到,要想教育好一个孩子,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建议,并表示希望和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好孩子。

篇12:教学后记浅谈

写教学后记有如下好处:

一、它能帮助我们积累教学经验,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学日记,就是用随笔的形式把教后的得失记录下来,也就是说你的教学设想或计划,通过教学哪些达到了目的?哪些还未达到目的?为什么达不到?有哪些新的感受、体验?都把它记录下,以备后用,不断改进教学。如果不写教学后记,那么你的教后得失、新的感受很快就会遗忘;如果写教学后记,通过认真思考、总结,把这些得失、新的体验、感受记录下来,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才可做到心中有数,失误才可避免,这样才能积累教学经验,更好地驾驭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二、它能为我们搞好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会教书,还应搞好教学研究,成为教育专家。通过教研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的东西,才会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主张写教学后记,是因为每个单元、每课时的教学设计不尽相同,学生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那么我们撰写的教学后记就会丰富多彩,这样鲜活的东西就为我们搞好教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原始资料;只要坚持不懈地认真写好教学后记,将某些教学后记加以整理上升到理论,将是一篇很好的教学论文。

三、写教学后记也是教师练笔的好机会

一个语文老师不会写文章,怎么指导学生作文呢?何况还提倡我们老师写“下水作文”呢!我们老师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整天忙于备课、改作业,对练笔之类往往无暇顾及,久而久之,文思枯竭,怎么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呢?所以我们要勤于练笔,而写教学后记正是老师练笔的一种好方式。

写教学后记是大有裨益的,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应当写。写教学后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即兴写。

每上完一节课,走出教室我们都有种种感受,或是成功的,或是失败的,或是一般的,都可以把它记录下来,写在备课本上或是专门的教学札记本上。教完一个单元,要整理前面零散的教学后记,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对整个单元的得失进行总结;一个学期结束后,还要整理各个单元小结,把整个学期的教学后记进行整理、总结、归纳,结合教学实践,形成经验性文章,又完成了教学论文的任务,岂不美哉!教学任务进行到下学期要重温后记,循环往复,这样才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其间单元小结尤其不可忽视,它有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各节课得失的整理总结,又能为后面经验性文章的形成打下基础。例如上完第一册语文第二单元后,我这样小结:快速作文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在30分钟左右写500—600字左右的文章,但素材的积累还不够,学生阅读能力较差,老师应“授之以渔”,教给方法。为此第三单元后,我就在“源头活水”上下功夫:开放学校的图书馆,让学生读书写心得体会交流,欣赏优秀作品,讲成语故事,办手抄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古诗背诵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春天来了,开展“寻找春天的礼物”和春游李冰陵的活动;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学生上山植树,绿化我们的家园;秋天到了,组织学生爬山欣赏山村秋色;冬天到了,组织学生堆雪人、打雪仗,领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这些活动给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后快速作文,把体会、感悟写出来在班上交流,这样学生有生活体验的积累,怎能写不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新课程改革不是强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吗?可见经过不断反思的教学后记,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丰富教学经验。

其次要与听课相结合。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总结自己的经验,更要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既要向本校教师学习,还要向其他学校老师学习,更要聆听省、市一级组织的教师专家、特级教师的讲课。比如四川李镇西老师的现场作文教学,湖南作文教学和研究专家杨初春先生的“快速作文教学”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应把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使之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指导自己的教学。杨初春先生的快速作文教学法很值得借鉴,通过借鉴实践,我班的学生由不会作文到会作文,由怕作文到喜欢作文,由没有写的到有写的,收获真不少。一句话,聆听他人的课,不仅丰富了教学后记,更提高了自己的教学。

最后要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只有理论的武装才能指导实践,只有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丛书《教学技能》、《组织教学活动》必须学,现阶段的《新课堂怎么教》、《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等需认真钻研。语文学科应订阅全国中语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通迅》等,把握语文教学的新动态、新信息。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懂得新课程下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作业观的具体内涵要求,懂得新课程要求老师具备的语言艺术、练习设计和安排艺术及幽默教育艺术、愉快教育艺术、教育机智艺术等多种艺术。我们要明白要求、领会精神,把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就丰富了教学后记吗?不仅提升了理论水平,更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学后记通用版】相关文章:

教学后记范文05-16

任强教学后记04-14

作文教学后记05-19

教学后记写作05-26

教学后记分析论文04-16

家教学后记范文05-20

大学教学后记范文05-25

高校教学后记范文05-26

对外汉语教学后记06-27

教师教学后记模板04-12

上一篇:两位数减一位数 整十数(退位减法)教案下一篇:安全工作的会议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