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

2024-06-30

南海问题(精选十篇)

南海问题 篇1

一、政策和相关国际法依据

早在上个世纪, 我国就制定了关于领土争端方面主张和平、共同开发的方针。此后在各种国际场合中, 我国对南海问题表达了“将争议暂且搁置一旁, 先进行共同开发”的立场, 并在日后积极推进关于争议海洋地区的开发[1] 。对此国际上也有许多相关案例, 可见国际上对此问题的观点与中国是一致的。

二、共同开发南海在法律问题上的分析

(一) 性质问题是关键

共同开发属于临时安排的性质。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规定, 当事国家可以对此有所变通。而且法律也有规定临时安排并不影响日后的国界划分。国际法律规定, 临时安排所签订的条约不能阻碍日后的合作区划界, 也不能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利益, 更不允许在合作区域之内各自占有不该享有的主权权利。

(二) 对于当事国家的划分

只有主张重叠海权的国家才能称作事格主体, 区域之外的没有资格, 但根据国际法, 他们也可享有相应的合法权益。区域之外的国家也可参与开发工作, 但他们在法律上只属于合同当事人。如中国台湾, 就属于事格主体。

(三) 南海问题涉及的海域

就目前看, 东沙岛和其涉及海域都由台湾控制是没有争议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指出, 西沙群岛和从其领海基线算起12海里之内的海域都属于中国, 海权不容别国质疑。为了解决北部海湾湾口之外的海域划分问题, 促进该海域的共同开发, 所以中越双方均同意在该海域专属经济区域或大陆架进行共同开发。黄岩礁和周边海域都是由菲律宾控制, 但事实上应属于中国海域范围, 因此中菲双方也可进行共同开发。南沙岛礁由于被多个国家分别占用, 所以应该把共同开发的范围缩至有声明重叠的区域[2] 。在此可以采用若干分区将争端海域进行共同开发的划定, 让争端国家参与共同开发的范围缩小到其主张的权利海域之内。

(四) 相关合作的事项

相关国际公约对沿海国家的权利和义务都有规定, 当中对于共同开发也有要求。另外在国际会议中商定, 对于各国的合作区域特别是非敏感区域, 都应由中国对各国合作的开展进行联系与协调。但就目前而言, 油气勘探工作应作为重点项目, 其次就是渔业的开发和养护。此外, 共同开发也需要各种功能性合作的参与以及安全工作的保障。

(五) 成本收益的分配

在成本和收益方面, 当事国家一般都是以“平均分摊成本, 合理分配收益”为原则, 这点在法律上也有规定。实行这种制度主要有两大原因:①共同开发主要是为了满足当事国家对特别海域权利的要求, 按照各国主权平等这一原则, 各国的权力都是平等的。而且由于海域接线的不明确, 所以各国在该海域的权利也只能平等划分, 并不存在大小之别;②平等分配容易令各国达成协议, 避免争端以及不和谐的情况出现, 维护国际和平, 间接也促进了其他方面的合作。

(六) 法律规定的管辖权

关于法律所适用的管辖权限, 模式有以下几种:①对缔约国家的法律同样适用。这一模式所引起的适用冲突较多, 需当事国积极协调;②分区/分事适用法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般管辖权, 对双方的协定都比较适用;③进行国籍区分。这一方式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公平合理, 相关国家在相互协调方面的要求也较为简单。

(七) 关于争端的解决办法

在解释条约或使用争端的时候, 大体上都采用协商解决的方法, 也有规定假如协商的方法没能解决问题, 就要将争端提交, 进行临时仲裁。对于开发合同的解释以及正在实施的争端, 一般要先进行协商, 当协商不能解决问题时, 就将其提交进行商业仲裁[3] 。

三、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 关于南海共同开发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明确解决, 对中国的海洋权益以及南海的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但由于目前国际上还有很多国家不接受共同开发的提议, 所以共同开发的成效并不显著, 并且也没有很好地解决南海问题的国际争端。总的来说, 共同开发只是权宜之计, 应该加紧构建合理的开发机制。

参考文献

[1]俞海.论当前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措施[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0, (04) :16-19.

[2]李英, 瞿彬彬.关于南海主权问题的国际法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1, (03) :15.

南海问题 篇2

南海法律问题研究南海问题的国际法考量 作者:汪筱苏 刘海裕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7期

【摘要】中国与菲律宾对黄岩岛的相关问题,已经对峙近两个月了,由此可见,此类争端在今后的日子里不免还会发生。中国若想在今后的争端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将此事件放在中外海洋争端日益剧烈的大背景下,并且中国若想获得未来发展战略机遇期,就不能仅寄希望于如动武、制裁之类的口舌之快。因此,此刻我们应更多的站在历史、法理、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去冷静的思考,同时应积极的公开讨论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创新型解决方案。正式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依据国际法层面,通过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对南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作者自身的观点。

【关键词】南海;国际法;考量

一、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及相关背景分析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随后发生对峙。截至2012年5月10日,中菲黄岩岛对峙已满一个月。

黄岩岛是我国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距中沙环礁大约160海里。马尼拉海沟是我国中沙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自然地理分界,位于黄岩岛以东。黄岩岛礁盘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其礁盘浅水区面积广阔,开发建设十分方便,经过建设后可以进出大型舰艇,同时也是渔船的避风良港。对于中国而言,黄岩岛是中国南海的东边门户,对菲律宾而言,黄岩岛距离其首都马尼拉仅300多公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利益驱使,以菲律宾、越南为首的几个东南亚国家先后对我国南海的某些岛屿宣称拥有部分或全部主权,并派军舰或飞机巡逻。可以说,菲律宾拥有试图霸占黄岩岛的机会,是由于南海乱局的出现。

一方面,中国对黄岩岛享有领土的主权是无可厚非的,原因在于:我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并将此岛屿其列入版图、实施主权管辖的国家。①早在1935年1月,中国就将黄岩岛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国版图。此后,中国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注为中国领土,并不间断地将其归属管辖下。所以有关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公告及声明中都指出黄岩岛属于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计局、地震局、海洋局均多次对黄岩岛及附近水域进行科学考察。

另一方面,《巴黎协议》、《华盛顿协议》及《英美条约》等中都明确划定黄岩岛并不属于菲律宾的领土。菲律宾本国的1927年及1990年的官方地图中都没有标注其版图中含有黄岩岛。但菲律宾之所以找到所谓侵占菲律宾的理由是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规定。菲方紧紧抓住“200海里”这一概念,简单把距离远近作为其侵犯我国领土的依据。因此于2009年3月,不顾中国反对,颁布“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及黄岩岛划入领土。

事实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勘探或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但专属经济区内他国领土的法律地位不容质疑。菲律宾显然将开发利用与海洋管辖权混为一谈,其主张和行为显然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准则背道而驰。

二、有关解决黄岩岛等问题的方法及存在缺陷

(一)法律方法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坚持用政治方法来解决国家间争端,但运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来解决诸如南沙岛礁领土争议这样的难题实属非常不易,因此,也可探讨利用法律方法解决此类争议。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即在最终解决领土争议和缔结划界协议前,有关国家应遵守如:谈判磋商、努力缔结临时安排、禁止单方行为等义务。但国际社会对有关国家的上述义务应从何时开始,却存在以下几种不同观点:一种是,若同一海域的主张发生重叠时义务开始;第二种是,开始谈判临时安排时义务开始;第三种,临时安排成立时义务开始;第四种,最终划界起后义务才应开始。作者认为,应采取第一种解释即有关国家从海域划界主张重叠时起,遵循上述相关义务。因为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宗旨,若义务从谈判开始后遵循,则有可能导致某国在谈判开始前就会对争议海域的资源等实施单方开发活动。

(二)法律解决的前提与条件

因为国际法对管辖权缺乏强制力,所以若想使国际法院及仲裁机构拥有对问题的处理权,利用法律方法解决争端,就必须首先接受司法机关的管辖或缔结仲裁协议。针对此次争端问题,若想利用在相关国家间缔结仲裁协议,通过仲裁机关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小。

对于国际法院来说,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第2款的规定,做出接受国际法院管辖的声明是争议双方将争议提交国际法院的前提条件,并且国际法院也只能受理法律争端的案件。其之所以将非法律争端排除在管辖权以外,主要是因为:国际法院没有强制管辖权,国际法内容常与现实缺乏协调性,因此国际法院即排除非利用国际法解决争端的事项,只接受和处理当事方均决定以法律方法解决争端的事项。

虽然相关国家要想将案件归于国际法院的管辖,必须事前接受国际法院管辖权的声明。但若一方当事国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时,就会导致应诉管辖(forum prorogatum)的出现。应诉管辖指的是,争端相关国家在不知道对方国家是否同意把案件管辖权归于国际法院时,首先将案件置于国际法院管辖内(即提起诉讼),然后再根据对方的意思表示,正式开始诉讼即将争端管辖权正式交予国际法院。然而,应诉管辖是使案件管辖权置于国际法院之下并开始诉讼程序的方法之一,但这种方法在《国际法院规约》内并没有明确规定,其仅仅得到了国际法院的案例确认。比如,1948年的“科孚海峡案”,该案是国际法院作出应诉管辖的典型案例。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国家才能成为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或应诉的当事者。因此,《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以及联合国会员国都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如果并非是联合国会员国的国家想成为成为《国际法院规约》当事国就必须通过安理会的决议。同时,《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及59条规定了国际法院适用的裁判准则。国际条约、国际习惯法和一般法律原则可作为国际法院的裁判的主要准则,其他则为辅助准则。

至于判决约束力问题,存在一般情况及例外情况。一般情况表现为:《国际法院规约》第59条明确规定,其判决仅对当事国具有约束力。例外情况表现在:该规约第63条第1款规定,若遇到协约解释问题,且有除诉讼当事国以外的国家为该协约的签字国的,当立即由书记长官通知参与国。第2款规定,受前款通知的国家有参加程序的权力,但若该国行使此项权利时,判决的解释对该国具有同样拘束力。

(三)国际层面法律方法的缺陷

首先,由上文可知,若想合理运用国际法(通过在国际层面上合理利用相关法律方法来解决相应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需要通过合理的运用国际法院对于国际争端的相关管辖原则与制度来进行调节,当然前提是需要得到相关方同意),即首先需要对《国际法院规约》中的第36条的规定进行相应的阐释。若相关方依据36条的规定,作出其选择性的声明,则对于国际法院所行使管辖权进行了认可。由此可知,菲律宾政府在1972年1月18日,向国际法院提出了有关管辖问题的接受声明,但是其对于与“海洋”和“陆地”有关争端问题的管辖权做出了保留。这表明了,菲律宾政府在针对有关的与“海洋”、“陆地”有关的管辖权争端问题上,国际法院因为其未予认可而不能对相关问题进行管辖。与此同时,马来西亚、越南等国与中国之间,也并没有任何就《国际法院规约》的第36条相关规定所作出的相关选择性的声明。所以,在南沙的相应岛礁与领土争议问题上,若需要适用《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的规定,以谋划通过国际法院来行使有关与南沙岛礁相关的领土争议问题进行管辖,并作出相应的裁决,是不太可能且困难重重。

其次,中、越、菲等国均为《公约》的成员国,是否可以从利用国际海洋法法庭来解决南沙岛礁领土之间的争议问题,值得探讨。由于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管辖权包括“属人管辖”、“属事管辖”以及“管辖权的选择”三方面。其分别规定于《公约》的第287条第1款、第288条、第291条、第298条、第305条第1款以及《国际海洋法法庭规约》的第20条。

虽然我国于1996年就对《公约》进行了批准通过,但是我国政府却从来没有选择适用过与《公约》第287条的相关规定对相关争端问题进行解决。且我国政府于2006年8月25日,依据《公约》的298条相关规定,对涉及“领土争端”、“海洋划界”与“军事活动”等几方面问题所发生的争议,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相关的书面声明,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于《公约》第15部分第2节的有关国际司法与仲裁管辖的相关规定不接受,从而表明了我国政府就这些所涉及的问题排除了进行国际司法或仲裁管辖的可能性。对于上述的声明我国政府也没有做出撤回,则依照法律的规定处理南沙岛礁之间的领土争议问题,不具有可能性。

总之,通过国际层面利用法律方法解决黄岩岛领土争议问题存在一些无法消除或克服的障碍,因此,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制定相关国内基本法解决争端。

三、完善法律方法的几点建议

随着整个国际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多边、双边或是整个国际社会,对于有关海洋问题的制度都不完善并且难以修正,因此,若想正确处理及积极应对有关海洋问题的争议,就必须要制定各国国家有关海洋发展的的战略以及完善海洋体制机制。对于我国而言,作者认为,制定海洋基本法是确保中国保障上述措施实现的重要路径。

事实上,我国于1996年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中,就对制定相关制度例如建立海洋法等基本法律提出了目标和要求。目前,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对于中国制定海洋法,完善海洋发展战略及体制都极为有利。

作者认为,我国若制定一部完整的海洋基本法必须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首先,在本部法律中宣告我国海洋政策,即将我国建国以来针对海洋问题实施的政策予以汇总,并对外予以宣传与解释;其次,为了使海洋事务处于一个统一、高效的管理状态下,必须设置相关的管理机构;再次,为实现利用、管理及保护海洋资源的目的,必须公布国家开发海洋的重要领域,从而加强对管辖海域的管理及调查活动,强化国际海洋合作等。最后,此部海洋法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一些列的原则及制度,包括,协调开发、利用与保护原则,确保海洋安全原则,促进海产业健康发展原则,海洋事务进行综合协调管理原则;积极参与并协调国际海洋事务原则等。

由于中国的海洋基本法有助于将中国有关海洋问题的政策予以宣传,因此,其对于别国来说,更有助于他们了解我国的立场及态度。并且中国的海洋政策具有连贯性的特点,是对以往政策的汇总及总结,其不会给他国造成不利影响。于此同时,海洋基本法的内容主要是对政策性的宣言,其可以很好地处理海洋基本法与现存海洋领域其他部门法之间的关系,以维护现存海洋法律体系的完整性。

四、结语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对中国来说极为重要,可以说这个时期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纵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这个时期又很可能成为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拐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机遇与挑战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中国必须处理好机遇与挑战的关系,因为机遇处理不好很可能变成挑战,同样挑战应对得当也可能转化成新的机遇。在黄岩岛事件等一系列南海争端中,中国仍需要保持和平姿态及政治善意,但作者认为,我国既不能委曲求全,也不能好勇斗狠,必须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即运用国际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尽快

制定我国国内海洋基本法相结合的方法,确保争端尽快解决以及最大程度的维护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注释:

①据史料记载,早在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这至少说明,在元代中国就已经发现了黄岩岛。

参考文献:

南海问题溯源 篇3

从传统国际法准则看,国家领土的取得有先占、割让、征服、时效、添附等五种方式。所谓“先占”,一是首先发现,二是有效占领。就“发现”来说,中国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就“有效占领”来说,中国也拥有足够的历史证据。尽管一些声称对南海拥有主权的国家对此不承认,但他们却拿不出更充分的历史证据来反驳。从现代国际法看,最具权威的海洋法法典《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特别指出,在划定领海界限时,可因“历史性所有权”或其他特殊情况,采用与公约的一般规定不同的方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方针,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倡导和谐世界。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愿意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争端。中国政府处理南海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7年,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政府首脑协商,发表中国与东盟《联合声明》,希望确立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和目标。2000年底,中越在北京签署《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协定》和《渔业协定》,希望缓和北部湾的海域争端。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希望妥善解决各方矛盾。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组织,希望与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05年,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签署《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和南海合作勘探协议,希望改善与它们的关系。为落实上述重要文件的要求,中国与东盟还签署了《东南亚无核区条约》《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等一系列文件。所有这些文件的签署,均致力于加强彼此联系,妥善处理南海问题,拓展经贸合作空间。2007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和东亚合作1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中国和东盟分别举行了一系列重要活动。为了借此契机推进经济合作与发展友好关系,中国政府高层领导人相继出席不同级别的会议及活动,并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从2007年1月起,中国按照与东盟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对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六个东盟成员国开始降低关税。中国通过上述努力,使南海地区的矛盾和争斗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无法改变周边国家的根本立场。

越南带头在南海抢占地盘,不断加强政治造势。1998年9月,越南首次公开发表《越南国防白皮书》,强调南海争端是越南安全所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潜伏着冲突危险”,叫嚣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越南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年底,越南政府组织召开“面向2l世纪海洋发展战略研讨会”,重新划定国家海洋战略防御区。2007年4月,越南在南沙群岛的占领岛礁成立“长沙县”,划定行政管辖区域。

菲律宾政府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诬蔑中国“推行海上霸权主义”。它利用国际、地区会议和领导人出访等场合,推动南沙群岛问题国际化,极力拉拢美国、英国、日本等大国介入南沙群岛问题。1999年,菲重新绘制菲律宾地图,公然将距它沿岸200海里内的南沙岛屿全部列入自己的版图。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戈利兹公开宣称:中国在南海的存在是地区安全的“首要问题”,而且“正在向菲律宾步步紧逼”。为此,菲律宾要“在国际论坛上,通过强硬的外交手段解决南沙群岛争端,迫使中国拆除美济礁上的永久性建筑物”。

马来西亚利用与南海接触面宽的优势,通过不断抢占小岛礁实现“主权”要求。20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将抢占的南沙群岛弹丸礁开辟为旅游景点,为了向国际社会宣示它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不断组织意大利、日本、瑞士等国游客赴弹丸礁观光旅游。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马来西亚对美国的南海政策态度暧昧,立场摇摆。

印度尼西亚为“平衡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主张由美国出面调停南海争端。1998年,印度尼西亚抛出解决南沙群岛问题的方案,建议由美国出面协调联合开发南海,构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联合开发格局,借此牵制各有关国家。

美国以维护亚太地区安全和保护其“航行自由”为名,由“保持中立”和“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的立场,并明显偏向与中国有主权争端的东盟国家。为实现建立“美国治下和平”的战略目标,美国把主导亚太地区的安全事务视为称霸全球的重要环节,不断调整南海政策。“美济礁事件”后,美国政府即向有关国家承诺,“一旦中国在解决南海问题上动武,美国将会出面制止”。美国声称,“对于南中国海任何有悖于国际法的无理要求或海洋活动限制,它都将严重关切”。美国驻太平洋舰队司令布莱尔等军方高层人士也多次扬言,“南海争端涉及国际航运自由”,美国“将扮演积极干预的角色”。1999年,美国在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上说,南海问题涉及所有与会国家的利益,美国对南中国海日益紧张的局势十分关注。美国第七舰队前司令居然宣称,“南海是国际水域,不是中国或者菲律宾可以宣布拥有所有主权”的,美国最重要的是保证在该水域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的船只能够安全经过。美国太平洋总部前司令普理赫曾扬言,“南海领土争端涉及国际航运自由”,美国“将扮演积极干预角色”。2001年7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访问澳大利亚时表示:“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未来也将继续在政治上、外交上和驻有美国军力的情况下,参与这个地区的事务,任何人都不应怀疑此事。”上述情况表明,南沙群岛问题已成为美国介入亚太事务的借口之一,未来南海若发生危机,美国势必寻找借口进行干预。

日本在政治军事大国的野心驱使下,千方百计插手南海事务。1999年4月日本国会通过的《周边事态法》等相关法案,都确立将日美军事合作范围扩大到包括台湾海峡和南海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

印度从跻身世界大国的战略目标出发,对南海表示十分关注。1996年,印度成为东盟对话伙伴国,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2000年4月19日,《印度快报》公然宣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但凡其目力所及之处,印度海军都想君临其上。”

中国面临的挑战

为了抢占南海,周边国家连年增加军费,扩大海军、空军,发展武器装备,抓紧军备建设。美国、日本、印度等国趁火打劫,以签订军事协定、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方式,加速军事渗透,竭力遏制中国。

越南不断增加军费,加强海、空军建设,2004年,南沙群岛南威岛机场完工,2005年,南沙群岛长沙岛机场完工。21世纪初,越南计划以十年期限,将海军兵力增加到十万人,空军着重发展具有远程作战能力的对地、对海打击力量。2007年,越南投入38亿美元建造了约40艘超过400吨排水量的军舰,并建设了大型军港,更换了远程对海警戒雷达。越南还斥巨资加大从俄罗斯引进武器装备的力度,多次购买苏-27歼击机和苏-30多用途战斗机,接收了12套S-300防空导弹;还计划从俄罗斯购买米-28H、卡-31、苏-39等先进军用飞机。2007年7月,越南与印度签署国防协议,决定从印度购买巡航导弹等武器装备。

菲律宾不顾国力重负,加大军备投入。它将武装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期限确定为15年,总耗资为70亿美元。2008年,菲律宾完成南沙群岛卫星通信系统工程,2009年,该工程开始向中国中沙群岛延伸。

马来西亚加紧购买武器装备,以加强对南海的争夺力量。2007年,马来西亚从俄罗斯购买六架苏-30MKM战斗机,2008年,又购买12架战斗机。2008年11月,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建造第二批新一代巡逻舰,以增强海军实力。马来西亚还计划采购大量的远程巡航导弹,并与印度签署了卫星和空间技术使用协议。

印度尼西亚在南海的军事活动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1世纪初,它计划在未来五年间从俄国购买约十亿美元的武器,包括八架苏-30战斗机、四架米-35攻击直升机,以及潜艇等,还计划在未来15年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从俄罗斯采购17架运输直升机、4架武装直升机、20辆水陆两用坦克和两艘“基洛”级潜艇。印度尼西亚还从印度购买了短程战场监视雷达。2008年,印尼向美国购买了六架新一代F-16战斗机,向俄罗斯采购了三架苏-30MK战斗机;此外,拨款37亿美元用于国产武器制造中期计划预算。

近年来,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太平洋舰队司令等军政要员频繁出访东南亚国家,就拓宽双边军事合作渠道,提升军事合作关系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和共识:与菲律宾签署了《军事交流合作协议》和《访问部队协定》,从而使已中断七年之久的美菲军事合作得以全面恢复;与新加坡达成了一项军事准入协议;与马来西亚达成了“开放天空”协议;与文莱达成了“允许美军舰机进入辖区”协议。美国一直希望接替俄罗斯租用越南的金兰湾海军基地,并积极与印度尼西亚商讨在纳土纳建设军事基地的可行性。2004年,美国提出“地区海事安全倡议”,试图把美国海军陆战队或特种部队派驻马六甲海峡,控制南海主要通道。

日本由于受战败国条约限制,因此在国际军事行动中极力涂抹民事色彩。它以“救援侨民”、“远洋训练”、“学术交流”等为由,突破和平宪法对日本自卫队的限制,大肆向东南亚各国进行政治、军事渗透。2000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大型巡逻船访问马来西亚。从2001年开始,日本每年四次定期派遣配有舰载直升机的大型舰船与有关国家进行共同训练,“协助驱逐海盗”。

印度军事触角也逐渐伸向了南海。1999年,印度海军和海上警卫队首次进入南海,成功地从海盗手中解救了一艘日本货船,并借此机会加强了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在马六甲海峡及南海地区的海上巡逻活动。2006年底,印度空军派出十架先进战机赴新加坡,举行空军联合演习。这是印度自独立以来首次派遣战机进入东南亚执行军事行动,被外界视为印度“东向政策”的突破。

南海地区各种联合军事演习的规模逐年扩大,参加演习的国家逐年增加,演习次数最多时,一年达四五十次。2001年5月,美国与东盟把“双重突击”、“金色眼镜蛇”及“肩并肩”等演习合并为“协同挑战”多边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1月,为期两天的东盟地区论坛首次举行海上安全演习,22个成员国中的102名官员参观了此次演习。3月,新加坡与印度在南海海域举行了为期六天的双边联合演习。9月,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等五国海军在孟加拉湾进行为期五天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海军派出13艘舰船参加,其中包括“尼米兹”号航母及“芝加哥”号核动力潜艇,印度派出7艘军舰,包括“维拉特”航母。10月,美国与菲律宾在马尼拉海军陆战队总部举行代号为“跳跃展望及两栖登陆”的双边联合军事演习,包括实弹射击、两栖登陆、护航作业、丛林求生等训练项目,参加人员约3500人。

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的领土向海洋延伸而形成的权利。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1.8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900多个。南海对于中国有着双重意义,第一是南海诸多岛屿的主权所在,第二是中国重要的海上战略通道和国家安全纵深屏障。1994年11月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主权国家可以沿着本国领海基线划出不超过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不超过350海里的大陆架,边界有岛屿的从岛屿基线划起。中国南海诸岛中的不少岛屿、岛礁和中国的海上邻国,相距甚至不足100海里,彼此的海上划界问题怎么解决,公约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引起了国家间的海洋权益争端。在国际关系中,解决主权争议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二是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三是通过国际法庭仲裁解决。过去,中国在海洋主权的主张上过于依靠历史证据,对于现实存在重视不够。以长期的战略眼光看,中国政府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仍然适用,但在南海严峻的局势下,只有采取多种方式,如对南海争议海域和岛屿实行行政管理、经济开发、科研调查、文化传播、旅游开发等等,以上述方式强化中国在争议海域的现实存在,才可以在政治、法律、外交解决中赢得主动,才能够遏制被蚕食的现状。 (全文完)

南海问题 篇4

一、当前国内外铝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近几年的产量来看, 北美洲的产量一直稳居全球第一, 亚洲地区的铝产量自2003年以来为全球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作为亚洲地区主要增长动力的中国, 具有铝加工企业约1400家, 涵盖了熔铸、轧制、挤压、锻造、制粉、热处理、表面处理各个铝材生产环节, 南海大沥镇是“中国铝材第一镇”, 现有铝型材企业二百余家, 从业人员4万余人, 年生产能力65万吨, 约占全省60%、全国40%。

二、南海铝加工业的产业模式

产业模式是某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运行方式。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产业模式, 即使是同一个行业, 产业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南海铝加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产业模式。

(一) 个体经营

作为一个产值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集群, 南海铝型材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几家专业化、集团化、实力雄厚的大型铝型材加工企业, 他们引进了大型化、自动化的先进设备, 加大了科技和研发投入, 开始了向技术密集性的过度, 缩小了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但中小企业仍是南海产业集群的主要基石, 除了这几家大型企业以外, 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 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GDP结构组成, 中小企业仍然是南海铝型材产业集群的主体部分。

而在这些中小企业中, 除个别几家外, 都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 从本质上说, 都是家族所有, 加上家族式管理的家族式企业。正如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民营企业领导人的名片上写有“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字样。在多数情况下, 家族式管理企业的外部特征往往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家族中的一个人兼任, 或者是分别由家族中的两名成员担任, 总之, 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都在家族内部。

(二) 无原材料

南海是个完全没有铝资源的地方, 所有的原材料都是向外购买。铝锭是铝型材企业最重要的原材料, 占了生产成本的百分之九十左右。随着国内外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影响, 铝锭价格不断上涨, 2009年第一季度广东有色铝锭平均价格已经达到12282元每吨, 铝锭价格暴涨对铝加工企业形成了很大压力, 特别对企业的流动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之下, 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同时, 铝型材产品售价却没能随之“水涨船高”, 业内人士表示, 铝型材产品的售价很难与原材料价格同步上涨。

(三) 高能耗

南海的铝型材企业共建有300多个熔铸炉, 他们买回铝锭作为原材料, 自己加工成铝棒, 由于各自为阵没有形成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这个过程不仅浪费了大量能源, 而且还排放出大量废物。此外, 南海还有200多家小熔铸厂, 这些小熔铸厂主要是利用废铝熔炼为复锭或铸成五金胚件, 耗费的能源和造成的污染则更为严重。

(四) 回收率低

在工业用的金属中, 铝的可回收性最高, 再生效益也最大。废铝回收包括分类预处理、高效低耗熔铸和处理铝渣等过程。目前。全球再生铝的产量已达到全铝产量四分之一, 增长速度超过原铝产量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发达国家的铝消费中, 再生铝约占三分之一。中国废铝再生利用起步较晚, 在废铝回收体系、回收率、回收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例如, 目前我国废铝在熔铸过程中的烧损为4%-12%, 平均比国际水平高3.5%, 相当于每年多烧掉了4万吨铝, 资源浪费大, 而南海的铝回收率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为中国的现状。另外, 目前关于铝的回收利用率, 国外指标为98.5%-99%, 而国内指标为96%, 这个数据上的差距也可见南海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三、南海铝加工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1.生产效率低下

先进国家铝加工企业平均产能为5万吨每年, 而广东 (南海) 铝加工企业的平均产能约为0.5万吨每年。在熔炼、凝固和回收方面, 国外熔炼技术是低能耗、高效率和高自动化程度的清洁生产。熔体纯净化技术达到0.10毫升/100克铝的水平, 先进的熔铸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大量应用。如热顶铸造、气幕铸造、矮结晶器铸造。但就整体水平而言, 南海的熔铸技术仍然是自动化水平较低, 铝液净化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大, 缺乏对熔炼、凝固等应用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

2.开发投入少, 自主创新能力低

在合金及产品开发以及新加工技术应用方面, 南海远不及国外水平, 主要原因是南海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能力缺乏, 更缺乏前瞻性的应用技术研究, 工业型材如高强韧耐蚀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汽车用耐蚀合金板材的应用等基本属于空白。国外在强大的研发体系支持下, 搅拌摩擦焊技术的应用、挤压铸造技术的应用、宽幅型材挤压生产技术都已得到工业化应用, 相比之下, 南海在此领域下的技术差距尤为突出。其次, 缺乏原创性技术, 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的能力不够, 缺乏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动力。

3.家族管理, 弊端凸显

高度集权和近乎于封闭式的管理是“家族式管理”的特征之一,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企业老板所作的决策多数时候没有参考依据也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 只是单纯依靠主观意识判断。这种管理模式直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另一方面, 许多家族式管理的企业仍然使用创业初期的理念治理企业, , 忽视以人为本的“软管理”, 一个只强调硬件管理, 公式化管理的工作环境, 不仅会减弱员工工作热情, 更会减弱企业对高尖人才的吸引力。而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面对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现代企业, 许多家族企业首先失去了这个竞争优势。

四、提高南海铝加工业竞争力的发展策略

(一) 创建和巩固地区品牌

目前, 南海依靠传统优势, 已经树立了一定的行业地区品牌, 今后要以提高行业地区品牌的综合价值为目标, 加强地区品牌的建设。地区品牌的综合价值主要包括:促进行业企业集聚, 促进地方招商引资, 促进国内外采购者进入, 促进“铝材——南海制造”品牌核心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创建南海铝材的地区品牌, 第一, 要引进国内外铝材行业的名牌展会, 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使南海成为行业最新的材料、设备、技术、工艺、产品的发布中心;成为行业全国性的价格及行情的权威信息源头;成为行业巨头的活动中心;成为行业中外对接的首选平台。第二, 要通过品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提高地方产品整体的质量水准, 塑造“南海铝材——高质量铝材代名词”的形象。一方面通过广东省铝型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加强行业品质管理, 奖优罚劣, 逐步规范行业经济秩序;另一方面, 积极争取成为我国与欧盟在铝型材国际互认质量检测领域合作项目中的首批国内定点, 通过这一质量认证平台, 帮助南海铝材企业打开国际市场, 促进南海铝材产业的国际化。第三要通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身建设和发展。以南海铝型材行业协会为平台, 加强行业自律, 更大程度地发挥南海铝材企业在行业标准制订中的作用,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升在全国同行业的地位, 树立地区品牌。第四要发挥南海铝材著名企业和著名品牌众多的优势, 整合资源, 将企业品牌的发展同地区行业品牌的发展有机融合起来, 为地区行业品牌的建设提供动力。

(二) 铝加工产业链延长战略

加大技术支撑和支持力度, 营造产业新增长点。工业铝材、工艺铝材这些新兴门类产品, 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更大的附加值、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例如兴发铝材的集装箱铝材、电子产品散热铝材、航空航天铝材和地铁特种导电铝材等。目前南海铝材在这方面的发展势头良好, 具备成为行业新增长点的潜力。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扶持行业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合作促进行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另一方面可通过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强中小型企业对行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消化吸收, 带动产业的改造升级。除此之外, 积极创造条件, 吸引行业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到南海落户, 努力将南海建设成为以“铝棒、铝板锭产销、熔铸配套”一体化的“华南产销基地”, 以生产、销售、供应铝棒为主要形式, 延伸中国铝业铝锭供应链条、改变传统的铝锭销售形态, 实现以铝棒代替铝锭的销售模式。

1.政府、中介、企业三方联动

政府应继续实施、深化“双轮驱动”战略, 推进“雄鹰计划”,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 扶持知名品牌, 支持核心技术的研发, 鼓励龙头企业实现从产品经营向资本经营、品牌经营和核心技术经营的方向发展, 鼓励中型企业依靠技术、管理优势向加工制造环节集中;鼓励小企业向零配件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 最终在行业内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配套分工合作体系, 进而提高企业对南海区域和南海铝材行业的依存度, 提高企业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中介机构的引进力度, 提高地方的产业服务能力。引进行业性的外贸、认证等机构, 促进大中型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引进咨询顾问服务机构, 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管理和营销体系在企业中的推广普及;引进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机构, 协助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等。

2.实施“南海中小企业知识创新工程”

整合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中心等科技教育资源, 实施“南海中小企业知识创新工程”。通过组织论坛、研讨、沙龙、讲座、培训、考察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传播活动, 为广大企业主创建一个不断学习和进取的社会氛围, 促进企业观念创新、知识创新, 树立他们面对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新经验的开放心态;提高他们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学习运用先进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方法和经验等能力。培育一个不断进取、追求创新的学习型企业家群体, 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南海中小企业知识创新工程”最核心的部分, 要针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力资源流动比较活跃而且目前还比较无序, 部分企业家不愿意付出成本培养人才的实际情况, 特别推出行业性的培训资助计划, 提高南海地区铝材行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和劳动力水平, 为南海铝材的发展提供基础动力。

3.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从南海的情况出发,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创新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方式, 积极引入或发展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机构等。二是辅助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建设, 如信用建设、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自身财务及资产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等;三是鼓励优质的中小企业争取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四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中介辅助体系, 如信用评估机构、投资融资信息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中小企业联合会等, 帮助企业提高金融运作能力。

五、结语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和国内外铝加工业的竞争加剧, 南海铝业要想坐稳中国铝材业的第一把交椅, 乃至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切任重道远。但随着外部宏观环境的改善, 南海铝加工业与世界接轨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时代呼唤的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为行业的做强做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只要通过努力, 在不久的将来, 南海的铝加工业将成为有色加工的中心舞台, 成为了解世界铝业发展动态的一个窗口。

摘要:广东南海大沥镇是我国铝材企业最集中、产业规模最大、产业体系最成熟的地区之一。本文针对广东南海铝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分析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南海的铝加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东南海,铝加工业,产业模式,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南海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2]施建.广东南海10家铝型材企业被迫停产[J].建材工业信息, 2004, (9) :32.

[3]佛山市南海区产业转移规划 (2008—2012) [Z].

[4]林燕疏.疏通造血功能提升研发能力-透视南海铝材业发展前景[J].中国有色金属, 2006, (2) :53.

中菲南海问题 篇5

2012年05月25日 01:3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江玮 衣鹏

字号:T|T

1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中国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争端,除了领土的含义,还有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这里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波斯湾”。据估算,南海的石油蕴藏量约为230亿至30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

在持续发酵一个多月后,这场争端所辐射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资源开发,两国更广泛程度的经济合作也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本报记者就此专访菲律宾雅典耀大学教授林智聪,他曾经出任中菲建交后的首批驻华外交官;中国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林伯强和菲律宾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社团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庄前进,请他们就中菲能源合作前景发表看法。

让商业公司自己做合同

《21世纪》:中菲在南海石油[0.10-2.97%]上的利益分歧是怎样出现和发展的? 林智聪:1970年代马科斯总统开始扩大和中国交往,那之前十几年菲律宾就和中国已经就卡拉延(Calayan)等岛屿的归属有过争论。当时因为本土的穆斯林问题,占全国约90%的原油难以从中东运出,马科斯只能寻找其他的来源,菲律宾在和中国的关系中,总是得到中国出口油品的“友情价”。这价格往往低于菲律宾在国际上的价格,所以菲律宾在当时就平息了与中国的争论。

后来邓小平时代中菲谈过争议问题,我当时在北京使馆任职,邓的意思是中国理解菲律宾的经济困难,但是中国不能接受菲律宾作为西方操控的工具,如果中国答应把一些领土让给菲律宾,就会有很多国家提这样的要求。我们后来的研究看到,往往国际油价上涨或贸易不通畅时,中菲就容易争论南海问题。但那些海沟里到底有没有油,得花大价钱试了才知道。当然政治上的原因是1898年美国与菲律宾签订的协议中,其实只是说他们会保护菲律宾的大城市(metropolitan),而不涉及那些遥远的岛屿,到基辛格做国务卿时他们还有这样的表述。

菲律宾国内是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不会为菲律宾而战的。于是他们也主张在中美之间平衡。拉莫斯总统时期和当时中国领导人在主权争论和能源合作上都说的很多。到近几年美国提出重返亚洲,中国官员在一些场合把南海也说成重要的国家利益。从这次黄岩岛事件看,菲考虑的显然不是这一个岛,而是更多有资源潜力的岛屿。

《21世纪》:中国和菲律宾谈这类合作很久了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林智聪:中国和菲律宾谈了一些能源合作,但是有些菲律宾官员后来被发现有贪污行为,这会让菲律宾老百姓认的这些项目就是为这些权贵服务的。菲律宾人很理解美国,对中国几乎没什么了解,这种时候中国的经济项目如果和当地政客联系在一起,这些项目就很难持续。中国应该让商业公司自己来做合同。虽然政府审批免不了,但要减少和政治家族的“合同”。

合作要先解决主权问题

《21世纪》:现阶段有菲律宾石油公司试图在南海寻找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你认为达成合作的可能性有多大?

林伯强:这样的合作很难。因为它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主权问题。而且这所牵涉到的也不止一个国家,而是好几个国家,牵涉的国家太多。所以,想要在南海达成合作是很困难的事情,我不太看好。虽然谈判可以继续,但最终很难有结果。尤其是在现阶段,现在主要还是要先解决争端。

在合作开发这个问题上,且不说是两个有争议的国家,就是两个没有争议的国家要实现都很困难。比如,我们和俄罗斯之间并没有这些争议,但输油管道依然谈了那么多年。

《21世纪》:但是中国与菲律宾8年前签署过联合开发的协议。

林伯强:那个不算数,从来就没有执行通过。它只是一个意向而已,后来并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在开发这件事情上,菲律宾的资金和技术和中国没有可比性。我们的“海洋石油981”深海钻井平台已经起步,虽然才刚起步,但肯定比菲律宾强。所以要开发的话,中国更有机会。

政治和商业难以分开

《21世纪》:持续一个多月的黄岩岛争端给两国经济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

庄前进:水果出口商很着急。菲律宾和中国的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如果双方发生不愉快,对两方损失都很大,而不止是菲律宾。菲律宾和中国的经济充满互补性,菲律宾大约有1亿的人口,中国出口很多日常用品到菲律宾,衣服、鞋子,当地人穿戴的很多东西都来自中国。每年大概有20万中国游客来菲律宾,菲律宾则有80万游客到中国。两国之间有很多互动。

我们华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希望双方减少争议;共同开发有助于两国的经济利益和人民的友情。华人生活在菲律宾,心怀祖国。对我们来说,一个是婆家,一个是娘家。两国的纷争,是我们华人最不希望看到的。

《21世纪》:你去年曾和阿基诺总统一起访华,当时中菲签订了70多亿美元的订单,现在进展如何?

庄前进:进展缓慢。不过也有一些项目有了进展,比如矿业。一方面要投资,另一方面又发生这样的问题。总统说,政治要和商业分开,但是真的可以做得到吗?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希望先把问题解决。

上周,我们到总统府和阿基诺总统有过一次一个小时的对话。是总统府邀请我们去的,他要听听我们的声音。总统谈了他对中菲关系的看法,他对我们说中菲关系是历史悠久的友好关系,他珍视这段关系,希望黄岩岛的问题能在外交途径上坐下来谈。他说也不喜欢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则向总统表达说,我们非常在意中菲之间的友情,建议他寻求一个双赢的局面

核心提示:随着国际休渔期的到来,表面平静的黄岩岛之下仍然暗流汹涌,中菲关于领海和岛屿主权的碰撞呈现出更加国际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起码在军事上,菲律宾俨然成为了中菲黄岩岛对峙的获益者,汉密尔顿级巡逻舰从一艘被增为两艘,菲律宾将会从日本得到12艘巡逻船,和韩国、澳大利亚的军事合作也得到加强,稍后召开的香格里拉对话将会成为中菲角力的另外一个战场,而美国的身影也将会越来越明显。

凤凰卫视5月23日《凤凰全球连线》,以下为文字实录:

任韧:台湾的安全部门首长蔡得胜,他在21日说菲律宾、印尼和越南等过的官员不管在公开或者私下场合,都曾经一再要求台湾在南海问题上不要和大陆进行联手。我首先要请教一下黄棟星先生,从菲律宾的角度,是否真的有这样的言态以及担忧,就是在南海问题上,台湾和大陆会真的联手。黄棟星:我想这个实际上是存在的,因为菲律宾是不希望看到说,两岸能够联手在维护南海的主权。大概在去年,菲律宾跟台湾曾经就台湾电信欺骗案要遣返台湾的事情,闹了一场“外交”**,当时台湾就威胁要遣返6万菲佣跟菲律宾的劳工,在那个时候菲律宾这边就很紧张,派了总统的人到台湾去请求,所以如果说台湾跟中国大陆联手在维护南海的主权,这对菲律宾来说是吃不消的。

南海问题的“三大魔咒” 篇6

新华社《世界军事》杂志和《中国军队》杂志总编辑陈虎大校认为,解决南海争端需要破解“三大魔咒”。

魔咒一:“鞭长莫及”

陈虎认为,解决南海问题的第一大魔咒就是“鞭长莫及”。南海特别是南沙这片海域,距离我们海南岛最近的也超过了1000公里,这个距离已经比较遥远了。

这个问题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最初,即使是西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块相当遥远的海域,但随着我们海空力量的发展和岛礁建设,我们对西沙海域已经不再有“鞭长莫及”的感觉了。所以西沙的情况就为我们解决南沙问题提供了一个参考。要想解决距离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驻泊体系的建设,我们控制的岛礁很有必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雷达的建设、锚地、码头、港湾的建设、直升机的起降场甚至是机场跑道的建设。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把空间地理距离大大拉近。当然从平台的建设上,我们也可以有很多的手段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比如加强海上巡逻机力量的建设、加强日常的舰机巡逻制度、加强长航时无人机的研发,距离和空间上产生的问题从技术上完全可以加以解决。

魔咒二:“不担恶名”

在南海问题上有一个十分古怪的现象:一些西方国家和媒体不管你做什么都横加指责,甚至我们没有做什么的时候他们也会把“侵略者”的帽子扣到我们头上。这也就给我们带来了第二个魔咒:“不担恶名”。

中国人历来注重自己的名声,不愿意承担所谓的“恶名”。在这种情况下,周围的一些国家和力量采用无赖的方式进行岛礁主权的争夺,有媒体甚至借用“医闹”的说法把菲律宾称作“南海闹”。由于我们不愿意“担恶名”,一些国家就变得有恃无恐。要想打破这个魔咒,就必须改变以往的观念,在正常的国际事务中我们行的端、走的正,让别人说去吧。

中国行使南海主权,不但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且为周边国家、为更大范围的海上和空中顺畅提供安全保障。从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来看,如果我们在南沙岛礁建设有远程的对空监视雷达,我们很可能有效的掌握飞机的航线。

魔咒三:“绝不动武”

周边的一些国家在南海有恃无恐,那么他们究竟“恃”的是什么?有人说是大国背后的支持,其实这些外来的势力真到了硬碰硬的时候不会为这些国家打仗,那么这些闹事儿的国家“恃”的是什么呢?菲律宾人的一句话泄露了天机:“中国不会动武”。这就是我们在南海问题上的第三个魔咒:“绝不动武”。

所谓“绝不动武”,说的过于绝对了。真正涉及到国家主权的时候,使用武力是最后的手段,否则养军队就毫无意义。当然我们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贯态度是合作共贏,但当我们的选择不被相关的当事国所接受的时候怎么办?罗援将军说的很有道理,叫做敢战才能言和。

当我们的国家领土主权被侵蚀、和平合作的主张不被接受的时候,难道我们真的不能用武力来保卫我们的领土和权益吗?当别国在使用军队破坏海区的稳定,损害了我们的主权和权益的时候,我们真的不能动武吗?要想解决南海问题、南沙问题,就必须要打破“绝不动武”这个魔咒。

总之,要想解决南海问题、南沙问题,破解三大“魔咒”是一个必须的前提,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海上斗争事关国家主权安全

解放军总参谋部与国家机关有关部门4月4日就加强海上斗争和海上安全合作问题进行座谈,副总参谋长戚建国作了重点发言。

戚建国表示,近年来,军队和国家机关就海上斗争、海上安全和维权维稳工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战略协作,这是国家核心利益和建设发展大局决定的,也是中国军队义不容辞的使命任务。他强调,当前,中国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中国发展重点也在海上,海上斗争事关国家主权和安全,也事关国家建设和发展。在复杂严峻的海上斗争形势面前,既要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中国决不主动挑起海上争端和冲突,决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安全威胁,决不影响国际法允许的海上航行自由;也要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国家核心利益一点也不能损,国家主权一分也不能丢,国家领土一寸也不能少。

对此,既要靠决心和意志,也要靠实力和准备。任何国家都不能低估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强意志,都不能低估中国政府捍卫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都不能低估中国军队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强力量。

南海问题 篇7

油气藏流体高压物性 (PVT) 参数用途很广, 是研究油田驱动类型、确定油田开采方式、计算油田储量、选择油井工作制度的基础, 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南海西部海域经过30多年的油气勘探取得了巨大成效, 同时也获得了较多的油气藏高压物性资料。虽然目前的取样方式、取样数目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 但也有过取样失败的教训。尤其对于目前新发现的含油气构造具有的探井、评价井数量少, PVT取样成本高昂的特点, 如何取得合格的PVT样品是必须面临的挑战。

面对目前海上油气藏类型多样、流体性质比较复杂的现状, 必须根据油气藏类型及油气藏具体条件, 限定适合的取样条件, 选用合适的取样方法严格按照取样操作规范操作, 从而取得代表性的油气藏流体样品。

2 取样失败的原因及分析

截至2011年年底, 南海西部海域四个盆地钻井约640口, 其中PVT取样井83口, 约占13%, 共取得PVT样品178个, 其中北部湾盆地PVT样品102个, 珠江口盆地PVT样品46个, 莺琼盆地PVT样品30个。

南海西部海域油气藏类型复杂、流体特征多样。造成目前取样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 取样方式选择失误; (2) 取样点的压力低于油藏的饱和压力, 致使样品失真。

2.1 取样方式选择失误

目前南海西部海域PVT取样方式有多种类型, 主要分为两个大类: (1) 地面取样:主要包括井口取样和分离器取样两大类; (2) 井下取样:主要包括电缆地层测试取样、钢丝作业取样、钻杆地层测试取样、聚焦取样和随钻地层测试取样等五种, 其中聚焦取样和随钻地层测试取样在南海西部海域的应用较少。

在南海西部海域取样的历程中, 存在一些由于取样方式选择的失误导致取样失败的例子, 以下面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2.1.1 WS×1井

WS×油田为2009年新发现的油田。第一口探井WS×1井在目的层进行了DST测试并取样, 采用井下取样, 取出的样品井实验室分析之后, 发现压力基本为0, 即样品绝大多数为水, 仅含有少量原油。分析取样失败原因主要是由于本油田原油粘度高、测试产量低和井下液垫并未排出。

2.1.2 WZ×1井

1996年1月, WZ×油田钻探第一口探井WZ×1井, 在目的层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地面取样, 虽然取出了样品, 进行了实验分析, 但分析认为样品已经失真, 主要原因如下:测试过程中出现欠载停泵的现象, 起测试管柱, 发现两根单根被凝固原油堵死;后启动泵开井, 井口及地面管线又被堵塞, 分析主要是蜡在井筒及管线中的聚集造成的。因此在取样过程中, 采用地面取样的方式, 造成实验分析样品含蜡量减少, 样品失真。

分析这两口井取样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取样方式选择的失误导致的, 对于WS×1井, 更适宜地面分离器取样;对于WZ×1井, 则更适宜井下取样的方式。

2.2 样品脱气导致样品失真

在PVT样品取样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样品的真实性, 即保证取样点的压力高于流体的饱和压力。在探井或者评价井的取样过程中, 流体的饱和压力只能靠预测得到, 目前主要采用经验公式获取。但经验公式的误差比较大, 饱和压力预测不准确, 从而导致某些情况下取样时流压低于饱和压力, 导致样品失真。

W×油田的2口探井:W1井和S1井, 2010年均进行了DST测试和取样, 共取得8个PVT样品。实验室的原油高压物性分析表明8个原油样品均已脱气, 取样失败。

这两口探井在取样之前, 采用经验公式法计算了两个取样层位的饱和压力分别为9.64MPa和15.78MPa, 设计取样点的流压分别为13MPa和19MPa。但是实验室分析样品获得的饱和压力分别为14MPa和20MPa, 高于实际采用的取样压力, 造成取样过程中样品脱气。因此, 经验公式计算的饱和压力的有时候误差较大, 影响取样的成功率。

3 取样失败的解决方法

造成目前PVT取样失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合理的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取样的成功率。

3.1 选择合理的取样方式

南海西部海域油气藏流体PVT取样实践表明:南海西部海域取样方式以井下取样和分离器取样为主。两种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的油藏情况, 同时考虑钻完井、测试过程中的潜在不利影响。通过研究分析, 得出以下四点结论:

(1) 流体相态复杂, 多相流动, 推荐采用分离器取样;

(2) 流体相态简单, 单相流动, 推荐采用井口取样;

(3) 流体组分差异, 特殊工艺, 推荐采用井下取样;

(4) 样品污染或不进行产能测试, 推荐采用电缆地层测试取样。

3.2 选取精确的饱和压力预测值

目前饱和压力的预测主要依靠经验公式计算得到。但从前面的分析看来, 经验公式计算的结果误差较大, 很容易造成取样失败。如何预测饱和压力也就成了取样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2.1 区域预测关系的建立

北部湾盆地取得了非常丰富的高压物性资料, 通过对该盆地102个样品的回归分析, 得到了较好的区域关系。研究中分地层和油组回归了8种储层和流体属性的区域关系, 得到49个关系系数。大多回归系数均在0.75以上, 很大一部分在0.9以上, 整体上回归系数高, 回归关系好。尤其是地层密度与饱和压力关系图版、饱和压力与气油比关系图版回归关系较好, 认为可以采用区域关系预测原油的饱和压力。

4 结论

南海西部海域PVT取样失败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取样方式选择不当和取样点的压力有误。

PVT取样时需要充分考虑流体性质以及钻完井、测试过程的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下四种取样方式: (1) 流体相态复杂, 多相流动, 推荐采用分离器取样; (2) 流体相态简单, 单相流动, 推荐采用井口取样; (3) 流体组分差异, 特殊工艺, 推荐采用井下取样; (4) 样品污染或不进行产能测试, 推荐采用电缆地层测试取样。

高压物性资料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区域关系, 通过区域关系计算饱和压力可以有效的指导探井或者评价井的取样工作, 从而提高该地区PVT取样的成功率。

摘要:油气藏流体高压物性资料 (PVT) 对正确认识和评价油气层非常的重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南海西部海域178个PVT样品的取样过程, 认为影响油气藏PVT取样的成败的原因主要存在两种, 即取样方式选择不当和取样层位饱和压力预测失误。提出在取样时需要充分考虑流体性质以及钻完井、测试过程的影响, 选择合理的取样方式;认为区域高压物性资料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关系, 通过区域关系计算饱和压力比经验公式预测更加的准确, 可以有效的指导今后的取样工作, 提高PVT取样的成功率。

关键词:PVT取样,取样方式,饱和压力预测,区域关系

参考文献

南海问题 篇8

一、现状分析

1. 宣传力度对比。

桂城的现状是:其一,没有一个专门的网站作为核心宣传阵地;其二、没有举办过展销会;其三,户外路牌等宣传太少。在宣传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是非常弱的。竞争对手无论在形式、规模和实效性上,都比桂城要高一层。南海桂城之所以宣传投入少、重视不足,关键是没有意识到宣传对形象力带来的巨响正面效应。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的投入;建立专业网站,作为宣传核心平台;多搞、快搞特色展销会等活动,使知名度不断提升;通过电视、杂志、报纸、户外广告、路牌等全面出击;组织行业协会。

2. 业户信心对比。

长安商贸城及长安长荣国际机械五金广场的商户信心是最强的。商户给桂城的平均打分较低,反应出信心的不足。机械城商户的信心是机械城形象力的反映,对商户信心的提高更是一个综合因素提高的过程。

3. 经营理念、市场定位对比。

根据我们对于竞争者和自身的综合了解,南海桂城东方国际机械城的理念和定位不切实际,定位太泛,目标不集中。而竞争对手对于理念和定位都比较细化,都按照自身的优势进行设定。如:顺联机械城将自己定位为机床专业交易市场,主要制造锻压机械及金属切削类机床、零附件、设备,对市场进行了细分,更好地把握和主导市场;长荣国际机械五金广场理念定位都是有关五金模具的,这是它自身的优势所在,切合自己的实际。

4,投放对比。只要有收入,各镇政府同样拿出资金去扶持。“广东东莞虎门国际服装展销会,镇政府投2000多万元,现在每年都在1,500万以上:大朗毛织交易会,开始镇政府投入1000万元,现在每年仍投入500万去支持;常平农贸产品展销会,镇政府投1200万元,现在每年200万元作宣传广告;厚街会展,镇政府初期投放1000多万,现在每年都在200万以上。”

二、问题诊断

1. 原材料能源问题。

很多五金或小五金类的企业都不是高技术企业,所以价格是他们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由于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竞争越发激烈,一方面成本变高,产品的销售价格又因为竞争压低,利润空间也相应压缩。能源方面,柴油价高,需要柴油为动力的机械企业苦不堪言。同时,供电方面,有好些家企业都表示供电不稳定,经常性的供电不足而影响正常的生产。

2. 人才资源问题。

人才缺乏问题在我们对企业家们进行深度访谈中反映犹为突出。许多家企业提到技术工人对于产品的生产是很重要的,因此对技术人才的拥有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人员的紧缺问题特别严重,只能够满足6成~7成,而且大部分是外地人。

3. 税收问题。

税收高是众多企业反映的另外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致使企业的运营成本高企的主要原因。在与企业家谈话当中,他们苦诉无论企业该年的利润高还是低,赚还是亏,政府都是收高达60%的税收,加上目前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生存空间逐渐减小,从而进入一种死循环,也就是说高税收严重阻碍企业发展,最张导致交纳给政府的税费就少了。

税收高对中小型企业的影响最为严重。大大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致危及到企业的生存问题。

4,信用问题。

企业信用度不高。企业信用危机,拖欠款问题比较严重,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受访的好一部分给我们反映出,他们不时会遇到一些拿了货就跑掉,最终音信全无的情况。这种信用问题很大程度打击了他们的经营积极性,导致对信用环境的不信任,这种状况使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5. 土地问题。

土地问题从两方面反映:首先土地紧缺。这个是我们所访问的叠北村的企业反映的最突出的问题,由于南海政府征地,他们很多都要面临搬迁,要开始觅寻土地建设新厂房。另外对于一些有需要扩展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企业,他们很难找到土地去扩大他们的厂房,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其次土地的费用过大。比较多的机械企业反映现在地租很贵,企业难以负担。

6. 信贷问题。

在对企业的企业风险要素调研中,“资金紧缺,财务风险大”占了最大的比例,在本次调查中,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企业,资金成了限制他们发展的最大障碍。资金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融资的问题,中小企业跟银行借款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问题上过于谨慎严格,手续繁琐;第二是资金周转慢,客户拖欠货款导致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规模扩大过程中,很难从银行里贷到款,制约企业发展。他们极力希望政府可以出面改善这种状况。

7. 宣传问题。

在访谈得知,企业对现在桂城政府关于机械行业的宣传力度比较不满意,反映在广告宣传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赞助。

8. 政府关心力度不够。

有很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认为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力度不够。调查中75%的企业都声称政府在对企业的关注程度上明显不够,没有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但对于政府优惠政策的侧重(重视大型企业)表示能够理解。但希望政府能在相关政策上作出改进,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

三、建议

1. 市场专业化。

广东南海桂城机械制造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专业化强,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产品实时更新,不断的完善产品的服务能力。

2. 市场细分化。

桂城机械制造业现行的定位战略是展出所有类型的机械产品,这对一个新兴的机械城是不利的,也是不切实际的。细分市场,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那块蛋糕”,细化了才能具体,具体了才能抓实。

3. 市场间互补。

作为同处在桂城的中国国际机械交易中心和东方国际机械广场,可以彼此沟通好(政府可出面协调),做到时间上互补,产品上也互补,这样桂城的展销将吸引更多的顾客,带来更多的新意,同时可避免“内战”。

4. 产品高技术化。

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是高新技术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的重要依托。机械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将快速增长,因此南海桂城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要加大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5. 服务个性化。

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的用户要求,先进的制造企业需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敏及柔性化生产。

6. 经营规模化。

一方面规模化生产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企业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同时,会纷纷收缩战线,不断剥离非主营业务,以精干主业,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作为规模化生产的前提和条件,生产高水平零部件和配套产品快速发展,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7. 政府扶持。

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给予政策的引导和资金扶持,积极协调企业进行更多的科研开发,展出自己的产品。

摘要: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速,世界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我国机械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南海桂城机械设备制造业的调查研究,客观反映了南海桂城机械设备制造业的现状,找出桂城的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问题所在,为日后的产业规划的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机械制造,行业现状,竞争,策略

参考文献

[1]冷晓凤:《谈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11)

[2]冯路明:《我国机械制造业当前应当重视的几个基本变化》[J].机械制造,2004,(12)

[3]陆志昌:《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工程机械》,2005,(03)

[4]成梦林:《关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7,(08)

南海问题 篇9

(一) 南海旅游资源品位高

作为我国唯一的真正处于热带的海区, 南海旅游资源在品位和稀缺程度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拥有数量极多的热带鱼类、珊瑚以及其他热带海洋生物, 具有很强的可观赏性和科学研究价值, 这是属于南海相对于我国其他海区的独特优势。三沙群岛拥有数量丰富的珊瑚礁, 生态系统独特, 也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同时拥有红树林等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以及丰富的鱼类资源, 南海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二) 区位优势突出

南海处于整个亚太旅游圈的中心地带, 同时又位于华南与西南、港澳台、东亚与东南亚这三大旅游经济圈的结合部。周边与闽粤云桂省份以及港澳台这些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相毗邻, 刺激了南海的旅游业发展。

(三) 政策优势明显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和三沙市的设立, 政府对南海区域实行优惠的海关和免税政策, 有利于推动三沙的开发建设, 维护南海的海洋权益和促进对南海旅游资源的开发。

二、南海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一) 捍卫国家主权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 东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为了争夺南海丰富的资源而对我国南海岛屿进行非法占有, 我国必须捍卫国家主权。而抓住三沙市的设立这一契机, 促进对南海旅游的开发, 实现了我国南海制海权的有力证明, 同时增强了我国人民对南海的领土归属感。

(二) 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随着人民群众的海洋旅游需求在不断增长, 进行南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实现南海旅游产业的迅速兴起, 从而推动海南省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 有利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南海各岛礁上的解放军和渔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三) 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南海的生态环境遭受着较大的威胁, 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衰退, 而来自内陆的污染也导致近岸水体质量下降, 当地居民填海围垦的行为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实习保护性的旅游开发模式, 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 也可以实现南海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对南海濒危物种的保护。

三、南海旅游业的营销模式

南海旅游营销可以充分利用热带海洋生态旅游的特点, 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来确定旅游开发主题、规模和深度, 根据游客消费水平可以分为高端旅游和平价旅游, 也可以根据目的分为休闲度假类、科普探险类和国防教育类、多元化投资等不同的旅游方式, 从而建立起综合多元的旅游产品营销模式。

(一) 游轮旅游

三沙群岛拥有数量丰富的珊瑚礁, 生态系统独特, 也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同时拥有红树林等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以及丰富的鱼类资源, 但是岛礁生态系统脆弱, 不宜上岛进行密集的旅游开发。因此, 最适宜的开发模式为游轮旅游。游轮旅游既可以充分欣赏南海独特的热带海区风光, 又可以将对南海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 热带海岛旅游

对于海岛旅游的开发, 必须充分考虑其生态环境承载力。可以首先选择面积相对较大的永兴岛、石岛、东岛和七连屿等岛礁进行考察和尝试, 再逐渐推广到其他岛礁。对于海岛旅游的开发, 可以在岛上建立游船基地, 提供海上观光服务。对于珊瑚礁的观赏, 可以开发海底观光, 从而使游客能够近距离观赏南海美丽的珊瑚和热带鱼景观。还可以开发利用直升机进行环礁旅游, 从而可以一览南海诸岛的壮美景象。

(三) 潜水旅游项目

潜水能够有效地放松心情和缓解压力, 因此有着旺盛的需求, 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南海海区的海水具有很高的透明度, 非常适合潜水旅游项目地开展, 从而使潜水者能够近距离观赏珊瑚, 甚至与热带鱼互动。为了实现潜水项目的开发, 还需要建立潜水俱乐部等配套设施, 为游客提供潜水器材和潜水指导以及水下摄影等服务。

(四) 休闲渔业旅游

休闲渔业旅游集成了渔业、旅游、休闲的目的于一体, 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 享受渔业乐趣的需要。作为我国重要的渔场, 南海具有非常丰富的鱼类资源, 不仅适合观光型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 也适合于参与娱乐型的休闲渔业旅游的开发。例如西沙永兴岛至石岛之间拥有长达一千多米的浅滩, 海水只有一米多深, 非常适合海洋垂钓旅游的开发。

(五) 科普及国防教育旅游

作为我国唯一的真正处于热带的海区, 南海旅游资源在品位和稀缺程度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南海拥有数量极多的热带鱼类、珊瑚以及其他热带海洋生物, 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观赏性, 而且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可以建设科研基地, 同时开发科普探险旅游项目。

由于南海地区的领土争端, 这片海域也是进行国防教育的基地。游客可以感受到解放军以及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渔民共同保卫这片海域的不惧艰险、乐观积极的精神, 同时国防教育旅游的开发也可以对南海的主权进行有力宣示, 增强了我国人民对南海的领土归属感。

(六) 广开财路, 加大资金投入

要做大做强南海旅游项目, 需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 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 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要政府投入、群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 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 解决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同时政府应出台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 扶持其快速发展。

总结

南海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品位和稀缺性。南海旅游营销可以充分利用热带海洋生态旅游的特点, 建立起综合多元的旅游产品营销模式。不过在旅游开发的同时, 必须考虑到南海诸岛的生态环境承载力, 做到适度开发, 从而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摘要:南海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区, 拥有数量丰富的珊瑚礁、红树林等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以及丰富的热带鱼类资源, 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本文阐述了南海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重要意义, 同时对南海旅游业可能的营销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南海,旅游,营销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东生, 罗艳梅, 蒋小曼.基于SWOT理论的小南海旅游发展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06:52-56.

南海问题 篇10

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 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 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南海海域面积有356万平方公里, 其中有超过200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 通称为南海诸岛。南海和南海诸岛全部在北回归线以南, 接近赤道, 属赤道带、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 雨量充沛, 季风明显。岛屿大都狭小, 其中最大者为东沙岛, 12平方公里, 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南海诸岛共230个岛、礁、沙、滩, 按其离海面的位置可分为:滩 (bank) , 位于水下较深的珊瑚, 呈广阔的台状;暗沙 (shoal) , 由滩向上生长, 距水面较近;礁 (reef) , 位于水面下高潮和低潮之间的珊瑚;砂洲 (sand cay) 和岛屿, 露出水面之上, 高潮时也不能被淹没。砂洲是新出海面的岛, 平铺一层浅沙, 海拔更低于岛, 遇大风浪时可能被淹没。砂洲年长日久堆积而成岛屿高度多在4~5米之间, 岛大都是平顶, 岛的周围有狭长的白色沙带。

二、南海丝绸之路概况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 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海丝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 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 穿过印度洋, 进入红海, 抵达东非和欧洲, 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 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外交通贸易与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南海旅游正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地段。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倡导建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是富含军事意图与地缘政治意图的发展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战略举措, 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 有利于搁置争议、增进共识、合作共赢, 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也是新形势下中国应对挑战、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径;还是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深远谋划, 不仅有助于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而且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将大大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 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并最终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实现互利共赢。

南海旅游产品从自身优势及拥有南海海域行政管辖权考量, 海南则应该将发展视野从主岛陆域拓展到整个南海海域, 基于南海地理位置、运输干线、环境资源的视角,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支撑, 牵头倡议构建西、北、东三个旅游经济带,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并以此为先导, 通过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 开发以海商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系列产品, 探索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旅游合作基地”。

三、南海旅游资源状况

(1) 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省, 陆海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遗迹 (址) 、墓葬 (群) 主要有陵水新村港海边发掘的桥山遗址、三亚和陵水发现的古波斯人墓葬群、澄迈的福安窑址, 以及被国际航标协会列为“世界一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的临高角灯塔等。 (2) 中南半岛沿海国家历史悠久, 海上贸易发达。拥有吴哥遗址、柏威夏寺、素可泰古城、阿育他亚 (大城) 、顺化历史建筑群和被称作“海上桂林”的下龙湾等著名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在有“寺庙之城”之称的泰国曼谷, 全市共有包括为纪念郑和修建的大宝公庙在内的佛寺400多座。 (3) 马来半岛, 历史上与中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古城建有三保街、“三保庙”及附近的“三保山”等。史料记载, 郑和曾先后五次到达马六甲, 并在当地建立了下西洋舰队的集散中心和库藏要地, 因此, 当地中国文化气息也更为浓厚。南海拥有众多资源, 主要可分为景观、海产、海鸟、热带作物、这几大类。

南海水产之丰富举世闻名。作为我国主要渔场之一, 南海中的鱼类资源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墨鱼、海龟、红鱼等。其中大黄鱼最具代表性。同时, 南海还盛产海龟、海参、牡蛎、马蹄螺、金枪鱼、鲨鱼、大龙虾、梭子鱼、墨鱼、鱿鱼等热带名贵水产。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沛, 岛上生长着200多种热带高等植物。在形成时间较长和面积较大的几个主要岛屿上, 都生长有茂密的树林。一般以麻枫桐树组成的纯林为主, 称为“热带海岛型常绿林”。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 树木类都与海南岛的树种有关。典型的有椰子树和木麻黄。另外, 各岛屿还种植有多种独特的热带水果、蔬菜。

四、南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1.维护国家主权

自上个世纪以来, 文莱、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觊觎南海丰富的资源, 企图占领南海岛屿, 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捍卫国家主权。通过开发南海旅游, 有力证明我国掌握南海的国土资源, 并以三沙市为中心扩散周边, 通过南海旅游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了中国国民的领土归属感。

2.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我国南海的海洋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鉴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 譬如过度捕捞导致的渔业资源衰退、陆地污染促使近岸水体质量下降、填海围垦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等。

3.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从2010年开始,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在“国际海洋年”的大背景下,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海洋旅游需求与南海旅游开发相得益彰, 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南海旅游产业的快速扩张。

4.改善部队及渔民生活条件

南海除驻扎的部队外还有800多名分散在永兴岛、北岛、鸭公、全富岛等岛礁上的渔民, 基础设施不完善, 他们虽享受一些柴油补助和补给船送淡水食品和医生巡诊等服务, 但总体生活水平较低, 收入甚少, 开发旅游带动岛屿经济并提升当地居民收入。

五、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思路

1.开发海上丝绸之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线路。该产品可以以观光游览为主, 要求重点选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及岛屿的著名世界遗产, 设计资源互补, 特色鲜明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游览线路, 满足国内及国外游客观光旅游者的需求。

2.开发海上线路, 中国南海基本未受污染, 海水清澈湛蓝。游客可以选择乘游轮出海, 欣赏宽广美丽的大海美景, 感受清新的海风, 呼吸新鲜的空气, 近距离欣赏甚至登上珊瑚礁。干净无瑕的南海海域一定会给游客带来零距离的体验;游客还可以选择和渔民一同出海, 体验渔民生活, 亲自在大海里垂钓、收网, 听渔民讲解大海的故事、历史事件、海洋文化知识;此外, 游客还可以乘坐直升机, 从空中俯瞰海景, 视野更加开阔地欣赏到浩瀚的大海, 星罗棋布的岛屿。整个海上路线依托南海宽广的海面, 污染较小, 除船只, 专业水手和向导外无需另外的条件, 因此可行性强。虽然此类旅游项目在其他海岛旅游中已有出现, 相较而言, 南海保护良好的区域将是最大的优势。

3.海上丝绸之路民族风情文化游。以民族 (俗) 文化主题园、民族博物馆、旅游节庆活动等为载体, 展示海上丝绸之路上各国民族文化风情, 形成主题或延伸产品。

4.策划大型纪念性仿古航海巡游。与国内游船或邮轮公司合作开发“重温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路, 设计以海商文化为主题的海上丝路旅游产品。

5.以海南三亚凤凰岛邮轮母港为基地, 开发邮轮度假旅游线路。2013年至今, 海南“北部湾”邮轮定期赴西沙旅游, 同时海南也正在规划推出南海邮轮航线, 可追寻当年郑和的南洋足迹将航线延伸至菲律宾及印尼, 增加世界自然遗产旅游观光项目。

6.开发海岛线路, 岛上路线建设一系列的配套设施, 加快西沙群岛国家海洋公园建设, 以永兴岛和银屿岛为试点, 开发并规划开发海洋潜水、探险、科考、水上运动、观鸟等珊瑚礁原生态旅游产品;和海景相比, 岛上风光并不逊色。独特的红树林、椰林, 雪白的沙滩, 壮观的海鸟景象, 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结合岛上条件, 可以是露营, 篝火晚餐, 采摘椰果, 泡温泉, 日光浴, 沙滩排球等等, 让人们认识自然, 重回大自然的怀抱, 充分体验其中的乐趣, 对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来说, 这无疑是极好的放松, 休整。更重要的是, 活动应当结合我国南海的民俗, 创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有了文化作为内在支撑, 南海旅游才能与众不同, 才能真正有生命力。尤其要注意保护原生态环境, 不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换取所谓的舒适, 便捷。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 也应时时处处遵循生态友好的原则, 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 还可以此为契机对游客宣传保护环境的理念, 号召大家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贡献, 如此美景将会起到极好的宣传效果。

7.开发南海水下考古探秘游体验产品。欣赏神奇的海底动物世界, 观赏海底文化遗址。围绕“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及近年来出水文物尽快规划筹建国家南海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南海保护基地, 开辟模拟航海体验区和建设海底文物观赏通道等设施。现已发现, 南海海底有不少沉船、文化遗址, 其上有大量文物, 游客在水下近距离观赏, 感受古代灿烂的文明。“中国考古01号”考古船首航南海, 启动了西沙珊瑚岛和金银岛沉船遗址的打捞作业。让游客潜入海中, 穿梭在鱼群, 珊瑚中, 感受生命的神奇与美丽, 领略了生物科学的迷人之处。此外, 还可以划出安全海域, 作为海上运动场所, 如冲浪、游泳、帆船等等。海上运动能使人们体验与自然搏斗, 锻炼体魄, 增强意志力, 不失为一项可行的项目。但是一定要做绝对充分的安全保障措施。

六、南海旅游产品创新延伸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机制问题。旅游合作范围有限, 形式比较单一, 主要还停留在与东盟几个国家的分别合作上;旅游合作机制比较松散, 缺乏对各方的约束, 项目的实施常常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所以, 构建南海丝路旅游经济带, 应预先参照实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丝绸之路多次出入境签证”制度, 提高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

2.南海丝路旅游经济带规划问题。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已有的观光和度假产品渐趋老化, 现有的南海区域丰富优质的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形成特色的旅游产品综合体系, 使“南海丝绸之路”品牌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3.国内相关地区合作开发问题。从国内合作看, 需要琼桂粤闽合作共同制定基础性文件, 建立以南海为核心的丝路旅游城市联盟, 统筹开发和配套完善相关旅游服务系统, 鼓励和支持区内、国外旅行社联合考察、开辟“南海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路”, 加快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区域的新合作已势在必行。

此外, 21世纪南海旅游“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是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构思。由于域内国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差异较大, 在推进旅游经济带建设进程时, 南海地理条件优越, 拥有景观、海产、海鸟、热带作物等众多资源。合理定位, 合理开发, 秉承环境友好, 绿色旅游的理念, 我们一定能将南海打造成优质著名的旅游品牌。南海旅游业, 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摘要:文章以南海旅游产品为视角, 提出合作构建中国南部沿海丝路港口遗产文化旅游经济带、海南岛、三沙群岛丝路生态休闲旅游经济带, 分别对南海概况、南海丝绸之路概况、南海旅游资源状况、南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思路、南海旅游产品创新延伸探讨六个方面进行新产品创新和设计, 对合作建设中的产品创新探索难点问题作了延伸讨论。

关键词:南海旅游,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创新

参考文献

[1]符茂正.沈丹丹.南海旅游业发展研究——南海旅游产品探索[J].科学中国人, 2015 (12Z)

[2]任工厂.南海旅游业发展研究——南海旅游营销模式研究.现代营销, 2016 (01) :58.

[3]姜樾.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南岛港口[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1 (03) :54-59.

[4]把脉南海丝路水下遗产保护[N].海南日报, 2014-06-23:015.

上一篇:损坏原因及分析下一篇:轨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