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方案

2024-06-25

全员育人方案(通用8篇)

篇1:全员育人方案

全员育人导师制度的实施方案

目的: 进一步发挥学校全员育人的目的,体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打造人民满意、社会满意的学校。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加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要求,在学科教学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变班主任的单一管理学生为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变重点关注学业成绩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将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到具体的育人工作中,与学生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形成先进的学校文化。

二、主要内容

认真分析学校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整合、优化各类育人资源,探索构建起幸福街小学符合育人规律、操作性强、实用价值高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让每一名教师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师生双向选择建立导学小组

1.根据班内学生数和任课教师数,将学生按照学习、品行等方面合理搭配,每班划分为6—8个小组。每个任课教师认领一到两个小组,与组内学生建立导学关系,成为组内学生的成长导师。

2.跨班级授课的教师,可在班主任协调下,认领由多班学生组成的小组。学校管理人员,也要结合实际,积极参与。

3.成长导师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建立导学档案。

(二)导学内容

1.指导组内学生制定并落实学习计划,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本组本学科学习的深化、辐射和引领工作,以个体带动小组,以小组影响全班;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联络和组间学习交流,促进小组整体学业不断进步。

2.建立密切互动的家校联合体(联系册、飞信等辅助手段)。每月与家长联系一至两次,就学生学习、品行等方面互相沟通,达成共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不良行为发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帮助解决学习、生活、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困惑;发现和挖掘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能,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表现,落实具体指导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全员育人导学制度

1.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师生、家校交流记录。师生交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习情况、特长发展以及学生学情分析、师生互动过程等。家校交流内容包括家长基本情况、家教特点以及双方互动过程。

2.在反思中探讨导学方法:教师每月利用教师个人网页撰写反思记录。内容为师生、家校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经验反思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月不少于一篇。3.建立班教导会制度。每月一次,地点由导师与学生商量制定。由班主任主持,内容是针对班级管理、小组发展、学生成长等问题共同研究现状、信息共通、难题共诊、经验共享、教训共戒,充分发挥教育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4.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导师与家长每月至少联系一次,方式不定。教师对组内学生家长进行家访或者利用电话、互联网等,建立起形式灵活、家长认同的家校交流平台。也可利用每学期的家长学校开发时间,由教师组织组内的家长召开小型家长会。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家长课程常态化、个性化、高效化开课模式,达成教育共识,凝聚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5.活动制度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制定个性发展计划与小组活动计划。每月活动至少一至两次,明确活动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及时跟上调度、总结、反馈、深化和提升,确保育人机制运转有序、有效。

(四)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1、牢固树立“学生的进步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成功就是学校的发展”意识,建立多元、多层次考核评价机制。

2、考核评价机制应充分体现以下几个原则:每一个学期考评一次;以小组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实行捆绑式评价;定期展示、交流,考评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调度,及时总结。学校把构建全员育人机制作为校本研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校本研训,加强交流,深化研究,不断提高育人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形成成熟的全员育人机制运行模式。

(二)健全制度,不断深化。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尤其要强化监督制度、评价制度等的建设。对各类活动记录、交流记录和反思记录,要定期检查,搞好反馈,纳入考评;定期召开的班教导会,要定班定人靠会、蹲会,跟踪调研,加强指导;要通过电话随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师生交流、家校交流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不断丰富和深化全员育人导师制内容。

(三)加强引导,促进自觉。加大宣传引导工作力度,发挥好周例会、教师例会作用;要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全员育人导师制内容,以生动案例为切入点,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大力选树典型,让榜样发挥好带动作用;要重视学校评价的导向作用,形成良好文化氛围,促进全员育人导师制深入实施、长效发展,让杨家河小学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篇2:全员育人方案

全员育人包保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平等、尊重、关爱”的育人原则,构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帮助广大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根据教育局工作要求,为此我校从2010年10月起开展“全员育人包保制”工作制度。为使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受教育者享受到同等的关爱和尊重,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明确职责

育人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引路人,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员。因此,每位导师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

(1)对包保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好学生。

(2)教育包保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关心包保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

(4)协助学校、班主任对包保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5)经常与包保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

(6)每位导师应为学生作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如活动记录、谈心记录、家访记录等,注意积累素材并撰写成功的育人案例,每一期至少一篇。

二、建立制度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调查各班需要包保辅导的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包保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家访联系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包保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包保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心和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包保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包保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三、全员育人岗位责任

(1)校长: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制订全校德育长期、中期、近期目标;主持领导小组例会;对学校德育工作负全面责任。

(2)德育副校长:在校长领导下,围绕德育目标,制定落实措施,主持学校德育工作,主持家长委员会工作和关工小组工作,聘任班主任。

(3)教学副校长:在校长领导下,围绕德育目标,制定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的措施。

(4)法制副校长:由学校聘任派出所领导担任,负责全校师生的法制教育,协调警校共建事宜。

(5)德育主任:协助德育副校长制订并落实全员育人计划。组织政教处人员做好全员育人工作的统筹安排和考核工作;协助班主任和育人教师对严重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6)教导主任:围绕全员育人目标,具体落实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工作。配合做好全员育人的组织和考核工作;协助班主任和育人教师对严重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教育。

(7)总务主任:组织、协调行政人员做好学生行为规范的督查,配合做好对后勤人员参加育人工作的考评。

(8)大队辅导员:配合政教处落实各项育人工作和教育活动的开展。

(9)班主任:主持班级日常工作;组织各项活动;协调育人教职工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家访;对学生操行进行评定。

(10)各科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特点进行德育渗透;规范教学行为,严格管理课堂;协助班主任对问题学生进行帮教,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监管。

(11)行政人员:立足本职,服务育人;参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督查、教育。

篇3:论高校全员育人机制建设

关键词:高校,育人机制,建设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更是高校教职工肩负的历史使命。如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这对高校全员育人机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对高校全员育人机制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一、高校全员育人机制的内涵

全员育人就是指高校的每个人都要参与培养人的工作, 主要是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含义要具体化, 要具体到教师、干部、教辅、后勤及离退休老师怎样

一流研究型大学就需要建设国内一流的学科。学校整体建设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当前高校的特色专业要尽快凝炼学科方向, 使学科结构更加优化, 定位更加准确, 重点更加突出, 特色更加鲜明。在国际上, 不论是官方评估还是民间排名, 教师质量均是大学水平和声誉重要的组成部分。德国大学教授社会地位之高、学术工作之自由、心态之平静令人羡慕。这尽管有缺乏竞争之嫌, 但却维系了学术的纯正。因此, 大学建设必须凸显学术人员的价值, 尊重学者的学术自由, 鼓励拔尖与创新, 以人为本。没有一流的教师, 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老先生有句名言:“大学者, 非乃大楼之谓也, 乃大师之谓也。”高校领导一定要求贤若渴, 倾注精力全力建设好师资队伍。

3.在高校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必须重视研究性学习。

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统一。洪堡认为大学的主要职能不是传授知识, 而是追求真理, 因此学术研究应当具有第一位的重要性。按照洪堡大学原则建立起来的柏林大学的教学课程主要分为讲授课和讨论课, 讲授课主要由教师向学生报告自己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讨论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直接从事某个课题的研究。我国的教育, 受“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的影响太深太久。素质教育的推行, 引发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试验和引进, 研究性学习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按照认识规律, 为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在我国, 2001年教育部就颁布实施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度。制度具有科学性、稳定性和长效性等特点。任何工作的健康运行都离不开制度和规范, 全员育人也是如此, 必须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其健康运行。二是人员, 即高校教职工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人是确保全员育人健康运行的重要力量, 要充分发挥校院各级党政组织的作用, 必须有一定数量的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三是考核激励制度, 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 即奖惩制度。没有奖惩制度, 工作人员就缺乏积极性, 再好的教育管理模式都是空的。建立健全全员育人的考核激励工作制度, 是确保全员育人健康运行的基础。

高校全员育人机制是包括对全员育人工作的认识、保障全员育人工作运行的有关制度和条件在内的, 全员

施指南 (试行) 》, 成效显著, 受到了各类高校的关注。实施研究性学习在教育界是一场革命性变革, 尽管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经验, 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

4.创新能力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内外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双元制教育 (以理论知识为基础, 应用为目的, 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交替进行, 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堪称德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典范。通过产学研的结合, 通过大学本身以及帮助企业的技术开发, 通过作为高科技工业园的主要依托机构, 研究型大学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并在知识的应用中把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结合在一起。建校于1965年的英国华威大学 (Warwick University) , 只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就以学术优异与开创性的校企合作赢得了德国“贝尔特曼基金会”颁布的欧洲“最佳大学进步奖”。以华威大学为代表的创新型大学通过理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实现了大学的快速发展, 也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3]

参考文献:

[1]刘宝存.洪堡大学理念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 (1) .

[2]肖海涛.一种经典的大学理念──洪堡的大学理念考察[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8) .

[3]梁传杰, 罗勤.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内涵与特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2) .

育人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全员育人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管理规范的总和。加强高校全员育人机制建设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推动育人工作正常运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办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的重要保证。

二、高校全员育人的现状分析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 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但是, 这一根本目标在高校现实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 主要表现为:

(一) 根本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谈化。

在许多高校教育实践中, 育人目标常常被具体工作层层弱化、淡化。有的高校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项职能, 分为各自独立的三部分, 人才培养又进一步分为各自独立的教学和德育二个方面。这样德育便被理解或被当作与智育工作、体育工作、美育工作一样具体的“德育工作”来执行, 并独自承担起育人的重任。如此分解的结果便是高校育人根本目标不再统领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统领高校的智育工作、体育工作、美育工作、后勤服务。育人目标变为德育工作, 并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做, 而不是渗透在高校三项职能之中, 并成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共同追求的目标。这实际上是对育人根本目标的模糊或弱化, 并导致高校育人根本目标在具体工作中很模糊。

(二) 全员育人观念淡薄。

由于将育人根本目标当成一项具体工作这一认识上的迷惘, 有的高校教职工在认识上总把育人孤立起来看, 提到育人就立即联想到“思政课”教师、政工干部、辅导员, 总是把育人看成是“思政课”教师的事, 看成是政工干部、辅导员的事。加上专任教师忙于提升学历层次或转评专业技术职务。这就在主观和客观上强行割断了育人与其他各门学科的天然联系, 不能很好地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实践证明, 如果将育人理解为政工干部、“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 并作为一项具体工作, “齐抓共管”就只能流于形式, 专兼职育人队伍将难以真正形成, 高校育人队伍也将仅限于“思政课”教师、政工干部、辅导员这支孤军。

(三) 全员育人没有内化为教职工的素质。

育人实践正是目前高校育人中薄弱的方面。由于育人与高校的科研、社会服务, 与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相分离, 育人几乎成了纯理论的教育, 而且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专业课上小课, “思政课”往往是几个班级合在一起上大课。高校的“思政课”难以改变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教学模式, 致使教学不受学生的欢迎。许多高校“思政课”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还是停留在理论的认知层面;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学生面较窄, 只占少部分学生;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经费、检查、考核难以到位, 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对学生的道德评价标准未能及时、真实地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 大量存在表面化、印象化的情况。这就造成高校在育人方面普遍存在“知行分离”、“知而不行”的情况。

(四) 德育首位落实不到位。

由于高校德育过程与结果缺乏相应的操作与考核评价体系, 加上忙于办学评估工作, 导致一些高校把科研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放在了首位, 而把德育放在了较为次要的地位, 德育难以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项职能之中, 难以渗透在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德育往往表面上轰轰烈烈, 实际上却是一种“应景之作”, 德育被置于“首而无位”的尴尬境地。德育“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一些高校是存在的。

三、构建全员参与育人的机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是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 形成育人观念更新机制。

为了完成党和国家对高校育人的要求, 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 更新育人观念, 提高育人的自觉性。这要求做到:一是深化高校教育学理论学习、研讨, 并形成制度, 使教职工形成正确的育人观。近几年, 高校补充了大量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 必须强化他们对教育学、心理学有关原理的学习, 掌握并提高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后勤管理开展育人, 以育人为目标统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后勤管理过程的本领, 形成科学的育人观。高校教职工学习教育理论要形成制度, 长期坚持下去, 使教职工乐于、善于在教学、管理、服务中坚持育人目标、渗透育人内容, 启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顿悟, 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修养。二是完善政治理论、教育法规、政策的学习制度。2004年, 《中共中央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发之后, 为了认真贯彻这一文件精神, 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先后颁发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近年来, 教育部又出台了许多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文件, 对高校怎样培养人才进行了系统的规划、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 相当部分的高校教职工对此了解不全面、不深刻, 思想认识僵化, 对高校育人存在许多误区。因此, 必须完善政治理论、教育法规、政策的学习制度, 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宣讲有关高校育人的文件精神, 使教育者先受教育, 让高校教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布置上来, 进而研究与本专业、本课程、本职工作渗透、结合的内容、形式。三是开设高校育人观念更新论坛。要组织教师、管理人员, 尤其是专任教师将学习高校育人文件精神的体会、感受、见解, 将从事育人事业的做法、经验、成就总结出来, 组织经常性的讲座、研讨会、报告会, 利用校刊、校报、网络论坛等渠道进行交流, 及时宣传高校育人的新理论、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法, 促进育人观念更新, 开拓育人思路, 推广育人经验, 形成育人宣传阵地。

(二) 建立育人参与融入机制。

要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关键是要建立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运行机制。一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应成为高校所有工作的宗旨。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任务, 育人是高校教职工的主要职责。尽管高校不同部门, 不同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形式不同、工作方式不同、工作内容不同, 但都必须以育人为根本目标, 所有工作都必须服务于、服从于、围绕于育人目标。高校要特别关注具体工作背后的育人功能。二是实施育人目标管理。人才培养既要开展具体的活动, 更要有明确和坚定的目标, 育人效果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期的努力过程, 需要学校不同部门共同协作。高校应实行目标管理, 明确各部门育人的任务、内容、目标、, 并实行目标考核。三是实行育人责任制。任课教师、科研人员、管理服务人员对学生

论高校的应试教育

许丹丹嵇炜

(江苏工业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摘要:应试教育就是以应对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等因素的影响, 应试教育在国内大学教育中仍有一定的市场。本文作者通过对应试教育及素质教育进行全面分析, 充分认识到大学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这艰巨任务。

关键词:高校应试教育现象成因出路

一、引言

科举制度源于汉朝, 创于隋朝, 立于唐朝, 备于宋朝, 盛于明、清两朝, 废于清朝末年, 历经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度造成了“天下读书人皆为科举读”的结果。

应试教育, 顾名思义就是以应对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我国在校的大学生大都已年满18岁, 大学教育当属成人教育, 而成人教育应以开放式、启发式、学研式教育为主。国外高等教育特别是美英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少有应试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应试教育在国内大学教育中仍有一定的市场。

二、现象

1. 智育目标狭隘化。

应试教育模式虽然把智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 但智育的目标却是片面的、狭隘的。智育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 其中发展智力是智育最重要的目标, 但

各方面的发展都负有职责。要根据“属地化”原则建立育人责任制, 在教职工自身工作职责范围内必须行进育人, 凡工作职责范围内学生发生的问题应该及时教育疏导, 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行为管理。实行班级或年级教师集体育人责任制, 使全体任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负责。四是建立并落实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担任一定的学生工作的制度。教书育人、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成长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 因此, 教师必须担任一定的学生工作。要实行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班导师或专业导师的制度, 刚进校的青年教师还可先担任一段时间的辅导员, 这样能建立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 有利于教师将育人更好地落到实处。

(三) 实施育人考核激励机制。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要教好书, 还要育好人, 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在庆祝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 他又进一步指出:“教师应该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 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 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 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 努力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 成为受到全社会尊敬的人。”目前, 高校对教职工育人业绩没有给予足够

是, 应试教育从应试这一角度出发, 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 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 大多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 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 致使学生无暇参与课堂以外的、各种对发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动, 从而出现了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的局面。

2. 重人力素质轻人本素质教育。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 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为教育者所看重, 而对关系到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 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 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

3. 阻碍个性发展, 扼杀创造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中, 教育目标狭隘, 教育手段单一, 学校成为一个按模子改造人的“教育机器”。人的个性发展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而且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极易助长学校教育中的管理主和权利主义倾向, 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4. 酿成严重的考试弊端。

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扭曲了考试的功能, 考试不是为了检测和反馈, 而应服务于教学。相反考试成了教学的目的, 教学只是为了考试, 为了

的重视, 在教职工的业务考评方面, 重专业发展、重事务性工作甚于重人才培养, 对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指标规定太抽象, 占的比重低, 不利于调动和激励教职工从事和完成育人职责。因此, 必须在考核激励机制上为实施育人提供保障。一是增大育人业绩在教职工考核中的比重。育人业绩是教职工考评的主要内容之一, 应占较大的比重。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这三大任务科学设计考评内容, 切不可顾此失彼, 切不可将“人才培养”曲解为单纯的“教学工作”或“教学工作量”。二是育人业绩的考评项目要具体, 可操作性要强。教职工育人业绩的考评要与岗位工作相联系, 着重考评教职工结合岗位工作开展育人的成效。三是育人业绩的考评结果要与教职工的晋升、奖惩直接挂钩。既然育人是高校教职工的根本任务, 那么那些不愿意做或做不好育人的教职工就应是不合格的, 其工作业绩的考评就应该是存在严重缺陷需要改进的, 就不能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在落实专任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时, 原则上要有担任班主任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历。

篇4:全员育人 激活每个教育的细胞

一、德育导师制激活教师全面育人的细胞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来自主育人是我校的育人理念,强调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全体教职工都来担任德育导师。这里的“全员”是指“非常6+1”, 就是行政领导、处室管理员、学科教师、班主任、后勤服务员、学生,再加上学生家长。全员育人的实施,给每位教职工赋予了一个新的角色——德育导师。贴上导师的标签是很容易的事,而扮演好导师角色却不那么简单。为此,学校通过落实“三进,四导,五关注”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明确了全体教职工的育人内容和责任。通过拜师仪式、专题会议、培训解读,小组学习研讨等方式,让每位导师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扮演好新的育人角色。

我校实行“班级+学队”全员育人管理模式,即每个班级设有10个学队,每个学队配有一名德育导师,每位导师必须承包两个相邻班级的两个学队。学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也是一个成长的共同体,队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人都可发挥成长的潜能。“兵教兵,兵带兵,兵练兵,兵爱兵”是学队的共同特色。学校对学队和导师实行捆绑式等级评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此,导师们在努力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每间教室后墙上都贴有一张《学生综合素质周周看》一览表,上面有每个学队、队员、导师每周的考核等级。学队模式在全校得到推广,现在已经成为了全员育人的一个重要载体。围绕学队的文化建设,每个班级内均形成了个性化的队名、学队口号、学队目标、学队评价等育人文化。就连校级活动都要给学队设计活动细目,并设立学队集体奖项,鼓励学队集体参与展示,此法很好地培养了学队的凝集力和团队精神。在每学期期末,我校要评选出48名优秀导师,每个班级还要评选出优秀学队、综合素质标兵。学校为他们戴红花,上光荣榜并在学校教学楼前进行一个学期的展示。评选优秀导师,学校不仅要表彰,还要与绩效工资和职称评定直接挂钩。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全员育人改革让教学、管理和育人“两张皮”的问题找到了化解的途径。我们提出,教师要以课堂为育人的主阵地,在“三环”自主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三维目标,做到教学育人;管理人员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精细流程管理,践行自主管理,努力实现管理育人;后勤、食堂服务人员,从讲究卫生、勤俭节约、文明就餐等细节入手,教育引导学生,实现服务育人。

开展“班级+学队”全员育人管理模式,使每个班级有了10名德育导师,如同学队的专职班主任。这种由大班管理转变为学队管理形式,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荷。课堂上,每个学队都有队长管理,学队之间你追我赶,开展学习竞赛,争做优秀学队,使得班风、学风更浓,纪律更好。学科教师亦能全心全意教书育人,大胆开创有生命力和智慧的高效课堂。

可见,全校教职工在管理、服务中实现了自主育人,而学生则在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方面做到了蓬勃向上。

二、家庭教育日激活家庭育人的细胞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庭教育则是教育的源头。为了激活家庭教育的细胞,我们设立了家庭教育日,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进家庭、进班级活动。将每周四的晚上固定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的家庭教育日。还从本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家庭教育讲师和学生家长中推选了一批优秀代表,组建了家庭教育讲师团。从七年级开始,在每周的家庭教育日,轮流对两个班级的家长集中进行一次家庭教育培训,由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给家长授课、做报告。培训班上,家庭教育指导师不仅传播育人知识、理念、方法,还针对部分学生的问题,为家长开出家庭教育诊断书,协助家长制定书香家庭建设计划,进行亲子阅读跟踪辅导。此外,学校还编印了《“全员育人”家庭教育指导手册》3000余册,每个学生、家长人手一本,不仅有家教指南和家校联系方式,还设计了家长作业,要求家长每学期读一本家庭教育书籍,每周写一次读书笔记和家教心得;家长作业每周一次,由孩子给家长批阅打分,写评语;并在家庭教育日上交家长学校接受检查和展示。这种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家长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位置和职责。家庭教育日的设立,激发了家长、教师和班主任的参与意识,以及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家庭教育模式在不断创新,从最初的学校统一组织,班主任、教师被动参加,到现在大家主动参加,自主开展活动,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家长经过专业培训,成为了全员育人导师中的一员。通过家庭教育日的学习,家长们学会了和孩子一起成长。从对孩子溺爱到不管、不问,再到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给孩子全新的呵护,使家长成为了教育源头的捍卫者和主力军。现在,家长们在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日和家庭教育进班级活动中,懂得了全员育人的真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实现了深度对接。

三、心灵之约激活学生自主教育的细胞

我们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自主教育,最有效的育人,是自我育人。每个学生有成功的欲望,关键是如何激发内在的动力。在实施全员育人中,并没有将学生排除在外。通过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让学生由一个单纯的受教育者变成了一个“教育人的人”。我们为每名学生设计了《自主教育——心灵之约》记录本,并做到人手一本。学生们自豪地称之为“心灵的鸡汤”,家长称之为“教育的宝典”,导师称之为“心灵的握手”。对于学生来说,一本小小的册子就像一位精神导师和知心朋友,学生每周都乐于将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困惑倾诉在这个小册子上,接受导师指导。导师们都能够通过《心灵之约》与学生平等对话。在交流互动中,学生的各种困惑及时得到化解,进一步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幸福。

全员育人改变了学校的德育模式,激活了每个教育的细胞。从教师到家长,每个人都意识到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并主动参与进来,从旁观者、等待着、推卸者,变成一名真正的教育者,激发了教育的正能量。并使每个孩子都获得应有的关注和教育,促其全面发展,努力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素质、有能力、诚信有为的社会有用之才。

篇5:“全员育人”实施方案 - 副本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进一步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切实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构建“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全员育人岗位责任

1.校长——XXX: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制订全校德育长期、中期、近期目标;主持领导小组例会;对学校德育工作负全面责任。

2.德育副校长——XXX:在校长领导下,围绕德育目标,制定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的措施。

3.副书记、工会主席——XXX:协助校长负责好党建工作,引导党员、干部、教师以身作则,身正示范。

4.法制副校长——XXX:由学校聘任司法所干部担任,负责全校师生的法制教育,协调警校共建事宜。

5.德育主任——XXX:协助副校长制定并落实全员育人计划。组织德育处人员做好全员育人工作的统筹安排和考核工作;协助班主任和育人教师对严重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教育。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6.教务副校长——XXX、教务主任——XXX:围绕全员育人目标,具体落实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工作。配合做好全员育人的组织和考核工作;协助班主任和育人教师对严重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教育。

7.教务副主任——XXX、XXX:协助教务处,实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8.总务主任——XXX、办公室主任——XXX:创造温馨、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加强校内外环境的卫生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协助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9.大队辅导员——XXX:配合德育处落实各项育人工作和教育活动的开展。

10.班主任:主持班级日常工作;组织各项活动;协调育人教职工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家访;对学生操作进行评定。

11.学科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特点进行德育渗透;规范教学行为,严格管理课堂;协助班主任对问题学生进行帮教,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监管。

12.综合组教师:结合学科教学,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对学生系统地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和民主与法制教育。

13.后勤管理人员:立足本职、服务育人;参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督查、教育。教育学生遵守纪律,遵守公德。对学生进行勤俭教育,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指导学生的饮食、饮水卫生。

14.图书管理员: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活动。通过对学生阅览、借阅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各种相应的思想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图书,遵守公德,遵守图书借阅的规章制度,对违规者进行教育,并按章予以处理。

15.功能室管理人员(机房、实验室、语音教室、电化教室):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学校财产,遵守专业教师规章制度。对损害公共财物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并按章予以处理,还要教育学生注意节约,节约原材料,节约水电。

16.健教卫生老师: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青春期卫生保健。17.门卫:教育学生言行举止要礼貌,来回路上要安全。

三、内容要求:

(一)基本内容

1.所有教职工都是育人教师,所有学生均是育人对象,育人工作要以人为本,与人为善,切忌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

2.做好值周和校园学习、卫生、纪律、安全评比工作。全体教职工要按学校教职工值周安排、要求认真、按时完成值周评比工作。

3.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认真做好迟到、缺勤学生的登记,教育违纪学生。

(二)工作要求

1.努力营造“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的育人氛围。2.学校所有的教师之间形成合力,全校一盘棋,紧紧围绕“全员育人,多育人、育好人”的指导思想,同心协力,齐抓共管。

3.在育人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上共同促进和强化,也就是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普通工作人员都应该为人师表。

4.在学校这一空间,教职工的一言一行,都是德育行为对学生都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全校教职员工都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自觉地贯穿到日常的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当中,使它真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生命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做到文明用语,文明着装,文明举止,文明交往,文明待人,做学生的表率。

5.最大程度地拓展育人网络,互帮互学,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上有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的德育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中间有各片工作专门队伍,下面有班主任和辅导员一线队伍,以及一批学生骨干。这样由点到线,使德育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后勤人员要参与到“全员育人”、“服务育人”的队伍中去,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育人的责任感。

篇6:小学全员育人管理实施方案

以《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通过构建全员育人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学校统一领导、教师全员参与、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变德育工作以班主任为主管理学生为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变学校为主教育学生为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变注重学生学业成绩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形成“人人承担育人任务、堂堂渗透育人内容、时时蕴含育人理念、事事体现育人作用”的良好局面,全面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工作目标

创新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德育养成管理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文明习惯。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不断提高。建立学校、责任教师、家庭三位一体合力育人制度,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三、实施方法

1、健全组织,明确分工。

学校调整充实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长——班子成员——政教——班主任和作任课教师的全员育人管理网络。校长是全员育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调度;班子成员抓好分工范围内的全员育人工作;政教处和教导处负责计划制定、落实、督查和考核,整体策划全员育人工作;班主任、教师负责计划实施,形成育人工作由校长亲自抓、政教具体抓、班主任直接抓、任课教师协同抓的“五抓”育人工作局面。

全员育人领导小组: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等,提高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平。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增强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学生的意识,引导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为全员育人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合理搭配,结对帮扶。

合理划分责任小组。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每组人数,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分别按3:5:2的比例组成小组。教师担任平行班课程的,可兼顾所任教班级学生。班主任要综合班内每个学生的情况,合理确定每组学生名单,由各责任教师通过自愿的方式“认领”小组,并给小组命名。

责任教师职责:要通过不同的形式,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及时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管理小组方面进行小课题探究。

4、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学校将制定育人管理档案制度、家访联系制度、谈心汇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全员育人管理工作进行规范。责任教师根据各自情况,进行细化,制定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管理办法,确保全员育人工作的深入实施。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学校校委会成员召开会议进行专题安排,然后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宣传发动,使广大教职工把思想统一到学校总体安排部署上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发展观,积极投身全员育人活动。

2、制度、计划制定阶段()。

建立全员育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①《全员育人管理领导小组》②《全员育人管理工作小组》③《全员育人管理责任教师职责及要求》④《全员育人管理班教导会制度》⑤《全员育人管理家访制度》⑥《全员育人管理汇报交流制度》⑦《全员育人满意度测评制度》⑧《全员育人管理工作考核》等。班主任、任课教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划分小组,责任教师对学生情况进行登记入册,有家庭基本情况、平时表现、近期规划等情况,制定出本组《全员育人管理工作计划》。

3、全面实施阶段()。

责任教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责任教师根据《全员育人管理责任教师职责及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辅导,老师首先要成为他们的一员,成为他们的知心人,成为他们所信赖的朋友,在学习上能帮助指导,在思想上能交流倾诉,在生活上能有所支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责任老师主要采用鼓励、谈心、交流、活动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主要方式,基本要求是: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心交心”的教育原则,树立“没有人是不想得到关爱的,没有人是不想表现自我的,没有人是不想成功的”学生观。明确我们的教育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起到激励和抑制作用。责任教师要有“三心”,即爱心、耐心、诚心。活动方法是:与每名学生每周互动至少1次,每学期家访至少2次,对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单亲家庭以及特殊困难家庭实行定期不定期家访,每月至少1次,一月小组活动一次。平时不定期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协调,使每位同学每时每刻都能受到老师的教育和鼓励。谈心的场合、时间、方式和要求要多样,最好不要在公众场合,交心要真诚,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要利用书信,日记,面谈,电话等形式开展交流。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消除他们对老师的隔阂,可以是讲座、帮师批改,唱歌、写诗、作画、体育比赛、阅读比赛、辨论比赛,任务布置、活动安排等尽量的听取他们的建议。学生中如有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和困惑大家一起帮助解决和协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温带的集体。以上各种活动随时做好记录。

4、经验总结阶段()。

学校召开经验交流会,对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对典型案例、日记、经验总结以及优秀家访心得学校结集出版;对育人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进行讨论反思,以制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五、保障措施

1、保障活动经费,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把构建全员育人机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与其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成立学校全员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全员育人工作的策划领导、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2、定期组织活动,加强督导检查。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育人案例、论文、反思、家访随笔评选等活动。定期组织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对全校全员育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家长满意度测评,防止工作流于形式。根据检查测评情况适时召开会议查找不足、总结经验。

篇7:沂水四中全员育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学校高中新课程,发挥任课教师在高中新课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做到对学生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独立生活,促进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发挥我校优势,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5、适应高中课程改革,贯彻课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学生。

三、导师职责

1、了解学生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关心学生的生活,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协调好家长、学生、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关系。

3、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分配学分、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志向制定好个人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辅导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5、指导学生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6、教育学生严肃校规校纪,纠正不良习惯,遵守法律、法令和社会公德,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能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四、受导学生义务

1、与导师坦诚交往,彼此尊重,互相信任;

2、恳请导师分析自身状况,制定发展规划;

3、主动做好阶段发展分析,每月向导师汇报;

4、谦虚接受、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

五、工作制度

1、均分学生。

各班按学生成绩高低,把学生平均分配给本班各任课教师,这样,全班全年级所有教师所包扶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持平,搭建一个公平竞争平台。

2、全面包扶。

各班主任负责分配,让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参入包扶。包扶老师要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包扶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鼓励指导包扶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等等,承担起父母、良师、益友三种角色。各级部定期举行“我的导师”征文活动

3、全面了解包扶学生情况,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包扶教师全面了解包扶学生情况,包括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纪律情况、性格特点、行为规范等方面,建立包扶宿舍中的每一个学生的详细情况。

4、班级包扶教师会商制。

班主任每月组织本班教师召开一次碰头会,包扶教师分析包扶学生在纪律、心理、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班主任一起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共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形成高效的育人合力。

5、包扶教师例会制。

包扶教师每两周要组织一次包扶学生会,总结上两周的情况,提出下一步的要求。包扶教师至少每两周要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生活指导一次,至少每周走进宿舍一次,检查早操、课间操一次。

6、全面竞争、合理评价。

篇8: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实践模式探析

党中央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为高等院校在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上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 以育人为中心, 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整体效能, 使全体教职员工确立育人意识, 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渗透到各个环节, 形成学院领导、管理人员、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及学生干部人人参与的全方位的育人体系。笔者拟根据党中央相关文件精神, 结合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实践, 充分领悟在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全员育人”的理念, 探讨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日常教学、管理、服务中, 构建环境育人、教学育人、管理育人、自我教育全方位立体育人体系的途径, 以期形成全员参与、合力育人的新局面。

构建环境育人体系

校园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学生每天的生活、学习活动都要在校园环境中进行, 在某种程度上, 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道德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实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提升校园人文教育氛围要对学院品牌形象识别系统进行建设, 采用四色 (主色:蓝色, 辅助色:红色、黑色、白色) 规范学校办公用品的格式、标识, 规范学校各类旗帜、牌匾、门牌的规格与设计;要建设学院校史室, 组织力量挖掘整理校史资料, 研究和编写校史, 展现学校各个时期的办学过程, 增强校园的历史沉淀感, 提升校园文化气息;要设计校内主要区域、主要建筑、主要景观和主要道路的名称, 并统一悬挂中英文对照的标牌, 使校园内有园、有林、道路畅通, 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要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 设立便于开拓学生知识面的文化长廊、阅报栏, 布设充满职业与技术气氛的雕塑、壁画、宣传标牌等人文景观, 增强校园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要做好校园内部企业文化墙建设, 企业杰出校友、优秀毕业生照片墙建设, 利用报栏、展板、标语、名言警句、励志牌等宣传手段, 营造浓郁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 大力宣传“严谨、创新、感恩、自强”的校训、校史、校标、校徽;要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向特色, 使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熏陶, 增强责任感。

实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发扬学院优良办学传统要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五一”、“5.25活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要办好每学年一次的文化艺术节、技能节、大学生运动会;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好迎新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 把这三个活动办成学院最隆重、最热烈、最有影响力的活动, 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素质。

实施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开展人人参与的文明礼仪拓展训练;要编印《大学生文明礼仪知识手册》, 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 组织学生参加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测试, 推行文明礼貌用语;要在学生中开展“三创一争”活动 (创文明寝室、文明教室、文明班级, 争当文明学生) , 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 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要建立“青年文明岗”, 对学院师生精神面貌开展监督纠察;要选拔道德水平较高、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组成“文明执行队”, 每天由1名教师、5名“文明执行队”队员开展校园文明行为巡逻工作, 重点在教学楼门口、食堂门口等人员流量大的地点开展工作, 对衣着不整洁、抽烟、嚼槟榔、不文明语言及行为等及时指出并纠正, 消除校园内不文明行为, 客观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升校园精神面貌。

构建教学育人体系

教学活动是校园内的最主要活动, 育人工作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很多时候被剥离, 尤其是对专业课教师而言, 很容易忽视对学生思想心理动态的引导, 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由“两课”进行或者由辅导员开展, 导致对学生德育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在全员育人理念的指导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打破这种局面, 将全体教师纳入德育工作体系中来。

深化德育课程改革, 培育德育教师队伍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 要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建立德育教育师资库、德育音像图书资料库, 将课内讲授与课外专家讲座辅导相结合, 按照优化与开发并举、必修与选修并重的原则,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改革, 重点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高专适用) 》、《艺术欣赏》、《形体训练》、《演讲与口才》等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课程, 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 对200名专业课教师进行德育培训, 建设一支200名左右的校内专兼职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 (企业高管、人力资源专家、校友等) 相结合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共同培育和考核学生素质。

选取专业课教师作为班主任, 从制度上保障专业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连贯性学院每个班级应配备专业课教师为班主任, 对班主任工作提出要求, 要求定期走访学生, 关心学生思想心理动态, 对出现的不良思想倾向及时纠正, 并定期向学生工作部门汇报。要将该项工作纳入专业课教师晋升的必要条件, 从制度上保障专业课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进行, 融会贯通。同时, 要建立学院专职与湘电集团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聘请技能大师、劳模、车间管理人员等为学院特聘辅导员, 让技能大师、劳模为学生做以爱岗敬业等为主题的讲座, 让车间管理人员在见习、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要建立健全辅导员、班主任管理考核制度, 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 思想道德、职业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构建管理育人体系

改变管理部门工作作风, 将管理部门纳入育人工作体系要开展“一对一”工作联系, 即学院所有领导干部、党员与教学班级结成“一对一”联系,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先进党员的思想政治优势, 与结对班级定期开座谈会, 了解结对班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倾向进行引导教育, 提高管理部门参与全员育人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专职辅导员制度,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按照1︰200的比例设立专职辅导员, 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考核体系, 使辅导员积极参与全员育人工作。同时, 为辅导员提供相关培训, 如心理咨询师培训考证等, 鼓励辅导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深入学生生活, 了解学生思想政治动态, 定期与学生进行座谈, 并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合定期开展学生宿舍走访工作, 掌握学生思想心理动态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引导学生思想成长。要对辅导员进行企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 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考评机制, 促进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对学生实行“双班主任”管理教育方式, 除了学院给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外, 可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实际, 灵活安排企业班主任, 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共同参与、共同培育专门人才。

建立学生自我教育体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如此, 一定不能忽略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要以活动为载体, 鼓励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相关活动, 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鼓励学生成立自我教育类社团, 开展思想道德自我教育活动要鼓励学生自发成立“弘德会”, 旨在通过主题讨论、“校园文明行”等公益类活动, 提升校园文明水平, 引发学生对自我思想道德行为的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

成立职业素质拓展学生社团, 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活动要支持学生自发成立的“职业素质拓展”社团, 通过模拟招聘现场、模拟工作现场等活动, 开展道德与职业素质的自我培训, 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职业素质培养中, 在实践中得到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 为自我成才奠定基础, 实现学生社团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学院、企业、社会三方共同开展全员育人活动 (1)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院地理优势, 以韶山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挂牌并定期组织学生或学生干部到基地进行实地教学。 (2)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院所处地理位置, 在社区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根据学院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包括学院附近的解放村社区、禾花村社区、常德津市“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等。要联合企业举办“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要内容, 广泛开展内涵丰富、旗帜鲜明、针对性强的青少年主题思想教育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 不仅接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更对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展开讨论, 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 (3)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校内青年注册志愿者服务队伍, 常年稳定在500人左右, 建设好6个校外志愿者服务基地, 分别开展主题为湘江环保活动、公交站文明劝导、刘道一烈士祠维护、彭德怀故居革命教育、志愿者林植树、菊花塘护花除草、湘潭市孤儿院扶助的长期有效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大力开展校内外志愿者服务活动, 引导带动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与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 着力培育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此外, 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各种竞技类、公益类活动, 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 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 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全员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创新形式的浩大工程, 需要通过不断创新育人形式, 在校园中营造“处处皆教育、处处皆育人”的良好氛围。在这个过程中, 校园中不文明行为会明显减少, 更多的学生会思考并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 在潜移默化中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一切资源, 开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情况的育人环境, 这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姜维军.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1 (5) :86-88.

[2]古桂琴.全员育人多路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1 (1) :96-97.

[3]刘顺传, 徐祖平.“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探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1) :116-117.

[4]张明菊, 范天森.新形势下高校“全员育人”理念及实践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31) :67-69.

上一篇: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经验总结下一篇:快乐高效英语课堂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