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终极解决方案

2024-06-28

南海问题终极解决方案(通用6篇)

篇1:南海问题终极解决方案

南海问题解决方案

第一、与美、日、韩国家继续进行经济互绑,形成你亡我亡、你生我生的局面

美国商业周刊:中美已被经济捆绑在一起2007年07月21日 星期六 08:12由食品安全之争而有可能引发美中贸易大战,令全球关注。美国专家撰文指出,贸易大战会让两国皆输,唯有合作才会有更多收益,因为两国关系和未来已被经济紧紧捆绑在一起。

美国商业周刊网站7月18日发表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资深副总裁、北京公司负责人大卫.迈克尔(David Michael)撰写的文章,论述了目前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的美中关系,并得出两国“只有合作才会双赢否则就会双输”的结论。

文章指出,在美国与中国爆发一场贸易大战之前,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政治领袖们应该不要紧盯着眼前的贸易赤字,而是要考虑这个复杂而且性质正在转变的美中经济关系。美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称,2006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高达2325亿美元。这的确代表着一种真实的经济不平衡,它也制造出一套复杂的挑战,而且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虽然对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来说,寻找外部原因是很自然的,但事实则是,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中国政府,都不应该为这种贸易不平衡负主要责任。中国的绝大多数的出口,都是由外国公司驱动的,而中国国内的许多市场相对来说也是对外国产品和品牌开放的。因此,贸易赤字只反映出复杂的全球化的现实。

丰富的西方品牌

这也反映出许多非中国公司的决策。那些在中国建立的非中国公司总的来说,是让想他们自己和他们的顾客受益。这样考虑一下:在所有的“中国货”中有接近60%的产品,都是那些寻求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最新基础设施的非中国公司而生产的。

美国消费者每天在沃尔玛(Wal-Mart)、好市多(Costco)、电路城(Circuit City)、梅西(Macy)等其它大型零售连锁商所购买的那些商品,都标出由西方人设计并符合西方质量标准的品牌,但这些商品却是在中国生产的。其实,为了保持货源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和其它国际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业务,每周都在向中国投资10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还没有产生出一个规模庞大的纯粹属于自己的出口基地。它与日本和韩国有着极大的差异,这两个亚洲国家的本土公司,在出口方面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在中国,出口游戏却完全被外国公司主导着。

入世提升了中国的冲力

那么,中国自己的市场又是什么样子呢?中国从国外进口许多外国货么?虽然中国没有进口足够的美国货来缓解两国的贸易不平衡,但与早前相比,中国正在从美国购买很多商品,而且在其经济继续蓬勃发展之际,中国可能会在未来进口大批的美国货。

例如,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统计,自2001年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美国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原文)的出口,已经增长了 190%,使其成为美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如果要是把美国对香港的出口也包括在内的话,那么中国已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对中国销售率的增长,要比美国在同一时期对其它国家的出口增长率,高出了12倍。

事实上,中国消费者喜欢外国品牌。而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将寻求外国制造的商品。美国和其他非中国国内品牌已经支配着许多行业,包括家用小车、移动电话、电脑打印机和高端电视机。

快餐、飞机和医疗仪器

早在1992年就开始在中国上海工作的波士顿咨询集团资深副总裁迈克尔,还在文章中强调指出,中国的消费者其实很喜欢美国的一些名牌产品。比如说,在中国最受欢迎的汽车品牌,就是美国的别克车。如果你想享用一杯咖啡或炸鸡,找到星巴克或肯德鸡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虽然这些产品和服务可能都是中国产的,但他们引进了美国提供的管理和设计,甚有美国的雇员。此外,美国和其它外国公司还主导着中国日益壮大的商业客机市场,还是中国所有的高端医

疗仪器和设备的提供者。

美国和外国产品在中国表现得如此之好,其原因实在太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的市场总得来说是对外国产品开放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市场对外国产品的开放程度,已远远超过了日本和韩国。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外国产品正扮演着一个很大的角色。

文章称,这也应该是我们的提示:让中国市场继续保持这个势头。

但目前最主要的例外是,中国的服务领域如金融服务、通信、媒体和娱乐等,还没有完全对外国公司开放。这也是美国的贸易谈判专家应该从法律上给予关注的领域,因为一个开放的中国市场将会让美国的经济获益。另一个有前途的行业就是旅游业。中国消费者渴望到美国旅游,到美国去花钱。为此,美国的政策应该逐步改善,更好地抓住这个时机。

松驰的法律环境

已经在中国和亚洲工作了13年的大卫.迈克尔在文章中写道,顾全美中经济关系的“大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我们所倡导的是对两国都有巨大好处的贸易,而不是想方设法地设置障碍。如果我们这样做获得成功的话,美国还可以获得一种影响,它可以说服中国打击盗版和保护知识产权也符合自身利益,而这些问题又都是美国公司极为关注的。此外,美国还可能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来推动中国向前发展具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保护。这将包括实施更强大的环保排放标准,对新的能够加工出更清洁燃料的炼油厂进行投资,同时也可以要求中国国内的生产者遵守全球公认的污染标准。目前,中国在这方面正取得进展。中国也需要面对其他问题。尽管它作为一个全球经济强国,中国人仍然有18%的人口是世界上的穷人,有1.5亿人低于每天1美元。但据世界银行统计,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正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这一点应该是美国值得高兴的。

无数人脱离贫穷

我们还应该感到高兴的是,皮尤民调机构在2006年进行的一份全球民调显示,中国人对美国有着一个整体的好感。它还表明中国人民对美国的态度,已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那些更传统的盟友。

文章指出,在我们考虑我们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时,让我们反思一下:过去十年与中国贸易的增长,已经帮助无数中国人摆脱了贫穷,也助长普遍亲美的态度,并帮助美国公司提供一个重要的出口市场和投资市场,它有可能在未来创造出一个更大幅度的增长。那么,是否有其

他可行的剧本会比这些更积极呢?

可以把美国与中国的优势和劣势摆到桌面上来。中国的主要优势是,它拥有庞大的低成本劳动力,其骄人的基础设施可以让那些进入中国的美国公司获得这些劳动力,它有利于投资的政策。无论是货币的调整还是贸易壁垒,都将无法改变这一局面。事实上,牛津分析最近曾报导说,即使是25%的升值,中国货币对贸易赤字而言,只会带来轻微的变动。

对每一个人都重要的问题

要中国走回头路,放弃其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越来越大的角色,这不是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在未来几年将会成为真正至关重要的,就是美国要与中国一道解决重要的共同利益的使

命。

中国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能源政策,以及地球变暧方面所作出的决策,将会很快成为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问题。届时将会从中受益的美国也会保证,这些问题在我们与

中国的整体关系中是突出的。

第二、稳住周边国家,实施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政治上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经纪上加速推进自贸区建设;

首先,奉行相融以利的原则,加快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新自由主义理论学派的罗斯克兰斯认为,一个依存度较高的国家或者开放性较大的国家,割断对外经济联系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及支付重新建立国民经济体系而导致的“调整成本”都十分巨大,因此这些国家不倾向挑起破坏经济联系的战争或冲突。自由派还主张相互依存能促进和平,但只有在国家期望于可预见的将来出现高贸易水平,相互依存能促进和平的情形才能实现。[14](P7)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对南海国家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这自然会增加南海周边国家对未来与中国贸易的预期,有助于增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倾向。而一旦建成包括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内的自由贸易区,东盟和中国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在经济层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在中国经济吸引力日增的情况下,与东盟各国形成“利益共享、危机同担”的经济实体,使东盟各国能分享我经济快速发展的实惠。第二,在“主权归我”的前提下,把“共同开发”具体化,并兼顾东盟各国的现实利益。第三,使东亚合作机制与上海合作组织形成呼应,打造好东南、西北两个平台。通过区域合作,增强双方的互信。

第三、军备竞赛,拖垮南海周边国家

最近几年,东南亚国家的军备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类似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南海周边国家都大肆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新的作战系统的引进某种意义上开始改变南海地区的传统局势。从长远来看,这种态势最终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平定南海局势的战略和战术。

南海周边地区的军备竞赛问题,起因也涉及到了中国。近年来,中国的现代化战力持续增长,在南海地区实施远程作战的能力也明显上升。周边不少国家都与中国存在领土和海上经济专属区冲突。以越南为代表的南海周边国家感受到了中国军力发展的压力,于是也就有了所谓军备竞赛的开始。部分国家首先开始的大规模军购活动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盟成员国在南海周边地区的力量对比及动态平衡。现状一旦被打破即形成了连锁反应。与中国没有大规模领土争议的国家为了维持自身区域内的实力地位,也不得不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这场军购游戏。近些年,东南亚国家就先是战舰,接着是战机,然后是潜艇和反潜机,大宗军购接踵而至。军备竞赛的苗头已经很明显了。

从短期内看,南海周边地区的军备竞赛对于中国在南海范围内的军事优势会形成一些冲击。当然,这个冲击主要并不是在实力层面,而是在心理层面。对于中国来说,拥有完善的现代化作战系统的军事大国面对东南亚仅有部分现代化武器的中小型国家具备战场的不对称优势。在系统对抗中,几种先进的武器根本改变不了战争的结果。以一个军事大国的眼光来看,东南亚国家的军事系统都是残缺的,弱点明显的。

从东南亚国家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却并非和中国眼里一样。他们面对中国,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战争,而是吓阻。大量的军购多少含有壮胆的成分。在他们的眼里,只要具备给中国造成更大杀伤的能力,就必然让中国在南海问题的解决上三思而后行。同时,加强军备也是告诉自己,还有手段来应对中国。这种心理安慰,对于弱势国家政权还是有相当意义的。这就类似于皇帝的新衣,只要自己感觉到穿上了就不会有什么不妥的感觉。

多年来,中国军费一直保持着一个比较高速的增长。在南海周边范围内部署的海空力量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能力。从战争形态的角度而言,中国也领先东南亚国家很大一截。即便是中国军费增幅下调的2010年,7.5%的增长率所代表的绝对数值相对于东南亚国家仍然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目。因而,在南海冲突没有缓解前,东南亚国家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不会消失,只会与日俱增。

换句话来说,从当前中国军费在GDP的比重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来看,未来比较高的增长仍然是可以预见的。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是东南亚国家所能够比拟的。因此,当前这样一种慢慢兴起的军备竞赛氛围必然给东南亚国家带来长期的财政压力,并且这种压力是持续增长的。

也许有部分国家会在这个过程中试图退出军备竞赛。这个时候,中国就应该主动操作,通过适当的刺激来让其无法退出游戏。特别是面对与中国在南海领土问题上存在冲突的国家,手段是多样的。对于这些所谓的西方民主式政权,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领土问题上刺激民意,使其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之下不得不继续在加强军备的道路上走到底。

持续增长的财政压力总有一天会达到临界状态。此时,南海周边国家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以获得国家意义上的安全感。如果美国的力量愿意实质性介入南海地区的话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就从目前美国的态度而言,显然并不愿意过分深入一个中国力量的内线位置。美国更愿意做的是以东南亚国家本不多的硬实力来有限地牵制中国。因此,东南亚国家很难获得美国实质上的保障。至于其他国家,有那个意图,也没有那个实力。即便是如今很是嚣张的印度也是一样。

近期,中国在国际政治领域的斗争中也有所加强。如果这种趋势保持下来,势必会对东亚国家的压力上升起到一个催化的作用。中国所需要的局面,就是压力突破临界点后的恐慌情绪。也许这个情绪在平常并不明显,可是只要中国施加一点军事上的刺激,无疑会爆发出来。这样做,可以直接刺激南海周边国家的不安全感。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很简单,就是战舰战机前压一些而已。

一系列变化的最终结局只有一个,逼迫这些国家最大程度地将资源投入到军事领域,达到透支。这样做的一个明显好处,就是将中国现在面对的状况不同的对手变成同一状况的对手,从而为未来解决南海问题进行最优化的铺垫。就南海周边国家而言,军备竞赛是他们手头资源所能进行的不多的心理安慰手段。

南海问题上真正让中国头疼的怕就是对手多。一个一个解决,问题真是不少,换了谁也头疼。若每解决一个国家都靠战争,中国就必然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付出更大代价。同时,其余国家会感受到危机,从而去加强自己。自我加强的手段越多抱有的侥幸也越多。因此,压榨对手使用后续手段,对于我国解决南海问题错综复杂的局面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如果中国能够面对的是同一类型,已经达到透支状态的国家。那么解决一个之后,将对其余国家造成最大化的威慑。他们缺少新的心理安慰手段。少给对手一些侥幸的理由,一波流解决的可能性将变大。这就如同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中国和英国谈完之后葡萄牙就没有悬念了。究其原因,葡萄牙不如英国。既然英国都顶不住,葡萄牙没有道理能够顶住。

领土冲突并非立马爆发战争,而是一个政治手段不断上升,冲突烈度不断提高的过程。最终手段,才是战争。中国就是要用行动告诉他们,最终手段发挥到极致也阻止不了什么。失去希望,剩下的当然是绝望。军备竞赛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东西。南海周边国家用上这一套来获取心理安慰了,也正说明中国给他们的压力已经到了他们要用上不多的后续手段来抵抗的层面。或者说,南海周边国家已经感受到了中国在未来改变“保持现状”策略的倾向。无论哪种情况,他们无疑害怕了。把握住这一点后,寻找机会给予最后一击仅仅是一个时机和决心的问题了。

这里面基本不存在抱成团的问题。只要我们针对的对象是一个,就不会有其他国家来出头。虽然其他国家也很清楚一旦开始我们必然要最终解决问题,但是并不会有那种勇气提前站出来。究其原因,还是一种侥幸和观望的心态。

美国因素在这里仍然不得不再次提到。中国近年来外交姿态的一些改变已经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相信未来东海、台海、南海都将成为美国的主要试探方向。针锋相对地迎接美国的试探也算是剥离南海周边国家最后的救命稻草。这一点,无论是中美斗争还是对南海周边国家的斗争都是相当重要的。切忌习惯性地“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没有错,新时代的韬光养晦却不是这样了。我们不去抢别人的,他们就该谢天谢地了。要坚信,美国是不敢投入大把力量进入到南海的。

无论是政治手段还是军事手段,只要解决一个国家,口子就已经开了。既是给其他国家开一个泄压口,同时也给出了最大程度的震慑。说白了,其实就是攻心,摧毁心理层面的抵抗意志。没有更多的办法来取得心理上的安慰,基本也就没招了。通过一些经济层面的代价来最终快速解决南海问题的曙光也就出现了。

篇2:南海问题终极解决方案

自从中菲黄岩岛对峙以来,国人的动武声音就一浪高过一浪地叫个不停,似乎只有一战才能让南海众小哑口噤声、停止挑衅。

也许乘势一战而收复黄岩岛,更能满足不少国人的胃口。然而,这种因怒而战的冲动却极可能把中国苦心经营起来的和平崛起战略给毁掉,从而正中那些域外大国的下怀。

5月17日,针对部分中国网民主张用军事手段解决黄岩岛问题,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中方将致力于通过外交协商解决黄岩岛当前事态。

外交部对这种网络舆情动武声音的正式回应,再一次地申明了中国依然在坚持着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方针。

面对南海的复杂变局,中国政府在战略层面上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守而不战,以和图存,以为积蓄国力、和平崛起赢取更多的机遇和时间。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上升通道,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依然是一个需要我们优先锁定下来的目标。用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这不仅可以彰显中国这个域中大国的仁义,同时也还能堵住那些中国威胁论者的口舌。

南海争端关乎中国核心利益和主权尊严。主权在我、共同开发,这一底线谁也不能触碰。周边国家只有共同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共谋和平解决、合作共赢之道,才可能把这个争端之海共建成一个合作之海、友谊之海,南海、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才可能彼此相安无事、和平交往起来。

在菲方闹腾得正欢,而国人喊打之声震耳欲聋的那些时日,笔者就断言过中菲的这种南海对峙危机将很快通过中美之间的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而降下温来,最终的结果依然是个和局。

在这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开模式上,胡锦涛强调:“中美必须抛弃传统大国关系中的那种冷战、冲突逻辑,要更多地相互尊重,彼此关照核心利益。”这种定调无异于给美方敲了一记“尊重中方南海关切”的警钟。经过这样的敲打,美方果然在中菲对峙上谨言慎行起来。在通过军事、外交应对的同时,中国也还动用了自己的经济制裁,也即减少对菲旅游和芒果贸易,而使其外汇锐减、怨声载道。面对国民的这种抱怨,菲律宾的总统也很快就求和服软起来。先是派特使来华寻求对菲旅游与芒果贸易的恢复,后又紧急电话叫停其退役军官登岛插旗的挑衅。

透过这次中菲南海对峙危机的化解可以看出,对付这些争端小国的挑衅,不一定非要动用武力、大打出手。通过大国伐交与经济制裁,也同样能够不战而达成自己的目的。

政府在这场危机的处置上,能够坚守和平解决的方针,克制、坚忍菲方的狂躁与叫嚣,似乎早就做好了这种非军事斗争的准备,以静观其变、灵活应对。

在激愤言战的舆情越来越尖锐抱怨中国对外挑衅应对软弱的风口浪尖,解放军报发表的这篇社评——“有理有利有节 赢得更大战略主动”,就似乎很能体谅政府这种克制、坚忍的苦衷。

这个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温冰,通过自己的观察而

分析道:“黄岩岛事件折射出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综合性,凸显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与域外大国关系的错综复杂。在个别国家人为制造事端,有意激化矛盾的背后,挑衅者最想看到的是中国失去理智,因怒而战,进而由此引发中美之间一次激烈的碰撞,企图造成南海地区局势出现颠覆性突变,从而达到浑水摸鱼、乱中取利的险恶目的。„„中国政府的战略克制与有限行动,在外交上保留了继续采取行动的空间,把握了战略主动权。只要我们守住底线,只要我们不急不躁,只要我们刚柔相济,只要我们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就会在南海问题上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

这篇文章的发表,不仅揭穿了那些挑衅者人为制造事端、有意激化矛盾的险恶用心,同时也还对政府的外交应对与问题处置进行了一种策略性的阐释,使国人的焦躁情绪得到了一次有效的缓解。

不仅如此,事件的演变与结局,也还再一次地证实了中国政府坚持这种“守而不战、和平解决”策略的正确性。事实上,坚持这种守而不战、和平解决的方针,不仅是中国对《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带头遵守,同时也是对自己坚守和平发展道路的最好践诺。坚守这种策略,不仅能够保持住中国以大事小的仁道,同时也还能够让更多的国家看到中国大而不霸的诚意。

守而不战、和平解决,这不是中国的软弱,而是它在这种利益交织的复杂变局中,与争端各方共建地区和平之必须。只要各方都能够秉持这种以和为贵的诚意,共同致力于和平解决,南海就一定能够共建成一个合作共赢之海。

守而不战、和平解决,这也不是中国怕战,而是它赢得更多和平崛起机遇与时间之必须。只要中国和平崛起了,它就能够更多地通过这种大国伐交、经济制裁与军事威慑这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而捍卫起自己更多的海外权益与主权尊严。

可以断言的是,只要中国能够排除各种噪音干扰、继续从战略层面上坚守住这种守而不战、和平解决的方针,以静制动、后发制人,那些意欲破坏中国和平崛起的挑衅者们就会更加焦躁不安、束手无策。到头来,就会像眼前的菲律宾那样而不得不屈从于中国的军事威慑与经济制裁。中国要想通过这种兵不血刃的方式捍卫起自己更多的权益和尊严,就必须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这种和平崛起战略。

当然,为了更好地守而不战、和平解决,通过那些高精尖武器的不断研制与展示,以加强自己的军事威慑与战略吓阻,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通过这种展示让那些域外大国看到了这种介入搅局的巨大风险,才可能使其规规矩矩地与我们相互尊重、彼此共和起来。

与其自我鼓噪起来,正中人家的下怀,还不如埋头于自己的和平崛起与体制变革,以更好地凝聚民心、积蓄国力。

篇3:南海油气争端解决的法律机制探讨

南海因在中国南方而得名, 亦称南中国海。它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个群岛, 共有270多个岛屿和海礁, 濒临南海的国家有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等国。因其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且是海上战略要道, 受到其周边国家的广泛关注甚至引起争端。

我国顺应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潮流, 坚持通过和平谈判和友好协商, 推动与周边海上邻国逐步解决岛屿主权争端和海域划界问题, 倡导在争议海域的共同开发和合作, 同时对有关国家侵害我国岛屿主权和有关海洋权益的行为进行了交涉和斗争。

1.南海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南海是世界上主要的沉积盆地之一, 其中南沙海域就有约41万km2的沉积盆地, 形成石油所需的生成、聚集、盖层保护和运移等条件样样俱佳, 更难得的是, 众多的成油条件在此形成了最佳匹配。据专家预测, 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量约为351亿t, 天然气资源量为8万亿~10万亿m3, 其中曾母、沙巴、万安、巴拉望和礼乐等盆地的资源量尤其丰富, 整个南沙海域蕴藏的油气资源至少值1万亿美元。其中, 在我国传统海疆线内的盆地面积达26万km2, 油气储量约225亿t。自南沙海域被探明有丰富油气资源以来, 南海就成为当今世界多国交叉争议面积最大、最为激烈的海域。目前, 南沙海域已经有200多个油气田、超过1000口油井被东南亚国家勘探和开发, 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4 000万t, 文莱竟因石油开采一跃成为东南亚头号富国, 这无疑对周边各国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2.石油政治在南海的凸现

南海油气争端的根源是石油政治。所谓“石油政治”是以攫取海洋石油资源为主要目标的资源之争, 是一场为捞取经济上的利益而展开的政治斗争。20世纪50年代以后, 随着技术和工业的迅猛发展, 石油需求量空前增长, 对石油和石油产地的争夺, 成为众多国家的外交和军事目标之一, 于是就有了“石油外交”和“石油武器”的提法。世界性石油危机不断地冲击着国际社会, 对石油这种战略资源的控制和反控制, 掠夺和反掠夺, 就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大课题, “石油政治”应运而生。南海油气资源争端已经和岛屿主权争端、海洋权益争端、渔业资源争端、交通安全问题等相互交织, 已成为多重双边和多边争端。东盟各国企图通过石油等资源在南海的争夺, 造成“既成”事实, 从而达到染指或占有南海的目的。

3.南海显赫的海上战略地位

南沙群岛所处的南海海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从地理位置看, 南海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和联结亚洲、大洋洲的海上战略要道, 其战略意义显而易见。目前, 我国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石油数量约占石油进口总量的70%以上, 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所有船只近60%是中国船只。谁控制了这条航道, 就等于控制了使用这条航道所有国家的石油命脉。此外, 我国虽然一直宣称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却没有明确在南海海域的主张范围, 南海鲜有国内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发油气活动的迹象。由于南海的油气问题不但涉及南海周边国家的经济利益, 而且还涉及到美国、日本等许多非南海周边国家重要的战略利益, 驱使大国插手南海事务, 使南海油气争端变得异常棘手复杂。

二、南海油气争端的性质决定和平解决是基本途径

(一) 和平解决争端是根本出路

南海油气之争从根本上属于领土主权之争。在海上边界存有分歧的情况下, 海床及其底土的油气资源的归属自然存在不可避免的纷争。采用何种方式以及如何定纷止争取决于争端的性质。捍卫领土主权可以采取加强国防的手段;当遇到武装攻击时,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可以行使集体或单独自卫的权利, 甚至可以求助于国际社会的外部武力援助。而目前南海油气之争尚未上升为武装冲突, 因此武力自卫不具有客观必要性。我们需要用尽一切和平手段解决争议。

当今国际社会, 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不可避免, 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分歧是国际社会的唯一选择。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已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并具有强行法的性质而不允损抑, 《联合国宪章》对此也做了明确规定。我们要坚持通过对话, 平等协商, 妥善处理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油气上存在的分歧, 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 避免睦邻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扰和冲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稳定与和谐的社会环境, 它不仅包括稳定与和谐的国内环境, 而且还包括稳定与和谐的国际环境, 其中包括和谐的全球社会, 和谐的区域社会以及和谐的周边社会。我国一直采取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这有利于我国构建和谐的对外关系, 推动构建和谐的国际社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与构建和谐国际社会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国际争端的解决方式直接决定和谐的国际社会能否形成。世界上发生的许多冲突表明, 仇视和对抗与和谐国际社会无缘, 它们所带给整个人类的只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因此,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只是一种理想, 更是能够为争端当事方和整个人类带来福祉和利益的现实。这些结论同样适用于南海油气争端的解决。2002年11月生效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四条、七条就宣布:“有关各方承诺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 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 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 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有关各方愿通过各方同意的模式, 就有关问题继续进行磋商和对话, 包括对遵守本宣言问题举行定期磋商, 以增进睦邻友好关系和提高透明度, 创造和谐、相互理解与合作, 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争议”。这一宣言是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 对维护我国主权权益, 保持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 增进中国与东盟互信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 南海油气争端的妥善解决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使之在能源危机不断凸显的今天成为备受瞩目的敏感区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这块广袤的海洋领土的归属上的确存在争议。如果我国不能够妥善处理南海之争, 矛盾不断升级, 必然会导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与区域秩序的稳定。和谐世界的构建难以开展。和谐世界的新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 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它继承了新中国外交的传统, 并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变化, 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

我国历来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与和平共处的原则。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中国还积极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是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核心;平等互利、共同发展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核心。邓小平同志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 与时俱进, 提出了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主张, 强调既要着眼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 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利益。他还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和谐世界理念注重国家间的对话、协调与合作, 强调国家间的平等、相互依存和遵守国际规则的重要性, 体现了和平共处的意愿。它实际上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这是对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中国希望作为一个建设性的合作者, 通过积极参与制定、修改国际规则, 参与国际制度建设, 逐步改正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地方, 使之能够反映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已成为世界体系的建设性参与者、国际矛盾的积极协调者、周边秩序的务实塑造者。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五条就宣布:“各方承诺保持自我克制, 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扩大化和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 包括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滩、沙或其他自然构造上采取居住的行动, 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它们的分歧。在和平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之前, 有关各方承诺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 努力寻求各种途径建立相互信任”。笔者认为, 任何非和平解决南海油气争端的思想和方法都是违背时代潮流的, 是有违中国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政策的初衷的。

三、法律方法对于解决南海油气争端的建设性意义

和平解决南海油气争端的方式可以采取协商、谈判、斡旋和调停、国际调解、国际仲裁和国际法院审判等方式。其中, 协商、谈判、斡旋和调停属于外交方法;而国际调解、国际仲裁和国际法院审判则属于法律方法。对于南海油气争端的解决而言, 法律手段无疑是非常现实可行的选择。中国解决国际争端大体上运用外交方法, 而没有利用国际仲裁去解决重大的国际争端。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综合运用外交方法和法律方法解决与中国有关的重大国际争端。如何利用法律手段解决棘手的南海油气争端?这需要同时从国际条约和国际合同等方面设计调整国家行为或私人行为规范, 形成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并以强制力量保证实施。

(一) 国际条约对于南海争端解决的示范效应

条约在广义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 或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之间, 或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 共同议定的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 按照国际法规定它们相互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国际法律文件的总称, 包括条约、专约、公约、协定、议定书、换文以及宪章、规约等。条约的主体必须是国际法主体。现代国际法和国际缔约实践公认国家和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是国际法主体, 它们都有缔约权。南海争端各方如果能够一秉善意进行充分谈判就可以通过缔结有关南海主权归属和油气开发方面的国际条约。笔者认为, 南海争端各方已经朝这个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例如, 经过近三年艰苦的谈判, 中国与东盟就制定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最终在2002年11月达成一致并签署。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主权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 有关领土的争议应通过双边谈判和平解决。这份宣言虽然不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 但是它向外界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本地区各国完全可以通过对话处理好相互间存在的分歧, 通过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又如, 2000年12月25日, 经过长期艰苦谈判, 我国与越南签订了北部湾划界协定。该协定已于2004年6月30日生效。这是我国根据新的海洋法, 与邻国划定的第一条海上界线, 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示范作用。中越北部湾湾口外海域的划界和共同开发谈判也已于2006年启动。

再如, 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开展了一系列双边对话与磋商, 推进海上合作方面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中越海上问题专家小组已举行了10轮会谈, 所进行的“海上海浪和风暴潮预报”合作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双方正研究进一步开展低敏感领域的合作。中菲成立了建立信任措施、渔业合作和海洋环保三个工作小组, 进行了广泛对话, 2005年还签署了《中菲海事合作谅解备忘录》。2005年, 中、印尼两国外长签署了《海上合作谅解备忘录》, 就海上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上安全等领域建立了合作机制。

最后, 2005年12月24日, 我国与朝鲜成功缔结海上共同开发石油协定, 商定在两国毗连海域共同开发石油资源。这是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在争议海域进行油气资源实质性共同开发的第一例, 充分显示了我们通过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与有关邻国的海洋权益争议的诚意和决心。事实上, 这一成功做法可以为我国处理南海争端所借鉴。我国可以考虑与越南等国家就南海油气开发缔结海上共同开发油气协定。

(二) 国际合作开发是南海油气争端解决的现实选择

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石油公司可以通过谈判签订合作开发合同, 具体约定合作事项, 以合同形式确定合作方的权利义务。合同当事人可以是政府出资设立的公司, 也可以是民营资本设立的公司。由于南海油气的确切储备数量有待勘探, 所以中国、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完全可以鼓励本国公司开展跨国的南海油气勘探、开采和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在合同的约束下进行跨国油气合作开发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可以达到共赢的效果。事实上, 中菲越三国的公司已经借助于国际合同的形式联合进行了一些合作。比如, 为勘探南海油气储量做准备的南海地质构造测绘工作就是一个国际合同模式下运作的典范。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越南油气公司三方联合进行南海地震勘测工作, 根据合同招标结果, 由中方负责数据采集, 越南负责数据处理, 菲律宾负责最后的数据解读。在每个操作环节, 三方都保持着透明公开的沟通和商讨机制, 进行互相监督, 形成了充分合作的国际团队。在数据收集作业中,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采用铺设海底电缆并以气压震荡的方式探测海床地质结构, 总共铺设电缆1.1万km, 覆盖海域约14万km2;所有收集的原始数据已被存储, 即将由越南合同方进行进一步处理, 以转换为可见形式。人为模拟地震波并收集数据反馈, 可以了解特定的海床构造, 为判明该协议区域是否存在油气蕴藏构造打下理论基础。可见, 在中菲越三国共同有主权争议的南海协议区内进行如此出色的勘测工作实属不易, 表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的外交政策是可行的。通过国际商业合同的形式约束参与合作的各国公司并形成权利义务平衡的合作开发关系也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

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 国际条约往往是原则框架, 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国际合作开发也有局限性, 它毕竟是有关国家主权弱化的表现, 是划界协议达成前的一种临时安排。它一般情况下不涉及解决争端本身, 不是对边界问题的永久性安排, 而是划界协议达成前的临时替代措施。我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共同开发来解决争端本身。“争议”可以暂时搁置, 但主权必须明确属我, 为此, 我国政府应该及早开展联合性调查开发工作。一是国内各有关单位在政府的协调下, 对南海岛屿进行资源调查, 为外交谈判和国际仲裁提供重要证据做准备。二是对邻国单方面的资源开发行为必须坚决抵制, 旗帜鲜明, 敢于交涉和斗争, 加强对争议海域的实际管理。这是一种有效显示主权的行为。三是依据国际法加紧健全处理南中国海争端的立法工作。目前, 中国已颁布了《领海法》和公布了部分海基线, 我国应依据国际海洋法, 研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 进一步建立诸如《领海资源开发法》、《南海权益保护法》、《海洋开发投资法》等法律法规, 明确我国对南海管辖权利的范围, 以法律的手段来解决海洋领土争端, 维护国家海洋主权。作为中国, 在事实较清楚又有国际法的法律根据的情况下, 用法律方法来解决争端问题是十分明智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仅符合国际法, 也顺应世界安全与和平发展的需要, 从根本上说是符合争端当事方人民的切身利益,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洁.由“小东盟”到“大东盟”[J].今日南国, 2007 (4) .

[2]卢明辉.南海争端与东南亚国家的扩军[J].南洋问题研究, 2006 (4) .

[3]郑一省.从军事演习看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新变化[J].当代亚太, 2005 (8) .

[4]李红甫.东南亚:美军频繁演习的背后[J].现代军事, 2004 (5) .

[5]俞亚克.论战后美国与东南亚的关系[J].东南亚研究, 1991 (3) .

[6]徐昕.冷战后美国与东南亚的力量平衡[J].美国研究, 1991 (3) .

[7]梁志明.东南亚近现代史的发展阶段与进程[J].东南亚纵横, 1993 (3) .

[8]汤平山.东南亚地区政治形势的回顾与展望[J].当代亚太, 1993 (1) .

[9]俞亚克.苏越结盟以来东盟各国对苏联的看法和立场[J].世界经济与政治, 1988 (8) .

篇4:南海问题能够和平解决吗

一度成为亚太热点

南海问题是由东南亚一些国家否认我国南海U形断续疆界线内领土主权、非法占据部分岛礁并开发海洋资源而引起的主权争议问题。由于涉及六个国家和多个双边关系,同时还受到美日等国亚太政策的影响,南海问题一度成为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

就主权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国家,拥有对南海海域和南海诸岛不可辩驳的主权。中国自秦朝至明清时期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政府为维护南海主权进行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收复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南海U形断续疆界线的再度宣布,都为中国的主权主张获得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支持提供了极其充分的依据。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除了南越西贡政府在1956年曾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提出过主权要求外,任何国家都没有正式对南海诸岛和南海海域提出过主权要求。

南海问题的产生与南海石油资源的发现及国际海洋法的酝酿有直接关系。1968年,联合国暨远东经济委员会“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协调委员会”对南海海域、南沙群岛东部和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勘察报告公布后,南海地区开始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由20世纪60~70年代新国际海洋法争论而引起的沿海国家扩张海疆、争夺海洋权益的风潮也波及南海地区。

1975年、1977年南越西贡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先后提出了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主权要求。1978年6月11日,菲律宾颁布总统令,将南沙群岛的大部分宣布为“卡拉延群岛”,对群岛和附近64976平方海里的海域提出主权和管辖权主张,并宣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968年马来西亚将南沙群岛范围内八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为矿区,出租给美国沙捞越壳牌公司进行非法钻探,1979年将南乐暗沙等12个岛礁划入版图。1969年10月27日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订立划分大陆架协定,该协定的丙段海洋边界侵占了我国部分南海海域。1980年印尼单方面宣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进一步侵犯了我国南海主权。文莱独立后,于1984年宣布实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对我国南通礁和附近3000平方公里海域提出主权和管辖权要求。

由于上述国家对南海的权利主张缺乏有效的历史和国际法依据,国际社会和国外学者在南海问题初期都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1973年日本学习研究社出版的《现代大百科全书》将中国的疆域描述为北起“北纬53度附近的黑龙江沿岸,南到赤道附近的南沙群岛,南北纵跨5500公里”。1974年2月10日,美国《前卫》周刊就越南西贡政府非法侵占我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发表时评,指出,“西沙、南沙、中沙、东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这些岛屿的主权在国际参考书中得到了普遍的承认”。1979年1月美国同菲律宾马科斯政府重新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时也没有支持菲律宾对南沙的领土要求。

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支持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避免了南海问题的复杂化。然而,冷战结束后美日等国亚太政策的调整,使解决南海问题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1997年美国和平研究所提出的《开展预防性外交防止南海问题升级的特别报告》指出,南海问题关系到美国的战略利益和盟国日本的经济安全。中国政府的行动应被视为衡量中国是否对地区甚至全球有霸权意图的标尺。美国应当采用包括军事威慑在内的手段,阻止中国单方面的军事行动。与美国政策相呼应,日本国内鼓吹干预南海问题的主张也越来越多。1999年4月,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日美防卫新指针及相关法案。其中,《周边事态法》显示了日美安保机制扩展到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意图。

在国际形势转变的情况下,东南亚一些国家通过大国平衡战略获得了相对有利的应对南海问题的环境。美国亚太政策为相关国家借助区域外力量维护既得利益提供了条件。区域外国际势力的干预和区域内有关国家固守既得利益的政策,使原来通过双边谈判即可解决的南海问题,演变成了不得不在地区安全形势的框架内才能解决的相对复杂的国际问题。

中国的倡议没有得到积极回应

就南海问题的主权争议而言,其解决需要处理好领土归属争议与合理划分海洋权益两个方面。为避免主权争议阻碍整个南海问题的解决,中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希望从海洋权益层面入手解决南海问题。然而,由于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和南海石油开发状况的限制,中国和平解决问题的倡议并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回应。

冷战结束后,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一度成为美国推动东南亚国家追随其亚太政策的工具。南海问题的存在为美国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提供了契机。多年来,美国不但在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投资修建了新的海空港设施和军事基地,而且还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自上世纪末以来,美菲“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美国与泰国、新加坡的“金色眼镜蛇”联合军事演习,对南海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日益凸显。尽管美国多次声称联合军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协助维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但是外界评论大多认为这是美国和相关国家针对中国的“炮舰外交”。

而在美国战略导向的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纷纷加强军备建设。相对于80年代末,东盟国家90年代中期的军费开支总体上翻了一番。90年代后期以来,尽管经历了金融风暴的打击,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仍然没有停止加强军备建设的进程。世纪之交,越南与俄罗斯不但达成了订购12架“苏-30K”战斗机的协议,而且签订了俄罗斯帮助越南建造两艘战舰的技术合同;泰国向美国订购了八架F-16战斗机;菲律宾向国外订购了12架战斗机和13艘近海巡逻艇;马来西亚购买了六艘近海巡逻艇。

在区域外势力与部分南海问题相关国家关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争议各方通过谈判、以共同开发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政策空间受到了挤压。仅以南海油气资源的开采问题为例,尽管目前位于我南沙海域由马、菲等五国建立并开采油气的油气井已经超过100处,每年开采石油超过5000万吨,然而各方就争议区域油气开发的合作谈判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亚太地区国际安全形势对南海问题相关国家的不同战略效果,抑制了有关国家依据历史和国际法进行谈判的意愿,也阻碍了各方通过“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建立互信合作机制、最终推动问题解决的进程。

众所周知,自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通过其高科技产品引领世界市场的分工,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在低层次产品市场中相互竞争。虽然,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亚洲国家在科技和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除日本等少数国家外,大多亚洲国家的经济主体依然处于相对低层次的国际市场梯次。

目前,来自美英俄德等国、且在南海拥有石油“承租权”并进行油气勘探、开采活动的国际石油公司有200多家。由于对发达国家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依赖,南海问题相关国家在追逐石油利益的过程中,往往无视发达国家获得的巨额利润的结果,却将彼此的矛盾视为最大威胁。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问题相关各方通过共同开发海洋油气资源解决问题的动力,同时增强了区域外势力对南海问题的关注程度。南海问题部分相关国家强化既得利益的政策客观上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外在压力的客观存在和内在合作动力的缺乏,成为制约南海问题尽快和平解决的两个重要因素。

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切入点

突破地区安全形势的阻力需要寻求增进互信的合作基点。多年来,经济合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现有的合作水平仍不足以推动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近几年来,南海地区非传统安全形势急剧恶化。由于非传统安全合作在增进彼此互信之余并不直接冲击传统安全格局,因此,该领域的合作很可能是赢得战略回报的最佳选择。

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对南海航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以马六甲海峡为例,目前这里承载着世界货船流量的25%和石油运输量的50%,并且在未来20年将承担不止三倍于此的运量。然而,随着航道的繁荣,南海海盗和海上恐怖活动也越来越猖獗。根据国际海事局的报告,1998年世界范围的海盗袭击有1/3左右发生在印尼海域,2000年全球大约56%的海盗案件发生在泛称“南海地区”的海域,2001年南海地区海盗案件相对前一年增长了近24%,2004年相对2003年又增长了近19%。

面对日益恶化的南海非传统安全局势,美国提出了强化马六甲海峡国际海域性质、由印度海军护航超级油轮的建议,而日本则试图通过援助设施、创建基地等形式积极对印尼施加影响。尽管美日等国的建议在某种程度上均有利于缓解南海非传统安全形势的恶化,但是由于此类倡议都可能被用来推行更深层次的战略目的,因而遭到了历史上曾备受殖民主义侵略之害的马来西亚等国的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种既有利于打击海上恐怖行为,又尊重各国主权和历史感情,还能防止以合作为借口间接控制南海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便成为当务之急。因此,中国多年来倡导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合作便具有了非常积极的意义。因为中国倡导的合作首先是以各国地位平等为前提的合作。这种平等的合作原则是防止合作最终沦落为某个国家强权政治牺牲品的重要保障。

根据国外学者的分析,当前中国、日本、韩国经济对南海航线的依存度已经分别高达85.7%、90.6%和87.3%,南海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与中国的经济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对中国而言,非常有必要推动建立一种真正有利于改善地区非传统安全形势的合作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创造出地区内各国共赢的局面。一旦这种超越传统地缘政治意图的非传统安全机制建立起来,中国与南海周边各国的关系将因共同的行动和相同的目标而更加密切,相关各国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篇5:南海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论文

赖宇轩 20113008802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

第一部分 概述

南海问题中牵涉到了诸多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在南海的维权问题显得相当复杂。南海问题涉及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首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

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二、中国南海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南海概况

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以闽粤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 1 经台湾浅滩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

(二)南海问题的界定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三)中国南海问题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如今,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问题之争愈演愈烈。其野心和动机已昭然若揭,而且这些都已经严重侵犯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美联社就此评论称,越南此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回应”中国,因为中国此前要求越南停止在该海域的所有石油勘探活动。

三、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

(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二)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

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 2 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三)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四)国际海洋法因素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并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 海里。但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却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如此,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就可以存在多条分界线,这为那些专属经济区重叠的国家产生冲突埋下了隐患。据此,在本国利益的驱动下,南海周边国家大多采用有利于本国利益的解释方式,提出非法的主权要求。

(五)中国在南海的治权长期无法落实

二战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是,国共内战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大陆和台湾都缺乏全面驻守南沙群岛的实力。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有足够的实力保卫南海,但我国大陆占领的岛屿面积小,无法大量驻军和修建足以保卫南海的军事基地,即使我们能够通过武力夺取被其他国家占领的岛屿,在没有强大远洋海军支持的情况下,南沙群岛也很难长期坚守。

第二部分 感想

我认为,维护南海权益是我国刻不容缓的任务。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加大力度发展经济,巩固国家根基。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在东南亚各国的地区影响力。

(二)处理好和东盟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我国需要选准时机与重点,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中一国或数国的合作,重点争取缅、老、柬。其次,积极谋求和台湾达成谅解,应该积极谋求和台湾联手合作。通过谈判解决,这种方法是当今世界的趋势--和平与发展,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谈的问题,必须收回主权,但可以在南海共同开发。临近国家可以在那里投资开发,共同获得资源利益,但我国必须有明确的政策和条例来规范开发秩序。

(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控制力度,利用综合国力压制对方。我国应该首先扎实做好对东沙和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其次是加快对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实际控制。

(四)积极准备,以待时机。我们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武力驻军强行解决。我们国家是实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可以在南海修建永久军港驻军,以保护我国渔民或船只为由与某个或某些国家发生纠纷,诱其引发冲突升级,最后我们被迫开战,解决被占岛屿和海域,同时向 4 国际社会声明我国恢复主权和保护我国主权的正义性。之后,我们在与该国谈判从法律上让其承认我国对岛屿和相关海域的主权。但我们是爱好和平的,我们期望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但从不放弃南海的相关主权。

篇6:南海问题的现状分析和解决策略

近来,我国的海防由北到南,都出现了一些岛屿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的纷争。在东海,韩国济州道议会农渔畜与知识产业委员会当日通过条例案,将1月18日定为苏岩礁日。日本对中国钓鱼岛早已虎视眈眈,并且实际控制着钓鱼岛。在南海,所有环南海诸国,都对南海提出领土要求,并且都出兵占领南海大片岛礁。南海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国的南大门。

南海的历史与目前现状

首先我们看一看南海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南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有大小200多个岛礁组成,岛屿大都狭小。南海诸岛根据地理位置,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其中面积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12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其中西沙最大永兴岛1.85平方公里,南沙最大岛屿太平岛0.4平方公里。

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目前,实际控制情况是:东沙群岛,由台湾实际控制。西沙群岛,经过1974年西沙海战,由解放军控制。中沙群岛,仅露出水面的黄岩岛,目前中国和菲律宾都没有驻军。南沙群岛,情况则要复杂的多。南沙群岛(古称“万里石塘”西方称Thespuyslyis-iands)位于北纬3°37至11°55′,东径109°43′至117°47′,南北长大约550海里,东西宽约650海里的海域;西起万安滩,东至海马滩,北至雄南滩,南至曾母暗沙,总面积达24.4万平方米海里(约合82万平方公里)。南沙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能露出水面的有36个。在南沙又可分为东、西、南、中4个岛礁群。

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陆续侵占吞食了其中的一些岛屿,形成以武力非法侵占我国南沙岛屿的局面,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截止目前为止,在南沙群岛中,我海军仅守卫着永暑礁等7个岛礁,国民党海军则驻扎在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越南已占据了我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占据了5个岛礁,南沙海域的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完全在他国的控制之下,南沙海域划界纠纷十分严重!

南海问题的核心:国家利益

总的来讲,南海的利益包括资源利益和战略利益。首先,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拥有产量丰富的渔场。根据中国相关部门的探测,预测南沙海域油气资源潜量为320亿吨。

其次,南海拥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外贸运输从南沙经过。

,我过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5%,而原油进口中,70%需要通过海运完成,这意味着,中国有近1/3的原油进口需要通过南海,南海对于中国的国家能源安全,实在太重要了。不仅如此,亚洲的经济强国日本和韩国,进口的原油也全部从南海水道通过。

我国只有牢牢的控制住这条生命线,才能确保能源安全,同时,可以对日本和韩国,形成战略钳制。同时,南海自古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侵蚀这些岛礁,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上的伤害,是不可容忍的。

正是因为南海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周边各国对南海垂涎三尺,公然抢占我岛礁,开采石油等资源。而美日英俄等国家,通过与这些国家合作取得经济利益,同时从战略角度,加紧对中国南海进行控制,在换取国家博弈筹码的同时,难免不含遏制中国崛起的险恶用心。

南海问题的成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第一,历史上,自中国自清代末期始,积贫积弱,包括陆地在内的领土不断被列强侵蚀,无力守卫海疆。这种局面至少持续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79年,中国的海军建设虽有较大进展,但相对于世界军事强国而言,不可同日而语。1979年之后到,中国忙于搞经济建设,海军发展仍然缓慢。直到近十年,中国的海军建设才刚刚有所起色,新型潜艇、大型护卫舰、航母、舰载机等重型武器陆续得到发展。但与美英俄等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说,从清末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海军军力长期处在一个羸弱的阶段,无法有效保护远离陆地的南沙诸岛。

第二,中国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也使一些国家有机可乘。我们经常看到中国在外交上面所谓的“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类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发点,固然是为了体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的`周边环境。但是,面对实用主义盛行的国家间利益,我们的政策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性,也缺乏必要的底线。实际上我们所谓的共同开发,大多数情况下是默认了别人在我国领土上进行开发,通过允许其他国家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换取别国放弃对我国领土主权的要求。从实际执行的情况看,效果并不好,在自己的领土上都没有人跟我们合作开发。像越南等国家不但开发了石油,还侵占了南海大片领土。因此可以说,共同开发的政策是失败的,必须在辅助军事策略的同时,做出外交政策调整。

第三,愚民政策所致。我们政府的宣传机构,整天都是宣传国内国际多么的好,多么的和谐,报喜不报忧。很多真相不让老百姓知道。关于南海的现状,我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对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级MBA学员,这些学员可谓社会的精英。但是,结果非常令人震惊,绝大多数不知道中国的南沙群岛有多少岛礁,更不知道有近30个岛礁被越南占领的事实。当我把南海的一些现状和大家讲出来时,惊愕、愤怒的表情溢于言表,那种失落感,让人心疼。如果不是一个军事爱好者对国防建设的关心,如果不是现在信息这样的发达(很多网站,关系到南海的内容都是屏蔽的,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找到一些资料),我以前也不知道南海的情况,甚至幻想中沙的黄岩岛是一块美丽的岛屿,有解放军驻守(实际是露出海面的部分只有几块大石头,以前是美国的靶场,现在没有驻军)。社会精英尚且如此,普通民众就更难说多了解了。

第四,加上台湾到目前还没有统一,在南沙诸岛上,两岸同胞不能有效的携手保护固有领土。南沙最大的,有淡水的太平岛,现为台湾驻军,如果能够两岸共享这块基地,那么收复南沙诸岛礁的难度会大大降低。所谓家和才能万事兴,两岸互相角力掣肘,造成了越南菲律宾等效果借机获利。

第五,大国博弈。以美国为首的强国,不愿意退出对亚洲的控制。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他们越来越害怕中国国力的强大。出于地缘政治和全球战略考虑,把南海当成了遏制中国并从中获利的筹码。近年来,美国的军舰和侦察机,肆意在南海游弋,刺探我国情报,损害我国的实际利益和国际形象。

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制定一下解决南海问题的策略。

首先,改变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一味的妥协是没有止境的。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历来是不能有半点模糊的。经济上,我们可以让渡一点利益,但是领土上,我们不能有任何的绥靖政策。“主权在我”,就要切实去实现真正的驻军、控制,就是要在领土被侵占的时候,通过必要手段,收回控制权,就是要在我国公民在自己的领土上,被他国侵犯的时候,切实有效的进行保护。并不要害怕战争,有时战争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赢得了巨大声望和和平。对于像越南这样的国家,既然你占领我的南海,我就占领你的陆地。迫使他不敢觊觎南海诸岛,吐出吃到嘴里不该由他来吃的肉。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则要综合考虑。两个国家都是核大国,美国不会在这些小岛屿上实行真正的军事占领。实际上,正式因为我们纵容了越南这样的小国,才使得美国有机会通过背后支持的方式,对我主权进行干涉。打掉这些爪牙,美国就没有干涉的抓手了。

当然,我们制定政策,要有全球视野,必须既要考虑现实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现在南海的岛礁该瓜分的都已经瓜分完毕了,我们到了必须做出战略决定的时候了。是通过武力收回这些领土的时候了。

其次,继续发展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力量。一来穷国不一定打败仗,这一点,毛主席时代通过几次重要边境冲突都证明了。二来经济强大不一定打胜仗。过去大宋朝经济强大无比,最终被金国和蒙古骑兵所灭。而讲过初期国内一穷二白,也打败了美国侵略朝鲜。总有一些人担心打仗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并非如此。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必须相辅相成,才能铸就强大的国家。从国外看,美国经常要打仗,因为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美国借机刺激经济,发大财;大炮一响,美国人都团结在总统周围。从国内看,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越战争,不但没有让经济停滞,还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基础。

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要重视军队的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在打造一支强大陆军的同时,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和一支强大的海军。发展性能先进的战略和战术武器装备。解决航空发动机的瓶颈问题。海军方面,作战能力强大的航母舰队是必不可少的。

制定相应的收复被占岛礁的时间表和作战预案。不但要打,而且要打赢;不但能打赢周边小国,更要能够打赢大国的干涉;不但要打得赢,还要守得住。

再次,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用在中国现阶段,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政府不敢打仗,很大原因是国内矛盾较多,问题较复杂。担心两国开战后,国内不稳定。依我看,国内稳定的根源不在于是否同外国打仗,而在于国内百姓对政府是否满意。当前,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压得大部分老百姓喘不过起来,使得老百姓对政府严重不满;另一方面,政府官员严重腐败,公信力尽失。我们的官员,有多少人整天算计怎样弄到很多钱,怎样弄到钱后不让人知道的秘密转移?有多人关心国家大计,有多少人在为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而鞠躬尽瘁呢?因此,惩治腐败,建立公正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是建立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基础。改变现有的愚民政策,让老百姓知道目前南海的局势,知道真相,万众一心,去争取胜利。

最后,解决能源供给问题。一方面,通过修建巴基斯坦、缅甸、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的石油管道,增加陆路原油供给,降低原油供给海路运输的比例。另一方面,开发节能设备、汽车,提高能源利用率。再者,加快非化石燃料的新能源的开发。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潮汐能,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力度,降低化石燃料的比重。并且,建立满足作战需求能源储存库。

上一篇:学校教研室事迹材料下一篇:烟草专业自荐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