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淘宝作文

2022-07-29

第一篇:在生活中淘宝作文

如何在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论文摘要]:新课标指出“指导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而学生写作内容又是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叶圣陶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写作素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是人类语言的源泉,只能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的问题。那么,在生活中如何对写作素材进行积累,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用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关键词] :生活 作文 素材 聆听 观察 体验 思考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也就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只有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写作,才能写出好文章。生活,它是作文的“泉源”。那么,我们如何做到作文素材“为有源头活水来”呢?

一、用心聆听

虽然“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对于一些学生来讲,关注现实,倾听民声,也不在多数。他们往往被局限在课堂之内,极少聆听来之外面的声音,甚至对各种声音置若罔闻。他们把自己与生活隔开,影响了获取生活中有用的信息素材。要了解生活,不能充耳不闻,而要“风声雨声声声入耳”。获取写作素材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是与人交流,并作忠实的听众。不同的人,知识水平不同,见闻也有宽窄,有些可以互补,有些可以完善。通过交流讨论,往往茅塞顿开,思路豁然,可谓集思广益。听一个对民俗极其熟悉的人讲话,可以获取有关民俗的知识;跟一个地理知识丰富的人谈论,可以增长异域风光自然景色,等等。另外,也可以通过现代媒体,获取一些有用素材。我想,广播电视应该是一种普遍而又适应的工具。借助广播电视,可以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时事、轶闻、故事、辩论,应有尽有。比如《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可以从中听到很多历史故事,积累起来,用时可以信手拈来。无论是易中天的《三国》,还是于丹的《论语》,都可以通过他们对经典的解读,听取很多文史精华。

二、细心观察

记诵华丽辞藻,摘录精彩片段,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种途径。但这些都是间接方式,虽可以拓宽知识容量,却难免有限。而观察,则是对积累间接素材的一种修正,改变间接与直接之间的本末倒置的现象。一些学生,背起古文诗词来,滔滔不绝,似积攒了无数素材。而一旦下笔,则空洞无物,不是摘抄就是拼凑,甚至无从下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反差,就是学生只注重记背,而缺少观察。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有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也有深奥隐秘的自然现象,更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没有通过观察,要想获取其中的信息点,那是不可能的。不能从生活实际中获取信息,也就阻断了积累素材的要道。没有了素材,作文写起来就枯燥乏味,不切实际。比如,写一种自然现象,凭空是写不出来的。即使勉强凑合,也不能契合事实本来面目。要克服凭空猜想,就得观察自然对象。云的颜色、形态、高低,雷电的声音、亮光、线条,雨雪的大小、急缓、状貌,等等。积累社会、人生的素材亦如此。将看到的现象,作为第一手资料,经过整理内化,融入自己的素材体系,才能为己所用。

三、专心体验

听也好,看也罢,尽管都有主体参与,但并非身体力行。没有经过切身体验的知识,毕竟肤浅狭窄。积累素材一个更重要的途径,就是亲身经历。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做善于聆听愿意观察的人,而且还要做一个敢于实践的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学生大部分时光都在课堂度过,对生活缺少实际深入,当然也就不了解生活。没有亲身经历过,缤纷多彩的生活,也终觉苍白。比如要写一次活动,没有自己去体验,是写不好的。因此,要写出蕴含真情的文章,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参观、游览、调查、访问、 1 宣传、劳动、比赛,等等,从中体验真伪虚实、优劣美丑。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使人印象深刻,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四、潜心思考

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素材,多则多矣,但不深刻,缺少系统性。要把各种生活现象,人生百态,自然景观内化为己有,还得靠思考。思考可以对诸多现象进行剪裁,深入事物的内在。生活中,不乏发人深省的锁事,它平凡,引不起注意,更得不到重视。不留心思考,就难以挖掘深层面的内涵,就会人云亦云,错失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的机会。大凡大作家大文豪,他们都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在生活中搜集素材,没有深入思考,也会被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甚至良莠不分。比如,偶像崇拜这一现象,如果缺少思考,只是对此平铺直叙,写出来也终觉肤浅。只有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也就是通过思考,才能把握实质才能积累有深度的素材。

可见,生活中素材俯拾皆是,它需要我们在日常中多留心,多一个心眼去关注。只有捕捉各种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不受缺乏素材之苦。

第二篇:让孩子的作文在生活中飞扬

---严塘中心小学 何志毅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面对以上问题,我进行了如下思考和尝试,

一、激发兴趣,培养写作欲望

凡人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就卖力;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就不乐意做,甚至敷衍了事。写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缺乏兴趣和爱好是无法下笔的。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文教学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做起,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例如学生写一篇有关活动的作文,就先组织学生有关作文相关的游戏、表演、绘画的形式,运用调查、参观、讨论、演讲的方法。例如两人三只脚,击鼓传花,丢手绢等,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体味到了游戏无穷的乐趣,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游戏结束后,便要求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游戏口述出来,包括游戏名称、规则、方法与注意事项。大家争先恐后、踊跃发言,说的不够完整的,其他学生还进行了补充。这样一来,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写起作文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二、要抓住对生活的积累。

要抓住对生活的积累应先从写日记着手。日记的写作,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的空间。这一点要求学生必须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切记不可抄袭,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的就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文时感到难,是因为它们的脑海中除了所学的几篇课文和读的一些作文选,基本没有材料可用。他们往往不知道运用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作为题材。更不知道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以及节选自己看到的电视剧、动画片和玩的游戏中的某个片断。因此孩子们的作文脱离了生活。显得枯燥无味。体现不出文章中的生动性、形象性。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就是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告诉学生写作并不是有了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词语句,要有动人的、感人的故事,这样作文才是好的作文。而是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录下来,那才是自己真正的作文。引领学生常“回家”就是要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是自己的感受,什么样的都可以写。如在爸爸要去插田,忘记了带劳动工具。这样发生在广大农村学生身边的小事,经过我的巧妙点拨,也是能写出好的习作的:爸爸见我帮他拿工具,对我微笑还说谢谢我。爸爸真是客气,我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在平时,父母亲为我做了多少事呀,我可觉得他们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我都不会在意的,今天„„当学生叙述着自己的“家事”,叙说着自己的感悟,文章虽然通俗,但字字句句体现的是真实,特别是最后的感悟让我看到孩子正在成长。他在生活中学会了描述,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分析。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煽情的故事情节。正是这种朴实的语言流露出了真情实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作文吗?

三、引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

许多农村的学生由于地域的限制,觉得地处山区农村见到就是山山水水及大遍的农田还有就是每天重复的生活。其实在这片土地上是学生写作的沃土和灵感的源泉,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观察写出自己的故事。我时常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周围去观察树木、花朵,到山林中去聆听鸟鸣、观察小虫的跳舞,到小溪旁去看鱼儿的欢游„„让孩子们在这自己原本熟悉的环境里重新感受自己没有发现的、没有想到的,再让他们畅所欲言,他们说出了:那四季常青的天竺葵生长迅速,有顽强的生命力是绿化山川的好树种;森林可真是鸟儿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自由自在的歌唱欢腾;小鱼儿你为什么这样快乐呀„„在自然的世界中孩子们发现到了以前他们没有发现的世界,感受到只要注意观察作文真是有“源”了,作文不难写了。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作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到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四、多读多练,做到读写结合。

通过从书本、从大量的阅读中获得人生的感悟、生命的感悟,为写作积累思想,积累语言素材。鲁迅先生说得好:“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这就清楚地阐明了读和写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许多同学写作文《幸福》,有的认为和家人在一起是幸福;有的认为得好成绩是幸福,有的认为拥有朋友真情是幸福,甚至于沐浴春风感受阳光也是幸福,最后悟到幸福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去体会。这样,从阅读到感悟,从感悟到创造,整个学习过程水到渠成,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意思。通过观察、阅读,让学生自谈感悟,把自己领悟到的东西与同学交流,从而换取同伴的经验、认可或争辩,在碰撞中激活写作的灵感,使感悟的内容得以升华。

五、提倡引导真实童真的语言。

孩子们的语言就是一首精美的诗:“大树是小鸟的家”“爸爸是孩子成长的大树”“沙漠是骆驼的家”“没有失败就没有经历”“我真想追求美好的生活”“我抓到了一只蟋蟀,可是它很调皮,老是要跳走”„„这些充满了童真又呈智慧火花的语言,我们能够说我们的孩子写的不美吗?当学生能把自己的所看所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管怎样是教师所要提倡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应要有引导学生真实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在指导观察中、在口语交际中、在学生的习作中,引导学生去直抒胸意。往往我们更注重了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句子的表达,词汇的优美。在写作中又强调在某一体裁的习作该怎样怎样写,使得学生为了写出老师所要求的模式,只好在空话、假话上做文章了,这样也失去了他们的真实。让我们去引导那真实的童真,让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

六、加强指导、做好批改 讲评

教师要心胸开阔,要虚怀若谷,善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尽管有些学生作文文理欠妥,要允许有不同的看法的见解,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异想,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第一、指导审题。让学生弄清题意,明白写什么,怎样写。

二、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应该写什么,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

第三、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更好地为中心思想服务。

此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选词造句,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等。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讲评,我不是用传统的教师批改、讲评的做法,而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文批改、讲评。学生交作文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尽量用上一些鼓励性的评语,让他们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喜悦,增强对写作的信心。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标点符号用得不当、错别字、语句不通、用词不当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他们自己去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每次讲评,都让学生充分发表他们的见解,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他们评议的机会。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第三篇:在生活中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6、57页及做一做 教学要求: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教具准备:

1.第56页情景图课件。

2.学生准备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画的白色小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夺红花 1.教师电脑出示口算题。 2+4= 1+5= 6-1= 2+2= 3+2= 4+3= 6-3= 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花。)

二、教学例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啊,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三关,你们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见到机器猫,它还要送给你们礼物呢! 2.采访学生

师:老师想采访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猫、狗、小白兔等) 你们喜欢恐龙吗?

(教师走到小学生中进行采访)

(二)教学例

1、例2 1.闯第一关(电脑出示)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

(电脑出示:在大森林里来了6只蓝恐龙,2只 红恐龙。) 学生汇报 (2)提问题

师:你们认识“?”是什么符号吗?(电脑出示“?”)有问号在说明小恐龙有问题了,你们回答出问题就能和小恐龙成为好朋友,愿意吗?

①、请看第1题: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

●学生提出:6只蓝恐龙和,2只红恐龙,合起来是多少?

●师:谁来列式帮她解决?

●汇报(6+2=8只 2+6=8只)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6只蓝恐龙, 有几只红恐龙?

师:谁来帮他?

汇报(8-6=2只)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组交流) 汇报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2只红恐龙,还有几只蓝恐龙? 列式(8-2=6只)

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恐龙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4道) ②、请看第2题:请小朋友试着把四道算式写在纸上。 汇报、板书:6+2=8

8-6=2 读算式 2+6=8

8-2=6 ③、请看第3题: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6+2=8 2+6=8呢? (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因为6和2组成8,所以6+2=8 2+6=8。 ④请看第4题:请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知道8-6=2 8-2=6? 2.闯第二关

学生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师:请看圆片图,试着一下写出四道算式。 汇报板书:7+2=9

9-7=2 2+7=9

9-2=7 问:女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7+2=9 2+7=9? 男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9-2=7 9-7=2? 请讲给同桌听。

小结: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只恐龙?(8只)

你们共摆了几个圆片?(9个)

你们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和几的加减法。(板书:

8、9的加减法。) 3.课中操 4.闯第三关

电脑出示:5+3= 8-3= 3+5= 8-5= 师:不用摆,请小朋友说出这四道题的得数? 汇报

师:请你挑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知道得数的?讲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汇报。

评:第二关、第三关,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自己去说,自己解答,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5.小结:你们用智慧闯过了三关,看机器猫来了,它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在抽斗里),高兴吗?

三、游戏活动 1.邮递员

信有:6+2= 8+1= 9-1= 4+5= 1+7= 7+2= 3+6= 8+1= 师:老师有两个邮箱,一个是8号邮箱,另一个 是9号邮箱,拿信的小邮递员要算出信上的得数,就投进几号邮箱。

2.给小猫涂色

师:得数是8的涂成黄色,得数是9的涂成蓝色。小组合作,看哪个组涂得又快又好。

3.麦当劳

师:这棵树上有你们喜欢的汉堡、奶酪……,你们想要吗?你要算出你吃的东西要多少钱,老师就奖给你一张麦当劳优惠卡。

一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分析

这一个月学习了,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及加减法,从这次考试中也发现了问题,首先,这份题是“黄冈金榜”的单元检测,这份题的题量比较大有6大题,共15个小题,且比一般单元测试题难度大一些,这就在考试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做题速度慢的同学做不完,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所以做题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做题速度与学会读题、理解题意!

第一题看图写数学生都能熟练准确的写出。 第二题看数涂色中有几个同学出现了问题,有2个学生不理解题意,以至于不会做;再有就是太粗心5个涂了6个,4个涂了3个。在今后的做题中要培养他们仔细检查的习惯。

第三题比一比中只有一个学生做错,还需要单独辅导;在填写数的分成时,有个别学生粗心2个题填写了相同的结果。

第四题连线题学生在用尺子连线时,题能够做对但是连的线不够美观,不够连贯,这样熔体造成视觉错误,这需要在今后的联系当中教会方法;再有的是学生太粗心共有5个数,他总要掉一个还是说明不认真。 第五题计算,提案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题中发现的问题还是漏掉题,还有

一、两同学把加减号看错导致计算错误。

第六题看图列式计算出现了几个问题数数不够仔细5个数成4个,对于0的加法中没有明确题意,就是说明没有理解0的意义;对于左边几个右边几个合起来一共几个,有几个学生没有理解以至于做错。

这份试题对于知识点总体来说学生可以掌握,但问题就出现的做题的仔细程度上,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年级的是刚刚接触学习,所以要重点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练习中要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做题,做完之后要仔细检查是否漏题,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分析

张新兰

《5.4.3.2 加几》的教学设计

张新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九单元《5.4.3.2 加几》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 9 加几、8 加几、7 加几、6 加几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运用迁移,掌握

5、

4、

3、2 加几的加法。 。

2.能应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比较熟练地计算

5、

4、

3、2 加几的题目。

3.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计算

5、

4、

3、2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一、 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 出示动物口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进行。 9+5 9+3 8+5 8+3 7+4 9+4 9+2 8+4 7+5 6+5

2、 电脑出示一个数学城堡,数学城堡上写有“

5、

4、

3、2 加几” 。告诉学生要成为城 堡的主人,必须闯过一些关卡。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数学城堡主人的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 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第一关:5+7=□ 5+8=□ (课件出示) 提问: “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 9 加几、8 加几、7 加几、6 加几,现在谁来闯第一关,说 说口算 5+7 时应该怎样想?” 先同桌两人互讲自己的想法,再请几个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对于各种想法都要给予肯定,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哪一种想法最好。 教师评价:在用“凑十法”进行口算时,一般是“看大数,分小数” 。如果第二个加数 比第一个加数大,可以用交换位置的方法口算比较快。

2、第二关:4+8=□ 3+9= □ (课件出示) 指名几个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用词准确、表述完整,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3、第三关电脑显示 2+9=□ 指名

三、四人讲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给他们充分展示个性的 机会】

三、 反馈练习,发展思维 现在大家都胜利闯过这些关,学会口算

5、

4、

3、2 加几,恭喜你们成为这个数学王国 的小主人。下面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国王解决一些问题。

1、 做一做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独立列式计算,同桌互讲口算过程,指名回答。 (3)小组比赛形式做第

2、3 题。

2、 练习二十一第 1 题。

3、 数学游戏。

4、 开放题: 5+( )=13 5+( )=14 4+( )=12 2+( )=11 【设计意图: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在游戏中学习,轻松愉快地巩 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自我总结,深化新知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把归纳本课内容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 识到今天到底学了什么,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5.4.3.2加几)的教学反思

张新兰

经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研究凑十法。

5、

4、

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试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

在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复习口算9加几和

8、

7、6加几的试题,因此当出现例题5+7时,有的学生很自然想到了7+5等于12,所以5+7也等于12,也有一些学生用凑十法口算,我也给予肯定。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

“突出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上,每道题要求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5+8,想:因为8+5=13,所以5+8=13。例

1、例2中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像这样说思考过程,最后引导归纳总结: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得数(和)不变。大部分学生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还给这句话配上了手势语,学生能一边说,一边做手势语,这为今后教学加法的交换律作好了铺垫。

这节课学生兴致很高,说得好,算得对。练习时,我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题用卡片让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算了好几遍,90%的学生能算对,有十几多个学生算得又快又对,有部分学生速度较慢。

第四篇: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课题: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教学过程】

(一)新闻播报 导入新课

学生自主搜集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播报。

教师引领:谈感受,顺势导入新课

板书: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二)问卷调查 解疑释惑

教师引导:课前我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下面是我问卷调查的情况,请同学们一起来帮助那些存在疑惑的同学。

多媒体展示:问卷调查1的问题与调查情况统计

1.对自己的明天你有何打算?

2%的同学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8%的同学有比较短期的目标;

65%的同学目标模糊;

25%的同学没有目标。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一问题,教师设计了一个“相关链接”: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27%的人,没有目标。

25年后……

3%的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得以实现,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余下27%的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状况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失业状态,靠社会救济,并且时常抱怨他人、社会、世界。 说一说: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坚强的意志和明确的目标是分不开的。行动目标越明确,行动意志就越坚决,甚至使人奋不顾身去全力以赴。人生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就是磨砺意志的过程。

回顾问卷调查1情况,你想对那些目标模糊或者没有目标的同学说些什么? 小活动:课本“人生目标畅谈”(学习目标、工作目标、意志品质目标…)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周恩来在上学时就确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成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理。毛泽东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人生目标而锻炼身体,磨炼意志。

板书:1.确立明确的目标

多媒体展示:李宁的故事

“体操王子”李宁发现自己有急躁的的毛病。而这一毛病可能会导致在比赛中出现失误,影响成绩。为此,他很苦恼,决心改掉它。他了解到练习书法和绘画,能使人屏神静气,修身养性,就主动拜一位国画大师为师,学习画竹子。李宁本来对画画没什么兴趣,试想,一个长期在运动场上摸爬滚打的人,突然让他静下来去舞文弄墨,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但他硬是坚持了下来。在练习过程中,李宁发现,原来绘画和体操之间有这么多相似之处,都讲究力与美、动与静的结合,都需要练习者全身心地投入,而且都需要那么地一丝不苟。几年来,李宁在紧张的体操训练之余坚持做着自己本不感兴趣的事,改掉了以往急躁的毛病,自己的意志磨炼得更坚强了。

李宁的做法对我们磨炼意志有何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并非都是有趣的。一些事情往往是在做了之后才体会到它的意义,才会产生兴趣。自己如果对一件有长远意义的事缺乏兴趣,千万不要消极回避,而应该积极地去做这件事。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更要靠意志力,这恰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好机会。

教师引领:请同学们看问卷调查2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问卷调查2的问题与调查情况统计

2.自己最喜欢的科目有哪些?不喜欢的科目有哪些?

20%的同学不喜欢语文;22%的同学不喜欢数学;28%的同学不喜欢英语;25%的同学不喜欢历史,地理,生物等。

说一说:不喜欢的原因?危害?应怎样对待?

请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你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

板书:2.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

教师引领:请同学们继续看问卷调查3的情况

多媒体展示:问卷调查3的问题与调查情况统计

3.列举一个你最得意的好习惯,并说说它是怎样形成的?

“独立思考问题”,“早晨早起”,“不懂就问”,“认真细致”,“记日记”,"写作业时不看电视","饭前洗手"等不同的好习惯,大部分习惯是在父母的监督下养成的,也有的是靠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或者写日记进行自我反省养成的。

谈一谈:你有什么好习惯?自己养成好习惯,磨炼坚强意志的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磨炼意志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要磨炼坚强的意志,就要学会约束和管理自己。 板书:3.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

教师引领:引领学生进入“各抒己见”环节

多媒体展示:

男孩: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不能克制自己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在做大事时成功呢?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女孩:要磨砺坚强的意志,就不要纠缠于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而要到大风大浪中去经风雨、见世面。不是有位名人说过吗“平静的湖水练不出好舵手”吗? 针对以上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界上的大事都是有小事积累而成,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是如此。如果把坚强的意志比做一座大厦,那么,这座大厦是由成千上百块小的成功行动的砖石垒砌而成的。同时,从小事做起,还会增

强磨炼意志的信心。

板书:4.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自我激励 浅谈收获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2.今后我打算,这样做

(四)拓展练习:身边的榜样—刘伟

多媒体展示:刘伟的视频与文字材料

刘伟,10岁时因触电失去双臂。在尝试用双脚替代双手的日子里,困难重重。脚趾练肿了,流血了,刘伟不想再受这份罪了,但妈妈硬是“逼”他苦练下去。19岁时,刘伟有了一个音乐上的梦想,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人。用双脚弹琴谈何容易,刘伟只能琢磨出自己独创的一套“双脚弹钢琴”的绝技。用脚弹琴要靠腹部、腰部、腿部共同使劲,一天下来腰酸腹痛,双脚抽筋。但刘伟没有退却,苦练3年,终于使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达到了惊人的七级。现在,刘伟不仅能弹琴,还能作曲、填词。这位“80后”自豪地说:“三年前,我就已能赚钱养活自己了。”

在刘伟桌前有一幅字匾:“面对困难,跨越障碍。向着目标,勇往直前。”它让我们看到一个瘦弱不屈的身影在不断创造奇迹,他脚底下流淌的音乐是顽强生命的展示。这音乐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思考:1.刘伟是如何磨炼意志的?2.我们应如何向刘伟学习?3.请向刘伟学习,写一句格言鼓励自己。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成功的帮助了那些存在疑惑的同学,同时也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一定能够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板书设计】

二、在生活中磨炼自己

1.确立明确的目标

2.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

3.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

4.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课后反思】1.教学设计开始以青岛盲女“飞人”--吴春苗为实例引入新课,创设了情境氛围,便于学生对磨炼坚强意志的理解,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同时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问卷调查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获。2.本节课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案例的选取、环节的设计都力求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讨论,使学生在调查、合作、质疑、探讨、比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3.本教学设计力求做到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内容化。比如设置了“人生目标畅谈”、“走进名人”、“各抒己见”、“身边的榜样”等活动,给出一些生活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让学生自主去比较选择,能较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课件的设计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但改进和提高。

第五篇:在生活中感悟真情

----------《敬爱的老师》教学实录及反思

惠民县石庙镇梁家小学

赵红霞

一、材料说明

《敬爱的老师》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学校工作的人们》第一主题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能列举老师培养自己成长的事例,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劳动。

2、懂得老师工作的辛苦。

3、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爱,形成尊师情感。

4、对老师有礼貌,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观察、调查、采访老师一天的工作。(四人一组)

2、做一张心语卡。 教师准备:

1、学校老师的照片。

2、了解教过学生的老师有哪些感人事迹,获得过哪些荣誉证书。

3、班主任的寄语录像。

4、《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曲。

四、教学活动过程

(一)回忆生活体验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教师节。

师:你们是如何向老师祝贺节日的? 生1:我给老师做了一张贺卡。 生2:我给老师画了一幅画。

……

(二)回顾老师给予我们的知识

- 1

2、师讲述故事(略)

3、师:如今,我也成了一名老师。深深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辛苦、责任和幸福。所以后来当我听到一首歌的时候就深深喜欢上了它,老师也把它带来了。想听吗? 生:想。

4、师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5、师:听了这首歌,听了我和老师之间的故事,你猜猜,我现在最想对老师说什么?是啊!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好了,孩子们,我相信你们在和老师相处中肯定也有许多让你难忘的故事,该你们讲了,大家先在小组内讲一讲。

6、组内交流。

7、全班交流。

生1:有一次我生病了,老师连忙送我去医院。

生2: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是老师耐心地讲给我听,我才明白了。

生3:前几天镇上举行诵读比赛,老师每天指导我朗诵,为了纠正一个字音,老师一遍遍地教我,并陪我练习,嗓子都哑了,最后我在镇上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我知道我的成绩里包含着老师的心血。

… …

8、师:我觉得每一个人的故事背后都有老师的爱心在闪耀,我也发现,大家对于我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斯老师更有特殊的感情,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他。

9、师出示斯老师资料(各种荣誉、获奖证书) 生:哇,斯老师真厉害! 生:斯老师真棒。

10、师:斯老师也有话对大家说(播放斯老师录音)

(孩子们,我是你们的斯老师,与大家相处了2年多,你们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希望你们在新的学期里天天快乐,学习更上一层楼,我永远爱你们)。

(五)感恩老师,书写心语卡。

1、师:听了班主任的话,你想对你的老师说点什么?可以说说自己今后的打算,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谢意,送出自己的祝福,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到心语

- 3问好。

总之,在整堂课上,我始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老师的情爱,在生活中做到尊师爱师,遵循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

遗憾的是,由于自己教学水平有限,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精确的评价,而且学生参与面还不够广,这还需要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力争课堂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 5 -

上一篇:做情绪的主人方案下一篇:札萨克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