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汇报材料

2024-06-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汇报材料(通用6篇)

篇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汇报材料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材料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书育人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几年来我校本着“以改革促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质量要效益”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突出的优秀教师。现把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西丰县城南端,东临西丰高中,南依西丰火车站,北靠小南路。学校创建于1970年,占地面积16146m2,建筑面积5460m2,现共有教学班20个,其中七年八年各7个班,九年6个班;学生1270名,其中七年426名,八年414名,九年430名;教职员工112名,其中领导班子成员10人,专任教师105人,45周岁以上的专任教师有25人,30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17人。高级教师38人,中级教师53人,男教师42人。编制数102人,不缺编,无代课教师。学历都已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本科教师为64人。现到农村支教9人,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8名,县级骨干教师10名,校级骨干教师13名。县以上优秀教师18名,县以上优秀班主任13名。

二、主要做法

1、精心组织,加强管理,确保教师素质提高有效落实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刘学仁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工作主动,全局观念强,经常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认真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建立了规范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考核细则和评估标准,在实施上做到“三保证、三落实”,即保证人员、保证内容、保证时间;落实计划、落实考核、落实奖惩。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教育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命运”,我们始终要求领导和教师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基本信念,改变教师中心观,树立师生互动、交往的平等观、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体观。学校邀请市县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派领导到洋思、衡水、杜郎口、许衡等中学“盗取真经”,派教师到外县市学校学习,举办校本研训。领导和教师们耳濡目染,经常被教育新理念、新思想不停地冲击,切身感受到了先进教育思想的力量,很快转型,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佼佼者。

3、强化学习,不断汲取,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基本知识

学校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论坛、骨干教师及名师讲座等办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各科教材教法、本学科的有关知识、基本方法和发展前沿理论知识,使广大教师能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事教育实践,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改革的脉搏,以新课改崭新的理念来武装自己的

头脑并转化为自己的具体教学行为,进而形成在新的教育观念下的教学风格。

4、增强师德意识,提高师德修养,努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学校经常采取会议、学习和活动等教育形式,积极开展家长评教评校,学生评教,校长热线电话、“做学生喜爱的教师”等活动,狠抓热点,消除疑点,解决难点,杜绝乱补课、乱发行、乱收费的现象。我们还注重加强教师间的和谐发展,每个班级教师的安排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和经验缺乏的教师结合,知名度高的教师和知名度相对低的教师结合,精力充沛的和精力不足的结合,老教师和新教师结合,对教师业绩考核中有一项是年级所有教师集体的成绩。目前,我校教师已达到以事业心为基础,以热爱学生为核心,以虚心为动力,以为人师表为准则的良好师德,并形成一股积极、进取、创新的合力,营造出 “爱岗敬业、爱生乐业、献身勤业”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二中人精神(即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和谐发展的协作精神)。

5、以校本培训为载体,进行岗位大练兵,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校本培训是教师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四会三课”、“红烛工程”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形式,突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培训特点,开展“铸师德、练师功、磨师艺”的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达到具有使学生“一讲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能力。

6、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平台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发展的长远之计。我们一是实施“青蓝工程”,加强完善拜师带徒工作,充分发挥师带徒作用,跟踪听课、评课。二是开展“青年教师教育基本功大赛”活动(内容包括:上好一堂好课、设计一份经典教案、说课、写一篇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典型个案、主题班会、展示一次专业特长等)、“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会”活动,尽最大可能提供展示教学水平的舞台和给予优秀的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尽快脱颖而出,担当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任。

三、存在问题

1、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业务能力不高,敬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不负责任,只教书不育人。有些教师全局观念不强,不够团结,不注意自身修养、形象。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多科的能力弱,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2、师资结构不合理。中青教师缺乏,男教师严重偏少。

3、管理体制制约学校发展。校长没有用人权,教师干多干少一个样,聘用制流于形式。

4、办学经费明显不足。近几年,由于一费制的实施,教育经费没有及时到位,学校资金明显不足,教学设备的改善跟不上课程改革的需要,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几年来,经过努力,我校逐步形成了一支有学识、有能力、合作力极强,“攻无不破,战无不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校先后获得省课改工作先进集体、市精神文明单位

和县控辍保学先进校等多项荣誉,学校教学成绩年年都排在全县第一名,在县里的各项比赛中我们均进入前三名,2007的中考我们也取得了全县个人成绩最好、考取总人数最多、团体平均分最高、升学率第一的骄人战绩。成绩只代表过去,今后我们还将乘着素质教育的东风,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大胆探索,勇于拼搏,锐意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我校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我校逐步向校风优良、教风严谨、学风端正、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育人摇篮迈进!二○○八年六月十六日篇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汇报材料

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汇报材料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校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及人才规划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培养目标:

坚持教师发展为本,发挥教师主体作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主研修,积极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发展,提高教书育人的综合能力,造就一支热爱学习、敬业爱岗、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师德建设,培育人文情怀 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增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师德修养是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弘扬教书育人精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构建一支具有一定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

1.修师德、练师能,塑形象。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为主线,促进教师为学、为人、为师的有机统一。结合学校实际,组织教师加强学习,提高依法治教意识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完善《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小学教师细节修养》等,不断提高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二)提高专业素质,提升育人能力 1.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我校全体老师年年都要参加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和市人社局培训,并在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全部注册;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体参加,参加全部合格。

2、在这三年期间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要达到100%以上.3、继续实施“青年教师教养规划”,做好推进名师队伍建设,争取有更多的中青年教师进入市、区级“教坛新秀”、“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行列。

四.工作思路:

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学校确立“教育引导,加强管理,一边使用,一边培养,鼓励冒尖”的原则,实行“教导处带教,以老带新,新老挂钩的师徒结对”;形成“校长负责,教导处专管,骨干教师帮教”的管理体系。

五.工作目标:

培养与提高总体目标:一年过关,三年胜任,五年成骨干。

一年过关──过好常规关,教材关

三年胜任──胜任学段教学,效果明显

五年成骨干──通过3-5年教学实践,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校、市的学科骨干

六.工作内容:

(一)新教师培养工作措施与要求:

目标:新教师(今年新分配的教师)依据总体目标“一年过关”,过好常规关与“教材关”,能按常规和一般模式组织教学,全面进入教师“角色”,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学效果不低于同年级同学科平均水平。

措施:

1.学期初举行“学校组织,教导处主办,教研组长带教,集中备课会”实行岗前培训制度。

2.开学第一周组织各教研组听新教师上“见面课”进行常规帮教。3.新教师“初为人师”学年初学校召开“迎新会”进行上岗动员。

4.过好常规关,练好基本功,坚持岗位练功,练好粉笔字,口头表述能力,板书设计等书写功与说课功。5.“师徒结对”发挥骨干教师帮教作用

(1)结对:由教研组负责组内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对。

(2)“师徒结对”形成:抓规──说课──听课──评课等师傅带教一台戏。

6.缩短新教师适应周期,实行“同步移植创新法”的有效举措:同步──要求同年级同学科与师傅的教学进度同步、要求同步、资料讲义同步、考试辅导同步;移植──通过听课,教案移植,教法移值;创新——根据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大胆创新。

7.每学年开展两次教学技能比赛,上学期开展“打磨课”活动。下学期开展“公开课”比赛。8.期中教研组内开展一次“汇报课”。9.教导处加强新老师的教学常规检查。10.新老师要求听课20节以上。

11.完成“六个一”工作,即“一次基本功比赛,一堂汇报课,一篇教学体会,一个满意教案,一份最佳试卷,一份优秀练习”。

12.学年初进行业务测试,暑期要完成与高考相关学科模拟试卷十份。

(二)教龄在3年内的青年教师的提高工作措施与要求

目标:教龄在3年内和本学年调入的青年教师,依据总体目标“三年胜任,五年成骨干”,总结经验,深入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切入口,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标,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措施:

1.贯彻在职为主,业务为主,自学为主的提高原则,积极参加计算机,普通话,继续教育达标工作。

2.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形成新的教学技能。3.听课人均20节以上。4.完成“五个一”,即完成“一篇论文,一份优质试卷,一个优秀教案,一次基本功比赛,组内上一堂优质课”。

5.从教中学,从研中学积极参与教研组的教研工作,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6.积极承担校际或组内公开课,展示自己,鼓励冒尖。7.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

8.积极参加本学科上级教研部门教学研究活动。9.积极撰写学科教学论文并参与评选。

七.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1.教师队伍中有少数人报怨收入低,工作消极怠工,2.缺人又缺科

3.缺编,目前我校师生比23:1 八.存在问题:目前学校教师老龄化严重,队伍参差不齐,青年骨干教师成长缓慢,流动较多,在市、区学科中的地位不够突出,缺少名师的引领。篇三: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为了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政协参政议政的作用,近期县政协调研组深入县城各学校、部分乡、村中小学,采取访、问、听、看、查等形式,对我县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61所(不含民办幼儿园),其中高中1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县直初中2所、县城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乡镇初中6所、乡(镇)中心小学7所、村级完小73所、教学点64所、幼儿园1所。县域内高中在校生1328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在外见习)在校生580人,特殊教育在校生42人,初中在校生7210人,小学在校生26264人,县幼儿园472人。

全县有教职工1781人,其中公办1472人、以工代教170人、工人64人、月工16人、编外用工59人。具体分布为小学1138 人,初中 455人,高中114 人,职业教育中心 32 人,特殊学校9人,县幼儿园33人,教职工队伍中专任教师1699人,为教职工总数的 95.4%。

教师学历结构情况:教职工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名,大学学历的423 名,大专学历 899 名,中专及其以下学历375名。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 99 %、95%、78%。小学和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较高,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较低,难以适应高中教学需求。

教师职称结构情况:专业教师中有高级职称 16名,中级职称575名,初级职称1076名,未定级3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0.9%。高级职称数量少,农村中小学高级教师数量更少。

教师年龄结构情况:教师中35岁以下724名,占教师总数的 42.6%,36—40岁的288名,占教师总数的17%,41—45岁的259名,占教师总数的15.2%,46—50岁的124名,占教师总数的7.3%,51—54岁的182名,占教师总数的10.7%,55岁以上的122名,占教师总数的7.2%,教师队伍整体比较年轻,但部分学校老教师比例偏高。

二、近年来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所采取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县立足于“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一)强化领导,加大投入,为教师队伍提供有利条件。

我县属于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历届县委、政府领导都高度关注和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作为强县富民的基础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教育专题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教育工作,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培训、培养、选拔、使用上基本上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尤其是我县前几年开展的“普九”、“普实”攻坚战,县委、政府多

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这也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平台。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为了增强教师爱岗敬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县委、县人民政府每年教师节都举行隆重的表彰仪式,对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同时,把加强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工作目标管理,与学校的量化管理、业绩奖励挂钩。每年组织优秀教师宣讲团到各乡校进行宣传报告,以身边的先进人物为典型,激励全体教师学先进、赶先进,敬业奉献,教书育人。通过努力,全县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全国、全区优秀教师。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县有李高送、岑光录教师获全国劳模、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有2名教师荣获自治区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有36名教育工作者获自治区级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其中1名记个人二等功),有108名教育工作者获百色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有750名教育工作者获县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三)加强师能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是把好教师入口关。严格实行“凡进必考”、“执证上岗”制度,杜绝不具备从教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二是把好教师敬业关。一方面,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制度,在学校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氛围,及时发现并提拔任用“能干”的教师,调整“不思进取”的学校领导,创建你追我赶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及时清退不合格代聘教师,补充优秀师资。2003年以来,我县在优秀代课人员中公开招聘小学教师179人,在大中专和本科师范类毕业生中公开招考聘用中小学教师145人,极大缓解了教师不足问题,为教师队伍不断增添了新生力量。三是加强教学科研工作,建立县、乡、村教研网络,开展优质课、教学论文评比、教学基本功比赛、实验操作比赛等教学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四是把好教师培训关。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我县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及“送教下乡”的方式创造性的开展师资培训活动。2003年以来,全县选派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达65人次,参加区级培训达1236人次,参加市级培训达4628人次,参加县级培训达8938人次。通过一系列培训,提高了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夯实了教师基本功,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几年来,我县教师在参加各类教学比赛中,先后荣获国家级奖励25人次,自治区级奖励69人次,市级奖励250人次,县级奖励950人次。

(四)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通过先后在县民族中学等5所中小学开展领导班子竞聘上岗和在超编的同乐镇中心小学等3所小学开展教师竞聘上岗活动,并对有缺员的县城中小学采取文化考试、试教等方式,择优调入教师。这样,既为县城学校不断选拔了优秀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又激发乡村教师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推进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的逐步形成,调动了学校领导及广大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加强管理,逐步完善制度。

管理为重点,实施以“德、能、勤、绩”为内容的教师考核管理制度。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教师的行为,提高了教师管理水平,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总之,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在数量增加、结构优化、素质提升、条件改善、地位提高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三、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乐业的教育事业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取得的显著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全县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仍一直影响着我县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从教师数量的配比上看,教师总体数量仍显不足,教学一线教师明显不够,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按原(乐编字[2007]46号文),全县教职工定编人数为:1884人,实有1781人,实际在岗1757人。因此,我县真正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在数量上不足。同时,教师资源不足和教师资源浪费并存。一方面是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教师明显偏多,教育局和其他党政部门从各学校长期借调人员的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是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县城、乡镇所在地及周边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配置比较多,且出现超编现象(例如:同乐平寨村完小有9个班,333名学生,按县编办的编制教职工数为18人,实有教职工26人),而边远条件艰苦的村完小、教学点教师严重不足(例如:逻西中停村完小及2个教学点有9个班,242名学生,按县编办的编制教职工数为12人,实有教职工7人)。

(二)从教师专业素养上看,整体素质不高,学科带头人缺乏,难以满足新课改的需要。我县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县内培训机构能力又有限,培训质量难于提高,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

一、呆板,缺乏积极的课改意识,难于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与教育改革、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上看,还存在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等现象。一些教师在工作中缺乏热情,不能安心从教,更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存在教育精力投入不足,教学态度不够严谨等问题,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个别学校的校长事业心不强,能力有限,水平偏低,缺乏有效管理,造成学校教师人心涣散,工作怠慢,影响了学校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四)从教师队伍结构上看,学科结构不平衡,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在学科结构上:基础学科教师相对多,英语、信息技术、地理、计算机等学科教师相对短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在地区分布上:乡村与县城相比,教师短缺尤其突出;年龄结构上:全县五十岁以上的教师近400人,占教师总数的近四分之一,部分教师因病和责任心的问题,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学历结构上: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偏低。

(五)从教师队伍的目标管理和教师成长的环境上看,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对今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编制实行动态管理。重新核定编制,在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的前提下,也要充分考虑我县许多农村学校地处边远山区、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但每班学生少的实际,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采取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编制核定方式,并设立小规模学校编制最低保障数,科学、合理地核定和使用教师编制。逐步解决缺编和优化配置教师资源,为乐业教育事业提供足够的师资力量,并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二)加强领导、完善制度,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健全管理机构。要从科教兴国和加强教育干部后备力量培养的高度来认识此项工作,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在县教科局的直接领导规划下,形成高水平的县级培训机构统筹→县职教中心整体实施→县教科局各相关股室密切配合→县教育督导室评估检查。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部门共建共管。建立由教科局行政部门、培训部门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培训政策规定、培训规划、教学计划等全面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

2、专兼结合、加强培训队伍建设。将选聘由专兼职教研员、教学能手和教育领导组成的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培训队伍。注重教科研活动的引领导作用,提升培训的质量。

3、完善制度、确保培训效果。对培训进行全过程考核,从而对培训质量进行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培训任务完成后,要进行检查、评估、总结,确保培训质量。

(三)实施专业的系统发展工程,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1、提升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水平。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培训应坚持以在职攻读为主,脱产学习为辅。小学教师原则上参加小学阶段所开设学科的学历提高培训,中学教师除攻读第二学历外,原则上参加中学阶段相同或相近学科的学历提高培训。逐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加大教师学历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校,开设各类学历培训班,满足教师积极自主参加学历进修、获得专业发展的需求。

2、大力实施“新教师培养工程”。制定新教师短期、中期、长期培养计划,制定相关激励措施。采用骨干带教、专家讲座、技能评比、观摩研讨等多形式的培养方式,有步骤地开展新教师的岗位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尽早胜任。

3、实施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培养计划。遴选一批学科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后备力量重点进行培养。注重培养过程,保证数量,提升专业内涵,形成青年骨干教师的群体。

4、建立县名师名校长及“青蓝”培养工程。下大力气,加大投入,力争在5-10年内培养一批在全县乃至全市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学校管理专家和学科名师,让他们在教师队伍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提高。

5、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努力建设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教师继续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在职在岗教师都要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以岗位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培训和新课程培训为重点,切实开展教师全员培训。

(四)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増强教师爱岗敬业责任感。

1、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激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2、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如果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要作出严肃的处理。以促进教师成长为目标,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形成正确的师德导向,增强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教师热爱奉献、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精神,促进师德教育的制度化、科学化、经常化,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

3、在舆论监督中约束教师的育人行为。定期开展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满意度的调查,深入基层学校,发现和表彰先进典型,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全体教师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

(五)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科学配置教师资源。

1、打破学校界限,对全县现有教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逐步完善“宏观调控,双向选择、有序流动”的人事流动机制,多渠道引进、招聘优秀教师,优化教师来源、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明显改善学校之间教师资源不均衡状况,基本解决教师学科性结构紧缺问题。在控制编制总量的同时,建立了教师队伍长效补充机制。严把教师入口关,提高新增教师学历标准。教师补充机制要不断创新,对紧缺学科及边远缺编的学校,尽快招考,及时补员。

2、完善县域内教师流动机制和加强流动教师的管理。定期组织部分城区教师到农村中小学缺编学校支教,选派部分偏远农村完小校长到县城学校挂职锻炼,多种形式的智力支教活动普遍开展,并形成制度。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和健全教师流动服务机构,鼓励教师资源在城乡间、学校间合理流动。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流动教师管理办法,増强支教教师工作责任感,真正发挥支教作用。同时,采取支教和末位淘汰制,也可有效解决城镇教师超编问题。

3、加强学校编制管理工作。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教职工配备。学校在核定的编制数和专业化技术结构比例内科学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

4、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聘用合同制。学校要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竟聘上岗,应3-5年实行一次。凡通过竟争上岗,落聘的教师再酌情安排。对老龄化教师或多病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根据他们身体、年龄、知识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应工作,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5、完善教师职务评审(议)制度,严格聘任程序。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努力做到机构精简、职责分明、管理高效。实现评聘分离,争取农村中小学有高级职务教师任教。教师职务评审(议),可规定参评教师必须有2-3年农村中小学教学经历(特殊岗位教师例外),以缓解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足局面。

篇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汇报材料

一、抓好“四项工程”,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师表工程”。通过开展“四高”(高品味、高质量、高境界、高风格)、“五雅”(雅道、雅言、雅观、雅趣、雅量)活动,使师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内化为教师的品格,外显为教师的行为。二是实施“名师工程”。出台了《市四中名师(名班主任)评选及奖励办法》,通过强化名师意识,增强名师效应,发挥名师作用,带动了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青蓝工程”。学校坚持开展“校长带年级、中层带学科、高师带青师”的青蓝工程,使教师们迅速适应了学校高起点、高标准、高绩效的工作准则。四是“富脑工程”,每年为教师购买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拨出专门经费,分学科按年级组为老师订阅了相关的报刊杂志,鼓励教师业余自学,提高教师了的理论水平。

二、全方位、多渠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把读书学习当作是教师发展的需要,使教师产生紧迫感;(2)通过各种评比让教师清晰自己的位置,使教师产生危机感;(3)让教师真切地了解学校的现状和光辉的前景,明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使教师产生责任感;(4)树立“培训是给教师的最好福利”的理念,使教师产生幸福感;(5)实施课题研究战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产生成就感。

三、抑制职业倦怠为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认为教师之所以出现职业倦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发展的目标,尤其是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有一种日薄西山的感觉。为此,我们提出来教师要拥有“五个一”:要拥有一位自己崇拜的教育教学名家,系统地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要有一本经常翻阅的教育教学名著,做到常读常新;要订一份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期刊,不断吸取新的营养;要有一个经常浏览的教育网站,交流教育思想,了解教改信息;建一个自己的博客,把想的做出来,把做的写出来。“五个一”活动的开展,使教师感到前面有一片亮丽的风景,工作上有压力,但是心理上不压抑,工作起来很忙,但是忙得心情舒畅。

取得的成绩:

1、在省级教学名师评选中,我校有4名教师入选省级名师,十七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名师。

2、我校独创的“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被《光明日报》称之为教师的“现场办公”,《中国教育报》称之为“师生自由对话的舞台”《人民教育》称之为“一场改变学校命运的课堂教学革命”。先后有安徽、河北、山西、山东和本省的近百所学校三千多名师生前来参观学习,85名一线教师人人承担做课任务,为外来师生作课1032节。今天上午来自全省各地的参加国培计划的60多名农村骨干教师还在我校听了两节课,并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篇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汇报材料

一、加大师德建设力度,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应坚持把师德建设摆放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 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

1. 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 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增强教师拥护共产党, 确保教师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 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2.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党、政、工、团要密切配合,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融理论于活动中, 深入浅出, 在师德要求上使教师不断形成自觉性。开展讲座、组织培训, 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积极推进教育创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3. 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根据学校实际, 可成立督导室或纪检监察室, 着力查处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设立校长信箱, 开通校园网站互动平台, 敞开渠道, 多方面接受群众意见, 形成良好的校园民主氛围。坚决反对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坚决反对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 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权”谋私的行为;严厉惩处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

二、加大学习培训力度, 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师高弟子强, 名师出高徒。学校要非常重视教师素质的提升, 提高师资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1. 确立目标, 精选培训内容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内容选择上, 学校安排的各类培训都要有利于教育教学, 应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内容, 立足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 把教师培训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师德与技能并重, 理论与实践统一。多开展一些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 如教学技能、多媒体技术、普通话、规范字等, 始终围绕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两方面着手展开培训。

2. 讲究策略, 丰富培训方式

开展教师培训的过程中, 应讲究培训方式的多样性。例如在做中培训、在赛中培训、在研中培训、在反思中培训等。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 学校要充分发挥本土专家的优势, 适时有效地开展本土培训, 不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力争做到三年或更短时间完成一次全员轮训。在培训策略上, 不要随大流, 大学校有大学校的方法, 小学校有小学校的作为。

3. 建立机制, 确保培训质量

学校的各类培训要制度化、规范化, 做到有章可循。如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情况, 建立“名师工作室”, 固定人员, 专门指导、帮助年轻教师, 加强对他们思想上、业务上的培训, 让这些人少走弯路, 早日成才;建立“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 让这些教师在培训机构中学习、反思, 对其以往的教育活动进行总结、提炼, 形成成果, 回校后, 办讲座, 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建立“教师培养的考核、评价、奖励机制”;建立“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 让每位教师在横向交流与纵向比较中, 看到成绩, 了解差距, 产生继续努力的动力。机制的形成, 有利于保障各类培训正常、有序开展。

三、加大总结和反思力度, 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科研兴校, 科研立校”是很多学校提出的响亮口号。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只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才能使学校兴旺, 才能做到“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研究平台, 鼓励他们敢于尝试, 乐于钻研。

1. 帮助教师克服不愿做研究的思想

教育教学研究是为了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避免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 其根本目的是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 运用教育艺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出发点, 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归宿。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就是教学常规工作, 教育研究工作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畴就不开展, 为此, 学校在这方面要组织教师多看书、多参观、多学习, 让其懂得:教育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 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适时开展相关的总结、交流活动, 让做研究的教师体会到:经过研究, 能在反思中升华自己的思想, 体验到工作的快乐。

2. 帮助教师形成做研究的能力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教师必须要知道“怎么做”, 也就是要懂得一些教研的基本方法。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个人发展层次的研究主题。如要求年轻教师“坚持独立设计教案, 用心设计好一堂课”, 就是一次很好的教研实践;要求骨干教师坚持写教育日记或教育随笔, 在教育论坛或教育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与同仁进行更广泛地相互学习与交流, 养成与专家讨论教育问题的习惯, 参与专门的课题研究, 总结反思, 形成理论, 推广应用;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常规的教育研究活动, 养成向教育报刊投稿的习惯, 提高总结、提炼和写作能力。

四、加大教师队伍的管理力度, 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和谐校园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校的领导,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特别重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要努力在学校中树立团队意识, 激发教职工的参与热情, 使大家同心同德, 为共同的美好愿景凝心聚力。

1. 认真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

对教师的管理要做到制度执行严肃严谨, 令行禁止, 赏罚严明,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古语说得好:“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学校领导层更要以身作则, 在行使管理职权的同时, 也要接受全校教职工的监督, 真正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表率、遵守制度的模范。要在全校上下形成制度的约束力、规范力。

2. 要注重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一是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 关心他们的疾苦, 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 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多为教师办实事, 注意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帮助他们伸张正义。

二是真诚和坦率对待每位教师。在与教师的交往中, 要真心诚意, 以心换心。实事求是, 对年长的同志要尊重, 对年轻的同志要器重, 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处理问题留有余地。在管理中要注意与教职工架起感情桥梁, 使教师对学校产生一种信赖感, 让教师积极支持学校的工作。

三是理解宽容, 多倾听教师的心声, 尤其要听牢骚之声;学校政务、校务要明明白白, 凡是应公开的内容都向教师公开;对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要耐心听取, 念人之功, 容人之过。帮助教师找准自己的位置, 真正形成学校管理的坚强合力, 促进校园温馨和谐, 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开展。

五、完善教师评价和考核体系, 让教师劳有所值、劳有所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里提出, 要“加强教师管理, 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这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种手段, 也是改进学校状况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1.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学校要采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和“绩效管理教师评价制度”并用的评价机制。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着眼点不是对教师进行奖惩。绩效管理教师评价制度, 是“发展性评价制度”和“奖惩性评价制度”的有机整合。既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又重视奖惩制度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

2. 合理制定评价标准, 真正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应当是多元的, 要改变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现象, 针对教师的学科知识、合作能力、终身学习以及课堂内外的全部工作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一些需要规范的行为, 评价的标准必须具体, 可操作性强, 对于一些复杂的、可以进行探索和创新的方面, 要为教师留出足够的空间。

3. 采用多种方法考核、评价教师, 力求公平公正

学校应考虑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指导性与奖惩性相结合的方法;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等。力求多渠道、多层面地评价教师。

4. 将考核评价教师的结果与绩效工

资的发放、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挂钩, 并尝试与教师退出制度结合, 以保证考核评价的有效性

考核的结果, 是对教师的综合评价, 是对教师工作的全面考核, 必须保证它的有效性。只有这样, 考核与评价才有它的实际意义, 才能起到促进作用。在使用考核评价结果的时候, 要注意科学合理, 避免滥用, 以免造成过重或过轻的做法。

总之, 教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质量, 关系到校际间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实现。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如何逐步完善相关制度, 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如果上述观点能落到实处, 取得成效, 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了。

参考文献

[1]周洪宇.未来10年的教师质量决定着中国教育的成败[J].人民教育, 2010 (24) .

篇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意见把师德建设作为考评学校工作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根据意见,国家将出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幼儿园园长、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制定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规范师范类专业办学,建立教师培养质量评估制度。

意见要求,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

意见提出,要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出台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

意见提出,我国将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品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实现教师职务(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意见指出,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倾斜政策。推进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规定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

意见要求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加强教师管理,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规范高等学校教师兼职兼薪。

篇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

-------------多拉特乡胡吉尔台村汇报材料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给社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我村党支部从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发挥作用,辖区基础工作,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落实乡党委维稳工作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新思路。

我村党支部建成以来,农牧民党员只接受其隶属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固定模式,村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模式还是沿用传统的、单一的垂直管理体制和自我循环的运行机制,党建工作主要还是通过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创先争优”、“民主评议”、载体活动等形式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村党组织在加强两委班子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辖区党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支部成员做到事事带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在党员中起到模范作用,真正在辖区居民群众中起到模范作用,使村党支部的公信力明显增加。我村党组织定期走访党建联系居民党员,加强联系沟通,力求掌握党员在村各层面的表现情况,认真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党支部根据党内外人士反馈的评议结果,结合牧民党员的思想、工作作风等情况向乡党组织反馈,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提高,促进了驻辖区单位党建与村队党建的协调发展。

二、构建与探索相结合,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的新办法。

在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中,村党组织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平安和谐作为村党支部工作重点,按照“六帮六助六服务”要求结合我村特点对群众开展“生活上扶困、身体上扶康、精神上扶志、智力上扶学、就业上扶技”,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村干部按照“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要求,村干部人均包户50户,分片包户入户随访,听民声、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顺民心,遇到问题及时赶到、遇到困难及时帮助、遇到纠纷及时解决、遇到危险及时发现,着力解决群众最盼的问题、最难的问题、最急的问题、最怨的问题,坚持民有所思,我有所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帮;民有所惑,我有所导。

四、加强城市基层组织机制建设,构造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

维护社会稳定既是一个主动的、超前的、长期的社会治安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群众性的、基础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坚决纠正维护社会稳定实际工作中的简单化、“一阵风”、运动式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建立健全立足基层、着眼长远、运转高效的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因为一个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具有引导和激励的功能、控制与监督的功能、教育和防范的功能,因而加强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的建设,不仅可以规范和引导基层组织的日常行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将成功的基层经验转化为成熟的制度规范,将有效的社会治安的一时之策转化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经常之举,从而使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持续化的轨道,这样社会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深圳市福田区在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方面,采取了如下几项有力措施:

(一)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是维护本地区本部门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党政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一班人共同抓的维护社会稳定领导体制;健全一级抓一级、一级带—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制度和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要把维护社会稳定真正纳入岗位责任制,把综合治理的各项指标量化、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身上,并与责、权、利真正挂起钩来,坚决实行奖优罚劣,严格执行社会治安一票否决制。规定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和群众,督促解决社会治安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发现和培养维护社会稳定的典型。各级领导还要主动为基层排忧解难,在人、财、物等方面帮助基层逐步改善治安基础设施。

三)强化能力建设,发挥乡村领导干部在维稳工作中的率先垂范作用。在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平安乡镇”建设和法律法规活动。结合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组织开展了 “查思想、查不足、查问题”的“三查”活动,通过对照检查,寻找差距,引导和帮助基层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工作中,以下乡宣讲活动为契机,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帮助提高认识,不断提高警戒性,让党员领导干部从思想上率先垂范,结合村级班子换届,在问题村、重点村注重选配了一批会做群众工作、能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进入了村“两委”班子。全县还选派了77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整体合力,有效发挥了党员领导干部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维护稳定的率先垂范作用。

(四)强化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维稳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农村建立健全了治保、民兵、妇联等群团组织,维稳重点地区以社为单位建立了党小组,在村组和社区建了治安联防党小组,构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维稳工作组织网络。各级党组织坚持维稳工作联系会、协调会、碰头会制度,坚持互通信息,互通情况,定期沟通,重大问题共同研究、共同协商、共同解决,构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横向领导机制。健全完善了领导干部联点制度,乡镇党委成员联系重点村社,乡镇科级领导联系重点片区,一般党员干部和村干部联系重点对象,构建了维护稳定的纵向领导机制。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等乡镇站所党组织根据各自管理职能,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具体管理和指导,教育和引导基层组织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履行工作职责,合力维护稳定,构建了维护稳定的职能领导机制,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鲁甸县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积极探索推行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边实践、边调查,边分析、边研究,从中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挥作用的动力不足。从目前情况看,农村干部报酬待遇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由于县乡财力不强,农村干部养老还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村干部在一些棘手问题和群体事件面前徘徊不前,怕事、怕遭报复、怕卸任后遭人唾骂等后顾心理严重,导致农村干部在维稳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潜在动力不足。

二是发挥作用的能力低下。通过在实践中综合分析,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急能力和应对能力不强,对“三农”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急难事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有效的时间内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能力不强,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在第一时间解决。有的基层党员干部不善于学习,对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有关政策和知识学得不透,把握不够,导致当前问题没解决又引发新问题,甚至使事态扩大。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套套、老办法解决问题,不适应思想引导和教育感化的方法,不会办事、办不成事、办不好事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在大事大非面前看不清形势,把握不住方向。

篇6:加强基层工会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为做好全总、省总加强基层工会建设调研工作,XX县总工会围绕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这个主题,总结我县基层工会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基层工会作用发挥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的工会工作在县委和市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XX省先进县级工会为工作目标,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体工作创出特色,全局工作不断推进。2013年新建单独工会21个,新建联合工会2个,并入联合工会154个,非企业数据库建会率达95%,全面完成了工会组建“三年攻坚”目标任务。截止2014年3月,全县共有922个工会,会员81472人,建会企业职工入会率达到95%其中。非公企业单独建立工会的373个,联合工会及工会联合会117个(覆盖675个企业),机关工会90个,村、社及区事业工会342个。共有女职工组织1295个,已建会基层工会女职工组织组建率达99.11%,组织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协议909个,签订率92%,打造了8个特色鲜明、程序规范、示范性强的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先进典型。全县国有控股及规模以上企业共140个企业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工作合同。实现对建档困难职工帮扶全覆盖,为4012户困难职工建立档案。

二、思想政治工作

1、利用基层工会为宣传阵地开展形势政策任务宣传教育,通过多样的教育引导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同理想信念。2、2013年内江市总工会在白塔集团公司举行了全市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启动仪式,XX县总工会以此为契机,在县、镇级86个窗口行业开展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参与面达90%,在白塔集团开展了“XX县陶瓷铺贴技能大赛”,在威玻集团开展了“XX县玻璃纤维制造引丝技能大赛”。勤达公司召开了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着力实施“三个三”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发动3.4万名职工参加“三个三”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节约经济价值2600万元;以“大培训、大比武、大提升”三大行动为主题,组织职工开展职业技能职工技术培训、技术练兵、技能比赛活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参与面达 100%。

3、基层工会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知晓度高,对坚持这一道路的理论实践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更好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不断开创工会新局面。是新时期地方工会必将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就要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属性,体现到工会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谒诚为职工群众服务。

4、基层工会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以下基本途径和方法:一是发挥优势,主动工作。充分认识自身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发挥。二是预测动机,超前引导。研究群众思想动机及其表现形式,把握其变化的规律,对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三是善讲道理,及时开导。做群众工作应多讲道理、善讲道理,通过讲道理去开导群众,实现以理服人、以理育人的目标。四是沟通情感,经常疏导。工会干部和群众之间不仅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更是紧密的同志关系,存在着感情上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和互相影响。实践证明,在疏导群众的过程中,工会干部与群众情感相通,双方的思想交流就能畅通无阻,思想工作就会水到渠成,工会工作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

三、维护职工利益

1、基层工会干部对工会履行维护职工权益基本职责的认识:工会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理所当然,作为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应该牢固树立依法治会的思想,积极地、理直气壮地依法全面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职工群众对基层工会维权工作实效性的评价较好。

2、在维护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劳动经济权益上,基层工会以群众工作与“大调解”工作相结合,及时建立“三平台五机制”,以推动实现用人单位与职工良性互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3、基层工会,尤其是企业工会要把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放在最基本地位,在维护职工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方面权益,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职工群众的诉求和需求工资收入是职工最关心、体面就业职工最现实、社会保障职工最担忧、劳动争议矛盾职工最敏感。

4、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建制率保持在90%,已建会非公企业建制767个,建制率达90%。着力完善了厂务公开、职代会、职工董(监)事等制度,加强不同类型企业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分类指导,保障和落实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全县各乡镇、工业园区、社区(村)、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623个,建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623个。

5、目前工会开展的技能培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企业内部面向企业职工开展的技能培训;一种是面向社会开展的技能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三、服务职工体系

1、职工的侵权投诉、利益需求、发展愿望、生活烦恼、精神苦闷等等对基层工会的诉求。最希望基层工会帮助解决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生活环境等等问题。

2、基层工会干部要明确认识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做好群众工作主要是依靠服务职工群众这一有效手段来实现。工会要在服务职工群众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有所作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二是提高服务能力。三是拓宽服务领域。四是建立服务机制。

3、在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中,基层工会是有效维权的主阵地,主要应以基层工会组织为依托,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站点建设为依托,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构建工会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基层服务机构,全面提升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1、基层工会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是工会必须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围绕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基层工会要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三是工会以求真务实态度维护职工权益;四是以创新推动工会工作上水平。

基层工会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是创新服务理念。始终把保持与职工的密切联系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二是创新管理形式。在管理上吸收民智,在生产上依靠民力,在监督上发扬民主,并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载体和运行机制,如职代会、企务公开、合理化建议等。三是创新服务方式。首先要提高服务意识,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家庭了解情况,开展调查研究,认真了解职工的政治思想、经济水平、文化需求及生活工作情况,了解职工的意见、呼声和要求,了解工人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反映职工的合理要求。其次要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对侵犯工人合法权益的人和事,依法据理力争,充分利用已经构架的两级职代会和两级企务公开体制,加大公开力度,加强监督力度。再次要在职业道德建设、职业技术培训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子,创造一个科学、文明、健康、有利于发挥建筑工人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的环境。

2、对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在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上的明确要求:一是大兴勤奋好学之风,建设学习型工会 ;二是大兴高效务实之风,建设效能型工会 ;三是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建设节约型工会 ;四是大兴依法维护之风,建设服务型工会。

3、依法推进由职工群众直接选举基层工会主席的步骤:一是大力宣传,广泛动员;二是制定计划,缜密安排;三是发扬民主,坚持标准;四是规范操作,民主选举;五是选举结果,报请批准。从而增进工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增强基层工会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

4、依靠职工群众办工会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基础。职工群众是工会的主体,也是做好工会工作依靠力量。依靠职工群众办工会,首先要强化工会组织建设,动员、组织职工入会。主要做法:一是加强领导,加大组建工会的力度;二是广泛宣传、依法组建;三是加强指导、跟踪服务;四是狠抓典型,全面推进。其次,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最后,多关心职工的冷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做到职工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要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宣传鼓动之事;不做雨后送伞,让他们感受到工会组织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工会就是他们温馨的家园。

五、工会体制的条件

1、不利于基层工会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认识有偏差;二是工作难开展;三是职能难发挥;四是制度不完善;五是基础较薄弱;六是法律有盲区;七是指导不到位。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解决:一是克服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倾向;二是架起干群之间理解的桥梁;三是敢于为职工争取合法权益;四是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2、我县的小型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一大批小型企业建立了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我县个体工商户等小型非公企业经济组织数量多、分布较为分散且职工人数少而流动性大,工会组织组建困难,仍有相当数量的小型非公企业游离在工会组织外,这些小型企业的劳动关系复杂,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就目前组建的工会组织来看,个体工商户等小型非公企业工会组织由于职工人数少,很难组织起来开展活动。这样的工会组织建立以后如果不组织开展活动及发挥作用,则很快就会消亡,就是存在也是形同虚设。

3、自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选聘进入XX县工会干部队伍以来,县总工会始终坚持从关爱、帮助的角度出发,促进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健康成长,通过增加工资,解决生活困难等方式切实提高了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上一篇:古代高中状元的贺词下一篇:2022年离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