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

2022-09-10

21世纪, 是知识经济腾飞的时代。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 不是资源, 而是教师的素质。21世纪的教育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 更强烈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所以在学校管理中, 应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首要的、重要的任务来抓。下面就本校近些年来的工作实际和我在学校担任一名副校长6年多来管理实践, 初步探索出一些方法和路子, 现谈一些初浅的体会和设想, 供教学管理者们参考。

1 全面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体系

没有21世纪高素质的教师, 就没有面向21世纪的教育, 也就培养不出21世纪所需的人材。我们认为, 现代教师应当具备如下素质。

1.1 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 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教育的发展靠教师。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要教好书, 而且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面对新时期的挑战, 抓好我们教师的师德已成为重要工作之一。

俗语说:“教人先正己”。教师的基本素质渗透在全部教育教学过程中, 它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东北一所小学有一句名言:“学校无小事, 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 处处是楷模”。从某种意义上说, 推进素质教育, 既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 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

1.2 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现代教师, 首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有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创新观念、民主观念、个性观念、人性观念、个性观念、未来观念以及教学中的新的教材观、教师间的合作观、新的评价观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其次, 必须具有终身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学校教育不是一种终结性教育, 而是终身教育的起点, 是为继续学习作准备和打基础。因此, 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确定, 知识点、教学方法的选择, 都应充分反应终身教育的思想。

1.3 具有广博精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理论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必然会导致教育的竞争, 而教育的竞争实际上是教师素质的竞争, 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志是学历, 高学历是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教师素质的共同特征。在业务能力上, 要求教师从现在的“单一型”向“全能型”发展, 像陶行知所倡导的那样做到“博专结合, 博中求专”, 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在教学水平上则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

1.4 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成为研究者, 对于教师个体来说, 也有助于教师专业文化的提升。在教育科研中, 教师具有教育者、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多重身份, 教师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 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发展新知与技能的喜悦, 以及教学相长的益处。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之中, 就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 就会对新的问题更为敏感。教育科研有利于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 使教师能够检讨未被考验的理论, 弥合理论与实际间的差距, 进一步了解教育教学规律的复杂性, 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成为研究者, 已经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品质要求, 是教师职业的表现形态。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发展之本, 一个教师只有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之路, 才能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品味。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最大、最有价值的收获是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的增长。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当前,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 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教师不仅要学会分析、钻研和思考, 而且必要会实验、会写教育研究论文。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教师必须完成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1.5 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作为21世纪的人民教师要认清形势,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增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速度快, 更新换代频繁, 应用周期短, 发挥效益高。因此我们要高瞻远瞩地抓好统筹安排, 科学规划。这需要做到:一要有超前意识, 要作前瞻性思考, 不拘泥于眼前, 不裹腿于门前。比如说发展教育技术时, 我们要能预见到, 家庭生活的网络化已是必然趋势, 现在不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将来就得处处碰壁;学校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已迫在眉睫, 现在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将来肯定处处被动;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操作也是刻不容缓, 当代教师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将来必定处处受制。二要大胆尝试, 超前准备。我们要为能够预见到的未来的发展变化, 思想上提高认识, 行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 配置设备要尽量引进新一代, 应用技术要讲究最先进, 培训师资要敢于超前, 要善于培养未来人才。做到不重复配置、浪费资源, 做到不让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断层, 做到让设备效益能充分发挥出来。

当今的世界, 计算机、电子邮件等现代技术运用于中小学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得到迅速发展。“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现代教师要转变观念、强化科技知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它先进的教育技术, 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方法。

2 努力形成师资队伍建设的健康运行机制

目前师资队伍的运行管理机制, 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要求, 滋生了许多对现代教育不利因素。如:我校以及整个教育系统的领导和老师出现了这样一种悲愤的情况, 就是有的领导和老师在没有评到和聘到高级职称之前, 当领导管理学校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是很高的, 但有朝日评聘上了高级职称, 工资提高了, 是学校领导的就马上辞去学校领导职务, 不再愿为教育多出一份力了, 是一般老师的就向学校提出不再担任学校主科的教学, 要求上一门付科就行了。针对教育系统出现的上述现象, 我认为改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运行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革除教师种种“终身制”, 在竞争的基础上引入优胜劣汰机制

教育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其中原有人事制度中暴露出来的某些弊端, 已成为一种“瓶颈”, 遏制了教育改革的深化, 而教师队伍中的三种“终身制”, 已成为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绊脚石”, 必须予以排除。

一要革除“学历终身制”。学历本是教师学识与水平的一大衡量标准。但在现实中, 却存在着“只认学历不管学识”的“一俊遮百丑”现象, 以及“一张文凭一生受用”的以“不变应万变”现象。所以学校应从教师的真才实学和工作实情上重点考核, 而不能仅仅关注一张“文凭”。

二要革除“职业终身制”。由于教师近无下岗待业、竞争上岗之虑, 远无寻聘、求职之忧, 加之教师职业具有单兵作战和教师评价难以全面量化等特点, 使得一部分教师不思进取, 甘于平庸,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所以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必须加以施行。

三要革除“职务终身制”。现实中教师职务评聘中普遍出现了“评聘评聘, 评了就得聘”“聘了还得评”和“一次评, 终身聘”的现象, 形成了事实上的“教师职务终身制”。这一终身制的存在, 使许多被聘任职务的教师, 特别是聘上了高级职称的教师, 较普遍存在着“三少”现象, 即工作干劲少了, 学习研究少了, 以及论文与成果少了。所以学校必须评聘分开, “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举措必须落到实处。

2.2 处理好以法治校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在规范的基础上引入激励创新机制

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的两个方面, 以法治校强调的是“法”的作用, 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必须明白, 人治不能代替法治, 学校必须有“法”, 人人必须“守法”, 这个“法”是实施学校管理的依据与准绳。一个“法”治的学校, 应当有科学的计划, 缜密的实施、认真的检查、客观的总结;应当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制度齐全、纪律严明;应当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各尽其职, 又协作配合;应当干多干少不一样, 干好干差不一样, 奖勤罚懒, 选优汰劣, 在“法”的面前做到人人平等。我在游河中心学校任校长一年多时间里, 坚持以法治校, 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为人师表, 以德育人成为教师的良好风尚, 一些不正之风得到遏制。有些教师因严重违反师德或无视校纪校规给予了严肃处理:其中一位教师被调离岗位, 一位教师被扣发年终责任奖, 一些教师被扣发当月岗位奖。但是对于工作责任性强, 教育教学工作干得好并作出了一定成绩的教师根据规定给予了当年成果奖, 在一年中, 教师的成果奖上下差额近千元。依法治校使我校的广大教职工的精神面貌有了根本性转变。

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的因素, 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上都要把人放在核心地位上, 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特别要考虑到知识分子自身的特点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大事大非上讲原则, 在小事小非上讲人情, 和风细雨, 润物无声。如果只强调依法治校, 而忽视了思想情感的沟通, 就容易伤害教职工的自尊心, 很难使教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开拓性, 也更难开展好学校的各项开作。

科学家指出, 要想挖掘人的潜能, 就要尽量排除对人的各种限制, 让人在自由交往、互相关怀的环境中输入新的信息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 学校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特别是领导与被领导、校长与教职工之间能否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人的潜能的释放影响极大。因此, 我们采取淡化约束, 少设框框, 多搭表现自我的舞台, 让每一位教职工都能在教育舞台上唱好教书育人这台“戏”。

3 重点落实师资队伍建设的几项保障措施

3.1 建章立制, 引导教师步步入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建设好教师队伍, 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 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 召开教代会, 虚心听取和接受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制定了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 规范了评估条件与内容, 为检查、评比、督导、奖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教职工在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方面进行自我约束同时, 逐步引导其由被动接受约束转变为主动性自觉管理自己, 逐步形成管理自觉化。

3.2 实施“培训”工程, 保证青年教师年年有进

学校把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 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 使长远目标与现实要求兼顾起来, 把培训、教研、教学融为一体, 尽快愈合教师队伍的“断层”, 实现平稳过渡。同时, 学校还启动青年教师“一二三四五”培训计划, 要求做到:一年“结对子”, 以师带徒, 常规入门;二年“压担子”, 大胆执教, 工作上路;三年“指路子”, 发展优势, 形成特色;四年“搭台子”, 搭台唱戏, 崭露头角;五年“拔尖子”, 闯出校门, 走向成熟。全员参与, 严格考核, 鼓励青年教师干一行爱一行, 钻一行精一行, 做教学“状元”。

3.3 开展教育科研, 促进教师层层攀高

教育界有识之士认为:开展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良策, 而且是培养学者型教师的明智之举。针对我校教师原来教科研意识淡薄, 学校采取了“以点带面, 分步推进”的办法, 首先在教师队伍中挑选出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并有一定潜力的几位中青年骨干教师, 推荐上报为B类或C类人才, 得到批准后, 安排他们外出学习, 回来要求他们把学习到先进东西和经验传授给其他的教师, 并要求他们上示范课。组建起学校教科组, 校长亲自任组长, 学校通过设置机构, 编制人员, 建立制度, 安排时间, 保证了教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科组成员人人确立课题, 坚持每周一次集中理论学习、开展教改实验, 积累各种资料, 学期末完成课题阶段性小结。经过一年的锻炼实践, 教科组成员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4 实施“名师”工程, 激励教师人人争先

名师创造名校, 名校造就名师。我们把“名师”培养作为队伍发展的最高目标, 要求教龄在五年以上的教师朝着“十个一”的目标努力, 即:树立一个好形象, 练就一流基本功, 精通一科教材大纲, 掌握一套教育理论, 具备一项特长, 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 创出一流的好成绩, 总结一套好经验, 熟练使用一套电教设备, 获得一流的教改成果。以上十项内容促使教师苦练内功, 争创名牌, 争当骨干, 争做带头人, 争做科研型教师, 争当一位名师。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工程, 是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是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动力。我们认为, 只要确定一个目标, 形成一种机制, 落实一套措施, 那么, 一所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学校管理,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上一篇:高校健美操教学与群众性健美操运动有机结合的社会实用价值分析下一篇:反向追责制在中职护理学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