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2024-06-30

白沙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精选7篇)

篇1:白沙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白沙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纲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的要求,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努力实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推动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充分互动、教书育人的和谐统一,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制订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工作,构建起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思想品行、学习方法、心理成长、情感生活、个性特长等多方面予以关注与培养,使其潜能充分体现和发展,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由全体教师参与育人,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形成管理和育人相结合,育人和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一是要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实施自信教育、成功教育。二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三是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新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模式。要求每个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对自己指导的学生适时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等。教师要明确责任,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关注学生,激励学生,引领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导师。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所有管理者都是育人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拔尖学生,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重视边缘学生,使他们的潜能

得到充分挖掘;更要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采取针对性措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个性化原则。人才多样化,个个能成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人施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情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实施步骤

学校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分工负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白沙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王清国 副组长:冯佰亮 成 员:尹洪旗 王晓云 张丽红 李忠华 孙振太 顾廷义

2、宣传发动。分别召开教师与学生会议,宣传活动意义。组织导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分析当今学生弱势的根本原因,提高认识,减少盲目性。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五自”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我们共同进步”、“让学生人人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人人有牵挂的学生”要成为口号。

3、选配导师。成立全体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班级导师组,把每个班的同学按照一定的原则分为二至四个学习指导小组,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召开“全员导师制”班级主

题班会,参加人员为全体学生和本班全体任课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含义、原则和方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和学科教师的教育风格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家境贫寒、行为不良、心理封闭、学习困难、父母离异的特殊学生。并填写《全员育人导师制导师分工班级明细表》。每位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担分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

4、阶段总结。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班级每月召开一次汇报会,互通情况。学校要做好工作计划,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经验交流,推广典型经验。

五、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导师的职责是: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

4、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领导班委会对班级进行“五自”教育管理。

(二)科任导师的职责是:

1、能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采取整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的方式,关心帮助分包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热情,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每学期提交一份工作总结。

六、具体实施

(1)摸底建档,导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络,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填写学生成长跟踪管理表。

(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爱心换爱心,以真诚换真诚,不做居高临下的“说教者”,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问题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肯定优点,多提出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3)家访。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每月集中组织导师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规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学校必要时对重点案例、特殊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5)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

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学校。

(8)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七、考核评价

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学校建立导师评价激励机制。每学期评比乐于助人小明星、进步小标兵,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导师评选活动,学校均进行隆重表彰,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聘任的优先条件。

2、按照《白沙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参与承包学生的教师每人享受基础分5分。

3、以上学期成绩为基数,教导处评价导师指导学生成绩提高情况,成绩与导师工作评价、教师考核挂钩。最高奖励3分。

4、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常规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导师按要求及时、认真地填写好《导师工作手册》。学校组织教学常规检查时一并进行,纳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中。

4、大队部负责评价学生德育、体育、卫生、纪律等的检查,量化赋分,纳入教师考核。该项最高分为1分。

5、教导处对教师每学期期末进行民意测评,对导师满意率达100%得1分,90%以上得0.8分,80%至90%得0.6分。

6、在对导师的考核中,凡对学生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或学生对导师不满意的,每有一人次扣导师1分,扣满5分为止。

辛寨镇白沙小学

篇2:白沙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学校集体研究,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有机结合,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人本关爱,因材施教”,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促进学生整体成长,狠抓细节管理,发挥情感教育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工作新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工作目标

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由全体教师参与育人,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形成管理和育人相结合,育人和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而“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我们把二者紧密结合,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共同体”活动中。

该管理模式一是要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实施自信教育、成功教育。二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三是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新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模式。要求每个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对自己承包的学生适时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

导、学业辅导等。教师要明确责任,及时发现“学生发展共同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关注学生,激励学生,引领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导师。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即在保持现行班级的前提下,各班级内进行分组,每组的学生都有一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全面负责该组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等方面的教育,随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育人服务。班主任为本班导师组组长,定期召集导师,针对责任组内的问题,一起分析学生的日常表现,因人施教,全程指导。一是学校所有管理者都是育人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拔尖学生,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重视边缘学生,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更要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发展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深入了解共同体内的学生,因材施教,采取针对性措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个性化原则。人才多样化,个个能成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人施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情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7、自主性原则。任何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共同体”不能替代学生的“自主学习”。要通过导师和共同体的引导,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有动力;培养良好习惯,使学习有保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保证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协调发展。

8、同伴互助性原则。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靠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怎么办?这就需要“学习共同体”的相互帮助。以前,我们强调让学生独立思考,结果学生盲从现象十分严重。老师给予学习共同体的时间和空间让共同体内的同学互相帮助,学生就能真正把问题解决了。

四、实施步骤

学校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全员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共同体与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教导处、政教处和总务处具体负责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分工负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小学“全员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孟祥红 副组长:刘传洪

成 员:刘绪珠 崔加鹏 汪宗强

2、宣传发动。分别召开教师与学生会议,说明活动意义。组织导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分析当今学生弱势的根本原因,提高认识,减少盲目性。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五自”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我们共同进步”、“让学生人人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人人有牵挂的学生”要成为口号。

3、选配导师。成立全体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班级导师组,把每个班的同学按照一定的原则分为四至五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以导师和助学者的身份进入到学生发展共同体中,并向学生公布。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召开“全员导师制与学生发展共同体”班级主题班会,参加人员为全体学生和本班全体任课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与“发展共同体”的含义、原则和方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

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和学科教师的教育风格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家境贫寒、行为不良、心理封闭、学习困难、父母离异的特殊学生,在此基础上,每班成立四至五个“学生发展共同体“。在“学生发展共同体“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合理确定导师,将本班全体学生“承包”给任课教师,要注意好、中、差搭配。各级部主任要会同班主任,将本班学生均衡承包给上述教师,并填写《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全员导师制导师分工班级明细表》。每位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担分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

4、阶段总结。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班级每月召开一次发展共同体汇报会,互通情况。级部要做好工作计划,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级部间的经验交流,推广典型经验。

五、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导师的职责是: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

4、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领导班委会对班级进行“五自”教育管理。

(二)科任导师的职责是:

1、能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采取整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的方式,关心帮助分包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热情,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每学期提交一份工作总结。

(三)学生发展共同体的职责是:

1、要树立强烈的共同体意识,以共同体内所有同学的进步为荣。

2、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3、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4、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六、制度要求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导师要调查所带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切勿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建立家访联系制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地了解,对其家庭情况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话和跟踪育导制度。导师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

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跟踪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七、考核评价

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学校建立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导师评价激励机制。每学期评比优秀学生发展共同体与乐于助人小明星、进步小标兵,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导师评选活动,学校均进行隆重表彰,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聘任的优先条件。

2、按照《小学教职工考核方案》,参与承包学生的教师每人享受基础分5分。

3、以上学期成绩为基数,教导处和级部评价导师指导学生成绩提高情况,成绩与导师工作评价、教师考核挂钩。最高奖励3分。

4、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常规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导师按要求及时、认真地填写好《导师工作手册》。学校组织教学常规检查时一并进行,纳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中。

4、政教处和总务处负责评价学生德育、体育、卫生、纪律等的检查,量化赋分,纳入学生发展共同体及教师考核。该项最高分为1分。

5、学生发展共同体的反馈评价。教导处对教师每学期期末考核一次,共同体对导师满意率达100%得1分,90%以上得0.8分,80%至90%得0.6分。

6、在对导师的考核中,凡对学生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或学生对导师不满意的,每有一人次扣导师1分,扣满5分为止。

篇3: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究

一、渊源与沿革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 最早出现于1379年兴建的英国牛津大学, 其创始人是曾任温切斯特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的威廉·威克姆。由于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采用导师制, 但由于经费和人力的限制, 一般只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因此, 从导师制的起源看, 它最早出现在高等教育领域, 并主要用于研究生教育, 是作为一种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学术指导的教学制度而存在的。

上世纪90年代起, 只有在高等教育阶段才能享受到的导师制, 在我国中小学校也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如浙江长兴中学实行的是“德育导师制”, 具体地说就是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北京八十中致力于为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选择导师, 指导学生的深入发展;高明一中借鉴其他学校培优扶差的经验, 结合自身的教学资源, 实行了“学科导师制”的教学模式; 还有一些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建立科研导师制等。

到21世纪,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接受并创造性的实施导师制, 2004年, 日照实验中学开始试行全员育人导师制, 2006年其申报的“寄宿制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实验研究”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级规划课题;2009年, 日照一中开发的课题“师生成长共同体”, 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二、发展与完善

导师制在中学的施行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初期的导师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德育导师制, 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的思想, 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情绪、交往等问题。二是学业导师制,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为提高个别学生的学业成绩而配备的学业辅导型“导师”, 表现为导师承包边缘生、希望生, 为他们补弱、提高。三是生活导师制, 让教师承包学生宿舍, 为学生的生活提供指导。四是选课导师制, 指导学生选择选修课程。德育导师制, 是用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烦恼的, 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 特别是心理健康成长给予了支持和保障, 但学生的烦恼大多来自学习, 导师的工作不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相结合, 教育效果就难以有保证。学业导师制, 单纯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设, 并且指导的也是个别学生, 专门为考试服务, 与导师的实质含义相差太远。生活导师制, 符合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情况, 以宿舍为小组承包给导师, 减轻了班主任和学校的管理压力, 为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保障, 但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成了卫生导师, 纪律导师。选课导师制, 导师帮助学生选择选修课程, 规划学生的发展方向, 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起到了引导作用, 但职责所限, 导师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与展望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笔者认为其在实施中会经历两个发展阶段, 即制度保障阶段和理念引领阶段。

制度保障阶段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的初级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目标是推广落实, 追求实效。这一阶段一般要做好以下工作: ( 1) 确立导育关系:导师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悦纳的关系, 通过确定导师队伍、确定学生对象、报名和人数平衡、师生职责协议等步骤来完成。 ( 2) 建立运行机制:1谈心汇报制度, 通过口头、书信、周记等形式开展。2家长联络制度, 将导师工作情况通报给学生家长, 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协作, 提高导师工作的实效; 通过电访或家访, 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 以给予切实的指导。3活动交流制度, 不限于个别指导, 根据需要, 可以组织座谈会、讨论会、联谊会、导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会、总结表彰会等。4分析会诊制度, 根据一些情况作好分析工作, 会诊可以由导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学校领导提起, 年级委员会或学校组织进行, 邀请有关导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和校外专家进行。5工作手册记录制度, 详细记录《导师工作手册》 ( 电子版、传统版) 。6学生档案制度, 从关注学生成长、积累工作资料、评定导师实绩、评价学生成长等方面建立学生档案制度。7绩效评价制度, 实施多元化、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有导师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的奖惩机制。

理念引领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是制度的弱化。实施初期以严密的制度和精细化的管理来保障落实, 是推动育人工作全面开展的有效之举, 而在育人理念深入人心, 育人工作常态化以后, 制度要求就成了一种外在形式, 新的发展阶段必然会弱化制度要求, 注重育人实效。二是职能的强化。现行导师制给教师们划分了各自的责任田, 育人职能只是在小团体内得到充分的体现, 但育人职能是不受限制的, 每位教师最终还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育人职能的最大化。三是理念的内化。随着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化, 育人为本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追求, 并贯穿于学校的每项工作中, 形成学校新的育人理念和文化内涵。

四、困境与突破

如果以最初我们对导师制所抱有的积极期望以及它本身所应该具备的功能来衡量, 导师制的实际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 效果也在呈逐渐下滑趋势, 个中缘由需要我们去分析研究。

第一, 导师缺乏育人动力, 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一是考核问题。教师非常看重年终考核, 因为考核结果往往是教师参评教学能手、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而高中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还是教学成绩, 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还停留在形式上, 没有真正体现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因此, 从实际功利出发, 老师们对育人工作兴趣不大。另外, 从导师考核结果来看, “优秀导师”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与聘任中体现得不够及时、充分, 是否“优秀”和“不称职”, 对老师们没有太大影响。二是工作强度问题, 育人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高中课程时间紧、任务重, 教师在校时间有限, 沉重的工作压力和负担, 使导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 评价手段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不强, 评价结果不能充分反映导师工作成效。一是显性要求, 形式严重。为保障导师制的实施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要求, 如谈话记录, 成长档案等, 只是对导师工作方式和频率上提出了要求, 但这些档案记录中只反映了工作的过程, 不能体现工作的成效, 难免出现形式主义和滥竽充数的现象。二是隐性要求, 难以落实。导师在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开展的育人工作更多的是体现了对学生影响和感化的隐性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导师是凭着爱心和责任心去开展工作, 如果缺乏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坚定的职业操守, 育人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第三, 导师开展工作缺乏一个有形的空间作为载体, 从而使其工作过程难以显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可以依托班级来进行, 从对班级的常规评价和各科学习成绩中, 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班主任的工作状况。而导师的工作对象是分散的, 缺乏班级这样一个整体的有形空间作为依托, 从而导致管理者对导师工作的过程状态很难了解和掌握。同时, 正因为缺乏开展工作的有形载体, 也让导师们工作起来难以有效控制和按序实施。

导师制从最初实施的那一天起就不断冲击着应试教育下的育人模式, 在教育观和质量观转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但实施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不可逆转, 如何尽快走出应试教育模式, 推动全员育人导师制深入实施, 需要我们做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第一, 加强理念引领, 营造全员育人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要弥补应试教育下育人职责的缺失, 需要学校进一步转变育人观、质量观, 提高教职工全员育人的思想认识。首先,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价值性举措, 需要校长的价值引领, 校长要带领教育干部, 沉到教书育人的第一线, 调研、指导、参与全员育人工作, 当好导师的导师, 也“承包”一定数量的学生, 以学校领导的率先垂范, 激发教师参与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其次, 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家长广泛了解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涵、策略, 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双向互动”家长会, 凝聚家校教育合力, 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再次, 定期不定期地对导师工作进行督查, 适时开展针对全员育人的“深度访谈”, 搭建起学校干部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确保学校的规定和要求落实到位。

第二, 创新评价模式,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一是在评价理念上, 要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切实减轻导师“导”的压力, 不必针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对导师进行评价, 而是针对受导学生发展中原来最强势或者最薄弱的环节的完善情况进行评估, 进而对导师进行评价, 切实增强导师全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如, 对有特长的学生, 导师就要在促进学生特长发展上下功夫;单亲家庭的学生, 一般容易存在着心理问题, 导师可以有的放矢地重点针对其心理进行疏导, 给予情感上的关注; 针对学困生, 给予充分激励的同时, 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辅导。二要在评价方式上, 要实施多主体评价。导师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导师自我评价, 学校领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进行评价, 突出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每个导师更好地反思自身工作措施和成效。三要在评价策略上, 实施激励性评价。导师工作成效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 在导师评价中, 学生最有发言权。

篇4:白沙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98%的学生住校。实行导师制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宿舍内不同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帮助和关爱,建立自然、亲密、和谐的导育关系。它包含两个“全体”: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育人;二是全体任课教师都做导师,每位导师都有责任宿舍,都要对责任宿舍里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我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确定导师及责任宿舍。根据导师自愿选择宿舍和宿舍学生自愿选择导师的双向选择原则,确定导师和责任宿舍,并予以公布。

2、明确导师的职责。导师要对自己责任宿舍内的学生适时地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辅导。

3、建立管理和评价制度,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比如:建立班级会商制度、师生谈心交流汇报制度和档案制度等。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行,为学生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作为一名班主任和导师,我深感责任的重大。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导师的适时点拨与正确疏导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于是,我利用可能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尽量多与学生谈心、沟通,在了解和理解他们的基础上,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

那是2006年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晚上,作为导师,我走进了319宿舍。窗外雪花飘飘,宿舍内暖意融融,我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春节里各自最开心的事情。当熄灯铃响起的时候,我轻轻闭门离开宿舍,偶然发现一个同学正面对着窗子凝视着远处……

原来,我忽略了一向沉默的张凡同学。我后悔自己忘记了一颗年轻而紧闭的心灵。张凡一向善于思考,经常出人意料地说出一些新观点,但他几乎不与老师、同学交往。作为他的老师,我一直没有走进他的心灵,现在我成了他的导师,应该尽快找到突破口,帮助他走出封闭的境地。

第二天,校园美丽的雪景令人陶醉,我引导同学们写关于雪的诗,同学们都很踊跃,唯独张凡望着窗外,好像进入了另一个天地。我点了张凡的名字,他眼睛仍是朝外,但很投入地吟出了几句:

唯有寒冷的包裹,我才洁白无瑕;

如果给我温暖,我会化作一滴眼泪渗入地下!

张凡的小诗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中午我找到张凡,首先肯定了他的诗精致、很有意境。然后经过一番交流,我了解到张凡从小就读了很多书,懂得不少道理。在生活中,他觉得身边的人都很俗气,没有大志,感觉自己是鹤立鸡群。到了高中,他感到与别人没有共同语言,于是就封闭了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对他几乎丧失了信心。他自己一点也找不到学习的感觉,不清楚自己在想些什么,自己像是虚无的影子。

面对张凡,我首先赞许了他积极的一面,并感谢他对我的信任。我告诉他,一个人勇于剖析自己是非常了不起的。然后,我和他谈了鹤立鸡群感受的利弊,让他明白一个人只有客观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以后每次到他们宿舍,我都有意识地让张凡发表见解,有时还提醒张凡注意与同学分享快乐。渐渐地,他开始融入到同学之中,并成了班级中很活跃的一员。

事实证明,这种在“教室外”的交流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自然,管理更加人性化,有时,它能达到课堂上难以达到的管理效应。

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外,导师制管理还要求我们在学业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比如:我帮助学生设计、构思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高中阶段的大计划,以及短期的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并监督他们执行。

篇5:白沙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盘 阳 小 学

盘阳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学校研究,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面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初步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个性化和全员化的德育模式,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通过分组细化及导师的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轨道。

三、概念界定

“全员育人导师制”:即在保持现行班级的前提下,各班级内进行分组,每组的学生都有一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全面负责该组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等方面的教育,随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育人服务。班主任为本班导师组组长,定期召集导师,针对责任组内的问题,一起分析学生的日常表现,因人施教,全程指导。

“全员育人”的涵义: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组内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受到来自导师的亲情关怀和来自同伴的友情帮助,让每一位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在情感交流与互助合作中不断进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二是根据班内教师任课情况,由学校教导处确定导师(原则上以文化课教师为主,其他

教师自荐,自荐者优先聘用),相关导师都有责任组,都要对组内的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负责、全程指导,并在责任组内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最佳人文环境。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成长,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教书育人和个人的专业发展。

“育人”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责任心强。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导师”的涵义:导师必须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导师”在学养、视野、道德品位、人格魅力等方面,应高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是终身学习着的教师。

四、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宗鹏然

副组长:夏加新

成员:王立峰康曰胜巨梅田

各班班主任:郑晓彤张会荣张召利于成太张召安孙利平夏克亮张秀业高学美王元瑞朱由龙

2、职责:

(1)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工作计划方案和细则,召开有关会议及经验交流会议,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思考学校德育发展方向,引领广大教师在全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2)检查督导导师对所带学生的指导情况。

(3)教导处评价导师所带学生的成绩,评价导师管理及常规管理。

五、导师工作职责

1、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生活、爱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明理诚信的好学生。

2、教育受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关心受导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

4、协助学校、班主任对受导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

6、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并对受导学生的操行品德及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7、每位导师应为学生做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如谈话活动记录、谈心跟踪记录、家访记录、转差补弱等,注意积累素材并撰写成功的育人案例,每学期每人至少一篇。

8、以上各项工作各位导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时间处理。

六、制度要求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导师要调查所带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建立家访联系制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地了解,对其家庭情况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话和跟踪育导制度。导师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跟踪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七、具体要求

1、导师指导学生,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切勿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导师应认真倾听受导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3、每周必须与受导学生谈心一次,每月总结谈话情况记录汇总一次,每月与学生家长电话或当面联系一次。

4、经常了解和分析受导学生情况,当学生取得成绩、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麻烦时给予热情帮助。

5、努力帮助受导学生改掉每一个不良习惯。

6、导师要根据学校安排,检查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卫生情况、纪律情况等等,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管理。

八、考核与评价

1、学校要把导师制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学生成长导师和班主任业绩实行捆绑式考核。考核结果记入班主任、学生成长导师工作档案,作为考评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本人年终评优、职称晋升、其它奖励、进修学习机会等挂钩。

2、导师所带学生如有参与群体性违纪活动,或参与其它重大安全事件如: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敲诈勒索、致死致残及其他影响恶劣的严重违法事件,经调查,确系导师指导疏忽,管理不善,措施不力,学校将追究相关导师的责任,并取消本工作考核中评为“优秀”资格。

篇6:白沙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度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让十字路学校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根据临朐县教育局(临教通字[2011]48号)文件精神及镇教管办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要求,加强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变班主任管理学生为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变重点关注学业成绩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将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到具体的育人工作中,与学生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培育形成先进的学校文化。

二、主要内容

认真分析本校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整合、优化各类育人资源,探索构建起符合育人规律、操作性强、实用价值高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必须依靠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让每一名教师既是班级全体学生学科的教师,又是导学小组内每名学生的成长导师。

(一)合理划分小组

1、根据班内学生数和任课教师数,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若干小组,根据各班人数多少,每组可为15人左右。

2、每个任课教师认领1个小组,每名导师带12-16名学生,两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组内学生建立导学关系,成为组内学生的成长导师。

3、跨班级授课的教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到班级,认领小组。学校任课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认领任课班级的小组。

(二)丰富导学内容

1、指导组内学生制定并落实具体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本组本学科学习的深化、辐射和引领工作,以个体带动小组,以小组影响全班;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联络和组间学习交流,促进小组整体学业不断进步。

2、建立密切互动的家校联合体。畅通家校联系渠道,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掌握正确的育子方法;家校携手共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每一个双休日、寒暑假等校外时间都充实、有意义;做学生的知心人,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指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不良行为发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帮助解决学习、生活、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困惑;发现和挖掘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能,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表现,落实具体指导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健全工作制度

1、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师生、家校交流记录。师生交流、家校交流,每周不少于两次。师生交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习情况、特长发展以及学生学情分析、师生互动过程等。家校交流内容包括家长基本情况、家教特点以及双方互动过程。

2、建立教师反思记录。主要就师生、家校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经验反思等进行记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建立班教导会制度。由班主任主持,主要任务是针对班级管理、小组发展、学生成长等问题共同研究现状、信息共通、难题共诊、经验共享、教训共戒,充分发挥教育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4、建立家长联系制度。教师定期对组内学生家长进行家访或者利用电话、每学期4课时的家长课程时间,由教师组织组内的家长召开小型家长会等,建立起形式灵活多样、家长认同的家校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家长课程常态化、个性化、高效化开课模式,达成教育共识,凝聚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5、定期和不定期活动制度化。学校制定的共性发展制度和教师自主制定的个性发展计划、小组活动计划等相结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及时跟上调度、总结、反馈、深化和提升,确保育人机制运转有序、有效。

6、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导师对每位被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等。导师根据被导对象的不同分别从学业成绩及原因、品德行为缺陷及原因、兴趣爱好及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制订发展措施。对每月的表现和每次考试成绩进行逐一登记并分析对照。

7、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导师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受导学生每周一次以成长周记的形式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要建立“导师工作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8、建立特殊案例、问题“会诊”制度。导师与班主任要及时沟通、汇报,以便班主任全面了解情况。导师遇到特殊案例、问题可要求育人导师制度的工作小组在本年级进行“会诊”,制定教育方案。

9、多元的绩效评价制度。为了准确地诊断和评价导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受导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进一步调动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客观全面又易操作的工作考评机制,科学、有效地加强导师工作绩效评价,使评价在管理中实现,管理在评价中完善、提高。从而实现导师横向间相互学习、纵向上自我加压,学生在激励中前进,从而为导师制工作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要重视学校评价的导向作用,形成良好文化氛围,促进全员育人导师制深入实施、长效发展,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四)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1、牢固树立“学生的进步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成功就是学校的发展”意识,建立多元、多层次考核评价机制。

2、考核评价机制应充分体现以下几个原则:4—6周为一个考评周期;以小组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实行捆绑式评价;定期展示、交流,考评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3、学校建立全员育人导师评价激励机制。为确保该方案的落实,教导处制定相应量化考核方案,通过导师过程材料、班主任年级组长评价、学生思想进

步学业成绩、家长满意程度等项目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体现在每个教师手册上,教导处把该工作纳入年度评优工作中去,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导师评选活动,成绩记录教师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评优、考核的优先条件。

4、导师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常规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做好记录,导师按要求及时、认真的填写好《导师工作手册》。学校组织教学常规检查时一块检查,成绩纳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中。

5、评价学生德育、体育、卫生、纪律等的检查,量化赋分,纳入学生发展共同体及教师考核。

6、家长、学生的反馈评价。家长、学生对导师满意率由教导处对教师每学期末考核一次,成绩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调度,及时总结。学校把构建全员育人机制作为校本研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校本研训,加强交流,深化研究,不断提高育人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学校争取一年内形成比较成熟的全员育人机制运行模式。

(二)健全制度,不断深化。学校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强化监督制度、评价制度等的建设。对各类活动记录、交流记录和反思记录,做到定期检查,搞好反馈,纳入考评;定期召开的班教导会,要定班定人靠会、蹲会,跟踪调研,加强指导;要通过电话随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师生交流、家校交流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不断丰富和深化全员育人导师制内容。

(三)加强引导,促进自觉。加大宣传引导工作力度,发挥好周例会、教师例会作用;要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全员育人导师制内容,以生动案例为切入点,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大力选树典型,让榜样发挥好带动作用;要重视学校评价的导向作用,形成良好文化氛围,促进全员育人导师制深入实施、长效发展,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十字路小学

2011年4月

附:十字路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度领导小组

十字路小学

全员育人导师制度领导小组

组长:侯文军

成员:秦保亭

安启祥

刘长青

李宪松

张桂秀

十字路小学

全员育人导师制度工作小组

组长:秦保亭

成员:刘长青

王成文

张桂秀

郭宝春

李宪松

篇7:白沙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莱教基字〔2011〕42号)

各区教育局,高新区、雪野旅游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泰钢工业园,市直各中小学: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推进学校管理方式、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莱芜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的迫切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探索实施,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准确把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涵,探索建立“12355”的全员育人模式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指在保持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由全体任课教师担任导师,每名导师负责指导几名学生,导师根据学

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育人制度。它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立足于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有效举措,是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当前,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要从我市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立一个目标、两项要求、三条原则、五项内容、五项制度的具有莱芜特色的全员育人工作模式。

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市中小学构建全员育人工作体系,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让师生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

――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全体任课教师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全部从事全员育人工作,都有受导学生,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指导,努力创造学生成长的有利环境。

――学生个个受到关爱。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生活情景中,在导师的关怀与指导下不断成长进步。

工作原则

――坚持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的原则。

――坚持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等多措并举的原则。

――坚持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工作内容

――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导师要及时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景等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遵纪守法意识。

――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导师要认真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潜能,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导师要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承受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意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导师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合理进行个人消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当好学生成长向导。导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培养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将来正确选择职业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推进制度

建立健全成长档案、谈心汇报、家校联系、分析会诊、考核评价等5项具体推进制度,形成运行流畅、行之有效的全员育人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工作实效。

三、建立健全推进制度,为全员育人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完善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为有效开展全员育人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一)成长档案制度

从关注学生成长、积累工作资料、评定导师实绩等方面,为每一位导师建立工作档案,为每一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导师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导师与学生交流记录、学生学业进步情况、施导学生整体素养评定等。导师对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学业状况、兴趣爱好等情况。学生档案记录必须实事求是,充分肯定学生发展成果;对问题必须持慎重态度,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

(二)谈心汇报制度

导师要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

行的计划,并监督其执行。受导学生要主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坚持每周一次以成长周记的形式向导师汇报。

(三)家校联系制度

导师要积极接待家长来访,主动以电话或信件等形式定期、不定期的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对受导学生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密切与家长联系,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四)分析会诊制度

针对一些重点案例和特殊情况,定期开展分析会诊工作。会诊可由导师、班主任、级部领导或学校领导提出,年级委员会或学校组织进行,邀请有关导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家长委员会成员和校外专家参加,集中进行个案分析,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针对存在情况,研究对策,提出解决办法。

(五)考核评价制度

各中小学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客观全面且易于操作的工作考评机制,全面评价导师的工作绩效。要根据导师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合作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5个维度的指导情况,评价导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调动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明确工作流程,确保全员育人工作扎实开展

各中小学校要建成以班主任为班级导师组长、全体任课教师为导师的育人导师体系,明确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分解细化,落实到岗到人,确保全员育人工作扎实开展。

(一)制定实施方案

各学校要在对教师和学生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清楚,措施到位。实施方案提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二)确定学导关系

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度。学校根据教师学生比例确定导师带领学生的数量。学生依据学习和生活需要选择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申请和自身专业特长,选择自己的施导学生。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剂余缺。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安排好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边缘少年儿童、留守少年儿童、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残障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导育工作。

(三)签定师生协议

学校组织导师和受导学生签定师生协议,正式确立指导关系并规定双方应承担的职责。

导师职责:了解学生状况,指导学生学业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与其他任课教师、家长及时沟通,形成育人合力。

受导学生职责:与导师坦诚交往,主动向导师汇报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虚心接受、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究。

(四)开展育人工作

师生协议签定后,导师对所带领的学生实行承包责任制,在整个施导过程中,要精心培育优生群体,积极转化“边缘生”群体,大力培养特长生群体。要坚持做到六个关注:关注身心,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关注学习,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关注生活,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积极参加健康、安全的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细节,留意受导学生言行举止的细节表现,及时进行诊断与指导;关注变化,及时发现受导学生的学业变化、思想及行为变化,肯定其进步表现,纠正其不当行为,促进学生提高;关注个性,帮助受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实施考核评价

各中小学要将导师工作纳入教职工考核。要根据导师工作职责,制订《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考核细则》,并交学校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通过导师自评互评、班主任评价、学科教师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导师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对优秀导师要通过多种形式

给予表彰奖励,宣传、推广其先进经验,对工作不力的进行帮扶指导,提升导师队伍育人水平。

五、加强领导,确保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效

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是我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制,不断提高实施水平。各中小学要结合各自实际,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学校特色的操作办法,使全员育人导师制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亮点。要建立健全检查、督导、评估制度,对导师实行教学与育人双线管理,对导师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广大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好经验、好做法,实现教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各中小学班主任要按照自身职责,牵头做好班级全员育人工作,定期组织全体导师例会,分析学生表现,制定指导措施,提高育人实效。各级各单位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加强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事迹的宣传推广,推动全员育人工作深入开展。

上一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管理制度下一篇:老师给初三毕业生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