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对策

2024-06-13

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对策(通用6篇)

篇1: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对策

浅析“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对策研究

摘要:南海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因其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成为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海问题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我们只有依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加强沟通合作,以及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自卫力量等,才能最终解决南海问题。

关键词: 南海;南海问题;国家安全

前言

南海是中国海域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海,总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排在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之后,是世界第三大海,其中中国拥有的海域超过260万平方公里。而南海诸岛是对南海中中国诸多岛屿、沙洲、暗沙和浅滩的总称。他们南北绵延2400多公里,东西约1300多公里,共涉及的海岛、礁、沙、滩等200多个。它北起北外滩,南至曾母暗沙,西邻万安滩,东至黄岩岛.由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其中,南沙群岛是四大群岛是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其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南沙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另一个是临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

1.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

南海问题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中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能源之争。上世纪60年代之前,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对中国南沙群岛及其附近的海域所有权问题大都采取公开承认或默认的态度,所以基本上就不存在南海问题。但是60年代末,美国海洋地质学家埃默里发表了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油气资源的诱人报告,认为亚洲最大的油气产地在南中国海,初步估计石油蕴藏量达200吨左右,天然气蕴藏量约为20万亿立方米。此外,南沙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约有1000余种左右。南沙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拥有铜锡等重要矿产。这便成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或向我提出主权要求或付诸行动蚕食我国南沙群岛的一个强大诱因。二是南海争端的起源与当时的历史因素有关。当时,联合国正在制定相关的海洋法,而海洋法长期对划界原则定义模糊不清。模糊的划界原则给了一些国家可乘之机。

三是东南亚结盟因素影响。南海周边国家不仅共同具备了有利的区位优势,而且在南海问题上也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1994年,东盟公开宣布“今后东盟成员对外将以集体名义而不以双边名义接受谈判”,不接受任何单位或者双边谈判结果,这使我国解决南沙问题变得十分复杂。冷战结束后,受西方制造的“中国威胁论”影响,东盟提高了对中国的戒备和防范,同时加强了沿南海的海空军事基地、战场建设和海空军联合军事演习。这种“以一敌十”的不利情况,也是我国南海问题久拖不决的重要因素。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在南海问题上的相对强势,南海争端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国家海洋局在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09》中指出,南海形势复杂多变,目前南沙群岛的安全问题尤为安全。中国的“岛屿被占领、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状况没有改变。

岛屿被占领。目前,在我国南海中的南沙群岛,已经成为“六国七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分割占领的格局,并且这种分割和控制有蔓延的趋势。除了大陆控制的水暑礁等8个岛屿和台湾地区控制的太平岛外,南海周边等国已经陆续占领了40多个岛屿,其中菲律宾占领9个,马来西亚占领5个,越南占领29个。2009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又不顾中国人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并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屿和黄岩岛划入自己的领土:2009年3月5日,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上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和光星仔礁“宣誓主权”。

海域被瓜分。从1970年起,菲律宾就率先侵入南沙,并将我国41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其版图。1974年5月,越南报纸刊登的全国地图把南沙群岛划入其领土,并改名为“长沙群岛”。同时越南还将我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划入自己的版图。越南还是第一个对整个南沙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马来西亚从1977年开始派舰船侵入南沙,侵占了弹丸礁等岛屿,并将27万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划入其版图。2009年5月6日,越南、马来西亚又联合向联合国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方案,几乎瓜分了南沙海域。文莱、印度尼西亚也分别入侵我国的传统海疆线内3万多平方公里和5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我国版图上划得传统海上疆界“9条断续线”已名存实亡。

资源被掠夺。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在我国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大肆开采石油和天然气。他们在南沙群岛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多个,现今已投入生产的500余口油气井中,100多口位于我国南海“9条断续线”内,每年开采的石油资源就达5000万吨,天然气546亿立方米。中国在南海争议区的油气资源开发还是空白,至今尚无一口油井,未产一桶原油。另外,我国管辖海域的鱼类资源也遭受到周边国家一些国家的大量偷捕和掠捕。

三、南海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

美国著名学者马汉第一次提出“海权”这个词,他指出所谓“海权”就是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使一个名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他在著作中提出海权有有两种意义:其一是狭义上的海权,是指通过各种优势力量来实现对海洋的控制;另一种是广义上的海权,指除了那些以武力方式统治海洋的海上军事力量,也包括那些与维持国家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的其他海洋要素,包括海洋经济,即生产、航运和殖民地等。在《海洋对历史的影响》和《海军战略》两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中,详尽地表述了他的海权思想。马汉以早期西班牙、法国、荷兰、英国及美国的具体史例为证,列举了影响海权的六个基本条件。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结构(包括与此相关联的自然环境和气候)、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征和政府性质与政策。马汉还认为,海权的争夺突出的表现在海军的较量上,而对海上贸易航线的控制,则成为实现国家利益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告诉我们,中国海权就是中国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和战略依托。中国发展海权,其目标就是在海洋空间拥有系统的战略能力。这种国家海洋能力包括控制海洋的能力、利用海洋汲取海洋财富的能力和由海上陆的能力。而南海正是我国维护海权的主战场。南海对我国的战略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南海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屏障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资源宝库也是交通命脉。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自近代以来,中国所遭遇的外敌入侵中,大部分都是来自海上入侵,南海问题一直是海防的威胁所在。i综观历史上大国的崛起都起缘于对海洋的控制,中国南中国海素有“亚洲的地中海”之称,它是沟通两大洋和连接三大洲的海上交通枢纽。对于中国的价值不仅在于能源和领海权,更为重要的是能为中国的海防安全提供宝贵的战略空间,中国若能对南海实施有效的控制,使能获得广阔的海防线,从而对东南沿海的安全保护起到屏障作用,同时也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重要的战略意义。反之,一旦南海局势陷入困境,则有可能发生国家间的武装冲突,无疑将导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恶化。

3.2南海是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依托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之多的人口大国,人均占有陆地的面积仅为0.008平方公里,远低于世界0.3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但长期以来,我们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人口每年成千上万的增长,而耕地面积却以每年500多万亩的速度减少。我国在南海拥有的海域超过206万平方公里,这些蓝色海洋国土正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物质资源所在。

3.3南海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战略运输通道

海洋作为天然通道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建设中担任着各国经济联系纽带和运输大动脉的重要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绝大部分的对外贸易和石油进口主要依赖海上运输,海洋航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而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特别是南沙群岛及其周围岛屿,与号称亚洲门户的马六

甲海峡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独特,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枢纽。又被称为南海的钥匙。在我国通往世界各地的39条航线中就有21条航线需要经过南沙或附近海域。ii南海运输线线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八成以上的进口石油将从中东通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和南海等地区运输而来。iii因此,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不但取决取决于波斯湾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同时也取决于南海地区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南海己不仅仅是过去的主权争端问题,更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战略运输通道,凸显了其生命线对中国存在重要价值的另一面。

3.4南海是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空间

21世纪,资源的短缺困扰着整个世界,资源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血脉,而海洋中拥有大量稀缺的资源。正如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的:“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一样,南海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仅仅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就有25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8亿吨到10亿吨立方米,整个南沙海域所蕴藏的油气资源估计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最新的勘探数据也表明,俗称的“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储藏量达到了中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南海还是我国海洋渔产种类最多的地方,现已发现的鱼类有1000多种。所以这些都是我国难以估量的宝贵资源,也是我国民族未来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南海问题的发展趋势

南海问题本来属于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的双边矛盾问题,应该在双边框架内解决,但是由于各国利益方基于南海的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的考量,大国介入和群国争利直接导致南海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并且不断升级,导致南海问题逐步国际化,并且朝着对我国不利的方向发展。

4.1区外大国主动介入南海争端

冷战时期,美国处于自身战略的考虑,在南海问题上持不介入和不表态的立场。但自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为了重返东南亚并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公开以“保障航行自由”和“维护地区稳定”等为借口,密切加强与南海诸国的军事外交合作,加强对南海及其附近海域的控制。美国积极推动与一些东南亚国家举行以南海为背景的多变或者双边军事演习。近年来,美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海陆空联合军事演习就达30余次,占亚洲军事演习总数的70%以上。2004年3月美菲举行为期半个月的代号为“肩并肩—04”的联合军事演习就出现了两个敏感性的战略动向:首次把演习地点定在中菲存在主权争议的南中国海域;首次把演习目标由先前的反恐扩大到抵御外敌侵入。此次参与军演的双方人数之多、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菲律宾大学的教授奥罗拉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此举发出的信息很明白,就是要居心险恶的进一步插手南海争端,以巩固其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的既得利益。

日本是继美国之后,影响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最大外来势力。长期以来,南海被日本视为其传统的势力范围,日本在该地区有着重大的经济、政治战略利益。日本的东南亚政策出发点在于牵制中国的发展,并与中国争夺影响力。日本是东南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投资国和援助国,依靠与东南亚的这一特殊关系,日本极为重视南海地区,尤其关注穿过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国际航道的畅通,同时还把东南亚当做一个和中国争夺影响力的地区。在能源战略方面,日本积极推进“南向”政策,加大对南海地区的渗透和介入力度,不仅增强维护海上航道的能力,还参与瓜分和掠夺南海能源资源。iv当然印度在这一点上毫不示弱,为了谋求实现其大国战略的目标,于2000年提出“东进太平洋战略”,近年来更是加快了“东进”的步伐。南海地区一向被印度视为其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前国防部部长费尔南德斯曾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试图扩大在南中国海发言权钳制中国。澳大利亚及其某些欧盟大国,也以“南海航行权”关系到其国家利益为由,表示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这些大国插手南海事务,削弱中国、浑水摸鱼的意图十分明显。

4.2东盟国家逐步联合对华

冷战结束以后,东南亚地区暂时出现了力量的真空,东盟国家一度担心作为大国的中国将会来填补这个中空,甚至有西方舆论援引历史上中国与南洋地区的传统关系为例,声称中国将会恢复对东南亚的控制。东盟国家认为,它们各自的力量不足以与实力强大的中国抗衡,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增强自身的实力,因此,争取用“一个声音说话”也就成为了东盟国家的既定目标。

早在1978年,越南就与菲律宾就南沙问题发表了联合公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纷纷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进一步的联合起来。群岛。1992年7月,第25届东盟外长会议着重讨论了南沙问题,并签署了《南中国海宣言》。在宣言中,东盟国家完全回避了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这一基本事实,提出了所谓的“共管南沙”的主张,试图将南沙变成“南极模式”的无主之地。《南中国海宣言》的通过标志着东盟针对南中国海问题的共同立场已经形成,并将在此宣言的基础上加强磋商和合作。这也表明东盟国家将暂时的搁置内部的分歧,通过内部协调、积极合作等手段联合起来与中国谈判,并以集体的力量来增强与中国谈判的实力。目前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只要中国在南沙群岛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就会大肆的加以渲染,其他东盟国家则联合起来对中国施压,美日等国就会有人无端的指责说中国在南海制造紧张局势,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相反地,对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继续侵占岛礁并在岛礁上设立军用民用设施、增派军队等这类事件则视而不见。v

4.3南海资源开发的国际化

南海地区的资源十分丰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由于陆地资源消耗所承受的压力增大,出于缓解陆地资源压力的考虑,东盟国家纷纷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了对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东盟有关国家以本土邻近为依托,在先开发先受益的思想的驱使下以抢先开发造成既成事实为策略,以拓展海洋管辖范围和掠夺海洋资源为目的,加紧了对我国南海资源的掠夺性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南海地区经济活动的国际化。vi突出表现在:第一,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国际化。东盟一些国家想方设法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以吸引外国特别是西方大国的石油公司的资金和技术为手段,与拥有雄厚实力资金和先进技术的西方石油公司签订协议联合勘探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

第二,渔业资源开发的国际化。南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早己与日本、泰国等国的渔业单位洽谈或签订合同,扩大了在我国南沙海域捕捞作业的范围,掠夺我水产资源。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和港、澳、台地区的渔民在南沙海域作业时,屡次遭到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的驱赶和扣捕,这些国家的军舰甚至多次驱逐、撞沉我南沙作业渔船,打死打伤我渔民。自2002年《南海行为宣言》签署以来,越南军警在北部湾和南沙共抓扣中国渔船70余艘次,抓扣中国渔民250余名,驱赶中国渔船300余艘次。菲律宾海军在南沙共对中国渔船实施登船检查50余次,抓扣中国渔民10余人。马来西亚海军也在南沙驱赶中国50余艘作业渔船。vii

南海周边国家通过与某些西方大国的公司共同合作来开发南海资源,这将不可避免的使这些大国的利益在南海地区存在的长期化,这也促使它们更加直接的以维护各自国家在南中国海的利益为借口而介入南海争端,这无疑使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趋势将更加的严重。

五、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策略性建议

5.1落实南海行政建制刻不容缓,加快立法进度

周总理有句名言:任何边界的划定,最终以实际控制线为主。所以从现在开始,中国必须制定方略,加强对南沙群岛的管理与开发,将行政管理的触角遍及我们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还有,我国的相关法律比较陈旧,不适应新的形式,执行力也比较小。而菲律宾通过立法加紧对南海岛屿的争夺,反衬出中国在通过立法保护海洋权益方面的不足。外国常用自己国家的立法来侵犯我国主权,我们也应该针锋相对,就像当年出台的反分裂国家法一样,规定中国为保卫领土和领海采用非和平手段的底线。立法一方面用于警告那些企图蚕食中国岛屿的国家不可轻取妄动:另一方面也为国内相关部门和军队提供行动上的依据。

5.2建设强大的海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

建设强大的海军,是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根本保证。与美国的海军相比,中国的海军、空军作战能力是远远落后的;与世界上其他的军事强国相比,也完全没有优势;而与邻国日本相比,中国的海军力量与之相差了一个技术层次和数量级,海军力量的落后是令人不安的。中国目前的海军力量,与世界整体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纷纷肆无忌惮的强占和掠夺我国南海岛礁和海洋资源的真正原因。当然,统一我国的海上执法队伍,形成合力,学习外国等国家,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执法力量也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当务之急。这样子的话,在和平时期海岸警卫队负责海上维权,在战争时期就

可以辅助海军作战。建设强大的海军,就是为了保卫我国的海疆安全,为解决海上纠纷提供后盾。

5.3加强沟通和政治经济合作

冷战结束后 ,中国和东盟国家已确立了面向 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和平、合作、共荣已成为各国外交的主流。中国在妥善处理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的前提下,不仅要加强政治互信,还要积极开展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这样双方的相互依存度将不断提高,双方将从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上升到地区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合作。经贸合作的加强,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大发展给东盟地区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这将进一步加强东盟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和平解决南海争端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保持和东盟的及时沟通合作,还可以确保东盟不至于在南海问题上形成对中国不利的立场。我们坚信,只要各国政府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坚持以互信为基础 ,经相互协商后的合作 ,解决南海问题不会是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南海完全可以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

5.4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开发南海资源的计划。

南海问题的现状在短期内解决的可能性不大,不管是以非和平的方式还是通过谈判外交的方式来解决都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拖的时间越长只能使我国在南海的更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因此,对我国来说,当前应加快制定相应的资源开发计划,努力在南海实现我国自身的利益。首先,我国要增强国家海洋意识,加大对海洋资源尤其是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我国应尽快改变海洋石油开发的“重北轻南”的局面。要把重视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纳入到国家海洋战略的轨道上来。从战略层面来说,我国要尽快研究制定相应的具有综合性、前瞻性的“南海大战略”。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我国必须加快科研和勘探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

结束语

南海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凸现其战略意义。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南海的战略意义更加的突出了。南海航线对我国来说已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南海的战略资源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南海是我国海上的安全屏障,南海问题也不应该成为阻碍我国与东盟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障碍。对于美国等区外大国有可能更加直接的介入南海事务我们应该提高警惕,要为此做好相应的预防性外交的准备工作。我国应该加快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同时我国还应加强在南海的存在,进一步的提升我国的海军、空军的实力为保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彭德清:《中国古代航海史》(古代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年第231页。

[2]金鑫,除晓萍.中国问题报告第三版I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5页

[3]劫吴磊.中国石油安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前言第6—7页

[4]龚迎春:“日本与多边海上安全机制的构建”,《当代亚太》,2006年第7期,第56一59页。

[5]袁术林。南海问题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6] 吴士存,“南海资源开发势在必行”,《参考消息》,2004年4月1日,第12一13版。

[7] 张植荣:《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一一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页。

篇2: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对策

摘要:在南海问题上,在维护主权和利益方面中国面临一系列艰巨的挑战。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南海问题的由来、各大国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就南海问题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和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南海问题;主权维护;中国对策

1南海问题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尽管有大量的史料和丰富的证据表明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的,也是中国人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海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愈发凸显出来,各国觊觎染指南海以求分一杯羹的行为也越发明显了。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南海周边国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纷纷以种种借口非法占据南沙岛礁,从而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对中国够成严重挑战,对中国的边界安全以至整个国家海洋安全构成了威胁[1]。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捍卫南海主权对于优化国家安全战略环境有重大意义,是中国创造良好的和平崛起环境的重要支点。

此外,南海出海通道和海域安全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发展。虽然中国拥有世界诸国中最长的海岸线之一,出海通道却被美国主导的由日本列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构成的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牢牢地封锁住,只能屈居为一个巨大的陆地濒海国家。如果中国走向世界的海洋大门无法掌控,就很难有稳定和安全的海外市场和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海外利润回流,及回流利润滋养的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平稳发展。显然,如果南海问题不解决,中国不仅宝贵的油气资源将大量流失,海上交通运输线将受到控制,中国走向海洋的战略也将受到阻遏[2]。

2南海问题中的大国介入

尽管南海问题直接相关者只有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但是就目前看来,围绕南海问题,隐然已形成三方:中国为一方,东盟国家为一方,若隐若现的美、日、印、俄等大国因素为第三方。在这三方中,第三方的各大国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它们不是台面上的玩家,只需根据自身需求作出灵活反应,却能起到牵制全局的作用[3]。中国和东盟国家自然不必多说,但为何有如此多第三方大国也会牵扯到南海问题之内呢?下面笔者就目前文献调研获取的信息对此一一分析之。

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1)苏联的解体后,美国开始担心中国会成为美国的最大的潜在威胁者,所以美国通过介入南海问题进而牵制中国的发展;(2)南海海底的地形十分复杂且海水较深,比较适合部署军事设施,是美国重要的战略基地;(3)南海海上自由贸易航行路线是美国在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通道,控制南海在美国人心中变得极为重要[1];(4)南海海底的岩层中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中国地质部门调查,南海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24个沉积盆地,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油气储量约420亿吨。自20世纪70年代始,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诸岛采取蚕食政策,然而本身又无能力开发该区域油气资源,于是纷纷引进具有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的欧美石油公司联合勘探和开采目前,在南海海域的国际石油公司以美国公司最多。这样,出于维护本国商业利益的考虑,美国越来越将南海看作与其经济利益相关的地区,希望南海诸岛主权归属问题越模糊越好[3]。总之,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可以拉拢东盟,将其放上制约中国崛起的天平上;同时又可以以南海问题为筹码,在中美关系中争取更多利益。

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日本资源匮乏,一次能源消费的95%依赖进口,一次能源中最重要的石油主要经南中国海航线抵运日本国内,且日本进出口总额的99%须靠海上运输。其中出口到欧洲市场的货物运转和对东南亚地区以及大洋洲的进出口贸易亦主要依赖南中国海航线[1]。因此,南中国海航线被日本视为“生命线”。因此,日本积极关注南海问题。此外,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目的就是将南海问题复杂化、国际化。挑拨中国和南海国家之间的关系,从而遏制中国发展,保证其在东亚地区的霸权主导地位。想借南海问题牵制中国,使中国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分散精力,同时也使得中国没有成功的先例来对付东海钓鱼岛问题,使中国面临“双面夹击”的境地[4]。自己则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并加大对其周围石油的开采,从而达到攫取资源,牵制中国的目的。

印度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印度是印度洋上当之无愧的霸主。但是近年来,随着印度势力的膨胀,其印度洋霸主的地位已经不够使它自我满足了,为了增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它势必会向南海部署军事力量,因此印度十分关注南海的情况;此外,印度介入南海争端,也是为了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印度国内资源有限,为了获取更好的发展,便会将目光放在了渔业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南海身上。

俄罗斯介入南海问题的原因:俄罗斯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曾多次向越南、缅甸、泰国、印尼和新加坡等国家出口武器。南海国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出现争端的时候,俄罗斯为了保证本国的经济利益,会袒护南海周边国家。其次,俄罗斯介入南海争端,也是出于对南海石油资源的觊觎。

3南海争端中国采取的态度

中国目前对南海争端各国采取的主要是宽容的态度。

对南海问题,中国一贯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就实际情况看来,效果似乎并不很明显。关于“搁置争议”,尽管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已经基本上在双边之间实现了建立信任措施,但是,菲律宾、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单方面挑起事端,谋求将南海问题纳入东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框架等破坏信任措施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印尼也一直在推动将处理南海潜在冲突研讨会官方化[3]。南海“争议”很难“搁置”。

而所谓的“共同开发”,似乎仅仅是东南亚有关国家的盛宴,与中国无缘。越、马、菲、文等国与西方石油公司在南沙海域进行范围广泛的合作开发,在它们认为相互区域重叠的地区,则撇开中国,设立它们之间的所谓“共同开发区”,将我国领土和海域及其资源私相授受。由于有关国家在我海域内进行油气开发没有受到实际制止和干扰,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都是发表声明、抗议而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它们则对此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并愈加有恃无恐, 对中国倡议共同开发南海资源一直抱消极和抵制态度,至今无任何实质性进展[5]。此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经济渗透,有南海各国主动与美国合作的因素,但中国在南海经济开发上长期缺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共同开发”只停留在外交说词层面而未转变为实际政策,从而出现了巨大的油气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四处找资源的尴尬局面,也为美国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2012 年 4 月以来,不断激化的黄岩岛争端又一次使南海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鉴于越南和菲律宾之间相互配合,一再侵犯中国南海权益,中国决定成立三沙市维权。该决定得到中国学界和民间的一致支持。但是,鉴于南海局势处于可控范围,因此,尽管非外交手段一再被提出,柔性的和平合作解决争端,始终是中国现行南海政策的主流”。

4、对中国处理南海问题采取措施的建议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一路忍让,是为了实现维护战略机遇期和维护大局稳定的目的。维护战略机遇期被理解为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大局稳定被理解为保持与美国关系友好。换言之,担心南海问题的解决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影响中美关系,那么就只能牺牲南海利益。我认为经济利益已经不再是绝对第一位的了,安全利益应置于经济利益之上,两者发生冲突时,就以安全利益为重。国家强大不意味自身的安全就提高了,事实正相反,越强大的国家因为其利益边界的向外拓展,反而容易遭到外部攻击,安全问题会更加严重。美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利益的拓展需要军事的保护,而军事保护能力的提高速度跟不上其他利益的拓展速度,安全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中国正是由于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上升,出现了诸如南海争端的国家安全问题。因此,在南海问题上,我认为一味的忍让不是良策,中国应采取“柔性与刚性并重”的态度。具体如下

第一,全面增强海军实力,为南海地区主权及海洋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更加突出南海主权属我,需要进一步强化我国在南海的存在,尤其是军事存在。这既是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又是当前的现实需要。从实践上看,宣示和实现主权管辖需要军事实力做后盾,1974 年收复西沙群岛3个岛屿,1988 年“3·14” 赤瓜礁海域的战斗,1995 年美济礁的对峙,都是实例[5]。目前我国控制的一些岛礁,也处在外军的环伺之中,形势很紧张,外国军机不时前往骚扰。我国渔船、渔政船、科学测量船经常受到外国军舰的驱逐和阻挠。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正在竭力购买先进战机和潜艇,增强南海军备。我国主张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但必须有适度的军事威慑作为保证。

第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一是要确定“南海断续线”的法律地位。“南海断续线”自1947年产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它是中国在南海管辖范围的历史见证。“南海断续线”基本上是沿着南海诸岛的外缘岛礁画就,它把整个南海诸岛环绕起来,以表示线内的南海诸岛归属中国;二是要尽快制定出《中国海洋基本法》。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纷纷选择公约中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来支持自己声称的主权和管辖权,致使长期以来存在严重争议的南海问题又趋白热化。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在执行海洋法公约的同时,也应根据其基本精神,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中国海洋基本法》,对中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做出规定。这不仅是国际法主体——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而且是捍卫中国领土、领海主权,维护中国合法海洋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措施。

第三,中国应该放弃“不结盟”政策。“不结盟”意味着不结交最可靠的朋友。没有可靠的朋友,遇到困难我们无人可以依靠。我们没有盟友,其他国家也不会降低对我国崛起的恐惧。“不结盟”政策成为我国在南海地区争取多数国家支持的障碍。美国非常担心我们放弃“不结盟”,因为这个政策有利于美国孤立我们。纵观中国的四个周边地区,最安全的地区就是西部和西北部,而此处的安全靠的是半军事同盟性质的上合组织[2]。因此,放弃“不结盟”,结交可靠朋友,在南海问题上争取多数国家支持,才是我国的正确选择。

第四,抓紧整顿南沙群岛的无人岛礁,着手进行油气资源开发。“中国三沙市的成立及其行政机构与军事建制的完善,显示了中国维护南海主权和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应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抓紧对南沙群岛一些尚未被周边国家占据的岛礁进行管理,以免再出新的岛礁被占事端。同时,要利用中海油已掌握深海钻探的技术,抓紧在我们占据的岛礁进行油气资源钻探[6]。

第五,积极开展与台湾的合作。数年前两岸有识之士就呼吁共同成立“南海事务协调小组合作委员会”,开展海上救助、岛屿勘探、渔业保护、环境监控、油气开采等实际合作步骤,并因应周边国家的动态随时交换重要资讯,以应对不确定的挑战。冯梁等也认为,两岸南海政策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对马英九上台以来在维护南海主权和推动两岸南海合作的种种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据此认为“两岸南海合作再次迎来难得的机遇”,“两岸应该抓住机会努力扭转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不利态势,维护中华民族在南海问题上的核心利益”[7]。2011年 8 月初,第一份由海峡两岸合作撰写的“2010 年度南海地区形势评估报告”出版发行,这表明两岸南海合作将在学术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收获更多合作成果。当然,两岸南海合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眼下最大的障碍在于互信不足,尤其是台湾当局对于合作或将“矮化”其地位顾虑重重,认为争取到岛屿权益也是属于大陆的。此外,“台美关系”、“台日关系”也是制约台湾在南海问题上与大陆合作意愿的重要外部因素[8]。5结语

篇3: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对策

一、当前国内外铝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近几年的产量来看, 北美洲的产量一直稳居全球第一, 亚洲地区的铝产量自2003年以来为全球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作为亚洲地区主要增长动力的中国, 具有铝加工企业约1400家, 涵盖了熔铸、轧制、挤压、锻造、制粉、热处理、表面处理各个铝材生产环节, 南海大沥镇是“中国铝材第一镇”, 现有铝型材企业二百余家, 从业人员4万余人, 年生产能力65万吨, 约占全省60%、全国40%。

二、南海铝加工业的产业模式

产业模式是某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运行方式。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产业模式, 即使是同一个行业, 产业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南海铝加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产业模式。

(一) 个体经营

作为一个产值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集群, 南海铝型材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几家专业化、集团化、实力雄厚的大型铝型材加工企业, 他们引进了大型化、自动化的先进设备, 加大了科技和研发投入, 开始了向技术密集性的过度, 缩小了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但中小企业仍是南海产业集群的主要基石, 除了这几家大型企业以外, 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 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GDP结构组成, 中小企业仍然是南海铝型材产业集群的主体部分。

而在这些中小企业中, 除个别几家外, 都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 从本质上说, 都是家族所有, 加上家族式管理的家族式企业。正如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民营企业领导人的名片上写有“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字样。在多数情况下, 家族式管理企业的外部特征往往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家族中的一个人兼任, 或者是分别由家族中的两名成员担任, 总之, 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都在家族内部。

(二) 无原材料

南海是个完全没有铝资源的地方, 所有的原材料都是向外购买。铝锭是铝型材企业最重要的原材料, 占了生产成本的百分之九十左右。随着国内外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影响, 铝锭价格不断上涨, 2009年第一季度广东有色铝锭平均价格已经达到12282元每吨, 铝锭价格暴涨对铝加工企业形成了很大压力, 特别对企业的流动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之下, 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同时, 铝型材产品售价却没能随之“水涨船高”, 业内人士表示, 铝型材产品的售价很难与原材料价格同步上涨。

(三) 高能耗

南海的铝型材企业共建有300多个熔铸炉, 他们买回铝锭作为原材料, 自己加工成铝棒, 由于各自为阵没有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这个过程不仅浪费了大量能源, 而且还排放出大量废物。此外, 南海还有200多家小熔铸厂, 这些小熔铸厂主要是利用废铝熔炼为复锭或铸成五金胚件, 耗费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则更为严重。

(四) 回收率低

在工业用的金属中, 铝的可回收性最高, 再生效益也最大。废铝回收包括分类预处理、高效低耗熔铸和处理铝渣等过程。目前。全球再生铝的产量已达到全铝产量四分之一, 增长速度超过原铝产量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发达国家的铝消费中, 再生铝约占三分之一。中国废铝再生利用起步较晚, 在废铝回收体系、回收率、回收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例如, 目前我国废铝在熔铸过程中的烧损为4%-12%, 平均比国际水平高3.5%, 相当于每年多烧掉了4万吨铝, 资源浪费大, 而南海的铝回收率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为中国的现状。另外, 目前关于铝的回收利用率, 国外指标为98.5%-99%, 而国内指标为96%, 这个数据上的差距也可见南海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三、南海铝加工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效率低下

先进国家铝加工企业平均产能为5万吨每年, 而广东 (南海) 铝加工企业的平均产能约为0.5万吨每年。在熔炼、凝固和回收方面, 国外熔炼技术是低能耗、高效率和高自动化程度的清洁生产。熔体纯净化技术达到0.10毫升/100克铝的水平, 先进的熔铸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大量应用。如热顶铸造、气幕铸造、矮结晶器铸造。但就整体水平而言, 南海的熔铸技术仍然是自动化水平较低, 铝液净化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 缺乏对熔炼、凝固等应用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

2.开发投入少, 自主创新能力低

在合金及产品开发以及新加工技术应用方面, 南海远不及国外水平, 主要原因是南海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能力缺乏, 更缺乏前瞻性的应用技术研究, 工业型材如高强韧耐蚀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汽车用耐蚀合金板材的应用等基本属于空白。国外在强大的研发体系支持下, 搅拌摩擦焊技术的应用、挤压铸造技术的应用、宽幅型材挤压生产技术都已得到工业化应用, 相比之下, 南海在此领域下的技术差距尤为突出。其次, 缺乏原创性技术, 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的能力不够, 缺乏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动力。

3.家族管理, 弊端凸显

高度集权和近乎于封闭式的管理是“家族式管理”的特征之一,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企业老板所作的决策多数时候没有参考依据也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 只是单纯依靠主观意识判断。这种管理模式直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另一方面, 许多家族式管理的企业仍然使用创业初期的理念治理企业, , 忽视以人为本的“软管理”, 一个只强调硬件管理, 公式化管理的工作环境, 不仅会减弱员工工作热情, 更会减弱企业对高尖人才的吸引力。而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面对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现代企业, 许多家族企业首先失去了这个竞争优势。

四、提高南海铝加工业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一) 创建和巩固地区品牌

目前, 南海依靠传统优势, 已经树立了一定的行业地区品牌, 今后要以提高行业地区品牌的综合价值为目标, 加强地区品牌的建设。地区品牌的综合价值主要包括:促进行业企业集聚, 促进地方招商引资, 促进国内外采购者进入, 促进“铝材——南海制造”品牌核心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创建南海铝材的地区品牌, 第一, 要引进国内外铝材行业的名牌展会, 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使南海成为行业最新的材料、设备、技术、工艺、产品的发布中心;成为行业全国性的价格及行情的权威信息源头;成为行业巨头的活动中心;成为行业中外对接的首选平台。第二, 要通过品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提高地方产品整体的质量水准, 塑造“南海铝材——高质量铝材代名词”的形象。一方面通过广东省铝型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加强行业品质管理, 奖优罚劣, 逐步规范行业经济秩序;另一方面, 积极争取成为我国与欧盟在铝型材国际互认质量检测领域合作项目中的首批国内定点, 通过这一质量认证平台, 帮助南海铝材企业打开国际市场, 促进南海铝材产业的国际化。第三要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和发展。以南海铝型材行业协会为平台, 加强行业自律, 更大程度地发挥南海铝材企业在行业标准制订中的作用,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升在全国同行业的地位, 树立地区品牌。第四要发挥南海铝材著名企业和著名品牌众多的优势, 整合资源, 将企业品牌的发展同地区行业品牌的发展有机融合起来, 为地区行业品牌的建设提供动力。

(二) 铝加工产业链延长战略

加大技术支撑和支持力度, 营造产业新增长点。工业铝材、工艺铝材这些新兴门类产品, 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更大的附加值、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例如兴发铝材的集装箱铝材、电子产品散热铝材、航空航天铝材和地铁特种导电铝材等。目前南海铝材在这方面的发展势头良好, 具备成为行业新增长点的潜力。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扶持行业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合作促进行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另一方面可通过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强中小型企业对行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消化吸收, 带动产业的改造升级。除此之外, 积极创造条件, 吸引行业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到南海落户, 努力将南海建设成为以“铝棒、铝板锭产销、熔铸配套”一体化的“华南产销基地”, 以生产、销售、供应铝棒为主要形式, 延伸中国铝业铝锭供应链条、改变传统的铝锭销售形态, 实现以铝棒代替铝锭的销售模式。

1.政府、中介、企业三方联动

政府应继续实施、深化“双轮驱动”战略, 推进“雄鹰计划”,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 扶持知名品牌, 支持核心技术的研发, 鼓励龙头企业实现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品牌经营和核心技术经营的方向发展, 鼓励中型企业依靠技术、管理优势向加工制造环节集中;鼓励小企业向零配件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 最终在行业内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配套分工合作体系, 进而提高企业对南海区域和南海铝材行业的依存度, 提高企业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中介机构的引进力度, 提高地方的产业服务能力。引进行业性的外贸、认证等机构, 促进大中型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引进咨询顾问服务机构, 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管理和营销体系在企业中的推广普及;引进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机构, 协助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等。

2.实施“南海中小企业知识创新工程”

整合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中心等科技教育资源, 实施“南海中小企业知识创新工程”。通过组织论坛、研讨、沙龙、讲座、培训、考察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传播活动, 为广大企业主创建一个不断学习和进取的社会氛围, 促进企业观念创新、知识创新, 树立他们面对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新经验的开放心态;提高他们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学习运用先进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方法和经验等能力。培育一个不断进取、追求创新的学习型企业家群体, 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南海中小企业知识创新工程”最核心的部分, 要针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力资源流动比较活跃而且目前还比较无序, 部分企业家不愿意付出成本培养人才的实际情况, 特别推出行业性的培训资助计划, 提高南海地区铝材行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和劳动力水平, 为南海铝材的发展提供基础动力。

3.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从南海的情况出发,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创新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方式, 积极引入或发展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机构等。二是辅助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建设, 如信用建设、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自身财务及资产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等;三是鼓励优质的中小企业争取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四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中介辅助体系, 如信用评估机构、投资融资信息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中小企业联合会等, 帮助企业提高金融运作能力。

五、结语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和国内外铝加工业的竞争加剧, 南海铝业要想坐稳中国铝材业的第一把交椅, 乃至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切任重道远。但随着外部宏观环境的改善, 南海铝加工业与世界接轨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时代呼唤的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为行业的做强做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只要通过努力, 在不久的将来, 南海的铝加工业将成为有色加工的中心舞台, 成为了解世界铝业发展动态的一个窗口。

摘要:广东南海大沥镇是我国铝材企业最集中、产业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成熟的地区之一。本文针对广东南海铝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分析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南海的铝加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东南海,铝加工业,产业模式,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南海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2]施建.广东南海10家铝型材企业被迫停产[J].建材工业信息, 2004, (9) :32.

[3]佛山市南海区产业转移规划 (2008—2012) [Z].

[4]林燕疏.疏通造血功能提升研发能力-透视南海铝材业发展前景[J].中国有色金属, 2006, (2) :53.

篇4:“中国南海问题”专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南海问题的产生源于现代地质学的进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考古发现中国南海区域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随后周边诸国开始蚕食、侵吞其中的一些岛礁。除了显而易见的海洋战略地位,能源成了南海问题最重要的诱因。

如今,南海形势非常严峻。南沙有500多个岛礁,中国只控制了其中4个,越南占了29个,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各占了三个以上。中国在南海没有一口油井,而其他国家却有一千多口,每年开采石油5000~1亿吨。现在这种开发还有加速之势。去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出席东盟会议时,曾明确声称围绕中国南海的纠纷事关美国利益,且美国反对任何国家使用武力解决纠纷。这个表态使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受到鼓励,菲、越加大了对南海的石油开发。至此,围绕中国南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争夺进入白热化。

作为对南海拥有主权主张的大国,中国派遣了最大的渔政船前往南海,对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同时中国多次在国际场合宣示南海主权,坚决反对局外势力介入,主张相关国家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促使南海各国继续遵守南海宣言。

下图为南海当前纠纷形势图:

例题 结合下面的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的重要性。

材料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基地,国际社会普遍认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鉴于我领海周边国家提出的不同领土要求,我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对日本所提冲之鸟礁划界案、越南和马来西亚所提南海划界案及时采取反制措施,同印尼等周边国家开展多项实质性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签署了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协议。中国将继续推进同周边海上国家的和谐建设。

解析 上述材料主要讲到了两点:发展是第一要务,对中国领海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固有的权利;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中国愿意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材料体现了《经济生活》中的第四单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这一章节中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同时也强调了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不可侵犯性。

答案 (1)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主权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安全利益如国家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利益如资源的利用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等。③海洋领土安全、海洋资源保护是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关系到我国未来的海洋资源利用效益和经济活动的利益。④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有利于增强国民的国土意识、海洋资源保护意识,维护国家领土和经济安全。⑤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面对当前我国海洋周边的不利环境,我们要提升我国经济、科技、国防、 民族凝聚力等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以提升应对当前形势的能力。

练习

1.材料中中国多次在国际场合宣示南海主权,坚决反对局外势力介入,主张相关国家通过双边谈判解决磨擦,促使南海各国继续遵守南海宣言。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中的( )

A. 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B. 和平共处五原则

C.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

D.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的目标

2.材料还体现了( )

A.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B. 我国首先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利益

C. 和平共处五原则是各国共同遵守的对外关系准则

D. 国家力量决定了我国外交政策

3.美国有重返亚洲、遏制中国的需要,菲、越有石油资源的需要,这使他们能抱团对付中国,这说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 )

A. 国家力量 B. 国家性质

C. 国家利益 D. 国际关系基本形式

4.作为对南海拥有主权主张的大国,中国派遣了最大的渔政船前往南海,对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和中国坚决反对局外势力介入分别体现了主权国的基本权利是( )

A. 自卫权和平等权

B. 自卫权和独立权

C. 管辖权和独立权

D. 管辖权和自卫权

5.10月11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来华访问,此正值中越关系因南海问题而频频告急的“多事之秋”,在中国的极力推动下,此访取得一项广为瞩目的成果,就是签署《关于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这次中越达成的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协议,意义将不仅限于中越之间,对于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也有示范和标本意义,因为它昭示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大方向,即各方均应在原则上做出一定的妥协和退让,从各自坚持的极端走到中间线上来。请你运用有关知识,谈谈中越签订协议的政治意义?

参考答案

1~4.DACC

篇5:南海问题上中国营采取的对策

在南海上中国重点的打击对象应该是越南,但最人的威胁则来自 关国,要在南海岛屿争端上占据}动就必须尽最人限度把关国的势力 排挤出南海,但关国一直在东海、南海上占据优势地位,而对中国提出 把南海视为自己的核心利益区,关国必然要遏制中国的战略,绝对不会 轻易地退出南海。但也要石到,南海在关国的全球战略中并不占据多 么重要的地位,对南海问题的{几涉也必须服从十关国的全球战略,关国 现在}要的任务还是反恐,伊拉克、阿富汗仍然是最棘乎的问题,这就 决定了关国对南海的政策是可以做出调整的,关国也不会把所有的精 力都放在南海上。因此我们应该在配合关国反恐以及防i1_核武器扩散 这个人局上要求关国在南海问题上作出让步,而且反恐和防i1_核武器 扩散也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中国应该学会与关国做交易。中关 两国可以达成这样一笔交易:我们可以在对朝鲜和伊朗的制裁上配合 关国,但要求关国不准插乎南海问题,不与东盟国家进行军事合作。相 对十南海,关国把伊朗、朝鲜石作更重要的方而去考虑,因此中关两国 的交易的实现是有可能的。

第_,南海问题的解决也与东北亚和中东的局势有关。只要朝鲜 不作出违反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事情,口本和韩国就无法以朝鲜为借 口联合并加强军事力量,关国也无法在东北亚地区施加军事影响,中东 的局势越紧张、越复杂就越牵制关国的精力。因此东北亚地区的缓和 以及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对中国极为有利,可以使得中国把}要精力 用在南海上

篇6:浅谈中国南海问题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是一个“海洋时代”,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资源,在近200多年间,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可谓是争端不断。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南海主权争端问题呢?

在海洋主权面临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不断的探索如何维护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的战略。维护南海权益是一个长期并且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恰当的方式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我们应该强调海洋文化观的建设,意识是文化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如何在世界性海洋发展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首先要解决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适宜于海洋发展的文化观的问题。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不同,其在海洋发展、海洋竞争的世界舞台和地区舞台上所确定的国家发展模式与道路选择就不同。因此,要努力建设和弘扬海洋文化观念,坚持正确的导向,运用各种积极的、健康的形式,传播海洋文化,提高海洋意识,使海洋文化成为人民群众普遍的关注点,使其与海洋开发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相适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

第二,我们应该扩展军事力量,加强友好合作,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增强我国海军和海上巡逻队的实力,加快海军转型建设,抓住当今国际安全关系的连动性、依存性等特征。以全局的、历史的、前瞻的眼光,在和平解决争端的前提下,时刻准备以武力解决根本问题,捍卫国家安全,国土完整。南海问题不仅仅是单一的海洋权益的争夺,更重要的是整个地区性的发展问题。中国应该坚持地区间合作,保证地区内和平、繁荣、稳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护领土及领海主权和沿海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维护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保护对外海上通商,维护公海自由,更好地解决争议。

上一篇:孔融让梨的故事读后感100字下一篇:传统文化学习心得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