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工作笔记

2024-06-13

全员育人工作笔记(精选9篇)

篇1:全员育人工作笔记

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高二年级 阿依恒·合特克西

为了落实和实现学校提出的教育教学目标,一个学期来,本人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之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不辞劳苦地主动开展教书育人,实行了包保育人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突出了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并且有了良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实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

学期开始,为更好的落实目标的达成,班级实行育人包保制,每位教师均有育人对象,实行关注冰指导学生,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

二、做学生的好朋友,当好老师。

作为任课老师,全面了解各每位学生的总情况并做了以下工作

1、教书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同时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感人。

3、对后进的学生注意尊重和爱护,苦口婆心,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仅指出他们的不足,更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三、认真实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

结合学生实际,做好精细总结,精心策划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通过三进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四、经常研讨,不断探索德育方法

在工作中,主动配合班主任,在办公室经常讨论学生的情况,不断研讨总结,探索更有益的育人方法,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寻求和探索新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具体成效:

一、教师的“育人”意识得到增强了。

经过育人包保导师制的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能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二、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使学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在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增进了家校联系

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教育者,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

四、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实现了“教学相长” 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了教师教育方法、提升了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篇2:全员育人工作笔记

本学期我担任了五年级总共7位学生的育人导师。参与全员育人工作,我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要善于抓住机遇

在全员育人工作中,最常用的方式是谈话交流,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谈话达到引导学生树立自信、积极上进的目的。但是,要想让谈话交流收到更好的效果,要善于抓住谈话的机会。不能随时随地都进行。

二、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

学生学习、心理压力都很大。他们很多时候需要心理释放。与老师的交流是一种很好的释放压力的方式。很多时候,学生找你交流,他不是想能从你身上听取什么,而是想跟说说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因此,我们在与学生交流时,不能只想着我要向学生灌输点什么,更需要的是听听学生想说点什么。并在听的过程中作必要的分析与研究对策。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总想找信赖的人,特别是其心目中尊敬的老师一吐为快,指点迷津,哪怕是静静地听完诉说,他(她)也会觉得心情舒畅得多了。如果教师对情况不明,又不听学生诉说,就先入为主,自以为是,说三道四,甚至捕风捉影,横加训斥,那么定会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要讲求交流引导的方法

在关心学生方面,我觉得最好是从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入手,不要直接上来就谈学习,学生很容易烦恼,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得思想和生活入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正确的引导,思想上他们如果能有正确的观点,崇高的理想,那么就能变成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每次的谈话中,我都从生活中的话题谈起,气氛轻松愉快,让学生忘记我们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谈话中他们会自然流露出一些真实的想法和观点。

对学困生要侧重心理教育与辅导。每一位学生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学困生,因为他们因为经常失败,而自卑、甚至丧失了学习信心。让学困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是促进学困生进步的关键。教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的”、“我能做到的”并要正确看待竞争和考试,同时向古今中外战胜自卑走向成功的榜样学习,不断取得小的进步,逐渐克服自卑心理。学困生在学习中经历反复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后,虽经一定努力但仍未达到设定目标,故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渐渐丧失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上就形成了不良循环—没有目的,没有动机。我则通过设置一些难度一般的困难,鼓励并表扬他们的成绩,重新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同时我定时与家长沟通来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思想动向;同时把学生的信息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促进学困生的学习。

“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值得每位教师研究,但要真正做好,要讲究艺术,还要做更多的实践。

白座小学

张波

篇3:新时期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探析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思想政治教育靠专职政工队伍孤军奋战, 忽视调动全体职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一些高校领导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专职政工人员的事, 每当谈到加强德育工作, 便只想到增加政工人员、加强政工队伍建设, 忽视调动全校职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思想工作长期以来只靠党的组织系统和学生思想教育部门来抓, 结果造成只靠专职思想工作队伍孤军奋战, 没有形成全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和全员育人的格局。此外, 高校现在实行的以两课教学为主阵地, 思想教育机构分开设置、互不统属、分头工作的组织体制, 存在着各自为政、统筹协调不力的弊端, 客观上造成了党政的不协调, 影响到行政系统广大职工德育功能的发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一些职工因经受不住拜金主义的诱惑存在着有悖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行为, 全校职工没有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步调, 德育工作不仅形不成合力, 而且存在阻力。

2. 教育模式基本上以智育为中心, 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与育人功能割裂。

当前, 高校教育模式基本上仍是以智育为中心, 在智育方面有一套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实验实习训练体系和教学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尚未形成体系。多数专业课教师都认为, 自己是搞专业技术工作的, 做思想工作是“越俎代庖”, 教学中重专业知识传授轻人文素质教育, 对学生违纪行为采取睁只眼合只眼态度, “育人”职能处在能为而不为的状态。有些学校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中虽然对德育的考核也有涉及, 但把德育渗透与多种教学方法列为一项, 且量化分数低, 致使部分教师对既教书又育人采取可为可不为的态度。一些行管人员在管理中重限制, 轻引导、服务, 只把学生当作受教育的客体, 不重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高校学生公寓、食堂实行社会化管理之后, 管理队伍绝大多数成员来自社会上群众, 文化程度低, 未经培训即上岗, 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差, 缺少对学生有效管理和德育经验, 导致思想教育在服务环节中弱化。

3. 少数职工个体素质低, 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不良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 对高校职工思想的冲击相当严重, 一些人功利主义思想泛滥, 敬业精神降低。个别教师把过多时间和精力用于“下海”, 备课时间不多, 课堂上照本宣科, 随意接打手机洽谈生意上事, 下课后便匆忙离开教室。这些教师的做法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坏影响:敬业的人挣钱不多, 生活低标准, 而把下海当做第一职业的人却腰缠万贯, 活得很潇洒, 人又何必兢兢业业地工作呢?有些职工利用自己学到的一技之长, 到社会上参与市场角逐;有些职工担任班主任, 班上评三好唯以成绩名列前茅为第一标准, 而综合表现不占主要;还有些职工说话随便、举止粗鲁、自由散漫等等, 都给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带来副作用。

二、新时期高校实施全员育人的必要性

高校在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既要按照德育内在规律办事, 又应做到全员参与、合力育人。因为人是德育资源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 规律靠人遵循执行, 思想工作靠人来推动。只有让全体职工提高育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都来掌握和执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 才能克服盲目性, 有效地实施思想教育。

1. 实施全员育人, 是发扬我党依靠群众路

线开展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 加强高校德育建设的根本保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固然需要建立一支强干的专兼职思想工作队伍, 但如果只靠这支队伍孤军奋战, 不充分调动全体职工育人的积极性, 必然势单力薄。思想政治教育是全体职工的共同职责, 依靠群众开展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只有调动全校职工的使命感和积极性, 每个职工都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出专兼职思想工作人员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大家齐心协力, 形成全员参与、合力育人的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加强。

2. 实施全员育人, 是构建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加强高校德育建设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思想教育封闭的文化环境, 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和价值取向多元化, 使以往单纯依靠正面灌输的显性教育不能适应他们思想观念、心理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而教育者人格榜样、校园文化等则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隐性方式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思想教育是以品行塑造品行的工作, 要求学生做到的, 学校职工首先应该做到。学校职工的人格是学校整体环境影响中最鲜明的因素, 它能增强或削弱学生在思想教育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有时学生经过多次教育形成的思想观念, 会被学校某个职工的一件事、一句话所抵消。因此, 校园内所有的人、事和物构成一个整体的环境, 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整体的。高校德育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 就是要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这种环境能抗拒社会不正之风和家庭错误言行对大学生的侵蚀, 能激励大学生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品行, 并形成稳定的人格结构。只有实施全员育人, 大家目标、言行一致, 有严格的组织纪律, 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形成能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从而搭建起一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互动教育的大桥, 使整个学校的所有时间和空间成为一个整体和谐的育人氛围, 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实施全员育人, 是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

合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特点, 加强高校德育建设的根本保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必须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规律, 寓德育于智育、管理和服务之中。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 是高校德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 也是最大的特点、最大的优势。首先, 从教育规律来看, 德育和智育互为条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 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就是说, 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 必须进行道德教育, 而道德教育也只有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其二, 教学是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 占学生在校时间最多, 教师在全校职工队伍中人数最多、所占比例最大, 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最大。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特别是在实行学分制的条件下, 学生与学校的联系主要是教学方面的联系, 如果不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 就等于取消了思想教育。其三, 高校学生接受的是专业教育, 除专业课程学习外, 学校多项工作和学生实践活动都与专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思想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思想教育的内容要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 注意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应工作的素质和品质。而且, 围绕专业学习过程产生的思想和实际问题, 也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思想教育加以解决。此外, 思想教育的形式也是结合专业进行的, 如专业课实验、生产实习等, 都是专业教学活动渗透思想教育的形式。因此, 思想教育能否与专业教学密切结合, 是衡量其是否卓有成效的重要标准。只有实施全员育人, 每位职工都在本职工作中主动地、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工作, 才能使思想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和学校工作的所有环节。

三、新时期实施全员育人的途径

1. 确立全校职工都是德育教师的教育理念。

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整体的, 职工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因此, 全校职工都要认识到德育是职工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确立自己是德育教师的理念, 从而严格要求自己,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规范自己的言行, 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在本职工作中全面渗透思想教育。学校领导应敢于要求全体职工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 建立刚性管理制度来约束职工的多样化行为, 并融入爱的理念。职工个人也应该认识到:自己一旦成为高校的一名成员, 就已经与学校建立了应爱岗敬业、一心一意干好本职工作的契约。全校职工务必增强全员育人的责任感, 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切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 建立全员育人的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 领导是关键, 制度是保证。只有领导重视, 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组织协调和监督保证作用, 才能把全员育人变成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只有建立严格的制度, 思想政治工作根据制度来管理, 才能使全校职工的言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一是组织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党政共同负责、各职能部门既有明确分工又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 制定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期计划, 并细化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个人和每个学年;制定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 使思想教育各构成元素相互协调, 把育人职责贯穿落实到学校工作各环节中;制定各条战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规范;设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创新奖”, 鼓励职工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工作的新特点和规律, 为思想教育工作长期、深入、持久开展提供理论支撑。二是思想教育工作评价制度。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全体职工做好育人工作积极性的思想教育工作评价体系, 每学年对各部门和个人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客观、真实的考核评价。三是竞争激励制度。每学年结合考核结果落实奖惩, 与评聘、评先挂钩, 并利用校园网络对先进典型宣传和表扬, 增强职工做好育人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四是反馈和监督制度。通过强化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领导与学生对话制度等, 建立反馈和监督机制, 实现对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控制, 使全员育人的工作系统正常运行。

3. 营造全员育人的工作局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局面。当前, 首先要重视纠正专业课教学与德育割裂的倾向。全体专业课教师应做到寓德育于专业知识讲授之中, 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要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风, 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 对学生起到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二是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 渗透思想教育。教师要加强对所有教学环节的管理,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引导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要从教材中挖掘出可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知识内容, 入情入理地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和言行, 发现学生的不良思想苗头和行为, 及时地开展思想教育。其次, 重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育人的积极性, 管理人员要树立“管理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 强化管理与服务、发展的有机统一, 建立包括价值观念和行为引导、学习与就业指导、勤工俭学服务等在内的管理服务体系;并要主动、热情地接触学生, 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了解, 虚心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 真诚地关心、帮助学生, 凡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 尽量解决得实些再实些,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再次, 加强对后勤服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教育工作, 使他们提高服务育人意识和服务技能, 虚心听取和处理学生提出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一个文明优雅、温馨舒适、服务周到的学习、生活环境, 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指出新时期高校实施全员育人是发扬我党依靠群众路线开展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构建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特点, 加强德育建设的根本保证;其实施途径是:确立全校职工都是德育教师的教育理念, 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运行机制, 营造全员育人的工作局面。

关键词:新时期,全员育人,必要性,途径

参考文献

篇4:全员育人工作笔记

关键词:职责 育人 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05-02

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一件大事,也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育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职责所在,也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情,培育人才需要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切实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同自己的工作岗位相结合,形成全员育人的主流意识和区域化育人的整体环境。形成“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的工作大格局。

一、更新育人工作观念

更新狭义育人观,构建广义育人观是全员育人的前提和基础。提到学生德育工作,一般来说人们考虑最多的是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即纪律、思想政治教育、考勤等等,学生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秩序,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这种学生工作观念我们可称之为狭义学生工作观。当前,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步入国际化轨道,人才培养规格也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迫切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转变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机制,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全面创新。因此,应提倡广义学生工作观,意指在学生工作中,要把工作的范围从常规管理方面拓展到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把学生工作实质理解为不仅仅是某一部门、某一些人的事情,而是所有部门、所有教师与学校工作者

全员参与的工作。

二、构建合理的育人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活动、市场规律、市场法则对高等院校的冲击,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革。而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又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素质的形成。目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往往通过不同的工作部门和教育途径进行各有侧重的实施。这种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格局显然不适应德育工作系统性的要求,必须从决策层面的高度通过组织和制度手段进行协调和沟通,做到全盘规划,统一实施,避免重复运作,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学校的学生德育工作涉及到校内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如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各系部等,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工作氛围,建构全员育人工作框架体系。

(一)专职政工干部是骨干。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实现的核心力量,专职政工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密,工作最直接,没有这支队伍是难以想像的。在复杂的经济、社会、信息环境中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有智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来保证。一是高扬“争做学习型人才、打造专家型队伍”的旗帜,大力提高学生政工人员的理论水平,积极倡导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之风,引导学生工作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任务,主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改善与创新。二是组织学生政工人员专题研究学生工作的热点、疑点和切入点问题,争取对重点课题进行立项,加大投入,力争取得理论和实践成果,以提高政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并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导学生工作实践,搭建一个有利于专职政工干部发展和研究的平台。

(二)教师是关键。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高校教师多年以来的优良传统,视讲台为舞台,把教学当生活,舍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不仅有教育学生掌握做事的能力和功能,而且有教育学生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和良知做人的责任。从学校的实践看来,教师的这种作用非常突出,非常关键。教师的教诲和点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突出的,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道德水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格魅力是学生精神追求的价值所在。所以教师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支至关重要的力量。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工作,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及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

(三)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在一线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要取决于队伍建设如何。认真贯彻执行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改变班主任、辅导员等岗位多是兼职的现状,尽快使辅导员成为专门职业,要求从业人员既有崇高的政治信仰和理论修养,又有做好管理教育的专业知识,有善于同学生沟通交流的本领,有高学历的专业背景,而且为这样的岗位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把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有了专职的班主任、辅导员,才谈得上把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问来研究。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在于既要熟悉一般规律,又要重视特殊规律;既要有广泛号召的气氛,又要有一人一事具体分析的细致入微;既要有入脑入心的说服教育,又要有言传身教的示范行动。与一些毕业大学生交谈,他们对母校老师的印象,除了一些学生干部,多数人心目中班主任的分量不重。这种反映是真实的,这与班主任在学生身上花工夫不多、无暇关心他们所喜所忧不无关系。这种反映,已经从一个侧面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妙之处,虽非深不可测,却是永无止境。其效果,与教师是不是爱学生、真正了解学生、自觉地把育人作为毕生的追求密切相关。

这几个方面各自的职责、功能不同,但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全方位覆盖的队伍构架。要通过这几支队伍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全员育人的大格局下凸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三、拓展有效育人途徑

一是党建育人。学生党员是在学生中更为自觉的群体,他们在引导、带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自我塑造上具

有特殊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在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部门和人员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搞好学生党建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从高校育人的大局出发指导和引导学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生支部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及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大力建设校园文化,着重解决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问题。深入开展以政治文化为中心、以科技文化为重点、以娱乐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全面启动高品位的育人环境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工程,加强文化点缀,扬长避短,精心打造一个优美、高雅、文明的育人环境。让校园内每一个视点都发挥育人功能,创设“墙壁能说话,花木会做诗”的情境。突出体现“绿化、净化、美化、文化”的特色,实现以育人为主的多方位优化布局,开辟一条德育新途径,有效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此外,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也极其重要。高校学生公寓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他们思想成长、素质提高、能力锻炼的重要阵地。与班级群体相比,公寓群体成员活动的时间接近性、亲密性更强,他们极易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另外,公寓群体内聚力形成较快,建设过程也较短。加强公寓管理部门的建设和规范,使思想教育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现实、贴近学生群体,也就是要有的放矢、分层次进行。

三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前各个学校广泛开展的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过程,就是把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创业观教育融为一体、分步推进的过程。实践证明,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有利于确保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由于设计尊重主体个性和发展需求,把个人对职业前途的追求与小康社会建设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有用,不但使德育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职业生涯设计还能为多种活动搭建平台,使德育工作能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推进。此外,学校干部、德育课教师、班主任、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都能在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辅导和点评,使教师真正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按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分层次、有重点地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入学当年的学生对“职业”概念似懂非懂,这一阶段需要形成职业意识,培养行为规范,增强纪律法制观念,团队集体观念;中间年级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职业观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健康人格、创新意识等的关键阶段;毕业当年是毕业离校前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准备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职业竞争意识强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现代质量意识很强,对岗位群发展趋势有较深了解,生涯设计较科学,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用工能辩证看待,有一定主见,诚信有一定信誉,自身形象良好。

四是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独生子女逐渐成为我们教育对象的主体,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由于学习、情绪、适应、人际关系、恋爱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心理疾患的出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建设好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实施全方位育人。发挥心理咨询这个“调节器”的作用,通过咨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适应生活、适应学习,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根据“木桶原理”,对于学校来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更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所有领域。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等院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中心课题。学校的所有部门、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承担起育人的使命和任务,只有树立全员育人的观念,高度重视,统筹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朝红,王彬.国家与教师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踐,2004,(3)

篇5: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全员育人导师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突出师生平等地位、全面发展和有效互动的理念,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本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

3、增进了家校联系

美国学者科尔曼在其报告《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在学校的《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手册》中规定了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工作的常规制度。

4、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

在开展工作中,主要遵循了下原则:

(1)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和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2)尊重、理解、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3)目标引导、正面教育、协调影响、坚持不懈的原则。我们采取的工作方法主要有: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我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我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

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师生的平等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在平等中实现及时的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彻底转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5、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导师制着力于教育理念的更新,通过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德、智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提升。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这一制度的实践应用,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教师经历实践磨练,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我把“全员育人”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于学生而言,中学生成长导师制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

篇6:全员育人工作计划

1、抓实际行为养成为核心的语文小组工作。学生常规的养成仅仅依靠课堂是被动的,如果能换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才是我们的追求。本学期,我们将分组合作《语文组。数学组。体育组》,致力于这样的一种努力,努力让文明礼仪之花在五年级绽放。

2、坚守“活动育人”。各项阳光 活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活动中有价值的体验和收获更容易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痕迹,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本学期五年级的思路是“一月一主题”。体育健身、文化艺术等活动全部渗透其中,结合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班会课等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语文活动小组期望达到的效果:内容更整合,主题更鲜明,教育性更强,学生收获更丰盈。

3.管理科学规范,工作省时高效,组员齐头并进。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语文小组的综合能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4、老师与家长及时交流,以《牵手两代》为载体,创新形式,电话家访,网上家访,书信家访,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接轨,形成合力,向全方位育人迈出一步。

5、平安校园。无事故是最低要求,最高标准,结合班级实际工作,继续做好流感的防控、做好学生管理、做好疏散演练,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保障校园的平安稳定,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

总之,全员育人任重道远,愿通过我们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使班级形成“校园无小事,事事在育人”的良好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教育的滋润,成为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德高雅,品质高尚的合格的人。

篇7:学校全员育人工作总结

学校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选择可能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班级情况,选择受导学生,然后学校结合双向选择,初步列出导师名单,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以保证每位导师带徒计划更好地完成。

二、明确职责,全员参与

我校把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最重要的抓手。以班主任为主导,任课老师分包班内学生,既要覆盖全体学生,又要突出重点对象,即每位教师有学生可包,每位学生有教师可保。

职责上严格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着力关注家庭贫困、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环境不良、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实行结对包保、跟踪包保。重点做好“四项工作”,即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定期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做到“四个必谈”,即包保对象成绩进步时必谈、成绩退步时必谈、行为有问题时必谈、思想出现问题时必谈,全程跟踪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动态,及时排忧解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严抓过程,精细管理

篇8:全员育人工作笔记

一、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内涵

教书育人, 德育为先。所谓“育人”, 不仅仅指知识的传授, 而且包涵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全员育人”顾名思义就是育人的全员性, 它指的不仅仅是高校的专职学工队伍, 而是高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 达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 形成全方位的工作格局。笔者工作在一所高职院校, 曾在工作中遇到过这样几个问题:任课教师将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直接推到辅导员的面前, 说就这就是你们班的学生;面对校园里有学生违反大学生行为规则的行为, 任课教师一笑置之。结合国际国内形势, 高校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 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已是迫切眉睫。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政治工作靠专职学工队伍人员, 缺乏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许多高校一提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就理所当然认为那是政工干部、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责任, 在认识上将育人工作孤立起立, 专职教师忙于授课, 完成教学任务、科研任务, 在主观上割断了育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实践中也就没有将教书与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事实证明, 如果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全体教职工思想上的认识问题, 全员育人工作只能流于形式, 专兼职育人队伍将难以形成。

(二) 个别高校领导对全员育人工作重视不够, 没有将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原则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现代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增加的情况下, 学生生源却在逐渐减少, 个别高校一味追求办学规模, 从而鼓励教师教学改革, 大力奖励教师科研。对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认识不够, 在两手都要抓德育与智育的关系上, 没有“两手都硬”,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投入不够, 重视程度不够, 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浮于面上, 深入程度不够。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化为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 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不少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未来感到迷茫, 学习目的不明确, 理想信念不坚定。据调查发现, 大部分大学生对“两课”的认识不到位, 再加上不少高校“两课”的教学方式单一、形式枯燥, 而导致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际性和实用性。

三、新形势下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建议

(一) 形成育人观念更新机制

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实现对高校育人的要求,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增强育人工作的自觉性。一是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认识上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成是教学科研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看成是大学生忠诚于党的领导的基础, 是实现党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从制度上、从经费上、从实施上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 上下齐心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全体高校教职员工应主动加强理论学习, 形成正确的育人观。2004年, 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后, 中宣部、团中央等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 对高校怎样培养合格的人才提出了指导意见。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三是开展高校育人观念更新论坛。组织高校教师、特别是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的职员交流学习文件、精神的心得体会, 在校园内充分营造全员育人的舆论氛围。

(二) 以激励为手段, 调动育人积极性

首先, 落实岗位责任制, 在制定各岗位工作职责的同时确定各岗位育人目标, 实行目标激励。激发员工为实现目标的动机因素, 调动人人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 实行考核责任制。目前, 各高校在教职工育人目标的考核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侧重于教师的业务考核、科研考核等, 对教师的服务育人、教育育人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 不利于教师积极参与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 必须在考核激励机制上为全员育人提供制度保证。一是考核主体部门要合理制定考核制度, 将育人业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合理确定育人业绩与教学、科研的比重, 增加考核的内容, 完善考核的制度。二是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晋升、晋级的依据。改变高校教育者在评职称时重点考核其教学量和科研能力的局限, 对那些轻视或不愿意从事育人工作的教师就不能晋升其专业技术职务。

(三) 拓宽渠道, 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首先, 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实现教书育人。《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等各项义务。“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高德情操和理想信念, 热爱祖国, 乐于奉献。

其次, 发挥各管理岗位的中坚作用, 实现管理育人。高校各管理岗位在学校的运行中起着中坚作用, 管理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在与学生的接触中, 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 要增强管理人员管理育人意识, 忠于职守, 尽职尽责,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是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另外, 管理人员在与学生的接触中, 应意识到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地位是平等的, 做到尊重、爱护学生, 真正为学生着想。

最后, 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 实现服务育人。服务育人是学校育人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就高校而言, 服务部门主要存在与四个方面, 一是心理咨询服务;二是学生资助服务;三是就业创业服务;四是后勤保障服务。各职能部门应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 解决学生心理障碍, 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助, 积极为学生就业创业寻找门路, 保障学生住宿、饮食、生活有序进行。坚持在实践服务职能中, 充分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樊平.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探析[J]经济师.2010 (02) .

[2]彭希林.论高校全员育人机制建设[J].文教资料, 2009 (17) .

篇9: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摘要:本文以案例分析的方法,阐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从过去的单纯帮助困难学生度过经济困难,到现在从经济、学习和心理三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资助工作也由原来简单的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向全院教师、全体同学共同参与转变。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全员育人;资助工作

引言

当前,学院资助困难学生基本上固定在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社会性奖学金和学费缓交等经济层面上的困难生资助办法。这些办法在一定层度上确实缓解了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缓解了他们的学习压力,但对学生成长的帮助并不显著。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因为经济原因,出现学业和心理问题的概率较大。基于这样的问题,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困难学生,学院开展了全员育人活动,由学院专业教师结对困难学生,从学业和心理上对他们进行辅导。

一、案例概况:

何某某,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13级学生,在她11岁的时候,父亲早逝,母亲残疾,中考失败,而选择中职专业。因为家庭原因,大学三年期间没有一个学期正常支付过学费,但她没有因为这一切而放弃学业。在大学三年里,不仅担任班级团支书、学院团委办公室主任、每学期均获得一等奖学金,还和同学自主创业,在校期间开办了随艺手工作坊,同时选择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用她的第一笔工资去缴纳她的学费,用她的第二笔工资来提供她的生活费,用第三份、第四份兼职的工资去让她的家人和她的生活变得更好。在这三年里,她用行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获得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第四届“自强之星”称号。

二、案例分析:

该同学从一名孤残家庭的困难学生到现在的“自强之星”,在她一路的成长过程中,有同学、有老师、更有国家对他的各种支持和帮助。在经济上,一等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勤工俭学工作的获得为她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生活上,班主任和周围同学对她的关心和帮助,让她的生活充满了温暖;在学习上,根据该同学学业情况,安排教师志愿者定期为该同学辅导功课;在心理上,帮助她自强自立,学会感恩。而这些帮助都源自学院开展的“全员育人”活动,安排教师志愿者结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给与困难学生的帮助和关怀。

三、实施办法:

在该同学的案例中,学院在全员育人模式下,通过对学生一对一的帮扶工作,帮助困难学生树立自信,克服困难,顺利的完成学业和将来能进行高质量就业,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建立困难学生信息库,全员教师志愿者结对困难学生。

每学期开学初,学院都会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和心理困难学生建立学生信息库,通过国家奖助学金、教师帮扶、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对学生展开“全员育人”工作。对于该同学,在开学初班主任就将她作为特别困难学生进行关注,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她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困难生学生信息库的建立,也为学院重点资助工作的展开打下基础。

(二)关心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困难学生自强自立。

在困难生信息库建立后,班主任、辅导员会针对本班级、本专业困难学生中有突遇家庭变故或日常行为异常的同学进行关注,并及时安排结对教师与其结对。因为家庭困难学生容易出现自卑感和自尊心缺失的情况,要帮助这类困难学生从心理上自强自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同学进行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以及及时的心理咨询。针对该同学的帮助,从大一开始,结对教师每两周都会与其进行谈心谈话,在每年的一些年轻人的节假日,会邀请她与班级其他同学一起前往自己家里过节,从生活上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三)鼓励困难学生勤工俭学,从兼职到在校创业。

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在校期间,鼓励同学参与勤工俭学活动,每年全院为100多位困难学生发放勤工俭学工作平均每人1400元左右,学工部门和结对教师在学生课余时间积极为困难学生寻找校外兼职工作,鼓励同学与他人合作在校期间参与创业园店铺申报,进行在校创业,靠自己的双手解决经济困难。该同学就是在进入校园后,由班主任和学生管理部门先提供勤工俭学工作,然后在二年级时与他人合作在结对教师的帮助下,申请学校创业园店铺,并获得月平均盈利5000元,完成了从一般的输血式的资助到造血式的资助帮扶。

四、基于案例的思考:

该同学的情况并非个案,在近几年入学学生中孤儿、低保家庭、残疾学生的比例正在逐渐升高。而在这些困难生中,很多学生存在“靠、等、要”的消极心态,对自身情况缺乏正视,没有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觉得国家资助他是应该的。为了能更好的帮助这些困难学生,让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学院建立了“全员育人”模式,从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

(一)高校资助工作应从学工部门负责向全体教师进行转变。

过去,很多高校教师认为对困难学生的帮助是学工部门的工作,跟自己工作关系不大。然而,在学生的日常教育和专业学习中,所有高校教师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在进入大学后,所学知识发生转变,对个人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他们因为经济困难容易出现心理上的自卑和学业上的困难。因此,在针对困难学生的帮助中,除了要学工部门做好学生物质上的资助工作,还需要全体教师参与到对困难学生的学业和心理的帮助中来,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进行引导,让他们正确看待眼前的“困难”,明白可以通过自己的自强自立来改变家庭的“贫困”。

(二)高校资助工作应加强对学生励志教育,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的精神

在现在的高校资助工作,作为学工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通过“自强之星”等一些列的评选活动,让通过自身努力而改变现状的优秀困难学生作为榜样走到台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贫穷”只是暂时的,优异的成绩和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在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回馈精神。能正确理解国家强助学金发放的意义和正确对待所获得的资助。

(三)高校资助工作应拓展资助形式,为困难学生搭建锻炼平台

在当下困难生资助工作中,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助学金的评比和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提供上,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形式单一。作为学生资助部门可以为学生考虑更多的资助形式和方法方法,比如鼓励学生参与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带薪见实习工作;组建团队,在校内参与自主创业活动;通过参与公益活动,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让他们能接触到更大、更广阔的空间,而不仅仅局限在校园的环境中,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莎莎 .让挫折成为成长的动力——基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案例的思考[J] . 科技展望,2015.25:33

[2]赵裕彬.扶贫更扶志——基于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案例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0.2:53

上一篇:描写冬梅的古诗词下一篇:2023军训汇报表演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