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024-06-28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共10篇)

篇1: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山东财经大学关于加强教师队伍

建设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结合学校“一体两翼”战略构想和“凝心聚力工程”与“特色名校工程” 建设的需要,根据我校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与《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学校“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要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教师工作薄弱环节,创新教师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2.总体目标。到2020年,专任教师比例稳步提高,教师数量满足学校事业发展需要;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务(职称)、学科、学缘等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高层次人才数量显著增加,人才高地初步形成;团队建设初具规模,团队效应不断增强;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有较大提高,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形成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师工作体制机制,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3.重点任务。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为重点,以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为突破,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团队,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内容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1)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学习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抓住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立足学校工作重点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围绕博士点建设,进一步弘扬师德风范,激励教师自觉投身高水平财经大学建设,营造爱岗敬业的浓厚氛围。

关心教师思想和生活状况,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帮助和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师德榜样作用。以德从教,以德治学,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潜心学术的使命感、责任感,使我校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和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楷模。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

2.合理规划,科学组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度扩大教师规模,使生师比控制在16:1。为提高教师准入门槛,新进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引进的教师需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教师引进的重点是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以及海外博士。

3.完善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1)岗前培训。新引进和调入到我校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须参加教育厅及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以尽快掌握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提高职业道德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更好地履行教师的岗位职责。

(2)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导师制度。学校为所有新教师或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不合格的教师,一对一配备教学业务指导教师。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确保教学质量。指导教师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辅导期为一年。

(3)青年教师学历学位培养。学校每年有计划的选派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和业务水 3平。学校鼓励青年教师报考“211”或“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或高水平科研院所及海外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

(4)国内进修访学。学校根据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有计划选派教师赴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修或访学,了解学科前沿,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5)国外进修访学。根据学科发展和博士点建设需要,鼓励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培养研究,追踪国际学科发展最新成果,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增强以国际视野分析解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

(6)创新团队建设。以“泰山学者”岗位、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为依托,以国家级和省部能科研项目为载体,逐步形成以“泰山学者”、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为基础的学科梯队,建设一批研究方向稳定、梯队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学术思想活跃、发展态势良好的学术团队,鼓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7)高层次人才学术休假。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每5年为一个周期,可享受为期6个月的学术休假。学术休假期间,教师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联系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科研课题合作研究、交流讲学、著书立说等活动。通过 4 学术休假,使教师吸收新的学术思想,开阔视野,激发教师的学术创造力,缓解职业倦怠。

4.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管理

(1)落实教师资格证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新进教师应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2)推行岗位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的学校编制与各岗位结构比例,结合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师岗位总量及各等级结构比例。积极推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择优聘任、合约管理” 的用人制度,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3)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价标准,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教学和科研并重的职务(职称)评价体系,实现教师职务(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和岗位管理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职务(职称)的杠杆作用。

(4)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要建立教师新开课及开新课试讲制度。教师新开课或开新课,学院要进行开课考评。健全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把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考核评价的基本内容。

5.建立教师工作激励机制,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

5(1)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学校成立教授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等组织,探索教授治校治学的有效途径,构建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教授在治校治学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扩大教师的参与权与知情权。

(2)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学校积极开展师德标兵、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奖、科研突出贡献奖等奖项的评选,重点奖励在师德建设、在教学科研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3)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向一线教师,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根据教师个人工作实绩和贡献进行分配,拉大收入差距,真正体现按劳分配、优劳优酬,为教师创造优越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创造安居乐业的成长环境,增强学校吸引、稳定人才的竞争力。

(4)强化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保障教师各项待遇的落实。每年为教师体检一次。完善教师人事争议处理途径,依法维护教师权益。

三、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责权明确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学院之间沟通协调机制,形成责权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2.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界定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和教学、行政督导委员会的作用,探索和完善教师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实现形式。

3.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学校注重引进欧美等发达国家高层次人才。各学院(研究所)负责搜集相关学科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建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建立定期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

以参与“国家2011计划”、特色名校建设工程为契机,努力创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积极争取大项目、大课题,对申报和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给予大力支持,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创业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4.加强团队建设,促进人才、团队一体化发展。在学科优势明显、学术梯队较完善的重要学科建设创新团队,学校在岗位设置、人员编制、人才引进及经费等方面予以倾斜,重点支持高水平创新团队进入国家或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保证团队负责人享有充分、合理的用人权、分配权和考核评价权。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结构。继续开展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加强教学示范和教学观摩,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高水平教学团队。5.有目标、有重点,加大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列出名单,积极跟踪,重点瞄准那些有潜力成为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中青年学者,全力以赴地培养和支持。学校列出专项经费,每年有计划、有重点的支持他们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或高水平科研机构做博士后研究或访学交流,同时积极吸纳青年教师参与重要学术交流活动、重大项目研究等,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6.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师工作的激励机制。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现教师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以完善岗位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教师工作特点、体现岗位绩效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优劳优酬和校内津贴向优秀人才与关键岗位倾斜的政策,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健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设立教师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发展等专项资金,加大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求。

8.搞好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营造恪守学术规范、尊重学术自由、崇尚科学的人文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投入,提高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加强网络化、信息化等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教育培训,增强各类人员 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改进管理服务的技术和手段,提高管理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水平。

篇2: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与业务能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师德高尚、敬业乐教、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队伍,根据省、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九大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遵循教育发展和教师成长规律,围绕区工委书记+++同志在20++年教师节座谈会上提出的“六个不动摇”,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培养目标

(一)政治合格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把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二)师德高尚

热爱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

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敬业乐教

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树立“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意识;严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各项教育规章制度,有较强的规矩意识,“知规矩、懂规矩、按规矩办事”,为示范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业务精良

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方法、技巧,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加快教师专业成长,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优质化、教学方法高效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1.精心组织好教职工政治学习,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学校要坚持教职工政治理论集中学习制度,通过原文学习、专题讲座、座谈讨论、观看党教片、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政治,讲大局,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和上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开展教育规章制度学习,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区工管委、教育管理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2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维护教师队伍良好形象;各学校校长要认真学习新时期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打造一支团结向上的干部队伍,确保学校始终置于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二)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1.开展主题教育。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组织全体教师签订《教师师德承诺书》,促进教师遵守诚信、履行诺言。深入开展“五个一”系列主题活动,即一场师德讨论、一句师德宣言、一次师德演讲、一篇师德征文、一次师德满意度测评。开展名优特级教师的专题讲座,组织名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学习、弘扬优秀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2.开展树正气、刹歪风行动。各学校要通过征求意见、座谈交流、个别谈话等形式,认真查找教师队伍中的不注重团结、搞小团体、搞小动作等问题,坚决杜绝“说怪话、发牢骚、散邪气、刮歪风”等负能量现象,让全体教师做到“做文明人、办文明事”。

3.宣传表彰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评选工作,树立先进典型,达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目的,在全区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三)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1.组织岗位技能研训活动。开展“读一本教育专著,做一项教育专题研究,上一节教学展示课”等学习研究和实践活

动。完善各校每周常态课研究,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2.积极组织好教师培训活动。除了安排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教育部门安排的各类培训学习活动外,各校还要组织开展名、优教师讲座活动,不定期组织教师到外地优秀学校学习、交流。

3.积极开展校本研究。稳步推进各校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活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把研究成果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

(四)培养专家型教师

1.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加快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评选表彰优秀骨干教师。积极推选名师、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人物。

四、实施步骤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活动从今年++月中旬开始,到11月底结束,分为宣传部署、查摆提升、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一)宣传部署阶段(20++年++月++日-++月++日)。召开专题工作部署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要求。各学校成立组织机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并将实施方案于++月++日前报区教育管理4

办公室。各学校要广泛宣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为本单位教育活动开展营造浓厚氛围。

(二)查摆提升阶段(201+年++月++日-++月++日)。各学校要通过自查、专题座谈、开设电子信箱等方式,认真查摆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梳理,深刻反思、剖析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查出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改进办法和措施。同时,要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并结合实际组织教师进行座谈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确保学习效果。

(三)总结验收阶段(20++年++月21日-++月30日)。坚持自查自纠和验收评议相结合,在各校自评的基础上,区教育管理办公室进行检查验收,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学校予以表彰,对消极应付的学校予以通报批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区管委成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各学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管理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成立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好具体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做好各项工作。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学校要积极宣传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营造重视教师成长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协调,统筹兼顾。各学校要坚持把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为检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尺,找准结合点,突出实效性,将教育活动与推动学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篇3: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1. 合理配置师资, 满足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教学需求

完善教师聘任、调配、流动等制度, 采取措施积极解决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不足、质量不高、骨干教师流失等问题。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情况, 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重点向农村、特别是山区中小学、教学点倾斜, 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够用。对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人员, 坚决清理整顿。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教师资格、学历较高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2. 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以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为核心, 完善教师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和以“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为载体的骨干教师培训;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建立标准化、开放式的自治区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体系;积极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 组织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讲学团, 到农村学校巡回讲学, 培训教师。

3. 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

按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的规定, 保障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工作, 通过周转房建设工程, 逐步解决农村教师周转房严重不足的问题, 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篇4: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

探索设立农村幼儿师资特设岗位,严格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新进幼儿园教师实行公开招聘。现在还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的幼儿园在职教师要在2018年底依法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期满仍未取得任教资格的,予以清退。其他学段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应在上岗前接受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幼儿园教师按照每班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标准配备。

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幼儿园教师培训,每年举办园长和骨干教师市级培训,鼓励幼儿园教师进行高学历进修,依托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加大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力度。

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10年的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

建立和完善本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城镇学校新进教师在城镇学校跟班学习1年后应到农村学校任教3~5年以上。城市中小学教师应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聘任中级教师职务,有2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聘任高级教师职务。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10年的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左右。

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支教活动,每年组织 “名师送教下乡”等系列活动,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健全和完善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长期稳定的校际对口支援制度。

岗位职数优先向农村教师倾斜

在全市实行职称评聘地方政策试点,对部分具备资格但受岗位数量限制未能聘用的优秀教师,由同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保证其工资待遇。适当提高农村学校(含教学点)中、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和农村教师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的比例。同一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职数在优先向农村教师倾斜的基础上可以互补余缺,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社部门统筹使用。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已聘人员教学业务的定期量化考核,对于无法胜任所聘职务的人员可以不受聘期限制进行调整,予以解聘。

按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费用

依法确保教师培训经费的落实,市(县、区)财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按教职工年度标准工资(不含绩效工资)总额1.5%的标准统筹安排培训经费。中小学校按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费用。民办学校举办者也要按不低于本校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1.5%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所有学历不达标、距离法定退休时间超过10年的在职教师必须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各县(市、区)要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的提高教师学历规划并认真实施。

篇5:关于加强藏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切实解决藏区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设一支政治可靠、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藏区教师队伍,充分挥藏区教师在促进教育公平、推动藏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强藏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优化校点布局,配强学校领导班子

1、科学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点。按照着眼发展、立足当前、科学布局、盘活资源的基本思路,从客观实际出发,小学、初中应尽量满足就近入学需要,适时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合理调配现有教育资源,使学校布局与人民群众需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城镇化建设相一致,不随意拆并学校,确保方便学生入学。

2.配齐配强学校领导班子。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 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职编制标准试行办法)的通知》(川府办发电(2002)46号)的规定标准,配齐学校领导班子。为适应学校维稳、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教学需要,18个教学班以下的中小学校,可增设1名学生工作副校长;18个教学班以上(含18个教学班)的中小学校,可增设2 名副校长(1名为学生工作副校长)。四川民族学院、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可增设1至2名副校级领导,可适当增加中层管理机构和教学单位的领导岗位数(五级岗位),用于 充实学校维稳、德育教育、思想政治、统战、党团组织、学生管理等工作力量。学校领导干部中要有专人专门负责维稳和学校德育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未配齐校级领导的学校,应在今年年底前配齐。中小学校长要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实行合同聘任制管理;要严格校长选拔任用条件和标准,把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行政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群众威信高、驾驭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校级领导岗位上来,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正式党员在 3人及以上的学 校要成立党支部,设支部书记1名;党员人数较多的学校,可设专职副书记1名。学校党组织要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和学 雷锋活动,丰富党组织生活,积极发展教师党员,严格党组织管理。

二、充实队伍,强化培训

1.适当增加藏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针对藏区生源分 布广、教学点分散、学校规模和班额小、教师实际需求量大的特殊惰况,适当增加藏区专任教师编制,增核农村边远学 校教师、双语教师、紧缺学科教师、教师脱产培训缺口所需 教师编制。充分考虑藏区寄宿制学校迅速发展的实际,适当增加寄宿制学校工勤岗位,解决寄宿制学校急需的炊事员、生活管理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问题。寄宿制学校工勤岗位由政府有关部门核定岗位控制数,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实施管理,人员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积极对接国家“特岗教师计划”,加大藏区特岗教师的招聘力度,积极鼓励优秀人才到藏区中小学校任教服务,确保所需编制和人员经费到位。

2.完善适应藏区特点的教师补充机制。学校编制出现 空缺时,要及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予以补充。对学科教 师结构不合理的超编学校所需学科教师在县域内难以调剂解决的,可按不超过上自然减员数的50%题补充急需的专任教师。对35周岁以下具有国民教育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可采取公开直接考核招聘办法及时补充。此类考核招聘的教师应在服务满6周年后,才能申请调离初始招聘单位。探索在内地就读的藏区“9+3"应届 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委托举办有师范专业的高等学校定 向培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藏区双语、艺体等紧缺学科教 师。坚持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新招聘教师必须具备相应 的教师资格条件,把政治条件考核放在首位,确保新进教师 具有过硬的政治觉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对因审查不严,导致不合格人员进入教职工队伍的,要追究 相关人员责任。

3·加强培训,提高教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每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集中组织开展 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活动,在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中广泛开展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民族观和职业理想、职业情操、职业品 潞教育,加强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将政治思想教育作为各 级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水乎和师德修养。加大校长培养培训力度,完善校长培养培训体系,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培训的原则,建立健全国家、省、州、县四级联动的校长培养培训体系,继续实施“民族 地区校长培训10年计划”,采取任职培训、提高培训、高级 和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对藏区中小学

校长实行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强化教师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通过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民族地区十年行划”等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脱产 方式,依托有关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开展骨干教训、专题培训。针对藏区教师的实际况,专门为藏区学科培训,同时将藏区优秀教师送到部属、省属师进行脱产培训,为藏区培训学料带头人和教育专家。“双语”教师的培养,整合省内民族院校(西南民族大四川民族学院、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有资源,在相关高校增设师范双语系,按中小学开设课程设置专业,为藏区中小学培养培训藏、汉语各学科教师。

4.加大对口支教力度,帮助藏区充实和提升师资力量。建设内地包县对口支教长效机制,由对口支援县选派优秀管理人员、紧缺学科优秀教师到藏区支教,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到藏区举办专题培训、组织优秀教师到藏区中小学开展上示范、公开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藏区紧缺学科所需教师,由对口支援方学校至少选派1名具有较为丰富教学经验、中级职称以上、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优秀教师对口支教,支教时间一般为两年。每年遴选20名藏区校长到省内发达地区学挂职锻炼1年,转变藏区校长管理理念和提升管理能力;受援地选送学校管理干部、教师到支援地学校挂职锻炼、顶岗培训、影子培训。积极鼓励支援地选派撕支援藏区,省上对支援地按照完成支教任务情况给予编制倾斜,用于补充支援地教师支教出现的人员空缺,对支教教师在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强管理,吸引人才

1、完善学校领导干部管理制度。完善学校领导干部考核制度,州、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学校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满任期工作目标考核。要专门成立校长考核委员会,由有关行政部门领导、教育专家、教师代表等组成,主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校长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发放校长绩效工资和续聘、晋职、奖惩的主要依据。中小学校长考核的具体办法,由州、县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建立学校领导干部责任事故引咎辞职制度,学校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或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不宜再担任现职的,须引咎辞职。

2.规范和完善教职工考核制度。各中小学校要建立教师师德表现档案,尚未建立和不健全的应在今年年底前建立健全。要加大对违背师德行为的惩处力度,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对不安心教学、工作态度不端正的教师,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违背职业道德、影响安定团结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严格执行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坚持以能力考核为主体,突出教学能力的考核,以课堂教学能力考核为核心,以中小学堂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据,强化对教学过程的考核。突出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平时考核与学年()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群众考核与组织考核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晋级晋职、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发放和聘任等的主要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进行告诫谈话教育,不予晋级晋职等,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人员按规定予以解聘。

3、实行优惠倾斜政策。在藏区农村乡镇中小学校同一

职务层级教师岗住聘用满1|0周年以上的教师,聘期考核合需继续聘用的,在本单位相应岗位已满的情况下,可以按有关规定实行特设岗位管理;在藏区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岗工作满1 5年以上,因身体、工作原因调入藏区县城学校并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其原在农村乡镇受聘的中高级职务可按有关规定实行特设岗位管理。在全省开展优秀教师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先进集体等表彰活动时,向藏区倾斜。通过开展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藏区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学先进、赶先进、安心从教,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篇6: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学质量是学校兴旺与发展的生命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是教育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是:以老年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以专业(学科)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了重点,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较强,结构较为合理,适应老年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二、具体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热爱老年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乐于奉献。

(二)重视业务学习培训,使教师尽快掌握老年教育的特点,采取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各班也要根据学科特点开展教学研究,互相学习,共同促进。

(三)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严把教师选聘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使学校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50%以上。

1、把好教师入口关。老年大学以兼职教师为主体,应当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和开设新专业的要求,有计划地聘任教师。新进教师应 符合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或专业特长,注意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科梯队的形成,由教务处考核并报校部同意后,方可聘任。

2、对新聘用的老师实行试聘制,试聘合格者可续聘,由学校颁发聘书。满十年的由学校发给荣誉证书。对学员意见较大、不适宜再从事老年教育的老师,经校办公室会议讨论予以调整。

3、建立后备教师人才库。从专业设置和教学发展需要出发,建立各专业后备教师队伍,并对有任教意向的教师进行登记备案。

(四)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制度

1、加强对教师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2、充分发挥才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经常开展互帮互学等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新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3、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或著书立说,推动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使教学与科研相互提高,相互促进。

(五)加强管理、严格考核

1、根据老师的岗位要求,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考核办法,坚持公开、客观、全面的原则,严格日常考核、期中检查及全面考核,以考核结果作为教师鼓励和聘用的重要依据。

2、坚持听课评课制度。校长室、教务处、各工作人员要不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习操作课),全面了解老师授课与学员学习的情况。听课要有计划、有要求、有考核;听课情况有记录、有总结、有反馈。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可组织观摩和优质课讲评。

篇7: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9月7日发布。《意见》要求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严禁简单用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中小学教师。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同时,健全大学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把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考核评价的基本内容;加强教师管理,严禁公办、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规范高等学校教师兼职兼薪等,都在《意见》中予以了明确规定。

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

《意见》明确,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完善学校编制管理办法,健全编制动态管理机制,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教师编制。

国家出台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各地结合实际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建立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机制,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持农村教育,鼓励支持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讲学。

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村小学任教

《意见》要求,继续实施并逐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探索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村小学、教学点任教的新机制。

根据《意见》,将修订《教师资格条例》,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品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健全新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探索符合不同学段、专业和岗位特点的教师招聘办法。

职务职称晋升向村小学倾斜

《意见》明确,加快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符合各类教师职业特点的职务(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

研究完善符合村小学和教学点实际的职务(职称)评定标准,职务(职称)晋升向村小学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兼职教师申报相应系列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意见》要求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完善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实现教师职务(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的有机结合,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意见》还要求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

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

篇8: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一、完善学生干部管理机制,使之成为学生中间的楷模

1. 建立合理的选拔任用制度。

高校应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制定合理的选拔机制,严格按照政治强、成绩好、素质优、作风正的特点,结合本院系专业的工作实际和特点,采用班级、团支部、班主任、辅导员联合推荐和公开竞聘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干部实行严格的规范考核,提高学生干部的准入条件,物色有担任学生干部经验的、班级威信高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然后根据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学生的特长择优选聘。

2. 建立有效的考核和培养机制。

结合各高校的实际,制定培养机制,有组织、有纪律地安排学生干部参加团校、党校、学生干部培训班的学习。要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促进学生干部工作的规范化与职业化,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在学生中间开展学生干部的工作测评,让学生监督学生干部,给他们提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不足,院系对这些情况进行统一收集后制定整改计划,采取个别谈话、集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形式,向学生干部予以反馈,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

3. 建立学生干部激励和淘汰机制。

组织行为学中谈到了激励因素,激励对于学生干部的作用是巨大的。高校在管理学生干部的工作中,要注意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要有奖有罚,这样会使学生干部队伍更加具有凝聚力,使学生干部更有干劲,更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在工作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下降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有违纪现象且造成恶劣影响的学生干部应该实行严厉的淘汰机制。正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起反作用,势必造成学生群体中的思想不稳定,引起学生对组织的怀疑和不满,影响工作。

二、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使之成为学生中间的一面旗帜

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通过刻苦学习、自我改造、自我锻炼和组织教育等途径,按照党性的严格要求,磨炼自我的品质和毅力,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纯洁性和行动上的先进性。作为高校的学生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尤为重要。

1. 要求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

国外反动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以青年大学生为重要对象妄图培养“西方政治思潮”宣传和“文化攻势”的“代理人”。为了挫败敌对势力的阴险图谋,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抵抗力。[2]因此,高校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在学生党员中大力开展党的基本理论教育、爱国教育、正确的“三观”教育,引导他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从而进一步通过学生党员向广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意识。

2. 要求学生党员树立服务意识。

学生党员在学生中间要体现先进性并争当楷模。学生党员要为学生服务,协助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把同学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引导他们积极上进,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学生党员要有不怕吃亏、不怕吃苦的精神,真诚为学生服务,无私奉献。

3. 要求学生党员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行。

学生党员在普通学生中间一直都是比较受尊崇的对象,许多学生都想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力争成为一名党员。所以,作为身在学生中间的学生党员,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一不在同学当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党员必须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做到言行一致,以实际行动来诠释党员的形象。

三、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领导者

1. 实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高校的学生骨干大都分布在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学生党支部及班委会、团支部中,其范围广泛。如果都要依靠领导和辅导员的管理,则其工作任务可想而知,而且管理效果也未必令人满意。新一代的青年大学生对于担任学生干部有很高的积极性。学生党员也希望能为组织、为院系出力。所以高校及管理者应当让学生骨干队伍实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充分发挥积极性。

2. 积极提供平台,使学生骨干得以锻炼。

高校中学生会的干部任期都是一年,换届循环较快。这样容易使工作的连接性减弱,有的学生干部刚从工作中找到了自信,接下来就要“退伍”了。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该考虑学生干部的任职时间,可以从学生骨干中挑选出个别政治素质强、工作得力的担任兼职辅导员、辅导员助理或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使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充分锻炼组织能力,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这种做法在黄冈师范学院的学生工作中屡试不爽,卓有成效。

3. 使学生骨干成为课外活动的领导者。

课外活动是促进学习的有力载体,是营造良好校风氛围的“润滑剂”。高校中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学生骨干是高校课外活动的主力军,高校在举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由学生骨干、学生会各部门的负责人来策划和组织,由他们起草活动计划,预算活动经费,由辅导员帮助协调。整个过程由学生骨干从头至尾完成,充分信任他们,支持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威信,使他们成为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四、注重和培养学生骨干的工作艺术

高校中的学生骨干,尤其是学生干部,工作中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常常发生不必要的麻烦,降低学生骨干在同学中的威信。高校应该教育学生骨干注意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艺术。

1. 端正态度,调整心态。

学生骨干应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工作中及时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上传下达工作,搭建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当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阻碍时,应及时调整心态,不把工作情绪带到工作中,不能摆“官架”、发脾气,以确保学生骨干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2. 转换角色,换位思考。

在工作中,学生骨干应转换角色,既与学生是同学、是朋友,又要作学生思想的“指导员”,在处理有关问题的时候,学会换位思考,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或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寻找最佳的切入点,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3. 注重言语行为艺术。

学生骨干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周围同学的议论,所以说话要注意对象和场合。比如,一位班长在开班会的时候,双手按在桌子上或者时不时地划来划去,语气生硬,偶尔出现“必须给我……”之类的命令话语。试想这样的学生骨干能够得到周围同学的拥护吗?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在各高校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攻坚时刻,我们不仅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而且要注重高校学生骨干的教育和培养。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努力使学生骨干成为学生中间鲜艳的旗帜,成为引导广大学生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严冰, 李浩然.以人为本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新方法.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5, VOL5, (2) .

篇9: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频繁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蔓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我国也先后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禽流感、猪蓝耳病疫情,对局部地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实践证明,要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进一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兽医工作队伍。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可以把动物防疫的网络延伸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意识强化到基层,可以把动物防疫的技术传授到基层,有利于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早发现、早反应、早处置,有利于各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近年来,各地在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项工作整体上进展还很不平衡,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经费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极不适应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需要。各地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不断提高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能力和水平。

二、积极推进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

(二)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原则和目标。要按照“因地制宜、按需设置、明确责任、择优选用、注重素质、创新机制”的原则,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整体规划,结合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建立起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

(三)科学配置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配置,要与动物防疫工作实际相适应。要确保禽流感、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防控措施在基层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畜禽饲养量、养殖方式、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和免疫程序等因素综合测算。科学合理配置村级动物防疫员。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要设立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畜禽饲养量大、散养比例高或者交通不便的地方,可按防疫工作的实际需要增设。

(四)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要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责任制。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承担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动物强制免疫注射、畜禽标识加挂、散养户动物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报告等公益性任务。各地要进一步量化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任务,细化质量标准,明确考核指标,保证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进度具体、要求严格。

(五)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建立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制度。村级动物防疫员要优先从现有乡村兽医中选用。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掌握选用条件,严格选用程序,严把进人关。要与村级动物防疫员签订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明确其权利义务。

(六)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各地要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综合运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支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要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把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纳入动物防疫队伍整体培训计划,制定系统完善的培训方案。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七)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考核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各地要把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情况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定期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村级动物防疫的工作开展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报酬补贴挂钩。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工作任务的,给予相应的处罚。要坚持人员的动态管理,对综合考评不合格的,要及时调整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要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监督管理办法,严肃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纪律。规范村级动物防疫员行为。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八)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地要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摆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根据本意见的精神,制定本地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要把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一项指标,逐级进行考核。

(九)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经费保障机制。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各地要在中央出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协调财政等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制度。要认真测算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任务量和工作强度,把村级动物防疫工作所需的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提高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保障水平。要为村级动物防疫工作配备必要的疫苗冷藏设备和防疫器械,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装备水平。要加大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技术水平。

篇10: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配置,促进全县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和有关政策文件,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才强教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教育、岗位培训为重点,以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目标,统筹规划,创新机制,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提升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品质,科学的教育理念,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由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领衔的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从2012年开始,通过5年时间努力,培养10名省特级教师,2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0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300名县级学科带头人,1000名市、县级骨干教师。

——教师数量进一步充实。每年有计划地公开招聘一批新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师生比例更趋合理,教师数量能够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有效缓解,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队伍、学科、学段以及区域结构趋于合理。

——教师队伍活力进一步迸发。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积极改革和优化教师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教师准入、培训提高、科学考核、有效激励、有序退出等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人员能进能出、专业技术职称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主要措施

(一)坚持师德为首,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紧密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目标要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重点,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师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发挥模范教师的榜样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为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对长期在农村任教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由政府给予表彰。

3.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严格按照《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赣州市教师职业道德“七项严禁”》等要求,规范教师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引导广大教师严格自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4.完善师德监督考评制度。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监督体系,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要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者,考核一律定为不合格等次,不得晋升薪级工资,不得享受考核奖金。连续两年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予以辞退。

(二)加强编制管理,彻底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

5.教师编制管理坚持精简、统一、规范、高效的原则,以保证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编制标准,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布局情况合理核定教师编制。财政部门依据核定的人员编制核拨相应经费,不足编的按实有人员核拨,超编的按核定的人员情况核拨相应经费。

6.建立常态教师补充机制。县编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师公开招聘和教师流动管理中既坚持编制总量控制,对缺编缺员中小学要及时补充合格教师;又能考虑学校正常工作,灵活配备教师编制,确保教师数量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

7.及时清理中小学在编不在岗人员和“吃空饷”人员。(1)教师不得请长假从事其他职业工作。如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自愿辞职的,本人需提前一个月提出辞职申请,经学校及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县政府批准后方可辞职。未经学校、教育局、县政府批准而离开教育工作岗位的一律作擅自离岗处理。

(2)各级各类学校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擅自离岗者情况,县教育主管部门及时通知县财政部门停发其工资。经学校组织动员、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发限期回原单位上班通知书一个月后,未按时到岗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其除名,县编制部门核销其编制,县财政部门及时核减其工资。

(3)长期因病请假确定不能坚持正常上班的教师,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的教师,经批准后实行病退。

(4)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律不得擅自抽调、借用教师。

(三)加强教师招聘力度与流动管理,推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8.提高新教师招聘质量。新补充的中小学教师应取得了相应教师资格。学历要求进一步提高,其中小学教师需要大专以上学历;初中教师需要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以研究生学历或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本科优秀毕业生为主,宁都中学、宁师中学、宁都四中根据核定的选招名额和学科可自主到国家重点大学及教育部所属师范院校招收硕士研究生或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到学校任教。鼓励研究生从事初中、小学教育,小学逐年增加招收本科毕业生比例。鼓励外县优秀教师到我县任教,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宁都籍外县优秀教师回家乡任教,为家乡教育振兴做出贡献。

9.招聘新教师应坚持“符合条件”和“专业对口”原则。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全县学校总体缺编情况和各校学科余缺的实际情况提出招聘计划,上报县政府、县编委批准后,按照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县人事、监察等部门组织实施教师招聘工作。

10.新录用教师服务期为五年,服务期内一律不得申请调动。确遇特殊情况需要调动到外县的,经县政府同意后,应按服务期长短向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缴纳一定数量违约金,才能办理调动手续。

11.强化教师流动管理。教师调整实行阳光操作,按需调整和考虑教师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调整每年暑假集中研究一次,其他时间一般不予调整。超编和满编学校,原则上不调入教

职工,特殊需要的,可根据学科欠缺情况调入专任教师。未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学校之间不得相互借调教师,如确需借调的,必须由借入学校提出申请,借出学校同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履行借调手续的,按擅自离岗处理。

12.实行优秀人才引进制度。对于县外获得省级以上业务称号来我县任教并办理调入手续的优秀教师,由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保留原职称、工资待遇,并纳入县编制管理。对于紧缺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来我县任教的,由学校提出意见,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考察审核,报县政府研究批准后聘用。

13.建立教师岗位淘汰制,及时清退不合格教师。对工作不负责任,教学能力差、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实行正常淘汰。对学校考核倒数后两名的实行待岗,待岗期间实行边教学、边学习的形式,待岗期间其职称工资下降一级,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连续两年考核居全校倒数后两位、工作不满十年的教师,由县教育局予以辞退;工作满十年以上的,五年内不能晋升和聘任教师职称。

14.学校原则上不准聘用代课教师,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工作。

(四)健全考核制度,加强教师队伍规范化管理

15.各学校要建立完善规范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和师德素养的考评,建立教师工作绩效、师德师风和业务水平等考评档案,用严格的制度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和师德师风,努力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16.实行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并逐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严格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使用效益,全面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7.完善教师量化考核机制。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教师教学业务的定期量化考核,考核要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重点考

核教师工作责任心、工作业绩,实行奖勤罚懒,鼓励实干反对散漫,表彰优秀批评平庸。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8.健全学校请销假制度,严格执行考勤纪律。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下发指导性文件,引导全县各学校制定严格的请销假制度,对教职工因事、因病请假及外出进修、应聘作出严格规定。对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者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19.学校行政人员一律要承担相应教学任务,(五)加强教师培训,大力提高教师素质

20.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以自学为主,坚持一边教学一边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要为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组织和鼓励优秀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县举办的业务培训,积极输送中小学优秀教师到相应层次师范院校进行短期培训和跟班学习。

21.实行教师支教和跟班学习制度。城区定期选派教师到基层学校交流、支教,期限一年,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引领和带动农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师资均衡。同时,县城学校要有计划的接纳农村教师进行跟班学习,时间可为半年或一年。通过县校骨干教师与农村教师实行“一帮一”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从2012年开始,凡聘用更高一级职称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必须要有1年以上基层从教经历。

22.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强化培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加强校本研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同时,加强民办学校教师培养培训,把民办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纳入全县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统一规划。

(六)健全教师权益保障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23.努力解决教师关心的实际问题。落实教师各项工资福利待遇,适当提高财政性经费在教师绩效工资中的比重,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本地公务员。在评聘教师职称时,应对一线教师和农村边远山区教师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在政府兴建的保障性住房中,符合条件的贫困教师要优先安置。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为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和中低程度收入的贫困教师提供周转房,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潜心钻研。

24.建立优秀教师激励机制。县政府每年在教师节期间表彰奖励一批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扎根山区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等物质、精神奖励上重点向优秀教师、一线教师倾斜,不断提高优秀教师、一线教师待遇,着力稳定优秀教师队伍。

25.大力开展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努力培养一支 以学科带头人为骨干、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

26.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通过教学技能竞赛、教研交流、论文评选、外出学习、名师辅导、承担教研、科研任务等形式,培养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教育专家。努力把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成绩突出、公众认可、学生欢迎,获得较高荣誉的优秀教师选拔为名师,着力建设一支适应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素质名师队伍,不断提升我县教育教学质量。任期内评为名师的,县财政每月给予一定津贴。

27.实行基层学校扶持制度。加强基层偏远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在人、财、物上给予倾斜,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工作、生

活条件。落实边远山区教师特殊津贴政策,适当提高农村学校(含教学点)中、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评优、评先向基层偏远学校教师倾斜。

28.关爱困难教师,建立救助贫困基金。县政府设立救助贫困教师基金,通过向社会名流、企业等人资助,筹集200万元以上资金作为困难教师救助基金,对贫困教师进行困难补助。在相关政策的普惠上对困难教师予以倾斜,在大病救助、住房安置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教师予以应保尽保。

29.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规范民办学校教师招聘、管理,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在职业准入、业务培训、职务聘任、身份转换、校际流动等方面的合法权利。

上一篇:抄作业屡禁不止是何因下一篇:中班益智区投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