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2024-06-02

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共6篇)

篇1: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心态的研究与调整

姜苏容

在金融危机的今天,大学生就业显得较往年困难了许多。大学生就业困难既与宏观因素,诸如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社会文化环境、自然资源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也与微观因素,诸如企业、学校、家庭、学生个体,尤其是就业心态等因素息息相关。从学校步入社会,无疑是大学生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一转折的顺利与否,对他们以后的事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欣喜地看到,有许多大学生抱着充分挖掘自身价值、竭力回报社会养育的心态在诸多岗位勤奋踏实地工作着;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种种原因遭受到一些挫折,产生了不少的迷茫与困惑。因此,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使学生们能及时有效地对自身的就业心态作一适当调整,扭转不同程度上的角色错位,以较好地适应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笔者就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A某:曾为学生会干部,校多项活动的优胜者。工作后,工作能力较强,但工作热情不够。

B某:校学生会干部。在校期间,学习、工作均有特色。工作后,因人际关系及工作实绩问题,几易其职。

C某:校学生会干部、班长。在校三年三获一等奖学金。工作后,因小节问题易职。

D某:普通同学。在校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驾驶、电脑操作等技能,但在实习期间遵章守纪欠佳。

大学生就业初期为何会出现诸多波折?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自我标准下降。身为在校学生,基本都明了应以校规

校纪为准绳。一些学生干部的自我意识较强,处处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就业后,原来的闪耀之星淹没在单位同志的人海中,一时失去了闪光的舞台,于是对自己的标准开始下降,既而将自己变为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普通一员。而普通学生失去了校规校纪的制约,又不熟悉厂规厂纪,在遵纪方面似乎出现一个纪律的空白地带,自我标准亦有下降。

其二,从众心理作祟。学生干部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样样走在前。就业后工作意志不坚,开始产生从众心理。普通同学告别了大学生这个熟悉角色,走上了“劳动者”这个陌生的岗位,角色体验的转变需要有一个新的标准来参照。然而,单位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一些学生则倾向于学习那些“鱼”而非“龙”的工作人员。见到有些同事懒惰些,那我也偷偷懒;一些该份内做的事勉强为之;一些可以附加做的溜之大吉;一些不须做的更是置之不理。今天学张三的迟到,明天仿李四的早退,后日效王五的旷工,天长日久,将自己变成一个上班不准时到,到班不抢着干,下班早早溜之的不符合企业行为规范所要求的劳动者。

其三,呆板的人际关系。大多数大学生经常以人才自居,傲骨和傲气同在。傲骨不可无,傲气不可有。恃才傲物,必然会孤立一批人、得罪一批人、打击一批人。缺乏宽泛的群众基础与密切的领导联系,如此,人际关系陷入僵局。今天叫你不应,明日喊他不睬,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及自身发展。

其四,没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就业后,许多同学将“大学生”三字忘却,飘飘然认为自己是单位的一员,样样求民主,喊平等。车间班组的地面懒得一扫,污秽没篓的纸屑懒的一倒、脏水四溢的面盆懒得一泼,至于办公室内烟缸中的烟灰、同事杯中的茶水,更是懒得去管,缺少谦逊的品质、学徒的作风。工作上的疑难问题,或想当然处理,或滥竽充数,偷梁换柱,缺乏不耻下问的精神。

其五,这山望着那山高。就业后,学生知晓了单位的某些实

际情况,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满意或不满意的心态。而具有后者心态的大学生总希望另找高明。相对而言,学生干部较普通同学更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与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但这些,也容易成为迷惑他们的障眼。由于自视甚高,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此处爷不留,自有留爷处。许多同学缺乏埋头苦干,扎根单位的思想。多看到单位的短处:工资不高、路途太远、强度太大、专业不对口、无休息日等,而看不到人权最基本的就是生存权,其次才是发展权、爱教育权等。所以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又要跑的现象。

其六,害人的不拘小节。成为单位一员后,一些大学生自由散漫的本性渐渐暴露无遗。单位有电话的,不分公私,1234567890,乱揿一气,与亲朋好友,一顿神聊;单位有便车的,今天请你运个货,明日托他载个人,只图自己方便;单位提供食宿的,饱了自己还不算,拖朋带友,狂飚暴食。甚至有的众目睽睽之下,剔个牙、扣个鼻、挖个耳、抓个痒、丑态百出。其结果只能是既毁了自我形象,又断了锦绣前程。

以上种种,主要是角色的错位问题,或者说是就业心态未来得及及时调整。作为高校辅导员,应经常关心大学生,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各种苗头,适时教育处理,防患于未燃,将错误消灭在摇篮之中。

第一,加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一条,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应加强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不可否认,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对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跳槽”成为近年来非常普遍的一个社会现象,再提“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似乎显得有些过时。但我们也应看到:尽管“爱一行、干一行”有其自身的魅力所在,但缺乏足够的现实基础;也只有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奉献给自己的事业的人才有希望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师。所以在工作中,强调

“在岗一天,爱岗一天”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强化主人翁观念教育。单位离不开个人,个人也依赖单位。奉献社会最基本的就是奉献单位。奉献有两个层次:一是为谋生而劳动,要捧好这一碗饭,就必须具有主人翁的精神;奉献社会还指一心为社会作贡献,在这一层次上的人就是绝巧弃利的人,就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所以在就业中,要多看光明面,多关注先进的人,应排除上下左右的不良干扰,不管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具有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工作的作风;有了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地为单位、为社会工作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在工作中作出成绩;生活,也一定会为你捧出美酒琼浆。

第二,注重人际关系教育。应向大学生讲明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注意工作作风,注重个人小节。上班强调早出晚归,乐于加班、奉献。自己的物品应摆放整齐。平时多添一杯茶、多泼一盆水、多清一缸灰、多倾一篓屑。与同事相处,应随和主动,不应恃才傲物。既不要踌蹒满志,锋芒毕露,也不要妄自菲薄,低三下四。注意与领导、与同仁保持平等的关系,忌搞小圈子,忌背后议论他人。要学会宽恕、容人、尊重人、与人为善。

第三,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目前高校大学生源中农村学生仍占较大比重。想当然地,他们应具有较好的吃苦耐牢的精神。其实不然。“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在农村娃向城市在读生过渡的时期,部分大学生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牢等传统道德也随之循迹。而城区学生在这方面更令人堪忧。多数企业反映: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够。高校应通过开展以军事训练、劳动日、“青年志愿者”、勤工俭学等为载体的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抗风浪、耐苦寒的教育。对学生干部、建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学生党员,则更应明确要求,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提高个人道德涵养。人个道德涵养的提高不外乎两个途径:第一,注重理论学习,第二,注重实践提高。前者可供学习的书籍极多,如李聃的《道德经》,《尚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洪应明的《菜根谈》等,加强宽恕、爱人、谦逊、慎独、夙夜在公等方面品质的养成;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的归宿,注意正确对待公与私、义与利、荣与辱、生与死、美与丑等方面的关系,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六,以身作则,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上工作的种种,皆需要高校辅导员实施教育。“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在平时的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自身应具有热爱本职、乐于奉献、公私分明、谦逊善良等素养,如此方能使教育收有成效。在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同时,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及时反省自身存在的若干不足并不断加以改进。“教学相长”,师与生本来就是一对可以相互转换的概念。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青的时候。大学生在从业阶段应自觉调整个人就业心态,扭转角色错位,完成角色转换,顺利走过从校园至企业的过渡期,为日后事业的成功发展夯下坚实的基础。

篇2: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为全面了解省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于9月至11月对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心态日趋理性,而且不怕吃苦,希望提高自身能力以应对就业难。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0份,回收率为94%,其中

男生372(来源:好范文 http:///)人,女生568人;本科生686人,研究生254人。

在“你希望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调查中,33.88%的大学生选择了“在工作中寻找机会深造”,30.69%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24.92%的学生选择了“就业”,还有10.51%的学生选择了出国发展。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日益理性。在“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调查中,选择“符合自己专长”、“有发展空间”两项的学生都占被调查者的一半以上,34.36%的学生倾向于找“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选择“无所谓”和“要我就不错了”等选项的学生均占被调查者的2%左右。在“毕业后你希望在哪工作”的调查中,45.98%的学生选择“省内”和“省内发达城市”,23.94%的学生选择“北京、上海等国内经济发达城市”,10.87%的学生选择“回生源地”。

此外,在“你是否能吃苦耐劳”选项调查中,75.11%的大学生选择了“可以,吃苦能够锻炼自己的毅力”。敢于吃苦、勇于拼搏仍然是大学生的主流精神状态。

篇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态研究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不良心态的表现

(一) 倍感就业压力, 不分年级的就业恐慌心理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原本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们, 不再拥有原来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取而代之的是应对就业压力的忧虑感和恐慌感。一方面, 毕业生亲历了找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和辛酸, 现实将梦想打得粉碎, 便开始抱怨社会对他们不公。另一方面, 低年级的大学生从各种渠道得知就业难的信息, 对大学失去信心, 产生厌学情绪。高年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 专业与爱好, 职业与地域等等方面无所适从, 并且这种现象蔓延到了每个年级。较大比例的低年级学生最恐慌的就是就业。提起就业, 普遍感到束手无策, 既急于毕业, 又害怕毕业, 出于紧张焦虑胆怯状态, 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的贫困生认为:“我上的是一般院校, 专业也不好, 但是家中为我上学已倾家荡产, 听高年级的同学说, 我的专业就业特别难, 每天我都在困惑中度过”。有的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身上背负社会和家人的期望, 认为如果找不到高薪工作将“无颜见江东父老”, 忧虑和恐慌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 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不能给自己良好的定位, 盲目追求高薪工作而错失了就业的机会。

(二) 逃避现实, 得过且过的消极就业心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年难于一年的就业市场加之学生无法理解改革进程中的社会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 使学生往往产生困惑迷茫和不满心理。部分大学生急于改变现状却无从下手, 做了很多努力却无功而返。

“一说起找工作的事, 一个头就十个大了”这句话道出了很多大学生对找工作的无奈。“毕业就等于失业”也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同学们在一块都不去谈论就业的话题, 导致毕业生就业经验交流不畅, 低年级的学生受到毕业生的影响认定工作难找前途渺茫的事实, 得过且过, 厌学情绪加重, 忽略了专业课的学习, 一切等毕业了再说, 浑浑噩噩过日子。

(三) 无从定位, 逃避或盲从的极端就业心态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看到就业形势严峻, 害怕碰壁而逃避找工作, 或因家庭背景的原因而在家等待, 一拖再拖不去工作。熟不知, 早一年就业, 就多一份机会, 工作是永远不会自己送上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越来越证明, 一个人不可能终生从事一种工作。因此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一时的“完美”, 完全可以先就业, 然后在职业发展中选择自己满意的行业, 进而在不断积累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 最好还是先落实个单位, 然后再根据情况伺机而动。

当然, 我们要正确理解“先就业后择业”的正确涵义, 并不是说有单位要人就去工作, 不管适不适合自己的性格, 最这份工作有没有兴趣, 能不能胜任就盲目的就业。上岗后却发现并不是自己的乐土, 一年下来竟换了六七份工作, 这种极端心态是不可取的, 长此以往不仅会使自己丧失对工作热情, 个人得不到长远发展, 也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损失。

二、促使大学生就业不良心态形成的原因

(一) 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缺乏应对危机的能力

就业难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岗位缺口大, 而是岗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不对称。从求职者的角度来看, 就业难, 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 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大量求职群体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 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不能满足岗位所需, 而且就业观念陈旧, 高估自己的能力, 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 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工作, 只能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特别是在危机到来之时, 找工作四处碰壁失去自信心, 自尊心也受到伤害, 自然会引起不良心理变化。

(二) 学校教育模式陈旧, 工作未能与时俱进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 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有的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 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 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矛盾的恶化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就业心态的不良变化。此外, 面对日前的金融危机, 一些高校负责学生就业的部门, 没有及时的采取新措施, 其工作缺乏预见性、超前性, 常常做些事后工作, 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很少立足现实、放眼未来, 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积极引导大学生努力成才。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高校的就业指导基本上都安排在大学最后一年, 指导范围过于局限, 对毕业生加强教育固然重要, 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学生对就业缺乏相应的思想、心理、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 在毕业时, 面对突如其来的种种就业问题, 思想和行为很容易产生偏差, 甚至会引起突发事件, 到那时再开展教育就来不及了。

(三) 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招聘时有失公正, 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促使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而当今的问题: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陈旧, 选材标准有失公正, “重学历轻能力、重男轻女”的倾向人为地造成就业困难;部分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的报道, 优多喜少, 渲染就业难气氛的多, 对学生择业进行引导的少, 流于表层的多, 深入分析的少。因而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错误认识, 觉得人才到处都是, 于是就盲目地抬高用人的门槛。本来本科生就可胜任的岗位, 偏要研究生, 造成对人才的不珍惜, 从而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此外, 由于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充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完善, 社会保障和监督体系也不健全, 虽然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但由于管理方面的脱节, 一些政策还“悬在空中”, 得不到落实。

三、采取合理对策, 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心态

(一) 大学生的对策

1. 认识自己, 准确定位。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 大学生择业首先要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特长等情况, 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认知和定位, 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 从而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只有弄清楚了自己的择业标准, 才能避免择业时的盲目。大家找工作都希望钱越多越好, 这也是近年来大学生的主流职业价值观, 然而, 这种期望如果变成了“唯薪”主义, 产生的结果很可能是大家选择了钱多的工作而不是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 这必将给长远的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大学生择业期望不可太高, 要实际一点, 不要好高骛远, 有时为了满足主要标准, 要勇于放弃一些次要条件。如果一味的带着攀比薪资之心去应聘, 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压力才有动力, 敢于直面压力, 对价值观进行适当的调整, 懂得吃苦耐劳, 从底层做起。

2. 脚踏实地,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求职择业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阶段, 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讲, 能否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固然十分重要, 然而, 急于求成或过分担忧都是没有必要的, 想要一蹴而就更足不切实际。在工作岗位有限、竞争激烈的时代, 脚踏实地,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面列打击和挫折迎难而上, 积极争取, 才是明智的选择。随着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 用人单位更加看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实践能力。危机是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好机会, 大学生要从大一开始就应特别注意自身能力的提高, 比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同时,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进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更综合的能力来应对即将面临的挑战。

(二) 高校的对策

1. 合理设置专业, 注重教育模式创新。

即使在就业不景气时还是有部分专业人才紧缺, 例如外语的小语种、机械类等专业, 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大力培养社会紧缺人才。高校就业部门应与招生部门紧密结合, 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 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失业人数和非本专业就业, 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高校打破陈旧的教育模式、注重专业理论教育的前提下, 严抓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 把在课堂上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为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 加强就业部门专业化, 扩大就业指导范围。

学校就业部门可以引进专门的师资作为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 加大对辅导员特别是就业工作一线的辅导员的培训力度, 鼓励他们参加“职业培训师”等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 成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建立完整的心理辅导部门, 及时与各院系主管就业的负责人沟通, 了解学生就业心态及时给与帮助和调节。另外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或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作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有效补充。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从新生一进校就开始, 这样到学生毕业真正面对就业的时候, 就能收到春风化雨、水滴石穿的效果。另外, 就业部门与各院系负责人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招聘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岗前培训的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到基层就业, 到西部等人才紧缺的地区就业,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最终良好的就业。

(三) 社会的对策

1. 用人单位转变思想, 树立科学的用人观。

毕业生普遍反映就业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 比如“重男轻女, 重学历低能力”等等, 去年通过的《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 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 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这就为解决就业歧视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也要求用人单位解放思想, 转变用人观念, 根据社会经济变化和自身需求, 制定用人制度, 一视同仁, 避免就业歧视。

2. 媒体充分发挥自己特有的舆论导向功能。

媒体在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关于就业的相关报道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 过多的负面报道也必然导致不良的就业心理。因此, 宣传、新闻、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 不要只报忧不报喜, 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 宣传正面的典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先进事迹, 以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及时报道国家出台的最新就业政策, 便于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媒体发布就业信息, 学生也可以发布求职信息, 给双方提供便捷的就业平台, 各取所需, 双方受益。

3. 政府部门完善就业政策和体系。

温家宝总理对大学生们说:“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 请同学们放心, 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 可见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1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又于日前发布《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 为推动大学生就业给予了各种政策优惠, 相比往年, 政策尺度进一步放宽, 其中针对贫困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创业优惠政策深得人心。只要相关部门能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 各级地方政府能积极配合落实, 良好的政策就能得到良好的实施。

当今就业形势有危也有机, 把危险化为机遇才是当前重点。不管就业形势如何, 大学生们都应避免产生恐慌心理, 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都无益于成功求职。走出象牙塔的职场新人们要调整好心态, 积极面对, 争取各种机会, 用慎重、真诚和勇敢的态度面对职业中的第一次选择, 成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

摘要:当前, 大学生就业不良心态, 主要表现在倍感就业压力, 不分年级的就业恐慌心理;逃避现实, 得过且过的消极就业心态;无从定位, 逃避或盲从的极端就业心态等方面。促使大学生就业不良心态形成的原因, 主要有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缺乏应对危机的能力;学校教育模式陈旧, 工作未能与时俱进;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招聘时有失公正, 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等等。大学生应在自己的努力和高校及社会的帮助下有效化解就业压力, 成功就业。社会方面:用人单位应转变思想, 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媒体应充分发挥特有的舆论导向功能;政府部门应完善就业政策和体系。高校方面:应合理设置专业, 注重教育模式创新;加强就业部门专业化, 扩大就业指导范围。大学生方面:应认识自己, 准确定位;脚踏实地,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不良心态,问题,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肖传强, 李娟, 王峰.农科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不良心态与合理引导[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9)

[2]曾德伟, 龚方红.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因素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篇4: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态;就业指导

自1999年教育改革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扩招,高等他教育逐渐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本科大学生逐渐成为一种市场商品,要想完美地融入市场发展,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接受社会和人才市场的检验,大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缺乏自主权,而且在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压力下,学生对于未来就业产生了茫然,经常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因此产生了焦虑、消极、恐惧和烦躁不安的不良就业形态,这些情绪对于就业选择和未来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调查分析,以期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形态和志愿,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就业工作。

1 大学生就业心态调查分析

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情况,笔者首先对本市几所大学进行了调查问卷和相关取证。其中采用了抽样调查法,以学校的专业和年级开展调查,从而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差异,下面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调查结果。

1.1 对自我能力、专业水平和就业形势的认知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高年级的大学生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更加不认同专业水平,在专业认知方面,大四毕业生所占的比例为23%,一年级新生所占的比例为52%,二年级和三年级所占的比例为25%。对自我能力判断方面,大四毕业生相加习惯结合实际,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自我能力,由于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对未来就业没有直观的认识,缺少社会实践,所以还没有正确看待自我能力,但是受到社会上一些就业难的舆论影响,低年级学生更容易产生恐惧、消极情绪。当问及到就业形势险峻时,对学生的未来规划进行调查,其中有大部分学生准备考研,认为考研能够提升自己的学历,为自己谋求一份好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毕业前往一线大城市打拼,自己创业。

1.2 就业态度、意识、情绪调查情况

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增高,学生面对险峻的就业趋势,越来越缺乏自信,而一些低年级学生能够很好地控制就业情绪。低年级学生能够及早进行准备,很多学生认为先就业后择业才是最好的结果,这种就业态度比较积极。但是大四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时,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并没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是选择和专业相近的工作。在就业意识方面,高年级毕业生的就业意识比较强,能够理性认识到就业因素,综合考虑工作前景、薪资福利、工作地域等多方面因素,但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够自信,担心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符合岗位需求,在找工作时,经常犹豫不决,难以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大四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在调查的学生中,由52%的学生考虑过自主创业,25%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自主创业,23%的学生认为创业艰苦,更多的学生希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1.3 从众心态严重、好高骛远

根据调查显示,由73%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存在严重的从众心态,看到同学找了一份工作,自己也去选择和同学一样的工作,认为大众选择的就是最好的工作,未来一定能博一个好前途。通过对就业意愿分析,国企事业单位和一线大城市依然是大学生就业首选目标,选择去国企的学生占到45%,而选择去私企的学生占到23%,选择在二、三线小城市奋斗的学生占到21%,选择去一线大城市的学生占到36%。这些调查数据综合反映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主要有两种价值取向,第一种是稳定、收入高、福利好的国家事业单位,第二种是发展前景好、薪资高、现代化的大企业。但是市场是残酷的,当前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一旦大学生在大学中没有学到扎实的文化知識和专业技能,就无法在国企事业单位和一线大城市立足下去,必将受到很大的打击,所以笔者认为,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保持稳定的心态,不可好高骛远,不能跟随大众的心理,要有自身独特的见解和思想,从底层做起,积累经验,最终才能打出一片天。

2 就业指导思考

2.1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高校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心态越来越消极,必须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等院校的辅导员教师,必须全面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新生入学之后,通过各种形式传播职业规划理念,定期开展职业规划教学讲座,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规划意识,从大一就开始锻炼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以未来就业作为大学学习的指导方向,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职业规划的理论结合实际,经常进入企业实习,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对自我进行定位,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能力培训,使大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职业生活。辅导员也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发展成市场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2.2 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心态、缓解就业压力

由于就业形势越来越险峻,很多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最终对社会产生的厌倦,最终造成了自杀这一悲惨结局。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生活管理人员,必须关注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定期开展心理访谈活动,和学生谈心,开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形势,转变大学生消极悲观的就业心态,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缓解就业压力,对症下药,使其能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未来就业中。

参考文献

[1]蒋臻.90后大学生就业心态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才智,2013,(16):220-220.

[2]孙长峰.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与调整方法[J].大学教育,2013,(18):126-127.

[3]闵金伟.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5,(12):96-96.

篇5:大学生就业心态

市场营销81邹源孟会计92薛亚娇 市场营销81谭志娟工商管理91沈浩锦 农林经济91袁浩茹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现在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就业难,害怕就业已成为困扰广大大学生的沉重心病。该报告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京农业大学的百名学生的就业心态进行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解决与措施。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心态总结与建议

毕业生就业是现在社会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解、掌握大学生就业心态,也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要求,帮助、指导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的就业,最近,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项研究课题精组织,学院学生积极配合,对南农百名大学本科生的就业心态,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初步提出具体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南京农业大学百余名大学本科生。

2、调查时间: 2011 年3 月。

3、调查方法:根据与大学生就业所密切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设计专项调查问卷,在校园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大学生自愿的前提下选择回答问卷。经过统计整理,对调查问卷选择完整的107 份,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有24 个问题,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大学生对当前社会就业情况的认识及了解,包括对现今就业前景的态度认识,对目前就业的大学生心态的把握,影响当前就业状况的因素的了解等。

2、大学生自己面对就业的态度与规划,包括对今后就业的心态的分析,就业的目标与要求的把握,就业的行业的选择,就业地理区域的挑选,所就业后薪酬的要求等。

3、大学生对就业可能遇到挫折的心理准备及就业能力的锻炼状况,包括:对将要碰到的挫折有足够的认识,可能直接导致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求职所需要的各种素养和能力的把握等。

4、大学生对自己专业与就业的看法,包括对专业的选择状况,对就业时与专业不对口的看法等。

5、大学生对目前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的看法,包括对就业指导课上课情况的满意程度,及对就业指导课的要求与期望等。

三、调查情况分析

1、对大学生看待当前就业的心态有喜但更忧

喜的是大学生已经对当前就业有一定了解,且至少有52%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持比较乐观及乐观态度,有至少4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通过努力应该可以找到工作”,而且能够适当了解什么在影响着当前就业,其中认为学校教育有73%,所学专业有62%,国家政策有55%,家庭教育有41%,另外长相、性别、个人经济条件各占11%左右,还有其他7%。而更忧的是还有49%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持比较悲观及悲观态度,还有4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困难大,就业形势严峻,不一定找到工作”。

2、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有一定的认识与规划,已经具有良好的就业态度,但还是有一定的忧虑

在看待就业规划的问题上,有57%的大学生认为“重要”,但也有28%的大学生认为“不太确定”,9%的认为“不重要”,6%都“没考虑过”。而面对就业的目标问题上,有59%的大学生认为“获取学习与生活的平衡”更重要,有44%的人想“谋求发展空间”,31%的想“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另有37%需要“个人兴趣得到满足”,而34%的只是想要“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还有的21%的想“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感”,剩下的是考虑其他。不过有67%的大学生希望在“中等及以上城市”工作,有21%喜欢呆在“小城镇”,只有8%的选择“农村”,剩余的选择其他。在选择的行业方面,至少有59%的大学生选择如“金融、证券、保险等的商业贸易类”,有15%的想要在“政府机关”工作,另分别6%的选择“房地产业”和“医药食品业”,选择“IT与通讯业”、“电力、石化等能源业”、“新闻出版业”、“旅游交通航空业”都只有2%。

第一份工作是事业的开始,其中有41%的大学生觉得“干什么都行,先实现自食其力,并尽早积累实践经验”,同样有27%的认为“我并不急着挣钱,但很在意第一份工作对我职业之路的积极意义,它能够让我学到东西,享受职业的快乐,因此我更关注单位的文化氛围”,但有21%的觉得应该“非常看重,应该精挑细选,不能委屈自己”,可是有11%的人觉得“在哪工作不重要,但干什么很重要,毕竟这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开始啊”,虽然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但却都有自己的思考,这才是值得欣慰的。什么才是决定自身就业成败的呢?在调查中列前三的是 “较多的实习”、“人际关系”和“多项技能证书”,分别有50%、42%和40%,而选“平和的心态”的有30%,“名校及高学历”却只有20%,与“运气”是一样的,另有极少觉得是其他。

而在面对就业时首先考虑时,36%的大学生考虑的是“工作环境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与“地理区域是否有发展前途”的各有25%,只有14%的考虑“是否与专业对口”。而进一步关于工资问题,各有40%的大学生选择月薪“1500-2500”与月薪“2500-4000”,10%的希望有“4000-6000”的月薪,而在“1500一下”与“6000以上”各有5%。

3、对于在求职遇到困难与挫折,大学生基本都能保持正常的心态,能认识到自己的欠缺与需要

在求职不如意的情况下会怎么做,有52%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边工作边寻找理想工作”,还有32%的“会调整期望值,但比一定降低标准”,选择“继续深造”的只有9%,但也有7%的人认为“不管其他工作,一心找寻理想的工作”。而面对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有39%的大学生觉得是“能力不足”,同样“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也有39%,认为“求职方法欠缺”的有13%,有9%的人认为是“学校就业指导不够”。而觉得自己最欠缺的素质时,有26%的大学生觉得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同样的还有26%的“沟通协调能力”,有20%的认为是“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另有7%的选择“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4%的另有想法。而觉得用人单位最关心大学生条件的问题上,64%的认为是“专业技能”,差不多的是60%的“综合能力”,选择“工作经验”和“个人素质”的分别有39%和34%,还有18%的选择“学校名气”,16%的选择“发展潜力”,只有5%的选择“学习成绩”。

4、大学生基本认识到了专业与就业的关系

找工作时,面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性质问题时,有67%的大学生认为“与专业要有关联性,不一定对口”,有15%的认为要“先找份工作,不管是否对口”,还有13%的希望“根据喜好来选择工作”,但仍有5%的觉得“工作一定要与专业对口”。

5、大学生对于高校就业指导课还有一定的信任度

在对高校就业指导的看法时,有52%的大学生觉得“没有太大作用”,但仍有32%的认为“虽一般,但有一定作用”,还有8%的认为“非常有用,能对自己求职成功起到重要作用”,还有8%的“说不清

楚”。而对于学校就业指导有什么希望时,有63%的大学生想要获得“用人单位信息”,53%的希望获得“应聘技巧”,还有44%的希望进行“职业规划辅导”,14%的希望进行“求职心理辅导”,另有20%想了解“专业出路”,剩下7%觉得还有其他更重要。

四、总结与建议

1、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还是比较好的,也比较重视就业心态的调节。通过对以上问卷的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大多数大学生面对就业的严峻现实,重视就业心态的调节,“通过努力”等心理状态就是成就就业应有态度。在调查中,很多学生也充分意识到当今就业的影响因素,了解到了许多社会的状态。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有悲观的心态,主要还是只看到就业中的劣势而没有看到其中的优势环节,但还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调节消除的,树立信心是第一步,要始终保持和增强自信,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也是对大学生们的考验。

2、很多的大学生认为职前规划是重要的,这是值得欣慰的。虽然也有部分处在迷茫之中,但是好的规划必需的,固然迷茫,也要有自己的打算,不能随波逐流,要高度重视。在这之中,目标的确定是第一步,很多的大学生选择“获取学习与生活的平衡”、“个人兴趣得到满足”、“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谋求发展空间”等,其实不管目标有多大,只要有动力就好,只要有所选择,就说明他们有积极地就业心态。在此基础上,再讨论目标的大小,上述数据可看出大学生的目标其实不能说多宏大,但蛮贴近生活的。至于很多人选择在大中城市,喜欢从事商业类的和政府的工作,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偏高的,如果能与自身匹配,这才是恰当的选择,不然只是好高骛远而已,希望能够从自身能力思考。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识到了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从数据上也可看出很多的人的思考很具理性,认为“先就业再择业”。而对于“文化氛围”,这是主观的感受,只要自己觉得快乐其实就行了;至于“精挑细选”和“不能委屈自己”,毕竟自己是要就业的,是要高度竞争的,选是必须要的,但有时苦点更能锻炼自己,工作不是享受。很多大学生都意识到了实习经历、交际沟通、技能证书等对于就业成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值得欣慰。所以,不断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也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不能一味追求过度,关键还是在于把握,要有对应性的培养,一项技能不是每项工作都适用,毕竟“运气”也是可以改变一生的。

在调查中,面对就业时首先考虑什么时,最多考虑的是关于自身发展的问题,其次在是工资、专业对口等其他,说明我们大学生已经学会用理性的眼光看问题,也充分说明如今大学生心理的成熟程度已

经很明显了,能够自己分析就业问题。而在月薪的要求方面基本集中在1500-4000之间,也看出大学生对于当今社会的认识,不在一味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很理性,月薪索取也很恰当。

3、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也早就意识到就业中会存在各种的困难,不在一味高要求,重在把握“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只有少数坚持自我而不求变通或选择再造而逃避。只有认清现实,正视自我之后,再做的决定才是适合自己的,不是在逃避的,那是再坚持或深造也无可厚非。通过问卷,大学生普遍认为能力与专业知识的不足是最困扰就业的两大因素,而在最欠缺的素质中则是实习经验和沟通协调能力为最。但是我们会困扰会欠缺是因为我们不去弥补,能力、实习经验可以锻炼,专业知识、沟通协调可以作为培养。不过,在这些方面学校也应适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至于其他应聘技巧、抗压能力是很容易训练的,关键在于自己,大学生应该好好把握大学生活,把握自己。对于用人单位的要求理解上,大多数大学生的理解也比较合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工作经验肯定是比较关注的,但是在如今中国,学习成绩也是其关注的重点,虽然已经有下降趋势,但一定高的学习成绩肯定容易在群人中突出,同样的还有学校名气,也有相当的作用。大学可以很轻松,但是为了将来就业,有时候就应该多学多练多争取。

4、通过调查可知,绝大多数人倾向于就业时不一定要专业对口,但要求有关联性,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很有理性,都很会分析,当然真正就业时是如此也行。但还是要注意,可能找的工作就是完全没关联性,但却可以去从事,这是需要好好的把握。我们要学会变通,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其他能力,这样可能就会走得更好。

5、从调查的数据可知,很多大学生对现如今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不满意,但却对其仍抱有一定的期望。很多大学生希望获得各种用人单位的信息,还有各种的应聘技巧、职业规划辅导、就业心理辅导等,这些都应是各高校应该注重的,只有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才能教得更好,更让学生满意。同时也应注重不同专业的就业出路,毕竟学生选读不同专业的结果都是一个,为了就业。

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并特别强调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而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则首次提出了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篇6:大学生择业就业该有怎样的心态

他们或者即将毕业,正忙着找工作;或者已经毕业,就业出现了难题——今年,全国有611万大学毕业生将走向社会,经济不景气的现实,无疑使他们的就业道路出现了诸多障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最近与大学生展开了一场对话,透过大学生就业、择业中的热门话题,传递着诸多人生经验,或许,这对更多大学生会有启发。

关于面试 “面试中愿意弯腰捡两张纸的细节,摆明了他的踏实认真和仔细,老板是不能不用你的”

学生:我在就业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去面试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

俞敏洪:在面试以前接受一些面试技巧的培训,这是必要的。比如说如何面对老板,怎样做到有问必答,答得恰到好处,包括眼神脸色到底应该怎么展示。

但这只是一个表面上的东西。真正实在的内核,是把你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曾经有家大公司面试时,故意在地上放两张纸,所有的学生进去面试,都不去捡那两张纸,夸夸其谈说自己有什么才能。结果最后走进去一个学生,一句话没说,把两张纸捡起来放在总经理的桌上,然后才开始回答总经理的问题。结果总经理什么问题都没问,说“我录取的就是你”。为什么?细节!愿意弯腰捡两张纸这个细节,就摆明了他做事的踏实认真和仔细,当你的品德和特质露出来的时候,老板是不能不用你的。

学生:我相信您也面试过很多本科生,您最不满意他们哪一点?

俞敏洪:现在我们遇到的麻烦,就是年轻人心态浮躁。看了锅里的、想着碗里的,看了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我最烦听到的,就是有人来向我抱怨,说这个社会对他如此地不公平。其实人的出身由不得你自己选择,但人生的终点,是由你们自己选择的。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跑的是一辈子。所以我完全不在乎现在你钱多我钱少,你有社会地位我没有社会地位。钱和社会地位是你可以争取来的吗?福布斯榜上排着的那几百号人,我曾经查过,百分之六七十来自农村,来自身无分文的家庭。任何一个只要把社会和别人当做自己敌人、当做自己生活不幸来源的人,你的人生一辈子都不会幸福,也不会成功。任何一个认为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在社会中应该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得靠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够把事情做成功。

关于第一份工作 “只顾耕耘不问收获是做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心态”

学生:即将毕业的一个大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第一份工作的成败与否?

俞敏洪:你面对第一份工作时,就不要去想成败,而是应该去想我怎么样全力以赴地把这份工作做好。你全力以赴以后做成功了,那表明你做这件事情是合适的。如果说全力以赴以后依然做失败了,也很正常,因为你没有工作经验,也许这份工作不适合你做。只顾耕耘不回收获,是做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心态。

现在这一代年轻人,大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到大得到了父母较多的呵护。一旦

面临找不到工作之类的考验,心里会有很多失落感。我想告诉大家几个要点:

第一,苦难让人成就自己;第二,你失去东西的同时另外一件事情一定在得到,这就是得失。所以我常常说失业能够知道生活的艰辛,失恋能够知道感情的珍贵。

其实我最担心的不是大学生的就业,而是大学生的心智和知识结构。我觉得浮躁本身不算一件坏事,为什么?因为只有一个想要往前走的国家和人,才是存在浮躁,浮躁表明我们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的国家。不浮躁死水一潭,就表明社会结构秩序已经全部完成,甚至带有某种意义上的僵化。但是大学生浮躁不是一个好事,因为大学生活这四年,大学生除了为工作做好准备,还应该得到心灵净化和心灵提升。

学生:相对于本科毕业的时候,研究生毕业时肯定对职业的期望值更高,很可能第一份工作与内心期望之间的落差很大,对于这种情况您有什么建议?

俞敏洪:我这儿每年都要面试几百个本科生,坦率地说,其中大部分人表现得“眼高手低”,恨不得上来就当总经理,恨不得上来给他的一份工作,就是全世界工资最高的。这中间有很多爱面子的成分。其实,当一个人为别人活着时,就非常麻烦了。因为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如果不坚持自己的追求,你的尊严和自尊同样得不到保证。

我在面试时,有时会试着问:“同学,你想要的工作,我这儿都没有了,但是有两个卫生间没人打扫,你愿意不愿意干?”几乎不会有学生说愿意,实际上他在拒绝扫两个卫生间的时候,丢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我让一个大学毕业生去打扫厕所,很明显是对你的考验。你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我绝对会关注你的一举一动。你的表现是不是符合那种正常的坦然接受一份工作的心态?当你真的把两个卫生间打扫得如此干净,你想我能让你一辈子打扫卫生间吗?至少我给你增加工资,我给你打扫四个卫生间;当你把四个卫生间打扫干净以后,我会考虑,是不是把所有打扫卫生间的后勤人员都给你管理,你不是很自然变成管理者了吗;当你把这些打扫卫生间的人员管理得井井有条,整个公司的环境因为你的管理变得赏心悦目,我不把你提到后勤主任这个位置上我提谁?你如果又干得非常出色的话,我不把你送到哈佛大学去读MBA我送谁去?当我把你送到哈佛大学MBA学完了,你回来你不当总裁谁当?

关于专业 “就业、职业、事业做好了,失业就永远找不到你”

学生:我本科是武汉大学国学实验班毕业,是一个非常非常冷的专业。

俞敏洪:你喜欢不喜欢你这个国学专业?

学生:我喜欢它,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非常快乐。

俞敏洪: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这个东西找不到工作?

学生:对,我们的硕士和博士的就业形势都不是很好,您对我们的建议是什么?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俞敏洪:如果说实在找不到工作,你必须要有一个另外能找到工作的技能,假如说你在学国学的同时,你的英文水平很好的话就可以去当英文老师。

你现在的问题是你对国学感兴趣,但是你需要有一个养活自己的技能,大学生毕业以后首先就是要工作。我把它叫做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先就业就是赶快先找一份工作不要父母养活了。所谓的职业就是一辈子我想做的职业,当你职业做到一定程度,比如说你做了会计,最后自己出来开一个会计事务所,这就变成你的事业了。你把前面的就业、职业和事业做好了,失业就永远找不到你。

现在的大学生,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工作不对接。解决的方法呢,第一就是大学生学专业的时候,和未来工作对接要思考得更多,尽可能在未来找工作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在本科所学的专业用上。第二个情况,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各种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都在不断成长,招人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我建议,大学生有一个比较切实的心态,先找到工作再谋求发展,最后再去寻求自己的事业。

学生:我是去年毕业的学生,今年也在做传媒。很多人失业了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工作会选择回学校继续读书,您觉得合适吗?

俞敏洪:这是一种逃避。已经找到了工作,在工作中有很多心得体会,未来自己喜欢这个工作,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还不够,这个时候,可以继续回去读书。大家进入社会以后一定要学会锻炼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堆面粉放在案板上,你用手去一拍这堆面粉就散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心理承受能力,你把它加点水揉一下,你再拍就不一定散了,但是还是一堆很松软的面粉,如果说你再不断地给它加水,把它揉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面团,你再怎么拍都不散了。你继续给它揉,它就不仅仅是一堆面团了,你即使用手给它拉,它也不断,这就变成拉面了。人的神经承受能力一定要达到这种状态,你才能去参与社会,在社会中间奋斗。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拍案而起的人,肯定是没有度量和心胸的人,找工作一次被拒绝就不找了,那你说你能找到第二个工作吗?

关于职业规划 “人生用六个字来表达,第一个叫经历,第二个叫体验,第三个叫升华”

学生:有数据显示: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没有自己准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规划。您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达到事业的巅峰的?

俞敏洪: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确定自己一辈子事业的年龄是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所以中间可以做无数调整。我们现在很多人,为什么每天干活没劲呢?因为工作本身不是一个目标。有的人把工作本身变成了一个自己每个月能够拿点工资,每天来上八小时班,完成我的任务就算完了的一件事情。如果这样的话,你的生命也同样失去了目标。有目标就意味着我心中有一个梦想,我想去实现。

我觉得人生用六个字来表达比较恰当。第一个叫做经历,第二个叫做体验,第三个叫做升华。一辈子有很多不同的活法,你可以很懒散地过一辈子,什么也不做地活下去,也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你可以一辈子待在一个城市里,也可以一辈子走遍全世界。所有这一切的决定,全是来自于你自己的这颗心。因为人是随着心来动的,你心想走到哪里,你人

就可以走到哪里。

大多数人一辈子只生活在一个地方,生活在一种习惯中间,生活在一种思想的禁锢之下,而没有任何创新,没有任何创意,没有任何激发自己生命的那种动感和令自己感动的生活状态。其实仔细想想,你找不到工作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你的生命得到了甜酸苦辣的体验。未来你找到一份工作的时候,你知道这份工作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多么值得你去珍惜。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心态,你找得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我去年夏天毕业时,选择了一家电视制作公司,这个工作不是待遇最好的,但的确是我当时最喜欢的。但是这份工作我只做了四个月,就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公司,这是一个比较著名的韩国企业,他们当时给的职位、待遇更好,所以我受到了诱惑,可是去了之后我发现,我完全不能胜任市场部经理这个工作,最后辞职了。

俞敏洪:你是否问过自己,你到底喜欢做什么?当然第二份工作作为一种尝试,虽然最后你发现不适合,但其实是一种收获。我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她本来是商学院毕业的,也能找到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她偏偏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特别感兴趣,所以她就申请去为天津电视台制作组的人拎包,扛机器,帮着收拾东西,而且没有工资。她的工作心态非常好也非常努力。一年后,大家觉得这小姑娘不错,就开始给她开工资了。后来又发现这个小姑娘说话也挺到位,所以就在小的新闻节目采访时候让她出镜,后来她就变成了天津电视台很好的节目主持人之一。

当你决定了一辈子干什么以后,你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就不要随便地换。你可以像一条河流一样越流越宽阔,但是千万不要再想去变成另外一条河流或者变成一座高山。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以后,你生命就不会摇晃,这样你才能够做成事情。伟大与平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平凡的人每天过着琐碎的生活,但是他把琐碎堆砌出来,还是一堆琐碎的生命。所谓伟大的人,是把一堆琐碎的事情,通过一个伟大的目标,每天积累起来以后,变成一个伟大的事业。

相关链接 俞敏洪感言

●每一位同学在大学的时候要做的四件事情:

第一就是一定要学到很必要的知识;第二要学会交到很好的朋友;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体验一下爱情;第四要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摔倒了十次就再也不愿爬起来,他就永远是失败,但是他哪怕是摔倒了一万次,他一万零一次继续站起来,往前走实在站不起来了,我爬也要爬着往前走,这就叫成功。

●这个世界上失去什么东西都不可怕,惟一可怕的是失去你的心,失去你的勇气,只要你坚韧不拔地奋斗,只要你眼睛看向未来,生命就永远属于你,生命的辉煌也一定永远属于你。

●凡是想要一下子把一件事情干成的人,就算他干成这件事情他也没有基础,因为这等于是沙滩上造房子,最后一定会倒塌。只有慢慢地一步一步把事情干成,每一步都给自己打

下坚实的基础,每一步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交代,再重新向未来更高去走一步的人,他才能够把事情真正地做成功。

上一篇: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词下一篇:部队干部自律教育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