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

2024-06-19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共6篇)

篇1: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印发

《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

《 人民日报 》(2017年06月26日 01 版)

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加快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加强新形势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作出统筹部署。

《意见》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意见》要求,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必须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坚持从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实际出发,坚持制定和实施并重,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践需要和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提供坚强法规制度保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

《意见》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高效的党内法规制度实施体系、有力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意见》强调,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规范主体、规范行为、规范监督”相统筹相协调原则,完善以“1+4”为基本框架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即在党章之下分为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4大板块。完善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全面规范党的各级各类组织的产生和职责,夯实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组织制度基础。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为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提供制度保证。完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完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切实规范对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监督、考核、奖惩、保障等,确保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意见》要求,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区市党委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谋划、积极推进本系统本地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探索赋予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党委在基层党建、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定权。

《意见》强调,制定党内法规制度必须牢牢抓住质量这个关键,方向要正确、内容要科学、程序要规范,保证每项党内法规制度都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

《意见》要求,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要坚持以上率下,从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做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加强学习教育,加大党内法规宣讲解读力度,将党内法规制度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程。强化监督检查,将党内法规制度实施情况作为各级党委督促检查、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对重要党内法规制度实施情况开展定期督查、专项督查。加大责任追究和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和破坏党内法规制度的行为。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建立贯通上下的备案工作体系,建立备案工作考核通报制度。

《意见》强调,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要认真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工作,与党建其他工作一同部署、抓好落实。加强党内法规工作机构建设,充实配强工作力量。省区市党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党内法规工作机构,承担党内法规制度规划计划、起草审核、备案清理、督促指导和服务党委领导立法、法律顾问等职责。制定党内法规人才发展规划,建设党内法规专门工作队伍、理论研究队伍、后备人才队伍。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打造一支对党绝对忠诚、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勇于担当负责、甘于吃苦奉献的党内法规专门工作队伍。

篇2: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加快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加强新形势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作出统筹部署。以下是查字典范文网整理的《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内容解读心得体会。

【1】《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内容解读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从多方面对加强新形势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作出统筹部署。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党内法规制度完备程度,已然是政党发展成熟与否和执政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既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也有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意见》的发布贯彻落实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之策。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与时俱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就必须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强化“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按照“规范主体、规范行为、规范监督”相统筹相协调原则,抓紧建立和完善主党内法规制度,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制度质量,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制度保障。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意见》要求,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要坚持以上率下,从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做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强调“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管党治党上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鲜明态度。好制度关键还要靠落实,“制度不执行,比没制度危害更大”。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部分领导干部,把权力置于党纪国法之上,把制度当摆设,亦或是选择性执行的现象。我们要抓住“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正确引导党员干部遵守纪律,接受纪律约束,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党性修养。开展好党内法规制度宣传,加大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注重以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提升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影响力,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多措并举抓落实、从严从实促执行,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制度建设永无止境。我们党正处于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小康,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也我们是学习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的时期,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内容解读心得体会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一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保持先进性的法宝之一就是不忘党的建设。法规制度的建设为党的建设铺明了法规制度的道路,将党的工作开展规范在法制的框架内。总书记的指示高瞻远瞩,把握全局,为党内法制法规工作指明了方向。指示言简意赅,透露出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要求和任务,也使我们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义和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要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认真贯彻党中央集中部署,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以党内法规为规,以党内制度为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内监督。牢牢把握好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正确方向,以共产党党章为根本依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突出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同步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制度治党、法规治党,协调好党的各方面的制度建设与党的队伍的建设,只有先进的党的制度建设,才能够保障我们党开展各项领导工作的先进性,才能保持共产党员在工作中的纯洁性。

在工作中,要突出党的规章制度,将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相统一,建立一套完善的有大动脉和毛细血管的树状法规制度,同时补全相关配套法规制度。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注入改革创新精神,优先解决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同时补齐相关短板,完善党的法规制度体系。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在现实工作中的落实,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领导干部应当作出模范作用,加强监督,出现问题立即追责,形成良好的党内法治氛围。形成一支知法守法严格执法的党的队伍。

对于每个共产党员个体,要明确党员的职责,明确自己在党内的定位,不越党内法规制度的黄线,把党内法规制度融入每个党员的心中,将党的法规制度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通过自己的行动支持和拥护党的全面建设。我们坚信,在总书记的指示下,党的法规制度建设一定能取得重大成就,党的事业一定能够发扬光大。

【3】《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内容解读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既体现出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实践,主要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加快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加强新形势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作出统筹部署。

总书记关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为党内法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之重器。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具有先进性,对党的立法也必须比对国家、对公民的立法要更严,要做到纪在法前、纪比法严,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制定的党内法规要严于国家法律法规。

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要坚持以上率下,从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做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带头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加强学习教育,加大党内法规宣讲解读力度,将党内法规制度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程。要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党建方面制度短板,不断健全党的组织、党的领导、党的自身建设、党的监督保障4个方面的法规制度,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强有力的法规制度保障,加快构建内容科学、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篇3: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下,老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老区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变老区发展面貌为目标,以贫困老区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开发开放、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发展,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制约,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困难和问题,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到2020年,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二、工作重点

按照区别对待、精准施策的原则,以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带动老区全面振兴发展。

(一)以支持贫困老区为重点,全面加快老区小康建设进程。

贫困地区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贫困老区更是短板中的短板。要把贫困老区作为老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与条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推动相关资源要素向贫困老区优先集聚,民生政策向贫困老区优先覆盖,重大项目向贫困老区优先布局,尽快增强贫困老区发展内生动力。

(二)以扶持困难群体为重点,全面增进老区人民福祉。

切实解决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老区开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打破惯性思维,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快科学扶贫和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提高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办好老区民生实事,使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三)以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推动老区开发开放。

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基础设施是首要条件,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是关键环节,改革开放是根本动力,生态环境是发展底线,老区精神是活力源泉。要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工作思路,选准主攻方向,发扬“钉钉子”精神,使老区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大力推进老区高等级公路建设,优先布局一批铁路项目并设立站点,积极布局一批支线和通用机场,支持有条件的老区加快港口、码头、航道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老区所在地级市高速公路通达、加速铁路基本覆盖。加快推动老区电网建设,支持大用户直供电和工业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自备电厂,保障发展用能需求。增加位于贫困老区的发电企业年度电量计划,提高水电工程留存电量比例。加大老区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实施力度。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老区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宽带乡村”工程,加大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支持老区重大水利工程、中型水库、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大贫困老区抗旱水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力度。支持老区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安排建设任务和补助资金时予以倾斜。

(二)积极有序开发优势资源,切实发挥辐射带动效应。

鼓励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民营资本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因地制宜勘探开发老区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页岩油等资源。在具备资源禀赋的老区积极有序开发建设大型水电、风电、太阳能基地,着力解决电力消纳问题。支持老区发展生物质能、天然气、农村小水电等清洁能源,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抽水蓄能电站。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利用。增加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对贫困老区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老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支持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绿色矿山建设。

(三)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推进老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让农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做大做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支持老区特色农产品品种保护、选育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适用新品种、新技术,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扶持、鼓励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鼓励大型零售超市与贫困老区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加强老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邮政快递服务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开辟老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加大对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的支持力度。依托老区良好的自然环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养生养老基地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充分挖掘老区山林资源,积极发展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利用老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振兴传统工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支持老区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优先支持老区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补助资金进一步向老区倾斜。加大跨区域旅游合作力度,重点打造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加强旅游品牌推介,着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节庆活动。加强老区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建设维护,有计划抢救影响力大、损毁严重的重要革命遗址。支持老区因地制宜开展“互联网+”试点。积极发展适合老区的信息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四)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永续发展的美丽老区。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恢复、退牧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优先安排贫困老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支持老区开展各类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支持在符合条件的老区开展国家公园设立试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交通体系,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整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对秸秆、地膜、畜禽粪污收集利用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研究将贫困老区列入下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加快推进老区工业污染场地和矿区环境治理,支持老区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程。

(五)全力推进民生改善,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解决老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电力保障水平。加快贫困老区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推进剩余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推动一定人口规模的自然村通公路。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统筹开展农房抗震改造,对贫困老区予以倾斜支持。加快老区农村集贸市场建设。尽快补齐老区教育短板,增加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消除大班额现象,优化农村中小学校设点布局,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强化师资力量配备,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支持贫困老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好一批中等、高等职业学校,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培养更多适应老区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畅通贫困老区学生就读重点高校渠道。加强老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支持贫困老区实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能力和大病救助水平。加大社会救助力度,逐步提高老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快完善老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国家基础养老金标准相关政策。以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以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层新华书店等为重点,推动老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

(六)大力促进转移就业,全面增强群众增收致富能力。

结合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发挥老区中心城市和小城镇集聚功能,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拓展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贫困老区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转移输出组织化程度。支持老区所在市县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贫困老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参加中长期实用技能培训。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老区开展订单定向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等,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七)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贫困人口脱贫。

继续实施以工代赈、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程,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扶持力度。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增收致富。积极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支持老区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加快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积极推进老区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老区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探索创业扶贫新模式。在贫困老区优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安排年度任务时予以倾斜,完善后续生产发展和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在老区加快落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政策,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落实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的政策,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

(八)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支持老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有序实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抵押贷款以及大宗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支持老区开展水权交易试点,探索建立市场化补偿方式。推动相关老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国家战略,与有关国家级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打造区域合作和产业承接发展平台,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引导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产业优先向老区转移。支持老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动老区创新驱动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老区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鼓励老区所在市县积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对老区企业到境外开展各类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等给予资助。拓展老区招商引资渠道,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促进贫困老区发展,优先支持老区项目申报借用国外优惠贷款。鼓励老区培育和发展会展平台,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边境老区开发开放,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提升边民互市贸易便利化水平。

四、支持政策

(一)加强规划引导和重大项目建设。

编制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中长期规划时,对老区予以重点支持,积极谋划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项目,优先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全面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等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加快落实规划项目和政策。推动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优先向老区安排。探索建立老区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绿色通道,加快核准审批进程,对重大项目环评工作提前介入指导。

(二)持续加大资金投入。

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进一步向贫困老区倾斜。增加老区转移支付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向贫困老区倾斜。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老区扶贫开发力度,力争实现对贫困老区全覆盖。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对老区的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级和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地市级配套资金的政策,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资补助比重。在公共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老区开发建设的金融支持。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合理扩大贫困老区分支机构授信审批权限,加大支农再贷款、扶贫再贷款对贫困老区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信贷资金投向老区的激励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在老区依法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动有关金融机构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老区特色优势农作物保险产品,支持贫困老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

(三)强化土地政策保障。

在分解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重点向老区内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倾斜。鼓励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先解决老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所需建设用地,对不具备开展增减挂钩条件的,优先安排搬迁安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贫困老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支持有条件的老区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落实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

(四)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政策。

适当增加贫困老区光伏、风电等优势能源资源开发规模。合理调整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研究提高老区矿产、油气资源开发收益地方留成比例,强化资源开发对老区发展的拉动效应。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区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范围。逐步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引导提供生态产品的老区与受益地区之间,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区启动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生态还湿。

(五)提高优抚对象优待抚恤标准。

继续提高“三红”人员(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和定期生活补助标准,研究其遗孀定期生活补助政策,保障好老无所养和伤病残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研究逐步提高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生活补助标准。严格落实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政策,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优抚对象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政策。优抚对象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或农村危房改造的,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安排。加大优抚对象家庭成员就业政策落实力度,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面向老区定向招聘辅助人员。

(六)促进干部人才交流和对口帮扶。

推进贫困老区与发达地区干部交流,加大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与贫困老区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工作力度,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研究实施直接面向老区的人才支持项目,支持老区相关单位申报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县“百县万村”活动,进一步挖掘中央和省级定点扶贫单位帮扶资源,逐步实现定点扶贫工作对贫困老区全覆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老区优秀青年入伍,引导优秀退役军人留在老区工作。加快建立省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省内发达县市对口帮扶本省贫困老区的工作机制。

五、组织领导

(一)高度重视老区开发建设工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把加快老区开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扶持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整合各级财力和各类资源,推动老区加快发展。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影响和带动社会力量支持老区开发建设。加大对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力度,实行年度报告和通报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表彰为老区发展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对推进工作不力的要强化责任追究。加强对各级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指导,给予必要的支持。

(二)不断加强老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选派一批思想政治硬、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干部充实老区党政领导班子,优先选派省部级、厅局级后备干部担任老区市、县党政主要领导,推动老区党政领导班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对长期在老区工作的干部要在提拔任用、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老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强化服务群众、村干部报酬待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基础保障。做好老区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根据老区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提高县以上机关派出干部比例。

(三)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老区开发建设。

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形式到贫困老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引导一批大型企业在贫困老区包县包村扶贫,鼓励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积极支持老区开发建设。对于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到贫困老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严格落实税收、土地、金融等相关支持政策。开展多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及海外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老区扶贫开发。

(四)大力弘扬老区精神。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弘扬老区精神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老区精神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利用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不断推动老区精神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在全社会营造传承老区精神高尚、支持服务老区光荣的浓厚氛围。积极支持老区精神挖掘整理工作,结合红色旅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培育壮大老区文艺团体和文化出版单位,扶持创作一批反映老区优良传统、展现老区精神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加强老区新闻媒体建设,提升老区精神传播能力。老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等不靠,齐心协力,争当老区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开创老区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五)全面落实各项任务举措。

篇4: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

《指导意见》包括六方面内容:

指导思想:突出以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为重点,要求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工作目标:要求中央企业把廉洁文化纳入构建惩防体系和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分整体规划、夯实基础,巩固提高、形成体系,完善体系、形成长效机制三个阶段进行。

基本原则:企业要把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作为廉洁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服务中心、遵循规律、全员参与、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主要任务:根据中央纪委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宣传教育优势,框架性地提出提炼培育廉洁理念、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廉洁文化制度建设、加强廉洁文化理论研究和打造廉洁文化精品等六大任务。

方法途径:廉洁文化建设要融入党的建设、惩防体系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生产经营管理和员工道德建设。总结和提炼中央企业近年来好的做法和经验,廉洁文化建设在企业深入开展的主要方法是领导示范、宣传教育、岗位建设、家庭助廉、评选典型、实施考试考核等。

保障措施:從领导体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培训教育四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国资委纪委将对各中央企业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指导意见》落到实处,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文化支撑和思想保障。

篇5: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

关于印发《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 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

四个文件的通知

各会计师事务所(分所)党组织: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对本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加强行业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现将《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4个文件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遇到问题,可与行业党委办公室联系。

联系人:李莲 马玲萍 联系电话:64227752 64227673 附件1:《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

附件2:《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党员管理的意见》

附件3:《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关于党员组织关系结转的说明》

附件4:《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关于党员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说明》

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五日 附件1:

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 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

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本市会计师事务所(分所)(以下简称事务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行业党委)对本市注册会计师行业(以下简称行业)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加强行业基层党的组织建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纲要》(沪委组[1999]503号)的有关规定,结合行业特点,经行业党委研究,决定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1.基层党组织担负着联系、宣传、组织、团结事务所全体党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在保证党对行业建设发展的坚强领导、培养注册会计师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维护稳定大局、构建和谐行业、促进行业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不适应行业党建发展的思想观念、组织形态、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增强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增强团结带领全体从业人员构建和谐行业、和谐执业机构的凝聚力,增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创造力。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根本,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行业中心工作,结合事务所的工作任务和特点,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全面推进行业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活力,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3.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健全、作风过硬、民主充分、监督到位、团结和谐,富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坚强堡垒;努力把行业党员培养成为“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服务质量优、品质作风正、组织自律好”、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时代先锋。

三、工作原则与主要任务

4.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继承和创新。

5.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及时合理地设臵党支部,明确领导关系;加强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搞好党员教育,坚持党内生活制度;建立健全党员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慎重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同级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和指导;紧密结合实际,加强与事务所行政管理的协调发展;落实行业党委党建计划及其他工作任务

四、组织设置与班子配备

6.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在行业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所属党员,做好党的组织工作。

7.事务所党员100人以上的,经行业党委批准,可以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5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可以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3人以上不足50人的,可以设立党的支部委员会;不足3人的由行业党委编入党的联合支部委员会。

8.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根据具体情况,委员会一般由5—9人组成,设书记1人,副书记1—2人,可设组织、宣传、纪检、统战、青年等委员。基层党委下设党支部。党员7人以上的党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设组织、宣传、纪检等委员,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可增选副书记1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报所在事务所基层党委批准,并报行业党委备案。党支部在本事务所基层 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9.党的总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党总支)每届任期两年至三年。根据具体情况,党总支一般由5—7人组成,设书记1人,根据需要可以设副书记1人,可设组织、宣传、统战、青年等委员。党总支下设党支部。党员10人以上的党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设组织、宣传等委员,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员不足10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可增选副书记1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报所在事务所党总支批准,并报行业党委备案。党支部在本事务所党总支领导下开展工作。

10.党的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党支部)每届任期两年至三年。根据具体情况,党员7人以上的支委会一般由3—5人组成,设书记1人,根据需要可以设副书记1人,可设组织、宣传等委员,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可增选副书记1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报行业党委审批。党支部在行业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11.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选举工作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发„1990‟8号)的规定组织实施。委员会任期届满应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委员在任期内空缺超过三分之一的,应及时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补 选。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换届选举的,应报行业党委批准,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12.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的建立和换届选举应报行业党委审批。书记、副书记和委员人选报行业党委批准。在届内需调整书记、副书记或委员的,需报行业党委批准任免。

五、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

13.基层党组织对本级党的建设负有主要责任,书记、副书记、委员要切实履行职责,按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1)书记主持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 ①负责主持召开党委会或支委会,研究安排党的工作。②组织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组织的决议。

③主持制定并组织实施本组织党的建设规划。

④深入调查研究,基层党委、党总支指导所属党支部开展工作。

⑤抓好基层组织班子的自身建设。

⑥协调各有关方面为行业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2)副书记、委员协助书记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 ①讨论和研究党的工作。

②组织实施党建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

③及时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及时了解党员和群众的思想状况,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④及时将行业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交党委会或支委会讨论决定;及时掌握从业人员对本执业机构重要决策、工作部署、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意见和反映。

⑤进行调查研究,检查、指导、督促落实党建工作制度。⑥基层党委、党总支负责指导所属党支部的组建、换届、选举工作。

⑦培养发展新党员工作。

⑧具体指导本执业机构工会、共青团工作。14.基层党组织主要工作制度有:

(1)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三个月召开一次,支委会和党小组会一般每月一次,党课一般每季度一次。党委会和支委会的主要议题是:

①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上级党组织的有关文件和指示,并结合实际作出贯彻落实的意见。

②讨论通过报送上级党组织的重要文件。

③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计划,讨论工作总结,研究开展有关重要的党建活动事项。

④党委、党总支负责审批所属基层党支部的建立、换届和负责人的任免。

⑤讨论党员发展和预备党员转正。

⑥讨论、决定对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奖励。(2)民主生活会制度。支委会和党小组的民主生活会一般 每半年召开一次。支部委员除参加支委民主生活会以外,还要自觉参加所在党小组的民主生活会。

(3)请示汇报制度。党员一般每半年应就执行党组织的决议和本人的思想、工作、学习及做群众工作等情况向党小组或党支部作一次汇报。基层党组织每年至少向行业党委报告一次工作。重要工作或重大事项应及时请示报告。

(4)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每半年对党员的表现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向上级党组织推荐表彰优秀党员;严肃处臵不合格党员。

六、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和党员的教育管理

15.加强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基层党组织中的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要积极参加行业党委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基层党委和党总支应加强对委员、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16.有计划地组织党务工作者开展调查研究,开展党建工作学习、研讨和交流,学习先进工作经验,探索党建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17.加强对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与最新思想成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业务知识、法律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丰富学习形式,采取集中教育、专题辅导、读 书角、座谈会等形式,增强学习效果。坚持扎实刻苦的学风,在学习中引导广大党员密切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运用所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18.严格党员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切实落实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加强对长期在外执业的党员的管理工作,保证党的活动不留死角;坚持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大力表彰优秀党员,严肃处臵不合格党员。

19.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行业党委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基本知识,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素养。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引导他们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力争早日把自己锻炼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20.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尤其是要重视在优秀中青年合伙人和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认真贯彻落实党员会议票决制度和预备党员公示制度。

21.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 组织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的通知》(中组发[2004)10号)以及党组织建设的有关规定,及时为需要接转正式组织关系和临时组织关系的党员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

22.做好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工作。

(1)事务所党支部要按时、按党员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收缴党费,每月应及时上缴基层党委。基层党委党费应单独设立账户,指定专人负责,实行会计、出纳分设,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基层党委每半年按党费收缴总数按时足额上缴行业党委。基层党委可以留存党费,具体留存比例,由行业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确定,留存比例向基层倾斜。基层党委每年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情况,应向全体党员公布,并向行业党委汇报。

(2)党总支和党支部要按时、按党员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收缴党费,每季度向行业党委缴纳一次党费。行业党委将各基层党组织上缴党费收入按比例返还事务所党总支或党支部使用。党总支和党支部党费应设立账户,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23.严格把握党费使用的范围。使用党费应坚持“统筹安排、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党费使用的范围是:

(1)培训党员,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

(2)订购或购买用于开展党员教育的报刊、资料和设备;(3)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4)补助生活困难的党员;

(5)补助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党员和修缮因灾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

七、加强对同级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和指导 24.贯彻落实基本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同级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指导和帮助这些组织根据各自的章程开展活动。

25.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关心群众组织的工作情况,讨论研究群众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好群众组织之间、群众组织与其它组织的关系。帮助群众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使群众工作开展得更活跃,更有吸引力,更好地体现党的主张。增强党在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多渠道地开展党的工作。附件2:

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党员管理的意见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对本市行业内的党员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不断增强党性和党员意识,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本意见适用于党组织关系转移到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行业党委)的党员。

第三条 凡符合规定条件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应持组织关系介绍信和相关材料,在有效期间内,由本人亲自办理转移手续。

第四条 凡党组织关系转入行业党委的党员,都应编入一个党支部,接受行业党委的统一管理,并要求做到:

(一)党员本人应到新编入的党支部报到。

(二)党员应按时参加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定期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接受党内监督。

(三)党员因故不能参加支部活动,应向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请假。长期(六个月以上)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应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向支部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

(四)党员应按规定向所在支部缴纳党费。因故不能亲自缴纳党费的,事前经支部同意后,可以委托他人代交。党员缴纳党费的标准,按中央组织部和行业党委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五)党员应自觉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党支部每年要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

(六)党员应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执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恪守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忠于职守,诚信尽责,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条 党员凡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由支部大会决定除名,并报行业党委审批。

第六条 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视为流动党员。流动党员应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21号)规定,及时接转临时组织关系,参加流入地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七条 党员因公或因私出国(出境)后,其组织关系仍保留在行业党委。其中出国(出境)超过半年的党员,应停止组织生活,停缴党费,党员所在支部将其党组织关系转由行业党委封存,待回国后经组织审查,再按规定恢复组织生活,补缴党费。

第八条 党员出国(出境)后,每年应向行业党委上交一份书面汇报,作为出国后恢复组织生活的依据之一。党员按期回国后,要及时(三个月以内)向行业党委汇报出国(出境)期间的情况,办理恢复组织生活手续。

第九条 本意见由行业党委负责解释。第十条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附件3:

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 关于党员组织关系结转的说明

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已经中共上海市财政局直属机关委员会批准成立,隶属于中共上海市财政局直属机关委员会,对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基层党组织与党员进行统一管理。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的通知》(中组发[2004)10号)以及党组织建设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行业党建工作实际,现将有关党员接转组织关系事项说明如下:

一、党员工作调动后,应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中央组织部《关于党员工作调动后应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通知》(组通字[1986]15号)指出:党员工作调动,要同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历来就有明确规定。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证党员能够参加新单位党组织的活动,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的一项组织措施。个别党员迟迟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是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的一种表现,是违反党章的行为。

二、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凭证及使用范围

党员组织关系包括正式组织关系和临时组织关系。转移和接收正式组织关系,应凭据中国共产党员党组织关系介绍信;转移 和接收临时组织关系,应凭据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或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

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一般应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外出时间6个月及6个月以内的,一般应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外出地点、时间不确定的,一般应持有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开会、参观、学习、实习、考察等,时间在3个月及3个月以内,无需证明党员身份的,可不开具党员组织关系凭证。

三、在全国范围内相互直接转移和接收党员正式组织关系的权限的规定

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和其他有关文件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可以相互直接转接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是:

(一)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机关党(工)委组织部,党委各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组织部(处)。

(三)中央直属机关各部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及中央一级人民团体的机关党委。

(四)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组织部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境内企业党委(直属党委)。

(五)中央各金融机构党委组织部及各金融机构的省级分支 机构(或派出机构)党委、直属单位党委。

(六)铁道部政治部组织部及铁道部各铁路局党委,部属各公司、各铁路分局及分局级公司党委。

(七)民航总局党委及民航总局直属的各地区管理局、空警总队、企业、事业单位党委。

(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及兵团各师党委。

(九)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旅)或相当于师以上政治部或其组织部门。

具有在全国范围相互直接转接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权限的党组织,同时具有相互直接转接党员临时组织关系的权限。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市(地、州、盟)各部门的机关党组织,县(市、区、旗)直属机关党(工)委,乡镇党委,城市街道党(工)委,企、事业单位党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团或相当于团级单位政治机关,可以在全国范围相互直接转接党员临时组织关系。

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具有在本市范围内直接转接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权限;直接转接全国范围内的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则由行业上级党委,即上海市财政局直属机关党委盖章受理。

四、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应由党员亲自办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应由党员亲自办理,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要由自己携带,并负责妥善保管。如有特殊原因,本人不能办理时,应由党组织代办或通过机要交通转递,不能随意委托他人代为办理。

五、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有效期限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证明信)的有效期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市内的为10天,市外的为30天,最长不超过3个月。党员必须在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注明的有效期限内办理接转手续,并到转入单位党组织报到,因特殊情况超期的,需由所在党支部出具证明,本人提出申请,方可办理。对于无正当理由,不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导致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党员证明信过期的,对责任人和当事人应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其中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以上不转移组织关系,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交纳党费的,应按党章规定作出自行脱党处理。如系经办人员工作不慎造成的,要对经办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过期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作废,由开出介绍信(证明信)的单位另行补转。

六、本市行业的从业人员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的具体操作

(一)党员在转移组织关系时,先由其所在党支部开具党员证明,然后党员本人持证明到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办理接转手续。

(二)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根据党支部证明,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介绍信要写明党员转出和转入单位党委组织部门的名称。

(三)如果这一级党委组织部门无权与该党员调往单位或迁居地的党组织直接接转组织关系时,还需持组织关系介绍信到上一级党委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四)党员持介绍信到所去地(单位)党委组织部或基层党委接转组织关系,由党委组织部门将接收党员的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及时反馈给转出组织关系的党组织。

从上海市的单位转入组织关系,转入单位请注明: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

从外省(市)单位转入组织关系,转入单位请注明:中共上海市财政局直属机关委员会。

集体接转组织关系的,可由党务干部或人事干部持《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和《中国共产党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名单附表》统一办理。附件4:

中共上海市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 关于党员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说明

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中组发„2008‟3号)规定,结合行业实际,现将行业内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有关事项作如下说明:

一、党费交纳比例、计算基数

(一)党费交纳比例。党费交纳比例为:每月工资收入(税后)在3000元以下(含3000元)者,交纳月工资收入的0.5%;3000元以上至5000元(含5000元)者,交纳1%;5000元以上至10000元(含10000元)者,交纳1.5%;10000元以上者,交纳2%。

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每月以实际领取的离退休费总额或养老金总额为计算基数,5000元以下(含5000元)的按0.5%交纳党费,5000元以上的按1%交纳党费。

交纳党费确有困难的党员,经党支部研究,报上一级党委批准后,可以少交或免交党费。

预备党员从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起交纳党费。

(二)计算基数。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企业人员工资收入中的固定部分(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活的部分(奖金)。

(三)交纳时间。按季度交纳,交纳时间为每季度末,由支 部统一收取上缴至行业党委党费账户(附党员党费交纳明细表)。

(四)要求。党员应增强党性意识,及时主动交纳党费。本人按期交纳党费确有困难的,可委托他人代为交纳。补交党费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党费,按《党章》规定处理。

二、党费的使用

(一)行业党委使用党费,坚持统筹安排、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

(二)党费必须用于党的活动,主要作为党员教育经费的补充,其具体使用范围包括:

1.培训党员;

2.订阅或购买用于开展党员教育的报刊、资料、音像制品和设备;

3.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4.补助生活困难的党员;

5.补助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党员和修缮因灾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

(三)行业基层党组织使用和下拨党费,必须集体讨论决定,不得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

(四)请求下拨党费的请示,应向上一级党组织提出,不得越级申请。上级党组织下拨的党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三、党费的管理

(一)党费由行业党委办公室代党委统一管理,并承办各项具体管理工作。

(二)党费管理工作人员及各事务所党组织党费收缴人员变动时,要及时向行业党委报备,办好交接手续,做好衔接工作。

(三)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情况要作为党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行业党委及各级有自主管理党费权限的基层事务所党委,要在党员大会或者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大会报告(或书面报告)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接受党员或者党的代表大会代表的审议和监督。各级有自主管理党费权限的基层事务所党委应每年向行业党委报告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同时向下级党组织通报。事务所党支部应每年向党员公布一次党费收缴情况。

(四)行业党委和各级有自主管理党费权限的基层党委可以留存党费。具体留存单位和留存比例,由行业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确定,留存比例向基层倾斜。

篇6: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9日 05:0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牢更实

制图:宋 嵩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这是我们党成立90多年来,第一次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意义不言而喻。

为什么要开展这次集中清理?具体如何进行清理?集中清理对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有何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有关方面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一一进行详解。

摸清“家底”、全面清理,一揽子解决党内法规制度“四不”问题

谈及中央为何部署开展这次集中清理工作,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办公厅法规局负责人表示,清理工作的意义可以用“三个工程”来概括:一是“基础工程”,通过全面清理可以摸清党内法规制度的“家底”;二是“系统工程”,通过清理可以维护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协调统一;三是“战略工程”,通过清理有利于明确下一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方向、重点和着力点。

将视线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制定了大量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规范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但由于缺乏清理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没有对出台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过集中清理。

“这就造成党内法规制度十分庞杂、新旧并存,相当程度上存在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四不‟问题,特别是有的规定滞后于实践发展和形势任务需要;有的规定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同宪法和法律不一致;有的规定相互之间交叉重复、冲突打架。”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任铁缨说。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肖立辉认为,不少党员干部对党内到底有多少部党内法规,这些党内法规是如何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的,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清理“家底”,对于党内法规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

专家认为,党内法规制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有损党内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碍党内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也不利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顺利推进。借鉴开展法律清理、行政法规清理的做法,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予以集中清理,一揽子解决党内法规制度中存在的“四不”问题,十分必要。

中央对开展清理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和任务来部署。《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明确规定,党内法规制定机关应当适时对党内法规进行清理。去年,中央批准印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意见》,正式启动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

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清理工作按照“由近及远、先上位后下位”思路进行

为做好这次集中清理工作,中央批准成立了由中央办公厅牵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国家档案局、国家保密局等单位参加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央办公厅法规局。随后,各地区、中央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了清理工作领导机构。

记者从中央办公厅法规局了解到,此次清理工作遵循五条原则:

——以党章和宪法为根本依据,凡是同党章规定或者宪法、法律相抵触的,都应通过清理予以废止或者修改;

——维护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对同上位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或者与其他同位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冲突的,应通过清理予以废止或者修改;

——坚持与时俱进,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善于吸纳这些年来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取得的创新成果;

——坚持实事求是,考虑历史条件,立足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实际,突出清理重点,积极稳妥地做好清理工作;

——统筹推进,在中央领导下,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行动,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确保把这项任务完成好。

这次清理工作时间跨度大、涉及主体多、覆盖范围广、文件数量多,任务十分繁重。清理范围包括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6月期间制定的所有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既有中央制定的,也有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区市党委制定的。纳入清理范围的规范性文件,是指虽未使用党内法规名称和体例格式,但包含法规性内容、具有党内法规效力、可以反复适用的现行有效文件。

任铁缨等专家认为,此次集中清理的一大亮点,就是工作思路清晰,即按照“由近及远、先上位后下位”的思路进行。

所谓由近及远,是指清理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清理1978年至2012年6月底前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第二阶段清理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所谓先上位后下位,是指先对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区市党委同步启动清理工作,但要待中央《决定》出台后,再对照中央清理意见开展审核、审批等工作。全部清理工作将于2014年12月底前完成。

据介绍,纳入第一阶段清理范围的中央文件共767件,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及各省区市清理的文件加起来逾2万件。

“在不到一年时间内,清理30多年来制定的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这本身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肖立辉感言,清理工作要对每一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研判,任务确实是相当繁重的。

据介绍,这次中央发布《决定》,是第一阶段清理工作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第一阶段清理任务完成,随即转入第二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在对照中央《决定》完成第一阶段清理工作后,也将转入第二阶段。

767件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废止和宣布失效近四成

集中清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必须有严格的程序作保证。那么,梳理出来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该如何处理?

据介绍,这次清理主要采取了废止、宣布失效、继续有效等处理方式。具体分为三大类:

——决定废止162件,占清理文件总数的21%。废止的主要有3种:一是文件主要内容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或者同宪法和法律不一致;二是明显不适应现实需要;三是已被新的规定涵盖或者替代。比如,1984年出台的关于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一个文件,规定党政机关在职干部在不保留原来职务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公职经商办企业,这与《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规定冲突。鉴此,中央决定废止该《决定》。

——宣布失效138件,占清理文件总数的18%。宣布失效的主要有2种:一是文件的调整对象已消失;二是文件适用期已过或者文件规定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文件事实上已不再执行。比如,中央2000年批准印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是对2001—2010年期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阶段性部署的文件。鉴于该文件的适用期已过,中央决定宣布其失效。

——继续有效467件,占清理文件总数的61%。继续有效的有3种:一是文件内容不存在问题;二是文件内容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影响继续执行,废止、修改的必要性不大;三是文件内容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修改,但修改前继续有效。决定予以修改的文件共42件。比如,中央2003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有些规定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不够。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党内监督,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为此,中央决定修改该《条例》,细化相关规定,健全监督方式方法,完善监督程序,增强监督实效,推动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目标。

中央办公厅法规局负责人强调,这次废止和宣布失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在规范党内生活、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的工作等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今后仍有借鉴参考价值,应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做好存档、查档利用等管理工作。

避免“破窗效应”,集中清理有助于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只要出台新规定,就有必要对已往的类似规定进行“检视”,以免新老规定冲突打架。因此,既要重视定期的集中清理,也要重视日常的即时清理。

中央《决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建立健全定期清理和即时清理机制,一般每5年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一次集中清理。同时,在制定或者修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时,同步对与之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相关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以实现清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总书记不久前在河北考察调研时指出,有些政策规定是约束性的,有些明确是刚性要求,却成了“稻草人”,成了摆设,这样就会形成“破窗效应”。

这次中央《决定》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继续有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力度,完善制度实施后评估机制、督查机制、问责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切实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各项制度规定成为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

“党的制度建设,既要实现有规可依,更要保证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胡建淼认为,通过集中清理,剔除了那些不该继续执行和事实上已不再执行的党内法规制度,可以为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有效“减负”,使执行的资源更加聚焦,也为执行“充了电、增了压”。

在专家们看来,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首次集中清理的启动和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意义重大,有利于把党内法规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牢更实,也有利于推动党的制度建设与国家法治建设“联动格局”的形成,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践行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的重要举措。

链 接

集中清理5步骤

第一步:确定清理范围。组织力量对1978年至2012年6月制定的近4000件各类中央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将其中767件属于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纳入清理范围。

第二步:提出清理意见。根据“谁起草、谁提出清理意见”的原则,中央办公厅将拟清理文件分送中央有关部委和单位研究提出初步清理意见。

第三步:组织集中审核。中央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成立集中审核工作组,对各有关部委和单位提出的初步清理意见进行研究论证,逐件进行审核。

第四步:广泛征求意见。将清理意见分送有关部委和单位,并根据各方面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完善,形成一致的清理意见。

上一篇:职称英语考试理工C级补全短文真题及答案下一篇:医院财务工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