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作文

2024-06-23

在生活中作文(精选6篇)

篇1:在生活中作文

《玩纸》作文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玩纸.板书课题玩纸

2、听到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评析: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尤其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都会涌向笔端,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写作,文章也富有真实感。二观察连说

1在活动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在活动中要认真的看,看清老师做的每一个动作,认真听一听同学们都说了什么,用脑子想一想,会是什么.板书看听想 2教师从桌上抽出一张纸,问学生看见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动词抽,因为纸比较轻,并板书“抽” 3接着教师用双手整理这张纸,问学生有看见了什么? 引导说出动词捏并板书“捏”

4然后教师把纸的一头按在桌上,另一头卷一下,把它粘上.引导学生说出刚才看到的,并用上动词表达出来。板书“按”“粘”

5最后教师拿出剪刀把卷好的纸从中间剪开,并让学生猜测即将要剪成的是什么形状

6老师展示剪出的纸条,沿着中间剪开,居然成了一个大圆.让学生谈谈此时的感受。板书出词语“神奇”“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等

7引导学生说出刚才同学们的表现,把你看见的和听到的,以及你想到的说一说。8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先接着然后 最后把刚才老师玩的这个游戏说一说

评析: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积累经验的第一步,也是小学生为习作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写起来就感到言之无物。对小学生来说,只有亲身去接触和感受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具体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会感兴趣,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具体、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演示观察

1问大家还想再来玩嘛,请一个同学上来玩。2学生上来再玩游戏

3教师提出要求:看清他怎么做的,听一听同学们怎么说的,你又是怎么想的。4学生汇报,并及时引导 5学生完成作文。教师巡视

6抽学生念自己的作文,教师口头评讲,指出用得好的词语。

四、品析习作

1、请学生念自己的习作

2、共同修改赏析

简评: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对 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往往倍感亲切,容易牢记,写起来就觉得有话可说,中段学生作文处于起步作文状态,大多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把一句话写具体。北师大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写小虾的生活习性,作者用上了表示动作的词语来写她们如何吃食,作者写小虾吃食“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起来”。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碰”、“后退”、“再碰”,又“后退”、“碰”、“吃”等动词,还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 先 …然后 …接着 …直到 … 才…”把小虾吃食时很小心谨慎写出来了,让我们觉得小虾吃食很有趣。同样写松鼠搭窝是也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松鼠“总是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来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后,还要在上面加个盖”。通过这些先后顺序的词语,把松鼠的可爱展现在我们面前。课文中出现了表动作和表顺序的词语,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用上表动作和表顺序的词语把句子写得清楚具体。基于课文的这一训练点,我安排这次活动作文,让学生通过玩纸,看清在活动中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把听到的和想到的,按一定顺序,用上一些表动作的词语,把活动过程清楚完整地说一说,并能写下来。

本次设计通过两次活动,教师的一次示范和学生一次练习,让学生先活动,再练习说话,在由说到写,这样减少了习作的难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把句子说通顺,写具体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样让学生在一次一次的练习中把活动的经过说清楚,讲具体,学生写起作文来也能得心应手了。只有让作文贴近生活,学生写作兴趣才会浓厚,作文才会有话可说。

篇2:在生活中作文

记得在我小时候的一个夏天夜里,我晚上睡觉时候特别喜欢把被子踢掉,因为那时候家里还没买电风扇,很热。那天夜里,我也同样把被子踢掉了,没过多久,我就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我好像听到了有人下床的声音,这会是谁呢,我想。我把眼睛睁开,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走到我的床前,慢慢的弯下腰,低下头,拾起来掉在地上的被子,揮了揮落在被子上的灰尘,轻轻地为我盖上。这时候,我才发现这个人是妈妈,她的动作很轻,生怕把我吵醒。接着,她又从桌子上拿起了扇子,缓缓趴在了我的身边,一上一下地扇着,不发出一丝声响,一阵阵凉风吹在我的身上,吹掉了我心里的烦恼,吹来了无比的凉爽以及妈妈对我的爱,在妈妈的呵护下,我很快就睡着了。那一夜,我睡得很甜。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发现妈妈趴在我的床边睡着了,但她的手仍然紧紧握着扇子,没过一会儿,她就醒了,嘴里还念念有词:“我怎么睡着了,我还要给女儿做早饭呢。”她凌乱的头发、布满血丝的眼睛,还有那句不经意的话都深深打动了我,它们犹如一股股暖流涌入了我的心田,妈妈我爱你。

篇3:在生活中搭建作文之“桥”

一、导入 (播放一组生活中桥的图片, 配乐)

师: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桥。石桥、廊桥、花桥……这一道道的风景, 或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 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 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面对它们, 你会想到什么呢?

二、引导学生读懂文题

师:写作文的第一关就是要解好题, 要正确解题, 首先就必须读懂文题, 然后明确写作要求,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关桥的比喻义和延伸义。生:桥, 不只是江河沟渠, 可以是绝处逢生的一条通道。生:也可以是“心桥”、“智慧之桥”、“财富之桥”、“命运之桥”……生:桥可以出现在生活的其它领域, 当你要摆脱困难, 跨过厄运时, 能使你峰回路转、顿入光明之地的“桥”。生:父爱是桥, 母爱是桥……师:同学们的创意很好, 桥的含义很多, 关键是如何确立文题的内涵。

三、确定选材、立意和重点

师:同学们要抓住材料中自己最受感动或最有感触的一点, 根据自己的见闻和掌握的材料进行个性化的选材。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然后我们一起来点评。生:我写向人们介绍有关桥的组成、历史的文章, 可从中选取一两种有代表性的桥如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等说明。生:我以桥为线索, 以桥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变化来写社会的进步。如古代社会是石桥、木桥等, 当今社会是钢筋水泥桥等。生:我要写与桥有关的故事, 如故乡的小桥边儿时的友情, 他乡桥边与老友的相逢, 异国桥头对家乡的思念等等, 以桥为背景, 寄寓各种情感。

教师点评:刚才几个同学谈了自己怎样选材、怎样立意, 有没有同学点评一下?生:我觉得第三个同学选材、构思最有新意, 第一个同学只浮于字面, 没有深入挖掘。师:好的, 文章要得高分, 就要在选材、构思方面新颖些, 还有同学来谈吗?生:我以桥喻人生, 我们目前的生活是现实, 我们的理想在河的彼岸, 只有以奋斗为桥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生:桥的作用在于沟通, 任何形式有沟通都可以比作桥。如改革开放是桥, 它沟通了国内外;谈话是桥, 它沟通了心与心的交流。生:我要以现实生活中的桥来比喻“人生之桥”, 写一个中学生离家出走的故事。生:以现代汉语典中对“桥”的解释为引子, 我可以从有形的桥谈到无形的桥 (互联网) , 展现“桥”在生活中起到的纽带作用。生:把孩子比作连接父母的“桥”。我写一对夫妻离婚后, 在孩子的帮助下言归于好的小说。生:我父亲是个农民, 他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 他为我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就像座桥, 永远挺立在风雨中, 我就写我父亲。生:如果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成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 那么, 真诚便是架在大河上的美丽拱桥。我会写踏上真诚之桥, 感受友谊之美!

四、选定文体

师:作文贵在创新, 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在文体上大胆创新, 用一些新颖的文体, 文章就容易出新。我们学过的《皇帝的新装》, 它是什么文体?生:童话。师:对。象故事、童话、寓言、小小说、书信、日记等文体、还可以采用对话式、小标题式、内心独白式。现在就请大家思考, 然后说说打算如何用创新文体写, 表达什么内容, 好吗?生:我打算采用书信体来写, 用一个台湾老兵的口吻, 写对故乡的小桥的思念, 来表达对故乡对祖国的爱。 (教师带头鼓掌) 师:用书信体的格式, 以“桥”为线索来表达一个老兵对故乡对故土的思念, 很有新意。还有哪位同学说一下你的打算?生:我用三个小标题, 截取父亲的三个片断, 写父亲的三个故事, 赞美父亲像座桥, 永远挺立在风雨中。生:我要写篇小小说, 写一对离异夫妇在女儿的帮助下, 再次奏响《婚礼进行曲》。孩子是一座沟通父母的桥。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的设想都很好, 文体也独特, 富有吸引力。我们平时写作就要大胆用新的体裁、形式去表达主旨, 构思别具一格, 文章就有个性和创意。希望下课后同学们能把文章写出来。

从生活中让学生学会作文, 让学生有话可讲, 这样好文章才会精彩纷呈, 学生也说喜欢上这样的作文课。从这一节课, 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审题、解题、写出有个性的文章的技巧, 也因此在学习中得到了愉悦。总之, 学生的解读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 在探讨中不要只关注结果, 而应该关注过程,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真正的体现。

摘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作文, 引导学生读懂文题, 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多向思辨的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个性化的选材、立意, 并学会选择与众不同的文体和表现形式。

篇4:让作文起步在生活中

关键词:生活教育;作文起步;素材

“生活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现在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依据陶行知这一理论,我针对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中遇到的学生对写作畏惧、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探索。

一、在生活中迸发写作的愿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学生的兴趣来自哪里,我想绝对不是来自教师空洞的号召。“一闻牛粪诗百篇”,陶行知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生活中学生才有了作文的灵感。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次习作课,没有具体内容的规定,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着重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为了防止学生盲目地胡写一通,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回家任务,就是学煎荷包蛋,学生有了亲身实践与体会,写作就有了新鲜、真实的源泉,这可能比无目的地写要更有效果一点。我想,至少在激发写作兴趣方面,我们已经达到了一半的目的了。

第二天的语文课,我先让学生交流了一下自己昨天煎荷包蛋的经过和感受,我和孩子们一边听一边忍不住笑起来,有几个学生一边讲一边展示了他们手上留下的功勋印记,看来这个荷包蛋煎得真是又甜蜜又辛苦。此时学生的记忆已经鲜活地跳出来了,接下来我引导学生理清写作的步骤和顺序,从点火、倒油、敲蛋、下锅、翻炒、起锅、品尝,一步一步,带着学生再次煎了一回荷包蛋,学生有了煎蛋的切身体会,基本上对每一步都能领会。

第一次的习作很顺利地完成了,看着学生的一篇篇习作,即使是冗长的批改也让我觉得很是享受。我想,只有学生在生活中有了切身的体会,这样的习作指导才不是空洞的、乏味的,这样的习作学生才感兴趣,才会愿意去尝试,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像学生的荷包蛋一样,煎出诱人的香味!

二、在实践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一文中也说:“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强调了“做”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启发我们,应该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动手实践,积累写作素材,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心田。于是我充分利用三年级开设的“综合实践”这门课程,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探究的专题式活动——“小脚丫走昆山”,感受昆山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火热的建设中,促使“我是小市民,文明大家行”等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除此之外,我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体验活动,让他们体验大自然的美丽与纯真,体验人际间的真情与关怀,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等等,如在家里帮妈妈叠衣服,当爷爷的眼镜;到社区当一次小交警等。可以肯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享受到的是纯情的大自然,体验到的是人际间的真情与关怀,沐浴到的是爱家乡的人文精神,倾吐的是真情实感的美文。如在一次观看舞台剧《小鸟的愤怒》后,学生都还沉浸在演出的精彩氛围中,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节目的情节、喜欢的人物等,于是我趁热打铁,引导他们有条理地说一说这次演出的主要剧情、印象深刻的角色和自己的观后感,学生很兴奋,个个都很有话讲,讲得也十分精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学生带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将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学写作文,在作文中品味生活,生活有情文有情,学生经历了“生活—积累—习作”转化的心灵旅程,才能在习作起步中,乐于写、有事写,以孩子的童真与稚嫩,写出丰富、灿烂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潘正明.淺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天地,2012.

篇5:孝在生活中作文

镜头一

放学,步行于喧嚣的街道上,一阵咿呀的蹬轮声传入耳涡。瞥过头去,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正咬着牙,努力地蹬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车上坐着一位老大爷,满头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颤动,脸上却是微笑着幸福的皱纹,或许是爷孙俩吧。车子缓缓地从我身边驶过,只见男孩的左脚用力地踩下,身子也随着向左倾斜,然后右脚踩下踏板,身子又向右倾斜,就这样一左一右地踏着,身子也就一左一右地晃着,男孩晃动的背影连着陈旧的三轮车声向前驶去。路人纷纷向他们投去异样的目光,有的掩口嘻笑,更多是啧啧赞叹。我目送着他们的背影,夕阳的余光中,男孩黑发上的汗珠熠熠闪亮。

镜头二

小区院子里有一户人家,四十岁左右的王叔和他将近八十的母亲。每每阳光晴好的日子,他都会用轮椅推着腿有残疾的母亲到空地上晒太阳,温和的笑靥,轻声细语地用老家话交谈。有时他会用梳子理着母亲花白稀疏的头发,温馨的画面令人动容;有时又会拿来温热的手巾,擦洗母亲脸上沟壑般纵横的皱纹,引来邻里艳羡的目光。老人幸福的微笑,就是他生活的意义。直到太阳只剩下灿黄的余晖和万物被拉长的影子,他才小心翼翼地将轮椅推转方向,向家走去。王叔孝老敬老的画面天天呈现,为小区里的孩子们、成年人们形象地诠释着孝顺的真谛。

镜头三

去年夏天,外婆在乡下老家干活时被虫子咬了,夜里发起高烧,几天后转到县里医院,妈妈请了假照顾外婆。放学时,我到医院去看外婆,推开病房的门,就看到外婆坐在病床的边上,妈妈正弯着腰半蹲着为她洗脚。光线从窗外穿透进来,洒在她们身上,几日的操劳,我竟看见妈妈凌乱的头发和憔悴的侧颜。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妈妈为外婆洗脚,妈妈洗得那么认真,竟不知道我来了。我有些触动了愧意,在病房门口伫立了好久。妈妈用她的实行行动教诲着我要尊老孝老,她对外婆的孝顺,更应当成为我孝顺长辈的理由。

篇6:美在生活中作文

每到周六、周日,我都会自己去补课。每次坐公交车时,都会遇见许多老人。可是,车里坐着的都是年轻人,站着的全身老人。

这次坐车可有点不一样。我一上车,车上的.人非常拥挤,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到了车站,一位老爷爷走上了车,刷卡机里有声“敬老卡”传出,这声音代表这位老爷爷已经年过七十岁了。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大姐姐站了起来,委婉地说:“爷爷,您坐着吧!”老爷爷激动地说:“好!好!”可是,车上人太多了,老爷爷拄着拐杖根本走不过去。

本来很拥挤的车上,立刻出现了一条小路,老爷爷还没反应过来,就有人上前去扶,这样老爷爷坐在了那个座位上。此时,我的眼睛瞬间被打湿,没想到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肯去追寻它。从这件事上,说明了人们的道德再不断的提高,社会是我们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份子,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事,哪怕是付出一点点的爱,那么我们的“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上一篇:待人处事励志名言警句下一篇:在课改的阳光下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