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导师

2024-06-24

全员育人导师(共8篇)

篇1:全员育人导师

小学六年级全员育人导师计划

为了进一步发挥任课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根据新课程要求,为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导航”的教育理念,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充分互动、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制定学生成长导师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在小学阶段是向初中过渡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心,鼓励和帮助。那么应该注意学生的心里变化、学习方面以及交往方面的改变。学生的心理特点 个性差别大:六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很容易接受别人的评价并产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情绪不稳定:生活经验不足,他们经常在陌生、严肃、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在教育学生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学生,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关,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以及督促、严格教育,更不能听之任之,过于迁就,溺爱孩子。学生的交往方面: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但是还不能共患难。他们选择朋友往往是从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不能真正的体会友谊时什么,这时就要求父母多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帮助孩子在成绩、能力素质和品德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功能,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用“主人”的姿态对待所有的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的探究,独立地生活,促进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发挥我校优势,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5、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贯彻课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学生。

三、导师职责

导师通过“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了解学生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进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规划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关心学生的生活,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协调好家长、学生、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关系。

(三)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分配学分、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志向制定好个人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辅导学生解决各种心理困惑,结合自己所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指导学生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教育学生严肃校规校纪,纠正不良习惯,遵守法律、法令和社会公德,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能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为创造和谐社会做贡献。

四、主要方法途径

“全员育人导师制” 采取“四导”策略,即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导师坚持做到“五必须”,即导师“每天必须有一个微笑,每天必须有一声问候,每周必须有一次谈心,每周必须有一次面批作业,每月必须有一次家长联系”。

(1)思想引导主要是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导师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个性特

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情况,利用换位思考、降低要求、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对受导学生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进行诊断分析,并施以纠正。引导受导学生确立自己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业辅导主要是按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导师通过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辅导,帮助受导学生排除不良学习情绪,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意志品质,提高学习能力;鼓励质疑问难和乐思妙想,帮助学生自我识别学习风格,对不同风格的受导辅学生实施匹配策略,进行多重辅导方式,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效率,最终解决学困生“想学、愿学、能学、学会以及会学”的问题。

(3)心理上疏导主要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自主和各方面蓬勃向上的愿望。导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鼓励受导学生自我表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力,指导受导学生学会与人正常交往。疏导的核心是沟通、倾听,让学生敞开心扉,是每个成功疏导者的最主要诀窍。

(4)生活指导主要是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导师通过校园生活指导、社会生活指导、家庭生活指导等,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和合理消费,帮助受导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生活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有益于身心健康、学习进步的生活作息制度,指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导师工作总结

刘全玲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自从我们年级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从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果。在与各位同学的朝夕相处中,我也感觉收获颇多。现在我将本阶段的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全员育人开始以后,我给6个学生召开会议,确定小组的组长,给他们提出了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要求,并记录他们的生日、家庭住址父母单位和电话以及宿舍号。在第一时间提升了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小组育人活动的展开。

全员育人实施过程中,我对联系的6名学生,分析他们的个性特长,调查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与他们探讨学习方法,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真正和学生一道负起对学习过程的责任,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纪律、学习习惯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既教书又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只要我们能换位思考一下,能确实

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与他们交流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二、每周批阅学生的成长记录,根据他们的所写所想所感,及时了解每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这阶段中遇到的困难,在给他们写的批语中为他们出谋划策,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经过沟通后,几个原来认为写成长记录无用的同学也开始认真记录每天的得与失了。

三、与学生共同进餐的过程中,我会点评每一位同学在上周的表现,然后让组内成员互相表扬,比如说一下在上周中你认为那些同学比较努力,他怎样努力了等等。这样有些同学受到了表扬,在这一周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而另外的同学也会以这些同学作为榜样,积极上进。

四、在开展小组活动这个项目上,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途径,所以没有取得大的成果,希望能和其他老师交流一下,向他们学习。

导师工作总结

刘全玲

篇2:全员育人导师

一、指导思想

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了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抓出实效,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针对目前学校生源实际状况和教育学生难度增大等问题,与时俱进,改进创新,制定《全员育人导师制度》。目的是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明确任务,加强管理,落实学校办学目标,推进我校争办示范校进程。

该方案采取定人、定时、定标的方法,面向全体,侧重后进生,对教育对象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并纳入学校目标管理系统。

二、具体内容

1、全员育人导师制

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在教务处、德育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实际、思想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使每个教师成为多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

学校通过导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强化导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使教师从办公室自觉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和生活引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地发展。

“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教师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针对以往教师育人目标难以落实以及学校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动态流动、班级管理难度增大的问题,学校提出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导师制,使所有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导师,不仅有效地弥补了班主任难以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中的缺陷,而且顺应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使教师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使教书育人有了制度上的保证。

导师育人制,即强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机制和重内容、重方法、重实效的原则,使全体教师认识到德育不是光靠专职教师上课或班主任管一管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必须依靠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抓出实效。

三、具体办法

第一、每学年教务处向各年级组提供各年级课任教师名单,由年级组长统一协调,征求班主任意见,各任课教师根据各班实际及本人任教班级,按照年级统一安排,分别选定1名困难学生,进行“学习扶贫”、“思想扶贫”;选定4名优秀学生,进行“学习排雷”、“心理解惑”。

第二、每名导师带3名学生,两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第三、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第四、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建立家长联系本,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第五、学校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第六、导师与班主任要及时沟通、汇报,以便班主任全面了解情况。导师遇到特殊案例、问题可要求年级组长在本年级进行“会诊”,制定教育方案,建立特殊案例、问题“会诊”制度。

第七、各年级组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袋,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

第八、为确保该方案的落实,教育处制定相应量化考核方案,通过导师过程材料、班主任年级组长评价、学生思想进步学业成绩等项目进行量化考核,低于60分者,评优一票否决。实施办法突出“有计划、有记录、有过程、有实效。”建立完整的导师制工作制度,包括档案制度、家长联络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和特殊案例“会诊”制度等。

德育导师制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改变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使任课教师的育人责任明确,真正落实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同时该项工作也是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的有力措施之一;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

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承担着育人的责任。每个导师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与学生近距离的优势,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中老年教师要不断调整心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贴近学生,使学生在得到智慧启迪的同时得到更多的人生启迪,获得做人与做学问的双丰收。学校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此项工作的透明度,开展导师与小组成员的互动及交流活动。

2、首遇责任制

首遇责任制,就是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在校内外遇上学生权益受侵犯的,或学生违纪、惹事的,都有责任及时制止、当面教育,并将事情经过及处理结果及时上报年级组或教育处。对于突出的典型案例在教育研讨会上交流,对优秀的教育人员进行表彰与奖励。

3、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原则及程序 原则:

第一、坚持对一般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如说话、睡觉等)采取暗示、提醒办法处理。第二、坚持对严重干扰正常课堂秩序事件(如学生打架、病倒等)采取及时处理的原则。

坚持先上课后解决问题的原则。尤其是初中九年义务教育,不允许随便剥夺孩子上课的权力。在课堂避免与学生正面冲突,必要时可采取冷处理办法,保证课堂教学按计划实施,课上学生的问题课下解决。

程序:

第一、病倒同学及时送校医救助,同时通知班主任或年级组长告知监护人,及时送医院救助。

第二、对严重干扰课堂教学的学生送至班主任或年级组长处批评教育,如班主任、年级组长不在办公室送至教育处进行批评教育。由任课教师及时通知该生导师,进行谈话教育,导师负责及时通知监护人该生在学校的表现,请家长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同时应反映在课堂常规评比表上。

对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原则及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帮助教师以理智的心态应对课堂突发事件,以正确的方式处理突发事件,以有效的途径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4、教师值周制

由于学校规模大,学生多,建立年级教师值周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防止突发事件发生的有力措施。由年级组统一安排,每天有一名本年级教师,负责对本年级学生中午、放学后至静校管理,重点是巡视,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纠正处理,解决学校中午午休及放学后教育教学秩序难以保证的问题。

开封市第十三中学

篇3: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究

一、渊源与沿革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 最早出现于1379年兴建的英国牛津大学, 其创始人是曾任温切斯特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的威廉·威克姆。由于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采用导师制, 但由于经费和人力的限制, 一般只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因此, 从导师制的起源看, 它最早出现在高等教育领域, 并主要用于研究生教育, 是作为一种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学术指导的教学制度而存在的。

上世纪90年代起, 只有在高等教育阶段才能享受到的导师制, 在我国中小学校也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如浙江长兴中学实行的是“德育导师制”, 具体地说就是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北京八十中致力于为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选择导师, 指导学生的深入发展;高明一中借鉴其他学校培优扶差的经验, 结合自身的教学资源, 实行了“学科导师制”的教学模式; 还有一些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建立科研导师制等。

到21世纪,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接受并创造性的实施导师制, 2004年, 日照实验中学开始试行全员育人导师制, 2006年其申报的“寄宿制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实验研究”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级规划课题;2009年, 日照一中开发的课题“师生成长共同体”, 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二、发展与完善

导师制在中学的施行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初期的导师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德育导师制, 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的思想, 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情绪、交往等问题。二是学业导师制,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为提高个别学生的学业成绩而配备的学业辅导型“导师”, 表现为导师承包边缘生、希望生, 为他们补弱、提高。三是生活导师制, 让教师承包学生宿舍, 为学生的生活提供指导。四是选课导师制, 指导学生选择选修课程。德育导师制, 是用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烦恼的, 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 特别是心理健康成长给予了支持和保障, 但学生的烦恼大多来自学习, 导师的工作不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相结合, 教育效果就难以有保证。学业导师制, 单纯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设, 并且指导的也是个别学生, 专门为考试服务, 与导师的实质含义相差太远。生活导师制, 符合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情况, 以宿舍为小组承包给导师, 减轻了班主任和学校的管理压力, 为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保障, 但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成了卫生导师, 纪律导师。选课导师制, 导师帮助学生选择选修课程, 规划学生的发展方向, 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起到了引导作用, 但职责所限, 导师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与展望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笔者认为其在实施中会经历两个发展阶段, 即制度保障阶段和理念引领阶段。

制度保障阶段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的初级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目标是推广落实, 追求实效。这一阶段一般要做好以下工作: ( 1) 确立导育关系:导师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悦纳的关系, 通过确定导师队伍、确定学生对象、报名和人数平衡、师生职责协议等步骤来完成。 ( 2) 建立运行机制:1谈心汇报制度, 通过口头、书信、周记等形式开展。2家长联络制度, 将导师工作情况通报给学生家长, 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协作, 提高导师工作的实效; 通过电访或家访, 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 以给予切实的指导。3活动交流制度, 不限于个别指导, 根据需要, 可以组织座谈会、讨论会、联谊会、导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会、总结表彰会等。4分析会诊制度, 根据一些情况作好分析工作, 会诊可以由导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学校领导提起, 年级委员会或学校组织进行, 邀请有关导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和校外专家进行。5工作手册记录制度, 详细记录《导师工作手册》 ( 电子版、传统版) 。6学生档案制度, 从关注学生成长、积累工作资料、评定导师实绩、评价学生成长等方面建立学生档案制度。7绩效评价制度, 实施多元化、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有导师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的奖惩机制。

理念引领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是制度的弱化。实施初期以严密的制度和精细化的管理来保障落实, 是推动育人工作全面开展的有效之举, 而在育人理念深入人心, 育人工作常态化以后, 制度要求就成了一种外在形式, 新的发展阶段必然会弱化制度要求, 注重育人实效。二是职能的强化。现行导师制给教师们划分了各自的责任田, 育人职能只是在小团体内得到充分的体现, 但育人职能是不受限制的, 每位教师最终还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育人职能的最大化。三是理念的内化。随着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化, 育人为本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追求, 并贯穿于学校的每项工作中, 形成学校新的育人理念和文化内涵。

四、困境与突破

如果以最初我们对导师制所抱有的积极期望以及它本身所应该具备的功能来衡量, 导师制的实际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 效果也在呈逐渐下滑趋势, 个中缘由需要我们去分析研究。

第一, 导师缺乏育人动力, 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一是考核问题。教师非常看重年终考核, 因为考核结果往往是教师参评教学能手、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而高中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还是教学成绩, 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还停留在形式上, 没有真正体现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因此, 从实际功利出发, 老师们对育人工作兴趣不大。另外, 从导师考核结果来看, “优秀导师”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与聘任中体现得不够及时、充分, 是否“优秀”和“不称职”, 对老师们没有太大影响。二是工作强度问题, 育人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高中课程时间紧、任务重, 教师在校时间有限, 沉重的工作压力和负担, 使导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 评价手段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不强, 评价结果不能充分反映导师工作成效。一是显性要求, 形式严重。为保障导师制的实施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要求, 如谈话记录, 成长档案等, 只是对导师工作方式和频率上提出了要求, 但这些档案记录中只反映了工作的过程, 不能体现工作的成效, 难免出现形式主义和滥竽充数的现象。二是隐性要求, 难以落实。导师在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开展的育人工作更多的是体现了对学生影响和感化的隐性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导师是凭着爱心和责任心去开展工作, 如果缺乏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坚定的职业操守, 育人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第三, 导师开展工作缺乏一个有形的空间作为载体, 从而使其工作过程难以显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可以依托班级来进行, 从对班级的常规评价和各科学习成绩中, 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班主任的工作状况。而导师的工作对象是分散的, 缺乏班级这样一个整体的有形空间作为依托, 从而导致管理者对导师工作的过程状态很难了解和掌握。同时, 正因为缺乏开展工作的有形载体, 也让导师们工作起来难以有效控制和按序实施。

导师制从最初实施的那一天起就不断冲击着应试教育下的育人模式, 在教育观和质量观转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但实施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不可逆转, 如何尽快走出应试教育模式, 推动全员育人导师制深入实施, 需要我们做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第一, 加强理念引领, 营造全员育人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要弥补应试教育下育人职责的缺失, 需要学校进一步转变育人观、质量观, 提高教职工全员育人的思想认识。首先,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价值性举措, 需要校长的价值引领, 校长要带领教育干部, 沉到教书育人的第一线, 调研、指导、参与全员育人工作, 当好导师的导师, 也“承包”一定数量的学生, 以学校领导的率先垂范, 激发教师参与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其次, 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家长广泛了解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涵、策略, 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双向互动”家长会, 凝聚家校教育合力, 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再次, 定期不定期地对导师工作进行督查, 适时开展针对全员育人的“深度访谈”, 搭建起学校干部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确保学校的规定和要求落实到位。

第二, 创新评价模式,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一是在评价理念上, 要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切实减轻导师“导”的压力, 不必针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对导师进行评价, 而是针对受导学生发展中原来最强势或者最薄弱的环节的完善情况进行评估, 进而对导师进行评价, 切实增强导师全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如, 对有特长的学生, 导师就要在促进学生特长发展上下功夫;单亲家庭的学生, 一般容易存在着心理问题, 导师可以有的放矢地重点针对其心理进行疏导, 给予情感上的关注; 针对学困生, 给予充分激励的同时, 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辅导。二要在评价方式上, 要实施多主体评价。导师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导师自我评价, 学校领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进行评价, 突出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每个导师更好地反思自身工作措施和成效。三要在评价策略上, 实施激励性评价。导师工作成效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 在导师评价中, 学生最有发言权。

篇4:全员育人导师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98%的学生住校。实行导师制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宿舍内不同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帮助和关爱,建立自然、亲密、和谐的导育关系。它包含两个“全体”: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育人;二是全体任课教师都做导师,每位导师都有责任宿舍,都要对责任宿舍里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我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确定导师及责任宿舍。根据导师自愿选择宿舍和宿舍学生自愿选择导师的双向选择原则,确定导师和责任宿舍,并予以公布。

2、明确导师的职责。导师要对自己责任宿舍内的学生适时地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辅导。

3、建立管理和评价制度,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比如:建立班级会商制度、师生谈心交流汇报制度和档案制度等。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行,为学生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作为一名班主任和导师,我深感责任的重大。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导师的适时点拨与正确疏导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于是,我利用可能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尽量多与学生谈心、沟通,在了解和理解他们的基础上,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

那是2006年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晚上,作为导师,我走进了319宿舍。窗外雪花飘飘,宿舍内暖意融融,我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春节里各自最开心的事情。当熄灯铃响起的时候,我轻轻闭门离开宿舍,偶然发现一个同学正面对着窗子凝视着远处……

原来,我忽略了一向沉默的张凡同学。我后悔自己忘记了一颗年轻而紧闭的心灵。张凡一向善于思考,经常出人意料地说出一些新观点,但他几乎不与老师、同学交往。作为他的老师,我一直没有走进他的心灵,现在我成了他的导师,应该尽快找到突破口,帮助他走出封闭的境地。

第二天,校园美丽的雪景令人陶醉,我引导同学们写关于雪的诗,同学们都很踊跃,唯独张凡望着窗外,好像进入了另一个天地。我点了张凡的名字,他眼睛仍是朝外,但很投入地吟出了几句:

唯有寒冷的包裹,我才洁白无瑕;

如果给我温暖,我会化作一滴眼泪渗入地下!

张凡的小诗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中午我找到张凡,首先肯定了他的诗精致、很有意境。然后经过一番交流,我了解到张凡从小就读了很多书,懂得不少道理。在生活中,他觉得身边的人都很俗气,没有大志,感觉自己是鹤立鸡群。到了高中,他感到与别人没有共同语言,于是就封闭了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对他几乎丧失了信心。他自己一点也找不到学习的感觉,不清楚自己在想些什么,自己像是虚无的影子。

面对张凡,我首先赞许了他积极的一面,并感谢他对我的信任。我告诉他,一个人勇于剖析自己是非常了不起的。然后,我和他谈了鹤立鸡群感受的利弊,让他明白一个人只有客观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以后每次到他们宿舍,我都有意识地让张凡发表见解,有时还提醒张凡注意与同学分享快乐。渐渐地,他开始融入到同学之中,并成了班级中很活跃的一员。

事实证明,这种在“教室外”的交流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自然,管理更加人性化,有时,它能达到课堂上难以达到的管理效应。

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外,导师制管理还要求我们在学业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比如:我帮助学生设计、构思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高中阶段的大计划,以及短期的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并监督他们执行。

篇5:全员育人导师制度

为实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充分互动和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促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全面落实,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全过程监管的育人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导师制的规划、指导和各项工作的实施和落实。

二、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发挥教师教书育人功能,落实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

三、界定导师范围及选聘条件,师生双向选择结对,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

四、根据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意见》,师生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和成长计划。

五、履行导师职责,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特别关注对“八类特殊群体学生”帮教,对他们实施个性化、差别化教育,制定具体有效的个性化方案,为他们健康成长导航。

六、建立《导师工作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导师根据工作实际及时认真如实填写相关记录,及时追踪学生成长轨迹。

七、导师要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受导学生每周一次以成长周记的形式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要建立“导师工作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八、导师要经常与家长进行联络和沟通,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电话联系一次,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并帮助和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九、导师要适时与班主任加强交流和沟通,各班级每周进行一次学情会商,各年级组每个月组织一次导师例会,进行个案研究与会诊;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导师论坛,提升导师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十、加强对学生发展变化和导师工作的绩效评价。坚持采取多元评价、过程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学生成长轨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将导师工作的绩效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评优、晋级、工作津贴挂钩。

辛兴镇小学 2011年6月

附:

附件1:“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附件2:全员育人导师选聘条件 附件3:“全员育人导师制”协议

附件4:“全员育人导师制”受导学生花名册 附件5:“全员育人导师制”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 附件6:导师工作手册 附件7:家校沟通记录

附件8:“全员育人导师制”学生成长计划 附件9:导师“月会诊”记录表 附件10:受导学生个案分析 附件11:导师工作绩效评价表 附件12:受导学生发展变化评价表 附件13:导师工作个案反思

篇6:全员育人导师制度

 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全面落实“全天生活皆教育”办学理念,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度。

1、全面分析。学校实行教师包靠班级制度,每个班级由2-3名任课教师负责包靠(包括班主任),班主任和包靠教师在开学初对班级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并掌握班级学生的情况。

2、民主结队。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商定需要帮扶的班级中“学困生”名单,根据自愿及双向选择的原则,由班主任和包靠教师每人分别选定1—2名学生帮扶结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帮扶”或“思想帮扶”,并建立帮扶档案。

3、及时育导、帮扶。包靠教师要经常与保靠学生谈心,尤其是负责的“学困生”要坚持做到每天掌握思想动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育导,并做好育导记录。需要帮扶的学生,导师应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并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篇7:全员育人导师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被级部选派做全员育人导师经验分享,实在是有些意外,在座的很多老师也是我的导师,经验何其丰富,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我的班主任工作刚要满三年,在育人工作上也谈不上有啥经验,就当是汇报一下我的工作吧。

作为班主任育人工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天要和出现问题的学生打交道,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等进行指导,当然这样育人工作也会让一些普通的学生、不太会犯错误的学生被忽略,成为班里默默无闻的一员。全员育人导师制,让每位学生有了被关注的机会,任课老师的参与帮助班主任们分担了平日工作中的压力。

但是在初步实行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每天班内还是有处理不完的问题,就导致分配的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交流,也想过育人工作不仅仅要和学生单独的面谈,平时的课堂,日常的的碰面,偶然的事件,都是老师育人的时机,尝试过一段时间发现,还是具有随机性,有些学生很少会有交流的契机。这也是困扰我完成全员育人工作,全员方面的困扰。一个学期下来也基本上就每次考试后针对学生成绩的分析,时间上基本上利用自习课,以及自己值大班后两节的时间,基本上一个学生谈话下来20到30分钟,大多数都是我在说,学生没有一个心理准备,突然被谈话也比较拘谨,大多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在20分钟的谈话当中打开话匣,找到育人的契机。由于担任18名学生的育人导师,在时间上不可避免的有些学生谈话次数较少,所以也采用过集体谈话方式,让学生一个一个对自己的近一段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对学生整体提要求,缺少了针对性。所以也坦白的说上学期的育人工作,我其实做的并不好,个别学生谈话次数少,最后也是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在最后要交育人本的时候补上几次。当然上学期的育人工作,对于个别学生的成长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我理解的是,全员既指的是老师全员参与,又指学生全员受到导师的指导,所以从全员二字上来反思自己的育人工作做得并不好。

本学期我的育人对象有16名,反思上学期的育人工作,我有些犯愁,学期初班级工作繁杂,又加上作为班主任也是班级48名学生的导师,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待去处理,手机、恋爱、课堂违纪、心理辅导等等,让我在在分配开始的两周里仅仅让学生填写了基本情况,一直没有开始我的育人工作,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育人工作对于学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育人方式方法上让我很苦恼,有时不得不利用下班时间多留一会儿,或者谈不完再占用学生上课时间一会儿完成育人工作。我在反思自己的工作,如果这样下去,还是会和上学期一样。所以本学期,我改变了工作方式,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面临的困难,节省了时间,育人工作也初见成效。下面给老师们汇报一下我本学期的育人工作。

本学期我采用了和学生书信交流的方式。交流的内容不限,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交流不同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也汇总了一下这种育人方式的优点。第一,书信交流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准备的把自己的情况写下来告诉老师,可以把想说的仔细斟酌,减少了老师突击性的找学生谈话给学生带来的被动性,无准备性,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好好地梳理一下告诉老师,使交流的问题具有了针对性。第二,书信交流的方式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育人,比如考试之前布置给学生,写一下自己的复习计划,定一下考试目标,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计划性,目的性;考试后布置学生对自己的成绩进行反思总结,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分数的退步的失落或进步的满足,更好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查找问题;若近几周没有特别的事情,就布置学生写一下近期烦恼的事情,或者开心的事情,包括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同学之的交往等等,只要想倾诉的都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的进行指导;也可以结合着级部开展的生涯规划,布置学生规划一下自己的大学及专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三,书信交流的方式大大节省了我的时间,我也通过书信的方式给他们回信,鼓励学生,给学生建议,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对个别问题突出的再进行面谈,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基本上回复16名学生的书信用不了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第四,操作起来很方便,每个班选一名负责人,帮我传达主题和收发交流的书信,保证了老师月学生的及时沟通。当然学生也可以随时和和老师书信,不需要约时间,只要把纸条放在我的桌子上即可。

下面给老师们展示一下,部分书信内容。

xxx,我班上学期一直占据前三名的学生,因为上学期脊柱长了一个肿瘤做了手术请假两个多月。学生回来后压力很大,通过书信的方式了解她的压力所在及时的疏导,帮助学生稳定情绪,做好指导,学生回来之后两次考试都能维持在班级10名左右,比较稳定。针对她的问题也单独谈话,帮助她建立信心。

xxx,分班之前是特色班的学生,文理分班后,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上学期学习一落千丈,也因此随之而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违纪,恋爱,厌学等问题。其实,从上学期起,针对他的违纪问题就多次和他谈话,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直是我在说教,学生的内心比较抗拒,一次谈话下来很难让他开口,效果甚微,从他的几次书信中也能看出来,从一开始的不愿意交流,到慢慢的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本学期成绩大幅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帮助他去转变。

xxx,我班文理分班后外出借读,一直没见过面,因在借读学校学习跟不上,本学期开学后中途重返二中。这个男生比较内向,不苟言笑,开学之初谈了几次,了解不多,因回来的晚,没有分配导师,我就成为了他的暂代导师,通过书信的方式,我迅速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性格,思想,适时的给与指导,第一次月考考了我班第二名,期中考试考了我班第一名。与他书信交流中,他在外校的经历和自己对学习的认识,认识到了人外有人,校外很多比自己优秀的学生平时比自己还努力,自己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也成为了我鼓励其他同学的事例。

xxx,我班新推选的监督部部长,也是我的课代表。这个孩子活泼、做事认真,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我鼓励她担任新监督部部长,给与她肯定,在工作和学习活动的平衡上,我鼓励她大胆尝试,也及时的帮助她反思,总结,现在成为了我班人气很高的班委。xx班新疆生都是我很喜欢的学生,也都是我从预科一直教上来的学生,说实话这些孩子比本地生要认真懂事,从他们的书信中也能看得出来,总结的很认真很仔细,xxx,时间原因我就不一一汇报了。

其中,xxx这名男生,说实话,当时分给我的时候我是很头疼的,因为上学期他上我的课,没有一节课是不睡的,班主任苏老师也找他谈了很多次话。实际上,我很幸运,在苏老师谈话的契机上,我碰巧选择了书信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一直想和xx老师说的话,通过书信传达给了我,我在恰当的时间给了他恰当的鼓励和指导,让我欣喜的是,一学期没解决的上课睡觉问题,因为一个契机解决了,迪力穆拉提有了改变,作业也能尽力去做一部分,更让我高兴得是期中考试他交给我的反思,虽然不到10行字,但是句句都是心里话,他大体是这样说的,老师我这次考试每一科都认真对待了,把自己会答的地方都答上了,相比之前的考试,进步很大,我知道我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不会放弃,会继续努力。很遗憾,书信在交流的过程中他弄丢了,不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喜悦。

篇8:全员育人导师

一、让德育切近生活,变“高、大、空”的德育目标为“近、小、实”的生活德育

让德育贴近学生生活,细化德育目标,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创新。长期以来,中学德育教育走入课程化、说教化、概念化、抽象化、形式化的误区。我们基于道德养成的基础应该是常态生活的认识,依托“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生常态生活的细节中,将抽象的德育目标化成分段目标,分解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在细微之处,潜移默化,使德育目标的落实与学生的常规管理紧密结合,进而内化成道德素质,有效解决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问题。工作中,每一位导师都对责任宿舍内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负责、全程管理,在宿舍内部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生活德育环境。宿舍内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收到来自导师的亲情关怀和来自同伴的友情帮助,让每一位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情感交流与合作互助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健康成长,有效避免了脱离实际、方法简单、流于形式的空洞说教。

二、全员育人,变班主任“一手抓”为全员“齐抓共管”

传统的德育管理,主要依靠班主任一手抓,虽然也要求副班主任、学科教师等人员参与,但由于责任不明、职责不清,加之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往往统一要求不少,实际收益不大。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校建章立制,制定了《全员育人业绩管理》、《全员育人量化细则》、《导师责任宿舍文明素养考核标准》等制度,设立了优秀导师奖、金牌导师奖、育人突出贡献奖等,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人人参与德育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潜能,让学生在教室之外的生活空间,随时得到导师和同学的关怀,使德育教育最大限度地涵盖学生成长的时间与空间,改变了德育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承担、靠相关科室监督的缺陷,在实践中诠释了“齐抓共管”。

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德育管理,真正做到从“管”到“理”

以往的德育教育往往习惯于学生工作的制度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者的教育权力加以控制,德育教化的功能只是被肤浅地维持着。在全员育人的背景下,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是导师,每一位学生都有导师。导师从关心尊重学生出发,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和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分层指导,学生亲身感受到导师对他的信任和期望,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主体意识、主动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导师走进宿舍,与学生一起叠被褥、摆物品、谈家庭、谈生活、谈学习、谈未来,共建小家。导师就是一个“大哥哥”、“大姐姐”,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走向平等对话的主体,亲切的话语、谆谆的教诲,像滴滴甘露,润物无声。我们知道,“错误习惯往往使人习惯错误”,而“好习惯的养成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学生良好习惯,在潜移默化的坚持中形成。

我校2009级1班112宿舍在给其导师的评价中写到:“一同欢笑,一同难过,您在我们高兴的时候,同我们一起快乐,在我们难过的时候,给我们安慰和鼓励。您不仅是一位导师,而且是一位年轻的母亲,细致入微地照顾着我们。或许,您会说,您不是那么完美,但在我们的心中,您就是最完美的,因为我们共有一个家!”

四、文以教化,用宿舍文化去浇灌品德

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中学生成长有重要的作用。但宿舍文化,不是单纯的装饰几幅字画或格言警句,它是宿舍内全体成员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宿舍价值理念在宿舍环境与行为中的体现,它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涉及宿舍活动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生活习惯,是宿舍内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和影响力。导师伴随着同学之间思想、性格、追求的不断融合,在宿舍内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精神状态和极富凝聚力的宿舍文化。

上一篇:内部购房协议书下一篇:国家税务局关于对县以下农机化系统征免营业税问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