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地理交通运输教案

2024-05-31

八上地理交通运输教案(共7篇)

篇1:八上地理交通运输教案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 什么是工业?

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引导学生读图4.17,分析以下问题。

①.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②.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

③.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

④.汽车的生产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

总结:工业生产:原材料→加工→再加工

2.工业部门——重工业、轻工业

判断以上所涉及到的工业部门,哪些为重工业,哪些为轻工业。

轻工业:家具加工、食品加工、面粉加工、食油加工。

重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木材加工。

3.课后活动

①.仔细观察我们的家,它就像一个工业产品的“展览室”。看看张梦同学的家,了解对沙发这种工业产品的“追根溯源”(图4.20)

②.张梦同学的家里还有哪些工业产品?任选其中一种,参照沙发的例子,对它“追根溯源”。学生练习:依照“家具厂沙发的生产联系图”做电视机、灯具、餐桌、面包的生产联系图。

(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1.工业有哪些作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2.读图课本图4.21“我国工业的分布”分析:

提问:①.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哪儿稠密?哪儿稀疏?(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②.全国重要工业城市都沿什么分布?(铁路线)

京广线上的重要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

京沪线上的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无锡、上海等)

陇海—兰新线上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③.兰州、包头、西安、郑州、济南这几个工业城市除靠近铁路线外,还有什么共同点?(都靠近黄河)

④.长江沿线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⑤.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这四个地区是我国工业中心分布最密集,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区,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这四大工业基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沿海分布)

沿海分布工业分布有什么好处?(便于利用廉价的海上运输,运输原料和产品)

(引导归纳)通过以上读图,分析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交通)

交通的影响使我国工业分布呈现出什么趋势?(沿河、沿海、沿交通线)

三、课后活动:阅读图,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1.阅读图4.21,观察我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1)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沈阳、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广州)(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2.阅读图4.22,说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布的情况。(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1)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工业分布区,人均工业总产值高。)

(2)比较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数为2472万)和山东省(20人口数为9588万)工业总产值的差异。(山东省的工业总产值比内蒙古自治区的高。)

课后活动:

学生搜集、整理自己所感兴趣的高新技术产品(如机器人、电子产品等),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人们生活的贡献。

课后小结

篇2:八上地理交通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重点)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难点)

3.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

4.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图形分析法、问题启发式、导入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人多地少 类型齐全

课时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3.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展示多媒体课件,有关中国的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及中国13亿人口的图片(百度图库里有)。

方案二: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物”有多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地”有多大。这个“地”又属于自然资源中的什么资源呢?

生:土地资源 师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讲授新课:

一、人多地少 自学提示:

阅读课文,请你得出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的结论。生:人多地少(板书)合作探究:

1.多媒体投影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居世界的第三位。2.投影中国地形图、中国降水图。

引导学生从地形和降水的角度分析我国土地面积广而耕地面积少的原因。教师点拨:东部季风区耕地分布广而西部非季风区极少耕分布。

3.投影展示中国、美国地形图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从两国在地形上的差异(比较两国山地、高原和平原所占比重)、海陆位置差异(美国东西两面临海,受海洋气流影响较深,因此干旱区、半干旱区面积较少),分析为什么中美两国土地面积相近,而中国耕地总面积只及美国的一半。4.读图3-10印度、美国、中国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2008年)点拨:结合中、美两国人口数量,完成人均耕地数的比较。

结合中、印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及耕地比重完成比较。

1. 读图3-11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的比较(2008年)

计算: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并回答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生得出结论:地少人多

二、类型齐全

读图3-12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1.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由哪些类型构成。哪些是可利用的土地,哪些是难以利用的土地。生:可利用的土地:耕地、林地、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教师点拨: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板书),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1. 看看我国哪个类型所占的比重大,哪两个类型所点的比重小。

生: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耕地、林地所占的比重相对偏小。教师点拨:不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分析:各种资源所占比重对我国经济的作用及开发利用的方向。(小组探究后班级展示)

草地——居世界前列,能较好发展畜牧业 林地——所占面积比重少

耕地——世界7%的土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板书)

(激趣):我国耕地鸭梨山大(压力山大)啊!更何况我国现有的宜垦荒地资源数量不多,其中可垦为耕地的荒地就更少了。

联系实际:我们家乡的土地类型以什么为主? 生:耕地、林地

2. 中国三个地势阶梯中,哪个阶梯上的土地类型复杂一些?(结合图3-12说明)课外拓展:收集这类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保护方面的资料。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主要学习了: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是类型齐全。

反馈练习:1.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建设用地

2.“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烧炭利用的是_______资源,长期伐薪烧炭可能造成的后果不包括下列那一项()A.森林面积减少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荒漠化 D.石油资源枯竭 读下图,回答3~4题。

(注:1亩≈666.7m2)

3.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A.面积不变

B.面积不断扩大

C.减少速度加快

D.减少速度由快变慢 4.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A.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B.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C.占多少,垦多少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5.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是()A.类型齐全,给发展农、林、牧、渔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B.各类土地比例比较合理 C.各类土地分布比较均匀 D.各类土地利用中保护较好 6.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其中 表示耕地分布的图例有()A. A和C B.B和C

C. A和B D.C和D 7.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回答问题。(1)我国耕地、林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难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我国所 有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占的百分比最大。(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用地将会不断增加,耕地将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区域差异明显

课时目标:

1.准确说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重点)

2.针对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的基本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讲授新课:

读图3-13国耕地分布,同时出示中国地形图、中国降水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图。思考并小组讨论、交流: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西北内陆区耕地相对集中分布的地方,一般应具备哪些自然条件? 班级展示交流并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具备的自然条件:河流沿岸,山麓冰雪融水或有地下水源的地方。

3.读图3-14中国林地分布。思考并小组讨论、交流:

我国的林地和草地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班级展示交流: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天然林地分布在东北和西南;东南部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东部草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4.读“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和“中国耕地分布”示意图,加深对我国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的理解。

5.思考并小组讨论、交流:

从热量、水分、光照等角度分析各地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班级展示交流:

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

西北内陆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

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阅读并讨论交流:

1.我国土地类型的构成特点?

总结归纳: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即可垦荒地少。2.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使耕地、林地、草地等遭到哪些方面的破坏,程度如何? 归纳总结:

(1)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严重;乱占耕地现象严重。(2)滥砍滥伐森林的问题仍然严重。

(3)超载放牧或弃牧草开荒使草地退化,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3.出示投影片:漫画《水土流失》、《小草的哀求》。结合漫画说一说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阅读《我国人均土地资源量不足》。我们自己生活的地区中还有哪些破坏与污染土地资源的现象?还有哪些乱占耕地的现象? 思考并讨论交流:

4.怎样解决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展示交流:

(1)一方面必须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高产稳产;另一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

(2)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3)在牧区划区轮牧,设法保持草地的生产力。教师启发:

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这些措施?这些措施能起到保持土地资源的作用吗?

课堂小结:

土地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我国又是一个有12亿的人口的国家,必须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们要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一方面应从我国有12亿的人口出发,要做到切实保护耕地,少占耕地。另一方面我们要在风沙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为保护草场应建立人工草场。我们还应在“土地日”(6月25日)时积极宣传我们的国策“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山区

3.草地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二、珍惜每一寸土地:

1.存在的问题

2.解决的措施

反馈练习:

1.下列地形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的是()A. 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大小兴安岭

2.“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林地 B.耕地 C.草地 D.难以利用土地 3.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表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水土流失不严重 B.森林资源有日益减少的趋势

C.草场普遍超载,导致草质下降,草场遭到破坏 D.土地沙化严重,南方也出现了成片的沙荒地

4.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下列搭配合理的是()A.我国西北地区一发展林业为主

B.我国南方丘陵、山地一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为主 C.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围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 D.内蒙古高原一退耕还牧

5.读图3-6,该图反映的现象是()

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 B.围湖造田,造造成洪灾威胁 C.滥垦草原,造成风沙盛行

D.燃烧柴草,造成大气污染

6.读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和B的土地利用类型是,C的土地利用类型是,D的土地利用类型是。(2)将A与B的土地利用类型进一步区分,A为 B为。

(3)从温度带来看,A区域主要分布在()

①寒温带 ②中温带 ③暖温带 ④热带和亚热带(4)从干湿区来看,B区域主要分布在():

① 湿润区 ② 半湿润区 ③ 干旱区 ④ 半干旱区

(5)区域A和B大致以 — 为分界线,这条线与我国

1月 ℃等温线及年降水量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7.读漫画“愁” “小鸟的悲哀”和“小草的哀求”,回答下列问题

(1)“愁”揭示了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是______ _____。(2)我国是否存在这些问题?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3)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_ _ _。

(4)“小鸟的悲哀”反映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5)请对漫画中反映出的问题,今后应如何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

(6)“小草的哀求”反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这种问题在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尤为严重,解决此种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6.(1)耕地 林地 草地(2)水田 旱地(3)④(4)②

(5)秦岭 淮河

0 800

7.(1)人口与资源

(2)存在 我国人口众多,虽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3)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等(4)滥砍滥伐严重(5)严禁滥砍滥伐(6)超载放牧 西北 划区轮牧

篇3:八上地理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中国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 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 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PS:锡金现被印度控制,所以也可说14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东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韩国、东南面同中国隔海相望的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3.7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其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壮族。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19、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

20、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1、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2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3、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4、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25、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6、开以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7、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28、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29、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0、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31、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32、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高原 气候区。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旧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

49、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 海,它是我国长度 最长、水量 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第三章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5%,淡水资源 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65、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库 ;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第四章

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西藏省目前没有铁路线。

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 运送。

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 运送。

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主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 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 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86、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 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篇4:八上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学生的“双基”和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两头,让优秀生更突出,让落后生有进步。争取通本学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认识领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认识领域 能力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

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六、教学进度:

第1---3周第1章 第4---7周第2章 第8---9周,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第10周,期中考试

篇5:八上地理水资源课件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而本章以自然资源为题,仅选取了土地资源、水资源作为学习内容,所以笔者认为,在学习过土地资源后,本节承担着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和“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的任务,这一目标的达成,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的课程性质高度吻合。

依据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对教材的分析,特确立以下目标。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水资源的概念和主要水体;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感知水资源紧张的现象,并尝试分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对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渗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理的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活动性的课堂的教学理念,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元互动”为手段,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以课堂激励性评价促进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协作和团队意识。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节水意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评价,使学生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与他人交流,并学会欣赏他人。

3.重点和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对策是重点和难点。原因一是学生很容易从材料中感知水资源紧张的现象以及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紧张?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下学生很难作出全面的解释。二是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用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语言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只有一年学习经验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受过节约水资源的教育,但是否已经内化为行为?根据日常我对学生的观察,发现还很不够,所以课堂中一定要从心灵打动学生,促使今后养成关心和爱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经过学生的家乡山东济宁,多数学生都知道,能够感受身边的地理事物,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好表现、求知欲强,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努力构建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的平台,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获取成功的幸福体验。

三、教学方法设计及依据

根据初中地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笔者十八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地理的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活动性的课堂。在课堂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载体,师生、生生互动,充分重视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进而达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的`“四维”育人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遵循“导而不牵”“活而有序”等教学思想,通过“教学目标问题化”,设疑激趣,促使学生“我想知道为什么”,“我要学”,“探究中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上课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释放,最终实现地理学科特殊的教育功能。

以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三个学习小组为一学习小队的基本评价单位(一个班额50人的班大约要分成4个学习小队),建立起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课堂中既有教师的评价,更有学习小组、小队的自评、互评,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以落实初中地理新课标对课堂评价的要求。

四、教学流程设计

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多媒体展示:一张几乎干涸的黄河照片)

师设疑:考考你,你认得这条河吗?可以给个小小的提示,这可是一条大名鼎鼎的河。

学生迷惑,猜测,一般会认为是一条内流河,教师出示答案:黄河,并进一步给出学生有关黄河断流、城市缺水、我国水紧张的有关资料,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感知水资源的紧张以及带来的影响,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为什么缺水这么严重?和人口多有关,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的主线就是:为什么我国水紧张?怎样解决?笔者认为,学生能够设疑自主确立学习目标,本身就是学习能力的体现。

(板书)学习目标:1.水紧张的原因

2.对策

(多媒体设施应用于教学,具有高效、直观、形象等特点,但是多媒体不能取代板书,原因有:第一,漂亮的板书本身就是对学生美的陶冶;第二,多媒体的展示有即时性,某个需要的内容不可能在屏幕长久的、突出的展示。)

师讲:为了解决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需要一个预备知识,什么样的水才能算是水资源?水资源主要储存在哪里?用三分钟自学课本p61和p62的图3.6地球上的水,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组设有组长、发言人、记录员、联络员等职务,职务不固定,按期轮流,这样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时都是参与者,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按学习小组发言,不完整处其他小组补充,得到以下结论:水资源仅指淡水资源,人们使用的水主要来自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河水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水资源的多少。

(这个知识点的落实,使学生认识到河流流量可以反应水资源的多少,而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因此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降水多,河流数量多,流量大,反之缺水,将水资源多少的知识迁移到已经学习过的降水分布的知识,难点得到突破,并为后面的探究打下基础。学生转入水资源紧张的探究学习)

学习小组内探究,探究的结果记入学案,要求组长组织组内交流,记录员及时在学案上记录,联络员可以到其他小组调研,教师巡视指导。(这是一个组内生生互动、组组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教师提供学习资料,搭设脚手架,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完成探究过程,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探究活动步骤:

第一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的1、2、3题的要求。

1.观察学案上的图1,你能找到某些地区缺水的原因吗?

我们小组的发现:

图1 长江、黄河年流量曲线

(该图反映了河流的流量存在季节变化,夏秋多,冬春少,因此水资源也存在夏秋多,冬春少的分布规律,那么在春季农作物返墒时会感到用水紧张;有的学习小组甚至会将长江年径流量与黄河年径流量比较,得出水资源有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比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丰富的结论,应该高度肯定学生的结论,并且表扬他们善于使用比较、综合分析问题的地理学习方法)

2.观察图2、图3,你能找到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吗?哪些地区缺水现象严重?

我们小组的发现:

图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图3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和耕地

(图2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由图3可以看出南北方水土匹配不合理,北方严重缺水。通过1、2问题的探究,目的让学生发现我国的缺水现象与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哪些规律?)

3.有关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我们小组还有新的发现:

(根据前期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分析地理现象时要多问为什么?寻找原因时要站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分析。本问题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总结:我已经用了哪些方法分析问题?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想到?于是自然想到人为因素造成的缺水有:人口多,经济发展迅速,水浪费,水污染等。

第二步 各小组竞争选派代表发言,要求其他小组倾听,评价,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每个问题每个小组都展示,所以3个问题需要4个学习小队竞争回答,其他小队对答案作出评价。成果展示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总结,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也是欣赏别人、肯定自我的过程。通过组间竞争和评价,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与他人交流,并学会欣赏他人。最后根据各学习小队的表现选出“最闪小队”)

第三步 达成共识:(多媒体展示)

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第四步 寻找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途径,请同学们提供“金点子”,四个问题分配到各学习小队,每队解决一个难题并出一套方案,并说出理由。

问题一: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春季用水紧张,夏季汛期的水白白流入海洋也很可惜,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问题二: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北方耕地多水少用水紧张,怎么解决?

问题三:你知道有哪些水浪费的现象?你有什么建议?

问题四:水污染的途径有哪些?你能为避免水污染做点什么?

(本活动结束在小队中评选“智多星”)

第五步 教师在多媒体上记录学生的答案,再总结,屏幕展示:

师讲:同学们通过努力,完成了在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是不是每个同学都达标了呢?老师想现场采访一下,和同学们交流。

(进入检测反馈环节)

1.你能打开心扉跟同学们交流自己或家人存在的浪费水的现象吗?

(打开心扉,反思自我)

2.如果在黑板上画一个圆代表“跨流域调水”,另一个圆代表“南水北调”,你能通过圆的大小、位置说明他们的关系吗?说明画图的理由。

(辨别两个概念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3.现在山东省济宁市的水价格是2.90元/立方米,如果政府打算提高水价,你认为制定合理的水价格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说明你的理由。

(能力的提升,学以致用。2、3题有一定的难度,允许学生讨论。三个问题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评出本节课的“地理之星”。在地理课堂上通过评选“最闪小队”“智多星”“地理之星”,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作业布置:

用漫画、诗歌、调查(文字长短不限)、DV等等你能想到的形式反应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立足现实,从不同的视角,反映地理问题。形式的不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

五、教学反思

篇6:八上地理湘教版复习资料

2、我国最北端在母暗沙(海南),最西端在 帕米尔高原 (新疆),最东端在 黑龙江 与 乌苏里江 的汇合处(黑龙江)。

3、我国东临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大岛海南岛。我国的内海是 渤海 和 琼州海峡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 300万平方千米。

4、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向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5、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 香港 、澳门 两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首都,称为“祖国心脏”。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6、目前人口数为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沿海、沿河湖、平原、盆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高原人口 少 ;经济、交通、工业发达地区多城集区,人口 多 ,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偏僻农牧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 多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 少 。

7、我国实行,控制,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篇7:八上地理交通运输教案

A.亚洲、欧洲

B.南美洲、亚洲

C.非洲、欧洲

D.非洲、大洋洲

3.关于各类国家的地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B.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北部等地 C.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

D.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北部 4.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是()

A.临近江河、水源充足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自然资源丰富

D.地势起伏大、气候恶劣 5.下列现象中,与人口增长过快无关的是()

A.就业困难、住房紧张

B.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C.毁林开荒、过度放牧

D.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加剧 6.有关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C.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D.佛教产生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州西部和非洲北部

7.下列国家(地区)与其主要人种、语言、宗教、经济发展水平的搭配,正确的是()A.美国—白种人—基督教—发达国家

B.巴西—黑种人—西班牙语—发达国家 C.泰国—黄种人—伊斯兰教—发展中国家

D.日本—黄种人—日语—发展中国家 8.世界上最大的、独立于联合国的国际性贸易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世界贸易组

C.石油输出国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9.我国新疆、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大多信仰()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天主教 10.下列关于人口分布不正确的是()

A.20°N—60°N地区集中世界80%人口

B.5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丘陵地区集中世界80%的人口 C.内陆人口多,沿海人口少

D.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治安好,环境好的地区人口多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变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俄罗斯、巴西等57个,涵盖了除美国、加拿大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回答11—12题。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亚投行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B.亚投行是“南南合作”典型代表 C.仅对亚洲经济发展有利

D.成员皆为发展中国家

12.亚投行主要用于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下列意向创始成员国中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是()A.英国

B.新加坡

C.印度

D.澳大利亚

1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人口稠密地区②的河流汛期主要在季。人口稠密地区④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或小)。(2)图中①②③④四大人口稠密地区分布的共同点是、、。(从纬度位臵、海陆位臵、地形三方面描述)(3)图中⑤(回归线附近)⑥(赤道附近)两处人口稀疏的气候方面的原因分别是⑤; ⑥。

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14—20题。

① 2015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土耳其出席20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

② 2015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中午抵达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出席将于18日至19日在马尼拉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 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于11月29日至11月30日赴法国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④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12月1日—2日对津巴布韦进行国事访问。

⑤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12月2日—3日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12月4日—5日赴南非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14.土耳其是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其国土中的洲界是()

A.乌拉尔山脉

B.土耳其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大高加索山脉

15土耳其西部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其气候类型属于()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6.土耳其属于西亚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其人种和大部分人信仰的宗教分别是()

A.白色人种、基督教

B.黄色人种、伊斯兰教

C.白色人种、伊斯兰教

D.黄色人种、佛教 17.菲律宾经常发生火山地震,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D.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18.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其人口增长速度和经济水平状况分别是()

A.快、发达国家

B.快、发展中国家

C.慢、发展中国家

D.慢、发达国家 19.津巴布韦的气候属于()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0.津巴布韦和南非的主要人种都是()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棕色人种 21.习近平主席于12月4日至5日南非约翰内斯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致辞中表示,提供600亿美元支持中非合作计划,这样的合作属于()A.南北合作

B.南南合作

C.南北对话

D.南南对话

2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A是,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2)B地所在的大洲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快、慢)(3)C地居民大多信仰的宗教是。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D是,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5)按经济发展水平来看,E地大多数国家属于国家,A国与B地区某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叫做“”。2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和两大类。一般来说,先有聚落后有聚落。A、B、C三处聚落都属于聚落。

(2)一般而言,从事农业活动的是聚落,从事工业、商业、行政文化的是 聚落。

(3)随着聚落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地理标志(地名)。(改变/不会改变)

24.根据对话判断。

2012年1月13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A、B、C三个人同乘一架飞机去海地抗震救灾。三人都信奉宗教,途中三人交谈:

A说我是美国人,临行前在教堂做礼拜为海地人民祈祷;B说我是穆斯林,来自西亚,我来时也为海地人民在清

真寺祈福;C说我来自中国,在我们国家,寺院遍布全国,同你们一样我们很多人在寺院为海地人民祈福。(1)A信奉教,这一宗教活动在上图

中进行(填字母),美国人大多属 于人种,使用的语言是。

(2)B信奉教,这一宗教活动在上图中进行(填字母),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西亚居民大多属于人种。(3)C信奉教,这一宗教活动在上图中进行(填字母),(4)教徒最多的宗教是教。25.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B.世界人口增长过快 C.环境污染严重

D.社会抚养老人负担重 26漫画反映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下列哪些大洲()①亚洲

②欧洲

③非洲

④北美洲

⑤南美洲

⑥大洋洲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7.该漫画反映了当今社会存在着严重的()A.环境问题

B.大气污染 C.人口问题

D.水污染问

28.漫画反映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是()A.资源短缺

B.劳动力不足 C.国防兵源不足

上一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展会参展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