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导师育人制方案

2024-06-04

全员导师育人制方案(共6篇)

篇1:全员导师育人制方案

五年级三班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五年级三班 李辉凤

五年级三班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阳光教育,进一步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转变学校管理方式、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历城区教育局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以及学校的导师制方案,制定我班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中小学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为指导,在保持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全体教师切实承担教书育人职责,每人负责指导若干名学生,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开展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人生规划指导,促进全体学生成为基础扎实、习惯优良、发展全面、特长突出、善于创新、勇于担当的杰出人才。

二、工作目标

1、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阳光德育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学校阳光教育实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2、建立以班主任为班级导师组长、全体任课教师为导师、家长广泛参与的育人导师体系,制定工作规范,明确工作流程,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并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加强学习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育人水平。

3、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在“导学”关系中的主体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4、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建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德育工作新模式。

5、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全面贯彻课改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的中学生。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所有管理者都是育人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发展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深入了解共同体内的学生,因材施教,采取针对性措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情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自主性原则。任何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通过导师的引导,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有动力;培养良好习惯,使学习有保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保证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协调发展。

四、导师职责

1、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及时发现和了解受导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状况等,通过平等接触、正面引导、启发鼓励和创设情景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认真分析受导学生的学习状况,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个人特点、潜能,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3、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时了解受导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尊、自爱、自主、自信、自强意识,成为心理健康的学生。

4、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指导受导学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合理消费,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学会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5、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培养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初步为人生发展规划定位,为将来正确选择职业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五、工作制度

1、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担任学生导师,根据实际需要与学生建立“导学”关系,认真履行导师职责。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导师要及时与班主任、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填写学生成长跟踪管理表,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3、制定工作计划。导师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每学期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要针对不同受导学生制定出具体措施。

4、注重谈心交流。导师要经常与受导学生进行“聊天式”谈心,至少每月与每名受导学生谈心交流一次。受导学生要充分相信导师,主动找导师汇报情况,倾诉心声,寻求帮助和指导。导师与学生之间要通过真诚交流取得理解和信任,架起友谊的桥梁,共同解决学习、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

5、密切与家长联系。导师要热情接待家长来访,主动以电话或信件等形式定期、不定期的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对受导学生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6、定期召开班教导会。班级导师组每个月、年级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期中、期末召开一次全体导师例会,交流经验,反思问题,研究对策,改进工作。

7、定期分析会诊。针对一些重点案例和特殊情况,定期开展分析会诊工作。会诊可由导师、班主任、级部领导或学校领导提出,年级或学校组织进行,邀请有关导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家长委员会成员和校外专家参加,集中进行个案分析,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提出解决办法。

六、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导师的职责是: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

4、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领导班委会对班级进行“五爱”教育管理。

(二)科任导师的职责是:

1、能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采取整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的方式,关心帮助分包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热情,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每学期提交一份工作总结。

七、实施步骤

1、成立领导和工作小组(1)学校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组长:于传财 副组长:张伟

成员:刘召华、王召香、赵佳丽、王孝录、徐化镇、各班班主任(2)班级教导小组。班级成立班主任为组长(首席导师)、任课教师、家委会成员为成员的导师小组,负责做好班级相关工作。

2、召开好动员会。召开教师动员会和学生动员会,做好宣传发动,部署安排相关工作。

3、建立“导学”关系。

(1)学生报名、选择导师。学生自愿报名,自行从本班任课教师中选择一名老师为导师;学生个人虽然没有报名,但其在思想、学习、心理、性格、情感、健康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班主任在与学生、老师沟通的基础上,为其指定一名导师。

(2)导师选择学生。任课教师从授课班级应受导学生中选择自己要指导的学生。选择学生数不得少于教师应指导学生的平均数。

(3)没有被选择的应受导学生和教师,由德育处、班主任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安排。

4、开展工作

(1)公布“导学”名单。“导学”关系确定后,由学校统一公布“导学”名单。

(2)进行“导学”对接。公布“导学”名单一周内,导师召集所指导的学生开会,座谈了解情况,商定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等事宜,签订导育协议。

(3)导师开展的相关工作要认真记录,认真填写个人工作手册,学校将对手册进行检查,并作为本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

(4)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做好工作。导师根据导师职责和工作制度,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认真做好学生成长档案建立、谈心交流、指导帮助、家长沟通、分析会诊等工作。

八、考核与评价

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学校建立学生发展共同体与导师评价激励机制。每学期评比优秀学生发展共同体与乐于助人小明星、进步小标兵,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导师评选活动,学校均进行隆重表彰,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优先条件。

2、按照《考核方案》,参与承包学生的教师每人享受基础分加分。

3、以上学期成绩为基数,教导处和级部评价导师指导学生成绩提高情况,成绩与导师工作评价、教师考核挂钩。

4、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常规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导师按要求及时、认真地填写好《导师工作手册》。学校组织教学常规检查时一并进行,纳入教师教学常规考核中。

5、学生发展共同体的反馈评价。教导处对教师每学期期末考核一次,共同体对导师满意率按100%、90%以、80%至90%等计入相应分数。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历城区柳埠镇中心小学 2015年12月

篇2:全员导师育人制方案

目的: 进一步发挥学校全员育人的目的,体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营造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打造人民满意、社会满意的学校。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指导和教育作用,加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要求,在学科教学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变班主任的单一管理学生为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变重点关注学业成绩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将教师专业化发展落实到具体的育人工作中,与学生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主动学习,形成先进的学校文化。

二、主要内容

认真分析学校育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整合、优化各类育人资源,探索构建起幸福街小学符合育人规律、操作性强、实用价值高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度,让每一名教师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师生双向选择建立导学小组

1.根据班内学生数和任课教师数,将学生按照学习、品行等方面合理搭配,每班划分为6—8个小组。每个任课教师认领一到两个小组,与组内学生建立导学关系,成为组内学生的成长导师。

2.跨班级授课的教师,可在班主任协调下,认领由多班学生组成的小组。学校管理人员,也要结合实际,积极参与。

3.成长导师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建立导学档案。

(二)导学内容

1.指导组内学生制定并落实学习计划,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本组本学科学习的深化、辐射和引领工作,以个体带动小组,以小组影响全班;加强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联络和组间学习交流,促进小组整体学业不断进步。

2.建立密切互动的家校联合体(联系册、飞信等辅助手段)。每月与家长联系一至两次,就学生学习、品行等方面互相沟通,达成共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不良行为发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帮助解决学习、生活、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困惑;发现和挖掘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能,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表现,落实具体指导措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全员育人导学制度

1.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师生、家校交流记录。师生交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习情况、特长发展以及学生学情分析、师生互动过程等。家校交流内容包括家长基本情况、家教特点以及双方互动过程。

2.在反思中探讨导学方法:教师每月利用教师个人网页撰写反思记录。内容为师生、家校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经验反思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每月不少于一篇。3.建立班教导会制度。每月一次,地点由导师与学生商量制定。由班主任主持,内容是针对班级管理、小组发展、学生成长等问题共同研究现状、信息共通、难题共诊、经验共享、教训共戒,充分发挥教育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4.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导师与家长每月至少联系一次,方式不定。教师对组内学生家长进行家访或者利用电话、互联网等,建立起形式灵活、家长认同的家校交流平台。也可利用每学期的家长学校开发时间,由教师组织组内的家长召开小型家长会。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家长课程常态化、个性化、高效化开课模式,达成教育共识,凝聚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5.活动制度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制定个性发展计划与小组活动计划。每月活动至少一至两次,明确活动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及时跟上调度、总结、反馈、深化和提升,确保育人机制运转有序、有效。

(四)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1、牢固树立“学生的进步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成功就是学校的发展”意识,建立多元、多层次考核评价机制。

2、考核评价机制应充分体现以下几个原则:每一个学期考评一次;以小组作为一个评价单元;实行捆绑式评价;定期展示、交流,考评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调度,及时总结。学校把构建全员育人机制作为校本研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校本研训,加强交流,深化研究,不断提高育人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形成成熟的全员育人机制运行模式。

(二)健全制度,不断深化。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尤其要强化监督制度、评价制度等的建设。对各类活动记录、交流记录和反思记录,要定期检查,搞好反馈,纳入考评;定期召开的班教导会,要定班定人靠会、蹲会,跟踪调研,加强指导;要通过电话随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师生交流、家校交流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不断丰富和深化全员育人导师制内容。

篇3: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究

一、渊源与沿革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 最早出现于1379年兴建的英国牛津大学, 其创始人是曾任温切斯特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的威廉·威克姆。由于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采用导师制, 但由于经费和人力的限制, 一般只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因此, 从导师制的起源看, 它最早出现在高等教育领域, 并主要用于研究生教育, 是作为一种侧重于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学术指导的教学制度而存在的。

上世纪90年代起, 只有在高等教育阶段才能享受到的导师制, 在我国中小学校也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如浙江长兴中学实行的是“德育导师制”, 具体地说就是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北京八十中致力于为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选择导师, 指导学生的深入发展;高明一中借鉴其他学校培优扶差的经验, 结合自身的教学资源, 实行了“学科导师制”的教学模式; 还有一些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建立科研导师制等。

到21世纪,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接受并创造性的实施导师制, 2004年, 日照实验中学开始试行全员育人导师制, 2006年其申报的“寄宿制中学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实验研究”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级规划课题;2009年, 日照一中开发的课题“师生成长共同体”, 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二、发展与完善

导师制在中学的施行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初期的导师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德育导师制, 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的思想, 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情绪、交往等问题。二是学业导师制,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为提高个别学生的学业成绩而配备的学业辅导型“导师”, 表现为导师承包边缘生、希望生, 为他们补弱、提高。三是生活导师制, 让教师承包学生宿舍, 为学生的生活提供指导。四是选课导师制, 指导学生选择选修课程。德育导师制, 是用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烦恼的, 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 特别是心理健康成长给予了支持和保障, 但学生的烦恼大多来自学习, 导师的工作不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相结合, 教育效果就难以有保证。学业导师制, 单纯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设, 并且指导的也是个别学生, 专门为考试服务, 与导师的实质含义相差太远。生活导师制, 符合寄宿制学校的实际情况, 以宿舍为小组承包给导师, 减轻了班主任和学校的管理压力, 为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保障, 但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成了卫生导师, 纪律导师。选课导师制, 导师帮助学生选择选修课程, 规划学生的发展方向, 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起到了引导作用, 但职责所限, 导师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与展望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笔者认为其在实施中会经历两个发展阶段, 即制度保障阶段和理念引领阶段。

制度保障阶段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的初级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目标是推广落实, 追求实效。这一阶段一般要做好以下工作: ( 1) 确立导育关系:导师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悦纳的关系, 通过确定导师队伍、确定学生对象、报名和人数平衡、师生职责协议等步骤来完成。 ( 2) 建立运行机制:1谈心汇报制度, 通过口头、书信、周记等形式开展。2家长联络制度, 将导师工作情况通报给学生家长, 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协作, 提高导师工作的实效; 通过电访或家访, 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 以给予切实的指导。3活动交流制度, 不限于个别指导, 根据需要, 可以组织座谈会、讨论会、联谊会、导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会、案例分析会、总结表彰会等。4分析会诊制度, 根据一些情况作好分析工作, 会诊可以由导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学校领导提起, 年级委员会或学校组织进行, 邀请有关导师、班主任、学校领导和校外专家进行。5工作手册记录制度, 详细记录《导师工作手册》 ( 电子版、传统版) 。6学生档案制度, 从关注学生成长、积累工作资料、评定导师实绩、评价学生成长等方面建立学生档案制度。7绩效评价制度, 实施多元化、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有导师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的奖惩机制。

理念引领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是制度的弱化。实施初期以严密的制度和精细化的管理来保障落实, 是推动育人工作全面开展的有效之举, 而在育人理念深入人心, 育人工作常态化以后, 制度要求就成了一种外在形式, 新的发展阶段必然会弱化制度要求, 注重育人实效。二是职能的强化。现行导师制给教师们划分了各自的责任田, 育人职能只是在小团体内得到充分的体现, 但育人职能是不受限制的, 每位教师最终还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育人职能的最大化。三是理念的内化。随着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化, 育人为本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追求, 并贯穿于学校的每项工作中, 形成学校新的育人理念和文化内涵。

四、困境与突破

如果以最初我们对导师制所抱有的积极期望以及它本身所应该具备的功能来衡量, 导师制的实际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 效果也在呈逐渐下滑趋势, 个中缘由需要我们去分析研究。

第一, 导师缺乏育人动力, 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一是考核问题。教师非常看重年终考核, 因为考核结果往往是教师参评教学能手、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而高中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还是教学成绩, 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还停留在形式上, 没有真正体现在教师的考核评价中。因此, 从实际功利出发, 老师们对育人工作兴趣不大。另外, 从导师考核结果来看, “优秀导师”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与聘任中体现得不够及时、充分, 是否“优秀”和“不称职”, 对老师们没有太大影响。二是工作强度问题, 育人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高中课程时间紧、任务重, 教师在校时间有限, 沉重的工作压力和负担, 使导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 评价手段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不强, 评价结果不能充分反映导师工作成效。一是显性要求, 形式严重。为保障导师制的实施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要求, 如谈话记录, 成长档案等, 只是对导师工作方式和频率上提出了要求, 但这些档案记录中只反映了工作的过程, 不能体现工作的成效, 难免出现形式主义和滥竽充数的现象。二是隐性要求, 难以落实。导师在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开展的育人工作更多的是体现了对学生影响和感化的隐性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导师是凭着爱心和责任心去开展工作, 如果缺乏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坚定的职业操守, 育人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第三, 导师开展工作缺乏一个有形的空间作为载体, 从而使其工作过程难以显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可以依托班级来进行, 从对班级的常规评价和各科学习成绩中, 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班主任的工作状况。而导师的工作对象是分散的, 缺乏班级这样一个整体的有形空间作为依托, 从而导致管理者对导师工作的过程状态很难了解和掌握。同时, 正因为缺乏开展工作的有形载体, 也让导师们工作起来难以有效控制和按序实施。

导师制从最初实施的那一天起就不断冲击着应试教育下的育人模式, 在教育观和质量观转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但实施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不可逆转, 如何尽快走出应试教育模式, 推动全员育人导师制深入实施, 需要我们做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第一, 加强理念引领, 营造全员育人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要弥补应试教育下育人职责的缺失, 需要学校进一步转变育人观、质量观, 提高教职工全员育人的思想认识。首先, 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价值性举措, 需要校长的价值引领, 校长要带领教育干部, 沉到教书育人的第一线, 调研、指导、参与全员育人工作, 当好导师的导师, 也“承包”一定数量的学生, 以学校领导的率先垂范, 激发教师参与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其次, 要加大宣传力度, 让家长广泛了解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涵、策略, 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双向互动”家长会, 凝聚家校教育合力, 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再次, 定期不定期地对导师工作进行督查, 适时开展针对全员育人的“深度访谈”, 搭建起学校干部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确保学校的规定和要求落实到位。

第二, 创新评价模式,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一是在评价理念上, 要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切实减轻导师“导”的压力, 不必针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对导师进行评价, 而是针对受导学生发展中原来最强势或者最薄弱的环节的完善情况进行评估, 进而对导师进行评价, 切实增强导师全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如, 对有特长的学生, 导师就要在促进学生特长发展上下功夫;单亲家庭的学生, 一般容易存在着心理问题, 导师可以有的放矢地重点针对其心理进行疏导, 给予情感上的关注; 针对学困生, 给予充分激励的同时, 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辅导。二要在评价方式上, 要实施多主体评价。导师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导师自我评价, 学校领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进行评价, 突出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每个导师更好地反思自身工作措施和成效。三要在评价策略上, 实施激励性评价。导师工作成效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 在导师评价中, 学生最有发言权。

篇4:全员导师育人制方案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98%的学生住校。实行导师制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宿舍内不同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帮助和关爱,建立自然、亲密、和谐的导育关系。它包含两个“全体”: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育人;二是全体任课教师都做导师,每位导师都有责任宿舍,都要对责任宿舍里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我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确定导师及责任宿舍。根据导师自愿选择宿舍和宿舍学生自愿选择导师的双向选择原则,确定导师和责任宿舍,并予以公布。

2、明确导师的职责。导师要对自己责任宿舍内的学生适时地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习辅导。

3、建立管理和评价制度,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比如:建立班级会商制度、师生谈心交流汇报制度和档案制度等。

“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行,为学生管理增添了新的内容,作为一名班主任和导师,我深感责任的重大。高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导师的适时点拨与正确疏导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于是,我利用可能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尽量多与学生谈心、沟通,在了解和理解他们的基础上,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

那是2006年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晚上,作为导师,我走进了319宿舍。窗外雪花飘飘,宿舍内暖意融融,我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春节里各自最开心的事情。当熄灯铃响起的时候,我轻轻闭门离开宿舍,偶然发现一个同学正面对着窗子凝视着远处……

原来,我忽略了一向沉默的张凡同学。我后悔自己忘记了一颗年轻而紧闭的心灵。张凡一向善于思考,经常出人意料地说出一些新观点,但他几乎不与老师、同学交往。作为他的老师,我一直没有走进他的心灵,现在我成了他的导师,应该尽快找到突破口,帮助他走出封闭的境地。

第二天,校园美丽的雪景令人陶醉,我引导同学们写关于雪的诗,同学们都很踊跃,唯独张凡望着窗外,好像进入了另一个天地。我点了张凡的名字,他眼睛仍是朝外,但很投入地吟出了几句:

唯有寒冷的包裹,我才洁白无瑕;

如果给我温暖,我会化作一滴眼泪渗入地下!

张凡的小诗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中午我找到张凡,首先肯定了他的诗精致、很有意境。然后经过一番交流,我了解到张凡从小就读了很多书,懂得不少道理。在生活中,他觉得身边的人都很俗气,没有大志,感觉自己是鹤立鸡群。到了高中,他感到与别人没有共同语言,于是就封闭了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对他几乎丧失了信心。他自己一点也找不到学习的感觉,不清楚自己在想些什么,自己像是虚无的影子。

面对张凡,我首先赞许了他积极的一面,并感谢他对我的信任。我告诉他,一个人勇于剖析自己是非常了不起的。然后,我和他谈了鹤立鸡群感受的利弊,让他明白一个人只有客观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以后每次到他们宿舍,我都有意识地让张凡发表见解,有时还提醒张凡注意与同学分享快乐。渐渐地,他开始融入到同学之中,并成了班级中很活跃的一员。

事实证明,这种在“教室外”的交流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自然,管理更加人性化,有时,它能达到课堂上难以达到的管理效应。

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外,导师制管理还要求我们在学业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比如:我帮助学生设计、构思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高中阶段的大计划,以及短期的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并监督他们执行。

篇5: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眼于为学生的人生奠基,让生命精彩,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做到思想品德教育与文化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培养“博学多思,健身强体,全面发展,自强不息”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发挥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进取心,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2、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

3、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建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新模式。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全体干部、教师都是育人者,建立干部、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消化得了。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前所未有的充分发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领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个性化原则。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人才多样化,人人都能体验成功成功的乐趣。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因人施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导师要以理服人,但更要以情感人,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四、实施步骤

学校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全员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政教处和级部具体负责导师制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分工到位,目标到位,责任到位。组 长:蔺文燕 副组长:王新强、成 员:潘松丽、付顺涛、焦丽艳、张志敏、史妮妮、史官信、肖明栋、全体班主任

2、宣传发动。层层召开教师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查找分析学生弱势的原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全员导师制认识到位、管理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位。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功感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学生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有牵挂的学生”。

3、实施方案。成立全校干部、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并向学生公布。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全权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召开“全员导师制”班级主题班会,参加人员为全体学生和本班全体任课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含义、原则和方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弱势、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和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困难生、行为偏差生、单亲家庭等方面的特殊学生,在学生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基础上,经合理调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确定导师,将本班全体学生联系给任课教师,并填写《育人导师工作纪实》、直到组织学生填写《学生成长周记》。每位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担3名分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

4、阶段总结。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交流。班级每月召开一次导师会,互通情况。级部要抓好全员导师制的落实和督查,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学校利用专题会每学期组织一次级部间的经验交流,推广典型经验。

五、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职责: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4、教育引领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彰显其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导师职责:

1、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及其家庭背景,采取整体与个别教育、引领、辅导相结合,关心帮助所联系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联系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自觉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激情,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加强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三)对学生的要求

1、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3、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六、具体实施

(1)摸底建档。导师要深化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所联系学生的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心换心,以真诚换真诚,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鼓励,多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沟通友谊的桥梁。

(3)家访。积极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给学生以实质的关怀和鼓励。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填写《学生成长周记》。级部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规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学校必要时对重点案例、特殊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5)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级部。

(6)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他所联系的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导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七、考核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以学生期末成绩为基数,教务处和级部评价导师指导学生成绩情况和发展表现,成绩与导师工作评价、绩效工资挂钩。

2、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每月级部检查一次,量化赋分,纳入班级量化考核。

3、每学期,政教处组织检查一次。

4、学校建立导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导师评选活动,学校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聘任的优先条件。考评内容为:

(1)学生德育、体育、卫生、纪律、学习进步程度(40%)

(2)学生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等(30%)(4)学生的反馈评价(30%)

篇6: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眼于为学生的人生奠基,让生命精彩,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做到思想品德教育与文化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培养“博学多思,健身强体,全面发展,自强不息”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发挥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进取心,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2、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

3、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建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新模式。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全体干部、教师都是育人者,建立干部、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消化得了。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前所未有的充分发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领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全面 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个性化原则。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人才多样化,人人都能体验成功成功的乐趣。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因人施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导师要以理服人,但更要以情感人,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四、实施步骤

学校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全员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政教处和级部具体负责导师制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分工到位,目标到位,责任到位。组 长:刘延伟 副组长:刘凤殿

成 员:刘仁丰 刘文祥 禹方银 全体班主任

2、宣传发动。层层召开教师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查找分析学生弱势的原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全员导师制认识到位、管理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位。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功感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学生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有牵挂的学生”。

3、实施方案。成立全校干部、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并向学生公布。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全权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召开“全 2 员导师制”班级主题班会,参加人员为全体学生和本班全体任课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含义、原则和方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弱势、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和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困难生、行为偏差生、单亲家庭等方面的特殊学生,在学生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基础上,经合理调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确定导师,将本班全体学生联系给任课教师,并填写《全员导师制导师分工班级明细表》。每位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担5-10名分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

4、阶段总结。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交流。班级每月召开一次导师会,互通情况。级部要抓好全员导师制的落实和督查,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学校利用专题行政办公会每学期组织一次级部间的经验交流,推广典型经验。

五、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职责: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4、教育引领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彰显其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导师职责:

1、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及其家庭背景,采取整体与个别教育、引领、辅导相结合,关心帮助所联系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 3 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联系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自觉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激情,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加强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三)对学生的要求

1、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3、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六、具体实施

(1)摸底建档。导师要深化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所联系学生的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心换心,以真诚换真诚,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 4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鼓励,多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沟通友谊的桥梁。

(3)家访。积极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给学生以实质的关怀和鼓励。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级部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规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学校必要时对重点案例、特殊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5)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级部。

(6)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他所联系的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导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七、考核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以学生期末成绩为基数,教务处和级部评价导师指导学生成绩情况和发展 表现,成绩与导师工作评价、绩效工资挂钩。

2、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每月级部检查一次,量化赋分,纳入班级量化考核。

3、每学期,政教处组织检查一次。

4、学校建立导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导师评选活动,学校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聘任的优先条件。考评内容为:

(1)学生德育、体育、卫生、纪律、学习进步程度(40%)

(2)学生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等(30%)

(4)学生的反馈评价(30%)

东峪联小

上一篇:抽象能力的论文下一篇:结果最终证明一切